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1 21:02: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咨詢調查行業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本科院校就業率有所下降,高職院校持平
該報告指出,2008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08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09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比起200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08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2007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8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為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約為434萬。2009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即所謂的啃老族,該報告中定義為待定族)(見圖一、圖二)。
此外,2009年就業報告還指出,2008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2、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自主創業的比例越低
2008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為1%,與2007年1.2%的比例接近。云南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為1.9%,吉林1.7%,寧夏1.5%。而廣東、北京、江蘇、上海等省份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排名靠后。自主創業的主要地區是就業比較困難的中西部地區,主要城市類型是地級及以下城市。總體而言,越是經濟發達地區、越是大城市,就業環境越好,自主創業的比例越低。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最多的是工科類,其次是財經管理2009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類。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業和文體娛樂業,其月收入大大高于受雇應屆畢業生的月收入。
調查結果表明,2008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私營企業主”、“企業經理人員”、“個體工商戶”等家庭的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見圖三)。大學畢業生創業受其家庭的企業家文化影響較大。而且,其創業資金82%以上依靠父母、親友和個人儲蓄,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和政府資助的只占1%。所以,有創業意愿但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畢業生就不容易實現創業夢想,政府需要在啟動資金方面幫助經濟困難的創業者。
2008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者認為,創業理想是創業的最重要動力(41%-48%),而不是找不到工作才創業(12%-15%),而大學期間對其創業幫助最大的是假期實習和課外兼職,學校、政府提供的創業培訓和咨詢以及大學的模擬創業活動也有顯著幫助,如創業大賽等等。所以,高校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創業意識的培養和相關的創業比賽活動。
3、工學、管理學就業率最高,法學和哲學最低
2008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工學和管理學(見圖四),最低的是法學和哲學,高職高專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資源開發與測繪,最低2009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的是旅游和文化管理。2008年畢業半年后仍未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失業人數為10.75萬人,占本科失業量的35.9%,其中有8個專業同時也是2007屆畢業生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畢業半年后仍未就業人數最多的10個高職高專專業失業人數為14.67萬,占了高職高專失業量的34.2%。其中7個專業同時是2007屆畢業生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商務、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商務英語。
此外,2009年就業報告還指出,統計數據表明,制造業雇用了本科畢業生的27%和高職高專畢業生的31%,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就業行業。民營企業和個體企業是200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雇主類型。
4、本科生收入下降,男女同工不同酬
2008屆本科畢業生的收入明顯下降,“211”院校的畢業生半年后的月收入是2549元、非“211”本科院校為2030元、高職高專為1647元,而2007屆這三類大學畢業生收入分別為2949元、2282元、1735元,2008屆畢業生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分別為14%、11%、5%,本科畢業生收入下降特別明顯。2008屆本科畢業生的半年后月收入經濟學大類最高、醫學類最低,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是公安大類、半年后月收入最低是醫藥衛生大類。
雖然2008屆大學畢業生男女之間的就業率沒有明顯差別,但即便在女性畢業生占優勢的專業中,男性畢業生薪資全部高于女性,可能存在同工不同酬的薪資歧視。2008屆大學畢業生中,同層次、同專業男女生的平均月收入最大差距接近800元。
2009年就業報告還指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越有可能進入好的大學;父母一方是研究生的子女進入“211”大學的比例是父母是初中學歷及以下的兩倍以上。專業人員和管理階層家庭的子女就讀“211”高校的幾率較高,農民和民工的子女就讀高職高專的幾率較高。這種差別可能是錄取中的非成績因素造成的,強調綜合素質的高考改革可能會讓農民與農民工的孩子具有更大的錄取劣勢,可以考慮建立幫助教育弱勢背景學生的社會補償機制,以保證享有高等教育質量上的社會公平。
此外,調查數據表明,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私營企業主、企業經理人員、辦事人員家庭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的最主要渠道是“通過親朋好友得到招聘信息”,而不是像其他家庭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的最主要渠道為“大學招聘會”。相比之下,無業與失業人員家庭的子女就業率最低,而其高考分并不低于其他家庭的子女,每拿到一份工作邀請所需要的求職份數最多、求職成本最高,來自無業與失業人員家庭的畢業生需要得到更強的就業服務。
5、大學畢業生亟須改進溝通和創新能力
2008屆大學畢業生五大類基本工作能力滿足工作要求較好的依次為科學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理解與交流能力,較低的為應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而本科畢業生亟須改進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頭溝通、談判技能和說服他人等;高職畢業生則是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學習和說服他人。這些亟須改進的能力歸屬于溝通和創新能力。
統計分析表明,本科與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對雇主的滿意程度分別為70%和68%;“工作要求與壓力”不滿意度最低,不滿意度最高的是“薪資福利”和“個人發展空間”。其中,2008屆大學畢業生對“政府機構/科研事業”類雇主的滿意度最高,對“民營企業/個體”類雇主的滿意度最低。然而民營企業是應屆大學畢業生的主要雇主。2008屆大學畢業生對不同規模雇主的滿意度的總體趨勢是:雇主規模越大,滿意度越高。
綜述:民營經濟成理工科就業市場
統計的就業率是指大學畢業后半年的就業率,此時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趨于穩定。據統計顯示,2008屆大學畢業生約1/3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2008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較往屆有所下降。
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0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200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但工學、管理學就業率分別為90%和89%,成為2008年就業率最高的兩個專業。最低的兩個專業是法學和哲學,就業率為79%和76%。
藍皮書指出,2008年畢業半年后仍未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失業人數為10.75萬人,占了本科失業量的35.9%。
其中有8個專業同時也是2007屆畢業生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包括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
藍皮書的作者麥可思(MyCOS)-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介紹說,就業藍皮書抽樣人數達到44.4萬人,回收有效問卷21.8萬份。共涉及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的1196個專業。
異議:國家就業形勢存在變數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博士今天解釋說,就業情況與高校當年招生規模、師資力量及學生家庭條件和校友等各種關系均有聯系。
因此,就業好與壞要看各方面的條件影響,經濟條件只是一個外在因素,工學專業學生就業能否一直好下去,還很難下定論。
2004年開始,國家開始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制造業密集地區進行政策扶持,經過幾年的發展,制造業行業對人才需求比較大,是制造業吸納畢業生眾多的原因之一。
從大的趨勢來看,畢業生更多的將去往企業,而不是考公務員。因此工學應該會持續熱下去,但是持續時間目前還不好說。
1企業自身
通過對企業自身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可為企業運作提供豐富的情報。在一個企業中技術中心(研究院)、市場部(銷售部)、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生產、采購、設備部、計劃部等部門掌握著企業研究開發、市場營銷、財務、人事、生產運營、人財務、產供銷等信息。以從企業內部建立的信息網絡中獲取這些信息。企業允許每位員工把自己搜集到的情報上傳到企業競爭情報系統。2企業競爭對手的情況競爭對手是競爭用戶最為關注的對象,競爭對手相關信息數量龐大,內容繁雜,這其中包括需要確定誰是自己現實和潛在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產品/服務、財務、技術、營銷、人員、組織結構、生產運營等方面的信息。
2.1公司名錄
確定誰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了解對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最基本的需求是獲得公司名錄信息。工商、稅務、黃頁、競爭對手網站、企業名錄出版物和數據庫是最常用的名錄信息源。如托馬斯美國制造商名錄、康帕斯全球企業名錄、盈科黃頁服務等。競爭對手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地址、電話、成立時間、性質、法人代表、行業類型、經營范圍、雇員人數、企業規模、機構設置、進出口權等。這些信息一般可通過企業注冊表獲得。
2.2經營狀況
競爭對手的經營狀況包括地理位置、設備辦公條件、工作或生產是否活躍、員工的知識水平、領導者的風格、主要“客戶”情況、所處競爭環境、對新產品的開發計劃、生產的秩序效率、原材料采購地域及支付方式、主要原料供應商名稱及聯絡方式、主要產品及品牌、產品銷售地域、銷售方法及收款方式、開戶銀行、經營場所、人員情況等。競爭對手的這些經營狀況可以通過實地參觀考察、訪問等多種途徑獲取。
2.3產品/服務
有關產品/服務的競爭情報需求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對產品/服務種類、特征、新產品開發和產品項目情報四種類型[2]。種類情報主要通過查閱公司名錄、產品名錄、公司主頁、產品樣本和手冊;檢索數據庫;詢問經銷商;參加展覽會;聯系相關行業協會等途徑獲得。特征情報主要通過訪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員工;開展反求工程;查閱產品樣本和手冊;訂閱剪報;檢索數據庫和詢問經銷商等途徑獲得。新產品開報主要通過訂閱專業報刊雜志、產業研究報告;參加行業會議和展覽會;走訪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專家以及直接聯系競爭對手等途徑。產品項目情報主要通過訂閱行業協會出版、產品樣本和手冊;檢索數據庫;詢問經銷商和直接聯系對手等途徑獲得。
2.4財務和資信
如競爭對手為上市公司,其年度報告是極為有用的競爭情報信息源,幾乎包括了所用作為商業秘密的工業普查資料上的企業財務信息。其財務信息可通過查閱其向社會公布的財務報告;訂閱各類機構和證劵分析師的分析報告;聯系競爭對手的前雇員和退休員工獲得。非上市公司的競爭對手可以通過訂閱綜合性商業出版物、行業出版物;檢索資信數據庫;聯系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委托信用調查機構開展調查等途徑獲得。
2.5市場營銷
有關競爭對手市場營銷方面的情報需求,占據著競爭情報需求的優勢地位。如能有效獲取,將是贏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競爭對手的市場營銷情報包括對手的營銷組織、營銷策略、營銷渠道、市場占有率、銷售價格、廣告預算、廣告效果、售后服務、客戶忠誠度等諸多種類。
(1)營銷組織情報:通過訂閱產業研究報告、報刊和專業雜志、產品樣本和手冊;互聯網搜索;訪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經銷商和競爭對手等途徑獲得。
(2)營銷策略情報:包括銷售制度、廣告宣傳、人員推銷、營業推廣、公共關系和網絡營銷案等系一系列方法。主要通過監測并分析銷售活動;閱產品樣本和手冊;互聯網搜索;訪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經銷商和競爭對手;委托行業或市場調查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3)營銷渠道情報:包括銷售渠道的形成、銷售渠道的實力及國際銷售策略。主要通過競爭對手的產品展覽會、發放的宣傳材料、廣告的投放情況、連鎖店或者分銷商等獲得。
(4)市場占有率情報:通過查閱行業協會出版物、產業研究報告、多外公開的檔案、政府出版物;委托行業或商業調查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5)銷售價格情報:通過訪談一線銷售人員、競爭對手、經銷商、客戶;訪問主管價格的政府部門的網站;訂閱行業協會出版物;檢索數據庫和電子商務網站;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6)廣告預算情報:通過訂閱報刊和專業雜志、競爭對手的財務報告;訪談競爭對手、廣告商、媒體廣告部員工;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7)廣告效果情報:通過訪談客戶、經銷商和一線銷售人員;訂閱報刊和專業雜志、產業研究報告;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8)售后服務情報:通過訪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客戶、經銷商、競爭對手等途徑獲得。
(9)客戶忠誠度情報:通過訪談經銷商、客戶;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2.6公司人員
競爭對手的管理人員和人力資源狀況對于了解對手公司的管理風格,人才優勢有著重要的意義。競爭對手管理人員的信息主要通過閱讀公開出版社或公司網站上的傳記資料;觀看對管理人員的訪談;聆聽管理人員的講話;訪談競爭對手和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等途徑獲得。競爭對手的人力資源狀況可通過閱讀企業招聘企業,信用調查報告、與競爭對手有關的庭審記錄;訪談行業主管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企業內部人力資源部門等途徑獲得。
2.7組織結構
了解競爭對手的組織結構,可以判斷出各個業務部門在對手公司中的地位、某一決策問題的決策點和關鍵決策者。組織結構的變化也可能預示著公司的戰略調整。競爭對手的組織結構信息主要通過訂閱公司網站上的組織結構圖、企業名錄和資信類數據庫;訪談競爭對手的員工和資深業內人士等途徑獲得。
2.8生產運營
競爭對手的生產運營情報:包括對手的生產、產能以及工程和研發狀況,涉及公司內部的核心經營數據、直接競爭對手處獲取有一定難度,但可以通過與公司的生產運營活動相聯系的第三方接洽獲得一部分信息。
(1)生產情報:主要通過訂閱行業協會出版物、產業研究報告。訪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供應商、設計施工單位;查閱規劃委、建委、質監局、法院、衛生防疫站等政府主管部門公開的檔案文件并從中推斷;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2)產能情報:主要通過訂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協會出版物。訪談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供應商、運輸部門、客戶;查閱環保局、消防局等政府主管部門公開的檔案文件并從中推斷;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3)工程和研報:主要通過查閱專業期刊、會議論文、科技報告、專利;檢索科技類數據庫;訪談行業協會、科技主管機構、技術專家和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員工等途徑獲得。
