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公文范文 中草藥論文

中草藥論文

發(fā)布時間:2022-04-23 03:28: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中草藥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草藥論文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養(yǎng)生茶市場營銷論文

一、文獻綜述

中草藥養(yǎng)生茶是指以草藥為原料,通過特有的配方及工藝加工制作,在飲用過程中,除了滿足解渴的需要及為人體補充必須的水分外,還能同時提供相應的營養(yǎng)物質,以達到保健養(yǎng)生的目的,是一種保健飲品。與傳統以茶葉為基料的保健茶不同,中草藥養(yǎng)生茶的制作材料多數是國家規(guī)定的即為食品又為藥品的草藥,其中成份并不含茶,僅因口感及沖泡、飲用方式等方面的類同,而借用“茶”的名稱,是非茶之茶。中草藥養(yǎng)生茶正是一種融合了這兩種傳統文化的保健養(yǎng)生產品,極具文化底蘊。該產品既解決了傳統中草藥因口感、味道不易被大眾接受的問題,又不必熬煮,沖泡即可飲用,使用起來更加便捷;同時,相比傳統茶類多出了保健養(yǎng)生,調理身體機能等諸多好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我國近20-30年來,在茶學、醫(yī)學、藥學、衛(wèi)生、食品以及輕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證實了茶葉與中草藥對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很有成效,尤其是歐美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對中國茶葉和中草藥的營養(yǎng)成份和藥效成份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對開發(fā)養(yǎng)生保健茶提供了理論依據。市場營銷策略是企業(yè)以顧客需要為出發(fā)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yè)界的期望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yè)目標的過程。

二、中草藥養(yǎng)生茶市場及內外部環(huán)境分析

1.STP戰(zhàn)略分析。

1.1市場細分。

1.1.1定義市場范圍。

中草藥養(yǎng)生茶是一種以養(yǎng)生為主要功能的保健茶,屬于保健飲品。在使用形式、口感味道等方面擁有部分茶的屬性。而功效與目前市場上比較火熱的功能飲料也有某些近似之處。除了通過推廣自身品牌等方式在保健品、保健飲品市場中培養(yǎng)自身消費群體外,同時還可以從茶、功能飲料等類似市場爭取部分消費者,來擴大市場占有率。

1.1.2潛在消費者的需求。

通過調查,86.2%的被調查者都購買或使用過各類保健品,但卻僅有21.5%的被調查者購買或使用過中草藥養(yǎng)生茶;整體來說,中草藥養(yǎng)生茶在消費群體中的認知度是比較低的。但同時,75.5%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嘗試并接受新的保健品類型,因此中草藥養(yǎng)生茶是具有較多潛在客戶可供開發(fā)的。

1.1.3劃分不同需求的子市場。

通過對消費者不同需求的分析,潛在市場大致可劃分為:亞健康人群、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孝敬父母長輩的年輕人、送禮者、體力腦力消耗較大者、希望防病健體者這六個子市場。這六個子市場相互之間又存在有相同的消費人群,根據共同的市場人群,可將它們進行合并,最終形成中老年人、青年人及送禮者、身體不適者這三個可供選擇的細分市場。

1.2目標市場分析。

中老年人:隨著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愈發(fā)能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加注重對身體的保養(yǎng),這類消費群體對于他們自身與家人在保健養(yǎng)生方面的意識是非常強的。而中草藥養(yǎng)生茶的主要功效就是保健養(yǎng)生,與這類消費者的需求非常契合。因此,中草藥養(yǎng)生茶要切入該目標市場相對是比較容易的。青年人及送禮者:中國目前有著巨大的禮品市場,保健養(yǎng)生產品也在近些年逐漸成為禮品市場中的主流產品。但這部分消費者在產品選擇上有著較強的隨意性,切入該目標市場需要較大的營銷投入。雖然切入市場有一定的難度,該市場的利潤也相對比較大,具有很可觀的市場價值。身體不適者:由于目前社會發(fā)展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也隨之加快,從而導致了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疲于應酬等現象變得非常普遍,這使得亞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斷提高。因此,開發(fā)亞健康消費市場也是目前市場發(fā)展的新趨勢。而同樣因為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與繁重的工作,這類人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也普遍偏低,更多的是在身體出現各類疾病等狀況時選擇能即刻見效的藥品,對于日常能量的補充也更傾向于在使用方面比較快捷的機能飲料或是營養(yǎng)藥物。雖然中草藥養(yǎng)生茶的功效比較適合于這一目標市場的消費人群,但其細水長流型的長期保養(yǎng)理念卻較難得到認同。

1.3市場定位。

經過上面對三個目標市場的分析,中老年市場是目前最適合中草藥養(yǎng)生茶發(fā)展的首要市場。產品與需求的契合度高,使用方面也適合現在中老年人的生活節(jié)奏,可以較快的取得該市場消費群體的接受與認可;切入市場難度低也可以相應降低產品在初期發(fā)展推廣的投入。根據調查結果的分析顯示,中老年人在選擇產品時最為看重是產品的功效,同時追求物美價廉的消費理念。因此,針對該市場的產品應該將重點放在優(yōu)秀的品質及大眾化的價格方面,不宜定價過高,可以通過簡化重要性不高的外包裝等方面來降低成本,從而擴大價格浮動空間,給出較低的定價。

2.內外部環(huán)境分析。

該部分將會選取一款筆者比較熟悉的中草藥養(yǎng)生茶產品為例,結合該產品所處的河南市場進行內外部環(huán)境分析,以求能夠做到見微知著,由區(qū)域市場的一款產品引申出對整個產業(yè)各個市場的認知與分析。

2.1內部因素。

對產品擁有的優(yōu)勢(Strength)及劣勢(Weakness)進行的分析屬于產品的內部條件分析,通過該分析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對自身優(yōu)勢進行精進加以鞏固,對自身劣勢努力改善爭取扭轉。

2.1.1優(yōu)勢(Strength)。

(1)成本優(yōu)勢。本產品所具有的一系列功效源自于對各種中草藥藥性的調和以及制作過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傳統工藝,其價值在于配方與制作,原材料則大部分都是極為普通常見的中草藥。雖然近年來各類中草藥價格漲幅巨大,但相對其他一些采用稀少名貴原材料的保健養(yǎng)生類產品,在成本方面依然具有不小優(yōu)勢。正是因為成本方面的優(yōu)勢,使產品的價格有著比較大的可調整空間,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將成為一大優(yōu)勢。

(2)管理優(yōu)勢。本產品為獨家專利產品,可以方便的一手掌握生產方面的控制權與銷售方面的決策權,這樣在面對一些決策時可以做到迅速果斷,避免了一些處于大企業(yè)當中的知名品牌產品在決策方面復雜的流程,更加的及時靈活,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機遇。

2.1.2劣勢(Weakness)。

(1)大批量生產經驗不足。

由于該產品自配方改良、完善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都沒有進行過大批量的生產銷售,在這方面經驗嚴重缺乏。一旦拓展、擴大市場,在需要大量生產時很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同時極可能因生產量過大導致生產工藝環(huán)節(jié)無法精細,從而對產品的功效、口感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目前產品在選料方面因不存在生產壓力,還較為從容,當需要大量生產時,原材料的儲備及供應很可能遭受沖擊。同時由于某些天然原料本身的稀缺性,為了支撐大批量生產的需要,必然要選擇改為使用可以量產的人工培育種植原料,這樣以來,就將會有產品品質下降的可能性出現。

(2)缺少成熟的運營團隊。

同樣是因為本產品沒有過大批量生產銷售,此前一直以研發(fā)改良方面為主,并不具備一支成熟效率的生產營銷團,想要取得好的發(fā)展,必然要擴大自身規(guī)模,而一旦擴大規(guī)模就需要臨時組織起一支隊伍來進行相應的工作,這樣肯定會出現因臨時組建而缺少磨合,以及對該產品該市場領域方面認識及理解不足等狀況。

(3)生產方面管理難度大。

由于產品本身的特殊性,該類產品的優(yōu)秀價值大多都在于原材料的調配及制作工藝這兩個方面。想要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產量并且保證產品完整性的情況下,又能同時兼顧對產品配方及制作工藝等方面的保護,這對管理者來說,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4)無品牌知名度。

從消費者行為洞察方面的相關知識可以得知,消費者對于不了解品牌產品往往都會持觀望態(tài)度,很難會輕易嘗試購買。這就使新品牌產品或不知名品牌產品會處于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因品牌知名度不高很難有好的銷量,另一方面又會因為銷量的問題造成資金流動困難。

2.2外部環(huán)境。對產品在市場中面臨的機會(Opportunity)與存在的威脅(Threats)進行的分析屬于外部環(huán)境分析,通過分析能夠使產品在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下把握機遇規(guī)避風險,為產品快速、長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2.2.1機會(Opportunity)。

(1)環(huán)境優(yōu)勢。

本產品產自登封,坐擁嵩山、少林寺等世界級文化遺產,產品的主要用料為嵩山千年古槐槐實及多種天然野生中草藥,身為同是傳統文化結晶的中草藥類及茶類的結合產品,在環(huán)境及文化上占有先天的優(yōu)勢。在產品的品牌塑造及推廣方面,可以有效的借助少林寺的文化歷史及五岳嵩山作為天地之中的特有環(huán)境,將本產品打造為一款有著文化色彩歷史底蘊的養(yǎng)生保健品,在某些顧客群體中容易獲得較高的認同感。

(2)政策支持。

目前,中國國內的政治環(huán)境比較穩(wěn)定,國際關系也很良好,社會保持這健康的發(fā)展,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局勢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在這一環(huán)境下,養(yǎng)生保健行業(yè)的發(fā)展得到了很多相關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近幾年來,亞健康的普遍化,導致了人們的體質和免疫力等方面出現了各種問題,這在社會上很受重視。而中草藥養(yǎng)生茶這種由純天然綠色中草藥制成的養(yǎng)生保健產品,能夠為人體提供長期性的保養(yǎng),可以很好的改善亞健康提高免疫力。

(3)健康消費的潮流。

隨著社會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以及人們對自己身體健康的渴望,養(yǎng)生保健行業(yè)在全球范圍內已逐步成為了朝陽產業(yè),市場得增長非常迅速。據相關資料顯示,在近20年的時間里,美國在養(yǎng)生保健品方面的銷售額增長了36倍,日本也有著32倍的增長。隨著中國的城鎮(zhèn)化建設及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基本小康,中國養(yǎng)生保健品也獲得了非常可觀的市場。

(4)經濟環(huán)境良好。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一直穩(wěn)定上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就使得消費需求也更加的旺盛。這樣的整體經濟環(huán)境,給企業(yè)的投資、產品的研發(fā)與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消費的需求與健康的需求,為養(yǎng)生保健產品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5)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為產品的生產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很多必須通過人工進行的傳統加工工藝也正逐步可以由機器替代,這大大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并節(jié)約了人工的投入。同時,世界范圍內對生命科學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達到高峰,這為養(yǎng)生保健產品提供了未來在新品開發(fā)與技術更新等方面的動力與支持。

2.2.2威脅(Threats)

(1)消費需求多樣化難以滿足。

由于養(yǎng)生保健品市場的持續(xù)火熱,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保健產品層出不窮,這就使得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的選擇也不斷增多。各種產品在相互競爭的同時也令消費者變得更加挑剔,消費需求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相對產品類型較多、品牌知名度較高、品質較容易獲取信任的知名企業(yè)大品牌產品,就更容易迎合顧客的需求,這類產品也就自然成為了消費者購買時的首選。

(2)原材料受自然狀況限制。

中草藥養(yǎng)生茶的原材料以綠色天然中草藥為主,而氣候、天氣等自然狀況對于中草藥材的種植有著很大的影響。雖說國內中草藥材市場除了少數的某些藥材外在供應方面并不吃緊,但如果出現突發(fā)的氣候異變是特殊天氣,還是有很大可能會導致原材料供應不足或是價格暴漲的情況。而出于資金正常流動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生產企業(yè)通常都不會大量存儲原材料。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中草藥養(yǎng)生茶產業(yè)的發(fā)展形成了威脅。

