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22 03:07: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大學英語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教學理念創新
創新教育要求大學英語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大學英語課程不僅具有語言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要使大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大學英語教學需要體現通識教育精神。通識教育強調把受教育者作為一個主體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它是關注受教育者的生活、道德、情感和理智和諧發展的教育。通識教育注重知識的整體化和綜合化,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以語言能力訓練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需要重新建構。教是為了不教,老師能給學生以啟蒙教育,教他們學會思考,然后用他們自己的創造思維去學習,終身學習。大學英語教師要樹立通識教育“以人為本、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把學生培養成有個性、有批判精神、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個體,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可持續發展。創新思維是以反常規或者超常規的視角思考問題,以新穎獨創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通過創新思維最終產生獨到新穎的有意義的成果。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師不但應有通識教育理念,具有多元的知識結構、開闊的眼界,具備課程延深與擴展的能力,具有敏銳的視角,從而引導學生英語學習,而且應利用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并且是發展及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智能有強弱之分,多元智能強調的是發展智能強項,彌補智能弱項,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充分發揮其創新思維的最大潛能。
2教學方法創新
2.1輕松環境的創設
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基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培養,重視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因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增強自信心。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對于學生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和優點要及時鼓勵。教師需要多用肯定性和激勵性評價方式來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知識的探索。對于學生發表的觀點,要采取先揚后抑的方式,先表揚其閃光點,再提出建議,給予學生正能量的同時,也引領其情緒一路愉悅。如:你朗讀得很流利,你的語音語調不錯,你的想法富有新意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信任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師生之間形成友好、民主的人際關系,要讓學生身心愉悅地投身于英語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只有創設這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創造性思維才會不受束縛,才可能去探索新知識,形成創新能力。
2.2語言教學的創新
大學英語課程是一門語言類課程,語言技能的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一個平面教學,基本上包括詞匯、句子、文章的學習。這樣的學習很單調,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用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舉措。筆者會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英語原版音頻、原版動畫、報刊雜志和原版電影,試圖創造一個立體式的學習環境和語境。學生學習英語很多年,但是不會說英語,學習了很多英語詞匯,卻不會應用,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學生聽的積累太少,讀的儲備太少。語言的學習規律是聽、說、讀、寫,這個順序一定不能打亂。根據語言學家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輸入假說,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并且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信息或對意義的理解時,習得自然會產生。英語原版動畫可以為學生提供畫面,可使學生獲得情景對應,容易理解,可以幫助學生習得英語語言能力。輸入假說認為大量的接觸可理解的語言輸入之后,會自然提高語言能力,語言的使用能力不是教出來的。克拉申認為較好的輸入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可理解性,即輸入的語言材料是習得者可理解的。第二,既有趣又有關,即輸入的語言材料要有趣、要相關,吸引習得者的注意力。第三,要有足夠的輸入量,要習得新的語言結構,光靠每周上幾節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連續不斷地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奏效。要說得好,必須要有前期大量聽的儲備,要寫得好必須要有大量的閱讀作為積淀,所以,筆者會在課上和課下交叉使用這些資源,既調節了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身心愉悅,又使得學生無意中習得了語言表達,高效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最佳的語言環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機會,成為學生潛能的挖掘者,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逐步提高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筆者把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來發揮學生的智能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筆者給本校美術系三個班級上了一年的大學英語,這三個班級屬于C級,學生英語基礎很弱,采用什么樣的形式組織課堂,應用哪些教學策略,開展哪些活動,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我苦思冥想。后來決定觀察學生,深入與他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我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采取了相應的鼓勵措施,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既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又發展了學生的多項智能。
2.3人文教育的創新
以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為優秀,學生優先、課程多樣。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合理安排的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直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并啟發學生質疑和思考。筆者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通識教育理念,把大學英語課程進行通識化,即在語言技能教學的同時,也會顧及學生的道德、情感、理智、人格以及價值觀的發展。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引入人文典故,拓展學生的視野,深化課文主題,再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這些問題的提出需要多角度、全方位設置,體現開放式思維的特點,既要多樣化,有要有針對性,這樣可以刺激學生積極思考,誘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學生類比、橫向、聯想、逆向等思維,使學生結合已學的知識去探索、去創造,學生思維的創造性才能得到很大的發揮。之后再經過聯系實際生活、小組討論、匯報討論結果,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現。整個環節學生都很投入,致力于參與、思考,在與文學經典作品、人文典故、跨文化交際等碰撞的過程中,在問題啟發和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想法新奇別致,形成了創新性觀點。如果說語言層面的教學是骨架,那么人文層面的教育就是血肉,語言教學和人文教育使得大學英語課堂飽滿。這種開放式、探究式教學方法既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做到了教學方法、教學思想的革新,能使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創造性地思考,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筆者所在的大學英語第一教研室根據現有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經充分調研后,組織教師編寫了符合我校學生實際特點的《文化之旅》中國篇和英美篇。中國片選取了10個代表性的話題,從傳統文化到當代風貌,從宗教哲學到文化教育,不僅包括了中國文化的基礎知識,也涵蓋了中國的飲食、民俗、禮儀等傳統文化。英美篇選取了英國和美國兩個英語國家,從國土概況到政治體制,從文化教育、醫療制度到風土人情、節日習俗,大到國家和價值觀的形成,小到園林藝術、旅游景點。經過一年時間的學習,學生從該教程中習得了很多原汁原味的英語表達;學得了生動、形象的目的語文化。此外,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把大學英語教材和《文化之旅》教程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其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對英美文化的認識,引導學生構建不同文化橋梁,促進跨文化交流。在此過程中,不但增強了學生跨文化意識,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了學生批判性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
3實踐活動的創新
創新教育不僅要有好的課堂環境,還要有好的實踐環境。大學英語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實踐環境,例如舉辦英語競賽,如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大賽,英漢互譯大賽,辯論賽等。辯論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師可以選擇當前熱門話題,提前把辯論的題目告知學生,組織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調研,在課堂上就準備的內容分角色進行辯論,由陳述觀點,自由辯論,總結三部分組成,鼓勵全體學生參與其中,最后教師點評、總結。這樣的實戰模仿會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后期的學習中學生自己會重視該能力的培養。演講是另外一種提高學生思辨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它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素養。通過參與比賽,學生提升了語言能力,訓練思維能力和拓展了文化視野。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注重通過語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創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4結語
現代教育離不開創新,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學生創新實踐的知識源泉,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尋求教育內容的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多樣化和教育舉措的靈活化,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師自身素養。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多探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重視學生創新潛能的挖掘,為學生建立個性發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王真真,張慧中.從創新發展理念看大學創新教育的重要性[J].法制與社會,2017,(11).
[2]伍婷,鮮丹.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改革與開放,2017,(03).
[3]傅儉毅,安強,袁杰紅.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與課程教學結合方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
[4]韓英.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商界,2010,(08).
[5]王艷利.論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思辨創新能力”的培養[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10).
作者:白愛娃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