3競爭環境
從社會環境獲取競爭情報是指在企業內部和企業對手之外搜集相關情報,獲取的情報主要有行業情報、市場情報、消費者情報、客戶信息情報、宏觀環境情報。
(1)行業情報:行業情報內容包括行業類別、行業基本信息、行業生命周期、行業技術水平、行業政策、行業競爭格局等。主要通過查閱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統計數據或市場調查報告、閱讀財經類報刊和專業雜志等途徑獲得。
(2)市場情報:市場情報內容廣泛,類型多樣,可分為市場結構、市場規模、商業網點分布、市場發展前景等幾類。可通過查閱統計年鑒等工具書、調查問卷、模型分析、閱讀財經類報刊和專業雜志、政府出版物;親自調查獲取一手信息;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
(3)消費者情報:消費者情報是企業正確制定產品開發策略和市場銷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其內容包括消費需求、消費動機、消費行為、品牌知名度和消費滿意度等。可通過調查問卷、座談會、回訪、專業的媒體調查機構提供的數據等途徑獲取。
(4)客戶信息情報:客戶信息情報是企業的利潤來源,也是企業經營風險的根源。其內容包括客戶基本信息、客戶組織信息、客戶經營效益、客戶信用評價等。主要通過實地訪問等途徑獲取。
(5)宏觀環境情報:所有行業都會受到宏觀環境的影響,企業能做的是監測這些宏觀環境因素的變化和根據這些變化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式和戰略定位。企業的宏觀經營環境包括政治環境、技術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①政治環境信息。政治環境的變化包括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發生重大國際事件、政府變革、權利轉移以及一些具體的立法和規章制度的變化。政治環境信息主要可通過閱讀時政類報刊和專業雜志、政府出版物、訂閱網絡新聞、加入論壇、博客等、聽廣播、看電視、檢索新聞和法律法規數據庫、通過駐外使館、新聞記者等進行搜集;與政府主管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網絡等途徑獲得;②經濟環境信息。經濟環境的變化包括經濟周期的影響、世界貿易方式的變化、匯率和商品價格變化、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以及經濟對供應商和特定用戶群的影響等。經濟環境信息主要通過閱讀財經類報刊和專業雜志、政府出版物、訪問國內外的財經類網站、瀏覽知名經濟學家的博客、搜索財經類數據庫、與主管經濟的政府部門建立良好的關系網絡、親自調查獲得一手信息、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③社會環境信息。社會環境信息的變化包括社會地理環境、氣候環境、交通環境、通信變化、人口構成、人們的品味、習慣的變化以及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等。社會環境信息主要通過閱讀報刊和專業雜志、檢索人口統計數據庫、親自調查獲取一手信息、委托專業調查咨詢機構代為搜集等途徑獲得;④技術環境信息。技術環境上的變化包括技術變革對產品、工藝、分銷渠道的影響等。技術環境信息主要可通過檢索技術類出版物,如期刊、會議論文、專利、技術標準、技術報告等、檢索科技類數據庫、訂購行業協會出版物、咨詢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等途徑獲得。
不同的是,于今年7月底落幕的2011空調冷年,前三強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繼續提升,同比增長1.2%。奧維咨詢報告顯示:2011冷年國內空調業成為所有家電行業中唯一保持著兩位數增長,市場增速達34.4%,實現了逆行業大勢的領跑。同時,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速,中高端變頻空調份額穩步提升。
中怡康研究報告還指出,受節能補貼政策取消影響,2011冷年國內空調業實現了量增利更漲。三四級農村市場的放量增長彌補了一二級城市市場的低迷,最終實現了整個產業的增長。同時,企業的黃金商期持續增長,以品牌促銷拉動日常銷售成為慣例。
這意味著,空調業在經歷了“價格戰、規模化”競爭期后已正式步入“大品牌、系統化”的新競爭階段。
品牌格局:三強繼續領跑
近年來,不時有二三線企業向空調前三強格局發起輪番沖擊。不過,《中國企業報》記者調查后發現,自1998年以來海爾、美的、格力三大品牌領跑國內空調業發展的格局至今未被打破,這三家企業不僅成為中國市場的“常青樹”,還成為全球空調業的“不倒翁”。
空調業的“馬太效應”在經過了10多年的積累與發展后,前三強企業的市場份額也從最初的25%左右持續提升至64.9%左右。這不僅直接推高了國內空調業的競爭門檻,一線企業的規模門檻已提升至500萬套以上,并開創了一線企業以創新商業模式驅動市場增長的新路徑,其中以格力為代表的“大規模制造+低成本分銷”市場營銷驅動,和以海爾為代表的“人單合一+即供即需”管理體系驅動,兩大商業模式背后都聚集了一大批二三線的模仿企業。
“就品牌影響力來說,就算海爾一年都不做形象宣傳,其在城市和農村市場的品牌拉力還在通過口碑、人脈等方式進行發散。在新品營銷上,短短一周海爾的除甲醛空調就可以完成全國所有主流渠道的上市銷售。這些優勢都是通過幾十年的沉淀逐步完善和形成的,其它對手很難進行復制和借鑒。”一位空調企業人士如是說。
中怡康市場研究總監彭煜分析指出:“現階段三大品牌與其它企業之間的差距不斷拉開,比如在產品線布局上,三大巨頭擁有豐富的產品線,一旦遭遇競爭對手挑戰或原材料成本上漲時,更容易把利潤分散到多個產品中實現系統發力。”
市場亮點:技術驅動利增
奧維咨詢報告透露:2011冷年空調業共實現終端銷售4919萬臺,同比增長34.4%,是繼2010冷年后又一個豐收年。來自中怡康的報告進一步驗證了國內空調產業的欣欣向榮走勢。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國內空調市場規模分別達到2307萬臺和713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1.6%及29.4%,成為大家電產品中的領漲者。
記者注意到,相對于空調市場規模的增速,市場零售額的增速更加迅猛。對此,奧維咨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指出,“這主要是得益于兩方面的拉力,一是國家節能空調補貼取消間接推高了節能空調的市場售價。二是海爾、美的等領軍企業推動的產品技術升級,特別是變頻空調的市場占比穩步給企業的營收規模和利潤帶來拉動。”
今年上半年,變頻空調的零售額規模占比已超過54%,較去年同期增長107.7%,這一份額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提升。奧維咨詢認為,隨著R410a制冷劑專利費在今年底到期將引發無氟空調成本下降。同時,蒙特利爾議定書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淘汰HCFC物質時間表的臨近,2012冷年無氟變頻將迎來銷售熱潮,市場份額占比將達到25.7%。
一直以來,海爾在無氟變頻空調市場的份額處于領先地位。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海爾變頻空調的份額從2010年的48.7%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71.2%,增速領先于格力、美的。而在無氟變頻空調上,海爾已經連續兩年實現大幅度領跑。
一份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0年購買空調的用戶中,51.1%消費者將“是否節能環保”作為重要參考因素,其中75.7%的用戶將“無氟變頻”作為衡量“節能環保”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意味著,近年來積極通過直流無氟變頻、除甲醛等產品換代引領市場消費需求方向的海爾,有望在未來繼續把握著空調產品技術升級的主流方向,從而獲得“量增利更長”的企業收益。
未來趨勢:商業模式制勝
在空調業整體發展形勢繼續凱歌高奏之際,值得警惕的是,國內城市空調市場銷售正面臨著滯漲期的壓力。
數據顯示:2011冷年三四級農村市場空調零售量同比增長66.2%,一二級城市的終端零售量同比增長僅為28%,低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張彥斌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短期來看,刺激城市市場的換代消費仍是企業的重點,這也要求企業必須要建立從市場驅動向驅動市場的新型商業模式。”
作為企業年金的成熟市場,美國不同規模的企業對年金服務機構的客戶忠誠度和選擇偏好,顯示了不同的細分市場的客戶需求日益需要更具差異性和針對性的服務和解決方案。
位于麻省劍橋的Cogent研究所在2010年6月的一份報告顯示,養老金計劃發起企業的各項需求及其優先性因計劃規模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而服務商的有效服務能帶來非常好的客戶忠誠度。這個名為《退休計劃全景2010》的行業報告是基于對美國2193個401k發起企業所做的調查而得出的。
對于小型計劃(規模小于500萬美元),在七項核心服務中,行政服務(類似我國企業年金中的受托運營及賬管服務)是客戶忠誠度的主要驅動因素。而對于中型計劃(500萬美元至2000萬美元)而言,更多服務需求在起作用,包括對員工的支持、費率和行政服務;對于大型計劃(2000萬美元以上),年金服務機構在員工溝通、個性或復雜問題解決的能力等就成為客戶忠誠的關鍵。
對此,該研究所顧問解釋到,這些發現顯示了不同規模的企業的日常現實需求。小型企業需要基本層面的服務,即計劃能夠順利啟動和運作;而隨著計劃資產的變大,企業的需求也在增加,包括員工需求和成本考量;而對于大企業而言,最需要的是計劃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透明度以及解決問題并使計劃順利運轉。
在11個小計劃的領先服務機構中,美銀美林擁有最高的忠誠度,ING(荷蘭國際集團)和萬通保險(Mass Mutual)緊隨其后。在11個中型計劃的領先服務機構中,富達擁有最高的忠誠度、信安和萬通緊隨其后。而大型計劃的10個領先供應商中,vanguard(領航)的客戶忠誠度最高,緊隨其后的是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和富達。
這些結果顯示,對于一個年金服務機構而言,即使如領航和富達這樣的金融巨頭,要在各類客戶中保持高忠誠度是很困難的。每個細分市場都是不同的“球賽”,找對利基市場才是適者生存之道。
上表涉及了15個知名金融品牌,其中七個在三個市場均上榜(并且該七個確實都是全球知名的金融服務品牌,即使是在中國,其品牌認知度也較高),三個在兩個市場上榜,五個僅在一個市場上榜。如果將上述七家在三個市場都上榜的服務商再設定一個綜合排比,即取其各自排位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富達以絕對優勢排名第一、領航、萬通和信安則屬“第二軍團”。
具體到小企業的服務,同樣位于麻省的波士頓Briskin咨詢公司在幾乎同時的報告中也顯示,小公司總體上對401k計劃服務商的服務較滿意,但在關于受托責任和應對監管事務的建議等服務方面,也還需要提高,這個報告是2010年2~3月間通過對112個人在21至197人的企業進行調查而得出。調查涵蓋的服務商包括投資公司、保險公司、第三方管理者、注冊理財顧問、銀行和證券經紀人。
企業最擔心其401k計劃是否達到了受托責任及監管要求,而在此方面沒從服務機構得到充分的建議。而常規認為的非歧視測試、員工參與目標、推薦“績優”基金等方面服務,企業的反饋不甚顯著。
過去20年中的兩次大熊市令小企業更關注其實質的養老金“負債”而非理柏評級(指基金的相對表現),企業希望能得到及時的建議和幫助,讓他們能控制計劃成本、進行審慎的投資決策、幫助參與者體面退休。但很多年金服務機構未滿足上述需求,這種“服務赤字”比基金業績更顯迫切。這個發現能幫助年金服務機構在服務模式、發展策略、獲取客戶、維護老客戶等方面明確優先改進方向。
(作者單位為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關鍵詞】 心理咨詢師;個人經歷;內容分析;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9.055、C9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2-0152-05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Personal Experience ofParticipants of Nat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Examination
LI Qiang,XU Dan,GAO Wen-Jun
Psychology Research Centre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
【Abstract】 Objective:To get the knowledge about participa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National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Examination (NPCE) for Licensure and Certification. Methods:Self-analysis report which was submitted by the participant of NPCE was analyzed with content analysis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diversity of content and origin, all personal experiences were generalized and classified into ten clusters and thirty-six categories.Results:(1) Ten clusters were ranked by the descending of its frequency. They were occupational influence, model influence, family roles, distress of family members, frustration in school work, frustration in living, parent-child separation, family conflict, psychological or behavioral problem,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2)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nts between 30 to 39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other two age groups (6.5±2.9/4.3±1.9, 4.7±1.2, F=4.09, P=0.023).(3)Interaction effect was found between age and experience of family roles(Fisher's exact P=0.003), as well as age and experience of family conflict (Fisher's exact P=0.023); Diflerent rates of family expenenu were reported in dfferent age gooups(40,66.7%,Fisher's exact P=0.023).(4) There was no gender difference in personal experiences.Conclusion:Disparity in concealing level created experience differences reported by participants of all ages,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nt's occup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used the diversity of occupational influenc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personal experi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articipants of NPCE in China and abroad.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content analysis; personal experience; qualitative research
隨著我國心理咨詢職業化的起步,一大批人投身心理咨詢業,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些人想成為心理咨詢師?他們是否有什么獨特之處?國外有研究顯示,心理咨詢師在價值觀、需要、個人經歷等方面都存在與眾不同之處,他們可能看重職業所賦予的自主性[1];他們有被人需要、建立親密關系、照顧他人、產生控制和施加影響、為別人解答問題等需要[2]。也有研究發現心理咨詢師比平常人經歷了更多的心理痛苦,在童年時遭受過虐待,源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存在各種機能障礙、家庭暴力,父母未能承擔應盡之義務,自己或親屬曾接受心理治療。他們曾獲益于心理治療或良師(mentor)的引導等[3-6]。而目前國內對這一問題尚無研究結果發表,前期個案研究顯示心理衛生工作者的從業動機與其個人經歷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7]。本文用二次文獻分析法開展了進一步研究。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以2006年天津市報考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二級)的478名人員為總體,其中上半年150人,下半年328人。選取總體的10%作為此次研究的樣本,但考慮到所抽被試在綜合評審時提交的報告并非均為個人分析報告,根據多年評審經驗,在實際抽樣中將比例擴大為12%,以保證獲得10%的樣本量。抽樣分上、下半年兩次進行,具體方法為: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先將報考者按照考號排序,然后將其分成若干個抽樣單位,每個抽樣單位的樣本數不少于總體的12%,最后采取簡單隨機法(抽簽)選取其中一個抽樣單位作為樣本。共獲得樣本58人,其中上半年18人,下半年40人。剔除其中未提交個人分析報告的無效樣本6人,實際獲得有效樣本52人。其中男18人,女34人;50歲5人;職業:教師16人,醫務工作者16人,心理咨詢員(三級)5人,其他(管理者、營銷人員、記者、學生等)15人。
1.2方法
1.2.1建立內容分析系統
1.2.1.1確定分析單位 在本研究中,描述或解釋研究對象時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單位是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的報考者。
