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19:58: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招商銀行收入證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工作證明
中國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
,身份證號碼為------------系我單位限公司在職員工,在硬件部門擔任****職位,入職時間為 20** 年 * 月 ** 日,本單位聲明上述事項真實可信。
本單位不因出具此證明而承擔相應還款責任。
特此證明
二、收 入 證 明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行:
茲有我單位員工*** ,屬我單位 *** (正式、臨時、聘用)員工,身份證號碼為 ----------------- ,在我單位已工作 *年,職務 ****,月均收入為 ******。
單位人事部門電話:
單位簽章(公章或人事管理部門章)
年 月 日
銀行經辦人員于****年**月**日以***(電話、上門等)方式進行了客戶身份、收入情況核實。
經辦人員簽字:
三、招行信用卡工作證明
工作證明
致招商銀行——支行(部):
茲證明————先生/女士,系我單位(1.正式工;2合同工,3臨時工),已在我單位工作——年,現任職務——;其身份證號碼為——————;其個人收入為入為人民幣(大寫)————元,
以上情況屬實。
本單位對該證明的真實性負責!
單位地址:————————————
單位電話——————;單位聯系人:————
招行信用卡工作證明格式一
致招商銀行_______支行(部):
茲證明________是我公司員工,在________部門任________職務。至今為止,一年以來總收入約為__________元。
特此證明。
本證明僅用于證明我公司員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資收入,不作為我公司對該員工任何形勢的擔保文件。
蓋章:
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招行信用卡工作證明格式二
致招商銀行_______支行(部):
茲證明_______先生/女士,系我單位(1正式工,2合同工,3臨時工),已在我單位工作_______年,現任職務_______;其身份證號碼為______________;其個人收入為入為人民幣(大寫)______________元。
以上情況屬實。
本單位對該證明的真實性負責!
單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單位電話______________;
單位聯系人:_______
單位蓋章:
白金卡是種身份的體現,持卡人不僅有較高的信用額度,還能享受普卡、金卡所不能得到的增值服務。不過,申辦前不僅需要了解其門檻有多高,還要衡量年費的高低。如果盲目地花上數千元甚至萬元辦一張“面子”白金卡,未必真的會滿足。有白金卡,還新增了鉆石卡、至尊卡等等,華麗的名稱吸引了不少高端人群。各家銀行為了吸引高品質客戶,亮出了不少絕招。不久前,深圳發展銀行也以“白金至尊卡”打人這一群體。
那么,這些增值服務是否真的與眾不同,其他銀行白金卡的服務又有哪些呢?
增值服務是關鍵
在對各家銀行白金卡進行比較后記者發現,雖然自金卡服務各有不同,但在類型上差異并不十分明顯。比如24小時貴賓專線服務、保險保障、雙倍積分、高爾夫禮遇等非常普遍,而機場貴賓服務、道路救援、異地汽車租賃及品牌折扣等,也被納入了多家銀行白金卡的服務范圍內。
當然在服務細節上各家會有所不同,以意外險為例,保障內容、額度就有區別,比如招行提供的是500萬元出行意外險、中行提供1000萬元航空意外險及航班延誤保險、行李損失險等,浦發提供500萬元公共交通意外險、5000元行李延誤補償及最高1000元行李延誤補償,建行的鉆石卡客戶更可以享受最高3000萬元的公共意外險保障及航班延誤、行李延誤、信用卡盜刷保險、購物保障保險等。
有些銀行還會有比較特殊的服務,比如招商銀行白金卡、無限卡客戶可以享受五大航空公司積分換里程、建行高端卡可以享受四家航空公司優惠航程;浦發自金卡客戶可以得到免費家政介紹及全球代購;民生銀行白金卡豪華版客戶可以享受美容SPA護理服務、私人律師服務等。這些都是普卡、金卡會員所無法享受到的待遇。申請高端卡門檻較高
如果以上所說的各項服務吸引了你,使你產生了辦高端信用卡的沖動,那么你可要先留意辦卡門檻了。
一般在申請高端信用卡時,除了提供有關的身份證明、工作證明外,還需要提供一定的財力證明,比如收入情況、家庭財產狀況等。浦發白金卡要求申請人一年完稅后收入達到12萬元、深發展白金至尊卡要求申請人年薪最低25萬元以上、光大商旅白金卡的門檻為年收入10萬元以上且有固定房產一套以上。
甚至還有許多高端卡片不接受一般人的申請,只是銀行內部對優質大客戶發出邀請。這類卡片的數量還不少呢。比如招商銀行無限卡,由于透資金額無上限封頂,銀行自然不輕易發放;民生銀行鉆石卡,提供數十種服務類型,光是年費就需要每年1萬元,同樣只邀請、不接受申請;交行白金卡、農行尊然白金系列卡由于信用額度分別達到100萬元、50萬元,同樣不對外開放。
免收高額年費很難
既然白金卡只針對高收入人群開放,且提供的服務有相當的“專屬”度,那么年費自然不低了,幾乎所有的白金卡年費都要上千元,只有民生銀行白金卡標準版年費600元、中信白金精英卡年費480元、浦發白金卡年費680元,這三者低于10130元。
而有不少信用卡的年費甚至達到5000元甚至更高,比如招商銀行無限卡年費1萬元、民生銀行鉆石卡年費1萬元、光大銀行陽光商旅無限卡年費5000元及建設銀行鉆石信用卡年費5800元。
您好,根據詳情描述,你現在年齡介于18~65歲,有穩定的收入,暫時沒有不良信用記錄,是可以申請辦理信用卡的。辦理信用卡所需手續資料有:
1、工作證明、收入證明:可以是任職單位出具的工作證明原件,請寫明具體的公司名稱、部門、崗位及收入情況,并加蓋公司公章或人事章;
2、身份證明:必須是本人身份證,不能是過期或者假證;
3、參考文件:學歷證明、醫保、社保等;
準備好上述文件后,你可以選擇在網上辦理或者直接前往銀行網點辦理。一般國有四大銀行審核標準比較嚴格,建議選擇商業銀行辦理,比如說招商銀行、廣發銀行、中信銀行等,通過率比較高。
押唄廣告押手機就能快速借款!
一般需要的就是身份證、收入證明、財產證明等手續文件,必不可少的就是身份證和收入證明了,有了這些你就可以去銀行申請辦理信用卡,初次申辦建議選擇普卡,額度在1000到1萬之間,祝愿早日辦卡成功。
(來源:文章屋網 )
這位卡友你好,根據你的情況,以為你是上班族,所以你是滿足申請辦理信用卡的基本條件的,所以你可以向銀行申請辦理信用卡。辦理信用卡時,你需要向銀行提交以下材料:
1:身份證明材料:你的個人身份證復印件;
2:工作證明和收入證明:包括你的工作證原件和復印件,近三個月的工資銀行流水賬單等;
3:其他財力證明材料:如果你有自己名下的銀行存款,購買的基金,社保等,你都可以匯總成材料提交給銀行,由于你有車,所以會有利于你辦卡。
招商銀行廣告2020年入門級卡面門檻低新手必備立即申請!
這位卡友你好,有穩定的工作是辦理信用卡很有利的條件之一,所以,你申請辦理信用卡的通過率會是比較高的。你只需要向銀行提交你的身份證明材料,工作證明材料,收入證明材料就可以。如果你想申請更高額度的信用卡,假如你有自己名下的房產,汽車,銀行存款,交納的社保等財力證明,你可以匯總成材料提交給銀行,這樣你的額度就會增加。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商業銀行 財務分析 股份制
一、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問題分析
我國的商業銀行主要由三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體系,其中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CCB)、交通銀行(CTB)、中國農業銀行(ICBC)、中國銀行(BOC)等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第二部分為全國性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其中包括中國民生銀行(CMBC)、興業銀行(CIB)、中國光大銀行(CEB)、華夏銀行(HXB)等12家股份制銀行;第三部分是城市商業銀行體系,比如營口銀行、錦州銀行、大連銀行等。本文選取其中10家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ICBC)、興業銀行(CIB)、浦發銀行(SPDB)、招商銀行(CMB)、中信銀行(CITIC)、華夏銀行(HXB)、中國建設銀行(CCB)、交通銀行(CTB)、中國銀行(BC)、中國民生銀行(CMSB)。并且以交通銀行為主進一步分析基于財務視角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問題。
(一)安全性分析
1.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按銀監會的定義,資本充足率是商業銀行持有的、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資本與商業銀行風險加權資產之間的比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是核心資本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率。巴塞爾協議規定,資本充足率的下限為8%,核心資本充足率的下限為4%。2012年,10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均在10%以上,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在6%以上,由此可見,各商業銀行無論是核心資本充足率還是資本充足率都符合銀監會的標準,這說明各個商業銀行一方面在通過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管理自己的資產,另一方面在不斷地補充新資本來達到巴塞爾協議要求的標準。總體來說,國家控股的五大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基本都高于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原因在于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引進了戰略投資者,如工商銀行2006年引入高盛等投資者;建設銀行2005年引入美洲銀行。但是由于其發展速度比較快,全國性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兩項指標平均值仍然要低于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
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24%與8.98%。核心資本充足率低于銀監會新資本充足率監管標準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要求(2013年末達到9.5%),因此核心資本補充需求較為明顯。
