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2 16:12: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療廢物的處理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工作目標
進一步加強醫療廢物源頭管理,完善醫療廢物長效管理機制,提高醫療廢物的管理水平,實現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全程跟蹤管理,進一步提高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
二、檢查范圍和內容
(一)檢查范圍
全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二)主要內容
醫療廢物管理組織、制度、專人負責、應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實情況;從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工作人員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培訓情況;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登記的情況;醫療廢物暫存地的情況;醫療廢物處置情況;醫療廢水處理設施及運轉、消毒排放記錄等。
三、任務分工
區衛生局醫政科聯合區衛生監督所對轄區內疾控中心、血站、醫院進行拉網式檢查;各鎮衛生所對轄區內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拉網式檢查。
四、時間安排
1、2013年11月18日前,各鎮衛生所完成對轄區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檢查;2、區衛生監督所會同局醫政科于2013年11月12日—18日對轄區內疾控中心、血站、醫院進行全面檢查,檢查結束后抽查部分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3、區衛生監督所各職能科室、各鎮衛生所將檢查表于2013年11月20日前交區衛生監督所衛生監督三科處。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醫療廢物的管理和安全處置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全。區衛生監督所、各鎮衛生所要認真組織實施此次專項整治行動,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切實做好檢查記錄,并對存在問題提出針對性整改意見,本次檢查將進行結果通報。
(二)落實責任,嚴格執法
各醫療衛生機構必須落實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制度,確保醫療廢物處置、醫院廢水處理工作的管理。醫務、護理、后勤、感控、臨床等職能部門及醫務人員切實履行相應職責,查缺補漏,不留死角。區衛生監督所、各鎮衛生所對檢查發現的不嚴格執行分類收集規定、不認真落實集中暫存設施管理制度、不規范處置醫療廢物、不正常使用廢水處理設施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立案查處。尤其是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倒賣醫療廢物,醫療廢水不處理直接排放的違法行為要從嚴從重處罰。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省級生態縣建設”戰略部署,按照縣委、縣政府下達我委的各項工作任務,履行本部門工作職責,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我委創建省級生態縣的目標順利實現。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按時完成縣交辦的生態縣創建各項任務。
(二)4月底前完成危險廢物處置資料:縣醫療廢物委托處置情況匯總表;處置單位接收和處置全縣醫療廢物量匯總表;縣醫療廢物委托處置協議書復印件匯編;縣醫療廢物轉移連單(存各醫療機構)。
(三)4月底前完成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指標完成情況匯總、農村飲水水質衛生監測工作計劃、飲用水污染事件衛生應急處置預案。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于我縣近三年未發生飲用水污染事故的證明、村鎮飲用水水質檢測報告等文件準備。
(四)4月底前完成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指標完成情況概述;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統計表;全縣改廁工作總結;農村常住戶數統計;使用衛生廁所農戶數統計表;全縣改廁投資明細表;全縣改廁工作取得的榮譽證書復印件;有關農村改廁工程驗收資料;政府及部門下發的有關農村改廁,提高衛生廁所普及率方面的政策文件準備。
(五)4月底前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末梢水水質達標率匯總,村鎮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匯總等資料。
(六)6月底前完成全縣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暫存點規范化建設,完成一級以上醫療機構醫療廢水規范化處理設施建設,并規范運行。
(七)6月底前完成打造衛生改廁觀摩點(每個鄉鎮2各以上),確保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
1.縣疾控中心根據《省農村應用水水質衛生檢測實施方案》,加強農村飲用水衛生監測工作,提高農村飲用水監測的覆蓋率。
2.加強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狀況信息收集,做好全縣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部分分散式供水點供水方式等基本情況的調查摸底工作,詳細掌握全縣農村供水有關數據資料。
3.結合生態縣創建工作要求,重點加強對創建生態鄉鎮、村供水工程水質的日常監測和技術指導工作,并及時對所監測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匯總,對水樣監測不合格的供水單位,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確保2016年安排創建生態鄉鎮的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合格率大于95%。
(二)農村衛生廁所整治工作
1.縣愛衛辦要在認真總結多年來項目工作的基礎上,結合中央項目督導組專家的意見,重點把好中央項目村的落實、項目村相關人員的培訓和改廁健康教育三個關,進一步提高項目技術指導能力,確保中央項目質量。
2.普及全縣農村的公廁、戶廁無害化改造工作,積極扶持中心村的改廁工作,在中心村全面清除簡易廁所、露天糞缸,按人口比例規劃建造無害化公共廁所,確保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在95%以上。
3.完成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指標完成情況概述。
(三)醫療廢物、廢水管理工作
1.認真落實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把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做到領導、責任、措施“三到位”。
2.縣直醫療衛生單位要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縣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監管工作的意見》文件精神,積極配合環保部門對醫療機構開展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并按照要求全面開展考核,同時督促各醫療單位將醫療廢物按規定統一收集,并交由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處理。鄉鎮醫療機構和個體診所等偏遠地區必須達到《醫療廢物處置管理條例》規定的基本要求,經縣環保局和衛計委同意后方可就地進行處置,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處置。
3.衛生監督所要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強化對全縣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作的監督管理,定期開展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專項檢查,要將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納入責任目標考核內容,確保全縣各醫院醫療廢物處置率達100%。
4.督導鄉鎮醫院醫療廢水規范化處置,村級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規范化處置。
四、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創建生態縣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提升我縣生態文明和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水平的有效載體和內在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充分認識生態創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創建意識,做到思想認識到位,行動統一到位,宣傳服務到位,措施落實到位,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如期完成。
(二)明確責任,強化督查
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確保高標準完成衛計系統創建生態縣的各項工作目標。各單位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按照委統一時間要求完成各自任務,疾控中心負責對全縣飲用水水質的檢測及相關材料的收集。愛衛辦要高標準完成農村改廁工作,并做好數據資料的統計與收集。衛生監督所要進一步做好對醫療機構的醫療廢物處置情況督查工作。各醫療機構加強對本單位的醫療廢棄物處置情況的自查工作,確保兩廢處置規范有序,相關登記匯總資料齊全。衛計委創建辦將不定期開展檢查,并對創建工作不落實的單位予以通報,相關責任人年終考核一票否決。
醫療廢物管理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加強對醫療廢物的監督管理,防止醫療廢物流向社會污染環境和傳播疾病,保障人體健康,現就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切實履行職責,防止因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和環境污染事故。
二、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加強對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及暫時貯存的管理,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擴散。要制定并落實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意外事故應急方案。
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就近集中處置的原則,及時將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不得將醫療廢物交給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個人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應經消毒毀形后,方可集中處置。
四、各級醫療機構產生的污水、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應當依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后,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五、凡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可自行就地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但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要求,對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具和容易致人損傷的醫療廢物,應當消毒并作毀形處理;能夠焚燒的,應當及時焚燒;不能焚燒的,消毒毀形后集中填埋。
六、從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活動的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領取許可證申請,由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頒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不得從事有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的活動。