1.2.1.2形成類目 由于國內尚無同類研究,筆者在參考借鑒國外相關研究結果的基礎上[1-6,11-13]采用了自下而上,以分析材料的內容為基礎的類目形成方法。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步,閱讀所有分析材料,對報考者的個人經歷形成整體印象,將報告中涉及的所有個人經歷匯總,并初步擬定類目及標準;
第二步,從分析材料中隨機抽取9份,由三名研究者對照初步形成的類目和標準各自獨立編碼,然后討論、調整類目、修訂標準、再次試用……,反復修訂類目及標準,直至所形成之類目簡潔、準確、界定清晰,標準的定義客觀、操作性強,研究者之間觀點達成一致;
第三步,經多次討論,將內容相近或來源相同的個人經歷歸到一個大類中,最終形成家庭角色、家庭矛盾、家庭成員的遭遇、親子分離、心理與行為問題、生活上的挫折、學業上的挫折、人際關系問題、榜樣影響和職業影響等10個大類。經過這三步形成的分析系統即為正式分析的編碼手冊。
1.2.1.3編碼 三名編碼人員依照編碼手冊分別對52份個人分析報告進行編碼,凡個人分析報告符合某一類目的編碼標準即在編碼登記表相應的經歷上記1;反之,記為0。
1.2.2編碼者一致性信度
對三名編碼人員的所有編碼結果進行編碼者信度分析,信度系數為0.87。由此可知,分析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客觀性。
1.3 統計方法 用作統計分析的數據是綜合三份編碼數據得出的,即各樣本在每一經歷上的值取自兩名(或兩名以上)編碼者相一致的編碼值,依此來降低編碼的誤差。采用內容分析法,將文字的敘述性文獻轉化為定量的數據[8],進行描述性統計、卡方檢驗、對數線性模型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等。
2 結 果
2.1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報考者個人經歷內容分析結果
表1顯示,報考者的個人經歷按照其在樣本中出現的頻次排序依次為:職業影響、榜樣影響、家庭角色、家庭成員遭遇、學業挫折、生活挫折、親子分離、家庭矛盾和心理及行為問題、人際關系問題。這10類經歷主要集中在個人、家庭以及社會三方面。
2.2不同年齡、性別報考者的個人經歷差異比較
表2顯示30-39歲報考者的個人經歷類目總數顯著高于40歲組,后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在所有經歷大類中,三組之間僅在家庭角色和家庭矛盾兩類經歷上存在顯著差異。對數線性模型分析顯示在是否報告家庭角色經歷上,40歲組的人次分布與期望次數有顯著差異,前者未提及家庭角色經歷的人數較多,而后者提及家庭角色經歷的比例較高;30-39歲報考者在報告中陳述家庭矛盾的人較多。偏關聯檢驗發現,即使排除性別和職業兩因素的作用,年齡與家庭角色、年齡與家庭矛盾的交互作用仍然存在(Partial χ21=13.43,P=0.001;Partial χ22=12.58,P=0.002);不同性別的報考者之間在各類經歷上均無顯著差異(均P>0.05)。對數線性模型分析的偏關聯檢驗顯示性別的主效應雖顯著(Partial χ2=5.00,P=0.025),但性別與經歷間并不存在交互作用。
2.3不同職業報考者的個人經歷差異比較
不同職業報考者在職業影響上差異不顯著(確切P=1.000)。
3 討論
3.1報考者個人經歷的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30-39歲報考者在個人分析報告中所陳述的個人經歷種類要顯著多于其他兩組,年齡與所報告的經歷種類呈倒U型關系。這一結果與通常認為的經歷隨著年齡增長而遞增的常識有出入。可能是由于不同年齡人群在掩飾性上存在差異所致。>40歲的報考者掩飾性更高,更傾向于表現出符合社會期望的方面,而隱藏不好的一面。在撰寫個人分析報告時,>40歲的報考者對一些違背社會期望、影響自己形象的經歷避而不談,如家庭矛盾這一尖銳和敏感問題,他們均未在個人分析報告中提及。而對于家庭角色這類不與道德評價直接相聯系的中性經歷,他們就未出現上述的掩飾行為。但這一觀點仍需后續研究的驗證。在家庭角色大類中,包含了身為長子或長女、承擔生活重擔、為人父母三種經歷,無論從報考者出生的時代背景,還是人正常的生理和社會發展來看,這類經歷的出現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3.2我國心理咨詢師報考者與國外心理治療師個人經歷的異同
從我國心理咨詢師報考者的家庭情況來看,他們中有人是家中的長子或長女,自幼就幫父母照顧弟妹或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有人不得不長期照顧患有心理疾病或嚴重軀體疾病的親屬。這都是親職化(parentification)的標志。親職化是指在家庭互動模式中,兒童或青少年被指定承擔原先應當由父母所應提供的角色與責任[10]。Fussell發現與物理學家相比,心理治療師童年時更多地經歷親子角色的倒置[4]。Maeder也提出心理治療師曾是父母的照顧者,只有在提供溫暖和情感撫慰時才能夠獲得同樣的情感回報,他們對于自我概念的價值評價大都源自幫助和照顧他人,因此他們經常通過助人這一途徑來尋求自我肯定和親密情感[11]。
心理咨詢師報考者的生活常充滿了挫折與坎坷,他們的身體、心理可能具有某種障礙或缺陷,抑或在生活或學業上遭受了重大打擊;另外一些傷害則來自他們糟糕的家庭環境和不良的人際關系。有的家庭成員之間存在形式、激烈程度各異的沖突;有人則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被動、回避、退縮或易起沖突。這也是為什么在國外的相關臨床文獻中,他們常常被稱為“負傷的治療者(wounded healers)”[11],那些挫折經歷和帶著傷疤的情感痛苦似乎能增強他們理解他人和共情的能力[12]。
本樣本中67.3%的報考者在報告中都強調了榜樣的影響,他們的“榜樣”或是文藝作品中的角色、社會及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或是身邊的某位好老師,又或者是有幸結識的心理衛生工作者。Henry及其同事指出,這些角色有的激勵他們不斷前行,有的被他們視為追隨的目標[13]。
除以上的相同點外,表2所列的某些經歷是我國心理咨詢師所特有的,包括:為人父母、由祖輩帶大、高考失利以及職業影響。這些經歷或與我國心理咨詢職業化道路直接關聯,或以我國的傳統文化為基石。“為人父母”與“職業影響”中的各種經歷,凸顯了我國心理咨詢職業的特殊性。我國心理咨詢的職業化剛剛開始,行業門檻較低,日漸壯大的咨詢師隊伍中相當一部分成員來自與心理學相關的各行業,如教育、醫療、管理等。這與西方心理衛生工作者的培養模式完全不同[14]。我國心理咨詢師準入人群表現出兩方面特征:年齡跨度大,報考者從二十幾歲至五十多歲[15,16];在職業經歷方面較國外同行豐富,即報考者參加心理咨詢培訓前大都具有從事其他職業的經歷。因此,一些報考者或出于教育子女的需要,或因先前職業的影響來學習心理咨詢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祖輩帶大”是我國家庭教養方式的一大特點,既有父輩工作壓力大無暇顧及子女等現實原因,也與我國傳統文化所塑造的以緊密聯系的擴大家庭為主體的家庭結構有關。幼年子女與父母長期分離,不僅妨礙親子間正常依戀關系的建立,繼而還會影響其成年后的人際交往方式及職業選擇[17]。
高考失利給當事人心理上帶來的挫敗感和隨之而來的社會壓力絲毫不遜色于童年期遭受的各種不幸[18]。從應激的角度看,高考受挫的個體投身心理咨詢行業的行為作為一種應對方式,也是源于自助或補償的需要[7]。
通過與國外研究的比較,發現在國外研究中揭示的某些現象在本研究中并未出現。如遭受虐待。在報告中,很少有報考者提及自己有受虐經歷,即使在敘述家庭沖突或家庭暴力時稍有暗示,也表述的極為隱晦,無法判斷是否被虐待,更未發現待個案。而國外的研究結果與此不同,Elliot等研究發現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女性比其他職業女性遭受待的比例更高[5]。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樣本數量偏小,未能涵蓋可能的全部情況;也可能是因為該經歷高度隱密且不光彩,加之研究所選材料是提交評審的自我報告,不能排除報考者出于心理防御和印象整飾而刻意隱瞞的可能。
3.3本研究的不足
由于研究材料的特殊用途決定了其內容難以盡含撰寫者的全部個人經歷信息,報考者出于印象整飾等目的可能隱瞞一些重要經歷,這就使得在得出研究結論時不夠全面:按照報告的撰寫要求,報考者所陳述之經歷須為其個人成長或從事心理咨詢有著重要影響的個人經歷。但無法做出個人經歷與選擇心理咨詢職業動機二者之間必然聯系的推斷,更無法建立某種經歷與某一動機之間的因果性聯系。需進一步深入探討;由于本研究僅與國外同一職業群體的研究進行比較,而未與國內其他職業人群的同類研究作對照,因而僅能發現文化因素的影響,卻無法揭示職業因素的作用;本研究樣本代表的是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報考者,目前國內的研究也多以這一群體為研究對象,但心理咨詢師考試報考者并不等同于獲得職業資格的心理咨詢師,且其獲得職業資格后也未必一定從事心理咨詢工作。因此,以前者為對象的研究能否推論到后者?報考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代表職業心理咨詢師?仍是尚待考察的問題。
致謝:感謝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對本研究的支持!感謝樊倩倩、佟晶同學在本研究中所做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Krous TMD, Nauta MM. Values,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future professionals: who wants to serve underserved populations? Prof Psychol: Res Pract, 2005, 36(6): 688-694.
2 Corey MS, Corey G. Becoming a Helper.4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2003: 4-7.
3 Racusin G, Abramowitz S, Winter W. Becoming a therapist: Family dynamics and career choice. Prof Psychol, 1981, 12: 271-279.
4 Fussell FW, Bonney WC.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ldhood experiences of psychotherapists and physicis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Psychotherapy, 1990, 27(4): 505-512.
5 Elliott DM, Guy 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versus non-mental-health professionals: Childhood trauma andfunctioning. Prof Psychol: Res pract, 1993, 24(1): 81-91.
6 Backfield J.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Patterns of influence on the career-span development of psychotherapists. Diss Abstr Int, 1996,11:3399.
7 李強,許丹. 心理咨詢師從業初始動機個案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2):205-208.
8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等,編.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第13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650-667.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 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10 吳嘉瑜. 倒轉的親子位置-“親職化”兒童之相關文獻探討.輔導季刊,民國94,41(1):21-28.
11 Maeder T. Wounded healers. Atl Mon, 1989:37- 47.
12 Sussman MB. A curious calling: Unconscious motivations for practicing psychotherapy. Northvale, NJ:Jason Aronson,1992.
13 Henry WE, Sims JH, Spray SL. Public and private lives of psychotherapist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73.
14 江光榮,夏勉. 美國心理咨詢的資格認證制度.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13(1):114-117.
15 趙白帆,劉梅. 云南省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培訓班學員情況及分析.衛生軟科學,2002,16(6):40-42.
16 方華,楊衛敏,朱紫青. 四期心理咨詢師培訓班概況分析及教學管理工作的體會. 上海精神醫學,2005,17(增刊):40-41.
17 Roe A, & Lunneborg PW.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career choice. In: Brown D, Brooks L.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0:68-101.
在這份報告中,艾瑞對目前的中國電子競技行業進行了細致的整理和深入的挖掘,詳細的闡述了目前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的市場發展狀況,并針對2010到2011年中國電子競技的市場發展狀況、未來趨勢、從業企業情況和用戶屬性及行為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剖析,以期為中國電子競技行業提供數據支持和建議支持,為行業各方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盡管這份報告還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過多的強調網游對于電子競技的貢獻,但是作為目前為止全國第一份較為正式的電子競技行業研究報告,這本身就值得我們關注。
本刊駐上海記者就報告本身專訪了本報告的負責人曹迪先生。
《電子競技》雜志:艾瑞為什么會想要做這樣一份調查報告,能詳細介紹一下制作這個報告的過程嗎?
曹迪:艾瑞本身作為一個互聯網研究公司,對比如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等細分領域每年都會做相關的研究報告。除了這些大的行業報告之外,我們每年都會針對一些更細小的領域做一些熱點報告,比如前幾年比較火的webGame,和今年的這份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研究報告。
其實寫這份報告跟我個人也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我也是一個非常熱愛電子競技的用戶,雖然我不是這個行業的從業者,但我也經常在想我能夠為這個行業做些什么。“電子競技”這個概念已經出現了這么多年了,但并沒有一個明確規范的東西來給電子競技行業一個市場化的標準。基于這點,去年我給我的上司提了一個關于做電子競技行業熱點研究報告的建議,在說服了老大們之后我就開始著手進行這份報告。總體上來說這份報告基本上是我一個人完成的,歷時大概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
《電子競技》雜志:艾瑞的這份調查報告數據來源主要有哪些?
曹迪:一般來說我們做報告都會通過幾個方面來進行,包括上市公司的財報、企業訪談、用戶行為的收集和分析、一些經濟原理模型的利用等等。另外基于用戶面的用戶調研也是我們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用戶調研來了解用戶的訴求,同時也能給行業內的從業者和關注電子競技的企業帶來一個參考的依據,包括廣告主和行業內的投資者都會希望看到這樣數據上的東西出現。
《電子競技》雜志:是否最近網游競技概念被廣泛提起才刺激艾瑞做這樣一個報告?
曹迪:我們都知道傳統的電子競技都是以一些單機游戲為主,從網游市場來看,電子競技和網游競技并不是一個等同的概念。大多數網游都有PK這樣的競技元素,我們并不能把他們稱為競技網游,賽事也僅僅是所有網游都會做的一種市場推廣手段而已。但從目前來說,單機游戲賣客戶端在中國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失敗的模式,而網游競技化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包括星際2在內,都在向網絡化發展。我們在報告中研究和探索的一個主要環節就是這種趨勢對中國電子競技行業有什么好處,從而得出這個行業良性循環的資金鏈該怎么走,而不是單單的羅列出中國電子競技行業有幾家職業俱樂部,有多少個職業選手這樣簡單的數據。從艾瑞的角度出發,我們希望能從市場的大方向來看這個行業的未來會如何發展,從而為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內以及行業外關注電子競技的個人和公司提供參考依據。
《電子競技》雜志:也就是說艾瑞認為競技網游在未來的發展會比傳統電子競技項目更有優勢?
曹迪:傳統電子競技項目和競技網游其實差別還是挺大的。簡單來說就是這些游戲能給游戲廠商帶來多少收入,傳統電子競技項目只能夠為游戲廠商帶來一個售賣客戶端的資金,而競技網游則能給游戲廠商帶來一個更加長期穩定的收入,而且這種盈利模式無論是從成長性上來說還是從用戶粘性來說都對游戲本身和廠商更有好處。那么從游戲廠商的角度來說他們在開發游戲的時候自然會更愿意去設計一款網游化的產品,用戶能夠玩到的游戲也越來越多的只會是網絡游戲。
《電子競技》雜志:為什么艾瑞認為2009-2012年是電子競技的新興爆發期?三個階段的劃分標準是什么?
曹迪:這是根據我們在調查中計算出來的市場規模來確定的,從2009年開始,我們把《穿越火線》和《地下城與勇士》這兩款游戲計算進了電子競技的整體市場規模。雖然這兩款游戲是從2008年開始運營的,但從2009年開始它們成為了WCG中國區的正式比賽項目,我們認為這兩款游戲已經符合了電子競技游戲的特征,所以我們把這兩款游戲的市場規模算進了整個電子競技的市場規模。這樣電子競技的市場規模就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我們也可以在報告中看到2009年電子競技的整體市場規模增長了近5000%,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另外從2009年起我們也看到了很多電子競技進一步興起的跡象,比如中國DotA的爆發性增長,中國在魔獸爭霸3項目中獲得絕對領先的世界地位,包括一些賽事組織方的投入也變得更大了,所以我們認為從2009年開始中國電子競技市場進入了新興爆發期。當然“新興爆發”主要還是指網游競技這個概念正式融入了電子競技,所以電子競技的整體市場規模就被無限擴大了。
《電子競技》雜志:在這次的調查報告中,艾瑞把《穿越火線》和《地下城與勇士》這兩款游戲的收入全部納入了電子競技行業的整體市場規模之中?
