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時間:2022-08-11 13:58: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我們先看題目。少府,是唐朝的一個官職的稱呼。按照唐朝的習慣,一縣的最高長官――縣令,其尊稱是明府,而對縣尉則稱為少府。蜀州,有的版本是蜀川,但無論哪一個,都說的是四川地方。在這里,作者是在首都長安送別一個將要到四川去做縣尉的友人,這個人姓杜,但究竟是誰,已經不可考了。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城闕”指的是城樓,城樓通常有兩層,其下“闕然為道”,它的下面有一個缺口,是一條通道,這兩個字交代了送行的地點。那么什么又是“三秦”呢?大家知道,長安在陜西省,陜西在那個時候被稱為關中之地,即函谷關以西的地區,這里是舊日的秦地。秦朝末年,各路諸侯紛紛起兵,其中,項羽的勢力最大,成為諸侯的盟主。項羽滅秦后,就將天下分封給當時起兵的十八個諸侯,而且把舊日的秦地分為雍、塞、翟三國,分給了三個秦國的降將,故稱“三秦”之地?!叭亍笔呛蔚鹊牡貏??人常說“關中八百里平原”。我在大陸旅行的時候,曾經坐飛機經過西安附近,那時正值夏天,只見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生長著大片大片碧綠的莊稼?!拜o”,本來指車輔,有輔佐之意,這里有環繞的意思。作者說,今天我送你遠行。我們登上長安城城樓向下一望,但見四面環繞著的,是三秦廣袤的土地。接著,“風煙望五津”?!拔褰颉保褪嵌派俑サ牡胤剑杆拇ㄊ〉尼航凿昭咧陵鶠橐欢蔚奈鍌€渡口,包括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和江南津,合稱“五津”。這句是說:你就要到四川去了,我向西南望去,望不到你所去之處,那茫茫的遙遠的地方,只有一片風煙而已。

王勃的詩在藝術性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好。以這首詩為例,首聯二句說的就是在長安送友人到四川去這樣一個簡單的意思,可他語匯豐富,用了一個“三秦”,一個“五津”,這樣就好像有了典故、出處,就顯得文雅了。不止如此,“三”跟“五”都是數字,而數字往往給人一個“數量”的感覺,一種“多”的感覺。李太白不是也常常在詩中用些數字,說什么“白發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還說什么“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嗎?還不止如此,“城闕”是很高的,登上城樓去望,能望到很遠的地方。先是“城闕輔三秦”,一下子就給它提高了;然后是“風煙望五津”,一下子又將它推遠了。所以,這兩句詩就使人感覺到有一種氣勢。雖然他只是說在長安送友人赴四川,但他說得好,有一種開闊博大的氣象。

頷聯寫二人離別的情事,也寫得非常切合,“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他說,今天我跟你在長安城樓分別,我們心中都充滿著離情別緒,而且我們有共同的一點,即“同是宦游人”――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愿意你離開,可你又不能不離開;作為好朋友,我愿意隨你而去,可我卻不能隨你而去。因為,我們都是仕宦而漂泊的不自由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在這里,與朋友離別是第一層悲哀,可如果離別是自由的,二人分別后想什么時候去看對方就盡管去看,那也可以。只是“同是宦游人”,因為此身不自由,所以此地一別,將來能否再相聚,都是渺不可知的,這是第二層的悲哀。

我們知道,如果一首詩是絕句,那么它的四句是起承轉合的關系;如果是八句的律詩,則首、頷、頸、尾四聯也是起承轉合的關系,對于本詩而言,頷聯寫離別的情事,寫得很悲慨,可到頸聯后,他突然間一轉,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國古代的人總以為自己在世界的中央,周圍都是大海,所以,“海內”是指整個中國。這兩句是說,雖然離別了,可四海之內只要有一個知己存在,那么即使是遠隔天涯,我們仍舊像是親近的鄰居一樣。

