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3 18:21: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碩士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論文摘要:網簡介
論文關鍵詞:網簡介
網成立于2005年初,專業提供表服務。本輔導中心實力雄厚,全部來自國內重點高校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已為上千客戶在和方面提供了幫助。
我們以創建一個集MBA (mba)碩士畢業論文和本科畢業服務于一身的值得廣大客戶信賴的平臺為目標,最初小小的夢想,經過10多年的歷練,成為了員工的信念,使得我們成為了近年來中國發展最快的機構之一,已經發展成為了以畢業和職稱為服務主題的全國性的綜合性站。為回饋新老客戶付,經濟、管理、法律、醫學、會計、體育、教育、教學、建筑、土木、藝術等專業的服務,教育管理論文每隔一段時間就退推出“團購”活動,并以低于大大低于市場價格折扣限量為廣大畢業生服務。
從創立伊始,便堅持以“以質量為生存”“以信譽求發展”為最高訴求,承諾碩士論文“100%原創”和本科畢業論文“100%高質量”,竭力為每一位只職稱表客戶帶來獨一無二的驚喜與滿意。
肖海林,1962年5月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企業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財經大學成功申報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國家“211工程”第三期重點建設學科和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中國市場學會、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和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首批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10年獲中國管理學最高獎――復旦管理學杰出貢獻獎專家提名,2012年受邀為海爾集團具有全球性影響的重大顛覆性管理創新“人單合一雙贏”管理模式提供專業咨詢。
1984年和1987年分別在中國農業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曾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旭教授指導下從事學位論文研究。2003年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企業管理專業管理學博士學位,是該校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以來首位提前一年畢業博士和2004年獲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的兩位博士之一。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全優出站,同年9月按高于知名學者的人才引進政策調入中央財經大學工作至今。1987年至2002年先后在湖北省科委、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等單位工作,從事戰略情報研究、外資引進與管理、企業管理等工作,擔任過四家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二、研究領域
2001年進入學界以來,一直致力于戰略管理、市場營銷、顛覆性創新管理、企業持續發展、管理理論、中小企業社會責任、跨國資本與中國傳媒市場等研究。先后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北京市社科規劃、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上海市知識產權軟科學研究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縱向科研項目,同時主持和參與各類企業委托項目近40項。
三、研究成果
在學界首次提出并論證:企業管理的主題是企業持續發展而不再是成本導向的效率的觀點;企業持續發展的三維特征論;企業持續發展的LCT模型;三個基本維度全面管理的統一與共生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三葉草型企業模型、三葉草型管理模型、三葉草型控制模型、三只眼型企業家模型等觀點;長青企業的特殊性質論與三種資本構成及其繆爾達爾循環論;現代企業粘性管理論;企業最優產權安排的邏輯轉變論、競爭力導向論及動態變化論;超級競爭下最優業務組合戰略的邏輯轉變論、企業業務組合的乘除效應論以及應當是歸核化、專業化和多元化的統一與共生而孰優孰劣之爭是偽命題的觀點;以核心能力、產業平臺、制度平臺和市場權力為核心要素的持續競爭優勢四面體成長管理論;創新行為對宏觀經濟整體發展與微觀企業個體發展的價值差異論;現代企業要發展思維不要生存思維的心智轉變論;不連續技術創新的風險特征、風險結構和風險核對表;中國傳媒市場境外資本的分布與行為特征等。
四、主要論著
1、企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生成機制和管理框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2、企業管理范式轉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3、不連續技術創新產品的消費者感知風險與購買意向――基于市場化初期3G手機的實證研究,載于《中國管理思想與實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年。
4、企業戰略管理:理論、要徑和工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
5、破了定律企業必敗――中國十大失敗企業的反思,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7月5日。
6、企業可持續競爭優勢四面體結構模型及成長管理,中國工業經濟,2003年第7期。
7、企業增長、企業發展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8、企業持續發展的生成機理模型――基于海爾案例的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9、長青企業――經濟學視角的分析,學術月刊,2004年第11期。
10、韋爾奇時代GE的產業平臺戰略,經濟管理,2004年第13期。
11、以競爭力為導向的企業所有權安排,學術月刊,2006年第9期。
12、企業管理:主題演進與范式流變,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第11期。
13、超級競爭條件下企業整體管理的基本維度與共生型控制模式:一個描述性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6年第12期。
14、管理心智的十大轉變,企業管理,2008年第7期。
關鍵詞:創業板 股權集中度 可持續增長
一、引言
創業板上市公司具有平均規模較小、經營也尚不穩定、風險高的特點。2012年深交所正式《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強制退市制度做出了規定: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以最近三年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披露的當年經審計凈利潤為依據)暫停其股票上市,在法定披露期限內披露的暫停上市后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凈利潤為負,終止其股票上市。最近一個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顯示當年年末經審計凈資產仍為負,暫停股票上市,在法定披露期限內披露的暫停上市后首個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年末凈資產仍為負,終止其股票上市(摘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加入退市規則后,投資創業板市場的風險將增加,規則中將凈利潤和凈資產作為衡量退市的標準,股東會更加關注公司凈資產的收益情況。本文從公司治理的角度,剖析創業板上市公司高度成長背后的業績情況,以期為促進創業板上司公司發展提供支持。
二、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 Hill和Snell(1988)研究表明,股權結構影響企業的戰略選擇從而影響企業業績,股權集中鼓勵創新和阻止多元化,創新戰略有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多元化則會更多地給管理者帶來利益。Agrawal和Mandelker(1990)證實,大股東的存在導致對管理者更好的監督和更好的業績,特別是股權集中在機構投資者的情況下。Mudambi和Nicosia(1998)證實了股權集中度與業績之間存在負的聯系。Fuerst和Kang(1998)實證發現美國上市公司外部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經營業績具有負向作用,對于具有控股性股東的公司,持股比例對市場價值具有負向作用。Lins(2003)對22個新興市場公司所有權結構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新興市場普遍具有股權集中的特點(除中國臺灣和韓國外),而且隨著大股東控制權和現金流量索取權的增加,公司價值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大股東處于絕對控股地位的情況下,公司價值明顯優于其他公司。
(二)國內文獻 安燁(2011)研究發現,經營績效和股權集中度之間呈現出顯著的正向線性關系,而且這種線性關系在不同股權性質的控股股東中都是明顯存在的。余澳(2011)研究發現,過高或者過低的股權集中度都不利于民營上市公司績效的提高。陳德萍(2011)以深市中小企業版塊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明,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呈顯著的正U型關系。林樂芬(2004)采用股權集中度指標體系中的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總和CRS與公司績效指標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統計性檢驗結果顯示,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最突出表現是股權相對集中于第一大股東、高度集中于前五大股東,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呈現行業差異的倒U型特征。岳云霞(2005)選取了主營業務凈資產收益率(CROE)和市凈率(MBR)績效指標通過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單獨進行的回歸分析以及控制相關因素影響下的回歸分析,指出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負相關。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關于公司治理和業績關系的理論主要有兩個:監管理論和侵占理論。監管理論認為,由于委托關系的存在,公司的股權所有者有意圖監督管理者的行為,但由于監管成本的限制,中小股東對此力不從心,而大股東有動機也有能力監督和約束企業的管理者,減少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對此理論的實證支持有很多,而侵占理論認為,隨著委托矛盾的激化,股東與管理者之間沖突存在的同時,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也出現了利益紛爭。創業板上市公司具有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低、股權制衡度較高、實際控制人以自然人和家族為主以及控制權與所有權分離度較低等股權結構特點(陳曉輝,2010)。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度低意味著股東對企業經理人的控制程度較高,內部人持股現象普遍,企業規模不大,股東能夠很好的發揮監督和管理作用,在監管如此嚴格的企業內部,經理人員一則是持股者自愿提升企業業績,二則是尋求自利空間較小。因此本為提出第一個假設:
假設1: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與公司業績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成長性或者企業的發展能力主要體現為以下財務比率:銷售增長率、資產增長率、股權資本增長率以及利潤增長率。研究成長性的相關文獻大多采用利潤增長率或資產增長率作為成長性的替代變量。吳世農(1999)從理論上提出:上市公司成長的真正含義是ROE大于資本的平均成本和凈利潤增長;影響成長性的五個關鍵因素是資產周轉率、銷售毛利率、負債比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期間費用率。在企業不依靠外部籌資,僅通過自身的盈利積累實現增長的情況下,股東權益的增長額僅來源于留用利潤,此時的股東權益增長率被稱為可持續增長率。其計算公式為:可持續增長率=年初銷售凈利率*年初總資產周轉率*年初權益乘數*本年留存收益率??沙掷m增長率的計算綜合了企業的銷售、營運、資本結構、股利政策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分析,是比較綜合的企業發展能力指標。因此本文選擇以凈資產報酬率(ROE)作為衡量公司業績的主要指標,以可持續增長率指標替代公司成長性變量,考察兩者的關系。提出第二個假設前提:
假設2:創業板上市公司可持續增長率與公司業績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0年至2011年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公開數據,并做如下剔除:主要變量數據缺失的情況;前N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超過100%的不合理情況。整理后共得到469個研究樣本,其中2010年取得184個樣本數據,2011年取得285個樣本數據。數據來源為國泰安CSMAR數據庫,計算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
(三)變量定義與模型建立 本文選取如下變量:(1)因變量——公司業績:關于公司業績的衡量指標有很多,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賬面價值反映的公司業績,如總資產報酬率(ROA)、凈資產報酬率(ROE)等,一類是以市場價值反映的業績,如托賓Q值等。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較弱,創業板上市公司上市時間較短,市場股價能力尚未完全形成,若采用以市場價值計算為基礎的托賓Q值替代業績變量,回歸結果并不具有較強的說服性,因此本文以ROE作為企業業績的主要替代變量。 (2)自變量——股權集中度、可持續增長率:對于股權集中度的衡量,學者們已基本形成共識,即采用前N大股東持股比例計量,本文選用前1、3、5大股東持股比例作為自變量加入模型,考慮到這三個變量之間的高度相關性,本文建立三個多元回歸模型分別進行檢驗。另外一個重要的解釋變量是公司成長性,我國創業板的特點是開板時間短、投資風險高,投資者更加關注公司的成長性,尤其是可持續成長性,關于成長性與公司業績的文獻也相對較多,衡量成長性的指標大多為各種增長率,如營業收入增長率,資產增長率等,本文選用可持續增長率作為替代變量,原因可能在于:創業板上市時間不長,數據時間窗較短,單純的收入或資產增長率的變動缺乏代表性。可持續增長率計算較全面,綜合考慮公司獲利能力、周轉能力及資本結構,能夠代表公司的成長性。(3)控制變量——公司規模、資本結構:已有大量文獻表明,公司規模、資本結構與公司業績之間存在著高度相關關系,本文用資產的自然對數表示公司規模,用資產負債率表示資本結構。
本文建立如下多元回歸模型:ROE=?茁0+?茁1CR+?茁2GROWTH+?茁3SIZE+?茁4CS+?著
模型中變量名稱及定義見表(1)。
四、實證檢驗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2010年至2011年共有469個研究樣本,從平均水平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報酬率為12.1626%,中位數為10.6371%,整體獲利水平并不高,雖然ROE最大值已達到66.5949%,但仍有公司年報酬率僅為0.1564%,說明各公司之間業績差距較大,因此本文從公司治理角度研究提高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具有現實意義。從成長性來看,平均可持續增長率為21.5410%,最小值為-31.6503%,最大值為108.9003%。創業板上市公司風險大,但成長性較高,公司業績與成長性之間應具有正相關關系。從股權集中度的角度來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值為34.6847%,最大值已達到85.5%,,前3大股東最大持股比例為98%,前5大股東最大持股比例已達到100%,說明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較高,大量股權集中在前5大股東手中,如此集中的股權與公司業績之間必然存在密切的聯系。
(二)回歸分析 回歸結果歸納整理后見表(3)??梢钥闯觯齻€模型都通過了F檢驗,說明模型設計成立,D-W值均接近2,說明模型中各變量間不存在自相關問題,模型1對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053,且在10%置信水平上顯著,模型2對前3大股東的回歸系數標準化后為0.128,模型3對前5大股東持股比例回歸系數為0.199,且都在1%水平上顯著,說明股權集中度與ROE正相關且高度相關,且隨著持股比例的增加,相關系數也越來越大,說明股權越集中,公司業績越好,這驗證了假設1,在創業板上市公司里,監管理論成立,持股比重高的大股東的存在能夠有效抑制經理人員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同時三個模型回歸結果顯示,可持續增長率與公司業績正相關,說明若能提升公司的成長性,則業績也會有所提高。這驗證了假設2。以可持續增長率作為公司成長性的替代變量得到了經驗的證實??刂谱兞恳捕荚?%水平上顯著,資產負債率與公司業績正相關,說明一定的負債水平有利于業績的提升。公司規模與業績負相關,對于高成長企業而言,公司規模越大,反而越不利于業績的累計。
五、結論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就創業板而言,公司業績與股權集中度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即股權越集中,上市公司業績越好。這一結論驗證了“監管理論假設”,即集中的大股東能夠有效監督和控制管理者,減少問題。家族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占有較大比例,相對集中且不流通的股權充分發揮了所有者的作用,同時借助于負債的治理效應,使得人盡職盡力提升股東財富。公司成長性代表了公司未來的業績,從戰略角度來看,可持續成長性更應該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創業板上市公司應在控制一定規模的前提下,關注企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澳、李恒:《民營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實證分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2]陳德萍、陳永圣:《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度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2007~2009年中小企業板塊的實證檢驗》,《會計研究》2011年第1期。
[3]安燁、鐘廷勇:《股權集中度、股權制衡與公司績效關聯性研究——基于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年第6期。
[4]岳云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行為:來自中國的實證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5]林樂芬:《中國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公司治理與績效研究》,《南京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6]陳曉輝:《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特征研究》,《金融經濟》2010年第24期。
[7]吳世農、李常青、余瑋:《我國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判定分析和實證研究》,《南開管理評論》1999年第4期。
[8]Agrawal, A., & Mandelker, G. N. Large Shareholders and the Monitoring of Managers: The Case of Antitakeover Charter Amendments. Journal Of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0.