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八、凡違反規定的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收集、運送、貯存、處置醫療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有關部門將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處罰。
歡迎廣大群眾參與監督,并及時舉報和反映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各種違法行為,舉報熱線:*
一、指導思想
依法做好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監督工作,切實履行傳染病防治監督職責,嚴格落實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促進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檢查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艾滋病防治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監督檢查。
三、檢查對象
(一)醫療機構:
縣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負責:縣直各醫療機構、民營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縣衛生局負責轄區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檢查。
四、檢查內容
(一)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醫療廢物處置、艾滋病防治、消毒劑使用等情況,詳見表1。
(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傳染病疫情監測、疫情信息報告管理、疫情調查處理、醫療廢物處置等情況,詳見表2。
表格使用:每個受檢查的醫療機構填寫附表1;受檢查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填寫附表2。
五、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2009年4月)為動員部署階段。建立工作機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09年4月—7月)為組織實施階段。衛生監督所要按照本實施方案開展監督檢查。
第三階段(2009年9月)為總結階段。監督檢查工作結束后,衛生監督所要將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并于2009年9月15日前將附表3和工作總結書面上報市衛生監督所,同時報衛生局疾基婦股備案。
縣衛生監督所聯系人:張昌華
衛生局疾基婦股聯系人:李國燕
六、為確保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衛生監督檢查工作順利完成,特成立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衛生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和衛生監督工作組:
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衛生監督檢查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彭映春縣衛生局局長
副組長:彭玲艷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昌華衛生監督所所長
成員:李國燕縣衛生局疾基婦股股長
王章良衛生監督所副所長
李文良衛生監督所干部
衛生監督工作組設在衛生監督所,由衛生監督所具體負責。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傳染病防治及醫院感染監督檢查工作的重要性,加強配合,突出重點,嚴格按本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開展轄區內的監督檢查。
(二)切實加大執法力度,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要依法糾正,依法嚴肅查處。
(1)加強全員醫療廢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訓,捉高其管理的意識,人人參與管理,落實到位,責任到人。
(2)嚴格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上述廢物必須分類,不得混合放置
--感染性廢物:包括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排瀉物污染的棉球棉簽、紗布、注射器、輸液皮條等一次性醫療物品、廢棄的被服、被隔離收治的傳染性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菌種、廢棄的醫學標本血液、血清等。
管理辦法:病區、門診、檢驗科、產房、手術室等科室所使用后的棉球、棉簽、紗布,注射器、輸液皮條等感染性醫療垃圾、傳染病區病人的生活垃圾全部放入專用的黃色塑料袋存放。
--損傷性廢物:包括廢棄的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手術、備皮刀、玻璃試管、安瓿等。管理辦法:病區、門診、檢驗科、產房、手術室將廢棄的醫用針頭、縫合針、解剖、手術、備皮刀放入專用的利器盒中。
--藥物性廢物:包括過期、淘汰、變質或者被污染的廢棄的藥品。管理辦法:藥劑科、病區、門診等科室如有上述藥物性廢物一律用黃色塑料袋存放。 醫務人員、行政辦公室、醫院食堂的生活垃圾一律用黑色垃圾袋存放。
(3)各科室在存放醫療廢物前,仔細檢查塑料袋有無破損、滲漏,存放的醫療廢物只能達到塑料袋的3/4后必須進行封口,放人塑料袋內的所有醫療廢物不得再取出。
(4)科室、病區必須按照醫院規定的時間和道路運送醫療廢物、垃圾至醫院指定的暫存點。
(5)存放垃圾的容器、運送垃圾的車輛每日用含氯消毒劑1500/L或0 5%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和清潔。
(6)對一次性醫療廢物,由專人進行回收,做好交接、數量登記,交科室當班人員簽名。
(7)醫院醫療廢物一律由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進行處置。醫療廢物暫存區域禁止吸煙、飲食,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定期用含氯消毒劑1500/L或0.5%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和清潔。
(8)各科室不得私自處理上述任何污染廢物,如發現有違規者,由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承擔全部責任。
2、后勤保障制度(通訊、車輛、設備、藥品、物資保障制度)
(1)、成立以分管院長為組長的物資保障領導小組,負責突發事件通訊、車輛、醫療設備、藥品和防護物資的需求計劃和分配計劃的制定,溝通與屬地突發事件工作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的聯系渠道,保證醫療應急救援一線工作的需要。
(2)、掌握本醫療機構應急處置工作的醫療設備、常用藥品、防護物資的基本情況,了解相關的供求狀況,多渠道組織資源。
(3)、對部分采購困難的藥品,制定采購預案,疏通供應渠道,確保藥品的供應。
(4)、對緊急需求的物資、藥品、設備提出調配的方案,并負責落實。
一、指導思想
以防止疾病傳播、減少環境污染、保障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為目的,以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夯實工作措施,強化監督檢查,加強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工作,逐步實現全市醫療廢物統一規范化管理,集中無害化處理,杜絕醫療廢物違法違規亂倒、亂埋及醫源性的二次污染,實現我市醫療廢物的安全貯存和集中處置,有效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為建設循環發展、富民強市的新做出積極貢獻。
二、目標任務
按照分階段、有步驟、保重點的原則,自2012年7月起至12月底前,從中心城區開始,逐步過渡到十縣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計生服務機構等所產生的醫療廢物全部實行無害化集中處置。具體時間為:
1、2012年7月至9月,中心城區及周邊鎮辦所有醫療衛生機構、血站、單采血漿站、計生服務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實行集中統一處置;
2、2012年11月底前,十縣區縣城內所有醫療衛生機構、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所產生的醫療廢物進行集中處置;
3、2012年12月底前,根據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運轉處置能力,逐步實現全市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產生的醫療廢物實行集中處置。
三、集中處置范圍和醫療廢物名錄
(一)集中處置范圍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血站、單采血漿站、計劃生育服務機構及其它產生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中的醫療廢物產生單位(以下稱“產生單位”),均應參加集中處置。
(二)醫療廢物名錄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納入全市集中處置的醫療廢物名錄主要有:
1.感染性廢物(指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廢物),包括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隔離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各種廢棄的醫學標本,廢棄的血清、血液,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醫療器械視為感染性廢物;
2.損傷性廢物(指能夠扎傷或者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包括醫用針頭、縫合針,各類醫用銳器,載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瓿等;
3.藥物性廢物(指過期、淘汰、變質或者污染的廢棄的藥品),包括廢棄的一般性藥品,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廢棄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4.病理性廢物(指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實驗動物尸體等),包括手術及其他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的人體組織、器官等,醫學實驗動物的組織、尸體,病理切片后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
5.化學性廢物(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的化學物品),包括醫學影像室、實驗室廢棄的化學試劑,廢棄的過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學消毒劑,廢棄的汞血壓計、汞溫度計。
四、集中處置的原則及要求
(一)醫療廢物產生單位應遵循的原則及要求
1、各產生單位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規定,對醫療廢物實施嚴格的分類管理,建立醫療廢物暫時中轉貯存設施、設備,并按規范進行收集、貯存管理。
2.各產生單位應按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及時將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交由處置中心處理,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通過非正常渠道買賣、回收醫療廢物;禁止在非貯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3.各產生單位和處置中心應當簽訂醫療廢物處置協議或合同,明確雙方在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費用承擔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并報當地環保、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4.產生單位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保存5年。
5.不具備集中處置醫療廢物條件的農村地區,產生單位應當按照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自行就地規范處置其產生的醫療廢物。
(二)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工作職責及要求
1.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屬社會公益性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負責全市醫療廢物的統一集中處置工作。
