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

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

時間:2022-10-21 10:16: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

第1篇

關鍵詞:手術室專科護士;新儀器、設備; 培訓;作用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的醫療儀器、設備越來越多;特別是今年來進口的高端的醫療儀器、設備也占了大部分。對于手術室來說,新型的醫療儀器、設備種類多而且操作方法不同,為了能使這些儀器設備能得到科學、正確的使用,盡量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我們必須使用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法。由于新儀器、設備的不斷推陳出新,專科護士在新儀器、設備的培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12年起,實現了專科組長負責相應專科的新儀器、設備的培訓,她們不但對手術室護士進行了培訓,還對相應專科的年輕醫生進行了培訓,有效的提高了培訓效果,延長了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增長了經濟效益。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市級大專科小綜合醫院,每年手術量共5000余例。我院手術室共設有婦科腔鏡、骨科、五官科、乳腺科、腦外科五個專科小組,每個組由專科組長和兩個專科護士組成,專科組長相對固定,專科護士每半年輪轉一次專科組。我們醫院共有三臺成像系統、一臺顯微鏡、超聲刀、能量平臺各一臺,乳腺旋切機、五官科電力系統等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

1.2方法

1.2.1建立完好的新儀器、設備進入科制度 從2012年開始,我們對每一臺新購置的儀器、設備,都要求由專業的工程師對全體手術室護士進行培訓一次,然后再要求他們對專科組長進行個別的重點培訓,面授講解、操作示范,通過培訓使大家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連接方法、參數設置、簡單的故障排除[1]等完全掌握為止,同時要求每臺儀器、設備都配有簡單的儀器、設備使用流程圖:例如超聲刀的使用流程:連接電源線-打開開關-將超聲刀刀頭與刀頭電源線垂直順時針旋轉-旋至旋不動為止-再用扳手旋兩轉-聽到"嘎噶"兩聲-再將刀頭電源線白點對白點接上機器-用手控或腳控進行自檢-顯示屏"3和5"-機器同時發出"嘟-嘟-"的聲音,儀器可以正常使用了。

1.2.2對新儀器、設備實現分級培訓管理 醫生、護士為直接操作者,特別是年輕醫生,他們一般都很少有外出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他們為一級管理,專科組長定期檢查,定期抽查,為二級管理;護士長為三級管理。專科組長為主要的培訓管理者,負責對手術醫生、護士進行長期、循環的培訓,直至他們掌握為止。專科組長主要利用每次專科手術時對護士和手術醫生進行手把手的培訓和指導,告訴他們該儀器、設備的操作程序,操作時的注意事項,同時對手術護士指導該儀器的清洗、消毒、和保養方法。這樣利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法,比較容易掌握。

1.2.3加強科內考核制度 科內由護士長總負責,專科組長具體負責對每個專科的護士進行考核,理論上從儀器、設備使用的流程到使用時的注意事項、保養;操作從儀器的擺放、規范的裝卸、操作,使用后的綜末處理。理論和操作的考核成績與當月績效掛鉤。如有不合格,則再次培訓,再次考核,直至科內護士人人掌握。

1.2.4貴重儀器建立使用登記表,隨儀器擺放,使用完登記使用日期、使用時間、使用者、使用后儀器的完好程度,登記者簽名。使用后儀器做好綜末處理,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定期做好消毒滅菌。

1.2.5對新入科的人員,在前3個月進行各種儀器設備的專門培訓,并進行20次以上的實地操作,培訓做到放手不放眼,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尤其要把好無菌關和安全質量關最后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參加手術配合[1]。

1.2.6由專科組長及經銷商專職工程師分階段培訓 儀器入科第1d:由經銷商專職工程師對全體手術室護士進行培訓,在1個月、3個月、6個月3個階段再由專科組長對全體手術室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的培訓;最后考核,考核結果與業績量化考核掛鉤。以增加其學習的自主性和效果性。手術室除護士長外18名護士均通過了考核。

2 結果

2.1通過以上方法培訓和管理,除護士長外,科內18名護士,通過對超聲刀(A)、顯微鏡(B)、能量平臺(C)、乳腺旋切器(D)、五官科電力系統(E)進行了理論和操作的考核,通過42名手術醫生對護士手術配合的滿意度調查,提高了手術醫生對護士手術配合的滿意度,尤其是延長了手術儀器、器械的使用壽命,直接的提高了經濟效益。

2.2統計學方法 采用PEMS 3.1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通過專科護士規范的培訓和管理后,手術醫生對護士手術配合的滿意度提高,器械使用延長的時間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2。

3 討論

醫療儀器設備質量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在手術室護士、手術醫生能否正確操作使用的基礎上[2]。手術室的大部分醫療儀器設備都由手術室護士在操作和管理,而隨著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新的儀器設備層出不窮,只有通過專科護士和護士長的共同培訓和管理,熟悉儀器設備的工作原理,掌握儀器設備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規范操作,才能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儀器設備發生故障甚至損壞,影響手術。從長遠來看,手術室儀器設備嚴格按規章制度培訓和管理,一方面能使患者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手術、治療及護理,另一方面也能延長儀器設備的使用壽命,大大節約醫院的成本,也能從很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3]。

參考文獻:

[1]吳曉蓉,蔣曼,錢萍,等.護理人員對常用醫療儀器設備維護的認知與現狀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1):1286-1288.

[2]江燕瓊,鄭少麟,凌碧娟.PDCA循環在手術室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0,16(25):162.

第2篇

【關鍵詞】 手術室護士; 腔鏡手術配合; 梯隊建設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41

護理學是一門融合科學性、服務性與技術性的綜合類應用學科。隨著現代醫學理念的轉變及醫用設備技術的迅速更新,21世紀的護理專業對從業者的理論素養及實踐要求表現出更為清晰的獨立化、專業化傾向,其中,微創外科的腔鏡技術在根本性轉變外科醫療發展方向的同時,對傳統外科護理管理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2]。針對腔鏡手術配合的客觀要求,熟練掌握腔鏡手術配合技巧及器械操作規范,為外科手術提供安全順暢的手術平臺,這也是當前專業護理技術人員結構及崗位設置調整的基本要求。為進一步激活各級年資護士的工作熱情,抓好護理隊伍“傳、幫、帶”的梯隊式發展工作,本院在手術室護士專科化培訓工作中著重強調了腔鏡手術配合人員培訓,逐步構建起崗位培訓層次化、年資結構階梯化的持續發展性腔鏡手術配合人員梯隊,為臨床醫療工作奠定了良好保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為廣州市三甲的綜合性醫院,手術間11間,每年外科手術量5000多例,腔鏡手術達1000余例。擇期、急診腔鏡手術涉及普外、胸外科、骨科、婦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等諸多科室。手術室護士24名,男2名,女22名;年齡20~55歲,平均(26.8±7.3)歲;工作年限1~30年,平均(6.8±3.2)年;職稱:初級19名(79.2%),中級5名(20.8%);學歷:本科4名(16.7%),大專13名(54.2%),中專7名(29.2%)。

1.2 方法

1.2.1 夯實組織保障,確定手術室護士梯隊構架 依據《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要求,針對醫院外科手術病員增加及護士編制調整等客觀情況,征集腔鏡手術相關科室建議,就手術室護理人員配置現狀,擬定年度、5年人才隊伍梯隊建設規劃[3]。參考科室護士工作年資、業務素養、臨床實踐等基本資料確定手術室護士隊伍的梯隊構架,將人員劃分成4個層級(N1~N4)。N1:腔鏡手術配合基礎培訓期:適合人群為畢業后參加手術室臨床工作1年以內的注冊護士,經系統培訓可負責手術室護理工作;N2:腔鏡專科配合組:適合人群為通科護士,從事手術室護理工作2~5年,臨床經驗豐富,處于職業能力發展的“黃金階段”,取得或將取得護師職稱,擔任夜班輔助工作;N3:參與腔鏡專科配合組管理:適合人群為專科護士,從事臨床工作超過5年,并經專科培訓取得相應資質,臨床工作經驗和專業素質滿足夜班主班要求的注冊護士,由專業科室骨干或主管護師輪值擔任,時間為1年;N4:腔鏡專科配合組負責人:由護士長及高年資的主管護師擔任,主要負責腔鏡手術配合的專業指導及咨詢工作。