[9]Fuerst, O. and S.H.Kang,Corporate Governance, Expet aled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Pricing,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and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SRN Working Paper. 1998.
關鍵詞: 旅游電子商務;問題;發展策略
本課題由西華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
電子商務和旅游業成為新世紀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逐步滲透并深入到旅游相關產業,旅游電子商務的產生成為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四川景區面對國內外著名景區的激烈競爭,積極開展旅游電子商務。本論文重點在提出適合四川景區開展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
一、四川旅游景區概況
四川旅游資源豐富,有230多個國家A級景區,其中著名的六大國家5A級景區: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綿陽北川羌城旅游區、峨眉山景區、樂山大佛風景區、九寨溝景區、黃龍風景名勝區。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1年至2013年,旅游人次分別為3.52億、4.43億、4.92億;旅游收入分別為2449.2億元、3280.3億元、3877.4億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筆者認為四川旅游業發展態勢好。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是四川省開展旅游電子商務的前提條件。
二、四川景區旅游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筆者根據四川六大5A級景區的官方網站和網絡營銷狀況分析,發現四川景區在發展旅游電子商務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網站功能發揮不充分,網站資源浪費,網站有空置區;欠缺有力的網絡營銷及網絡推廣;旅游電子商務人才缺失等。
三、四川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策略
本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四川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有利于深處西部地區的四川通過電子商務信息手段持續健康發展旅游業。
(一)完善景區網站
充分發揮網站的作用,四川旅游景區需借鑒已有成功的網站,完善網站設計。建立引領頁,提升網速;網站下方設立網站點擊量統計,分析游客的點擊情況;充實網站內容,充分利用網站資源,杜絕網站空置區和重復內容;完善實時交流功能,如設QQ、旺旺、微博等在線服務,引入手機客戶端,便于游客實時了解景區情況等。
(二)營銷與推廣
1、傳統營銷,以特色營銷服務為中心
四川旅游資源豐富,但僅停留在游客參觀欣賞的層面,游客參與度低。四川景區應以特色資源為依托,強化景區個性化服務,調動游客積極性,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增加游客的體驗價值,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創造更多“回頭客”,達到口碑營銷的效果。
2、網絡營銷方式
(1)建立專業的營銷團隊
筆者認為四川景區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單獨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和網絡營銷團隊,便于景區的營銷與推廣。整合四川旅游產品,減少單個景區的營銷費用,實現景區信息化管理,提高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優化搜索引擎
“得搜索引擎者得天下”,搜索引擎是游客尋找網站和進入網站的主要方式。四川景區可利用百度、搜狗或谷歌等網站推廣,不斷更新網站內容,參與關鍵字廣告排名,通過網站排名靠前獲取網站的較高點擊率。由于谷歌和百度更新和收錄快,筆者建議四川景區選擇在谷歌和百度搜索引擎上優化,利用高網絡廣告覆蓋率,吸引國內外游客。
(3)微博、微信營銷
微博、微信營銷成為時下新興的營銷方式。四川景區選擇在新浪、騰訊、搜狐等平臺上注冊微博、微信賬戶,在官網下方鏈接各個微博賬號,電子商務營銷人員用簡短內容更新景區動態,與網民互動,解答游客的問題,達到被轉載、被推廣的效果。
(4)微電影和視頻營銷
景區通過與電影故事情節巧妙結合,用視聽效果與觀眾情感交流,激發觀眾旅游動機。拍攝集合四川著名景區的如《愛在四川》等微電影,對微電影作進一步的視頻營銷,在優酷、百度、騰訊等視頻網站上微電影或景區相關視頻。
(5)社區營銷
在人人網、天涯社區等游客量較多的社區網站加好友,發揮論壇和旅游貼吧的宣傳與交流作用。營銷人員需要時常管理論壇的內容,及時對游客的不滿做好公關策略,消除負面影響。
四川旅游景區要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整合社區、微博、微電影、視頻營銷,將有關景區的微電影或視頻放在視頻網站和社區網站做進一步營銷推廣。
(6)事件營銷
策劃與景區相關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或事件,喚起全國媒體和游客的興趣與關注,樹立四川旅游的品牌形象,利用事件的后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其知名度與美譽度,增加網站的點擊率,吸引潛在的國內外游客,提高游客量。
3、“4PS”營銷策略
(1)產品策略。根據四川各景區的資源特色推出特色旅游產品,在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經營。峨眉山的佛教、青城山的道教、北川的大愛文化等都具有獨特性,可深挖掘其旅游產品,進一步豐富四川旅游資源。
(2)價格策略。在網站上產品的價格,幫助游客做好預算,做好網上預訂門票、酒店等攻略。
(3)促銷策略。網站上開展秒殺、團購、打折等活動,在央視旅游電視臺、旅游雜志等媒體上做廣告宣傳,將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有機結合,吸引境內外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4)渠道策略。根據市場細分將游客分為城市工薪階層、學生、離退休職工和入境游客等,針對不同市場對同一景區不同旅游產品營銷,滿足不同性別、年齡、職業的游客多樣化需求。
(三)培養復合型人才
四川景區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涉及網站的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識,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較高電子商務知識、熟練的旅游專業知識及市場營銷等知識。隨著互聯網信息和技術的不斷更新,四川景區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和旅游企業員工必須不斷學習并掌握電子商務運作方法,運用電子商務處理旅游業務和管理景區的能力。培養既懂電子商務又懂旅游業務還懂營銷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四川景區發展旅游電子商務的必然選擇。對此,需要四川旅游企業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或依托四川高校大力培養適應旅游電子商務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四、結語
通過完善景區網站,使其功能完備且操作簡單,注重網絡營銷與推廣,增加四川旅游景區的知名度,重視旅游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推動四川旅游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未來,四川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將隨著時代的潮流向移動旅游電子商務發展?!?/p>
參考文獻
[1]四川省人民政府網
[2]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http:///
[3]北川羌城旅游區官網http:///
[4]九寨溝官方網站http:///
【關鍵詞】 環境會計; 會計教育; 復合型人才; 課程
我國《21世紀議程》中明確指出:“教育是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解決環境與發展問題能力的關鍵”。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是生態環境保護,而環境保護大計,以環境教育為本。大學環境會計教育的開展和實施無疑將給環境會計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我國大學環境會計教育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學環境會計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尚未形成。國內各高校中只有少數幾所開設了單獨的環境會計課程,名稱如“環境成本會計”、“環境管理會計”、“環境審計”等。大部分高校局限于傳統的會計、審計教學內容,較少或根本不涉及環境方面,即便有所涉及,也只是將環境會計的內容簡單地拼湊在傳統的會計、審計類課程中。形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
其一,缺乏獨立、系統的環境會計理論體系或專門的環境會計制度(或準則)作為指導。我國對環境會計研究基本上還處于探索階段,對環境財務會計的核算對象、前提假設、環境會計報告披露模式、披露內容等理論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我國政府也還沒有出臺相關的環境會計制度(或準則)來給予指導和規范。
其二,缺乏專業的環境會計師資隊伍和配套教材。環境會計是一門由環境學、經濟學、會計學、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滲透而成的學科。開展環境會計教學工作,需要授課教師具備扎實、全面的基本功,一方面要充分掌握本專業(財務會計)的知識;另一方面還必須懂得環境方面的知識,如環境經濟學、環境法學、環境管理學等。目前,環境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新興分支,其師資隊伍還不健全,配套的市場教材也較少。
其三,大學環境會計的教學目的尚不明確。在那些已單獨開設環境會計系列課程的高校中,開設這些課程只是讓學生接觸前沿理論知識,教學的實踐目標尚不明確。
二、西方國家大學環境會計教育的先進經驗
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英兩國)在環境會計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環境會計理論基礎和實務操作相對國內較為成熟,大學環境會計教育體系正逐步形成。
在英、美大多數大學的會計系均講授環境會計。其講授的方式有兩種:方式一,開設獨立的環境會計、環境管理方面的課程,名稱如“環境會計”、“政府、商業和自然資源”、“環境會計過程”、“環境會計高級專題研究”等;方式二,不單獨開設環境會計課程,但在財務會計、管理/成本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一些課程中設置與環境會計相關的內容。當前采用第二種方式的大學所占比重較大,但第一種方式將環境會計作為獨立會計課程的趨勢將日益明顯。
美、英大學會計系講授的環境會計內容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環境會計概述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1)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內容及其評估方法:(2)企業環境政策概述;(3)企業環境發展和監控系統的構建;(4)企業經營對環境影響的評估:(5)公司環境審計與評估。
第二,環境管理會計教學內容,主要包括:(1)垃圾處理、污染及資產廢置的會計問題;(2)環境問題預算與績效評估;(3)環境投資評估;(4)與環境有關的研發、預測和設計會計;(5)產品生命周期與環境成本研究;(6)企業并購與環境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環境財務會計教學內容,主要包括:(1)財務報告中的環境問題;(2)獨立的環境財務報告研究;(3)與環境有關的或有負債及會計差錯更正問題;(4)與環境有關的支出與承諾的會計處理問題;(5)與環境有關的借款、所有者權益及保險問題;(6)審計報告中可能涉及的環境問題研究;(7)與環境有關的資產(如存貨、土地等)價值評估問題。
三、我國大學環境會計教育的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環境會計教育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大學先進的環境會計教學理念和方法,并結合我國國情,沿著從無到有,從淺到深,從普及理念到深究理論和實務應用,從融入其他會計專業課程講授到單獨開設環境會計課程再到形成專業體系的這一條主線,逐步建立和發展我國大學環境會計教育體系。筆者從五個方面設想我國高校環境會計教育的初、中期發展趨勢目標:普及環境會計教育,并在各高校開設單獨的環境會計相關課程。同時也給各高校新開設環境會計相關課程、制定相關課程教學培養方案提供參考。
(一)教學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面向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復合型會計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環境會計知識和技能,全面理解會計與社會之間的內在關系,同時培養學生的環境道德素養,使其具備理解并參與制定公司環境事務戰略的能力,滿足可持續發展企業對環境會計人才的需要。
(二)授課對象
高等院校商學院(或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中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本科專業、工商管理類各碩士專業的所有學生。
(三)課程體系設置
依照教學培養目標,高??梢钥紤]先開設環境財務會計、環境管理會計、環境管理案例和環境審計四門課程。
1.環境財務會計
課程屬性:專業必修課(54課時)。
課程內容簡要及教學任務:該課程系統介紹環境會計產生與發展過程、背景、作用和意義,環境會計目標、假設、原則、對象、內容、職責等基礎性理論,環境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與報告的基本方法。要求學生掌握環境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專門知識,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環境會計信息和環境管理信息進行基本會計處理、會計報告和會計分析與評價,能應用環境會計基本程序、方法進行環境經濟管理。
可選用的配套教材:
《環境會計》,許家林、孟凡利等編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肖序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環境會計研究》,孟凡利著,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資源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問題研究》,許家林、王昌銳等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8年版;《企業環境會計和環境報告書》,李靜江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2.環境管理會計
課程屬性:專業必選課(36課時)。
課程內容簡要及教學任務:該課程系統介紹環境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定義、作用和意義,環境管理會計的理論結構和方法應用,在實務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要求學生熟悉和了解環境管理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學會如何利用環境會計信息支持企業內部決策,能在實務工作中參與制定公司的環境事務戰略。
可選用的配套教材:
《環境管理會計――將環境因素納入管理決策中》,郭曉梅,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環境會計與管理》,【英】羅伯?格瑞、【英】簡?貝賓頓著,王立彥、耿建新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環境成本管理論》,林萬祥、肖序著,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Exposure Draft: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EMA)》,IFAC,2005年。
3.環境管理案例
課程屬性:專業選修課(36課時)。
課程內容簡要及教學任務:該課程通過系統介紹國際著名企業的環境管理情況,從各個方面、各個視角來總結、歸納國際著名企業在環境管理問題上的一些經驗。要求學生了解環境管理理念在現實中的應用、國外的一些優秀環境管理案例和他們的管理成效,了解我國目前在這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和今后的發展方向。
可選用的配套教材:
《國際著名企業管理與環境案例》,世界資源研究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宣傳教育中心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4.環境審計
課程屬性:專業任選課(36課時)。
課程內容簡要及教學任務:該課程系統介紹環境審計背景、作用和意義,環境審計標準、依據、對象、內容、目標、職責、證據等,環境報告審核和測試基本方法等基礎性理論。要求學生掌握和應用環境審計的程序、方法,分析企業環境影響個案,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進行監督、評價和鑒證。
可選用的配套教材:
《環境審計》,陳正興主編,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年版;《環境審計論》,蔡春等著,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企業環境審計研究》,劉長翠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四)授課方式