只要在四海之內有一個知己,有過那就好了。因為凡是真知己的了解和認識不是表面上的,那是人與人之間在精神、心靈或是品格方面最精微、最深刻之處的一種相通與默契。不管你的年齡、身份、地位如何,它完全不在這一切外在條件的限制之下。如果是真知己就一定應該有這樣堅定的信心。并不是說今天跟你有點意見,想考驗考驗你;明天又有了新的意見,再想考驗考驗你,那都不是最高感情的知己的境界。人一旦有了這樣的朋友,即使你在天的那一邊,我在天的這一邊,那又有何妨呢?因為我們在心靈上是相通的。所以他接著說:“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薄盁o為”是說不要這樣做,后邊的“在歧路”應該與“兒女共沾巾”連在一起?!捌缏贰本褪遣砺?,指分手的地方。“兒女”在這里是指年輕的男女。我們常常說“兒女之情”,就是年輕人彼此之間的戀情。這兩句是說,我們雖然離別了,但是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點,不要在臨分手的路上,像那些自命為多情浪漫的少男少女們一樣,一下子就傷心落淚了。

(節選自《葉嘉瑩說初盛唐詩》,中華書局)

第2篇

2、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嚶嚶鳴矣,求其友聲?!对娊浶⊙欧ツ尽?/p>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5、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6、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7、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8、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清蒲松齡

9、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10、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11、輪臺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13、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4、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15、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16、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17、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18、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9、君有奇才我不貧。清鄭板橋

2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2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对娊洿笱乓帧?/p>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春秋孟子

24、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25、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26、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27、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28、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第3篇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鸥Α洞阂瓜灿辍?/p>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5、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6、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醪端投派俑问裰荨?/p>

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虾迫弧端藿ǖ陆?/p>

8、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鸥Α洞阂瓜灿辍?/p>

9、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钯R《雁門太守行》

10、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杜牧《秋思》

第4篇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離思五首·其四》。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等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第5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毙抡n程標準的這一理念,體現出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這一要求也明顯地體現在中考的試題上。

詩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詩歌有直接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間接抒情通過詩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這些便是詩歌的形象。所以說詩歌形象是情感的載體。那么準確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就成了理解詩歌主題思想的關鍵。

考點解讀

此考點的命題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寫出詩詞作品所抒發的思想感情。二是理解詩歌中的景物形象。三是結合人物形象分析詩歌表達的情感。

詩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詩歌作品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種:一是人物形象,即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有別于小說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二是景物形象。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三是事物形象。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花鳥蟲魚)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詠物詩。其中通過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詩人的情感是中考常見的考點。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畫的客觀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鑒賞人物形象的依據是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鑒賞的角度為所寫人物身份性格、所寫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答題時要明確形象的總體特征,找到詩人描繪的形象的有關詩句,結合詩句分析其思想內容及觀點態度,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景物類型包括景物描寫(季節、時令、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和色彩描寫等。解答此類試題應以所寫景物的自然屬性為依據,挖掘其作者借以抒發的感情、表達的寓意等社會屬性。

閱讀闖關

(一)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詩人在“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里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2.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兩句中,你解讀出了詩人哪些情感?

(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1.“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描寫了洞庭湖的什么特點?

2.全詩抒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用“鶯爭暖樹”和“ ”寫出了一種充滿活力的動態美,把春天的美寫活了。

2.詩中直接抒情的是哪兩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

狼山觀海

王安石

萬里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

曉寒云霧連窮嶼,春暖魚龍化蟄雷。

閬苑①仙人何處覓?靈槎②使者幾時回?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覺今朝眼界開。

【注釋】①閬苑:傳說中神仙住的地方。②靈槎:古代神話中往來天上的木筏。

1.首聯描繪了景物氣勢磅礴的特點,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2.尾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

卜算子?海棠為風雨所損

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 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了。

1.詞中“百種千般巧”的“巧”表現在哪里?

