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關于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

關于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3-06-01 09:31: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食品安全的調查報告

第1篇

集合以后,我們異口同聲地喊出了這次活動的口號:“關心他人,關愛健康,關注未來”!我們迅速地分好組,解散了,找到各自的同伴,懷著激動的心情出發了。

我們小組四個人,奮力前進,尋找合適的采訪對象。

這時,我們看到了一位正在泉邊散步的阿姨,我們眼疾手快,連忙走上前去,圍住了那位阿姨。孫若彤首先說話了:“阿姨您好!我是小主人報的實習小記者孫若彤,請問我們能問您幾個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嗎?”阿姨笑了笑,說:“你們問吧!”我問道:“請問您知道什么事綠色食品嗎?”阿姨回答:“我認為綠色食品就是無公害、純天然的食品。”“您認為日常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到食品安全呢?”“我覺得應該去一些大型商場買東西,這樣比較安全。”“看來您對食品安全問題比較了解,謝謝您的配合!阿姨您貴姓?”“免貴姓王。”“王阿姨再見!”初戰告捷,成功地采訪了王阿姨,我們更加有信心了,繼續興致勃勃地尋找目標。

隨后,我們又一起采訪了宋叔叔、鄭阿姨等二十多位游客,把我們想到的問題全部了解了。

通過這次社會大采訪活動,我們懂得了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只是,尤其是關于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又了更深刻更詳盡的了解。同時,采訪活動也鍛煉了我大膽、主動、積極與別人對話的勇氣,收獲非常大。我們期待著下一次社會大采訪活動的到來。

【小學敘事作文素材】

小學生作文:低碳生活調查報告

小學生敘事作文:玩電腦也能學好知識

小學生敘事作文:快樂的校園生活

第2篇

衛生部關于2012年第四季度全國食物中毒事件情況的通報

本刊訊(記者 衛士姣)近日,衛生部通報了2012年第四季度全國食品中毒事件,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下簡稱食物中毒事件)報告40起,中毒1225人,其中死亡53人。與2011年同期相比,報告起數減少13.0%,中毒人數減少34.7%,死亡人數增加71.0%。同時,1月18日上海市食安辦相關負責人在新聞會上透露了2012年上海市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報告發生率為0.63/10萬,同比下降27.6%,為上海統計數據以來最低。

《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難產多方利益難以調和

本刊訊(記者 逯文娟)對消費者而言,去年食用油行業最值得期待的消息或為《食用植物調和油標準》將在2013年年初正式出臺。然而,記者從多方面了解到,該國標可能在今年再度擱淺,正式出臺還需時日。日前,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由于調和油這一塊的市場份額巨大,多方利益錯綜復雜、難以調和,才引致行業標準遲遲未能出臺。

美裁定對華食品添加劑征154%關稅 企業放棄出口

本刊訊(記者 申海鵬)近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初步裁決,認為從中國等國進口的食品添加劑存在傾銷,并初步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食品添加劑和增稠劑原料征收最高達154%的關稅。由于中國出口黃原膠在美國市場占據重要地位,高稅收不僅將使中國出口企業利益受損,也將增加美國本土相關行業使用成本,高額反傾銷稅或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此次美國反傾銷稅主要針對食品添加劑中的黃原膠。

美國為食品安全立最嚴法律

本刊訊(記者 逯文娟)1月4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農產品(6.12,0.27,4.62%)安全標準條例》和《食品預防控制措施條例》草案,把對食品安全的監管起點推進到田間和生產商。除了這兩項條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之后將陸續推出新的管理規定,如《進口商確認條例》、《重點關注飼料安全的預防控制條例》以及《第三方審核員認證條例》等。條例要求進口食品達到美國國內食品的安全標準,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規范動物食品的生產。

中質協:消費者不滿意方便面價格貴沒營養

本刊訊(記者 衛士姣)中國質量協會1月22上午公布的方便食品用戶滿意度測評結果顯示,有近4成受訪者對方便食品的營養價值不滿意。“價格貴”和“沒營養”是被提及最多的意見。測評結果顯示:2012年度方便食品消費者滿意度得分為65.12分(滿分100分),方便食品行業的滿意度整體評價偏低,較2009年相比有所下降。

第3篇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加強食品監督管理,也日益成為了各級政府部分的重要工作。作為加強食品監督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食品檔案管理對加強食品監督管理,確保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加強食品檔案管理進行分析研究,對促進當前食品監管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食品;管理;檔案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發生,食品安全已成為關系人們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問題,隨著食品安全衛生問題受到關注率越來越大,特別是國家對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的要求的越來越嚴格,加強對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管理已各級政府的重中之重,對食品安全衛生質量管理也已從最初的最終產品檢驗,發展到從生產到餐桌的全過程檢驗。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加強食品監督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加強食品檔案管理刻不容緩。

一、加強食品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衛生質量檔案在食品安全衛生監督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食品藥品監管相關用戶信息、科研成果、辦件手續、調查報告、執法案卷和政策文件等,都是了解以往的食品安全衛生情況,開展各項監督執法活動,履行食品藥品監督職能的重要依據,對吸取以往教訓,加強以后食品安全衛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最直接的關系著千萬大眾的生命健康問題,具有特殊的性質,這也決定了食品檔案資料嚴肅性和重要性,因此,加強食品檔案管理對及時發現某些食品存在的安全衛生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各類食品進行衛生監管,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控制相應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加強對監督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監督人員的素質,促進食品藥品監管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食品安全衛生質量規范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食品檔案管理的主要內容

(一)加強食品檔案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首先要加大食品檔案管理的資金揉入,加強食品檔案管理硬件設施建設,按照現代檔案管理的標準,設立專門的檔案室,購置新型檔案密集架,確保容積大、視野廣、密封性強。同時,配備復印、掃描、溫控、防盜、防火等設施設備,做好食品檔案管理的硬件建設。其次,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確定管理責任,加強專職檔案員的業務能力,形成收集、整理、歸檔和管理的一體化工作網絡,同時,加強對檔案管理工作的監督考核,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確保檔案管理工作能夠落到實處。通過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建設,做好食品檔案管理的軟件件建設。

(二)加強對食品檔案材料的管理工作

首先,加強對食品生產單位的檔案管理,這部分檔案非常重要,注重食品安全源頭的檔案管理,例如,食品食品生產單位從業的準入和管理法度等,例如,食品生產單位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承諾書、法人身份證復印件、組織機構代碼證、企業化驗員證書。還有國家關于食品安全生產、檢驗、管理等的法律法規,生產單位的管理制度、原輔材料相關標準、標準備案證書、標準登記證書、檢驗方法相關標準、標準登記證書、產品標簽等生產單位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以及生產單位員工體檢登記表、年度培訓計劃表、培訓考核記錄表等。

其次,加強對生產材料的檔案管理,好的生產才能帶來好的產出,對生產材料的質量要尤為重視,這部分主要包括食品的產地、檢驗報告、說明、現狀評價等;食品生產計劃、管理中形成的各類文件材料,例如綠色食品的標志的報告、申請表等;食品育苗方式、種苗處理、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農藥殘留檢測、肥料使用、農產品采收等等。以及安全生產檢查記錄、衛生檢查考核表、各關鍵工序生產記錄、領料單、設備設施清洗消毒記錄、設備運轉記錄、設備維修記錄、原輔材料采購計劃表、合格供應商檔案、原輔材料采購驗證單、入庫單、采購產品清單保管臺賬等檔案材料。

再次,加強對食品檢驗銷售檔案管理。食品安全檢驗不僅需要生產過程的檢驗,保證源頭的安全,還要保證在以后的運儲、銷售等環節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做到準確地追溯到位。因此,食品檢驗和銷售環節的材料也要做到及時的歸檔管理。具體包括原輔材料檢驗結果通知單、原輔材料進貨查驗記錄、原輔材料采購驗證原始記錄、供應商質量證明、比對檢驗報告、比對記錄、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周檢計劃表、檢驗設備使用及維修保養登記表、測量和試驗設備臺賬等,以及樣品保管記錄、成品檢驗臺賬、出廠檢驗報告、成品檢驗原始記錄等。同時,還要加強不合格及召回管理中的檔案管理,如、食品安全召回記錄、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處理、返工返修產品重新檢驗記錄、不合格處置記錄表、不合格產品處理通知單等,以便一旦發現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一些不合格產品,能夠及時找出原因,杜絕再次發生。此外,在食品銷售過程中的消費者投訴處理、產品銷售臺賬、出庫單、成品倉庫保管臺賬等相關資料也要做好檔案管理,以便確保食品在銷售過程中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追溯。

三、加強食品檔案的數字化管理

隨著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越發重視,傳統的管理檔案方法,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高效、規范化需要,因此,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食品檔案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就顯得極為重要。

首先,建立監管對象信息數據庫,作為“隱形的檔案柜” 和“移動的辦公室”,存儲在手提電腦或數字設備上,可根據需要隨時查詢監管對象相關檔案信息,通過單記錄和全屏幕瀏覽的方式,對各種數據、字段可任意組合查詢,提供對監管對象情況,確保監管業務工作高效快速推進。

其次,建立政策信息查詢系統,具有登記、查詢、打印、維護、幫助等諸功能,其界面如同登記簿一樣,簡潔、明了、直觀,開通檔案資源信息在線查詢和利用,依政府網站對外開放,讓食品生產單位和食品消費者,能夠方便查詢國家有關食品安全方面政策法規,以及辦理食品業務的相關程序等。

[參考文獻]

[1]閆俊麗:《規范食品安全監管檔案防控食品安全風險》,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

[2]云嵐:《如何加強新形勢下的食品藥品檢驗檔案管理工作》,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7)

第4篇

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始終是改革攻堅的目標。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整合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環節。10月份,《食品安全法》頒布后首次大修并向社會征求意見。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進一步明確,要“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

食品安全,重建信任有多難?“最嚴格”的監管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彌合眼下消費者的信任裂痕?

食品行業的信任危機

從“三聚氰胺”到“問題酸奶”,從“瘦肉精”到“速生雞”??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敲響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警鐘。

“看,這些奶粉都是從香港買回來的。”深圳羅湖區的黃晨指著家里的一堆奶粉空罐說。自從去年添了小寶寶后,定期到香港買奶粉成為黃晨一家的“例行公事”,“感覺國產奶粉經常出問題,吃進口奶粉可能少一點風險。”

寧愿跑腿、受累、多花錢,也要讓孩子吃上國外的奶粉,成為很多家長的普遍心態。根據全國婦聯宣傳部和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的《2013年中國母嬰安全消費調查》,每10位受訪者中,有6位表示買奶粉時會選擇進口貨。

“這種看似不太理性的行為,集中反映了人們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中國科普研究所副所長趙立新說。

遭遇類似“國外產品吃香、國內產品失寵”的信任危機,并不只是嬰幼兒奶粉行業的窘境。近幾年,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的信任危機不斷沖擊整個食品行業,“還能吃啥”成為百姓的普遍困惑。

飲品行業風波不斷,白酒添加塑化劑、可樂里喝出死魚等雜物;肉制品也不安寧,肯德基的速成雞、燒烤店里的摻假羊肉,很多人談肉色變;瓜果攤頻頻“攤上事兒”,帶蛆櫻桃、石灰芒果、打蠟蘋果,買水果也要戰戰兢兢??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影響了人們的消費信心。

“今天吃的有毒,明天喝的摻假,食品安全事件一樁接一樁,都不敢出去吃飯了。”北京市海淀區一家公司的員工徐洋說,前幾年自己很少做飯,附近的餐廳就是“自家廚房”,現在則堅持自己做一日三餐。

消費信心是食品行業發展的基礎。信任危機直接影響行業發展。以嬰幼兒奶粉行業為例,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曾導致全行業減產停產,數萬名職工下崗,240多萬戶奶農殺牛、倒奶。2009年,我國乳制品進口從2008年的35萬噸猛增到59.7萬噸。國產嬰幼兒奶粉行業元氣大傷,長期難以恢復。

食品安全信任危機,還可能影響政府公信力和國家形象。“重建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非常重要。”趙立新說。食品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絕對不出一點安全問題,很難做到,關鍵是要讓消費者對整個食品安全體系有信心,偶發的安全案件才不會被無限放大。

信任高墻易毀難建

客觀上,食品行業安全事件頻發,引發信任危機。主觀上,消費者由于信息不對稱,一旦有風吹草動,寧可信其有。

“導致目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任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根源上說,還是食品行業頻頻被曝光的安全事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說。

我國食品行業在經歷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后,目前處于從保障食品供應轉向保障食品安全的轉型過程。總的來說,食品產業層次不高,生產經營單位規模小、數量多、分布散,監管難度大。

食品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食品安全監管制度設計和監管能力短時間內沒有跟上。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實行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長期以來,食品進行監管政出多門卻問責無門,容易產生“人人都管事、事事無人管”的監管盲區。同時,食品安全監管能力也存在不少短板。

在這種監管模式下,該重罰的卻“蜻蜓點水”,該承擔刑事責任的卻“一罰了之”,甚至有的執法人員產生“以罰代管”的執法懶惰心理。

一邊快速發展,一邊缺少監管。一些唯利是圖、知法犯法的企業打起犧牲質量換取利益的歪主意,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多發、頻發。

