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32: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村級財務預算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村級財務管理;提高建議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對于農村建設的財政投入也逐年增加,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系列政策、資金支持,大力帶動了農村發展,但在農村建設水平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如涉農項目種類繁雜,支出不規范,惠農資金比例不協調等,這些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現,不但拖慢了新農村建設步伐,還加劇了群眾與財務管理部門間的矛盾,需要立即解決。
1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級財務管理不足
1.1管理制度作用不強
制度管理不強主要由以下2方面造成:財務管理人員管理意識薄弱。當前,很多基層組織或單位都已成立了相應財務管理部門,部門內也有各類票據賬簿,但在實際財務問題處理時,卻不能物盡其用,造成了資金支出項目明細不清,很多賬目在后期核對時出現數目不符的情況,產生了呆賬、壞賬,進一步加大了農村財務管理難度;一些農村財務部門,沒有按照本村建設情況的實際制定完善管理制度,依照人情辦事現象較為普遍,加之財務部門人員專業化水平參差不齊,且有些地方的財務部門只有一名會計主持大局,在批準財務申請時,不能進行實地考察,或是由村長代為決定直接批準,這都降低了工作人員責任心,為財務管理埋下風險[1]。
1.2財務管理公開化、透明化力度不夠
財務管理公開化、透明化力度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對于大規模建設資金公開化程度低;財務支出管理明細不清,一些農村財務部門管理人員專業水平低,支出種類項目不符合農村實際支出情況,這種現象很容易導致管理人員由于覺悟不高而發生公款私用、假公濟私現象;村務財務公開不及時,由于部分基層財務管理部門人員缺乏,對每筆賬目不能及時進行登記管理,在村務會議召開時,也不能及時公布村財務收入情況,提高了財務管理難度[2]。
2提高農村財務管理效率建議
2.1提升管理機構人員素質和專業化水平
建立專業財務管理隊伍。農村收入主要有2類來源:政府補助;村民集體收入[3]。一些缺乏專業財務管理人員的農村,可以由縣級政府代為管理政府補助資金。委托機構應按照當地《村集體會計委托制度》,完善委托制度,并且為各村報賬員明確職能、責任,強化內部監管力度,提高服務能力與管理水平。另外各級政府要輔助村級組織建立自己的會計審核機構,統計農戶數量,收入來源,人均收入量,加快農村金融網點建設,創新村級財務管理方式,建立網絡監管系統,建立農村集體三資信息管理平臺,提高信息公開度與透明度。使每位村民都能利用現代化技術,享受財務管理服務,并且清楚每筆勞動所得為村建設所帶來的幫助。
2.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村財務管理部門應該依據《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建立符合農村實際發展情況的管理制度,科學管理,提高制度合法性、規范性、適用性[4]。
2.2.1加強集體財務預算管理
各村每年都應依照傳統收支額度進行新一年財務預算,編制建設方案,在村務會議中集體審核,方案通過后交付鄉、鎮財務機構做備案。預算方案應該量入為出,并且實行限額制。對于一些非生產性建設,實行定向分類管理如村領導外出學習補助等。限額具體分類內容,應按照當地情況由村民集體商議,再由村民會議表決通過,限額制度制定好后也應交與鄉鎮人民政府進行備案。
2.2.2要加強村內票據管理,嚴禁為其他單位或是個人提供或代開票據
與村集體有關資金支取,統一使用省農業廳特制專用票據,資金支出時必須提供合法憑證,并有經手人、證明人簽名作報,落實責任追究。財務部人員應輪流值班,及時記錄每筆賬目,提高賬目準確性,做到及時整理,不拖賬、不濫記。
2.2.3采取全民審計模式,讓村民與財務管理部門積極互動提高賬目公開性
對于一些不合理財務支出項目,村民也有否決權利。對于一些財務申請,由于財務部門人員有限不能及時進行實地考察,可以請村民代為考察,或是向村民詢問實際情況,使資金支出更加合理,也加強了財務管理制度可操作性與權威性。
3總結
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是新農村建設的有力保障。目前針對農村財務管理中出現的賬目不明、管理意識不強、管理公開化較低的問題,可以通過提升財務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來進行完善。
作者:單從芳 單位:馬龍縣通泉街道經營管理站
參考文獻:
[1]楊壽康.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農業經濟,2012(09):65-67.