1.2.2 腔鏡手術配合的業務培訓

1.2.2.1 護士層級能力培養的基本模式 根據前期調研確定的手術室護士隊伍的梯隊構架,采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臨床實踐和繼續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將手術室護士腔鏡手術配合的層級能力培養分為3個基本步驟:臨床實踐、繼續教育和專科培訓[4]。臨床實踐:全日制護生畢業后參與手術室臨床工作,鍛煉基礎、系統的手術室基礎護理技能;繼續教育:統籌調配腔鏡專科配合組的通科、專科護士進行一段時間的全脫產學習或外派短期進修,并提高自身學歷及理論水平,以適應腔鏡手術設備、護理技術更新的客觀要求;專科培訓:安排臨床經驗豐富的腔鏡專科配合組通科護士接受特定專科的業務技能培訓,逐步參與主班管理工作。見圖1。

圖1 腔鏡手術配合的護士層級能力培養結構

1.2.2.2 其他培訓方式 邀請相關外科科室手術醫師、設備技術人員組織專業講座,由N4級腔鏡專科配合組負責人聯同其他管理人員就手術室工作日志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點評、分析,定期組織手術室護理組工作討論或業務講座。

重視老、中、青不同年資護士間的逐級崗位帶教傳統,由臨床業務經驗豐富的護士帶、教低層級護士,由腔鏡專科配合組N3、N4級人員參與指導,并負責檢查培訓質量[5]。

2 結果

2.1 手術室護士腔鏡手術配合組梯隊建設構架初步建成 通過手術室護士腔鏡手術配合組梯隊的業務培訓及人員配置調整,護理隊伍結構趨于合理,初步達到圍繞護士長行政、業務管理,以金字塔型管理方式實現層級培訓的管理目標。

護理骨干脫穎而出,業務管理隊伍壯大,N4級資深護理人員增加至8人,各科室腔鏡手術器械、設備管理,護士梯隊業務培訓指導、復雜腔鏡手術配合等工作質量均得到顯著提升,成為手術室護理管理的中堅力量,腔鏡專科配合業務素質得到95%手術醫師的認可;護士隊伍的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均得到顯著優化。見表1。

表1 梯隊建設前后的學歷層次、職稱結構比較 例(%)

時間 學歷層次

職稱結構

中專 大專 本科 初級 中級 高級

建設前(n=24) 7(29.2) 13(54.2) 4(16.7) 19(79.2) 5(20.8) 0

建設后(n=24) 2(83.3) 7(29.2) 15(62.5) 15(62.5) 8(33.3) 1(4.2)

2.2 腔鏡專科手術整體管理效率提高 梯隊建設后,N3、N4層級護士成為護士長業務管理的得力助手,可依據腔鏡手術需要統籌協調腔鏡手術室、設備信息等資源調配,緩解資源不足與腔鏡手術日益增長引起的醫護矛盾;由于手術室腔鏡手術配合組護士業務素質的整體提高、磨合漸趨融洽,班次安排緊張程度得到緩和,并通過不同層次護士在擇期、急診腔鏡手術中的搭配排班,進一步提高了手術室管理效率。

3 討論

3.1 手術室護士梯隊建設的實效性 護理質量的高低歸根結底取決于護理專業技術骨干為核心的護理隊伍各專業人才有機構成的綜合效應。手術室作為外科醫療工作中的重要部門,綜合性醫院每天的擇期、急診腔鏡手術都對手術室腔鏡手術配合的護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業務要求。采取層級與梯隊建設相統一的業務培訓模式,可幫助手術室新護士、專科護士在技能領域深入學習中得到系統設置、逐層逐級的業務培訓[6-7],護理教育者可依據護士的職業發展和能級標準更清晰地確定近、遠期發展目標。手術室護士在腔鏡手術配合中的梯隊建設取得了五方面成就。

3.1.1 護士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通過梯隊人員層級性培訓的展開,腔鏡手術配合組護理隊伍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各層級護士的主動性得到充分激發,醫院提供的各項學習機遇不僅拓展了中、青、老年護士職業生涯的發展空間,也為臨床培養專業精通、業務技能扎實的專家型護士創造了良好的空間。隨著繼續教育的延伸,本院腔鏡手術配合組護士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均得到顯著改善,不僅為護理事業全面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也有效緩和了護理隊伍中普遍存在職業倦怠感的現象。隨著專科護士業務技能的成熟發展,手術配合崗位的層級搭配值班、輪值上崗均達到“24小時隨時勝任腔鏡急診手術”的業務標準,新老護理骨干交替初見成效[8]。

3.1.2 專科護理質量明顯提高 隨著腔鏡手術配合護士組人員嚴格準入制度、重點培養及各項規范制度的嚴格執行,腔鏡手術配合護理工作得到了有力保障[9]。近兩年來未出現1例護理事故,專科護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3.1.3 護士的專業自豪感得到提升 專科護士在腔鏡手術配合及術前高質量醫療護理中具有醫生、一般護理人員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護理團隊的梯隊建設使護士的職業發展規劃更加清晰,在手術配合分工中的地位與作用更加重要,尤其是手術患者在團隊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康復出院,其專業自豪感得到更進一步地提升,這對于護士克服職業倦怠感極其重要。

3.1.4 患者滿意度與醫院美譽度提升 腔鏡手術配合護理是整體化、人性化護理中的重要一環,腔鏡手術配合護理人員為患者的手術康復提供了專業、有效的護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屬100%的滿意,這對于提升醫院美譽度具有重要意義。

3.1.5 為醫院“專科護士”的系統培養獲取了寶貴經驗 專科護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是指在某一特定護理專科領域中具有豐富經驗、護理技術熟練,并通過專科護士教育課程學習及認定合格的護士。目前,隨著我國醫療科學、診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理念的推廣,借鑒國外的經驗,專科護士培訓制度已成為護理專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但現階段我國關于專科護士尚未形成明確的定義或概念,也無統一的認證制度。本院腔鏡手術配合護理團隊的梯隊建設無疑為醫院其他專科護士的準入管理、專業素養培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3.2 手術室護士層級與梯隊建設的思考 腔鏡手術室護士梯隊式管理施行以來,在護理部組織的歷次質量考評中,均取得較高的質控指標。但該模式是否適用于其他專科組配合培訓工作,仍需我們在今后的護理管理工作中予以嘗試和探討。同時,鑒于護士梯隊式管理與培養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為更好地適應現階段腔鏡手術臺數迅速增加的實際情況,醫院應適量外聘或內部調配能級標準較高的護理人員參與臨床工作,以匹配腔鏡手術配合護理工作的復雜性與強度[10]。

參考文獻

[1]徐志晶,夏海鷗,徐筱萍,等.建立上海市護理人員分級和能力標準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581-584.

[2]王翠麗.護士職業倦怠相關因素及心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4):121-124.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S].2005:67.

[4]趙然,方曉義.護士工作壓力、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5(9):226.

[5]林巖.手術室專業護士分層級核心能力培訓階段性效果評價[J].護理學報,2010,17(2):27.

[6]譚雙運.手術室護士心理壓力及心理健康維護[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9):88.

[7]翁冬芳.手術室實習護士醫院感染知識帶教計劃的實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5014.

[8]趙體玉,曹立恒.專科化培訓對快速提高手術室新護士綜合能力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18):23-24.

[9]李秋,溫小紅,李權輝,等.手術室低年資護士層級式核心能力培訓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10,25(12):56-58.

