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13: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愛國的文章,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為抗議日本政府“購買”中國及其附屬島嶼的鬧劇,中國民眾在一些城市舉行了游行示威活動。這種愛國熱情彌足珍貴,表明了中國人民在領土和問題上絕不退讓的態度。但是,個別地方不法分子混入其中進行燒,一些日資企業受到沖擊,不少日系車輛被損毀。進行燒的雖然只是少數人,但執法部門也應予以重視,予以嚴厲打擊。近日,深圳警方證實,有4名人員因打砸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已被檢察院批捕。廣州、西安等地警方也表態,對等違法者,將依法查處。肆意妄為的燒行為,不但無損日本,反而給中國民眾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和心理陰影。如果個別人的愛國行動已經讓大多數國民感到不安,那么這種愛國行為已經走向了它的反面。
【回音壁】
日前,在國內一些城市陸續發生了涉日游行活動。各地媒體紛紛刊發評論文章,呼吁理性,依法表達愛國熱情。
1.《新京報》刊發社論《愛國就應做理性守法的公民》,指出民眾在表達愛國熱情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要理國、文明愛國、守法愛國。愛國,不需要民粹和暴力,不需要以犧牲國內正常社會秩序為代價;愛國,必須向“”說不。
不能說,因為愛國,就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不能說,在保釣問題上,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借口,就可以拋棄法律,就可以傷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新京報》強調,愛國不是讓國家更糟糕,而是為了讓國家更美好。民眾在表達愛國熱情時,理性而守法,才值得稱贊,才能向外界展示一個國家強大的內在力量。
2.《西安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理性依法表達愛國熱情》,文章指出,我們主張公眾依法理性表達愛國熱情,要以大局為重,冷靜理性、依法有序地表達愛國情感,自覺維護正常的工作、生活、學習和社會秩序。千萬不能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們對非理性、違反法規的行為是不贊成的。
3.《湖南日報》《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株洲晚報》等共同刊發評論員文章《依法理性表達愛國熱情》,指出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我們要建設法治湖南。在日本政府做出侵犯我行為時,我們當然要亮出自己的態度。但愛國應該在中國法律框架內進行,僭越法律底線的“愛國”行為只能授人以柄,損害國家形象,損害法治湖南形象,使親者痛、仇者快。有關部門也將依法追究打砸者的法律和經濟責任。
4.《半島都市報》刊發半島時評《遵守法律是愛國的基礎和底線》,指出,違法犯罪的雖是個別人,卻讓整個光明正大的愛國行為蒙羞。表達愛國之情,天經地義,但愛國絕不是僭越法律的借口,否則愛國行為就會異化為犯罪。再強烈的愛國情感,也不能逾越法律,遵守法律是愛國行為的基礎和底線。
評論強調,個人合法財產受到國家法律的嚴格保護,對他人合法財產的肆意打砸和焚燒,已經涉嫌“故意毀壞財產罪”或“尋釁滋事罪”,必須依法懲處。再強烈的愛國情感,也不能逾越法律。借愛國之名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僅無法真正維護國家的尊嚴,反而會讓國家蒙羞。大時代需要大國民,只有堅守法律底線、理國的人民 ,才能共同托舉起一個真正強大的中國,獲得不怒自威的尊嚴。
5.《深圳晶報》刊發社論《違法必受制裁,暴行必予制止》,指出暴行不因為與愛國有關而變得可愛,暴徒也不因為同愛國沾邊而不再面目猙獰。以愛國為幌子以達到不可告人目的的暴徒們,更顯得陰險卑劣,更值得人們警惕。暴行裹挾愛國非國家之福,乃國家之恥。真正的愛國者,絕不會以加深同胞恐懼、踐踏他人權益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
6.《南方日報》刊發評論員文章《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強國行動》,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保持冷靜的頭腦,理性、合法地表達愛國情感,才是真正對國家、對民族高度負責的態度,在國際斗爭中更是如此。在問題上與日本右翼勢力的斗爭,既是捍衛與的斗爭,也是捍衛國際正義、捍衛世界反法西斯勝利成果和國際法尊嚴的斗爭。在這場斗爭中,只有理性、合法的愛國行動,才能占領國際法與國際道義的制高點,才能取得捍衛與的最終勝利。
【理性篇】
愛國和害國,只有一步之遙
馮雪梅
日本政府罔顧歷史,非法“購買”,公然侵犯中國領土,激起中國民眾的憤怒和不滿。幾天來,我國不少城市都爆發了針對日本的示威游行。
從不斷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這些抗議活動的進展,然而,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在表達愛國熱情的同時,如何能做到冷靜克制、保持理性。
被掀翻的汽車、冒煙的街道、暴戾的表情——當日本媒體幸災樂禍地稱中國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預測會給中國社會帶來動蕩時,“非理性”的抗議,正中以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日本右翼勢力的“下懷”。
泄憤式的愛國,保衛不了,更保衛不了國家利益、民族尊嚴。失去了對法律底線的恪守,激情會使人變成惡魔。“義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車、“同仇敵愾”地圍攻在華日本人、吃霸王餐、搶劫店鋪……這些暴行,跟愛國毫不沾邊。