2.你認為詞人借“天公”與“花事”的關系,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六)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上闋寫景,前四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黯鄉魂,追旅思”兩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 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個比喻句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其妙處。

2.詞的下闋抒發了哪幾種情感?請概括作答。

(八)

采薇(節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采薇》選自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 (體裁)。

2.兩首詩都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請分別結合詩的第四聯簡要分析。

(九)

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花。

1.這首詩首句描寫了煙、水、月、沙四種景物,展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十)

相見歡

李 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1.“無言獨上西樓”句中“獨”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結合全詞理解“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中“一般滋味”的具體含義。

【參考答案】

(一)1.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2.詩人聽說友人將左遷龍標時的惆悵和戀戀不舍之情。

(二)1.雄渾壯闊,氣勢博大。 2.想為國出力,渴望得到引薦。

(三)1.燕啄春泥 2.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對西湖美景的喜愛之情。

(四)1.首聯使用想象、夸張等手法,用“鑿破”“拍”等頗具表現力的詞語描繪景物氣勢磅礴的特點。 2.抒發了詩人面對浩瀚水面時眼界開闊、心胸豁然開朗的欣喜、贊嘆之情。

(五)1.①姿態輕盈:花瓣薄如蝶翅,輕盈有致。②形小色艷:花朵固小,卻猩紅如燃,鮮艷嬌美。 2.寫對風雨摧殘花事的不滿,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才不見用、遭受壓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對當權者壓制、迫害和摧殘人才的不滿。

(六)1.碧云,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黃昏秋景圖。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發了作者心頭揮之不去、糾纏不休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

(七)1.詞人把流水喻為美人流轉的眼波,把山巒喻為美人蹙集的眉峰,將無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極言浙東山水的美麗可愛。 2.惜春之情和送別之情以及對朋友的祝福之情。

(八)1.《詩經?小雅》 五言律詩 2.《采薇》表達了戍卒內心孤獨、無限悲傷的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寬慰勸勉,以及豁達昂揚的惜別之情。

第6篇

82.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陳壽(三國志。吳書))

83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8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8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8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8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88.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89.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枚乘《上書諫吳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新五代史。晉書》)

93.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

94.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閣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98.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第7篇

我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九月份就要正式邁入初一了,六年級,我和班上的同學分開了,雖說唐代王勃有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先,“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但是心中還是不免會有些惆悵。

畢業前夕,我精心制作了好多卡片,送給我的朋友們,給她們權且做一個紀念,沒想到那些我曾經的好朋友一個個都是我記得她們,她們不記得我;好不容易有一個曾將其視為知己的朋友在畢業時對我說要送禮物給我,結果在書包找了半天才對我說,她忘記帶來了···嗚嗚嗚~ ~ ~怎么可以這樣對待?兒嘛(強烈鄙視《#?′》凸)

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舊朋友雖然值得懷念,但最終還是會淡忘的。我馬上就要邁入中學的大門了,好期待?。《∩_∩》O~雖然爸爸已經帶我到新學校來了好多次,可是?兒對那里環境還是很模糊滴(不是?兒笨,更不是記性不好,是去一次后,玩了好長時間,就不曉得了~O《∩_∩》O~)

嗯,中學和小學有什么變化呢?聽媽媽說,小學作文要求600字(六年級),初中起碼800字捏!(初一)而且我再上也證實了,他們初一的不是800就是1000捏!好艱巨的任務哦,?兒可能完成不了它呢,好郁悶哦,《???》

不過,?兒可不像是那種悲觀看待生活的人,我很樂觀的,新的生活難免會有不好,但是?兒在悲觀中看到了希望呢。因為我的愿望是當作家嘛,所以我發誓:初一一定要真實的記錄下班上發生的事情,寫出《70*班的男生女生》呵呵,O《∩_∩》O~,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哦!期待大家的祝福!

祝:

所有像我一樣的準中學生,新學期快樂!

?兒

2012-8-10

第8篇

紛紛擾擾的世界,兄弟似乎成了對男性同志的一種官稱。兄弟干嘛呢?兄弟到哪去?隨處可以聽到。

90年代的香港電影古惑仔系列,似乎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兄弟。兄弟就是義字當先,為兄弟可以兩肋插刀。古惑仔系列里經典不變的臺詞:大哥對你不薄,你為什么要出賣他。仔細分析,何為不???無非就是金錢或物質上的給予,或者是地位上的贈予。讓其為之賣命。也許只有知己才會明白:你出賣大哥也是有苦衷的。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被千古流傳和效仿??申P云長敗走麥城的喪命,也沒見劉玄德張翼德的追隨而去。義字當先的復仇:舍魏伐吳,到頭來也去只不過是一場錯誤的決定。也許劉備只有在白帝城托孤的彌留之際,才深刻體會什么是兄弟?什么是知己?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足可以讓諸葛亮為之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為扶不起的阿斗分得一片江山。自知不久與人世之際,還不忘寫下《出師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這就是可以為知己者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最好證明。