第3篇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專科分組;實施效果;體會

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外科技術也隨之發揮在那,手術室護理人員專科化分組已經成為了必然發展方向,要求手術室護理人員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能,促進手術室護理人員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另外,傳統的手術室護理人員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手術室工作的要求。《我國護理工作發展規劃》中指出,促進護理專業化發展,增強護理質量及服務效益,是當前我國護理工作重點思考問題,并把手術室護理納入到優先發展的五類專科護理人才培養計劃中。為了順應外科手術專業化發展,手術室護理人員專業化已經成為了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途徑。本院從2013年其實施專業手術護理分組管理方式到現在,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院屬于二級級醫院,共有10間手術室,年平均手術量約為6852臺。在職手術室護理人員共31名,其中主管護師12名,護師12名,護士7名。

2 方法

2.1設置護理專科組

2.1.1分組方法 按照本院實施收拾的數量級特征,結合手術學科理論知識,我院設置了4個手術室護理專科組:普外/腦外/泌外科組、骨科/胸外科/婦科組、五官科/產科/腎內科組、微創內鏡組,每個專科組配置一個相對應的手術室。

2.1.2 成員構成 手術術設置護士長1名,副護士長1名,帶教老師3名。按照每個專業具體的手術情況,每個專科組設立組長1名,長期固定的護理人員1~2名,流動護理人員6~7名;對專業組長必須嚴格規定,必須是大專及以上的學歷,2年以上的手術室護理經驗[1]。

2.2 改變工作方式 ①重新整理手術包:按照每個專業組的具體需求,遵守每個醫生的使用習慣,重新設置手術包器械,從而確保手術正常進行。②調整物品準備班次: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器械及藥物的準備工作主要是巡回護士的職責,現在變為由洗手護士準備。③高度重視術前訪視、術后回訪:該職責長期由專科組長對本專科手術患者進行術前訪視、術后回訪,若組長由于其客觀原因難以進行該項工作,由該組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替代。

2.3安排護士輪崗 該專科內的組長必須長期不變,組內相對固定的護理人員必須任職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2個月以上,3個月輪換1次科室;組內不固定組員,工作5年以下(含5年)并有執業資格證書的護理人員任職洗手護士,工作5年以上擔任巡回護士,每3個月輪換科室1次。工作不到1年的護士必須接受新護士專業培訓,掌握手術的基本理論及技巧,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專科組內實施的中小手術,每1個月輪換專科1次,其并不列為專科組成員。

2.4實施培訓

2.4.1制定培訓內容和計劃 每個專科組的培訓內容及計劃均是由專科組長和護士長研究制定的,使得培訓計劃更具針對性及全面性。培訓主要內容為:手術準備工作;手術患者的安置問題;手術的解剖位置和醫生的特點;手術配合過程;專科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手術器械的使用、清洗及消毒滅菌方法;感染和特殊感染物品的處理等[2]。由專科組長負責本組培訓計劃的實施和考核。

2.4.2 制定考核方法 手術室工作年限在 2年以內的護士接受輪崗培訓,每個月接受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各1次,須每月撰寫護理筆記5篇;工作年限在2年以上的專科成員,每個月接受理論考試和操作考核各 1次,并撰寫5篇護理專案;由護士長進行點評并存檔。

2.5效果評價 每月隨機抽取我院手術醫生60名,制定專門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是專科護士分組前后護理質量對比,其評價標準主要有手術物品準備情況、術中配合、特殊器械使用情況及手術期間護士工作滿意度的情況。共發放問卷調查表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100%。

2.6統計學方法 應用 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進行 χ2檢驗。P

2 結果

2.1分組前后護理質量對比 分組后手術室護理質量明顯高于分組前,兩者差異性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分組前后醫護配合滿意度對比 分組后醫護配合滿意度高于分組前,分組前后醫護配合滿意程度差異性較大(P

3 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手術科室劃分越來越詳細,手術設備更新進度更快,各個科室手術越來越向專業化、精細化、復雜化方向發展。手術室護理人員若對手術基本知識不了解、基本操作流程不熟悉以及新設備不會操作等等,都會影響手術過程中的配合程度,從而影響手術正常進行。所以,手術室專科護理的產生順應了時代的需求。對手術室采取專科護理分組有助于增強手術室護理人員專科護理技能,更好地配合醫師完成手術。本院共設置了4個專科護理小組,每個小組采取3級管理機制,實現了職責明確。根據專科分類護理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①專科護士能夠全面掌握該科室業務,提升整體配合質量及護理滿意程度;②構建較好的護患關系,增強護理水平;③較好地配合醫生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過程中或手術后產生的并發癥,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減少醫療糾紛;④激發護理人員自覺加入專業學習的熱情,有助于培養出更多專業化的手術室護理人員。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發展;展望

1 手術室護理面臨的變革

1.1醫療技術的發展給手術室護理帶來的挑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在各領域都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醫學領域也不例外,醫學從出現至今,一直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相連。人們運用科技手段診斷、治療乃至預防疾病,促進健康,通過在醫學領域應用科學技術,人們也成功實現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在手術領域,當前以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為主要特點的微創手術得到了較好發展與應用,如各種顯微手術、內鏡手術、介入治療等;各種高風險手術得以開展,如器官移植、人工臟器的應用等;轉化醫學的產生和應用加速了醫學影像的數字化,推動了手術設備的更新,也對手術技術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此基礎上,出現了新型的手術室--復合型手術室(hybrid operating room),它整合了標準化的外科手術設備、介入及放射儀器、臨床信息系統與成像系統,使外科醫生在手術室內既可以進行常規外科手術,還能夠有效利用各種臨床信息,高效地進行介入治療,從而可以極大地提高手術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手術方法、手術領域以及手術室工作模式的改變要求手術室護士能夠與手術室團隊中的所有人相互協調、配合,保證手術室平穩高效運行和各種手術的安全、順利進行。

1.2醫療改革與優質護理服務的推行對手術室護理的推動。當前,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為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衛生部指出,我國公立醫院的發展應當是在完善醫保體系的基礎上,向著管理企業化、水平現代化、服務整體化和模式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在發展方式上,由規模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從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轉向精細的信息化管理;在投資方向上,公立醫院支出從投資醫院發展建設轉向擴大分配、提高醫務人員收入水平,進而實現“三個提高”,即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提高待遇。

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改革護理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身心整體護理為核心內涵的優質護理服務在全國推進,并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突破口。推進優質護理服務要求我們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工作模式,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積極開展延伸服務,進一步深化護士的崗位管理,建立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對于手術室護理來說,公立醫院改革和護理改革一方面沖擊了原有的手術室護理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考驗了手術室護士護理服務意識與水平,手術室護士要從改變護理管理模式和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和專業化程度的角度入手,積極應對醫療改革。多年的實踐證明,發展手術室專科護理,培養手術室專科護士是提高手術室護理服務水平和專業化程度的有效途徑。

2 手術室護理的未來展望

2.1明確護理學科定位 2011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6次會議修訂學科目錄,新增護理學為一級學科,護理學不再是從屬于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而成為與臨床醫學并列的一級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在明確護理學科定位的基礎上構建更為完整、更適合學科發展的知識體系和實踐領域,以促進學科發展,培養專業的護理人才。雖然護理學從臨床醫學中獨立出來了,但是它的發展仍與臨床醫學密不可分,二者間應該形成合作、互補、共贏的關系。手術室護理專業作為護理學科一個重要分支,也需要明確的定位,以利于專業發展。

2.2強化手術室護士在職培訓 在職培訓是手術室護士的主要培訓形式。各級醫院應針對不同年資的手術室護士,制定相應的培訓大綱、培訓形式與內容,并強化實施效果,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所占比例,保證培訓效果,以提高手術室護士整體素質,促進手術室護士職業生涯的發展。

2.3加快手術室護理專科化發展和人才培養 應加快手術室專科化發展及專科細化,嘗試建立亞專科,拓展護理服務領域,賦予手術室護士更多角色功能,以全面提高手術室護理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推動手術室護理乃至整個護理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4加強手術室護理教學和研究 依托護理院校和國家級手術室護理培訓基地,推動手術室護理專業建設,加強手術室護理教學和研究,形成手術護理實踐指南,用以指導手術室護理實踐,提高手術護理實踐的科學性、有效性。

