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

時間:2023-05-29 17:45: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土壤污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土地環境質量標準

土地環境質量標準是國家為防止土壤污染、保護生態系統、維護人體健康所制訂的土壤中污染物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容許含量值。

土地環境質量標準是一個閾值。土壤中的化學物質含量低于此值,一般不會有污染問題;高于此值,則應作進一步調研,若確有危害,則確認土壤已被污染。由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是由國家制定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區域土壤環境背景值

土壤環境背景值是指在不受或很少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情況下,土壤的化學組成或元素含量水平。由于人類活動與現代工業發展的影響已遍布全球,現在嚴格意義上的土壤自然背景值已很難確定,只能去尋找人類影響盡可能少的土壤來確定土壤環境背景值。

因此,作為土壤的環境背景值或本底值、維持當前土壤環境質量的目標,土壤環境背景值只能是一個相對概念。

場地土壤污染臨界值

土壤污染臨界值是指某場地土壤中污染物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是否產生危害的臨界值。高于此臨界值,說明土壤已受污染,應根據受害程度和可能條件,采取相應的修復措施。土壤污染臨界值通過風險評估而得,其值因土壤、受體的不同而異。

名詞解釋

什么是土壤污染?

定義

土壤污染是指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質或過量的植物營養元素進入土壤而導致土壤性質惡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調的現象。土壤污染可導致土壤組成、結構、功能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發育,造成有害物質在植物體內累積,通過食物鏈危害人畜健康,或經地面徑流、土壤風蝕,使污染物向其他地方轉移。土壤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難恢復,特別是重金屬污染。

分類

土壤污染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

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

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 特點

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過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農作物的殘留檢測,甚至通過研究對人畜健康的影響后才能確定。

累積性污染物質在土壤中不易擴散和稀釋,容易因不斷積累而超標,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可逆轉性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降解。比如,被某些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年~200年時間才能夠恢復。

難治理積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化作用消除。有時需要靠換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決問題。

知識堂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1.過量施用化肥

長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學肥料,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耕地土壤退化、耕層變淺、耕性變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等。 2.農藥

農藥進入土壤后,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在植物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積累,通過食物、飼料危害人體和牲畜的健康。

3.重金屬元素

重金屬污染十分難以消除。一旦土壤受到鎘、砷、鉻、鉛、汞等重金屬元素污染,就會進入農作物或糧食中,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4.污水灌溉

未經處理或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工業污水中含有重金屬、酚、氰化物等許多有害物質,這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帶至農田,會造成土壤污染,危害人體健康。

5.酸沉降

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在大氣中發生反應形成酸雨,通過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

6.固體廢物

污泥作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屬、無機鹽、有機物和病原體的污染。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傾倒,易使重金屬向周圍土壤擴散。

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殘體

禽畜飼養場的廄肥和屠宰場的廢物,如果不進行物理和生化處理,其中的寄生蟲、病原菌和病毒等就可能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過水和農作物危害人體健康。

法律法規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1995年頒布實施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按照土壤應用功能、保護目標和土壤主要性質,規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濃度指標值及相應的監測方法。標準適用于農田、蔬菜地、茶園、果園、牧場、林地、自然保護區等地的土壤。

根據土壤應用功能和保護目標,《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將土壤環境質量劃分為3類:

I類為主要適用于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原有背景重金屬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茶園、牧場和其他保護地區的土壤,土壤質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類主要適用于一般農田、蔬菜地、茶園果園、牧場等到土壤,土壤質量基本上對植物和環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類主要適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礦產附近等地的農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質量基本上對植物和環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同時,土地環境質量標準分為3級。其中,Ⅰ類土壤環境質量執行一級標準;Ⅱ類土壤環境質量執行二級標準;Ⅲ類土壤環境質量執行三級標準。詳見下表:

我國有哪些相關規定?

目前,我國尚未有針對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門立法,但相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中有對這一問題的零散規定。

《憲法》第9條和第10條規定,“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環境保護法》第20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防治土壤污染?!?/p>

《農藥管理條例》第25條規定:“使用農藥應當遵守農藥防毒規程,正確配藥、施藥,做好廢棄物處理和安全保護工作,防止農藥污染環境和農藥中毒事故?!?/p>

第2篇

關鍵詞:國內;土壤污染;現狀;治理措施

在國家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甚至有不斷惡化的趨勢,最近幾年,土壤污染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國是農業國家,土壤是十數億國人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若是任由土壤污染現象自然發展而不予以有效治理,土壤污染問題會嚴重危害到農產品食用安全,并且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還會遷移到大氣中,進而嚴重降低我國的國民綜合健康水平。由此可見,土壤污染問題絕對不容忽視,而深入分析國內土壤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有利于促進我國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開展[1]。

1國內土壤污染現狀

經濟的高速發展往往伴隨著環境問題,當前我國的土壤環境問題比較嚴重,尤其是在農業以及工業活動較為頻繁的地區,土壤污染的問題非常嚴重,這些規?;纳a活動,對土壤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經過對多個地區的土壤進行監測后發現,超過兩成的監測土壤存在污染超標的問題,其污染物主要為鋅,鎘,銅,鉛等重金屬污染。在對土壤分布進行研究時發現,我國南方地區的污染程度比北方地區更加嚴重,尤其是在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和傳統的工業基地東三省的污染問題尤為嚴重,這也說明了經濟發展程度較高以及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的土壤污染問題較為嚴重[2]。

2土壤污染治理策略

2.1土壤有機污染物治理策略

2.1.1原位修復技術治理策略為了保證土壤污染物的處理效果,應盡量根據污染狀況選擇科學的治理技術,原位修復技術相對來說比較適合受破壞較小的土壤,在眾多的土壤修復技術和方法中,原位修復技術能夠有效地降低修復成本,并實現土壤污染物的有效降解,原位修復技術能夠對土壤的深層污染進行有效地治理。在利用原位修復技術處理土壤污染時,應注意盡量對廢棄物進行分離和控制,防止出現二次污染,降低修復效果。2.1.2異位修復技術治理策略除了原位修復技術外,還有相對應的異位修復技術,這種修復技術通常采用原地處理和異地處理兩種方法進行修復活動。這種修復方法能夠有效地對修復過程中的各類措施進行控制,相比較原位修復技術因為修復技術不會產生較多的廢物副產品,所以修復效果更好。但在采用異位修復技術時,需要大量的土方開挖,所以會產生較多的運輸問題,這大大的增加了修復的成本投入。2.1.3物理治理及熱處理策略除了原位和異位修復技術之外,還需要有針對性解決土壤有機污染的策略,所以會用到更多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如覆土稀釋法以及玻璃化和蒸汽提取等方法,對土壤進行有機物污染處理。這些處理方法通常被分類為物理污染處理方法,采用物理方法進行污染處理時,不會對土壤造成較大的破壞,治理效果較好,并且在土壤修復的控制過程中,作業條件更加靈活和方便。在開展有機物污染處理過程中首先應當對土壤的結構特點進行分析,通過分析結果來確定采用哪一種有機物污染處理方法,從而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3]。2.1.4化學治理策略除了物理方式治理有機污染物,還可以通過化學方法對有機污染物進行處理,具體方法是通過微波放射或者催化氧化來對有機污染物進行處理,在進行化學治理過程中應當對具體的流程進行嚴格規范,通過科學的分析針對不同的有機污染物進行有效的治理。2.1.5微生物治理策略微生物治理有機污染物也是常見的一種治理措施,其依據的工作原理是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可以作為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要的能源,所以通過在土壤中投放微生物,來消耗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在這個消耗過程中有機污染物被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這是一種非常優質的處理方法,操作過程中不會產生大量的廢物副產品。在進行微生物治理有機污染物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植物與微生物的伴生關系來提升處理效果,因為植物本身具備較強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這能夠有效地提升微生物分解效率。這種處理有機污染物的方法雖然非常有效,但其弊端是需要花費比其他修復方法更長久的時間,因為生物可能會產生的降解酶具有針對不同污染物的差異性,所以要通過監測結果來對微生物的數量和類型進行控制,以增強有機物污染的處理效果[4]。