2.最大10家客戶貸款比。最大10家客戶貸款比是最大10家客戶貸款總額除以資本凈額所得的比值。該項指標也是反映銀行資本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如果銀行貸款集中度過高的話,會對銀行的資產安全性造成巨大的隱患。因此,目前的監管要求為最大10家客戶貸款比上限是50%。對本文所選的10家樣本數據分析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這10家商業銀行的最大10家貸款客戶比都小于50%,均符合監管要求。其中華夏銀行的最大10家客戶貸款的比值第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的最大10家客戶貸款比低于其他銀行,說明這幾家商業銀行的資本安全性較好,可有效地防止貸款客戶出現資金問題而引起自身的系統性風險。其中交通銀行的最大10家貸款客戶比為第三,證明其資本安全性較好,能夠有效地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有效地提高了其核心競爭力。
3.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是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率的上限為5%。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見表2。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各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符合監管要求,這與我國銀行業自身的努力分不開。我國國有銀行業曾一度負重前行,背負著相當沉重的不良資產的包袱。我國對其進行注資改造以后,大量的不良資產被剝離了,國有銀行業的資產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還是略高于全國性非國有股份制的商業銀行,由于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立時間比較晚,其控制不良資產的能力也相對比較強。總體來說,10家樣本銀行體現的不良貸款率比較良好。交通銀行在樣本銀行中的不良貸款率排名第五,為1.26%,雖然說符合標準但還是有可改進的空間,也將會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又一有力幫助。
(二)流動能力分析
1.流動性比率。流動性比率是流動性資產余額除以流動性負債余額,我國商業銀行用人民幣計算的流動性比例的監管標準是大于等于25%。10大銀行的流動性比較見表3。
流動性比率主要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保持流動性的能力,根據對表3的分析可知,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的流動性比率最高,說明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的資本流動能力比較高。另外,華夏、興業、中國銀行的流動性能力都要高于其他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的流動性比率在10家銀行中以墊底形式出現,體現出交通銀行在資金流動性方面較為薄弱,需要進行整改,與其他銀行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也是交通銀行不能在全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中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
2.存貸比的比較。存貸比是銀行貸款余額除以存款余額。10大銀行的存貸比見表4。
我國監管部門目前對存貸比制定的標準是,存貸比率必須小于或等于75%,但銀行通常將50%作為盈虧的平衡點,低于50%,銀行常常可能發生虧損。根據對表4的分析可知,除了中信銀行的存貸比為79.60%,大于75%;中國民生銀行的存貸比為76.75%,大于75%之外,其他銀行的存貸比均符合監管部門的要求。另外,浦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存貸比值也比較高。存貸比過高可以使銀行的利潤比較高,但也極易引起銀行的支付危機。雖然中國銀監會于2009年初調整了部分信貸監管政策,對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良好的中小銀行,允許有條件適當突破存貸比,但是上述銀行還應在這方面進一步提高,加強自身防御風險的能力。
交通銀行的存貸比為71.95%,符合監管部門目前制定的標準,存貸比過高雖然可以提高銀行的利潤,但也極易引起銀行的支付危機。但結合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來看,交通銀行在這一方面把握的較好。
(三)盈利性分析
1.資產收益率(ROA)和權益收益率(ROE),見表5。通過對表5的分析可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工商銀行的資產收益率、權益收益率值比較高,說明這幾家銀行的盈利能力比較強,華夏銀行的資產收益率比較低,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的資產收益率稍低,而中國銀行和中信銀行的權益收益率比較低,總體而言,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呈螺旋形上升,雖然有時候會略有下降,但是總體上還是比較令人滿意,這說明,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逐步地向國際化的跨國銀行趨同。然而結合交通銀行的資產收益率與權益收益率比值在10家銀行中比較落后,說明交通銀行的盈利能力較10家銀行來說比較弱,雖然整體態勢呈現上升趨勢,但結合我國的商業銀行總體趨勢來說,交通銀行的上升趨勢較弱,還需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2.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是業務及管理費除以營業收入,10家銀行成本收入比見表6。
我國商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應控制在45%以內,根據對表6的分析,工商銀行與建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比較低,從側面說明盈利能力比較強,招商銀行與民生銀行的成本收入比總體比較高,這說明成本控制情況不佳,需要進一步加強。交通銀行在10家銀行中成本收入比處于中等水平。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普遍低于全國性非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一方面說明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比較強;另一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二者的環境造成的,中小銀行要想與原有的國有銀行相抗衡,就必須加大在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交通銀行同樣如此。
二、提高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措施
(一)全面加強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
首先,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等機構,完善公司的管理組織體系,保證各個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其次,保證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部門真正發揮作用,尤其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確保內部管理得到執行。再次,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僅要求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準確、完整、及時,而且實現商業銀行信息的電子化處理,使得信息能夠及時的在銀行的內部進行傳遞,全面加強內部管理,同時降低成本管理費用。通過以上的措施,為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保證。
民生銀行的“商貸通”本是無心插柳,卻成了改變其地位的重要支點。
據《新財經》記者了解,當初民生銀行向中小企業信貸發力,并非自主戰略,而是受監管層壓力。由于當時中小企業的資金饑渴得到中央高層的重視,銀監會于2009年專門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政策,包括要求商業銀行成立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等。
就在其他銀行將銀監會的壓力看作“差事”應付的時候,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卻把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直接把擔子壓給了專門負責中小企業貸款的零售銀行部。
讓民生始料不及的是,這個被大家看作政治任務的業務改變了民生銀行在股份制銀行的地位,使它在2012年被市場發現,成為領漲一波行情的黑馬,并成為揚名立萬的金字招牌。
民生崛起的同時,招行的低成本優勢沒有了嗎?貸款定價上偏于保守難道不是優點反而是缺點了嗎?
民生超越招行
招行從2004年開始到如今,一共提出了兩次轉型,其中第一次是2004~2008年,第二次是2009年到現在。
第一次轉型時正好是一輪加息周期,招行完勝,其加權風險資產收益率逐年提高,且速度明顯快于民生和興業等銀行。
事情的變化發生在2009年,招商銀行的加權風險資產收益率突然滑落,而正是那一年,招商銀行溢價收購了香港永隆銀行,導致核心資本充足率猛降。“盡管招行不承認,但是收購永隆銀行是招行的一大敗筆。”一位業內人士說。
收購永隆銀行給招行帶來的結果是,在2009年貨幣信貸超常規寬松的形勢下,所有銀行都在抓緊機遇瘋狂放大資產的關鍵時點,但招行由于資本充足率的限制不能如其他銀行那樣乘機放大資產,只能做風險系數較低的票據貼現業務,致使票據貼現全年平均余額占總貸款平均余額的22.48%。而更讓招行難堪的是,那一年票據貼現市場低迷,招行全年的票據貼現平均收益率只有2.21%,這導致了招行2009年貸款凈利息收入較2008年下滑了10.41%。
多年來,讓招行處于精英地位的原因除了其銳意改革形象之外,不論從負債業務還是資產業務方面都達到了其他銀行無法取代的地位,也就是投資者所說的護城河。
從負債方來看,招行在零售領域的開拓,讓其獲得了低成本的資金,這得益于其近幾年無論在服務、還是在設備等各個層面的開拓創新。2011年,招行存款綜合成本約為3.4%,民生為4.03%,招行大約有0.6個百分點的優勢,這是招商銀行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招行零售業務的核心競爭力是客戶高昂的轉換成本,其服務是其他銀行很難跟上的,其客戶定位在受過良好教育、并具較大未來增長空間的白領階層,這導致零售業務成為利率市場化大勢下最具有殺傷力的武器。