2.處置中心的工藝流程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保護、衛生標準和規范要求,持有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以及經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運營。內部管理制度健全,崗位職責明確,管理規范,運轉高效。
3.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目前只負責感染、損傷、藥物性三類醫療廢物的集中處置,要加大病理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處置項目建設力度,完善設備,盡早實現全市集中統一處置。
4.處置中心應掌握全市醫療廢物產生單位基本情況,根據醫療廢物產生量配備足夠數量的運送專用車輛,制定科學的運輸方法,保證運輸工作需要。醫療廢物專用車輛應當達到防滲漏、防遺撒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和衛生要求,有明顯標識。
5.處置中心應制定科學、規范、合理的應急處置措施和應急預案,在設備停運或檢修期間,必須保證醫療廢物的收集、運輸、貯存的安全,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6.產生單位交由處置的醫療廢物采用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產生單位和處置中心交接醫療廢物時應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專用)由處置中心醫療廢物轉運人員和產生單位醫療廢物管理人員交接時共同填寫,產生單位和處置單位分別保存,保存時間為5年。
7.處置中心應當至少每2天到醫療廢物產生單位收集、運送一次醫療廢物。當醫療廢物運至處置中心時,處置中心接收人員確認《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上填寫的醫療廢物數量真實、準確后簽收。
8.醫療廢物運送專用車每次運送完畢,應在處置中心內及時清洗消毒,保持車輛整潔。禁止在社會車輛清洗場所清洗醫療廢物運送車輛。
9.處置中心應當填報醫療廢物處置月報表,每月報市環保、衛生主管部門備案。
五、收費標準
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嚴格按照市物價局、環保局、衛生局關于醫療廢物處置費收費標準執行。
六、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實現醫療廢物無害化集中處理,是防止疾病傳播,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舉措,是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的重要內容,是改善投資環境,實現循環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縣區人民政府和各級衛生、環保等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市上統一安排和工作方案要求,迅速部署,健全機制,落實責任,抓好落實,確保全市醫療廢物統一集中處置工作順利實施。
2.密切配合。各級衛生、計生、環保等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轄區醫療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消毒、貯存以及集中處置工作中的傳染病、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物價部門負責對醫療廢物處置收費標準的監督檢查;公安、交通、藥品監督、工商、農業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共同做好醫療廢物的監督管理工作。
2004年,國務院了有關加強節能減排措施的相關規定,全國上下都做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但在年末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至2005年,隨著石油化工、鋼鐵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的加速發展,更加提升了節能減排工作開展難度。細究其造成原因,除了各級領導責任不明確、相關部門認識不到位外,還有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方法不落實這些原因。針對這些不足,我國加大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編制,對污染源類型、處理工藝等都做了明確要求,全面幫助環境保護部門,做好節能減排工作。
1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在節能減排中的影響
1.1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現狀
由一份2001~2008年國內GDP增長總值和工業耗能率統計教據可知:由2002年起,我國能源消耗逐漸超過GDP增長率,到2004年到達頂峰,是GDP兩倍之多。到來2006年降低與GDP同值。隨著國務院對于環境治理方面重視度加深,及大量編制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我國能耗量由2008年的4.21%下降到4.06%。在2009年,我國部分省、市節能減排設備安裝率達67%,如陜西省某發電企業在《電力行業除塵技術規范》推行后,安裝廢氣凈化裝置顆粒去除率提高了37%,油劑回收率增加23%,車間內空氣質量符合工程部標準,無明顯刺激性氣味。通過各式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提供了可靠節能減排技術指導,提高了壞境保護力度。
1.2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在節能減排中的影響
1.2.1提高各行業節能減排重視程度
一些小型化工生產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所處地域偏僻,企業領導并不重視污染治理,任由工業廢物排放,加重周邊地區環境惡化,長此以往造成了大量不可挽回資源損失。而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的一般要求內都會規定廢物排放量與對周邊環境影響程度,強制一些企業必須按照規定處理工業廢物,減少了我國《環境保護法》中的盲區。
一些大型企業也會由于過去沒有專門技術規范來衡量“三廢”治理標準。而對節能減排沒有足夠重視,通過學習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提高對于節能減排重視程度,也會設立內部章程,保障節能減排工作高效完成。
1.2.2提高各行業節能減排處理水平
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已經推出99項環境工程技術法規,其中55項已經正式實行,余下44還在不斷編制補充當中,確保技術規范專業化、全面化。這些規范主要由基礎類、技術類兩種構成;技術類又分為控制技術、修復技術、完善技術,除去通用技術外還對應不同污染物提供了不同處理技術,涉及了近40種企業為其提供配套處理方案。其中技術類還包括《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制定技術導則》,幫助企業在污染處理中如果遇到新問題,也可以依據規范自己制定,過去一些企業對于一些污染物,并沒有專業處理辦法只是模仿其他行業處理辦法,通過學習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找到適合自己的污染問題,結合專進行科學治理,不僅節省了資源還提高了節能減排效率。
1.2.3提高環境影響評價質量
每項工程在投資建設時,都會涉及環境影響評價,對工程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惡化環境問題進行預測,并提出解決方案。環境工程規范不僅為其規定了參考指標,還幫助其找到污染源出處,并提供改良方案。如《紡織染整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指出,坯布在精煉、漂白、染色、水洗等環節都會出現不同污染元素污染水資源,環境影響評價部門可以依據污染物不同,配合相關環節制定科學有效處理方案,提升評價質量|4]。
2環境工程技術規范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
環境工程技術規范提供了大量先進污染治理技術,推動了我國環保工程發展接下來將從水污染類、固體廢物污染類、大氣污染類三方面介紹環境工程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
2.1水污染類
環境工程技術規范不僅涉及了工業廢水排放處理,還對醫院這種事業型單位進行了污水處理規定。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三方面聯合治理水污染問題氣以《醫院工程技術規范》為例,該規范以提高醫療機構水污染物處理為編制思路,將編制重點放在了室內外排水管網優化設計上。通過設計清污分流,使清水在經過檢測后通過管網進行回收再利用,將非傳染病醫療機構污水通過二次混凝沉淀,進入消毒池進行紫外線消毒后進行排放,并將污泥進行回收處理。在處理期間嚴格監控溫度、pH值和污染物濃度等,確保排放污水對于環境影響符合規定,并且重復使用催化資源與可回收資源達到節能減排目的。
2.2固體廢物污染
固體廢物治理技術中又分為通用類與特殊廢物處理類,主要作用是通過收集處理、分類處理、回收處理和集令焚燒四種,對于高溫蒸汽、醫療廢物也要進行特殊消毒處理最后依據種類進行填埋或焚燒。在普通固體廢物處理中,會先集中送至固態廢物處理場,進行分類處理一呰紙質廢物可以送回工廠進行加工再利用,而一些生活類垃圾可以用作肥料。剩下不可回收廢物再進行特殊處理后采取焚燒或填埋措施。固態垃圾在處理廠存放過程中會產生垃圾滲瀝液,這種液體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經過發酵產生酸性,污染地下水。因此環境工程技術規范還推出《滲濾液工程技術處理規范》規定滲濾液處理辦法,通過干污泥填埋或是濃縮液混凝壓濾后填埋,降低污染程度,起到節能減排作用。
2.3大氣污染
各類企業大氣污染中,火電廠污染量較高,氮氧化物與煙塵排放量分別占全國工業排放2/3和1/3。因此針對火電廠化工工藝設計與廢氣處理技術規范較多。如進行脫硫塔工藝改
造增加噴淋次數,并在每層安裝排污管道與控制閥門達到脫硫凈化效果。在吸收塔頂部安裝除霧器,吸收粉塵顆粒減少硫化物排放。通過改造脫硫塔工藝布置提高操作彈性,延長脫硫液體與煙氣接觸面積既提高了脫硫效率,還使排空煙氣干凈清潔,起到了減排作用。在處理過程中增加循環泵,與循環沉淀池設置,通過過濾與吸附處理,提取其中可回收物質進行資源再利用,起到節能作用。
3總結
關鍵詞: 家庭護理; 醫療廢物; 垃圾衛生管理; 環境衛生;
Abstract: With the emergence of home care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caused by home care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At present,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not yet issued relevant documents on th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disposal of medical waste generated by home care. In this paper,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on the treatment of medical waste in home care are review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waste treatment standards in home care.
Keyword: home care; medical waste; garbage hygien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hygiene;
《全民健康指導方針》與《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應積極探索居家護理服務,鼓勵家庭病床等延伸模式。隨著家庭護理行業的日益興起,家庭護理所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理問題逐漸引起關注。與醫院患者比較,家庭護理的患者大多病情穩定,傳染性相對較低,其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及運送是否應有別于醫院。目前,國家及地方尚未出臺相關文件對家庭護理所產生醫療廢物的收集、運輸、處置等環節作出要求。本研究綜合國內外文獻就家庭護理醫療廢物收集、處理情況進行綜述,以期為我國家庭護理醫療廢物處理規范的制定提供參考意見。
1 、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內容及危害
1.1、 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內容