2.2土壤重金屬等無機物污染治理措施

2.2.1物理、化學治理策略在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處理過程中,較為常見的處理方法為淋洗法、電解法以及熱解析法等多種不同的方法,其中熱解析法的治理效果最為明顯。通過熱解析法能夠吸收土壤中99%以上的汞。而對于鉛、鉻等類型的金屬通過電化法處理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電化法能夠去除土壤污染物中超過90%的鉛、鉻重金屬。而淋洗法則適用于提取土壤污染物中的無機污染物,并進行有效的回收處理。因此,淋洗法對無機污染物具備較好的治理效果。一般來說,利用化學方法對土壤進行處理主要是通過使用不同的穩定劑吸附或改變不同污染物中重金屬的狀態,來減少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這種治理方法能夠暫時性地改善土壤的污染問題,但卻無法根除土壤中的污染物,雖然該方法效果較好,但土壤污染物的隱患始終存在。2.2.2植物聯合微生物超積累治理策略通過利用植物與微生物的特性,將二者進行聯合應用來對土壤中的無機物以及重金屬進行治理,這種方法能夠對相關污染物進行快速地吸收轉化、分解和固定。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以尋找適應性植物,通過在污染土壤中培育這種植物,使得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對重金屬產生吸附效果,在某種情況下還可以對植物進行基因改善,使得植物能夠適應這種受到污染的環境提升吸收效果,這種方法幾乎不會產生其他危害,治理成本較低,效果較好,并且具備一定的美化功能。2.2.3植物、微生物、化學等聯合治理策略化學螯合劑能夠有效地將土壤中的重金屬轉化成螯合物,通過在土壤中種植植物可以對螯合物進行吸收和降解,并配合電壓法對被污染的土壤中的重金屬進行溶解,此時正處在污染土壤中的植物就可以對這些溶解后的重金屬進行有效地吸收。依照微生物與植物共同對土壤污染進行治理的原理,實現了對污染物的吸收并處理的目的。某些情況下,相關人員能夠通過有機肥料與微生物進行結合,并通過有機肥料來促進微生物對重金屬的吸收能力,從而實現污染物的治理目標[5]。

3土壤污染的有效治理策略

3.1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解決我國當前的土壤污染治理問題,除了要提高重金屬以及有機物的污染處理水平之外,還應當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工作,通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來促進社會各界參與到土壤污染控制和治理工作中。通過法律手段對污染地區及污染目標進行監控,并通過對污染程度的監測來設定污染預警機制,從而可以通過監測預防以及治理來緩解土地污染的現狀。政府應當對已經存在的相關制度及法規進行有效落實,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情況進行監督,避免企業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利益而忽略了環境污染問題。而且要設立責任人制度,以便從制度上監督企業,通過對土壤的監測以及責任劃分來解決工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污染問題。

3.2科學規劃土壤管理

依據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現狀,應當對土壤進行有效的規劃和科學設計,對農業生產過程中土壤的使用方式進行相關標準的制定,通過農業生產的方式以及各類投入來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降低對化肥的依賴,不斷推廣綠色有機農業,通過對農作物的研究和改良,增強農作物的抗病能力并以此解決農業生產活動中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數量。通過改善農業活動的灌溉方式來降低水污染程度,保護水資源,建立符合現代特征的農業生產方式。

4結語

在上面的論述中,詳細說明了目前國內土壤污染現狀,鑒于土壤污染問題的嚴重性,當務之急就是積極探尋導致土壤污染問題的實際原因,并針對土壤污染治理措施進行更加深入、更加細致地研究探討,而政府部門也需要對土壤污染治理給予政策及法律法規方面的支持,加強土壤管理措施規劃,為土壤污染治理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方建新,王璞.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分析及防治對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8):79.

[2]莊國泰.我國土壤污染現狀與防控策略[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5,30(4):477-483.

[3]張靜.淺析土壤污染現狀與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20,40(11):130-132.

[4]解麗娟,謝志遠,郭光光.試論我國土壤污染的現狀、危害及治理策略[J].新農業,2020(19):63-64.

第3篇

    關鍵詞: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屬環境污染的范疇。環境污染指的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質量下降而有害于人類或生物正常生存和發展的現象。環境污染的產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當某種能造成污染的物質的濃度或總量超過環境自凈能力,便可能產生危害。環境污染根據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人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中某些或某種有害物質含量過高,致使健全的土壤功能受到損害,理化性質改變,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受到破壞,肥力下降,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不良,造成減產;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現象 。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淺析:

    第一:工業點源污染物主要有廢水、廢氣、廢渣、粉塵、噪音等。工業污染源的防治措施:

    (1)推行清潔生產,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嚴格執行國家工業三廢排放標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技術進步,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物的產生和排放,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將過去的“資源-產品-廢物”的生產過程轉變為“資源-產品-再資源”的生產過程。包括征收污染稅和排污費等懲罰性政策,以及政府對環保型產業的財政補貼和信貸支持等鼓勵性政策。最后從側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轉變為工業生產全過程控制;由重濃度控制轉變為濃度與總量控制相結合;由重分散的點源治理轉變為集中控制與分散治理相結合。

    (2)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推進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在化工、冶金、輕工、機械、電力、建材等行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加速技術改造,加快生產設施和工藝流程的更新及改造,減少和控制“三廢”的排放量,強制淘汰污染重、能耗物耗高的設備和產品。

    (3)編制城市總體規劃,調整城市功能布局。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把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等環境保護內容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按照城市功能分區,調整工業布局,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改變工廠和居民混雜狀況,從生產和生活兩個方面控制城市環境污染。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增強工業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能力,提高城市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水平。

    (5)構建森林過濾器作用帶和森林緩沖帶。

    在工業污染集中的區域,通過構建森林過濾器作用帶減緩污染物進入土壤的速度,營建森林緩沖帶減小污染物在風力和水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對其他地區的影響。具體地:

    ①在粉塵沉降嚴重的地段,種植闊葉的泡桐、女貞、夾竹桃、毛白楊、大葉楊等滯塵樹種;

    ②在工礦企業周圍選擇種植抗二氧化硫的樹種臭椿、香椿、苦楝、垂柳、桑樹、側柏、杜英、夾竹桃、法國冬青; 抗氯、氯化氫的樹種合歡、榆樹、木槿、構樹、紫荊、槐樹、紫藤、梧桐、刺槐、紫穗槐、胡枝子;防火樹種廣玉蘭、法國冬青、女貞、木荷、油茶、白櫟;

    ③在鉛汞污染地區栽植有吸鉛塵本領的青楊、桑樹;有吸汞能力的桂花、棕櫚、臘梅。

    第二: 土壤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

    農業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畜禽廢棄物的隨意排放,廢棄的農用地膜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區,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標準化施用化肥、無公害農藥,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從源頭上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對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管理,提倡使用生物農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施用有關規定,控制氮素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機肥施用量。

    (2)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推廣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施用次數和施用量,同時推廣無公害生產技術。