羅云波說,除了客觀上食品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也有思維習慣上的主觀原因。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人的身體健康,關注度高,“燃點”很低。在食品市場中,消費者處于信息不對稱的一方。看到形形、或真或假的各種信息,人們從心理上習慣“寧可信其有”。隨著曝光事件越來越多,可以選擇的替代品越來越少,人們更容易產生“還能吃啥”的困惑心理。

細數前幾年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也有一些是夸大其辭或沒有事實依據的,如圣元奶粉、牛肉膏等問題的報道。盡管最后經核查屬夸大或不實,但對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信任也會產生影響。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食品安全信任摧毀容易重建難。”趙立新說。

以嬰幼兒乳粉為例。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對嬰幼兒乳粉企業的監管不斷加力,國內嬰幼兒乳粉大型生產企業也在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奶源基地建設。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今年4月的“國產與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隨機抽樣的25個品牌中,16個國產品牌(包括國內品牌和國外品牌)全部符合標準要求,實際檢測數值都非常好。

“雖然看到了關于嬰幼兒乳粉的這些報告,但心里還是擔心,還是更傾向于國外奶粉。”黃晨說。趙立新表示,一方面要肯定企業在維護食品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人們食品安全信任的脆弱性,警示食品企業應時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重建信任需要形成合力

監管對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企業增加生產透明度,消費者要敢于較真。

今年7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了全球食品安全指數排行榜,中國在107個國家中位居42,還被列入良好表現一檔,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分較高,食品安全水平處于世界中上游。

“雖然不能對這個排名過于欣喜,但這至少說明,我國食品安全有不錯的基礎。”羅云波說,重建信任是橫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一道大難題,但問題難解并不代表無解,打造安全飯桌、提升民眾信心不能停步。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提出,要“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對食品安全監管提出了明確要求。

“食品安全,重在監管。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可謂抓住了‘牛鼻子’。”趙立新說。他認為,重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信心,關鍵是要讓人們對監管體制有信心。監管要對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持“零容忍”態度,讓企業不愿犯法、不敢犯法、不能犯法、犯不起法。

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食品行業發展過程中,也曾遇到過盲目造假、故意違法犯罪、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食品安全問題,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美國食品甚至被歐洲人看作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之后美國政府加強整頓并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嚴格監管,市場上有毒有害食品逐漸減少。

重建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信心,除了政府監管外,也要靠企業加強自律。

“堅守誠信、注重安全是食品行業最大的投資。”趙立新表示,企業在誠信問題上做得怎么樣,注定了企業會走多遠。大企業作為市場主導者,更應擔負起這一重任。

第5篇

關鍵詞:街邊小吃 安全衛生 大學生 認知

隨著經濟發展,人類生活節湊也隨之加快,花在吃正餐的時間少了,開始青睞小吃。如今,大學生已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消費群體,因此在各個高校附近聚集了許多街邊小吃攤。街邊小吃以種類繁多、口味多樣、食用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吸引著學生們。但卻往往忽視了它的缺點,如街邊小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而且營養不全面,衛生狀況不保證,很容易造成食用過量、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的概率上升等。

2009年2月28日頒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表明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1]。食品安全衛生監督管理體系中還有較多的突出問題需要去調整、去關注[2]。對于大學生這一重要群體,食品衛生安全意識一定要加強,因此,為進一步探討大學生飲食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而優化膳食結構,改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衛生和安全,我們針對石河子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了食品安全現狀問題的調查和分析。

1 調查方法及對象

1.1 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針對街邊小吃容易出現的一系列不安全因素,擬定《校園內學生對街邊小吃安全衛生意識的調查問卷》,在石河子大學校區內隨機選取了500名同學作為本次調查的對象,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了此項調查。

1.2 調查對象 石河子大學在校大學生。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對街邊食品的喜愛程度 在調查中,當問及是否喜歡購買街邊小吃時,有86%的學生選擇喜歡,另外14%的學生選擇不喜歡。由此可以看出街邊小吃在大學生中是十分受歡迎的。而這些喜愛購買街邊小吃的學生中,又各自喜歡不同的街邊小吃,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對常見街邊小吃的喜愛程度

由圖1可知:麻辣燙,烤肉、烤串,臭豆腐,烤紅薯,油系油餅,煎餅果子都是常見的街邊小吃,深受廣大大學生的歡迎。而其中的烤肉、烤串受到76%的大學生喜愛,可見燒烤食品很受大學生歡迎。

并且根據調查得出,喜歡購買街邊小吃的學生每周購買街邊小吃的次數,有78%的大學生在3次以下,20%的大學生每周購買3-5次,2%的大學生一周購買次數超過5次。可見大學生雖然喜歡購買街邊小吃,但并不會頻繁購買,而是適量而為,他們對于飲食的合理性還是很在意的。

2.2 大學生對于街邊小吃衛生條件的認知程度

街邊小吃因為設置在各個道路旁邊,常常面臨著環境衛生差的難題,所以街邊小吃的衛生指標成為社會所關注的重要方面,然而街邊小吃因為其自身的特點,無法改變所處的環境,衛生條件無法得到改善,而這些大學生是否清楚,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66%的大學生認為街邊小吃不衛生,27%的大學生則不能確定,只有7%的大學生認為街邊小吃衛生。因此大多數大學生基本能認識到街邊小吃衛生條件差這個情況,而街邊小吃不衛生的環境又是其存在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街邊小吃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當然除了街邊小吃所在的環境衛生之外,還有小吃原料的衛生和在加工過程中的衛生也十分重要,這就關系到整體衛生標準的評估。因此需要得到相關管理部門和有關食品衛生的法律法規的監督和管理。

2.3 大學生對于常見街邊小吃所存在的有害物質的認知 這里所指的常見的街邊小吃就是上文提到的麻辣燙,烤肉、烤串,臭豆腐,烤紅薯,油系油餅,煎餅果子這六種街邊小吃,這些小吃在制作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物質,這些物質如表1所示:

表1 大學生對于常見街邊小吃所存在的有害物質的認知程度

從表1可看出,大學生對于這些常見的街邊小吃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質是有一定認識的,他們大多通過廣播、網絡、媒體報道等獲得一些相關信息。這些物質添加在食品中不是用來降低成本,就是用來美化小吃的,但那些商家卻無暇顧及這些物質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質,添加在食品中會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健康,而且其中有些物質的毒性很強,直接食用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因此,大學生在購買街邊小吃時為了自身安全一定要謹慎購買。除此之外,校園應設立監督小組和有關部門共同管理,并定期抽檢,讓學生放心購買。

2.4 大學生對于街邊小吃所含丙烯酰胺與苯并芘的認知程度 街邊小吃種類繁多,而其中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街邊小吃一定是油炸食品和燒烤食品。但這兩樣食品在加工制作過程中都會產生有害化學成分,對人體造成危害。

2005年4月13日我國衛生部發出公告,建議消費者盡可能避免連續長時間或高溫烹飪淀粉類食品,改變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因為其中產生的丙烯酰胺可能導致健康危害。同年9月初,我國衛生部正式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險性評估》報告,再次提醒消費者,高溫加工的淀粉類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條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較高,應減少食用,因為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類可能致癌物,其對人體健康存在著潛在危害[3]。

露天燒烤中,肉類脂肪受熱后,變成油滴在炙熱的炭上,造成不完全燃燒,這些煙霧對人體危害極大。在烤制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做苯并芘的致癌物質,人們如果經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食品,致癌物質會在體內蓄積,有誘發胃癌、腸癌的危險[4]。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

圖3 大學生對于街邊小吃所含丙烯酰胺和苯并芘的認知程度

由圖3可知:對于丙烯酰胺和苯并芘這兩種有害化學成分,大學生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對燒烤制品中產生的苯并芘的了解高于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因此,應在校園內多開展一些關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質的宣傳講座,使大學生們從根本上了解這些物質,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2.5 大學生對于食源性病毒的了解 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FBD)是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引起的感染或中毒,包括感染食源性病毒引起的疾病等[5]。這使得任何食品都能成為潛在的傳播媒介,并且大多數病毒污染的食品不能夠被提前發現。因而,人類容易低估食源性病毒感染的機會和危害,缺乏足夠的預防措施,這一點應引起食品加工、餐飲和疾控中心等企業和衛生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那么當今大學生對于食源性病毒的危害了解多少呢,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大學生對食源性病毒的了解程度

由圖4可以看出,63%的大學生對食源性病毒不了解,有29%的大學生選擇了對食源性病毒了解一點,只有8%的大學生根本就不了解食源性病毒,這表明大學生對于食品安全的源頭危害了解的太少了,需要有關部門多開展知識講座,校園廣播也應多多播報相關信息。

2.6 總結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對街邊小吃的安全衛生是有一定認知的但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于食品中的有害物質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品安全衛生意識還需加強。在每次調查結束后有些同學會提出一些問題和意見,結果顯示,雖然了解一些街邊小吃存在著許多隱患,也見過或聽說過一些由于食用街邊小吃而引發食物中毒的案例,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杜絕食用街邊小吃,因為這些小吃的美味和方便讓他們難以抗拒,還有很多人認為安全衛生問題還是可以想辦法解決和改善的,不能因為這些問題而否認街邊小吃存在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態度看待街邊小吃,這還需要有關部門認真負責、嚴格管理,隨時檢查街邊小吃的衛生狀況,把好質量關,讓大學生們買的放心、吃的安全。

3 建議與期望

本次調查報告針對校園外街邊小吃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3.1 針對大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建議 ①提倡科學飲食,平衡膳食。②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尤其是維生素C或纖維素含量高的食品,因為維生素C和纖維素具有一定的排毒作用,能阻止人體吸收毒素。③多參加體育鍛煉,整體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抗病力。④校園內多開展食品營養與衛生、健康安全知識講座,增強一定的認知辨別能力。

3.2 針對學校和相關管理部門的建議 ①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生參加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宣傳普及。相關管理部門應經常檢查校園內外食品經營主體的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是否齊全;是否在有效期;有無出借、轉讓營業執照等違法違規行為,從嚴取締無照經營行為。②督促引導經營者遵守校園周邊環境管理規定,提高經營主體第一責任人的自律意識。

參考文獻:

[1]侯瑜.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差距及建議[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8(1):149-153.

[2]唐圣春,樂虹.我國食品衛生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08(4).

[3]劉文秀.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與控制[J].糧油食品,2005(5).

[4]唐向峰.燒烤小吃化學性危害的研究[J].湖北農機化,2009(3):62-63.

[5]Daniel M M.Benjam in L M Contagious Acute Gastro intestinal Infections[J].N Engl JM ed,2004,351(23):2417~ 2427.

基金項目:石河子大學“263”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SF08009)。

第6篇

關鍵詞:多氯聯苯(PCBs);鯽魚;毒性當量;健康風險

中圖分類號:X8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1-2287-05

Concentration and Health Risk Appraisal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Crucian Carp from Market

ZHANG Zhong-hua1,2,JIN Shi-wei1,YANG Wei-ping3

(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Key Laboratory for Green Chemical Proces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430074, China;2.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f Taizhou City, Taizhou 318000, Zhejiang, China; 3. Huaihua Quanche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Huaihua 418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as investigated in crucian carp sample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rkets of five provinces(or city) in China, including Zhejiang, Jiangsu, Hubei, Henan and Chongq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CBs ranged from 19.78 to 176.90 ng/g(lipid weigh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CBs were (117.00±17.16),(84.28±14.77),(64.57±11.20), (56.97±9.99) and (55.84±8.45) ng/g(lipid weight) in crucian carp samples from Jiangshu, Chongqing, Henan, Zhejiang and Hubei, respectively. The PCB118 was a major congener in total 12 PCB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estimated TEQs of daily PCBs intakes for residents in these five provinces(or city) were lower than the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4 pg TEQ/kg body weight a day) which sugges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However, the health risk should be further evaluated since diversity foods were used as the protein and lipid sources for Chinese people, and these foods such as pork, beef, milk and eggs etc. may contain the dioxin-like substances.

