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職教師論文

高職教師論文

時間:2022-11-25 01:58: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職教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職教師論文

第1篇

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包括職業意識、實踐能力、綜合教學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等。只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才能為人師表,才能為學生做出榜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進行理論教育,更需要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綜合教學包括多項內容,其考驗了教師的綜合能力,不但要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還要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在遇到問題時,從容、冷靜的面對,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高職教師必要撰寫教研論文以及學術性論文,并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工作,以提高自身服務能力。

2高職教師提升專業技術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2.1綜合素質不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高職教育越來越關注,對高職教學的質量也越來越重視,這也促進了高職教育的發展,但是由于部分高職教師收入比較低,而且社會地位也不高,這也使得高職教師的整體素質并不高。有的高職教師教學理念定位不明確,對教育工作缺乏熱情,對學生也缺乏耐心,教學墨守成規,方法落后,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2.2專業實踐能力不足

高職院校的數量越來越多,學校開設的專業也越來越多,這使得學校的師資力量投入不足,而且教學結構出現了不合理性。一些新開設的高職學校,青年教師比較多,高職稱教師偏少“,雙師型”或“雙師”素質教師總體比例偏低。

2.3教學基本功不扎實

由于新引進的教師大部分是非師范畢業生,教學基本功較弱,雖然他們也學習了職業教育理論的相關課程,但是由于沒有系統學習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缺乏現代職業教學理論,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認識不夠到位,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學能力明顯不足。

2.4科研能力總體不高

高職教師在科研能力方面與本科教師存在較大的差距,他們往往在論文撰寫、科研項目立項等方面偏弱,雖然部分院校將教師業績包括立項課題、的數量等的考核與其職稱評定、工資定級掛鉤,但結果是課題和論文數量不少,卻質量較低,且為社會、行業的服務能力不足。

3提升高職教師專業技術服務能力的措施

3.1學校方面

應深度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各高職院校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在校內提供場地,吸引合作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共同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這既有利于學生的實訓,也有利于教師在校內的實踐培養;充分利用合作企業,定期安排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頂崗實習鍛煉,使其增強專業實踐能力,成為理論水平高、實踐專業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在學術考核方面,注重教師的論文、課題的質量,比如論文以四大索引、中文核心為參考,課題以區級以上為參考,等等。

3.2教師方面

教育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高職教師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充分認識職業教育的重要性,熱愛職業教育,不畏困難和挑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同時,應不斷更新職業教育理念,認真學習領會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文件精神,充分認識到高職教育發展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充分認識到高職教育發展對于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深刻理解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對于提高高職教育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增強自覺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參與實踐。目前高職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專業實踐能力不足,提高專業實踐能力是提高專業能力的重中之重。教師應深入生產企業一線頂崗實習,在企業生產現場觀摩、討論、實踐,向工廠技術人員學習,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同時了解了企業現狀,掌握最新技術信息并將之引入課堂教學,進而增強教學能力。

4結語

第2篇

高職教師目前處于一種比較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隨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改革等一系列的旨在提升高職學校內涵的措施提出,高職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對高職教師的能力和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職教師面臨很大的挑戰且工作強度非常大。但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并沒有得到主管部門和社會的真正認可,社會地位不高、招生環境惡劣、教師面臨偏見、學生整體素質堪憂、學生就業質量糟糕等,導致高職教師在教育理想和現實的擠壓下,往往處于種種困惑和尷尬之中。

二、高職教師幸福感狀況分析

通過調查問卷和教師訪談,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高職教師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下水平。他們對于兩個假期、校園環境、教學設備以及職業本身比較滿意,但對于學校管理、社會支持、教學和社會服務方面不太滿意。而細化到具體的問題,發掘其共性,可以發現導致高職教師不幸福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1.學生不愛學習,教書很難獲得成就感;2.職業學校就是差勁學校的代名詞,招生狀態太糟,缺乏安全感;3.個人發展機會不明確,工作繁瑣機械;4.學校管理方式簡單,形式性任務太多;5.科研和社會服務平臺不夠好;6.課時太多,高職學校教師太辛苦;7.社會地位過低;8.工資偏低,福利不好等。更深入的分析表明,那些較年輕、教齡與職稱偏低的高職教師,其職業幸福感也低,他們無論從物質報酬方面還是自身的學術發展、職稱評定、工作成就感以及價值實現方面的滿意度都較低。

