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05 17:00: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智能化概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智能建筑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 現狀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實際上就是指利用現代化數字系統、網絡技術等來實現建筑樓宇的智能控制。具體而言就是以建筑為平臺,利用建筑設備、通信網絡系統來實現系統、管理、結構和服務之間的優化組合,并通過建筑、暖通、結構、變配電、照明、空調、電梯、給排水、電視監控、綜合布線、樓宇自控等多個系統來形成整體上的有機整體,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利、高效的建筑環境。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在我國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其后的發展十分迅速。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門和學科眾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統以外,還需要許多相關的管理和設計給予一定的支撐。我國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發展上,雖然智能化發展較快,但是在相關的管理和設計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制約了我國建筑智能化系統的發展。
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建筑工程中輕視管理
管理是建筑智能系統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實際管理中的優劣不但可以影響到建筑智能化行業能否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也會對業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建筑企業的經營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在我國的發展起步較晚,雖然自身發展較快,但是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和問題,而這里問題最嚴重的就是施工單位對管理不夠重視;業主投資過于盲目;智能化管理由于設計上原因而造成的功能缺陷以及不完善;智能建筑市場隊伍中的競爭比較無序等。
(二)計劃和設計相脫離
在實際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往往業主和開發商對智能化施工的計劃都做的比較全面,同時目標也比較明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種在計劃中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到了實際階段就開始出現偏差,具體表現在不根據投入或者是實際需求去選擇智能系統方案,而是對先進設備盲目追求,最后完全沒法實現計劃中所要達到的效果。此外,由于智能化建筑設計本身發展較快,再加上技術一直都智能產品研發和生產中被嚴格保密的部分,因此在實際施工中運用也較為困難。
(三)對軟件開發的重視程度不夠
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不僅僅需要依靠管理和技術上的支持,同時由于智能化的自身發展特點,還要重視對多學科應用軟件的開發,通過技術人員對軟件開發以及后期管理來最終實現人與機器智能之間的完美結合。但是目前我國的智能化系統施工中,往往只是重視硬件上的建設,對于軟件的開發和利用存在過于輕視的問題。
三、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領導和統一協調
政府和行業協會應遵循智能化產業鏈運作的基本規律,制定相應的法規和行規,來規范和引導這個市場,使市場朝良性化的方向發展。這個產業鏈中有以下幾個問題急需解決。
1.統一規范行業術語,加速制定相關標準、規范。智能建筑也存在與國際接軌問題,統一規范行業術語,建立健全相關的法規和技術標準是當務之急。在建筑智能化過程中,應該規范、制定一套智能建筑行業術語,明確其內涵與外延,建立全國統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和施工標準、規程、規范等,盡快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強資質動態管理,實行市場準入制度。為規范市場行為,應該對從事智能建筑方面的設計單位、系統集成工程承包商、監理公司等,進行資質認定、明確規定相應等級應達到的各項標準和允許從事的工程范圍類別,杜絕無資質等級者從事此類業務,并對具備資質等級的單位加強監督動態管理,嚴格實行市場準入制度。
(二)提升優化設計水平
1.制定正確的智能化系統工作流程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流程是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必經的過程和步驟,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系統工程建設經驗的總結和再利用,它不僅規定了工作的次序和各步驟的內容,也是進行階段檢查的質量控制的手段。值得說明的是智能建筑的系統工程建筑流程與建筑工程的建設流程是有區別的,前者多了一個系統詳細設計和評審的環節,體現了智能建筑是建筑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起來的特征。
2.設計好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各階段的任務和目標
在系統需求分析階段,首先要定義清楚用戶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智能化系統在系統規劃設計階段,要根據用戶需求書做出系統規劃書。系統規劃書主要是交待清楚系統的總的要求,如系統的總目標和主要指標,配置的子系統,各子系統的功能要求、指標要求、使用和運行維護目標,整個經費概算、工程進度要求。
3.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統工程監理
信息系統工程監理是指依法設立且具備相應資質的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單位,受業主單位委托,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合同,對信息系統工程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正是由于建筑智能化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且愈來愈專業化,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中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統工程監理,主要是對其中的建筑弱電系統規劃、設計、調試以及弱電管道、線槽預留預埋施工過程進行監理,很好地彌補土建監理單位在專業技術、監理方式和管理經驗上的不足。
參考文獻:
[1]王維平,曾杰,虞金方.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若干典型問題的解析[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07,(01).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工程設計;工程招投標管理
中圖分類號:TU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1)15-0097-03
一、概述
在我國建筑設計已經邁入智能化的時代,智能建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蓬勃興起的階段。智能建筑是一個綜合性的領域,設計多個行業,如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以及建筑藝術等。通過各種技術的有機結合以達到自動控制建筑設備的目的,管理建筑內部的信息資源,為使用者提供服務信息,實現設備的自動控制、信息資源的管理和服務的優化結合,使人們的工作環境安全、便捷、合理、高效、靈活、舒適,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加強管理的水平和質量,這才是智能建筑的最終目標,也是監理工作的主要目的。隨著現代化建筑的進一步發展,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監理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現代化管理體制,在我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人員接受業主的委托對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各個階段進行管理監督、質量控制,保證工程的進度,主要代表業主的利益。同時,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人員還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對業主和開發商的關系進行協調,對兩方的利益進行公平、公正、公開對待和處理,保證智能化工程項目的圓滿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實行監理制的主要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法律法規和雙方合同來進行,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運用科學的理論、系統的方法對工程的全過程進行高效的管理,包括工程的投資決策、計劃實施、組織管理、指揮協調、控制評價等。監理工程師屬于第三方,主要負責監督、控制、評價建筑智能化建設者的行為。一旦工程建設行為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其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制止隨意性和盲目性的違規行為,保證建設行為科學、合理、合法、經濟,并保證合同規定的工程建設的進度、質量、造價等的實現。
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的關鍵環節
我國的建設工程項目在實行過程中有三個重要步驟:項目業主負責制、工程建設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本文主要分析建筑智能化監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一)用戶需求分析階段
傳統的建筑工程一般都按照國家和地方的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從項目規劃、工程設計、招投標、施工到驗收的所有階段,其建筑監理是從施工階段開始實施的。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跟傳統建筑工程相比,二者有很大的差別。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是一個綜合性、交叉性的領域,涉及到很多的現代的專業技術,且這些技術的發展都很迅速。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現行標準和規范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而且很多有關建筑智能化的專業人才還很少,大部分人對建筑智能化監理的發展趨勢缺乏一定的了解,不清楚智能化系統的功能、設備價格。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工程師必須根據用戶的需求來提供服務。早在199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對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設計做出了明確規定,明確指出其設計必須針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然而,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建筑工程在前期很少進行用戶需求分析,有的業主在實施過程中盲目降低投資,從而使建筑不能滿足使用要求導致不得不進行改造;還有的開發商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在系統設計時一味提升系統的功能,而在實際應用上根本用不到,浪費了業主投資。監理工程師應該根據業主的投資和具體需求,以“量體裁衣、按需配制”為原則,在保留一定發展空間的基礎上提出合理、可行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方案。在建筑項目立項時,監理工程師在立項方案中應根據投資具體描述該項目中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內容、擬實現的功能、建設標準,并對能耗進行估算,還有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等。
(二)系統設計階段
在明確用戶需求且立項方案得到有關部門批準的基礎上,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進入系統設計階段。經過批準的立項方案中的建筑智能化功能不能隨意撤銷、提高或降低標準。監理工程師負責對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范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等進行監理,并提供相應的技術咨詢。系統設計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智能化設計招標文件的編制。選擇設計單位時,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設計最好采用招標的方式,尤其是那些投資或影響較大的項目更應如此。業主或招標單位在編制招標文件時,監理工程師應該從旁協助。設計招標文件的具體內容應首先描述整個項目工程的概況,詳細介紹智能化系統的設計范圍、功能以及智能化的建設規模。文件還應該對投標單位的智能化設計專項資質進行具體的要求,包括其以前的智能化設計業績、設計人員的素質、設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等。
2.設計單位的選擇。通過綜合考察設計投標單位的資質,監理工程師應該協助業主選擇合適的設計單位。所選擇的單位必須符合《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和設計單位資質管理規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管理規定》、《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管理暫行規定》、《關于加強勘察設計市場準入管理的補充通知》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持有合法的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證書等級許可的范圍包括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由于其復雜性、先進性的特點決定其設計工作必須由具有甲級設計資格或專項設計資格的設計機構來承擔,設計單位必須對系統開發商的設計工作進行深入的指導。同樣,系統開發商和子系統集成商也必須具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專項設計證書,才可在規定的業務范圍內進行相關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設計工作。
