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時間:2022-08-02 22:17: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他們本就是一身,他是一棵桃樹,名喚灼華,她是這棵樹上的桃花,名喚夭夭。

一年四季,他苦苦等待,等到春天,只為與她相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子很漫長,但是他們很開心,因為,他們至少還能相見。不像那彼岸花,花葉永不相見。若那么想的話,他們算是幸福的人了。

春天又來了,他們綻開了笑容,可是他們不知道,厄運已將來臨。

桃花盛開,他們正含情脈脈的相望,卻聽到了腳步聲,是有人來了。

人們來這兒賞花,看到了灼華這棵高大的桃樹,便駐足欣賞。看到了夭夭那粉紅的臉頰,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孩子,在那兒搖樹,一個小孩子,勁竟如此大。搖得桃花搖搖欲墜,桃花紛紛落下,小孩子高興的跳起來。

灼華心痛不已,等待那么久,才能與夭夭相見,可這個小孩子,那么小的年紀就那么狠心,將他與她拆散。

他獨自一人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他要為夭夭報仇,他拔地而起,將深埋在地里的根,全都扯斷,忍著痛,將身子傾斜,壓住了人,可他生命已到了盡頭,他看著地上飄落的桃花,笑了,他笑著說,你看,夭夭,我給你報仇了,我要去陪你了,你要等著我。

第2篇

這句話的句意為: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

1、夭夭:茂盛的樣子。

2、灼灼:花開鮮艷的樣子。華:花。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一首賀新娘的詩,出自《詩經·周南·桃夭》。該詩意說的是詩人看見春天柔嫩的柳枝和鮮艷的桃花,聯想到新娘的年輕貌美。該詩也反映了當時人民生活的片斷。

(來源:文章屋網 )

第3篇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人的智慧,合起來要頂一個三國時蜀國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沒有絲毫聯系的,“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這句俗語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就能頂一個諸葛亮。后來在流傳的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名列前茅“名列前茅”的“茅”何所指?按常人理解,“茅”指茅草,但世上又哪有舉茅草為旗的呢?清代文字學家王引之早已指出:“‘茅’字當讀作‘旄’。旄,正字也;茅,借字也。”因此,“前茅”就是“前旄”,即前軍所舉之旗也,引申為在前面的人。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實際上,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老頭,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后來,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反倒更形象生動了。

逃之夭夭《詩經?桃夭》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這里是以桃樹的茂盛、桃花的鮮艷,來形容美麗的新嫁娘。后來,不知什么時候,有人由“桃”想到諧音的“逃”,把“桃之夭夭”調包為“逃之夭夭”。結果,“逃之夭夭”得到了公認,迄今至少已有數百年。

目不識丁人們稱文盲為“目不識丁”,意為“丁”字都不識,可見其不通文字的程度。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此詞語本《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據后人考證,“丁”系“個”字所誤。由于印刷或書寫之誤,一般讀者又不深究,故而流傳為“不如識一丁字”,后演變為“不識一丁”。后來,干脆稱一個字也不認得為“目不識丁”。

狗屁不通這個成語最初的寫法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它沒有汗腺。但狗卻長有一條比較特別的舌頭,炎炎酷夏,狗就借助這條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一特點而言的。由于“皮”與“屁”諧音,屁為污濁之物,對于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于是,后來人們干脆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這個成語變成了“狗屁不通”。

第4篇

凡桃俗李: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桃紅柳綠: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桃羞杏讓: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桃腮柳眼: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李白桃紅: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濃桃艷李: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桃花人面:事本唐孟棨《本事詩》。崔護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訪,物在人去,慨嘆不已,題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爭妍: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夭桃襛李:亦作“夭桃秾李”。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兩詩以桃李之花興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為贊頌新人年少俊美之辭。②茂盛艷麗的桃花、李花。

第5篇

NO1.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NO2.詩經•國風•召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NO3.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濉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

NO4.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NO5.漢樂府鐃歌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NO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NO7.摸魚兒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

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

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NO8.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NO9.離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NO10.釵頭鳳紅酥手陸游

紅酥手,黃T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碰掮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第6篇

1、至此千載后,傳是何如人!先秦·佚名《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2、《贈內》 唐·白居易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

3、《賀同年林簿同卿龜從新婚》宋·王邁金華門外浥京塵,烏石山前結帨巾!