    (3)選擇種植抗性較強的品種,如種植轉基因水稻可以減少農藥的用量[15]。

    (4)嚴格控制畜禽養殖污染,大力推廣生態養殖。在畜禽養殖區用畜禽廢棄物充當沼氣底料生產清潔能源,發酵后的剩余物又是高效的有機肥料,既解決了畜禽廢棄物的污染難題,還可以減少化學肥料的施用,大力開展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率。

    (5)對于已經污染的地區,通過增施有機肥料、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劑、調控土壤pH和Eh等生態、生物修復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從而消除污染。此外在面源污染區構建水土保持林,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污染物進入水體,進而遷移到其他地區造成危害。

    第三:工農業復合污染的防治

    在工農業復合污染區,要采取分類治理的措施,對于已經污染嚴重的地區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采用農業生態修復措施,因地制宜地改變一些耕作管理制度來減輕危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 改變耕作制度,選種抗污染作物品種,或篩選出在食用部位累積污染物少的品種;種植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如種植樹木、花草等觀賞或經濟作物;

第4篇

“我是一個基層農民。”介紹自己時,黨永富總喜歡用這句話作為開場白。性情謙和的他,被稱為“中國治土人”,是中國農資次生災害污染治理與農業安全工程系統建設創始人,是農業污染立體防治創建者,近年來,他在治理除草劑殘留污染和“癌癥田”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謂引人注目。

“一介布衣,心系環保,八百萬畝污染土地,在他手下重獲生機;身為農民,潛心科研,創新研發肥料減量和除草劑副作用防控技術;他是登上聯合國演講席的中國農民,他用20年執著,詮釋對土地的深情厚愛?!?015年1月25日,黨永富當選為2014年度中國“三農”人物,頒獎詞中對他如此評價。

癡情土地夢

黨永富出生在河南省商水縣農村,因為貧窮,他從小就對土地、糧食有著很深的認識。一天吃三頓飽飯是他曾經的夢想,在他眼里,土地能夠長糧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黨永富初中沒讀完就輟學回家,十幾歲便開始像大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整日在田間勞作。對于黨永富來說,求學的時光雖短卻彌足珍貴,在學校,他明白了知識的重要性,堅定了對科學的信仰。

隨著的全面施行,打的糧食夠吃了,但農村還是很苦,農活還是一項繁重的體力勞動。1988年,在西安的親戚給他帶回來兩包除草劑。這對黨永富來說,無疑是個福音,有了這個“好東西”,他就不用頂著烈日,彎腰勾背地在地里鋤草了!

歡喜之余,他又隱隱地覺得不妥――能殺死雜草的除草劑對莊稼沒有一點害處嗎?堅信科學的他決定親自做一下實驗。

從那時候開始,黨永富就有一個夢想,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研發出對除草劑副作用有防控效果的產品。

為實現夢想,他只身跑遍大江南北,考察市場、搜集信息,走訪高等院校,聘請專家。

經過16年的艱難攻關,黨永富的夢想終于實現了。2005年,他將中國第一項除草劑副作用與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研制成功,2008年該研究成果――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通過了河南省科技廳的技術成果鑒定,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2007年以來,黑龍江、河北、山東、河南、江蘇、青海等全國8個省份在試用奈安防控劑后,都得出了內容相近的測產報告:奈安牌防控劑增產效果明顯,大豆每畝增產80~150斤,水稻每畝增產230~290斤,玉米每畝增產240~320斤。

廣袤的東北地區,曾經的肥沃良田,由于大量使用除草劑,致使莊稼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成為了“癌癥田”。從2006年開始,黨永富就致力于“癌癥田”的治理,如今,2150多萬畝種不成莊稼的“癌癥田”在他手里重獲新生。

初獲成功的黨永富沒有就此止步,他把目光聚焦到另一個新的領域。經過認真調研,他發現很多地方的農民,由于過量施用化肥,土壤產生了耐肥性,化肥越施越多,土壤越喂越瘦,造成土壤板結、酸化,環境污染等現象,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

為了解決土壤的耐肥性的問題,歷經數次磨難的黨永富,又開始了艱難攻關。

關于農資次生災害污染治理,黨永富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了6項技術發明專利??刂仆寥牢廴荆瑥脑搭^做起才能事半功倍。為此,黨永富在繼續研發并力推奈安除草安全添加劑之后,又推出“大力士奈安3號”肥料減量產品。這種產品可有效解決因過量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污染等問題。

“大力士奈安3號”肥料促進劑通過阻隔肥料固化,激活肥料,使作物能更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磷、鈣、鎂及微量元素,并對土壤中的酸、堿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可有效平衡土壤酸堿值,緩解長期施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結、肥力下降等問題。

如今,從農田里走出來的黨永富,已經是鎂光燈下的焦點,身兼數職,光環籠罩。他是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生態安全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生態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奈安土壤污染與生態治理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是國際環境安全一等獎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三農”人物創新獎獲得者,是國家農藥殘留降解國際專利戰略研究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河南省十二屆人大代表、河南農業大學兼職教授。

用20多年的實踐,黨永富撰寫出了《土壤污染與生態治理》一書,為落實我國十三五“兩減一控”規劃提供了理論教材與技術支撐。他研究的肥料減量技術與除草劑副作用防控技術,能夠每年實現肥料減量1950萬噸,農作物增收超過1500億元。

“雙刃劍”

“我國用全球7%的耕地和6%的水資源,養活了全世界21%的人口,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事。但是,我國農業近30年的發展,在占全球7%的耕地上,使用了超過世界總量30%的化肥。”黨永富說,土壤對化肥的耐肥性不解決,未來土地可能會無法生產糧食。要想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遏制化肥過量使用,拯救被化肥、農藥、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有關數據顯示,1978年,我國農業化肥使用總量只有884萬噸,到了2013年,猛增至6500萬噸,平均年增長6%。

“化肥使用量越來越多,土地卻越來越瘦,要想糧食增產越來越難,這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秉h永富說,過量使用化肥,已經造成土壤酸化、板結,大量氮素污染河流、地下水,并造成霧霾天氣,給糧食增產、食品安全帶來了嚴重危害。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化肥本身就是壞東西,只要使用得當,化肥對補充作物營養、提高糧食產量功不可沒,至少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也不可能擺脫對它的依賴。”黨永富同時表示。

不僅是化肥,除草劑的副作用也在日益凸顯。

我國東北地區出現的“癌癥田”,主要原因就是除草劑殘留嚴重污染了土壤?!耙爰Z食穩產、高產,品質好,首先要保障土壤安全,因為糧食是在土壤里長著,只有安全的土壤才能生長出安全的糧食。”黨永富說,長期使用化肥和農藥,使土壤產生了耐肥性和耐藥性,并且產生了依賴性,就像吸毒,越吸癮越大。

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隨著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現在許多地方土壤的生態鏈已經遭到嚴重破壞。以前的土地,隨便翻開一塊,就能很輕松地找到蚯蚓,現在,這些對土壤有益的小動物已經蹤跡難覓了。

“我們還需要保持傳統的農耕模式,保持生態鏈。過去土壤中的有機質能達到7%,現在很多地方1%都達不到,光靠化肥和農藥,土壤只能越來越差。”對目前我國的土壤狀況,黨永富為之感嘆。

為糧食安全鼓與呼

如何才能保護好土壤種好糧呢?