砸車,損害的是公民的個人財產;襲擊日餐店,累及無辜;抵制日貨,也讓國貨一并受損。在全球化之下,各國的經濟已經彼此滲透融合,不由分說地抵制,很可能導致“玉石俱焚”。
愛國和害國,有時只有一步之遙,理性是二者的分界線。之爭以及中日關系,錯綜復雜,絕非“匹夫之勇”所能了斷。憤怒和沖動,不是解決問題之道。保持理性,才能應對復雜的局面,才能獲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離了理性,再理直氣壯的訴求,也會在“鬧劇”中化為烏有。以此來審視此次游行,在譴責一些暴力行為的同時,也應向那些理性的參與者致敬。
愛國,不是喊喊口號,圖一時之快,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之爭,最終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理性表達愛國情懷的方式有很多。部分方法如下。
1、要以真實、文明的語言表達愛國熱情。在利用空間表達愛國熱情時要做到遵紀守法、維護公共秩序。要將愛國熱情的身體表達體現為堅持不懈地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
2、要有理性的愛國觀。理性的愛國觀一定要建立在守法的基礎上。行使自身合法權利的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要有秩序地采用合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3、通過點滴行動展現我國“開放、自信、團結”的大國形象。將我們的愛國熱情具體化,并轉化為合理適度的愛國行動。
(來源:文章屋網 )
1.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挖掘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作為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載體,其中含有作者的智慧、人生經驗和情感。并且語文教材的內容是經過精挑細選而確定的,大多作品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而成為典范及精品。同時在語文教學大綱當中也明確指出,所選的課文內容應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為此,教師可從語文教材當中進行情感的挖掘。這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度的分析,理解課文當中表現出的真、美和善,將課文當中的情感因素找出,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所體現出的情感進行感受,并置身于作品所展現出的情景當中。同時,為更好的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師應將作品中的客觀世界轉換為自身的主觀感受,將文字轉換為生動的畫面和語言,生動的展現作者的情感,縮短學生與教材及時空之間的距離。例如,教師在進行《最后一課》的相關教學時,文章體現出較強的畫面感,教師可采用生動的語言及課文中的配圖展現各個人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讓學生逐步的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其中,該課文主要體現的是愛國情感。教師應對寫作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之后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在這樣的形式下,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國家對于個人的深刻含義,產生共鳴,增強對祖國的熱愛,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
2.在中學語文中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在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貫穿有各種意境。而意境體驗往往又是激感的較好方法。為此,教師可對其進行充分的應用,將情感氛圍的因素調動。教師可結合實物演示,或是通過掛圖、音樂渲染、朗讀、掛圖,以及現代電教方法和多媒體等各方面的應用,進行各類情境的創設,增強教學的情感性。尤其是通過播放錄像和錄音等,能夠促進教學的形象性,讓學生能夠調動各個感官,并融入到情境當中,感受作品人物及作者的真情實感。例如,在進行詩歌《,你在哪里》的教學時。首先教師應向學生詳細的介紹的生平以及寫作背景。之后為學生播放配樂的朗讀錄音。學生通過低沉壓抑的聲調,以及令人動容的畫面,能夠產生懷念、悲痛和敬仰的情感。然后教師應借助其意境,為學生播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情境視屏,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將學生對的哀悼情感發揮到極致,并對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和認識,達到教學的目標。
3.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介紹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培養學生的情感
