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統計學因素分析法

統計學因素分析法

時間:2023-07-10 17:33: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因素分析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統計學因素分析法

第1篇

關鍵詞:因素分析法;共變影響因素;函數分配法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統計指數體系分析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統計學領域的一種分析方法,又被稱為指數因素分析法,它包括連環替代法、定基替代法、差額分析法、指標分解法。指數因素分析法是現代統計學中一種非常重要且實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統計分析的一個重要分支。使用這種方法能夠幫助研究者將幾組數據幾個變量間在時間的緯度上進行分析,分析的結果能夠將事物的性質、狀態以及特點用少數能表示事物內在聯系的、固有的、決定事物本質特征的因素。在保持原有信息量的前提下,使用指數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復雜的數據簡單化。

一、指數的編制

指數理論中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編制統計總指數,它也是能否正確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變動的一個基本前提。總指數種類很多,但個性中體現著共性。以下是幾個共同的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合理選擇同度量因素。如上所述,總指數是用來反映不能直接對比,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種現象總動態。要將不能直接對比、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種現象轉化為一種可以對比、可以相加的現象,這種轉化需要借助于同度量因素來進行。

(2)質量指標總指數的編制。指數的概念是從商品的價格的變動中產生的。下面用商品價格總指數為例闡述質量指標總指數的編制。

以下為編制商品價格總指數加權綜合法:

[方法一]以某一固定期銷售量為同度量因素:Ip=■。(n代表某固定期)

[方法二]以報告期銷售量為同度量因素:Ip=■。(Pacsche式)

[方法三]以基期銷售量為同度量因素:Ip=■。(Laspeyres式)

若在采用加權綜合法計算總指數的條件不完全具備時,需要采用加權平均法。

(3)質量指標總指數的編制。

以下是數量指標總指數加權綜合法:

[方法一]以某一固定期價格為同度量因素:Iq=■。(n代表某固定期)

[方法二]以報告期價格為同度量因素:Iq=■。(Pacsche式)

[方法三]以基期價格為同度量因素:Iq=■。 (Laspeyres式)

若掌握的數據資料不適合于采用加權綜合法計算數量指標總數時,則需采用加權平均法。

二、指數體系及因素分析

(1)指數的體系和因素分析的關系。一些社會經濟現象的數值變動的解釋,常取決于兩個或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由于各種因素變動的原因不同,就使得各種因素向不同的方向、程度變動著,從而對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的變動產生不同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可編制相互聯系的若干指數,組成指數體系。應用統計指數分析現象的總變動時,是從社會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系出發的。可見,指數體系是由總變動指數和因素變動指數兩類指數組成的。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即前者是后者的依據。

(2)總量指標指數的兩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從相對數和絕對數方面來看的,因此,指數體系可表示為相對數形式:■=■×■。絕對數分析:?撞p■q■-?撞p■q■=(?撞p■q■-?撞p0q■)+?撞p■q1-?撞p■q■。

三、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探索及其應用

(1)函數分配法。定義:已知實數域上的連續函數y=f(m1,m2,…mn),e=min(e1,e2,…en)。根據函數f的構造,要度量mi在y中所起作用的大小,故將y分解為: y=■yi=■kif(m1,m2,…mn),k1+k2+…+kn=1。

定義:yi=kif(m1,m2,…mn)為自變量m1在函數y中所起的作用,并稱之為y對m1的函數分配。已知y=f(m1,m2,…mn),求ki。

假設1(函數分配在加法上的累積性假設) :已知函數y=m1+m2+…+mn,y對m1,m2,…mn的函數分配分別為y1,y2,…yn。那么yi=■y,即ki=■。特別地,當m1=m2=…=mn時,有y1=y2=…=yn=■y。

假設2(函數分配在乘法上的均勻性假設): 已知函數y=m1,m2,…mn,y對m1,m2,…mn的函數分配分別為y1,y2,…yn,則當m1=m2=…=mn時,有y1=y2=…=yn=■y。

結論:函數y=m1,m2,…mn,y=m1,m2,…mn?綴Q。y對m1,m2,…mn的函數分配分別為y1=y2=…=yn,則y1=y2=…=yn=■y。

證:由于對于任意的有理數mi,總存在一個足夠小的正數?著i,使得■=ki(ki?綴z),因此我們取?著=min(?著1,?著2,…?著n),則mi對?著的商都為整數,記■=li(li?綴Z)即mi=?著eli,將其帶入y=m1+m2+…+mn得y=l1l2…ln?著n。

可見函數y可以被分解為l1l2…ln個n維空間的小球?著n,記其中任意一個小球為q=z1,z2,…zn (z1=z2=…=zn=?著),根據假設2,當z1=z2=…=zn =?著時,q對任意一個自變量zi的函數分配都為qi=■=■,由于y=l1l2…lnq,其中l1l2…ln為常數,因此y對mi的函數分配就是l1l2…ln倍的q對zi的函數分配,yi=l1l2…lnq=l1l2…ln■=■。

證明完畢。

(2)函數分配法在指數因素分析中的應用。例1:表1是我國2010年和2011年我國出口主要貨物數量和金額的有關數據,根據以下數據建構指數體系,利用函數分配法分別分析價格和銷售量的變動對銷售額的影響。

解:由以上得到的公式:fx=■?駐y?駐x+y?駐x,fy=■?駐x?駐y+x?駐y,運

用到模型?撞■=?撞■+?撞■中,可得fp=■?駐q?駐p+q0?駐p,fq=■?駐p?駐q+p0?駐q。

由以上數據(表2略)表明,函數分配法有明顯的優勢,因為在該題目中派氏指數[2][3][7]的模型得出的結果在絕對量上夸大了價格因素,縮減了數量因素;而拉氏指數的模型得出的結果在絕對量上夸大了數量因素,縮減了價格因素;函數分配法中,其物價和銷售量產生影響的絕對數分別為205564403.5和-40438840.5,相對數分別為25.5%和-5.0%。我們可以看到,通過函數分配法的計算得到的結果正好介于這兩者之間。并且在計算的環節非常簡便快捷,精確度高,減少了誤差,符合指數分析的發展趨勢。

四、總結及討論

統計指數因素分析方法最早的理論基礎是由拉氏物價指數和派氏物量指數所構成的指數體系,它在各種社會經濟現象變動因素分析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雖然該理論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眾多優秀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探索下,該理論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目前,出現了很多有影響的改進理論,如理想指數理論、函數指數理論、共變影響因素理論和共變影響分配理論等。這些理論和設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因素分析理論的缺陷,但只是片面地對問題進行了轉嫁,使數學理論與社會生活實際分析相脫離,造成公式的無意義化,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趙建明.關于統計指數編制方法的因素分析法[J].鷺江職業大

學學報,2000(4).

[2]帕爾科夫斯.指數理論與經濟現實[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4.

[3]朱建平,孫小素.應用統計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第2篇

【關鍵詞】企業;銷售收入;指數;因素分析

銷售收入是企業銷售產品或者提供勞務所取得的貨幣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兩個部分。企業的銷售收入主要用于補償生產經營的各種耗費,是維持企業正常運轉的前提;是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獲得利潤、分配利潤的必要條件。

從財務管理和統計分析的角度看,影響企業銷售收入的最直接因素是銷售量和銷售價格。銷售量和銷售價格對銷售收入的影響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即:銷售收入的絕對量、銷售收入的相對量和銷售收入的增長量。他們之間的關系有以下表現形式:

銷售收入 = 銷售量×銷售價格

銷售收入指數=銷售量指數 ×銷售價格指數

銷售收入增長量=由于銷售量變動而增加的銷售收入 + 由于銷售價格變動而增加的銷售收入

分析銷售收入變動的影響因素,有助于我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正確地把握銷售收入、銷售量和銷售價格之間的數量關系,在量價之間尋求最佳的結合點,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

銷售收入變動的因素分析法有很多,指數法是銷售收入因素分析中最科學的、最容易掌握并使用的方法。

一、指數因素分析法基本原理

(一)總指數等于若干因素指數的連乘積

一種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的總變動,總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這些總變動和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有些是表現為相加因素關系,有些表現為相乘因素關系。對于相加因素關系,現象變動是各個組成因素變動的總和,因素分析采用的是差額法和比重法;對于相乘因素關系,現象的變動是各個組成因素變動的乘積,因素分析應采用指數因素分析法,將總指數分解為各構成指數的連乘積,構建指數體系。在指數體系基礎上,正確選擇同度量因素,固定其他因素,測定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影響程度。