2.5以實施崗位管理為切入點,提高手術室科學管理水平 手術室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保障手術及患者安全,手術室護理人員應積極采取各種手段減少不必要的手術死亡和并發癥,解決重要的手術安全問題,確保每位患者得到恰當的手術治療和護理。通過實施手術室崗位管理,完成手術室護理崗位設置,明確手術室護士崗位職責及任職條件,完善與手術護理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患者滿意度相掛鉤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可行的考核指標、充分調動手術室護士積極性的激勵機制,穩定護士隊伍。通過實施崗位管理,調動全體手術室護理人員參與到手術室管理當中,共同做好手術室環境、人員、流程和安全管理以及感染控制等工作,共同應對突發事件。充分運用現代管理理論、信息技術,優化管理流程,提高手術室資源的利用率。在保證安全規范管理的同時提倡提高效率和創新。

2.6推動我國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養 長期以來,我國手術室普遍存在著專業人才培養周期長、師資力量薄弱、培訓內容欠統一、地區間差異明顯等問題,制約了手術室護理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14年,全國已有13786名手術室護士取得手術室專科護士資格,衛生部計劃在今后評選、建立國家級手術室護理專業培訓基地,由衛生部聘任專家負責基地的培訓工作,進一步規范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提升專科護士培訓效果,為臨床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專科護理人才。多年的實踐證明,專科護士在臨床工作中發揮了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和教育,促進患者康復并提高其自我護理的能力,為其他護理人員提供專科領域的信息和建議,指導和幫助其他護理人員提高護理質量等重要作用。專科護士有能力對本專科領域進行護理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所在領域,從而促進自身和所在護理領域的發展進步。手術室專科護士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承擔了各種高精尖、特大手術的配合工作,承擔了手術室護理培訓、教學、科研工作,以及直接或間接承擔了部分手術室管理工作,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5篇

論文摘要:目的 探討手術室護士實施層級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過建立護士層級管理模式,制訂崗位職責,并且制定有效的排班系統,以此對手術室護士進行有效的管理。結果 手術室護士的護理服務質量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得到明顯提高,通過這樣的管理,讓護士本身的專業知識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同時,保證了手術室護理的工作安全度。結論 實施手術室護士層級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條件和資源,優化手術室護理專業的護理人力資源,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從而提高整體護理服務質量。

當前醫學層級管理中,各施其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建立護理人員的層級管理制度顯得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根據護理人員的能力等級設定不同的管理層,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護理人員能夠享受不同的工作權限和待遇,可以更好的履行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滿足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病人的需要,確保護理質量。

對手術室護士實施層級管理,是提高手術室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可以讓手術室的工作落實到人,讓每個人都明確自己相應的職責, 這樣一來,在手術中,我們就可以使每例手術能夠安全、快捷、有序的進行,同時,也可以讓患者接受安全、滿意的護理服務,那么,針對于現在的狀況,如何對手術室的護士進行分工才可以更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呢,我們做出了以下的分析。

1 運作小組的組成

手術室護理專業護士層由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組成。

2 組成員的作用

2.1 護士長 。

在層級管理中,作為手術室護理團隊的核心人,是整個手術室工作能否正常運行的組織者和安排者,一方面要提出手術室護理工作目標,落實各項職能,提供資源,促進全員參與,另一方面,作為護理工作管理者,還應親自檢查績效,組織實施與改進,落實工作,用自身的領導作用帶動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努力的創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確保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2.2 高級責任護士。

高級責任護士作為工作中的領頭人物,通常由資歷高且工作經驗豐富,業績出色、熟悉醫院管理狀況的人員擔任。高級責任護士在一個組織內對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行和改進起著重要作用。一般來說,作為高年資的護理人員來說,其在工作中一般都起著領導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對手術室工作的運行起監督作用;對手術室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起參謀作用。同時,在質量管理方面起溝通領導和群眾之間的渠道和紐帶作用;起內外接口的作用;在質量體系的有效實施方面起事實作用。

2.3 初級責任護士。

作為手術室專科護士層中資歷最低的一層,是手術護理專科的小組成員。需要高級責任護士的指導以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服從組織機構分工,從基礎做起,認真學習各項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輪轉期間按階段由淺到深參與專科小組的日常手術配合,并參與術前訪視和術后隨訪工作,處理護患關系,互相監督小組成員工作等。并且在高級責任護士和護士長的協同安排下完成崗位職責。

3 實施效果

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層管理,有效的實施護士層級管理模式以后,醫院的手術室工作效率明顯提高,護理質量包括手術物品準備、術中配合、感染控制、急救技術、病歷書寫等質量考核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工作質量上實現了極高的跨度,以此帶來的病人滿意度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通過對手術室護士進行分層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的具有系統性。護士長把握護理隊伍建設發展的方向,制定專科護理工作目標,革新護理服務理念,重點加強對高級責任護士的管理,充分挖掘高級責任護士的主觀能動性。高級責任護士作為手術護理團隊的中堅力量,對科室管理鏈起上傳下達的重要作用,對手術醫生提出的建議及需求能及時解決,參與制定各種手術配合流程指引,設置培訓計劃,掌握下層級護士的專業成長狀況,根據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專業能力給予不同的系統培訓及指導。初級責任護士在上級護士的帶動下接受系統的手術室專科培訓。掌握扎實的臨床實踐技能,了解手術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態,提供系統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保證護理工作的連續性、系統性以及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同時,手術室護理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實施護士分層管理,可以讓其按級別上崗、責任到人,使每一名護士均能在團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充分體現護理工作的成就感。

4 總結

總之,通過對手術室護士的分層級管理的實踐和探索可以看出,通過一系列措施后,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上已經小有所成,一方面是較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專科醫生的滿意度,讓手術室專科護士在層級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明顯的體現,發揮每一個護士在護理團隊中的作用,激發了努力工作的熱情,同時也轉變了服務理念,將以前的對待病人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服務水平,提高了病人的滿意程度;而對于一些資歷較高的護士來說,通過這樣的分工,更加強了他們的責任心,從而擔負起帶領及指導初級護士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其工作的潛能,臨床經驗豐富和護理專業知識全面,也讓他們在工作中充分的加強人際溝通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對工作充滿成就感的同時,也為年輕的護士起到帶動的作用,并創造更加安全規范和輕松的工作環境,確保其護理的質量。而對于護士長來說,作為手術室護士團隊的領導者,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指導者和手術室管理的核心人物,起著帶動全局,影響全局的作用,是手術團隊能夠正常有序運行的關鍵。由此,這也就對當前手術室各層級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個崗位各施其職,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計劃,安排每周工作重點,鍛煉思維及提高總結能力。同時,在日常工作中,也應當注重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的培養,不斷吸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要善于積累工作經驗,在危、重癥病人及特殊病例的護理實踐和對下級護士的指導中獲得鍛煉及成長,充分發揮手術室護士層級管理的積極作用,努力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讓患者滿意、讓整個手術團隊滿意。

參考文獻

[1] 湯秀云,湯銀惠,許志軍.層級管理在手術室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下半月刊(外科護理),2010,16,9,100—101.

[2] 林巖,潘麗芬,譚淑芳,彭剛藝.手術室專業護士分層級核心能力培訓階段性效果評價[J].護士學報,2010,17,03:044.

[3] 葉靈芝.層級培訓在手術室護士培訓中的實踐[J].全科護理,2010,08,13:323.