(3)競爭對手的威脅。

從嚴格意義上來看,現在中草藥養(yǎng)生茶的發(fā)展道路上,以王老吉等為主的功能飲品、涼茶飲料是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這些產品雖然出現時間并不長,但巨額資金的投入使其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忠誠度較高的消費者。從市場基礎、口碑與消費者信任度等多方面,中草藥養(yǎng)生茶都處于不利地位,選擇了中老年消費群體作為首要目標市場,雖說能從一定程度上避開與這類以青少年消費者為主產品的正面競爭,但是,從長遠的發(fā)展考慮,日后來自這些產品的競爭與挑戰(zhàn)是無法避免的。

(4)市場開發(fā)難度大。

因過去其他保健茶產品在市場中造成的一些負面影響,消費者對保健茶的整體印象始終不佳,中草藥養(yǎng)生茶想要通過重塑產業(yè)形象來改變消費者心中固有的看法,逐漸消除負面信息帶來的影響本就有著很大的難度,大多數消費者又早已被其他大型企業(yè)的知名保健產品占據。

三、結果分析

1.中草藥養(yǎng)生茶市場營銷策略。

通過上文對中草藥養(yǎng)生茶的內外部環(huán)境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產品所具有的優(yōu)勢、劣勢以及潛在的機會與面臨的威脅。同時,也在對中草藥養(yǎng)生茶進行市場調查并分析歸納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為中草藥養(yǎng)生茶進行了市場細分并定位出了目標市場。接下來,本章將在以上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產品實際情況與中草藥養(yǎng)生茶的目標市場定位,運用4P營銷理論,依據SWOT的分析結果及市場調查數據,重點針對上文確定的目標市場,定制出切實可行的中草藥養(yǎng)生茶市場營銷策略。

2.產品策略。

2.1品質保障策略。

在品質保證方面中草藥養(yǎng)生茶產業(yè)應堅持以質量管理體系先行為原則,以先進設備為基礎,從研發(fā)到生產銷售環(huán)環(huán)緊扣,從根本上消除質量安全隱患,最終使進入消費者手中的每一件產品都具有良好的品質保證。

2.2包裝策略。

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到,產品包裝在消費者購買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中也占到了21.6%的比重。因此,對于產品的外包裝應緊密結合產品主要特征。使產品的有點以及差異化等可以通過外包裝完美的展現出來。同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目標市場,選擇符合該市場消費群體的包裝檔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時也給了不同的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2.3導入策略。

從消費者購買理論與消費者需求理論中可以看出,消費者的需求總是隨著所支配收入的變化而不斷的發(fā)生改變。同時,只有通過持續(xù)不斷的對產品結構進行完善,才能夠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在產品導入上,過早或是過晚進入市場都不是最明智的選擇,每一款產品都有著最佳的進入市場時機。對生產企業(yè)來說,能夠使產品在競爭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并不斷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發(fā)出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新產品才是最關鍵的。

3.價格策略。

3.1標市場顧客成本分析。

在定位目標市場是,中草藥養(yǎng)生茶選擇了中老年市場作為首要的目標市場,該目標市場的消費群體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同時,由于這一目標市場的大部分消費者都有著較多的空閑時間,因此,會非常謹慎的進行產品選擇,是很典型理性消費人群。這些消費者會根據自己對產品價值的認知和自身能夠承受的經濟能力非常理性的考慮是否進行購買。最容易獲得這一消費群體青睞的永遠是具有高性價比的物美價廉產品。

3.2顧客成本為基礎的價格定位。

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中層收入的消費人群在保健品的消費群體中占很大一部分,加上定位以中老年市場為首要目標市場,這就意味著中草藥養(yǎng)生茶應定位成中檔保健品較為合適,定價應在適中的基礎上相對偏低。而且作為長期保養(yǎng)型的養(yǎng)生產品,日消費需要讓絕大多數消費者可以接受,持續(xù)型消費才是獲取利潤的關鍵。

4.渠道策略。

4.1渠道建設。

隨著渠道市場發(fā)展迅速,渠道創(chuàng)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市場競爭的加劇,不管是直接渠道建設還是間接渠道建設,渠道建設也變得不是那么的容易。隨著市場的發(fā)展和渠道建設的困難,精細化分工就顯得特別重要,市場上便出現了第三方公司,專門做渠道建設的服務性機構,企業(yè)可以把渠道建設的全部事情交給這樣的機構,第三方外包公司是營銷渠道目前的發(fā)展趨勢之一。

4.2渠道模式定位。

通過上述對營銷渠道趨勢的分析,結合中草藥養(yǎng)生茶自身情況,對多種可選渠道模式的權衡,迎合發(fā)展趨勢的渠道一體化應該是目前中草藥生茶產業(yè)在營銷渠道方面最佳的選擇。

4.3專業(yè)顧問型銷售渠道。

近幾年來,在醫(yī)藥市場中出現了一種很流行的銷售渠道,針對各種長期病癥、慢性病之類的康復機構,專業(yè)顧問型的銷售渠道正是這樣一種形態(tài),影響很不錯,而且通過前期對市場進行的調查結果來看,消費者在產品的宣傳推廣方面,對醫(yī)生、專家推薦的信賴度是最高的,作為具有相應功能的養(yǎng)生品保健品行業(yè),這種渠道模式是很值得借鑒的。

5.促銷策略。

5.1廣告策略。

根據市場調查數據的結果顯示,保健品及相關產品的消費群體對目前幾種主流媒體上廣告宣傳的接受及信任程度并不高。因此,在傳統的主流媒體之外,應該更多的去開發(fā)出一些其他的廣告平臺,這樣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為傳統的媒體之一的電臺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但對于產品的主要目標顧客群體來說,電臺在中老年消費者中還是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5.2網絡傳播。

傳統媒體的廣告?zhèn)鞑ビ幸粋€明顯的缺點,就是傳播效應的滯后性,這就導致在實際的銷售促進中會出現時間差,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再加上,即使在傳統媒體中投入大規(guī)模的廣告宣傳,也只是單純的能夠提高品牌知名度而已,無法很好的展示出品牌的內涵。因此,在傳統媒體上展開廣告投放的同時,更需要的是通過某種特定形式的活動,來使顧客能夠直接感受品牌的內涵,從而形成線上、線下的互動。

四、研究結論

隨這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養(yǎng)生保健意識的持續(xù)增強,養(yǎng)生保健品的市場空間會繼續(xù)擴大下去。同時,社會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也給了中草藥養(yǎng)生茶前所未有的發(fā)展空間。而同樣,由于市場空間的增大,各類養(yǎng)生保健品也會隨著一擁而入,這就會導致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合理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就成為了提高競爭力的保障。希望此次研究能夠為產業(yè)的發(fā)展、產品的銷售、現狀的改善提供指導,為其它的相同或相似類型產品,在市場營銷方面提供參考。

作者:崔棟蛟 單位:博仁大學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種植產業(yè)發(fā)展的意義研究論文

退耕還林是開發(fā)西部的決策之一,要落到實處,有許多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工作要做,其中發(fā)展經濟使農民手中有錢花,才能保證決策的實施。因為生活在西部的廣大農民,大多未能脫貧,既是脫了貧的農民,如無經濟的后續(xù)發(fā)展,也難保決策計劃的落實。西部大多數農民不是想象中的富裕。科學技術給農民帶來了糧食的穩(wěn)定收成,但貧困依然是圍困群眾的毒蛇猛獸,他們的衣、食、住、行仍然要“靠山吃山”。近些年來由于對“山”的依靠和索取,缺少計劃性,盲目性膨,資源枯竭的危險一天天的向人們逼近,隨之而來的環(huán)境惡化將是猛烈的,不知不覺的。如何保護環(huán)境,使退耕還林的偉大決策成為千家萬戶走上脫貧致富的康壯大道,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大事。

從五馬創(chuàng)辦藥物種植場的38年實踐中,充分證明了中草藥的種植是環(huán)境保護和農民致富的途徑之一,也是自然資源良性循環(huán)的最好形式。

一、引進中草藥種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憗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第一次用大量事實雄辯地證明了生物的適應性,以及在外部條件影響下野生動植物發(fā)生變異,經人類長期局部無意識和有計劃的選擇,使變異逐慚積累加強而成為家養(yǎng)動物和栽培植物,通過同一途徑又可獲得它們的新品種。

達爾文的發(fā)現正確地揭示了有機界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證明了中草藥人工栽培的可能性。

黃連是一種名貴短缺的中藥材。原產地在四川省石柱,那里是冬暖春早,日照較少的氣候使黃連養(yǎng)成了喜冷怕熱的習性。而五馬藥場卻是冬寒春遲,但是由于山高林遠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域特點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那樣。黃連生長有它相對適應的一面喜冷涼并非越冷越好,怕酷熱也不是一點光照也不需。藥場經過對比考察研究和分析選擇了半山向陽,50度的沙質土壤,采用了搭棚遮蔭辦法,照應黃連喜冷涼怕酷熱的習性。又根據黃連生長的不同時期的需要,幼年期嬌嫩怕熱就減少光照增大陰度,中年期期枝葉繁茂,根莖快速生長,需要大量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就疏棚增大光照到70-80度之間。又依據每年的四季變化及時調節(jié)光度,保證了黃連生長的良好態(tài)勢。在黃連生長的過程中,我們又發(fā)現它的根部不斷往地面上延伸,而藥用的主要部分是根,為了達到增產的目的,護根并促進其茁壯,便是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為此通過實踐探索出往根部培土的一般規(guī)律,從生長的第三年起培土5分,第四年培土8分,第五年培土1寸。一至二年培土根會長的又細又長。如遇大雨沖涮根部,雨停后就要及時培土。

黃連試栽成功,可是一畝黃連要毀三畝林搭棚遮蔭的現實很使人耽心。我們聯想到杜仲也是一種名貴緊缺藥材,它的生長特性是春未夏初枝葉繁茂,恰好和黃連大量需要遮蔭相吻合,在杜仲蔭下間種黃連,以杜仲林代替搭棚試驗成功獲1987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提高黃連產量和質量為藥場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我們從“砍倒老樹發(fā)新枝,生長更快”的現象中受到啟示,進行了大膽實驗,將4-5年的黃連采收80%的根株為商品,對保留的20%的根系切除毛根,再培上腐殖土,促使它迅速分蘗,把這種方法命為“黃連疏根續(xù)連法”,使畝產達到1207斤比原產地的畝產高出4倍以上,又獲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引進黃連在五馬藥場落戶繁衍,并逐年向鄰近的省、市、縣、村、社推廣,提供給他們一萬余公斤藥籽,800多萬株藥苗,培訓技術人員500多名,答復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qū)群眾咨詢來信600余封。使他們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并使隴南地區(qū)成為全國三大黃連生產基地之一。事實勝于雄辯,只要創(chuàng)造出或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條件,引種外地中藥村完全是可能的。藥場又引進種植了西洋人參、西紅花、洋地黃、浙貝母、山茱萸等54種。不僅栽培成功,而且產量和質量都比原產地有所提高。

外地名貴藥材引進種植成功,更驗證了生物和適應性及其規(guī)律。西部廣袤地區(qū)的農村有著藥物生長的良好植被、土壤、氣候等條件,大力推廣和種植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時由于引進的名貴中藥材市場價格看好,呈逐年上漲趨勢,繁榮市場

經濟。廣大農戶最易接受和形成共識,確實是農戶致富的門路。

二、野生中草藥變家植的廣闊前景及緊迫性

西部貧困山區(qū)由于發(fā)展緩慢,經濟滯后,生產條件簡陋,廣大民受傳統影響,“靠山吃山”的觀念根深蒂固。而外商對本地野生資源無計劃,盲目地收購。誘使百姓,“殺雞取蛋”式的采挖,致使中草藥資源和其他綠色資源瀕臨滅絕的厄運。因此大力開展野生中草藥的人工種植不僅僅是為農民開辟一條致富門路,更為長遠的是,關系著千秋大業(yè)挽救瀕臨物種,維護生態(tài)平衡,造福人類,還地球本來面目。