3.工程設計合同的簽訂。工程設計合同的簽訂是監理過程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合同必須對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概況進行介紹,說明設計依據,詳細介紹所采用的標準、智能化系統各子項的名稱、規模等,同時還要對投資進行估算。監理工程師在業主與設計單位進行合同談判和簽訂時,必須從旁協助和督促,并確定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合同應包含工程概況、設計依據、采用標準、智能化各子項名稱、規模、設計文件交付時間及份數、設計費數額及支付方式、雙方責任等內容。
4.審查和評選設計方案。在該階段,監理工程師應該根據合同中規定的內容監理設計方案的設計進度,審查設計方案的質量,保證設計方案與合同規定相符,如用戶提出的修改意見,監理設計單位進行方案優化。
5.監督管理設計合同的實施。在整個設計過程,監理工程師都應該對方案設計的進度和質量進行監理,并提供相應的咨詢服務。方案完成后,還要督促業主按合同規定的內容支付設計費,使業主和設計單位的合法權益都能能到保障。監理工程師還應協調好建筑設計師和智能化系統設計師之間的關系,使建筑技術、建筑藝術和智能化技術之間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有機的、協調的整體。
6.核查設計概算、預算驗收設計文件。監理工程師需在設計階段核查智能化設計的概算,審核施工圖預算,審查價格的準確性,并必要時提出改進措施,審查合格后驗收設計文件并歸檔。
一、智能化工程概述
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明顯增快,對建筑的需求增多,再加上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建筑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智能化工程逐漸被人們熟知[2]。在目前的建筑建設中,智能化工程已非常普遍,比如有線電視系統、火災自動報警、信息網絡系統等。在智能化工程的快速發展下,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且從事該方面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多,產品種類越來越多,形成極具規模的專業性市場。在后期發展中,要想確保其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就需要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質量。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
(一)前期準備工作中的問題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前期準備工作至關重要,但卻存在諸多問題:(1)在選擇管材時,沒有嚴格按照施工圖紙的設計要求,進而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導管壁厚不夠等;(2)在處理鋼管時,未能給予接地處理,或是沒有考慮其實際大小,直接統一采用6mm的圓鋼進行接地,導致無法達到接地效果;(3)在敷設處理中,對于需要暗敷的PCV管,未按照相關標準來施工,導致灰層強度不夠,甚至出現裸露情況,如此一來,在穿線過程中出現墻面破損的情況。
(二)安裝中的問題
(1)在設備的運輸、搬運等過程中,出現隨意堆放的情況,且不注重對存儲倉的管理,出現溫度高、濕度高等問題,影響設備的運行。另外,很多建筑智能化系統屬于精密設備,但相關人員沒有輕拿輕放,導致其出現內部零件脫落等問題,影響后序安裝調試,同時還會影響其使用性能;(2)成品保護不夠,當完成設備安裝工作后,對成本保護不夠,特別是室外設備,未做好相關的防雨、防風措施,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
(三)調試、驗收中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當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安裝后后,為確保其質量,需對其進行單體調試,然后再對整個系統進行調試、驗收。但是,在實際的調試、驗收中,卻存在以下問題:(1)欠缺全局考慮,在調試和驗收中,施工人員不能進行全局考慮,一旦出現問題,不能及時給予有效的解決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只掌握部分系統;(2)在試運行過程中,施工人員敷衍了事,未經正規試運行就填寫相關單子,導致系統的運行周期縮短,給后期安全運行埋下安全隱患。
三、應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質量問題得策略
針對現階段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需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有效提高其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等。
(一)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對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即綜合性人才[3]。因此,施工單位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可以采取講座、知識競賽、考試等方式進行培訓,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后,對施工人員進行考核,只有通過考核才可以上崗。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訓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技術培訓,而且還要加強責任感的宣傳教育,促使施工人員樹立良好的質量意識,提高職業道德,嚴格安裝相關標準來施工,避免出現敷衍了事的態度。此外,在實際的施工中,應結合日常表現、培訓考核結果等,對施工人員進行獎懲,有效調動施工人員的工作熱情。
(二)注重施工的協調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裝飾裝修、結構、給排水、建筑電氣等[4]。因此,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不論是涉及階段,還是施工和驗收階段,均要做好協調管理,促使各個部門、行業的工作可以協調好關系,并及時做好相關的交流、反饋等工作,一方面要有條不紊,另一方面,提高建筑智能化施工效率,節約成本,提高其經濟效益。
(三)加大過程控制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管理人員需結合不同的階段,做好全過程質量控制。比如在前期準備階段,組織施工人員、技術人員等熟悉施工圖紙,了解其具體要求,做好電管、電纜敷設等,同時注重質量驗收;在施工工藝的選擇方面,結合施工工藝要點,做好質量檢查表格等;在調試階段,根據產品說明書,開展單體設備的測試和調試等。
(四)建立健全監督制度
在施工管理中,如果沒有規則,就無法形成良好的管理,施工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實際的施工中,需建立健全相關的監督制度,從而有效規范施工人員的各項施工,確保符合國家質檢的要求。
【關鍵詞】智能化;建筑;電氣設備;建筑電氣
一.智能化建筑電氣發展概述
電氣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保證建筑電氣行業持續發展的前提。電氣設備是建筑裝飾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設備的質量、環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裝飾工程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對于電氣設備行業來說,產品要以終端智能化為目標。建筑電氣產品的節能、安全,需要產品更新換代,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因為智能電網大量的用戶終端離不開電氣產品。當前,我國建筑電氣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的制造模式和傳統的銷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還有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隨著智能化建筑電氣系統開始應用于現代建筑,智能化建筑電氣系統的相關標準制定也在加快進行。因此,人們對建筑在信息交換、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和節能性等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必須通過建筑物內置的越來越多的基于高新技術的計算機網絡、通信、自動控制等現代化建筑設備來實現,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觀念和建筑實踐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種智能化系統,智能建筑應運而生。
二.智能建筑電氣與傳統建筑電氣的對比
傳統的建筑每個子系統相互獨立、強弱電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智能化建筑高速發展的要求。傳統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獨立的不同的布線系統,如電話系統使用普通平行線對、閉路電視系統使用同軸電纜、計算機局域網一般使用非屏蔽雙絞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多使用屏蔽雙絞線、電視監控系統使用視頻線纜等,這些布線系統的線纜、接插件及配線架等設備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換使用的。另外,由于傳統的布線過程中要使用不同類型的電纜、電線以及接線設備,因此,這就導致了相互之間技術性能的較大差別,從而難以互通不能兼容的問題時有發生。
在以往進行傳統的布線時,如果在布設施工中需要改變終端設備位置和數量時,同時也必須對纜線和其它設備進行重新敷設,而且施工過程中還要面臨因更換線纜和設備帶來可能發生的臨線傳送信號中斷或質量下降,從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資以及延時完工的現象,因此,隨著傳統布線系統的限制,綜合布線系統得到飛速發展。綜合布線系統采用高質量的材料和標準化部件,能夠保證智能化建筑系統的技術性能的優良可靠,以及滿足今后可隨時進行升級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雖然綜合布線系統初投資較高,但從綜合布線系統的整個使用期來看,比傳統布線更加經濟。
相對于傳統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適以及便捷的環境、節能、節省運行維護的人工費用、系統集成等等特點。智能建筑首先要實現和確保人、財、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目標就是以最少的資源、 最低的成本去確保建筑物內設備維護、運行、更新。換句話說, 智能建筑安全、舒適、便利、節能、節省人工費用等所有這些特點,必須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才能得以實現。
三.建筑電氣與智能建筑系統的應用分析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傳統建筑技術與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興技術結合的產物,因此,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物聯網” 等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產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統性能都將進一步地提升和增強。
隨著現代“3C” (即現代通信技術(Communication)、現代計算機技術(Computer)以及現代控制技術(Control)統稱為3C技術)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進一步提高樓宇控制精度以及達到提升建筑節能的效果。未來,智能建筑將會逐漸 成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點,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為標志)必然會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應用。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新的控制理論、控制技術以及新控制系統的不斷出現,如非線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適應控制、 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將越來越多地采用這些現代控制技術,智能建筑電氣必須依賴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才能夠得以實現。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術和各種建筑設備智能化系統來實現的。當前智能建筑建設中的 “智能”特征,還體現在對于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結構設計的智能化平衡: 以日本地區“竹中建筑公司”在東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棟6層大樓為例,該棟建筑在模擬的多次強地震試驗中,依然能夠安然無恙,這棟新建筑之所以能夠抗擊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結構采用了液壓支架系統,該系統能夠減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動;另外,該棟建筑在大樓頂層安裝了重約9噸的滑板,一旦大樓受到颶風或地震影響產生傾斜,這塊大的滑板就會依據計算機指令朝著反方向進行移動。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方面。比如進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時可采用“自修復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規混凝土中摻人一定量的樹脂空心纖維, 當建筑結構構件出現超過允許值的裂縫時,從混凝土中溢流出來的樹脂就會對裂縫形成自動封閉或者裂縫修復。當前,智能化建筑發展趨勢呈現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從以往單一辦公寫字樓逐漸向各類公共建筑領域擴展,這點從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建筑都可見端倪。 如:“水立方” “鳥巢”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等。第二,是隨著智能建筑建設領域的擴大和建設數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觀系統發展并接軌,比如智能建筑與“智能城市系統” “數字國家”和“數字地球”接軌。
4 結論
智能建筑是傳統建筑電氣與3C高新技術相結合下的建筑智能電氣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物聯網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斷應用和發展,未來智能建筑智能化技術和性能都將不斷提升,未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將越明顯。
參考文獻
[1]李世博.基于智能化建筑電氣中關鍵技術的分析[J].現代電子技術,2009 (21) 121-123.