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1]要求,參考廣東省針對“家庭病床服務”出臺的相關管理文件[2]規定,家庭護理在限定的服務人群及服務內容上產生的醫療廢物主要有以下幾類:(1)感染性廢物,包括傷口換藥、氣管切開護理、造口護理、更換管道、膀胱沖洗、腹膜透析等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敷料、手套和導管等物品,以及傳染病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2)損傷性廢物,包括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靜脈采血、藥物注射等操作產生的注射器、針頭及玻璃安瓿等能夠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醫用銳器;(3)藥物性廢物,包括過期、淘汰、變質、污染藥品等;(4)化學性廢物,如水銀體溫計、血壓計破碎后產生的水銀等。
1.2、 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危害
家庭護理需嚴格進行醫療廢物分類,特別是對銳器和意外血液暴露的管理,避免家庭醫療廢物產生危害[3]。研究表明,75%~90%醫療廢物與家庭垃圾或城市垃圾相似,不會產生任何特殊危害,類似于生活廢物可按社區城市廢物進行收集、回收和處理程序;但另外10%~25%的危險醫療廢物或特殊廢物,具有傳染性、生物毒性、腐蝕性以及傷害性等特點,在家庭護理中如處置不當,不僅會對環境、水、大氣、土壤產生污染,同時,也會造成疾病的傳播[4,5],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更有甚者,不法分子將家庭護理醫療廢物二次簡單處理后用于交易,成為傳染的源頭[6]。
2、 國內外家庭護理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現狀
2.1 、英國
在英國,家庭醫療廢物無明確的規定需按照危險廢物進行嚴格的隔離、處理、儲存、運輸和處置[7],僅部分地方政府出臺相關規定要求從患者家中收集醫療廢物后進行集中處置,但未全面落實此項規定。大部分民眾認為家庭護理產生的普通醫療廢物已與易感人群有接觸,污染風險低,且產生量小,隔離處理難,因此將其當作正常生活廢物處理。但銳器類及傳染性醫療廢物,則需由家庭醫生或護士處理[8]。歐洲立法規定[9],在醫療廢物密封后,由家庭護士駕駛專用車輛對家庭醫療廢物進行運輸及車輛消毒處理,并建議車輛帶鎖。
2.2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要求銳器必須由醫務人員負責收集,但對家庭護理中被血液、體液污染的醫療廢物收集及處理方式尚未達成共識。昆士蘭州政府環境與傳統生產部指出,臨床醫療廢物分類不應應用于家庭護理環境,已干燥的血液、輕微被血液污染的物品應排除在醫療廢物外[10]。不應要求家庭醫療保健提供者處置所有傷口敷料而不考慮敷料中所含血液或體液的量,因為目前并無證據證明這樣做對環境保護有益[11],且這將加重政府醫療廢物管理負擔。
2.3、 新西蘭
新西蘭將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分為危險廢物、受控廢物及非危險廢物。危險廢物指銳器及非銳器(如細胞毒性、放射性廢物等);受控廢物是指含潛在的傳染性廢物,如排空的尿袋、靜脈輸液管(無針頭)和輸液袋、導管、注射器(無針頭)、造口袋(排空)、一次性床單、用過的敷料和紗布等;非危險廢物如一般紙張、鋁罐等,危險廢物及受控廢物均由家庭護理工作者收集及處理[12]。
2.4、美國
美國各州對家庭護理醫療廢物收集要求不盡相同。部分州允許居民將銳器丟棄在防刺穿容器中,如洗衣劑瓶或咖啡罐,放置于普通家庭生活垃圾中;而另一些州則要求使用銳器專用容器盛裝,并將其帶到經批準的醫療廢物處理公司進行處置。美國環境保護機構建議使用銳器收集箱回郵服務,但因費用問題落實不理想[13]。對于污染的手套、引流管道、導管(如尿管)和傷口敷料這類感染性醫療廢物,部分州要求使用紅色生物危害袋按照醫療廢物處置,但另一些州(如弗吉尼亞聯邦)認為大多數手套和敷料不應被視為醫療廢物,允許將這些物品丟棄在普通家庭垃圾中。液體或半液體的醫療廢物則可倒入馬桶后對馬桶進行清潔和消毒,并注意預防體液溢出污染[14]。
2.5、 日本
日本環境部2001年《廢物處理和公共清潔法》,將廢物分類為工業廢物或一般廢物,所有從家中丟棄的廢物都被歸類為“一般廢物”[15]。2005年日本政府要求市政當局收集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各城市出臺家庭護理醫療廢物處理要求。如日本小山市市政廳市民生活部規定,家庭護理醫療廢物按照可回收物品及不可回收物品收集,其中可回收物品分為可燃、塑料容器和不可燃3類,紙尿布、點滴袋、腹膜透析包、導尿管(需清除排泄物、殘留物)、脫脂棉、紗布(僅限非感染性)、測試紙、未服用藥品、藥品紙袋、藥品容器(無塑料標志)為可燃醫療廢物,藥品外包裝袋、包裝材料、容器(無塑料標志)為塑料容器,藥品、消毒藥劑的空瓶為不可燃醫療廢物,將可回收物品分類后按照相應回收時間放于指定地點,由政府統一回收。注射器、注射針頭、軟管、導尿管上帶有針頭等的感染性廢棄物屬于不可回收垃圾,由提供護理的醫院或家庭護理中心護士帶回處理[16]。
2.6、 中國
2.6.1、 中國香港
家居產生的醫療廢物并不按照香港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的《建議醫療廢物管制計劃》規定[17]進行收集處置,其中所有經使用或受污染的銳器由社區護士家訪時收集處置,其他家庭護理醫療廢物暫未對收集有明確規定。
2.6.2 、中國大陸
目前,我國在家庭護理所產生的醫療廢物管理上仍是空白,僅上海市強調對居家醫療廢物進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未有明確指引[18]。在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分類過程中,由于社區護士等醫務人員對家庭醫療廢物處理意識淡薄,未接受相關的培訓,常出現醫療廢物分類不清,收集范圍也不一致[19,20]。居民接受居家醫療廢物健康教育較少,風險意識不足,胰島素針頭、腹膜透析針頭等銳器常隨意丟棄,導致垃圾轉運人員針刺傷情況時有發生[21,22]。運送方面,尚無相關文件規定家庭護理所產生的醫療廢物由誰、用何種方式進行運輸。
3、 展望
家庭護理作為一個新興事業,目前國家在其醫療廢物處理方面缺乏相關的管理規范及監督機制,期盼國家能加快研究,盡快建立家庭護理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并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減少家庭護理醫療廢物的產生。如選擇產生較少醫療廢物的產品;在護理過程中或清潔活動中應注意節約,防止浪費;選擇可以重復使用的設備;按需開藥,以小劑量的片、粒或毫升代替傳統以盒為單位開具藥品,定期清理藥品,避免藥物過期及重復開藥;以電子血壓計、體溫計代替水銀產品等。(2)充分評估家庭護理醫療廢物的危害性及環境污染效應,嚴格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分類及確定收集范圍。(3)明確收集人、收集容器、收集地點、收集方法,細化家庭護理醫療廢物收集方式指引,在家庭護理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原則上應由家庭護理實施者收集,使用專用容器,嚴格密封防止泄露,做好標識,做好交接。而銳器類醫療廢物則應提供銳器專用容器,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其送至指定的醫療機構回收點收集。(4)確保運輸安全,如條件允許,應配備家庭護理專用車輛,運輸途中確保嚴格密封。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運輸要求,政府部門可社區內配備相應家庭醫療廢物收集點,固定收集地點和時間,由專門運輸機構負責運輸和處置。(5)加強家庭醫療廢物處置健康教育。對于家庭護理人員和社區居民、清潔人員等進行醫療廢物分類及處置培訓,提高其風險防范和環境保護意識,并采用一定的獎勵措施,鼓勵居民家庭醫療廢物回收。
綜上所述,目前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家庭護理所產生的損傷性醫療廢物的處理基本一致,但對于其他類醫療廢物處理方式卻不盡相同。部分國家對家庭醫療廢物有專用回收鏈及終端回收部門,我國在家庭醫療廢物具體細化指引方面還有待加強。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2019-02-12)[2020-03-22].nhc.gov.cn/yzygj/s7657g/201902/bf0b25379ddb48949e7e21edae2 a02da.shtml.
[2]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廣東省開展家庭病床服務管理指引(試行)的通知[EB/OL].(2015-12-21)[2020-03-22].wsjkw.gd.gov.cn/gkmlpt/content/2/2130/post_2130063.html#2532.
[3]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Medical waste mana-gement[M].Geneva: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2011.
[4] 黎瑞紅,韓玉琴,陳雪萍,等.糖尿病患者居家注射胰島素廢棄針頭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9):1136-1139.
[5] Cutter J,Gammon J.Review of standard precautions and sharps management in the community[J].Br J Community Nurs,2007,12(2):54-60.
[6] 田玉泉.社區醫療廢物處理淺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3(z1):378-379.
[7] Chalmers C,Straub M.Standard principl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infection[J].Nurs Stand,2006,20(23):57-65;quiz 66.
[8] Cole M.Infection control:worlds apart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J].Br J Community Nurs,2007,12(7):301,303-306.
[9] Griffith R,Tengnah C.Legal regulation of clinical waste in the community[J].Br J Community Nurs,2006,11(1):33-37.
[10] Queensl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Protection.(2013).Information sheet:Defining clinical waste (EM1250 V2)[EB/OL].(2014-07-07)[2020-03-22].ehp.qld.gov.au/licences-permits/business-industry/waste-management/pdf/info-define-clinical-wasteem1250.pdf.
[11] Pandur RA.Clinical waste in home healthcare:navigating the swamp[J].Aust Nurs Midwifery J,2014,22(3):39.
[12] Welcome to Canterbury SCL.Infection control[EB/OL].(2015-06)[2020-03-22].canterburyscl.co.nz/images/Infection_Control/GP_Info_Sheets/Medical_Waste.pdf.2015.
[13] Chalupka SM,Markkanen P,Galligan C,et al.Sharps injuries and bloodborne pathogen exposures in home health care[J].AAOHN J,2008,56(1):15-32.
[14] Bobolia J.Infection control for the family of the home hospice patient[J].Home Healthc Nurse,2006,24(10):624-626.
[15] Ikeda Y.Current status of home medical care waste collection by nurses in Japan[J].J Air Waste Manag Assoc,2017,67(2):139-143.
[16] 小山市政廳市民生活部環境課.家庭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類方法及扔棄方法[EB/OL].(2016-04-01)[2020-03-22].baidu.com/link?url=4TRiV0yyELBDH5W QS2Y3tEAX70EjZA3Y-KbwjHMZzdS-4WO99lqS3nqcPAbj_n xbfBIp6yYd-gIyZG92kP2Zh_&wd=&eqid=c6141f00000472 d5000000025f0e7a43.
[17] 香港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香港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建議醫療廢物管制計劃[EB/OL].(2002-03-20)[2020-03-22].doc88.com/p-1826398608508.html.
[18]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醫療廢物處理環境污染防治規定[EB/OL].(2006-11-02)[2020-03-22].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2407/nw15798/u26aw9146.html.
[19] 鄧海松,李濤,牛婷婷.淺談家庭病床的醫療廢物管理[J].社區醫學雜志,2010,8(6):4-5.
[20] 楊愛軍,萬巧琴.社區護士對家庭護理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3):68-69.