曹迪:對,這兩款游戲都是WCG的正式比賽項目,可以說是中國競技網游的代表性作品,從它們的宣傳策略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競技是這兩款游戲的核心賣點。同時我們也把這兩款游戲的用戶都視為電子競技游戲的用戶,所以把這兩款游戲的收入計算到了中國電子競技的整體市場規模中。
《電子競技》雜志:艾瑞是通過什么樣的依據來認定《穿越火線》和《地下城與勇士》已經是電子競技項目的?除了這兩款游戲是不是還有別的競技網游被列入了電子競技的整體市場規模?
曹迪: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中國電子競技市場規模中我們只算了這兩款游戲,雖然像《跑跑卡丁車》這樣的游戲也做了很多年的比賽,但我們能通過幾個特征來區分這究竟是一個單純的市場推廣活動,還是已經成為了電子競技游戲。我相信作為一款電子競技游戲,它的各方面要求還是很嚴格的。我們當時在做這份調查報告的時候列出了作為一款電子競技游戲的三個特征,一是塞個游戲是國家體育總局下屬信息中心認證的電子競技項目,二韙通過國家體育總局下屬信息中心認證的電子競技賽事中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三是亞洲奧委會認證的比賽項目――也就是在上次亞洲室內運動會出現的極品飛車、FIFA等項目。只要擁有這三個特征其中的一個,我們就認定它是一個電子競技項目。我們希望競技網游能夠走一個精品化的道路,只有符合以上特征的,經過用戶長期認可的游戲,才能夠稱為電子競技游戲。
《電子競技》雜志:艾瑞如何理解電子競技和網絡游戲的關系?為什么在調查報告中電子競技屬于中國網絡游戲行業的細分領域?
營迪:當然從廣義的概念上來說,電子競技并不屬于網絡游戲。報告里面的這個說法其實跟我們艾瑞定義整個游戲行業的概念有關系,在艾瑞以往的調查報告中,我們把”電子游戲“這個大的領域分為了PC游戲、手機游戲、TV Games等幾塊,而PC游戲又有單機游戲和網絡游戲兩個分支,網絡游戲又被分為MMORPG、競技網游、對戰平臺、WebGame等幾個領域。而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的收入規模主要由像魔獸爭霸3這樣的單機游戲客戶端售賣、對戰平臺的收入以及網游競技的收入這三塊相加。由于眾所周知的中國單機游戲業現狀,單機游戲行業的收入基本上已經微乎其微了,我們艾瑞也沒有辦法統計這一塊的收入,這在我們的報告中也已經注明了。所以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的收入就是游戲平臺收入和網游競技收入相加,所以我們說中國電子競技的市場規模是完全包含于網絡游戲的市場規模當中的。
基于這一點,我們還可以做出一個對比:雖然中國網絡游戲行業已經趨于飽和,網絡游戲的市場規模增長率已經逐漸放緩,但電子競技的市場規模的增長率反而比網絡游戲要高,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帶有競技元素的網絡游戲在整個網游市場中活的更好,這對于電子競技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有這樣的一個數據對比在這里,可能在未來會有更多競技游戲出現在市場中,也會有更多的個人或公司愿意把金錢和精力投入到競技游戲中來。
《電子競技》雜志:這次艾瑞的調查報告為什么沒有將平面媒體納入研究范圍?畢竟平面媒體的讀者本身就是消費者,是一個很好的樣本。
曹迪:首先從我們艾瑞本身來說,我們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為主的咨詢公司,我們在互聯網中的資源積累和信息來源都會更豐富一些;其次雖然很多平面媒體都有電子競技的內容,但除了像《電子競技》這樣的專業電子競技平面媒體之外,還有很多平面媒體在電子競技的內容之外還有其他內容,所以這些平面媒體的整體收入我們就很難去計算了。像平面媒體、電子競技賽事、職業俱樂部、從業人員等等這些收入數據都需要進行長期的調查和積累,從一個短期的研究調直成果來看,我們在做調查報告的時候會把這個行業先納入到一個我們自己能夠控制的數據范圍內再去,所以像上面提到的這些在這次調查報告中都沒有納入調查范圍。
《電子競技》雜志:在這次的調查報告中為什么艾瑞會將電子競技游戲平臺作為報告的一個主要研究對象?
曹迪:電子競技游戲平臺其實是一個中國的特色產物,雖然牽涉到一些盜版侵權的敏感話題,但毋庸置疑電子競技游戲平臺對推動中國傳統電子競技項目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像浩方、VS、掌門人等對戰平臺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收入規模都是非常可觀的,而且我們也可以很直觀的找到關于這些對戰平臺的相關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知道中國傳統電子競技項目的用戶容量到底有多少,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比來了解到傳統電子競技項目用戶和競技網游用戶的付費率和消費習慣的差異。比如對戰平臺用戶的付費比例雖然比較高,但月平均付費比較低,而網游用戶則正好相反,雖然付費比例相對較低但是月平均付費比起對戰平臺用戶來說就高了不少。通過我們的這些數據,游戲廠商、媒體和廣告主就可以更好的細分市場和用戶,從而做出更精確的判斷。
《電子競技》雜志:在這次的調查報告后有沒有收到什么反饋?艾瑞明年還會繼續做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的調查報告嗎?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大學畢業生;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145-03
引言
我國高校本科生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一個較年輕的專業,1998年我國在高校本科專業設置中才將其列入本科專業目錄,1999年東北大學和云南大學兩所高校首次在全國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大學生。截至2010年,全國已有500多所高校開設此專業[1]。
雖然開設學校眾多,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高校本專業發展比較緩慢,凸顯出了一些問題,如專業招生困難、專業定位模糊、按專業培養方向就業困難、社會認可度低等,上述問題急需解決或進一步澄清。2013年6月,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了《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按就業狀況分“紅黃綠牌”,其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列為“黃牌”,因其普遍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低,且薪資較低。可見,該專業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2]。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現狀的調查及分析
為了切實解決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盡可能改善困難局面,需要掌握第一手數據和相關信息,特采取多種形式對該專業畢業生和相關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并對調研結果進行了認真整理,希望提出的對策建議能夠為今后的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教學改革、學生就業等各項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調研對象及方法
本次調研對象全面廣泛,一是用人單位,包括各類性質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社區等;二是某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本次調研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二)調研結果及分析
1.針對某高校本科畢業生的調研結果及分析
某高校為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目前已有7屆畢業生,共354人。本次調查采用網上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80份,收回有效問卷255份,含蓋了各屆畢業生,且人數分布均勻,經分析認為樣本具有代表性。
(1)調研對象基本情況。整體來看,調研對象目前均有較穩定的工作,但工作單位性質多樣,包括政府、事業單位、企業、自治組織等;有“跳槽”經歷的學生較多,離職率約為38%,畢業生在不同行業間的就業比例有較大差異。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工作單位性質的就業分布
從圖1可看出,外資、合資和民營企業從業比例最大,達到42%,國企次之,占27%,二者總計達到69%;7屆畢業生中,符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方向的占總人數的22%,自主創業及其他占總人數的9%。根據《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的數據――“2012屆本科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69%,2011屆為67%”,這表明該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相關度明顯低于平均值。
畢業生從事的具體工作按職能劃分,包含行政、人力資源、營銷、財務、生產等,具體如圖2所示。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數最多,約占總人數的30%;從事企業生產或政府、事業單位具體業務的人員約占總人數的21%;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人員約占總人數的13%;從事財務類工作的人員約占總人數的11%;從事營銷類工作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9%;其他類別約占總人數的16%。如果從行政管理崗位的宏觀定義來看,總計有63%的畢業生從事該類工作。
從調研統計結果來看,基本與《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的統計結果有一致趨勢。《報告》顯示,“2012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從事最多的職業類是財務、審計、稅務、統計,就業比例為10.4%,其后為銷售(10.0%)和行政、后勤(8.7%)等”。
圖2 不同崗位職能從業人數分布
(2)調研對象的工資收入情況。收入水平是反映學生就業質量及學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本次調研把收入水平劃分成了5個區間,具體見表1。調查對象收入水平差別較大,分布不均,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工作年限不同、擔任職務不同、工作地點不同等影響因素造成。
從實際情況來看,工資收入水平在3 500元以下的多為近兩年參加工作的學生,職位較低;工資收入水平高于5 000元的多為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目前處于中高層領導崗位,且工作地點位于一、二線城市的學生。7屆畢業生總體平均收入按中位數平均估算在3 700元左右。
本專業2012屆畢業生的調研結果顯示,工作半年后月收入水平按中位數平均估算在2 900元左右。《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指出,“在2012屆本科學科門類中,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月收入3 577元;最低的是教育學,月收入2 927元[3]。”對比發現,該專業畢業生工作半年后月收入處于低等水平。
(3)調研對象的就業滿意度。就業滿意度是反映就業機會的可獲得性、工作穩定性、工作場所的尊嚴和安全、機會平等、收入、個人發展等有關方面滿意程度的綜合概念,也是反映高校人才培養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4]。
在被調查的畢業生中,由就業對象對自己目前的就業現狀進行主觀判斷,選項有“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太滿意”和“不滿意”共4項。其中,選擇“比較滿意”或“非常滿意”的人屬于對就業現狀滿意,選擇“不滿意”或“不太滿意”的人屬于對就業現狀不滿意。
整理結果表明,對就業現狀滿意的約占總人數的63%;對就業現狀不滿意的約占總人數的37%,具體見圖3。這個比例略高于《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提出的“在就業的2012屆本科生中,58%對就業現狀滿意”。
經統計,調研對象對目前工作感到滿意的主要因素依次為工作環境好、人際關系好、事業上有發展前途等;對工作感到不滿意的因素依次為經濟收入少、事業上沒有發展前途、其他(主要是工作壓力大)、工作環境不好、人際關系不好等。
(4)調研對象對各項能力的重視情況。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都非常注重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為了了解大學生需要培養哪些能力,根據文獻資料和專家意見,列舉出了10種能力[5],畢業生根據求職時的親身體會和工作經驗進行了排序選擇,結果如表2所示。
(5)畢業生對本專業就業情況反饋。通過整理發現,約有80%的調研對象明確提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就業難度較管理類其他專業學生更大,這與社會總體對該專業學生就業難的普遍反映基本一致。約有59%的畢業生明確提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局限性大”。原因是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研究公共事業管理活動、制度、體制及其運行機制的學科,按照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到具備公共管理性質的部門就業,但此類崗位制度要求“逢進必考”,且在招聘崗位中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需求極少。有21%的畢業生明確提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社會認知度、認可度均很低”,很多用人單位根本不了解改專業,一些學生表示在求職過程中不愿意向用人單位透露自己的專業名稱,而用相關專業如“行政管理”等專業替代。
就業局限性大,社會認知度、認可度低,也是前述“工作與專業相關度低”的直接原因。總的來說,上述調研對象認為該專業的專業性質為其在就業過程中帶來了更多的負面影響。
2.用人單位調研情況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研了幾十家用人單位,主要涉及各類企業、政府和事業單位。調研主要針對各個用人單位對管理大類人才的需求情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對管理類人才培養及畢業生求職的建議等方面內容。調研對象以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為主,以面談、電話訪談形式為主。
(1)人才需求方面。從企業角度來看,近年來企業校招的管理人員主要為會計、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行政管理等專業畢業生,且多數企業目前已趨近于飽和狀態,部分管理職位人才招聘主要以內部選拔為主。從政府和事業單位角度來看,公共事業專業在招考過程中并不占專業優勢。以2014年公務員國考為例,會計專業計劃招錄5 752人、財務管理專業計劃招錄4 747人、市場營銷專業計劃招錄1 089人、工商管理專業計劃招錄1 745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計劃招錄621人,招錄人數最少,這與地方公務員考試對專業的需求比例趨同,實際情況也說明本專業以政府和事業單位為就業出路很困難。
(2)素質要求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思想素質,包括個人品德、集體榮譽感、奉獻精神等方面;二是心理素質,包括富有遠見、意志堅定等方面;三是能力素質,涉及文字表達、溝通協調、創新、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四是業務素質,包括理論水平、政策水平、業務水平等方面。
(3)資格證書要求方面。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考一般有固定要求。企業一般要求如下證書:畢業證、學位證、英語等級證書、計算機資格證書、所從事崗位相關資格證書、參與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證明或證書、文章獲獎方面的證書等。
二、高校本科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建議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今后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教學改革、就業指導等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1.高校應準確定位專業培養方向,突出學生培養特色,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2.素質教育要有的放矢。針對用人單位普遍提出的“德”的要求,課程中應設置《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課程,同時補充其他途徑,如做志愿者、義工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3.強化學生專項能力培養。針對學生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要專項研究,針對每一種能力的培養要求設計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培養路徑、仿真環節、評價體系等。
4.引導學生考取各類證書。通過調研,明確真實需求,針對本專業學生,鼓勵并盡可能幫助其考取英語水平等級證書、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秘書職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機動車駕駛證等。
5.加強實踐、實訓、實習環節。從調查結果看,絕大多數畢業生提出了學生培養應該“加強實踐、實訓環節”的期望。針對這一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解決:一是加強實踐基地建設;二是更新實踐、實訓、實習內容,按照人才培養目標科學調整,各類指導大綱、指導書要切實可行。從實訓的設計、執行、考評、總結完善等各環節進行改革,形成特色,持續推廣。
6.深化教學課程改革。一是適時調整課程科目,使之更符合專業培養方向和特色,符合社會需求;二是針對每一門課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科學設計,切實擺布好理論教學、實踐鍛煉、素質教育等方面之間的設計與鏈接。
7.實行“導師制”。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導學”關系,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指導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以便更好地貫徹“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吳永生,魏巧米.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效果的主觀調查和客觀反饋[J].當代教育論壇,2011,(2):115.
[2] 張坤,黃婷,周清.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與成功擇業探討[J].高教論壇,2013,10(10):104.
[3] 郭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與對策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20):10-11.