大多作者在寫文章時均懷有較深的情感,懷有強烈的愛國、愛民情感,并對自己的真實情感進行表達。教師應將作者的情感轉換成為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激發出效仿的欲望。在具體的教學中,可在課前讓學生到圖書館或是通過網絡完成相應資料的查找,對作者生平、寫作的時代背景等進行了解,縮短學生與作者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置身于作者所處時代當中,對作者寫作時的特殊心態進行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文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看其是否需要進行作品背景的介紹。且部分文章應對其時代背景進行重點講解。例如,在進行文天祥《<指南錄>后序》的教學當中。教師應對當時南宋所處的境地進行介紹,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面對岌岌可危宋朝的焦慮情感。讓學生深刻體會文天祥將所有家當捐給國家做軍費,并組織軍隊奮勇殺敵的愛國情懷。進而向學生灌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為進一步的深化文章主題,教師還可結合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讓學生討論回報國家和社會的方式。但對于部分文章,教師應對作者的生平進行詳細的介紹。如《涉江》,教師應向學生介紹屈原兩次被流放的事件,以及不與奸臣同流合污、保持高尚品質等,尤其應突出其被流放的原因為被奸臣陷害,激發學生對屈原的敬仰及同情之情,以及對昏君及奸臣的憎惡情感,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4.在中學語文中融入名句以激發學生的情感
教材當中的名詞名句大多為作者情感表達的極致,從中能夠分辨出喜惡與愛憎,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讓學生進行名句的摘錄,并看其準確性及完備性,通過學生的深入了解,激發其情感。例如在進行《岳陽樓記》的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對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當中蘊含的深遠意義進行探討,學生能夠被作者以國家的富裕及發展為己任的愛國情懷所打動。教師可借助該文章對近年來的愛國人物進行介紹,如孔繁森,讓學生知道愛國不分年代、不分方式,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時代均具有自己的愛國方式。通過對名句的講解,學生基本能夠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并擁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對于語文教學極為有利。
綜上所述,情感教學貫穿于語文課程的始終,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促進素質教學,應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具體的應用中,需逐步的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
作者:洪梅單位:滿洲里第六學校
讀《詹天佑》有感
那一天,我津津有味地把《詹天佑》這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講了詹天佑主持的京張鐵路是怎樣修筑的,說明了詹天佑是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篇課文給我的印象是多深刻啊!
“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讀著讀著,我不由地贊嘆,多愛國的詹天佑啊!他那強烈的愛國心是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以詹天佑為榜樣!例如:有些人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很了不起,整天顧著玩,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那些勤奮的人即使沒有聰明的人,但只要有堅強的意志,不斷地努力,一定會趕上聰明的人。
詹天佑,我要以你為榜樣。我要像你一樣愛國,為祖國作出貢獻,要有勇于實踐,創新的精神,做事要一絲不茍。我為中國有詹天佑這樣的工程師而感到驕傲!
入行考驗,當蛇醫的姐姐把幾條蛇放在他背上
溫愛國高中畢業后,在農村干了兩年農活,接著進入供銷部門工作。上世紀80年代末,他因企業經營不善下了崗。溫愛國的姐姐是蛇醫,那時候常有朋友托溫愛國購買蛇藥和各種蛇產品。久而久之,溫愛國漸漸發現蛇身上蘊藏著商機。于是,他把眼光投向了讓人不寒而栗的蛇身上。
1994年年底,恰逢武夷山星村鎮一舊蛇園對外承包,35歲的溫愛國有些按捺不住了。蛇渾身是寶,而這座蛇園正處于武夷山景點之一的竹筏碼頭對岸,不缺客源,怎么看也是個好財路。事兒是不錯,可溫愛國卻有一件最頭疼的事兒要解決。要跟蛇打交道,就必須每天接觸蛇,這對從小怕蛇的溫愛國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為了克服對蛇的恐懼心理,溫愛國找來做蛇醫的姐姐幫忙。姐姐給溫愛國出了一個考驗項目,讓他趴在一個平臺上,將幾條蛇放到他的背上,如果他能堅持20分鐘,就算通過了考驗。
姐姐承諾,如果溫愛國成功通過考驗,以后溫愛國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任何關于蛇的問題,她都會盡力相助。為了踏出自主創業的第一步,溫愛國決定豁出去了,但當姐姐把幾條蛇一起放在他背上時,還是令他毛骨悚然。最終,是堅定的創業決心,使溫愛國戰勝了心底對蛇的恐懼。
承包蛇園,經過不斷摸索成了養蛇行家
1995年,認準養蛇賺錢的溫愛國從親友處借了30萬元,承包下星村鎮的舊蛇園,并一口氣買進500多條蛇。心中懷揣著夢想的溫愛國,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修建蛇池、學習養蛇技術、進行產品開發試驗……在一切進展得比較順利的時候,溫愛國卻遇到了一件很蹊蹺的事兒。
蛇養了不長時間,溫愛國就發現,蛇池里蛇的數量在逐漸減少,原來的500多條蛇,竟無故失蹤了200多條,這讓溫愛國疑惑不解。