(二)總指數所引起的絕對變動是各因素變動所引起的差額之和

從絕對數看,指數體系中各指數分子減去分母之差,也形成絕對值上的因果關系,即結果指數的分子分母之差等于各原因指數分子和分母之差的總和。具體到社會經濟現象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的總變動量,是各個影響因素所引起的社會經濟現象變動量的總和。

(三)因素分析的順序和方法

因素分析的過程,是各個原因因素被分離并單獨分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度量因素是個媒介,正確選擇同度量因素之后,剩下的就是各原因因素的分析順序問題。指數因素分析法主張按照“數量指標在先,質量指標在后”,相鄰的兩個因素指標相乘或相除具有實際的經濟意義的順序和原則,采用連環替代法進行分析。

(四)指數的因素分析法基本原理

統計指數及綜合指數體系是指數因素分析法的理論基礎。在多元統計分析中,作為一種特殊的相對數,統計指數能夠綜合反映復雜現象(不能直接加總和對比的現象)的綜合變動狀態,包括變動的方向、變動程度和變動的絕對效果;更有意義的是統計指數及指數體系可以將復雜現象總變動的影響因素一個個分離開來,并在一定條件下單獨測定各因素的影響方向、影響程度和影響的絕對效果。

指數的因素分析法基本原理是:立足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建立指數體系,利用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將其他因素固定下來,分別分析各個影響因素影響的相對量和絕對量。指數法是一種重要的因素分析法。

二、企業銷售收入指數因素分析法的步驟

(一)分析研究對象,確定研究問題的結果因素和原因因素

根據社會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系,確定結果因素和對它有直接影響的原因因素,建立函數關系式。這個關系式的建立,要保證結果因素與原因因素之間、原因因素之間要有正確的邏輯關系,原因因素排列原則是數量因素指標在前,質量因素指標在后,相鄰兩個因素指標相乘要有實際的經濟意義。

企業的銷售收入是我們分析的結果因素,它與銷售量和銷售價格之間的邏輯關系是:

商品銷售收入= 商品銷售量× 商品價格

(二)建立指數體系

企業銷售收入、銷售量和銷售價格之間的數量關系的相對數形式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指數體系:

商品銷售收入指數 = 商品銷售量指數×商品價格指數

(三)計算結果因素的變動程度(總量指標的變動程度)

商品銷售收入的相對量的變動:

絕對量的變動:

指數的因素分析就是要分析這個變動的各個影響因素各自的影響程度和效果。

(四)分析各原因因素的變動對結果因素的影響程度和結果

對以上結果因素的總變動的因素分析是通過編制綜合指數而進行的,編制綜合指數關鍵問題是選擇科學合理的同度量因素。一般原則是“編制數量指標指數采用基期質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編制質量指標指數采用報告期數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以此形成指數體系進行因素分析。分析方法是:將其中一個因素固定下來,只觀察另一個因素變動,分析這兩個因素對結果因素變動的影響。

兩個因素的相對影響分別為:和

相應的絕對影響分別為:-和-

(五)構建各原因因素與結果因素的數量關系,并檢驗分析結果

即:

= (-)+ (-)

分析結果的檢驗,就是觀察數量關系的平衡狀況。

三、企業銷售收入的指數因素分析舉例

例: 某工業企業三種產品價格及銷售資料 :

根據上述資料,我們用指數因素分析法對該企業銷售收入的變動進行因素分析。

在這個問題中,原因因素分別是銷售量和銷售價格,他們對結果因素銷售收入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

銷售收入的總變動:

相對數(指數)=

銷售收入增加的絕對額:

853000-620000=233000(元)

在這個總的變化中,銷售量和銷售價格是共同作用的,其中:

銷售量的作用:

銷售量指數=

銷售量增加引起的銷售收入的增加額:

=49000(元)

銷售價格的作用:

銷售價格指數=

價格提高引起的總產值增加額:

-=853000-669000=184000(元)

綜合分析:報告期與基期相比較,由于該企業銷售量增加7.9%,從而使銷售收入增加49000元;又由于銷售價格提高27.5%,從而使產值增加184000元,二者共同作用的結果使產值增加37.58%,即增加233000元.它們的關系是:

107.9%×127.5%=137.58%

49000元+184000元=233000(元)

四、指數因素分析法的問題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項

(一)指數因素分析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基礎上的統計分析方法,數學過程的客觀性無法替代其推理環節的主觀性。

在分析企業銷售收入的各個影響因素時,指數的因素分析法的分析結果會因為指標的排列順序和計算的順序不同而有差別,這個差別在多因素分析時會更明顯;同時在因素分析過程中,主要的運算環節都存在主觀的選擇和判斷問題。這就說明指數的因素分析法計算是在某種假定前提下采用的分析方法,具體運用這種方法時,應注意力求使這種假定是合乎邏輯并具有實際經濟意義,這樣,計算結果的假定性就不會妨礙分析的有效性。

(二)指數的因素分析注重影響因素各自的作用,忽視了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所以,分析結果的使用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結合起來。

在直接影響銷售收入的同時,銷售價格變化又影響銷售量的變化,并通過銷售量的變化影響銷售收入。在分析企業銷售收入的時候,我們不能把兩個影響因素割裂開來。確保利潤比例的前提下 ,合理的價格和不斷增長的銷售量是實現銷售收入健康增長的基本途徑。價格又受到成本的制約,過低的定價影響利潤,過高的定價影響銷售量。在二者之間合理的取舍,尋找最佳的平衡點是營銷工作的關鍵。

(三)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的區分,同度量因素及其時期的確定等還有理論問題事物發展的影響因素有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這個劃分是相對的,是在一定的經濟環境中通過比較來區分和鑒別的。

使用因素分析法的過程中,為了使分析結果更接近實際,我們一般有這樣的選擇:在觀察數量指標變動時,以基期的質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在觀察質量指標變動時,以報告期的數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選擇不同時期的數值作為同度量因素,計算結果是不同的,經濟意義也不相同。

第3篇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統計方法,應用

前言

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財務報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為了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利用會計財務報表進行數據與資料的分析,就需要對財務報表做出更加詳細的統計與分析。但是在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工作當中還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與錯誤,但是只要會計人員適當的改變工作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1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工作的主要內容

1.1分析單位財務預算的執行情況

在財務分析工作當中,首先需要對相關的財務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析單位中的會計編制制度與工作流程與現在的會計準則及相關法律是否符合,并且需要分析事業單位具體的預算執行情況,對于實際執行與預算出現的不一致的情況,要找出原因,并記錄下來。同時,單位除了對本單位進行財務預算的分析以外,也可以與其他具有相同職能的事業單位進行對比分析。

1.2分析單位的資產與負債狀況

一個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表能夠體現出該單位在這一段時期之內單位真實的財務情況,通過對該事業單位的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流動資產使用效率以及單位的償債能力做出分析,,分析單位的負債水平、單位的生產經營狀況、固定資產的保管情況與設備的利用等情況,確定單位的真實運行狀況。

1.3分析單位財務的收入與支出

在財務報表中需要明確的表示出單位的收支情況,通過對比分析,能夠準確的了解單位每筆資金的來源與資金的經營和使用情況。通過對事業單位各項收入與生產經營活動作出分析與對比,能夠找出使用不合理與不規范的資金,能夠在以后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更好的避免不合理使用資金的情況發生。

2在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工作中的統計方法

2.1綜合指標法

在綜合指標法當中,相對指標法是一種比較有說服力的方法,能夠對財務報表做出非常詳細的分析。

第一,應該統計好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這項指標是指事業單位在一定時期之內實際完成的工作除以計劃工作的結果,能夠體現出實際完成計劃的百分比情況。而如果事業單位在實際的工作中沒有完成計劃,就應該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措施。

第二,統計好動態相對指標。這項指標是指在不同時期之內對同一個指標進行數值分析,一般用來體現一個指標隨著時間變化具體的發展情況。在這種指標的分析中,一般都是把比較的基準時期作為基期,而對比的時期作為報告期。通過動態相對指標,能夠精確的分析出事業單位某一項指標的具體變化情況,計算出該單位實際的發展速度,從而提高單位的運行效率。

