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麻醉學臨床病案分析

麻醉學臨床病案分析

時間:2024-02-02 14:57: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麻醉學臨床病案分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麻醉學臨床病案分析

第1篇

【關鍵詞】麻醉解剖;實驗教學;探討

1 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進

1.1 PBL與實驗教學的結合

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指的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或問題導向學習。最早由加拿大Mc Master大學醫學院提出并開始實施。其完整的概念由美國南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的Dr. How ard Barrows提出。與傳統醫學教育的主題導向學習模式( subject based learning, SBL)不同, PBL是以病例為先導, 以問題為基礎, 以學生為主體, 以教師為導向, 涉及小組討論、文獻資料查詢、媒體幻燈制作、讀書報告書寫等多環節的教學方式。旨在使學習者構建起寬厚而靈活的知識基礎, 發展有效的問題解決技能, 培養自主學習和終生習的能力。以塑造學員的獨立性, 培養創新力、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1-2]。

這種授課方式穿插于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定期與學生見面,通過病案給學生提供有關信息并進行討論,提出臨床麻醉可能面臨的問題,指導每個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如書籍、期刊以及多媒體資料等收集自學資料,鼓勵學生組織討論,對其病理生理、術前準備、麻醉評估、麻醉方案及術中麻醉管理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直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為止,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總結,讓學生復述臨床推理技巧,回答學生提出的與PBL相關的問題;同時適當地安排專題講課向學生提供更多的相關新觀念、新動態及新方法,并向學生示范開展模擬操作訓練,提高學生對于麻醉實驗操作的操作技能[1-2]。

另一方面PBL 對教師的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們所搜集的資料、研究進展與教師們相互交流,同時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教師需有的放矢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學習, 作為啟發者和總結者, 教師應發揮作用,針對薄弱的環節, 推動學生思考, 將問題引向縱深。不盲目評價學生存在的問題; 引導為主, 鼓勵為主, 使學生增強解決問題的自信, 鍛煉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而使學生知識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使教學目標圓滿實現[5]。

1.2 CAI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 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參與性較差。CAI在繼承傳統解剖學教學優點的基礎上, 又為學習者提供了主動學習的環境。它具有較強的人機對話功能, 易建立起雙向交互式人機界面, 并提供富有多樣性的學習環境[6]。

麻醉解剖學教學中, 尸源或是標本的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CAI 課件收錄了大量優秀的解剖標本。這樣可以將學生分兩部分分別進行多媒體標本學習和實體標本觀察, 以緩解標本數與學生數比例失調的現象。同時,通過CAI 教學軟件的演示, 學生可以從三維水平更好地理解器官的形態結構和位置毗鄰。通過采用虛擬動畫演示和光標閃爍, 使學生從視覺、聽覺、文字多個方面理解和記憶這些內容。另外, 在標本實習課中, 學生可根據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 通過觀看課件, 將理論與標本實習聯系統一, 更有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

1.3 開放性實踐與實驗教學的結合

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揮個性主動創新的能力。因此,作為醫學生以及未來的醫務工作者,了解自身的狀況以及知識需求是解剖學習中的重要促動力。

在課余時間開放解剖學實驗室, 由學習者自行設計與臨床學科相關的解剖學基礎實踐內容, 擬定實踐計劃書:包括實踐目的, 材料方法,操作步驟,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臨床應用,提交實驗室,教師根據計劃書的可行性立項, 并負責對學生進行解剖學專業知識指導。

2 實驗教學總結

2.1 定期總結

每周反饋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修正不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并做好記錄, 以利下一輪教學時改進。課程結束后全面系統的總結,在學期結束后集體會議中提出現存的問題以及建議, 并提出改進的意見。

2.2 學生成績分析

衡量實驗教學成果的重要一項指標就是學生的成績,分析學生的成績并進行易錯點總結,結合下一輪的教學進行知識薄弱點的改進。

3 麻醉解剖實驗教學現存問題以及改進

首先,在麻醉解剖學師資的培養、教材和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尚需進一步完善。我校麻醉解剖學教師都不是麻醉專業畢業, 對臨床麻醉操作、麻醉設備、麻醉生理、理等方面知識有限, 而且現代麻醉臨床知識的更新, 對麻醉解剖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用的麻醉解剖學教材帶有濃厚的局部解剖學色彩。目前, 我校還沒有專門的麻醉解剖學實驗室和標本。為培養麻醉專業應用型人才, 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麻醉解剖學教學改革之路。