三、內涵發展背景下提升高職教師職業幸福感建議與措施

1.國家要多方面為高職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提高高職教育的社會地位

首先,加大高職教育經費投入。國家要提高高職教育的社會地位,重新審視高職教育,把高職教育視為高等教育一類型。分析高職教育的社會收益,科學地測算高職教育成本,從而加大投入比重,并為高職教育吸納社會投入創造有利條件。其次,提高高職教師的社會地位。將高職教師納入公務員體系,工資、退休金及主要補貼都由政府直接發放,使高職教師與普通行政管理干部一樣,享有法律保障的穩定地位和待遇,得到社會的充分認可和尊敬。第三,調整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一線工人尤其是技術工人待遇,激發學生學習技能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師教學的成就感和職業幸福感,促成高職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的良性循環。第四,創造良好的高職招生環境。在加大高職教育正面宣傳力度的同時,發揮教育主管部門在高職院校與中學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第五,建立社會支持網絡,對教師持合理期望。將教師職業視為眾多行業中普通的一種,不要附帶教師行業以外的角色期待,努力對教師職業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圍。

2.高職院校應多方面為教師提供幫助與支持,充分激發教師工作主動性與創造性

首先,增強人文關懷,為教師構建實效而又人性化的管理氛圍。學校的制度應該建立在對教師的充分信任與關心上,祛除不必要的打消教師積極性的制度。減少瑣碎的形式化工作,支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爭取做到尊重教師、關懷教師和培養教師。

其次,推進社會服務,為教師打造一個能力展示和鍛煉的平臺。在內陸三四線城市,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技術人才,“轉結構、提質量”往往成了一種奢望;另一方面,高校集中了這些城市大多數的高學歷高水平人才。高職院校應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立足服務本地企業的思路,由學校出面,以技術改造、工藝改進、設備維護保養、培訓等應用領域為突破口,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互動互惠的激勵機制。一方面,幫助更多的中小企業提升檔次,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另一方面,教師帶動一批學生從做中學,在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充分獲得學生與社會的認可。

第三,改善工作條件,為教師提供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包括辦公條件、食堂伙食、教學環境、科研條件等。要從學校的整體環境感受、圖書資料、設備的完善與建設、辦公環境的改善、多組織活動和建設高水平的實驗室、組建不同規格的科研團隊等方面入手,為教師成長提供支持與保障。

第四,加強學生管理,改善師生關系。在學生中樹立正面典型,宣揚正確的世界觀,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積極開展素質拓展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提升精氣神。大力開展專業和人文講座,開拓學生的眼界,找準自我定位,從而學會在大學吸收更多養分。嚴格上學之初“專業說課”和學期之初“課程說課”制度,使學生對專業有個最初的認識和自我努力的方向,明確學習目的,把握學業重點,促進教學秩序的正常回歸。

3.高職教師應追求自我價值,不斷提高自身感受幸福的能力

首先,盡心盡力,提升專業能力。崇高的個人志向和良好的學習態度是提高專業能力的不二法門。發展、成長的背后意味著艱辛的付出,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耐不住寂寞,就難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高職教師還要能夠放下身段,虛心向同事或是企業工人請教解決問題和做事的方法,不斷增強自身能力。

其次,韜光養晦,培育陽光心態。作為教師,首先應尋找工作的優點,如假期多,工作相對穩定,照顧閑暇時間較多等,加強對職業的歸屬感。同時要端正教學態度,教育的特殊性促使我們需要努力做到“教育是一項事業而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教學是展示、是享受,而不是任務和犧牲,是創造而不是重復。另外,還要正確對待攀比。我們需要的是自己幸福,而不是比別人幸福。

第3篇

【關鍵詞】職業技能大賽 高職教育 就業能力發展

Professional skills contest is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ttractiv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we must do a good job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activiti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ntest"), to establish a perfe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activity and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of liaoning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depart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a year's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further clarify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connotation and inspiration,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kills contes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key words:professional skills contes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loyability development

一、職業技能大賽的現狀分析

現今,很多高職院校秉承“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用、以賽促改”的理念,把技能大賽作為抓手,以完善大賽內涵建設和效果最大化為中心,不斷推進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為切入點,轉變教學模式并加強課程標準建設,同時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使大賽成為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突破口。近年來筆者所在的遼寧水利職業學院管理系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以下簡稱“企管專業”)在各類技能大賽中取得豐碩成果,起到了非常突出的示范作用,我以企管專業為例闡釋技能大賽對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在2015-2016學年管理系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各類技能大賽中取得豐碩成果:第四屆海峽兩岸營銷模擬決策大賽國家二等獎;第四屆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品牌策劃大賽國家三等獎,第四屆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教師論文一等獎;遼寧水利職業學院“希望之星”ITMC市場營銷大賽二等獎等,以上成績極大地提升了學院的話語權、影響力和知名度。