但是市場認為,招行的這個優勢正在慢慢被有著龐大密集網點的四大行追趕,其他股份制銀行也利用其網上銀行、財富管理和信用卡等工具,奮起直追,尤其是近幾年理財產品的瘋狂擴張,招商銀行在負債端的護城河正在慢慢變淺。
從2009年開始,招商銀行選擇了“二次轉型”,而民生銀行卻選擇了向中小企業信貸全面發力。3年后來看,這個選擇決定了民生和招行在股份制銀行地位的互換。
以2011年為例,民生銀行總貸款余額為1.2萬億元,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2300多億元,占比19.29%。中小企業貸款實現的利息收入占總貸款利息收入的28.22%。根據2011年民生銀行7.16%的平均貸款利率估算,該行2011年總貸款利息收入為863億元,中小企業貸款2011年實現利息收入為244億元,平均收益率為10.47%,較7.16%的平均貸款利率上浮46.23%。
2011年第一季度,新增“商貸通”貸款利率平均上浮比率達40%以上,處于同業最高水平。這就突然使民生銀行的凈息差一舉超過招商銀行,并在16家上市銀行中居于首位。
轉型成敗
“民生的事業部制是其他銀行都不敢做也不想做的事情,改革就是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民生銀行的事業部制改革成功了。”招行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這樣說。民生銀行之所以能夠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是因為其在組織機構和流程優化方面實行的徹底改革保證了“商貸通”的開拓,而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開展也為事業部制改革打下了基礎。
2007年下半年,民生銀行開始推行事業部制改革,核心內容是根據特定行業進行專業化分工,公司業務收回總行集中經營,并重新明確大、中、小企業業務邊界。
大企業歸新成立的地產、交通、冶金、能源、貿易金融事業部,由總行直接經營管理,以提升專業化效率,迅速做大、做強主要的利潤增長點。中小企業融資業務由中小企業金融事業部(分行)主要負責,支行不再從事公司業務。
民生銀行的這個改革引起非議,也一度在改革過程中出現巨大困難,產生波折,其問題和困難是:失去大企業支撐的分行有如被釜底抽薪,而完全失去對公業務的近500家支行網點更是無所適從,導致一段時間分行與事業部間矛盾不斷,這又反過來制約了事業部的改革效率。
民生銀行實行的是條塊結合的模式,沒有徹底條線化的模式完全取代總分支行制的“塊塊”模式,業務的“條”與分總行的“塊”相互融合;分支行戰略收縮后,最后由“商貸通”來補充。事業部制改革為“商貸通”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反過來,“商貸通”又排解了事業部制改革的后顧之憂,能促進改革更加高效地向前推進。
正是有了全新高效和責任分工明確的事業部制改革的成功,民生銀行的“商貸通”才探索出了一條民生獨有的模式。
小微貸款之所以在此前不被銀行重視,就是因為成本太高、收益太少,民生銀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那就是批量營銷,比如蜚聲業內的所謂“一圈兩鏈”營銷模式。“一圈”是指各個城市主要的大型商圈,包括批發市場、特色商業街和開發區等有形商圈,以及行業協會、商會和產業鏈等無形商圈,如北京的木樨園商圈、昆明的普洱茶商圈。“兩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的銷售鏈和供應鏈,兩頭都圍繞著眾多衛星式的中小商戶,如家樂福大賣場供應鏈。
民生銀行通過充分調研,在當地相對穩定且有前途的“圈”和“鏈”中做出選擇,確定目標客群。民生的選擇側重于抵御經濟周期最強的衣、食、住、行領域,如杭州有18個主要商圈,民生只選擇5個進行開發。
有了這些客戶群,還要有標準化的產品。這時候民生依靠的是數據。民生銀行在當地確定目標市場后,提煉出特定客戶群的風險識別關鍵指標,確定準入標準、授信擔保方式、單戶授信限額與期限、項目授信總額度以及項目風險預案,形成標準化產品,即集群客戶授信方案。標準化產品與集群授信,解決了“商貸通”人員投入過多、作業成本過高的問題,業務得以按照“信貸工廠”的方式操作,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和品牌聲譽。
為了控制“商貸通”的風險,民生的小微貸款采取了多樣化的擔保方式,包括抵押、質押、保證、聯保、互保、共同擔保、第三方擔保、法人擔保、專業擔保、擔保公司擔保和信用等十余種方式。其中,商戶聯保顯示了特別的效力,這直接得益于“商貸通”有關“一圈兩鏈”和集群授信的獨特設計。
激進與保守之爭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如果最終風險失控,則此前所有亮麗的數據將會變成一堆爛賬,所謂升得越高、跌得越重。
按照金融投資“風險和收益成正比”的定律,民生銀行賴以崛起的“商貸通”也具有這樣的特點,一旦中國宏觀經濟出現大的波折,民生銀行這種高風險業務必將經受考驗。
民生銀行“商貸通”風險控制的模式大概有以下幾種:首先是采用大數法則,用價格來覆蓋風險;其次是如前所述,采取了商圈、產業鏈、聯保和集群授信等控制風險的方式;最后是其授信對象集中在抗周期強的消費行業。此外,民生銀行還有獨特的小微評審,比如充分利用第三方等。
“大數法則”是一個統計學概念,是指相似個體所組成的大型群體的平均行為要比個體行為更加容易遇見。民生銀行“商貸通”通過將小微企業按行業分類進行風險管理,期望預測潛在的行業風險。中國有3800多萬戶的小微企業,這個龐大的數字足以分散風險。
不過市場人士質疑,以上風險控制措施并非絕對安全,比如2007年由美國房地產次級債危機引發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其實其風控模式與民生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兩者都是建立在對宏觀經濟預期向好的基礎之上的。
除了利用大數原則,民生銀行還推出圍繞商圈、特色市場和產業鏈核心企業的聯保制度,即以各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為信用擔保主體,再將產業鏈上無數小微企業的貸款風險或互相捆綁,或與產業鏈核心企業捆綁在一起。這樣,一旦某個小微企業出現不良貸款,就可以通過互相擔保的其他企業或是產業鏈上實力較強的核心企業吸收。民生銀行“商貸通”的風險控制模式就是通過這種信用擔保制度在“商貸通”和小微企業之間添加了一層“防火墻”。
但有人分析認為,民生小微信用擔保模式中,民生銀行通過各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向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并要求同行業中的小微企業互相擔保,共同承擔貸款風險。這種擔保實質上是一種簡易的CDS(信用違約互換),在一定風險程度內,美國次級貸款中的保險公司,或是“商貸通”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能夠對沖貸款違約的風險,也就是能夠吸收借款人的壞賬。但是,一旦整個經濟系統出現問題,大范圍的壞賬超過了核心企業能夠吸收不良貸款的能力,危機也就無法避免了。
這種情況在中國不是沒有先例,比如2009年后溫州中小企業老板的跑路和上海地區鋼貿商的大面積倒閉,反映的就是產業鏈和商圈信用的脆弱性。聯保互保雖然保護了承擔個別企業的風險,但是不能承擔整體風險。風險爆發時,往往在產業鏈和商圈內以多米諾骨牌的方式傳染,其破壞性更大。
從過去的成績來看,在不良貸款的控制上,民生相比招行還有相當差距。
2001年以來,招行和民生不良資產的變動趨勢走了兩條截然相反的路。招行自2001年以來,不良貸款從140多億元,減少到2012年第三季度末的107億元,加上累計凈核銷約50億元,10年來不良貸款新增約20億元,實際新增不良貸款很少。
而民生自2001年以來,不良貸款從30多億元,增加到2012年第三季度末的97億元,再加上累計凈核銷約60多億元,10年來不良貸款實際新增約130億元。從這個趨勢來看,很多人認為,資產質量方面,依然是招行勝于民生。
不過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股份制銀行小微信貸業務部負責人則對民生“商貸通”推崇有加,他說,民生是小微的領頭羊,這種客戶戰略很正確! 大的宏觀下滑可能性不大,即便有,形成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也不大,小微的特點是分散,客戶集中度很小,局部風險出現以后,高收益可以覆蓋。這種戰略其實側重于信貸技術操作,小微信貸技術在西歐相當成熟。
鹿死誰手?
首先是風格,市場普遍認為招行比較穩健,而民生則比較激進。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作為經營風險業務的機構,歷史一再證明,保守或者穩健是商業銀行發展的命脈。比如此次華爾街金融危機中的匯豐銀行,在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中,許多國際知名的金融機構陷入了生存危機,有的已經轟然倒下,然而匯豐卻能夠“獨善其身”。有人認為,匯豐銀行的秘訣是其作為一家成立于香港、上海的銀行,從骨子里就帶著東方的文化背景。如不要鋌而走險,要量力而行;有多少錢,辦多大事;先積蓄,再消費等。
而人們在比較招行和民生后認為,民生首先揮師進入的中小企業信貸,初期是藍海,沒有任何競爭,必然出現一個快速發展的初始期。但是,這又是一個很容易被模仿的行業,幾乎所有銀行已經涌入中小企業領域,目前收益率已經在下行。
關鍵詞:風險回報;競爭收益;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松綁效應;經理報酬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217(2008)03-0007-06
一、引言
在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為緩解經理道德風險,銀行普遍采用激勵兼容的報酬機制。在銀行CEO的報酬籃子中,基本薪水等合約收益相對次要,而獎金、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獎勵等長期激勵收益(Long-term Incentive Payouts)處于主導地位。長期以來,控制權回報的較大權重和固定合約報酬是國有銀行及其它銀行激勵菜單的主要內容。隨著銀行自由化改革的推進,經理報酬激勵的重要性顯得越來越重要。2005年來,中國加入WTO承諾期滿,銀行自由化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至2007年10月底,我國已經有興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華夏銀行、寧波銀行、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等14家銀行在A股市場公開上市,上市銀行大都按照兩權分離的原則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在這種背景下,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如CEO等,按照風險管理-績效評估-經理激勵三位一體的原則設計激勵兼容機制,對商業銀行尤為重要。