難道是蛇逃跑了?可是,溫愛國圍著蛇池仔細檢查了一番,發現蛇池的深度、墻的光滑度都沒有問題。蛇池的四周是用石頭砌的,然后抹上了水泥,比較光滑,蛇的鱗片根本攀不住這樣光滑的墻壁。雖然理論上是這樣,但為了確保村民的安全,不引起村民的恐慌,溫愛國還是走訪了蛇池附近的村民,側面了解是否有人看到過蛇。在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后,溫愛國放心之余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難道蛇是遇到了天敵?大到野豬、黃鼠狼,小到螞蟻,都可能成為蛇的天敵。為了弄清楚這件事,溫愛國整整在蛇池邊守了兩天兩夜,但仍然沒發現任何動靜。可就在他守著蛇池觀察的這兩天兩夜里,蛇的數量竟在他眼皮底下又減少了。
溫愛國這回坐不住了。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他又對蛇池認真細致地做了一番檢查。最后發現,問題出在蛇池的洞穴上。蛇池的建造必須要有一個洞穴,如果天氣太熱,蛇就會躲到洞穴里面。而溫愛國的蛇池洞穴設計得不是很科學,有進口無出口,先進去的蛇被后面進去的蛇堵住了,出不來了,最后就造成了死亡,甚至骨頭都爛在了里面。這死掉的200多條蛇,讓溫愛國一下子損失了五六萬元。
經過不斷摸索,吸取經驗教訓,吃了不少苦的溫愛國終于掌握了養蛇的技巧,成了養蛇行家。他將蛇蛋孵化成活率從40%提升至90%,蛇的數量不斷增加。
1997年,溫愛國成立了武夷山市蛇類研究所。研究所成立幾年后,他養蛇的數量達到了上萬條。他將所養的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觀賞,另一部分進行深加工。所謂深加工就是將蛇油、蛇膽、蛇鞭取出來,加工成蛇酒或是蛇粉,提高蛇的價值。如蛇鞭酒有補腎壯陽的作用,蛇膽酒可以清肝明目。一條蛇經過深加工,它的利潤比一條活蛇甚至高出上百倍。
短短幾年間,溫愛國的蛇園不但成了當地的一處景觀,還成了當地蛇產品銷售的最大企業。1999年,武夷山被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隨著武夷山名氣的增大和游客的增多,溫愛國又琢磨開了:蛇還是這些蛇,產品還是這些產品,有啥辦法能讓效益翻番呢?經過反復的思考與考察,溫愛國決定把蛇園搬到武夷山旅游風景區,正是此番計劃,奠定了他日后成為“武夷蛇王”名號的基礎。
建立武夷蛇博園,在開發蛇產品的基礎上做足觀賞、服務文章
2001年,在武夷山市政府的支持下,溫愛國將蛇園遷到了武夷山旅游風景區,并建起了足有10畝地的武夷蛇博園。讓溫愛國高興的是,搬遷后前來觀賞蛇園的游客增長了200%到300%。2004年11月,占地10畝的武夷山最大的蛇類研究所開建。所內蛇種共有18種,擁有蛇量3萬余條。2007年3月,溫愛國又建成以蛇文化為主題的蛇類生態博物館。
一個普通農民創辦了福建省唯一一所專業綜合蛇類研究所的新聞,吸引來中央電視臺、福建電視臺、海峽衛視等多家媒體的目光。經過媒體報道后,知名度大增的溫愛國沒有止步,開始在蛇身上繼續琢磨新鮮事兒。2007年,溫愛國開了國內首家蛇療保健中心。蛇療就是用蛇對人體進行零距離的推拿。當時蛇療的項目是溫愛國跟姐姐一起研究操作的,溫愛國也是蛇療的第一個享受者。
如今,蛇博園每年接待游客上萬人次。游客到蛇博園,可以觀賞到蛇文化墻、生態池和圖騰柱等建筑,還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蛇標本,了解蛇對人類有什么價值。這有效帶動了當地旅游業。不僅如此,蛇博園還成為福建省南平市科普教育基地,溫愛國也因蛇知識淵博而被媒體譽為“蛇博士”。
近幾年來,為了帶動更多的人富起來,溫愛國還成立了教授蛇養殖的培訓中心。培訓中心的大部分學員來自農村,還有一些下崗工人。學員在培訓中心可以學到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怎樣養蛇,二是蛇的利用,三是蛇傷的應急處理。現在,每年大概有200多人前來接受培訓。溫愛國會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收取培訓費。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個義務,是一種光榮。
只有熱愛祖國,痛心祖國所受的嚴重苦難,憎恨敵人,這才給了我們參加斗爭和取得勝利的力量。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錢能買的,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
愛國心再和對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只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奧斯特洛夫斯基
(來源:文章屋網 )
我的祖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是無數的叔叔阿姨用他們的生命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時,也要熱愛自己的國家。
愛國對我們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清晰而又朦朧的概念,似懂非懂,我們只知道在口頭上說愛國,而在實際行動中卻不大明白怎么做。認為愛國就是要為祖國付出,看了一些關于愛國的文章后,我想大家和我一樣明白:其實在每一件小事上,我們都可以去體會愛國。我們要懂得為集體作貢獻,為班級付出。這樣我們會享受到集體班級得到你的貢獻日益強大時的幸福。在身邊的小事中,我們體會到了愛集體,愛班級,自然也體會到了愛國。作為小學生,我們的愛國就是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愛老師,愛同學,愛班級,愛公物......另外,還要愛學習!因為只有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才能報效祖國,才能做祖國的棟梁之材為祖國作貢獻,使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免受外國的侵犯!