一、管理的對象
依法設立的運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能、按照一定的業務規則或程序為委托人提供中介服務,并收取相應費用的社會中介組織,包括:獨立審計機構;資產、土地、工程等評估機構;工程監理機構;法律、檔案等服務機構;信息、技術、工程等咨詢機構;檢測、檢驗等認證機構;職業、人才、婚姻等介紹機構;貨運、房地產、招投標、會計、稅務、商標、專利、報關、報檢、因私出入境機構等。
二、管理的內容
1.嚴把社會中介機構準入關
(1)設立社會中介機構應有自己的名稱、固定的場所和必要的設施,以及與其開展中介業務相適應的資金,取得執業資格的專職執業人員符合規定的人數,有健全的執業規則及其它相應的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條件。
(2)法律、法規規定需要行業主管部門前置審批的,應經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審批后,再到工商部門進行登記。未辦理工商登記的(除律師事務所外),不得從事營利性中介經營活動。
(3)對經營過程中發生變化導致社會中介機構不符合設立條件的,行業主管部門要采取相應措施督促其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條件的,會同工商部門取消其經營資格。
2.規范社會中介機構執業行為
行業主管部門依法對社會中介機構的執業活動進行監督和管理。
(1)社會中介機構應當亮證、亮照經營,并在其經營場所的明顯位置公布服務內容、服務規范、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監督投訴機構的電話和地址等事項,以便接受企業、群眾和社會的監督。
(2)社會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在執業過程中應守法誠信,遵守業務規則,提供的信息、資料及出具的書面文件應當真實、合法,還應當及時、如實地告知委托人應當知道的信息,對執業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及其他秘密事項予以保密,如期完成委托合同及業務規范規定的其他事項等。
(3)社會中介機構提供中介服務(除即時清結及簡單的中介業務外)應當依法與委托人簽訂合同。中介機構應當做好執業記錄。執業記錄應當記載下列內容:委托事項、委托人的具體要求、收取的費用及支付方式、履行合同應當遵守的業務規范的有關要求、委托事項的履行情況(包括委托事項的接受、完成過程、終結手續的辦理等)。
(4)行業主管部門對社會中介機構的日常運營狀況,特別是執業質量進行管理。對中介機構出具的執業報告進行監督,并健全中介服務舉報、投訴和受理、查處的制度,依法對違規違法的中介機構及執業人員實施行政處罰,杜絕違規執業現象的發生。
(5)社會中介機構不得從事下列行為:故意提供虛假信息、資料,出具虛假驗資報告、評估報告、證明文件及其他文件;以回扣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承攬業務,涉嫌商業賄賂的;聘用無執業資格人員執業,或者聘用依照規定不得執業的人員執業;采取欺詐、賄賂、串通等非法手段,損害委托人或他人利益;利用執業便利違規操作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偷逃稅收等違法行為;法律、法規、規章及行業規范禁止的其他行為。對違反上述行為的予以查處通報,并依照法律、法規直接吊銷或建議執業資質管理機關吊銷執業資格。
3.推進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鉤改制工作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或配偶不能以資金或實物的形式在所管理的中介機構中參股分紅,行政機關不得將辦公場所出租或無償出借給所管理的中介機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得在中介機構兼職,其配偶、直系親屬不得在所管理的社會中介機構任職;行政機關不能憑借職權限定中介服務當事人接受其指定的中介機構提供服務;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在所管理的中介機構報銷費用,或巧立名目從所管理的中介機構索取費用用于本部門發放福利、補貼等。對少數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存在脫鉤改制不徹底、明脫暗不脫的現象進行深入查處。情況特殊的中介機構與管理部門的關系,須經縣政府審批。
三、管理的措施
1.明確社會中介機構綜合管理部門。縣工商局作為我縣社會中介機構的綜合管理部門,具體承擔綜合管理職責。主要職責是:指導全縣社會中介機構管理工作,研究部署中介機構管理階段性工作;統籌協調各部門職責分工,組織聯合執法行動,依法開展整治與規范社會中介機構工作,協調中介行業發展中的相關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行業主管部門的督促檢查,界定社會中介機構歸屬部門和監督權事項。
2.明確職責實行歸口管理工作原則。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的規定,根據本行業中介機構的特點,針對其執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創新工作方法,出臺相應的管理細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整頓規范。同時,開展好中介機構的動態管理,建立機構、執業人員以及業務經營情況的信息庫,對行業協會制定的執業規則和操作程序進行審核,進一步規范本行業中介機構的執業活動。
具體部門分別負責管理和監督下列社會中介機構:
縣工商局:工商登記、商標事務服務類;
縣財稅局:獨立審計和資產評估類;
縣國稅局:稅務類;
縣公安局:因私出入境及保安公共安全咨詢服務類;
縣安監局:安全、危害評價及相關服務類;
縣民政局:民間社團組織及婚姻介紹服務類;
縣科技局:技術產品交易、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科技信息咨詢、專利、技術入股認定、知識產權法律服務類;
縣林業局:林業技術開發、咨詢、服務類;
縣勞動保障局:職業介紹服務、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職業技能開發、咨詢等服務類;
縣貿糧局:拍賣、典當、一般商品信息咨詢等服務類;
縣交通局:公路、船泊、運輸相關服務、機動車綜合性能檢測服務類;
縣國土資源局:土地評估、登記類;
縣人事局:人才供求信息、咨詢服務、人才推薦、招聘、培訓等服務類;
縣環保局: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服務類;
縣司法局:法律咨詢服務類;
縣建設局:工程設計、監理、招投標、咨詢服務、建筑物拆遷、房地產經紀、評估類;
縣質量技監局:檢驗、檢測、認證、認證培訓和咨詢類;
縣發改委:投資咨詢服務及金融擔保類;
縣供電局:與供電業務相關的技術咨詢、轉讓、服務、培訓類;
縣外經貿局:進出口貿易咨詢服務、翻譯服務類;
縣檔案局:檔案服務類;
縣農業局:農產品居間業務、農業技術咨詢服務類。
博覽會活動策劃書 范例1
第一部分 展覽會前的準備工作
展覽會的策劃過程是一個綜合而又復雜的過程,并不是簡單的等價交換。它是為賣家和買家提供一定的環境和場所,促使交易達成的過程。評價一場展覽會的策劃,而是要涉及到眾多行業和部門的,因此我們在策劃展覽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
一、首先要了解展覽要涉及到哪些部門,并怎樣更好而又合理的協調組織好這些部門,為展覽會的成功舉辦而鋪路
從上述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展覽業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主動權又完全掌握在展覽的組織策 劃者手中。作為一名有著豐富展覽經驗的組織者來說,必須要充分的考慮到這些因素,才能使展覽會達到圓滿的目的。否則其中一環沒有考慮到,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要求策劃者本著以上實際出發,真正意義上策劃一場全面而又深度的展會。
二、項目經理制
目前大多數展覽公司實行的是項目經理制,即項目經理從展覽會的組織確定到招展,及最后展出期間所遇到的問題的負責制。它要求(如圖1)所示一樣必須要全面的掌握工作才能作為一個合格的舵手。
項目經理策劃會議的前期工作
市場調研:市場調研對于策劃者來說,尤其第一屆展覽會的策劃特別重要。 對于首屆展覽會的開展具有以下缺陷:
1、沒有成功召開的經驗和現有模式。
2、沒有創造出品牌
3、沒有與顧客建立穩定的關系及沒有穩定的顧客群
4、不了解行業市場的發展動態
要求項目經理
1、具有敏銳的市場調查能力和超前的市場知識,曾經有一個會展界同行說:“當別人已經占領了山頭,我們沒有必要去搶這個山頭,我們可以另開辟路。占領別人沒有發現的山頭”。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形象比喻。策劃者在策劃展覽本身要有這種創新意識,即對周圍和未來的事業的關心與思考。京某展覽中心,在策劃中國第一屆零售業的展會成為我們的展會的成功典型,我們可以作為思考。項目經理在準備策劃這個展會時,不僅提前到實地考察,而且收集了大量的相關信息,確定未幾年中國發展趨勢,而成功的策劃了這屆展覽,并取得了展會的延續性。
2、可行性分析報告。展覽會的實地考察、企業的反應,相關資料的整理,通過這些信息的觀察和自身的經驗,確立展覽會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做出最終的判斷展會的召開與否。再匯報給上級主管,最終根據報告制定整體展覽會方案,因此書寫報告也是項目經理非常主要的環。因為決策者在支持展覽會的召開是根據會議可行性報告和項目經理對整個行業的了解程度來決定的。
項目場地的確定、規模及時間
項目經理根據市場調查,最終確定展會召開,必須充分考慮到展會的場地、規模及時間的確定根據國際慣例,一個成品版和規模的展會,并不是首次舉辦就規模很大的,是經歷一個過程而發展壯大的。當然展會規模和起點高其影響力度也就更高,但這對于展會策劃者來說風險和投資太大,造成很大的壓力,日前我國根據場館規模及相應配套設施以及展覽知識還遠不及歐美等展覽業發達的國家(以國家際展覽會策劃為例)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國際展的要求: ⑴國外參展商必須要達到整體參展對象的20%
⑵展會召開期間,邀請的國外參觀者要達到整個參觀人數的20%
在國內很多研展會,號稱國際但大多數達不到這個要求,因此并不算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展會,而只能是區域性的。因此必須考慮拓展力度和能力等因素,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場館整體的因素:
1、硬環境的考慮:
Α、場館的交通是否便利;
Β、場館周圍的酒店、娛樂設施是否齊全
C、場館的交通運輸方式是怎樣安排的
①是否有貨運電梯
②場館倉庫的庫容量有多大
D、場館的面積及場地的合理化分配(制定展位圖做考察)與相關租用配套設備。
E、研討會的場地安排
2、軟環境的考慮
①場館內部保衛設施是否到位
②場館的停車場及休息場所是否合理
③場館的水電供應情況
④場館的衛生清理工作
⑤會議期間場館提供的相應服務
租賃方式一般分兩種情況:
1、以場館實際建筑面積計算,按平方米/元/天來整體計算場地租金,國際上專業會展的召開期為六天。布展為兩天,開展期為四天,也有安排五天或七天的。
2、按場地實際搭建展位(標準3*3)即每個展位/天/元計算總體租金,根據具體的租賃方式,在確定場地后,場館一般要求租用方支付定金,該定金支付根據場館租賃的規模來算大約為整個租金的30%,也就是說整個場館的費用為一百萬,確定場地租賃合同后要求支付30萬的租金,因此這是策劃展覽的一項很大的費用投入。
建議:①首次展覽會場地不要太大。根據自己的實力做出預算。控制在一萬平方米以內為宜,南方某展覽公開發中心在策劃展會時估計失誤,過于樂觀,預定了兩萬平方米,但最終只招了4000平米的場地,結果損失了將近1.6平方米定金。
②建議要充分考慮舉辦展覽會的時間,如果同期在同一個地方一個日期內有2到3個展覽與其
發生沖突,這將勢必影響招展的力度,這樣很容易分散參展的注意力。
三、項目招展
展覽會議的招展工作中與展銷會有很大的不同:
A、展覽的展即展示——參展者構成,覽即看——觀眾構構成的。如果是專業的展覽會,還需要邀請專業人士或同行業內人士參加,普通大眾不是展覽會的邀請對象。一般這種招展對象具有以下特點:
①實力比較雄厚,重視產品和品牌的宣傳;
②技術力量雄厚,一般為技術領域領頭羊或是生產者本身;
③規模和檔次都要比較高;
④注重參觀對象
⑤注意展覽會議期間的相關行業研討會
⑹注意參展的同行
例如:在我國每兩年舉辦的汽車展,全球汽車廠商為搶占中國市場,在展覽會期間把上述6點展示得淋漓盡致,做到完美無缺的地步,因此策劃者在進行招商策劃時,要充分考慮到參展商即我們的客戶的心態,進行仔細而又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好招商工作的過程。
B、建議
①重點突破幾個知名的大型企業,以知名的大型企業帶動小型企業的參展。要求特裝修,把整個展覽會場裝飾起來。
②以先期參展的優惠方式吸引參展商參展,并盡快落實參展商的展位,費用。
③取得國內外行業協會的支持,通過行業協會邀請參展對象做招商工作。(因為在國外很多行業協會是因各個行業自身組成的,本身就是多行業領頭羊的綜合體現)
④“以會帶展,以展帶會”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展覽會特別是專業性很強的展覽會,相應召開的研討會將是展覽會的實質性的東西,招展者在招商時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來通過會議的重要性來帶動企業參加展覽會。把會議研討與展覽結合,是企業參展的積極性所在。
C、具體操作
①項目經理根據展會情況制定好招展計劃(因為這樣有利于安排展會進程,合理安排時間。) ②分配具體招展對象公關工作(按照業務員的各個優勢,充分的發揮其潛能,挖掘客戶)。 ③資金運作的到位(展覽是以展位租賃的形式進行交易的。確定展位不一定確定的費用到位,因此在招展中最終確定的企業參展還是在于資金到位。)
④廣告宣傳:廣告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分兩階段
a.前期招商宣傳
b.后期的品牌宣傳,即觀眾的宣傳
Ⅰ、普通大眾的宣傳 Ⅱ專業觀眾的宣傳
c.會期會場廣告宣傳
⑤展覽會的服務:企業參展作為組織方必須為企業提供一個參展指南,介紹大會的具體安排即相關的運輸、酒店住宿等相關的服務。這樣促使參展商更加全面的了解展覽會的行程以使更加
合理的安排時間。
第二部分 展會期間的組織協調工作
一、展覽會布展期的工作安排
1、設立場地前臺接待
⑴負責參展企業報到登記
⑵根據參展報名情況落實參展證的派發和展品進入場地確認
⑶派發參展企業在參會期間的參會指南
⑷進行一些相關企業的咨詢活動,介紹展場的大體安排情況
2、酒店接待處
⑴設立前臺接待處
⑵進行參展展商住宿登記
⑶住宿表要求 :a.企業名稱 b.房間號碼 c.酒店聯系電話 d.房主姓名
⒊場館現場協調工作
⑴負責監督現場施工,即根據參展企業要求進行裝修的展位施工
⑵對現場工作中注意防火、防電、防盜等工作
⑶為企業協調現場租賃業務
⑷根據企業報名表,布置安排會場場外的廣告宣傳(一般為參展企業根據要求而設立的) ⒋交通運輸安排及搬運工作
⑴企業運輸展品的接待及裝卸
⑵搬運工作協調
二、展覽會的開幕式組織工作
在開幕式前要求所有的室內、室外的布展工作完成,準備迎接參觀者的參觀,如何做好開幕式也是項目經理的協調體現。
1、確定邀請參加展覽會開幕式貴賓名單
2、確定邀請參展企業的記者名錄
3、開幕式的場地搭建要求
⑴挑選突出的位置;一般設為展廳大門正前方
⑵要求布展的莊重大方
⑶要求放音設備到位
⑷相關的禮儀及場地氛圍設計要求
⒋開幕式主持人講話內容的審定,及參加嘉賓講話內容的審定要求:簡單明了,突出主題,在最短的時間內表達中心
⒌開幕式時間建議為10-15分鐘
⒍開幕式結束后,帶領嘉賓參觀及講解的人員到位,以及會后的安排工作
三、展覽會召開期間的組織工作
展覽會召開期間的所有工作進入最后結束的倒計時工作,前期大量的組織工作得到體現在
于幾閏的展覽會效果,參展商滿意,參觀者滿意,才能說明展會的成功。
要求:
⒈做好大會的參觀人數的統計、分類。
⒉發放大會的展覽會刊(每天定時發放,要根據參觀對象的身份發放)
⒊協調展會期限研討會會議組織安排工作,做好研討會與展覽會有機結合
⒋做好最后的中間人形象,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為企業服務
⑴為企業提供洽談間(休息室)
⑵為企業提供簽訂合同場所
⑶及時將參觀者的信息反饋給企業
⑷積極與企業溝通,了解企業的想法及要求
⒌統計大會的成交額做好記錄
⒍積極聽取參會代表對大會的意見和建議
⒎根據參會信息,再次邀請參會企業參加第二年的展會
四、撤展
展會的撤展工作一般為大會的最后一天下午提前一個小時,進行會場登記情況工作和出訪工作。
派送撤館通知要求:
1、保持館內秩序
2、要求每個參展商清理自己的展品,并保管好
3、按照先后有序的組織出館工作
4、進行最后的清理工作
五、會后總結
展覽會的會后總結,是以后展覽會的延續,也是成功案例的表現,因此項目經理在結束整個展會后,要求對整個展覽會工作及整體情況進行一個整體分析,以便今后工作的合理開展。 第三部分 展覽會的策劃