4、相親相愛幸福永,同德同心幸福長!

5、求結婚祝福詩詞。兩漢·蘇武《留別妻》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6、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李中令挽詞二首》宋·宋祁家賜齊侯履,人推卻縠文!

7、之子與歸,宜其室家!來歲夢蘭葉佳兆,犀錢玉果出娛賓!

8、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

9、《詩經·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10、《歸雁吟》元·楊維楨江南荷葉黃,見爾來江鄉!

第7篇

無字無題一夢,央央和鈴何從?

——題記

“千里鶯啼綠映紅”煙雨蒙蒙,明媚春光,鸝音婉轉,春木之?。潭水倒景芰浦溆,楊柳汀洲。菀彼千紫紅難過半夏季,絲雨飄渺驚鏡起漣漪蕩漾。不過戰艦瞬時無痕似夢一場。

輕去鞋恐驚鳶鶯緩與石階略顯蒼然。張開雙臂任由雨打風吹于春相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若問蒼生何可談笑說我揮霍生時?

近于江堤,坐于杏下,花滿天、漫地。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已見談笑風云杏葉輝黃落遍地奈何絲毫不知。芳草萋萋百花爭艷以為平常,何時可得夜靜春山人閑桂花?風流人物愛之花草有情自古無外,今朝殘剩多少?

風起原?隨風飄。見公英來之則安之隨遇而習自愧不如。自愛海棠香霧空蒙,嬌艷撫媚不可一世,妖無格、無形。見枝折之把玩不忍釋手。良久頷首方知獨字怎托?同喜桃華。還記兒時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到底各花各眼罷了。

風拂乎,喜者。

雨漸大,者打發肩顯微涼。走至樓臺,映得煙雨。沏盞烏龍,自倚闌椅,俯視蒼生,為我獨大!

音余纏繞,飄渺虛朦,寐實難分,明昧不定。景起波瀾,漣漪蕩漾。不過浮容繁華夢一場。

央央和鈴何從?仙歌繞梁焉。眸前忽見華暈,元是夢寐。

此去今年再會,人去樓已空。

第8篇

桃花與情感結盟,本是與祝福婚姻美好有關

說了很多,言歸正傳。“桃花”正式與情感結盟并沾親帶故的解為“桃花運”,最初是源于《詩經》。在《周南·桃夭》篇中有這樣的記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很顯然這首詩描寫的是女子出嫁時的情景或者是迎娶一位貌美如桃花的妻子。這里用桃樹的果實累累、枝葉茂盛比喻將來的后世子孫人丁興旺,這樣的好女子,自然利于家庭的和諧。所以,古人在贊美、祝賀婚姻時常說“既合周公之禮,又符桃夭之詩”,就是出自這里。這應該算是“桃花運”一詞較為官方的說法啦。此外,歷朝歷代文人墨客,關于桃花的詩句和記載更是比比皆是,多是與愛情和美好有關。

在古代,還有很多與桃花有關卻在映射“尋春”的記載。如《韓詩章句》曰:“三月桃花水下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于此水招魂續魄,祓除不祥之故也。”“三月桃花水”,就是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在水濱洗浴。《周禮·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說是仲春二月,也就是鄭國的三月上巳,此時桃花盛開,男女相會,不守禮法,私奔而去。這種“尋春”之行,視為男人獲艷遇走“桃花運”。不過這種“尋春”,難免有之感。

崔護詩開啟與愛情有關的桃花運程

關于桃花運還有一個民間或山寨版本的傳說,說的是唐朝詩人崔護和絳娘的艷遇故事。他的《題都城南莊》記錄了自己的感情經歷,也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影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詩,一路風靡到了21世紀。陽春某日,崔護外出游玩忽感口渴難耐,就尋到一戶桃花掩映的農家,進門討水喝。這水不喝還好,一喝便喝出一段千古佳情。