野生中草藥變家種前景十分廣闊,五馬藥物截止目前,已成功種植野生中藥材150多種。

象天麻這種名貴中藥材。自古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是“天生神麻”“天麻會走種下沒有”。藥場從1969年春天開始試種,連續(xù)三年都未成功。后來我們對于天麻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走訪了千家萬戶向群眾請教,總結失敗的教訓,牢牢掌握住民間說的“青樹底臥天麻”即砍了青樹的樹樁旁邊易生天麻的蛛絲馬跡。于1971年7月試種成功,成活率達20%。正在這個時候日本科學家揭示了天麻與蜜環(huán)菌的共生關系,對藥場的實驗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于1975年獲得大面積的天麻無性繁殖成功。平均畝產比野生天麻增產5倍以上有的高達20倍左右。從實驗失敗到穩(wěn)產高產共經歷了七年之久。時間是漫長的,工作是艱苦的,探索的足跡是沉重的。但也證明了一條真理,只要不怕失敗,勇于奮斗和努力規(guī)律是可以發(fā)現和掌握的。隨即向周圍省、市、縣、鄉(xiāng)、社推廣,包括技術轉讓,一時出現了種天麻熱,因種天麻成了專業(yè)戶,萬元戶者比比皆是,但又出現了新問題,天麻退化,塊莖形狀變細長。我們又看到這樣一情景,天麻在地面上有莖、花、果實。有了果實就一定會進行有性繁殖,于是我們在蜜環(huán)菌上進行接種天麻果實的實驗,果然成功。這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吧!有效地防止了天麻退化,保證了天麻種植的質量。1982年12月4日的《甘肅日報》上披露了這一消息。

豬苓也是一種奇缺的名貴中藥材。其功能為利尿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腳氣,泄瀉、淋濁帶下,經中外醫(yī)藥專家的研究測定還有防癌、抗癌之作用。豬苓的生長也有神密難測的特點,從盤古開天到今是靠天然野生供給。因為它也和天

麻一樣深睡地下,地面不露蹤跡采藥者全憑經驗尋找。藥場從天麻和蜜環(huán)菌的共生關系中得到啟發(fā),把蜜環(huán)菌和豬苓栽培在一起,經過多次實驗,選擇不同的地理條件,又取得豬苓人工種殖的有性繁殖的成功,每窯的產量高過野生的20倍以上獲省科學成果二等獎。

此外本地野生的鈕子七、竹節(jié)參、羽葉三七均有滋補強壯、散淤止痛,止血之功效,它們的總皂甙都比西洋參、人參高的多,據崔德先生著《西洋參專輯》記載:西洋參的總皂甙為7.06%,人參為4-7%而三七則為10,9%,鈕子七9.62%。竹節(jié)參13.66%。這三種藥材。我場均以野生家種成功。如果能開發(fā)利用將會發(fā)揮更大的醫(yī)藥效應。因為這三種藥材種植起來比起西洋參、人參來要容易的多。那么其他草木或木本藥材種植更易家種成功。

綜上所棕在西部貧困山區(qū)廣泛開展中草藥種植是農業(yè)走向市場,農民脫貧的理想項目,應大力倡導,建議列為西部開發(fā)和實施十五計劃的項目之一。最近甘肅省省長宋照肅在講話中把發(fā)展中草藥的研究和種植作為甘肅開發(fā)的三大計劃之三,是頗有見地的,是結合西部農村實際的。

三、開展中草藥種植與環(huán)保之間關系

大力發(fā)展中草藥種植,首先為退耕還林的大政方針帶來新的希望。樹木和草同生于大地之上,中藥材就是樹和草中的絕大部分,所以發(fā)展中藥材實際上也就是退耕還林,保護環(huán)境還大自然本來面貌。況且林和草有互補作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藥場所創(chuàng)造的杜仲樹蔭下間作黃連就是一例,黃連在杜仲下生長五年后采收,這時的杜仲已長成直徑為5寸的高大喬木,繼續(xù)生長在適當的時機再收藥用部分。

根據我們對藥場周圍,幅射五十公里的山山嶺嶺的調查勘探,發(fā)現林下間作藥材的潛力很大的,如野生茯苓就生長在松樹林下,靈芝草就生長在青樹下等,種藥可以使廣大農民脫貧,從全國范圍來講,糧食生產已基本過關,市場糧價呈下降趨勢,靠糧出售增加收入已相當困難,有計劃地帶領他們通過種植中草藥為他們走出困境提供了可能性。這種計劃如果能實施將可能性變成增收的可靠的保證。農民手中有了足夠數量的錢,退耕還林和環(huán)境保護才能落到實處。

現在國家實施西部開發(fā)計劃,花費巨額資金埋設地下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從青海經甘肅到四川是解決能源,保證退耕還林,環(huán)境保護的實施。對于西部地區(qū)廣大農民來講,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誰都要吃飯穿衣,飯要用燃料煮熟,在用錢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只有靠砍柴伐樹、鏟草解決,有了錢才有可能購買天然氣,住房也是同理。家家戶戶都去這樣做,退耕還林也難保證青山常在。自然環(huán)保也就成了一句空話。若要良性循環(huán),就要構成這樣的模式:發(fā)展中草藥種植解決農民用錢問題,保證退耕還林戰(zhàn)略計劃落實,環(huán)境保護自然永續(xù)發(fā)展,反回來產生中草藥效應,在廣大群眾中轉變傳統意識為“靠山養(yǎng)山”形成青山常存,綠水長流的美麗環(huán)境和鳥語花香的四季風光。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HACCP管理系統論文

ISO9001:2008全面且包括產品設計,但對質量風險管理方面要求不具體,HACCP體系/ISO22000對生產過程的風險及其識別,建立過程進行了規(guī)范但對產品設計過程提到不多,很多專家都建議將ISO9001與HACCP體系/ISO22000結合在一起進行推進和實施以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并互相補充不足。但是即使兩個體系結合在一起推進,針對保健食品新品開發(fā)HAC-CP的管理也沒有提出具體的解決思路和辦法,國內專著或研究論文基本上沒有提及保健食品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系統建設方面的內容。最近幾年,藥品質量管理出現了新的質量管理思想和方法———QbD(質量源于設計),提出質量管理前移,即從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過渡到研發(fā)設計過程質量管理,那么,在中草藥健康產業(yè)HACCP管理是否可以學習和借鑒QbD的原理將現行生產過程HACCP前移至研發(fā)設計過程呢?筆者對運用QbD原理建立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系統進行了思考和初步的探索。

1現行HACCP關注的是制造過程HACCP,即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中文名稱為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

HACCP是通過對食品制造過程中的危害進行評估、控制及監(jiān)測的系統方法,即通過對制造過程中各個步驟的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確定關鍵控制點并對其進行控制和監(jiān)測,也就是說HACCP的工作對象是制造過程,目的是確保食品安全衛(wèi)生。

2藥品研發(fā)QbD

2.1什么是QbDQbD即質量源于設計(QualitybyDesign)。根據IC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ar-monizationofTechnicalRequirementsforRegistra-tionofPharmaceuticalsforHumanUse,簡稱ICH,即人用藥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Q8(R2)PartII的定義,QbD是一種開發(fā)的系統化方法,其開始于預先確定的目標,強調對生產和工藝的理解和對工藝的控制,以健全的科學研究和質量風險管理為基礎。美國FDA認為,QbD是cGMP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科學的、基于風險的全面主動的藥物開發(fā)方法,是從藥品概念到工業(yè)化的精心設計,是對產品屬性、生產工藝與產品性能之間關系的透徹理解。具體來講,QbD的實施流程分為兩大部分,即產品和工藝的設計及開發(fā)以及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

(1)第一部分:產品和工藝的設計及開發(fā)過程:首先定義目標產品質量概況(QualityTargetProductProfile,QTPP),即一個預期的藥品質量特性概括,能完美地確保藥品的預期質量,并考慮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后通過實驗設計(DOE),識別關鍵質量屬性(CriticalQualityAttribute,CQA),確立關鍵工藝參數(CriticalProcessParameter,CPP),設計可以重復穩(wěn)健地符合產品關鍵質量屬性的生產配方和工藝。

(2)第二部分: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在第一部分工作的基礎上,理解物料及工藝參數對產品關鍵質量屬性(CQA)的影響,確定并控制物料和工藝的變差源頭,建立控制策略并對工藝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與升級以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貫性。實際上QbD包括上市前的產品設計和工藝設計,以及上市后的工藝實施及持續(xù)改進。

2.2QbD是重大的質量管理思想轉變

在2002年之前,質量管理的主流思想為產品質量是生產出來的,對產品質量控制的主要精力放在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即生產過程上,美國FDA的主要精力用在現場cGMP認證現場檢查上和突發(fā)事件處理上。但是,此質量管理思想也有不足之處,即如果藥品的研發(fā)階段,該藥品的生產工藝并沒有經過充分的優(yōu)化、篩選、驗證,那么即使嚴格按照工藝生產,仍不能保證所生產藥品的質量。2002年美國FDA評估了藥物生產方面持續(xù)存在的問題和難題,并在2004年了最終報告,在報告中除了鼓勵藥品行業(yè)建立基于風險的質量管理系統、將新的制造科學引入法規(guī)監(jiān)管等等外,還提出了對藥品行業(yè)的理想狀態(tài),就是打造最大化的高效、敏捷和靈活的醫(yī)藥制造業(yè),可靠地生產高品質的產品而不需要額外的法規(guī)監(jiān)管。這就需要將質量管理從原制造過程前移至研發(fā)設計過程,于是誕生了QbD。美國FDA于2006年正式啟動了質量源于設計(QbD),即強調從新品開發(fā)研發(fā)設計開始就要考慮最終產品的質量,這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管理思想,即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同年ICHQ8正式納入QbD思想。2009年ICHQ8(R1)終稿確定。中國自2006年起一直與美國FDA交流QbD的思想和理念,并從2008年起每年都邀請各方專家召開QbD年度研討會。據稱,中國FDA將在2014年版GMP中加入QbD要求。QbD將研發(fā)、審評、生產和監(jiān)管等多個單元有機地整合起來,從根本上為提高藥品質量奠定了科學基礎,為藥品監(jiān)管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手段。

2.3藥物開發(fā)QbD原理

對我們的啟示通過對QbD的思想方法以及發(fā)展歷程的了解,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藥物研發(fā)由傳統研發(fā)向QbD轉變對我們的啟發(fā)是很大的:

2.3.1質量管理及控制前移由事中控制(生產制造過程控制)向事前控制(研發(fā)設計控制)轉變,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堵住質量風險或潛在質量風險的源頭,從而保證產品質量。

2.3.2減少質量波動QbD在深入了解和研究生產工藝及其與關鍵質量屬性關系的基礎上,建立了質量及工藝控制策略,可以減少或消除生產過程的質量風險或潛在質量風險,從而減少質量波動。

2.3.3產品質量具備可預測性通過在研發(fā)設計階段對新品開發(fā)的配方和工藝進行深入研究,并確定工藝與關鍵質量屬性的關系,任何工藝變動或工藝設置都可預測其所影響到的關鍵質量屬性的變化趨勢,因此,使得產品質量具備可預測性。

2.3.4增強工藝可控制性QbD要求在研發(fā)設計階段積累更多數據支持,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工藝過程,并加強工藝的可控制性。

2.3.5更容易找出質量風險或偏差(質量、工藝等)的根源QbD在研發(fā)設計階段對物料屬性、工藝及配方等的作用機理以及它們的變動對關鍵質量屬性的影響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一旦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發(fā)生任何質量風險或偏差,都可通過回顧在研發(fā)設計階段所積累的數據以及對產品、工藝等的深入認識輕易找出風險或偏差的根源,從而通過消除引起風險或偏差的根源,保證產品質量。

2.3.6加快對變更或突發(fā)事件的響應通過對工藝及其機理的深入了解,在發(fā)生變更或突發(fā)事件時,可簡介及對我們的啟示以依據在研發(fā)設計階段的翔實數據進行快速決策,從而進行快速響應。

3中草藥健康產業(yè)HACCP管理探討

3.1探討一

為什么中草藥健康產業(yè)HACCP管理需要學習QbD原理?在中國,目前中草藥健康產業(yè)雖然是按照食品大類進行監(jiān)管和控制,但其質量屬性介于普通食品和藥品之間,偏向于藥品質量屬性,因此,中草藥健康產業(yè)的質量、法規(guī)及監(jiān)管等要求也更高,比如中草藥健康產業(yè)需要進行注冊/申報,并有嚴格的中草藥健康產業(yè)-保健品良好生產規(guī)范(GMP),因此,中草藥健康產業(yè)HAACP很適合學習和借鑒QbD的原理,將HACCP管理前移。QbD工作起點是定義目標產品質量概況。根據ICHQ8(R2)的定義,目標產品質量概況就一個預期的藥品質量特性概括,能完美地確保藥品的預期質量,并考慮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說QbD所要求的目標產品質量概況也包括產品的安全性方面的屬性,由此也說明中草藥健康產業(yè)HACCP很適合學習和借鑒QbD的原理。在現行HACCP實踐中若對產品關鍵安全屬性、物料關鍵屬性、關鍵控制參數、控制策略以及這些屬性之前的相互影響等的數據或機理缺乏深入研發(fā)和理解,則不能建立有效的HACCP控制系統。(見表1)

3.2探討二

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可以借鑒和學習哪些QbD原理?