也許只有你讀過俞伯牙摔琴祭子期,你才能真正體會什么是知音、知心和知己。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恩德相接者,謂之知己。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是寫道: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是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在四海之內,就是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梢姄碛幸恢菏嵌嗝戳钊肆w慕呀。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己又分出了紅顏知己、和藍顏知己。大概是按親密程度而分的。但我認為:知己要把握一個距離或者說是度。不要讓知己成為曖昧的代名詞。更不要讓知己成為惱人的第三者。失去了它本應該有的意思。

四海之內皆兄弟,人生難覓一知己。

第9篇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評析】希望有成千上萬幢高樓大廈,讓天下所有窮人安居其間,即使我住在這座破屋子里,被凍死了也在所不惜?。 @樣的大公無私,歷朝歷代以至于今都不多見。

2.情意深重?(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唐·李?白《贈汪倫》)

【評析】把天涯看得和鄰家一樣近,只因為是知己朋友,情誼深厚;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我們之間的友情!——這樣的情誼實在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3.生機勃勃?(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評析】頑強的原上草是燒不盡的,一陣春風吹來,又蓬勃生長;沉舟之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舊的事物行將就木,而新事物正生機盎然,充滿活力?!@樣的勃勃生機是新生事物的特征,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4.陽剛如火?(1)力拔山兮氣蓋世?。ㄇ亍ろ?羽《垓下歌》)

(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ㄋ巍だ钋逭铡断娜战^句》)

【評析】“力能拔山,壯氣蓋世!”這是項羽的豪言壯語,而李清照對他的稱頌“人中之杰,鬼中之雄”,他也當之無愧。——這樣的陽剛之氣的確撼人心魄!

5.柔情似水?(1)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宋·秦 觀《鵲橋仙》)

(2)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 永《雨霖鈴》)

【評析】一年一次的鵲橋相會,多少離情難訴;分別之后,獨泊曉風楊柳岸,該會多么思念故人!

6.愁緒滿懷?(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2)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3)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評析】春水一江是為愁,白發三千亦緣愁。借酒澆愁愁不盡,二李恁多愁愁愁!愁像什么?愁像悠悠的春水,綿延不盡。愁有多長?像三千丈的白發那么長。愁可以消除嗎?就像抽刀斷水只會使水流得更急,借酒澆愁不過是愁上加愁。

7.沮喪失意?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秋思》)

【評析】瑟瑟西風,聲聲烏啼,斷腸人騎著瘦馬,還流落在天涯。唉,可憐的失意人哪!

8.得意自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閱盡長安花。

第10篇

一、看題目。有時,題目會為我們提供諸多信息,譬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詩歌的類型等。例如,《楓橋夜泊》可推知詩歌所描繪的為楓橋的夜晚景象,“泊”字可知詩歌表現的是一種羈旅情懷。再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別董大》,這類題目就表明內容是關于詩人與友人離別的,可以猜想詩歌孕育的思想感情應該是離愁別緒方面的。再如看到《秋詞》、《天凈沙,秋思》之類的題目,就可以斷定詩歌內容是寫詩人由眼前秋色引發出自己內心的許多感慨等。

二、看作者?!拔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詩人的經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創作風格。例如,杜甫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亂時期,關心民生疾苦是他詩作的主要內容:而李白主要生活于唐朝鼎盛時期,他的詩歌多富于浪漫氣息。想象夸張是他詩歌的主旋律。再如李清照,她前期生活富足安逸,喜愛大自然,向往純真的愛情生活,詞作風格自然清新,后期漂泊流離,孤苦伶仃,詞風婉約低沉。