會議,無論是國際性會議還是國內會議,包括兩種情況:
1、以技術交流為主的學術會議(內容主要是從技術的角度探討,交流某一領域的最新技術)
2、以產業發展動態為主題的會議(政府的導向性比較濃厚,以政府對產業政策的發展動向進行交流探討,以什么樣的宏觀形式促進某領域的發展)
博覽會活動策劃書 范例2
一、展會名稱:鷹睿同學會
二、展會地點:友誼賓館
三、展會時間:3月28日
四、參展目的:
(一)、拓寬銷售渠道
(二)、打造公司品牌及知名度
五、參展安排
(一)、展前準備
1、工作環節分工
2、準備參展用品
(二)、展位準備
1、參展產品:
①種類:
②規格:
③數量:
2、展位的布置;
①背景
②桌面
③展品擺放
3、宣傳資料:
①宣傳單
②宣傳冊
③名片
4、參展人員:
①布展、撤展
②展覽資料發放
③參加展覽后勤
④物品的分類,保管,領取
(三)、展中:
1、結合本月產品促銷活動:
①促銷政策的實施,當場簽訂簽訂購合同的客戶給予一定的優惠(待確定)。 ②當場簽訂合同的客戶可以按條件獲得一份精美禮品譬如:茶具、U盤
2、調動展位現場人氣的“掃碼送幸運”活動策劃:
①活動目的:
Ⅰ、提高展會現場與觀展商的互動機會;
Ⅱ、擴大公司微信公眾平臺的知名度;
Ⅲ、為觀展商提供免費空調系統咨詢服務;
Ⅳ、發掘潛在客戶。
②活動的操作方案:
Ⅰ、活動現場分工:
宣講、接待人員:1名,負責活動的宣講、觀展商的接待、咨詢、資料派發、
名片交換,如沒有名片,需進行聯系方式登記
驗證人員:1名,負責驗證是否成功添加微信,發放刮刮樂
兌獎人員:1名,負責觀展商中獎后讓其用手機拍照并發送至微信平臺即刻兌獎
市場銷售人員:1名,對上門觀展商做產品講解和空調安裝的咨詢
人偶引領員:1名,負責身著人偶裝舉牌求掃碼
機動人員:1名, 哪里需要哪里搬
Ⅱ、活動操作流程:
① 觀展商與宣講接待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并交換名片予以登記;
② 觀展商被引導到登記臺工作人員處掃微信二維碼并添加微信公眾賬號并得到
刮刮樂一張;
③ 觀展商確認是否中獎,如中獎則工作人員指導其拍照并發送至微信公眾平臺,
給予兌獎;
④ 銷售人員伺機與觀展商進行親密接觸。
Ⅲ、注意事項:
①接待人員要收集客戶名片等資料以備會后跟蹤客戶,同時,對所有觀展商都應盡量有迎有送;
②工作人員應根據現場人數靈活安排。
(四)、展后:
1、準客戶追蹤跟進;
2、把在展會上的照片存檔;
3、微信公眾平臺的后續報道。
六、參展物料:
(一)、宣傳資料:
1、公司宣傳單
2、產品宣傳冊
3、易拉寶
4、產品海報
5、禮品:刮刮樂
(二)、洽談資料:
1、名片
2、準客戶登記表
(三)現場用品:
1、刮刮樂兌獎統計表
2、刮刮樂兌獎零錢
3、筆
4、人偶服飾
5、電腦
6、名片夾:一是放置本公司工作人員的名片,另外是放置嘉賓名片。
七、參展預算
(一)、會前準備
1、A4紙一面宣傳頁:設計費 60元
2、背景噴繪:設計費60元
3、人偶服裝租賃:100元
4、人偶手持或粘貼二維碼標識制作費: 20×3=60元
5、禮品: 2×200=400元
6、文具若干(筆、A4紙): 20元
(二)、會場布置
1、背景噴繪:噴繪布規格220×240 70元
桁架購買,共計600元
2、易拉寶:60元
(三)、后勤保障
1、人員物料路費 100元
2、礦泉水一箱 30元
3、午餐 7人 70元
合計: 1630元
八、溫馨提示:
【關鍵字】:電子商務網站評價
【本文來源】:情報科學2003年6月
【本文作者】:王偉軍
隨著互聯網商業化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網站大量涌現,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網站經營者需要知道網站受用戶歡迎的程度,用戶們如何使用該網站,網站的成功與不足之處,并找到進一步改善的方法。網站投資者需要了解網站的運營狀況、品牌實力和發展潛力等,評估網站的價值,以便作出投資決策。消費者需要了解如何尋找最好的網站,以獲得最好的服務和最大的價值。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采用合適的標尺和方法來評估網站。因此,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強烈社會需求促使網站評價的研究和實踐活動蓬勃發展起來。本文擬對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研究與應用進行分析,以利于進一步推動這一研究的深入開展和促進電子商務網站評價應用更健康地發展。
1.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作用
電子商務網站評價是指根據一定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與指標對電子商務網站運行狀況和工作質量進行評估。作為電子商務市場發展和完善的重要推動力量,電子商務網站評價不僅使自身得到快速發展,并且通過評價活動促進電子商務網站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的提高,監督和促進電子商務網站經營規范和完善,從而推動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具體而言,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被評價的電子商務網站
通過網站評價,網站經營者可以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網站實際運行的效果以及客戶的滿意程度,認識自己的網站的地位、優勢和不足,作為網站維護、更新及進一步開發、完善的依據。而參加網站評比對擴大網站知名度具有無法替代的特殊價值,文獻[1]對此作了全面的分析,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擴大知名度。客觀、公正的評價結果往往會得到多種媒體的轉載,產生良好的新聞效應,對擴大網站知名度比常規推廣手段具有更為明顯的效果。
(2)吸引新用戶。互聯網新用戶幾乎是每半年增加一倍,對于許多新用戶來說,可能并不十分了解現有網站的狀況,因此,網站的綜合評價結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新上網者可能首先成為知名網站的用戶。
(3)增加保持力和忠誠度。優秀的網站大都有相似的特征:良好的顧客服務、有價值的網站內容、生機勃勃的商業模式。在同等條件下,顧客顯然對榜上有名的網站擁有更高的忠誠度。優秀的網站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承諾和顧客的信任。
(4)了解行業競爭狀況。尤其對于比較購物模式的網站評比,通過網站評比和排名,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本行業競爭對手的整體狀況和各項指標的排名,從而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便于改進。
(5)促使網站更加重視客戶的滿意度。由于電子商務重視客戶關系,以“顧客為中心”,電子商務網站的評價指標體現出客戶服務的重要性。因而評比網站根據多種因素、按“服務質量”的差別對網站進行排名,這樣有利于促進商家從總體顧客滿意入手改進經營模式,而不僅僅是價格競爭。網站評比對擴大網站知名度的效果早已為各大網站所認可,而且逐漸成為一種常用的網站推廣手段之一。
1.2測評機構和評比網站
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社會需求促使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產生:比較電子商務。評比網站作為比較電子商務的主要組織形式,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發展,其作用日益重要。它根據特定的網站評價方法和指標,以一定的商務網站為分析評價對象,為顧客、被評價網站及其投資方提供相關的分析與評價結果。測評機構和評比網站作為中立的第三方通過提供信息增值服務——網站測評、排名及其分析報告等而抓住了市場機會,快速地成長。如美國的兩個著名的評比網站(,)對電子商務網站的排名,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此,專門的評價網站作為一種電子商務模式出現了并蓬勃發展起來。
因此,評比網站是電子商務網站與消費者之間聯系的通道,為消費者提供中立、公正的被評網站的信息,幫助消費者選擇合適的網站。另外評
比網站還能監督促進電子商務網站的經營逐漸趨于規范和完善,它關于網站的評價及其評價指標對網站經營管理者具有指導意義,起到了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作用。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普及,評價網站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
1.3顧客
電子商務網站評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商務網站和顧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顧客可以根據中立的網站評價結果,獲得可靠的各個商務網站的評價信息,從而降低信息搜尋成本,并且有助于更方便、更迅速地選擇合適的網站進行商務活動或獲得最好的服務。例如,在網上購物方面,消費者利用網站評分結果,就可以從產品的價格、質量,網上商店的特別優惠措施等各方面比較不同的網上商店,從而使消費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最合適的網站,并能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
2.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類型
根據目前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實踐來看,電子商務網站評價有多種類型。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由于參與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主體一般包括顧客(消費者)、相關的專家、網站管理和技術人員,因而根據網站評價的主體不同,可分為消費者評價、專家評價、網站自身評價。根據被評價網站的性質不同,可劃分為商業性網站評價和非商業性網站評價。
根據網站評價的方法不同,可劃分為網站流量指標評價、專家評價、問卷調查評價和綜合評價。
根據被評價網站的行業范圍不同,可劃分為綜合性網站評價和專業性網站評價。其中專業性網站評價按行業又可劃分為各個不同行業網站的評價,因各行業有其特殊性,故其評價標準有一定區別。
根據網站評價活動的組織者不同,可分為官方或非官方的行業性評測機構、商業性的專業評比網站、各類咨詢調查公司及有關的媒體、民間的“品網”。各類電子商務網站評價機構以其獨有的方法展開對電子商務網站的評價,各自的目的和服務對象不盡相同。
(1)行業性組織的測評機構。行業性組織的測評機構,在我國又稱為官方的測評機構。如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該中心是成立于1997年6月3日的非贏利管理與服務機構。從1997年開始,CNNIC每年組織二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調查”,并分別了有關的調查報告。CNNIC主要采用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并在調查報告的末尾有一個基于用戶調查推薦形成的分門別類的“10佳優秀站點”。
美國消費者聯盟(CU)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電子商務網站測評活動,CU是一個獨立的、非贏利性的測試和信息組織。自從1936年起,CU的使命一直是檢驗產品,向公眾檢測報告,并保護消費者。CU的非贏利性質有助于其在公眾心目中的公正形象。目前其管理的網站ConsumerReportsOnline()主要對如下9類網站進行評比:服飾、器具、汽車、書籍和音樂、目錄、電子、玩具、家庭裝飾與家具。
(2)商業性的專業評比網站。比較著名的商業性評比網站有美國的Gomez和Bizrate。
BizRate1com公司成立于1996年,號稱是第一網上購物門戶網站。它采用“在線調查法”收集對電子商務網站進行評比的資料,即BizRate所有資料全部來自對真實顧客的在線調查。通過向數以百萬計的網上購物者收集直接的反饋信息,對近4000家網上商店進行評分。由此得出的評比結果可以被認為是顧客滿意度的標準。
Gomez是一個為電子商務用戶以及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基于因特網服務質量評測的機構。即Gomez通過綜合業界專家意見,通過全面、廣泛、客觀的因特網評價法,高質量的社區評比,以及在線企業的評論,為網絡用戶和電子商務企業提供用戶經驗評測、電子商務基準測試和用戶導購等服務,以幫助企業建立成功的電子商務和指導網絡用戶進行在線交易。Gomez的企業目標是成為業界第一的提供電子商務決策支持和在線用戶經驗評測的企業。
國內的購物比較網站,如易購網()等也屬于此種類型,只是國內的購物比較網站的功能比較簡單,主要是對各購物網站的商品價格進行比較。
(3)各類咨詢調查公司以及有關的媒體。著名的研究咨詢公司ForresterResearch()在電子商務的大潮中也曾進入了電子商務網站評比領域,并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電子商務網站評價做出了突出的貢獻。Forrester是用在線消費者調查、站點表現的統計數據以及公正的專家分析相結合的“強力評比法”(ForresterPowerRankings)對某個站點進行評價,為消費者提供全面、客觀的評價結果,幫助消費者更好地做出在線消費的決策,同時也能給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努力做一個公正的評價。
我國的賽迪網()、CTC中國競賽在線、《中國計算機世界》等機構或媒體也相繼開展了電子商務網站的評價活動,評選優秀的網站,在國內已產生一定的影響。
(4)民間的“品網”。所謂“民間品網”是指國內非官方的、非贏利性質的評比網站。與CNNIC互聯網調查報告是為國家和有關部門提供政策性咨詢的目標不同,品網網站的服務對象是廣大的網友,其目的是向網友們推薦可看、耐看、好看的站點。考慮到一些“重量級”的站點在網友當中是人盡皆知的。因此,其品評的對象也主要是一些個人站點,尤其是一些比較優秀但同時又不太為眾人所知的個人站點。國內比較有名的“品網”有:夢想熱訊品網(),網星品網(picknet1.rg)等。國內的“品網”,嚴格來說還只是比較電子商務的雛形。原因有二:一是它們的評比對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個人站點而較少涉及電子商務網站;二是它們的評比標準側重于網站技術方面的因素,沒有充分考慮到顧客服務方面的因素。
3.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方法
電子商務網站評價所采用的方法很多,從評價所需數據資料的獲取方法來看,目前通用的有以下四種:
(1)網站流量指標統計。網站流量指標統計就是通過特定的軟件統計、分析網站的瀏覽量。國際上著名的咨詢調查機構如MediaMetrix公司()、ACNielsen媒體研究所()等采用獨立用戶訪問量指標來確定網站流量,并據此定期網站排名。國內有一定影響的網站訪問量統計機構,如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三方網站流量認證系統()、網易中文網站排行榜()也是采用網站流量指標排名方法。網站的排名一般有每周排名、每月排名,也有昨天最新排名。國際上對獨立用戶通用的定義是:在一定統計周期內(一個月或一個星期),對于一個用戶來說,訪問一個網站一次或多次都按一個用戶數計算。
但是,國內外關于網站流量指標的定義并不一致,國內各網站采取的定義方法也有所不同,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內網站流量排名的權威性和一致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國外咨詢機構采用的是實際監測的手段,而上述國內網站流量主要采取在被測網站加入代碼的方式,并且對于是否參與排名、是否公開排名結果完全出于自愿,這樣,網站訪問量排名的真實性、全面性等均無法保證。即使如此,參加類似的網站排名對于提高網站知名度仍然起到一定作用。
(2)專家評價。專家評價法是一種采用規定的程序對專家進行調查,依靠專家的知識和經驗,由專家通過綜合分析研究對問題作出判斷、評估的一種方法。
例如,CTC中國競賽在線()于1999年10月舉辦的“99中國優秀網站評選”,將網站分為綜合與門戶、政府與組織、電腦與網絡等10個類別。初選由評選機構選定20個以內的候選網站,評選活動首先由公眾在網上投票并發表意見,最終結果則由評選委員會根據綜合因素評定,實際上主要決定于專家評價。
專家評價法有集思廣益的優點,可以對各被選網站進行綜合評價,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顯,例如,專家團人數有限,代表性不夠全面;難以避免部分專家的傾向性;個別權威人物或言辭影響力較大的專家可能左右討論結果;有些專家出于情面因素,即使不同意他人觀點,也不便于當面提出,從而影響整個評價結果的公正性。