Key word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rucian carp; toxic equivalent; health risk

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組人工化學合成的氯代烴類化合物,理論上共有209種同系物。PCBs屬于典型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理化性質穩定、難降解、高脂溶性、高蓄積性的特點,可通過食物鏈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1]。PCBs對免疫系統、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均會產生不良影響,并且是導致與之接觸過的人群出現癌癥的可疑因素之一[2,3]。PCBs在我國曾經被大量使用,雖然現在工業上已不再生產,但是其在環境中相當穩定且不易降解,在未來的很多年里,PCBs仍會在環境中長期存在。

除了職業暴露,食物攝入是人類接觸PCBs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最重要的途徑。Liem等[4]發現人體內平均有90%的多氯代二苯并二惡英/呋喃(PCDD/Fs)和PCBs是通過食物尤其是脂肪含量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魚肉)攝入的。芬蘭科學家Moilanen等[5]評估發現當地居民的PCBs人均日攝入量為14.35 μg(成人平均體重按70 kg計),其中有38%來源于魚肉。

由于PCBs等POPs易在動物性食品中蓄積,因此,對市售動物性食品進行POPs的污染監測,對于保障食品安全、開展人體暴露危險性評估和保障人類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淡水魚類是我國居民膳食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研究我國市售淡水魚食品中POPs的污染狀況,對于保障淡水魚類的食品安全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對全國范圍內市場流通食品中POPs污染水平的研究較少,迄今尚未見對全國范圍市售鯽魚食品中PCBs濃度水平調查的報道。本研究采集了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份浙江與江蘇及中西部省市湖北、河南與重慶的市售鯽魚樣品,采用GC-MS檢測技術,分析了鯽魚樣品中12種PCBs的污染水平,并通過PCBs的毒性當量因子,計算樣品的毒性當量(TEQ),評估樣品采集地區居民通過膳食攝入二惡英類PCBs的健康風險。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與試劑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儀(6890N-5975B,美國Agilent公司),氮吹儀(N-EVAP,美國Organomation公司),冷凍干燥儀(Delta l-24 LSC,德國Marin Christ公司)。

12種PCBs混合標準物質(PCB77、PCB81、PCB105、PCB114、PCB118、PCB123、PCB126、PCB156、PCB157、PCB167、PCB169和PCB189)及13C同位素指示物與內標,均購自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Andover,MA,USA);農殘級的丙酮、正己烷、二氯甲烷購自美國Tedia公司;硅膠(80~100目,即粒度150~178 μm)和中性氧化鋁(100~200目,即粒度74~150 μm)購自Sigma公司。

硅膠和氧化鋁分別于180 ℃、250 ℃活化12 h。將活化氧化鋁加入占總重量3%的去離子水去活,平衡過夜后于正己烷中保存。酸性硅膠的制備:向活化后的硅膠中加入一定量的濃H2SO4(質量分數為44%),搖勻,平衡過夜后于正己烷中保存。所有玻璃器皿經重鉻酸鉀-濃硫酸溶液洗滌,放置4~5 h,用自來水和去離子水依次沖洗干凈,烘干后于450 ℃馬弗爐中灼燒5 h。所有金屬器皿分別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和正己烷超聲清洗20 min后備用。

1.2樣品的采集

2006年9月進行鯽魚樣品的采集。樣品在市集或大型購物超市經調查產自本省(市)區域后,隨機采集,用水沖洗干凈,每個樣本只取其脊柱兩側的肌肉,每份樣品取樣量根據取樣對象的不同,分別在同批同質鯽魚中隨機從4條以上取魚肉混合,樣品重量不少于200 g,錫箔紙包裝,裝入食品專用袋中,冷藏,運回實驗室后,于-20 ℃保存備用。本次共采集鯽魚樣品29個,其中浙江6個,江蘇5個,湖北4個,河南7個,重慶7個。

1.3樣品前處理與化學分析

鯽魚樣品經冷凍干燥后,稱取5 g干燥魚肉,加入13C標記的同位素回收率指示物標樣,用200 mL 正己烷∶丙酮(1∶1,V/V)索式抽提24 h。將抽提液濃縮并用正己烷定容至4 mL,取2 mL抽提液用重量法測定脂肪含量,另2 mL轉移至凝膠滲透色譜柱,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淋洗,收集120~280 mL組分。將收集的樣品濃縮為1 mL,轉移至多層硅膠氧化鋁層析柱(內徑1 cm ,從下往上依次填入5 g去活氧化鋁,4 g活性硅膠,10 g酸化硅膠,2 g活性硅膠),用200 mL 正己烷∶二氯甲烷(95∶5,V/V)淋洗,洗脫液用旋轉蒸發儀濃縮至1 mL,加入13C標記的同位素內標,氮吹定容至10 μL,進行化學分析。

采用GC-MS法分析樣品中的12種PCBs的質量濃度水平。GC條件:DB-5MS毛細管柱(30 m×0.25 mm×0.25 μm);載氣為高純氦氣,反應氣體為甲烷;進樣口溫度280 ℃,進樣量為1 μL,不分流模式,柱流量為1.0 mL/min;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70 ℃保持2 min,以25 ℃/min 升至150 ℃,以3 ℃/min 升至200 ℃,以8 ℃/min升至280℃并保持5 min。MS條件:接口溫度280 ℃,離子源溫度260 ℃,電離方式EI,電子轟擊能量70 eV,溶劑延遲時間3 min,以選擇離子監測模式定量。

PCBs的質量濃度用內標法和5點校正曲線法定量,儀器檢測限(LOD)定義為3倍信噪比(即S/N=3),當色譜峰的S/N≥3,認為該色譜峰被檢出。定量限(LOQ)設為檢測限的3倍。以抽提的5 g干燥樣品為基準,其LOD為0.19~1.00 pg/g(脂重)。

1.4質量控制

每個樣品添加13C標記的同位素回收率指示物標樣來控制整個流程的回收率。對每一批樣品進行了如下質量控制分析: 加標空白、基質加標、基質加標平行樣和樣品平行樣。13C標記的PCBs同位素回收率指示物標樣在樣品中的回收率為63.0%~115.1%,其相對標準偏差小于15%。

1.5數據分析

PCBs的質量濃度以每克脂肪中的質量(ng)來表示。其濃度低于LOD時以1/2 LOD代替。PCBs的總濃度定義為12種PCBs濃度的加和。樣品中PCBs的毒性當量以WHO(2005)規定的PCBs的毒性當量因子(I-TEF)計算[6]。試驗所得數據采用Origin 7.0和SPSS 13.0進行數據處理。

2結果與分析

分別在5個省(市)采集了共29份鯽魚樣品,定性定量分析了12種PCBs的同系物,包括PCB77、PCB81、PCB105、PCB114、PCB118、PCB123、PCB126、PCB156、PCB157、PCB167、PCB169和PCB189。同時測定樣品中的脂肪含量,化學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PCB77、PCB81、PCB105、PCB114、PCB118、PCB123、PCB156、PCB157、PCB167在所有樣品中均有檢出;PCB126只在1個樣品中檢出;PCB169和PCB189分別在18個樣品中檢出,檢出頻率為62.1%。

2.15省(市)鯽魚魚肉中PCBs的平均濃度

鯽魚魚肉中12種PCBs的總濃度范圍為19.78~176.90 ng/g。在所有PCBs的同系物中PCB118是最主要的目標物,其相對于12種PCBs總濃度的貢獻率為39.1%~82.5%。PCB118濃度與PCBs總濃度的相關性如圖1所示,相關系數r=0.930 6。另一個主要的同系物為PCB105。

2.25省(市)鯽魚體內PCBs平均濃度的比較

5省(市)鯽魚體內PCBs各同系物的平均濃度如圖2所示。由表1和圖2可知,PCBs的平均濃度分別為:浙江(56.97±9.99)ng/g,江蘇(117.00±17.16)ng/g,湖北(55.84±8.45)ng/g,河南(64.57±11.20)ng/g,重慶(84.28±14.77)ng/g。在5個省(市)的樣品中,PCBs各同系物中濃度位列前三的分別為:PCB118、PCB105和PCB123,5個省(市)結果一致;PCB118都是豐度最大的同系物,其平均濃度均占PCBs總濃度的50%以上,另一個主要同系物是PCB105,大約占PCBs總濃度的20%。12種PCBs的平均濃度江蘇最高,其次為重慶、河南、浙江、湖北。

2.3 5省(市)鯽魚體內PCBs的毒性當量(TEQ)

根據鯽魚樣品中PCBs濃度的化學分析結果與PCBs各同系物的I-TEF,計算得到的鯽魚體內PCBs的毒性當量(表2)。根據歐盟委員會條例(EC)No 199/2006,關于二惡英和二惡英類多氯聯苯修訂為在食品某些污染物設置最高水平的條例(EC)No 466/2001(內容與EEA相關)中規定,魚肉中PCDD/Fs的TEQ限值為4 pg/g(鮮重),總TEQ限值(包含PCDD/Fs和二惡英類PCBs)為8 pg/g(鮮重)。將本研究中的TEQ結果換算成鮮重計,若按魚肉含脂肪2%計,5省(市)的PCBs的毒性當量分別為:浙江0.11 pg/g,江蘇0.23 pg/g,湖北0.15 pg/g,河南0.08 pg/g,重慶0.10 pg/g。本研究中5省(市)鯽魚樣品中二惡英類PCBs的TEQ沒有超過歐盟規定的安全限值。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4暴露評估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2002?綜合報告》[7]中對各地人群平均每日攝入不同食物的量進行統計,城市居民魚肉日攝入量為44.9 g(鮮重),假設都為鯽魚(含脂肪2%),成人平均體重為65 kg,則本次調查的5省(市)城市居民PCBs的暴露量估算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5省(市)PCBs的人均日暴露量均低于WHO的規定值4 pg WHO-TEQ/kg(體重),單從魚肉攝入角度評價,浙江、江蘇、湖北、河南及重慶5省(市)鯽魚中的PCBs是安全的。

3討論

3.1鯽魚體內PCBs的污染水平

本研究中,從5個省(市)采集的鯽魚樣品中PCBs的濃度范圍為19.78~176.90 ng/g,與Domingo等[8]的濃度分析結果相當。文獻報道,不同地區不同種屬魚體所含的PCBs濃度顯著不同。El-Kady等[9]報道,來自埃及尼羅河的羅非魚體內PCBs的濃度水平大約為每克脂肪中含幾個納克,比本研究的結果低1~2個數量級。與美國夏威夷羅非魚體內的PCBs相比[10],所測5省(市)鯽魚體內PCBs的平均濃度在數量級上與之大體相當。但與夏威夷其他水生生物如鰻魚和雀鯛體內PCBs濃度分別達96和29 μg/g(干重)相比,本研究中鯽魚體內PCBs的含量要低得多[10]。

我國浙江臺州地區是一個著名的電子垃圾拆解工業區[11,12],據文獻報道,當地鯽魚體內PCBs的平均濃度高達57 304.70 pg/g(鮮重),而浙江的其他地方,鯽魚體內PCBs的平均濃度在149.00~3 139.00 pg/g(鮮重)之間[13],如果按1 g鮮魚含脂肪2%計算,則與本研究395.60~353 8.00 pg/g(鮮重)基本接近。

許多研究顯示,PCB118是魚體內PCBs的主要同系物[14],本研究的結果也證實了該結論。采自

French Frigate Shoals魚樣中的PCB118也是主要的同系物[10],在埃及尼羅河魚體樣品中,PCB118的濃度占12種PCBs總濃度的40%以上[9]。鑒于

PCB118濃度與PCBs總濃度間的相關性良好(r=0.930 6),因此,我們認為PCB118具有PCBs污染的指示性作用。

3.2鯽魚體內PCBs的毒性當量

TEQ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公布的毒性當量因子計算而來的。總毒性當量是12種多氯聯苯的毒性當量之和。本研究中5省(市)鯽魚樣品中PCBs的TEQ與埃及尼羅河中羅非魚體內PCBs的TEQ 0.06~0.32 pg/g(鮮重)相比,盡管PCBs總量比尼羅河的羅非魚高,但是TEQ水平仍處于同一數量級水平[9]。而比來自德國Elbe River的whitefish體內PCBs的TEQ 1.20~14.00 pg/g(鮮重)要低[15]。但與Domingo等[8]報道的波斯尼亞海中鮭魚體內PCBs的TEQ 15.00 pg/g(鮮重)結果相比,則要低得多。本研究的TEQ結果與韓見龍等[13]所得浙江鯽魚的TEQ為0.03~35.50 pg/g(鮮重)相比,除浙江臺州電子廢物拆解區的結果外,基本相當。因此,除該電子廢物拆解區,浙江省的鯽魚樣品中的PCBs污染并不比其他省市嚴重。

3.3我國居民食用魚肉攝入二惡英類物質的健康風險評價

鯽魚是我國南方與中西部地區農貿市場最常見的魚類之一,當地居民還經常食用從河塘中捕撈的鯽魚。為評價PCBs對當地居民的潛在危害,必須進行暴露量的評估。假設日常飲食中蛋白質和脂肪來源全是鯽魚,本研究中5省(市)居民PCBs的人均暴露量均低于WHO的規定值。但綜合考慮我國居民日常飲食中其他蛋白質與脂肪來源如從豬肉、牛肉、牛奶、雞蛋等中攝入的二惡英物質,可能對人體健康存在風險。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2002?綜合報告》[7]中各地人群平均每日攝入不同食物的量進行統計,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對各種食物攝入依次為:鯽魚44.9 g(鮮重,含脂肪2%)、牛奶65.8 g(鮮重,含脂肪3%)、豬肉60.3 g(鮮重,含脂肪6.2%)、禽蛋33.2 g(鮮重,含脂肪11.1%)。由于二惡英類物質的高親脂性,通過食物攝入二惡英類物質的健康風險必須進一步評估。

參考文獻:

[1] HANSEN K J, JOHNSON H O, ELDRIDGE J S, et 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race levels of PFOS and PFOA in the Tennessee River[J]. Environ Sci Technol,2002,36(8): 1681-1685.