我國高校環境會計教育應擯棄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模式,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建立必修課、選修課、實驗課、活動課等多種課程體系,進行全方位的環境教育,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教學方式上可以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如多媒體、網絡等。
(五)課程考核和評分方式
課程考核由閉卷考試和課程論文兩種方式相結合。課程論文可采用小組論文(報告)考核方式,由5~6人組成一個論文(報告)小組,由小組成員在現有給定論題(如環境財務會計、環境管理會計等)基礎上討論并重新擬定題目進行寫作,寫作內容必須圍繞給定的論題。課程論文的寫作要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文字不少于5 000字,段落分明,論證有理,結論明了,格式符合規范。課程最終個人成績將結合個人平時成績(占20%)、課程論文成績(占50%)和閉卷書面考試成績(占30%)綜合給定。
四、實施和發展我國大學環境會計教育的策略
實施和發展我國大學環境會計教育還需要政府、企業和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是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的導航者,政府在推動環境會計教育方面起著關鍵性的導航作用
首先,政府應在各行各業大力宣傳環境保護,將環境意識深入人心,加大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其次,政府應盡快出臺環境會計制度(或準則)作為企業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的指南,通過國家政府職能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適度的強制約束,不斷嚴格化、標準化、規范化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從法律制度層面進行導向,促進企業對環境會計人才的需求;再次,高教司對高校環境會計人才培養制定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直接推動、引導各高校環境會計教育的大力開展。
(二)企業是環境會計復合型人才市場的主要需求方,應側重提高企業環境社會責任意識,大力推進環境會計人才的市場需求
“學生就是學校的‘產品’,而用人單位是這些‘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學校必須時時明確來自‘市場’的需求,甚至可以說市場決定了環境會計教育”(孟焰、李曉梅,2008)。應增強企業環境社會責任意識,提高企事業相關人員的環境會計素質,從而引導企業綠色經營并提高企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動性,增加企業對環境會計信息的需求和對環境會計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從需求方的角度推進我國高校加速開展環境會計教育。
(三)高校是環境會計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高校應不斷重視環境會計教育
我國高校應對環境會計教育加大投入和建設,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與企業需求相吻合的環境會計教育培養方案。考慮到目前在我國各高校單獨開設環境會計課程仍缺乏硬、軟件配套基礎,可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沒有條件的高??梢韵韧ㄟ^將環境會計的主要教學內容結合到現有的會計課程中進行滲透式傳授,以這種滲透式教學作為過渡形式。隨著我國環境會計理論實務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成熟、環境會計制度指南的出臺和廣泛實施,我國高校就更有基礎和能力開設單獨的環境會計課程,逐步實現環境會計普及教育,并向環境會計教育的終極目標,即形成專業的環境會計教育教學體系靠攏。
【參考文獻】
[1] 袁廣達.環境會計與管理路徑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 袁皓.社會倫理和經濟利益雙重驅動下的環境會計教育――對美、英兩國環境會計教育的考察與思考[J].當代經濟管理,2006(10):127-128.
【關鍵詞】 原理教學法;教育模式;案例教學法
一、我國管理會計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一)我國管理會計教育的目標不明確
管理會計自引入我國始,就被作為傳統核算會計的衍生學科,而由于我國多年的大會計概念的影響,我國的管理會計教育多年來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即管理會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財務領域的輔助知識以拓寬其視野,還是作為其日后擇業、就業的必須的知識儲備?其發展的最高目標是與傳統會計科目一樣以培養會計信息的提供者為目的,還是順應時代潮流以培養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與企業決策的支持者?模糊的教育目標導致管理會計教育的發展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只有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其發展才會更快、更好。
(二)我國管理會計教育的地位不高,對其的重視度不夠
1.與財務會計從基本理論到中級、高級及會計實驗的教育體系相比,管理會計教育顯得十分單薄。目前高校管理會計一般只開設 48-64課時的教學課程,只能講授管理會計的一些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初級運用。在管理會計所含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之中,有些可以直接應用,有些還需要經過修正或調整方可應用,有些則附有較嚴格的應用條件。由于受課時限制,不能充分地對其講解。這樣不僅學生難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而且也難以在實務中很好地應用管理會計。而對于管理會計的創新內容,如作業成本和作業管理、戰略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等,則只能作些簡要的介紹,或根本就不涉及,造成學生不能系統、完整地掌握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和最新發展趨勢。
2.有關企業管理的基礎課程開設較少,造成學生知識面不寬、功底不夠扎實。管理會計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學科,自從其產生之日起,就打上管理理論的烙印。隨著它的發展,它大量吸收了高等數學、數理統計的方法;把行為科學、社會心理學、決策學、群體動態學、理論等有關知識導入其中。而目前除高等數學、數理統計外,其他內容均未涉及。
3.在高校會計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培養中,以管理會計領域作為培養方向的寥寥無幾。以中央財經大學為例,在1991 年至1999年間,每年約25名會計專業畢業研究生中,以管理會計領域作為畢業論文選題的只有1至2名,并且有幾年甚至無1人以管理會計為題作畢業論文。
(三)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陳舊,并與實際相脫節
日本九州大學西村明教授將管理會計的發展劃分為成形型、傳統型、數理信息型、綜合型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運用的技術方法分別是:1.財務比率分析、財務比較分析;2.標準成本計算、預算控制、本量利分析、成本差異分析;3.庫存管理模型、線性規劃、行為科學、機會成本分析;4.成本企劃、成本改善、作業成本制度、運用計劃消滅成本差異。日本大學商學部會計研究所做的調查報告表明,在日本的制造企業里,預算控制、標準成本計算以及其差異分析、本量利分析等的應用十分普及;成本企畫、成本改善的實施率也較高。但屬于第三階段的線性規劃、現值法、概率等計算模式幾乎未得到實際應用。就是在管理會計應用較為普及的美國,對第三階段管理會計的應用也很低。第三階段與其說是實踐階段,倒不如說是學術性的理論階段。而我國企業目前應用管理會計的技術方法主要處于成形型管理會計與傳統型管理會計階段。小企業一般利用財務數據進行經營管理,大企業則在相當程度上采用了傳統管理會計。
從我國高校目前采用的管理會計教材來看,大多以傳統型和數理信息型階段的內容為主,即使有的管理會計教材編排了管理會計發展的最新內容,也由于受課時限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教學中只作簡要的介紹,根本就不展開講授。在上述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由于數理信息型階段管理會計的內容較多,有很多數學模型分析、概率分析及假設條件分析,不僅花去了教學課時的很大一部分,而且學生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由于數學模型的復雜性、概率分析的不確定性及假設條件的不切實際性,使得這些內容盡管理論上完美,實務中卻很難應用,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
(四)管理會計教學方法單一
在高等院校,管理會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一般仍是運用原理教學法,注重課堂講授和習題演算。這種教學方法單一,多是“填鴨式”課堂講授教學,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沒能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大多數院校,上課時以講授代替了問題討論,在考試時以一些記憶性的問題和選擇題代替了分析性的問題。翻開國內的管理會計教材就會發現,每一個問題和每一道作業題都有一個無需證明的正確答案。這種教學方法會誤導學生,使其認為:“管理會計是同數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個問題都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而實際上,管理會計處理的是復雜的人際關系與分析決策問題,管理會計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管理會計教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學生處理非確定局面時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二、國外管理會計教育模式的借鑒
在管理會計誕生和高速發展的西方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激勵了管理會計理論的日益革新。西方理論界比我們更早認識到了管理會計職能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識到了管理會計教育改革的意義所在。這里,筆者以美國管理會計教育的改進為例,簡單介紹其改革的重點和主要方面,以為借鑒。
(一)會計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由財務報表提供者轉向決策的支持者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美國,電子傳播技術、先進快捷計算機和高級財務會計軟件的發展使企業會計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會計僅被看作是準備財務報表、扮演歷史記錄者、資產監督者和信息管理者的角色已無法與其經濟發展中管理理念的進步相匹配。當原有的機械核算匯總可以完全被計算機軟件所取代時,新的經濟環境中的會計人員更加需要“自身價值”的養成,并將更多的時間用于新的職能――分析和決策,解釋財務資料的內涵,并將對資料的分析成果運用于企業可采取的決策選擇和判斷,即提高參與和服務于企業管理的能力。
在新的社會環境下,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從財務報表提供者轉換為高級決策支持者,就必須要求會計人員具有相當高的管理會計知識。誰在這方面先邁一步,誰就會得益。如美國達拉斯的得克薩斯大學,針對其附近眾多高新技術產業的新情況,專門開設了戰略成本管理等管理會計課程,受到周邊企業和CPA的普遍歡迎。學過這些課程的畢業生會被優先錄用。
(二)在課程體系設計中,注意管理會計的課程及相關內容
據美國IMA(管理會計協會)1995年7月對美國不同類型和層次高等院校的556名會計教員的調查結果顯示,94%的學校已經著手或即將著手進行課程變革,具體分為兩種情況:
1.有43%的學校已經在會計課程體系中大大提高管理會計課程的比重,改變原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比重,以適應會計人員角色轉換的要求。如俄勒岡大學加大了管理課程,開闊會計信息使用者分析決策的視野,提高系統決策能力;伯克利學院將教學的重心從基礎的財務會計轉向管理會計;圣瑪麗大學則將培養目標從會計信息提供者轉移到使用者,全面修訂會計基礎課程。
2.有51%的學校雖然未改變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課程的比重,但是已在日常教學內容中注入了新內容,注意管理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如里士滿大學計劃修訂稅收課程,以便包含更多的企業內容,增加高級管理課程和內部審計;弗吉尼亞州立大學正將軟件應用引進課程,增加寫作、案例和職業道德標準等教育內容。
(三)全社會共同行動變革管理會計教育,積極主動地縮小“教企”之間的差距
管理會計教育改革1994年才被提出。當時,美國IMA和FEI(財務專家學會)在《管理會計》上共同發表了一份題為“企業對會計人員技能要求與登賬水準會計實際擁有技能之間差異”的研究報告,并發表了一個“會計教育的聯合聲明”,并聯合美國公司和學術界、教育界一起就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攻關,尋求解決辦法,而且很快采取了行動。
1.為有利于人們謀求管理會計師職位和滿足美國企業對會計人員技能的要求,他們提出了一個鼓勵會計課程變革的四步行動計劃,并很快用IMA專用郵件寄送到有關會計教育者手中,爭取全社會的支持。
2.定期召開企業、學術和教育界聯席會議,將企業客戶需求與會計教育改革方向置于一體加以討論,先后在芝加哥、底特律、紐約和其他城市舉行過多次會議,為會計教育改革制訂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計劃。
3.成立了管理會計教育提高協會。這一協會由IMA發起,其成員機構來源廣泛,他們定期集會,研討如何發展和完善大學管理會計教育。
4.促成校企結對。通過定期的“校企”聯席會議和IMA的積極牽線搭橋,芝加哥、底特律等地區的高校先后與附近的大公司、大企業建立了一對一的定向合作關系,極大地便利了會計教育與實際工作的結合。
5.動態跟蹤和廣泛收集企業對會計人員技能要求的資料,用統計方法和計算機加以分析,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重點,不斷縮小教育培養目標與實際工作需求的差距。
三、“案例教學”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地位
案例教學法是以成功地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典型企業作為典型案例展開研究,然后將其運用在理論和教學上展開分析。這樣既可以充分揭示眾多學科在實踐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地完成會計管理目標的,還可以及時總結我國企業開展管理會計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并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的需要,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的高效運行,有利于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應用。在此基礎上,亦可使管理會計的教學內容不斷得到更新,并能適合實踐發展的要求,從而使管理會計學科更加成熟。
(二)確保“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的途徑
為了保證案例教學的成功,教師必須注重案例教學的一些基本程序并確保每一程序的有效實施。
1.案例討論前,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和進度選擇合適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準備。在案例的分析與討論中,教師要注意組織與引導,并設法使學生成為討論的主角。教師在討論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觀點,以免學生產生依賴心理。若學生觀點不一致,可使其展開討論;若學生分析判斷有錯誤,可采取故意提問的方式,使學生意識到問題出在哪里,自覺加以修正。
2.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給予總結??偨Y并不是說出某個案例的標準答案,況且很多案例沒有標準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討論所運用的理論知識,討論的難點、重點,需要深入思考之處,并指出本次討論不足之處與成功之處。
3.要求學生進行案例報告的撰寫,這也是引導學生由口頭表達上升為文字表達的重要階段。經過這一階段,學生可理性地對所討論案例進行思考總結,也可以提高文字表達水平,為經濟論文的撰寫奠定基礎。教師應對案例報告作出適當的評語并打分,也可以作為平時成績的另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會計要解決的是企業不同時期、不同經濟環境下發生的問題,因而其方法靈活多樣,因地、因時、因事而異,“案例教學”要充分體現這一特點。其結論是在特定條件下,采用某種方法確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條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標準。所以在案例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拘泥于一個統一的答案。
【主要參考文獻】
[1] 查道林 .美國管理會計教育新變化及其啟示[J] .研究 探索 改革,2006,(9):10-11.