三、看注釋。看注釋,可以了解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有時細小的一個細節。卻是詩詞主旨的集中體現。例如:唐朝朱慶馀的《近試獻張水部》:“洞房昨夜罷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初看是寫一個新娘子新婚第二天清早拜見公婆的緊張與不安,但結合詩題仔細分析卻不是這么簡單。詩的題目暗示詩歌的思想內容。委婉含蓄。這首詩又題為《近試上張水部》,唐代應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風氣。通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一個考生在面臨關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場考試時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把他比作新嫁娘等待見公婆的惶恐和希望自己的丈夫幫自己過關的心情表現的貼切生動。如果不分析題目鑒賞詩歌就很容易出現偏差。

四、關注細節。關注細節在詩歌鑒賞中也很重要。藝術的特質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鮮明的形象和細節描寫是分不開的。常言道“一葉知秋”,關注文學作品中真實生動的細節描寫,也許能獲得“見微而知著”的效果。例如張籍《秋思》寫到:“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边@首詩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心理細節(復恐)和行動細節(臨發又開封)。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把詩人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具有典型意義;使境界突現,形神逼露,驟然振起了全篇_的精神。王安石在《題張司業詩》里評價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鼻宕说螺浽凇娥B一齋詩話》中推崇“七絕之絕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笨梢娫谶@首詩中就是細節描寫集中體現了詩歌的主旨,并且很恰切的傳達出了詩人具有典型意義的細膩情感。

第11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思維能力

培養能力及發揮智力與思維息息相關,采取有效科學的方法,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目標。自新課改實施以來,逐漸提高了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教給學生書本知識,又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可以合作、探究并自主地開展學習。

一、培養初中生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初中語文與小學語文的結構內容差異較大,可謂其升級版,需要學生不斷綜合地運用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才能理解掌握課本知識。傳統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完成教學大綱的規定,令學生考出更好的成績,導致語文變成極其普通的學科,難以使其人文學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更無法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為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當前的教學現狀,更新教學理念及方法,加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保證學生全面發展。而在語文教學中時常用到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可以說這些就是語文思維能力形成的基礎。例如學習語文古詩,根據不同的表現內容,有懷古、思鄉、送別等。初中語文送別詩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首,即王維的《渭城曲》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兩首詩雖都為送別,但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情景?!段汲乔敷w現出詩人王維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則表現出詩人王勃豁達送友的情懷。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做到先分類后比較,讓學生切身體會尋找二者異同的過程,學會如何區別觀察事物之間具備的特點。

二、培養思維能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培養重視度有待提高。

由于我國長期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往往易在教學活動中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潛意識里將語文視作文字性學科,認為學生只需學習字詞文章等知識,能夠考出好成績即可。然而,語文極優雅,它是借助語詞,運用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譜寫出來的優美文章詩詞,但要有效運用這些知識點,編織出完整美好的文章,語文思維能力必須發揮作用。

(二)培養方法缺乏合理性。

目前,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慣用一言堂,整節課的講解,學生沒有自由思考的時間,導致絕大多數學生只會機械學習,等待教師講解,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理解和記憶知識,幾乎不存在個人意見與想法。另外,教師教學理念更新不及時,不關注學生課堂以外的學習,無法將更良好的實踐學習機會提供給學生等,這些都將造成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受到影響。

三、初中生思維能力有效培養策略

(一)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詳細制訂培養計劃。

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課堂教學屬于目的性、計劃性教學活動,語文教學又是以培養思維能力為重要目標,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制訂完善的思維能力培養計劃。

首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明確初中階段思維能力培養目標。如學生改寫、縮寫等思維能力的系統培養;學生如何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如何科學聯想或想象,轉換表達方式等能力的培養。其次,基于教學內容與思維能力培養目標和學情,詳細制訂課堂教學目標計劃,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再次,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遷移能力的訓練,即在不同情境下訓練思維能力。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要求學生想象小草是如何從土里偷偷地鉆出來的?再讓學生思考在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鉆”和“偷偷地”這些詞匯,利用這些詞匯造句,使學生及時進行語言實踐運用,保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能得到培養訓練;又如教學唐代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一課時,引導學生想象詩句中所描繪的場景,并嘗試將想象到的景象描繪出來;再如教學近代詩人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時,拋出問題引發學生想象:如果我們仰望盛夏夜晚的晴朗天空,眼前將出現何種景象?又能想到什么呢?再要求學生針對“夜空”這個主題,發揮想象開展寫作訓練等。諸如此類訓練都是對學生遷移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教師應適時監控學生的整體學情,進行積極的反思,靈活協調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案及目標。