[2] KODAVANTI P R,WARD T R,DERR-YELLIN E C,et al. Congener-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brain regions, blood, liver, and fat of adult rats following repeated exposure to Aroclor 1254[J]. ToxicolAppl Pharmacol, 1998,153(2):199-210.

[3] FAROON O M,KEITH S,JONES D,et al.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J]. Toxicol Ind Health, 2001,17(2):41-62.

[4] LIEM A K D,F?RST P,RAPPE C. Exposure of populations to dioxins and related compounds[J]. Food Addit Contam, 2000, 17(4):241-259.

[5] MOILANEN R,PYYSALO H, KUMPULAINEN J. Average total dietary intakes of organochlorine compounds from the finnish diet[J]. Z Lebensm Unters Forsch,1986,182(6):484-488.

[6] VAN DEN BERG M,BIRNBAUM L S,DENISON M,et al. The 200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evaluation of human and mammalian toxic equivalency factors for dioxins and dioxin-like compounds[J]. ToxicologicalSciences,2006,93(2):223-241.

[7] 王隴德. 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一2002?綜合報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8] DOMINGO J L,BOCIO A. Levels of PCDD/PCDFs and PCBs in edible marine species and human intake: A literature review[J]. Environ Int,2007,33(3):397-405.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9] EL-KADY A A,ABDEL-WAHHAB M A,HENKELMANN B, et al.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 residues in sediments and fish of the River Nile in the Cairoregion[J]. Chemosphere,2007,68(9):1660-1668.

[10] MIAO X S,SWENSON C,WOODWARD L A,et al. Distribu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marine species from French Frigate Shoals,North Pacific Ocean[J]. Sci Total Environ,2000,257(1):17-28.

[11] 張曉嶺,楊方星,聞勝,等. 電子廢物污染地區水生生物體內多氯聯苯的異構體分布特征和毒性[J]. 水生生物學報,2009, 33(5):811-817.

[12] ZHAO G F,XU Y,LI W,et al. PCBs and OCPs in human milk and selected foods from Luqiao and Pingqiao in Zhejiang, China[J]. Sci Total Environ,2007,378(3):281-292.

[13] 韓見龍,沈海濤,宋國良,等. 浙江省部分地區河塘鯽魚中二惡英、多氯聯苯污染研究[J].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18(6): 1159-1162.

[14] BHAVSAR S P,HAYTON A,REINER E J,et al. Estimating 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toxic equivalents from total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measurements in fish[J]. Environ Toxicol Chem,2007,26(8):1622-1628.

[15] STACHEL B,CHRISTOPH E H,G?TZ R,et al. Dioxins and dioxin-like PCBs in different fish from the river Elbe and its tributaries, Germany[J]. J Hazard Mater, 2007,148(1-2):199-209.

第7篇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全會精神,以建設“平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確保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為中心,不斷完善食品監督措施,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全面完成《縣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規劃》確定的工作任務,推動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階,為實現我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一)加大農業投入品治理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污染。一是繼續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推進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養殖小區、示范農場基地建設,總結推廣“農產品產銷合作試點”經驗,積極探索“公司+基地”模式,繼續重視農產品和食品的認證工作。二是向農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和動植物生長激素等知識,推廣使用低殘高效農藥、獸藥和無污染添加劑,規范種植、養殖行為。深入開展農藥殘留、禽畜產品違禁藥物濫用、水產品藥物殘留等專項整治,不斷提高我縣農畜水產品質量。三是深入推進農產品產地編碼追溯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的檢測。今年,特色優勢農業標準化覆蓋率要達到80%,年安全農產品知識培訓3000人次,綠色農產品(包括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全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累計數量達56個,新增無公害基地5000畝,規范化農業合作社累計達20家;主要農產品達到無公害要求,基地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5%,市場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94%,地產生豬“瘦肉精”平均檢出率低于1%。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以大中型水產養殖場、種苗場、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為重點,加大對違禁漁藥、濫用保鮮劑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規范水產養殖行為,全縣初級水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

(二)全面實施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強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意識。一是加快糖果等13類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取證進度,啟動糕點等7類食品和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生產企業的市場準入工作。對無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要堅決予以打擊,基本消除28類食品無證生產現象。二是完善監管制度,強化證后監管。對已取證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要全面實行巡查制度、回訪制度、年審制度、產品定期檢驗和監督抽查等制度,全面落實準入許可責任追究制,監督企業嚴格按標準要求組織生產,嚴格產品出廠檢驗,對質量問題嚴重的產品和企業要加大日常監督和檢查頻次,督促企業持續穩定地生產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食品。全縣食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批次合格率達到85%以上。三是強化企業法人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與轄區內的生產加工企業逐一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從原材料、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生產人員、產品標準、檢驗能力、環境條件、儲存、運輸、包裝等方面嚴格落實企業責任,全面推行質量保證體系,確保產品質量。對制售假冒偽劣和不合格食品的生產加工企業,要依法追究企業法人的責任;對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窩點要堅決予以取締。四是完善監督抽檢和巡查制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違法行為,加大對小企業、小作坊的整治力度,提高食品生產加工業水平。使主要食品生產企業達到基本要求,列入國家市場準入產品目錄內的食品及食品用產品全部實施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重點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80%以上;基本消除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用原料行為;產品執行標準覆蓋率達90%以上。

(三)加強生豬調運、屠宰管理。一是嚴格實行生豬定點屠宰,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違法行為;二是建立生豬產銷聯防制度,禁止從一年內生豬及其產品鹽酸克倫特羅檢測不合格兩次以上(含)的產地調運生豬及其產品,建立生豬購銷加工等環節的索證索票、帳登記制度;三是整頓關閉未達標的屠宰場,建立規模化、現代化的肉類加工中心;四是認真貫徹市政府《關于印發市生豬生產加工經營和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政發〔〕2號)精神,完善定點屠宰場自檢和監督抽檢等制度,認真開展“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物的檢測,規范肉品市場秩序。全縣進點屠宰率達90%、機械化(半機械化)屠宰率達63%、定點屠宰覆蓋面達80%以上;城區定點屠宰率達到95%;生豬及其產品中“瘦肉精”平均檢出率低于1%。

(四)進一步加強食品流通領域的管理,全面規范食品經營企業的行為。一是全面加大“千萬工程”提質擴面和食品配送力度。繼續實施以“提倡綠色消費、培育綠色市場、開辟綠色通道”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倡導現代流通組織方式和經營方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改善食品安全消費環境。二是積極推進經銷企業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票索證、購銷賬和質量承諾制度,推行市場開辦者質量責任追究制,對實施質量安全準入的28類食品,質量技術監督、工商等相關部門要重點檢查是否加貼“QS”標志及是否偽造冒用“QS”標志;建立熟食和直接入口散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重點落實熟食當日清場制度,嚴厲打擊銷售無證食品和回收食品改換標簽重新上市的違規行為;推行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檢索系統,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配合農業源頭部門推動農產品產地編碼追溯和“農產品產銷合作”工作,配合生產加工領域落實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三是全面落實市場巡查制度,發揮“四位一體”的快速檢測體系作用,加大農副產品、菜市場食品的監管檢測力度,逐步建立鄉鎮中心菜市場檢測室;城區中心農貿市場每抽檢不少于12批次,抽檢品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抽檢結果應在明顯處公示,并嚴格實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銷毀、公布制度。,全縣檢測室規范化達標面達75%以上;加強流通領域食品質量定量檢測,并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四是對食品經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要嚴格依法審查其主體資格。

(五)進一步加大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力度。一是全面實施餐飲業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以學校食堂和餐飲業為切入點,將量化分級管理的信息向社會公示,讓消費者及時、方便了解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情況,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引導消費者知情消費、合理消費。今年全縣10所學校食堂通過量化分級驗收C級以上。城區發證的餐飲單位,完成量化A、B、C評定達到80%以上,從業人員體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從業人員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涼菜抽檢合格率達到85%以上,餐具抽檢合格率達到70%以上。二是突出抓好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建立健全學校食品安全責任制,完善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基礎設施,預防控制學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三是加強對街頭早點飲食攤點、路邊小吃店和大排擋的整治和監管,確保群眾飲食安全。四是建立健全餐飲業、食堂等消費環節的重大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事件調查報告的應急處理機制,完善食品污染物監測和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建設,完善食物中毒應急預案,落實具體工作措施,確保報告及時、反應迅速、處理得當。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完成“三網”建設三年規劃任務,啟動“百萬學生食品配送工程”。一抓責任網延伸,進一步強化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食品安全的責任意識。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安全責任制,明確各部門、鄉鎮(街道)、村居、學校、企業的食品安全責任,把責任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并配套落實責任追究制。二抓群眾監督力量的整合。結合“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創建活動,大力推進農村各種監管員、協管員、信息員等的整合,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加強培訓,落實經費補助。保證食品安全監督員隊伍作用的發揮。三抓“千萬工程”提質擴面。按照食品安全“三網”建設省委、省政府的目標要求,實現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全覆蓋;同時,加強連鎖超市和放心店的動態管理,努力提高“千萬工程”質量。四抓配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定向配送,大力推進連鎖企業的發展和配送中心建設,提高統一配送率,力爭總體配送率達到60%左右。從開始,我縣要按照市政府啟動“百萬學生食品配送工程”的要求,積極推進該項工作,爭取用三年時間實現全縣學生食品全配送目標。,城區學校食品要首先實行定點配送,以后兩年逐步延伸到位,確保全縣學生在校食品的源頭安全。縣經貿、教育和工商部門要共同研究具體辦法,簽訂配送合同,積極完成全縣學校食品的全面定向配送任務。

(二)以創建“食品安全示范鄉鎮”活動為載體,不斷推進城鄉食品安全協調發展。大力推進強化食品安全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食品安全組織領導。開展“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創建活動,把鄉鎮(街道)的食品安全組織建設當作彌補體制性缺陷的任務來抓,首批試點鄉鎮要根據“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創建標準和實施辦法,率先開展各項工作,爭取順利通過檢查驗收。其他鄉鎮要結合實際,廣泛發動,積極做好“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創建相關準備工作。

(三)找準市場薄弱環節,切實加大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繼續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要按照全省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部署,進一步突出重點。一要突出重點環節,重點加強農業投入品整治工作。以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為契機,加強農村種植養殖環節的整治,狠抓源頭控制,深入持久地開展農藥殘留、禽畜產品濫用違禁藥物、水產品藥物殘留等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強對農藥、獸藥、漁藥、飼料添加劑和肥料的市場監管。二要突出重點品種,把抽檢合格率較低的涼菜、豆制品和餐具等作為重點品種。三要突出重點地區,重點抓好學校、農村集貿市場和城鄉結合部的整治。四要突出重點對象,按照整合提升、分類轉化等辦法全面治理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通過專業合作、龍頭帶動、協會推動、股份聯合和區域集中等模式,推進小企業小作坊在整合過程中得到規范,加快市場準入進程。五要突出查處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危害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繼續重點打擊濫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學生、外來人口和低收入群體的安全。進一步摸清轄區內食品企業的數量、規模和動態,努力做到對假冒偽劣食品生產銷售活動的早發現、早打擊、早控制。集中力量徹底查處危害深、影響廣、案值大的重大案件,依法嚴懲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六要進一步加大無證照查處力度,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生產經營的違法行為。

(四)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和預警信息,營造食品安全社會氛圍。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輿情的快速反應機制,充分發揮各級主流媒體和食品安全信息網絡的作用,努力提高食品安全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要充分發揮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信息的權威性作用。,要建立完善種植養殖、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監測公告制度,實行全縣每季定期公布監督抽檢定量數據,及時披露食品安全基礎信息,曝光產品質量嚴重不合格的生產企業。同時,大力宣傳優質食品、優良品牌和優秀企業,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切實增強消費信心。二要大力宣傳食品科普常識以及專項整治成果,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視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三要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實現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定期向社會食品安全綜合信息。

(五)加大保健食品監管力度。根據《保健食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監管要求,一要組織查處不符合GMP要求仍進行生產加工保健食品的行為。嚴厲打擊在標簽、說明書中宣傳具有診治、療效作用和其它特定保健功能的、不合格保健食品以及偽造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批準文號、標志的假冒保健食品或者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與批準內容不一致行為;二要開展輔助酸糖類、緩解體力疲勞和減肥類保健食品添加違禁物品,以及營養補充劑主要營養成分指標專項抽檢工作;三要加強對違法宣傳改善產品檢查,加大食品、化妝品、消毒產品等違法宣傳改善或暗示改善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四要堅決取締偽造、冒用衛生部門或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文或批準文號的產品。

四、工作機制

(一)加強食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一要按照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合理布局的原則,整合全縣的食品質量檢測資源,形成食品安全檢測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監督性抽檢與評價性抽檢相結合的檢測體系,充分發揮檢驗檢測的最大效率,實現檢測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測。二要積極開展食品標準的宣傳和培訓活動,提高企業執行標準的自覺性,依法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工作,引導和監督企業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食品檢驗檢測工作重點要加強對食品源頭的檢測。緊緊跟蹤初級農產品種植養殖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違法及超量使用漁藥、獸藥、非食品用添加劑的突出問題,依靠先進科技,加快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不斷增強技術支撐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二)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一要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建設為核心,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市場運作和社會監督,加大失信懲戒力度,綜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規范、管理服務系統與運行機制建設。二要建立健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檔案和食品安全監管信用檔案,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意識。,要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加強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積極探索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及時信用信息,引導、監督企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