[2] 李金泉 .管理會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研究[J] .四川會計,2002,(11):52-53.
[3] 陸卡婭 .淺析高校職業化教育[J] .高教論壇,2006,(8):24-26.
[4] 任忠奇,夏鑫 .美國高校管理會計教育的改革[J] .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3,(10):110-112.
[5] 王海民,鄭佩榮 .對我國會計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J] .會計研究,2005,(7):69-72.
關鍵詞:團隊管理;團隊目標;團隊績效;滿意度1. 引言
科技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每個人的生活圈子和知識范圍也越來越大。無論如何,每個人離不開這個社會,或多或少地同周圍的人有著聯系,而團隊正是這個聯系的一種直接體現。
講團隊管理,自然要講團隊的重要性。不僅僅一個人需要學習修身養性,而且一個組織也要處理好內外關系。如今經濟全球化這個大背景使得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行業都得爭分奪利,要想生存,激烈的競爭也就在所難免了。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們要做的當然就是聯合起來,共赴其難。
2.團隊概念及其發展階段
斯蒂芬?羅賓斯認為,團隊就是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進行相互合作所形成的一種較為正式的群體。羅賓斯強調了團隊的三個重點:某一目標、相互合作、正式的群體。
劉易斯說,團隊是由一群認同并致力于去達成共同的結果而努力的組織。他強調的三點則是:共同目標、相處愉悅、結果有效。
沙勒斯認為團隊是由兩個以上具有不同背景及特色的人所組成的,每個人承擔著不同的職責與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相互依存,靈活的完成共同的目標或具有特別價值的任務。其中強調共同目標以及團隊成員的相互依存。
定義很多,不必再舉,不過可以看出,上述定義有共同之處在于,管理大師們都強調了團隊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團隊是由一群人組成的。
因而,團隊就是一群為了一個共同目的的人組成的一個群體,他們相互補充、相互協作。 蒙特伯羅和布澤塔將團隊的發展劃為四個階段,即初創、動蕩、規范、運作四個階段。伴隨著團隊的成長,團隊會逐漸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團隊績效也會隨之呈現由低到高的態勢。下面就說說團隊績效。
3.團隊績效
團隊績效主要指一個團隊實現預定目標的實際結果。而團隊績效有兩個部分構成:團隊中的個人績效與團隊整體績效。團隊中的個人績效就是在團隊目標指引下個人完成目標任務的程度,以及個人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身與其他團隊成員的協作程度,包括自己的滿意度和他人對自己的滿意度(即評價)。
團隊的整體績效要考慮的因素就要多得多了,它不僅要兼顧每位成員的滿意度,而且要考慮各個成員之間在完成目標過程中的相互協調程度,包括團隊的領導者的領導能力體現,成員之間協調能力體現,領導者與成員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程度,更重要的當然是整個團隊完成目標的程度。同時,團隊整體滿意度不僅僅體現在團隊內部,還體現在這支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協調程度,這種滿意度仍然是相互的。概括說來,團隊整體滿意度當是團隊成員完成整個目標任務的程度以及各個成員在此過程中知識提升和能力增長情況。
那么,團隊中的個人績效與團隊整體績效的關系也就密不可分了。團隊下的個人績效是保證團隊整個績效的前提,即團隊下的個人滿意度是保證團隊良好運行的前提,而團隊中的個人績效當然也就體現于團隊整體績效之中,沒有整體績效,個人績效就沒有實際價值。
4.團隊績效的影響因素
影響一個團隊績效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確定性的、不確定性的、明顯的、隱藏的因素都會存在于團隊之中。例如團隊溝通,如果溝通不暢,則詞不達意,意見紛紛,團隊績效自然會低。團隊氛圍如果不好,則協作亦不順暢,甚至成員矛盾頻發,勢必會影響整體績效了。團隊規模也會影響整個團隊的績效。都說人多好辦事,人過多則會出現搭便車之徒,耗人耗物耗時,于團隊百無一利。人太少則事不能盡心,人易疲勞,過勞則低效,于團隊也無利,有其對于領導者而言。因而人數要適中。還有領導者個人的因素,群龍不能無首,領導者對于一個團隊是必不可少的。領導者在各個方面雖說不要求出眾,但起碼也要兼顧各方,顧全大局,能服眾,能掌舵,使團隊朝著預定的方向航行,避免觸暗礁沉沒,避免大風浪翻船。諸多因素,不一而足。
5.如何進行團隊管理
毋庸置疑,團隊績效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總是要和他人發聲聯系。這時,團隊的作用就凸現出來了。有效地團隊可以節約資源,從而節約成本,卻能使每位成員達到最大的滿意度,提升大家的工作熱情,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那么該怎樣建立一個有效的團隊呢?其實把握住影響團隊的因素,對癥下藥,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首先當然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導航燈,船才平穩,成員才有了希望。高效的團隊應該讓每位成員都有一種歸屬感,即個人滿意度達到最大,這要求團隊建立一個合理的激勵機制,驅使成員自覺性的提高。同時,領導者要發揮領導的藝術,充分展現個人管理才能,將團隊運行的很出色。更要突出團隊的團隊文化,組織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無形之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整個團隊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體現出每位成員的自身價值和團隊整體價值。另外,要時時準備應對挑戰,預防和解決出現或即將出現的困難。(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衛.團隊管理論論述評[J].經濟學動態.1999(8).
[2]陳春花.楊忠.曹洲濤等.組織行為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0:135-139.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出版物(Traditional publications)正不斷向數字化方向發展,網絡出版(Network publishing)越來越引人關注。網絡出版的興盛勢必會對編輯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網絡出版由于其特殊性,網絡編輯現在一般為編程人員,因其編輯專業的一般知識、技能和廣博度偏弱,成為網絡出版的編輯人才需要克服不少障礙;首先必須正確把握網絡出版的特點,編輯才能自覺轉變觀念,采取有效措施開展網絡出版工作。
一、網絡出版特點的概述
1. 網絡出版的形式與特點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總結出網絡出版目前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在線閱讀;第二種提供下載;第三種是按需印刷。在網絡中,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隨意地選擇想看的內容,還可以在網上通過對話、論壇等方式進行雙向交流。正是由于網絡具有這種交互性,使其更加貼近讀者讓讀者更容易接受。網絡的便利性與交互性也是網絡出版呈現出一些特點。
(1)查閱方便、經濟環保
讀者可以通過查詢關鍵字快速獲得自己需要的內容。在開放性的互聯網中,讀者可以方便的下載,訂購所需的書或雜志,這在一定意義上對保護我國書本資源有貢獻,也使得書或者雜志的信息具有了可累積性特點。由于網絡出版物在物流傳輸上是通過互聯網,節省了物流的費用,也使得按需印刷成為可能,省去了積壓庫存的問題,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庫存。同時網絡出版物由于是存在在網絡或者硬盤上的,真正實現了無紙化,節省了紙張和油墨,體現出了經濟環保的特點。
網路出版物在出版的同時已經完成了發行的步驟,實現了編輯出版發行一體化,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網絡出版的工作效率。
(3)價格低廉
網絡出版物由于省去了紙張,油墨及物流的費用,全稱實現了電子化,使得出版物的價格較傳統出版物低廉不少,這也使得網絡出版物較傳統出版物更有競爭力。
(4)可以有選擇的傳播
網絡由于其可選擇性強,讀者可以根據自己喜歡閱讀;這同時也使得網絡出版可以有選擇的對顧客進行傳播,節省了廣撒網的人力物力;受眾也更喜歡這種傳播途徑。
(5)網絡出版跟讀者的聯系更緊密
網絡出版由于其自身的便利性和隱密性,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同時讀者也更愿意與出版物聯系,提供讀者的反饋信息。網絡出版物相比傳統出版物在受眾反饋的深度和廣度和及時性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也為網絡出版物的提高,改進提供一條可行的途徑。
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得網絡編輯隊伍在不斷擴大,網絡編輯成為05年中國保部公布10個新職業之一。網絡編輯工作的每一步都需要網絡編輯的思考與智慧,也正是他們的盡職盡責讀者才能看到內容豐富,編排合理,排版美觀的新聞。
網絡編輯的工作主要包括:素材采集,對素材分類加工,編輯稿件,審稿,新聞,獲取受眾反饋,管理論壇,以及對網站的專題、頻道、欄目的策劃實施。網絡編輯脫離了傳統編輯所依賴的線性工作關系,工作人員之間的合作跟具有了組合性和隨意性。
網絡編輯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互聯網的出現與普及已用。當前,網絡編輯的主要從業人員包括傳統媒體編輯,網管,記者。由于缺乏統一的職業標準,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也參差不齊。其素質的高低又直接影響著一個媒體平臺的整體水平,因此,通過網絡編輯職業規劃培訓,對提高網絡編輯從業人員的素質,對保持網絡編輯行業長期、持續、興盛的發展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隨著網絡出版物的興盛,網絡編輯的需求量增大很多。網絡出版物由于傳播途徑等其他自身的特點,也對網絡編輯本身提出新要求。
(1)要求網絡編輯明晰的鑒別力和精湛的業務水平
網絡上內容信息復雜,龐大,這就要求從業人員有相當的鑒別力,能夠去偽存真,選擇有用的新聞或素材。由于網絡水平的不斷升級,其所含的信息量只會越來越復雜,龐大。編輯人員在甄選新聞素材時,要在不遺漏采集有用的新聞外,還要甄別新聞是否存在虛假捏造的可能。對于真實的有實際意義的新聞,編輯人員應該考慮挖掘其更深層次的社會內涵。一個網絡編輯人員要具備這樣明晰的鑒別力和精湛的業務水平需要有大量的新聞、社會等方面知識的儲備,才能練就出一副新聞鑒別的“火眼金睛”。
(2)要求網絡編輯具有駕馭網絡交互性的能力
網絡出版區別于傳統出版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具有交互性;在網絡傳播中,編輯與讀者,或者讀者與讀者之間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雙向溝通交流。目前最常用的溝通方式主要有論壇、貼吧或者新聞留言。交互性為編輯和讀者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使網絡編輯比傳統編輯更便利的獲得讀者反饋,這既能增強網名的參與感,提高網名的忠誠度,也可以有針對的發現問題并及時的改進。
(3)網絡編輯需要有洞悉先機的市場意識
網絡編輯顧名思義,是通過網絡傳播信息;這一特性就決定其實通過網絡盈利模式實現自身的發展。網絡編輯可以通過廣告創收或者向讀者收費的方式走向市場。因此網絡編輯應在自身、讀者、廣告商之間尋求平衡,達到經濟和文化的最佳平衡點,來爭取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網絡出版的無紙化使得編輯工作流程逐漸非線性化。例如以前編輯工作的六個步驟,選題、組稿、審稿、編輯加工、排版、交稿之間的差異與界限在網絡環境下已經逐漸結合起來,以前多個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一個人就可以聯系的完成各個工序。如圖1、圖2所示。
傳統的出版業,編輯的主要工作被限定為文字處理,其策劃和宣傳功能都比較弱。而隨著出版業走向市場,從策劃選題到市場營銷每個流程都少不了編輯的參與。
營銷人員對文化產品的受眾定位、思想內涵方面的把握普遍低于編輯人員,所以在網絡出版環境下,出版機構內的編輯職責理應延伸至管理、組織、市場策劃上以至營銷上。網絡編輯的組織職責主要體現在與出版部門、校對部門、營銷部門等各個部門的溝通與協調,以便最大程度地掌握信息。編輯的廣告職責主要體現在新書的宣傳、預告、內容的推介上,實際上包含在編輯的營銷職責當中。編輯的營銷職責主要在于確定選題能否適合讀者需求,能否營造出一種引導讀者愿意了解該產品的市場氛圍,從而創造、引導讀者的購買需求,最終實現銷售目標??偨Y在網絡中怎樣實現高效率營銷的方法主要有一下三種。
第一,由于網絡技術可以實現多重的、交叉的組合式的搜索并且可以提供顧客相關需求的全面翔實資料,這就給編者、讀者帶來了巨大的方便。出版社內部的編輯可借助網上的巨大人流量,在網上宣傳、推介、促銷自己的文化產品。讀者可利用便利的搜索工具,對感興趣的書籍進行檢索,以方便促成購買。第二,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互動性,消費者可通過互聯網設計和訂購產品,使得營銷探測具有了互動性,出版社生產一方既是信息的收集者,更是信息的接受者;出版社通過互聯網技術將營銷探測轉向消費者個體,建立數據庫,進行與顧客關系的管理。這就將傳統出版產業營銷主要面向消費者群體,定量描述消費者行為,轉為面向消費者個體側重定性描述的行為。從產品推出前的市場調研,到產品設計制造過程,到營銷傳播,再到售后服務,編輯人員互聯網技術給營銷的全過程高效化提供了最實惠的便利,極大地促進了營銷的范圍擴大與高效化。
3.編輯過程更加突出互動性與受眾參與性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傳播中的人際關系呈現出“一對多”的特點,這種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傳播方式模糊了傳者與受者的身份,他們之間可以互為主體。網絡上的bbs和qq聊天等都是交互式的突出表現。作為網絡編輯就要充分尊重受眾的需求。在線聊天室和QQ聊天中這一類交互式溝通有兩個鮮明的特色,及時性和隱秘性。同在聊天室的兩個人可以不用知曉對方的身份,跟他進行即時的溝通,這種傳播途徑速度快,具有隱秘性。在這種寬松的網絡環境下就跟需要編輯進行甄別采用了。
網絡編輯經常利用電子郵件同國內外出版界聯系和洽談業務,了解圖書市場,收集讀者的反饋信息,在網上查找選題信息以及在網上制作調查表。網絡溝通手段引入出版業產生的最顯著的變化是增加了編者、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交互性。供廣大作者、編者、讀者交流的網上聊天室,供讀者閱讀下載的“閱讀室”,通過主頁分布信息和廣告,電子郵件收發稿件信函,還有網站的數據庫管理系統,都可以用來管理數據、接受用戶查詢、響應用戶請求等?!氨热缛嗣窬W可以查閱人民口報報系的1995年1月1口以后的全部內容,新華網可以查閱2000年后的新聞資料,中國青年報可以在網上查閱2000年5月15口至今的報紙內容等等。這些數據庫的建設大大方便了讀者查詢資料,使受眾擁有參與的高度主動權”。受眾比傳統意義上的讀者具有更大的主動性,可以從網絡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背景資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選擇瀏覽網絡傳播的各種信息,以及及時自己的意見。