以教學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基礎理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提高是一項繁重而艱巨的任務, 是一項創新事業, , 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多方面、多形式不斷探索、嘗試、總結和積累,才能逐步形成有效方法, 推動教育改革

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改變僵硬、封閉式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臨床應用和鄰近學科知識, 有針對性地出一些思考題, 激發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把教師的主要精力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則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獨立思考結合能力將會大幅度的提高。

總之, 重視、深入教學研究, 結合專業特色, 改進教材內容,調整課程安排,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課時, 改革教學模式, 將基礎與臨床應用有機結合, 融會貫通, 我們的麻醉解剖學教學才能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慧,張建一,熊琨,等.麻醉醫學專業本科生麻醉解剖學教學改革淺議[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3):106-107.

[2]鄧兆宏.分析考試成績提高麻醉解剖學教學質量[J].解剖學研究,2002,24(2):156-158.

[3]Matsui K, Ishihara S, Suganuma T,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school graduates who underwent problem based learning[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7, 36(1): 67-71.

[4]O’neill P, Duplock A, Willis S. Using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scussion within problem based learning groups[J]. 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 2006, 11(4): 349-363.

第2篇

課程實施現況和成效

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從2008年秋季學期首次在2006級臨床醫學和麻醉學專業開設,共5個班,總計有8個實驗組成,78學時,其中理論課18學時,實驗課60學時。由解剖學、病理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生理學4個系承擔。截止2012年已有四屆學生四個專業(臨床醫學、麻醉學、生物技術、臨床檢驗)層次開設該課程,參加授課的教師共有24名,有實驗室4個,實驗技術人員2名,實驗儀器和設備90多臺(套),基本可滿足現有開設實驗課的需要。

本實驗課程的特色教學方法為:少量理論課加大量的實驗課,以病案為中心、以動物模型制作與觀察分析為手段。通過典型病例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強調學科的實用性。教師引出問題后,帶著問題將解剖學、病理學、微生物學、病理生理學知識貫穿于機制的闡述,引導學生熱烈的討論,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4年來,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采取了多項切實可行的創新性改革措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強調多學科參與、資深教師與青年教師同時開課,共同備課,并實行課程負責人督導制由于此課程是多學科綜合實驗課程,為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保障教學質量,由課程負責人根據所承擔的課程內容統一制定培訓方案,以課程內容確定單元組長,各任課組長通過備課(包括理論和實驗操作)規范教學要求。理論教學實行試講制,試講時多學科同行參與并點評。讓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優秀的高年資教師負責師資的培訓和實驗教材的編寫,通過多種渠道強化青年教師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

2根據教學目標增加實驗課程內容,靈活應用從理論-實踐-理論的螺旋式提升的教學方式學時由原來的78學時增加為80學時,開設實驗10個,增加了關于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課程的2個實驗。

作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早期銜接的創新性課程,采用了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上升為理論的教學法。理論教學主要是根據實驗內容進行多學科知識復習,給予典型病例的思考,由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尋找答案,在進行完實驗操作和觀察后,針對現象和問題再作分析,經過教師講解—示范—看錄像—學生操作—動物手術操作—討論—教師小結,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借助課程內容和思路,推動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學生根據學習興趣在實驗室展開科技創新活動,如學習了第八章肝損傷致肝功能不全內容后,學生組成兩個科研創新小組,開展了“卵巢去勢對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損傷的影響機制研究”、“氧化槐定堿對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等課題研究,研究成果經過總結,參加了2010年4月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辦的首屆醫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及實驗設計大賽,兩個項目分獲優秀獎。

4早期接觸臨床活動,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開展假期走進基層醫院活動,多層次的接觸各類患者。通過從淺層次的理論認識到深入的接觸臨床實踐,提醒學生基礎知識是臨床課程學習的支撐,為臨床前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顒咏Y束后,組織學生再分組討論,交流相互的心得體會并根據調查問卷的材料進行初步統計整理,寫出書面總結報告。

5改革考核方式成績由6部分組成,①理論課:檢查出勤率,占總成績的10%;②實驗課:在試驗前針對與實驗有關的相關知識、操作步驟進行提問,檢查復習、預習、討論和查閱文獻的情況,占總成績的10%;③針對實驗操作的規范情況進行評價,占總成績的10%;④評價實驗報告的書寫和討論內容的全面、深度情況,占總成績的20%;⑤課程結束后進行實驗操作技能考核,采用隨機抽題的方式,占總成績的20%;⑥針對實驗方法、步驟、設計、結果、討論以及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筆試,占總成績的30%。