和其它國家的經驗一樣,放松規制促使了中國銀行業高管人員的薪酬激增。但基于中國特殊的國情,總體上看,商業銀行遠未建立完善的基于績效的報酬體系。以下將試圖在對國外銀行部門經理報酬松綁效應(effect of deregulation)理論綜述的基礎上,對中國銀行業高管人員報酬現狀進行描述,并就建立股票等長期激勵機制提出相應建議。
二、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與資產模糊性下的沖突
信息不對稱及其由此引發的沖突問題廣泛存在于非金融部門,沖突降低了公司的價值,并引發成本。相對實體部門,商業銀行的道德風險問題尤為嚴重,較低的透明度幾乎是商業銀行的一個特征化事實。Rochet and Tiro1e(1996)認為,銀行大量的同業貸借款(interbank lending)增加了估計銀行的流動性和償付能力的難度。前美聯儲主席Greensan(1996)注意到,“銀行貸款往往是私下里達成協議的,(當前)盡管價格和交易活動等方面的信息可獲得性有所提高,但銀行仍然缺乏透明度”。而銀行不愿意披露其貸款損失等相關信息,無論是學者、專業風險分析機構還是監管者,對此都深有體會。即使像M00dy’s和Standard and Poor’s這些享譽全球的專業機構也難以準確度量銀行信用和風險暴露。從而出現對同一銀行,不同機構產生不同的信用評級結果。Kaminsky and Reinhart(1999)曾抱怨說:銀行總是盡可能隱藏不良貸款的相關信息,如果不是不可能,研究者也很難得到這些數據。即使能夠獲得相關數據,但銀行的會計報表也難以理解。對這些已披露的信息,研究者想在數量、質量和時間等緯度來進行度量也是很難的。較低透明度的副產品之一就是銀行風險資產的相對模糊性。許多學者均發現了這一現象,基于不同的理論背景,他們提出了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the theory of bank uniqueness)(Campbell and Kracaw,1980)。這一理論表明,銀行資產數量尤其是資產質量具有較大的模糊性。Flannery(2001)還從微觀市場結構層面證明:與具有相同價格的非金融企業相比,大銀行的資產模糊性較大;相對于儲戶和外部投資者,銀行經理作為局內人擁有關于借款人信用等“軟信息”方面的私人信息。銀行資產風險的不可觀測性和有限責任導致最大的風險承擔激勵。可以說,商業銀行的道德風險是一個世界性難題。這是Erlend Nier and Ursel Baumann(2002)對世界范圍內32個國家729家銀行1993~2000年的跨國面板數據進行的實證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商業銀行的成本在微觀上表現為經理的冒險行為而使銀行承擔超過風險報酬線的最優風險水平,宏觀性則體現為金融危機。Kaminsky and Reinhart(1999)對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20個國家26次銀行危機事件的原因研究中發現,較低的透明度是暴發銀行危機的重要原因。
三、商業銀行沖突下的CEO顯性激勵:理論與實踐
為解決或緩解問題,市場紀律、內控機制、強制性信息披露和資本充足度要求等金融規制都可發揮一定作用,市場機制的作用也是重要的。按照激勵理論,當所有者不可能觀察到經理是否努力時,把經理的部分報酬與表示努力程度的替代性變量特別是公司績效考核方法聯系起來是有益的(Grossman and Hart,1983)。銀行也按照剩余索取權等激勵兼容機制而非工資等合約收益原則來設計經理的薪酬體系。至少,銀行經理的報酬應與績效掛鉤,可以用股票期權等來緩解因沖突而引發的信用風險。當會計數據存在噪音或被人操縱時,或管理者的決策能對價值產生顯著影響時,股票報酬是有效的(Lambert and Larcker,1987)。Rosen(1982)主張銀行CEO技能、收入與銀行規模之間的正向匹配(轉引自Barro,R.and J.Barro,1990)。
事實上,與一般公司一樣,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商業銀行也廣泛采用股票和股權期權等長期激勵機制(表1是1988年美國五大銀行CEO等高管人員的薪酬構成)。
表1顯示,美國銀行CEO高管人員報酬激勵主要依靠股票期權,在5家樣本銀行中,股票期權占總收入的平均比重高達82.9%。相比之下,基本工資顯得微不足道,占總收入比例最低的只有0.9%,最高的也只有7.6%。橫向比較也為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提供了有利證據。1998年,美國上市公司CEO年收入中,基本工資、年度獎金、股票期權和其它等占總收入比重分別是38%、15%、36%和12%;1999年美國大銀行CEO的年收入中,基本工資、年度獎金和長期激勵三種收入占比分別是5.3:39.85:54.85,相比之下,銀行經理的隨機收益重要許多。闕澄宇、王一江(2005)對福布斯(2003)公布的世
界500強中花旗集團等前20大銀行高層管理者的薪酬體系進行了研究,結論再次表明了長期激勵的重要性:以年薪占全部收入比重這個指標看,高于50%銀行只有兩家(即Union Ban Cal和Sun TrustBank,分別是92.87%和73.41%);30%~50%之間的也是兩家銀行(分別是Bank of America的36.83%和Fleet的31.37%);10%~30%之間只有4家(即Huntington的28.16%,Northern Trust15,8%,National City的15,73%和PNC的11.81%);其它12家銀行均低于10%,第一大銀行即花旗銀行CEO獎金占總收入比重最低,為3.02%。
四、商業銀行沖突下的CEO隨機收益激勵的經濟績效
股票和股票期權等績效狀態依存激勵機制的經濟功能已經為許多文獻所證明。George P.Baker的綜述性文獻顯示,在非金融領域,長期激勵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明確的正相關關系:橫向比較表明,相對其它領域,銀行部門的經理報酬與績效的關系更為密切:從經理報酬與規模的相關關系即R2看,銀行為0.68,雖低于問題更為嚴重的保險部門(0.69),但高于其它部門,如制造業(0.60)、零售和貿易(0.53)、城市公共設施(0.67)等。經理報酬一績效彈性系數的跨行業對比也能得到類似結論(見表2)。
表2顯示,銀行部門的經理報酬與公司績效之間的彈性是比較高的:1973年位居第二,在其它年份即1975、1979、1981和1983年均高居第一。關于此問題的研究,Jod Houston,Christopher James(1992)的發現有所不同:與非銀行部門相比,銀行部門的經理報酬一績效敏感性較低;銀行也更少依賴股票期權;他還建議,既然存款保險等機制降低了銀行風險,不應該使經理獲得更大的股票期權。Hall and Liebman(1998)的研究也表明,在銀行報酬籃子中,績效相關的激勵是一個不太重要的部分。出現這種結論并不奇怪。經濟理論表明,銀行具有較高財務杠桿,且受到政府嚴格管制,出現較低的支付一績效敏感性是正常的。其實,John,Kose andQian,Yiming(2003)的實證分析也發現,銀行CEO報酬一績效敏感性低于制造業部門,原因則在于債務比率的差異性。上述文獻所采用的數據是在放松規制之前,其結論并沒有否定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現實中,銀行信用風險巨大的負外部性使銀行面臨更多的金融規制。嚴厲的金融規制對經理報酬支付進行了相應規定,許多規制也限制了銀行的投資機會。這種情況下,銀行業的報酬績效敏感度(Pay-Performance SenMtNKy)指標通常低于制造業和其它行業,是不足為奇的,但它只因為外生強力干預的結果而已。然而,規制本身產生規制規律。規制對市場紀律的改變具有風險激勵效應,規制工具如固定利率存款保險條款使銀行比其它廠商面臨更為復雜的問題(John,Saunders and Senbet,2000)。所以,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發達國家、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先后掀起了銀行自由化運動。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文獻對松綁效應(effect ofderegulation)進行了實證分析,為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提供了經驗證據。BaHD and Barro(1990)利用英格蘭銀行等七家銀行1982~1987年的數據研究發現,CEO報酬增加1個百分點,銀行績效提高0.32。Hubbard and Palia(1995)的結論與理論的預測一致:放松規制之后,銀行CEO報酬顯著增加,銀行經理報酬與績效敏感性更高。
松綁效應從何而來?風險回報假說和競爭收益假說均給出了相應解釋。銀行地域和產品的放松規制擴展了有效風險/收益前沿,前沿的擴展增加了銀行經理的投資機會,增長機會的增加使經理行為更難以觀察。Smith and Watts(1992)認為,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并沒有保障使自利的經理的行為遵守股東的利益。對于松綁效應的發生機制問題,道德風險假說都認為,具有較高風險的銀行,在CEO總支付中應該有一個較高比例的股票報酬(equity-based pay);具有較低風險的銀行經理,應該獲得較高比例的現金支付。Martinez and Maria Guadalupe(2004)也從風險回報方面分析上述現象:放松管制增加CEO投資機會,股東更難以評估其行為和活動,經理可能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取信息租金;要使自利的經理外部符合股東的預期,就需要設計基于股票的報酬以鼓勵管理層的行為符合股東的預期。最近時期的實證分析文獻為風險回報效應提供了許多經驗證據,支持風險一績效敏感性假說(MaretnoAgus Harjoto and Donald J.Mullineaux,2003):放松規制之后,金融創新增加,出現更多投資機會,風險也因此增加;經理來自于股票等方面的風險回報相應增長。
控制權的競爭效應也會產生松綁效應。Brook,Hendershott,and Lee(1998)發現,美國在1994年實施《里格-尼爾法》(Reigle-Neal Act of 1994)之后,銀行被接管的壓力更大,競爭壓力提高了報酬一績效敏感性,CEO報酬大幅度增加,而整個銀行業則得到850億美元的回報。Hubbard and palia(1995)的研究也表明,控制權競爭的加劇提高了企業家能力的報酬支付;允許跨洲設立分支機構的地區,銀行經理報酬與績效的關系更為密切。
五、松綁效應:中國的經驗證據及其啟示
1978年以來,按照一種類似金融約束的發展模式,中國建立了以國有產權主導的銀行體系。1992年之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模式的確定,政府開始銀行自由化改革。整個自由化改革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3~1997年),銀行改革的初始階段,政策性業務從國有銀行的剝離、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貸款利率浮動空間的提高、銀行資產負債比例風險管理體制的確立等,中國的銀行體系實現了從金融管制到部分管制的轉變;第二階段(1998~2004年),以國有銀行公司制改革的推進、貸款利率浮動空間的進一步擴大、法定準備金率的進一步下調、商業銀行貸款規模控制的取消等為標志,銀行體系實現了從部分管制到部分自由化的轉變;第三階段(2005年至今)。國有銀行中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先后實現改制上市、貸款利率上限完全取消、信貸市場準入基本放開,銀行部門基本實現了自由化。