建筑智能化在不斷發展完善,高新技術不斷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來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實質是信息產業的綜合應用和體現,其建設過程涉及多個專業領域,是綜合的系統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設中,前期的設計過程,顯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統作為建筑物的“電腦”,設計原則應當是具有設備的先進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費用的經濟性。為了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呈現的影響,我們應該對以往認真總結回顧,盡可能地化解各種不利因素,規范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管理。筆者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體會,針對建筑智能化設計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管理角度談些非常膚淺的認識和對策。
2、建筑智能化設計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觀設計傾向在本文的參考文獻(1)中,作者歸納出四種值得我們注意的主觀設計傾向:
第一種是簡單化。
例如:設計樓宇自動化系統保證恒濕,沒有采用濕度調整設備;
第二種是概念化。
突出表現在綜合布線設計上,水平線纜不問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類UTP(非屏蔽雙絞線),甚至對所有的語音點都采用6類線纜也非常舍得;
第三種是形式化。
在設計中不分條件,只管堆砌技術形式,結果淪落成擺設。
第四種是理想化。
所謂理想化設計就是把運行狀態靜態化,忽視大環境條件和系統運行的動態特性。
2.2重廣告輕標準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術覆蓋面廣,涉及的行業多,所以在工程建設中需要遵循規范,便于業主、設計師、工程師、承包商、供應商,在各階段用統一的語言交流和運作。
可是時常看到有些技術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輕視標準。例如,在設計依據中羅列了不少標準文件名,設計內容卻不符合標準,或者依據的仍是舊標準。
許多方案設計者熱衷于廠家的廣告,很重視廣告跟蹤。給出的設計方案富有廣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為廠家做廣告宣傳,甚至就是廠家廣告宣傳的翻版。
2.3缺乏整體把握猶如設備“堆積”
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建筑智能化的規劃與設計應當是面向功能,為功能的實現而合理配置,并且盡量優化組合。然而有的設計者可能是設備集成商兼商,為了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把“最好”、“最先進”的設備都“堆積”到設計中;或許有的設計者是只從局部考慮,而沒有考慮到能否和被設計的的建筑、環境相配合的問題,缺乏從整體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設計者還以“備份”為由,加大設備數量,實際上所增設備卻從來是備而無用。
3、設計過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設計者都希望自己的設計,對建筑物日后的運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難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術和設計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戶檔次,應用環境等因素,對設備配置以及運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須既要量體裁衣式設計,防止與現實脫節,又要照顧到日后的發展,有冗余地設計,做到恰到好處,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與國際接軌,向亮點工程看齊,而一味的參考國外,參考高檔工程。
設計人員因為很難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術和設計方法,或者由于業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統、本地區等范圍內成為亮點,提出過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確地進行設計,合理地配置。有時候,設計者對于供應商供貨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術指標沒有具體說明,或者重視述說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對其軟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設計時在總體思路上,或者對于系統日常運作細節的考慮,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3.2沒有及時跟進科技進步
建筑智能化技術是個有始無終的科技進步過程,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隨著應用的提高,不斷有新技術加入,也會不斷地有新的問題產生。設計人員由于工作的忙碌,沒有及時跟進,在設計中仍然沿用著過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訓。
3.3各子系統設計缺少協調
子系統的設計,通常是在建筑設計院主設計完成后開始的,往往留給各子系統的設計空間相當有限,進而給每個子系統對其他子系統的設計要求和建議帶來不便,或者總體設計師沒有注意在各子系統設計時對智能化系統的指導,設計上缺少協調。
4、把好設計關的對策
4.1啟用建筑智能化顧問公司
如何在當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進行優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設計的核心。應選擇對建筑智能化技術有經驗的建筑設計單位,負責施行以總體設計師為核心的、包含建筑師、各所需專業的一體化和優化設計。應在設計階段的一開始就啟用建筑智能化顧問公司,配合、協調以總體設計師為核心的主設計,協助用戶做需求調研并形成報告;向用戶介紹智能化系統各專業的設計方案;提供招標需要的技術文件;完善主設計的設計建議書,并且要說明各專業對其他專業的設計建議和特殊要求,形成專業設計之間的銜接。招標文件不應由參加投標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競爭;招標文件不應設置“陷阱”。
4.2技術評審至關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對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的技術評審,對以后的建設過程至關重要,因
為很多事情在工程設計確定之后,要改變就比較復雜。與其在建設過程中要花數倍的精力來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設計關,給施工以及竣工驗收創造良好的開端,促進工程的良性運作。技術評審要審查設計是否滿足技術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評審不僅要考慮與設計有關的技術工作,而且還要考慮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其它方面。技術評審意味著一種“關卡”,這種“關卡”用來確定進入下一階段的準備就緒狀態。
5、技術評審
國內外建筑業采用的工程發包模式有多種,其設計階段都有初步設計和施工設計之分,有的將施工設計放在招投標之前進行,有的將施工設計放在招投標之后進行。
5.1基本的技術評審
初步設計評審:該評審是在初步設計完成后進行,評審合格表示可以進入招投標階段,或進入施工設計。初步設計評審不應與評標合并進行,因為投標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時間,搞突擊,就會走馬觀花。初步設計評審要為每個子系統及其功能上的相關組合進行評審,要對初步設計方案在全系統級的優化進行評審,要研究系統的可靠性、可維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實施性等等,為進入施工設計盡量提供更多的建議和分析。
施工設計評審:審定施工設計是否符合初步設計和招標書的要求。如果符合,業主和中標施工承包商則可以簽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標者開始各種所需要的準備工作,為采購和施工作好過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標后設備選型改變、采納了優化建議等,中標施工承包商應對施工設計作出修正和深化設計,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設計評審認可的施工設計是具體施工的依據,時間要恰當,評審之后不要過多的變動,對采購和施工準備有不利的影響;進行地過晚,則可能推遲施工進度,整個工程期將拖延。在具體施工之前,應進行施工交底。
5.2技術評審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5.2.1評審的準備
評審的準備工作,應由業主技術負責人組織,恰當挑選設計者、專家,以最少的成員組成一個精干的評審小組;評審組的成員應充分地掌握被評審的專業,能勝任被評審專業的評審,以便參審者之間不用在交換意見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業主在評審前應準備好議事日程安排、評審項目和成套資料,以免到了評審會上措手不及;成套資料不能過多,如果超過了被評審的范圍,不僅導致不必要的資料費用,而且有限的評審時間,也會導致評審質量的損失。
5.2.2評審的進行
應當保證評審組充分地審查所有的項目,并提供協調過的評論和指導;應當鼓勵所有參審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觀的態度,參審者之間應當通力協作;通過對問題正當地提出疑問,來找出設計的缺陷。
5.2.3評審的結束
應公布技術評審備忘錄,備忘錄應確認技術評審的記錄匯編及更改項目,認可技術評審已完成。備忘錄應包括會議中提出的重要評論、結論、決策和建議的概述及理由。
5.2.4評審的注意事項
要從“關卡”出發確定評審方針、議事日程、參加人員等各種評審活動;
應由總設計師負責制定技術評審計劃概要和評審進度,并由業主認可;
應當給子系統設計者提供參加評審的機會,便于對各子系統進行正確的評審;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職能部門(例如,基建處、供應處)參與評審;
物業管理部門,也應參加系統的設計審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術評審中應當采用計算機輔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圖采用簡易方法完成優良的技術評審,充足的時間、合適的評審范圍、高素質的參審人員,對評審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個項目的負責人。
【關鍵詞】建筑;弱電智能化;信息傳輸;線路;防雷
一、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概述
建筑施工是我國建設和發展過程的重要環節,提高建設水平和建設建筑的智能化是當今建筑業的發展方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是隨著我國電子輔助設備技術的發展,引入到建筑設備中的智能化技術增多。
在我國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中,主要的技術包括:計算機網絡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監控報警系統、有線電視系統、多媒體會議系統、防雷接地系統、樓宇自控系統、電力巡更系統、不間斷電源系統、家居智能化系統等方面。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較多,施工中技術路線、材料質量和施工設備狀況都影響著工程質量。我國相關人員進行了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技術的研究,闡述了我國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發展歷程,并從管理、設計和施工等方
面,提出了諸多提高建設施工水平改善措施。
二、建筑弱電智能化的影響因素
(一)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技術影響著未來弱電技術發展,采用更加復雜的計算機網絡化控制,實現復雜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須計算機技術保證。計算機及信息網絡技術管理著弱電系統,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決定了弱點系統的服務質量。因此,計算機技術在弱電工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弱電智能化發展程度。
(二)信息傳輸技術
通信技術主要影響了智能建筑弱電技術信息傳導,是智能控制中的傳輸環節。現代的信息傳輸技術包括寬帶、無線信號、多媒體通信技術和ATM通信技術,這些在建筑弱電工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信息傳輸技術朝著數字化、高速化和穩定化方向發展,建筑弱電智能化的信息傳輸也將獲得進一步的提升。此外,信息傳輸技術能夠為弱電技術提供信息平臺,保證系統內部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三)施工工程管理技術
由于弱電工程所涉及的專業技術要多,需要工種廣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術能夠保證弱電工程正常實施,幫助工程采取最合理的施工工序。根據建筑施工知識我們指導,工程管理技術是一項工程最為核心的環節,要想提高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水平,就必須結合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特點,提出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案,保證弱電工程規范施工。
(四)施工技術管理技術
技術管理是指在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中指導進行施工的技術方案。弱電工程必須根據合同和技術設計的要求,實施過程中的技術管理能夠保證所進行工程的規范,工程在正式使用中能正常工作。技術管理要制定詳細可執行的規范文件,保證施工工人能夠完成工程操作。有效地技術管理技術是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質量保證,決定了系統工程的可靠度。