第6篇

【關鍵詞】 腹腔鏡 專業護士

隨著醫學科學和診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護理工作的職責范圍與功能已遠遠超過了傳統領域。由于手術室護理的特殊性和專業性,也由于腔鏡器械的昂貴和精密性,設置專科化護士是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1]。建立和發展腔鏡專科護士是提高手術室護理專業技術水平和促進手術室護理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方略。為了探討手術室腔鏡專業護士的培養、使用方法,提高婦科手術室的護理水平,我院自2008年起,對手術室腹腔鏡組、宮腔鏡組、陰道鏡組三個專業護士小組隊伍進行了重點培養,現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報告如下:

1 專科一般情況

我院為婦產科專科醫院,婦科手術室下設三個腔鏡組:腹腔鏡、宮腔鏡、陰道鏡。

2 專科護士的培養方法

2.1 建立專科護士準入制度

2.1.1 任職條件:熱愛護理專業,工作認真負責,從事本專科手術室護理工作2年以上,具有大專或以上學歷,有扎實的手術室專科護理理論知識和手術室專科護理技能。

2.1.2 入組程序:每小組設4~5人,個人提出申請,科室討論、簽署接受意見,最后經護理部批準后進入手術室腔鏡專業小組工作。

2.1.3 競爭上崗:各種手術方法、手術器械及電外科設備發展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手術室護士具有主動學習,自我充電的意識。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才能確保醫生的滿意和病人的安全。腔鏡專業小組的人員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年手術室都舉行擂臺選拔和科室考核及民主投票,綜合考慮后最終由科室討論通過的護士擔任腔鏡專科護士,實行了優勝劣汰,在各項專業及操作評比的基礎上實行了末位淘汰制度[2]。

2.2 進行分階段培養

2.2.1 培養目標:通過自學考、繼續教育、進修、參加學習班等途徑加強專業護士的業務能力,使專業護士在手術室的工作中能擔當教學、科研、疑難手術配合、貴重器械保養等工作。

2.2.2 初始階段:通過高年資護士的帶教,使專科護士熟悉業務,能快速掌握專科所需的專業技能。

2.2.3 全面培訓階段:請器械商提供使用指南及器械操作培訓,使專科護士能掌握各種手術室器械及電外科設備的原理、操作要點、安全知識、常見故障處理、維護和保養方法,以及各種精密儀器的清洗方法、活性酶、各種消毒劑、劑配比等一系列專科性相對較強的業務內容。另外,積極選送專科護士參加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班、各類學術會議及講座、并定期聽取會議報告及學習班收獲體會報告等,確保有效學習[3]。同時,定期訂閱國內外護理期刊,并組織學習相關內容,學習國外先進理念,選送專科護士去其它三甲醫院及兄弟醫院進修學習其先進之處。

2.2.4 能力提升階段:每年通過擂臺比賽的形式,選拔專科帶教。專科帶教者負責新職工、新技術培訓及課內業務學習的組織,疑難手術的講解。 同時,專業護士必須參與科內護理科研工作,每年提交論文,提升業務能力,遇有疑難手術者,專科護士作為業務能手須積極配合,為患者和醫生提供優質服務[4]。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另外由于手術室腔鏡器械儀器的精密性和貴重性,如何正確地使用、清洗、保養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工作,專科護士的作用也被凸顯出來,適當的使用和保養能減輕損耗、延長其使用壽命。

3 腔鏡專業護士的合理使用

3.1 核定崗位:根據培養考核結果、核定各專業護士在手術室的崗位,做到人盡其才。

3.2 明確職責:根據專業護士的崗位、確定其職責:例如腹腔鏡組的專業護士,選拔1人為專業帶教。1人管理器械清洗流程和清洗質量、監督高溫高壓及低溫等離子、環氧乙烷滅菌流程,定期做物品培養,保持器械的完好和良好性能[5]。

3.3 授予權限:給予專業護士相應的權限:如科室業務考核的權利,檢查手術室各項工作的安全防范、職稱晉升時同等條件優先考慮等。

4 效果

4.1 初步建成了一支高素質的專業護士隊伍

自2005年專業護士隊伍培養以來,手術室的醫生和病人滿意率得到了提高,由原來的90%提高到了98%(數據由本院院內滿意率調查小組負責統計)。手術室接臺時間和病人等待時間分別從原來的平均45分鐘/臺和32分鐘/人下降至36分鐘/臺和28分鐘/人。器械損耗率也有所下降,各種精密儀器的使用壽命也較原來延長了,手術室耗材支出成本有所下降。每年手術室護士的專業數量也由原來的平均2篇/年,上升至5~10篇/年,其中核心期刊的量有很大提高。

4.2 提高了護士隊伍的整體素質

由于專業護士的設立,帶動了手術室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習氛圍。我院手術室共有30名護士,其中本科6人(占20%),專科21人(占70%,其中本科在讀12人占40%),中專3人(占10%)。每周2次的業務學習和小講座涉及了手術室專業護理的各個方面,由專業護士主持,所有手術室護士參加,定期邀請院內知名教授及其他醫生為手術室護士進行業務講座,不斷加強業務水準。

4.3 強化護理功能,提升了內涵質量

專業護士帶領手術室護士根據手術病人病種及手術安排積極開展術前方式,將個性化健康教育實施到每個病人,同時在手術室積極開展“5S護理服務”-人性化服務語言、人性化的服務語言、人性化服務行為、人性化服務流程、人性化服務品牌[6]。將手術室護理的內容延伸到了手術室外,且貫穿于每個手術病人的術前、術中、術后,獲得了病人的滿意,也進一步提升了護士的專業地位[7]。

5 討論

護理的專科化發展是臨床護理實踐發展的策略和方向,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實際,建立和發展專科護士制度是提高護理專業技術水平和促進護理專業發展的重要方略,也是與國際的基礎[8]。國內現已有造口護士認證、ICU護士認證以及器官移植、急診急救、腫瘤護理等領域的專業護士培養,都是對專業護士的實踐和探索[9]。手術室作為一個專業性、操作性強的護理部門,設立專業護士的做法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果能對手術室腔鏡組專業護士作出認定,能促進手術室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也能為護理人才提供動力,吸引她們致力于手術室的專業化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尤黎明.對中國模式的護理專科化發展之路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7,7(8):21-23.

[2]王字,付菊芳, 張惠杰.手術室專科護士培養思路及實踐[J].護理研究,2006,20(1):83-84.

[3]劉永寧.手術室護士在腔鏡手術配合中的梯隊建設[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5:821-822.

[4]胡良妃.手術室護士相對專科化分組管理的做法與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4):78-80.

[5]殷官書,袁慧云.淺談手術室專科護士的培養[J].實用護理學雜志,2010,20(4):91-92.

[6]余紅,徐冬云,李文濤.手術室專科化護理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59.

[7]王彩云,趙學紅.手術室設立專科護士的做法與成效[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1):862-864.

第7篇

【關鍵詞】手術室;護士;滿意度;調查分析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20-3026-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e coordination in operation room

DONG Bo1,YAN Shu-jun2,FU Neng-rong1

(1.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Anatomy,Sichuan Medical School,Chengdu 610100,China;2.Chengdu Space Hospital,Chengdu 610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oom and the coordination quality of operation room nurses.Methods:With the survey method of questionnaire,the coordination quality of the operation room nurses was evaluated by the clinical departmental directors and operative doctors.Results: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peration room nurses was 85.1%,while the dissatisfaction rate was 14.9%.Conclusion:Evaluating the coordination quality of operation room nurses by the operative departments can reflect the nursing quality of operation room really and objectively.By the survey and analysis,it provides the assistance for the head nurse of operation room adopting the ac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coordination quality of this departmental nurses.