[2]馮寧.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的思考[J].中外企業家,2009(24):246,265.
關鍵詞:農村;三資;財務;規范;要求
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資源和資金(以下簡稱“三資”)管理歷來是農村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是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農村發展和穩定的重大問題。加強農村“三資”管理既是搞好整個農村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解決當前農村矛盾和建立農村市場經濟體系的需要。近年來,各地把加強農村“三資”監管和深化民主管理作為農村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來抓,先后實行了村級會計制;成立了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各鄉(鎮)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服務中心,經過幾年來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要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資”管理規范化管理應從以下六方面來抓,供大家參考。
一、健全和完善農村集體“三資”和財務管理各項制度
1.村級要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制度;“三重一大”管理制度;民主決策四議兩公開;財務公開制度;集體經濟合同
管理制度;民主理財小組工作制度;村務公開制度;項目工程招投標操作程序;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黨員大會制度;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兩委成員廉政承諾制度;民主評議制度;村務工作過錯追究制度;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制度;村干部廉潔自律“十不準”。
2.“三資”服務中心要建立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集體資產管理工作規范;集體資源管理工作規范;集體資金管理工作規范;三資服務中心工作職責;招投標工作職責;三資服務中心責任追究制度;民主決策四議兩公開(六步工作法);避免和控制集體白條支出管理規定;村級大額度資金使用標準。
以上各項制度的制定要按照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并隨國家政策規定的變動而隨時更改內容。所有制度要上墻,并打印裝訂成冊。
二、鞏固“三資”清查工作成果,建立真實準確標準化“三資”臺賬
1.“三資”清查資料要分類登記造冊,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會議審議、張榜公示后無異議的交由三資服務中心備案。
2.在清查基礎上建立村集體土地臺賬;集體資產臺賬;集
體資源臺賬;平均承包土地臺賬;機動發包臺賬;冊外地承包臺賬;土地流轉臺賬;土地流轉登記簿;承包合同臺賬。
3.實行電算化管理,建立農村“三資”臺賬數據庫
三、“三資”服務中心管理標準化
1.鄉(鎮)建立三資服務中心,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副主任由鄉(鎮)農經站長擔任,設專業服務人員3-5人。三資服務中心人員要具備農村會計和農村審計從業資格(要有《會計證》和《農村審計證》)。
2.實行“三資”和帳務雙,中心統一為各村設立帳戶,村級財務所有資金往來統一由中心按程序撥付。
3.“三資”服務中心人員要熟悉農村會計業務,在微機上能熟練操作服務業務。
4.“三資”服務大廳供水;供電;安全保密等配套設施齊全,并做到室內衛生干凈,物品擺放整齊,要有桌牌;名簽;工作證和工作記錄。
5.“三資”服務大廳配置符合工作需要的微機;打印機;傳真機;掃描儀;復印機;信息查詢系統等辦公設備。
6.規范檔案管理。“三資”服務中心及村要設立檔案室,要設置三資資料檔案專柜;財務管理檔案專柜;村印章集中管理專柜。加強對會計憑證;賬薄;報表;資產臺帳;財務計劃;經濟合同;財務公開底稿;審計文書等文字材料以及電子數據等檔案管理。服務中心要將資料及財務資料及有關的業務資料要實行硬盤備份或光盤刻錄存檔,所有備份資料要標明備份日期和內容分類歸檔。定期備份三資數據庫資料,并及時上報農經總站。
四、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標準
1.嚴格執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三月末之前要制定出本年度財務收支預決算方案,履行民主議事程序后報“三資”服務中心批準,經中心批準后方案一式兩份,一份村委會留存,一份報中心備案。鄉“三資”服務中心要按季度檢查預算執行情況并填制報表,按季度上報農經總站,并在村進行公開。年度終了,村級組織必須對全年的財務預算執行情況特別是對收支定額的執行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檢查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按照鄉“三資”服務中心的統一格式,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組織財務決算。決算表要在村進行公開。