三、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應用要點
(一)施工設計要點
1、注重結構設計
在硬性的施工設計中結構上的設計是它的核心因素。普遍來講,因為智能化的系統工程往往會受到技術、時間以及經濟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研究工作人員要根據建筑物所具有的專業性以及需求性將它的結構進行合理設計,進而有效提高建筑設計的系統集成程度。
2、引用先進技術
若要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的效果,引用先進的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研究工作人員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清楚產業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新的發展方向,并且要在這些知識基礎之上不斷提高工程施工的設計水平。
此外,對智能化的建筑進行施工設計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現場沒有反復變動以及進行多次試驗的條件,它的設計需要一次性完成。并且智能化系統的弱電施工要受到工程進度以及周期的限制,那么在投資方面的約束便會更加顯著。
3、合理選擇機器設備
建筑的智能化弱電系統施工水平的核心便是在機器設備的合理選擇上。不管是哪種機器設備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質和使用范圍,并且這些設備在不同的施工情況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智能化的弱電系統施工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注意選擇合理的機器設備,進而為施工能夠順利進行建立良好基礎。
5、采用合理的弱電線路設計
對弱電線路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可靠性。研究工作人員在對弱電線路進行設計時,要注意施工的現場因素和產品的質量問題,因為這兩點因素往往會限制線路的設計。工作人員對線路中的電纜以及導線的密度要十分明確,進而使設計出的弱電線路能夠合理可靠。
6、有效防雷擊技術
這影響著整體智能化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在運用防雷擊技術時,要求研究工作人員要對微電腦設備和電子器件的防護有充分的重視。因為這些機器設備最易受雷電的影響并且有著較高價值,理所當然地成為在防雷工作中的重點保護對象。這便要求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重視電位的均衡,有效屏蔽隔離,同時采取對過電壓和過電流的保護措施,進而達到防雷擊效果。
7、模塊的連接線路
這是智能化弱電施工管理方面中的主要環節,同時也是建筑中常用的連接方式。所以,研究工作人員在對建筑進行智能化系統施工過程中,要對不同種類的模塊和其中的功能以及線路連接的方式有明確的認識,而且要保持不同種類的模塊信息能夠及時有效地傳送到控制中心,進而使控制中心在調節系統和執行機構方面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二)施工管理的要點
1、提高設計規范,加強智能化設計水平
設計階段主要包括功能設計和施工方案設計,在此階段決定了建筑弱電智能化系統工程總體方案。為了保證所設計工程的質量,必須保證所設計功能、使用設備和設計方法符合施工合同要求,從用戶的角度客觀評價智能化水平。在所設計的弱點工程中,要結合設計設備的具體功能制定相應的施工內容。所提供的智能化設計內容要積極結合當前電子設備技術發展,不斷地引進新的智能化設計方案。此外,要保證所設計工程的系統功能、信號匹配、施工工序合理性,嚴格審核施工總體方案,從而保證智能化工程設計規范性。
2、管線預埋的隱蔽性方面
這是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統弱電管理的核心因素。在建筑弱電工程中,管線預
埋同以往傳統意義上的電氣工程有著很大程度的不同。除了這一點,在提高管線預埋的隱蔽性時,要重視施工的現場對埋設管線路線進行修正和調整,進而能夠有效地對出現的混凝土空洞的現象進行遏制。
3、施工建筑材料質量控制
智能化建筑在施工過程中所選擇的機器設備和建筑材料的質量問題對整個工程質量方面的影響是不可估計的。材料是建筑工程進行施工的前提和基礎,所以,研究工作人員要對采用的設備和材料做好嚴格的把關工作。主要表現在要了解所選材料的信息,此外,還要對供貨的廠家進行優選,進而合理地對材料的供應進行重組以保障建筑工程能如期順利施工。
4、做好驗收檢驗,保證實施建筑的可靠度
施工過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失誤,通過驗收工作能夠有效地控制工程質量,為用戶提供最規范的智能化弱電設備。建筑弱電由于受到環境溫度、濕度和清潔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的不規范施工很可能是弱電設備使用壽命縮減,通過設備的使用說明,分別驗證弱電設備的工作狀態。在驗收過程中若發現設備存在信號、電壓、電流不穩定情況,應立即組織技術和管理人員進行分析,分析出現不穩定狀況的原因,進行返工或者技術維護。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建筑電氣;智能化
1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建筑發展概述
隨著我國房地產業的飛速發展,國內大型現代化建筑和高層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建筑電氣行業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同時,在國家倡導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下,對于建筑電氣系統節能、安全、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電氣系統與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得到業界的關注。
電氣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是保證建筑電氣行業持續發展的前提。電氣設備是建筑裝飾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電氣設備的質量、環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裝飾工程舒適度的重要因素。對于電氣設備行業來說,產品要以終端智能化為目標。建筑電氣產品的節能、安全,需要產品更新換代,需要調整產品結構,因為智能電網大量的用戶終端離不開電氣產品。當前,我國建筑電氣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的制造模式和傳統的銷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還有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
隨著智能化建筑電氣系統開始應用于現代建筑,智能化建筑電氣系統的相關標準制定也在加快進行。因此,人們對建筑在信息交換、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和節能性等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必須通過建筑物內置的越來越多的基于高新技術的計算機網絡、通信、自動控制等現代化建筑設備來實現,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觀念和建筑實踐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種智能化系統,智能建筑應運而生。
2 傳統建筑電氣與智能建筑的特點
2.1傳統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
傳統的建筑每個子系統相互獨立、強弱電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智能化建筑高速發展的要求。傳統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獨立的不同的布線系統,如電話系統使用普通平行線對、閉路電視系統使用同軸電纜、計算機局域網一般使用非屏蔽雙絞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多使用屏蔽雙絞線、電視監控系統使用視頻線纜等,這些布線系統的線纜、接插件及配線架等設備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換使用的。另外,由于傳統的布線過程中要使用不同類型的電纜、電線以及接線設備,因此,這就導致了相互之間技術性能的較大差別,從而難以互通不能兼容的問題時有發生。
在以往進行傳統的布線時,如果在布設施工中需要改變終端設備位置和數量時,同時也必須對纜線和其它設備進行重新敷設,而且施工過程中還要面臨因更換線纜和設備帶來可能發生的臨線傳送信號中斷或質量下降,從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資以及延時完工的現象,因此,隨著傳統布線系統的限制,綜合布線系統得到飛速發展。綜合布線系統采用高質量的材料和標準化部件,能夠保證智能化建筑系統的技術性能的優良可靠,以及滿足今后可隨時進行升級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雖然綜合布線系統初投資較高,但從綜合布線系統的整個使用期來看,比傳統布線更加經濟。
2.2智能建筑控制系統的特征
相對于傳統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適以及便捷的環境、節能、節省運行維護的人工費用、系統集成等等特點。智能建筑首先要實現和確保人、財、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目標就是以最少的資源、最低的成本去確保建筑物內設備維護、運行、更新。換句話說,智能建筑安全、舒適、便利、節能、節省人工費用等所有這些特點,必須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才能得以實現。
3 建筑電氣與智能建筑系統的應用分析
3.1基于智能化建筑系統的設計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傳統建筑技術與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新興技術結合的產物,因此,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下“物聯網”等一系列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產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統性能都將進一步地提升和增強。
隨著現代“3C”(即現代通信技術(Communication)、現代計算機技術(Computer)以及現代控制技術(Control)統稱為3C技術)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進一步提高樓宇控制精度以及達到提升建筑節能的效果。未來,智能建筑將會逐漸成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點,先進的信息技術(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為標志)必然會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應用。
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新的控制理論、控制技術以及新控制系統的不斷出現,如非線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適應控制、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將越來越多地采用這些現代控制技術,智能建筑電氣必須依賴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統才能夠得以實現。
3.2當前智能化建筑電氣的“智能”體現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術和各種建筑設備智能化系統來實現的。當前智能建筑建設中的 “智能”特征,還體現在對于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結構設計的智能化平衡:以日本地區“竹中建筑公司”在東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棟6層大樓為例,該棟建筑在模擬的多次強地震試驗中,依然能夠安然無恙,這棟新建筑之所以能夠抗擊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結構采用了液壓支架系統,該系統能夠減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動;另外,該棟建筑在大樓頂層安裝了重約9噸的滑板,一旦大樓受到颶風或地震影響產生傾斜,這塊大的滑板就會依據計算機指令朝著反方向進行移動。
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提高建筑結構安全方面。比如進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時可采用“自修復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規混凝土中摻入一定量的樹脂空心纖維,當建筑結構構件出現超過允許值的裂縫時,從混凝土中溢流出來的樹脂就會對裂縫形成自動封閉或者裂縫修復。
當前,智能化建筑發展趨勢呈現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從以往單一辦公寫字樓逐漸向各類公共建筑領域擴展,這點從近年來我國的一些建筑都可見端倪。如:“水立方”、“鳥巢”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等。第二是隨著智能建筑建設領域的擴大和建設數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觀系統發展并接軌,比如智能建筑與“智能城市系統”、“數字國家”和“數字地球”接軌。
4結論
智能建筑是傳統建筑電氣與3C高新技術相結合下的建筑智能電氣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物聯網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斷應用和發展,未來智能建筑智能化技術和性能都將不斷提升,未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將越明顯。
參考文獻:
[1]耿霄.現代智能化建筑與建筑電氣之間的關系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2).