3.2.1事前監(jiān)管原理借鑒QbD原理建立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系統(SafetybyDesign,SbD,即食品安全源于設計),在條件成熟時,由國家FDA決定是否引入監(jiān)管要求。

3.2.2事前控制原理即從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開始就在控制產品質量的同時考慮產品關鍵安全屬性,將生產過程控制前移至研發(fā)設計階段控制。

3.2.3深入探究原理通過實驗設計,建立堅實的數據基礎,明確各因素的機理及各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如深入研究新品開發(fā)關鍵安全屬性和關鍵工藝參數、物料屬性等之間的關系,通過DOE等實驗設計確定關鍵工藝等。

3.3探討三

如何建立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系統實例模型?筆者運用以上原則,設計和建立了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中草藥健康產品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系統模型,將HACCP控制前移至產品設計過程,并將HACCP控制要求與產品設計過程質量管理流程相結合。(見圖1)

4小結

本文獨創(chuàng)性地提出中草藥健康產業(yè)HACCP系統建設應從關注生產過程逐步過渡到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并學習和借鑒QbD的原理,提出了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系統實例模型。希望各位專家在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方面進一步研究,提出更多關于中草藥健康產業(yè)新品開發(fā)HACCP管理系統建設方面的建議。

作者:馬忠華 單位: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抗真菌研究論文

【關鍵詞】,抗真菌

關鍵詞:中草藥;抗真菌;回顧

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激素、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的普遍應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臨床上應用的西藥抗真菌藥物,均存在著療效差、毒性大等缺點。尋找廣譜、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藥已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特別是從植物中尋找抗真菌藥物,已成為公認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國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fā)現了許多中藥具有抗真菌作用,分離得到了多種有效化學成分,對這些成分的作用機理作出了初步研究,這些工作為開發(fā)抗真菌新藥和中藥用于臨床抗真菌,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對1995年至2004年十年間,中草藥抗真菌的研究文獻,作一綜述。

十年間,有關中草藥抗真菌試驗研究中文文獻約有96篇,對187味中藥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有162味中草藥具肯定的抗真菌作用。

1選擇性弱(指對兩種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有些中草藥,表現出對多種真菌的強大抑制或殺滅作用。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較低濃度(1mg/ml)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黃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黃連、菖蒲,乙醇提取物1~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紫苑、徐長卿、藿香、黃芩、鶴虱、丹參[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蛇床子、莪術、鵝不食草、地骨皮、補骨脂、威靈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的生長;訶子、白術、紫草、青木香、甘草、當歸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細辛、馬齒莧、紅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蘚皮、羌活、魚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1]。5%羌活水提物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平均MIC為11.88%[3]。茵陳蒿、郁金、獨活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對啤酒酵母(GL-7)有強大抑制作用。姜黃、大黃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長,對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1]。姜黃揮發(fā)油和姜黃水浸出液對13種常見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濃度為1.50~0.08%和2.50~0.16%[4]。大黃的抗真菌作用僅表現在抗皮膚癬菌方面,MIC較高(50~100mg/ml)[5],對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隱球菌的MIC為100.0、25.0mg/ml[6],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的MIC為250mg/ml[7]。東北刺人參揮發(fā)油對紅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發(fā)毛癬菌等常見皮膚癬菌的MIC為0.06%~0.13%,MF(最低殺菌濃度)為0.13%~0.25%[8]。生姜乙醇提取物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MIC為0.06%~0.13%,MFC為0.13%~0.25%[9]。五倍子乙醇提取物1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對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1]。蒼術萃取浸出液對斷發(fā)癬菌等10種不同真菌的MIC和MFC(50%藥物浸出液乳劑體積/100ml)在1.0~4.0之間[10]。

2選擇性強(指僅對一種真菌有作用)、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八角茴香乙醇提取物1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野菊花、忍冬藤、青蒿、蘆薈、骨碎補、萊菔子、老鸛草、兒茶、胡黃連、木鱉子、小茴香、淫羊藿、紫蘇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1]。青蒿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有明顯抑制作用(MIC:225mg/ml)[4];烏梅、透骨草、生側柏、連翹、川槿皮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長[1]。

3選擇性弱、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奇蒿氯仿提取物對新型隱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別為12.5、25mg/ml[11]。竹瀝對新生隱球菌、煙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別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12]。檳榔、蘇木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強大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1]。七葉一枝花對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隱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10、17mg/ml[6]。木通、麻黃、秦皮、扁蓄、赤芍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明顯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生長;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明顯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生長[1]。秦皮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的MIC為350mg/ml[8]。斑蝥乙醇提取物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80mg/ml、5mg/ml、1mg/ml[13]。川椒乙醇提取物(100mg/ml)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100mg/ml、5mg/ml、1mg/ml[13]。大蒜乙醇提取物(100mg/ml)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100mg/ml、50mg/ml、4mg/ml[9]。土大黃、血竭、秦艽、苦參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明顯抑制作用[1]。山胡椒果水蒸氣蒸餾部分對新型隱球菌等四種皮膚致病真菌的MIC為0.03~0.05ml/L,對黑曲霉等五種污染霉菌的MIC為1.0~1.5ml/L[14]。射干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MIC:350mg/ml)[7]。山蒼子油對白念珠菌等5種標準菌株的MIC在14~76μg/ml之間[15]。龍血竭抗白色念珠菌等6種真菌的MIC50為0.17~5.00mg/ml[16]。銀杏外種皮提取物能明顯抑制13種實驗真菌生長,濃度為5%時的抑制有效率為92.3%。1.5g銀杏外種皮總提取物對真菌生長的抑菌抑制效果相當于0.5g克霉唑[17]。

4選擇性強、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梔子對威克海姆原藻有強烈抑制作用[2]。吳茱萸、使君子、石榴皮、山楂、三七、漏蘆、火麻仁、槐花、白芍、鳳尾草、白芨、黃芪、忍冬藤、栝樓、虎杖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山豆根、干漆、馬鞭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啤酒酵母(GL-7)有明顯抑制作用[1]。

5抗真菌作用微弱的中草藥

天門冬、白頭翁、厚樸、沒藥、射干、皂刺、何首烏、金銀花、皂角、夏枯草、板藍根、柴胡、荊芥、大風子、扁豆、蒼耳子、決明子、五味子、敗醬、大小薊、桑葉、黑旱蓮、車前草、穿心蓮、益母草、半夏、半邊蓮、山梔子、青黛、升麻、浮萍、蚤休、辛夷、馬兜鈴、山慈茹、杭白菊、生艾葉、牛蒡子、秦皮、細雀梅藤,有微弱抗真菌作用[1,18]。

6抗真菌作用不確定的中草藥

陳皮[1,19]、烏梅、龍膽草[1,2]、藿香[1,20]、黃精[1,5]5味中草藥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現出有或無抗真菌作用。

7無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大風子、蒲公英、川芎、地膚子、百部、半枝蓮、牛膝、川楝子、生地、山茱萸、白果、杜仲、龍葵、川烏、仙鶴草、草烏頭、椿白皮、牽牛子、附子、使君子[1]無抗真菌作用。

綜上所述,近十年來,我國學者對187味中草藥進行了抗真菌作用研究。其中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77味,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44味,抗真菌作用微弱的41味,抗真菌作用不確定的5味,無抗真菌作用的20味;中藥副作用小、來源廣、價格低廉、很少出現耐藥,適合于長期及預防性應用的這些特點,使研究開發(fā)中藥具有良好的前景。今后研究的重點是建立中草藥抗真菌作用的篩選標準,使研究更加統一和規(guī)范;發(fā)現更多、更好的抗真菌中草藥;分離確認有效成分;進而對有效成分進行抗真菌機制研究;針對作用機制,設計選擇性作用靶點和先導化合物,進行高通量篩選化合物,建立相關生物信息庫,為合成新的抗真菌藥物奠定基礎。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抗真菌研究論文

【關鍵詞】,抗真菌

關鍵詞:中草藥;抗真菌;回顧

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激素、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的普遍應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臨床上應用的西藥抗真菌藥物,均存在著療效差、毒性大等缺點。尋找廣譜、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藥已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特別是從植物中尋找抗真菌藥物,已成為公認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國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fā)現了許多中藥具有抗真菌作用,分離得到了多種有效化學成分,對這些成分的作用機理作出了初步研究,這些工作為開發(fā)抗真菌新藥和中藥用于臨床抗真菌,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對1995年至2004年十年間,中草藥抗真菌的研究文獻,作一綜述。

十年間,有關中草藥抗真菌試驗研究中文文獻約有96篇,對187味中藥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有162味中草藥具肯定的抗真菌作用。

1選擇性弱(指對兩種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有些中草藥,表現出對多種真菌的強大抑制或殺滅作用。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較低濃度(1mg/ml)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黃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黃連、菖蒲,乙醇提取物1~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紫苑、徐長卿、藿香、黃芩、鶴虱、丹參[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蛇床子、莪術、鵝不食草、地骨皮、補骨脂、威靈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的生長;訶子、白術、紫草、青木香、甘草、當歸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細辛、馬齒莧、紅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蘚皮、羌活、魚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1]。5%羌活水提物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平均MIC為11.88%[3]。茵陳蒿、郁金、獨活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對啤酒酵母(GL-7)有強大抑制作用。姜黃、大黃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長,對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1]。姜黃揮發(fā)油和姜黃水浸出液對13種常見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濃度為1.50~0.08%和2.50~0.16%[4]。大黃的抗真菌作用僅表現在抗皮膚癬菌方面,MIC較高(50~100mg/ml)[5],對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隱球菌的MIC為100.0、25.0mg/ml[6],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的MIC為250mg/ml[7]。東北刺人參揮發(fā)油對紅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發(fā)毛癬菌等常見皮膚癬菌的MIC為0.06%~0.13%,MF(最低殺菌濃度)為0.13%~0.25%[8]。生姜乙醇提取物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MIC為0.06%~0.13%,MFC為0.13%~0.25%[9]。五倍子乙醇提取物1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對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1]。蒼術萃取浸出液對斷發(fā)癬菌等10種不同真菌的MIC和MFC(50%藥物浸出液乳劑體積/100ml)在1.0~4.0之間[10]。

2選擇性強(指僅對一種真菌有作用)、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八角茴香乙醇提取物1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野菊花、忍冬藤、青蒿、蘆薈、骨碎補、萊菔子、老鸛草、兒茶、胡黃連、木鱉子、小茴香、淫羊藿、紫蘇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1]。青蒿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有明顯抑制作用(MIC:225mg/ml)[4];烏梅、透骨草、生側柏、連翹、川槿皮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長[1]。