第三,做好比較相對指標分析。這項指標指的是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甚至不同地域之間對同一項指標的對比百分比。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這項數據分析出與其他單位之間的差距,并且需要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出產生差距的原因,從而發掘出單位的潛能,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益。

第四,做好比例相對指標分析。這項指標指的是事業單位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總體指標中的一個數值與另一個數值的比例,能夠直接的體現出事業單位總體內部指標之間的關系。比如,在財務會計報表當中的資產總額與負債總額之間的數值比,就能夠反映出該單位的資產負債率,而通過資產負債率就能夠分析出單位實際的業務經營情況,提高單位的資金保障程度。

2.2因素分析法

在統計學與財務管理學當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統計方法就是因素分析法,這項方法指的是通過事業單位的指數體系來分析單位中影響各項經濟活動的因素。因素分析法包括了兩種統計方法:連環替代分析法與差額分析法。

首先,連環替代分析法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影響事業單位實際運營情況的實際數替代成為計劃數,再根據替代的結果對各項因素對單位運營情況的影響程度。連環替代分析法其實就是比較相對指標法的延伸,但是連環替代分析法更加合理、更加科學。

其次,差額分析法指的是事業單位直接運用各項因素中的實際數額與計劃數額做出的計算與分析,能夠準確的找出影響這些數額的變動因素與數額變動對該對象的影響。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差額分析法與連環替代分析法的操作實質是一樣的,但是差額分析法比連環替代法更加簡單,便于分析。

當然,除了以上列舉的統計方法以外,在財務分析過程中能夠使用的統計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動態數列法、回歸分析法等,但是每一種方法都有自身的優缺點,在使用時就應該根據實際的業務情形來選擇更加適合的統計方法。

3結束語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通過應用統計方法來對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與預算水平。事業單位應該對統計方法多加探索,依照單位改革發展的需要,來建立出更加符合本單位發展的財務管理體系與決策體系,并且務分析的過程當中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事業單位的運營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孫繼紅.事業單位財務分析中統計方法的應用[J].中國電子商務.2012,(5):75-76.

第4篇

關鍵詞:統計方法 財會業務 企業管理

現代企業制度正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會計工作也從傳統的核算成本、貨幣計價、制作報表等發展到通過數據分析預測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現如今,企業會計業務正呈現出越來越復雜的態勢,存在許多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問題。統計方法具有簡潔、清晰的特點,將其應用到企業財會業務中,必能有效提高財會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統計方法概述

統計方法指的是在收集數據后進行整理、分析,對數據反映出的問題問題進行總結,然后得出結論的方法。統計方法一般利用數理統計推斷原理,對被統計對象的特征進行測量、描述和分析,并建立出相應的數據模型,以此進行分析。

一般而言,運用于企業財會業務的統計方法主要有四種: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趨勢分析法。其中,比較分析法主要有同一指標縱、橫向對比和計劃指標對比,每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作用;比例分析法統計起來較為方便,結果也更簡潔明了,可以得到較為深刻的分析數據,相對于比較分析法來說更科學簡便;趨勢分析法是通過對項目金額和百分比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差額分析法和連環替代法都屬于因素分析法,連環替代法一般用于分析各個影響財務指標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統計各個因素的影響狀況,計算出影響程度,從而確定影響結果,排列每個因素的順序,方便以后進行代替。

二、統計方法在企業財會業務中的應用

(一)用于財務預測

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不得不轉變其經營管理模式,實施精細化管理,其中,對未來的預測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統計方法不僅能夠檢查出企業財務分析中的漏洞,還能將多層次數據放在同一平面進行比較分析,全方位判斷結果中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并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科學預測。

在進行財會預測時,工作人員通過整理企業財務活動的數據,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等客觀影響因素,以及參與者的主觀判斷,得出所需要的信息,并運用統計學中數量管理的某些方法,對即將舉行的活動進行進一步預測,提前進行規劃并加強控制,保證市場的穩定和服務的全面。很多經典的統計方法都可以用在財務預測上,例如單變量分析、條形概率模型、回歸分析法以及多元判別分析等。

(二)用于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財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指的是工作人員在開展核算工作時,對某些特定合作對象的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其主要利用監督貨幣計價等方式,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進行事前、日常、事后監督。除利用價值指標對貨幣進行監督外,還包括對貨物進行監督,以保證貨物的安全,公共財產不會受到損失。

會計監督需要做好財務分析以及管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系統整合,這就需要運用統計方法來提高核算水平。例如,財務部門的財產清查工作、依法納稅金額的統計、對企業各項投資以及決策的對比分析和研究都會用到統計方法。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財務數據的監督和審核,常常用到抽樣計算的方法,以保證結果的準確程度。而以統計平均數為基礎的移動平均法,在存貨計量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三)用于財務分析

要想切實提高財務信息的應用價值,就要應用統計方法對財務報表的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在一段時間內,企業經營的狀態和成果數據是以報表的形式呈現出來的,眾所周知,財務報表是一個無法主動顯示任何信息的靜態數據,對報表的評價分析也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統計方法的神奇之處在于能夠將靜態的信息轉化為動態的評價,從而對未來的經濟趨勢和企業發展走向做出預測,以提醒管理者注意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除此之外,統計數據在企業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評價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各類比率都是由統計相對數所提供的。員工工作狀況、客戶市場情況等都可以通過整理統計數據得到,并根據數據展現出來的信息拓展財務分析的范圍,從而明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企業發展。

(四)用于管理會計

將管理會計應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也就是企業內部決策性會計。管理會計在預測財務問題,控制企業發展,分析經濟數據和評價信息內容等方面都運用了統計方法,從而大大拓寬了統計方法的應用范圍。

其中,在計算成本花費時可采用統計方法;而在分析公司財務情況時可采用層次分析法;在核算存貨量時則可采用加權平均法與移動平均法等。由此可以看出,統計方法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所以,工作人員應當具有很高的專業素質,并能熟練掌握和應用統計知識。

三、應注意的問題

再嚴密的工作中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疏漏,這就需要工作人員時時保持警惕。下面列舉了兩項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一,加強收集和整理信息工作。對于企業來說,會計信息是一項很重要的商業機密,雖然國家規定上市公司需公開財務信息,但在一般情況下企業是不會公開的,公開的信息利用價值也非常低,所以信息系統一直未被建立。我國應積極建立一個專業采集信息的部門,對上市公司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向社會各界提供有償或無償的經濟信息服務。其中,我們必須要使用到統計方法,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應熟練使用各種統計軟件,或是積極開發更適合實際情況的分析軟件。

第二,明確分工。現在有一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和統計人員仍處于混雜的狀態,這就造成了會計不夠深入統計也不夠完善的情況,極大的影響了數據核算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明確分工合作,加強統計和會計人員的交流,使其在職能上相互幫助,高質量的完成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統計和會計雖然有所區別,但二者始終處于相輔相成、交叉運用的情況,統計方法運用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會計學的內容,提高了工作質量,擴展了工作范圍,也促進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萍.科學合理的統計方法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統計與管理,2011(05).