(三)進一步推進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一要進一步探索和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逐步將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工作重心前移。二要建立快速有效的指揮系統、應急處置系統和保障系統,形成公共衛生體系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有效銜接、協作聯動的工作機制。,要繼續開展應急預案的培訓演練,積極探索建立全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助的技術、裝備和財政等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食品質量監測預警制度,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做到食品安全問題早發現、早整治、早解決。

第8篇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國際賈易問題對策

隨著基因生物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在農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而在未來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大。據有關權威機構統計,2000年世界農產品國際貿易總額達到5600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一的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基因生物工程技術有關。因此,轉基因食品逐步成為國際貿易爭端的重要焦點。這種現狀對作為傳統的農產品貿易(出口)大國的我國在該領域保持并擴大份額無疑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積極關注和預測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研究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中的有關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尤其是建立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已日顯緊迫。

一、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基因(gene)是遺傳物質的基本單位,是DNA雙螺旋結構片段。無數特定的基因相互連結,構成生命遺傳的物質基礎。轉基因(genetransfer)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將外源性基因轉移至某種特定生物體中,使其生物性狀或機能發生部分改變的過程。以轉基因生物體直接作為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叫做轉基因食品。

自從1983年首例轉基因煙草問世以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爭論甚為激烈,逐步形成了支持和反對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支持方的觀點為:(1)轉基因技術可增強糧食產量,減少食品生產的投人,有助于解決世界范圍的糧食間題;(2)轉基因農作物具有抗病蟲害特性,可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有利于環境保護;(3)可以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種,使食物更加可口;(4)轉基因技術可準確地生產人類想要的動植物品種,克服傳統嫁接及雜交技術的不確定性,使癌癥等頑癥的治療可望取得突破。反對方的觀點為:(1)轉基因技術使不同物種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學上的混亂;(2)轉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問題,疾病可能有很長的潛伏期,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長期影響難以確定;(3)一些人對轉基因食品存在過敏反應;(4)轉基因食品的營養作用、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對環境的威脅等問題還未得到證實或解決;(5)一些實驗已經表明了轉基因食品的負面影響。上述兩派觀點爭論至今,雙方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因此,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問題,尚有待時間來證明。

二、當前國際轉基因食品的發展狀況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資料顯示,1997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約為1100萬公頃,1998年上升到近3000萬公頃,1999年底達4000萬公頃,2000年約為4500萬公頃,增長十分迅速。進人21世紀以來,其發展勢頭更是迅猛。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是轉基因技術采用最多、最先進的國家。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SS%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準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轉基因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S0億美元。專家預計,在本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1997年初,歐盟以安全為由禁止進口美國的轉基因玉米,使美國出口商每年蒙受約2億美元的損失。美國要求其出口商向歐盟提供他們出口的玉米并非轉基因產品的證明,但歐盟只認自己的檢驗標準。1999年7月,歐盟環境部長們決定無限期延長對轉基因農產品的進口禁令。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表明,受歐洲國家和本國市場抵制的影響,2000年全美轉基因玉米的種植面積銳減了24%,轉基因棉花的種植面積占棉花種植總面積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轉基因大豆則由1999年的57%降至2000年的52%。

近年來,我國轉基因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也有較大進展。中科院植物所提供的資料表明,我國已經開展了棉花、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品種的轉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轉基因藥物、轉基因作物、農作物基因圖譜與新品種等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但目前我國只有抗蟲面、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數品種進入了商業化生產階段。據國外一家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1999年中國種植了3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較1998年增長了2倍,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主要品種是棉花。該報告表示,目前中國轉基因農產品的播種面積僅次于美國、加拿大和阿根廷,居全球第四位。另外,我國在轉基因產品檢測技術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據報道,國家出人境檢驗檢疫局日前利用改進的PLR結合核酸雜交技術,從一批進口大豆中成功檢測出了轉基因成分。此外,廣東、江蘇等省的出人境檢驗檢疫局也具備了對轉基因產品的檢測能力。

三、各主要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立場

在世貿組織的現有多邊貿易協議中,與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有關的協議有二,即《衛生與植物檢哭刻昔施協議》(SPS)和《技術貿易壁壘協議》(TBT)。前者規定:各成員國為保護境內人類和動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必要的檢疫措施,并允許各成員國在認定某種商品進入本國市場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時,自行制定本國的規則并建立相應的貿易壁壘。后者規定: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實施必須有合理的目的,而且實施的成本必須與目標相稱。具體到轉基因食品,由于各種觀點的科學依據不足,人們的認識不同,現有多邊貿易協議的規定過于模糊,解釋空間過大,對轉基因食品缺乏約束力。

由于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慮,世貿組織有關協議的規定不甚嚴密,以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慮,世界各主要農產品貿易國都對轉基因食品的國際貿易采取了不同立場,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國際貿易爭端不可避免。以下為各主要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立場:(1)美國:在生產、流通中不給予任何限制;不人為劃分消費食品是否屬于轉基因種類;基因改造作物毋須用標簽注明;反對在國際貿易中對轉基因食品施加貿易壁壘。(2)歐盟:對轉基因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持謹慎態度;要求在其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產品加貼標簽,提醒消費者可能存在風險;強調世貿組織成員國應有權采取預防性措施,主張制訂有關生物標簽的多邊規則。(3)英國:支持發展生物科技,但在沒有證據顯示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況下,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大型連鎖超市和餐廳不得出售經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等食物,多數地方禁止學校和老人院的餐廳使用轉基因食品;自1999年9月起,飲食行業必須在菜單上標明食品里轉基因成分,否則罰款5000英鎊。(4)俄羅斯:不明令禁止轉基因食品上市銷售,但對2000年7月1日前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有在包裝上做出提醒性標記的要求;從2000年7月1日起,沒有做出提醒性標記的轉基因食品將禁止上市。(5)日本:持較為中立的立場,一方面對轉基因食品有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對其安全性又有所顧慮;規定采用基因技術獲得的農作物及食品不能作為綠色食品;2000年4月公布30種轉基因食品目錄,對目錄中列明的品種需要加注標簽。

據上可知,對轉基因食品所持的不同觀點和立場,將直接決定一國或地區對此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在轉基因技術開發領域一直處于國際前列的國家,極力主張對轉基因食品采取寬松的管理。美國作為轉基因產品商業化生產的積極倡導者,認為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與非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沒有實質的區別,轉基因食品是一種科技創新,是用現代科技去加快自然選擇的過程,只要轉基因食品通過新成分、過敏原、營養成分和毒性等常規檢驗,就可以上市。

二是歐盟內部大多數國家奉行較為嚴厲的管理制度。基本的認識是,在轉基因食品(作物)擁有眾多優越性,如遺傳性穩定,有利于保護環境,加快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害、抗鹽堿、抗干旱的能力,增強作物產量等等的前提下,其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至少存在著潛在的、不清晰的危害性,而對此則需科學技術尤其是生物技術的發展來加以進一步的證明,除非有技術的證據支持,并足以表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則將不改先前的嚴厲的管理措施。

三是相對于美國和歐盟,其他國家包括中國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特別是應用性開發較晚,相應的管理法規和措施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這些國家從本國國家利益出發,權衡轉基因食品(作物)的利弊,往往采取較為溫和的政策和措施。基本的觀點是,轉基因食品(作物)是未來農產品發展的必然方向,雖然目前尚存在一些較模糊的、不確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深人研究,趨利避害,就一定能在避免轉基因食品的危害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轉基因食品(作物)的發展,同時又滿足本國及世界經濟未來發展對糧食產量的進一步要求。

四、我國的相關對策分析

各國在轉基因食品國際貿易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之爭。各國經濟發展程度的不一致,轉基因技術水平的差異,以及產業規模的不同,更加劇了各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市場決定觀念,歐盟及其他國家對轉基因食品的抵制,究其實質,則是對美國在這一領域壟斷優勢的抵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其經濟利益。鑒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長期影響,世貿組織各成員國在短期內不可能在科學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因此難以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各成員國只能自行制定相應的貿易標準和政策。

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農產品出口大國,應盡早制定有關轉基因食品進出口貿易的政策法規。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作出相應的對策安排:

1.對轉基因食品的政策選擇。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對轉基因食品的政策選擇上有三種模式或路徑:一是將轉基因食品視同其他普通農產品,對其進口不加管制;二是采取“二嗯英”模式,禁止轉基因食品的進口;三是在嚴格檢疫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允許轉基因食品進口,并在進口的轉基因食品包裝上作出提醒性標記,讓消費者判斷是否購買。不難發現,第一種選擇可能對我國農業帶來巨大沖擊,導致某些農產品市場最終被幾個擁有轉基因技術的跨國公司所壟斷,以致對經濟安全造成影響;第二種選擇可能會給我國對外談判、履行承諾帶來很大壓力,并可能引發貿易戰;第三種選擇符合國際慣例,可能是對我國較為有利、可進可退的政策選擇。此外,對進口農產品進行嚴格的轉基因檢疫,張貼提醒性標記,會加大進口商的成本(約增加10%左右),消費者也可能會持慎重態度,從而削弱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力,以維護我國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

第9篇

20__年,是實現“十一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關鍵性收尾之年,也是__市政府提出“20__休閑消費提升年”的創新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__市商貿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我們圍繞“商旅活市”的總體戰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齊心合力,認真履行商貿行政管理的各項職能。

(一)點面結合,加快農村現代流通網建設。

推進農村連鎖經營網絡建設,是改善農村消費環境、確保農村消費安全的根本立足點,也是當前“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手段。上半年,依據本地連鎖經營發展實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落實年度新增網點發展任務。__市貿易局的工作安排及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今年我市農村連鎖經營網點新增100家的工作任務。對此,我們會同龍頭企業市供銷超市連鎖有限公司認真分析調查,擬定新增網點的布局及工作計劃,并按規范程序進行新增網點的協調及加盟手續辦理,截止5月底,已完成十余網點的開業,剩余網點的發展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中,預計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新增網點發展任務。

2、積極打造“農村沃爾瑪”。進一步把承擔農村連鎖經營網建設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是推進農村現代流通網建設、鞏固“千萬工程”前期成果、確保農村消費便利安全的有力保證。上半年,依據“農村沃爾瑪”的相關要求,我們協同龍頭企業著力實施了:

(1)加快配送中心的提升改造進度。在加強對龍頭企業配送中心改造提升的同時,積極推動鄉鎮二級配送中心的建設,以實施鄉鎮連鎖超市擴面提升,增強連鎖總店的配送能力,提高連鎖門店的商品配送率。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龍頭企業在蓮花、大慈巖、李家等地發展二級配送中心,目前已協助龍頭企業完成了蓮花、大慈巖兩地網點及所在政府的協調工作,相關事項將在下半年逐步落實。

(2)推進網絡信息化平臺建設。一是指導龍頭企業在庫存管理與配送過程中,積極應用現代信息管理技術;二是協助龍頭企業應用網絡平臺實施對網點的監管,提高配送能力及商品周轉效率。

(二)、農貿對接,提高商貿業對農產品經銷的服務能力。

農超對接是一項新課題。也是今年市政府《政府工作報告》中賦予我們的一項新的惠農任務。上半年,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和工作銜接,啟動了以生產和市場對接為主要內容的“農超對接”工作。

1、以供求關系為杠桿,以生產和市場為主線,對區域內包括飯店、超市、專業合作社等一系列行業進行廣泛細致的調研,為對接工作逐步有序的展開打基礎。

2、與市農辦、農業局、專業合作社、社區網點等相關部門進行銜接,探索建立有效的農超對接模式。

3、組織農產品企業參加各地農產品展銷會。其中,4月份,組織里葉白蓮公司、霞霧農業開發中心兩家企業參加“浙江商品大集”北京展,里葉白蓮開發公司以累計銷售總額26萬余元占得__參展企業銷售榜首,霞霧農業開發中心僅香脆筍一樣銷售額近15萬元、銷售量占此次活動第二名。兩家企業的銷售總量與總額均位居__市前茅。

(三)積極有序的開展家電下鄉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工作。

繼續實施“家電下鄉”“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等惠民惠農工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呈現較快增長態勢,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__年5月底,已備案銷售網點為94個, 9類家電下鄉產品已實現銷售25028臺(部),累計銷售額已達5500萬元,財政部門共發放補貼資金733.92萬元。家電以舊換新實現各類家電銷售額計3300余萬元,財政發放補貼200余萬元。

1、在加強對家電下鄉及以舊換新的各銷售網點檢查與指導的同時,5月初,組織對銷售網點工作人員在旅游培訓中心進行業務培訓。接受各銷售網點及廣大群眾對家電下鄉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咨詢,認真受理并及時處理相關舉報投訴。如5月初在接到有關本市壽昌鎮紅太陽家電商行違規操作的舉報,我們及時趕赴壽昌,對當理商家、當事農民及周邊商戶進行調查。在取得調查結果后,形成調查報告,會同市財政局,依據有關政策法規,研究確定了對紅太陽家電商行違規操作行為的處罰意見,提交相關領導審定。