【Key words】Operation room;Nurse;Satisfaction;Survey analysis

手術室護士配合滿意度的調查是護理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最終目的是提高護理質量,手術室是治療病人的重要場所之一,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全面提高護理質量是護理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 對象與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表自行制作,內容包括服務態度、配合主動性、無菌技術、術前準備、術中病情觀察、手術室管理等6個方面共14項。選取本院各臨床科主任和手術醫生為調查對象,向他們發放問卷調查表,共計發放問卷調查表75份,收回72份,收回率為96%,此次調查數據有效。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轉變觀念,強化服務意識,提高主動配合性:好的服務態度不僅是面帶微笑、說話和氣,而是有著深刻的內涵,在醫療市場的大環境中,良好的服務態度,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服務質量是留住病人的根本。現代護理的發展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護士,護理素質是護理質量的基礎,要提高護理質量,首先必須提高護士的素質[1]。

3.1.1 定期組織護士進行素質教育,利用早上交班時間學習護士行為準則、醫療行業文明服務禮儀,灌輸服務意識。

3.1.2 制定非座位手術不能坐位配合的制度,使器械護士的精力全部集中在手術步驟的進展和醫生的操作中,這樣可以更快、主動地傳遞器械,提高器械護士的配合質量。

3.1.3 新護士由于專科知識和專科技能掌握較差,部分護士的工作質量確實不夠理想,主動配合能力差。根據這種情況,每周組織護士進行業務學習,定時操作訓練,并制定不同年資護士的考核大綱、內容和標準,使護士能熟悉各種常見的手術步驟,掌握各手術醫生的手術特點,手術配合時主動觀察手術步驟,這樣才能做到主動傳遞器械,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滿意度,在日益進步的醫學領域里,要經常學習,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3.2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護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科年輕護士較多,專業技術不扎實,缺乏積極性,未建立良好的服務意識,缺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與平時管理教育不到位有關,因此我們采取了相應的措施。(1)每2個月有一項專科技術考核,加強平時練兵,考核成績納入年終目標考評,每年至少完成5項技術操作考核,并記入繼續教育學分。(2)定期檢查護士的業務筆記,使新護士養成記錄手術筆記的習慣,遇有疑難、罕見的手術時,護士要制定手術計劃,術后要有總結并組織全科護士學習,培養護士的前瞻能力,提高護士的手術配合能力。(3)進行了專科分組,設專科組長,每組2~3名年輕護士,手術配合相對固定,年輕護士每年輪轉,專科化管理提高了護士的專科技能,能有效地達到高質量、高效率的護理目標。(4)鼓勵護士繼續深造和繼續教育學習,提高護士的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能力,使護士具有前瞻性觀察病人病情的能力。

3.3 充分的術前準備,過硬的無菌技術是手術順利完成的保證:無菌操作的滿意率為93%,術前準備的滿意率為92%,這是此次調查滿意率較高的項目,需要繼續發揚,并根據我院手術病人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措施。

3.3.1 把各種常見手術的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要準備的物品打印成卡片,使術前準備工作更加完善,接到手術通知單后立即與手術醫生溝通,有無特殊器械需要,做到準備齊全,以免延誤手術時間。

3.3.2 無菌技術操作是手術室護士應具備的最基本而又必須過硬的技術之一,滿意率高與平時新護士和實習生的帶教、嚴格管理分不開,每年舉辦的專科技術操作考核和理論考核并與目標考評掛勾,并且記入繼續教育學分。

3.4 提高護士長科學、系統的管理能力,是提高護理質量的前提:(1)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按職稱和年資進行系統培訓,進行專科手術的配合培訓,提高手術的配合質量,統一操作,統一考核。(2)組織科內質量分析會,及時糾正工作中的不足,針對問題進行討論,找出原因,提出預防措施,不斷地完善科室的規章制度,改進工作方式。(3)加強護理質量的監督和查房制度,進行目標考評,有效地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手術室護士;核心能力;培訓方法;效果

手術的成功需要護理人員術前充分準備術中所需要物品,尤其是一些微創手術,因術中使用的器械、設備較為特殊,且消毒方法也較為特別,因此一旦護理人員不明確手術相關要求,或者是對術中使用器械不了解,往往容易出現術中用品準備不全的現象,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的能力對手術成功與否具有直接性的影響。護士核心能力的培訓屬于終身性護理學教育,主要是指護理人員對新理論、新知識以及新技術等內容的學習。因此,如何對護理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成為醫院管理部門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了臨床護理人員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接下來,筆者主要談談護士核心能力層級管理培訓方法的措施。

1 成立層級管理小組,明確各層級的職責

層級管理小組由手術室內的護士長與護理人員組成,其中,護理人員需要具備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且學歷需要為本科及其以上。由手術室護士長直接負責制定各個層級的培訓制度,同時選擇一名小組長,要求小組長不僅要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與表達能力[1]。此外,組長負責制定層級培訓的具體流程、層級培訓的指引方法以及層級培訓的年度培訓計劃,同時制定各層級導師的職責以及各個層級培訓的目標及其具體內容。此外,小組長還需要提供與本專業相關的核心能力培訓指導內容,并制定各層級晉級的評定考核標準及其內容。

2 設置層級培訓的計劃,制定層級培訓手冊

由手術室內的專科組長依據《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建設指南》中關于手術室核心能力培訓的相關內容,在結合自身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各個層級手術區內專科需要接受培訓的相關內容,同時制定手術室內各個層級的培訓手冊。針對不同的層級,其培訓內容的側重點應該不同,這就要求各個層級的培訓內容應該具有該層級的特點,同時也要求各個層級的考核標準也應存在一定的差異[2]。培訓手冊中應該包括九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護理人員的基本情況信息、護理人員的晉級情況、護理人員核心能力培訓的考核情況、臨床實踐累計項目以及自身的實踐記錄情況、護理人員的手術筆記情況、護理人員的自學筆記情況、專科小課的記錄情況、核心能力的評價標準以及手術室核心能力的評價標準。護士長在制定組長培訓內容與培訓計劃時,應該在結合組長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護理工作的具體需求進行制定,同時還應該安排組長定期參加院內與院外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會議以及專業培訓,從而使組長能夠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及時掌握專科發展的最新信息。

3 各層級考評的定級,制定核心能力學習本

采用自評方式與他評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層級評定,按照能力自低到高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N1、N2、N3級以及N4級,同時要求各個層級的護理人員明確不同層級對護理人員核心能力的要求。此外,給每一個護理人員發放一份培訓登記本,告知所有護理人員將需要完成的學習內容登記到培訓冊,并在護理人員完成任務后由指導老師簽名。

4 采用一對一培訓,鼓勵自學

在帶教的基礎上,采用一對一指導。高層級護理人員對低層級護理人員進行一對一培訓指導,而低層級護理人員遇到疑問時,可以直接向上一級指導老師請教,而上一級指導老師有責任、有義務對下一級護理人員進行認真指導。這種培訓方式不僅能夠使低層級護理人員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還能夠督促高層級護理人員進一步完善自己[3]。此外,自學是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業務與新技術,護理人員接受專業培訓后,還應該根據自身的掌握情況,采用網絡、書本等形式,不斷補充自己未掌握的內容,使自己不斷熟悉并深入理解培訓內容。這種方式能夠使低層級護理人員及時發現自身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對其進行補充。

5 各個層級培訓的內容及其方法

5.1 N1級護理人員培訓

新的護理人員需要在半年內熟悉并掌握手術室內基本操作技能、各種規章制度。采用專人帶教與集中教學相結合方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科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臨床思維能力及圍手術期患者管理能力的培訓以及應急和協調能力的培訓,并分階段進行多次考核[4]。經多次考核后,在三個月內,新的護理人員需要熟悉并掌握手術室內的基礎操作,并在帶教老師指導下完成中小手術、常見急診手術,待護理人員接受三個月專業基本功訓練之后,再跟班進行臨床帶教,使護理人員能夠進一步掌握手術室內護理工作的特點,具備獨立應付各種手術的能力。

5.2 N2級護理人員培訓

采用各專科定期輪轉的方式,將基礎護理操作與專科基礎護理操作進行有機結合,使護理人員能夠充分熟悉并掌握專科開展的新手術、技術操作以及新技術的洗手配合等方面內容,培訓重點應放在新的護理人員在上一級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各種專科常見巡回配合。

5.3 N3級護理人員培訓

采用各科輪轉的方式,手術配合中主要以大中型手術作為重點內容。在輪轉的過程中,應該有計劃性地將某一專科作為側重點,同時結合各個專科自身的具體需求,針對性地增加某專科手術的配合機會,從而為新的護理人員轉變為專科手術護士而奠定良好的基礎。