第5篇

摘 要 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加強財務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做好相關的財務經濟分析,在科學統計和分析的基礎之上為企業的管理提供保障。本文就從這一問題出發,其中結合了當前財務經濟管理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重點對財務經濟綜合分析方法進行了討論和論述。

關鍵詞 財務經濟 綜合分析 方式方法

財務分析是以財務報告及其相關資料為主要依據,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和剖析,反映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的利弊得失,發展趨勢,從而為改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和優化經濟決策提供重要的財務信息。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就必然需要運用一定的方法。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個大類:

一、比較分析法

它是為了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系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這種比較可以是靜態的比較,如:實際與計劃相比,也可以是動態的比較,如:本期與上期相比,報告期與基期相比等,還可以是強度的比較,如:本企業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較等。

二、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又稱水平分析法,是通過對比兩期或連續數期財務報告中相同目標,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來說明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用于進行趨勢分析的數據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數據,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分析引起變化的主要原因、變動的性質,并預測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

趨勢分析法的具體運用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

它是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預測其發展前景。這種方式在統計學上稱之為動態分析。

(二)會計報表的比較

會計報表的比較是將連續數期的會計報表金額并列起來,比較其相同指標的增減變動金額和幅度,據以判斷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發展變化的一種方法。運用該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時,最好是既計算有關指標增減變動的絕對值,又計算其增減變動的相對值。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分析結果的片面性。

(三)會計報表項目構成比較

這種方式是在會計報表比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是以會計報表中的某個總體指標為100%,計算出其各組成項目占該總體指標的百分比,從而來比較各個項目百分比的增減變動,以此來判斷有關財務活動的變化趨勢。這種方式較前兩種更能準確地分析企業財務活動的發展趨勢。它既可用于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狀況的縱向比較,又可用于不同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同時,這種方法還能消除不同時期(不同企業)之間業務規模差異的影響,有利于分析企業的耗費和盈利水平,但計算較為復雜。

三、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某些彼此存在關聯的項目加以對比,計算出比率,據以確定經濟活動變動程度的分析方法。比率是相對數,采用這種方法,能夠把某些條件下的不可比指標變為可以比較的指標,以利于進行分析。

常用的財務分析比率通常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反映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

它又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兩類。

1、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不足,不僅影響企業的秩序,增加今后籌集資金的成本與難度,還可能使企業陷入次物危機,甚至破產。

2、長期償債能力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利息與本金的能力,一般而言,企業借長期負債主要是用于長期投資,因此,最好是用投資產生的效益償還利息與本金。所以通常以資產負債率和利息收入倍數兩項指標來衡量企業的長期負債能力。

(二)反映營運能力的財務比率

營運能力是以企業各項資產的周轉速度來衡量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周轉速度越快,表明企業的各項資產進入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潤的周期就越短,經營效率自然就越高。

(三)反映盈利能力的財務比率

盈利能力是與企業相關的各方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只有保持企業的長期盈利性,才能真正做到持續穩定經營。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為因素替換法,或連環替代法,它是用來確定幾個相互關聯的因素對分析對象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采用這種分析方法的前提是當有若干個因素對分析對象發生影響時,若分析其中某一個因素則假定其他各因素都不變化,從而確定需分析的這個因素單獨發生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若干因素對某一經濟指標的共同影響,又可以單獨分析其中某個因素對某一經濟指標的影響,在財務分析中應用十分廣泛。但在應用這一方法時必須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因素分解的關聯性。即確定構成經濟指標的因素,必須是客觀上存在著的因果關系,要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就失去了其存在價值。

2、順序替代的連環性。連環替代法在計算每一個因素變動的影響時,都是在前一次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并采用連環比較的方法確定因素變化影響結果。因為只有保持計算程序上的連環性,才能使各個因素影響之和,等于分析指標變動的差異,以全面說明分析指標變動的原因。

第6篇

[關鍵詞] 腎癌;預后;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3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4-0033-02

腎細胞癌是泌尿系統僅次于膀胱癌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盡管相關輔助檢查的檢出率較高,但不少患者出現癥狀就診,往往已處于晚期。探討影響腎癌術后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壓、吸煙、腎結石及腎囊腫等因素是導致腎癌發病率上升的危險因素[2,3]。本研究對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186例腎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為臨床的防治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186例腎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行腎癌根治術,手術病理證實,并具有完備的隨訪資料,隨訪截至日期為2012年9月。其中男120例,女66例,年齡46~73歲,平均(61.8±4.8)歲;Ronson分期:Ⅰ、Ⅱ期101例,Ⅲ、Ⅳ期85例;淋巴結轉移71例;具有合并癥患者95例,包括糖尿病22例,腎結石36例,腎囊腫21例,高血壓22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未進行化放療。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電話、家訪及門診復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隨訪,詢問終點情況,并記錄治療情況。隨訪工作截止于2012年9月。生存時間以手術日至末次隨訪時間為準,或至患者死亡。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累積生存率計算采用Kaplan-Meier法,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比較,進行單因素分析,將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再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P < 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腎癌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對186例腎癌行腎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隨訪,分析臨床病理資料年齡、性別、淋巴轉移、病理類型、腎癌的大小、病灶數、合并癥、靜脈癌栓、腎集合系統累及、吸煙史、遠處轉移、Ronson分期等12項可疑危險因素與患者生存率的關系,單因素分析顯示,患者3年存活率與有無淋巴結轉移、腫瘤的大小、有無靜脈癌栓、遠處轉移、Ronson分期及吸煙等相關(P < 0.05)。

2.2 影響腎癌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淋巴結轉移、腫瘤的大小、有無靜脈癌栓、遠處轉移、Ronson分期及吸煙等指標進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如表2所示,有無淋巴結轉移、有無靜脈癌栓、遠處轉移、Ronson分期是影響腎癌預后的相對獨立危險因素。

3 討論

腎癌又稱腎細胞癌,占原發性腎惡性腫瘤的85%,瘤體多為類圓形的實體腫瘤,主要由透明細胞癌構成,其主要來源于腎小管上皮細胞[4]。目前病因未明,研究表明,其發病可能與飲食、放射、吸煙、藥物、遺傳、肥胖、飲酒等因素相關[5,6]。根治性腎切除術一直是治療腎癌的金標準,手術范圍包括患腎、腎周筋膜及腎周脂肪、髂血管分叉以上輸尿管、腎門淋巴結及同側腎上腺[7]。本文針對行腎癌根治術的患者的預后,探討影響腎癌的指標,對指導腎癌患者進一步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單因素分析顯示,患者3年存活率與有無淋巴結轉移、腫瘤的大小、有無靜脈癌栓、遠處轉移、Ronson分期及吸煙等相關。本研究將腫瘤的大小以7 cm作為分界,兩組的生存率具有明顯的差異。但多因素分析顯示,Ronson分期較腫瘤的大小更能預測腎癌的預后。大量的前瞻性研究及病例對照表明[8],吸煙是導致腎癌患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顯示,吸煙與生存率相關,可能與吸煙降低機體免疫力有關。但多因素分析未能證實,可能與樣本較少有關。腎細胞癌容易發生腎靜脈和腔靜脈內癌栓,合并有靜脈癌栓的患者預后較差,是影響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還顯示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的患者的生存率明顯下降。與相關的研究結果一致[9,10]。

綜上所述,淋巴結轉移、有無靜脈癌栓、遠處轉移、Ronson分期是影響腎癌預后的相對獨立危險因素。腎癌預后相關因素的深入研究,對評估預后、提供指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改善患者的不良預后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Lewis G,Maxwell AP. Early diagnosis improves survival in kidney cancer[J]. Practitioner,2012,256(1748):13-16,12.

[2] 周凱,葛京平,高建平,等. 213例偶發腎癌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J]. 中國癌癥雜志,2011,21(8):632-636.

[3] Major JM,Pollak MN,Snyder K,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and risk of kidney cancer in men[J]. Br J Cancer,2010,103(1):132-135.

[4] Chow WH,Dong LM,Devesa SS.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kidney cancer[J]. Nat Rev Urol,2010,7(5):245-257.

[5] 李虎,董超雄,羅文平,等. 腎癌63例回顧性分析[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1,31(8):1455-1457.

[6] 方祖軍,燕翔,鄭捷,等. 腎癌的病理類型與預后的關系[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6,21(4):262-263.

[7] Smaldone MC,Uzzo RG. Kidney cancer in 2011: Objectifying risk for localized renal masses[J]. Nat Rev Urol,2012,9(2):70-72.

[8] 周雷,張艷輝,姚欣,等. 青年腎癌患者轉移潛能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綜合臨床,2011,27(9):977-980.

[9] 王瑛,范志強,劉利敏,等. 腎癌多中心病灶的危險因素[J]. 臨床醫學工程,2012,19(5):774-775.