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化高速發展時代的到來,人們對居住、生活、辦公、生產、 能源等眾多生活元素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時對小區、辦公樓、工廠等場所的智能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場,當然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為實現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本文提出了一種用OPC技術實現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的方法并給出了 OPC服務器和 OPC客戶端的具體實現方法,可以更加有效的對大廈內的各類事件進行全局管理,既節 省了人力,節約了能源,提高了大廈的舒適性,也提高了大廈對突發事件的響應能力,一方面根據管理者的事先設定采取一些必要的聯動反應,另一方面集成的一體化界面便于主管人員迅速做出決策,以減少某些事故帶來的危害和損失。
關鍵詞: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統;系統集成;OPC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
1 概述
1.1背景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統集成技術是智能建筑發展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在考慮智能建 筑的智能化系統集成問題時,如何根據目前我國技術現狀,決定滿足工程的實際功能需求的集成方案和模式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建筑物管理系統(Buli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是一種以實現樓宇設備自動化系統集成為重點,廣泛涉及安全防范系統、火災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和門禁系統的智能化系統工程集成系統。
智能建筑應體現“人”與現代技術的結合,以“人”為核心,以科技為動力,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節約能源,不斷創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人們生活的更加舒適、安全與方便。因此智能建筑應當是:通過對建筑物的4個基本要素,即結構、系統、 服務和管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最優化的設計,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又擁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適、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環境空間。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信息網絡技術、 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流動辦公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無線局域 網技術(含Bluetooth技術)、數據衛星通訊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等等,將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訊、管理、公共服務、文化等各種復雜的要求在時間空間中結合起來。
建筑智能化結構是由三大系統組成:樓宇自動化系統(BAS)、辦公自動化系統(0AS) 和通信自動化系統(CAS)。智能化建筑設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筑物是最后是否能到達預期智能化目標是和建設過程的設計、實際測試和運行管理等每個環節都 密切相關的。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指通過建筑的各個功能子系統分布在前端的眾多不同功能分工的傳感元器件收集信息,分析單元收到采集的信息后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執行單元完成預先編制好的或者是隨機調整的特定程序來實現最終目標。
圖1.1智能化系統控制原理圖
集成方式主要研究以下內容:
1)系統集成的構成模式;
2)OPC集成方式的研究;
3)OPC方式的實現。
1.2相關技術
1.2.1智能建筑系統的集成
系統集成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最底層是分子系統內部的集成;中間層為廣義BAS 的集成監管系統(BMS)和集成的0A管理系統;頂層為整個智能建筑系統一體化集成。
通常智能建筑為了滿足多種不同功能和管理需要,建立若干個不同結構模式和功能 的計算機系統。如運用于建筑內各種機電設備、安保、消防、停車場等實時要求的監控 與管理系統BAS;由于建筑內各類數值化信息共享和處理的辦公自動化系統OAS;以及 實施建筑內通訊方式、網絡管理的通訊與網絡管理系統CAS,稱為3S系統。而每一個S 系統,又由若干個子系統組成。3S系統的集成應能滿足如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1)系統的中央管理層用并行處理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結構模式;
(2)各S系統應該運行在同一個高速網絡環境中;
(3)各S系統應采用統一的監控與管理軟件界面;
(4)各S系統監控的硬件和軟件采用模塊化結構,并且是通用的、可替換的。
智能建筑的功能集成是建立在系統集成基礎上,即以3S系統集成及各相應子系統的集成來實現的智能建筑總體功能。智能建筑的功能集成,主要分為兩個集成層次,第 一集成層次為中央管理層的功能集成,第二集成層次為各S系統及相應子系統的監控與 服務層的功能集成。下圖為智能建筑3S系統功能集成示意圖:
智能建筑3S系統功能集成示意圖
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其最終目標是將各子系統集成在同一個計算機平臺上,在統一 界面環境下進行運行和操作。智能建筑中的各個子系統在計算機模式上有很大的區別。樓宇設備自控系統(BAS)是一個實時多任務多用戶系統,而辦公自動化系統(OAS)則是一個高速信息共享的分時多任務系統,與它們相關的子系統都可采用不同的計算機平臺、 操作系統和窗口界面。為了達到智能建筑系統集成的目標,就要做到系統在軟件界面上的集成。
2、0PC技術在智能建筑系統集成中的應用
2.1 0PC技術
IBMS系統對建筑智能化系統起調度和控制作用,IBMS通過各個智能化系統的中央系統執行工作, 知曉受控設備的狀態,控制任何需要控制的設備,如何方便、靈活地接入各種差異極大的子系統,是IBMS系統軟件設計和實現的一個重要問題。于是產生了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術。當集成各系統的所有自動化部件均以公認的0PC標準技術制造,符合公認的0PC標準結構,不同廠家的產品可以互相 替代,實現互相操作。在智能建筑里,通信技術是系統應用的基礎。0PC技術的提出為全面解決各種不同廠家的各種型號的設備和系統實現集成提供了完整的方案。
0PC重點解決應用軟件與過程控制設備之間的數據讀取和寫入的標準化及數據傳輸等功能。它沿襲Client/Server的模式,將數據采集端視為OPC Server,其他的訪問端視為 OPC Client。OPC提供信息管理域應用軟件與實時控制域進行數據傳輸的方法,提供應用軟件訪問過程控制設備數據的方法,解決應用軟件與過程控制設備之間通信的標準問題。在統一的0PC環境下,各應用程序可以直接讀取現場設備的 數據,不需要一個一個地編制專用的接口程序,各現場設備也可以直接與不同應用之間互聯。下圖為采用OPC的軟硬件結構圖:
采用OPC的軟硬件結構圖
集成管理平臺(OPC Client)與各個子系統(OPC Servers)之間必須有0PC 接口。0PC規范提供了兩套標準接口:定制標準接口(Custom Interface)和OLE自動化 標準接口(Automation Interface)。OPC Servers必須實現定制接口,以C++語言開發, 適用于C++客戶應用程序。OLE自動化標準接口是可選接口,它提供的是一個自動配置
典型的OPC體系結構
通過OPC接口,客戶端應用程序可以從服務器讀取數據,發送控制命令等。客戶端 應用程序訪問0PC服務器通過調用數據存取服務器所提供的方法、屬性和事件實現。在 實現過程中,首先要必須獲取0PC服務器中的OPC Server對象,OPC Server是客戶應 用程序訪問0PC服務器的唯一入口和實例化點[15]。其次,用OPC Group類的ADDGroup 方法創建Group類對象。繼而,創建Item對象。獲取Item對象后,就可以進行各種讀 寫操作了。在整個過程中,客戶應用程序不需要立即進行0PC數據訪問服務器的內部設 計,只需按照0PC服務器所需要的格式調用方法、屬性和事件來實現。
2.20PC在智能建筑系統集成中的應用模型
將0PC技術應用到智能建筑的系統集成中,應用模型框圖如下所示:
在上述模型中,集成平臺負責收集這個系統的數據,處理與各個子系統間的通信,提供集中的決策和控制。這些功能由集成平臺的各個對象完成,其概念模型主要分為三層:
1)數據通信層:由BAS客戶端接口、CAS客戶端接口和0AS客戶端接口等組成, 使用標準的0PC接口與各子系統的對象交互,完成集各子系統狀態、日志、開關信號等;
2)分析控制層:分為數據庫管理對象、日志管理對象、系統管理對象、系統狀態管理對象等,對數據通信層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和過濾,生成報表、日志和控 制信號;
3)輔助決策層:由聯動管理對象、用戶接口對象和輔助決策對象組成,可以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提供輔助決策能力。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建筑應用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物聯網能將無處不在的末端設備和設施,通過各種無線、有線的或長或短距離的通訊網絡實現互聯互通。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或互聯網(Inte rnet)環境下,采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范、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融現代建筑技術與通信網絡技術等高科技于一體的智能建筑悄然興起,智能大廈、智能小區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其發展勢頭十分迅猛。而目前方興未艾的物聯網技術因其各種特性,引入到智能建筑中,必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一、物聯網概述