論文關鍵詞:醫院社區門診部醫療廢物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國務院2003年6月16日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社區門診的垃圾分為感染性廢物和損傷性廢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環境、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在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難度和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為了加強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保護環境,保護人體健康,防止疾病傳播。為此, 我們對我院8個社區門診部的醫療廢物管理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 并針對發現的問題采取了整改措施,現總結如下。
1. 存在問題及現狀
1.1 醫療廢物未按要求分類??實施醫療廢物環境規范化管理的關鍵環節首先是要做到嚴格分類放置,由于門診流動人員多、少數工作人員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 或是為圖方便,將利器、針頭損傷性廢物放入感染性廢物容器內、感染性廢物放入生活廢物容器內、生活廢物放入感染性廢物容器內等,如使用過的棉球、棉簽、輸液貼膜、采血器、輸液針頭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現管理不善的情況[1]。
1.2 醫療廢物收集過程中未嚴格執行規定護理人員偏少,管理意識差,常是忙于配藥、打針而疏于管理。清潔工為圖方便進行憑感覺估算重量,在登記本上寫上稱重時間、重量, 兩人未進行認真核實就簽名字,也常有漏簽或補簽的現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隱患。
1.3??醫療廢物的包裝不規范??為了節約開支管理學論文,減少消耗,醫療廢物的包裝物或容器內存放的醫療廢物過滿,不利于封口,同時標簽填寫不規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啟用時間,未做到定時更換。
1.4 醫療廢物暫存地點管理不規范由于個別門診部離醫院較遠, 每日產生的醫療廢物較少, 不能做到醫療廢物日產日清。通過檢查發現后及時予以批評, 并與經濟處罰掛鉤, 對個別容器不清潔,檢查人員當場督促清潔工人進行消毒、清洗處理, 對醫療廢物管理中出現的缺陷, 及時予以指出糾正。
1.5 社區居民對醫療廢物知識匱乏由于門診人流量大、宣傳不足和缺乏相關知識,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多數社區居民將拔針時按壓的棉簽隨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將用后的醫療廢物帶回用作他用。
1.6 各種應急預案知識了解不夠 不能正確掌握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傳染病傳播或者環境污染時的應急預案,應加強定期學習,同時加強自我防護意識,掌握銳器損傷后的正確處理方法, 切實做好自我防護免費論文。
2. 對策
2.1 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成立醫療廢物管理委員會,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具體負責整體工作的組織與協調, 并制定詳細的管理制度和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各社區門診部設立醫療廢物管理小組, 由負責人任組長,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加強環節和終末質控。認真做好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封口、標識, 使用專用容器盛裝,感染性廢物3/4滿時,將塑料袋扎口并標識,損傷性廢物放于符合標準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損傷性廢物標識的利器盒內,3/4滿(48h內)時封閉集中處置。同時由醫院專人專車負責醫療廢物的清運,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兩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實到工作中來。
2.2 加強溝通齊抓共管 根據檢查中存在的問題,認真查找問題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 同時向上級領導反映,寫出書面報告,與各相關部門及時聯系,加強溝通,相互配合,保質保量的完成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工作。
2.3 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組織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有關醫療廢物的各項法律法規, 進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以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能做到從醫務人員到清潔員, 人人知法律,人人會應用,提高其對醫療廢物管理工作的認識和具體操作。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采取多種方式確保培訓效果。
2.4 加強環節質控責任到人 制定計劃,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對各門診部進行檢查,從醫療廢物的分類、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記是否按規定執行,到醫院專人專車轉運全過程的檢查,認真對醫療廢物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細致檢查, 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并查找相關的責任人管理學論文,對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整改的相關責任人給予相應的處罰, 提出通報批評,并有持續改進措施。
2.5 加大醫療廢物管理的投入為使各門診部醫療廢物得到更好的管理, 醫院領導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專用的醫療廢物儲裝桶,配備專用稱,準確稱量該部位醫療垃圾的重量,制作了醫療廢物的警示標識及宣傳畫,宣傳有關醫療廢物的危害及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人們積極地配合醫療廢物管理。同時增加醫療廢物專用轉運車一輛, 做到日產日清。
2.6 全民動員共同防衛 大力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力度, 提高社會和公眾對醫療廢物危害性的知曉率,同時做好監督工作,使社區居民主動參與和監督醫療廢物的規范化管理, 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醫療廢物規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圍。
通過對社區門診部醫療廢物管理現狀的調查,體會到醫療廢物分類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對醫療廢物分類管理要持之以恒, 從它的領取、使用、收集、暫存、運送、上報核實等各環節抓起,才能實現醫療廢物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制度化。加強社區門診部醫療廢物的規范化管理,不僅是國家法律法規所要求的,更是防止醫療廢物擴散造成疾病傳播、污染環境和維護轄區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 1 ]劉素球,聶玉蘭,韓永毅,等. 門診公共區域醫療廢物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J ].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6, 16(5) : 552 - 553.
[2] 劉素球,菜尤菊.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醫療廢物管理初探[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3):257.
為能結合中心目前面臨的實際情況,很好的配合中心領導啟動進新業務,建立健全中心管理制度、全疆固體廢物監管工作的制度、程序和規范;快速推進危險廢物處置建設項目的進程,特制定20xx年監管科科室工作計劃,以確保科室各項工作的開展能快速度、高效率、有條不紊地展開,成功完成中心領導交辦的所有任務。
一、工作指導思想
監督管理科各項業務的開展必須堅持的哲學思想,遵循“抓主要矛盾”、“動態的看待和解決問題”、辯證地處理工作中遇到地困難和障礙。在新業務的開展上,既要借鑒和學習同行業(如內地固體廢物管理業務的開展情況)的經驗,又要結合我中心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實現發展和創新,大事小事追求最好,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極力打造實力派業務科室,為樹立固廢中心良好形象做貢獻。
二、工作實施原則
確立《新疆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為下半年工作重點,同時開展制度建立、業務學習、固廢調研、工作程序等業務。堅持每項工作沒有不重要,只有最重要的原則;在重點工作上投入更大精力的同時,不輕視其他工作的重要性。
三、工作內容和進度
(一)建立工作制度
1.制定新疆固體廢物監管工作制度、辦事程序和技術規范,主要包括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全疆固體調查方案、固體廢物監督管理辦法、固體廢物違法排放查處和出發條例、疆內外危險廢物轉移的管理程序、固體廢物污染糾紛處理辦法等。
主要負責人:
主要起草人:
完成時間:20xx年6月30日前
2.協助辦公室建立中心內部主要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中心職能、科室職責、職工考核管理辦法、職工考勤制度、中心會議制度、車輛制度、固定資產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學習和培訓制度、印章使用制度等。
主要負責人:
制度起草人:
完成時間:20xx年4月26日(草擬稿)
(二)制定辦事程序
1.制定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辦理程序、制定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辦理程序、制定進口廢物申報初審辦理程序。
主要負責人:
主要起草人:林
完成時間:20xx年7月15日前
2.制定進口廢物環境風險評價報告表的技術初審程序、制定重大危險化學品污染事故處置工作程序。
主要負責人:
主要起草人:
完成時間:20xx年10月30日前
(三)開展業務學習
1.法律法規學習,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20xx版)。
學習方式:自學+交流
相關人員:全部
截止時間:20xx年5月1日前
2.固體廢物基本知識,主要包括固體廢物的法律概念和范疇、固體廢物的分類、固體廢物的來源、固體廢物的危害、固體廢物的處理技術(國內、國外)重點掌握焚燒技術工藝;電子垃圾、工業固廢的概念。
學習方式:閱讀書籍、結合工作
相關人員:全部
截止時間:20xx年5月15日前
3.固體廢物處置技術、政策,主要包括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固體廢物鑒別導則、微生物和生物醫學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人工水平防滲建設、醫療廢物轉運車技術要求等。
學習方式:閱讀書籍、網絡查詢
相關人員:全部
截止時間:20xx年6月1日前
4.固體廢物排放和處置標準,主要包括,《含多氯聯苯廢物污染控制標準》、《含氰廢物污染控制標準》、《關于執行醫療機構污染物排放標準問題的通知》、《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有色金屬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等。(時間自定)
(三)推進項目建設
經20xx年4月25日中心工作會議確定,《新疆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項目》的各項工作是本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室要配合中心領導積極推進該項目的進展,協調各相關部門(土地、工商、設計等)做好每項工作,充分估計日后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難,并制定應對方案。
危廢項目建設工作進程計劃如下:
略
四、預期工作成果
(一)理順全疆各地、州、市環保系統固體廢物管理網絡,建立完善的垂直管理體系。