(3)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是一種常用的調查方式,通常有抽樣調查和在線調查等形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歷次中國十大網站的評比結果都是基于在線問卷調查的方式。這種形式的主要弊端在于有人為作弊的可能,為剔除無效問卷要花費較多人力。
但是,由于問卷調查結果的可信水平與問卷的設計、抽樣方法、樣本數量、樣本分布、系統誤差、調查費用等多種因素有關,問卷調查的結果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網站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對于任何一家評比網站來說,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并保持自身的公正形象至關重要。但是無論是在線調查還是專家評價,都擺脫不了主觀因素的影響,因為各人的經歷、偏好有所不同,對每種標準的判斷就會有差異。所以,無論定量分析還是定性描述,各種評比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4)綜合評價方法。鑒于以上各種網站評價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電子商務網站評價需要一種綜合性的評價方法,即動態監測、市場調查、專家評估為一體的綜合評價模式,這需要有科學的分析評價方法,全面、公平、客觀的評價體系,權威、公正的專家團體,也需要有科學、合理并有足夠樣本量的固定樣本作為基礎。
在這種評價方法中,首先是建立加權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然后通過技術測量、專家調查、用戶調查等方法收集數據,并建立監測數據庫、調查數據庫等;再采用定性與定量方法、比較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等對數據庫存及其相關資源進行挖掘和分析。例如文獻[2]對綜合類證券電子商務網站(主要是包含ASP平臺服務、ICP內容服務的非券商類電子商務網站)在技術指標、功能模塊和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綜合評價,測試了各網站的技術指標,綜合比較了其各功能模塊,對其商業模式進行了基本面戰略能力描述,并做出了優劣勢分析比較評介。
建立這樣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綜合評價體系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據報道,這樣的綜合評價網正在建設之中。
4.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內容與指標體系
如前所述,電于商務網站評價類型眾多,由于不同的網站所設定的目標不同,所以不同的網站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如文獻[3]列出了信息服務型網站、教育咨詢網站、商品分銷網站、銷售網站等不同類型網站的主要評價標準。其中,網站的訪問量則是所有網站共同的評價指標。
Gomez和BizRate主要從客戶需求、客戶滿意的角度來制定網站的評價內容和指標。
Gomez制定了5個一級類指標:易用性、用戶信心,站點資源、客戶關系服務和總成本。具體見表1:
BizRate制定的電子商務網站的評價指標共有10項:再次光顧網站、訂購的方便性、產品選擇、產品信息、產品價格、網站外觀與表現、物品運輸和處理、送貨準時性、產品相符性、顧客支持、訂購后跟蹤。
消費者聯盟(CU)網站ConsumerReportsOnline()的評價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網站流量,銷售額,網站政策(安全性、個人隱私、裝運、退貨、顧客服務),使用方便性(設計、導航、定單及取消、廣告)和網站內容(分類深度、產品信息、個性化),然后專家根據各項指標的綜合結果對電子商務網站進行排名。
CNNIC的評價指標有:站點的瀏覽器的兼容性,引擎上的出現率,站點速度,鏈接的有效率,被鏈接率,拼寫錯誤率,站點設計。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網站的評價內容因各網站的目標不同而不同,有的側重于技術指標的測評,有的側重于信息服務評價,而有的側重于客戶滿意度的評價。對于商業性電子商務網站而言,我們認為至少應該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①技術指標。包括站點速度、系統穩定性與安全性、鏈接的有效性等。②界面指標。包括整體視覺效果、美工設計、頁面布局、網站結構與分類深度、使用的方便性等。③資訊指標。包括提供信息的數量、質量及種類、信息更新頻率、個性化信息服務等。④功能指標。包括網站功能的完備性、功能實現的有效性、特色產品、特色功能和特色服務等。⑤客戶服務指標。包括物品配送的收費和配送方式的選擇性、送貨準時性、顧客支持的水平和質量、個性化定制能力、網站與用戶的交互性、個人隱私保護等。⑥經營業績指標。包括網站流量(點擊率)、交易額、成本利潤率、甚至股票價格等。
5.我國電子商務網站評價展望
正如前述,電子商務評價的社會需求促使了許多評價機構的誕生,也促進了評價研究的發展。從總體來講,國外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的研究和實踐要比國內成熟。
首先,在評價內容上,國外的評價內容更注重網站的功能與業務,以及客戶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而國內的網站評價還主要是對網站的技術性能進行評價。這既反映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水平差距,也反映了我國電子商務活動中對客戶的重要性和價值認識存在不足。
其次,在評價方法上,雖然國內外網站評價都普遍采取網站流量指標評價、專家評價、問卷調查評價等方法,但國內網站評價所采用的問卷調查,其數據采樣中存在數量上的不足,因為我國真正參與電子商務交易的網民數量有限。此外,在數據處理與分析時,較少采取加權指標評價、模型評價、動態分析評價等方法,影響了評價的準確性。
再次,雖然我國易購網和CNNIC在網站評價方面有一定的影響,但它們在評價方法和內容上都存在不足。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有品牌的專門的評價網站,影響了評價網站價值的發揮。
因此,我國的電子商務網站評價要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的應用:一是要加強網站評價原則、內容和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根據行業的不同特點,確立不同行業網站的評價內容與指標體系;另一方面,積極應用多指標的加權評價法、模型評價法和動態分析評價法等更為科學的數據處理方法,使評價結果更為合理。二是要大力發展作為中立機構的評價網站的建設,將之作為一個完善和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的舉措,作為市場監管的手段之一。正因為如此,面對國內外電子商務發展的潮流,我國的電子商務網站評價無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馮英健.網站評比:擴大知名度的有效方式——網站評比的主要形式及價值.2000-05-29
2歐森,楊冰之.證券電子商務網站測評報告(摘要).信息產業報,2000206212
【關鍵詞】 國際會計準則; 會計報告概念框架; 會計信息披露
由于銀行的財務報告因未能向投資者警示企業承擔的風險,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引起了人們對企業報告價值的擔憂,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IIRC)于2010年8月10日發起改革金融危機后的國際企業報告制度倡議,力圖實現全球綜合報告模型框架的目標,以使各國企業的年度報告具有可比性。這一提議既得到了IASB、FASB和IOSCO的支持,也代表了國際會計界近幾年推行會計改革的思想。實際上,21世紀以來,IASB在不斷修訂和完善會計準則的同時,也在不斷改進會計報告,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加快了步伐,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形成了會計報告概念框架的新思想,報告項目披露的新要求,一些主要國家還對會計信息列報采取了新行動。
一、會計報告概念框架的新理論
(一)財務報告主體的新界定――基于控制標準
為了使國際通用的會計準則有一個全球一致的理論基礎, IASB和FASB聯合開展了概念框架項目研究,確定了包括報告主體在內的七個項目。2008年5月,聯合了《關于改進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報告主體的初步意見》(討論稿),2010年3月,聯合了《財務報告概念框架:報告主體》(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ED),其最終目標是改進財務報告的概念框架,基于控制標準明確了報告主體的概念和特征,以控制權作為確定報告主體的標準,將報告主體的特征確定為:正在從事、已經從事或者將從事經濟活動,該經濟活動能夠與其他主體的經濟活動和主體所在的經濟環境客觀地區分,且經濟活動的財務信息是資源提供者決定是否需要向企業提供資源和這些資源是否被管理層有效利用的決策有用的信息。建立了控制主體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共同受控制的主體編制匯總財務報表的理論思想。
(二)財務報告目標的新定位――服務于投資者而非監管者
金融危機顧問組(FCAG)在2009年第一季度討論了財務報告的目標,認為①財務報表主要為投資者(包括借款人、投資者和債權人)而編制;②監管機構不是財務報表的主要使用者;③金融穩定性不是財務報告的目標;④會計處理應當具有中立性,而不是用于抵銷順周期性;⑤財務報表應通過提供透明的信息來協助使用者作出合理決策。在IASB和FASB聯合進行的改進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研究中,將通用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為提供關于報告主體的、有助于決策是否需要向企業提供資源和這些資源是否被管理層有效利用的財務信息。FCAG、IASB和FASB都認為財務報告的主要目標是服務投資者,而不是監管者。而且當今時代,會計準則已經逐步與金融監管、保險監管、證券監管、稅收監管相分離,監管以審慎性為原則、會計以有效信息為目標成為國際會計界的共識。
(三)財務報告格式的新設計――按活動而非流動性列報
IASB和FASB在2008年10月中旬聯合了《財務報告列報的初步觀點》(討論稿),一是提出財務報告主體將業務活動信息與籌資活動信息分開列報的建議,具體而言,信息列報實行“四分開”,即:在業務活動中將經營活動信息與投資活動信息分開列報,在籌資活動中將來自非所有者籌資信息與來自所有者籌資信息分開列報,將終止經營的信息與持續性業務信息分開列報,將所得稅信息與其他信息分開列報。二是將主要財務報告分為財務狀況表、綜合收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采用管理方法對財務報表進行改革,即按照經營活動和籌資活動對三張報表進行分類。三是統一報表項目內容。每一張報表均分為業務、籌資、所得稅、終止經營和權益等部分。對于財務狀況表,在其業務項下設置經營資產和負債、投資資產和負債,籌資項下設籌資資產和負債;對于綜合收益表,在其業務項下設置經營收入和費用、投資收入和費用,籌資項下設籌資資產收入和籌資負債支出;對于現金流量表,在其業務項下設置經營現金流量、投資現金流量,籌資項下設籌資資產現金流量和籌資負債現金流量。這一思路打破了傳統的報表模式,加強了三張報表之間的內在聯系,便于提供更清晰的財務信息,增強財務報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四)財務報告質量的新觀點――關注有效性和獨立性
2009年7月28日FCAG報告,從四個方面闡述了財務報告的質量要求,強調了財務報告的有效性和獨立性。認為財務報告是全球金融市場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其職能是向投資者、分析師、監管機構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公正、透明和相關的信息。規定了有效性財務報告必須滿足的四個條件:一是高質量的會計準則;二是一致誠信地應用會計準則;三是嚴格的獨立審計;四是有效的執行措施。其中,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闡明了財務報告有效性依賴的四個要素,即:功能完善的市場所提供的數據,金融機構對這些數據的妥善運用,其他企業對上述數據的驗證,以及資產和負債估值的其他方面。明確了獨立性是財務報告有效性的保障。獨立性要求①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不受不當的商業和政治壓力;②會計準則制定過程要有適當的應循程序;③會計準則制定者要承擔高度的受托責任,包括利益相關者的廣泛介入和本著公眾利益的監督。為了保護其獨立性①IASB必須有永久性籌資結構,在公平和強制的基礎上提供足夠的資金,②提高監督委員會的權威性,擴展其成員的地域構成。
(五)財務報告導向的新發展――原則導向在全球的運用
2002年7月,美國總統布什簽署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重新說明了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的基礎及其有效性,將規則導向的美國會計準則與原則導向的國際會計準則進行了對比,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原則導向會計與規則導向會計之爭。到目前為止,IASB(IASC)的41項國際會計準則(IAS1―41)和9項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1―9)都是以原則為基礎的會計準則,既有為了使準則具有國際性便于在全球推廣運用的考慮,也有對原則導向準則因不設明顯界限和諸多例外能較大程度地消除會計操縱之優點的認可。經過IASB在全球的推介和宣傳,尤其是安然事件后美國也趨向以原則導向制定會計準則,加上金融危機之后,人們對規則導向會計準則的反思,以原則為導向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至今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以至許多國家或直接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中國2006年2月的“1+38”會計準則體系就是遵循了原則導向的制定模式。蘇格蘭特許會計師協會(ICAS)2006年就開始研究以原則為導向的準則,了《原則而非規則:重在職業判斷》報告,提出原則導向的會計需要建立清晰的總體概念層級的思想。當然,以原則為導向的準則需要大量的職業判斷,它的實際運用有賴于發達的市場環境,高水平的會計人員和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所以,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運用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二、會計報告信息披露的新要求
(一)報告內容的延伸――綜合收益的列報
雖然美英和國際本世紀初就已決定采用資產負債觀計量收益,但涉及到資產負債未實現的價值變動時,便都轉向了收入費用觀,將許多項目計入了資產負債表的權益部分,將綜合收益的內容人為地分置于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中,導致兩表間的勾稽關系不清晰。為此,2007年9月IASB了修訂后的《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列報》,賦予主體列示一張綜合收益表或者兩張單獨的報表(損益表和其他綜合收益表)的權力。2010年7月IASB了《其他綜合收益項目的列報》(ED),建議使用一張“損益和其他綜合收益表”,表內分成“損益”和“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兩個部分,建立了“綜合收益=損益+其他綜合收益”的理論。既奠定了綜合收益的理論基礎,也規定了綜合收益的會計實務。關于其他綜合收益(OCI)的列報,IASB建議,將那些在后續期間終止確認時經過重分類計入損益的OCI項目與那些不能重分類計入損益的OCI項目區別列報。如果OCI項目以稅前金額列示,應將OCI項目的所得稅在后續期間將重分類計入損益的OCI項目和不能重分類計入損益的OCI項目之間進行分配。這一做法優點有二:一是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以使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報告主體的非所有者權益變動,有助于評估OCI中列示的個別收入和費用項目的相關性,及其可能對損益造成的潛在影響;二是提高了會計報表的可比性。可以使報表列示的項目和內容更加一致,使財務報表更可比。