那日,招待他的正是女子絳娘。絳娘生得貌美如花,可謂是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絳娘知書識禮,讓崔護神魂顛倒,色心陡起。正想著如何與她接近時,看到墻壁正中掛有絳娘寫的對聯,上聯是:幾多柳絮風翻雪,下聯是:無數桃花水浸霞。

讀罷,讓崔護更是驚訝不已,此女子年紀輕輕如此學識,令人佩服,不過他又暗自欣喜。崔護讀了絳娘的“詠梅”詩:“素艷明寒雪,清香任曉風;可憐渾似我,零落此山中”,便回了一句“花開堪摘直須摘,莫待無花空折枝”,并深情地望著絳娘。這一眼,看的絳娘春心蕩漾,滿臉通紅,含羞不語。喝水完畢,崔護離去,再未歸來,沒想到這癡情的絳娘竟倚門企盼,念念不忘,思念成疾。崔護這小子也真夠壞的,既然不愛人家,何必又撩撥人家呢?如真喜歡,為何又讓人空等一年。

次年春天,桃花再開,崔護抱著僥幸的心理再訪,卻見小院深鎖。于是,在大門上題寫了“人面桃花相影紅”的詩句后,走了。過了幾天,他不死心,估計是想看人家有沒有反應,又折了回來,卻聽見院里有哭聲,就敲門詢問。一老漢出來說:“崔護,你害了我的女兒,自從去年見到你后她就得了相思病,日前又看見門上的詩句,更是一病不起,不吃不喝的死了。”

崔護頓感事情嚴重,傷感悲痛(是不是逢場作戲再議),請求進屋。崔護抬起女子的頭,深情地哭訴說:“絳娘,我來了,我也在思念你。你要是醒過來我就娶你為妻。”不想絳娘竟睜開了眼,活了過來。不久二人成婚,崔護的學業也由此日益精進,后來金榜題名,在仕途上一帆風順。于是,后人便根據這段佳話將男女情事,謂之走“桃花運”。

撞“桃花”,是男人們的福利

第9篇

描寫桃花美麗成語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逃之夭夭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艷麗。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詼諧的說法。

桃紅柳綠 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桃羞杏讓 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桃腮柳眼 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李白桃紅 桃花紅,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濃桃艷李 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桃花人面 事本唐孟棨《本事詩》。崔護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訪,物在人去,慨嘆不已,題一絕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桃李爭妍 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秾李”。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兩詩以桃李之花興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為贊頌新人年少俊美之辭。②茂盛艷麗的桃花、李花。

描寫桃花詩句

1、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4、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5、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張旭《桃花溪》

6、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7、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三》

8、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元好問《人月圓·玄都觀里桃千樹》

9、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10、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曹雪芹《詠紅梅花得“紅”字》

11、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2、桃源望斷無尋處。——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13、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14、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李煜《臨江仙·櫻桃落盡春歸去》

15、為君沉醉又何妨。——秦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16、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

17、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張九齡《感遇·江南有丹橘》

18、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

19、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第10篇

盛夏,蟬鳴不絕于耳,心里卻念著富順西湖的一池荷花。

聽著“荷塘月色”優雅的旋律,暈竄過幾條小巷,眼前竟豁然開朗:漢白玉的九曲回欄連接著碧波亭的古風,湖面小橋上的青石臺階上留下了孩童欣喜的腳步。對面的山巒郁郁蔥蔥,依稀還聽得聲聲鳥鳴。

富順西湖不大,卻別致有加。柳絲兒隨風輕擺映水自顧,如鏡的湖面撩起幾波漾漾的細波。猶讓人感懷湖中荷的飄逸和婉約:只見翠色綿延,一團團、一簇簇隨風搖曳,似裙裾蹁躚伴笙簫曲言。是誰濯清漣而不妖在這一池碧波中起舞弄清影?幾枝粉荷徑出水面吐露著夏的清麗和愜意,這一脈幽幽荷香能讓人忘記炎炎烈日、忘記滿懷愁緒。