(二)建立中心及科室各項制度建設和程序制定工作,并在20xx年底能使各項制度優化和完善。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本市醫療廢物衛生管理,明確醫療廢物衛生管理有關工作要求,防止因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引起疾病發生、傳播和環境污染,保障人體健康,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醫療廢物分類目錄》、《上海市醫療廢物處理環境污染防治規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本市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以下統稱醫療衛生機構)和取得醫療廢物經營許可證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以下簡稱集中處置單位)。
第三條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廢物的管理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第二章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職責
第四條醫療衛生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醫療廢物的衛生安全履行管理職責。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內部處置流程所涉及各部門的負責人是醫療廢物管理的部門責任人,對本部門醫療廢物的衛生安全履行管理職責。
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暫時貯存及處置過程等工作的專(兼)職工作人員或管理人員對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和管理履行相應的職責。
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對本崗位產生的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履行相應的職責。
第五條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血液中心應當設置醫療廢物管理監控部門,承擔本單位醫療廢物處置管理的監控職責。
區(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縣)采供血機構和一級醫療機構、民辦醫療機構、護理院(站)中設有20張以上(含20張)床位的,應當設置專職人員承擔本單位醫療廢物處置管理的監控職責。
一級醫療機構、民辦醫療機構、護理院(站)中設置20張以下床位的,及門診部、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衛生站、村衛生室(所)應當設置兼職人員承擔本單位醫療廢物處置管理的監控職責。
醫療衛生機構監控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應當按照《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履行監控職責,并做好對本單位高危險醫療廢物壓力蒸汽滅菌、部門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地點的物體及醫療廢物轉運工具等的消毒效果監測工作,有關工作按照《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消毒效果監測要求》(附件1)的規定執行。
第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暫時貯存、交接等工作的管理制度,內容包括崗位設置、人員配備、崗位職責、工作紀律、督查和考核、獎懲規定等。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制定醫療廢物管理要求,內容包括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質量指標、職業衛生防護、應急方案和注意事項等。
設有20張以上床位的醫療機構應當標有本單位設置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點分布情況示意圖及相關文字說明。
第七條設置家庭病床和醫療服務點(站)的醫療機構,按照“誰設置,誰負責”的原則,負責相關診療活動產生的醫療廢物的處置工作,并制定相應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第三章醫療廢物的收集、處置要求
第八條醫療衛生機構內部醫療廢物收集和交接工作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一)各醫療崗位每次醫療活動產生的醫療廢物由本崗位醫務人員負責移送到本部門設置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點,按醫療廢物不同類別分別置放于專用包裝物或容器內;
(二)各部門負責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管理的人員將已分類收集的醫療廢物按規定要求交接給本醫療衛生機構負責轉運醫療廢物的專職人員;
(三)醫療衛生機構負責轉運醫療廢物的專職人員按照本單位規定的時間和路線將各部門分類收集的醫療廢物轉運到本單位指定的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場所,并將轉運的醫療廢物交接給本單位負責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管理的人員;
(四)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管理的人員將本單位暫時貯存的醫療廢物交接給經環保部門許可的集中處置單位的收集人員。
第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根據《醫療廢物分類目錄》有關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和化學性醫療廢物的規定進行分類收集。收集醫療廢物使用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應當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的標準和警示標識的規定》。
凡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如衛生巾、尿布等),均作為感染性廢物管理;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如注射器、輸液器)和醫療用品(如手套、壓舌板、吸痰管等)使用后,均作為感染性廢物管理。
傳染病醫院、傳染病病房、傳染病留觀病房、傳染病門診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如瓜殼、紙張、一次性飯盒等)作為感染性廢物管理;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包括生活垃圾在內的所有感染性廢物和病理性廢物應當使用雙層包裝物包裝。
第十條醫療廢物中含有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當由醫療衛生機構指定專人在產生地點經壓力蒸汽滅菌或用化學消毒劑處理后,再按感染性廢物的管理要求收集處理。
第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指定部門或專人對廢棄藥品進行統一管理和毀形處理,但本規范第三條規定的廢棄藥品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以下原則設置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點:
(一)醫療廢物產生較多的門、急診應當在各自的門、急診單獨設置分類收集點;醫療廢物產生較少的門、急診,可按照距離最近原則,同層樓面合并設置分類收集點;傳染病門診在各自的門診單獨設置分類收集點;
(二)檢驗科、放射科、病理科、手術室等醫技部門應當單獨設置分類收集點,醫療廢物產生較少的其他科室的分類收集點可參照前款醫療廢物產生較少的門、急診要求設置;
(三)普通病房以同層樓面按病區為單位設置分類收集點;傳染病病房應當按同種傳染病病區為單位設置分類收集點。
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衛生站、村衛生室(所)等醫療機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點可與暫時貯存場所合并設置,但應當符合本規范規定的相關要求。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點。
第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內各部門設置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點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一)相對獨立,設有相應的分隔設施且易于管理;
(二)方便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
(三)有標明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方法的示意圖和有關文字說明;
(四)放置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包裝的盛器應當為腳踏開啟的封閉硬質盛器。
第十四條醫務人員因連續工作不能及時將工作中產生的醫療廢物送到部門設置的分類收集點的,按照以下方法和程序處置:
(一)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臨時分別置于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內,專用包裝袋應當置于硬質盛器中。
(二)工作崗位產生較多的損傷性醫療廢物可直接置于利器盒內;工作崗位產生較少的損傷性醫療廢物,可臨時置于硬質盛器中。
(三)工作完畢應當及時將醫療廢物送到部門設置的分類收集點,臨時收集在硬質盛器中的損傷性廢物置于利器盒中。
第十五條在家庭病床和醫療服務點診療活動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在每次診療活動結束后,由開展診療活動的醫務人員按照以下方法和程序處置:
(一)感染性廢物置于專用包裝袋內并封口,系上中文標簽,置于專用盛器中,損傷性廢物臨時置于硬質盛器中并加蓋;
(二)當日能將醫療廢物帶回醫療機構的,直接交本單位負責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管理的人員處置,臨時收集的損傷性廢物應當及時置于利器盒中;當日不能帶回處置的,應當要求病人或病人家屬待診療活動結束后,將涉及的感染性廢物和損傷性廢物分置于專用包裝袋和硬質盛器中,封口或加蓋后暫時貯存于病人家中的安全處,次日由負責診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并按要求取回處置。不得交由病人或病人家屬自行處置。
第十六條救護車、流動采血車、獻血屋內應當設置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專用盛器。對救護活動中產生的感染性廢物和損傷性廢物先分別置于專用包裝袋內和硬質盛器中,再暫存于車內設置的專用盛器;對采血活動中產生的感染性廢物和損傷性廢物先分別置于專用包裝袋內和利器盒中,再暫存于車(屋)內設置的專用盛器。
救護車上暫時貯存的醫療廢物應當由隨車救護人員交接給救護病人送達的醫療機構急診室處置,救護車交接的損傷性廢物,應當及時置于利器盒中;流動采血車、獻血屋每天工作完畢后,由專人于當日將暫存的醫療廢物交接給所屬的采供血機構處置。
救護車、流動采血車、獻血屋暫時貯存的醫療廢物,轉交前應當封口并系上中文標簽。
第十七條醫療衛生機構各部門負責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管理的人員應當做好以下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管理工作:
(一)每天預先將無破損、無滲漏和無其他缺陷的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利器盒置放在收集點的相應位置;
(二)在醫療廢物收集過程中,應當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是否混合或交叉收集,專用包裝袋有無破損或滲漏。發現問題應當及時糾正并向有關部門責任人進行反饋;
(三)分類收集的醫療廢物達到專用包裝袋或容器的3/4時,應當將專用包裝袋或容器嚴密封口,系上中文標簽,標簽應當標明醫療廢物產生部門、產生日期、類別、備注等;
(四)醫療廢物每次轉運后,對醫療廢物收集點和使用的設施進行消毒和清洗,并記錄消毒清洗的時間和人員、消毒劑的名稱和濃度等,消毒方法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的消毒方法》(附件2)的規定;
(五)做好醫療廢物轉運交接工作。
第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管理的人員將已分類收集的醫療廢物轉交給轉運人員時,應當填寫醫療廢物交接單(附件3),交接單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醫療廢物來源或產生部門;
(二)醫療廢物類別及包裝袋(盒)數量;
(三)醫療廢物重量;
(四)交接時間、地點;
(五)交接時需說明的情況。
交接單填寫后應當由交接雙方核對無誤后,簽字確認。交接單一式三份,醫療廢物產生部門、暫時貯存管理部門、醫療廢物監控部門或專(兼)職人員各保存一份,保存時間3年以上。
救護車、流動采血車、獻血屋內暫時貯存醫療廢物的交接單制度按照上述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轉運應當使用專用工具(包括運送車和盛器),專用轉運工具應當防滲漏、防遺撒、無銳利邊角、易于裝卸和清潔,外表面須印(噴)制醫療廢物警示標識和文字說明。
第二十條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廢物轉運的人員,在將醫療廢物裝入轉運專用工具前應當做好以下檢查工作:
(一)檢查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是否使用專用包裝袋、利器盒;
(二)檢查每個醫療廢物包裝袋、利器盒上是否標有中文標簽,標簽的內容和要求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三)檢查醫療廢物的包裝袋有無破損,封口是否嚴密。
如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應當向部門醫療廢物管理人員提出改正要求,經改正符合要求后方可轉運。
第二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內轉運醫療廢物的時間和路線應當相對固定。轉運路線應當以人流物流最少或較偏僻為原則。轉運時間應當避開診療高峰時段。轉運過程中轉運者不得離開轉運車。醫療廢物應當轉運到指定的暫時貯存場所。
第二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制定專人在每天轉運醫療廢物工作結束后在指定地點及時對轉運工具進行消毒和清洗,并記錄消毒清洗的時間和人員、消毒劑名稱和濃度等。
消毒方法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的消毒方法》(附件2)的規定。
不得使用未經消毒和清洗的專用工具轉運醫療廢物。
第二十三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及設有床位的醫療機構應當設立專門的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
門診部等不設床位的醫療機構應當設立相對固定的醫療廢物專用暫時貯存設備(柜、箱)。
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衛生站、村衛生室(所)等規模較小的醫療機構可使用密閉周轉箱暫時貯存醫療廢物。
第二十四條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符合《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和下列要求:
(一)選址應當距食品加工區10米以上。因條件限制選址靠近生活垃圾存放場所、人員活動區和醫療區的,應當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設有各自的通道;
(二)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上鎖,暫時貯存設備應當固定,不易移動;
(三)暫時貯存設施、設備應當密閉,墻面、地面平整,不得存在洞穴或縫隙,可開啟的窗應當安裝鐵柵欄和紗窗,出入門安裝自動關閉紗門;
第二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和處置工作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醫療衛生機構負責轉運醫療廢物的專職人員將醫療廢物交接給暫時儲存和管理人員時應當稱重,并填寫醫療廢物交接單,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類別、袋或盒件數、重量、交接時間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交接單保存時間3年以上。
(二)不得在非暫時貯存場所堆放或存放醫療廢物;不得將醫療廢物自行運出本單位;不得接受非本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醫療廢物;嚴禁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暫時貯存時間最長不得超過48小時。貯存時間超過時限集中處置單位仍未前來收集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環保部門報告。
(四)無關人員未經同意不得出入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場所,嚴禁在暫時貯存場所內進行與醫療廢物管理、處置無關的活動。
(五)病理性醫療廢物應當在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場所的低溫或者防腐條件下暫時貯存。低溫貯存要求參照國家環保總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試行)》規定執行。
(六)醫療廢物每次清運后應當對暫時貯存場所和設備、設施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洗,污水應當排入醫療衛生機構污水處理系統。每次消毒和清洗后應當記錄消毒清洗的時間和人員、消毒劑的名稱和濃度等,消毒方法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將暫時貯存的醫療廢物轉移給集中處置單位時應當執行醫療廢物轉移聯單交接制度。醫療廢物轉移聯單由集中處置單位提供,交接時雙方填寫后簽名確認,按照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時間3年以上。
第四章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過程中的衛生要求
第二十七條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在規定的時限內做好對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的收集清運工作。
集中處置單位的收集人員在收集醫療廢物時,發現醫療廢物包裝或標識不符合規定的,應當要求有關醫療衛生機構及時改正。拒不改正的,應當向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二十八條醫療廢物運送過程中,應當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醫療廢物應當置于周轉箱內使用專用車輛運送;
(二)車輛應當標有明顯醫療廢物標識;
(三)車廂內體應當光滑平整易于清潔和消毒;
(四)車廂底部應當設有防液體滲漏裝置;
(五)車輛行駛時應當鎖閉車廂門,嚴防丟失、遺撒醫療廢物,不得中途丟棄和取出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運送途中發現有滲漏或遺撒時,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清除滲漏、遺撒的醫療廢物,對被污染的地面或物品進行消毒。
醫療廢物每次運送完畢后,應當及時對運送車輛和醫療廢物周轉箱進行消毒和清洗,消毒方法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和《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設施、醫療廢物中轉站的設置除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外,還應當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防滲漏、防鼠、防蚊蠅、防蟑螂,采取防盜和預防兒童接觸等安全措施,并設有冷藏設施。
每次醫療廢物清出后,應當對貯存設施和中轉站及時進行消毒和清洗,消毒方法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和《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的規定。
第三十條醫療廢物焚燒處置應當符合以下衛生要求:
(一)焚燒處置場所不得帶入或存放與處置無關的物品和個人生活用品;
(二)焚燒作業時,應當使醫療廢物處于完好包裝狀態;
(三)焚燒完畢后,應當對有關設備、容器及場所進行消毒和清洗,消毒方法應當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消毒方法》(附件2)和《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的規定;
(四)醫療廢物處置設備維修、維護前應當做好消毒和清洗工作,并符合《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的規定。
第三十一條對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包括消毒清洗運送車輛、周轉箱、暫時貯存設施、處置現場地面的污水)應當經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消毒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后方可排放。
第五章危害事故的應急處理和報告
第三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一)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事故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二)組織有關人員按照應急方案,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三)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四)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五)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六)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
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三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集中處置單位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規定向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和環保部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簡要經過;
(二)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類型、數量,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原因;
(三)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響;
(四)已采取的應急處理措施和處理結果。
第三十四條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傳染病傳播或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醫療衛生機構、集中處置單位應當配合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采取臨時控制措施,暫停導致或可能導致傳染病傳播的作業。
第三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集中處置單位發生因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導致人員死亡或健康損害的,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的區(縣)衛生行政部門和環保部門報告,并采取相應的緊急處理措施。
第六章人員培訓和職業安全防護
第三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處置的有關工作人員及開展家庭病床診療活動的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內容包括:
(一)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規章制度;
(三)醫療廢物各處置環節的工作方法、流程、質量指標、職業衛生防護、注意事項等;
(四)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的緊急處理措施。
第三十七條從事醫療廢物處置的有關人員在接觸或處置醫療廢物時應當按照下列要求做好自身衛生防護工作:
(一)應當穿戴工作衣、帽、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進行近距離操作或可能有液體濺出時應當佩戴護目眼鏡。
(二)每次作業結束后應當及時按規定對污染防護用品和手進行消毒和清洗。
(三)防護用品有破損時應當及時予以更換。
(四)當衛生防護用品在操作中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應當及時對污染處進行消毒處理。
第三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定期組織本單位從事醫療廢物處置的有關人員健康檢查,并應當建立健康檔案。必要時對相關人員進行免疫接種。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醫學科研(教學)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和其他產生醫療廢物的機構的醫療廢物衛生管理參照本規范執行。
第四十條本規范中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利器盒: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示規定》要求的盛裝醫療活動中產生的醫用針頭、縫合針、手術刀、解剖刀、備皮刀、手術鋸、載玻片、玻璃試管、玻璃安瓿等損傷性廢物的專用硬質器盒。
(二)專用容器: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示規定》要求的專用于醫療廢物周轉的容器。
(三)硬質盛器:暫時存放損傷性廢物的防刺破的器具。
第四十一條本規范由上海市衛生局負責解釋。