3選擇性弱、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奇蒿氯仿提取物對新型隱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別為12.5、25mg/ml[11]。竹瀝對新生隱球菌、煙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別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12]。檳榔、蘇木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強大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1]。七葉一枝花對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隱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10、17mg/ml[6]。木通、麻黃、秦皮、扁蓄、赤芍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明顯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生長;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明顯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生長[1]。秦皮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的MIC為350mg/ml[8]。斑蝥乙醇提取物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80mg/ml、5mg/ml、1mg/ml[13]。川椒乙醇提取物(100mg/ml)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100mg/ml、5mg/ml、1mg/ml[13]。大蒜乙醇提取物(100mg/ml)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100mg/ml、50mg/ml、4mg/ml[9]。土大黃、血竭、秦艽、苦參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明顯抑制作用[1]。山胡椒果水蒸氣蒸餾部分對新型隱球菌等四種皮膚致病真菌的MIC為0.03~0.05ml/L,對黑曲霉等五種污染霉菌的MIC為1.0~1.5ml/L[14]。射干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MIC:350mg/ml)[7]。山蒼子油對白念珠菌等5種標準菌株的MIC在14~76μg/ml之間[15]。龍血竭抗白色念珠菌等6種真菌的MIC50為0.17~5.00mg/ml[16]。銀杏外種皮提取物能明顯抑制13種實驗真菌生長,濃度為5%時的抑制有效率為92.3%。1.5g銀杏外種皮總提取物對真菌生長的抑菌抑制效果相當于0.5g克霉唑[17]。

4選擇性強、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梔子對威克海姆原藻有強烈抑制作用[2]。吳茱萸、使君子、石榴皮、山楂、三七、漏蘆、火麻仁、槐花、白芍、鳳尾草、白芨、黃芪、忍冬藤、栝樓、虎杖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山豆根、干漆、馬鞭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啤酒酵母(GL-7)有明顯抑制作用[1]。

5抗真菌作用微弱的中草藥

天門冬、白頭翁、厚樸、沒藥、射干、皂刺、何首烏、金銀花、皂角、夏枯草、板藍根、柴胡、荊芥、大風子、扁豆、蒼耳子、決明子、五味子、敗醬、大小薊、桑葉、黑旱蓮、車前草、穿心蓮、益母草、半夏、半邊蓮、山梔子、青黛、升麻、浮萍、蚤休、辛夷、馬兜鈴、山慈茹、杭白菊、生艾葉、牛蒡子、秦皮、細雀梅藤,有微弱抗真菌作用[1,18]。

6抗真菌作用不確定的中草藥

陳皮[1,19]、烏梅、龍膽草[1,2]、藿香[1,20]、黃精[1,5]5味中草藥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現出有或無抗真菌作用。

7無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大風子、蒲公英、川芎、地膚子、百部、半枝蓮、牛膝、川楝子、生地、山茱萸、白果、杜仲、龍葵、川烏、仙鶴草、草烏頭、椿白皮、牽牛子、附子、使君子[1]無抗真菌作用。

綜上所述,近十年來,我國學者對187味中草藥進行了抗真菌作用研究。其中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77味,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44味,抗真菌作用微弱的41味,抗真菌作用不確定的5味,無抗真菌作用的20味;中藥副作用小、來源廣、價格低廉、很少出現耐藥,適合于長期及預防性應用的這些特點,使研究開發(fā)中藥具有良好的前景。今后研究的重點是建立中草藥抗真菌作用的篩選標準,使研究更加統一和規(guī)范;發(fā)現更多、更好的抗真菌中草藥;分離確認有效成分;進而對有效成分進行抗真菌機制研究;針對作用機制,設計選擇性作用靶點和先導化合物,進行高通量篩選化合物,建立相關生物信息庫,為合成新的抗真菌藥物奠定基礎。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抗真菌研究論文

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激素、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的普遍應用,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日益增加。但目前臨床上應用的西藥抗真菌藥物,均存在著療效差、毒性大等缺點。尋找廣譜、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藥已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特別是從植物中尋找抗真菌藥物,已成為公認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國科學家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發(fā)現了許多中藥具有抗真菌作用,分離得到了多種有效化學成分,對這些成分的作用機理作出了初步研究,這些工作為開發(fā)抗真菌新藥和中藥用于臨床抗真菌,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文對1995年至2004年十年間,中草藥抗真菌的研究文獻,作一綜述。

十年間,有關中草藥抗真菌試驗研究中文文獻約有96篇,對187味中藥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有162味中草藥具肯定的抗真菌作用。

1選擇性弱(指對兩種以上真菌有作用)、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有些中草藥,表現出對多種真菌的強大抑制或殺滅作用。土槿皮、高良姜、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在較低濃度(1mg/ml)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肉豆蔻、肉桂、丁香、防己、桂枝、黃柏、急性子、萆解、知母、黃連、菖蒲,乙醇提取物1~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紫苑、徐長卿、藿香、黃芩、鶴虱、丹參[1]、川芎[2]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蛇床子、莪術、鵝不食草、地骨皮、補骨脂、威靈仙、木香乙醇提取物1~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夜交藤、生地榆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的生長;訶子、白術、紫草、青木香、甘草、當歸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生長,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細辛、馬齒莧、紅花、海桐皮、茜草、蒿本、白芷、白蘚皮、羌活、魚腥草、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1]。5%羌活水提物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平均MIC為11.88%[3]。茵陳蒿、郁金、獨活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對啤酒酵母(GL-7)有強大抑制作用。姜黃、大黃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長,對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1]。姜黃揮發(fā)油和姜黃水浸出液對13種常見致病真菌最低抑菌濃度為1.50~0.08%和2.50~0.16%[4]。大黃的抗真菌作用僅表現在抗皮膚癬菌方面,MIC較高(50~100mg/ml)[5],對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隱球菌的MIC為100.0、25.0mg/ml[6],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的MIC為250mg/ml[7]。東北刺人參揮發(fā)油對紅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發(fā)毛癬菌等常見皮膚癬菌的MIC為0.06%~0.13%,MF(最低殺菌濃度)為0.13%~0.25%[8]。生姜乙醇提取物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MIC為0.06%~0.13%,MFC為0.13%~0.25%[9]。五倍子乙醇提取物1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對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1]。蒼術萃取浸出液對斷發(fā)癬菌等10種不同真菌的MIC和MFC(50%藥物浸出液乳劑體積/100ml)在1.0~4.0之間[10]。

2選擇性強(指僅對一種真菌有作用)、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八角茴香乙醇提取物1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野菊花、忍冬藤、青蒿、蘆薈、骨碎補、萊菔子、老鸛草、兒茶、胡黃連、木鱉子、小茴香、淫羊藿、紫蘇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威克海姆原藻生長[1]。青蒿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有明顯抑制作用(MIC:225mg/ml)[4];烏梅、透骨草、生側柏、連翹、川槿皮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完全抑制啤酒酵母(GL-7)生長[1]。

3選擇性弱、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奇蒿氯仿提取物對新型隱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別為12.5、25mg/ml[11]。竹瀝對新生隱球菌、煙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別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12]。檳榔、蘇木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強大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1]。七葉一枝花對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隱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10、17mg/ml[6]。木通、麻黃、秦皮、扁蓄、赤芍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明顯抑制白色念珠菌、威克海姆原藻生長;白花蛇舌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明顯抑制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GL-7)生長[1]。秦皮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的MIC為350mg/ml[8]。斑蝥乙醇提取物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80mg/ml、5mg/ml、1mg/ml[13]。川椒乙醇提取物(100mg/ml)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100mg/ml、5mg/ml、1mg/ml[13]。大蒜乙醇提取物(100mg/ml)對白色念珠菌、石膏樣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別為100mg/ml、50mg/ml、4mg/ml[9]。土大黃、血竭、秦艽、苦參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啤酒酵母(GL-7)有明顯抑制作用[1]。山胡椒果水蒸氣蒸餾部分對新型隱球菌等四種皮膚致病真菌的MIC為0.03~0.05ml/L,對黑曲霉等五種污染霉菌的MIC為1.0~1.5ml/L[14]。射干對8種致病性淺部真菌有明顯抑制作用[3],其水煎劑對馬拉色菌有抑制作用(MIC:350mg/ml)[7]。山蒼子油對白念珠菌等5種標準菌株的MIC在14~76μg/ml之間[15]。龍血竭抗白色念珠菌等6種真菌的MIC50為0.17~5.00mg/ml[16]。銀杏外種皮提取物能明顯抑制13種實驗真菌生長,濃度為5%時的抑制有效率為92.3%。1.5g銀杏外種皮總提取物對真菌生長的抑菌抑制效果相當于0.5g克霉唑[17]。

4選擇性強、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梔子對威克海姆原藻有強烈抑制作用[2]。吳茱萸、使君子、石榴皮、山楂、三七、漏蘆、火麻仁、槐花、白芍、鳳尾草、白芨、黃芪、忍冬藤、栝樓、虎杖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威克海姆原藻有明顯抑制作用。山豆根、干漆、馬鞭草乙醇提取物10mg/ml濃度時,對啤酒酵母(GL-7)有明顯抑制作用[1]。

5抗真菌作用微弱的中草藥

天門冬、白頭翁、厚樸、沒藥、射干、皂刺、何首烏、金銀花、皂角、夏枯草、板藍根、柴胡、荊芥、大風子、扁豆、蒼耳子、決明子、五味子、敗醬、大小薊、桑葉、黑旱蓮、車前草、穿心蓮、益母草、半夏、半邊蓮、山梔子、青黛、升麻、浮萍、蚤休、辛夷、馬兜鈴、山慈茹、杭白菊、生艾葉、牛蒡子、秦皮、細雀梅藤,有微弱抗真菌作用[1,18]。

6抗真菌作用不確定的中草藥

陳皮[1,19]、烏梅、龍膽草[1,2]、藿香[1,20]、黃精[1,5]5味中草藥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現出有或無抗真菌作用。

7無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藥

大風子、蒲公英、川芎、地膚子、百部、半枝蓮、牛膝、川楝子、生地、山茱萸、白果、杜仲、龍葵、川烏、仙鶴草、草烏頭、椿白皮、牽牛子、附子、使君子[1]無抗真菌作用。

綜上所述,近十年來,我國學者對187味中草藥進行了抗真菌作用研究。其中具有殺滅真菌作用的77味,有明顯抗真菌作用的44味,抗真菌作用微弱的41味,抗真菌作用不確定的5味,無抗真菌作用的20味;中藥副作用小、來源廣、價格低廉、很少出現耐藥,適合于長期及預防性應用的這些特點,使研究開發(fā)中藥具有良好的前景。今后研究的重點是建立中草藥抗真菌作用的篩選標準,使研究更加統一和規(guī)范;發(fā)現更多、更好的抗真菌中草藥;分離確認有效成分;進而對有效成分進行抗真菌機制研究;針對作用機制,設計選擇性作用靶點和先導化合物,進行高通量篩選化合物,建立相關生物信息庫,為合成新的抗真菌藥物奠定基礎。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庫房管理的現狀分析及經驗探討

[摘要] 為了探討和分析中草藥庫房管理的現狀以及經驗,在谷歌學術、中國知網、萬方醫(yī)學網等網站以中草藥庫房管理、現狀及經驗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然后結合本院中草藥庫房管理的實際經驗,對近年來有關中草藥庫房管理的文獻進行分析、總結,探討和分析中草藥庫房管理的現狀及經驗。通過總結分析發(fā)現,在入庫時對藥品的質量進行驗收,在儲存時控制儲存藥材的條件,對庫房進行微機化管理,能夠有效保證中草藥的質量和中草藥的臨床用藥安全。加強對中草藥庫房的質量安全管理,可以保證患者的臨床用藥安全,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關鍵詞] 中草藥庫房管理;現狀分析;經驗探討

中草藥庫房管理是指對中草藥的入庫、在庫、出庫的整個流程、中藥的保存場所及工作人員的職責等進行規(guī)范管理的過程,目的是確保中草藥的質量安全和臨床用藥療效,保證患者用藥安全[1]。在中草藥保存過程中, 如果保存方法不當(如出現泛油、變質、蟲蛀等現象),就會嚴重影響中藥的療效,因此必須加強對中草藥庫房的管理,確保中草藥質量[2]。本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近些年來發(fā)表的有關中草藥庫房管理文獻,對中草藥庫房管理的現狀及經驗進行分析和探討。

1 中草藥庫房管理的現狀

1.1 從業(yè)人員的實踐經驗匱乏,中藥管理知識欠缺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中藥人才隊伍不斷在壯大,但也存在以下問題。①雖然專業(yè)知識掌握比較好,但缺乏實際經驗。長期以來,我國整體的教育制度只重視書本知識,而忽視了實踐積累。中藥庫房內中藥的品種復雜多樣,且儲存控制條件不同,因此需要從業(yè)人員有長時間的經驗積累[3]。②中藥藥事管理是中藥從業(yè)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yè)管理知識,這對中藥庫房管理尤為重要,但在實際調查中發(fā)現,大部分人員對中藥藥事管理知識掌握不熟練,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應用[4]。