2、按照省財政廳、商務廳等上級部門關于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的相關政策,制定了我市實施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的具體工

作意見,包括《關于明確__市家電以舊換新補貼資金申報流程的

通知》、《關于明確家電下鄉代辦申領并墊付補貼資金流程的通知》等,依據各銷售網點前期的運營情況,經過篩選審核確定20家家電銷售企業為首批家電下鄉代辦申領并墊付補貼資金企業。目前,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工作有序運作,相關指標列__市前茅。3、扎實推進汽車以舊換新工作。一是以各類活動為載體,加大對汽車以舊換新相關政策與程序的宣傳力度。二是圓滿完成__汽車消費節__站汽車展活動,會展期間共計成交各類汽車37輛,成交額達400余萬元,達成意向53輛;成交摩托車6輛,成交額3.5萬元。三是率先建立汽車以舊換新服務窗口,統一辦理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領手續,既方便于民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截止5月底,共代辦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領237 戶。

(四)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加快商業特色街區建設步伐。

1、4月份,根據領導工作部署,對區域內人流、消費水平、消費群體、區位優勢、地理環境、交通線路等展開充分的調查研究,擬定特色商業街區的布點規劃方案,對特色街區的選址、設置方式、政策內容、實施主體等一系列問題提出建議案,并對金山灣餐飲特色街區、主城區城東江濱休閑商貿特色街、月亮灣茶樓特色街、城南物流汽車特色街、主城區商業步行街等特色街區提出具體的分析意見。

2、完成金山灣餐飲特色街的__市級、省級商業特色示范街的申報工作。根據申報工作的相關要求,對特色街整治提升進行了系列前期準備工作。

(五)指導各類專業市場的提升改造工作。

1、協同工商、發改、財政等部門,對區域內的農貿市場進行調研;參與農村農貿市場提升改造方案與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

2、規范指導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業務工作,及時協調處理我市兩家二手車交易市場的相關事項,確保二手車交易行業健康發展。

3、指導太平洋建材市場的招商改造工作,包括選點規劃、方案制定和一系列政策性事宜。

(六)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1、定點屠宰的管理工作。

(1)依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及《__市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為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突發事件的發生和危害程度,制定了《__市生豬定點屠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依據__市生豬定點屠宰場的規劃和我市生豬定點屠宰場點的布局要求,制定與我市實際相適應的可行計劃,有序推進我市定點屠宰場點整合工作:指導中心屠宰場實施技術改選升級;著手與有關鄉鎮進行溝通協調,為下一步屠宰場點的升級改造與整合作準備。

(3)配合世博會“護城河”工作,落實定點屠宰場的安全責任,切實提高服務保障,筑牢世博安保屏障。

2、配合相關部門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定并與屠宰場簽訂《__市20__年度生豬定點屠宰安全追溯管理目標責任書》,督促屠宰場嚴格按照責任書要求開展工作并不定期的進行檢查。

(七)履行商貿監管職責,各項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強。

1、積極推進行業協會建設。(1)基本完成再生資源行業管理協會的籌建工作。(2)汽車行業協會等其他相關商貿行業協會的建設工作已逐步展開。

2、強化特種行業的管理工作。(1)結合世博會“護城河”工作,加強對民爆企業的安全檢查,全面落實民爆企業各項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2)接手典當行業的年檢工作,加強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對該行業的監管能力。(3)進一步加強對報廢車行業的日常監管。督促報廢車拆解企業嚴格按照《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規定進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4)貫徹落實__市“十小”行業專項整治行動,牽頭實施小美容美發行業的專項整治,加強日常監管,以不定期的方式進行檢查,鞏固前一階段的成果。

(八)相關政策性工作。

1、參與相關的政策研究制定,如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等政策。

2、強化服務職能,為重點商貿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如金馬中心政策兌現相關事宜。

3、協助其他相關商貿企業重難點問題的協調解決,為企業的發展鋪平道路,如屠宰場代宰費調整的協調等。

4、積極配合省商務廳、__市貿易局各類數據庫的建設工作,落實各類數據的收集、報送。如省商務廳的應急商品數據庫建設等。

5、完成“十二五”商貿服務業發展規劃初稿。

二、自我評價

1、基本完成職能范圍內的各項工作。

第10篇

[關鍵詞] 金融危機 消費者行為 營銷策略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席卷了全球,演變成一場全世界的金融海嘯,各行各業都無一受到金融風暴的侵襲。零售行業也不能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幸免:奢侈品聚集地I.T 首次進行大幅度變相折扣活動,跨國公司的開店步伐明顯放緩,連鎖超市銷售增幅回落……。對消費者而言,金融危機已悄然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的態度及購買行為對零售業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金融危機下零售消費者行為特征和變化分析入手,研究我國零售業應該采取的應對策略,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建立和維持零售業的市場競爭優勢。

一、經濟危機時期的消費者行為變化

世界金融市場動蕩,失業率上升,薪金在縮水,消費者購買力在下降。為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消費者不得不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消費策略。總體上消費者行為變得更加理性與成熟,更注重產品性價比,關注促銷信息,選擇更多樣的購物渠道。

1.消費需求變化

金融危機下,消費支出總水平明顯下降,尤其是高檔消費的市場份額增幅下降或負增長。住房、汽車等大宗投資以及高價名酒、洋酒等高消費支出會持續低迷,直至經濟形勢改善。據統計全球奢侈品銷售2008年增長速度僅為3%,銷售額為1750億歐元,增速遠低于2006年的9%和2007年的6.5%;2009年奢侈品市場將面臨6年來首次衰退。

相對于奢侈品而言,食品、快速消費品、日用品等消費并不會減少,基礎物資需求及低端消費總量呈現穩定或穩步增長。尼爾森日前的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也顯示,度假旅游,添置新衣以及外出娛樂活動仍然是中國消費者熱衷的消費領域,自身生活狀況,工作、生活的平衡,以及健康是中國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

對相同消費產品消費者可能會轉換產品品牌,如從外國品牌轉向本土品牌,從相對高檔的品牌轉向普通品牌。大部分國內消費者都會認為中國本土品牌比起國外品牌具有相當的質量,而價格卻便宜很多。而這場由美國引起的經濟危機也開始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使國產品牌美妝品、飛躍鞋等品牌成了各大論壇上的熱門話題,和時尚沾上了邊兒。

2.消費刺激因素的變化

在經濟繁榮時期,商場影響零售業消費的關鍵因素一般依次為:便利性、購物環境、產品質量、品種、價格、商場名氣等。而在金融危機時期,消費者會變得更加理性和冷靜,價格、促銷及產品性價比等因素成為刺激消費者消費的關鍵因素。消費者相對偏好一些低價格的品牌,因而購物的地點也漸漸轉向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銷店等。經濟危機下,超市和賣場中低價商品和折扣商品排隊搶購將成為常見的場面。在異常嚴峻的國際經濟及貿易形勢面前,義烏小商品外貿出口卻能逆勢上揚也說明了價廉物優的消費品同時受到國外消費者的青睞。

經濟危機時期由于嚴重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消費者對于廠商的一些促銷方法的反應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比如,對于廣告,經濟危機時期,消費者非常努力、非常緊張地收集購買方面的信息,因而會更加看重廣告所傳遞的產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對于那些僅僅是為了提升產品形象方面的廣告,消費者會認為那是一種浪費,進而懷疑其產品的性價比。

而對于零售業的一些具體的促銷措施消費者的反應也會發生變化。此時的消費者特別理性,在購買某個產品的時候,總是會仔細地計算廠商可能從他那里獲得的利益,如果廠商不能夠讓消費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產品的價值時,消費者就不會購買。比如,此時的消費者可能會寧愿用較低的價格買某個產品而不用較高的價格買一些能夠獲得贈品的產品。而對于一些抽獎機會,消費者可能興趣也會減弱,因為他們不喜歡這樣的不確定性。

3.消費渠道的改變

經濟危機時期的消費者的渠道策略有兩個明顯改變。(1)消費者購物的頻率明顯增加。一方面,消費者為了獲得更多的關于產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購物本身也是一種相對比較便宜的娛樂活動。(2)消費者購物的渠道發生了變化。此時的消費者相對偏好一些低價格的品牌,因而購物的地點一般來說也會由以前相對高檔的商店轉向比較大眾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銷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國際經濟低迷形式下,對消費者而言,網絡購物的“低成本、高品質”的生活更受消費者青睞,網絡購物逐漸成為人們熱烈追捧的購物渠道。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2.1億網民,其中參與網上購物的有5500萬,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2007年網絡交易量達594億元,和2006年312億元的總成交額相比,增長了90.4%,而2008上半年,網民通過網絡購物消費額已經超過3162億元。經濟危機時期,無論對消費者還是商家,網上購物都是雙贏的一條捷徑。

二、結合消費者行為的營銷策略

經濟危機下,消費者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忽視虛擬價值,而轉而越來越重視產品本身實際價值,越來越不舍得花錢,這種理性的回歸也在孕育新的消費趨勢。零售業必須根據消費者行為變化,調整營銷策略,以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使零售業能夠繼續生存并獲得發展。

1.調整商品經營結構

經濟危機時期奢侈品的消費明顯減少,生活必需品也會逐漸轉向比較便宜的品牌。因此,零售業應根據這種變化,改變經營思路,適時、靈活地調整商品經營結構,引進新的品類,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經營中高端商品的零售業在不影響企業整體定位、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可以增加一些既有品牌形象,價格又適度的副牌商品。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適當引進一些價格合理、款式新穎的進口商品。零售企業應加強商場品牌信譽和食品安全的聯系,促進食品銷售。

調整商品經營結構,還應結合當前可能的消費增長點。從歷史發展看,每次大經濟危機,都會出現新的帶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熱點。如1928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以后,汽車、電子、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帶動了全球新一輪經濟增長;1987年的全球經濟衰退之后,信息革命和互聯網新經濟拉動全球新一輪經濟增長。這次全球金融風暴后,從我國來看,新能源、3G、農村家電等將可能帶動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另外,現階段中國,大多為獨生子女的“80后”已經進入了消費的主導層,并開始掀起組建新家庭的,他們具有新的消費理念,是中國新生代消費者的代表,由此帶來的消費浪潮尤其是在時尚性商品和高性價比的商品的消費方面將起到主導性作用,也會主導由他們組建家庭后所帶來的嬰兒消費潮傾向。總之,零售企業只有根據消費者消費需求,適時、合理地調整商品經營結構,才能增強自身競爭力,最終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

2.提升產品性價比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焦點將聚焦在產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產品性價比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最直接方法。提升產品性價比零售業一般有兩種價格策略可以選用:要么產品不變,價格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要么價格不變,但在產品上給消費者更多的實惠,如加大產品規格或更實用的包裝等。總之,圍繞如何提升產品性價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進銷量,又可以提升目標顧客忠誠度。

提升產品性價比時,零售業最需要注重產品本身的價值創造,而不宜過多關注贈品。即使需要進行促銷,在贈品的選擇上一定要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可以選擇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為贈品,這樣就可以減少消費者的其他購買開支,更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在和消費者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訴求,突出產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內容。另外生產商或零售商們可以嘗試主動為消費者提供理由,來幫助消費者選擇購買便宜一些的商品,這些理由可以是經濟方面也可以是非經濟方面,可以是環保主義、健康主義或者簡約主義。

3.拓展渠道策略

經濟危機時期,大部分消費者的購物渠道會轉向那些低價格的商店。零售業必須根據消費者的行為特點,對營銷渠道做相應的調整。(1)轉換營銷渠道。將更多的產品通過倉儲式超市、折扣店、直銷商店銷售以降低價格。但是必須處理好新的銷售渠道與原有的銷售渠道之間的關系。(2)尋找新的市場機會,擴展營銷渠道的覆蓋范圍。當然,零售業在尋找新的市場機會的時候,應該牢記的一個前提就是:零售業在這個市場會擁有核心競爭力。切忌不顧實際盲目擴張。(3)關注渠道成本,為消費者創新渠道價值。

經濟危機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機會,如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等,危機時的新創意或許會成為危機后的一種商業模式。在當前經濟危機下,網絡購物已逐漸成為人們熱烈追捧的購物渠道。企業需要思考在經濟危機下需要減少渠道費用,進行渠道模式的創新,并要積極擁抱電子商務時代。例如每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連鎖企業都可以建立網上商店,在一些規模和銷售量大的店里也可開設融合網上商店和實體店功能的“時代設計店”。

