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農貿市場監管論文

農貿市場監管論文

時間:2022-12-26 19:01: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農貿市場監管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農貿市場監管論文

第1篇

論文關鍵詞 非法經營 食鹽 食鹽安全

食鹽是人民群眾的生活必需品,正所謂“飯可不食,唯鹽不可缺”。然而,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為節約成本,將大量工業用鹽冒充食用加碘鹽予以銷售,嚴重影響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通過調研有關數據,筆者發現近五年來非法經營食鹽案件數量逐年提升,嚴重危害社會穩定,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一、非法經營食鹽案件的特點

(一)技術門檻低,違法受益高

非法經營食鹽類犯罪具有技術門檻低,違法收益高的特點。犯罪分子只需購買一臺灌裝機、一臺封口機和食鹽包裝袋,即可直接把工業鹽灌裝成精致加碘鹽予以銷售,從中賺取3倍以上差價。例如在王某某非法經營案中,崔某某以一萬元的成本,購買機器,以每噸500元的價錢購置工業鹽,簡單分裝后,其以每噸1500元的價格出售假冒食鹽,從中賺取巨額利潤。

(二)犯罪分子知法犯法,屢罰屢犯

犯罪分子熟知法律,為規避法律的懲治,犯罪手段不斷變化,屢罰屢犯,不思悔改。例如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等4人非法經營案中,李某某熟知非法經營食鹽數量20噸以上,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曾非法經營食鹽行為受過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非法經營食鹽,數量10噸以上,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于是,李某某把其非法經營食鹽的數量控制在20噸以下,其因非法經營食鹽被行政處罰2次后又將其非法經營食鹽的量控制在10噸以下,繼而多次非法經營食鹽。李某某非法經營食鹽的總量高達100噸,現有法律卻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三)取證困難,查處力度不足

非法經營食鹽的經營者,往往將作案地點選取在村民出租的平房內,采取不掛牌、晚上經營的方式,這就加大了監管難度。此外,一些非法經營者采用將工業鹽存放地與食鹽加工點相分離的方式,躲避法律規制,增加偵查取證的困難。再者,這些非法經營者,對其進貨、出貨不作記錄,且市場交易常使用假名,很多情況下,查處此類犯罪只能依據現場扣押的假鹽,但又往往達不到定罪的法定數額、數量標準,容易導致定性困難,無法對該類犯罪行為給予有力打擊。

(四)判處刑罰較輕,處罰不力

從處罰結果來看,自2010年以來,非法經營食鹽犯罪判處刑罰的占案件數的80%,其中判處實刑的僅占案件數的32%,且均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見,對非法經營食鹽犯罪的處罰不力,客觀上慫恿了非法經營食鹽犯罪的滋生和蔓延。

(五)危害后果嚴重,社會危害性大

工業鹽是化工原料,含有大量雜質且重金屬超標,輕則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出現腹瀉腹痛情況,重則引起神經系統損害,出現四肢麻木;工業鹽中含有的亞硝酸鹽,食用后可能會引起中毒,危及生命。犯罪分子將大量的工業鹽直接分裝成精致加碘鹽,向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飯店甚至是學校食堂予以銷售,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

二、非法經營食鹽犯罪的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非法經營食鹽犯罪,危害性極大,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食鹽市場秩序經濟的沖擊不容小視。而造成非法經營犯罪多發的原因是深層次和多方面的,具體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制假者違法成本低、犯罪利潤可觀

由于制作和銷售假鹽的成本很小,而獲得的非法利潤卻很大,在巨額利潤的誘惑下,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司法實踐中,相較其它暴力型、經濟型犯罪,制售假鹽類犯罪的刑罰較輕,這和制假犯罪所帶來的巨額利益相比,犯罪成本就很低,使得制假者敢于冒險。

(二)監管機制不暢通,監督檢查難度較大

一是執法權受限,打擊不力。制假窩點藏匿于民宅內,而工商執法人員不具備對民宅實施入室檢查的主體資格,造成監管真空。實踐中,制售假鹽犯罪的案件來源依賴于群眾的舉報,監管部門職權行使不力。二是缺乏根治問題的長效機制。制假者善于與執法部門“打游擊”,一檢查就偃旗息鼓,不檢查馬上死灰復燃,徹底清除制售假鹽的違法行為難度大。

(三)法律法規不完善,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現有法律雖然對非法經營食鹽的數量有明確規定,但是此規定并不完善,對于司法實踐中,不法分子屢屢銷售10噸以下假鹽的行為沒有規范,放任了大量假鹽不法分子。現行部分法律規范已頗顯滯后,難以滿足司法實踐的需要。

(四)消費者防范意識差,維權意識不高

一些消費者無識別真假食鹽的能力,保護自己的意識不強,認識不到使用工業鹽給自己身體帶來的危害;一些消費者因這類假鹽,銷售價格低于一般食用鹽價格,貪圖便宜而購買;還有一些消費者購買后發現是假鹽,但因損失較小,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懲治和預防非法經營食鹽犯罪的對策

非法經營食鹽犯罪,危害極大,必須嚴格懲治和預防,從源頭上遏制非法經營食鹽犯罪,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權。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治理非法經營食鹽犯罪。

(一)充分發揮相關行政監管部門職能,加強市場監管,守好預防犯罪的第一道關口

工商、質監、食品衛生等都是具有行政執法權的行政監管部門,這些部門數量多、職能多,要充分發揮其市場監管職能,加大對市場食鹽銷售的監管力度,把好關口,禁止假鹽市場流通,進而消滅假鹽市場。同時,鹽業部門一方面要加強對各食鹽銷售部門的統一管理,提高對非法買賣工業鹽的查處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告知廣大人民群眾假鹽的鑒別方法,深度宣傳假鹽的危害,營造全民防假、打假的氛圍。

(二)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打擊非法經營食鹽犯罪合力

檢察機關要加強與工商、質監、食品衛生、公安機關的相互配合,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建立規范化的情況通報、個案協調、介入引導等渠道,使信息共享、立案、案件移送成為常態性工作,形成打擊非法經營食鹽犯罪的嚴密體系。同時,加大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非法經營食鹽案件的監督力度,切實杜絕降格處理、“以罰代刑”等情況的出現,嚴格依法辦事。

(三)加強法制宣傳,發揮檢察職能

一是強化法律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法律意識。檢察機關要做好法律宣傳,特別是對涉及非法經營犯罪、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等相關法律宣傳,避免人民群眾為“致富”而誤入犯罪歧途。同時,引導并鼓勵人民群眾在權益受損時,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并提供相關線索,形成全社會參與打擊制假售假活動的良好氛圍。二是充分發揮“檢察建議”的實質作用。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向相關行政監管部門、公安機關等單位發放檢察建議,督促其認真履行職責。同時,在發出檢察建議后及時與被建議單位協調溝通,當面釋法說理、共同研究對策,切實發揮“檢察建議”的實質作用。

(四)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對制售假鹽類犯罪的調查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有針對性地提出立法建議,彌補法律漏洞,避免不法分子鉆法律漏洞繼續實施非法經營犯罪。二是加大處罰力度,形成高壓震懾,嚴厲打擊犯罪分子,發揮刑罰震懾犯罪的作用,避免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制售假鹽危害人民群眾利益。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dvd | 色资源在线精品 | 亚洲欧美天堂在线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焦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 亚洲天天综合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