目前,對于職業院校大賽制度、體系等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只能“被動式”接受,缺乏主動革新的意識和能力,具體表現在:①目前舉辦的一些技能大賽雖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更有局限性,缺乏通用性使得有些高職院校能參與而有些不能參與,尤其是行業特性比較明顯的高職院校更是如此;②應賽性較強,即在很多高職院校參加技能大賽的師生已經形成了單獨的團體,遇到大賽便將該團體臨時組織起來集訓后參加比賽③參與學生占學生總數比例不高,部分高職院校經常性地組織參加大賽,但僅僅停留在系部級或學生社團中的部分學生,沒有擴展到全校層面,沒有形成常態性地組織學生進行技能大賽。

在軟性層面來講主要是學生實踐能力不強,面對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學生幾乎在獨立于社會大環境的“亞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普遍缺乏對社會規律和職場規則的了解。同時受遼寧省經濟發展大環境不好和社會資源匱乏等因素影響,遼寧省高職學生校外實踐的機會比較少,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有實習經歷的在校高職學生占比不到五分之一,即使這樣還包括在學校強制要求必須有實習經歷的前提下靠找關系蓋章卻沒有真正實習的學生。

二、職業技能大賽對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具有重大意義

就業能力從實際意義來說,不僅僅是指智力的專項技能,更是涵蓋情商狀況、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能力與素養等綜合的全面涵蓋。

第4篇

【關鍵詞】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教師成長

名師工作室是當代教育發展的產物,這一特殊平臺由普通高等教育率先創立,并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名師工作室已成為培養優秀教師,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形式。實踐證明,在新的形勢下利用名師的示范作用帶動教師隊伍發展,對于改善教師成長環境,建立有效的教師成長機制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名師工作室建設的理念、目標及功能定位

名師工作室建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名師工作室建設理念和目標是什么?這是一個方向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名師工作室建設難有成效。個人認為學院名師工作室建設應該堅持如下理念:

1、名師工作室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與加油站;

2、名師工作室是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智巴牛

3、名師工作室是課程改革的實驗室;

4、名師工作室是社會培訓、技術服務的窗口及先進成果的推廣站;

理念確定后就可以明確名師工作室的目標,從已建成的名師工作室來看,有的目標定位于專業課程開發,有的定位在培養優秀教師,還有部分學校看重名師工作室的技術研發功能等,也有的將目標定位于技能大賽,有的目標定位于校企合作,進行品牌開發的等等。筆者認為,在建設過程中,各個職業院校需要根據學校和專業特色來明確名師工作室的建設目標。職業學校名師工作室建設的目標要定位于專業建設、教師發展、教學研究、課程改革、技能交流、校企合作等方面。既要有長期的目標定位,也要有短期的目標制定,才能進行評價考核;教與研相結合,技能教學要與行業、企業發展相適應,才能最終使名師工作室的建設回到以學生為本位,為職業教育服務。

一般而言,名師工作室應該具備如下功能:

1、培育優秀教師團隊。工作室以名師為核心,吸納中青年骨干教師,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積極開展課程開發、教材開發及教學方法改革等工作,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同時加大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努力使其專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建立名教師與中青年教師合作互動的培養機制,使工作室成為青年教師不斷成長的良好平臺。

2、助力專業建設。以名師工作室為平臺,共同研究制定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各專業的不同特點研究制定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及建設方案,不斷優化課程體系,適時更新調整實訓課程內容,指導實訓教學,開展教學成果展示,改革學業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科學評價制度。

3、指導技能大賽。在名師的引領下,積極開展技能大賽相關工作的研究,強化大賽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對技能大賽要求、內容、技術走向和技術標準等方面的研究,不斷探討、優化技能大賽指導、訓練方法,提高效率,培養一批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進一步完善和優化竟賽選手的選拔制度,力爭在竟賽項目上取得優異成績。

4、提高教科研水平。積極開展各類教研、科研活動,以工作室名師及成員為骨干力量,組織并帶動教師開展各類課題研究、學術討論與交流,提高教師論文撰寫水平與質量,推動全校教育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5、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強化服務意識,適時拓展工作室的服務功能,結合創業教育、創新教育,指導學生社團建設,利用專業優勢開展面向本校學生、教師或社會的專項服務,通過工作室成員的共同努力,提升工作室的影響力以及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功能。