1.2 中藥的儲存條件不達標

長期以來,絕大部分醫(yī)院都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重醫(yī)輕藥現象,同時在醫(yī)院的日常運營過程中,中藥的使用頻率遠低于西藥的使用,因此對中藥的儲存不重視,由于庫房不達標(如光線、溫度、濕度等方面設計不科學)而導致的中藥受潮、變質、變色、發(fā)霉以及蟲蛀等現象時有發(fā)生。在藥材的儲存過程中,沒有嚴格執(zhí)行分類、分批以及根據藥材的性能、質地等進行儲存[5]。

2 中草藥庫房管理的經驗總結

2.1 加強對人才的培養(yǎng)

人是第一生產力,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主體,應倡導以老帶新、傳幫接代,切實提高從業(yè)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鼓勵庫房管理人員不斷加強業(yè)務能力的學習,積極參加各類實踐,了解中藥生產、采收、儲存、炮制、入庫、在庫養(yǎng)護、出庫的整個流程。庫房管理人員應不斷深挖自身潛力,對中藥庫房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精確掌握,充分保證庫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6]。

2.2 中草藥的采購控制管理

藥品的采購是醫(yī)院控制藥品質量的第一關,對中草藥的采購過程應進行嚴格控制,一方面確保了中藥的質量,另一方面防止了中草藥無謂的浪費[7]。在本院采購中草藥的過程中,首先由庫房負責人和各科室負責人進行討論,確定需要采購的中藥種類、數量及品種,然后草擬計劃,由院長批準后執(zhí)行,然后再實行集中招標采購制度,由有經驗的老藥師對中草藥的質量進行鑒定,最后選擇合格的中藥飲片企業(yè)作為供應商,這個過程不僅降低了醫(yī)院的藥品采購費用,同時也降低了中草藥的質量風險,實現了醫(yī)院效益最優(yōu)化。

2.3 對中草藥的入庫過程執(zhí)行嚴格的入庫驗收制度

中藥的特點是來源多樣,但品種規(guī)格不一樣,存在道地藥材與非道地藥材之分,存在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等現象,并且時有不法商人摻入偽品的現象發(fā)生。為了從源頭上確保中草藥的質量,必須加強對中草藥的入庫驗收工作[8]。在本院的驗收中,由3名至少有5年工作經驗的執(zhí)業(yè)中藥師對中藥的質量進行把關,首先對供應商的資質、藥材的生產日期等文件進行仔細核對,然后主要鑒別中藥的真?zhèn)巍⑹欠竦赖厮幉摹⒂袩o偽品、有無包裝受潮、有無蟲蛀等,并采用顯微鏡和理化方法對其中有效物質的含量做進一步鑒定[9]。

2.4 中草藥的在庫養(yǎng)護

中草藥的品種多、規(guī)格復雜,保存條件各不相同,如不加注意,就會導致中草藥出現霉變、泛油、蟲蛀等現象,影響中藥飲片的質量和臨床療效[10]。根據每種中草藥的特性,應進行定期翻曬并做好記錄。對于劇毒類(如馬錢子等)和貴重類(如麝香、牛黃等)中藥,應做到雙人、雙鎖保管。根據中藥的來源或者特性進行分類保管[11],如把根莖類的,易發(fā)霉、變色、蟲蛀的藥材歸為一類,這類倉庫要保證干燥、通風。動物類藥材具有各種腥臭味,因此應特別注意防止蟲蛀現象的發(fā)生,需要勤通風。中草藥入庫后,與墻壁至少間隔10 cm,不能與地面直接接觸[12]。

2.4.1 嚴格控制庫房內的貯存條件 對庫房的貯存條件進行嚴格控制,確保庫房具備各類中草藥儲存的條件和設備,如具備有通風、防潮、降溫等條件,并且可以根據季節(jié)和氣候的變化,調節(jié)庫房內的溫、濕度[13]。對庫房的溫、濕度要做到3次/d記錄,當氣候異常時,可調節(jié)室內的溫、濕度,如雨季多在室內儲存生石灰,防止藥材受潮。

2.4.2 定期對中草藥庫房進行檢查、滅菌 定期對各類中草藥進行檢查,防止蟲蛀、受潮等現象發(fā)生,及時處理已經遭蟲害和污染的藥材,防止對其他藥材污染[14];保證庫房內的清潔衛(wèi)生及環(huán)境的清潔,在中草藥入庫前,對空庫進行消毒處理,但要避免消毒劑對中草藥的污染;建立重點養(yǎng)護目錄,對于性狀質量不穩(wěn)定的藥材、需要特殊儲存的藥材,在儲存過程中應重點定期維護。

2.5 在中草藥的庫房管理中應用信息化制度

在庫房管理中推廣信息化制度,在藥材入庫時對藥材的產地、生產日期、炮制信息、種類、數量、儲存條件、儲存位置等信息進行系統化登記,在藥材的日常養(yǎng)護過程中,根據系統提示定期對藥材進行殺蟲、翻曬等處理,可有效地避免因人為因素而導致的遺漏現象發(fā)生[15]。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查詢,得到該中藥材的所有信息,如現有庫存、本月消耗量等,并且根據醫(yī)生的需求、庫存的變化以及藥材的有效日期,及時補充更新庫存,降低不常用藥材的儲量,避免浪費,最大程度地提高醫(yī)院效益。

中草藥庫房管理的規(guī)范與否,直接關系著中草藥的質量,而中草藥的質量不僅關乎醫(yī)院的效益,也關乎著人民的用藥安全、生命健康。中草藥庫房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科學,需要管理人員具備各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必須應用現代科學知識與傳統經驗相結合的方法,建立完善的科學保管庫存制度,確保中藥療效,維護人民的身體健康。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在畜禽生產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摘要:概述了中草藥添加劑天然可靠、功能多樣、資源豐富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畜禽生產中能提高生產性能、改善產品品質和繁殖機能、增強免疫機能和抗病能力、提高抗應激能力的應用效果,分析了存在的問題與今后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畜禽生產

隨著畜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藥物類飼料添加劑,特別是抗生素類添加劑的長期大量使用所產生的耐藥性、藥物殘留和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研究安全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已成為保障畜牧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新課題。中草藥兼有藥物和營養(yǎng)雙重功效,有提高畜禽生產性能、改善產品品質、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抗應激能力等作用,在畜禽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因而,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應用研究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1 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基本特性

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是指以傳統中獸醫(yī)理論為基礎,以動物營養(yǎng)和飼料工業(yè)等學科理論與技術為依托,以提高動物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提高生產性能及改善產品品質等為目標,以中草藥為主要原料研制的飼料類添加物質。

1.1 天然可靠

中草藥來源于天然植物、動物、礦物及其產品,本身是地球和生物有機體的組成部分,保留了各種成分的自然狀態(tài)和生物活性[1],長期使用不易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和殘留等問題,具有安全可靠性。

1.2 功能多樣

一種中草藥通常含有幾種、幾十種甚至上百種活性成分,從而決定了其功能多樣性。其含有的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具有一定的營養(yǎng)價值,含有的有機酸類、生物堿類、多糖類、甙類等物質具有抗微生物侵染、增強免疫力、抗應激等作用。

1.3 資源豐富

中草藥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據普查統計,我國陸地中藥資源有12 807種,藥用植物有11 146種,還有海洋植物2萬多種,目前在畜牧生產中使用的陸地中草藥有1 000多種,常用的有200多種,所以開發(fā)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前景十分廣闊[2]。

2 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在畜禽生產中的應用效果

2.1 提高生產性能

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能促進畜禽生長發(fā)育,提高其生產性能。田允波等[3]的研究表明,育肥豬日糧中添加天然植物提取物300 mg/kg可明顯促進生長,顯著降低料重比(P

張善芝[5]在健康干奶牛日糧中添加蒲公英、花椒、黃芪等中草藥組成的添加劑200 g/(d?頭),結果顯示:試驗1組(產前添加20 d、產后第3天開始添加15 d)產后第18天、第38天的產奶量比對照組分別提高1.91和1.75 kg(P

張云利等[7]報道,肉仔雞日糧中添加0.5%由山楂、板藍根、黃芪等7味中草藥配組而成的添加劑,與對照組相比,日增重提高13.57%(P0.05);褚耀誠等[8]用淫羊藿、蛇床子、茯苓、澤瀉等中草藥組成的添加劑飼喂175日齡海蘭灰蛋雞,結果顯示,日糧中添加1.00%的中草藥添加劑,其產蛋率比對照組提高6.35%(P

2.2 改善產品品質

中草藥添加劑可以改善畜禽產品品質。胡廣英等[10]的研究表明,添加黃芪、白術、肉桂、陳皮、松針、甘草等中草藥配方超微粉劑可改善豬肉品質,顯著增加其背部脂肪飽和度(P

胡忠澤等[12]的研究表明,肉雞日糧中添加1%的復方中草藥添加劑組方Ⅰ、Ⅱ、Ⅲ均能顯著提高肉雞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系水力(P

2.3 增強免疫機能

中草藥添加劑可促進免疫器官的生長發(fā)育,提高免疫器官指數。張世昌等[14]的研究表明,仔豬日糧中添加0.25%的三顆針、黃芪和山楂3種中草藥粗提物可提高其免疫器官指數,較對照組脾臟指數顯著提高(P0.05);黃銀姬等[15]在肉雞日糧中添加1%中草藥提取物(主要成分為多糖、生物堿及生物類黃酮等),42日齡時其胸腺、脾臟、法氏囊質量較對照組分別提高18.85%、30.81%、32.15%(P

中草藥添加劑能改善機體的免疫機能,增強免疫力。張世昌等[16]的研究表明,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0.25%的復方中草藥提取物,血清中IgG、IgA和IgM較對照組分別提高27.03%、34.38%(P0.05),補體C3、C4含量分別提高40.91%和46.15%(P

2.4 增強抗病能力

中草藥活性成分多糖、甙類、生物堿、有機酸和揮發(fā)油等物質能直接抑制和殺死細菌,有防治畜禽疾病的作用。朱志剛等[18]比較了日糧中添加0.5%由黃連、苦參、白頭翁等組成的復方中草藥超微粉與60 mg/kg金霉素防治斷奶仔豬腹瀉的效果,與金霉素對照組相比,中草藥組白細胞水平為19.33×109個/L(P

周淑芹等[21]研究了7日齡雛雞日糧中添加2%由黃芩、黃柏、黃芪等10味中草藥組成的添加劑對人工感染沙門氏菌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試驗組(連用7 d中草藥、第8天人工感染)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不添加中草藥的感染對照組35%(P

中草藥添加劑還有一定的抑制寄生蟲卵發(fā)育和驅蟲的作用。俞向前等[23]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1.5%由黨參等21味中草藥組成的添加劑,2個療程后糞便寄生蟲蟲卵的減卵率為47.00%(P

2.5 改善繁殖機能

一些中草藥可促進生殖器官發(fā)育成熟,促進卵子的生成與排出, 提高機體的繁殖性能。王彩玲等[25]的研究表明,飼料中添加1 000 g/t益母草、淫羊藿等中草藥的蟲草真菌發(fā)酵物能顯著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與對照組相比,正常發(fā)情母豬(斷奶前后各喂7 d)斷奶后發(fā)情間隔提前1.3 d(P

孫亞波等[27]的研究表明,較高采精強度下日糧中添加15 g/(d?頭)以淫羊藿、枸杞子和巴戟天等為主的中草藥添加劑能顯著改善種公羊繁殖性能(P

柏華等[29]在蛋種雞產蛋后期日糧中添加1%由當歸、黃芪、淫陽藿、益母草等組成的中草藥添加劑,與對照組相比,無精率降低85.1%(P

2.6 增強抗應激能力

中草藥添加劑有明顯的抗應激作用。袁文軍等[30]的研究表明,育肥豬日糧中添加抗熱應激中草藥添加劑可以緩解高溫高濕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顯著提高日增重、日采食量(P