在黨永富看來,當務之急是要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農業面臨的污染主要有兩大項,一是農藥,二是化肥”。

但是,為了利益,在化肥和除草劑的推廣過程中,包括一些專家在內的很多人是不愿意強調其副作用的,更不會倡導進行土壤修復。“我們的土壤治理技術很成熟,處于領先水平,然而,技術的推廣很滯后,存在很大的漏洞,目前最需要的是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秉h永富有些無奈地說。不過,新的形勢也讓他感到欣慰,“兩減一控”(農藥減量、肥料減量、控制污染)已經作為政策上升至國家高度。

黨永富介紹,土壤修復的成本并不高,甚至還會由于肥料和農藥的減量使用而使整體成本降低。目前,土壤修復推廣最成功的地方在河南和東北。2006年前后,河南因除草劑藥害引起的上訪事件每年有600多起。從那時起,黨永富就開始對污染土壤進行公益性救助,幾年時間下來,除草劑藥害已經得到了控制?!拔也粌H解決了讓人頭疼的農民上訪問題,還讓大家都知道了土壤修復的重要性和如何進行土壤修復?!?/p>

黨永富在東北修復“癌癥田”的事情,現已廣為人知。2014年6月18日,中央電視臺七套“科技苑”節目,30分鐘時間以《給除草劑加把安全鎖》為題,專題報道了他從發現除草劑副作用,到研發產品,再到治理“癌癥田”的整個過程。因為此項成就,他被評為2014年中國“三農”人物。

黨永富高興地介紹說:目前,新型肥料減量技術已經得到大面積的示范,這項技術如果在全國得到普遍的推廣和應用,每年可以節省化肥1950萬噸,相當于全國化肥使用量的20%~30%,這其實也是對土壤保護的重大貢獻;此外,除草劑副作用防控每年可以幫助國家增產糧食1000億斤。

第5篇

關鍵詞:土壤污染;現狀;危害;治理措施

1土壤污染概念

土壤是指陸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為植物生長提供機械支撐能力,并能為植物生長發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氣、熱等肥力要素。近年來,由于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汽車排放的廢氣,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農業化學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藥散落到環境中,導致土壤遭受非點源污染的機會越來越多,其程度也越來越嚴重,在水土流失和風蝕作用等的影響下,污染面積不斷擴大。因此,凡是妨礙土壤正常功能,降低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都叫做土壤污染物[1-2]。

當土壤中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有害物質或其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植物人體”,或通過“土壤水人體”間接被人體吸收,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我國土壤污染現狀與危害

2.1土壤污染的現狀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嚴峻,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在重污染企業或工業密集區、工礦開采區及周邊地區、城市和城郊地區出現了土壤重污染區和高風險區。土壤污染類型多樣,呈現出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復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徑多,原因復雜,控制難度大。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會防治意識不強。由土壤污染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群體性事件逐年增多,成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3]。

2.2土壤污染的危害

2.2.1土壤污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初步統計,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 000萬hm2,有機污染物污染農田達3 600萬hm2,主要農產品的農藥殘留超標率高達16%~20%;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萬hm2,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13.3萬hm2。每年因土壤污染減產糧食超過1 000萬t,造成各種經濟損失約200億元。

2.2.2土壤污染導致生物產品品質不斷下降。因農田施用化肥,大多數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許多地方糧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鎘、砷、鉻、鉛等重金屬含量超標或接近臨界值。每年轉化成為污染物而進入環境的氮素達1 000萬t,農產品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污染嚴重。農膜污染土壤面積超過780萬hm2,殘存的農膜對土壤毛細管水起阻流作用,惡化土壤物理性狀,影響土壤通氣透水,影響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品質。

2.2.3土壤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土壤污染會使污染物在植物體內積累,并通過食物鏈富集到人體和動物體中,危害人體健康,引發癌癥和其他疾病。

2.2.4土壤污染導致其他環境問題。土壤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屬濃度較高的污染土容易在風力和水力作用下分別進入到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態系統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態環境問題。

3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3.1過量施用化肥

我國每年化肥施用量超過4100萬t。雖然施用化肥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措施,但長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學肥料,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耕地土壤退化、耕層變淺、耕性變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學性質惡化,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層土壤吸附固定的養分,都在根層以下積累或轉入地下。殘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發生地面徑流或土壤風蝕時,會向其他地方轉移,擴大了土壤污染范圍。過量使用化肥還使飼料作物含有過多的硝酸鹽,妨礙牲畜體內氧氣的輸送,使其患病,嚴重導致死亡[4]。

3.2農藥是土壤的主要有機污染物

全國每年使用的農藥量達50萬~60萬t,使用農藥的土地面積在2.8億hm2以上,農田平均施用農藥13.9 kg/hm2。直接進入土壤的農藥,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殘留于土壤中的農藥,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穩定性的中間產物或最終產物無機物。噴施于作物體上的農藥,除部分被植物吸收或逸入大氣外,約有1/2左右散落于農田,又與直接施用于田間的農藥構成農田土壤中農藥的基本來源。農作物從土壤中吸收農藥,在植物根、莖、葉、果實和種子中積累,通過食物、飼料危害人體和牲畜的健康。

3.3重金屬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國320個嚴重污染區約有548萬hm2土壤,大田類農產品污染超標面積占污染區農田面積的20%,其中重金屬污染占80%,糧食中重金屬鎘、砷、鉻、鉛、汞等的超標率占10%。被公認為城市環境質量優良的公園存在著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劑四乙基鉛隨廢氣排出污染土壤,使行車頻率高的公路兩側常形成明顯的鉛污染帶。砷被大量用作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和除草劑,硫化礦產的開采、選礦、冶煉也會引起砷對土壤的污染。汞主要來自廠礦排放的含汞廢水。土壤組成與汞化合物之間有很強的相互作用,積累在土壤中的汞有金屬汞、無機汞鹽、有機絡合態或離子吸附態汞,所以,汞能在土壤中長期存在。鎘、鉛污染主要來自冶煉排放和汽車尾氣沉降,磷肥中有時也含有鎘[5]。

3.4污水灌溉對土壤的污染

我國污水灌溉農田面積超過330萬hm2。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含有氮、磷、鉀等許多植物所需要的養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農田,有增產效果。未經處理或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工業污水中含有重金屬、酚、氰化物等許多有毒有害的物質,會將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質帶至農田,在灌溉渠系兩側形成污染帶。

3.5大氣污染對土壤的污染

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等有害物質,在大氣中發生反應形成酸雨,通過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業排放的金屬氧化物粉塵,則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塵形式進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廠為中心、半徑為2~3 km范圍的點狀污染。

3.6固體廢物對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屬、無機鹽、有機物和病原體的污染。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傾倒,由于日曬、雨淋、水洗,使重金屬極易移動,以輻射狀、漏斗狀向周圍土壤擴散。

3.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殘體對土壤的污染

禽畜飼養場的廄肥和屠宰場的廢物,其性質近似人糞尿。利用這些廢物作肥料,如果不進行物理和生化處理,則其中的寄生蟲、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過水和農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第6篇

一、充分認識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高度重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和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在開展土壤基礎調查、完善相關制度規范、強化污染源監管、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撐能力、組織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示范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土壤環境面臨嚴峻形勢。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在重污染企業或工業密集區、工礦開采區及周邊地區、城市和城郊地區出現了土壤重污染區和高風險區;土壤污染類型多樣,呈現出新老污染物并存、無機有機復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徑多,原因復雜,控制難度大;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不足,全社會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識不強;由土壤污染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逐年增多,成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三)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意義重大。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環境要素,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部分,是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新時期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級環保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擺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統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切實解決突出的土壤環境問題。

二、明確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四)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建設良好人居環境為總體目標,以農用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場地環境保護監管為重點,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落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機構和人員,增強科技支撐能力,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夯實工作基礎,提升管理水平,切實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土壤環境問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環境保障。