存在的問題

第3篇

[關鍵詞] 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皮膚外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 R0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1(a)-0130-04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learning metho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in skin surgery

LI Jun1 ZHU Liang2 HAN Juntao1 HU Dahai1

1.Department of Burns and Cutaneous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the case-based learning (CBL) method used in Dermatologic surgery teaching. Methods During 2013, 32 visiting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Cutaneous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B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6 students in each group. CBL group was given CBL teaching method 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ory examination in CBL group, 9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6 students were good, 1 student was pass, no fail;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5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7 students were good, 3 students were pass, 1 student was fail. The excellent rate in CB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6.2% vs 31.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 the assessment of operation skills, case analysis and operation, the score in CBL group, 10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5 students were good, 1 student was pass, no fail;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6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4 students were good, 4 students were pass, 2 students were fail. The excellent rate in CB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2.5% vs 37.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BL method changes the learning concept of the students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us, this method is worth advocating widely.

[Key words] Case-based learning; Skin surgery; Teaching and studying

皮膚外科學是皮膚病學的重要亞專科之一,是一個以外科手術相關技術和手段修復體表缺損、治療皮膚疾病并改善皮膚質量的交叉科學。皮膚外科學最初興起于美國,早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美國Mohs顯微外科和皮膚腫瘤學院的創立,是皮膚外科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其發展歷史已經超過一個世紀[1]。此后,以激光、毛發移植、各種填充劑注射等為代表的一批皮膚外科特色術種逐漸發展成熟。與傳統皮膚病學相比,皮膚外科學要求醫生不僅掌握豐富的皮膚病學理論及臨床知識,還能夠熟練應用整形和微創外科的手術技巧,因此其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2]。這決定了在教學實踐中,既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但是由于皮膚外科學中知識點較多,涉及全身多部位,如果單純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往往會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性、師生之間溝通互動少、臨床操作技能訓練不足,與實際聯系不緊密,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缺點[3]。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全面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綜合素質和臨床技能都得到提高并得到患者的認可,需要皮膚外科學帶教教師不斷的探索。在長期的臨床教學實踐中發現,在皮膚外科學教學中引入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能得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根據皮膚外科學的臨床帶教特點,以2013年來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燒傷與皮膚外科進修的32名進修生為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CBL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6名。對照組采用傳統臨床帶教方法,CBL組采用CBL教學法。教材均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皮膚外科學:美容皮膚外科》。所有學生均由具備講師職稱的醫師授課。

1.2 方法

1.2.1 典型案例的選擇 傳統病例討論課一般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既是問題的提出者又是問題的解答者,從形式上有學生參加討論,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作用有限。CBL教學模式雖然也是老師負責制,由帶教老師負責組織學習討論,但學生是討論的主角。問題從一個病例開始,學生邊找出問題邊提出設計和解決方案,教師對學生的設計和解決進行點評,也可以對一些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同時要留下一些相關問題供學生思考。每次討論結束時,學生要對整個病例寫出總結報告[4]。這個過程以學生思考、研究為主,教師指導解答為輔。由于皮膚外科涉及病種多,病情復雜,教師首先應根據教學目的,結合具體臨床實踐,選擇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將教學內容作如下具體分類:皮膚良性腫瘤(如纖維瘤或血管瘤);皮膚惡性腫瘤(如基底細胞癌、黑色素瘤);非腫瘤性皮膚?。ㄈ绾陴搿⑸爻林?、色素脫失);皮膚美容等。教師應對該疾病做一概述和簡要分析,再提出具體的教學要求,并組織學生討論。

1.2.2 學生課前準備 學生接受病例后,根據教學要求,在臨床上選取合適的典型住院患者。針對該患者,以組為單位,分別查閱相關書籍及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對病例實施體格檢查,并開具相關輔助檢查。通過分析檢查結果,對病例做出初步診斷及鑒別診斷,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并預先分析可能的并發證及防治措施。在此基礎上,對本組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分析和補充,撰寫課堂討論稿,并準備好相關的問題。期間,教師應根據需要,引導學生自學和討論的方向與難度,提供教學參考資料,隨時指導并輔助學生完成病例收集,文獻檢索等工作。對學生的討論作出簡要的點評,并根據工作中的重點內容,解釋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和有分歧的問題。

