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25: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以成長為話題的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以愛為先導,創設人文氛圍
冰心老人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對于學生而言,缺乏了起碼的愛,也就意味捉著本性的迷失。而現實是這樣,整個社會的愛像黃土地里的水分一樣,正在蒸發和流失。愛的“荒漠化”同樣襲擊著當代中學生的心靈。就拿我們學校眼前的現象來說,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中學。每到趕集,校園內的家長就川流不息,她們在干什么呢?是為學生送愛的,有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端著香噴噴的飯菜;有的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去灶打水;有的忙碌的為自己的孩子買好吃的。真是干的不亦樂乎。看似家長在百忙中為孩子奉獻愛心。其實,這種愛是一種“悲愛”。這種愛越迫切,對學生的成長危害越大。學生越不知道珍惜人間之愛。還有我們時常在校園內碰到學生之間的傷害事件。這些都在反復昭示著現實:沒有恰當的愛的澆灌的心靈是荒蕪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急需點亮中學生愛的明燈。讓它照亮學生心靈的每一個角落。并且讓學生知道,只有用愛來交換愛,用愛來滋潤愛,用愛來培育愛。這種愛才是真正的人間之愛。我們所倡導的“人文精神”才能找到真正的落腳點。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時常在語文之前讓學生舉行五分鐘以“愛心”為話題的演講活動。內容包括關于“愛心”的名人傳記、故事、散文等。這樣長期的用愛心感染學生,用真情感化學生。讓學生懂得了以愛心換取愛心,有付出的愛,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愛。
二、以交流為主題,內化人文精神
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語文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對學生平常的學習、生活,做人,做事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捕捉教機,隨時進行交流。交流時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并且使之發揚光大。我曾經遇上這樣的一名學生(差生)。在我的心目中印象一直是頑皮、不愛學習,只會抄襲作業,多次的管教都無濟于事,我甚至感到她以無可救藥了。然而有一次在作文上的一段話,改變了我的看法。她寫到:
一步、兩步、三步……
果然,老師走完這十一步開始轉身,又邁著步子向前走。
從講臺到我的座位不多不少正好十二步。就是這一不步,整整三個月了,沒有一位老師邁出第十二步,朝我這個角落“光顧”過。坐在這教室的最后一排,是老師的“偏心”還是“春風不度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