(五)基本原則。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必須堅持預防為主;要認真總結國內外土壤污染防治經驗教訓,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實行防治結合。

統籌規劃,重點突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法律法規、監管能力、科技支撐、資金投入和宣傳教育等各個方面,要統籌規劃,全面部署,分步實施。重點開展農用土壤和污染場地土壤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各地實際,按照土壤環境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采取不同的土壤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農村地區要以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特別是“菜籃子”基地為監管重點;城市地區要根據城鎮建設和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以規劃調整為非工業用途的工業遺留遺棄污染場地土壤為監管重點。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土壤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資源,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群眾健康。防治土壤污染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各級環保部門要在同級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認真履行綜合管理和監督執法職責,積極協調國土、規劃、建設、農業和財政等部門,共同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土壤污染防治。

(六)主要目標。

到20*年,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本摸清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初步建立土壤環境監測網絡;編制完成國家和地方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初步構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等管理體系框架;編制完成土壤環境安全教育行動計劃并開始實施,公眾土壤污染防治意識有所提高。

到20*年,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監督管理體系,出臺一批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法律法規,土壤污染防治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建立土壤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土壤環境監測網絡進一步完善;土壤環境保護監管能力明顯增強,公眾土壤污染防治意識顯著提高;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科學研究深入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取得明顯成效。

三、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

(七)農用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以基本農田、重要農產品產地特別是“菜籃子”基地為監管重點,開展農用土壤環境監測、評估與安全性劃分。加強影響土壤環境的重點污染源監管,嚴格控制主要糧食產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強化對農藥、化肥及其廢棄包裝物,以及農膜使用的環境管理。對污染嚴重難以修復的耕地提出調整用途的意見,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積極引導和推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規范有機食品發展,組織開展有機食品生產示范縣建設,預防和控制農業生產活動對土壤環境的污染。

(八)污染場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結合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對污染場地特別是城市工業遺留、遺棄污染場地土壤進行系統調查,掌握原廠址及其周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種類、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建立污染場地土壤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

建立污染土壤風險評估和污染土壤修復制度。對污染企業搬遷后的廠址和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進行開發利用的,環保部門應督促有關責任單位或個人開展污染土壤風險評估,明確修復和治理的責任主體和技術要求,監督污染場地土壤治理和修復,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別是改為居住用地對人體健康影響的風險。

對遺留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由原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治理并恢復土壤使用功能。加強對化工、電鍍、油料存儲等重點行業、企業的監督檢查,發現土壤污染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區域性或集中式工業用地擬規劃改變其用途的,所在地環保部門要督促有關單位對污染場地進行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的結論作為規劃環評的重要依據。同時,要積極推動有關部門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按規定程序組織審查規劃環評文件;對未依法開展規劃環評的區域,環保部門依法不得批準該區域內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造成污染的單位和個人負責修復和治理。造成污染的單位因改制或者合并、分立而發生變更的,其所承擔的修復和治理責任,依法由變更后承繼其債權、債務的單位承擔。變更前有關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責任。造成污染的單位已經終止,或者由于歷史等原因確實不能確定造成污染的單位或者個人的,被污染的土壤或者地下水,由有關人民政府依法負責修復和治理;該單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的,由土地使用權受讓人負責修復和治理。有關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污染防治責任。

四、強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九)搞好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各級環保部門要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加強溝通協調,有效整合資源,強化質量管理,落實配套資金,確保調查的進度和質量;在搞好調查成果集成的基礎上,組織對調查成果的開發利用,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保密的規定,做好數據、文件、資料、報告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確保萬無一失。

(十)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抓緊研究、制定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快制定污染場地土壤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并組織好實施。組織制修訂有關土壤環境質量、污染土壤修復、污染場地判別、土壤環境監測方法等標準,不斷完善土壤環境保護標準體系。鼓勵地方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制定切實可行的土壤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標準和政策措施。(十一)加強土壤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把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納入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制定土壤環境監測計劃并組織落實。進一步加大投入,不斷提高環境監測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省、市三級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定期公布全國和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加強土壤環境保護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培養和引進一批專門人才。制定土壤污染事故應急處理處置預案。編制國家和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規劃應包括土壤污染防治的內容,并提出具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

(十二)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示范。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組織有關部門和科研單位,篩選污染土壤修復實用技術,加強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集成,選擇有代表性的污灌區農田和污染場地,開展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重點支持一批國家級重點治理與修復示范工程,為在更大范圍內修復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積累經驗。

(十三)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機制。地方要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投入,保證投入每年有所增長。中央集中的排污費等專項資金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土壤污染防治,保證資金逐年增加并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地方也應在本級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我部將協調中央財政部門視情況對地方土壤污染防治給予資金補助。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土壤環境監測、污染場地調查與評估、土壤污染防治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設。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土壤污染防治。

第7篇

關鍵詞土壤污染;現狀;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X53文獻標志碼: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82

土地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當前,國內土壤污染愈演愈烈,導致土地環保質量嚴重下降,尤其是在工業、商業迅猛發展的大環境下,犧牲土壤生態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屢禁不止。土壤污染已成為環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三廢”污染、石油污染、重金屬污染、化學農藥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已使土壤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引導下,土壤污染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由此可見,保護土壤質量、維護土壤生態、凈化土壤污染已成為當務之急。

1土壤污染的特征

1.1隱蔽且滯后

大氣、水、廢棄物污染是很容易通過感官而被發現的,但土壤污染卻具有很高的隱蔽性,難以直接發現。土壤污染需要對土壤樣品進行采樣化驗,分析其中有害物質的殘存量,甚至通過研究人畜等的健康狀況才能明確。這就造成土壤污染監管遠遠滯后于污染現狀,而且一旦發現土壤污染,往往是已經發生了很長時間,因此,土壤污染往往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

1.2累積性

在大氣與水體中的污染物質一般較易治理或遷移,但在土壤中卻不同,土壤不像大氣和水的擴散與稀釋能力那么高,而且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積累時間較長、成分復雜,往往治理難度較大。尤其是土壤污染的持續性、漸近性特點,更使污染物質極易在土壤中累積從而超標。

1.3不可逆

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是不可逆轉的過程,有很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降解,有的重金屬在土壤中可能需要長達100~200年的時間才能解除污染。這就會使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在很長時間內被貼上“污染”標簽,難以被應用到生產生活和經濟建設中,同時也會對當地民眾的生產生活安全性造成極大危害。

2土壤污染現狀與危害

2.1土壤污染現狀

土壤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市化、農業集約化的變化越來越快,很多未經處理的廢棄物都轉移到了土壤之中,如重金屬、硝酸鹽、農藥、病原菌等。按照污染物性質,可以分為無機物污染、有機物污染和生物污染;根據污染物的存在狀態可分為單一污染、復合污染以及混合污染。目前,我國的土壤污染總體形勢非常嚴峻,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并且在有的特殊區域出現了重污染以及高風險污染。土壤污染的途徑多種多樣,原因很復雜,把控起來難度較大[1]。另外,土壤環境監督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夠,人們普遍的防治意識薄弱,并且由土壤污染引發的農產品安全問題以及群體性事件已成為威脅人們身心健康、妨礙社會穩定的一個原因。