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件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服務,曾稱“傳感網”。實現智能化設備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種網絡.使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融為一體的網絡。
1、從技術架構上來看,物聯網可分為三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感知層由各種傳感器以及傳感器網關構成,包括二氧化碳濃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二維碼標簽、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感知終端。感知層的作用相當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膚等神經末梢,它是物聯網識別物體、采集信息的來源,其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
2、網絡層由各種私有網絡、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網絡管理系統和云計算平臺等組成,相當于人的神經中樞和大腦,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
3、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包括人、組織和其他系統)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物聯網的行業特性主要體現在其應用領域內,目前綠色農業、工業監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遠程醫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環境監測等各個行業均有物聯網應用的嘗試,某些行業已經積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二、物聯網對智能建筑發展的影響
物聯網對智能建筑技術影響無處不在。設備經過傳感器聯網技術遍及大部分子系統。可以說:很多子系統已經是準物聯弼形態或已經是物聯網形態。什么叫物聯網形態。有三個方面內容,一部分是傳感器聯網,一部分是互聯網的協議棧,一部分是設備網站。現在很多子系統可以說已經是物聯網形態。例如智能家居、建筑設備監控、安防、一卡通、電子配線架、遠傳抄表、專業應用等系統。智能建筑設備傳感器聯網方式有以下幾種:單向,雙向,單路,多路等,設備間無直接互動,直接互動。智能建筑中的家居網連接了家電、安防、窗簾、遠傳抄表。這個通信網絡可以是無線,可以是電力載波,也可以是以太網等等。整個家居里面必須要有智能家居控制器來控制這些設備的聯網。每個家里面有一個智能家居控制器以后,到小區里可以通過以太網跟住戶連接起來,住戶也可以反饋自己家里一些情況。要么就是移動通信網,要么就是以太網。
三、智能建筑具備的條件以及發展
智能建筑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一是一套先進的樓宇設備控制系統,以營造一種溫馨、回歸大自然的生活環境。二是一套結構化布線系統,將整座大樓或整個小區的數據通信、語音通信、多媒體通信融為一體。三是一個現代化的通訊系統,以滿足現代信息社會高效率的工作需求。四是一個對大樓的強電設備和弱電系統進行統一監視和管理的系統集成平臺,為住戶提供良好的物業管理和一流服務。
我國智能建筑的起步較晚,但近幾年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相繼建起了具有相當水平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具體體現之一,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加大力度發展智能建筑,中國也把智能建筑的建設納入了重要的議程。權威專家認為,網絡技術、視頻技術、通信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使未來智能建筑正朝著集約化、系統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綠色、環保、節能是智能建筑發展的主流方向,另外,在智能建筑的建設中,應避免重技術、輕管理。重硬輕軟的情況,創造出以人為中心的數字化的高效家居及辦公環境。
智能建筑與物聯網的融合
1、智能建筑應該是一個信息采集基站。無論人類的生活形態如何發展變化,建筑總是實物裝、運、卸、存的基本平臺。實物大多數的產生、變化也發生在建筑空間中。因此,采集實物數據是智能建筑必需具備的功能。雖然還無法預料今后的傳感技術和數據交互會如何發展,但是,基本的有線連接和無線通信模式是不會變的。因此,在智能建筑的綜合布線、組網設計中,應該在所有實物可能停留、通過、變化的位置預留有線或者無線的信息接入端點。此外,在采集的同時還必須保證監控數據與實物的一致性,并對實物所有可能存放、通過的空間和出入口無盲點地進行視頻監視。通過全面的視頻監控系統,對數據采集過程和實物流通過程進行監視與記錄,驗證和保證實物與數據之間的一致性。
2、智能建筑應該是物聯網信息交互樞紐。智能建筑中應該保障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的交互暢通。無論無線網或者有線網都包含了建筑物內自身的局域網與建筑外的廣域網兩部分。除了一般的信息交互功能外,更需要保證信息管理網絡、地理信息系統與實時監控網絡這些不同網絡、數據庫之間的集成交互。
五、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
1、系統的架構:建筑節能綜合服務平臺從管理架構分為兩層,節能服務中心平臺以及部署在各個建筑的節能管理系統,相互之間以網絡技術連接。
主要功能是完成本建筑的分項能耗數據采集、公示,同時監視暖通空洞、照明、電梯、等耗能系統的運行狀況,既可以獨立運行,也可以向上級節能服務平臺傳遞實時能耗數據。
六、在應用領域的未來
在建筑智能化領域,物聯網的技術將會對其產生變革性的深遠影響,將改變現有建筑智能化技術和產品的基本架構,且使建筑智能化實現系統大融合。
在可預見的2—3年內,現有建筑智能化以“5A”
智能建筑物聯網網絡平臺在傳統以太網技術簡單、易于部署和成本低廉的基礎上,加入了可靠性、可管理等元素,使得其適應于智能建筑物聯網部署和應用。其能較好地解決智能建筑物聯網平臺建筑過程中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困難,是一項十分有前途的技術。
參考文獻:
[1] 夏道藏.未來的智能大廈[J]. 經濟與信息. 1999(03)
[2] 張葉.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統的探索[J]. 建筑經濟. 2003(12)
[3] 智能家居能否成為房產弱市新賣點[J]. 數字社區&智能家居. 2008(09)
[4] 周軍.品牌深度合作 搶占新興市場高地——專訪海匯天創科技集團總裁 葉青[J]. 數字社區&智能家居. 2009(10)
關鍵詞:大型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
1.概述
中國的商業地產項目建設正在蓬勃發展,隨著項目的體量越來越大,機電設備數量也隨之增加,要合理有效的對這些機電設備進行管理,原有的各系統分散式管理已經無法滿足。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的重要性體現的越來越明顯。基于項目建設的需求,本分析報告對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對系統的設計和建設有針對性的分析。
1.1系統集成的基本概念
系統集成,是指根據應用的需要,將硬件平臺、網絡設備、系統軟件、工具軟件及相應的應用軟件等集成為具有優良性能價格比的適應開發環境與資源共享的大型或巨型信息系統的全過程,使用戶能得到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系統集成的本質就是達到資源的共享,就是要實現最優化的統籌設計。系統集成的全過程不只為用戶提供一些具體設備和產品的簡單組合,而是通過這些設備和產品向用戶提供其應用的一種方案或一種設想,來滿足用戶對功能的要求,體現出系統集成后的附加值。
1.2系統集成的設計要求
按國家規范(GB/T50314-2006)的要求,智能化集成系統的功能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以滿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為目標,確保對各類系統監控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優化管理。
(2)應以建筑物的建設規模、業務性質和物業管理模式等為依據,建立實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應用系統,以實施綜合管理功能。
智能化集成系統的構成宜包括智能化系統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和信息化應用功能實施。
智能化集成系統配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應具有對各智能化系統進行數據通信、信息采集和綜合處理的能力。
(2)集成的通信協議和接口應符合相關的技術標準。
(3)應實現對各智能化系統進行綜合管理。
(4)應支撐工作業務系統及物業管理系統。
(5)應具有可靠性、容錯性、易維護性和可擴展性。
智能化集成系統應根據建筑功能、智能化系統配置、用戶的使用情況、管理需求等來確定具體的集成內容。
1.3系統集成的內容
系統集成的內容可簡單地分為以下幾種:
(1)從信息的角度看系統集成
從信息的角度看,系統集成應涉及信息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a)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存儲;
(b)信息通過各種途徑的傳遞與傳輸;
(c)信息的使用與消費。
(2)從技術的角度看系統集成
因為信息的生命周期分三個階段,信息源又分為多種不同類型,所以系統集成所涉及的技術是相當廣泛的。
系統集成一般應涉及以下技術:
(a)數據處理技術 - 信息的多樣性要求采用不同的技術,使它們“數據化”。各種文字、圖形、圖像、語音等,要分別采用鍵盤輸入、圖形掃描、語言識別、文字識別、圖形與圖像的處理與識別等技術。有許多數據的獲得還要采用傳感器和數據采集技術。
(b)計算機硬件及軟件平臺,包括數據庫 - 數據的多媒體化也對數據技術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系統集成商不必自己去開發計算機硬件、系統軟件及數據庫,但必須對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了如指掌。
(c)多媒體的傳輸技術,局域網與廣域網 - 網域的結構化、高速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使局域網從以服務器為中心的傳統共享介質式,向以HUB為中心的交換式發展。通信技術更是發展迅速,為信息的傳遞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手段。
(d)信息還原技術、數據輸出 - 包括語言、文字、圖形、圖像的輸出、拷貝、存儲等。
2.方案簡介