2.嚴格執行《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統一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設置會計科目,進行會計核算。不允許夸年度;跨季度記賬,因故跨年度的票據入賬要經理財小組審核后公式七天后群眾無異議再報三資服務中心審核,要按會計年度記賬。村級賬目按季度結賬,每年二末前結完舊賬建立新賬。
3.賬簿票據規范化。統一使用省監制的標準化票據和帳薄憑證。
①收款票據。統一使用省統一監制四項專利票據(吉林省農村經濟組織標準憑證),由“三資”服務中心加蓋收款專用票據章,“三資”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統一編號;統一登記;統一發放,各村使用時向“三資”服務中心申領。
②支出票據。各項開支均要有規范的原始單據,對個別無法取得規范原始單據的需經鄉農經站長同意,方可用其他單據。對于自制的支出票據,各村到“三資”服務中心申領。
③村級賬簿按省要求設置不能多設和少設。
④村級要在“三資“管理軟件中打印出記賬憑證和成套帳,打印出的帳頁要裝訂成冊,賬簿內啟用頁及目錄齊全。
4.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所經濟活動手續必須齊全,要制定村報賬員報賬規范;現金員操作規范;會計員操作規范。所有財務事項都應當按照工作流程規范進行賬務處理。財務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效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并簽字蓋章;經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審批同意并簽字蓋章;交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同意并簽字蓋章;報賬員上報鄉“三資服務中心”經中心負責人審核后加蓋帳前審核章,由會計人員審核記賬;按程序實行財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5.按期編制報表,每季度及時向市農經總站報送財務報表及相關資料。服務中心要每季度上報代管村級的“三資”數據庫和村科目余額表匯總表,年末上報資產負債匯總表和收益分配匯總表。
6.實行電算化管理,使用農業部認定或監制的符合新《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標準的農村財務會計電算化管理軟件,建立健全電算化內部管理制度。
7.建立健全民主理財、民主監督制度。按規定程序成立村民主理財小組,明確理財小組職責,制定民主理財辦法,定期召開民主理財小組會議,開展民主理財工作。
①村級財務收支實行“聯簽會”審制度,村各項支出的原始憑證,經手人要簽字并注明其用途,該村民理財小組審查蓋章;小組成員簽字后,由村級主管財經領導簽批,再由村報帳員按期報到鄉農經站,經會計審核,審計人員審核蓋上帳前審核章后方可入帳核算。經村民理財小組審核確定為不合理財務開支的事項,有關支出由責任人承擔。
②實行民主理財工作登記制度,民主理財小組在審核時應有詳細記錄,民主理財記錄由理財小組填寫, “三資”服務中心要統一記錄表樣,記錄一式兩份一份由理財小組存檔一份交“三資”服務中心備案。
五、村級民主議事程序規范化
村集體大額資金使用,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要崗位人員聘用,集體資產資源出售、租賃、承包程序要嚴格按照民主決策“四議兩公開”履行民主議事程序。四議兩公開會議記錄、報告單和公告要一式三份,一份村委會留存,報“三資”服務中心兩份,一份訂入傳票一份裝訂臺賬。集體資產資源出售、租賃、承包需要公開競標的。要成立競標領導小組,主持競標,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村民代表及黨員參加,保證公開、公平、公正,嚴格按招投標程序進行。競標結束后,適時公告競標結果。不需要競標的,要按照《土地承包法》發包程序進行發包,無論任何形式發包的都要簽訂書面承包合同,合同條款要齊全、內容要完整、權利義務要清楚、手續要完備,并要求本鄉農村承包合同管理站進行鑒證。并報“三資”服務中心備案。
六、財務公開規范化
1.村財務公開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農民群眾的要求,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公開內容,逐步實現農村有關經濟事務的全方位公開。當前公開的重點是村范圍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情況,糧食直補,玉米水稻良種補貼,集體土地征用補償及分配情況;村級債權債務狀況,財務收支;冊外地;機動地發包等。
2.要進一步規范和創新公開形式,要堅持實際、實用、實
效的原則,在便于群眾觀看的地方設立固定公開欄,同時也可以通過廣播;電視等形式進行輔助公開。要設立群眾意見箱或意見反饋卡。由理財小組負責聽取群眾意見。并將反饋卡(表)上報鄉“三資”服務中心。
3.財務公開記錄由理財小組及時填寫,在記錄填寫時要將公開內容填寫詳細,同時將群眾反饋的意見填寫清楚,一式兩份,一份村委會留存,一份報“三資”服務中心備案。報“三資”服務中心后裝訂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