2.2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對作物危害嚴重。當土壤中的污染物質含量超標時,其生長出的植物會出現吸收及代謝能力失衡,殘留植物體內的有機污染物直接對植物的生長產生影響,有的還會引發遺傳變異甚至死亡。2)土壤污染物在植物體內殘留。農作物在處于土壤污染的環境中,通過自身的生長發育體系將污染物吸收進自身體內,污染物的殘留量在農作物的體內分布不均,并且不同的污染物在其體內停留的時間也不同。一般根部的殘留量最多,其次是莖、葉、莢、籽粒,并且在植物體內的停留時間根據污染物的分解性不同而不同,分解性高的,停留時間短,反之停留時間長。3)土壤污染會危害人體健康。土壤中的病原體能夠通過食物鏈的傳播進入人體,有的也會通過皮膚侵害人體。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另外有的還會通過呼吸系統侵入人體,使受害者白細胞數量發生改變。

3土壤污染的防治

3.1健全土壤污染法律法規,調查土壤污染狀況

針對治理土壤污染的問題,我國已確立了相關法律法規,其內容涉及農業環境保護、防治土地污染等領域,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針對土壤污染問題的日益加重,相關部門需要盡快設立長期穩定的法律法規,并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更加高效地進行。

土壤污染的治理需要有完善的調查工作為基礎,相關部門要建立土壤質量監測數據庫,尤其要嚴格監控污染較為嚴重的重點區域,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監管檔案[2]。國內土壤污染呈現集中性特點,這就使區域土壤污染治理重點更加明確。通過數據調查分析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并根據其污染指數、影響范圍制定有效的治理對策,對高危污染區進行全面強化治理。

3.2施用化學改良劑,加強土壤凈化能力

實施生物改良,增加土壤環境容量。為了改善土壤質量,可向土壤中施加石灰、堿性磷酸鹽、氧化鐵、碳酸鹽和硫化物等化學改良劑,加速有機物的分解,將重金屬固定在土壤中,將其轉化為難溶的化合物,防止其遷移造成各種污染。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可以靠植物、真菌、細菌等合作降解,并且通過植物能夠帶走土壤中的部分重金屬。

對于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除生態修復之外,還需要對其進行物理修復。當前,土壤電動修復技術已進入研發使用階段,通過離子電學和電滲析作用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屬,或者在土壤中計入鹽酸溶液,從而清除土壤中的鎘、鉛等有害重金屬。雖然這些新型土壤凈化科技尚處于研發階段,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凈土”將成為現實,為土壤凈化和保護提供更有效的治理措施。

3.3強化農業生產過程環境監管

相關機構應加強肥料、農藥等投入的安全管理工作,嚴控污水灌溉以及污泥農用行為。加強對農業的污染控制,嚴禁使用重金屬超標的農藥化肥,尤其的化學殺傷性、殘留性高的農藥化肥,從源頭抓起杜絕土壤種植性污染[3]。優先發展生態農業,鼓勵并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基地的建設。農業部門和環保部門要聯合行動,密切關注土壤污染治理能效,通過生態農業的發展的優化土壤性質,提高土壤污染治理效率。

3.4優化產業規劃布局

加強規劃布局,防止重污染企業等的建設開發生產等活動對周邊土壤造成污染,設置區域環評、規劃環評等程序,避免各種不合乎要求的開發項目的開展造成土壤污染。環境部門要針對土壤重污染區域劃定污染紅線,定期監測周邊土壤污染情況,尤其是與周邊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土壤治理更要提起重視。規劃當地產業布局有利于強化土壤生態保護基礎,控制土壤污染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污染風險。

4結語

土壤環境問題在現代社會中已日益突顯,國家對于環境保護工作也愈加重視。為了實現現代社會各方面的可持續性發展,土壤污染問題必須著重解決,相關部門以及大眾都需要為之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工作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何鵬.土壤污染現狀危害及治理[J].吉林蔬菜,2012(9):55-56. 

第8篇

一、主要目標

到年,全市形成較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機制和基本覆蓋全市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主要農產品產地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大土壤環境安全隱患基本消除。

(一)源頭控制水平。

1.全市五類重金屬(汞、鎘、鉻、鉛、類金屬砷)污染物排放量比年規劃調查數據降低5%以上,非重點防控區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年規劃調查數據降低5%,重點防控區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年規劃調查數據降低20%。

2.重點行業(再生有色金屬生產、煉鋼、廢棄物焚燒)單位產量(處理量)二噁英排放強度比年削減10%。

3.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置;市本級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5%以上,各縣(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0%以上,重點企業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市本級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以上,各縣(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4.農田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不低于80%,施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使用面積達80%以上,規?;笄蒺B殖場排泄物綜合利用率達97%以上。

5.建立全市污染場地環境風險控制清單,確定主要污染場地的范圍、污染程度和風險控制措施。

(二)監測監控能力。

1.建立重點企業和主要工業集聚區土壤監測體系,重點行業新源二噁英排放達標率達到100%。

2.建成農產品基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控體系,標準農田長期監測點覆蓋率不低于80%。

3.每年至少開展一次二噁英重點源監督性監測。

4.基本建成土壤環境狀況數據庫,建立較為完善的土壤環境質量評價體系。

(三)環境質量指標。

1.主要農產品基地土壤重金屬指標達標率不低于80%。

2.新增的工業用途轉非工業用途場地環境風險評估執行率不低于90%,新建的非工業用途建設項目場地土壤環境質量達標率不低于90%。

二、主要任務

詳見附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級部門土壤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由市生態辦牽頭,市發改、經信、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建設、規劃、水利、農業、林業、衛生等部門參加,定期分析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指導協調全市清潔土壤行動。各縣(市、區)政府要建立健全相應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加強組織協調。清潔土壤行動實施情況納入縣(市、區)年度生態建設考核體系,并與生態市縣、環保模范城市等創建工作掛鉤。

第9篇

關鍵詞:油氣開發區;土壤;污染;評價

Abstract: Identify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conditions of the soil oil pollution, surve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loor oil pollution and soil pollution mechanism, floor oil soil contamination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Dongying Cityto promote sustain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provide the school basis.

Key words: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zone; soil; pollution;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TE99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6-0020-02

0引言

東營市位于近代黃河三角洲,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特別是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的加劇,尤其是油氣資源開發導致的土壤污染,引發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應加強石油開采過程的管理,減少落地油污染;石油化工企業的污廢水嚴格處理,做到達標排放,減少或避免對周圍土壤環境造成污染,防止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

1區域土壤污染現狀

本區主要分布著有勝利、東辛和現河三個采油廠的勝坨、寧海、東辛、永安、廣利、新立村、現河莊、郝家、王家崗、牛莊、史南、樂安等12個油田4700多口油井,油井在鉆鑿過程中對周圍土壤的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徑為石油開采過程中形成的落地油、輸油管路的滲漏等,污染以點狀和斑狀污染為特點。以油井為中心,大致在半徑40~50m的范圍,面積6000m2左右。

全區采取的淺層(0.2~0.3m)土壤樣品20組(件),深層(0.6~1.0m)土壤樣品15組(件),石油類以及重金屬等均有檢出。

淺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1.38~17450mg/kg,平均值175.45mg/kg;鉛(Pb)檢出范圍9.59~313.10mg/kg,平均值22.38mg/kg;鎘(Cd)檢出范圍0.088~0.19mg/kg,平均值0.11mg/kg;鉻(Cr)檢出范圍0.03~0.10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檢出范圍8.40~25.00mg/kg,平均值13.04mg/kg;汞(Hg)檢出范圍0.00944~0.06627mg/kg,平均值0.02345mg/kg(表1)。