1.2.3 課堂討論的組織實施 當學生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后,教師應組織課堂討論,每次時間約2 h。具體實施方式如下:由小組長代表匯報病例準備情況,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該病例的研究現狀,診斷治療的方式及進展,預后等進行系統闡述。期間,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隨時進行提問,并由同學代表回答,若有不足之處,其他人可進行補充,最終實現對該問題的全面深入解答。此外,學生也可根據要求,向老師自由發問。最后,由教師對匯報情況和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并結合臨床病例的特點和相關知識做深層次的闡述和歸納總結,以此加深學生對該病例和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師提供相應的參考書目和文獻,供學生在課后進一步深入學習。

1.2.4 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問卷式調查,了解兩組學生對授課形式,授課效果,知識講解程度等方面是否滿意;通過理論考試和手術操作技能考核對兩組學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理論測試采取書面考試形式;手術操作考核在我院實驗外科手術室組織實施,以動物為實施對象,具體內容包括:手術基本技能考核(切開、止血、縫合、包扎等);皮膚外科專項技術考核(皮瓣設計的基本方法,植皮術等)。理論及操作考試總分為100分,其中總分85~100分為優秀,70~<85 分為良好,60~<70分為及格,< 60分為不及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CBL教學組的學生對課堂授課形式、效果等非常滿意。學生課前通過對具體病例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僅對病例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有了較系統的認識,而且鍛煉了收集檢索文獻、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課堂討論,能暢所欲言,使得相關問題能及時有效地得到解決,并提高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的總結及點評,可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擴展,使學生對學科發展現狀有深入了解。通過對兩組學生理論考試和病例分析與手術操作技能的考核,也進一步證明了該教學法的優勢。兩組理論考試成績優秀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在病例分析與手術操作技能考核中,兩組優秀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 05)。見表2。學生普遍認為CBL教學法提高了其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目的和趣味性,能形象生動地傳輸知識點,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明顯提高了學習效率和臨床技能。

表1 兩組理論考試比較[n(%)]

表2 兩組病例分析及手術技能考核比較[n(%)]

3 討論

CBL教學法最早于18世紀后期被應用于法律學校的教學,其特點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擔責任,以真實案例入手,引導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5]。在實施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面對某病例進行討論,發掘相關疾病中所隱含、潛在的原理與機制;提出相關專業問題,然后對相關的理論進行學習;并在原理學習后,再次面對疾病,鞏固對疾病的認識以及對原理的理解[6]。其核心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法[7]。本研究通過在皮膚外科中應用CBL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后發現,該教學法能明顯增強皮膚外科的教學效果,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方法。在具體組織實施中,筆者有如下幾點體會:

3.1 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的病案

CBL與其他的學習模式(如傳統教學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基于項目的學習等)最主要的區別是通過解決真實的案例,學習到相關的概念、原理、技能和觀點[8]。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有現成病例可供觀摩,所以學生獲得的信息更直觀,利于理解,因此對知識的把握更加準確到位。為確保教學效果,選擇典型病例是最重要的步驟,而病案選擇是否合適,將直接影響到后續的課堂討論;一旦出現教學中的案例在病臨床中無相關患者,難免又會流于紙上談兵[9]。在皮膚外科學授課中,教員首先應針對某一病種,全面篩選門診及住院患者,確保病例的質量,然后才能結合實際病例,由淺入深地提出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合適病案的選擇,在CBL教學過程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培養文獻檢索能力

培養學生發揮自主學習能力是CBL教學的精髓[10-11]。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各種數據庫的開放應用,為尋找相關知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避免迷失在海量的文獻中,并去偽存真,篩選需要的知識點,是學生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在教學實施早期,首先對學生應予以文獻檢索知識的授課,如各種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檢索時關鍵詞的使用,如何提高查全率及查準率等,同時加強外文文獻的檢索能力。充分利用網絡學習資源是開展CBL教學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文獻檢索能力的培養是增加學習資源并保證CBL教學效果的關鍵。

3.3 重視訓練臨床綜合思維能力

由于課本知識往往只是一個共性規律的總結,而臨床患者則體現了不同的個性特點,這決定了臨床工作的復雜性。對于每一個具體的患者,初學者往往套用課本知識,而忽視了個體化治療的原則。臨床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結合,如分析、綜合、比較、概括、邏輯等思維。應用CBL教學法時,教師可以針對病例向學生展示臨床思維的具體過程,為其運用臨床思維診治疾病打下基礎。如針對一個慢性創面的患者,如果僅僅考慮修復手段,而忽視對創面血運及感染的控制,勢必造成手術失敗。學生的臨床思維往往存在片面化、簡單化、表面化和靜態化等問題。傳統的教學方法因局限于課本知識,因此無法啟發學生的思維。而通過具體病例的討論,可進行針對性地臨床思維能力訓練,具有傳統教學法無可替代的優勢。

