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4: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女生的英文名字,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sue蘇:
根據英文名字的整體性與姓氏的結合查找,適合名字中帶“蘇”字的女生起名或喜愛該簡單氣質的英文名起名。氣質sue給人既甜美又體貼,有著致命吸引力的女生的感覺。
2、claire克萊爾:
帶有“燦爛的、明亮的、聰明的。”的含義,并且發音為{kl??]響亮大氣,給人一種干練氣質的女生。
3、lillian麗麗安:
根據英文的整體性以及英文寓意來查找,寓意“仁慈的,獨立,上進,具備領導性。”引申為智慧氣質的女生。并且該英文名字的整體在書寫時能讓女生們一筆帶過,如同藝術簽名一樣,因此也會給他人非常好的印象。
4、hannah漢娜:
含義為“優雅”的意思,在希伯來文名字??????(channah)意思是“贊成”或“恩典”。女生運用該英文名給人一種為人友好,善于交際,有魅力的形象,非常有氣質。
5、vivian維維安:
源為拉丁字“vivianus”,意為“有活力的,充滿活力”。從而給人一種有活力,有抱負,獨立,有創造力,足智多謀的氣質女生。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農村教育;小學英語;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061-01
隨著人們對外語的廣泛重視,英語目前已成為小學教育一個重要的內容。并且以聽,說為主的英語口語教學更受到關注。可是由于農村小學生的英語水平實在太有限了,所知道的詞匯并不多。可能教師所說的很多東西都不明白,或者是一知半解。從而有可能對英語失去興趣。在課堂上有許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話。擔心自己會說錯,會遭人恥笑。這些不說的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學習一門語言,如果不開口說,那一定不能達到最佳效果。我從以下三方面入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激發學生興趣,刺激說的欲望
要營造良好的英語口語氛圍,學生必定要與老師形成互動,因此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大膽開口。值得注意的是初學者有害羞,畏懼,怕出錯的心理。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對表現積極的人給予表揚,增強他們對英語的興趣。但若發現表達有錯的同學,不要馬上制止或批評,而是因勢利導,啟發他們大膽開口說話。
1、起英文名。給學生起一個通俗易懂,而又別致的應為名字。可根據學生自己名字的特色起,例如:名字中有叫‘月’的女生起名叫‘Moon’;名字有‘雪’的女生起名叫‘Snow’ ;還可根據諧音起名,例如:有‘婕’的女生可叫‘jesse’;有‘濤’的男生可叫‘Thomas’或‘Tom’。這些名字對于小學生很有新鮮感,所以從一個名字就很有可能引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而不再排斥。老師可讓學生每人只做一張寫有自己英文名字的卡片,上課前擺放在桌子上,上課時老師叫學生,學生叫學生都只叫其英文名字,這樣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常用的英文人名和寫法,同時也鍛煉了說話能力。
2、唱英文歌,形成輕松愉快的氣氛。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注意力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集中注意并能持久。不少小學英語學習內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達,這有助于激發興趣和分散難點。學生在唱歌時,隨著旋律的起伏變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滿足的同時,產生興奮情緒。凡是教材上有的歌曲我們都學唱,學生在沒有掌握多少英語的情況下,就能唱出一句句有難度的英語歌,這無疑給學生增添了無限樂趣和成就感,增強了求知欲。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為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景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在唱歌過程中,可以根據歌曲內容進行問答或分角色對話,體現歌曲中的交際情景。唱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增強記憶力。讓學生從機械、呆板、單調、緊張的學習環境中解脫出來,消除學習疲勞,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3、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或小演講。堅持值日生報告制度或小演講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均等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盡管開始時學生要在課前作充分的準備,甚至查閱資料、書寫材料,背誦等。但準備過程中學生也能復習或運用到所學過的知識。每個學生鍛煉口語都是先從背誦開始的,然后逐漸積累句子,有了一定的單詞量和語法結構知識,或是所背句子熟練后,才能從‘背’變成‘說’。
二、抓課堂教學,鍛煉說的能力
1、看圖說話提高口語能力。圖片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而且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圖片教學是最直觀最方便最可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根據句型、課文和練習內容,利用一些教學圖片或自己制作的簡易圖片等,用英語進行講述,啟發學生邊觀察圖片,邊聽老師講述基本內容;之后也可請同學進行講述。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聽和說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2、設計游戲情景,復習鞏固對話內容。在對話復習教學中設計適合兒童口味的游戲情景,是寓教于樂的好方法,能幫助教師把單調乏味的復習工作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進行語言操練創造了條件,使學生樂而好學。學生在游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在玩中復習鞏固,既符合孩子們樂于模仿與好玩的天性,又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還調節了學習節奏。尤其是農村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不易管理,但在課堂上設計游戲活動,絕對是孩子們樂于做的事情。
3、扮演角色,進行對話訓練。對話是在一定情境下的習慣性語言,脫離了情景,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具體的題目范圍讓學生練習聽、說,如自我介紹、結識新友或看醫生、借東西、問路、新年等可以啟發學生像出他們喜歡談的題目一起練習聽說。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而對于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根據課文人物制作頭像,讓學生扮演文中人物,練習課文對話內容。這些對話表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對話內容,逼真地再現對華清,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大激發了他們內在的表達欲望,從而積極地參與對話活動,加深了對對話內容的理解。
三、開展活動,展現說的成果
漫天散落的幸福帶著一點想要自由飛翔的欲望,又摻夾著稀疏的留戀。它不會被憂傷而纏繞,不會被黑色而污染,不會因為時間的枷鎖而停下了追逐幸福的腳步。有可能前面的那片土地將會是它一生的歸宿,但是它一點也不沮喪。或許,它不能再享受風吹過臉頰的清涼,不能在探索那個奇妙的世界,只能做回平凡的自己。這就是蒲公英的一生。
曾經我和朋友爭論過蒲公英到底是不是花。他拼命地跟我說蒲公英不可能是花,你有看到過蒲公英開花嗎?我被問傻了,只好愣在那邊。我只看到過蒲公英毛茸茸的球,卻沒有看到它綻放。沒有花朵的話是不完整的花,它只配做草。可能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過蒲公英開花,但是它的綻放是最美麗的。雖然沒有玫瑰的嬌艷,也沒有月季那么芬芳,只是那么一抹淡淡的黃色,但就像那個外表有點脆弱的女孩留給我那永不退色的快樂。不曾想起她,這次寫這純潔的蒲公英又回憶起了她。
你拼命地往角落里跑,我卻一把抓你回來。我也沒有那么兇狠,在問你英文名字,又不是吃了你。你我瞪著那雙的豆沙眼,似乎你的眼睛又清澈了很多,看透我的想法。
“你,作業本借我抄抄。”一位兇悍的男生正在向面前那個脆弱的女生顯示著他的威力。
“知道了,借你抄。”膽怯一下子就布滿了她的全身,她乖乖的把本子交了出來。
“喂,你什么人,這么過分。就知道欺負別的女生。再說這么簡單的英語不會做是吧!什么智商?”眼前那位頭發亂蓬蓬像似男生的女生正瞪著他
“從哪里轉出來的老太婆,信不信揍扁你。”
“慌你!”我一把奪過他手中的本子,還給女生。“怕了你,我找別人抄去。”男生走之前還不忘瞪我一眼。“哎,真的是“抄”人,看來沒有把內褲穿在外面那么簡單了。”
“你剛才的樣子好勇敢啊!謝謝你,對了,我……”
“有什么事情嗎?”
“我馬上要離開了,到很遠的地方去上學。今天……你有空……送送我吧!”