隨著自由化改革的推進,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的產權逐漸明晰化,委托一關系也逐漸清晰。
2005年是中國銀行業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和拐點年份,它對中國銀行業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銀行高管人員的薪酬體系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像國外普遍存在的現象一樣,松綁效應也出現在中國(見表3)。
表3顯示,中國銀行經理報酬的松綁效應非常顯著。2005年,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六家銀行行長報酬之和是745.14萬元,人均124.19萬元,最高的為民生銀行(267.83萬元),最低的是華夏銀行(69萬元)。2006年,上述六家銀行行長報酬升至1930.9萬元,一年之內增長了2.59倍,人均報酬高達321.82萬元。在六家銀行中,增長最快是深圳發展銀行,該銀行行長年報酬三年內增加13.5倍之多,從不到73.3萬元增加到近995萬元;招商銀行行長年報酬增加速度也是驚人的,從2004年的85萬元增加到2005年增加到267萬,2006年更是增加到446萬,三年內增長5倍之多。增長最慢的是的民生銀行,雖然在2004年行長報酬超過120萬元,但到2006年也只有174.47萬元,增長141.3%,這低于其它上市銀行。
通過對表3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契約收益仍然占絕對主導地位。上市銀行行長收入構成包括兩大部分:基本工資和效益工資。基本工資由等級工資、津貼、各項補貼、醫療補貼、地區補貼等細目組成。基本工資基本上是一種合約收益,報酬一績效敏感性是較低的。績效工資是一種隨機收益,但它仍然基于銀行當年績效。限于政策和制度的原因,迄今為止,所有銀行行長均不持有銀行股份。當然,少數銀行開始試行股權期權激勵機制,如民生銀行在2005年通過了《中國民生銀行長期激勵機會實施細則》,但并沒有真正實施;中國銀行在2002年對高管人員開始實現認股權計劃。截至2005年12月31日,根據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前認股權計劃,中國銀行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授予的尚未行使的認股權共計6142500股,但在2005之前沒有人未行使認股權。董事會秘書楊志威于2005年11月行使認股權,取得中銀香港股份119500股,從而使他在2006年的報酬超過行長和董事長。總體上,中國銀行業經理報酬勵體系仍然以短期激勵為主。
通過對表3的分析還發現,國有銀行報酬體系相對欠缺,國有銀行面臨的信息不對稱較為嚴重。研究表明,小銀行在進行小額貸款(small businessloans)方面具有信息占優和處理優勢。小銀行在組織結構、解決沖突的能力、獲得借款者現金流的日常秘密信息(如銷售額和支出)等方面占有優勢,它們更容易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國有銀行因下列幾方面的因素而產生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非常嚴重的:組織結構上,幾乎每一個縣級行政區都設立分支機構,并有一定的貸款權,分支機構成為某種程度相對獨立的“小銀行”;業務上,因政策需要或其它因素,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往往對中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國有銀行龐大的科層機構使信息漏損現象較為嚴重,銀行自身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又比較落后。然而,國有銀行的激勵仍然以短期激勵和控制權激勵為主,缺乏長期激勵機制。這種阻抑激勵或激勵倒錯(perverse incentives)使得管理人員虐待人力資本,造成嚴重的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問題。21世紀以來,隨著國有銀行貸款權利的上收,內控機制的加強和金融監管的強化等,沖突問題有所緩解,但以短期機制為主的激勵機制沒有得到實質性改變。而短期激勵的力度也是不充分的。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資產分別是78808億元和56036億元,分別是招商銀行(9847億元)的8倍和5.7倍。但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行長的收入不及招商銀行的1/3。可以預料,隨著國家政策限制的放松,國有銀行高管收入將會大幅度上漲。在適當時候,也應該探索股票和股權激勵計劃。
關鍵詞: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公開交易;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國有銀行
文章編號:1003-4625(2008)04-0009-05 中圖分類號:F830.2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米恩斯-貝利命題的提出拉開了理論研究的序幕。受益于Spence (1974)等早期文獻啟發,Jensen and Meckling(1976)提供了理論的標準模型,掀起這一研究的,引起了學者們對沖突問題的普遍關注。實踐中,在所有緩解企業信息不對稱的菜單中,公開交易向來被各方寄予厚望。中國的國有銀行也面臨著因道德風險問題,公開交易的意義更加突出。但長期以來,學者們對此問題沒有給予應有關注。鮮有文獻基于道德風險視角提供關于國有銀行改制上市的理論依據。因此,基于信息不對稱,本文從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出發,結合國有銀行具體情況,分析銀行公開交易緩解道德風險的發生機制及其相關功能。本文其余部分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基于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分析銀行道德風險問題。第三部分分析公開交易的信息揭示功能。第四部分分析與公開交易相關的經理激勵與約束機制。第五部分針對中國國有銀行,分析公開交易的相關功能及其缺陷。第六部分是討論與結論。
二、商業銀行風險資產模糊性下的沖突
研究表明,較低透明度是商業銀行的特征化事實,其表現形態多種多樣。如,銀行間大量的同業貸借款增加了估計銀行流動性和償付能力的難度(Rochet and Tirole,1996)。銀行貸款往往是私下里達成協議的,盡管價格和交易活動等方面的信息可獲得性有所提高,但銀行仍然缺乏透明度。主觀上,銀行不愿意披露其貸款損失等相關信息。即使像Moody和Standard and Poor這些享譽全球的專業機構也難以準確度量銀行信用和風險暴露,從而出現見怪不怪的現象:對同一銀行,不同機構產生不同的信用評級。相比之下,學者更為苦惱。Kaminsky(1999)曾抱怨說:銀行總是盡可能隱藏不良貸款的相關信息。即使能獲得相關數據,但銀行的會計報表也難以理解,相關信息晦澀難懂。
較低透明度的副產品之一就是銀行風險資產的模糊性。許多學者均發現了這一現象。基于不同的理論背景,他們提出了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the theoryof bank uniqueness)(Kwan,2004)。這一理論表明,銀行資產數量尤其是資產質量具有較大的模糊性。Flannery(2001)還從微觀市場結構層面證明:與具有相同價格的非金融企業相比,大銀行的資產模糊性較大。不僅如此,相對于儲戶和外部投資者,銀行經理作為局內人擁有關于借款人信用等方面的軟信息。資產風險的不可觀測性和有限責任使商業銀行因此面臨著嚴重的道德風險(Nier,2002)。
三、公開交易、信息揭示與沖突
基于商業銀行較差的透明度,公開交易也是必要的。公開上市使商業銀行由私人銀行或國有銀行成為公眾銀行。公開交易使許多關于銀行的信息能夠在股票價格上得以反映。股票市場的控制權和持續信息披露等也構成了對銀行經理機會主義行為的有效約束。
雖然理論模型大都肯定公開交易的信息揭示功能,但實證分析結果模糊不清。Timothy Curry(2003)對美國控股銀行的研究顯示,市場信息便利了銀行的風險評級,股票價值反映了市場對銀行財務狀況的最近評價。John Krainer(2004)發現,權益資本市場的變量如股票收益,債券息差等在揭示信息方面是有效的:債務市場變量在預測那些瀕臨破產的銀行信用評級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股票市場變量對那些企業未來違約情況提供更多的信息。AmineTarazi(2004)的研究顯示,銀行股價波動性的非預期增加并不能用理論來解釋;但收益剩余能較好地解釋股價波動。銀團貸款市場上,在季報公報一個月之前,二級市場上債務價格會產生較大波動;尤其對那些收益下降的項目來說,貸款價格能較好反映項目基本信息(Allen,Linda,2004)。
關于公開交易在緩解銀行道德風險方面的功能,實證分析結論也并非一致。一般人認為,那些具有較高的增長機會、風險偏好的銀行更可能選擇公開上市。通過觀察市場信息,與這家銀行有金融交易的市場參與者和規制者能采取某種措施來影響或迫使銀行改變其風險資產組合。然而,Bliss and Flan-nery(2002)的研究沒有發現股票影響銀行經理行為的確鑿證據。甚至,Simon Kwan(2004)發現,美國銀行控股公司在上市之后承擔更多風險。
四、公開交易下的激勵、約束機制與商業銀行沖突
公開交易的信息披露緩解道德風險。銀行公開上市也為金融當局的審慎監管、控制權市場和經理市場的約束功能提供了便利,而這些都可能發揮緩解商業銀行的沖突的作用。
(一)商業銀行的透明度監管
基于銀行破產巨大的負外部性,許多學者主張建立透明度的銀行體系,并將透明度看成是改善銀行監管和監督的有效工具(Mayes,1998)。許多國際組織如巴賽爾委員會、G7部長峰會、IMF和世界銀行也一直不遺余力鼓勵各國金融當局改善本國銀行的會計制度,加強銀行持續信息披露。實踐中,各國監管者對股票市場寄予厚望,其理由如下。第一,就像Federal Reserve Staff Study (1999)所言,銀行組織變得越來越復雜,為應付這種趨勢,金融當局開始重視市場紀律的作用。當局希望,銀行發行可公開交易股票之后,股票持有者等市場參與者能有效監督銀行經理。第二,與成本高企而次數有限的銀行檢查程序來說,市場信號更容易、更及時獲取。體現在銀行股票上面的不同時期的信息對兼管者來說是有價值的,它能使監管者及早警惕潛在問題,幫助監管者配置稀缺的監管資源。第三,市場約束的一個先決條件是,它使股票持有者產生監督銀行風險的激勵機制。
(二)商業銀行基于股票的長期激勵