當今學科之間交叉力度更大,一些新的學科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學科研究領域越分越細;相對于傳統媒體編輯,網絡編輯就更需要創新。創新集中體現在思維的靈活性,也就是改變固有的,習慣性與重復的思維特征,打破成規,進行創造性,廣闊性,開放性的進行思考。網絡編輯不應當因循守舊,在新事物、新環境面前善于甄別出有用的信息,加工出新的設想,工作中要保持不斷創新的精神。
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互聯網等新型媒體,創新永遠是最根本的任務。信息時代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快的一定勝過慢的。誰早開始參與誰就占有了先機,就有優勢,利潤也比其他的要高,然后沒有創新或者創新的力度不夠終究會被市場所淘汰掉。出版物的創新主要有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兩個方面。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中,人們的注意力極易分散,只有那些有新意,有價值的東西會被人們留意、記住。
我國網絡媒體主要有四種形式。第一種是眾多報紙的網絡版,例如南方周末的電子版;第二種是自主獨立的網絡媒體,比如網易,新華網、東方網等媒體;第三種是多家傳統媒體設立的網絡媒體,如千龍網;第四種是與傳統沒有直接關系的媒體,如新浪網,搜狐網等。據調查研究,我國的“中文網站已有近萬個,網絡用戶達到400萬?!迸c此同時,網民上網數量同樣激增,截至到03年6月,我國的上網用戶總人數為6800萬人,到06年,全社會互聯網使用人數已達1.37億人。
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和網民數量的激增,編輯過程得以從以往單純的紙質媒體延伸至網絡平臺。傳統媒體開辟網絡版,在策劃上著重創品牌、創特色。以新華網為例,在03年的“非典”報道中,新華網充分利用新華社資源,大力整合其他媒體和各種信息渠道,及時推出全國網站中規模最大的“非典”專題。專題開設了跟蹤版、圖片版、視頻版、多媒體版、資料版、評論版、英文版等版塊,推出“高層行動”、“北京抗非”、“一線傳真”、“各地動態”等20多個欄目,每天以第一時間及時、準確、權威、全面地報道最新疫情,全國各地防治“非典”的最新進展,以及全球抗擊“非典”的努力和最新科研成果。充分滿足了人們在發生疫情的非常時期對有效信息的需求。新華網認真、負責的態度一下子贏得了它在受眾中的公信力,使新華網成為一個傳播真實、快速、全面、準確信息的品牌新聞網站之一。尤其是新華網的“24小時熱圖”和“新華視頻”已經成為新華網設置的特色欄目。如人民網也利用圖片、視頻、聲音互動等多媒體手段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受眾傳達他們最關心的信息,如該網首頁左上角以較大空間設置一組圖片新聞,緊接其下方又是直播視頻欄目,非常方便網民獲得信息。多媒體手段應用于編輯過程,更加方便受眾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了。在網絡出版環境下,編輯過程延伸至網絡平臺,使編輯的創造性得到更大限度的發揮,而使編輯過程表現出了鮮明的多媒體交互特色。
三、結論
本文通過對網絡出版的形式和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分析了網絡出版對網絡編輯提出的新要求及新形勢下網絡編輯的特點,希望對指導我國網絡編輯的工作更好的展開有所幫助。網絡的興盛給出版業帶來了生機與此同時,編輯活動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因此編輯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順應時展的潮流,主動迎接挑戰也許是現代編輯的明智選擇。編輯應深諳戰略文化意識和戰略經營意識,盡快調整自己,適應網絡出版環境下編輯工作的新特點與新規律。
參考文獻:
[1]彭秀軍. 網絡出版的特點及其對傳統出版業的挑戰[J].中國出版, 2000,(08)
[2]湯書昆.電子編輯專門人才培養的戰略探討[J] .編輯之友,1997 (6) :37238
[3]張振接.傳統出版與網絡出版:優勢互補,攜手共進[J]. 中國編輯 , 2006,(06)
[4]趙麥妮.網絡出版環境下編輯過程新特點研究[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7,(06)
[5]王紅玉,肖瓊. 電子網絡出版編輯技術初探[J]. 湖南商學院學報 , 2003,(05)
[6]王新春.網絡編輯的職能研究[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09)
[7]曾祥雪,陳盼. 優秀網絡編輯必備技能與知識結構[J]. 中國編輯 , 2008,(01)
[8]單文盛.作為新興傳者的網絡編輯及其素質要求[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 2008,(04)
[9]余瑞冬.網絡編輯社會角色及素質能力分析[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1,(06)
[10]孔令華.試論網絡編輯工作的編輯特點[J].中國出版, 2003,(03)
[11]管兆寧.淺談網絡出版及對傳統出版業的挑戰[J]. 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 , 2000,(06)
近年來,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很多本科畢業生為了暫時逃避就業現實,選擇了讀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雖然研究生作為學生,首要任務仍然是學習,但是研究生的年齡特點不同于小學生、中學生和大學生。目前邁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生,至少是二十一二歲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許他們還像之前那樣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錢了。另外,他們還面臨著戀愛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務。最后,即便是研究生畢業,還是要回歸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筆者認為,研究生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于這幾個方面:學習、生活、情感、工作。這些壓力如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及時疏導,必將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壓力源分析
(一)學習壓力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不同于本科時候的學習模式,本科階段主要依靠課本,上課形式是講授式的,而研究生階段,需要查閱大量的專業書籍和中外文資料,上課也大都是討論性的,這樣,研究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機械學習到研究性學習,他們一開始覺得很不適應,而且,本來研究生在入學前就已經經過數月甚至數年的備戰考研,身心俱已疲憊,成功的喜悅還沒來得及細細體味,馬上又要投入艱辛的學習中,其壓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數高校對研究生實行外語過六級、公開發表至少兩篇學術論文等硬性過關指標,甚至有學校規定必須在SCI收錄的雜志上才允許畢業,否則不授予學位證書,這又增加了研究生們的壓力。
(二)經濟壓力
目前絕大多數研究生的經濟條件窘迫?,F在在讀的研究生,一年的學費動輒上萬,這對于普通的家庭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對于已經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讀本科階段已經給家里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現在仍然不能自立,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過的研究生讀研意味著放棄工作,放棄較穩定的收入,再加上他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負擔很重。
總之,作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夠早日自食其力,減輕家庭的負擔。研究生經濟收入來源渠道的單一是造成其經濟壓力的主要原因,收入來源主要是家庭供給和國家提供的每個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補貼。但現在物價普遍上漲,而補助卻一直不見漲,面臨經濟壓力,大多數的研究生都選擇去兼職,一方面是積累些社會經驗,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賺些生活費,緩解經濟壓力。然而,隨著研究生的擴招,能提供給研究生的兼職崗位也越來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職,又苦于無處可去。兼職鍛煉了人,但也耽誤了不少學習時間,不善于把握就會對學習造成比較明顯的負面影響。
(三)情感壓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經到了婚戀的年齡,正值婚嫁關鍵時期的青年人卻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圖書館三點一線,接觸人少,社交圈窄,他們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這也是研究生群體產生心理壓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還沒有找到對象的研究生看到身邊的許多朋友都是成雙成對,而自己還是形單影只,不免著急,再加上年齡確實日漸增長,更是迫切希望趕快解決個人問題。但是,同時心里又有一種強烈的矛盾感,畢竟,還在求學的階段,將來到哪里工作還不確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們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將來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們有很明確的找對象的動機,又由于長期忙于學業,交際圈子狹小,阻礙了個人問題的解決。特別是一些女研究生,讀研的這幾年正是她們婚嫁和戀愛的最佳時期。由于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對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臨婚戀問題的壓力更大,因為女研究生還面臨著生育的現實問題。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齡是23歲到30歲之間。
(四)就業壓力
隨著研究生擴招的不斷推進,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的《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中發現,碩士生的就業壓力明顯高于??粕⒈究粕筒┦可?。2010年大學生就業壓力管理論壇上的《2010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顯示,碩士生就業壓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會認識中,學歷越高越有就業競爭力,學歷越高就業壓力應該越小??墒?,此項調查報告給出的結論卻有異于既有的認識:處于學歷中上層的碩士生就業壓力明顯高于專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這是什么原因呢?與本科畢業生相比,碩士、博士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機會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別人多讀幾年書,多交幾萬的學費,使得很多研究生對就業的期望過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擴招,研究生的總體數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層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會就業大潮中普通的一員,他們就業時,同樣要面對激烈的競爭壓力。
三、應對措施
不可否認,研究生正面臨著諸多壓力,這些壓力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調適,可以導致許多心理問題甚至疾病。筆者在查閱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探尋出以下幾種調試壓力的對策。
(一)社會和學校方面
1.導師指導與研究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同門之間增加溝通,形成學習鏈。導師具有淵博的學識、豐富的社會閱歷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導師的言行舉止會給研究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但現實生活中由于導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壓力很大,可能會導致與研究生交流時間不足。因此,研究生應在自主學習的同時,主動與導師進行交流,以獲得導師的指導;而導師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給研究生以學習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關懷,真正實現導師指導與研究生自主學習的有機結合。
2.學校多渠道、廣范圍為學生提供經濟幫助。首先,優秀獎學金和基本獎學金制度相結合。在國外高校,獎學金額度都很高,全獎一般包括了學費和生活費,半獎也足可支付學費。與之相比,目前國內的高校獎學金額度和獎勵面都明顯偏小,絕大部分高校還一直實行“普通獎學金”制度。建立優秀獎學金和基本獎學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勵優秀學生發揮潛能,同時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應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學生則自己承擔學費和生活費。其次,拓寬“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圍?!叭笔桥囵B研究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負責精神,加強研究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現有基礎上,學校應為研究生進一步增加在教學、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崗位,為研究生增加實習機會的同時,又給予他們適當的工資。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學貸款制度?,F在,很多研究生還要依靠貸款來完成學業,因此,政府、學校和金融機構應盡快協商制定合適的研究生助學貸款制度。最后,社會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擔的重要補充渠道。隨著教育改革和對外交流的加強,我國高校教育捐贈不斷增長,很多的愛國企業家對教育付出了誠摯的愛心,資助一些貧困的研究生,學校要積極與這些愛國企業家聯系,共同為研究生教育貢獻力量。