5.4 N4級護理人員培訓

對于該層級護理人員的培訓,其培訓內容主要以熟練并掌握專科開展的新手術、新技術的配合方法為主,同時要求該層級護理人員應該負責低層級護理人員、進修護理人員的專科帶教工作,并負責其護理管理方面的相關工作。

6 監督層級培訓,考核層級培訓結果

高層級護理人員每次對低層級護理進行指導完畢之后,應該及時對低層級護理人員進行提問,并對低層級護理人員的回答結果進行及時記錄,同時對低層級護理人員的手術筆記進行認真檢查。組長對組內所有成員的培訓情況進行檢查與督導,保障各層級的護理人員能夠按照培訓要求完成培訓內容。組長定期對本組護理人員中的2名護理人員進行手術室護理理論知識的提問,并對其護理操作技能進行考核[5-6]。此外,根據各個層級的培訓情況,由組長負責出題對各層級護理人員進行每季度的考核,并根據組長的意見評定出可以晉級護理人員的名單,再由護士長對可以晉級的護理人員進行考評。對于符合晉級資格的護理人員進行科內考評后,再由護士長將名單報告給醫院手術室專業的小組組長,待其通過手術室專業小組考評后可以晉級,并對其進行下一級的培訓。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代手術室護理人員不僅需要擁有專業的護理操作能力與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求護理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醫德與專業的護理服務態度,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采用層級管理方式對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進行培訓,要求全面培養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能夠適應現代護理模式,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與醫生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進而滿足社會對護理人員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龔蘭英,杜鳳娟,肖斌.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核心能力培訓的實施與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1,12:106-107.

[2]宋汝華.護士核心能力培訓在手術室持續質量改進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1,08:266-267.

[3]李佩娜,翁永彩.手術室專科護士分層級核心能力培訓效果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1,04:49-51.

[4]楊朝蓉,洪奕珊.手術室專業護士核心能力培訓的實踐與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2,11:85.

第9篇

關鍵詞:眼科手術;護理;教學

由于眼科手術室的工作性質特殊,手術室新護士的培訓應該是一種科學的培訓方法,然而目前新護士的培訓多采取傳統的跟班學習方法,屬于經驗式的帶教,隨意性很大,沒有形成統一的培養標準。為了把手術護理配合質量提高到一個新臺階,我們對新護士采取循序漸進的系統培訓,擺脫從傳統的教學經驗模式,而轉變為科學教學,有計劃、有目標的系統教學程序和規范的教學方法,不斷的探索,總結和提高手術配合,提高手術質量。

1眼科手術室的教學特點

眼科手術室的工作環境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顯微器械、儀器設備多且難以辨認。此外,儀器的使用多涉及到氮氣、二氧化碳等特殊氣體。增加了工作的危險性[1],從而給手術室的教學增加一定的難度。而且眼科手術時間相對較短,手術臺數多,對護士的手術配合工作要求進一步提高。

2培訓模式的建立

2.1要求手術室的教學人員具有一定專業素質,不能隨意安排任何一個護士進行帶教工作的,眼科手術室的工作涉及眼科臨床知識,消毒隔離知識,各種儀器設備的規范化程序操作及新技術的開展等,因此要求教員的專業素質不斷的提高,掌握如何檢索相關文獻,根據臨床問題,從這些文獻中找出與待解決的臨床問題密切相關的資料,作分析評價用。此外,還要求教員通過臨床、教學和科研等實踐不斷的探討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計劃的使教員在知識上不斷充實自己,包括理論的鉆研、技術完善、經驗積累。

教員要根據新護士的性格特點充分發揮她們的積極主動性,在教學態度上要對新護士表示充分的尊重、寬容和耐心,幫助她們從臨床護理工作角色到手術室護士的角色轉變,建立一種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

2.2對于手術室新護士的要求:培養對象為新加入手術室的護士,要求均有眼科病房工作經驗2~3年,掌握眼科的臨床護理操作。

3培訓模式的實施

3.1第一階段 要求新護士先了解手術室的管理規范,層流手術室知識和特點,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和手術室各項規章制度,各崗位工作職責,手術室文件書寫要求及手術室應急預案及處理措施。對這些理論知識進行不定期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學習眼科的基本專科操作、消毒供應工作流程,快速高壓蒸汽滅菌鍋的使用方法,要求新護士學會辨認各種消毒化學監測指示卡、各種敷料的名稱和用途,各種手術器械包的內容,以及手術室物品的放置與管理,當新護士完全掌握以上這些規章制度、物品、器械的使用,才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的學習。

3.2第二階段 介紹眼科常用的縫線種類,以及各種晶體、義眼座、張力環、青光眼減壓閥的種類及性能,接著對手術室的各種顯微設備進行介紹,讓新護士了解到顯微設備對眼科手術的重要性。繼而開始接觸眼瞼手術、淚器手術、結膜、角膜手術和急診手術,學會配置注射藥物的濃度、劑量等,同時學習眼眶病手術的護理配合還要學習電凝、電刀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設備的保養維護及其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重點強調標本的管理。

3.3第三階段 主要是學習內眼手術如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手術的護理配合,其中白內障手術配合要學會超聲乳化機的使用、保養及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視網膜手術就要掌握玻璃體切割機及冷凍機、激光機的全套操作程序及保養,同時還要學會內眼感染手術后的消毒隔離措施。有研究表明[2]:內眼術前準備既能減少術后術眼感染的機會,又要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舒適感,減輕患者的負性心理。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系統的培訓和臨床實踐后,護士的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增強,具備了一定的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手術室專科護士》對護士的要求。

4結論

手術室的護理配合工作除了對護士要求反應敏捷、動作迅速、應變能力強以外,還需要注意兩大原則:①嚴格要求無菌技術。手術室是患者進行手術的場所,每一個環節都應嚴格要求,如手術室的空氣消毒、手術術野準備、手術臺器械、巡回護士的手術配合工作等等,任何一個環節稍有不慎都將對手術感染甚至成敗都是一個重大挑戰,為了杜絕每一個細節錯誤對手術感染的威脅,手術室的帶教更是要深刻強調無菌觀念和無菌技術,同時做到放手不放眼的原則,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②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手術室是一個嚴肅的工作場所,對手術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容不得半點疏忽,手術室有一系列的專科查對制度,如:患者查對,必須由手術醫生、麻醉師、護士三方共同在場的審慎核查,特別是患者的眼別和手術名稱,醫囑術前、術中用藥的查對等,在教學工作中要把查對制度作為帶教的重點,查對環節重點把關,堅決杜絕差錯事故的發生,使新護士對手術室的工作形成一個嚴謹的工作態度,堅決遵守這些規章制度。

隨著醫學的進步和護理學的發展,培養手術室專科護士勢在必行,實施護理計劃并通過動態評審的方法檢測效果。通過實踐,對成功或不成功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具體的分析與評價,以提高認識、促進學術科研水平與護理質量的提高。對專科護士的培養提高了護士配合手術的主動性、準確性和默契性,縮短了手術時間,提高了眼科醫生與患者的滿意度,同時提高了護士參加專業學習、參加科研、參與論文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才能適應現代大型綜合性醫院的發展,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第10篇

【摘要】 目的 研究手術室專科護士術前干預對全麻患者術前焦慮及的影響,尋找評價手術室專科護士工作的指標與方法。 方法 選擇于全麻下進行手術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使用手術室專科護士和普通護士分別對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進行術前干預。采用問卷調查方法,用焦慮自評量表(SAS)于手術前1 d下午和術晨入手術室后15 min對患者進行評估,記錄其分值。并于術后1 d隨訪,使用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結果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評分無明顯差異,而干預組患者干預后的SAS評分明顯下降( P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operating room specialist nurses preoperative interventions to patients anxiety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look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working subject index and method of the operating nurses. Methods Selected 120 patients with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The operating room specialist nurses and ordinary nurses preoperatively intervene o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spectively.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evaluate the patients and record its range with self anxiety scale (SAS) on the afternoon 1 day before the operation and 15 min in the morning after into the operating room. and in the 1 d follow-up, us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for nursing job.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AS score 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SAS rating decreased obviously ( P < 0.01)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SAS rating has no obvious change. An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for nursing job have no obvious difference. Conclusion ① The operating room specialist nurses psychological, effec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to the general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tients anxiety, eliminate their fears, and help them to better cooperate with surgery. ②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many factors, patients satisfaction is not appropriate act as objective measur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preoperative interventions to the general patients.