股票等長期激勵增加了銀行經理的隨機收益,它使銀行經理從單純的管理者變為管理一所有者(managerial ownership),促進了經理與銀行股東利益的一致性。激勵兼容機制能緩解沖突,增加銀
行價值。尤其是,當會計數據存在噪音或被人操縱時,股票報酬是有效的。公開交易為銀行對其經理設計激勵兼容的隨機收益合約提高了現實條件。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商業銀行廣泛采用股票等長期激勵機制:
表1顯示,在5家樣本銀行中,股票期權占總收入的平均比重高達82.9%。相比之下,基本工資顯得微不足道,占總收入比例最低的只有0.9%,最高的也只有7.6%。橫向比較也為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提供了有利證據。1998年,美國上市公司CEO年收入構成中,基本工資、年度獎金、股票期權和其他等占總收入比重分別是38%、15%、36%和12%;1999年美國大銀行OEO的年收入中,基本工資、年度獎金和長期激勵三種收入占比分別是5.3:39.85:54.85。相比合約收益,銀行經理的隨機收益重要許多。
股票等長期激勵是否緩解了銀行的道德風險?George P.Baker(1988)的綜述性文獻顯示,相對其他領域,銀行部門的經理報酬與績效的關系更為密切:從經理報酬與規模的相關關系即R2看,銀行為0.68,雖低于保險部門(0.69)但高于其他部門,如制造業(0.60)、零售和貿易(0.53)、城市公共設施(0.67)等。經理報酬一績效彈性系數的跨行業對比也得到類似結論:
表2顯示,銀行部門的經理報酬與公司績效之間的彈性是比較高的:1973年位居第二,在其他年份即1975、1979、198l和1983年均高居第一。
但Joel Houston(1994)的結論有所不同:與非銀行部門相比,銀行部門的經理報酬一績效敏感性較低;銀行也更少依賴股票期權。Hall and Liebman(1998)也表明,在銀行經理的報酬體系中,績效相關的激勵是一個不太重要的部分。上述文獻所采用的數據是在放松規制之前,其結論并沒有否定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銀行具有較高財務杠桿,受到政府嚴格管制。金融規制限制銀行投資機會,銀行業報酬績效敏感度指標低于制造業和其他行業,不足為奇。
然而,規制本身產生規制規律,規制對市場紀律的改變等均具有風險激勵效應,使廠商面臨更為復雜的問題。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自由化運動。放松規制為商業銀行特殊性理論提供實證分析的機會。銀行業務在地域和產品等方面的放松規制擴展了有效風險/收益前沿,增加了銀行經理的投資機會,經理行為也更難以觀察。Smith(1992)認為,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并沒有保障使自利的經理的行為遵守股東的利益。道德風險假說(Houston and James,1995)認為,要使白利的經理外部符合股東的預期,就需要設計基于股票的報酬以鼓勵管理層的行為符合股東的預期:具有較高風險的銀行,在CEO總支付中應該有一個較高比例的股票報酬;具有較低風險的銀行經理,應該獲得較高比例的現金支付。Barro and Barro(1990)利用英格蘭銀行等七家銀行1982-1987年的數據研究證明了道德風險假說:銀行CEO報酬增加1個百分點,銀行績效提高0.32。
(三)商業銀行公開交易與市場約束
銀行公開交易使經理的職位成為一個隨機變量,其他更優秀的經理可能通過控制權市場而取代他。雖然存在爭論,但大部分研究支持控制權的約束功能。銀行之間的兼并存在多種功能,如降低成本、范圍經濟、規模經濟和縱向一體化帶來的分工經濟、提高資本充足度、改善總體效率和行業贏利能力等。Crawford,Ezzelland Miles(1995)認為,放松銀行業的規制均會增加銀行CEO收入;這個發現與委托一理論的預測相一致,控制權市場對經理確實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雖然對大銀行來說,兼并后經理收入的增加并不源于問題的解決,而是源于銀行規模的擴大;但那些小額即價值在10億美元之內的兼并的符合成本理論,即它能夠提高銀行的管理效率和增加銀行績效,CEO收入隨之增加(Christopher W,2003)。但是,為緩解沖突問題而設計的股票激勵似乎降低了經理進行兼并的積極性。兼并會擴大銀行規模,經理現金收入增加,但經理的股權和股票收入則會下降。
五、國有銀行的公開交易與沖突
相對商業銀行,國有銀行道德風險問題更為嚴重。首先,國有銀行經理多重目標。銀行經理對銀行的利潤感興趣,也追求更高的行政級別。它可能為追求職位升遷而使銀行承擔過度風險,在升遷之前將風險問題留給繼任者。其次,國有銀行組織結構易于產生過度風險。小銀行在提供小額貸款方面有信息優勢。中國國有銀行幾乎在每一個縣級行政區都設立分支機構,并有一定貸款權,分支機構成為某種程度相對獨立的“小銀行”;業務上,因政策需要或其他因素,分支機構往往對中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在這種情況下,國有銀行信息能力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信息集中即它能夠將所有基層銀行的信息收集起來,通過數據集中來緩解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同時將貸款決策權向由基層銀行轉移至更高一級的分支機構或總行。二是銀行信息處理和加工能力,將基層銀行的軟信息加工處理為硬知識。當前,國有銀行的數據(信息)集中趨勢有所加強,而內部信用評級如五級貸款分類法也逐漸開始使用。但在總體上,銀行信息集中范圍有限,信息加工的能力也較弱。管理幅度過大、具有多層內部關系的科層機構使國有銀行的信息漏損現象較為嚴重。
國有銀行道德風險也可能隨其業務結構的變化而加劇。20世紀90年代以來,銀行廣泛涉及投資理財等諸多新領域。這些新領域的信息生產和收集機制變得越來越復雜,技術難度越來越大,對外部所有者的信息能力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尤其對于商業銀行衍生信用業務的相關信息,外部投資幾乎無法得知。這種情況下,金融當局對國有銀行的監督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要減少國有銀行的道德風險問題,公開交易被認為是可取的辦法。這也是許多國家推進國有銀行改制上市的部分用意。中國也是如此,因為公開市場交易可“強化市場約束,提高信息披露,防范道德風險和減少金融犯罪”。迄今為止,我國已經有10家銀行先后在A股上市;除中國農業銀行之外,其他三家國有銀行均已成功上市。借助股票市場信息揭示功能將會極大緩解國有銀行道德風險問題。
要使股票市場功能發揮最佳,一方面要完善控制權市場和經理人市場等機制對銀行經理的約束功能,同時需要建立銀行經理長期激勵機制以實現激勵兼容。隨著銀行自由化改革的推進,委托一關系也逐漸清晰,銀行經理的報酬也大幅度增加:
上表顯示,2005年,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和華夏銀行六家銀行行長報酬之和是745.14萬元,人均124.19萬元;最高的為招商銀行(267.83萬元),最低的是華夏
銀行(69萬元)。2006年,上述六家銀行行長報酬升至1930.9萬元,一年之內增長了2.59倍;人均報酬更是高達321.82萬元。在六家銀行中,增長最快的是深圳發展銀行,該銀行行長年報酬三年內增加13.5倍之多,從73.3萬元增加到995萬元;招商銀行行長年報酬增加速度也是驚人的,從2004年的85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267萬,2006年更是增加到446萬,三年內增長5倍之多。增長最慢的是的民生銀行,雖然在2004年行長報酬超過120萬元,但到2006年也只有174.47萬元,增長41.3%,遠低于其他上市銀行。
但我國上市國有銀行經理的報酬結構仍然不甚合理,契約收益仍占主導地位。限于政策原因,迄今為止,所有銀行行長均不持有銀行股份。當然,少數銀行開始試行股權期權激勵機制。如民生銀行在2005年通過了《中國民生銀行長期激勵機制實施細則》,但并沒有真正實施。中國銀行在2002年對高管人員開始實施認股權計劃。截至2005年12月31日,根據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認股權計劃,中國銀行部分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授予的尚未行使的認股權共計6142500股,但在2005年之前沒有人行使認股權。國有銀行的情況尤其突出。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資產是78808億元和56036億元,分別是招商銀行的8倍和5.7倍。但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行長的收入不及招商銀行行長的三分之一。
在上世紀60年代,全球大多數國家尤其是主要工業化國家實施嚴格的金融管制。與此同時,國際游資大量增加,這部分資金為了繞過金融管制進行投資,以獲取利潤,促使一種全新的國際金融業務在世界范圍興起。這就是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兩頭在外”的離岸金融業務。進行這種業務的市場被稱為離岸金融市場。
離岸業務的特點是:信用證的申請人和受益人都在境外。通俗地說,就是“兩頭在外”:從事離岸業務的機構從境外吸收存款―――債權在外;向境外發放貸款―――債務也在外。也就是說,用境外的錢賺境外的錢。這樣,經營者把境外的銀行業務拉到境內做,從客戶手中賺取利差、匯差和手續費。離岸業務的迅速發展,促使倫敦、香港等地“離岸國際金融市場”相繼形成。離岸金融市場是國際資本追求金融自由化的產物,它以全球大多數國家尤其是主要工業化國家實施嚴格的金融管制為前提,以資金能夠在國際間自由流動為條件,以追求資本增值為目的。目前,國際上的離岸金融市場大致有三種類型:兼具境內和離岸業務的“內外一體式”的倫敦型市場;境內與離岸業務“內外分離”的紐約型市場;設在巴哈馬、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等以避稅為目的的避稅港型的離岸市場。市場離岸金融中心的作用不可低估。據有關估計,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貨幣存量的50%通過離岸市場周轉,世界私人財富約有1/5集中在離岸市場上,1/5多的銀行資金投資于離岸金融市場。
除了存在金融管制和大量國際游資等因素之外,離岸金融市場的設立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相應的專業人才;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吸引資金流入的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金融市場具有相當程度的規模經濟與發展潛力;自由開放的環境,方便從業人員出入境,電信通訊及資料能自由傳送,外匯能自由流動;有優惠租稅條件;等等。