3.搭建橋梁,創造男女研究生認識的平臺。目前,網絡已經成為研究生查找資料、尋求感情寄托的一個重要途徑,他們愿意在網絡的虛擬空間表露和敞開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領網絡陣地,設立情感討論區,正確引導和疏通情感問題,是研究生情感教育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業余聯誼活動,特別是不同學校、不同專業間的聯誼活動,如情感沙龍、文藝聯歡、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動,擴大研究生同學的交流范圍,增進同學間的友誼,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悅感,從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學校合力幫助研究生就業。學校首先要調整專業設置,專業要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的,不要只顧眼前經濟利益而不顧學科專業條件一味擴大招生,應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調節和進行學校專業結構調整和課程設置,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從而從根本上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畢業生就業:第一,從研究生入學就引導學生關注就業,培養就業競爭意識。第二,在各個年級及不同專業開展就業指導時,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內容融入到個體就業指導咨詢、群體職業能力測評、求職相關講座等活動當中去。第三,為畢業生提供豐富的就業信息和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使研究生增加就業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門應該為研究生提供公開、公正和公平的就業環境。第一,加強就業市場和就業法規的建設,完善就業市場機制,預防就業過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的出現。第二,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對專業設置進行宏觀調控,限制那些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就業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數量,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第三,加大自主創業的優惠力度,為到基層、西部去的學生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
【關 鍵 詞】課堂管理職能;失落;回歸中圖
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3-0089-03
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課堂教學活動質量,而且還取決于課堂管理的合理性。課堂管理是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中,以教師為主導、教學內容為中介來維系的針對學生學習活動的管理體系,包括教師的自我管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管理以及教師對課堂環境的管理等若干方面。[1]本文所提到的課堂管理僅指教師對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
學生課堂問題行為是指發生在課堂上的與課堂行為規范和教學要求不一致且影響、妨礙并干擾課堂活動正常進行或影響教學效率的行為。[2]這些課堂問題行為不僅直接妨礙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而且也干擾了教師的教和其他同學的學,間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一、課堂管理現狀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發揮教書育人職能的重要場所,而課堂管理是使教師得以完成社會所賦予職責的重要保障。但課堂教學中,注重傳道授業解惑工作與教書育人職能而忽視課堂管理的教師大有人在,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不能管理即無能力管理
不能管理的教師過分關注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視而不見,繼續授課或者手足無措,停止授課,任由學生問題行為的發生??陀^原因在于教師對課堂教學中課堂管理重要性的認識不夠。他們認為教師的任務是教書,學習的結果要由學生自己來負責,甚至還認為這樣的管理有可能培養學生的責任心,養成自我管理的習慣;主觀原因在于教師自身,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觀念、膽小怕事的性格等。
(二)不會管理,管理但無效
“管理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不會管理的教師有課堂學生問題行為管理的意識,但無管理的方法,或管理方法運用不當,不但達不到管理的效果,而且可能造成課堂秩序混亂、師生關系對立的情況,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活動。原因的一方面在于教師掌握了大量的管理技巧,但還不能準確地識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技巧運用缺乏具體情況的具體分析,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另一方面在于教師過于看重自己的權威地位,問題處理中忽視了學生的“面子”、情感需要等。
(三)不愿管理,有能力有策略管但不作為
此類教師可能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習以為常而“忽視”;也可能是怕管現象嚴重的老師,想管但不敢管,怕學生鬧事、投訴,怕因自己的原因而讓學生流失。
二、教師管理職能回歸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課堂管理的意義,樹立科學的教學觀
1. 課堂管理的意義:課堂與教室不同,它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環境共同形成的堅強而有力的互動情境,是一個有多種結構的功能體,是建立有效課堂環境、保持課堂互動、促進課堂生長的歷程。課堂管理有助于創立良好的課堂環境,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助于促進交流與互動,促進課堂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助于激發課堂活力和促進課堂生長,為學生的持久發展創造條件。[3]美國教育研究學者布羅菲認為,出色的課堂管理中不良行為已經降到最低程度,從而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更能在不良行為發生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更重要的是,課堂總是持續著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課堂管理有兩方面的意義:①監督和控制學生,以使其遵守紀律和規范;②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無論忽視了課堂管理的哪個意義,都不能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率。
2. 教學觀: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主張,也即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并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采取的態度。教師的教育理念決定了他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如何實施教學、如何組織與管理課堂、如何處理課堂中的問題行為,也決定了有什么樣的課堂。因此,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教學觀也體現在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上。從教師課堂管理的關注點出發,可將教師的課堂領導行為劃分為超強控制模式、控制模式、綜合性模式、放任模式。[4]也有研究從教師是否管理與如何管理可將教師課堂管理的類型分為放任型、獨斷型、民主型、理智型、情感型和興趣型。在放任型和獨斷型的課堂上,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但無視或限制了學生的問題行為,教學效果較差;在民主型和理智型的課堂上,教師以教學為中心,靈活地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教學效果較好;在情感型和興趣型課堂上,教師用愛和興趣激發、吸引學生,從而達到無為而為的管理,教學效果最好。
(二)加強管理策略學習,強化問題識別與處理技能訓練
新課程改革呼喚人文性的課堂管理。因此,人文內涵的彰顯已經成為新課程理念支撐下課堂管理的核心價值取向。實現人文性課堂管理提出策略性的思考和實踐對策,主要有:理解并滿足學生的基本需要、創設人文性的課堂環境、運用人文性的課堂管理方式、實現人文性的課堂教學形態。[5]卡耐基教學促進基金會主席博耶等提出有效的教師應掌握三個技能:①計劃:即為課堂教學活動作好充分準備;②管理:即控制學生的行為。③教學:即指導學生的學習;“管理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惫芾淼摹胺ā眮碓从趯嵺`,又高于實踐,更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因此,管理策略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的結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課堂管理策略。美國教育社會心理學家班尼通過實驗指出:“在教師從事的一切任務中,沒有比管理技巧更為重要的了?!绷己玫墓芾碚邞邆淙矫娴哪芰Γ孩偃娑鴾蚀_地制定效率標準的能力;②敏銳洞察目前工作水平與標準之間差距的能力;③糾正偏差的能力。確立行為標準時需要考慮所確立的行為要求:[6]①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②是否影響課堂秩序和學生的學習;③是否體現了對課堂成員的尊重;④是否具有切實可行性;⑤是否具有改變或修正的可能性。
教師常用的課堂管理策略有信號暗示、幽默、創設情境、有意忽視、提問、轉移注意、移除觸媒、正面批評、勸離課堂、懲罰等。每一策略的應用都應該考慮問題產生的情景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正確靈活地應用。
2. 問題的識別與處理。(1)問題識別。按是否促進課堂教學活動,把學生的課堂行為分為積極的、中性的和消極的三類,其中后二者也即普遍意義上的課堂問題行為。中性的課堂行為既不促進也不干擾課堂教學活動,包括對教學活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活動,如走神,寫畫看與本節課無關的信、作業、書或電影等,做手工、聽歌、玩手機游戲、發短信,照鏡子、梳頭發、化妝、睡覺等。消極的課堂行為明顯干擾課堂教學進行的行為,包括說話、喧鬧、傳紙條、打電話、戲弄同學、扮小丑和頂撞老師,頻繁地出入教室等。
在識別學生行為的性質時,不應該只考慮是否促進課堂教學活動,還應考慮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學生本人的原因還是學生以外的原因,若是學生本人的原因,還要考慮某個問題行為究竟源于道德品質或性格,還是由于看待問題的不成熟觀念導致的。
(2)情景分析。凱利的歸因理論認為,人們對行為歸因總是涉及三方面的因素:客觀刺激物、行動者、所處關系或情境。其中,行動者的因素屬于內部歸因,客觀刺激物和所處的關系或情境屬于外部歸因。而上述任何一個因素的歸因都取決于下列三種行為信息:①區別性:行動者是否對同類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應,他是在眾多場合下都表現出這種行為還是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現這一行為。②一致性:指行動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時候對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應,即行動者的行為是否穩定持久。③共同性:指其他人對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與行為者相同的方式反應。如,某學生的問題行為歸因:
(3)對癥下藥。當明確了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來源,再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即可。若問題行為的產生是因為教師或教學內容,教師就要提高教學藝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若問題行為的發生由情境激發,就要設法消除情境的影響,并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若是學生本人的原因,則要從學生本人的品行、性格、世界觀等方面進行分析。
(三)尊重教師的合法權益,維護教師正當行使權力的權力
僅有課堂管理的意識和課堂管理的策略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必須擁有管理的權力。《未成人保護法》和《義務教育法》的約束、某些家長對孩子的非正當保護、某些學校生源困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等一些客觀原因致使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成為不容易的事,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學生專職管理人員為難,任課教師刻意回避。
一方面,要維護教師作為教師的職業權力。教師法指出:教師要“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即,教師是有這個職業所賦予的某種權力的,比如懲戒權。[7]懲戒權是源于教師教育權力的強制性權力,有助于維持教育活動正常秩序、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和“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理念決不能成為解決師生問題的托詞。學德皆高的教師是社會在教育領域的代言人,是應該受到尊重的。如果這樣的教師在學生面前沒有了尊嚴,何談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知識技能的尊重,何談學生對教師行為的接受與模仿。社會和輿論要維護教師這個職業的地位,學校更要為教師的合理行為說話。
總之,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高效性取決于課堂教學本身和課堂管理的相互配合。因此,課堂環境的基本要素作用的發揮,寬松、和諧、融洽的人際心理環境的構建,顯得尤為必要,這也正是課堂管理的主旨所在。
參考文獻:
[1]李保強.教師課堂管理的結構性指標分析[J].教學與管理,2001,(17):41-43.
[2]龔志雄,賴祥榮.中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調查及矯正策略[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5):17-19.
[3]陳時見.課堂管理:意義與變革[J].教育科學研究,2003,06:5-8.
[4]郭玉蘭,張星瑞.談教師的課堂領導行為模式[J].教學與管理,2000.07:57-58.