(二)信息處理的發展――由靜態模式轉為動態模式
傳統的報表編制和加工是靜態處理模式,采取的是手工錄入報表軟件的做法,對財務信息深加工,需要進行大量的復制粘貼、重新輸入或者以其他格式重新編報工作。這種利用靜態報表進行數據加工處理的方式成本高、風險大。2009年12月9日,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基金會(IASCF)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分類標準2010架構草案》,決定在IFRS分類標準和中小主體IFRS分類標準的開發中使用統一的架構,將XBRL技術應用到報表編制中,實現無人工干預的數據抽取和報表編制。2009年12月,歐洲會計師聯合會(FEE)了題為“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對會計師和審計師的影響”的政策聲明,提出財務信息以動態格式存在,推行XBRL,實現財務數據的自動歸集、整理、比較,讓財務信息由靜態信息變為動態信息。
中國財政部2009年11月10日了《中國XBRL分類標準架構規范》、《中國XBRL分類標準基礎技術規范》和《財會信息資源核心元數據標準》三份ED,2010年3月24日了《積極推進XBRL應用的暫行規定》(ED),7月15日了《基于企業會計準則的XBRL通用分類標準》(ED)。10月19日財政部了XBRL技術規范系列國家標準和通用分類標準。作為XBRL誕生地的美國,對XBRL的應用非常活躍。美國聯邦金融機構監管委員會(FFIEC)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XBRL應用項目是兩個典型代表。2009年,SEC要求500家市值超過50億美元的大型上市公司采用XBRL技術提交財務報表。英國皇家稅務與海關總署從2011年4月1日起將采用XBRL。澳大利亞財政部2006年啟動了標準化商業報告項目(SBR),在國家層面建立了具有報送財務、業務和監管數據功能的統一的XBRL分類標準。
XBRL的應用是財務報告發展的一個飛躍,使財務報告信息處理實現了由靜態模式向動態模式的轉變,必將節省財務報告的信息使用成本,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使用效果。
(三)表外披露的規范――租賃會計的重大調整
《世界租賃年鑒2009》顯示,2007年全球租賃總金額達7 600億美元,但其中很多租賃合同沒有反映在主體的財務狀況表上。其主要原因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美國公認會計原則都將租賃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規定融資租賃的資產才進入資產負債表,經營租賃的資產放在表外的附注中。這一做法既降低了報表的可比性,也為借助租賃分類構造交易提供了可能性。為此,2009年3月19日,IASB了《租賃》(討論稿),2010年8月17日,IASB《租賃》(ED),對所有租賃不再區分是融資租賃還是經營租賃,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都必須確認相應的資產或負債。在新的租賃會計準則下,原來確認的租賃可能被確認為銷售、融資、咨詢等業務,企業必須將償付未來租金的義務列為負債,將租賃資產使用權當作資產入賬,經營租賃由表外轉到表內。這一租賃新規,不僅僅是對租賃會計的重大調整,更會對租賃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租賃業的產品份額會因此大幅縮水,相關租賃公司的競爭力也會下降,影響到租賃行業的發展。
(四)表內信息的增加――氣候變化因素的列報
IASB一直關注排放權及其交易問題,2004年12月國際財務報告解釋委員會(IFRIC)了《解釋公告第3號:排放權》(IFRIC3)。2005年6月,由于歐盟等方面的原因,IASB廢止了IFRIC3;同年9月,IASB將排放權交易體系列為準則項目。2010年8月初成立的國際綜合報告委員會(IIRC)發起了改革金融危機后國際企業報告制度的倡議,要求全球會計界關注氣候變化等問題對公司財務造成的影響,2010年9月15日IIRC提出創造一個全球認可的會計可持續發展框架,讓氣候變化對公司經營的影響通過財務報告得以體現,此倡議得到了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國際證監會組織的支持。
一些歐洲公司已嘗試把碳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將氣候變化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在財務報告中列出。這一做法,既可以將碳排放量轉變為資產,又能提高企業財務報告的一致性。如果IASB和FASB將氣候變化問題納入到對財務報告規則修改的內容,氣候變化因素就可能成為財務報告項目之一,對于中國而言,那些在歐美、香港上市的公司首先受到影響,能源、電力、航空類上市公司既可能形成碳資產,也可能產生碳負債。從全球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看,在財務報告中列報氣候變化因素是會計發展的一個趨勢。
(五)披露規則的調整――關聯關系和金融工具披露的新規
IAS24規范了關聯方關系的披露,將同受國家控制的企業均視為關聯方,要求詳細披露與其發生的交易,這一要求導致國有企業較多的國家的企業關聯方信息披露的成本高、風險大,并且難以操作,不僅會給企業帶來沉重負擔,也會使投資者利用關聯方信息進行決策深受“信息噪音”的干擾。2008年12月,IASB了關于關聯方披露的第二份ED:《與國家的關系》,對《IAS24:關聯方披露》進行修改,提議對被國家控制、共同控制或受國家重大影響的主體進行豁免的情況進行修訂,并修訂了關聯方定義。2009年6月22日,IASB批準了給予國有企業的披露豁免權,并同意進一步擴大披露豁免權適用的范圍,即政府控制企業均豁免按照普通關聯方關系的復雜披露。關聯方準則的修訂,大大減少了大型控股國有企業的信息披露成本,大大降低了涉及國家安全的國有企業信息披露風險。
2008年10月15日,IASB了《改進金融工具的披露》(ED),要求披露公允價值計量歸屬的層級,在估值技術中使用的不可觀察輸入值,以及公允價值層級改變所造成的結果,提高了有關流動性風險的定量披露要求,加強了有關流動性風險的定性和定量披露之間的關系。2009年3月5日IASB頒布了《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金融工具:披露〉的修改――〈改進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對每一類金融工具單獨披露;披露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的變更及其原因;披露公允價值計量使用的層級和層級間的轉換,以及任何時候使用第三層次對輸入值數據變更的敏感性計量;新增了對衍生金融負債到期情況分析的披露。由此可見,IASB關于金融工具披露準則的修改,增加了金融工具的披露內容,提出了金融工具的披露要求,重點是強化了金融工具計量的披露。
(六)報告分類的準則――中小主體財務報告的出臺
2009年7月9日,IASB了《中小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適用于不負有公共受托責任、需要向外部使用者公布一般用途的財務報表的中小主體,這一準則基于完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但做了五個方面的簡化:一是忽略了一些與中小主體不相關的主題。如每股盈余、中期財務報告、分部報告、對持有待售資產的特殊會計處理。二是不允許采用一些完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的會計政策選擇。如金融工具選擇權,對不動產、廠場和設備及無形資產的重估模型,對同一控制主體投資的比例合并法,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不允許會計政策在成本法和公允價值法之間進行選擇,不允許對政府補助采取多種處理方法。三是大量簡化了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如金融工具、無形資產、借款費用等。四是大幅度減少了披露要求。五是使用清晰、易懂的語言起草和編寫。
中國財政部2010年11月了《小企業會計準則》(ED),對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經營規模較小、既不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的小企業專業制定了簡化的會計準則。巴西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10年4月決定擬直接采用《中小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不同規模的會計主體實行不同的報告要求,有助于投資者、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業,增強會計信息透明度,降低中小主體的會計成本和融資成本。
三、會計報告多元發展的新行動
(一)英國提出增加財務報告的靈活性
2010年10月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和德勤公布了一項題為《有了音符,曲調是什么?》的調查報告,該項目調查是在陳述式報告日益復雜和僵化的背景下進行的,其中對中國的調查顯示,股東和監管部門是陳述式報告的主要受眾,法規和監管要求是陳述式披露的主要驅動因素。報告分析了陳述式年度報告面臨的挑戰和未來前景,認為股東和監管部門的不同要求是造成報告過于復雜的原因,因為公司在同一份報告中簡潔地陳述,難以兼顧股東的信息要求和監管部門的披露要求。報告結論傾向于會計主體在制定陳述式報告時增加自行決斷權。
(二)澳大利亞建立差別報告框架
為減輕所有企業提供通用目的財務報告的負擔,澳大利亞會計準則理事會(AASB)提出了差別報告框架,并于2009年12月8日意見征詢文件。差別報告框架要求符合條件的企業全面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而其他企業采用簡式披露制度,根據使用者需求并結合成本效益原則,對IASB的《中小主體財務報告準則》的披露要求進行調整,顯著減少不符合條件企業的披露要求。差別報告一方面減少了披露的要求。建立差別報告框架,精簡母公司報告要求,以清算測試代替盈利測試以對公司支付股利提供較大的變通,允許公司選擇財務年度。另一方面提出公司管理架構的一攬子精簡措施,如:改善董事會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披露律師的客戶申明書,以使審計師能夠正確查證公司的或有負債;精簡董事會報告中有關遵循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聲明;澄清公司可以注銷股本的情況。
【關鍵詞】企業;學生;高校;校園招聘
雖然教育部要求高校要熱情接待用人單位,積極組織好校園招聘會,但實際上由于教育系統的高度壟斷和封閉,高校似乎已經忘記本應服務社會和學生的基本職責,不但教育理念落伍,課程設置滯后,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應用,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錯位,而且長期以來形成以過程為導向的管理模式,做任何工作似乎只關注過程,只在乎給領導看。比如組織校園招聘會,場面要大,飄氣球,掛橫幅,聲勢浩大,規模超前,至于通過這個途徑能真正解決了多少個學生就業,天知道?會后筆者常與企業及學生溝通,他們大多數對校園招聘效果不甚滿意。
根據北森公司《2012年企業招聘管理調查報告》,近年來,超過一半的企業認為招聘難度越來越高,校園招聘效果愈來愈不好,主要表現在:校園招聘會上經常出現招聘人員比應聘學生還多,單位見不到足夠數量的學生;單位招不到適合崗位的人員;學生參會不積極,求職目標不明確,對招聘單位和崗位不了解、不滿意甚至存在偏見,缺乏面試經驗,過于理想化等;組織者對單位和學生組織服務工作不到位、不細致等。
本文以企業的視角,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高校,尤其是就業部門,如何幫助企業做好校園招聘工作。
1 學生信息提供
雖然大部分學校都通過就業網提供了畢業生的部分就業數據,但對企業來說,學校的情況仍是一個黑箱。如許多單位到校招聘時收集不到足夠的簡歷,參會應聘的學生較少,企業招聘效果往往不理想。一方面需要組織者加強與企業的溝通,會前深入了解企業招聘需求,會中提供周全服務,會后了解招聘結果,并及時總結整改增效。一般來說,企業最希望了解的學生信息包括院系信息、生源狀況、各專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求職人數和意向、歷年畢業生就業去向、平均薪酬等。另一方面組織者應加強與院系的溝通協調,及時、準確掌握各分院、各專業學生信息,包括生源狀況、各專業畢業生人數和求職意向,尤其要掌握畢業生的動態數據,掌握每一階段各專業的求職人數及意向。同時建立畢業生簡歷庫,并根據掌握的動態數據刪選目標學生群為招聘相關崗位的企業提供學生簡歷庫,提高招聘活動的針對性。一些知名商學院的做法也值得借鑒,例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就為潛在雇主提供詳盡的學生簡歷庫,并由行業顧問根據企業招聘需求提供一對一的學生推薦服務。
2 招聘信息
當前絕大部分學校都建有自己的就業信息網站,并要求企業在網站上注冊審核后自行職位信息。這種自助式的服務固然節約了就業部門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對企業而言,卻需要在每個學校注冊賬戶,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理想的方式是建立一種便捷的一站式服務,企業只需在一個網站注冊并通過審核,即可看到所有學校的舉辦校園招聘會的信息。 比如目前正在創建的“校招網”將為校企合作招聘搭建平臺。
高校也可以建立畢業生QQ群,通過QQ群、學校電視臺、學校網站等多渠道招聘信息。
高校盡量簡化招聘信息的流程及參加校園招聘會的流程,也是對企業校園招聘工作的實際支持。
3 雇主品牌活動協助
雇主品牌活動涵蓋的內容廣泛,宣講會和招聘會也是在建設雇主品牌,純粹的雇主品牌活動包括學校活動贊助(如競賽、論壇等)、企業/行業校園俱樂部、校企合作項目(如實習計劃、企業參觀)、企業獎學金等。隨著對校園人才的爭奪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產生了建設校園雇主品牌的需求。根據《2012中國企業招聘管理調查報告》數據,約一半的企業選擇在校園宣講會中維護自己的雇主品牌(49.1%)。這就需要學校引導校園雇主品牌活動的整體開展。要做到這一點,學校首先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即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及引導學生到哪些類型的單位就業等。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老師們更需要走出去廣泛了解企業情況,同時結合學校特色,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雇主品牌活動策略。在這方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是值得學習的范例。
4 學生職業適應指導
我曾經看到過為數不少的名校優秀畢業生在踏入職場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難以適應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這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和企業的損失,同時也會影響學校形象,以及企業未來對招聘院校的選擇。建議學校在畢業生即將離校期間加強對他們的職場適應指導,例如邀請企業人士和校友與學生進行經驗交流和講座活動,通過實習計劃讓學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舉辦職稱禮儀、職業通用技能培訓,以及提供一對一職業咨詢等。
校園招聘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的緊密合作,高校就業部門作為其中的重要銜接部門,如能以更積極主動的姿態深入參與各項工作,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將會促進校園招聘收獲“三贏”的結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