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26: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國歷史朝代,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嬰
2、漢朝皇帝列表
西漢
漢高祖劉邦 漢惠帝劉盈 漢前少帝劉恭
漢后少帝劉弘 漢高后呂雉 漢文帝劉恒
漢景帝劉啟 漢武帝劉徹 漢昭帝劉弗陵
昌邑王劉賀 漢宣帝劉詢(劉病已) 漢元帝劉奭
漢成帝劉驁 漢哀帝劉欣 漢平帝劉衎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 漢明帝劉莊
漢章帝劉炟 漢和帝劉肇 漢殤帝劉隆
漢安帝劉祜 漢少帝劉懿 漢順帝劉保
漢沖帝劉炳 漢質(zhì)帝劉纘 漢桓帝劉志
漢靈帝劉宏 漢少帝劉辯 漢獻帝劉協(xié)
3、三國
魏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齊王曹芳(邵陵厲公)高貴鄉(xiāng)公曹髦 魏元帝曹奐
蜀【蜀漢】漢昭烈帝劉備 漢孝懷帝劉禪
吳 武烈帝孫堅 長沙桓王孫策(孫堅子,孫權(quán)之兄) 吳大帝孫權(quán) 吳會稽王孫亮 吳景帝孫休 吳烏程侯孫皓
4、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隋恭帝楊侑 隋秦王楊浩
5、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顯 唐睿宗李旦
6、宋朝皇帝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宗趙炅 宋真宗趙恒
宋仁宗趙禎 宋英宗趙曙 宋神宗趙頊
宋哲宗趙煦 宋徽宗趙佶 宋欽宗趙桓
南宋
宋高宗趙構(gòu) 宋孝宗趙眘 宋光宗趙淳
宋寧宗趙擴 宋理宗趙昀 宋度宗趙禥
宋恭帝趙顯 宋端宗趙昰
7、元朝皇帝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睿宗(監(jiān)國)
孛兒只斤拖雷 元太宗
孛兒只斤窩闊臺 馬乃真后(稱制)
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 海迷失后(稱制)
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
8、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鎮(zhèn)
明代宗朱祁鈺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燳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9、清朝皇帝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乾隆)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嘉慶)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廟號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時已經(jīng)追封了他的某一個祖先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奠基人),當他駕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為太祖,改為使用高祖。
比如李淵登位后,李虎(李淵祖父)被尊為皇帝,廟號唐太祖。
廟號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沒有靠祖上的基業(yè),較近的幾代祖上也沒有太顯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稱為太祖。
比如劉邦,廟號為太祖,就是漢太祖(劉邦也有被稱為高帝的說法,但高是謚號,不是廟號,不要搞錯)。另一個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于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謚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謚號制度也廢止了。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漤,始于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后趙、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gòu)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并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yè),世祖、太宗發(fā)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yè)不足,德宗、寧宗過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歷史課是我最喜歡的科目之一,今天我來說一說上歷史課時的我。
上歷史課時,班上的同學都會感覺昏昏沉沉,除了我和幾位同學,而我呢則是越上越精神。原因應該是我看了一些史書的關(guān)系吧,我在讀《儒林外史》時,也有感覺過昏昏沉沉,不過后來越看就越入迷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的歷史小說。歷史課使我對歷史有更多的理解。尤其是中國歷史,中國的歷史包含很多朝代,中國歷史是全球最悠久的歷史。
我最喜歡的是唐代,宋代的歷史,至于原因嘛。我想應該是我也喜歡文學的關(guān)系,正所謂唐宋的家,所以就特別喜歡這兩個朝代。
我上歷史課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讓我想多上幾節(jié)歷史。總而言之,上歷史課時的我就好像進入入神狀態(tài)。
。
1、下一個朝代是南北朝。
2、南北朝(420年—589年 )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宋朝是漢族人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諸將發(fā)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學創(chuàng)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出現(xiàn)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fā)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quán)和軍閥割據(jù),兵變、民亂次數(shù)與規(guī)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宋朝的農(nóng)業(yè)、印刷業(yè)、造紙業(yè)、絲織業(yè)、制瓷業(yè)均有重大發(fā)展。宋朝海外貿(mào)易分官府經(jīng)營和私商經(jīng)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mào)又占大宗。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shù)史上的一個高峰,也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nèi)處于領(lǐng)先地位,推動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中國四大發(fā)明,在宋代得到改進并應用。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1、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統(tǒng)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歷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與漢朝并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
2、唐朝歷代皇帝順序:
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唐哀帝李柷。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明朝最大的難題,是請皇帝上朝
這個朝代留下的每樣實物都適合作為歷史的背景。蜿蜒的長城,氣勢恢宏的故宮,莊嚴的天地日月祭壇,價值連城的青花、遠山嵯峨的國畫,無一不見證著曾經(jīng)輝煌的文明。
然而,明的歷史卻不堪卒讀,因為處處透露出的血腥黑暗,人們無法像把玩唐宋歷史那樣徜徉在明史中,甚至最滑稽的編劇也無法像戲說清史那樣調(diào)戲明史。長期以來,國人對于明,會有一種不自覺的回避心態(tài),以至于這樣一個輝煌朝代,在國人心中的認知程度甚至還不如年代更遠的宋、唐、漢、甚至秦。
從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即位稱帝開始,到在南京稱帝的弘光帝朱由崧于1645年被俘為止,明朝一共經(jīng)歷了17位皇帝,從1368年到1645年,統(tǒng)治共277年。在中國歷史上,它是承接漢儒傳統(tǒng),開啟近代史的重要朝代。
無論從人口、國力、疆域上來說,明朝絕對是一個以實力取勝的朝代。在擊敗了元朝統(tǒng)治之后,朱元璋通過屯軍大大鞏固了那些前朝雖然列入版圖,但實際上中央政令并沒到達的地方,比如云南、貴州、廣西。又通過移民加強了對中原地區(qū)的財富重新分配和開發(fā)。至明成祖耀威海外時,明朝已經(jīng)控制了元朝原來控制的絕大部分疆域。《地理志》中關(guān)于明朝的版圖是這樣說的:東起朝鮮西據(jù)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十里。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石溏”盡入版圖。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貢,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縻者,不在此數(shù)。嗚呼盛矣!