3 存在的問題

盡管畜禽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應用研究已取得了一定進展和應用效果,但主要局限于對其臨床應用及部分有效成分的研究,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目前對中草藥飼料添加劑作用機理的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中草藥的作用大多借鑒中醫(yī)藥文獻資料記載和臨床用藥經驗,對其活性成分、作用機理等研究還不夠深入;二是中草藥原材料來源廣,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因地區(qū)和采收季節(jié)不同有很大差異性,沒有統一的原材料質量控制標準、中草藥添加劑配方標準和質量標準與檢測方法;三是產品的創(chuàng)新性研制還較落后,中草藥添加劑大多是分散劑,其生產工藝落后,設備簡陋,加工粗糙,添加劑量較大,作用效果不穩(wěn)定,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畜牧生產的需求。這些問題影響了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與開發(fā)進程。

4 研究方向

目前質量可靠、效果穩(wěn)定、適用于畜禽規(guī)模化生產需求的產品不多,因而未來的研究發(fā)展方向應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強作用機理研究,將傳統中獸醫(yī)藥學與現代分析技術以及藥理學、病理學、免疫學等學科相結合,從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研究中草藥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安全性等,為新型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開發(fā)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加強質量標準研究,盡快研究并制定原材料、產品質量標準、檢測方法和控制性技術規(guī)范,加強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原料和成品的質量控制,提高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產品的質量和應用效果;三是加強生產工藝與劑型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應用現代植物化學和儀器分析技術以及高新技術,對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進行提取和精制,采用其濃縮物、提取物研制微量、高效的新型添加劑,提高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利用效率。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飼料對豬流感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研究了在豬飼料中添加干姜苗粉、長春七、二歧根蓮花根、黃芪、甘草、蔥、肉桂、山楂等中草藥,進行豬流感防治試驗。發(fā)揮了中草藥組合的藥性,防治豬流感效果明顯。

關鍵詞:豬流感;中草藥;清熱解毒

當前,豬流感作為世界性五大傳染病之一,發(fā)病率高居榜首且流行廣泛,不僅嚴重影響了人類健康,而且威脅著畜牧業(yè)的發(fā)展。在養(yǎng)豬行業(yè)中,豬流感經常讓從業(yè)者束手無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中草藥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在治療豬流感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利用純天然程度高的中草藥治療流感,可以預防一些化學合成藥物所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副作用小,物美價廉,這樣既能防治豬流感,又能保證豬肉的食品安全。但是現有的中草藥藥材不能很好的與各種飼料相結合,有時候會因飼料成分不同影響藥效的發(fā)揮,甚至增大副作用對豬的影響。2013年3月,筆者進行了防治豬流感的中草藥飼料的試驗研究,旨在提供一種防治豬流感的中草藥飼料,以解決上述豬流感防控存在的問題。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與材料

防治豬流感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由玉米,干姜苗粉,豆餅,小麥,魚粉,長春七,二歧根蓮花根,黃芪,甘草,蔥,肉桂,山楂組成。

1.2 試驗方法

試驗1:將日齡和健康狀況幾近相同的75 頭豬平均分為3組,各組配以不同的飼料配方,如下:第一組:玉米10%、干姜苗粉10%、豆餅12%、魚粉10%、小麥58%;第二組:玉米10%、干姜苗粉10%、豆餅12%、魚粉10%、小麥14%、長春七15%、二歧根蓮花根5%、黃芪8%、甘草6%、蔥10%;第三組:玉米10%、干姜苗粉10%、豆餅12%、魚粉10%、長春七15%、二歧根蓮花根6%、黃芪9%、甘草7%、蔥10%、肉桂5%、山楂5%。

將這3組常規(guī)飼養(yǎng)管理,試驗期為60d。

試驗2:將出生時間和健康狀態(tài)幾近相同的75頭豬隨機分為三組,各組配以不同的飼料配方,如下:第一組:玉米18%、干姜苗粉14%、豆餅10%、魚粉10%、小麥48%;第二組:玉米18%、干姜苗粉14%、豆餅10%、魚粉10%、小麥10%、長春七10%、二歧根蓮花根10%、黃芪8%、甘草7%、蔥3%;

第三組:玉米18%、干姜苗粉14%、豆餅10%、魚粉10%、小麥8%、長春七6%、二歧根蓮花根6%、黃芪7%、甘草10%、蔥5%、肉桂3%、山楂3%。

將這3組常規(guī)飼養(yǎng)管理,試驗期為60d。

試驗3:將出生時間和健康狀況幾近相同的75頭豬隨機分為三組,各組配以不同的飼料配方,如下:第一組:玉米20%、干姜苗粉15%、豆餅10%、魚粉5%、小麥50%;第二組:玉米20%、干姜苗粉15%、豆餅10%、魚粉5%、小麥5%、長春七13%、二歧根蓮花根12%、黃芪12%、甘草12%、蔥6%;第三組:玉米17%、干姜苗粉11%、豆餅11%、魚粉5%、小麥5%、長春七8%、二歧根蓮花根9%、黃芪13%、甘草9%、蔥4%、肉桂4%、山楂4%。

將這3組豬常規(guī)飼養(yǎng)管理,試驗期為60d。

3 結論

玉米、干姜苗粉、豆餅、小麥、魚粉為飼料的主體,富含纖維和淀粉,有助豬的營養(yǎng)吸收;長春七可發(fā)表散寒,祛風活絡;二歧根蓮花根性微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黃芪性溫、味甘,有補氣固表的功能;甘草可緩解藥物毒性,用于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蔥性溫,可止血解毒;肉桂溫中補陽、祛寒止痛;山楂性微溫,有消積、化滯功能。

試驗針對豬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溫寒中和治療,在長春七的散寒作用下,利用二歧根蓮花根、甘草、蔥等的清熱解毒功能,再配以黃芪固本,肉桂補陽之力,加上山楂的開胃促食功能,更好的防治豬流感的發(fā)生。這些中草藥成分能與玉米、干姜苗粉和豆餅相結合,藥性不相沖突,并配合姜苗豐富的維生素和清熱解毒的藥用價值,更好地發(fā)揮了中草藥組合的藥性。干姜苗粉的制備方法是,將新鮮的姜苗放入地下室存儲一個月左右,再取出曬干,而后用粉碎機粉碎,制成粉狀物,這樣利于保存,而且養(yǎng)分不流失。

通過試驗,摸索出一種防治豬流感的中草藥飼料,該飼料由玉米17%、干姜苗粉11%、豆餅11%、魚粉5%、小麥5%、長春七8%、二歧根蓮花根9%、黃芪13%、甘草9%、蔥4%、肉桂4%、山楂4%組成。其中的中草藥成分能與玉米、干姜苗粉、豆餅、小麥、魚粉相結合,藥性不相沖突,并配合姜苗豐富的維生素和清熱解毒的藥用價值,更好地發(fā)揮了中草藥組合的藥性,防治豬流感效果明顯。

中草藥論文:測定中草藥有效成分和抗氧化作用

[摘要] 目的 為了研究中草藥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同時篩選出中草藥中具有排除自由基功能的自由基清除劑,以便維護人體正常功能。方法 選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該院使用中草藥進行住院治療的病患164例,這些病患來自該院各個診療科室,回顧分析這些病患的臨床資料。聯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譜與串聯質譜(HPLC-MS/MS)定量檢測分析法鑒定當歸、五味子、三七等中藥的有效成分,分析提取物中氧自由基的清除功能,并研究保護身體DNA不受損傷的作用。同時對阿魏酸、五味子提取物、三七提取物、等中草藥排除自由基,保護人體機能的作用。結果 聯合使用HPLC-MS/MS定量檢測分析法能夠快速鑒定人參中的提取物含量,包括:咖啡酸、阿魏酸等物質的含量。阿魏酸、苯酚、三七總皂苷等中草藥提取物排除羥基自由基半抑制濃度分別為:2.95 μg/mL,3.1μg/mL, 58.7 μg/mL,對比其濃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中草藥;有效成分;測定;抗氧化作用;對比分析

自由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功能,和心肌缺損、衰老、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在正常條件下,自由基能在機體內通過酶自行反應,一些生理作用還需要自由基加入,所以,機體通過自由基產生和消失維持體內無害、穩(wěn)定的自由基濃度。但是,當自由基產生和消失失去平衡后,會對機體造成損害。主要表現在使DNA受損,嚴重時會導致細胞死亡、癌癥發(fā)生、基因突變等。有資料顯示[1],中草藥中含有的抗氧化劑能將自由基有效排除,保證機體內自由基平衡,避免DNA受損,對維護體內細胞正常代謝意義重大。該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過鑒定,檢測中草藥中藥物的有效成分,經鑒定具有不良反應小、治療效果獨特、安全系數高、資源豐富等優(yōu)點,目前已經成為抗自由基的基礎藥物。為了有效測定中草藥中抗氧化作用的藥物成分,該研究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間使用HPLC-MS/MS定量檢測分析法鑒定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并對其抗氧化作用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使用中草藥進行住院治療的病患164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85例;年齡最小21歲,最大79歲,中位年齡為(48.3±2.7)歲;住院最短時間為3 d,最長17 d,平均住院時間為(7.6±1.9)d;按照診療科室分類:46例心臟內科,38例腎臟內科,24例肺內科;29例腸胃內科;27例婦科。

1.2 鑒定當歸成分的方法

該研究使用HPLC-MS/MS定量檢測分析法鑒定當歸中的有效成分,這種方法能夠同時快速鑒定阿魏酸。高效液相色譜儀為美國Agilent公司生產的,質譜儀的型號為API3000,美國生產,配備電噴霧離子源[2]。高效液相色譜的色譜柱是ODSC18柱,流動液相色譜:甲醇―0.1%的乙酸銨水溶液;流速:0.2 mL/min,體積:3 μL,溫度為20 ℃。將水楊酸作為內標物進行定量檢測。正確稱量當歸提取物15 mg。超聲溶解在含有10 μg/L水楊酸的甲醇中,定容到100 mL,然后過濾,在用含有10 μg/L水楊酸的甲醇將其提取物稀釋成1 μg/mL,等待檢測。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病患的臨床資料以及排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半抑制濃度分、排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半抑制濃度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3種中草藥提取物排除羥基自由基與排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半抑制濃度組間差異有統計學差異意義(P

對比3種中草藥提取物排除羥基自由基與排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半抑制濃度,見表1。

3 討論

高效液相色譜(HPLC)是一種研究植物化學性質的常規(guī)技術,在分析、純化、檢測、分離天然產物中得到廣泛應用[3]。質譜(MS)在分析天然產物分子方面靈敏度最高,不僅能給出化合物正確的分子式與分子量,還能提供化合物結構等重要信息。因質譜儀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有研究資料顯示,在鑒定生物結構時,HPLC-MS的選擇性、正確性、靈敏性都較高,所以,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重要成分鑒定中。串聯質譜對于提高質譜分辨率與正確性具有重要意義[4]。目前,在測定中藥有效成分中,高效液相色譜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檢測方法,它能有效測定中藥藥物中的有效成為,準確度高。

自由基在很多生物內都存在,并且活躍異常,能與各種物質發(fā)生反應,導致核酸斷裂、組織脂質過于氧化、多糖分解,這些都與機體心肌受損、衰老、肌瘤、細胞吞噬、輻射有關為了有效篩選中草藥中自由基的清除劑,該研究對4種天然中草藥提取物排除氧自由基活性進行對比[5]。羥基自由基在氧自由基中的氧化能力最強、活性最高、毒性最大,檢測較為困難。該文使用流動注射技術對羥基自由基進行檢測,具有精度高、速度快、連續(xù)性好等優(yōu)點。從該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阿魏酸、苯酚、三七總皂苷這3種中草藥提取物,它們均能有效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與羥基自由基的活性,并且不同提取物清除兩種自由基的差異較大[6]。在排除羥基自由基時,阿魏酸與苯酚最強,三七總皂苷最弱;排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時,阿魏酸、苯酚最強,銀杏稍弱,三七總皂苷最弱,和以往研究文獻相一致。所以,在清除兩種自由基時,苯酚與阿魏酸的能力最強[7]。

綜上所述,當歸、五味子等中草藥提取物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其中白術在保護DNA方面效果最佳[8]。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添加劑在養(yǎng)豬生產上的應用現狀