一下子,腦子短路了,很多的抱怨和留念全都堵在心中,我不知為什么站在她的面前卻無法送上真摯的祝福。有可能下一秒車就要來了,她就要走了,我們就沉默地看著對方走遠。雖然平常我們不是那么的親近,但總是依靠著對方,我們之間的友情淡淡的,卻有著一股特殊的芳香。突然,看見車站旁的那一簇蒲公英,正是它們散落幸福的時刻,覺得好悲傷。蒲公英注定要孤單一生,注定要經歷離別的痛楚。也是那一次,唯一的一次,她來保護我那即將破碎的心。
“你一定要想蒲公英那樣,即使沒有人陪伴,也要快樂,不能停止追求幸福的腳步。蒲公英雖然沒有別的花那樣出彩的一生,簡樸,清新是她的特征。像蒲公英即使沒有人關注,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她留給我是一個最燦爛的笑容。
車到了,那位已經踏上大巴的女孩,這是我看見過蒲公英第一滴的眼淚。它是第一次為了孤單而傷感,為了失落而心痛,為了一個平凡的女孩而落淚。
英語教學中,教師經常要面對一部分學英語特費勁的學生,我們稱之為“潛能生”。如何幫助這一部分學生學好英語,使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功是我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朱國紅老師的話讓我豁然開朗,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她告訴我對學生的愛是需要智慧、技巧和方法的。我進行了嘗試,效果很顯著。下面將我的教學故事與大家分享。
故事一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誘導每個學生課堂參與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我利用這個平臺,誘導每個學生尤其是“潛能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首先增加學生情感參與。
積極的情感參與會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行為參與。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常常利用趣味性、思考性、探索性的簡單問題營造一個寬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其次我注意多增加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如目光、眼神、肢體語言的尊重、鼓勵和肯定。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更容易融入課堂,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其次我不斷變換教學呈現方式,促進學生的行為參與。
有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還要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形象生動的功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功能,讓他們感受到英語課堂的生動和快樂,從而促進他們的行為參與。如在學習牛津初中英語8AUnit4 Wild Animals這一單元時,我在課堂上創設了一個游戲環節,把所學知識情境化、趣味化、淺顯化,收效甚佳。這一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要求學生了解一些野生動物,能用英語說出它們的名字,并簡單介紹它們的生活習性。我首先用多媒體呈現一些野生動物身體形象的一部分(bear, dolphin, squirrel, tiger, giant panda...),讓學生競猜它們是哪種動物,并說出它們的英文名字。生動可愛的動物圖片立刻吸引了全班學生的目光,他們踴躍地舉手發言。我觀察到班上一位英語基礎不太好的女生欲言又止,手伸到半空又放下了,就說了一句,“You can speak in Chinese.”(你也可以告訴我們這個動物的中文名。)當圖片切換到可愛的小熊時,我請她回答,并同時告訴她小熊的英文名是bear,她跟讀了兩遍就能流利地拼讀這個單詞了,我們會心的笑了笑。
接下來在用英語簡單介紹這些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這一環節,我考慮到不能只顧學優生,還得照顧到一些英語學得不太好的“潛能生”。 所以在備課時就把原先想讓學生獨自站起來用英語介紹這一方式,改為了把學生分為二人小組的合作學習。一個優生帶一個“潛能生”,優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動物圖片(“潛能生”看不到)用英語描述該動物的特征、生活習性,可以身形并茂,讓“潛能生”猜它是哪種動物,然后再反過來操作。同時教師合理地引入小組競爭機制,每個小組成員都把小組的榮譽看作自己的榮譽,為了小組的進步,學優生就會幫助“潛能生”來完成任務,“潛能生”也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讓他們由“學會”,逐漸變“會學”,由“學好”,逐漸變“好學”。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教師備課不只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備學生,課堂上進行分層施教,這是提高每一位學生英語成績的關鍵。
故事二 加強課外心理疏導,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學生內心都渴望進步,希望被肯定。課后我常利用休息時間不厭其煩地對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心理疏導,分析他們目前學英語的狀況,用積極的態度、真誠的微笑去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并在生活上給予一定的幫助。例如有位原來英語學的不太好的學生,態度有些消極,通過跟他交流,我發現他的英語口語較好,就事先幫他預習新的單詞,一遍遍先跟著我學會。然后在早自習或課堂上常讓他領讀,這大大增強了他學好英語的信心,在中考中考出了143分的好成績。我深深感受到水滴石穿的力量,孩子也懂得投桃報李。
故事三 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生成更有效
生成就是指事物的發生、形成。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象有了金鑰匙,能打開知識的大門。”因此有效的學法指導會讓生成更有效。下面列舉一二:
1. 讓詞匯記憶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記憶單詞對許多學生是個難題,如果死記硬背遺忘地特別快。首先,我鼓勵并強調學生須讀、寫、記三結合。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邊讀邊寫就能更快地記住單詞,而且不容易遺忘。其次,我常常教會他們一些好的記憶方法。如:閉目回想法、兒歌法、順口溜法、聯想法、對比法、規律法等等。例如有些單詞的語音相同,可詞形、詞義大相徑庭,很容易混淆。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納在一起,加深印象,以示區別:father-farther; no-know; straight-strait; often-orphan.
2. 注重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指導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學生在預習中或多或少總會遇到“攔路虎”,我常鼓勵他們“多問幾個為什么”,并借助字典、工具書或與其他同學討論,加以解決;對于難以理解的內容做上記號,以便課堂上解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孩子感到厭煩,不要把他們引到一種疲勞和對一切漠不關心的狀態,而要使他們的整個身心都充滿歡樂。”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滿堂灌”。課堂上只有教師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言。因此,在教學中創設出一個快樂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學生在心境愉快,在情感交融的氣氛中激發求知興趣,從而達到樂學的境界。
音樂是一種流動的能量,比文字更為直接觸動你的心扉。英語的語感與音樂的節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歌曲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語音、節奏。音樂教學的輔助作用比其他教學手段所產生的作用更為直接和深刻。
用音樂創設情境是一種極佳的方法。將音樂融匯于智力發展的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形成一種內驅力,使學生輕松進入課堂,快樂學習新知。
上課班級:九(1)班
教學內容:Go for it!(9年級) 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Period1
教材分析:本單元以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為話題,并圍繞關系代who、that的用法,通過學習由關系代詞引導的定語從句,讓學生學習談論自己的喜好,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本節課主要圍繞the music that…這一話題展開思維、口語訓練句型:I like music that…
教學準備:教師課前精心挑選各種音樂,并制作多媒體課件。
案例片段
Step1.
T: Now it’s relaxing time. Do you like music?
Ss: Yes.
T: Most of us like music. Because music can make us relaxing and happy. And I like listening to music in my free time .
1) T: And now let’s listen to a song. (播放一段梁祝的小提琴協奏曲,美妙輕柔的樂曲響了起來,教室里的氣氛一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下午的沉悶逐漸地消失了,他們漸漸進入狀態了,學生跟著曲子哼著。)Do you know it? You can tell me the name of it in Chinese.
Ss: It’s梁祝.(全班笑)
T: Yes, You are right. We can call it classical music.
2)T: Now, look here. Who are they? (幻燈片打出一張圖片)
Ss: SHE.(這是相當受中學生歡迎的一個演唱組合,選擇學生熟悉的,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T: They can sing lots of pop music. Let’s listen to one of their songs. (play)(學生的情緒高漲,很多學生跟著唱,而且唱得很好,便于我引出本節課的一個詞組:sing along with
T: What’s the name of the song?
Ss: Super Star.
T: Yeah, you know it well. Many of you can sing along with i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ong?
S1:It’s loud.
S2:It’s energetic. (學生如我預期的一樣,回答出了loud 和energetic這兩個詞。我設計這個問題是為后面的聽力做鋪墊,因為本節課的2b要求學生聽并寫出一些音樂的性質,語速很快,有一定的難度,這樣提問先讓學生打個底。)
3) T: Do you know this man? (幻燈片打出一位彈著吉他的美國鄉村歌手的圖片)
He’s a country singer. He played the guitar very well.