第7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factors of hospital income. Method: To establish factor index system for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hospitalization income change in Tianijn during 2010-2011, and analyze hospital business income with multiple factors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to 2010, in 2011, the business income of the Tianjin areas showed significant growth caused by outpatient visits, the average daily cost and discharges increase.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medical service system in tianjin is better, which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xpenses for medicine, but we should further shorten 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關鍵詞: 天津醫院;業務收入;因素分析

Key words: Tianjin hospital;business income;factor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5-0311-02

0 引言

業務收入是醫院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高低的反映[1,2,3]。

天津以199張以內病床醫院為多數,以一級醫院為多數,醫院均有發展潛力,運營良好,但應加強外部資金運用、資源利用、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4]。本文就2010-2011年天津地區醫院業務收入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為深化醫院改革、優化決策提供信息和依據,以提高醫院綜合經營管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5]、《2012中國衛生統計年鑒》[6],數據采用excel處理[7]。見表1、2。

1.2 方法 以2010年為基期、2011年為報告期,建立指數體系。根據質量指標固定在基期,數量指標固定在報告期的原則,各因素的排序應使相鄰兩變量的乘積具有獨立意義[1,2,3,8,9]。

1.2.1 門診收入=門診人次×每門診人次費用

門診收入總指數:

∑q1p1/∑q0p0=(∑q1p0/∑q0p0)×(∑q1p1/∑q1p0)

增長額:∑q1p1-∑q0p0

門診人次變動影響指數:∑q1p0/∑q0p0

增長額:∑q1p0-∑q0p0

門診人次平均費用變動影響指數:∑q1p1/∑q1p0

增長額:∑q1p1-∑q1p0

1.2.2 住院收入=出院病人數×平均住院床日×日均費用

住院收入總指數:∑q1m1p1/∑q0m0p0

增長額:∑q1m1p1-∑q0m0p0

出院人次變動影響指數:∑q1m0p0/∑q0m0p0

增長額:∑q1m0p0-∑q0m0p0

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數變動影響指數:∑q1m1p0/∑q1m0p0

增長額:∑q1m1p0-∑q1m0p0

出院者平均費用變動影響指數:∑q1m1p1/∑q1m1p0

增長額:∑q1m1p1/∑q1m1p0

2 結果與分析

2.1 門診收入

門診收入總指數:∑q1p1/∑q0p0=124.36%

增長額:∑q1p1-∑q0p0=239490.5萬元

門診人次變動影響指數:∑q1p0/∑q0p0=120.38%

增長額:∑q1p0-∑q0p0=200366.88萬元

門診人次平均費用變動影響指數:∑q1p1/∑q1p0= 103.31%

增長額:∑q1p1-∑q1p0=39123.58萬元

報告期與基期相比,醫院門診收入增加239490.5萬元,增長24.36%;其中由于報告期門診人次增加8830625人次,收入增加200366.88萬元,增長20.38%;門診人次平均費用報告期較基期增加39123.58萬元,增長3.31%。

2.2 住院收入

住院收入總指數:∑q1m1p1/∑q0m0p0=118.22%

增長額:∑q1m1p1-∑q0m0p0=199189.5萬元

出院人次變動影響指數:∑q1m0p0/∑q0m0p0=111.46%

增長額:∑q1m0p0-∑q0m0p0=125327.98萬元

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數變動影響指數:∑q1m1p0 /∑q1m0p0

=93.65%

增長額:∑q1m1p0-∑q1m0p0=-77381.4萬元

日均費用變動影響指數:∑q1m1p1/∑q1m1p0=113.25%

增長額:∑q1m1p1/∑q1m1p0=151242.9萬元

報告期與基期相比,住院收入總指數118.22%,增長額為199189.5萬元,增長18.22%。其中由于出院人次增加106947人次,變動影響指數為111.46%,增加125327.98萬元,增長11.46%;平均住院日影響指數為93.65%,減少77381.4萬元,負增長6.35%;日均費用影響指數為113.25 %,增加151242.9萬元,增長13.25%。

3 討論

3.1 2011年較2010年,天津地區業務收入增加438680萬元,其中門診收入占總業務收入的54.59%。

3.2 由于門診人次增加8830625人次,增長20.38%,創收200366.88萬元;而門診人均費用影響指數為103.31%,增長3.31%創收39123.58萬元,2011年天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9%[10],說明天津通過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新建、擴建醫院,2010年底初步建成3個醫學中心、5個區域醫療中心和8個專科診療中心,2011年起花5年時間最終形成5個醫學中心、8個區域醫療中心和9個專科診療中心,規范合理用藥,監督臨床用藥,嚴格抗生素使用,進一步完善醫療體系,以惠及更多患者。

3.3 其次由于住院日均費用增長13.25%而創收151242.9萬元,藥費環比增長3.12%,檢查治療費環比增長13.53%,一方面有效控制藥占比;另一方面先進醫療設備的輔助診斷,檢查費用上漲,也帶動手術量增加,說明天津地區醫院醫療水平不斷提升。

3.4 由于出院人次增長11.46%創收125327.98萬元,天津通過醫保覆蓋面廣,提高醫保最高支付限額,試點改革公立醫院,基本藥物全報銷,18項無償公共衛生服務及社區看病按病種付費等7項措施,讓更多百姓享到“病有所醫”。

3.5 2011年較2010年平均住院日縮短0.8日,但仍達11.8日,尚有較大的縮短住院日的空間。

4 小結

2011年較2010年,天津地區業務收入大幅增長,以門診人次、日均費用和出院人次增加所致。天津綜合醫療服務體系構建較好,有效控制藥費,但應進一步縮短平均住院日。

參考文獻:

[1]楊梅芬.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醫院的業務收入.中國衛生統計,2012,29(4):590-593.

[2]李向紅,雍景華.醫院業務收入增減變動的因素分析.中國衛生統計,2010,27(5):512-513.

[3]李育梅,顧鶯.某院2007年業務收入變動因素分析.中國衛生統計.2008,25(6):614-615.

[4]李敏,彭建濤.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

——2005-2009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醫院效益分析.2012年總第290期第31卷:321-323.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編.2011中國衛生統計年鑒[M].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104-145.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編.2012中國衛生統計年鑒[M].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第一版:105-134.

[7]美Loren Abdulezer著.Excel求生指南[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41-47.

[8]鮮祖德主編.統計基礎知識與統計實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105-106.

[9]靳鴻.醫院業務收入變動的因素分析.中國衛生統計.2010,

27(3):278-279.

[10]劉漢良主編.統計學教程.上海市財經大學出版社[M].1997

第8篇

[關鍵詞]高含水期 壓裂 有效期

中圖分類號:TE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5-0001-01

影響壓裂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靜態、動態及壓裂施工等多方面因素。在這些參數中,有的參數容易獲取,有的參數難以獲取;有的參數易于量化,有的參數難以量化;一些參數對壓裂效果的影響是顯著的,而其他都沒有。基于此種情況,在對影響壓裂效果的參數選取時,一定要選取那些既對壓裂效果有顯著影響同時又容易量化和獲取的參數[8]。雖然壓裂效果的影響因素較多,但影響權重不盡相同,所以有必要對各壓裂施工數據、開發及單井地質進行分析,對壓裂效果的影響因素的分析,找出影響的主要因素[1]。

1 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研究影響因素的關聯性

對于兩個系統之間的因素,隨時間或不同對象的變化相關性量度,稱為關聯度。在體系發展過程中,若兩個成分變化的趨勢具備一致性,即同步變化水平較高,即二者關聯程度較高;反之則較低。所以,灰色關聯度是根據因素之間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它是作為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一種方法[10]。因此,相關分析,首先必須確定參考序列和參考序列,與其他系列,使我們可以比較的其他系列,然后作出判斷,一般,灰色關聯度以0.7為臨界點。小于0.7則說明與影響因素與參考因素之間的相關性較弱,大于或等于0.7則說明影響因素與參考因素之間相關性較好。

表1-1是通過計算得到的增油量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其中加砂比、排量、小層砂巖厚度的灰色關聯度小于0.7,在研究影響壓后增油效果中,不作為主要影響因素考慮。

2 單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影響因素的關聯性

確定影響壓裂效果的主要影響因素為后面優選壓裂井層、預測增油量打下基礎,必須慎重考慮,細致分析壓后增油量與哪些因素有比較明顯的相關性[11]。

為了確定各因素對增油量的影響程度大小,采用單因素相關分析的方法,畫出各因素與增油量的關系,其斜率的大小反映了各影響因素對增油量的貢獻大小。由于影響因素的單位不一致,相差的絕對數值懸殊,使計算的斜率大小不具有可比性[12]。因此,需要將各影響因素進行歸一化處理,經過歸一化處理后的影響因素與增油量之間的相關系數不變。通過對地層壓力、生產壓差的比較;