附件:1.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消毒效果監測要求
2.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的消毒方法
3.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交接單(樣式)
附件1:
醫療廢物管理的有關消毒效果監測要求
一、監測項目
(一)高危險醫療廢物壓力蒸汽滅菌
(二)部門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地點的物體
(三)醫療廢物轉運工具
(四)與醫療廢物暫時貯存有關的設施設備
二、監測要求、方法和評定標準
(一)高危險醫療廢物壓力蒸汽滅菌效果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規定的方法和要求,采用化學法、生物法監測。化學法使用化學指示膠帶每鍋每包進行,經一個滅菌周期后觀其顏色變化情況判定滅菌是否合格;生物法使用嗜熱脂肪桿菌芽孢每月監測一次,將其制成的菌片置于被滅菌物品的中心位置,經一個滅菌周期后,取出投入特定的培養基中培養,觀其培養基顏色變化情況判定滅菌是否合格。
(二)監測項目中(二)、(三)、(四)消毒效果監測,每月進行一次,監測方法按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年版)規定進行,判定標準參照《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1995)。
三、消毒效果監測情況和有關書面資料保管不少于3年。
附件2:
醫療廢物管理有關物品的消毒方法
1.運送車輛、周轉箱(桶)、貯存設施及其他有關的物品表面、環境消毒:使用0.2%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進行噴灑、噴霧或擦拭,作用60分鐘后洗凈。
2.地面消毒:使用500mg/l-1000mg/l的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液進行噴灑或拖地。
3.儀器設備消毒:使用0.2%過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或有效溴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4.防護用品消毒:耐熱的用品可使用流通蒸汽消毒20-30分鐘或用壓力蒸汽121℃作用20-30分鐘,耐濕的用品(包括防護眼鏡)使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鐘。
5.手與皮膚消毒:使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浸泡或擦拭手部1-3分鐘。
6.污水處理:按照《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規定的工藝流程和消毒方法處理,達到標準后排放。
附件3:
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交接單(樣式)醫療廢物來源或產生部門
醫療廢物類別
醫療廢物數量(袋或盒)
醫療廢物重量
醫療廢物交接地點
【關鍵詞】生態城,環境保護,貴陽,未來方舟。
中圖分類號: S891 文獻標識碼: A
我國是全球城鎮建設的核心地區,城鎮建設用地面積從1981 年的6720 km2 增加到2008 年底的39140. 5 km2 ,年均增加超過1200 km2[1]。在環境資源危機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大背景下,國內外的城市建設正在向綠色、生態、低碳的方向逐漸轉變。生態城市,一個新興的城市建設概念,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追求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與能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宜居環境,已經成為全球城鎮化的主流方向[2-5]。在國家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等宏觀戰略引導下,國家各部委陸續出臺各種政策來促進我國城市向低碳、生態、綠色方向發展。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進行的低碳生態試點城(鎮)申報工作、國家發改委開展的低碳試點工作等。在地方實踐層面,近幾年以中新天津生態城[6]、唐山灣生態城[7]等為代表的生態新城建設,正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生態城建設數量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但在生態城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各地對于生態城市的建設標準并未統一,尤其是在作為生態城立足之本的生態環境問題上,未形成相關的標準。本文以國家首批綠色生態城區-貴陽中天“未來方舟”綠色生態城市為例,分析其在生態城市的建設中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為國內生態城市的建設,尤其是其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提供借鑒的案例。
一、貴陽中天“未來方舟”綠色生態城介紹
貴陽中天“未來方舟”綠色生態城在2013年已獲批為國家首批綠色生態城區。生態城位于東二環中段東側、貴陽市老城區東部、南明河下游北岸,北接烏當區,南臨南明區毗,西與貴陽老城區東山居住區連片,緊鄰貴陽一環林帶順海林場、馬鬃嶺林區,總用地810公頃,其中建設用地595.43公頃。根據上位規劃,將把未來方舟生態城建設為以休閑度假、旅游商務、生態居住為主的新興城市功能區。
整個生態城的生態規劃由7大專項構成,涵蓋了能源、水資源、生態環境、綠色建筑等方面。本文將就未來方舟生態城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舉措進行介紹,包括水資源節約、水環境保護和垃圾固廢處理。
二、水資源利用
通過開源節流,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實行“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用水原則,通過一些列技術手段,可實現節水、水資源涵養與保護、減輕未來方舟城市排水系統負荷、減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目標。
(一)非傳統水源利用
根據低質低用,高質高用的用水原則,再生水作為非傳統水源具有來源穩定、收集方便等優點,處理后的達標再生水用于低品質用水,如綠化用水、道路灑水、建筑沖廁等,利用分項見下表:
表1不同用水的水源分配表
序號 用水名稱 非傳統水源 自來水
1 盥洗用水 √
2 沖廁用水 √ 小型建筑可用自來水
3 綠化用水 √ 不足補充
4 道路澆灑 √ 不足補充
5 洗車用水 √ 不足補充
6 景觀用水 √ 不足補充
(二)雨水滲透利用
鼓勵開展雨水滲透利用,采用多種滲透措施增加雨水滲透量,減少雨水受污染機率,盡量采用滲透地面、綠化草坪磚停車場、滲透淺溝等雨水滲透設施,降低地表徑流,減少市政管網雨洪壓力,涵養水源,美化生態環境。
1) 公共活動場地、人行道、露天停車場的鋪地材質,采用滲水性材質,如采用多孔瀝青地面、多孔混凝土地面等。
2) 采用景觀貯留滲透水池、屋頂花園及中庭花園、下凹式綠地等增加貯留滲透量。
圖1 滲透地面等滲透設施
三、水環境保護
生態城內的主要水體為南明河干流,從西南部打漁寨進入本區,呈“S”型河谷由南向北流經生態城,作為生態城市的水景觀核心,貫穿整個生態城,其水質及景觀效果直接影響到生態城的品質,所以要對南明河的水環境進行重點保護。
(一)生態駁岸
根據南明河兩岸的濱水空間主題及地塊功能,對東、西岸的駁岸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南明河西岸緊鄰水東路,所以駁岸的設計需考慮與水東路沿街景觀、濱水主題、濱水步行道融合,主要采取人工駁岸的形式,輔以水生植物的栽種。東岸主要結合濱水主題和濱水步行道進行規劃設計,采取自然駁岸和人工駁岸結合的方式。根據水文特點和景觀要求,提出典型堤岸處理方式提出設計方案,并規劃整個環形水系不同河段采取何種護岸類型。
(二)水生生態群落構建
植物群落的構建和形成是規劃水系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恢復的基礎,也是生態護岸結構完善和功能實現的關鍵因素,所以必須根據水系地帶不同的環境,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和群落結構形式,才能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抗逆性高的植物群落,同時營造由豐富的植物群落體系構成規劃水系地帶的植被綠化景觀。
在南明河水體中進行水(濕)生群落恢復,包括緩坡生態濱岸、淺水沼澤(洪水消長區)、淺水區和深水區,并配置相應的水生(濕生)植被。既可以營造美觀的綠色園林景觀,同時可以起到水體凈化、土壤改良等生態功效。在種植或移栽植物時,應考慮水淹深度和土壤理化條件,并結合景觀綠化和特殊需求,選擇合適的植被。
(三)河流濕地
根據南明河現狀條件和規劃目標,在其河道內構建11處人工河流濕地。結合南明河河道水力特征及河岸景觀設置需求,建議人工河流濕地均采用表面流型。在盡量減小對南明河河道自然岸線和水生生態系統破壞的前提下,通過對現狀河道的整治改造,在河道兩側的灘地上進行局部擴展,就可以建立一種能提高河道自凈能力的人工濕地。在確定濕地形式后,需要在濕地內引種相應的植物,按照水分梯度引種濕生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沉水植物,在河道兩岸及河道水體中營造層次鮮明的濕地植被景觀,但在植物的配置上需更多的考慮其濕地功能的實現和濕地景觀的營造。
四、、垃圾固廢處理
在解決城市垃圾的問題上,未來方舟生態城采用了科學的解決辦法,首先根據規劃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城市垃圾進行總量預測,隨后有針對性的提出處置方案,最后將處置方案綜合成為一套整體的垃圾固廢收運回收系統,保證整個城市垃圾固廢處理的高效。
(一)固廢總量預測
1.家庭廚余垃圾預測:
公式:Mc=0.001*R*m*k
Mc――項目區廚余垃圾日產生量(噸/天);R――項目區常住人口,暫取80%住戶在家用餐,即4萬人;m――人均廚余垃圾產生量基數,取0.5kg/每人每天;k――廚余垃圾產生量修正系數,此處取1.13
計算得到,生態城內4個住宅社區的家庭廚余垃圾量為23噸/天。
2.一般生活垃圾預測
公式:Wa=0.001*N*Fw-Mc
Wa――項目區生活垃圾日產生量(噸/天);N――項目區常住人口,取5萬人;Fw――項目區居民生活垃圾產生系數,取0.7kg/每人每天;Mc――項目區廚余垃圾日產生量(噸/天),按前一項計算結果為23t/d。
計算得到,生態城內的一般生活垃圾量為12.1噸/天。
3.餐飲餐廚垃圾預測
公式:Mc=0.001*R*m*k
Mc――項目區餐廚垃圾日產生量(噸/天);R――項目區非常住人口8.5萬人;m――人均餐廚垃圾產生量基數,取0.4kg/每人每天;k――餐廚垃圾產生量修正系數,此處取1.13。
計算得到,生態城內餐飲餐廚垃圾為36.7噸/天。
4.林區廢棄物垃圾預測
林區按速生楊計算(胸徑50cm),每畝年落葉0.5t,林區總面積224ha=3345畝,廢棄物總重=1673t。沿南明河濕地區按密植蘆葦計算,每畝年收割1t,沿河濕地總面積2 ha= 30畝。
計算得到,生態城內的林區垃圾量為1670噸/年,沿南明河濕地垃圾量為30噸/年。
5.醫療垃圾預測
醫院床位數按5床/千人計算,項目區內共5萬人。
計算得到,生態城內的醫療垃圾量為0.02噸/天。
(二)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及路線規劃
1.固體廢物處理收運總量及處理設施統計
固體廢物種類 固體廢物收運總量(噸/天) 固體廢物設施名稱 固體廢物設施需求量(個)
家庭廚余垃圾堆肥量 4.6 家庭廚余垃圾堆肥桶 1000
社區廚余垃圾堆肥量 18.4 社區廚余垃圾堆肥桶 500
生活垃圾回收量 1.2 分類回收垃圾桶 800
生活垃圾中轉外運量 10.8 生活垃圾轉運站 6
餐廚垃圾殘渣外運量 30.4 餐廚垃圾收集站 4
林區廢棄物集中堆肥量 3.7 林區廢物堆肥廠 1
林區廢物收集中心 4
醫療廢物收運量 0.02 醫療廢物收集站 1
2.固體廢物處理設施及路線規劃
處理設施名稱 處理設施負責區域范圍 設施處理量(噸/天)
1號生活垃圾轉運站 商業H區 1.44
2號生活垃圾轉運站 住宅A區 1.35
3號生活垃圾轉運站 辦公F區,商業I區 1.35
4號生活垃圾轉運站 辦公E區,住宅B區 2.97
5號生活垃圾轉運站 住宅D區,商業J區 1.71
6號生活垃圾轉運站 辦公G區,住宅C區 2.07
1號餐廚垃圾收集站 娛樂O區,商業H區 10.4
2號餐廚垃圾收集站 辦公E區,辦公F區,學校K區 7.92
3號餐廚垃圾收集站 商業J區,學校L區,學校M區 3.92
4號餐廚垃圾收集站 辦公G區,商業I區,學校N區 7.12
1號林區廢物收集中心 林區Q區 1.83
2號林區廢物收集中心 林區P區 0.73
3號林區廢物收集中心 林區R區 0.37
4號林區廢物收集中心 林區S區,沿河濕地T區 0.73
林區廢物集中堆肥廠 項目全區 3.74
醫療廢物收集站 醫療U區 0.02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中國城鄉建設統計年鑒(2009年)[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0.
[2]桑東升,嚴愛瓊,蔣坤富.低碳生態:引領世界城市發展方向[J].科學,2011,63(6):24-27.
[3]李海龍,于立.深圳市低碳生態示范城市建設[J].建設科技.2011(15):39-43.
[4]Dietmar Hahlweg.德國生態城市Erlangen[J].規劃師,2003(01):29-30.
[5]沈孝輝.世界頂級生態城市庫里蒂巴[J].決策與信息,2007( 10) : 73 -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