4.提供超值服務

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產品與服務已相互滲透,形成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正如斯密所言:“似乎沒有任何標準可以清楚地劃分出兩大部門(指產品與服務)的界線。”。而每次經濟危機之時,也正是消費者行為、需求服務內容變化轉折之期。零售業應充分關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消費者消費行為、需求服務內容變化發展之趨勢,強化商品使用價值之外的超值服務,如擴大對VIP的服務范圍,增加新的服務內容;增加對消費者消費知識的培訓和宣傳,使消費者更多了解商品屬性、特征,如服飾搭配、化妝技巧等。消費者行為包括一系列的過程,不僅包括購買前、購買中,還包括購后過程,零售業對于消費者購后的關注可以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的滿意度。比如超市可以建立意見箱、意見簿等收集消費者的意見和建議,設專人對消費者抱怨產生積極回應,建立靈活的退換貨機制,爭取使消費者每次的購買都是滿意的,這樣長期下來,就會形成顧客忠誠,是零售企業的一筆無形資產。

三、小結

在過去十多年的大眾消費革命涌起的浪潮中,中國的連鎖業從無到有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種連鎖業態發展的速度在全世界零售業中是絕無僅有的,中國各種連鎖業態都在進行業態的創新與轉型。但受國際性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業態創新轉型的趨勢不會變,但創新轉型的方向與方式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一個較明顯的標志是,從原先的業態轉型結合商鋪改造同時進行轉變為現在的調整商品結構和改進服務。在需求主導一切的今天,零售企業應當切實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多考慮,多動腦筋,經營策略應當根據經濟環境和消費者行為的轉變而調整,明白思變則通的道理。經濟危機對企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而企業應該以一種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并積極地采取恰當的措施趨利避害,化害為利。

參考文獻:

[1]顧建國:2009中國連鎖業發展展望(接上期).現代商業, 2009, 1:118~121

[2]美國貝恩公司調查報告,2009年10月29日

第11篇

【關鍵詞】中國宏觀經濟;分析;預測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351(2013)05—0117—08 一、總量態勢

1國民經濟增速繼續回落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480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862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17037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112350億元,增長83%。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52%,集體企業增長50%,股份制企業增長10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4%。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增長96%,輕工業增長84%。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增長87%,中部地區增長100%,西部地區增長105%。

2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穩定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6月份上漲27%),漲幅與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25%。分類別看,食品上漲40%,煙酒及用品上漲08%,衣著上漲2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上漲16%,交通和通信下降0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14%,居住上漲29%。

上半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一季度擴大0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擴大 16個百分點;上半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24%。

3勞動力供求繼續下降

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對全國104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進行了統計分析表明,第二季度用人單位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招聘各類人員約6092萬人,進入市場的求職者約5696萬人,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07,比上季度稍有下降。從供求總量看,與上年同期相同的94個城市中,需求人數減少了348萬人,下降了57%,求職人數減少約407萬人,下降了7%。與上季度相同的95個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數、求職人數分別減少了167萬人和18萬人,分別下降28%和03%。分區域,東、中、西部市場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分別為104、109、113,需求略大于供給。

4外匯儲備余額略有增加

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50萬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61787元人民幣。

二、因素與結構

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消費品銷售平穩增長

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8131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57342億元,增長175%;民間投資115584億元,增長234%。分地區看,東、中、西部地區分別增長187%、236%和22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884億元,同比增長335%;第二產業投資78052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投資99382億元,增長235%。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076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零售額55251億元,同比增長10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95789億元,同比增長125%;鄉村零售額14975億元,增長143%。

2 進出口大幅回落,6月份出現負增長

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9977億美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9個百分點;出口10528億美元,增長104%,回落80個百分點;進口9449億美元,增長67%,回落19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順差10795億美元。進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進出口10359億美元,增長63%;加工貿易進出口6497億美元,增長11%。6月份進出口貿易均呈現負增長,出口下降31%,進口下降07%。

1-5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8609家,同比下降704%;實際使用外資47595億美元,同比增長103%。亞洲十國/地區(香港、澳門、臺灣省、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和韓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6887家,實際投入外資40888億美元。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451家,實際投入外資158億美元。歐盟27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588家,實際投入外資3452億美元。

3財政收入增幅回落,地方收入增長快于中央

1-6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685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95億元,增長75%,增幅回落47個百分點。其中,中央收入32311億元,同比增長15%;地方收入(本級)36280億元,同比增長135%。稅收收入59261億元,同比增長79%,增幅同比回落19個百分點。

4 貨幣供應量增長穩定,銀行間市場利率快速上升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054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比上月末低18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136萬億元,同比增長91%,比上月末低22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26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542萬億元,同比增長99%。上半年凈回籠現金509億元。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508萬億元,同比多增2217億元;存款增加909萬億元,同比多增171萬億元。

上半年,銀行間市場合計成交13247萬億元,日均成交109萬億元,同比增長38%。6月份,銀行間市場利率飚升,一度發生“錢荒”,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658%,比上月高366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682%,比上月高381個百分點。

5 股市呈下行走勢,A股跌破去年低點

二季度A股呈下行趨勢,并跌破去年1949點的低點。國際資本市場主要受美國經濟數據的好轉以及對美國放緩EQ3預期的影響,美元強烈反彈以及貴金屬暴跌。國內主要受經濟下行以及政府緊縮貨幣的預期,股市缺乏信心。尤其是6月份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暴升顯示的流動性危機,股市出現連續單日暴跌。或許上證綜指還會向下挑戰2008年的1664低點。

三、政策效應

1總體形勢分析

今年上半年GDP增長76%(第2季度為75%),工業增加值增長93%,CPI上漲24%(6月份上漲27%),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經濟穩中回落之勢。這種情況雖然與一些人的愿望和預期相反,但卻符合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下降的實際,也適應了中國經濟調整和轉型的需要。這是好事情,它為經濟調整轉型、減速換檔騰出了空間。

增長回落已是不爭的事實,于是人們回顧和比較了15年來出現的三次回落,認為回落的平臺是7%。第一次回落是1997-2000年,四年的增長率分別為88%、78%、71%和80%。第二次回落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從3季度的9%回落到4季度的68%,2009年前兩個季度的61%和79%。第三次回落是當前,從2010年1季度的峰值119%,回落到2012年2季度的76%,此后一直在74%-79%之間。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回落的平臺并不是7%,有兩個季度連續在7%以下,且最低達到61%。其次,回落的原因不同。前兩次是受亞洲和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屬短期性外部沖擊調整,這一次是經濟的內在因素和趨勢使然,是中長期轉型調整所致。把目前的增長回落歸結為國際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和刺激政策的退出,明顯不夠恰當,暗含著重回高增長軌道的意味,而不是進入中速增長的開始。至于回落的“下限”有三種,“十二五”的7%,今年的75%,翻兩番的73%。這也許對今年是適當的,對中長期不見得適當。

在上半年的經濟運行中,最明顯的現象是三大需求集體降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1%,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達539%。證明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而且不得不依靠投資拉動。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長203%,比上年同期還加快37個百分點,各地“地王”頻現。要知道,這是在“國五條”進行調控的情況下出現的情況,它說明了調控政策的失敗,也預示著今年投資的走勢。特別值得提及的是,近三個月來,各個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投資規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20萬億,其中,四川43萬億,貴州17萬億,廣西15萬億。5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下發文件,決定取消和下放117項行政審批項目,并公布了其中的104項清單。重點是經濟領域的投資、生產經營活動項目以及企業投資擴建民用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頭項目。從中央的層面來看,這雖然可以減少審批環節,提高效率,但在地方有可能加劇投資熱潮。

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7%,比上年同期回落17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為452%。這雖然有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高檔餐飲消費下降的影響,但是,我們不得不關注收入和就業形勢。

從收入來看,上半年城鎮居民實際收入增長65%,農村居民的現金收入實際增長92%,均比上年同期低3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收入也低于GDP的增長率。要知道,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如果儲蓄率不變,收入增長多,消費增長也增加得多,哪有收入增長下降而消費增長加快之理。除了收入增長以外,收入預期和支出預期也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在收入增長趨緩的同時,支出卻在增長,CPI上漲加速的同時,各種收費都在增加,保姆漲價,家教漲價,學車費用也漲價,預期自然不好。因此,人們受預防性消費行為支配,個人儲蓄余額6月末超過百萬億元(10091萬億元)也說明了這一點。

消費與收入有關,進而也與就業相關。但就業不僅通過收入和消費影響增長,而且本身就是經濟增長的基本要素。中國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可靠和完備的就業或失業統計,宏觀經濟的分析就缺了一大塊。今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32萬人,比去年同期694萬人多增38萬人,而經濟增長卻在回落,也可能失業人數也在增加。其他方面說不清楚,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困難很大。據《2013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數據,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內被調查的專、本、碩高校畢業生總體簽約率較上年同期低13、12、11個百分點,至5月中,上海高校應屆畢業生尚未找到工作的占389%,比上年同期低167個百分點,而一些職業學校卻出現了畢業前簽約就業100%的情況。在“就業難”的同時,也出現了“招聘難”,發生了供需錯位的結構性矛盾,一邊是大學生抱怨企業提供的崗位太低端,一邊是企業埋怨畢業生的技能不夠高;一邊是擠破頭要沖向“體制內”的“鐵飯碗”,一邊是民營企業的飯碗沒人端;一邊是大城市人才濟濟,競爭白熱化,四成畢業生想留京滬穗深,一邊是三四線城市求賢若渴,無人問津。于是出現了大學生與農民工競爭、甚至不如后者的現象。據北京青年壓力管理中心的《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的資料,今年大學生的期望月薪平均為36836元,比2011年55375元低近2000元。即使與去年城鎮非私人單位就業人員的工資(46769元)相比,今年北上廣深大學生的工資(4013-4859元)也沒有優勢。國家統計局的“2012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2290元,而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的調查顯示,2012年本科畢業生中69%的人起薪不到2000元。這說明了很多問題,一是大學教育“高投入,低產出”,投資無法收回,于是罷考人數增加,已達100萬人,放大了“讀書無用論”。二是大學教育失衡。不僅不需要那么多大學生,而且所學專業與畢業后工作之間的匹配率只有15%(德國是60%)。三是學生心態失衡。上學貸款沒法還,三十而立結不了婚,幾年儲蓄買不了幾平方米的房子,未來的希望渺茫。這一切就構成對社會穩定的巨大威脅。

在上半年的經濟運行中,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對外貿易的漲跌。第1季度,進出口總值增長134%,進出口分別增長84%和184%,而第2季度增速大幅下降,6月份變成了負增長,分別增長-07%和-31%。原因之一在于,前期數字摻水,貨物旅行;后期擠掉水分,水落石出。這樣看來,上半年進出口分別增長67%和104%的數據仍然不實,據此計算的對GDP的貢獻度也有問題。因而,上半年的真實增長率要低于76%。

從深港貿易的情況來看,這一問題的情況就更為清楚。前4個月,內地對港出口總值15059億美元,增長66%,其中深港貿易總值增長130%,僅深圳福田保稅區4月上旬日物流出口117億美元。5月份,由于外匯、海關等部門出臺了加大對外匯資金流入管理和保稅區進出口貨物監管措施,虛假貿易得到遏制,該項數據已降至17億美元,跌幅達838%。

虛假貿易為何如此猖獗?似乎與海關監管關系不大,海關按照通關申報單據驗貨,單貨相符即予放行。就像“香港一日游”那樣,貨物旅行,兜圈套利,主要是銀行的“內保外貸”政策所致。2010年,國家外匯管理局了《關于境內機構對外擔保管理問題的通知》,對內地銀行向海外開出外幣擔保融資函實施額度管理,即“內保外貸”。具體操作辦法是,境內企業將一筆資金存入銀行,要求銀行開出等額信用證,接著,該企業的境外企業買進這批貨,境內企業把信用證交給境外企業,境外企業即可憑信用證到境外銀行兌現。兜圈貿易就這樣通過兩地利差進行套利。要知道,香港人民幣貸款利率一般為225%-25%,而內地為325%-33%,利差近1個百分點;此外,境內企業還可以購買年利率43%的理財產品進行質押擔保,利差還可進一步擴大;如果以美元付匯而以人民幣收匯,還可賺取048%的匯差,一次兜圈的利潤就可達248個百分點。如果以1億元本金計算,兜100圈可套資金100億,可套利248億元。4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深圳銀監局發文,立即暫停辦理90天以上人民幣遠期貿易融資業務及相關組合理財產品銷售,并暫停上述加工貿易企業開立跨境人民幣保函,兜圈貿易銳減,福田保稅區和香港之間的貨物通關量從4月份的日均1800輛,減少到過去的正常水平1200輛。這就是貿易數據劇烈變動的秘密。

除了打擊套利貿易以外,出口增長下降的原因還有:一是外需持續低迷。據海關對2000家出口企業調查,今年以來每月都有45%的企業出口訂單減少;上半年對日貿易下降93%,對歐貿易下降31%,對美貿易增長56%。二是匯率升值,工資增加,出口成本上升。今年5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1163,較去年底升值56%,據商務部調查,認為匯率升值是影響出口主要因素的企業達734%。三是貿易摩擦多樣化。今年1季度,12個國家對華發起22 起貿易救濟調查,對我出口優勢產品形成較大影響。四是國內經濟增長趨緩,產能過剩行業盈利能力下降,抑制了原材料的進口。五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使按金額統計的貿易數據下降。以上因素短期內恐怕難以消除,下半年的對外貿易仍然相當困難,我們應當做好下滑甚至衰退的精神準備。