通過灰色關聯分析以及單因素分析方法,最后肯定壓前含水率、壓前產油量、生產壓差、孔隙度、滲透率、小層有效厚度以及加砂量這七個因素是影響實驗區塊壓裂增油量的主要因素。

3 應用模糊數學方法選層

因素之間關系復雜,影響壓裂效果的因素就有很多,傳統的數學方法已經很難進行量化研究了,必須用模糊數學等方法對它們進行研究,以便確定它們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采用模糊數學方法來優化井層,各因素的權重分析,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某一指標。一個指標的權重,是指這個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性。確定權重的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熵權法、模糊聚類分析法、最大離差法、主成分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專家評價法等。根據以上各方法優缺點以及適用條件,本文選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稱為層次分析法。它把人的思維過程數學化,并將復雜的系統分析簡化為各指標之間成對比較判斷和簡單排序計算他。層次分析法結構明顯,在有明確數值指標的評價體系中適合用層次分析法來解決。

所謂的模糊評評價方法,運用模糊關系原理,結合各種因素對事情進行評估后的影響的考慮,對事物做出總體評價[13]。其基本方法和步驟如下:

(1)建立因素集。

影響評判對象的各種因素為元素所組成的一個普通集合稱為因素集。常用大寫字母U表示,即

U={u1,u2,…,um} (2-1)

各元素ui(i=1,2,…,m),即代表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例如,評判油井是否適合壓裂時,生產壓差、產層厚度等影響因素即為因素集。有n個樣本需要分類,樣本集可用一個描述事物特征的、模糊的矩陣來確定,記為:

U=(uij)n×m(i=1,2,…n;j=1,2,…,m) (2-2)

(2)效用函數的計算。

描述事物的物理量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分類計算時,從定量分析的物理量的單位,必須消除干擾。因此,利用效用函數描述事物的歸一化[14]值的字符的方法處理。

將綜合效用值規格化,規格化值越大壓裂效果越好,故可以依據E值由大到小將待選對象排序,最后選出最優的對象。

結論

雖然壓裂效果的影響因素較多,但影響權重不盡相同,所以有必要對各壓裂施工數據、開發及單井地質進行分析,對壓裂效果的影響因素的分析,找出影響的主要因素。只要做到了選層準確、方法妥當、參數合理、管理先進.油層壓裂一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衛蕊,七個泉油田壓裂選井選層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

[2] 趙衛蕊,王杰祥,王慶等.壓裂井油層參數對增產效果的影響分析及應用[J].斷塊油氣田,2007,(04).

第9篇

【關鍵詞】重癥病毒性肝炎;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中國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0-0356-02

重癥病毒性肝炎病情復雜,病死率高,嚴重損害患者的肝功能,導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在醫院某些醫源性因素作用下使致病菌得以生長,極易發生醫院感染,而醫院感染常常是加重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衰竭和導致死亡的重要因素[1]。為了探討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特點和相關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將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432例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醫院感染情況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432例,其診斷和分型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標準[2],其中男292例,女140例;年齡29-75歲,平均(48.79±10.18)歲;住院天數10-226d,平均(78.73±21.51)d;其中急性重型肝炎34例(7.87%),亞急性重型肝炎228例(52.78%),慢性重型肝炎170例(39.35%)。各型重癥肝炎的主要癥狀和體征見表1。

表1各型重癥肝炎的主要癥狀和體征(例,%)

注:因患者可同時具有多種臨床癥狀和體征,故總百分率超過100%。

1.2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醫院感染的發生部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影響因素包括年齡、住院天數、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活動度、侵襲性操作、應用激素和免疫制劑、白蛋白、抗生素應用天數)。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百分率表示。P

2 結果

2.1醫院感染部位

我院共收治的432例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醫院感染97例(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參照衛生部醫政司醫院感染控制小組制定的診斷標準,即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而48h后發生感染認定為醫院感染[3]),所占百分比22.45%,。其中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50例(51.55%),下呼吸道感染16例(16.49%),胃腸道感染12例(12.37%),泌尿系統感染10例(10.31%),膽道感染7例(7.22%),皮膚感染2例(2.06%)。

2.2感染的影響因素

從表2中可以看出,住院時間長、侵襲性操作、低水平白蛋白、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長時間應用抗生素等是重型肝炎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

表2感染的影響因素(例,%)

3 討論

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衰竭導致免疫功能紊亂,機體抵抗力降低,低蛋白血癥,肝臟Kupffer細胞功能低下,加之門脈高壓導致胃腸道瘀血,極易發生病原菌移位而造成全身感染;另外感染可加重病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4]。本文研究發現,我院共收治的432例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醫院感染97例,所占百分比22.45%。說明重癥病毒性肝炎發生感染的機率較大,應對重型病毒性感染發生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以期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本文研究發現,住院時間長、侵襲性操作、低水平白蛋白、應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長時間應用抗生素等是重型肝炎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①患者自身抵抗力嚴重下降,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重癥病毒性肝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逐漸增加[5]。本文研究發現,住院時間≥60d的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機率顯著高于住院時間

總之,重癥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后,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應明確影響因素,加強防治。

參考文獻

[1]余桂芳,梁建新,曾文鋌,等.6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預后相關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06,27(3):386-388.

[2]中華醫學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病雜志,2000,8(6):324.

[3]陳自平,盧圣愛,徐昌清,等.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醫院感染及其預防[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7):790-791.

[4]魏秀麗,張國梁.重型肝炎并發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13(2):119-120.

[5]陳建春.本院近6年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醫院感染調查[J].醫學信息,2007,20(6):96

第10篇

遼寧省本溪市本鋼總醫院神經外科,遼寧本溪 117000

[摘要] 目的 探討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及有效治療。 方法 選擇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因顱腦外傷行手術治療后發生顱內感染的患者61例,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探討其臨床治療方法。結果 通過分析總結,可見顱腦外傷術后發生顱內感染與患者術前GCS評分、顱腦損傷類型、手術持續時間、手術治療次數、切口腦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癥等因素有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與性別、年齡及氣管是否切開等因素無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6項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切口腦脊液漏、手術次數、手術時間及低蛋白血癥是顱腦外傷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獨立高危因素,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痊愈49例(80.33%),治療無效死亡12例(19.67%)。結論 顱腦外傷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高危因素眾多,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性措施,及時給予合理的抗菌藥物,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

關鍵詞 ] 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因素;有效治療

[中圖分類號] R651.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a)-0024-02

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craniocerebral trauma related factor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LIU Yongming

Benxi City Liaoning province gener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Liaoning 1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Select the 61 patients in March 2009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due 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for all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summary, showing the former head trauma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cranial GCS score, brain injury type, duration of surgery, surgical treatment times, cut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low albumin and other factor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0.05); but not with sex, age and other factors unrelated to the trachea are c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ix wer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univariate analysis, we found incis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the number of operations, operation time and low albumi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occurrence of intracranial infec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cured 49 cases (80.33%), treatment died 12 cases (19.67%). Conclus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occurred after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for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imely and reasonable antimicrobial drugs,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tracranial infection; Related factors; Effective treatment

顱腦外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的創傷性病癥之一,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病率很高,達1.8%~12.9%,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選取我院61例顱腦外傷行手術治療后發生顱內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分析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并提出有效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病例均為我院神經外科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495例顱腦外傷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選取其中術后發生顱內感染者的61例作為研究對象。男32例,女29例,年齡13~75歲,平均年齡(38.7±7.6)歲,受傷至就診時間0.5~27 h,平均就診時間為(5.2±1.1) h。顱腦損傷類型:開放性顱腦外傷45例,閉合性顱腦外傷16例。感染部位:腦膜炎或腦炎的32例,腦內膿腫17例,硬膜外膿腫12例。

1.2 方法

1.2.1 相關因素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61例顱內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性別、年齡、術前GCS評分、顱腦損傷類型、手術持續時間、手術治療次數、切口腦脊液漏、低蛋白血癥以及術后氣管切開等項目進行評定,并采用統計學分析法得出結論[2]。