[5]杜迎潔.走向人文性的課堂管理.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南音發祥地泉州傳承歷千年
南音之稱為“晉唐遺音”,即是由于晉“永嘉之亂”,中原衣冠南渡,晉人南遷在帶來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中原優秀文化。中原古樂的許多音樂遺響,如先秦五音之樂,音階與宮調理論以及旋法特點,漢代相和歌之“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演唱演奏形式,魏晉時期的古曲譜等,都能在南音中找到印證或得以詮釋②,南音樂器中的拍板與南唐《韓熙載夜宴圖》中歌者所執之“節”基本相同,連執琵琶的姿勢也幾乎一樣。而“泉州南音所使用的主要樂器,不僅體現了中國古老音樂文化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沉積,如先秦時期的洞簫、西漢時期的笛、魏晉時期的曲項琵琶、隋唐時期的拍板、宋代的奚琴與三弦等,同時它又是多元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等的融合,其歷史衍變過程體現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多元性、開放性的特征。”③
泉州南音被海內外專家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中國音樂歷史的活化石”。對南音的評價,田青在《清刻本文煥堂指譜》一書中的序中這樣寫道:“曾經有人概括泉州南音特點是古、多、廣、強、美。其所謂古,是指南音有千年的歷史;其所謂多,是南音有大譜、散曲和套曲達二千首以上;其所謂廣,是南音不只活躍在閩南地區,而且擴展到南洋群島和臺、港、澳以及歐美的一些地方;其所謂強,是南音歷經無數的天災人禍和漫長歲月的磨汰,還能夠頑強地存活下來;其所謂美,是南音既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長撩曲,又有慷慨悲歌、一唱三嘆的疊拍聲?!迸_灣學者王鎮華把南音稱為“大生命的音樂”。泉州南音以其獨特的傳承脈絡與方式,通過藝人春秋二祭的崇奉孟昶樂神祭祀樂事、拜館等儀式活動,世代傳承,薪傳不息。泉州南音的傳承,歷代多是口傳心授為主,附以手抄曲本傳承,明才有木版印刷的《明刊三種》,清才有《文煥堂指譜》,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才有一些鉛印的南音曲選、南音指譜大全等曲本出現。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泉州開發了南音電腦軟件,使古老的南音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更有利于南音的傳承。
泉州市是“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綜合性試點,也是2007年6月文化部批準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核心區之一。據2006年《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簡報》④刊載,現全市11 個縣、區、市共有南音社團230 個,成員7425人。其中晉江市有南音社團48個,成員1704人;惠安縣有南音社團16個,成員563人;永春縣有南音社團11個,成員360人;鯉城區有南音社團17個,成員570人;豐澤區有南音社團23個,成員652人;安溪縣有南音社團22個,成員485人:南安市有南音社團33個,成員有927人;石獅市有南音社團24個,成員有841人;德化縣有南音社團22個,成員有326人;泉港區有南音社團4個,成員有392人;洛江區有南音社團10個,成員605人。以上成員人數是指登記在冊參加南音館社的樂員,實際上習樂者、愛好者遠不止其統計之數字。從以上的調查統計,充分凸顯了泉州市各級政府和文化宣傳部門這幾年來對南音的保護、扶植的力度,也充分顯示了南音在泉州這片故土上的強大人文積淀與生命力。
臺灣南管(音)館閣知多少
說到臺灣,我們的話題自然會說到“開臺圣王”鄭成功和的施瑯將軍。1624年7月鄭成功在日本平戶一個僻靜漁村出生,1662年由于積勞成疾卒于臺灣,享年才三十有九。22年后的1683年施瑯(1621―1696)率兵入臺。施瑯后,采取一系列穩定民心、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設置行政建制,全面開發臺灣。自十六世紀末葉之后,漢族大量移民入臺,不僅帶去生產技術也帶去中原文化,十七八世紀之后漢族尤其是閩南地區的泉州人大量移民入臺,他們帶去了南音、北管、高甲、木偶……南音更是遍布于泉州人居住的村落、漁村、城鎮。關于泉州南音何時傳入臺灣,至今仍很難找出準確的證據,但據泉州歷史網的《泉南人名錄?施瑯》及《靖海紀事》附施德馨《襄壯公傳》稱施瑯“性好音樂,至晚年尤甚,嘗集諸詞客制新聲、譜之樂府?!笔┈樛砟曜偱_灣,施德馨是其族叔,舉人出身,官臺灣府儒學教授。二施皆晉江人,所稱音樂,即是南音。施瑯對南音在臺灣的傳播起了重大的作用。連橫之《臺灣通史?卷13?歌謠》云:臺灣“始尚南曲,間有小調……臺灣之人頗喜音樂,而精琵琶者前后輩出。”據有關考證,在二十世紀初,全臺灣的南管館閣至少有一百五十個,幾乎只要有泉州移民分布處,“館先生”開館,隨后成為固定組織,鹿港的雅正齋于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而臺南的振聲社于今也有二百年,南聲社從創始人江吉四先生算起于今也有九十余年。在此也須一提的是泉州晉江深滬的滬江御賓社成立于明崇禎末年(1632年),至今已近三百年的歷史,其現存的名聞遐邇的“裂石”琵琶及清朝鶴頂曲柄涼傘更是世之珍藏。
據泉州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印的“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簡報2006年9月第10期刊載,目前臺灣有南音(管)館閣64個之多。臺灣民族音樂學家呂錘寬、許?;莺现摹杜_灣傳統音樂之美》⑤一書中的“漢族傳統音樂”部分,對南管在臺灣的傳布有這樣的表述:南管音樂是臺灣的兩大音樂系統之一,另一系統則為北管。南管音樂普遍存在于……北部、中部、南部、澎湖、金門。它較盛行的時期,據推測當為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呂錘寬在其另一專著《臺灣傳統音樂概論》⑥中對南管有更多的闡述:“南管為保存于福佬語系社會的古老樂種……南管音樂的歷史悠久,傳布的地區也較廣,因此名稱方面呈現多樣性,分別有:弦管、南音、南樂、南曲、五音、郎君樂、郎君唱等”、“南管音樂主要分布于鹿港鎮與臺南地區,而高雄地區、臺北市、基隆市以及澎湖、金門等地,也有南管曲的演唱活動”。根據呂錘寬的調查:“鹿港南管館閣曾有五大館:雅正齋、聚英社、雅頌聲、大雅齋以及崇正聲”、“臺南市為南管文化薈萃的地區之一,根據說法,當地的南管館閣亦有五大館:振聲社、南聲社、金聲社以及群鳴社”。臺灣的南管館閣除了在館閣內傳習展演外,也有在館閣外進行的,“最早者當為臺灣省交響樂團在該年所舉辦的南管研習,對象為臺中市的國小與國中音樂班的學生”,“新型的南管傳習活動也在館閣內進行,以歷年來的情形觀之,臺北市閩南樂府、臺中縣清水鎮清雅樂府、鹿港鎮雅正齋與聚英社、臺南市南聲社與振聲社等,均有舉辦此類活動”。在南音藝人方面,呂錘寬在該專著中的卷首推崇兩位盛名的南音藝人,一是黃根柏(1910―1991),“鹿港雅正齋的館先生,洞簫、二弦的演奏技巧,最為南管音樂界推崇……柏先生傳授南管的態度極其嚴格”,另一位是林長倫(1924―1993),“從民國四十年代開始經營臺南市南聲社。如果說,將臺灣的南管推上國際,為南聲社藝術性表現的自然結果,我們認為最大的奉獻者,實非林長倫先生莫屬”。
臺灣南管除了有相對固定的南音館閣活動之外,還舉辦不少的南音講習班,如《臺灣傳統音樂之美》中呂文稱:1978年,從臺北市晉江同鄉會獲知,有南管研習班。又如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于2005年10月29、30日舉辦“南管音樂演習會”,主講人施炳華系振聲社前任社長、教授,擅長南管理論研究、南管演唱;蔡芬得系振聲社社長及藝術總監,稔熟南管各種樂器及唱法;林秋華系振聲社團員、文學碩士等。另南臺科技大學推廣部還開辦“南管初級班”,其教材內容是:南管音樂的歷史、特色、視譜法、奏唱法、臺語、泉州音練習。
臺灣的南管不僅在民間有館閣設置,大、中學府也有南管學習組織,學校及社會團體還舉辦各種形式的南管演唱演奏會、研習班,以及帶南管樂團走向世界,向世界人民介紹、宣傳、弘揚優秀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南管。如1979年許?;荨皫下暽绺皾h城參加第六屆亞洲作曲家聯盟大會,1981年學界于鹿港召開第一次南管國際學術會議,1982年許常惠再度帶南聲社巡回法、德、比、荷、瑞士五國,并在法國國家廣播電臺留下珍貴錄音,當晚十時開始演唱,至清晨六時才止,法國聽眾大為驚嘆,電話不停涌入。
兩岸南音 同承共榮
閩臺一水之隔,兩岸人民有共同的血緣,南音是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見證,是兩岸人民親和往來的紐帶,也是維系臺灣和祖國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1988年8月,祖籍福建泉州安溪龍門鄉仙地村、被臺灣音樂界譽為“民族音樂的領航者”的許?;菹壬邅砀=ㄔL問。隨后,福建省民族音樂學家、南音學家王耀華、劉春曙先生于1990年6月25日至7月6日抵臺進行訪問和學術活動,實現了四十年以來首批大陸音樂學者訪問臺灣的盛舉。隨后開展多次兩岸音樂交流活動,“閩南語民族音樂研討會”、“臺灣作曲家作品音樂會”、“閩臺戲曲藝術研討會”,以及臺灣劉茜、黃玲玉兩位女士來福建作民間音樂調查等。
1981年臺灣鹿港舉辦了一次南管國際學術會議。1980年之后,臺南、臺北、鹿港、基隆、高雄等南管重鎮新興建的社團如:華聲社、漢唐樂府、江之翠、中華弦管研究團、咸和樂團以及原舊的社團如雅正齋、聚英社、閩南樂府、清雅樂府等也陸續出訪大陸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泉州作為海峽西岸工貿港口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南音發祥地,自1981年以來已舉辦過八屆國際南音大會唱及三屆國際南音學術研討會。2000年2月,在泉州國立華僑大學舉辦的“泉州國際南音學術研討會”,參會論文有臺灣呂錘寬的《論南管譜的結構》,廖錦棟、張美霞的《洞簫對南樂的影響》,卓圣翔、林素梅的《南管曲牌的基本腔韻及其衍化》等。
在此,還須特別指出的是,2003年11月由臺南胡氏拾步草堂、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合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清刻本文煥堂指譜》,此書大陸已無,是臺灣胡紅波教授于2000年9月間在臺南臨安路玉市一書攤發現,高價購買后贈送給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的。在此之前的英國牛津大學教授龍彼得先生提供的《明刊三種》,收錄272首曲詞及調名、曲牌,意義十分重大。而《清刻本文煥堂指譜》的出現,填補了明清以來具有極其珍貴史實價值的南音指譜。從《清刻本文煥堂指譜》的臺灣回歸,充分說明了兩岸傳統文化長期的傳承與交融,也有力證明兩岸人民的民族傳統文化之根扎得如此深厚廣袤。2006年9月由泉州地方戲曲社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兩岸論弦管》⑧問世了,該書有大陸的喬建中、劉德海、袁靜芳等知名學者著文外,還有臺灣呂錘寬的《論弦管譜的發展與演變》、王鎮華的《大生命的音樂:南管》、王櫻芬的《南管曲目分類系統及其作用》以及施炳華、施玉雯、林珀姬等有關《文煥堂指譜》的學術專論。該書的出版,除了其本身學術價值,也充分體現了兩岸學者深化兩岸文化交流的共同心聲,南音已成為維系海峽兩岸同胞的重要精神紐帶,成為兩岸人民感情交流的橋梁。前文化部孫家正部長在該書卷首的題詞具有深邃意蘊:“當歷史的塵埃落定,一切歸于沉寂之時,唯有文化以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形態留存下來。它不僅是一個民族自家認定的歷史憑證,也是這個民族得以延續,并滿懷自信走向未來的根基和智慧與力量之源?!痹诖诉€須補上一筆的是,臺灣學者對南音的研究也是碩果累累,僅呂錘寬有關南音的研究的專著就有:《泉州弦管(南管)研究》、《泉州弦管(南管)指譜叢編》、《臺灣的南管》、《南管記譜法概論》等。
泉州南音以其古老而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深厚的中華文化的人文氣息、扣人心扉的鄉音俚調,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地抖落在海峽兩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①②泉州歷史網.“泉州民間音樂舞蹈”
③袁靜芳.《對泉州南音歷史源流幾點思考》,2000年泉州南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④泉州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印.“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簡報”2006年第2期至第7期
⑤臺灣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合著.《臺灣傳統音樂之美》,(臺灣晨星出版有限公司發行所2002年2月
⑥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概論》,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3月
⑦王耀華.《許?;萁淌诘拈}臺情結》,閩臺傳統音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福建省文化經濟交流中心、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06年4月
摘 要: 教學秘書是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的主體,是教學管理的基層人員,在教務教學管理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教學秘書的薪酬比較低、工作任務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缺乏培訓和進修的機會、人際關系不好處理等,這給教學秘書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其工作效率。因此,首先要認真分析教學秘書的需求,然后根據壓力理論來引導教學秘書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幫助他們如何緩解壓力并激發工作熱情和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教學管理服務于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高校教學秘書 壓力現狀 壓力管理對策
教學秘書作為教學管理的基層管理者和執行者,擔負著管理者、服務者、監督者和協調者等角色,工作任務很重,然而他們在薪酬、尊重、培訓等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這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如何引導高校教學秘書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壓力,幫助其緩解壓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問題。
一、高校教學秘書的需求分析