He made lots of famous songs like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班級有些學生借了我的英語歌曲錄音帶去聽,聽學生說起過有幾個同學會唱好多首英文歌,且唱得很好。)I know some of you can sing this song. Now who can sing this song for the class?
Sicy 和Christine(此班每個學生都有英文名字)舉手了(這兩個學生口語很好,對英語很 感興趣,嗓子也不錯)
T: Please.
Sicy 和Christine: … …
(唱完之后,全體老師和學生熱烈鼓掌,唱得確實很棒!甚至課后評課的老師還一直稱贊這兩個學生。)
T: So beautiful, thank you. Is it relaxing to enjoy country music?
Ss :Yes.
T:I like this song very much. Because it has great lyrics (words of a song). (引出生詞:lyrics)
4) T: What’s the man doing? (打出理查德.克萊德曼彈鋼琴的幻燈片)
Ss :He’s playing the piano.
T: Let’s listen to a piece of piano music.(播放鋼琴曲“秋日私語”,大多數學生報出了這曲子的名字)
T: It’s so quiet and gentle (soft). (引出生詞:gentle)
5) T: What’re they doing? (播放flash: 隨著音樂跳舞的人們)
Ss :They’re dancing.
T: They’re dancing to the music.(本節課的重點詞組)
Step2.
T: So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that we can enjoy. But I prefer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引出生詞prefer,并解釋prefer = like…better)
T: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Tell me why.
(Two minutes later)
(學生發言積極踴躍)
S1: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Because I love dancing very much.(英語成績一般,但很開朗、很活躍的一個男孩子)
T: So you can dance well, can’t you?
S1: Just so-so.(全班笑)
S2: I lov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Because in my opinion, music brings pleasure to people not only in the way of listening to it, but also in the way of singing along with i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one can feel it while listening.
(這個女生是本班英語能力最好的,她的回答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不由自主地鼓掌了。)
S3:I prefer music that is quiet. Because it’s relaxing.
S4:I prefer music that was sang by Jay(周杰倫),because he is creative.
S5:I prefer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Because … …
… …
(學生的回答很精彩,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 …
案例結果
教研組評議
整節課讓人感覺像是在上音樂欣賞課而不是英語課,所選的歌曲都很到位,不管是輕音樂、流行音樂還是古典音樂。本節課重點詞匯和詞組都是由音樂自然地帶出,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習得新知識,這種方法確實不錯。
課后學生調查
Jackie(成績中等,不是很勤快,上課有時會開小差):老師,這樣上課真好!我這節課很認真聽,沒有開小差。以后最好也這樣,最好天天這樣!
Nacy(成績非常優秀,每次英語測試總是最好): 這樣上課讓我覺得好輕松哦!我對英語更感興趣了。我好羨慕Sicy 和Christine,她們唱得太好了,我要向她們學習。
Nick(成績不好,經常不及格,對英語沒什么興趣):這樣上課很有趣,我很喜歡,我很喜歡音樂,雖然一些英文歌曲的詞我聽不懂,但英文歌我還是喜歡。
分析與反思
學英語難,教英語更難。在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盡快地將學生帶進英語之門,歷來就是一道具有挑戰性的“門檻”。本人從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而精心挑選音樂并在某個教學環節中播放音樂,是創設輕松愉快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
從事英語教學幾年來,倍感音樂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在上七年級下冊Unit 6 It’s raining!第二課時時,我挑了
How is the weather?
How is the weather? It’s a fine day.
How is the weather? It’s a cloudy day.
How is the weather? It’s raining.
… …
這首簡單易學的英語歌曲,以學唱歌的形式復習上節課的主要句型,并讓學生編寫weather song ,這樣的復習形式,調動起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音樂與英語相結合,不僅能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增強記憶力,減輕學生的負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倍添課堂教學的魅力與風彩。通過運用音樂滲透文化意識、練習聽力和口語。
美妙的音樂容易使學生從有意注意轉向無意注意,避免大腦皮層的疲勞,使他們輕松愉快的投入到學習中去。這種方式的要求是教師所要教的歌曲曲調是學生所熟悉的,比方說是學生以前學過的中文歌曲的曲調,而歌詞是學生這堂課所要求掌握的內容。這樣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鞏固了當堂的新內容,一舉兩得。比如:在上八年級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的第一課時時,我選了
If you are happy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never be afraid to show it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stomp your feet
… …
這首歌引入本課的教學重點,因為這個單元主要是講由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這首歌的旋律跟中文版的《如果高興你就拍拍手》一樣,學生非常熟悉 ,這首節奏輕快的歌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經意地習得新知識,而且效果顯著。
當然,我們不可能讓每一節英語課都“仙樂飄飄”。不過,我們要利用好音樂這個工具,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這無疑對教師是個挑戰,教師必須對課本爛熟于心,必須對教材鉆研深刻,必須搜集并掌握一定數量的通俗易唱的英文歌曲,必須有靈活的應變能力,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對教師來說要讓英語教學在音樂中快樂飛揚,綻放它的光彩,功夫還在課外。
曹:哈林你好!
庾:可凡兄你好!
曹:你一直覺得自己的血液里面,有點非洲音樂的元素?
庾:這是年輕不懂事,老覺得自己是黑人,你看我名字叫哈林,有很多人問我什么叫哈林,哈林其實是美國一個黑人區,為什么哈林后來會全世界有名,除了我的功勞之外,還有一個哈林籃球隊。當年黑人是不被允許進入白人的籃球聯盟,你不讓我打,我們自己搞一個隊,哈林隊他們以搞笑為主,他們打球里面娛樂性非常高,跟你打球,突然把你褲子扯下來,或者去逗一下裁判。那時候我在打籃球的時候,大概初中十四五歲,打球純粹就是發泄,他們覺得我打球就很像哈林籃球隊,然后這個外號就跟著我,慢慢慢慢我說老實話,也不曉得是因為這個外號,還是我血液里對于節奏的一種敏感度,我很喜歡聽黑人的音樂,所以這個名字就跟著我走到現在。大家后來覺得,這好像是我的英文名字,我根本沒有英文名字,哈林只是一個所謂的綽號。
曹:在你少年時代,是不是也喜歡唱一些英文歌曲?
庾:我的少年時代有兩個階段,在我聽英文歌之前,就是還不懂英文之前,除了不小心聽到姐姐在聽的流行音樂之外,我最常接觸的是京劇,從大概三五歲,就是我有記憶開始,早上叫我起床的不是雞,是我媽。我媽媽一早就開始吊嗓子,她是專業的。
曹:你媽媽是當年上海戲校,正字輩非常出名的演員。
庾:對,所以我和上海,還有一點鄉親的關系,他們專業演員每天都要訓練,所以每天早上我聽到的都是,胡琴調好了,然后我媽就在外面吊嗓子,我就覺得好安全。我和我媽提起,她說哪有這種事,小孩子其實沒什么印象,可是我就對幾件最重要的事情印象深刻,我就覺得躺在暖暖的被子里,聽到媽媽在外面吊嗓子,是全世界最幸福、最有安全感的事情。媽媽演出有時候會帶我去,只要我不上學、放假。我看媽媽的表演,除了好玩以外,我自己在猜測,會不會隱隱約約影響到我后來表演的欲望,我看到我媽媽出來,所有的人拍手,然后我也會覺得很驕傲。你看我媽媽,平常在家那個樣子也很好,可是跟上臺一比,當然是不能比的,滿頭亮的水鉆,還有貼片,貼片好漂亮,所有人拍掌,燈一照,我其實有一點虛榮,我猜可能我那時候就覺得上臺是一件還蠻過癮的事。
曹:你媽媽有沒有想過,那時候就讓你唱京劇?