專科護士是指在某一領域或者專門的護理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和專長的專家型臨床護士[1]。歐美國家已經在200多個領域培養了10萬余名專科護士,這些高素質的護理人才在醫療護理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醫療護理分科的不斷細化及我國手術專科護士的培訓制度的建立,專科護士對提高護理專業水平及發揮的作用愈加明顯。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缺少能確客觀評價專科護士護理工作對患者疾病轉歸影響的工具和標準,常有部分醫務工作者對專科護士的作用認識不到位,認為“治病主要靠醫生,護理工作干好干壞一個樣”。手術室專科護士由于與患者接觸時間較少,其作用更易被忽視,為此,我科采用焦慮評分(SAS)和患者滿意度對全麻患者手術室專科護士術前干預的情況進行了研究,以期了解手術室專科護士術前干預對患者術前焦慮評分的影響,并尋找能夠客觀評價專科護士工作的指標與方法。

外科手術和麻醉是一種強烈的應激事件,可使患者產生各種不同的應激反應。全麻患者雖然術中處于無意識,無疼痛的狀態,但如果術前處于焦慮狀態,則在圍手術期容易出現血流動學的劇烈波動,直接影響到麻醉和手術的順利進行。為了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我科由專科護士術前針對全麻患者不同的心理、行為特點進行術前干預。結果發現適當的專科護士術前干預可產生安撫作用,減輕心理壓力,舒緩緊張情緒,使患者更好地配合麻醉與手術。

第11篇

【關鍵詞】 手術室;培訓;管理

手術室工作涉及的知識面廣,技術操作性強,要求手術室護士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及熟悉的操作技能。手術室的醫護合作是處于手術時緊張,焦慮的應激狀態下跨科室的醫護合作,手術室護士要做到準確而默契的與醫生配合,不但要求護士應有對此種特殊合作關系的經驗,而且要熟悉醫生的工作習慣,且手術室護理工作專業性強,技術更新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在手術醫生對手術室護士行為滿意度的調查中,發現滿意度最低的不是對高、精、尖技術的掌握和配合,而是常規手術器械準備和配合不足。護理人員在術前準備常規器械時,常憑經驗備物,不夠重視,不認真核對,平時工作中不善于觀察,配合手術時未注意總結和記錄醫生在手術中對使用器械的特殊要求,未能掌握一些特殊器械的具體使用部分,導致器械準備不充分,延誤手術配合。針對以上問題,至2006年2月起我科制定了適合本手術室特點的業務學習計劃,現匯報如下。

1 方法

1.1 分組 將手術室護士按婦科、肝膽、胃腸基本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心外科、神經外科、骨外科、五官科、眼科、小兒外科、腔鏡外科分為十三個組。

1.2 選定各專科組的指導老師和擬定講課人員名單 根據目前手術室人員的輪轉狀況,結合專科情況,一般安排低年資的輪轉護士為主要講課人員,指派一名較高年資的本專科護師為指導老師。

1.3 提供講課題目 每專科組選擇2~3種本專科中具代表性的常規手術為課題,擬定課件,規定課件的內容必須包括該手術的定義、手術適應證、手術的解剖、手術物品、器械的準備、手術步驟以及手術中巡回、洗手護士的注意事項等部分,制作課件幻燈。

1.4 公布半年度的學習計劃安排表 按專業小組的順序制定、公布出半年度的學習計劃安排表,包括時間、講課人、指導老師、課題題目,以便大家可以提前預知講課內容,做到心中有數。

1.5 講課 由各指導老師主持,按計劃表順序講課。

1.6 課后討論 根據講課人的內容,大家自由提問,討論,補充新的進展及各位醫生的特殊個人手術習慣,愛好等。最后由護士長、總帶教老師對講課人的效果進行點評。

1.7 制定出該手術配合的指導書 由講課人和指導老師根據講課內容及討論的意見,按規定的格式制定出該手術配合的指導書。裝訂成專冊,作為該專科手術健康指導教材。

2 結果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每周安排講課一次,共計授課45次,系統學習婦科、肝膽、胃腸、基本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五官科、眼科、腔鏡外科等常規手術準備和配合,制作出規范化的手術指導教材45份。這些資料在指導護士術前訪視、健康教育和手術的全程配合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12篇

1資料與方法

1.1專科小組管理(1)手術間和精密儀器責任到人制:專科手術間固定并專人管理,負責手術間基礎設施的檢查維護保養以及器械、物品和一次性耗材的添置。精密儀器設備安置在專科手術間,由專科小組成員分工管理,定期保養,責任到人,建立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本。(2)采用彈性排班制度:合理分配護理工作量。確保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實行加班小時登記制度,在手術相對較少時,護士長根據積累的加班時間合理安排人員補休,避免人力資源閑置和等待下班現象的發生。

1.2定期培訓與考核實行護士長-專科組長-組員的三級管理模式。(1)專科護士系統化培訓,采用多媒體、實物演示、現場教學等多種形式。小型培訓由組長負責,為各專科手術的解剖知識、物品準備、安置、配合要點和特殊器械精密儀器的使用與保養。大型培訓輪流邀請各專科組醫生講授新開展手術及復雜大手術的手術方法和有關配合要求。對于新引進的醫療器械和儀器,聘請廠商工程師講授有關的知識。(2)由護士長和專科組長共同建立專科考核標準,采用評分細則進行量化評分,考核結果與獎金掛鉤。理論考核由護士長負責,專科知識、手術配合步驟、手術物品準備及院感知識等。操作技能考核由專科組長負責,包括手術的安置、手術過程的配合、特殊設備的使用等。

1.3效果評價隨機選擇本院外科手術醫生50名,自制不記名調查問卷,調查專科護理分組前后的醫護配合質量。包括手術物品準備情況、術中配合熟練程度、特殊器械使用情況及手術期間護理工作滿意度等。

2結果

專科化管理實施后,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理論與操作技術考核合格率大幅提升。

3體會

3.1專科分組提高了手術室服務質量促進護患和醫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專科護士與病區相對固定,掌握專科患者心理,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贏得患者的信賴與好評,護患關系和諧,病人滿意度提高。專科小組形式能夠使醫護之間手術配合相對固定,護士對本專科的手術術式、特點、醫生的喜好相對比較了解,配合手術的主動性、準確性、默契程度大大提高,使醫護關系更加和諧。醫生滿意度提高。

3.2專科分組提高了管理效率護士長—專科組長—組員的三級管理模式,管理職責分明,充分發揮各護理人員的積極性,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專科組長各負其責,起到了各類信息上傳下達的紐帶,提高了護士長管理工作的時效性。專科護士之間相互協調,合理使用、調配和保管儀器設備,做到科室之間資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3.3專科分組提高了護士綜合素質護理人員新老搭配,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同時進行嚴格的獎懲制度。競爭機制的引進打破平均主義的傳統管理方式,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由傳統的被動工作變為主動工作。發揮了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和團隊協作精神,有效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關注專科相關信息,了解專科新動態。同時進行各科手術輪轉,保證了在專科技術提高的同時又學習其它手術的配合,避免了手術室護理技術專科與整體的脫節,提高了手術室護士的整體素質。

作者:李振華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手術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五月天婷婷综合社区 | 亚洲免费AV在线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91 | 色多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久久免费丝袜国产 | 日本久久免费高清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