深層土壤石油類量檢出范圍2.60~38.00mg/kg,平均值14.47mg/kg;鉛(Pb)檢出范圍14.70~33.00mg/kg,平均值19.55mg/kg;鎘(Cd)檢出范圍0.073~0.127mg/kg,平均值0.099mg/kg;鉻(Cr)檢出范圍0.032~0.136mg/kg,平均值0.06mg/kg;砷(As)檢出范圍7.47~14.52mg/kg,平均值10.94mg/kg;汞(Hg)檢出范圍0.00377~0.024mg/kg,平均值0.0158mg/kg(表2)。

2油井剖面污染特征

為調查研究油井對土壤的污染狀況,在工作區黃河南、北主要石油開采區,選擇了2處(Yp1、Yp2)典型油井進行了油井土壤污染剖面調查。以油井為中心,按照0.20m、0.50m、1.5m的調查深度,以及距油井5.00m、20.00m、40.00m的調查距離,在調查半徑40~50m范圍內進行了調查取樣。分析檢測結果見(表3)。

表1 淺層土壤污染現狀一覽表

表2深層土壤污染現狀及評價一覽表

根據土壤污染資料分析,重金屬組分含量無論是縱向還是垂向上沒有明顯的變化,而且與調查區的重金屬組分數據基本一致,進一步說明在石油開采區沒有明顯的重金屬污染。石油類組分含量具有明顯的變化規律,以油井為中心,由近而遠、由淺入深石油組分含量逐漸減少;這種變化規律淺層和近油井地帶尤為明顯,到40m遠處石油類組分含量深淺變化不大,說明油井落地油污染范圍半徑已達到40m。

表3 油 井剖面污 染數據 一 覽 表

3土壤污染動態

土壤中的石油和重金屬離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利用經過一個雨季的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土壤污染動態數據對比分析,在大氣降水淋濾作用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污染物質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石油類組分尤為明顯。

4土壤污染評價

模糊評價能有效的解決評價標準邊界模糊和監測誤差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運用模糊數學法對土壤環境質量各因素進行定級評價,將各因素評價結果采用公式計數法進行二級賦權,較為客觀評價了總體環境質量級別。

首先選擇評價因子,分別對因子取權,確定各因子評價標準,最終應用模糊矩陣復合運算進行綜合評價,能較為客觀評價土壤質量評價。

4.1模糊層次綜合評判數學模型

根據模糊集原理,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綜合評判數學模型:

[4-2]

公式中:B ---綜合評判矩陣(綜合評判結果)

A ¬¬--因素集權重矩陣

R¬¬¬-由n個評價指針構成的總評判矩陣

ai---為第i個評價指針在總目標中獲得的權重值,且∑α=1

uij--為第j個方案第i個因素指針的隸屬度

bj--為第j個方案的綜合評價指標

4.2評價因子確定

根據本次調查資料和土壤污染現狀,確定石油類、鉛(Pb)、鎘(Cd)、砷(As)、汞(Hg)五項評價因子,即因子集為U=(U1……U5)。

根據土壤監測數據給評價因子賦值。

4.3評價標準

根據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北方土壤背景值,將土壤環境質量分為四級(表4)。

表4土 壤 污 染 程 度 分 級 標 準 表

分級 Ⅰ Ⅱ Ⅲ Ⅳ

標準值 背景值(北方) 背景值(全國) 限制值 臨界值

評價 未污染 輕污染 污染 嚴重污染

備注 限制值:為保障農業生產,維護人體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臨界值:為保障農林業生產和植物正常生長土壤臨界值

各因子在各級分區的評價標準值(V),《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中有的直接采用,沒有的根據因子特征條件確定(表4)。

表4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分級標準表

4.4評價因子權重確定

第10篇

關鍵詞:礦產資源;土壤污染;陜西省

礦產資源指經過一系列地質活動形成的,賦存于地下或地表,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礦物或元素的集合體。礦產資源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現代社會其利用已經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對土壤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土壤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一旦污染將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據統計,我國因工礦業、農業等人類活動造成了全國16.1%的土壤或輕或重受到污染[1]。陜西省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含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地質構造帶,成礦條件良好,礦產資源豐富[2]。根據1999年的統計結果,陜西省共發現礦產資源137種,其中金屬礦產包括:黑色金屬5種、有色金屬10種、貴金屬2種、稀有以及放射性礦產10種。煤、石油、天然氣的保有儲量分別位居全國的第四位、第五位、第四位。礦產資源分布與土壤污染具有緊密的聯系,往往礦產資源分布區,也是土壤嚴重污染分布區[3]。

1陜西省礦產資源的分布特征

陜西省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地理位置獨特,從南至北分為陜北黃土高原、關中盆地和陜南秦巴山區,地跨揚子、華北、和秦嶺3個構造單元,區內包含各種地貌類型,地質構造復雜,地層發育齊全,構造活動強烈,具有良好的成礦條件[4]。能源礦產主要以煤、石油以及天然氣為主。煤礦主要分布在渭北地區,特別是銅川、韓城、合陽以及澄城一代,素有渭北“黑腰帶”之稱。石油主要分布在陜北鄂爾多斯盆地,包括靖邊、定邊、延長、延川、字長等縣;天然氣主要分布在靖邊縣與衡山縣[5]。非能源礦產主要分布在陜西中部和陜南地區,主要包括4個礦產資源分布區。①小秦嶺礦產資源開發區,主要分布在渭南市、潼關、華陰、華縣、臨潼以及藍天等縣市,區內礦產包括以金為主的貴金屬礦產和以鉬為主的有色金屬礦產。②山柞鎮旬礦產資源分布區,主要分布在山陽、柞水、鎮安、旬陽4地,區內分布有大量鐵礦和釩礦。③鳳太礦產資源分布區,主要分布在鳳縣和太白縣,有鉛、鋅、金等金屬礦產。④漢中礦產資源分布區的黑色金屬礦產齊全,包括鐵、錳、鈦以及金、銀、鉛等礦產[6]。

2土壤污染的分布特征

根據陜西省礦產資源的分布特點,土壤污染可以分為3個區:陜北石油污染地區、渭北金屬礦產污染區(主要是小秦嶺地區)以及城市周邊和工業分布區。

2.1陜北石油污染區

陜北地區以黃土為主,黃土對石油具有較強的吸附攔截能力,是石油污染的主要宿體之一[7],石油在黃土中的傳播分為點源傳播和非點源傳播,但以點源傳播為主[8]。進入土壤的石油主要富集在20~30cm處,石油烴大部分是大分子,黏附力較強,會在土壤中形成一層油膜,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影響土壤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導致根系腐爛,同時石油污染物可以被植物吸收進入果實,污染糧食作物。陜北地區歷史上存在私人開采石油現象,在私人開采過程中,因設備陳舊、不注意保護環境、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采用掠奪式開采方式,造成土壤石油污染嚴重。李小利等人在2009年通過采樣對比私人開采地區巴家河油區和國有延長燕溝油田的土壤污染情況,發現兩處油田附近都存在石油土壤污染,私人開采地區的土壤石油污染更嚴重[9]。