庾:其實我認為我媽媽應該是一點這個方面的考慮都沒有,第一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從小進入科班,所受的訓練真的是苦不堪言;第二我媽媽認為,我是一個所謂的破籮嗓。
曹:就您這嗓子還破籮嗓。
庾:我這嗓子是標準破籮,只是我這破籮用得好,音樂整個也跟時代有很大的關系,唱京劇的人嗓子要清亮,我從小不知道為什么,出去回來以后,就要用假音和我媽說話,為什么?真音破了。大概在上小學前,我被控制得很嚴厲,因為我的身體很不好常常生病,所以我一上小學,到了學校家里管不住了,哇哇亂叫,然后回家,媽媽,沒聲音了怎么辦,每天就這樣,正常的出去,回來破嗓子,休養了幾天好了,出去回來嗓子又爛了,我媽說你這就是破籮嗓,所以我后來出唱片,對她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震撼和驚嚇,不是驚喜,是嚇到了。
曹:小時候爸爸媽媽對你的管教是不是很嚴格?
庾:我父親其實對我比較嚴格,可是他這個嚴格,我覺得是在一個協調當中形成的,因為我父親,受到了很嚴格的教育,他十歲就到法國念書了,他接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西式教育,對我來講,他把他所受到的教育,統統轉移到我身上,某一些東西,他覺得很需要注意,可是在某一些東西上,他又跟一般的父母不一樣。
與伊能靜的愛情點滴
曹:那你當初追伊能靜,是不是追得有點辛苦?
庾:人跟人之間就是有一些所謂的緣分,哇,你看那時候,其實走的時候你會覺得,怎么那么辛苦,或者各式各樣的障礙困擾,當你走過才發現,那些過程才讓這個結局難忘嘛,它更有趣,它更值得你去追求下一個階段的時候緊緊珍惜。
曹:這樣的一個家庭,這樣的教育背景,你爸爸媽媽是不是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找的對象不是在圈里頭的?
庾:這個事情還沒有來得及發生的時候,我父親就已經去世了,所以我沒有辦法得到很明顯的訊息,我自己認為很多事情,就是來了就來了,對它沒有一個絕對的等號,只是我自己覺得,我希望如果找到對象,是能夠成家的。
曹:伊能靜跟我說那時候,你們倆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你的經濟條件也不是那么好,但是挺浪漫的,她說。
(伊:應該這樣講,我覺得蠻有趣的是,我記得那時候很多小開在追我,有導演在追我,有制片在追我,那個時候有個開跑車的在追我,他是騎著腳踏車來的,你知道嗎。
曹:你寧愿放棄蓮花跑車,而回到那個腳踏車上?
伊:騎腳踏車多好啊,空氣新鮮又有風景可以看。
曹:據說你跟庾澄慶還模仿《甜蜜蜜》里,張曼玉跟黎明的樣子?
伊:那沒有,那《甜蜜蜜》太后面了,他騎腳踏車來特別踏實,就覺得腳踏車挺好的。)
庾:最簡單最開始的東西,其實是最快樂的,因為有了那些讓人值得珍惜的過去,會更希望未來走過的一些東西,在這過程里面,我們好好地去回味。
曹:伊能靜也曾經跟我說過,因為她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跟其他的女孩子有些不同,比較曲折,所以在她心里,包括她后來成名以后,內心一直會有一種不安定感,或者不安全感。按照她話說,直到小哈林誕生以后,她才會有這種安定感,因此可能剛開始跟你相處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害怕失去你,所以會有一些情緒性的表現,你當時是怎么來協調這樣一種情緒的。
庾: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家庭因素,我是一個非常穩定,而且小心的人,我剛剛有聽到浪漫這兩個字出現,我自己覺得我是一個很實在的人。
(伊:應該這樣講,因為他母親給的家庭教育非常好,所以他特別善良,真的是非常善良,我覺得在我那樣的狀態里面,我希望有一個很穩定的人,永遠聽你在傾訴,然后他可能就是一個那樣的角色,但是并不是那種非要見到你不可,非要甜言蜜語不可,一定要怎么樣不可,沒有,我就覺得看到他我心安。)
曹:我也認識一些明星夫妻,真是覺得他們還是生活得挺辛苦,因為他們受到媒體的關注,要承受很多的眼睛,甚至很多不實的流言,比如說謝霆鋒和張柏芝,王菲和李亞鵬,總是會出現一些想不到的狀況。你們倆完全曝光在一個鎂光燈下,會不會覺得,其實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還要受到一些可能原先未必能夠想象得到的,這樣的一種壓力。
庾:我以前常常說,如果我們的工作,不能夠讓媒體滿足,那是我們的問題,關注點已經不在你最近做的專輯,你花了什么時間去跟誰合作,你最近拍的戲。可是我后來發現,這已經變成一個習慣了,大家不管怎么樣,你的這個工作已經不是重點了,旁邊那些小道消息,或者一些趣聞才是重點。那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在這一路的過程里面,我大概慢慢地學會了,不聽不問不關心,管它怎么樣。因為以前一開始會被影響,影響的結果是惡性循環,那現在你就不要管它,很快它就過去了。
曹:所以李亞鵬這次在泰國的事情,實際上就是。
庾:我覺得這個叫做制造新聞,不是在報道新聞,我覺得這個是目前來講,最可怕的一個現象。
曹:我們假設一下,如果今天這個角色換成你,你跟小哈林在機場碰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庾:我們也嘗試過,我就說不要拍小孩子,就是這樣子,我只能這樣子,你說如果要,因為我沒有碰到的一個情形是,貼身近距離被攻擊,你知道他們有時候會故意,對著很近,對著我,我覺得也就算了,如果對著小孩,那目前還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形,所以我希望也不要發生,所以現在雖然我沒有辦法接受,可是我也只能消極地去抵抗,我覺得這個最嚴重的是,有時候會拍到家里面,你說我們在街上走,我沒有辦法拒絕你在遠處拍,我希望你不要近距離拍,不要拍我的小孩,可是你拍到家里面,到底合不合法,我覺得我希望能夠有一個很明確的界限出來,至少在家里面是我們自己的地方,是不是能夠保有我們自己的一個空間。
曹:你在家里跟孩子玩起來,也像個大男孩樣,所以在想你們家也許,伊能靜是母親,你是大兒子,小哈林是小兒子?
庾:我比較極端,我有兩個角色,開心的時候我是他哥哥,恢復理智之后,哎呀怎么可以這樣,就要定規矩了,其實我還蠻希望這樣兩個角色能夠一起,隨著他的成長,發展下去。因為我一直在強調,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小朋友壓力很大,學業,同學之間,我覺得比我們以前壓力更大了,因為能玩的能比的東西更多了,我希望他快樂健康平安地成長。
曹:兒子喜歡聽你的歌嗎?
庾:事實上他比較喜歡聽色彩繽紛的東西,比如說女生的,就覺得看了開心,我有一些快節奏的歌,他也可以接受。
人生一個重大的挫折
曹:你在做第一張唱片,出第一張唱片的時候,是不是覺得挺有成就感的?
庾:第一張唱片在過程里面,處處充滿了驚喜,然后開心,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件事情會在我身上發生,因為我專科念完以后,我就想從此大概就要跟所謂的音樂告別,我從專科開始學吉他,組樂團,在外面演唱,我那幾年真是開心得不得了。可是也因為這個開心,讓我有了另外一些悲傷的部分,我的課業跟音樂的落差越來越大,此消彼長,當到了谷底,好不容易念了五年也沒畢業,我雖然到了五年級,可是跟一年級的課業程度差不了太多。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發生,我們這一群搞樂團的朋友,大家畢業了東奔西走,然后各自到一個領域去了,我們就說錄一個磁帶,那時候還是磁帶,留作紀念,錄完了這張磁帶,我拿磁帶去拷貝,當時還沒有這個東西,我們只能拿到唱片行,請他幫我們拷貝幾卷。那時候唱片行的老板,聽了我的東西,說不錯你們自己錄的?對。我說,我們自己錄的,我們自己有樂團,蠻得意有人欣賞。他說我現在也正在做音樂,你們有沒有興趣把這個歌翻唱,唱成普通話。我蠻不屑這樣的東西,我想翻唱,我自己寫寫看好了,雖然中間我碰到過一個,對我來講是一個人生重大的挫折。
曹:什么挫折呢?