根據境外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實踐,建立離岸金融中心有以下有利作用:通過離岸金融業務的所得稅等其他稅費收入,獲得數量可觀的外匯收入;國際資金的流入有利于利用外資;有利于增加本國居民的就業機會;有利于提高本國金融業的技術水平和金融專業人員的素質,進而提升金融服務業的產業檔次。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能刺激本國、本地區資本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的發展。這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在國內資本市場還沒有充分發展之前,為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提供了一種過渡性的辦法,即可以借助于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初步建立起本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離岸金融中心的建設還有助于消除國家對金融資本的壟斷,刺激儲蓄的形成和在國際間的匯集,鼓勵資金在區域內乃至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實現金融資源的最優配置。
當離岸業務在國際上迅速發展、日臻完善的時候,中國的金融改革也正在向縱深推進。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中國的企業要出去,國外的企業要進來,都需要提供及時的金融服務。而中國的金融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在這種情況下,離岸業務成為加強金融服務的途徑。只有及時地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才能抓住機遇,壯大中國的銀行體系。早在1989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就正式批準招商銀行首先試辦離岸業務。招商銀行具備開展離岸業務的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有能夠廣泛聯絡客戶的關系以吸收游資;有與國際金融中心直接便暢的聯絡。招行總行在深圳,它背靠內地、身在特區、毗鄰香港。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為開辦離岸業務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據招行的統計,招行“離岸”存款已占全行外匯存款的40%,通過離岸業務辦理的結算業務量已占全行外匯結算業務量的50%;用離岸業務所創利潤已占全行外匯業務利潤的52%。招行開辦離岸業務累計創利達1000萬美元。招行試辦離岸業務的經驗證明,中國銀行業有條件、有能力駕馭這種新型的金融工具,用境外的錢賺境外的利。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于離岸金融市場的創新性、復雜性,如果在規劃、經營管理和金融監管等方面不到位,離岸金融業務也可能對國內金融市場產生沖擊。歷史表明,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過程中,離岸中心加速了國際游資的逃離,造成這些發展中國家金融動蕩。這促使人們開始警惕離岸金融中心的負面作用。但只要我們統籌規劃、科學決策、嚴格管理,一定會避害趨利,充分發揮離岸金融市場的積極作用。我國政治的穩定以及市場經濟的形成,將使離岸業務在中國有更大的發展。
對于整天在天上飛來飛去的商務人士來說,安全、便捷應該是對信用卡最基本的要求。只是,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我們每個人的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也許你不會比較年費高低,更關心有沒有貴賓通道;也許你不在乎消費15元還是12元才能換一公里里程,更在意旅途中感冒了、車壞了怎么辦;也許信用卡對從不需要透支的你來說像是有點多余,但生日的時候收到信用卡銀行送來的一束鮮花,有機會認識更多像你這樣事業有成的人,也許是更值得回味的體驗。
有人說信用卡就像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身份證,這句話在信用社會里越來越被證明是正確的。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里,生活背景、消費習慣、個人愛好、財產多寡因人而異。對于行商而言,這個群體具備擁有與其他群體所不同的某些特點,同樣地,也就擁有這個群體所共有的一些需求,在此,我們試著和你一起走進信用卡世界,去挑選一張適合自己的信用卡。
最適合空中飛人的信用卡:
國航知音信用卡(金卡)
你是不是有個一周七天里有三天半與藍天白云為伴的朋友,他社交、吃飯、飲茶、健身、購物,在一切消費領域都用信用卡,儼然人民幣現在已經是陳列在博物館里的老古董。去中信銀行辦一張國航知音信用卡:使用這張信用卡刷卡消費,即可得到相應的國航里程累積獎勵。(金卡:每消費18元人民幣可累積1公里國航航空里程)用它刷卡購買國航機票,不僅可獲得雙份里程獎勵,還可以免費享受航班延誤及行李延誤保險。假期里去旅行千萬不要把它落在家,因為用“國航知音”中信信用卡支付旅游交通工具票款,或支付80%及以上的旅游團費,就可免費獲得24小時全球免費旅游交通意外保險。
發行銀行:中信銀行
辦卡資格:主卡人年滿18周歲
卡種:銀聯+MasterCard
幣種:人民幣+美元
年費:300.00元人民幣。
免年費政策:在發卡后30天內,消費或取現1次免首年年費,消費或取現 5次免次年年費
最合時宜的信用卡:中銀奧運信用卡
中國人都知道,目前舉國上下不分年齡、性別、職業、階層,一致關注的焦點非2008北京奧運莫屬。你若去中國銀行辦這張信用卡,便會更加真切的體會到中國人對奧運會的熱情。龐大的申請人數量,讓中國銀行不得不更加嚴格的篩選申請人資格。奧運卡不愧是奧運卡,完全符合北京奧運會提出的三大理念:人文,科技,綠色(有綠色卡面的奧運卡供您選擇)。全新奧運五環顏色卡面隨您挑選,若您持有奧運單幣卡需在境外使用,只需致電中銀信用卡客戶服務中心(86)40066-95566/(86-10)66085566開通全球漫游功能,即可實現全球暢游。申請開通/關閉全球漫游服務一樣的方便、快捷、周到。當您需用人民幣償還外幣欠款時,電話購匯還款服務將免去申請購匯時繁瑣的手續,同樣只需致電中銀信用卡客戶服務中心辦理人民幣購匯還款業務,即可輕松償還外幣欠款。此外,當您根據自身財務狀況,需改變當月自動轉賬還款約定的金額時,中銀VISA奧運信用卡為您提供了更自由的金額選擇,幫您輕松理財。
發行銀行:中國銀行
辦卡資格:主卡人年滿18周歲
卡種:VISA
幣種:人民幣+美元
年費:268.00元人民幣。
免年費政策:免首年年費,刷卡五次免次年年費
最適合旅日商務人士的信用卡:
中銀JCB信用卡
中銀JCB信用卡幾乎是筆者見過的唯一一張以人民幣/日元雙幣結算的信用卡:境內交易以人民幣計賬,境外交易以日元計賬。如果你經常來往于中日兩國,使用人民幣/日元的雙幣卡是再合適不過了,它可以避免由于兌換而產生的匯兌風險及費用。當您需要人民幣償還外幣欠款時,只需要撥打中銀信用卡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即可輕松辦理人民幣購匯還款。若您根據自身財務狀況,需改變當月自動轉帳還款約定的金額時,依然只需要撥打這個電話,便可自由選擇還款金額。此外,自由享受JCB全球貴賓服務網絡提供的全方位關照――機場貴賓休息廳、酒店預訂、醫療服務等――也是對旅日商務人士相當具有吸引力的附加服務。
發行銀行:中國銀行
辦卡資格:主卡人年滿18周歲
卡種:銀聯+JCB
幣種:人民幣+日元
年費:280.00元人民幣。
免年費政策:刷卡五次免次年年費
最適合貪心人士的信用卡:
招行攜程旅行信用卡
這是一張只能用“既......又......”句式來形容的信用卡:既是攜程貴賓卡,又是招商銀行信用卡;既可享受攜程旅行預訂中心的送票上門服務,又可享受全國超過2000家酒店的訂房服務及各種旅游優惠套餐;使用攜程旅行信用卡,通過攜程預訂酒店、機票、度假產品,既可享受攜程積分獎勵,兌換免費酒店住宿、機票以及其他豐富獎品;同時,又可享受招商銀行的積分獎勵活動,兌換招商銀行為您精心挑選的禮品。最方便的是,攜程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南京、杭州等重點城市精心挑選了近3000家特約商戶,折扣七折起,囊括餐飲、娛樂、購物、文化、運動、服務等多個領域,詳細特約商戶信息敬請登錄攜程旅行網VIP專區查詢。
發行銀行:招商銀行
辦卡資格:主卡申請人如果是本國居民年齡需在18-60歲之間,如果是境外人士年齡需在25-60歲之間
卡種:銀聯+VISA
幣種:人民幣+美元
年費:300.00元人民幣。
免年費政策:免首年年費,刷卡六次免次年年費
最適合愛車成癖人士的信用卡:
牡丹中油信用卡(金卡)
如果你是牡丹中油信用卡這樣一個人:不僅從上海到杭州選擇自駕車,從上海到北京也會毫不猶豫的作出同樣的選擇,那么恭喜你找到這張牡丹中油信用卡,它簡直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首先,牡丹中油國際信用卡可在中石油全國8000多座加油站輕松刷卡加油,不久更將擴大到17000多座加油站。并且,在2007年12月31日前,持牡丹中油國際信用卡在中石油加油站的工行POS機上刷卡加油,還可享受1%現金優惠(以上折扣不包括特許經營加油站和參股加油站)。其次,持有這張卡可享受雙重優惠(會員價格基礎上再折扣)的24小時全國道路汽車救援服務,為您駕車出行免除后顧之憂。最后,使用牡丹中油國際信用卡在中石油加油站使用工行POS刷卡加油,可累積專項聯名積分,此積分可兌換年費,兌換多種精美禮品,持卡人還能全面享受牡丹國際信用卡積分獎勵計劃和不定期促銷優惠。
發行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辦卡資格:主卡申請人年滿 18 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工作單位在發卡機構所在地并具有穩定收入和固定住所
卡種:銀聯+VISA/銀聯+MasterCard/銀聯+美國運通
幣種:人民幣+美元
年費:200.00元人民幣。
免年費政策:每年刷卡消費累計達到5筆或5000元人民幣
最適合企業高層的信用卡:
陽光商旅信用卡(白金卡)
別的不說,就沖陽光商旅信用卡每年年費2000人民幣(是其他信用卡年費的10倍),且無免年費規則一項,它就足以登上這個最適合企業高層的信用卡的寶座。更何況在門當戶對的“資格”下,光大銀行還為尊貴的白金卡客戶提供了以下服務:
1.提高資金利用率
單位不再向員工預借差旅費,減少不生息資金占用,增加資金利息收入;同時,利用陽光商旅信用卡贈送高額航空意外險的功能,取消員工航空意外險的報銷,減少成本支出。
2.提高單位差旅管理效率
陽光商旅信用卡(公務卡)按月提供多種管理報表和明細對賬單,包括卡片使用狀況、消費交易分析、報銷類別統計分析、國內商戶排名統計、境外商戶排名統計、總分公司費用使用對照、報銷資金銀行對賬和員工消費排名等,增加財務管理透明度,提高單位差旅管理效率。
3.增強員工對單位的認同感
可以在卡面上打印企事業單位名稱(英文或漢語拼音);對于發卡1000張以上的單位,還可在卡片上增印單位LOGO,增強員工對單位的認同感。
4.提供個性化服務
根據不同單位的差異化需求,為單位及員工提供多種功能選擇。例如:報表賬單選擇、卡片形象選擇、卡片類別對應選擇、功能選擇等。
5.增加員工福利
通過中國光大銀行客戶服務電話95595、網站進行酒店及國內國際所有航線機票的預定和信用卡款項支付,均可享受中國光大銀行尊貴集團特價和市內免費送票等優質服務;購買機票或支付80%以上旅游團費可免費獲贈50萬-500萬高額航空意外險;參加陽光商旅信用卡專屬的“特惠商品免息分期、首期支付全額返還”活動等。