啊,讓我們一起努力,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長大了為四化建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吧!
今天,我閱讀了《祖國,我終于回來了》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錢學森雖然在美國擁有金錢、地位、名譽。但一聽到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便毅然決定回到祖國,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可就在一切準備就緒后,美國海關硬說錢學森是間諜,就這樣,錢學森被捕了,在拘留所里他受到無休止的折磨。錢學森堅持爭斗了五年,后來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錢學森的愛國之情,深深的打動了我。如果他在美國,可能會開上名牌汽車,住上豪華的私人別墅,擔任美國航天和火箭事業的研究制造者。他回到祖國,不但失去了在美國的一切的金錢、地位、榮譽,而且可能會過上比原來窮苦十倍,甚至二十倍的生活。當時的中國非常貧窮、落后,剛剛解放,百廢待興,可他毅然選擇了回國。這是多么強烈的愛國心啊!他從不被利益所蒙蔽雙眼,這一點,常人很難做到。
錢學森回國的決心讓我想起了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在帝國主義的嘲笑下,在惡劣環境的威脅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歷經四年時間,在中國人民勤勞的雙手之下,京張鐵路全線竣工,這給了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一有力的回擊,為祖國爭了一口氣!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錢學森爺爺的那種時刻想要為祖國爭光,報效祖國的愛國之情。我們也要認真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江西九江潯陽區龍山小學六年級:賈子楠
1、爆裂同拚殲賊臣,男兒愛國已忘身。——秋瑾《吊吳烈士樾》
2、祖國陸沉人有責,天涯飄泊我無家。——秋瑾
3、要想著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馮玉祥
4、在你把愛國之心從人類中間驅除之前,不會有一個太平的世界。——[英]蕭伯納《V.C.奧弗菜厄蒂》
5、愛國者的話是最有價值的。——魯迅《論辯的魂靈》
6、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謝覺哉《愛廠如家》
7、為祖國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榮的。——[古希臘]荷馬《伊利昂記》
8、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9、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10、我是你的,我的祖國!都是你的,我的這心這靈魂。——[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亞利人》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人物傳記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4)07-0054-02
作者簡介:陳友廷(1986―),廣東汕頭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廣東省惠州市南壇小學實驗學校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小學作文教學。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課文不僅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而且涉及面也廣泛。以人教版教材為例,教材按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為一個專題,有些單元還安排了不同呈現形式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使得學習的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在這些專題當中,“人物傳記”沒有被獨立為一個單元,而是散見于諸多專題當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詹天佑》《在花山》《將相和》《晏子使楚》等幾篇課文,此外,根據人物傳記的特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西門豹》也可以歸入其中。
近代著名國學大師梁啟超曾旗幟鮮明地提倡讀傳記,他在《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一文中指出:“讀名人傳記,最能激發人志氣,且于應事接物之智慧增長不少,古人所以貴讀史者以此。”正因為人物傳記對學生成長有莫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在初高中語文教材中,人物傳記是非常常見的。其實,同樣的道理,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階段,通過閱讀名人傳記,他們可以把自己與傳主對比聯想,名人所走過的人生道路,不論是成功的或失敗的,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思考,給他們以啟示。那么,哪些策略有助于優化人物傳記類課文的教學呢?