2.2渭北重金屬污染區

渭北地區分布有大量的煤礦和金屬礦產,這些礦產在開采的過程中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在開采煤礦和金屬礦產的過程中,選礦、洗煤等會產生大量含有重金屬離子的礦山酸性廢水,堆積的尾礦經過雨水淋漓重金屬離子也會被釋放出來,隨著河流水系擴散,會污染河流生態環境以及河岸的土壤。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首先引起水體重金屬污染,然后污染物通過水體進行傳播進而污染流域內的土壤。陜西省礦產資源開采造成的環境污染最典型和最嚴重的是小秦嶺潼關金礦區。1990年,潼關區域大氣汞濃度監測全部超標,最大超標38倍。2002年,潼關縣蒿岔峪河水上段的鉛、汞、鐵超過Ⅰ類水標準;下游河段鉛、汞分別超過Ⅳ類水標準[10]。農田土壤主要受到Hg、Cd、Pb的污染,超標率分別為89.8%、57.1%和12.2%,研究區83.6%的土壤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小麥和玉米中3種重金屬Hg、Cd、Pb的超標率分別為39.1%和44.4%,39.1%和33.3%,47.8%和33.3%[11]。在研究區農田土壤中,Hg、Cd和Pb的污染嚴重。綜合污染指數分析表明,研究區受污農田土壤面積達83.6%,重污染面積達30.6%。農田土壤Hg的生態危害最大,Cd的生態危害次之,Pb只具有輕微的生態危害。從潛在生態危害指數來看,有55.1%的土壤樣品具有中等及更強的生態危害,有44.9%的土壤樣品具有輕微的生態危害。生態危害較強的農田土壤主要分布在南部。小麥和玉米均受到Hg、Cd、Pb的污染,并且小麥的污染較玉米嚴重。經相關性分析得到,小麥、玉米籽粒中的重金屬含量與土壤中重金屬含量之間僅在Hg元素表現出顯著的相關性。潼關縣金屬礦冶煉廠周邊農田也受重金屬污染嚴重,在冶煉廠區的0~120cm內,土壤中的Cd含量超出國家土壤質量三級標準,Cd濃度為7.91~361.76mg/kg。礦區土壤中的Cd、Hg、Pb污染嚴重,堆料場附近和生產區的Zn含量超出國家土壤質量三級標準,周邊農田中的Cd含量較高,超出國家三級標準[12]。

2.3城市周邊和工業分布地區

城市土壤是城市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污染主要來自工業三廢、城市生活垃圾以及汽車尾氣排放等。產生的重金屬污染物進入土壤中,會導致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以西安市為例,城市路邊土壤中Co、Cr、Cu、Mn、Ni、Pb和Zn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陜西省土壤的背景值,其中Cu、Pb和Zn嚴重超標,Co和Cr次之,As、Mn和Ni輕度超標。其中,As、Mn和Ni主要有自然源和交通源兩種,Cu、Pb和Zn主要來自交通源,Co和Cr主要來自于工業源[13]。同時,工業分布區土壤也容易受到污染。寶雞市作為西北電力的重要樞紐,電廠周邊土壤受重金屬污染嚴重[14]。附近農田土壤中Cu、Pb、Zn、Co、Cr、Mn、Ni和V的含量均高于陜西省表層土壤的背景值[15]。而且污染物會進入河流,并污染河流沉積物。在渭河寶雞河段沉積物中,Zn、Co、Cd和Hg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陜西省土壤元素的背景值,其中Cd和Hg分別是陜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和16倍[16]。

第11篇

生日對每個人都是重要的,因為這是他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時間。我的媽媽的生日她早已記不得了,而她卻牢牢地記住了我的生日,可見得,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

我的媽媽為了我,眼角已經有了皺紋,烏黑的頭發也參雜幾根白頭發。而我還在不懂事的要媽媽為我買東買西?!鞍?,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啊,一想到這里,我一定要給媽媽過一個有趣、快樂的生日!”

“當當當,啦啦啦,我在興奮地哼著小曲?!蔽壹毿牡挠眉糇蛹舨蕩?,等我把房間收拾、打扮好后,拿出早已買的賀卡,在上面歪歪正正的寫:祝親愛的媽媽生日快樂!然后用多年的積蓄給媽媽買了一個大蛋糕和一件禮物。

“哈哈哈哈,我自己大聲地笑,媽媽回來以后一定會夸獎我!”可是,我等了一個小時媽媽也沒有回來。于是,我撥打了媽媽的手機號碼。“喂,是誰?”“是我媽媽,你不回來…嗎?”“哦,你上你姥姥家來,我在這里?!薄芭?。”我不情愿的掛了電話。

“難道今天不是媽媽的生日?難道是我記錯了?”不管怎么樣,先上姥姥家去。到了姥姥家,我看到媽媽買了許多菜、海鮮,就是沒有蛋糕,我明白了,原來媽媽要在姥姥家過生日?。∥疫B忙一溜煙的跑回家,拿上蛋糕、賀卡和禮物。

到了姥姥家,看到媽媽對姥姥說:“媽媽,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這時的我,已經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媽媽看見我,說:“心心,你買的蛋糕?”“是啊,我知道是你的生日,所以給你買的?!眿寢屄犃撕?,很是開心。吃飯的時候,我趁機把賀卡送給了媽媽,把禮物送給了姥姥,媽媽和姥姥不停的夾菜給我,害的我的肚子都差點撐破了。

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總是會把父母和兒女的生日記得緊緊的,而自己的生日卻記不住,媽媽永遠為家人勞累,為家人擔心,我愛我偉大的媽媽!

第12篇

1.1 土壤中亞硝酸鹽和重金屬現狀

據監測資料(表1),土壤中亞硝酸鹽和鉛、鎘、銅、汞等重金屬含量均超過GB15618-2000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最高允限值。由于農作物的養料,特別是礦物質,是靠根系從土壤中吸收而來,從而導致許多農產品中亞硝酸鹽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均大大超過國家衛生標準。據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科學實驗中心2009年11月24日至12月30日對夏邑縣蔬菜生產基地及市場樣品抽樣,共13個項目,1810項次,檢測結果表明:所檢測的樣品不同程度地存在農藥殘留、重金屬及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的問題。

重金屬殘留結果:鉛超標率為41.7%,最高含量為限量的5倍,其中菠菜和蕪荽的超標率為100%,小白菜為88.9%;亞硝酸鹽檢出率為42.3%,最高含量超過了允許值的18.2倍(表2)。

1.2 土壤環境中磷素狀況

進入水體的磷主要是通過徑流帶入,而滲漏也占一定比例。因而被污染程度與土壤有效磷水平有很大關系。事實上,許多菜園土壤有效磷水平已遠遠超出需要的數量。此外,另據魯如坤的研究發現,當土壤中磷素供應水平處于極低狀態時,土壤氮素不會被及時吸收利用,或利用率較低,從而造成硝態氮進入地下水中的可能性增大。

2 綜合治理對策

2.1 合理施用化學農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

要禁止施用劇毒、高毒和高殘留農藥,按國家明文規定嚴格執行。選用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要做到合理用藥,因地、因時、因病用藥,推廣先進用藥技術,提高防效,保護土壤和大氣不受污染,禁止污水灌溉,逐步解決“三廢”污染問題,運用微生物降解廢塑料、垃圾等有害物技術。

2.2 選用推廣優質抗病品種

選用抗逆性強、抗耐病蟲害、高產優質的優良品種,可減少田間用藥,降低農藥的污染。目前推廣的抗蟲棉,已取得明顯效果。另外,選育推廣硝酸鹽富集量小的品種,可降低硝酸鹽的危害。

2.3 應用生物技術,推廣物理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不污染環境,對人、畜安全。既可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又可不用或少用化學農藥。采用蘇云金桿菌乳劑或顆粒體病毒防治菜青蟲、小菜蛾和棉鈴蟲,用廣赤眼蜂防治鱗翅目害蟲,用農抗BO-10防治黃瓜白粉病、番茄韭菜灰霉病等。物理防治技術包括溫湯浸種、太陽能高溫土壤消毒、嫁接、黃油板誘殺蚜蟲、防蟲網防蟲、靜電殺蟲、臭氧防病等技術。

2.4 平衡施肥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