這5點刀刀命中企業高層管理者的要害,為你們頭疼的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解決之道。這頂“最適合”桂冠,當然受之無愧。
發行銀行:中國光大銀行
辦卡資格:主卡申請人年滿 18 周歲,且資信良好
卡種:銀聯+VISA
幣種:人民幣+美元
1)改變傳統狀態下的人與人的溝通方式,網絡平臺的不同催生不同的溝通關系,而不同的溝通關系意味著不同的盈利利潤增長點,騰訊QQ、易趣、同學錄(CHINAREN)、網易的同城約會、彩信雜志、MTV音樂、在線互動游戲其實都是網絡主要基于改變人與人溝通方式的平臺,上述相應的溝通平臺其實都在運營著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QQ提供了人與人除了直接見面、電話(即時溝通)以及電子郵件、留言(跨時溝通)以外更含蓄的人與人溝通的方式,提供了似乎更為神秘、更為隱私、更放肆、更經濟的人與人溝通空間,“看不見、摸不著”變為一種某些人喜歡的“必須”的溝通需求方式、一種時尚以及騰訊的競爭優勢。易趣(EACHNET)實際是在運營人與人的拍賣溝通關系,這種關系的基點在于改造傳統意義上的商品拍賣關系,圍繞這種獨特的盈利利潤價值鏈,易趣要注意的問題是必須要進一步整合好信用中介、物流、溝通目錄平臺、提成傭金系統的促成交易與利潤增長點的環節,否則,一切交易都將成為網上的過家家游戲而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拍賣盈利模式,同學錄在網絡上的細分市場平臺選擇了同學班級,改變了傳統同學之間的畢業后溝通方式,同城約會的盈利模式在運營著類似交友或戀愛見面的溝通關系,其因為大大拓展了人與人結識新朋友的自由機會而獲得價值,網易的在線互動游戲提供了人與人遠程互相游戲的溝通關系而獲得價值,網絡溝通的平臺的性質取決于溝通關系的挖掘與界定,這種“挖掘”出來的關系其實本身是不用挖掘的,因為它一直存在你的身邊,就好象如果沒有網絡,你一樣要打電話而非透過“QQ”和朋友聊天、互相湊在一起而非通過“在線游戲網絡”打牌、找中介而不是“易趣”賣你不想要的商品以及通過婚姻中介而非通過“同城約會”尋找心儀的對象,人與人溝通的關系實際上是永遠存在的,只不過網絡將這種關系從時間與空間上重新界定罷了,網絡運營企業的唯一的任務是圍繞這種關系構建必要的關鍵競爭優勢而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
2)改變傳統意義上的人與企業之間的溝通關系,網上的“沃爾瑪”EBEY是提供網上無疆界的超級市場而獲得價值,改變了超級市場與顧客基于商品購買的溝通關系,使得顧客不分時間限制與空間移動而能夠滿足購物需求。攜程旅行網(CTRIP)、ELONG憑借與旅館業形成的非對稱的價格談判勢力為個人提供了便宜方便的旅館預訂服務乃至旅游產業價值鏈上的機票預定、旅游咨詢的增值服務,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個人與旅館之間單純的預定溝通關系,獨特的運營模式與攜程品牌的崛起促使它有機會進一步整合旅游傳統行業價值鏈,以提供便宜的預定交易價格以及便捷的交易方式而降低顧客交易成本為核心能力而實現旅游產業交易一體化捆綁利潤。當當網上書店取代了傳統的書店與人的購買溝通方式從而成為新的購書時尚集聚地,購書渠道的變革而得以削減的零售價格以及購買流程的便利性成為新的購書驅動因素從而為顧客創造了價值,試閱機會的提供、網上書評的互動、分類規模檢索成為當當網站維持新的溝通關系需要加強的競爭優勢環節。門戶網站SINA的熱點新聞的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個人了解新聞的溝通關系,網絡搜索引擎百度、GOOGLE、YAHOO改變了人們傳統上去圖書館查黃頁檢索資料的溝通關系,降低了個人的搜索成本以及企業的“被發現”成本而創造價值,游戲巨擎任天堂設立網絡玩家游戲反饋版塊直接與游戲玩家建立基于在線咨詢交流的溝通平臺而獲得互動的玩家忠誠度的競爭優勢。前程無憂網(51JOB)改變了傳統的招聘企業與人才的溝通方式,品牌推廣、招聘、人才的測評、獵頭服務、人力資源技能培訓與傳播、HR體系外包成為前程無憂維持新的互動溝通關系而需要打造競爭優勢環節,新的溝通方式因能降低招聘與被招聘方的溝通成本而獲得利潤價值。招商銀行導入的一卡通、一網通銀行盈利模式實際上改變了銀行與個人傳統的存款溝通方式,較于其他大型國有銀行而言,招商銀行的傳統存款渠道溝通方式處于劣勢,招商銀行的策略是將競爭范圍轉移到新的溝通平臺,利用溝通平臺的變革促使招商銀行迅速獲得初期的競爭優勢,招商銀行下一步的挑戰在乎于如何應對其他在傳統溝通平臺依然占有絕對優勢但在新的溝通平臺上奮起直追的強大競爭對手,上市融資的成功使其不用過分擔心用于擴張的資本資源問題,最重要的是,招商銀行是否已經重新審視戰略從而獲得新的競爭優勢。聯想的“關聯應用”技術試圖變革多方面的基于IT產業的涉及個人、企業與社會信息之間的溝通方式,其主要的競爭對手顯然會是標準而并不是單個企業,與具有類似技術的國際標準平臺DHWG(數字家庭工作組)的競爭過程中,競爭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實際上卻是價值鏈下游的IT、家電廠商與消費者而不是制定標準者本身,競爭的勝負有時并非取決于對技術應用前景趨勢的判斷而在乎于市場究竟用誰的技術。種種的溝通關系其實一直存在于我們身邊,只不過溝通的方式因網絡技術發生變化,利潤獲取點也會根據不同的溝通關系而有所不同:
一、通過服務、商品的直接提供而產生利潤,EBEY、當當網站、攜程旅行網、網上咨詢服務收費、網上廣告收益屬于此類,但利潤的收取來源可能來自顧客(如當當網站、招商銀行的網上個人轉帳系統、短信傳遞、彩信雜志、交友點數),也可能來自滿足顧客需求的企業或在網上做廣告的企業(如ELONG向預定旅館收取傭金與SINA向網站登廣告的企業收費、GOOGLE對加入的搜索企業收費、51JOB向招聘企業收費)
二、是基于整體網站價值鏈的利潤移動而獲得核心業務的利潤,網易的新聞版塊提供免費瀏覽服務但卻因此吸引更多的眼球來消費有償在線游戲、同城約會點數積分、短信傳遞、鈴聲下栽等盈利利潤項目,搜狐的電子郵箱實行免費策略但卻鎖定了大量用戶以獲得廣告收益以及短信傳遞收益,而的電子郵箱是收費的,原因是搜狐與盈利利潤點選擇策略是不一樣的。
三、是建立服務的競爭優勢組成部分從而獲得全面的系統利潤,如任天堂的在線咨詢游戲服務、售后服務網上投訴、微軟的在線軟件幫助、UPS全球快遞的在線運輸狀態查詢。
3)改變傳統意義上的企業與企業溝通的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不同企業的溝通關系,這種溝通關系催生了阿里巴巴、美商網、環球資源的盈利模式,主要運營企業供應與采購之間的溝通關系,該類網絡企業存在的價值就象插座集線器一樣,提供聯接供應鏈的兩端的溝通平臺,該類企業的成功取決于盈利戰略執行效果,即圍繞這種關系企業需要致力于構筑在產品目錄數據庫、全球品牌宣傳、基于跨國采購的技術與經營咨詢、幫助客戶成功而不僅僅賣產品、價值鏈兩端客戶的培訓、平臺運營策略的各個環節的競爭優勢,而這些環節是基于溝通關系的性質來決定的。第二種溝通關系是基于企業內部的溝通,這種溝通方式則催生了SAP、金碟、用友,思科網絡、ORACLE的盈利模式,形成一個基于企業內部運營的龐大的網絡聯接體系,并逐漸開始外延至外部市場或供應鏈的整合,未來的盈利模式的機會我想會出現在企業內部溝通與企業外部的溝通的整合過程中。
傳統電子商務充斥著B—TO-C、B-TO-B的標簽符號稱謂,人為的籠罩著令人生畏的商業背景詞匯而令人難以接近,實際上,網絡電子商務的本質就在于溝通的方式的改變,而溝通的關系其實一直存在的,溝通的關系一直存在于傳統的經濟中,當我們僅僅關注如何吸引眼球的魔力而忽略真正的盈利點在哪里時,“陽春白雪般體面的燒錢”無異于在興奮的創造悲劇,當NASDAQ的股價跌到快要摘牌的時候,才開始反省早已存在自己身邊的溝通關系原來是可以用網絡的溝通方式來運營的,去現場體驗吧,與興奮的網絡生存者一起生活幾天比CEO們滿頭霧水的研究調研報告效果強,有時大量的調研報告無非在證明人果然有兩只耳朵。電子商務的盈利戰略必須要和傳統經濟尋求結合點,這種結合點意味著新的盈利利潤點。新的網絡經濟因為溝通方式的變革而稱為新的網絡經濟,而界定溝通的關系則要在傳統的經濟下實現,溝通的方式與關系的確定為需要構筑的競爭優勢的環節提供總的戰略指導方向。
溝通的類型決定了所采取的核心戰略盈利模式,未來的競爭趨勢驅動某些活躍的網絡企業已經有跡象開始向其他的溝通象限移動,騰訊正在試圖進入企業級的QQ即時溝通細分市場,而環球資源早已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買賣中介平臺,環球資源通過出版專業的信息加工分析期刊、傳播先進的管理技術以及舉辦企業出口運營培訓來進入其他溝通象限從而幫助客戶成功而獲得持續的價值,結果是把競爭對手遠遠的甩在后面。一些門戶網站正在逐步整合優化其旗下的子品牌頻道組合而進入不同的溝通象限而獲得全面的盈利增長,網易試圖在網絡在線游戲子頻道領域的溝通象限實現強有力的競爭優勢,網易全面導入無線生活戰略從而充分與移動終端進行業務、技術、客戶、品牌的協同,透過彩信雜志進入雜志溝通細分領域、透過與全球MTV音樂電視臺合作進入音樂溝通細分領域、透過126大容量免費郵箱爭奪競爭對手的郵箱固定客戶以拓展其他溝通盈利領域、透過精英招聘進入招聘細分溝通領域,SINA在網頁廣告的企業與個人溝通象限想獲得競爭優勢,SOHU在女性頻道細分個人溝通象限獨樹一幟,而上述的所有的傳統溝通細分領域都一直存在的,卻正在逐漸地被網絡溝通平臺所整合。門戶網站同時又在喪失一些陣地,YAHOO曾想征服EBEY、亞馬遜的企業與個人、個人與個人基于商品交換的溝通領地,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在這個競爭又協同的過程中,當網絡企業內部無法制造支持整體盈利策略的核心資源時,網站開始介入產業的整合來獲取,并購的動機背后實際上是在整合渠道、技術、客戶、品牌、資金甚至是國家政府政策牌照。在日益激烈的網絡盈利模式競爭中,幾乎所有的網絡企業都想獲得持續地盈利增長,在面對網絡企業盈利戰略的審視過程中,高級經理們依然存有很多困惑,有三條簡單的原則是高層決策層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視的:
1、首先最重要的是莫過于制定一個清晰的基于溝通象限組合的業務發展戰略,確定企業的核心盈利利潤點究竟在哪里,CEO們要清晰的了解支撐網絡核心盈利支持的驅動因素,研究是來自政策以及外部環境,還是來自客戶忠誠度。與競爭對手相比,企業的業績核心驅動因素壁壘高不高,能否持續獲得增長。當很多網絡平臺也有資格發送短信時,說明該領域的競爭壁壘在下降,而假如大部分的收入又來自于該業務時,也就到了CEO要重新審視戰略的時候。如果企業盈利的驅動因素僅僅是環境或政策所帶來的紅利,這種狀態就好比搭順風車,然而很遺憾車永遠不是你的。
2、確定支撐網絡持續盈利的主要驅動因素,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研究政策法律的發展趨勢、客戶的偏好變化以及競爭格局的變化,提前整合資源以培植新的核心支撐因素來獲得未來的業績持續增長,當所有的溝通關系都只在移動終端上實現時候,則意味著溝通的平臺以及溝通的方式將發生重大的變革,也就到了CEO要重新審視戰略的時候。當移動終端出現了彩屏化,技術的革新使得客戶的溝通偏好(如“個人對企業”溝通關系產業雜志)在移動終端實現成為可能,就要盡快進入該細分溝通領域以獲得消費群的心智模式品牌第一的位置,最終獲得該領域競爭格局的優勢。要避免“青蛙煮水”悲劇就要關注環境的變化,現在只是未來的過去,如今流行的網絡溝通平臺在未來都將被看成是傳統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