池中的荷花并不密集,走上曲欄,三三兩兩或綻放或含苞的荷花就鮮活地開在了你的世界,此刻才感受到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詩句有多美!夏花怎開得如此絢麗,娉婷羞笑的花瓣、凝珠欲滴的香蕊、碧玉般的小蓮蓬煞是可愛之極。這大花朵兒實在耐人尋味:不似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不似陌上花開然然其淺。哎!該有怎樣的蓄意才能綻放出如此美妙的景致,真有點花非花霧非霧的感覺了。自古詠荷的詩句多不勝舉,人們喜愛荷花,這份大自然的饋贈在各自心底無法復制。她的美可蘊詩、可入畫、可鑒心!

這俗世紛紛擾擾、繁華浮躁,看官可有一日清閑?讓美景入眼,讓純凈入心。

第11篇

小時候,去湖南旅行,媽媽讓我背“桃花依舊笑春風”,又讓我背“桃花春色暖先開”。那時,不知道這算不算學詩,只是跟著你邊走邊背,跟著你在平平仄仄間懵懂的游走。

幼稚的我不知為何,你總喜歡讓我在旅行中體驗詩詞的美。你帶我來到江南,我仍拉著你的衣角。有一刻,我倏爾想起,朗聲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你轉過身來,臉上浮漾起了淡淡的笑。可是,又不知為何,我這背詩之舉,竟引來旁人詫異的眼光。暮然之間,窘迫的我感到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我想,一定是我破環了大家賞花的氛圍吧,真不應該啊!

迤邐山峰中的景色不管有多美,我都無心欣賞。回到家,我忿然地斥責道:“我再也不學詩了,因為它已非我“炫耀的資本”,在沒有鮮花與掌聲的日子里,它成為了我的負擔!”那時的你,緘默。

從那以后,你再也沒讓我背過詩,在旅行中,我們少了些許的話語,多了幾分從未有過的陌生,我與詩歌漸行漸遠,直到——

不知是與桃花有緣,還是老天特意的安排,我們又一次來到了江南,那一日——風光旖旎,煙雨朦朧。你依舊握住我的手,只是選擇了沉默。倏爾,我淺吟道:“春來遍是桃花水。”你回眸一笑,見我木然,只得默默繼續走。后來,在班車上,我與你談論在湖南的所見所聞,有說有笑,清輝透過車窗,送走最后一抹余暉,桃花陳釀,滿園春色蓋不住醇香。我吟誦道;“桃花亂落如紅雨。”那一刻,時光將你我鑲嵌,先是愣住——緊接著,兩幅燦爛的微笑在芬芳中綻開。我仿佛回到了那段氤氳的時光。

那一刻——詩香滿地

往日陪伴我的桃樹啊!今日怎么不見你婀娜的蹤影,勾勒起我淡淡的憂傷。每當春天來臨,你總是塵世煙彌漫花香繞家鄉,點綴庭院。我在夢里仿佛再次來到我的身邊,沉醉在撲鼻而來的沉香里,不禁吟詩一首“昔日倩影今何在?花枝招展滿庭院。夢里又見陶君來,撲鼻馨香醉我懷。”

不知為何我如此喜愛湖南,如此喜愛詩歌,也許是因為桃花的緣故,我想更多,是因為有你的陪伴......