庾:因為在做音樂的過程中,我有一點驕傲,我的音樂比較Rap,黑人音樂的傾向比較多一點,可是到了我要出唱片的時間,反而停下來了,因為唱片公司覺得,找不到做這張唱片的重點。我就到處請教人家,音樂界的,當時也認識了一些人,你聽聽我的唱片,多多少少給我一些建議,后來得到了各式各樣的建議,當中有一個建議,對我來講是最沉痛的。我碰到這一位音樂界大哥,我就給他聽。聽完了,他說我講一個故事給你聽,從前有一位指揮家,他本來很想當一個小提琴演奏家,他就到處去拜老師,結果他找到一個很棒的小提琴老師,老師說你拉拉看,他拉完,老師說你回去吧,你不要浪費我的生命,也不要浪費你的青春。簡單地講,他認為我根本就不是一個出唱片的料,那時候真是一錘把我整個人打碎掉,我唯一引以為傲的東西,被他講得一文不值,因為我覺得他沒有必要這樣,我們兩個其實真的素不相識,他跟我講這些話,一定有他的道理,在這個過程里面,他覺得你寫的東西也不錯,可是有點太怪了太另類了,可是你唱歌就不要想。我就和唱片公司的老板說,我說老板我們也搞了一年多了,你覺得我們還要做下去嗎,他說這件事當然是由你來決定,他說可是你要記住,你如果今天不做的話,你未來永遠會為這件事打上一個問號,到底是行還是不行。這句話講對了,我今天就算做了,成了我是王,敗了,我也知道那一位大哥講的是對的,我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幸好,我最后還是完成了第一張唱片。
曹:你剛剛出道的時候,臺灣歌壇像童安格這樣一類的歌手,是最受歡迎的,比如《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和你的《讓我一次愛個夠》,其實時間差不了很遠。
庾:這件事情我自己感觸很深,我在表演的時候,因為跟我的音樂,跟我的喜好,跟我的表演是一體的,是比較強烈,是很有帶動,很有性的東西。然后我要你們跟我一起唱,那時候是一個很冒險的表演,帶著觀眾唱歌,這是比較歐美式的,可是在華語流行音樂里面不常出現,所以我每次做表演,我都在跟自己賭博,因為帶著大家唱,如果大家唱效果很好,好,你們唱;沒聲音,這是很尷尬的事情,然后我就唱完。我自己覺得很過癮,滿身大汗,你看觀眾反應也很好,我要到后臺休息了,可是接下來就是童安格的表演,然后就是報幕,接下來讓我們歡迎童安格,根本他是,你前面忙了半天,我覺得效果多好,童安格什么事也不用做,穿著白西裝出來,效果也很好,那時候我就在想,我怎么這么命苦。
曹:感覺你是為他暖場?
庾:對,我是為他暖場。
曹:當你發現自己的歌曲被翻唱到香港的時候,那種感覺應該也是很奇妙的?
庾:我第一次去聽,他們說這是張學友唱的,我就聽,我記得那首歌的廣東版本,叫《只愿一生愛一人》,他唱的就是只愿一生愛一人,我聽完,太軟了,不夠硬,讓我一次,我就覺得不對,可是我后來發現,其實張學友的唱法更大眾化,說老實話讓更多人接觸到這首歌。
曹:其實不僅你的歌被別人翻唱,你也翻唱其他人的歌。
庾:對,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得到了樂趣,我想觀眾也得到了他們的樂趣,原來一首這樣的歌曲,你怎么可以搞成這樣,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能接受,不是你怎么搞成這樣,我不要聽,所以我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
長春市某中學德育教師李波對記者說,她曾在一個班級搞了一次“你最崇拜誰?”、“生活中你的偶像是誰?”的問卷調查。同學們的答卷內容五花八門,較為分散,涉及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人物,有真實的,也有虛幻的。從答卷中可以看出,現在的青少年不茍同、不盲從,更注重于張揚自己的個性。答卷相對集中的是與現實生活近一些的人物,其中,影視歌明星、球星占了相當的比重。
追星一族近乎瘋狂
小小少年,大多追星。女孩大多追歌星,男孩大多追球星。長春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的李同學說:班級里的女生大都喜歡周杰倫、孫燕姿和S·H·E,整天嘴里離不開他們的歌曲,穿衣服要買美特斯·邦威的,穿鞋要買耐克牌,因為這兩個牌子是由他們的偶像做形象代言人的;在同學的書、本、文具上,到處都可見到明星們的“不干膠”、小掛件;有的同學為了買刊登偶像照片的雜志或者他們的寫真集,不惜省掉幾頓中午飯;明星們的有關檔案資料還在一些同學中傳抄……有的男同學崇拜球星,穿球星穿的隊服,還要特意去印上偶像的號碼,甚至舉手投足都去模仿偶像的動作,連自己的英文名字也要與偶像相同。
長春市教育局德育辦公室的同志分析道,青少年處于由孩子向成人的發展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和世界觀形成的時期,他們的理想、愿望正處于迷茫和混沌中,需要自我實現和完善,他們既想擺脫兒童的心理,又想像成人那樣體現成熟。明星的出現使他們眼前一亮,從明星身上看到了自我實現的希望,追隨他們,崇拜他們,滿足心理上的需求。另外,追星熱的出現也有著社會誘導的因素。有的商家和“星”們的經紀人利用各種手段,對明星大肆包裝,以追求最大的利益。這些“星”被推了出來,滿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有的孩子經受不住誘惑,出現了種種偏差。
不辨是非崇拜江湖義氣
長春市某重點小學校五年三班的一名學生給同學張浩明起了一個綽號:“溥東希墨”。原因是張浩明酷愛讀歷史書籍,尤其鐘情于歷史人物。據張同學講,他對希特勒的意志力特別欽佩,欣賞東條英機、墨索里尼的鐵腕強權,對溥儀則是佩服他的“以退為進”。許多孩子還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對黑社會“老大”、冷酷的“殺手”以及一生都在復仇的“江湖大俠”崇拜有加。許多孩子津津樂道電視劇《這個殺手不太冷》中那個迷人的殺手,香港電影《古惑仔》系列中那個講義氣、敢打敢殺、冷酷到底的鄭浩南也成為很多年輕人心中的偶像和模仿的對象。充斥在這類影視作品中的江湖義氣、以暴制勝的手段,無形中成為不少花季少年犯罪的催生劑。
在網絡游戲中尋找當英雄的感覺
一部分青少年熱衷于網絡游戲,沉溺在虛擬世界里打打殺殺,盡情使用暴力。青少年好玩又好奇,網絡游戲新鮮刺激,其中的血腥場面和游戲所需要的個人英雄主義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不到的。一位曾迷戀于網絡游戲的16歲少年對記者說:“在游戲中,我一人要想方設法戰勝無數的對手取得勝利,看到對手一個個在我的槍口下倒下,看到我掙的錢數在不斷地上漲,那份成功的感覺真叫爽。”
由于長期沉溺于渲染暴力的網絡游戲中,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發生嚴重的扭曲,逐漸傾向于用網絡虛擬空間中慣用的暴力手段來處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一旦他們的愿望受到挫折,潛移默化受到的暴力影響就會爆發出來,作出驚人的舉動。近年來,網絡游戲和青少年暴力犯罪已經有了一種潛在的聯系。
英雄形象被輕易摧毀