壓力是指當人們去適應由周圍環境引起的刺激時,人們的身體或精神上的生理反應。當人們的期望與現實差距很大或者說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緊張、急躁、逃避、情緒低落等不良反應,進而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壓力管理的實質就是引導人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幫助其緩解壓力,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要對高校教學秘書進行壓力管理,必須先對其需求進行分析,找出其壓力源。作為知識型員工,教學秘書既有工作上的需求,又有經濟和情感上的需求??偟膩碚f,教學秘書比較迫切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種。
1.合理的薪酬需求。一方面,教學秘書基本上都是年輕老師,年輕老師經濟壓力比較重,面臨著結婚、買房、生子、贍養父母等任務。要很好地完成這些任務,首先要有經濟支撐,有較高的薪酬。另一方面,教學秘書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不管是與教學人員還是與社會上有些職業相比,薪酬還是比較低的。據我了解,具有科級和中級職稱的教學秘書一年的總收入比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學人員要少得多。根據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教學秘書就薪酬進行橫向的比較,發現自己對自己所獲報酬的感覺與自己對付出的感覺比率(Qp/Ip)小于教學人員和社會上其他職業人員,就會感覺不公平,結果可能會消極怠工。
2.合理的工作任務。教學秘書屬于知識型員工,知識型員工比較傾向于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中高層需求,比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些需求的實現依賴于其工作的優秀并被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合理的工作任務再加上教學秘書自身的努力可以實現這些需求。
3.希望得到重視的需求。盡管教學秘書的工作很重要,但是教學秘書在高校不太受重視,比如,教學秘書這個崗位的進入門檻比較低,也就是說學校招聘教學秘書的時候在學歷、經驗和專業背景等方面要求比較低;同樣的學歷,安置費等待遇卻不如教學人員;學校很少給教學秘書提供進修和培訓及參加教學管理方面的學術交流的機會;在各種評獎評優方面對教學秘書的考慮比較少,等等。
4.進修、培訓和學術交流的需求。教學管理工作不僅具有事務性,而且具有學術性。國內外關于加強高校教學管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發展很快,比如一般管理理論的最新成果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21世紀大學管理文化的建構與創新、加強教學質量管理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等等。教學秘書要做好教學管理工作,就必須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依賴自學,而且需要靠進修、職業培訓和參加全國及省級有關教學管理方面的學術交流會來實現。
5.良好的人際關系需求。教學秘書是連接教務處和二級學院及各系教學工作的橋梁和紐帶,是領導、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起著上傳下達、協調各部門及師生之間關系的重要作用。教學秘書面對的是教務處領導和同事、本學院的領導和同事及廣大學生,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對于促進其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因此,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學秘書比較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二、高校教學秘書的壓力現狀分析
教學秘書的需求既有物質上的又有精神上的,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壓力感。根據我對本校和同城另一個高校的調查發現,目前教學秘書全部認為自己有壓力,其中認為壓力很大的占80%,認為一般的占15%,認為壓力小的占5%。同時,調查資料顯示當前教學秘書的壓力源主要有兩個方面:工作內源壓力和工作外源壓力,前者包括工作任務、組織期望等方面,后者包括工作環境、科研任務、工作成就感和社會期望等方面。
1.工作重,責任大。教學秘書的工作內容比較多,從協助教學院長和系主任制訂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和實驗大綱、學生注冊、教學任務安排、教師課表、正常的教學秩序維護、考試管理到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及教學資料檔案的管理和保存,從開學到學期結束基本上都有事做,有時候一天需要同時處理七八件事情,辦公室做不完就晚上帶回家做。另外,由于高校規模的急劇膨脹,二級學院的教師人數和學生數量越來越多,這也給教學秘書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和工作量。以我院為例,上學期全院教職工人數是75人,學生人數(含本三專業)是3134人,而教學秘書只有1人。教學秘書承擔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擔負著相應的責任。據調查資料顯示,所有的教學秘書都認為最大的壓力是責任太大,因為在目前這種教學管理體制中教學秘書做出成績是應該的,而一旦出了教學事故就要受到很重的懲罰。
2.科研任務重。教學秘書的主要工作是教學管理,有的還承擔了少量的教學任務。單單教學管理工作就已經讓教學秘書不堪重負了,然而,教學秘書跟教學人員一樣需要評職稱,評職稱就得撰寫和、申報科研課題、出專著等。教學秘書要做到管理、教學和科研三者同時兼顧,這無論在體力還是腦力上都是一種加倍的付出,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是加倍的。
3.人際關系處理難度大。教學秘書作為教務處、二級學院領導、老師和學生之間聯系的紐帶,需要處理多方面的關系,比如教務處和二級學院之間的關系、本學院與其他二級學院之間的關系、本學院師生之間的關系等。這些關系有些是很難處理得讓雙方都滿意的,比如排課,我們強調人性化管理,所以不少老師提出自己的排課要求,但是如果滿足了老師的要求可能就會造成班級課表不合理,教務處會怪罪下來,或者滿足了這個老師的要求就可能滿足不了另一個老師的要求,那么另一個老師就會不高興,畢竟能排課的時間就這么五天,而且有一些時間段是限制排課的。在我所做的調查中,當問及“您覺得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壓力”的時候,所有的教學秘書提到了人際關系不好處理,感覺自己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吃力不討好。
4.低工作成就感。高校教學秘書作為知識型員工,對成就感的需求較普通員工要強烈一些,這種成就感體現在體面的工作、較高的收入及受學校和社會的尊重和認可等方面。事實上,教學秘書是大學老師,工作算是體面,可是工作很累,收入卻比同級別職稱的教學人員要少,也比社會上有些職業要少。另外,由于種種原因,教學秘書并不像教學人員那樣受學校重視。這嚴重打擊了教學秘書的工作積極性,進而影響其工作效率。
三、高校教學秘書的壓力管理對策
有報告稱工作壓力已經變成“21世紀的流行性感冒”。高校教學秘書面臨著眾多的壓力,如果這些壓力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就會對教學秘書的身心健康、行為方式和工作效率產生嚴重的影響。教學秘書的壓力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組織(學校)的原因,還有社會的原因,因此,對教學秘書進行壓力管理可以從個人、組織(學校)和社會三個層面來實施。
轉貼于
1.從個人層面來說,教學秘書的壓力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時間管理能力缺乏、對自己的期望過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第一,積極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堅持從平時的小事做起,比如,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與同事保持良好的關系,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客觀地看待和評價領導、同事、學生和社會,遇事冷靜思考、不急躁。
第二,提高自身的時間管理能力。教學秘書事情比較多,有時候一天能接到七八個甚至十幾個通知,這些事情也不可能同時進行,必須先分清輕重緩急,然后將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完成,再去做次重要的次緊急的事情。同時,養成總結經驗和制訂日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月計劃的習慣,因為教學管理工作大多數是程序性工作,比如每個學期開學要補考,期中要準備下一學期的課務安排和期中教學檢查,期末要排下一學期的課表,等等,知道這么個程序那就可以提前做準備,不至于到時候多件事情集中到一起而應付不過來。
第三,客觀評價自己。教學秘書是文化人,文化人大多數有自命清高、高估自己的習慣,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可能會產生急躁、消沉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如果不予以緩解就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教學秘書要根據學校和社會環境的現狀,結合自身的條件和能力,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評價,然后制訂人生目標。
2.從組織層面來說,教學秘書的壓力主要還是來自于組織(即學校)。根據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工作壓力與組織績效的關系可以用倒U字形的壓力曲線圖來描述,如下圖:
壓力曲線圖顯示,在組織績效達到最高之前壓力是與績效成正相關的,而超過最高績效之后壓力與績效成負相關。因此,學校應該采取措施緩解教學秘書的壓力,使教學秘書的壓力維持適當的水平。
第一,適當提高教學秘書的待遇水平。社會對大學教師的期望很高,教師這個名稱似乎就意味著默默無聞和無私奉獻。盡管從整體來說教學秘書的收入縱向比較有所提高,但是橫向比較卻相對不容樂觀,尤其是近幾年中小學老師和公務員加工資的幅度比較大,而不少大學至今連績效工資都還沒有兌現。
第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梢詮膬蓚€方面來實施,一是簡化教學秘書的管理工作。教學秘書的工作任務很重,其實有些工作完全是沒有必要的,是領導不想改變多年延續下來的習慣或者怕承擔責任而強加給教學秘書的。比如現在基本上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務管理新系統和教材管理新系統等網絡化管理系統,這些系統不僅可以簡化教學秘書的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教學事故。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教務處還是要求交打印稿,打印完了又要找辦公室主任、教學副院長、院長、處長等人簽字蓋章,這樣太繁瑣了,其實教務處可以直接從系統將教材征訂資料導出來,然后交給教材經銷商訂教材。二是改進領導方式。逐漸由當前集權式的領導方式轉變為民主式領導方式,當前的領導方式缺乏人性化管理,在這種領導方式下,教學秘書只是教學管理事務的執行者和“消防員”,教學秘書不能真正地參與到學校的教學管理實踐中去,也得不到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不到釋放和發揮。
第三,注重教學秘書的進修、培訓和學術交流工作。在教師培養方面,學校重視對教學人員的培養而忽視對教學秘書的培養,長此以往會導致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落后,不能更好地為教學工作提供服務,因此學校要加強對教學秘書的培養工作。具體來說主要有四種途徑:一是鼓勵教學秘書繼續深造,比如目前只有??茖W歷的鼓勵他們去讀本科,目前只有本科學歷的鼓勵他們去讀碩士,等等;二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對教學秘書進行校內培訓和指導,比如教育和教學理論的學習、計算機技術培訓、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和開發培訓等;三是每年或者每學期組織教學秘書去更高水平的學校參觀學習;四是由學校出資讓教學秘書參加省級的或者全國性的教學管理工作交流會議。
第四,為教學秘書提供壓力疏通的渠道。教學秘書平時工作很忙,壓力很大,壓力積聚到一定程度必須得到有效的釋放和緩解,學??梢酝ㄟ^兩個途徑為教學秘書緩解壓力:一是學校教務處利用雙休日或者學校運動會的機會組織一些體育或娛樂活動,讓教學秘書積極參加,這些活動既可以娛樂身心,又可以結交朋友,緩解工作給其帶來的壓力;二是學校免費為教學秘書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目前不少高校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但是它們主要是面向學生的,其實,老師也會因為工作、家庭等原因導致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通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健康講座和心理輔導等活動也可以讓教學秘書的壓力得到緩解。
3.從社會層面來說,良好的社會支持能對教學秘書緩解壓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對大學老師寄予很高的期望導致教學秘書壓力很大,其實老師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所以,社會應該首先把教學秘書當做普通人中的一員,然后給教學秘書以信任支持,同時盡力為教學秘書提供財力幫助、物資幫助和其他一些需要,比如由校友會提供資金設立一些“教學管理之星”、“服務之星”等獎勵和基金。
參考文獻
[1]羅宏.壓力管理之路如何走[J].施工企業管理,2008,(10):68-69.
[2]黎江.壓力與壓力管理[J].市場周刊,2005,(12)(下半月版):102-103.
[3]徐珠君.高校青年教師壓力管理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86-88.
[4]吳新炎,李芙蓉.論壓力管理的生理學和心理學機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1,(12):119-120.
[5]藍秀華.教師的職業壓力和職業倦?。跩].江西教育科研,2003,(5):24.
[6]胡輯.論教學秘書的作用與素質要求[J].時代經貿(下旬刊),2007,(4).
[7]郭晟,王金洲.知識型員工壓力管理新探析[J].石家莊法商職業學院教學與研究(綜合版),2007,(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