二、名師的遴選標準

名師工作室的建立一般由一名名師領銜,由若干名骨干教師和有潛力的年輕教師組成。名師一般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擁有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育教學專家等稱號。這位名師不但有淵博的學科知識,精湛的教學技藝,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優良的道德品質和感人的人格魅力,要在職業學校具有一定的示范、激勵、凝聚、輻射和帶動作用。對于名師的遴選或選拔,除了在教育教學理論及教學水平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外,更應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專業實踐技能,對專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和專業人才需求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將技術轉化為教學的能力。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對名師的確定圍繞在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但是作為職業學校的名師,筆者認為,不能忽略名師在行業企業中的地位,甚至名師本身就是行業企業中的技能大師,職業院校可以引進這類人員,讓其作為名師工作室的負責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工作室的地點可以設在學校,也可設在企業。

總之,職業學校的名師不僅是教育環境下的名師,還應在行業企業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以實現職業教育產教研的目的,這是職業院校的“名師”與基礎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名師”的區別。

三、名師工作室的績效評價機制與激勵機制

要想讓名師工作室高效運轉,必須要有相應的績效評價機制。各高職學院要成立監督和考核機構,對名師工作室的運轉進行指導、監督和考核。同時工作室成員應有明確的分工,并進行量化考核。比如,指導教師上公開課情況、教學比武獲獎情況、及獲獎篇數和級別、開展課題研究情況、指導教師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獲獎情況、技能考證通過率、橫向課題研究、行業或職業資格標準開況等都應有具體的考核指標,要建立受助教師的成長檔案,進行個別跟蹤,綜合指導考核。

名師工作室還應有一整套科學的激勵機制。首先,學校要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讓全體教師感覺到學校對名師工作室的重視程度,要讓優秀教師感覺到能進名師工作室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也要讓受教師感覺到能接受工作室的指導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其次,要有經費支持,學校在政策上要給予傾斜,無論是工作室的硬件建設還是軟件建設,都應高標準、高要求。第三,對名師的工作實效進行考核,成績突出的應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同時,也要對受助教師進行專業成長考核,優秀者也應給予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總之,要讓名師工作室這個團隊的成員成為人人羨慕的對象,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以提升名師工作室的整體水平。

四、名師工作室建設注意事項

1、要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名師工作室作為一個團體,除了注重科研能力,要經常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發揮名師的示范作用,在職業教育實踐中更應注重與企業密切結合,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目前,已有的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服務社會做得不夠,二是與企業合作比較困難,所以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要想進一步發展,應重點解決以上兩個問題,突破發展瓶頸,以創造更大的價值。筆者認為,名師工作室的負責人本身就應該是“雙師”型或“多師”型教師,這樣可以借助外面的平臺,與行業企業所合作,將名師工作室服務社會的方向定位為對接產業和引領產業等服務,以增強名師工作室的社會影響,發揮較大的社會效益。

2、要拓寬名師的選拔范圍。已建立的絕大多數的職教名師工作室由學校自發組織,工作室成員往往是同一學校、同一專業的教師,少數工作室聘請了行業企業的專家。這樣,職業學校名師工作室的建立缺乏一定的權威性和社會認可度,也制約著名師工作室的建設功效以及名師的輻射作用。因此,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還需要各職業院校制定一套相應的申報、建設和考核制度,規范職業學校名師工作室的建立,使其成為職業學校的一個品牌。

3、要堅守課堂教學主陣地。課堂教學質量是名師工作室的立足之本。無論是先進的教學理念還是優秀的教學方式方法,無論是打造團隊還是培養成員,最終都要落實在課堂上,體現在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上。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要做堅守課堂教學主陣地,一是要帶頭上好研究課、公開課和示范課;二是要努力發揮個人特長,形成教學風格;三是要善于反思,對自己的特長和風格進行總結與提煉,形成個性化的教學主張;四是要與團隊成員分享教學主張和教學行為,以形成共同愿景,并取得所有成員的內心認同;五是要創設平臺,為團隊成員開設各種課堂教學研究課搭臺,在聽課和評課中和成員一起發現問題、反思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4、要加強團隊精神建設。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使優秀的成員得到團隊認可,獲得團隊中其他成員的尊敬。在名師引導下,工作室在團隊內部要形成一種團隊觀念和氛圍。為此,名師工作室名師的教學主張、教學方法、教學措施乃至教學風格的形成及其在團隊中影響力的強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日本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 婷定香花五月天中文字幕在线 | 午夜福利网址入囗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