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6 18:31: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文秘專業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文秘就業論文格式標準
一、引言
1.制定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的格式,保證畢業論文(設計)的質量。
2.畢業論文應采用最新頒布的漢語簡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由作者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與打印完成。論文正文部分字數不少于4000字。
二、編寫要求
1.頁面要求:畢業論文須用A4(210×297mm)標準白紙,一律采用單面打印;畢業論文頁邊距按以下標準設置;上邊距(天頭)30mm;下邊距(地腳)20mm;左邊距25mm;右邊距20mm;頁眉15mm;頁腳15mm。
2.頁眉:頁眉從摘要頁開始到論文最后一頁,均需設置。頁眉內容;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秘專業畢業論文,居中,打印字號為小5號宋體,頁眉之下有一條下劃線。
3.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頁共×頁,居中,打印字號為小5號宋體。
4.字體與間距:畢業論文字體為小四號宋體,字間距設置為標準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1.5倍行距。
三、編寫格式
1.封面頁:封面頁依次列示如下內容: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文秘專業畢業論文(設計)(二號黑體,居中)
論文題目:(二號黑體,居中)
學生姓名(三號楷體):(×××××××××三號黑體)
學號(三號楷體):(×××××××××8位全稱,三號黑體)
指導老師(三號楷體):(×××××××××三號黑體)
班級(三號楷體):(×××××××××三號黑體)
2.目次頁
(1)摘要(摘要兩字用五號宋體加粗,摘要內容用五號宋體):摘要是論文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它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論文的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
中文摘要一般為100-250漢字左右。
(2)關鍵詞(關鍵詞三字用五號宋體加粗,內容用五號宋體):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一般每篇論文應選取3-5個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間用逗號分隔,最后一個詞后不打標點符號。排在摘要的下方。
3.正文部分
正文內容用宋體小四號字。正文層次編號:一、(一)、1、(1),正文部分一級標題用宋體三號字加粗,二級標題用宋體四號字加粗,三級標題用宋體小四號字加粗。
4.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應是論文作者親自考察過的對畢業論文有參考價值的文獻。參考文獻應具有權威性。“參考文獻”四個字在正文結束后另起一行,用宋體四號字加粗。
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用五號宋體。
參考文獻的表示格式為: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附1:封面
(前空二行)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文秘專業畢業論文(設計)(二號黑體)
(后空三行)
題目(二號黑體)
(后空三行)
學生姓名(三號楷體)三號黑體
學號(三號楷體)8位全稱,三號黑體
指導教師(三號楷體)三號黑體
班級(三號楷體)三號黑體
附2:論文樣式:
【摘要】正確、科學的時間管理是秘書人員的重要職責。在實際工作中,秘書經常會犯一些時間管理上錯誤。因此,如何在瑣碎的工作中講究策略,進行科學的時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是秘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秘書、時間管理、策略、方法
秘書是領導者、主事者身邊的綜合輔助者和公務服務者,是以輔助決策、綜合協調、溝通信息、辦文辦事辦會等為主要職能活動的領導者、決策者的參謀助手。依據管理學中的帕金遜定理及二十八十原理,秘書工作基本上是“瑣碎的多事”,而非“重要的少數”。因此,如何在“瑣碎的多事”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科學的時間管理,成為秘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談談秘書對時間的管理。
一、秘書常見的錯誤時間管理(宋體三號加粗)
時間管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管理,是指在同樣的時間消耗情況下,為提高時間利用率而進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也就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與使用時間,真正控制時間。時間管理,一方面是領導必須重視和把握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秘書的重要職責。
通常情況下,秘書錯誤的時間管理,表現為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所交給的額外工作;喜歡拖延,特別是困難一點的工作;與主管默契不夠;欠缺計劃,方法不對;資料準備不齊全;被迫不易改善的意外事件太多;做事半途而廢;時間開放,任何時候都接待來人,而且任意隨來人漫談等。主觀原因是秘書自身缺乏時間價值觀念。習慣浪費時間,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手機、Email、掌上電腦等網絡通訊出現,海、陸、空立體式通訊的誕生,秘書應及時處理好洶涌而來的未來時刻表上的挑戰,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金錢。誰搶先,誰就有主動權。客觀原因有如組織原因、環境原因、上級領導原因。組織原因包括:組織機構不健全,分工不明確,上下溝通不靈敏,內外信息傳遞不準確,以致于工作拖拉。上級領導原因包括,領導者是時間意識不強,任意無計劃,濫開會議,講排場、做表面功夫等。環境因素包括,突發性事件多,應變能力差,沒有集中一段時間干重要事情。以致于一事無成,一敗涂地。
(一)秘書時間管理的誤區(宋體四號加粗)
秘書對時間的科學管理不僅影響到秘書的工作效率,同時還會影響整個機關、單位人員的時間和效率。改變秘書時間管理現狀的落后現象,是秘書的迫切任務。(以下內容略)
參考文獻:
[1]石詠琦.《談天才秘書》.北岳文藝出版社[M].2003年版.第16頁
[2]朱元軍.高校秘書專業課程設置模塊化新探[J].黑龍江史志.2011.(22)
[3]
一、研究現狀綜述