一、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質
人物傳記中的“人物”都是歷史、文化領域的名人,很多都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歷史是絢麗多彩的萬花筒,歷史人物有其復雜性。在錯綜復雜的歷史條件下,大量的歷史人物有的功大于過,有的過大于功。因此,在教學當中,立足文本,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概括并抓住人物的精神本質就顯得特別重要。
以《詹天佑》一文為例,“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句話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是文章的靈魂,文章所選擇的材料都是表現詹天佑的“杰出”及“愛國”的。三則材料在表現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時各有側重,但值得注意的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是偏正結構。“杰出”就在于詹天佑不但有強烈的愛國心,而且有出眾的才能,杰出中也包含著強烈的愛國心。在修路的過程中,詹天佑創造性地開鑿隧道、學以致用地設計“人”字形線路,都是他愛國精神與科學態度、創造才能相結合的產物。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更說明了詹天佑杰出的成就,他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者的威風。所以詹天佑的“杰出”與“愛國”在文章中始終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托的。學生只有緊緊抓住詹天佑“杰出”與“愛國”的本質,才能通暢地理解全文。
二、合理補充必要的歷史背景知識
小學課文的選用受制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常常選用一些篇幅較短的文章,有時為了需要,還會對文章進行刪改。而人物總是處于一定的歷史環境當中,有時候由于時代久遠,如果不補充說明具體的歷史條件,學生對人物的認識和理解很可能會產生偏差。如在教授《詹天佑》一文時,首先必須點明當時的歷史背景。由于課文的第二段就有詳細的說明,學生理解詹天佑處于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歷史時期沒有困難。然而,在“勘測鐵路”一段中,詹天佑到底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對學生來講,“困難”一詞很抽象,如果不根據歷史事實在這里補充必要的材料,學生對詹天佑那種修筑鐵路的決心就不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因此筆者查找資料作了補充,把詹天佑當時所遇到的困難羅列了出來:
1.京張鐵路經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
正當工程進入第二段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
2.帝國主義趁機欺凌,他們派人打扮成獵人的模樣,在詹天佑修筑鐵路的地段巡視,以便隨時看中國人出洋相。
3.鐵路要經過皇室親戚的墳地,他們率眾鬧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負重,終于讓鐵路從墓墻外通過。
4.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入深澗,不幸犧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綁架,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
……
通過以上材料的補充,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詹天佑面臨的挑戰是多么艱巨,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其“愛國”“杰出”的本質。
三、善用題材資源進行寫作拓展訓練
人物傳記里的人物往往是著名的歷史人物,因其經歷和貢獻而有很大的影響。傳記的編寫者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時,往往選擇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詳細記述。如果教師在教授人物傳記類課文后善于抓住機會,就是進行寫作拓展訓練的好機會。
(一)改編體裁,錘煉語言
《晏子使楚》一文在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感受語言藝術”專題中,這個專題比較特別,除了相聲還安排了劇本這種對小學生來說很陌生的文學體裁。為了加強學生對劇本的把握,筆者引導學生把《晏子使楚》改編為劇本。學生通過改編,不僅對劇本這種體裁有了更深刻的把握,還在改編的過程當中通過設計人物的對話錘煉了語言,對通過語言來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二)寫讀后感,沉淀思想
典型的人物事例,鮮明的人物性格,往往能觸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寫人物傳記的讀后感,一方面可以積累素材,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舞動思想的雙翼,生發出具有個性色彩的感嘆和議論,從而沉淀自己的思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寫的是少年時代的事情,教師可抓住時機,通過寫讀后感來激發學生對自己讀書目的的思考,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前途和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此外,《在花山》一文也非常適合學生寫讀后感,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深刻領悟到這樣的道理:關心人民,關心他人,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贏得他人的擁護。
(三)活學活用,編寫人物小傳
1、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崇高的愛國精神。
2、《最后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后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和對他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
3、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普通的老師和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他的形象栩栩如生。文章主旨:本文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戰爭時期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阿爾薩斯、洛林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失去的國土與語言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來源:文章屋網 )
死因:屈原抱石投入汩羅江。
端午節是因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發展起來的。提起端午,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起屈原。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是,詩人屈原忠貞愛國,為滿朝奸邪所不容,楚懷王不辨忠佞,將屈原貶至南方荒蠻之地。報國無望之下,屈原抱石投入汩羅江。屈原死后,人民自發地紀念這位愛國詩人。為使詩人免于魚蝦的啃嚙,人民在端午那天向汩羅江大量拋撒糥米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也由此而來。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