指導教師:郭藝

第12篇

關鍵詞:色彩 表現手法 直接 間接

《詩經》中的色彩世界繽紛絢麗,其中運用了大量豐富的顏色詞匯,來表現自然事物和生活之中的顏色之美。在色彩的表現手法上,除了直接運用顏色詞匯來表現事物的色彩,主要采用間接表現的手法,即用類比、烘托、對比的、渲染、聯想等方式來表現事物的顏色狀態,使得事物的色彩更加真實可感。

一、 直接的色彩描繪,具體而鮮明

1、豐富的色彩詞匯

《詩經》中出現的色彩詞非常豐富,來直接表現諸多的動植物、自然山水、人物容貌以及服飾器物等的色彩,比如描寫動物昆蟲的有:“皎皎白駒,食我場苗”(《小雅?白駒》)“白鳥”(《大雅?靈臺》)“黃鳥”(《周南?葛覃》)等;寫植物的有:“何草不黃”(《 小雅?何草不黃》)“隰桑有阿,其葉有幽。”(《小雅?隰原》)“幽,黝的假借。葉之肥者呈墨綠色。《說文》:‘黝,微青黑也。”[1]p728《詩經原始》:“幽,黑色也。”[2]p464;描繪自然山水的有:“英英白云”(《小雅?白華》)“白石皓皓”(《唐風?揚之水》)“月出皎兮”(《陳風?月出》);描寫人物容貌的有:“赫如渥赭”《詩經今注》:“赫,赤色鮮明貌。赭,赤土。此寫舞師的面色。”[3]p55“發如云,不屑也。”(《風?君子偕老》)《詩經原始》:“,黑也。”[2]p159;描寫服飾器物的有:“青青子衿”(《鄭風?子衿》)“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豳風?七月》)《詩經原始》:“玄,黑而有赤之色。”[2]p313“朱幘鑣鑣”(《衛風?碩人》)“以其黑,與其黍稷”(《小雅?大田》)《詩經今注》:“,紅色。”[3]p332。《詩經》中出現的顏色詞匯主要有白、素、皎、皓、皙、、縞、黑、幽、緇、、玄、黃、皇、綠、綦、青、赤、朱、丹、彤、、赫、赭、、、藍、駁等,其中主要涉及到了白、黑、青、紅、黃五種色系。

2、較為細膩的色彩名詞

《詩經》中的顏色詞在表示顏色濃淡度和使用方式上有著細致嚴格的區分。如表示白色的詞有:白、素、皎、皓、皙、、縞;表示紅色的顏色詞有:赤、朱、、彤、、丹、赫、赭、;表示黑色的有:黑、幽、緇、;表示綠色的有:綠、綦、青。不同的色彩詞表示的顏色度不同,使用的場合也不同,如表示白色的七個詞中,“素”、‘縞”主要用于描寫服飾配飾,如“素絲五”(《羔羊》)《詩經今注》:“素,白色。”[3]p24“充耳以素乎而”《齊風?著》)“素衣朱”(《唐風?揚之水》)“縞衣綦巾”(《鄭風?出其東門》);而“白”、“皎”、“皓”則主要用于描寫自然界的事物,如“白茅包之”(《召南?野有死》)“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秦風?蒹葭》)“皎皎白駒”(《小雅?白駒》)“月出皓兮”(《陳風 月出》)《詩經今注》:“皓,月光潔白。”[3]p184“有如日”(《王風?大車》)《詩經原始》:“,白也。”[2]p201《詩經今注》:“,同皎,白也。”[3]p105;“皙”則主要用來描寫皮膚顏色,如“揚且之皙也”(《風?君子偕老》),《詩經今注》:“皙,白色。”[3]p67;在表示紅色的八個詞中,“赤”、“朱”、“”主要描寫衣服車馬,如“朱幘鑣鑣”(《衛風?碩人》)朱幢,指的是纏在馬鑣上的紅綢子之類的飾物,“路車有”(《小雅?采芑》),《毛傳》:“赤貌。”[4]p340。“ 彤”、“”則用來描寫器物顏色,“彤管有煒”(《邶風?靜女》)“角弓”(《小雅?角弓》),為深紅色。描繪身體皮膚則用“丹”、“赫”、“赭’三個詞,如“顏如渥丹”(《秦風?終南》),形容秦君臉色紅潤。“赫如渥赭”(《邶風?簡兮》),“赫,《毛傳》:‘赤貌。’《鄭箋》:‘碩人容色,赫然如厚傅丹。’王先謙《集疏》:‘謂其顏色赫然明盛,如沾漬赤土然也。’指詩中舞師臉色紅而有光。”[4]p86由此可以看出《詩經》中的色彩名詞是比較細膩的,并且形成了較為固定的修飾搭配關系。