近年來,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戰略的出臺,各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視,促使各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并更新教學方法,以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對漢語言文學人才的需要。近期,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和課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呈現出三個明顯的走向:1.個案化和本土化的研究走向日益明顯,即對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的研究往往會以某一具體的高校作為研究對象,注重從宏觀理論闡釋向微觀個案轉移,并且針對高校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有側重地論述。廖斌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與指導——以武夷學院為中心的思考》中提出:“像武夷學院這樣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站位要實現‘差異化’發展。”[2]這種立足本校的個案研究,在其他研究者中同樣存在,比如姚錦蓮的《面向新課改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之研究——以廣西某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為例》、馬兵《臺灣與大陸大學本科課程體系比較研究——以臺灣大學與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劉靜《寧夏高校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課程設置研究》等。2.重視漢語言文學教育與同類平行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結合其他教育的特點反觀漢語言文學教育,發揮不同類別教育之間的良性互動和牽引效應。孟廣偉在《關于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關聯性思考》中認為:“漢語言文學屬于語文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在傳統應試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學校在語文教學中均忽視了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關注,認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并非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無法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交流與互通。”[3]同類文章還有樂中保《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重構》、冉毅《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孟偉軍《關于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關聯性思考》等。3.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使課程建設符合市場需要。邵之茜《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提出:“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養出能夠滿足時代需求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這是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的重要內容。”[4]意識到同類問題,以“應用型”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心的文章還有向彪《以市場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若干思考》、孫永蘭《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等。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這所本科院校的新建專業,同樣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建國就設立的傳統專業,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但是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來說,2013年9月才迎來這個專業的第一屆本科生。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已經迎來兩個年級的在校生,對這個新建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也在摸索中前進。面對這一新建專業,本學院的任課教師既沒有直接的、一手的經驗可以借鑒,也不能對其他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經驗照搬照抄,所以在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等教學計劃的制定上還存在各種問題;同時囿于專業人數少、年級少、學科底子薄等現狀,學院又無法將縱深層面的教學改革全面鋪展并進行下去。所以,對這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不僅可以對本專業已有年級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和反思,更好地推進本專業后續年級專業教育的開展,而且還可以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同類性質的、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二、從學院實際出發,明確課程結構調整目標
為了實現《決定》提出的教育目標,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勢在必行。這種課程銜接需要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之間互相銜接,以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從而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學科課程的合理設置,并將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始終。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一所本科層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同時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而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2013年新建的專業,和這所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因此,漢語言專業的課程建設完全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基于各種現實問題的挑戰,要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目的,勢必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進行有側重的調整,而這一調整要緊密圍繞以下三個層面的目標要求:1.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使學生的知識素養與將來就業方向對接,培養學生能根據社會和市場的實際需求找準自我定位,發揮自我潛能,實現自我價值。2.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需要發揮一線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所積累的教學經驗都具有實際指導價值,這不僅有助于本專業的后續建設,也能提升本學院的整體教研水平。3.要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特色、相對完善成熟、實效性強的課程體系,及時總結將已有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摸索出適合本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的教學道路,為本專業的后續教育提供可參照的范本,從而提升本專業的優勢品格。