1.2.2 治療方法 先予常用的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用藥后72 h內,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對腦脊液進行培養以及藥敏測試,然后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及藥敏測試結果選用合適的抗菌藥[3]。外科處理方法:12例腦內膿腫患者,予以穿刺引流,并用抗生素鹽水對膿腔進行灌注沖洗,待膿腔消失后拔管,余下5例,行開顱膿腫切除術;8例硬膜外膿腫者,先通過皮下置雙腔管,用抗生素鹽水持續灌注沖洗,并給予引流,直至患者癥狀消失,沖洗液細菌培養呈陰性后拔管;余下4例患者給予去除人造顱骨瓣和腦室管治療[4]。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與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單因素分析

顱腦外傷術后發生顱內感染單因素分析,具體見表1。

2.2 多因素回歸分析

對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6項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發現其中4項是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獨立高危因素,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臨床療效

經治療,本組61例患者中,痊愈49例(80.33%),另12例(19.67%)治療無效死亡。

3 討論

目前顱腦外傷的臨床治療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便是手術治療,但術后并發顱內感染的發生率極高,本組患者中達到12.32%,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5]。

本次探究中,在對顱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時發現,患者術前GCS評分、顱腦損傷類型、手術持續時間、手術治療次數、切口腦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癥等因素與術后發生顱內感染聯系密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對上述6項因素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切口有腦脊液漏、手術次數短期內超過2次、手術持續時間超過4 h以及術后發生低蛋白血癥均是術后發生顱內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論與戎建東[6]等人的研究相一致。

針對上述危險因素,要求臨床醫師在顱腦外傷患者的診治過程中,應重視對開放性腦損傷患者傷口的處理,徹底清理血塊和異物,仔細沖洗傷口,尤其要注意清除干凈糜爛的腦組織,術中則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術后將頭皮縫合到位,以免發生術后切口腦脊液漏,以上措施對于預防感染均有重要意義。經治療,痊愈49例(80.33%),治療無效死亡12例(19.67%),與相關文獻[7]中30%左右的致死率相比,本次探究中有效的治療措施明顯降低了顱內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兩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顱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發病率極高,手術過程中應積極控制可能誘發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術后加強監護,在發生感染后,應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合理選擇抗菌藥物,以確保手術療效,提高患者的預后。

[

參考文獻]

[1] 謝賢生,劉勝初,張顯強.47例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6):848-850.

[2] 孫虎.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5-67.

[3] 樊天禹,向鵬,李京湘,等.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診治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4):777-778.

[4] 郝彬,趙紅果.顱腦術后顱內感染易感因素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4):145-146.

[5] 徐長岐,孟偉,張玉林.24例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12):150.

[6] 戎建東,丁方,李甲,等.開顱手術后并發顱內感染的治療方法[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1):47-49.

第11篇

【關鍵詞】直腸癌;淋巴結轉移

Analy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LI Shu-huai,YANG Rong-hua.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Guangyuan Municipal Cangxi Red Cros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628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factors,prognosis in rectal cancer.Methods Collected the statistics of 79 cases who accepted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EM),such as clinical factors,prognosi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And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ird and the preceding two factors.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ive factors(namely the tumor size,massive type,depth of invasion,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monovariate analysis.However only two factors-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were left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otal group was 59.7%.The prognosis of nolymph metastasis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with metastasis(χ2=13.658,P=0.000).Conclusion Histology type and differentiating degree are main risk factor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rectal cancer.Doctor can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make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judg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Key words】Rectal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淋巴結轉移是直腸癌的主要轉移途徑,也是術后復發的主要原因[1],研究直腸癌淋巴結轉移有利于病情的評估、具體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手術預后的判斷。為此筆者收集廣元市蒼溪縣紅十字醫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間在本院手術治療的67例直腸癌患者的資料,對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以及淋巴結轉移與預后之間的關系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共67例,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齡39~78歲,平均(58.2±10.6)歲,

1.2 手術原則 所有病例均按全直腸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則手術,在直視下銳性解剖,完整切除包裹在盆臟筋膜內的直腸及其系膜。對于腫瘤位于腹膜返折線以上的病例,切除腫瘤遠端5 cm以上腸管及直腸系膜,對于腫瘤位于腹膜返折線以下的病例,切除腫瘤遠端2 cm以上腸管及直腸系膜。所有患者術前均未接受過放、化療。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淋巴結轉移與以下因素之間的關系,如性別、年齡、腫瘤原發灶大小、大體類型、浸潤深度、組織學類型、分化程度及術前血清CEA水平。先作單因素分析,再對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Logistic 回歸多因素分析,找出與淋巴結轉移相關的主要因素。隨訪患者生存情況,并比較有淋巴結轉移組與無淋巴結轉移組的生存情況。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Kaplan-Meier法及Log-rank test作生存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無術中、術后死亡,1例吻合口瘺經過局部引流、禁食、胃腸外營養和加強抗感染等治療,2周后愈合。并且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

2.1 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分析 對標本中淋巴結逐一切取,67例患者共獲取651枚淋巴結,有26例(38.8%)患者發現淋巴結轉移,共有轉移淋巴結104枚(16.0%)。單因素分析顯示,腫瘤大小、腫瘤大體類型、浸潤深度、組織學類型以及分化程度5個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生存分析 全組5年生存率為59.7%,將全組分為有淋巴結轉移組與無淋巴結轉移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38.5%和73.2%,兩組生存曲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658,P=0.000)。

3 討論

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消化道腫瘤中位居第二,淋巴結的轉移不管是與其治療還是預后都關系密切,而有一些臨床病理特征與淋巴結轉移相關,即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因為術前及術中很難準確判斷淋巴結是否有癌轉移,有時術中未發現腫大淋巴結,而術后病檢卻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相反有時術中發現明顯腫大的淋巴結,而術后病檢卻證實為淋巴結慢性炎性改變。所以,研究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有其明顯意義。盡管目前已有不少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但結論大多不一致。在諸多報道中,有的認為腫瘤大小、浸潤深度、組織學類型以及腫瘤芽是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2]。除此而外有的認為腫瘤分化程度、血管浸潤也是其危險因素[3-5]。但也有相反意見,認為腫瘤浸潤深度以及腫瘤大小不是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危險因素[2,6]。

在本研究中,筆者應用Logistic 回歸多因素分析法對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可能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因為病歷資料中對腫瘤芽和腫瘤血管浸潤的具體情況缺乏詳細記錄,故未將此二臨床病理特征列為可能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中腫瘤大小、腫瘤大體類型、浸潤深度、組織學類型以及分化程度5個因素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隨著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的應用和推廣,直腸癌患者術后局部復發率明顯降低,患者預后明顯改善[10]。但淋巴結轉移仍然是影響直腸癌患者預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根治術后局部復發和遠處轉移的主要原因,如果發生淋巴結轉移,則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顯降低。宮媛等[11]對272例直腸癌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患者分為淋巴結轉移0個組、1~3個組和≥4個組,5年生存率分別為85%、47%、31%,無淋巴結轉移組的預后明顯好于有淋巴結轉移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本組患者均行TME手術,全組5年生存率為59.7%。進一步比較亦發現無淋巴結轉移組預后明顯好于有淋巴結轉移組,兩組生存曲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658,P=0.000)。另外有文獻報道淋巴結轉移程度不同,對預后的影響也不同[12],本研究因受病例數的限制,暫未進一步比較分析不同淋巴結轉移程度的患者術后生存情況。

綜上所述,在本研究中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和分化程度是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主要危險因素,根據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結轉移之間的相關性能夠更準確診斷病情、制定治療方案以及判斷預后。

參考文獻

[1] Stocchi L,Nelson H,Sargent DJ,et al.Impact of surgical and pathologic variables in rectal cancer:a United States community and cooperative group report.J Clin Oncol,2001,19(18):3895-3902.

[2] Ishikawa Y,Akishima-fukasama Y,Ito K,et al.Histopathologic determinants of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arly colorectal cancer.Cancer,2008,112(2):924.

[3] Iwashita A.Pathomorphologic study corncerning risk factor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lorectal submucosal invasive(sm)carcinomas of Is type.Stomach & Intestine(Tokyo),1997,32(11):1511-1520.

[4] Bayar S,Saxena R,Emir B,et al.Venous invasion may predict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early rectal cancer.Eur J Surg Oncol,2002,28(4):413.