建議智能化系統集成把樓宇自控系統(BAS)及其他機電系統集成于一系統作統一管理,成為智能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IBMS),系統用無主系統及完全智能分散作為基本設計及通訊概念。再結合于各層面的直接數字式控制器及通信接口以對項目各機電系統全面監控。
各分站的控制器為直接數字控制,備有足夠內存、通訊軟硬件及獨立運作功能。當操作站、其它分站或通訊網絡發生故障時,分站應不受影響,繼續獨立運行。分站透過通訊網絡,便能與操作站進行聯系及互傳資料。
從智能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IBMS)的實際情況出發,按需求是體現在“技術層、管理層、營運層”三個層面。
2.1技術層
從技術層面上,IBMS 應用當今先進且成熟的系統及技術,為建筑物的運行提供高效的監控及管理平臺,同時亦應為項目的營運與發展提供服務。
技術層應滿足以下要求:
?基于TCP/IP以及開放式協議的IBMS系統架構:
要求管理層網絡支持TCP/IP協議,中央站可以通過網絡把信息傳送到任何指定的數據通信分站。現場控制網絡要求用符合通信協議的網絡,同時現場控制器可以獨立于網絡完成控制功能。
?先進完備的系統數據庫及其應用,提供企業級的數據庫交互平臺。
?基于WEB技術的、人性化的、便捷的且靈活的操作管理軟件平臺。
?軟件系統嵌入式且配置靈活的現場控制器及其I/O模塊可靠耐用的現場監控組件。
2.2管理層
所有系統用的技術都是為建筑運行服務的,在技術層面的需求滿足的情況下,針對建筑本身的功能特點而設計的系統控制、運行及管理模式,是確保建筑高效、低耗且節能運行的關鍵。
具體體現為:
?空調系統運行工況的控制
根據室外氣象條件的變化,對空調系統運行工況的控制及調整,在滿足室內人體舒適度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優化整個空調系統的運行效率。
?針對建筑內不同的功能區域
在空調系統運行工況控制基礎上,實現對不同功能區域的區域化特定控制模式,以滿足不同功能區域對室內空氣參數的特定需求。
?給排水系統監察
給排水系統的分散控制與集中監視管理,給排水系統設備比較分散,相對控制比較獨立,集中監視管理所有水箱、水池、水坑的液位狀態及報警。
?照明系統監控
考慮公共照明的個性化控制,優化照明控制模式,在滿足照明功能需求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優化控制模式實現照明系統節能運行。
?中央管理平臺
基于企業通用數據庫、IE以及WEB技術的中央管理監控平臺,提供個性化的管理運行模式以及開放式的應用接口及工具,實現完備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運行模式,為建筑的運行提供整體的管理運行服務。
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的軟件可監控下列機電系統:
提供哪些系統的監控需根據各項目情況選擇。
2.3營運層
先進的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技術是為建筑物的運行管理服務的,完備的建筑運行管理又是為其服務的企業營運發展服務的,同時又直接關系到物業管理企業的營運績效,因此集成系統運行管理模式亦應體現為企業營運服務的層面上。
具體體現為:
?系統上納入項目整體管理體系
通過標準的數據庫及網絡技術融入項目整體資產管理體系,實現對其資產的整體管理。
?提高建筑營運環境的舒適度
采用了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能夠直觀、方便的對環境指標進行監視,通過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營運的分析,對空調、送排風等設備進行控制,保證環境的舒適度。
?節能以及能源管理
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及優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實現對建筑耗能的監測、數據集、能源績效分析,利用最優能源策略實現能源使用效率持續改進。樓宇可以實現用電負荷的最優控制,有效節省電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節省人力
通過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先進的管理監控平臺,在投入使用后可以大量減少運行操作人員和設備維護維修人員,并能及時處理設備出現的問題,提高人員的工作效率。
?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在建筑內配置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之后,設備的運行狀態始終處于系統的監視之下,樓宇控制和管理系統可提供設備運行的完整記錄,同時可以定期打印通知單,能及時發現和處理設備的故障及故障隱患,因此可以使設備的運行壽命加長,也就是降低了建筑的運行費用。
系統架構建議如圖:
3.總結
智能化集成系統將智能建筑內各子系統相互獨立的設備、資源、服務、管理功能集成到一個相互關聯、統一協調的系統之中,節省能源和人力,降低建筑物的管理成本,通過自動檢測、優化控制、信息共享,實現安全、環保、高效,提高管理水平。設計以信息融合、資源共享為核心,以優化管理為目的,不局限于子系統內部或子系統之間有限集成,智能化集成系統設立統一的數據庫系統,根據具體配置、具體管理需求,將各個智能化子系統的數據有選擇地獲取、處理,并以統一的格式保存在集成系統數據庫,同時具備開放的軟件架構和標準化的第三方軟件接口,為進一步實現以建筑為單位的綜合管理、節能管理、應急指揮提供標準化的數據服務。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電氣節能;問題;措施
一、前言
在當前建筑中,智能化控制是必然的趨勢,這就需要對相關電氣設備進行調整,避免智能化帶來不必要的浪費。要想對智能建筑電氣實現節能,就要對電氣控制環節進行節能設計或采用更加節能的能源進行代替,減少能源的浪費。
二、智能化建筑電氣節能概述
智能建筑的技術基礎主要涉及建筑技術、電腦技術、通訊技術和控制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樓宇,智能建筑通過對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這四個基本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以最優化的電氣設計,為使用者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又擁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適、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環境空間,使智能建筑物能夠幫助樓宇業主,在諸如費用開支、生活舒適、商務活動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報。顯然智能建筑對智能控制提出了較高要求,而智能控制的根本取決于智能化建筑電氣如何實現高效智能化節能,也取決于如何通過電氣節能技術的革新來降低智能化建筑的電氣耗能。
三、建筑電氣節能技術原則分析
建筑電氣節能是實現建筑節能的主要途徑。建筑電氣的節能首先要保證建筑正常的運轉,不能影響到建筑的各項功能。同時也不能過多的增加建筑項目的成本。因此在建筑電氣節能中首先要注重節能的適用性、建筑電氣的安裝和使用要滿足照明的需求,保證建筑各個方向上的通道暢通、對于特殊要求的場所要進行重點設計和重點施工。例如兒童的游樂設施和其他特殊需求用電、電氣設備既要適用,同時能夠提供各項活動充足的電能,對于電氣設備設施要進行優化設計。保證能源的充分利用、建筑電氣節能技術也要滿足實際條件。建筑電氣的節能應當注重節能的實際效益、應當在不過多的增加建設項目資金的前提下,開展相應的建筑電氣節能措施,同時建筑電氣的節能技術應當注重電氣的節能性,充分對建筑電氣能量的消耗進行調研分析,找出對于建筑運轉沒有意義的能量消耗,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少建筑電氣能量的損耗。
四、智能建筑電氣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綜合布線系統
智能建筑主要的命脈系統便是綜合布線系統。該系統主要負責傳輸數據和連接其他的各式終端,而在電氣設計中如何將這些復雜錯節的線路都安排整齊,并且達到高效化和經濟性,需要認真研究每條線路的具體走向。線路的走向主要分為兩種,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走線比較容易,布置的空間也比較大,而垂直方向走線布置于各個層間的設備小間內。智能建筑內部的設備小間主要布置網絡設備和跳線架,因此需要在設計時注意在層面上留一些剩余空間,為垂直方向走線做準備。
2、層高設計
如今,智能建筑的層數逐步的增加,而為了讓高層用戶使用到優良的電氣設施,在電氣設計時需要格外注重布置管線的情況。由于智能建筑的生活功能較多,因此布置的管線也比傳統建筑多,除了有一些普通的空間風管、強弱電電纜、電視天線、消防線路之外,還有一些布線的橋架和數據線。這些線路都需占據一些空間,因此,智能建筑的樓層也高于一般的建筑。在布置高層線路時,要注意線路的連接性和互擾性。
3、合理安設接線插座
目前,在智能建筑中,安設電氣的接線插座有安放表面插座、配電系統墻這些方式。其中,安放表面插座適合墻置不變更的住宅,因此要根據建筑的類型合理選擇。配電系統墻是一種固定的墻體,能夠為設定配電設備而設置的局部墻體,可以保證智能建筑電氣接線插座系統條理而利于控制。總之,在智能建筑電氣設計時,要根據建筑的類型合理選擇接線插座的類型。同時,在建筑物的洗手間、廚房等位置應使用安全插座,保證設計的安全性和實用性。
五、建筑智能化過程中電氣節能的措施
1、供配電系統的節能
現如今高層建筑的用電量非常的大,如果在能夠確定變電所位置的情況下,能盡量使高壓深入負荷中心,這樣對提高供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就供配電系統的節能提出如下建議。提高系統的功率因數:提高功率因數的意義在供配電系統中的用電設備如電動機、變壓器、燈具的鎮流器以及很多家用電器等都具有電感性會產生滯后的無功電流。它要從系統中經過高低壓線路傳輸到用電設備末端增加了線路的功率損耗、采用合理的無功補償可以提高功率因數減低電能損耗,改善電壓質量。變壓器的節能:變壓器的節能是為了減少變壓器的有功損耗,應盡量在變壓器設備的選擇上考慮,在用電負荷的電源配置上,盡量使三相電源的負載平衡,以減少變壓器及其他電所設施的損耗。
2、照明系統的節能
想要提高電氣節能,就必須考慮照明節能。目前,國家大力提倡開展綠色照明工程,就是為了讓照明系統即安全又高效,還能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選擇高效節能的光源、在滿足照度和顯色性要求的前提下盡量選用發光效率高、污染低的電光源,提高照明質量,保護視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從而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選擇有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按照每天的供電需求、供電用途、供電范圍來進行自動照明、科學合理的照明方案,不僅能節能降耗,還能夠提高使用效率。按活動目的不同分區控制,需要的時候就打開,不要的時候就關閉,比如在衛生間、走廊里,可以安裝聲控裝置,需要的時候只需要發出點聲音就可以,不需要的時候就自動關閉了。在活動集中的地方可以局部照明,這樣不僅能滿足照明需求,還可以節約能源。
六、建筑電氣節能技術
1、充分利用天然光源