三、以目標要求為導向,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圍繞以上三個層面的目標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了本專業要培養能在黨政機關、各類學校、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與漢語言文字運用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職專門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要具有較高的文學分析鑒別能力和語言表達寫作的基本能力。圍繞這一能力培養目標,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構成,以實現本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從三個維度入手:1.建構符合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的課程體系,明確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方向和內容,合理分配相應的學時和學分,保證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過程的延續性和完整性。目前,我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中國語言文學,核心課程有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寫作等。除了理論知識課程之外,還包括秘書理論與實務、多媒體技術與應用、新聞采編寫作等實踐性課程。學生有22周的實踐教學周,對應有22學分,其中畢業實習占有10學分,畢業論文占有6學分。學生的實踐活動有22個教學周,相當于一個學期的時間,那么在這段時間內除去理論教授和書面寫作的時間外,學生還有遠遠大于10周的實習時間。而在這一過程中,學院能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諸如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館、文化園等實習單位,相關教師能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這將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一手認知和親身體驗,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和帶動。2.要根據學院專業設置特色,注意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性質的構成比重,權衡并配置必修課和選修課所占的學時和學分比例。本專業的課程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組成。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專業選修課程設置需包括兩種課程結構體系,一種是專業限選課程+專業任選課程,另一種是專業方向模塊課程+專業任選課程,所以本專業的專業選修課分漢語言文學和高級秘書兩個方向,分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兩種類型。既然專業選修課在開設時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設相對自主的、有側重和針對性的選修課程。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可以沿著“辦公文秘”和“漢語言文學”兩個學科類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意向分別開設以上兩個方向的相關課程。這種課程設置具有“模塊式”教學分流的特點,既能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知識需求,同時尊重了學生各自興趣偏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同時具備多種“應用型”的知識和技能,這將為本專業學生就業選擇提供多種理論儲備,拓寬了學生就業視野和就職崗位的選擇空間。3.在教法上,打破傳統的教師教授為主的單一授課模式,采用啟發式代替注入式,由教給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最終實現從教師點撥到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學習并研究的教學目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新建的本科專業,總共有4個學年,即8個學期,157個學習周。在這四學年中,本專業學生的活動類型分為五類:入學教育和軍訓、課堂教學、復習考試、專業實踐教學、畢業教育。在這些活動類型中,課堂教學占了120個教學周,即120/157的比重,這就是說學生有絕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通過課堂教學中形式,這就是勢必要求教師不僅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先進成果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同時根據實際教學條件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一方面,任課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制作好PPT的同時,熟練使用視頻、音頻、圖像等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錄播教室、多功能網絡教室等類型的教室資源;另一方面,因為本專業人數較少,所以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小班教學的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需要發揮教師引導、點評和點撥的帶動作用,將傳統注入式教學方式轉變成引入式,切實發揮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動性。同時,注意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良效能,通過廣播、網絡、電視、錄像等方式傳播知識,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現代技術資源將所學知識通過多種媒介形式物化成具體作品,比如新聞稿、廣播劇、文化宣傳片、模擬授課視頻等,從而實現學生文字寫作、語言表達和事務處理等實際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專業,如何順應時代的變化發展以滿足社會經濟的正常需求,并在現代教育技術日益發達的新語境下煥發光彩,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進行適時調整和優化,不僅是專業學科內部自身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題中之義。正所謂,新建本科的定位大多設計在‘地方性’(區域性)、人才培養目標瞄準在‘應用型’。”[6]以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個案研究,對其他地方性、政治性、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參照價值,其研究成果也將實現平行研究的推廣與應用。
作者:逯艷 單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