至于人口,明代曾多次進行人口清查,普遍的官方人口數(shù)據(jù)在5000萬~6030萬之間,而有些學者的現(xiàn)代研究結(jié)果認為,在明中晚期(1600年左右),人口就已經(jīng)超過了1億,準確數(shù)字應該在12億~2億之間。
至于經(jīng)濟與國力,從它留下的巍峨建筑和精美藝術(shù)品不難想象這個國家的國力,著名漢學家卜正民認為,明朝是中國社會的一個變革時期,這個時期的社會變革主要發(fā)生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商品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在明代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歐洲人雖然已經(jīng)“發(fā)展起在歐洲以外范圍的航行技術(shù)能力和足以使他們買通進入歐洲以外市場的道路的白銀儲備”,但當時世界經(jīng)濟的中心是明代中國而不是歐洲。
從許多方面看,這個朝代都擁有中國人所沉醉的“盛世”所具備的因素,無論軍事、邦交、文化、民生,只除了一個方面:政治和君主。
“中國的黑暗政治始于太祖,他大搞君權(quán)絕對,從而產(chǎn)生了君主可以不作為的統(tǒng)治。”明史專家李寶臣說,他把明史熱不起來的原因歸結(jié)于朱元璋,他認為,正因為朱元璋制造了這套成功的統(tǒng)治體系,使得朱家子孫可以不見朝臣,朝廷照樣運作,因此,明朝的帝王是歷史上各朝代中最無趣的帝王。明歷史上的帝王中,除了一個明武宗,其他的皇不愛出游,有的甚至躲在后宮好幾年,連見一見朝臣的興趣都沒有。“搞得明朝的皇帝沒故事,皇帝沒故事怎么編劇本,明朝在屏幕上自然熱不起來。”李寶臣說。
作為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寒賤的皇帝,朱元璋在他登上帝座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他重新啟用漢服漢制,改革了文官制度,廢除了宰相席位,啟用內(nèi)閣制,最大限度地削除了文官、藩鎮(zhèn)對于帝座的威脅,構(gòu)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
但也正是因為過于削弱了這些力量,皇帝必須啟用其他的力量來維持統(tǒng)治,這使得明朝的“廠衛(wèi)”與“太監(jiān)政治”有了市場。朱元璋在他的有生之年,還發(fā)動了一場文字獄,這也使得人們對明朝有了不好的印象,實際上,明朝以后的皇帝并沒有再發(fā)起文字獄。“人們印象中明朝的殘酷,那主要是針對官吏,而不是針對普通百姓的。實際上,明朝的稅賦并不高,相對來,人民還是安居樂業(yè)的。”明史專家毛佩琦說,“總結(jié)成一句話,就是‘嚴明以馭吏,寬裕以待民’。”
朝代順序表中“唐宋元明清”之所以沒有遼和金在里面,是由于它們只是歷史的一個過渡,對后面時代影響不是很大。在朝代的順序表當中,只有那些具有很大影響力的國家,或者是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當中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朝代才能夠留在其中。
遼朝(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
907年,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臨潢府(今內(nèi)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開封),耶律德光于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遼”,改年號為“大同”。983年復更名“大契丹”。1007年遼圣宗遷都中京大定府(今內(nèi)蒙古赤峰市寧城縣)。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復國號“遼”。1125年被金朝所滅。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堯舜時期,人們把舜帝祭祀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新年的開始,并且規(guī)定正月初一為“元旦”。而在漢朝之前,正月的時間常常跟隨朝代的更替而變換。到了漢朝,漢武帝正式規(guī)定把孟喜月定為正月,孟喜月的第一天就稱為元旦,這個歷法也一直持續(xù)到了清朝末年。后,中央政府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規(guī)定每年農(nóng)歷的1月1日為春節(jié),陽歷的1月1日為新年。
元旦:
中國歷史上的元旦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中國歷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是很不統(tǒng)一的,歷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從漢武帝起,規(guī)定陰歷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后,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陽歷年、新歷年或公歷年。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老師不提魏晉南北朝的原因是這段歷史時間既短,戰(zhàn)亂也多,社會進步甚少,國家一直處于動蕩不安之中,無論是物質(zhì)文明還是精神文明的成就均比其他朝代要少很多。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quán)更迭最頻繁的時期,由于長期的封建割據(jù)和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xiàn)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駐防八旗駐扎于全國各重要之地,視情況不同設將軍、都統(tǒng)、副都統(tǒng)、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內(nèi)地將軍等只管軍事,而駐扎邊疆的將軍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將軍是滿官的稱號,戰(zhàn)時則任命親王為大將軍。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集各種權(quán)力于一身的皇帝,總結(jié)歷史上各朝代的經(jīng)驗,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削弱、分化大臣權(quán)利,以防權(quán)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別于以前各朝的官制。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中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是元朝。
元朝最大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亞南部,越過貝加爾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東部,東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庫頁島。總面積到達 2848萬平方公里。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