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的張海英老師分析道:其實,在學生的思想品德、社會、語文等課本上,英雄形象比比皆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學家、先進人物早已為青少年熟知,只是孩子們對這些人物采取的是了解掌握、學習知識的方式,而不是欣賞、深入心靈的方式。這一方面暴露了我們學校教育的內容與現實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還沒能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學生們認為,那是考試的知識,掌握了就行了,而真正與他們形影不離的是現實中的一切,真正扎根于他們心中的是每日在他們身邊“狂轟濫炸”的歌星、球星及影視作品等。另一方面也說明,學校教育在當今社會多元化的情況下,顯得有些勢單力薄,關注青少年成長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不過是十二三歲的少年吧,陳曉薇細細的瘦瘦的,皮膚白白的,穿有點發舊的裙子,她和母親住,父親出國了,和她母親離了婚,她的母親是從北京搬回了這個城市,沒了愛情的女人,總是想遠離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城市。
陳曉薇插班到了歐嘉楠的班里,很多人笑話陳曉薇,一個不會說廣東話的女孩子,沒有那種正流行的卷舌音,那時,歐嘉楠會勇敢地站出來說:“你們說話才不標準,陳曉薇的北京話多好聽啊。”
生活了十二年的北京,因為父母的婚變,陳曉薇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
如果不是歐嘉楠,她簡直要偷偷地跑回北京去,那古典而美麗的四合院,種著海棠花、牡丹花,還有參天的古樹和松柏,沒有人知道她對北京的感情,藍藍的天上鴿哨響起時,她就覺得心里似一朵朵小花在開著,那是多么美好的北京的秋天啊。在老舍先生筆下,在朱自清筆下,四季分明的北京是多么讓人留戀啊,它和沒有四季的廣州有多么的不同啊!如果再沒有歐嘉楠,陳曉薇真的不知道日子應該怎么過下去了。
常常,在散了學之后,歐嘉楠會拉著她的手,教她怎么說廣東話,一個字一個字地說。兩個少年,站在木棉樹下,似兩朵美麗的花,那時陳曉薇想:這樣的畫面,她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偶爾,歐嘉楠會用自己積蓄下來的零錢為陳曉薇買一個女孩子扎頭發用的小發夾,放在她的鉛筆盒里。那時,他們已經十六歲了,陳曉薇也知道放兩個紅蘋果在歐嘉楠的小抽屜里,兩個少年的秘密,有了甜蜜的味道。
十八歲那個夏天,歐嘉楠把陳曉薇叫出來,還是在木棉樹下,他對她說:“陳曉薇,我們的愿望可以實現了。”
“什么愿望啊?”
“回北京啊,我們一起考北京的學校!要知道,憑你我的成績,我們應該沒有問題的。”陳曉薇看著眼前這個唇邊長了茸毛的男生,這個陪著她一起走過了六年寂寞日子的男生,眼睛里散落出如珍珠樣的一串眼淚,是啊,他是為她才去北京的,不然,他怎么舍得離開廣州,他的父母,讓他上中山大學的。
他們伸出了細細的手指,在漫天飛舞的木棉花中拉了拉鉤,那是兩個少年的諾言,一起去北京。
那年七月,陳曉薇的母親出了車禍。
那天,正是陳曉薇高考第二天,陳曉薇不知怎么進的考場出的考場,十二歲,父親離她們而去,十八歲,母親又因意外從她的世界永遠消失了,她知道,母親是來考場的途中出的車禍,因為她是母親唯一的希望了。
一個月后,歐嘉楠去北大,在未名湖畔寫信給陳曉薇:“我在這里等你,相信吧,花謝了還會再開。”
那時,陳曉薇又取得了和父親的聯系,因為她要上學,父親說:“來美國吧,我負責一切。”
她拒絕了,因為她要去北京,她沒有去美國,她選擇了復讀。
那年,是最苦的一年,讀到頭發掉了很多,每天睡三四個小時,還要給歐嘉楠寫信,歐嘉楠寫很長的信,卻囑咐她:“你只要短短的幾句話就可以,告訴我你好就可以,明年,明年我們在未名湖邊來盡情說吧。”
又是一年芳草綠時,陳曉薇已然成了那一屆中最出色的學生。因為與歐嘉楠的相約,因為要回北京的夢想,她在高考的考場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月后,她收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
打電話給歐嘉楠時,她甚至有點調皮:“歐嘉楠,我考得不理想啊。”歐嘉楠安慰她:“能來北京就行啊。”她笑了:“才考了北大。”歐嘉楠在電話中狂喜地吼她:“小丫頭,還‘才考了北大’?”那年暑假,歐嘉楠參加北大登山隊沒有回家,但是他說:“來吧,曉薇,提前來吧,我在北京接你,先帶你玩遍北京!”陳曉薇就回他:“還你帶我?還是我帶你吧。”
陳曉薇答應了他,但卻沒有說哪天到北京,她想給他一個突然驚喜。
父親給陳曉薇寄來了不菲的學費和生活費,父親說:“我就是北大畢業的,讀完四年來哈佛吧。”
那一刻,她原諒了父親,也許父母離婚真的有自己的理由吧,何況,母親也并沒有怪罪過父親,她只說,是我們無緣做夫妻。
但是,開學幾天后,陳曉薇沒有到北大報到,歐嘉楠打電話過去,他的父母說:“陳曉薇去了美國,她不準備在國內讀書了。”
歐嘉楠的心涼下去,他孤單地站在未名湖畔,想著這個秋天應該是很美好的,卻沒有想到如此寒涼,那個與他有約的女孩子,連個招呼都沒有打就走了,也許美國的吸引力遠遠大于北大吧?
很快,他就有了女友,是一個很漂亮的北京女孩子,有著北京女孩子的特質,愛說、灑脫、利落,就愛談論國家大事,連飛機失事這樣的事情也津津樂道,她說:“前些天又有一架飛機失事了,現在的飛機事故太多了,以后,真的不能坐飛機了。”
他側著臉看著她認真的樣子,很好笑地說:“真是北京的女孩子的天性,關心這些做什么?還是想想怎么好好愛我吧。”
四年后,他和北京女孩一起去澳大利亞留學,再過兩年,結了婚,然后他又被調到美國總部工作,飛到美國的一剎那他忽然感覺心酸:“陳曉薇,六年后的陳曉薇在美國的哪個城市呢?”
根據記憶,他覺得好像陳曉薇的父親叫陳子東,于是他背著自己的妻子,上網查一個叫陳子東的人,他輸入了chenzidong,一下子出來四十多個,看來,在美國叫陳子東的也不少。
就是憑著那些星星點點的線索,他開始去找一個個陳子東,有搞化學的博士,也有唱搖滾樂的,還有中東的大老板。最后在快絕望的時候,他查到了一個紐約研究所的陳子東,那上面寫著他的介紹:50歲,來自china。當天,他從得克薩斯州飛到了那里,這次,憑著直覺,他覺得這一定是陳曉薇的父親!
看到陳子東的第一眼他開始心慌,這一定是他的父親,那眼神,那身材,絕對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歐嘉楠的眼睛有些酸澀,好像有眼淚要流出來,但卻覺得那么不合時宜,他握住男人的那雙手,直接就問:“陳曉薇好嗎?她在美國還好嗎?是不是讀了哈佛,想當年沒有去那么好的學校,一定是在這里過得很好吧?”
陳曉薇的父親看著這個年輕人,眼睛里泛出一層霧光來,他說:“你一定是歐嘉楠吧?”
歐嘉楠心里一顫:“你知道我?”
陳曉薇的父親說:“知道,很久以前就知道。你是要找曉薇嗎?那我幫你聯系,你等我的回答可以嗎?她現在的性情變了好多。”
歐嘉楠心里很是不悅,不就是一個哈佛女生嗎?有什么了不起啊。
五分鐘之后,陳曉薇的父親從屋里走出來,他面色有些激動地說:“她只肯用郵箱和你聯系,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給你。”
那是歐嘉楠沖動地飛到紐約之后得到的唯一的東西,一個陳曉薇用了多年的郵箱,那個郵箱,當他打開一看,他呆了一下,居然是用他的英文名字和生日日期注冊的!他一陣沖動,卻又馬上平靜了下來,這算不了什么,因為她都沒有見到他的沖動。
他給她發去了第一封信,那上面只有一句話:“你還記得那些木棉樹嗎?”