[5] Kobayashi M,Watanabe H,Maeo S,et al.Correlation of histological atypia and cancer-sprouting with vascular permeation and lymph nodal metastasis by our new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ubmucosal invasion by colorectal carcinomas.Stomach & Intestine,1994,29(11):1151-1160.

[6] Suzuki T,Sadahiro S,Mukoyama S,et al.Risk of lymph nod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early invasive colorectal cancer classified as Haggitt,s level 4 invasion:image analysis of submucosal layer invasion.Dis Colon Rectum,2003,46(2):203.

[7] Heald RJ,Moran BJ,Ryall RD,et al.Rectal cancer:the Basingstoke experience of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1978-1997.Arch Surg,1998,133(8):894.

[8] Roncucci L,Fante R,Losi L,et al.Survival for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in a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y.Eur J Cancer,1996,32(2):295.

[9] Elsaleh H,Cserni G,Iacopetta B.Extent of involvement in stage Ⅲ colorectal carcinoma:relationship to clinicopathologic variables and genetic alterations.Dis Colon Rectum,2002,45(9):1218.

[10] Arbman G,Nilsson E,Hallbook O,et al.Local recurrence following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rectal cancer.Br J Surg,1996,83(3):375-379.

第12篇

[關鍵詞] 丙戊酸;癲癇;血清濃度;治療藥物監測;個體化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27-0105-03

癲癇是一種由于大腦神經元的異常放電導致的腦功能短暫性失調的神經系統常見病、多發病。據有關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癲癇的總體患病率達7.0‰,其中1年內有發作的活動性癲癇患病率達4.6‰,而年發病率達28.8/10萬,是目前神經科的第二大常見疾病,僅次于頭痛[1]。到目前為止,癲癇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與以下幾個方面密切相關:①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失衡;②神經遞質失衡;③神經膠質細胞、離子通道、遺傳及免疫功能異常[2]。目前通過藥物控制癲癇仍是抗癲癇治療的首要方式,丙戊酸鈉(sodium valproate,VPA)對大發作、各型小發作、肌陣攣性癲癇、局限性發作和混合型癲癇等各型癲癇均有較好的療效[1],是一種不含氮的廣譜抗癲癇藥。該藥具有血藥濃度易于調控、起效較快、單藥治療有可能控制病情、復發率較低而不良反應較少等優點[3],但由于其治療窗窄,劑量和療效間個體差異較大,在常規用藥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不同的患者臨床療效不同,甚至可能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4,5]。因此,對丙戊酸鈉的血藥濃度進行監測,能夠為實施個體化給藥提供依據。本項研究分析了河池市中醫醫院神經內科門診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監測結果以及丙戊酸鈉血藥濃度與療效的關系,以便為丙戊酸鈉的合理使用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被確診為癲癇并服丙戊酸鈉片1個月以上的患者共116例,均為2013年1月~2016年2月河池市中醫醫院神經內科門診患者。男74例,女42例;年齡15~65歲,其中15~18歲的未成年人11例,19~60歲的中青年人82例,>60歲的老年人23例;包括4個民族的患者,其中漢族53例,毛南族5例,瑤族4例,壯族54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5~65歲;②服藥前每月發作2次以上;③患者及未成年患者的監護人愿意配合研究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排除。①孕婦或者即將進入妊娠期者;②有肝病史或者血液系統疾病史或者嚴重心肺疾病史者;③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配合研究者。由河池市中醫醫院檢驗科采血后送南寧金域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檢測,采用熒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測定患者血清中藥物濃度。取患者血藥濃度穩態時靜脈血2 mL,即清晨空腹服藥前采血,測其谷濃度,血樣置于無抗凝劑的干燥試管內。記錄患者一般信息如性別、年齡、民族及丙戊酸鈉血藥濃度。根據癲癇控制情況評定療效。

1.2 丙戊酸鈉血清濃度標準及療效評定方法

丙戊酸鈉的有效血清濃度為50~100 μg/mL,而100 μg/mL為中毒濃度[3]。以治療前后發作頻率相互比較來判定療效。癲癇的發作頻率減少75%~100%為顯效;癲癇的發作頻率減少50%~74%為有效;癲癇的發作頻率減少≤50%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觀察總例數×100%[6]。

1.3 統計學方法

本項研究中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患者體內VPA血藥濃度與年齡、性別、民族的相關性

116例患者的VPA血藥濃度中,100 μg/mL者20例。統計分析表明,不同年齡組、不同性別、壯族與非壯族患者之間VPA 血藥濃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3。

2.2 VPA血藥濃度與療效的關系

統計分析表明,50~100 μg/mL組與>100 μg/mL組總有效率均優于

3 討論

3.1 影響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的因素

個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身高和體重等)、給藥劑量、劑型、并用藥情況和采血時間等都是血藥濃度的影響因素。丙戊酸鈉血漿蛋白結合率為85%~95%,產生藥理作用的是游離丙戊酸。而蛋白結合率會因患者的生理狀況不同而不同,這也是癲癇患者丙戊酸鈉血藥濃度有明顯個體差異的原因[7,8]。陳玲等[3]的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丙戊酸鈉血藥濃度有明顯下降趨勢,可能的原因有:①老年人病情較復雜,常常合并多種疾病,用藥品種也較多,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影響丙戊酸鈉血藥濃度。②老年人的胃腸吸收功能較差,可能導致丙戊酸鈉血藥濃度降低。李丹等[4]的研究表明,老年患者(>60歲)及中青年患者(19~60歲)的平均血藥濃度比未成年人(0~18歲)的平均血藥濃度低,而18歲以上的男性患者VPA平均血藥濃度低于女性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2丙戊酸鈉血藥濃度與臨床療效的關系

血藥濃度是調整抗癲癇藥給藥劑量、提高療效的重要依據[12]。鄭冰等[13]的研究表明VPA的療效與血藥濃度存在較好的相關性。祝文兵等[7]的研究表明血藥濃度低于治療窗患者的療效比在治療窗范圍內患者的療效差,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100 μg/mL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

綜上所述,丙戊酸鈉血藥濃度與其抗癲癇療效是密切相關的,監測血藥濃度有助于個體化給藥方案的制定。

[參考文獻]

[1] 金鳳,程宏. 丙戊酸鈉治療癲癇的個體化差異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124-126.

[2] 陳偉賢,蔡穎源. 癲癇及抗癲癇藥物的應用[J]. 中華全科醫學,2015,13(6):866-867.

[3] 陳玲,苗苗,劉俊. 癲癇患者丙戊酸血清濃度監測及與臨床療效的關聯性分析[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12):1613-1616.

[4] 李丹,韓靜靜,顧劍,等. 1162例/次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監測與影響因素分析[J]. 安徽醫藥,2015,19(10):2026-2028.

[5] 鞠永靜. 1692例抗癲癇藥物血藥濃度監測結果與分析[J].藥品評價,2014,11(18):33-34,37.

[6] 孫麗,趙維納,張麗榮. 丙戊酸鈉聯合氯硝西泮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療效觀察[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 11(11):858-859.

[7] 祝文兵,陽利龍,唐勇擘,等. 我院 2013年3183例次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分析[J].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 18(8):967-969.

[8] 景天闖,李文S. 720例丙戊酸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分析[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5,36(1):10-11,S8.

[9] 唐蓮,周黎,虞燕霞,等. 126 例丙戊酸鈉血藥濃度未達標病例的臨床分析[J]. 中國藥學雜志,2012,47(24):2040-2042.

[10] 楊禮超,范義鳳,{捷. 969例癲癇患者丙戊酸鈉血藥濃度監測分析[J]. 中國藥業,2014,23(11):44-45.

[11] 彭敏,鄧楠. 丙戊酸鈉的血藥濃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26):2422-2424.

[12] 姜慶城. 癲癇患者體內不同丙戊酸鈉血藥濃度與療效的關系[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4):79-80.

[13] 鄭冰,魏曉霞,張明芳. 丙戊酸鈉的血藥濃度監測和合理用藥探討[J]. 海峽藥學,2015,27(11):252-254.

[14] 班立麗,唐曉霞. 丙戊酸鈉血藥濃度與抗癲癇療效及不良反應關系研究[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3, 13(12):1086-1088.

[15] 李烈權. 丙戊酸鈉治療癲癇的血藥濃度監測與分析[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8):631-632.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一本在线免费看现频 |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首页 | 婷婷精品视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