0
首頁 精品范文 應屆生工作要點

應屆生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16 16:17: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應屆生工作要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障礙;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2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深化,教育已經備受政府和國民的關注,而新年伊始,教育部門紛紛的2016工作要點中,校企合作為大方向。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由院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特別需要確定培養目標,企業和學校聯手共同安排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和企業培訓相結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近年來,各級各類高職院校不斷豐富和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校企合作的形式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深,形成了長效機制和多元格局,從而把學校和企業關系提升到戰略關系,深入合作,共同發展,創造了校企共贏的社會效益。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此來深化人才培養深度和廣度,促進經濟發展步伐。由此可見,校企合作是學校、企業和經濟發展的“三贏”。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引進模式

其涵義是指學校與企業通過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引進企業的優秀人才(例如企業培訓講師、優秀骨干等),為與企業技能要求相對應的班級來開課,學校可根據學生課余時間來安排課時,由企業組織課程以及相關的課外培訓活動。在校園內就可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模式。無需考慮場地和設備問題,達到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的目的,實現多贏。以江蘇省南京市三江學院為例,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三江學院目前已開始實施引進模式,其商學院分別與友邦保險公司和中科集團建立合作辦學機制,成立友邦保險班和中科啟航班。引進兩家企業優秀的培訓講師來為相應的班級授課,并帶領學生們參與社會實踐,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社會工作中去,讓學生得到鍛煉,真正提高了學生們的社會實踐能力,為今后快速適應社會成為社會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得不說這歸功于校企合作引進模式。

2.訂單模式

企業不直接參與教學模式中,只負責提出人才培養要求,并提供相應的行業教育最新相關信息、技術支持、師資培訓和實習安排,委托學校培養專門技術人才。學校則根據企業要求來制訂培養方案,創設教學環境和條件,組織實施教學,使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實現畢業生“零距離”就業。這種模式相對單一化,其人才培養多元性相對其他模式有所不足。以宿遷澤達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澤達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系與甲骨文(中國)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澤達學院甲骨文人才產業基地特色班”。該特色班將實行符合公司需求的教育培養模式,定向專業、定向招生、定向培養。預計分為五個階段的企業教學,由企業安排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學生實習環節相關培訓工作,同時配合學校完成學生的畢業設計及少部分課程授課。學生入校后采取零學費入學,同時簽訂年薪不低于10萬元的就業協議。“甲骨文特色班”著力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

3.基地模式

這種模式指學校與企業根據各自具體培養目標,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目標下進行統籌安排――由學校提供土地,在校內開設實訓基地,由企業負責人才培養策劃、資金和設備。

根據企業需要及特殊性對學校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和考試,只有通過企業測試才具有去企業工作的資格。一般學校會建議應屆生參加培訓,因為此時學生都面臨我能做什么工作、什么工作適合我等問題,抉擇不定,所以通常作為就業資源提供給學生。以揚州職業大學為例,其與江蘇揚建集團共同簽署《校企共建土木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議》,確定共建模式。江蘇揚建集團下屬的揚州華正工程質量檢測公司遷至土木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在2010年1月,依托土木工程實踐教學基地,經揚州市科技局批準設立揚州建筑新材料及其應用技術研發平臺。2010年10月,以市級建筑新材料研發平臺為基礎,經省教育廳批準設立江蘇省建筑新材料、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校企共建土木工程產學研基地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設備總值600萬元。

三、校企合作的障礙

1.政府推進校企合作辦學力度不大

一些地方政府對校企合作認識不足和政策上不配套,往往口頭強調的多,而真正重視的不夠,有力的財政、稅收等配套政策支持少之又少。而企業都是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或利潤最大化的,沒有政府政策引導、稅收優惠和其他經濟利益,對學校的支持往往就可能成為了“不必要”。短期行為也就在所難免了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目前,校企合作只是在《職業教育法》中有部分地方涉及,但該法對校企合作的內容涵蓋不全面,并沒有明確各方的責權利關系,也沒有強調否定性后果,不合乎權利與義務對等的法律原則。

2.企業提供校企合作的動力不足

企業是院校畢業生的主要接納者和受益者,但企業在校企合作興趣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條:

(1)學校追求的社會效益,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有時兩者并不能對接。而校企合作對企業的激勵機制尚未出臺。

(2)校企合作會給企業增加管理成本,而培養出來的人才若不能保證一定會在企業工作,則會給企業帶來管理風險。

(3)目前中國企業以低端制造為主,依靠廉價的勞動成本參與市場競爭,因此崗位準入標準低,只要工人會操作,不需要刻意培養大學生。

3.院校提供校企辦學能力不強

很多院校本身教學實力并不強,教育水平不高,師資力量也比較匱乏,專業教師大部分是直接來自高校本身,他們并沒有實踐的工作經驗。在給學生進行教學培養時,并不能夠了解學生在畢業后所要面臨實際崗位的工作需求。高校過度重視教師學歷的培訓,忽視對教師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學院的專業設置,教學方式滯后于企業的需求,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生源的素質也很難保證,無法吸引優秀的企業與院校合作。加上大學生就業觀的改變,跳槽頻繁,與院校合作很難得到實際的利益,而追求最大化的利益一直是企業的目標。

4.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強

根據筆者的親身經歷以及調查了解,很多學生對于校企合作的興趣不大,甚至完全不了解。大多數的學生過著三點一線式的生活,將時間花費在了游戲,逛街,商場上,對于自己的未來也很迷茫,很少有學生主動接觸企業,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如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為了校企合作的中心。

四、應對措施

1.政府應當發揮主導作用

政府要從戰略的層面規劃高職院校與企業的發展,統籌校企的合作辦學,將校企合作當成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手段。首先政府應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關校企合作辦學的相關條例,明確學校與企業雙方的權利,責任與義務,對校企合作進行保障;其次政府應積極制定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一定特色、有利于推動校企合作辦學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進行激勵,以此來推動校企合作的發展;最后要對校企合作進行評價,提供指導意見,及時有效的為校企合作保駕護航。

2.企業的融入與推動

校企合作能否成功在于企業是否積極主動地融入與推動。沒有企業的主動融入與推動,校企合作也就無法實現。因此,校企合作必須注重構建互惠雙贏的驅動機制。站在企業的角度,校企合作的利益不僅僅體現在一時的經濟利益上,還包括社會效益、政治效益等,主要體現在:一是選擇職業院校優秀的人才加入企業員工隊伍,利用學校資源對企業員工進行繼續教育;二是可以通過對教育的支持,起到宣傳效應,樹立企業形象。所以校企合作應大力構建能夠調動企業積極參與的利益分配機制,溝通協調機制,通過利益的滿足與觀念文化的溝通來促進其更有效的發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 男人先锋影音在线视频 | 亚洲老人精品在线 | 九九热日本在线视频 | 天天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