回信卻很長,他打開,近乎幾千字吧,她用細膩的文字描述了那六年,她和他在一起的六年,當然,她說:“如果我知道我以后會那么想念那些木棉樹,我不會去北京的。”
他更悵然了,不明白她說的是什么意思,他就又問:“你結婚沒有?我的小孩子一歲了。”
她回信:“我也結了啊,嫁了一個美國人,他長得好壯啊,反正比你要高,南方人個子就是矮啊。”
他們在信中談著生活談著別后的日子,她一直在說美國有多好,當初放棄北大就算對了。他說現在自己也在美國,為什么不能見上一面?即使給他一個電話也好啊,干什么搞得這么神秘?是怕老公吃醋?美國的老公不至于這樣吧?
時間越久,他越想見她。她變成什么樣子了?還那么美麗還那么水嫩嫩地白嗎?還那么亭亭玉立嗎?他要了很多次她的電話,她就是拒絕。他說:“沒想到你變得這么無情無義,連個電話都不肯給,看來,你是假恩情了。”
一連三天,沒有了她的消息,再過了十天,還是沒有她的郵件,歐嘉楠心急如焚,打他父親的手機,陳子東說:“她病了。”
三個字“她病了”,又讓他坐飛機飛了過來,見到陳子東他說,“不管她愿意不愿意,我這次都要見到她。”
陳子東說,“你真的這么迫切想見到她嗎?無論她變成什么樣?”
“是的,”歐嘉楠說,“無論她變成什么樣。”他想,不就是讀了哈佛嗎,還能變成什么樣?
這次,陳曉薇的父親給了他一個電話,接了電話,他呆住了,因為,那是一個北京的區號。
“她去北京了?”
“不。”陳子東說,“她從來沒有來過美國,她一直在北京。”
他更加不明白:“沒來過美國?那哈佛?那美國老公呢?”
陳子東擺擺手,不肯去解釋,眼里全是眼淚了:“七年前,我為她在北京買了一個四合院,她說,在那里離你近些,能感知到你,所以,不肯跟我回美國。”
“為什么?為什么?請給我一個解釋。”他幾乎發狂地喊著。
七年前,曉薇去北京看你,訂了到北京的機票,那架飛機中途墜落起火,曉薇九死一生,臉被燒得變了形,雙腿癱瘓,雙目失明,聲音嘶啞,所以,她沒有去北京大學報到,所以,她說自己去了美國,那都是她給自己的借口,而她編造的幸福,是為了讓你更加幸福。
霎時間,歐嘉楠似萬箭穿心,那個木棉樹下站著的少女,為了一份愛情做了怎樣的隱忍?她寧肯就這樣沉默一生,也不肯來打擾他的幸福。
“我不想南飛,淚一滴一滴地墜,我空虛的雙臂沒有你的包圍。我有過的一切,你給的最美。我又回頭去飛,去追,任往事一幕一幕催我落淚,天都為它傷悲,冷得愛快枯萎,任漫天風雪覆蓋我的心醉。”那是在回北京的飛機上,歐嘉楠聽到的這首《雪候鳥》,他一下子伏下臉來,淚流滿面。她多像一只雪候鳥啊,為了自己的愛情,一直往南飛著,但卻離自己的幸福越來越遠。
推開了老北京四合院那扇門時,他真的看到了她曾說過的海棠花,而春天里輪椅上坐著的女子就是陳曉薇,因為她的背影還是那么美麗。
金潤吉擅長高音、作曲、編曲、舞蹈,喜歡黑人音樂,聲線獨特,他的目標是做自己喜歡的R&B,并最終能站上格萊美的舞臺。
金潤吉資料
生日:1981年12月4日
星座:射手座
血型:O型
愛好:創作音樂,旅游
專長:作曲、編曲、舞蹈
個性:外表冷漠,內心狂熱
小時候的志愿:007那樣的職業
收集品:各式各樣的帽子
最想收到的禮物:樣式獨特的項鏈
最滿意的部位:嘴唇
最喜愛的運動:游泳
最喜愛的顏色:黑色、白色、橙色
最喜愛的食物:生拌牛肉
最喜歡的樂器:鋼琴、吉他
最喜歡的城市:夏威夷
最想去的地方:格萊美頒獎現場
最喜歡的歌曲:《She's gone》
最喜歡的歌手:蝎子樂隊
最喜歡的事:浪跡天涯
最討厭的事:因為不愛說話被誤認為高傲
最難忘的事:第一次上舞臺
最拿手的表演項目:即興演唱
喜歡的女生類型:野蠻女友
最夢想的事:做一名自由的音樂人
“好聲音”是一個更適合我的舞臺
記者:你已經是個成熟的歌手,為什么還會參加“好聲音”?
阿潤:看了第一季“好聲音”我就很激動。所以當羅成哲老師來找我,問我想不想參加第二季“好聲音”時,我就非常興奮。我最喜歡的是“好聲音”的音響效果,還有現場的樂隊,那就是一個玩音樂的舞臺。對我來說,“好聲音”是一個很認真而且很適合我的舞臺,所以就參加了。
記者:你在參加“好聲音”前處于事業的低谷,在決定參加“好聲音”的時候,你也做了很大心理斗爭吧?
阿潤:是,因為以前是做組合嘛,每個人對音樂的看法都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要求也不一樣。怎么說呢,組合其實不能展現出我聲音最大的優勢,每個做過組合的人都會知道,做組合局限性比較強。所以去參加《中國好聲音》真的是很糾結的一件事,但這次我就用我金潤吉一個人的聲音去挑戰“好聲音”這個全新的舞臺,放下過去所有的一切從新開始,獲得大家的認同。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我發現我也有不一樣的一面,之前我都沒有唱過完整的一首歌,都是斷斷續續地唱,基本都是高音。但我在參加“好聲音”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真正地了解了我金潤吉的聲音。
記者:阿潤也變得更加自信了,在組合時期我們看到你總是站在邊上,也很少說話。
阿潤:對,因為組合是有隊長的,由隊長把控音樂啊等等。其實對于組合這是有必要的,而且他在這方面做的也很好。
記者:在參加“好聲音”盲選時,為什么選擇演唱邁克爾·波頓的《When a man loves a woman》?
阿潤:邁克爾·波頓其實是白人,但他的聲音里面有黑人的影子,所以我特別欣賞他。賽前我唱了demo,寄給了“好聲音”的導演組,他們也非常喜歡,就讓我唱了《When a man loves a woman》,他們覺得我聲音很有邁克爾·波頓的感覺,也有我個人的獨特唱法。
看到導師為我轉身,瞬間全是雞皮疙瘩
記者:盲選比賽時,你是有史以來導師轉身最快的,第一句一出來就把導師和觀眾征服了。當時導師轉身的時候你是什么樣的心情?
阿潤:我唱第一句的時候,是閉著眼睛唱的。然后一睜眼,哇~那英和汪峰老師已經為我轉身了。我瞬間全是雞皮疙瘩,真的。
記者:你當時一定很激動。
阿潤:我已經OK了,哈哈哈~其實上場之前我真的沒想過會有導師轉身的,其實參加“好聲音”只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所以上臺之前所有的壓力都沒了,就是想要完美地唱到最后。
記者:為什么會選擇哈林做你的導師?