(二)創造良好思維環境,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

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基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而創造良好思維環境則是積極思維的前提。也就是說,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必須采取創設情境的手段。從這個角度看,要激起學生的認知矛盾,就必須創造良好教學環境。因此,教師要針對教學重點及目標,充分結合學生的學情,進行兩難情境創設,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加強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般來說,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的教學情境多樣化,如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層次分明的問題情境等,當然還必須充分重視學生的提問,積極引導、鼓勵、支持學生質疑知識,提出問題,同時也要善于發現這些問題中學生的思維亮點。以問題情境為例,在教學魯迅先生的《風箏》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風箏為寫實文,描述了兩兄弟間的矛盾。那么,他們是如何產生矛盾的?文章中的嫌惡作何解釋?可否以討厭代替呢?這幾個問題,前一個屬于基礎,后一個則是在比較兩個詞匯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我”極度厭惡風箏的一種態度。

綜上所述,學生最關鍵的思維能力形成時期即初中階段,該階段語文教學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但利于其完善掌握深刻理解知識,更有利于其邏輯思維的形成,進而促進其他學科學習的進步,實現不斷完善,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

第12篇

作為古典文學中最為精華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散發著恒久的魅力,洋溢著永恒的芳香。古典詩詞對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 開拓視野,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對古典詩詞的教學。

任何一項學生喜愛的事情沒有做不好的。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應該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引導學生去喜愛古典詩詞。

一、以點帶面,激發興趣

學生對古典詩詞的了解大多僅限于“詩眼”。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像這樣膾炙人口的名句,在古典詩詞中不勝枚舉。將每句所在的完整詩詞抄寫給學生,加以分析、講解,將會加深他們的印象和理解。同時,讓學生背誦這些詩詞,擴充對古典詩詞的記憶容量。記得多了,也就有了學習興趣;記得多了,就會觸類旁通,也就具備了賞析其他詩詞的基礎和能力。

二、由少到多,拓展興趣

“李杜詩篇萬口傳”。李白、杜甫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詩人,從兩位詩人流傳下來的名句入手,請學生到課外去查找出處并抄寫出完整的詩篇。這樣不僅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的能力,在查找的同時,也進行大量的閱讀,對古代詩詞就會產生濃郁的興趣。如李白的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ā缎新冯y》),杜甫的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讓學生從這些作家的名句、名篇入手,大量接觸古詩詞,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對某一作家的詩作進行整理,如整理蘇軾大氣磅礴的豪放詞,整理李清照婉約含蓄的詩作,也可整理不同作家歌詠同一事物的詞,如詠雪詩、詠梅詩等等。

三、由今知古,加深興趣

學生對于三毛、瓊瑤的作品都很喜歡,為揭開這些作品神秘的面紗,讓學生看到這些作家深厚的文學底蘊,將三毛《夢里花落知多少》介紹給學生,作品的題目正出自《采桑》的典故,“春日起每早,采桑驚啼鳥,風過撲鼻香,花開落,知多少”和孟浩然《春曉》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杯偓幍淖髌贰对谒环健返闹黝}歌“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我愿順流而下,尋找她的方向,卻見依稀仿佛,她在水中央”。這段歌詞正是《詩經》中《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來”的白話譯文

一代偉人的詩作,以及反映革命戰爭生活的影視作品也是學生喜愛的。如《中國命運的大決戰》的主題曲的創作正是受到了的詞《沁園春?雪》的影響。老師將這些詞語名句的意蘊和背景講給學生,再聯系作品,便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由知其一點變成了知其全貌,由今知古,自然喜歡古詩詞。培養出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他們自然會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吟誦、賞讀古典詩詞。

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734300)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中文丝袜精品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亚洲欧美日本一本二本三本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91 |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偷国产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