3.4 重視外科基本功的訓練

由于大多數進修醫師以前未受過皮膚外科系統、正規的訓練,而其外科基本技能也存在著明顯的欠缺。皮膚外科是一門以手術為主的實踐科學,因此手術技能的培養是這門課的重點之一。本研究組醫院實驗外科學教研室合作,開放了供學生實際操作的場地,并于動物中心購置了實驗動物,在教師的指導下,使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動手機會。重點對他們進行專業基本功強化訓練,如手術切除、縫合、皮瓣技術等。此外,針對典型病例,組織學生在外科手術室進行集中觀摩授課,并定期進行手術技術及解剖知識的講座,明顯提高了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

3.5 加強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臨床醫學是一門與人打交道的學問,作為一名醫師,僅僅具有專業知識和醫療技術是不夠的。在診治疾病過程中,如何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是深入了解病情、確保治療順利進行以及防止醫患糾紛的重要手段[12-13]。CBL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學生首先需要與選取的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此獲得第一手的臨床資料。這種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對其以后的從業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后續的課堂討論,能明顯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培養了團隊精神。因此CBL教學方法在培養創造型、開拓型、實用型醫學人才的過程中,有著傳統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點。

3.6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CBL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此方法要求教師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知識面更廣闊、設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大、課堂引導手段更靈活等。帶教老師普遍認為CBL教學法能使教師加深對教學工作的理解和有效實現教師角色的轉化,對教師來說這是一種新的方法嘗試[14]。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師原則上僅是指導和引導作用,但由于是小組自由討論式教學,難免會出現與預先所設問題相關問題被學生提出來。如果指導教師沒有準備到或者平時相關知識儲備不足,就可能面臨難以回答的尷尬境地。這要求指導教師一方面要有極強的組織引導能力,引導控制學生討論的方向、程序與進度,另一方面還要有廣博的知識背景,避免出現尷尬情況。

3.7 存在的問題

CBL教學方法雖然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但應用于皮膚外科學臨床帶教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如CBL教學法雖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非常積極地投入其中。但在傳授系統知識方面效率較低,這需要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另外,CBL教學法在問題設計上要求大量教學資源的支持,占用教學時數和配套資源較多,并不見得有利于所有專業課程的臨床帶教。其次,國外經驗表明教師在CBL的準備及初期階段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對習慣與傳統教學方式教學的教師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對于臨床醫師兼職臨床帶教老師來說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15]。

綜上所述,在皮膚外科CBL教學過程中,本研究組明顯體會到了其中的優勢,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目前在臨床教學中,CBL法尚未完全普及,但隨著對CBL教學過程的不斷深入,全面推行結合自身實踐的CBL模式、著力于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應該成為我國醫學教育界的共識,也必然會成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雷,趙濤,趙建紅.皮膚外科學教學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6):1050-1051.

[2] 鄧軍.Mohs手術歷程及中國皮膚外科發展趨勢[J].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3,19(3):161-163.

[3] 董杰.淺談PBL教學法在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9,(10):168.

[4] Williams B. Case 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J]. Emerg Med J,2005,22(8):577-581.

[5] 宋曉燕,鄒小燕.CBL教學法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使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2,9(6):148-149.

[6] 丁培杰.新概念CBL教學法在《免疫學檢驗》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13,27(5):28-30.

[7] Allchin D. Problem- and case-based learning in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distinctions,values,and outcomes[J].CBE Life Sci Educ,2013,12(3):364-372.

[8] 張誼,王振偉,曾雪萍,等.CBL教學法應用于呼吸內科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27(2):236-238.

[9] 陳小玉,賀春香,魏武洪,等.以問題為基礎聯合重例教學法在皮膚疾病護理教學中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5):167-168,封3.

[10] 張碩,馬燕,翟志永,等.基于臨床路徑的案例教學法在神經病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4,(27):126-129.

[11] 馮金鴿,周舒,朱蕓,等.皮膚性病學臨床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4):119-121.

[12] 周毅,吳靜,李建明,等.全科醫學本科學生溝通能力和情商調查與培養[J].科技信息,2009,(28):1-2.

[13] 林菁艷,龐勇,何劍.CBL在麻醉學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3,12(5):496-498.

[14] 游弋,秦永杰,閻衡,等.八年制醫學生皮膚科見習中思維模式的培養[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150-151, 15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 |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 | 在线āv视频国产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在线中文字幕地址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