阿潤:其實之前都沒想過會選哪個導師,我就是感覺哈林很適合我。而且他的一句話打動了我:“我知道你喜歡黑人音樂,選擇我,我就是黑人,我們不用模仿,直接進入黑人音樂的核心狀態。”其實英文名字哈林就是黑人的名字,而且他也很喜歡黑人音樂。我從小就很喜歡黑人音樂,所以我選擇了哈林。
記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哈林哪方面是你最為欣賞的?
阿潤:我特別欣賞的就是他很真誠,他不光對人很真誠,他對音樂也很真誠。他是真心教我,包括對未來音樂的方向、編曲、還有聲音,他都是很認真地教我。在上臺之前他都會到休息室對我說:“阿潤,你這個地方必須要怎么去唱”,特別細,每個細節他都要提醒我,最后都會跟我說我看好你。真的太棒了,我是真的真的很佩服哈林老師。
記者:哈林演唱會你也參加了,后面是不是還有進一步的合作?
阿潤:對,后續我也會跟哈林老師一起創作歌曲,哈林也會幫我打造我的新單曲,還有未來音樂方向他也會幫我。
記者:外界質疑說,阿潤為什么沒有簽約“好聲音”制作公司燦星,而簽約了百碟公司?
阿潤:一開始是羅成哲老師找我參加“好聲音”的,我跟羅老師認識13年了,他教了我很多音樂方面的知識,對我幫助很大。而且在參加“好聲音”的過程中羅老師從音樂和演唱細節上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跟羅老師是一體的,我不能離開羅老師。
很多特長沒展現?留待以后吧
記者:你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歌手,為什么在“好聲音”中沒有展現舞功?
阿潤:其實總決賽時我是想秀一把的。有些東西還是留在以后吧,因為我在聲音上給大家一個強有力的沖擊,而且《中國好聲音》也不是一個靠外在取勝的舞臺。其實我本來就是舞蹈出身的。
記者:盲選后有報道曾提到,后續的比賽中你會唱一些朝鮮語歌曲,結果到最后也沒看到。
阿潤:其實盲選過后,都是導師來安排我們所要演唱的歌曲。所以我就沒有考慮選歌這個事。其實也有討論我提出的想法,比如我在《離歌》后面用朝鮮族的方式加了很多華彩,但很可惜沒有讓我唱。不過還是要看節目整體的效果,導演也有導演的想法,哈林老師也有他的想法,希望我能更多展現阿潤不為人知的一面。哈林老師說,你唱的《When a man loves a woman》《秋意濃》已經表現了很多。最后這個《遇見》是你突破自己的一首歌,以前很少看到我會笑著唱歌,現在唱了以后我自己感覺確實是提高了很多。這是我之前從未嘗試過的一種風格。
記者:“好聲音”可能只是你在聲音上的又一個開始,很多方面還沒有展現出來。
阿潤:是,從現在已經開始走上金潤吉全新的一條道路,對于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音樂的品質,不要多,什么100首、1000首,就要一首真正屬于我的歌,一定會做出來。
記者:沒有想到阿潤在總決賽會第一個被淘汰,這個跟選歌有沒有關系?
阿潤:學員都有自己的想法,可是這個節目的形式就是盲選后導師來教學員,不是個人秀,所以我還是以哈林老師的意見為主。哈林老師也非常挺我,他說:“你從做人開始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好聲音”是我的一個新起點,從新開始。
記者:未來希望跟哪些歌手合作?
阿潤:真的特別想多跟哈林老師合作,之前吳莫愁也是跟哈林老師合作了一首有互動的歌曲嘛,這次我跟哈林老師也說了,有機會要跟哈林老師好好合作一曲,既有阿潤的風格也有哈林老師的風格,我相信肯定是很有亮點的。
出道10年,終于可以做自己的音樂
記者:你什么時候開始學音樂的?
阿潤:我很小就喜歡唱歌。我媽媽也是唱歌的,所以從小我媽媽就給我買了一些磁帶、碟,有劉德華的,還有韓國的,讓我跟她一起學。我媽媽學的時候,我也在旁邊一起學,那時候很小還不認字,可是我記旋律比我媽媽還快。后來長大了,我上了延邊藝校,剛開始是舞蹈專業,慢慢轉到聲樂上。
記者:后來阿里郎組合到北京發展,剛到北京時生活艱苦么?
阿潤:對,剛來北京時沒地方住,就住到我一個朋友家。房子很小,大家擠在一起。沒有錢吃飯,我那個朋友幫了我們很多。我們一起吃餃子吃辣白菜,那會兒能吃餃子覺得是最幸福的。凌晨兩三點街上沒人在街上練舞,雖然苦,但感覺還是挺好的。
記者:什么時候命運發生了轉變?
阿潤:2000年認識了羅成哲老師,羅老師給了我們很多機會:中韓歌會、央視春晚,然后是青歌賽。青歌賽獲獎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次轉折,“好聲音”是我人生第二次重大的轉折,也是羅老師給我的機會。
記者:這些年在音樂道路上受過什么打擊么?
阿潤:其實,組合做音樂有時意見不統一,對我的打擊是最大的。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大家這樣堅持了十年,這對我是很好的歷練。現在,我不會去想以前的不愉快。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學習,慢慢地就走出屬于我自己的路。愛好音樂的人都需要自由的空間,創作中自由的心是很重要的,拘束的時間長了,慢慢就失去了很多想法和個性,也看不清自己是什么樣子的。
記者:算一算,你出道已經10年了,你最初追求音樂夢想和現在追求的音樂差距大嗎?
阿潤:其實差距很大。組合在音樂上有局限性,每個人都是一句一句斷開唱的,其實沒有在情感表達上的連接感。現在完全就是屬于我的音樂,追求更高品質的好音樂、好聲音。都是按照金潤吉的聲音去制作、去調整,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而且都是我所喜歡的音樂風格,可以自由發揮享受整個做音樂的過程。
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參加格萊美
記者:其實很多人是不了解你的。
阿潤:之前很多人不了解金潤吉是個什么樣的歌手,通過“好聲音”的舞臺很多人發現了我另外的一面,我也發現了我自己不一樣的一面。所以,以后不僅是唱歌,舞蹈也是我的強項,我相信可以給大家更大的驚喜。
記者:也可以表現你自己的個性,比如說你最愛的豹紋。
阿潤:哈哈~對,豹紋就是很瘋狂,因為內心是很瘋狂的。我平時不是一個很愛說話的人,現在好多了。包括在舞臺上我都變了一個人,現在在舞臺上能感受到真正的阿潤,平時我不愛說,到了舞臺上我會爆發。通過“好聲音”的比賽,慢慢的我已經把內心的負能量轉變成正能量了,我真的改變很大。
記者:中國流行音樂和你所了解的韓國流行音樂的制作方面有什么差別?
阿潤:最大的區別就是音樂風格,其實舞臺結構、節目形式都沒有什么區別。我之前在韓國也發過專輯,韓國的制作人都比較細膩,主要是對細節、編曲要求特別高。中國現在開始也慢慢地好起來了。百碟公司正在為我打造新單曲,也是和國外知名音樂人合作,在品質上要求很高的。
記者:新單曲什么時候出來?
阿潤:我的樂庫里有好幾百首,但我們還在挑選當中。我還是要仔細篩選,因為在音樂上我要求很高,要有獨特的個性。
記者:未來是不是還要參與創作?
阿潤:之前其實幾張專輯都是我創作的,現在我很想做的就是配合阿潤的聲音來制作一些獨特的編曲。
記者:在你的歌曲中會有一些朝鮮族音樂元素嗎?
阿潤:我還是更偏好一些主流的ROOK和R&B類型的曲風,可能會加入一些朝鮮族的民族樂器,也會很有意思,一定都是有我阿潤的特色。現在國際上主流的音樂不光是純粹的ROOK或R&B,都是混合在一起的ROOK里面有R&B,R&B里面有ROOK。包括B-BOX可以加在HIP-POP里面,這樣會非常好玩。
記者:你人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參加格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