二、間接的色彩表現手法

《詩經》著重描寫事物存在的環境氛圍,間接刻畫事物的顏色狀態,引發讀者的想象聯想,從而將事物絢麗的色彩表現得更為生動傳神。

1、用對比的方法來增加色彩對比度和生動性

將色彩差異較大的事物放置在同一畫面之中,利用顏色差異來形成對比,使得畫面更為生動,色彩鮮明,如: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

――《鄭風?山有扶蘇》

“扶蘇,亦作扶疏,大樹枝葉茂盛分披貌”[1]p240,“荷華”即指荷花,“橋,喬之借字,高大。”[4]p171橋松就是指高大的松樹。“游,本指旌旗的流蘇,此處用以形容蘢草的枝葉舒展。而“龍”是“蘢”之借字,《毛傳》謂之:“紅草也。”陸璣《疏》:“一名馬蓼,葉大而赤白色,生水澤中,高丈余。”[4]p171在詩中,大樹茂盛的綠色與荷花的粉紅色,松樹的蒼翠與游龍的赤白,綠與紅,翠與白,都形成了對比,使得色彩鮮明活潑,烘托沉浸于愛情之中的女子的熱烈情態。再比如《唐風?揚之水》中的“素衣朱”“素衣朱繡”,《魯頌?宮》中的“公車千乘,朱英綠”,白衣紅領,紅纓綠繩,比較大的色彩差異,鮮明的顏色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上的沖擊。

2、用襯托的手法來表現色彩的濃艷

通過對一種顏色的描繪,襯托、突出另外一種色彩,兩種或多種色彩相得益彰,互相襯托,從而使描繪出的色彩更加明麗動人,活潑而不失華艷。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有其實。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周南?桃夭》

《詩經今注》:“夭夭,形容盛貌。”“灼灼,紅色鮮明。”[3]p9 “”指顏色駁雜的狀態,“蓁蓁”是指桃葉繁盛茂密。桃花明艷的紅色,熟的桃子紅白相間,茂盛的桃葉綠意盎然。紅色的桃花因綠葉的陪襯更加嬌艷欲滴;紅花綠葉簇擁下的繁密的桃子,紅白相間,煞是可愛;紅色之中的綠色桃葉,加上紅白相間的桃子點綴其間,更加生氣勃勃。在現實當中,桃花桃葉與熟的桃子是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但在《桃夭》之中,它們卻是熱熱鬧鬧地同時出現在一幅畫面之中的,并且在色彩上相互映襯,使紅色的更嬌媚,綠色的更茂盛,將桃花、桃子、桃葉的色彩情態傳神地表現出來。而《鄭風?野有蔓草》中則是用晶瑩剔透的露珠來襯托蔓草的新鮮嫩綠。“野有蔓草,零露兮。”“野有蔓草,零露。”遍野的蔓草葳蕤,無數豐滿的晶瑩剔透的露珠點綴其間,蔓草本身枝葉蔓延,一片綠色無限延伸,再加上濃重、圓潤的露珠兒的襯托,新鮮、潤澤的蔓草的綠色便似乎觸手可及了,色彩變得充滿生氣,清新明麗。

3、用渲染的手法來突出色彩的真實性和可感性

《詩經》在表現事物色彩時很多是通過渲染描繪事物存在的狀態,從側面來展示事物的色彩的。這種表現方式在《詩經》中的運用非常普遍。如:

有之杜,其葉

有之杜,其葉菁菁

――《唐風?杜》

這里的“”“菁菁”都是植物生長茂盛的樣態,描寫“杜”時著重描寫它的枝葉,“”“菁菁”來描繪杜枝葉郁郁蔥蔥,繁盛茂密的狀態,從而將杜的濃濃綠色通過其枝葉的茂盛表現出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小雅?采薇》“依依”在這里是茂盛的樣子,描繪楊柳枝柔葉嫩,隨風舞動的情態,將楊柳的萬種風情展露無疑,《文心雕龍?物色》贊曰:“依依盡楊柳之貌。”[6]p693楊柳那一抹綠意也盡在“依依” 的情態之中了。再如“苕之華,蕓其黃矣。”(《小雅?苕之華》),《詩經今注》:“蕓,黃色深濃的樣子。”[3]p366對凌霄花的顏色狀態加以描述,使這種黃色更顯得濃艷醒目。《小雅?菁菁者莪》中的“菁菁者莪”,“菁菁”,《毛傳》:“盛貌。”通過對羅蒿生長茂盛狀態的描寫,從側面表現羅蒿的旺盛的綠色。《衛風?氓》中對于桑葉色彩的描繪也極具典型性。“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處于生長旺季的桑葉肥大柔嫩,綠意潤澤,而即將隕落的桑葉則干燥枯黃,灰黃駁雜,對桑葉存在的不同時間環境的描寫,側面渲染烘托了桑葉的顏色,符合植物隨著時序而自然榮枯的事實現象,充分調動了讀者的主觀經驗,使所描繪的色彩更具有真實性和可感性。

4、用同色聯想的手法來表現色彩的神韻

有些色彩用眼睛可以欣賞,能給予我們以愉悅感,但難于言明或付諸于畫筆顏料,因為這種愉悅感要靠我們的想象聯想來完成,來豐滿。而《詩經》在表現這樣的色彩時利用了同色聯想的手法,自由靈活地表現出了色彩的神韻,即色彩帶給人的愉悅感,最典型的當為《衛風?碩人》中對莊姜膚色牙齒的描繪: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依次用柔荑、凝脂、蝤蠐、瓠犀四種事物來描繪美人莊姜的白皙細膩的皮膚和潔白的牙齒,既具有顏色特質,又具有質感,單純的顏色詞或者單純的表示質地詞都很難表現出皮膚的顏色,而這里則利用同色聯想,由膚色的白皙聯想到到柔荑、凝脂、蝤蠐的白色,牙齒的白色與葫蘆籽的白色聯系,柔荑、凝脂、蝤蠐、瓠犀四種事物除了共同具有白色特征之外,還具有細嫩、光滑、柔軟、整潔的特質,四個白色的事物連續出場,層層推進,強調了皮膚的白色,并且將皮膚細嫩、光滑、柔軟和牙齒的整潔的質感表現出來,賦予了皮膚的白色和牙齒的白色以質感,這種具有形質的色彩就有了神韻,更加動人。同時也由此四種事物引發了讀者無限的想象聯想,在自己的想象中來完善這種白色,感受這種白色帶給他的愉悅感受。

《鄭風?有女同車》中對美人的紅潤膚色也運用聯想手法來表現。“顏如舜華”“顏如舜英”,表面上是單純的比喻,其實是同色聯想,即由膚色的紅潤聯想到木槿花的紅色,王夫之《詩經稗疏》引蕭炳曰:“其花雖不雅,而亦鮮媚。以比美女之顏,所謂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在紅白之間也。”[4]p169紅色的木槿花除了具備紅色的色相,還具備鮮、媚的特征,這樣就賦予了膚色以質感,膚色與花色交相映襯,膚色更勝于花色,紅潤鮮媚,靈動傳神。

《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的主要源頭之一,其五彩繽紛的色彩世界,古樸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畫面,給我們觸手可摸的真實感受。獨特的色彩表現手法,浸潤著中國古代注重和諧統一的傳統文化,體現出先民的色彩審美追求,給后代文學創作留下有益的借鑒,可以說《詩經》稱得上是中國古代文學中色彩描寫的濫觴之作。

參考文獻:

[1]蔣見元、程俊英.詩經注析(下)[M]:北京:中華書局.2009.9

[2]方玉潤.詩經原始(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6.12

[3]高亨.詩經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0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高清a | 在线看片a免费人成视频 | 日本在线视频一二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