對于建筑工程的照明節能部分,我們需要重點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太陽能這一重大節能技術。隨著社會對于節能能源的廣泛使用和關注,使得許多建筑商們開始思考如何使用太陽能在電氣節能設計之中,而且太陽能屬于典型的可再生資料,它具有無污染、無損耗的特點及優勢。所以,建筑商在進行照明節能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將太陽能這一典型節能能源運用到淋漓盡致。在白天的時候,盡可能地利用太陽能,因此,就需要在建筑物中建立一個穩定的光照條件。同時,將太陽能引進室內,對于照明的節能降耗也能起到顯著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室內的溫度。太陽能的低消耗、無污染特點成就了建筑行業對于節能的客觀需求。
2、高效的照明控制系統設計
照明設計中的照明控制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也是照明設計基本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筑電氣工程中實施節能技術設計師不可缺少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能營造良好的光環境
通過控制光環境來劃分空間,相同的空間可以創造出不同的氛圍,從而反映出照明環境的舒適度。
(二)可節能
用戶在對照明系統進行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用時才開燈的原則,盡可能的減少不需要的開燈損耗,從而進一步的節約照明所消耗的能源。當然了,我國政府沒有明確的提出一些照明標準相關規定,也沒有具體的照明控制內容,這也是政府沒有重視其這一塊的內容,但是,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重要性。
3、科學合理地利用太陽能照明技術與產品
首先,對于太陽能技術而言,其存在著別的能源不可比擬的優勢和特點,它屬于可再生資源,而且對于環境沒有絲毫的污染,能夠充分滿足節能需求,從而對于地球的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起到了促進作用。所以,如果能夠合理的選擇和使用太陽能技術,將其應用到電氣設計之中,是完全能夠滿足當今對于環境保護和節能需求的。其次,對于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技術而言,建筑施工商一般會采用光伏發電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完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從而實現節能降耗的目的。
結束語
在智能建筑中我們要采取新能源、新措施、新工藝相關措施降低電氣能源的消耗,減少資源的浪費。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樓宇智能化;創新;網絡應用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6-0000-01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in Building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Gu Qinfeng
(Jiangsu Suzhou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and Communcation,Suzhou215000,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moder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obviously different with the past,digital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is the key to building construction,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architectural forefront of research.Intelligent building to building room to narrow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finite,not only to make people communicate more easily,in a safe and more timely protection on puter network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technology plays a central role,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to raise the level of the key.
Keywords:Computer;Network;Building intelligent;Innovation;Network applications
一、樓宇智能化概述
國際智能建筑物研究機構對樓宇智能化的定義為“通過對建筑物的構造、系統、服務和管理方面的提升,加緊其內在聯系,以最優化的設計,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又擁有辦公高效、優雅舒適、快捷便利、高度安全的空間。”
由于現代社會對信息的需求,信息傳遞需要高速高效。傳統設計的建筑物中對網絡信息系統的要求低,網絡建設原始。如今,建筑物的高度越來越高,辦公樓的房間數越來越多,單憑電話連接很難滿足管理高層樓宇的要求。近年來,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化的社會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建筑技術相結合,于是產生了“樓宇智能化”。樓宇智能化是采用計算機技術對建筑物內的設備進行自動控制,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為用戶提供信息服務,它體現了建筑技術在現代社會科技含量與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最早的樓宇智能化出現在1984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聯合科技公司在哈伏特市將一座金融大廈進行技術改造,主要是將大樓中增添了計算機設備、通信線路、遠程控制交換機等設備,為住戶提供通信、文字處理、電子函件、資料信息檢索、股市行情查詢等服務。同時,公司還對大樓的所有照明、空調、給排水、供配、防火、安保設備由計算機進行數字化控制,實現綜合管理自動化,使大樓的用戶獲得了既經濟舒適又高效安全的辦公環境,使大廈功能發生質的飛躍。自此以后,各個大公司紛紛效仿,世界上樓宇智能化建設從此走上了高速發展軌道。
二、計算機網絡在樓宇智能化中的應用
研究計算機網絡在智能樓宇中得應用首先要掌握智能樓宇都有哪些系統。
第一,綜合布線系統(PDS)。智能樓宇采用超5類雙絞線和光纖系統。垂直主干采用大對數5類線和光纖。有特殊需要的地點要放光纖點到桌面,以滿足今后信息、圖像高速傳輸的要求。
第二,樓宇自動化系統(BAS)。二十一世紀后,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對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與管理的最優化組合的要求越來越高。系統控制的方式由過去的中央集中監控,進化為由高處理能力的現場控制器控制系統,由中央計算機控制報表和應變處理為主,現場控制器傳導有關參數與命令控制照明、空調等相關設備。
第三,安全防范系統(SAS)。安全防范系統是為了加強大樓安全防范,確保員工與財產安全,以及維護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建立了以監控為主,可以及時應對突發事件的系統,通常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出入口監控系統、巡更系統、防盜報警系統。
主要的樓宇智能化系統就是以上的三種,其中還可以細分一些系統,例如同聲傳譯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故障報修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
計算機網絡在這些系統中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計算機網絡不僅僅是大樓管理與交流的媒介,也是大樓與外界聯系的紐帶。
計算機網絡覆蓋所有樓宇,主交換機安裝在計算機中心,分組交換機位于各個綜合布線配線間。計算機網絡可支持數字、語音、圖形圖像等多媒體信息,以及綜合信息的傳輸和處理,支持多種網絡協議。計算機網絡系統主要考慮其成熟性和先進性,網絡主干采用千兆光纖主干,水平干線為百兆速率交換。配線間交換機設備利用堆疊方式或級聯方式聯接成一體。整個網絡可劃分為多個虛擬子網,可以有效控制網絡流量。
三、計算機網絡在樓宇智能化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數據網絡系統是樓宇中各個子系統的核心。除了承載各個子系統外,要對樓宇的用戶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目前各個樓宇在建設網絡系統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剛開始沒有考慮完善,后期再增加和擴建,帶來重復施工,影響整個建筑的品質。比如,當用戶入住時,可能要重新布線,影響整個建筑的舒適度;最終提供的服務參差不齊;存在大量不同種類的工程人員,管理很復雜,成本很高。
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在大廈的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業主對整個網絡服務的要求,事先進行詳細規劃。首先,可以通過網絡的交流提高業主的滿意度;其次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來創造更多的價值。網絡化建筑應該突出移動辦公的能力,透過網絡化的建筑為大廈中的用戶提供范圍大,交流方便的網絡連接。當用戶在路途或家中,可以通過思科提供的網絡服務隨時接入自己的大廈網絡。思科可以提供無處不在的網絡接入解決方案。在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上要以安全實用為出發點。
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后續的開發商也有很大拓展空間,所以樓宇智能化的建設主要在網絡的開發上,一個優秀的計算機網絡,必將帶來一個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的大樓。
參考文獻:
[1]劉慧明.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現狀與發展[J].INDUSTRY DISCUSSION,2005,6
[2]陳平泉.網絡化建筑讓建筑更聰明[J].技術平臺,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