2銀行“錢荒”和貨幣政策

銀行資金緊張,進而出現資金斷流,是本季度一件大事。事發于6月6日,6月20日達到,形成一場小小的危機,預示著市場流動性的轉向。

6月6日,農發債因認購不足而流標,市場傳出兩股份制銀行資金頭寸告急。6月7日,央行取消了SLO操作,兩大國有銀行下午4∶30左右同時向市場借錢。第二天,隔夜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升至95810%。端午節前后,情況依舊。在這種情況下,央行一反過去出手平抑利率的作法,靜觀其變,堅持“不放水”。

20日銀行間市場發生“強烈地震”,利率飚升,債券大跌。早盤一開,各銀行就不惜代價地以10%以上的利率融入資金。當日,隔夜Shibor利率升至1344%,午間曾達18%,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最高成交于28%。整個貨幣市場出現資金斷流。即便如此,央行仍然堅持“不寬松、不放水”的立場。

繼24日關于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事宜函后,25日晚間央行《合理調節流動性,維護貨幣市場穩定》的新聞稿,明確表示,流動性總量不缺,貨幣市場利率出現時點性和季節性波動只是暫時現象。銀行間市場利率持續下跌,當日,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利率報58270%,下跌8191個基點。28日,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回落至5%以下,7月2日,下跌至3786%,“錢荒”實現了軟著陸。

表面看來,銀行“錢荒”是由于法定準備金補繳和6月底稅收集中上繳財政,央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未放松流動性,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計劃形成的緊縮預期,導致部分熱錢流出,造成基礎貨幣供給減少,其實,根本原因在于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期限錯配和空轉及其背后的金融結構失衡。實際情況是,不是沒有錢,而是放錯了地方。

今年前5個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達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12萬億元,廣義貨幣存量達104萬億元,5年間M2占GDP的比例從75%上升到200%。正像評級機構惠譽國際警告的那樣,“中國信貸規模達到極限,很難像過去那樣擺脫過度投資的困境,這意味著未來將面臨艱難時期”。雖然流動性充裕,銀行卻鬧“錢荒”,實體經濟也缺錢。因為大量的銀行、信托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紛紛采取借短期投長期和杠桿投資的策略,投資房地產、地方債、民間借貸等,來賺取超額利潤。也正因為如此,于是出現了近幾年一個有趣的現象,貨幣政策越寬松,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越困難。有人將這種資金錯配和空轉看作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毒瘤”,流動性的泛濫助長了這一“毒瘤”,一旦“毒瘤”惡化,其后果難以設想。

基于此,我們認為,央行“不寬松,不放水”的作法是正確的,應當堅持。它表明,央行和高層決策正在主動挑破泡沫,讓資金回歸實業,把地方政府、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杠桿降下來,用短期金融市場的波動,來換取中長期金融以及經濟的穩定發展。

就在“錢荒”鬧得最熱的時候,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7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人稱《金十條》。其中心要義是“盤活存量”和“用好增量”,前者將采取十項措施,后者主要在重點領域。

所謂“盤活存量”既包括“盤活貨幣存量”,也包括“盤活財政資金存量”。前者如居民儲蓄,因為中國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資金從銀行流出,流進企業,再流入居民手中,居民儲蓄率高,把一部分錢存入銀行就形成了沉淀貨幣,目前,居民儲蓄超過百萬億元。后者如國庫存款,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到今年5月末,政府在央行國庫的存款余額高達3萬億元,較2000年增加了10多倍。

“用好增量”的意思比較明顯,就是新增貸款要用到效率高、國家政策扶植的領域,主要是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第三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不能投放到產能過剩的行業,以及房地產泡沫和無效率的部門。這也需要制定和實施有效的產業優惠政策予以配合。

“盤活存量”必須依靠金融創新。具體辦法有二,一是允許銀行發行金融債券,居民購買銀行債券,這部分錢就流向銀行成為“活錢”,而不必再向央行要錢。二是實行資產證券化,既包括信貸資產證券化,也包括企業資產證券化,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契機,也是解決影子銀行快速膨脹的好方式。資產證券化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擴大直接融資,提高金融體系效率,能夠促進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在《金十條》中,再次提出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具體措施有: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行銀行與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如果這一條能夠落實,將是打破金融壟斷的重要一步,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具有重要意義。

四、體制分析

1環境保護優于經濟增長

30多年來,中國經濟獲得了超常的增長,1980-2010年,年平均經濟增長率達1006%,現在的經濟規模世界第二;人均GDP年平均增長893%,從463元增加到30015元,已經步入中低收入國家之列;481%中國的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人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當看到我們為這種增長方式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

從供給來看,中國的發展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增加物質消耗,而不是效率改進。1995-2010年,城鄉就業人員從68億增加到76億;固定資產投資從2萬億元增加到25萬億元;物質消耗更是大量增加。2010年,中國的消費量占世界的比重:水泥53%,鐵礦石48%,煤炭47%,鋼和鉛45%,鋅和鋁41%,銅39%,鎳35%,而中國創造的GDP只占全世界的93%。可見,中國的經濟效率并不高。如果說80、90年代,中國的經濟效率也有明顯提高,現在則出現了停滯和下降。因為,這種提高一靠技術引進而不是自主創新,二靠制度變革的激勵。一般技術的引進已經基本飽和,而高新技術的引進越來越困難,更重要的是引進只能跟在別人的后面,且受制于人;而制度變革的激勵隨著改革的扭曲、停滯和倒退,作用日微,甚至成為經濟效率改進和社會變革的障礙。

從需求來看,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因素中,中國主要依靠外部需求和投資需求,而消費需求處于停滯、甚至相對萎縮狀態。1995-2010年,中國出口的年平均增長率達1705%,2009年占世界總出口的96%,制造業出口占制造業總產值的1/4,紡織品出口占世界紡織品出口的80%左右。應當肯定,在經濟發展和工業化的初期,實行鼓勵出口的重商主義政策是正確的,這是成功工業化的共同道路。但是,任何一個政策的長期實施都會走到自己的反面,它造成了中國經濟的內外失衡。

中國的投資需求巨大,且增長迅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而消費需求卻受到擠壓,增長緩慢。1980-2010年,中國的投資率從348%提高到481%,而最終消費率則從655%下降到482%。進入本世紀的頭10年中,除個別年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均超過了消費,2009年則達到了876%。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的發展走上了唯GDP之路,形成了一種為投資而投資,為增長而增長的格局,居民消費和社會生活則被擠到了從屬的地位。

這種依靠高投資、大消耗取得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創造了大量物質產品和經濟收入,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由于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消耗,也生產了大量的廢水、廢氣、廢渣,破壞了自然生態,污染了生存環境。這也是中國目前最為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之一。如果連生存都成為問題,GDP的增長何用?因此,環境保護應當優于和重于經濟發展。

2環境污染的嚴重情況

中國的大氣污染已經相當嚴重。由于中國的能源消耗以煤炭為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就特別嚴重。中國的能源消耗量從1990年的863億噸(標準油)上升到2008年的2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從1990年的26億噸增長到2007年的65億噸。高收入國家城市空氣中懸浮微粒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中低收入國家為63微克,中國依靠技術進步和政府監管相結合,使城市污染從1990年的115微克下降為2009年的66微克,仍高于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按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325個地級以上城市達標率只有409%,其中113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的達標率只有239%。酸雨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22%。

中國的水體污染也不容忽視。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前一天環保部公布的《2012年中國環境狀況報告》顯示,198個城市4929個地下水監測點位中,較差和極差水質的監測點比例達573%。長江、黃河、珠江等十大流域的國土面積中,劣V類水質斷面比例為102%。在監測的60個湖泊(水庫)中,富營養化狀態的占25%。

土壤污染已成公害。據農業部的2010年《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狀況及發展對策研究》稱,我國1/5的土地受到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的25個地區,湖南、江西等長江以南地區更為突出,昔日的“魚米之鄉”發生了“鎘米”危機。

與土壤和水體污染密切相關的是農作物污染。全國10 多個省小麥和水稻都已檢出重金屬污染。其中,小麥籽粒中鎘平均含量255mg/kg,為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255倍,汞、鉻、鋅的含量分別達到國家食品衛生的1298倍、612倍和132倍。某水稻主產區稻米中鎘和鉛的超標率達100%和7143%。蔬菜中的超標現象也相當普遍,在北方某城市郊區的污灌區,根莖類、茄果類、瓜類蔬菜的鉛、鎘、砷污染指數超過300。在動物方面,通過食物鏈的污染,肉、蛋、奶、水產品的質量問題更為嚴重。可見,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危及國人生命的重大問題,我們已經沒有安全的食品可以食用。與此同時,惡性環境事件頻發,直接危及當地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總之,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觸目驚心,到了該下決心轉變增長方式,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了。

3保護生態環境的途徑

目前的世界正在向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協調和諧的方向發展,綠色、低碳、環保、回歸自然、享受自然正在成為一股強大的世界潮流。而我國現行的經濟發展則采取了一種高排放、高污染,征服自然和破壞生態的方式。不僅如此,在與自然界對抗的同時,這種發展方式也擴大了不同人群之間的貧富差距,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不公,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加劇了社會的分裂和沖突。如果說,在現代化的發展中,中國百多年來曾經是一個落伍者,近30年后來居上,那么,如果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保護生態環境,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仍然有可能落在其他國家的后面,其狀況可能比百多年來更糟。

僅就保護生態環境來說,首先要改變能源結構,發展新型能源。我們曾經在去年第4季度的報告中討論過光伏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最近,歐盟又對中國的光伏太陽能產業發起反傾銷調查,光伏太陽能的日子更不好過。政府雖然注意到這一問題,并將其提上了議事日程,但政策思路仍有問題。光伏太陽能發展的瓶頸是市場問題,由政府投資建一些大型的分步式太陽能電站是必要的,但是,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調動一般企業和老百姓個人安裝太陽電池板發電的積極性,如果能夠把城鄉的房頂、向陽的墻壁上都安裝上太陽能電池板,該是多大的市場啊。這就需要解決投資的補貼、上網的安排和電價政策等問題。

其次,發展各種低碳節能、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一著。如發展節能保溫墻磚、不污染的綠色家具以及各種環保產業。這方面很多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策問題。如果能夠在這方面實施一些有效鼓勵政策,就可以在減少高能耗、高污染產業的同時,既能夠增加GDP,又可以改善環境。

再次,發展碳交易。多年前,亞行就資助山西試點,最近深圳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率先啟動了碳交易平臺,深圳能源將2萬噸碳配額賣給了廣東中石油和漢能控股,5 名個人投資者也向深圳能源購買了1112噸碳排放交易權。這方面的前景相當廣闊。

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外部性很強的問題,政府的有效行動相當重要。在目前的制度條件下,一個發展型的政府是不會考慮環境問題的,于是除了中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行環境監測和監管以外,地方政府和排污者實際上穿一條褲子,對污染排放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然而,中央政府的監管能力又是相當有限的,于是近幾年出現了一種情況:中央政府監測和監管的指標有所改善,而沒有監測和監管的指標在繼續惡化,而中央政府能夠監測和監管的指標,可以說是掛一漏萬。如,大氣污染,也只有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最近一些城市開始監測PM25,但污染嚴重了,也就不報了。其實,真正的監督者是老百姓。只有把老百姓動員起來,排污者就無所逃了。問題在于我們愿不愿、敢不敢、能不能讓老百姓真正參與進來。

五、趨勢預測

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可以用“美強、歐弱、日改善、新興經濟體增長趨緩”來概括。美國第1季度經濟增長18%,2季度略有加快,雖然增速低于預期,但一些關鍵的經濟指標,如失業率、新房開工和舊房銷售、消費者信心等持續復蘇,實體經濟呈現趨穩之勢。于是,在經歷了三輪量化寬松之后,退出QE政策的預期越來越明顯,5 月下旬美聯儲暗示可能削減債券購買規模,6月19日伯南克表示,如果未來經濟數據符合預期,將在年內減少QE3的購買量,明年上半年繼續削減直至年中完全停止。其關鍵指標是失業率,目前,美國的失業率已經從金融危機時97%的高點,回落到今年4、5月份的75%和76%,達到7%是有可能的。

相比之下,歐洲經濟卻是另一番景象。歐債危機的陰影未消,歐元區內部增長失衡,1季度經濟增長環比萎縮02%,已經是連續4 個季度下降。德國的情況比較好,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邊緣國家積重難返;法國、意大利等核心國家也受牽連,瀕于再度衰退。意大利的工業生產從過去十年的最高水平已經下降了25%。特別是失業、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嚴重。

在“安倍經濟學”和無限量寬松政策的刺激下,上半年日本經濟增長動力有所增強,但其可持續仍然存在問題。

受國際經濟的影響,再加上內部經濟調整,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趨緩,除中國還保持在7%以上外,巴西、印度、俄羅斯都不容樂觀,特別是受美聯儲退出QE3預期的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向可能改變,這些國家面臨著資本外流的巨大風險。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看 |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 | 原创AV巨作无遮挡国产 | 亚洲精品大全寸在线看片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 | 日韩中文字幕波罗野结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