一、中草藥添加劑的作用及其在養(yǎng)豬業(yè)中的應用

1. 促生長作用

中草藥添加劑富含多種營養(yǎng)元素和活性成分。中草藥中的蛋白質、糖、脂肪、色素、必需氨基酸、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等,既可以補充飼料營養(yǎng),又可以平衡營養(yǎng)成分的配比,增進豬的食欲,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成本。中草藥中的活性成分則能興奮豬胃腸道,促進消化腺分泌,穩(wěn)定消化道內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促進血紅蛋白、血清蛋白的合成,具有抗貧血和改善蛋白質代謝、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生長速度的作用。何國耀等(1987)報道,黨參莖葉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有十多種是動物發(fā)揮生理功能的必需氨基酸;含有的12種礦物質中鉀、鈉、鈣、鎂4種常量元素也是機體的必需物質。

在豬的不同生長階段適當添加單一或復方中草藥添加劑,均可達到防病治病和促進生長、增加體重的作用。例如在仔豬的日糧中加入2.5%~5%的松針粉,日增重可提高30%左右;加入2%~3%的艾葉粉,日增重可提高5%~8%,可節(jié)省飼料10%左右;加入4%的薄荷葉粉,日增重可以提高16%左右;加入4%的芫荽,日增重可提高11%~23%;加入1%的黃芪粉,日增重較對照組提高2.36%,飼養(yǎng)周期縮短17天,飼料轉化率提高13.3%。采用麥芽、何首烏、大蒜、陳皮、松針、秦皮等數味中草藥組成的添加劑,可提高飼料利用率,使仔豬增重速度提高21.36%,每千克增重成本降低14.28%。在育肥豬飼料中添加0.16%的干辣椒粉,可使豬增重14.5%,飼料消耗降低12.65%。

2. 改善肌肉營養(yǎng)成分的作用

肌肉的營養(yǎng)成分包括干物質、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和礦物質等。研究表明,中草藥能降低豬肉中膽固醇的含量,提高肌間、肌內脂肪含量,提高鮮味氨基酸――谷氨酸的含量。中草藥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如生物堿、甙類、揮發(fā)油、鞣質、糖類、氨基酸、蛋白質、酶、油脂、無機成分和色素等,能參與體內糖、脂肪和電解質代謝調節(jié),具有促進肌內脂肪沉積,降低背膘厚度,提高瘦肉率,增強肉的風味、多汁性與嫩度等作用,甚至某些有益營養(yǎng)成分在肉品中衍生與殘留,還能增加豬肉品質的藥用附加值,提高肉品質量。有研究表明,中草藥超微粉劑可以顯著增加背部脂肪飽和度,改善其品質,并能顯著提高肌肉飽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田允波等(2004)選擇20千克左右的杜長大三元雜交豬80頭,隨機分成對照組、試驗組,每組4個重復,用黃芪、白芍、茯苓、貫眾、柏子、合歡、使君子、枳實、牽牛子、大黃、柴胡作為基礎中藥配方添加,進行飼養(yǎng)試驗、屠宰試驗和肉品質測定。結果表明:添加中草藥提取物的試驗組,比對照胴體瘦肉率提高5.79%,脂肪率降低31.41%,板油重(腹脂)減少22.16%,眼肌面積增加10.92%,平均背膘厚下降28.21%,失水率降低5.03%,儲存損失下降20.35%,熟肉率提高4.74%,肌肉間脂肪含量提高52.77%。

3. 改善豬肉品質和風味的作用

豬肉品質和風味是決定豬肉價值和被市場接受程度的重要指標。當前抗生素和化學藥品的廣泛應用使豬的抗應激、抗病能力和肉品質及風味不斷下降,藥物、銅、鋅等的殘留不斷升高,白肌肉(PSE肉)的比例也呈上升趨勢。因此,使用新型促生長,改善肉質、風味的中草藥添加劑,對養(yǎng)豬業(yè)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豬肉理化特性主要指肌肉pH值、肉色、大理石紋、嫩度、失水率、儲存損失、熟肉率等。據報道,中草藥添加劑能明顯改善豬的胴體性狀,增加眼肌面積,提高胴體瘦肉率和肌內脂肪含量,降低平均背膘厚、脂肪率。陳清華等(2007)報道,黃芪、枸杞等中草藥所含的甜菜堿能顯著改善豬肉品質,黃酮類、維生素E和硒等物質能保護生物膜脂質免受氧化,從而抑制豬肉酸敗變味,延長貨架期,起到提高豬肉品質的作用;對運輸、屠宰前的豬飼喂具有抗應激作用的中草藥添加劑,有助于減輕應激綜合征,從而降低PSE肉的發(fā)生率。聶磊等(2006)在45日齡仔豬飼糧中添加0.1%中草藥制劑(山楂、陳皮、五味子、枸杞子、紅棗、干姜等),豬眼肌面積與胴體瘦肉率得到提高,肉的嫩度、香味和大理石紋也均顯著提高。

豬肉風味包括香味和鮮味,豬肉中所含的肌苷酸以及與香鮮相關的天門冬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異亮氨酸、組氨酸、纈氨酸等氨基酸和脂肪中亞麻油酸含量等,是豬種間特異性肉味的重要來源。中草藥如杜仲、桑葉、大蒜、紫蘇、茴香、花椒、亞麻、山蒼子等均能夠改變豬肉的鮮香味。石亞忠等(2011)報道育肥豬日糧中添加1%的中草藥制劑(主要成分包括生物堿、多糖、黃酮等),能提高肌肉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含量,同時有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趨勢。

4. 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中草藥免疫有效活性成分主要為多糖、甙類、生物堿、植物凝集素、揮發(fā)性成分和有機酸,可通過提高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補體(C3、C4)和白介素(IL-2)水平,刺激機體造血機能,促進免疫器官發(fā)育,增加免疫細胞的數量,作用于核酸和環(huán)核苷酸系統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對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力。張玉換等(2004)通過試驗證明,復方中草藥高效免疫增強劑對豬瘟抗體的產生、抗病能力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馬玉芳等(2008)在仔豬基礎日糧中添加主要由魚腥草、茯苓、黃芩、金銀花等組成的中草藥添加劑,能有效地防止保育階段的仔豬發(fā)生腹瀉,改善生長性能,并能促進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補體(C3、C4)和白介素(IL-2)的生成,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據報道,不同中草藥通過不同機制對免疫系統產生作用。如柴胡、黃連、黃芩、金銀花、蒲公英、生地、五味子、首烏、黃芪、人參等均能促進淋巴細胞的轉化,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板藍根、黃芪、貫眾、金銀花等則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菌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可提高動物細胞的吞噬能力,促進抗體形成,并能預防病毒、真菌、原蟲和螺旋體感染。黨參、黃芪等能促進免疫器官的發(fā)育,提高免疫活性;香菇多糖能促進胸腺發(fā)育。黃芪多糖對自然殺傷細胞(NKC)活力有顯著的增強作用,淫羊藿-蜂膠合劑對NKC自然殺傷活力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中藥方劑小柴胡湯和人參湯對受抑制的NKC活性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中草藥多糖(柴胡多糖、艾葉多糖、當歸多糖、茯苓多糖、香菇多糖、車前子多糖、紅棗多糖等)則對機體補體系統具有明顯的激活作用。

5. 抗菌抗病毒作用

生豬生產過程當中,除少數疫病通過注射疫苗可進行有效預防外,大部分特別是新出現的疫病,必須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預防。但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導致病菌產生抗藥性、腸道菌群失調、動物過敏反應增多和藥物殘留,影響食品安全和威脅人類健康。而很多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滋補、抗菌等作用,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目前,已發(fā)現四百多種中草藥具有抗菌性,少則抑制一種細菌,多的可抑制十多種,有二十余種中草藥對多種病毒有抑制作用。如蒲公英、花椒、肉桂、甘草、藿香等常見中草藥對金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色鏈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見細菌、真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中草藥抑菌的有效成分廣泛,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堿甙類、酸類、酮類、醛類、酚類和揮發(fā)油等。病菌通常對某一種或某些中草藥較敏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黃連、黃芩、五味子、石榴皮、蒲公英、麥冬敏感;大腸桿菌對黃連、五味子、烏梅敏感;枯草芽孢桿菌對五味子、石榴皮、烏梅敏感;沙門氏菌對黃連、黃芩、五味子敏感;銅綠假單胞菌對五味子和烏梅表現高度敏感。李淑紅等(2012)報道,豬大腸桿菌對烏梅、五倍子、五味子高度敏感,對秦皮、連翹、夏枯草中度敏感,對大黃、蒼術抑菌作用不明顯。王自然(2006)報道,豬在接種豬瘟疫苗的同時服用中草藥添加劑,能顯著增強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促進T淋巴細胞的增殖,增強其免疫力。仇微紅等(2009)進行了黃芪、黃芩、千里光、蟾酥、冰片、貫眾6種中草藥體外抗豬偽狂犬病作用的研究,發(fā)現蟾酥的作用效果最好。

6. 抗熱應激作用

應激是指饑餓、飼料突然終止、生活環(huán)境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豬機體所發(fā)生的一種非特異性的反應。過強的應激反應會導致豬的生產性能下降、發(fā)育遲緩、免疫力下降和繁殖困難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夏季氣溫偏高,持續(xù)時間長,容易引發(fā)豬只熱應激反應。某些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對增強豬的高溫適應性、調整機體免疫機能、緩解熱應激反應具有較好效果,并且無毒副作用和藥物殘留,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

夏季高溫時,使用具有開胃健脾、清熱消暑功能的中草藥如山檀、蒼術、陳皮、檳榔、黃芩、香蕾、霍香、黃連、澤瀉等配制飼料,可以緩解熱應激對商品豬生產性能的影響。采用甘草等具有寒性和涼性的藥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減慢豬的心率,減少豬尿液中腎上腺素的排出量,進而降低交感腎上腺神經的興奮性;采用黃芪等具有安神功能的藥物,可以有效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穆然等(2011)在杜長大三元雜種育肥豬基礎飼糧中添加2%抗熱應激中草藥清涼飲(由薄荷、羌活、魚腥草、貫眾、牛蒡子、陳皮、榧子、甘草和蒲公英等組成),具有較好的抗熱應激功效,對緩解夏季高溫高濕環(huán)境對豬的生產性能的影響和提高生產效益具有積極作用。

二、問題與對策

目前,中草藥在養(yǎng)豬生產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廣泛認可,在生豬業(yè)健康發(fā)展中必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的一些問題亦不能忽視。首先,中草藥飼料添劑的理論研究較少,多數中草藥有效成分的確定、結構與功效的關系、有效成分間相互作用不清,藥理作用機理不完全清楚,更多的研究側重于應用效果的試驗;其次,中草藥添加劑劑型單一,制作工藝滯后,多數成品仍沿用傳統的直接粉碎、混合、添加的方法,新工藝研究采用少,科技含量不高,提高了產品用量和成本;第三,由于產品成分不清,生產、檢測和質量標準無法統一,產品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能量化和規(guī)范化,無法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中草藥的基礎研究,引入先進的設備和現代試驗分析測定技術,確定產品的有效成分種類及其含量,做到產品質量的量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精細控制中草藥添加劑的生產和質量檢測,將是進一步發(fā)揮中草藥添加劑優(yōu)勢、促進生豬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作者聯系地址:湖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郵編:411201)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粉劑外貼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臨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討中草藥粉劑外貼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診斷明確的頸椎骨質增生患者12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草藥粉劑外貼,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頸椎骨質增生; 中草藥粉劑; 外貼; 療效

骨質增生是由于機體缺鈣引起骨骼中鈣的轉運而沉積于相應關節(jié)或椎體表面所形成的骨性贅生物,俗稱“骨刺”[1]。如果增生的骨質壓迫神經、血管等組織時,就會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稱為骨質增生癥[2-5]。骨質增生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骨刺壓迫神經會造成患者一側或雙側上、下肢麻木、疼痛[6]。壓迫椎基底動脈會造成大腦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昏甚至暈厥等癥狀[7-8]。傳統的擴管、按摩等治療方法,雖然能夠控制病情,但是治愈率低,復發(fā)率高。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通過對中草藥的精心研究,采用中草藥粉劑外貼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癥,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診經頸椎拍片等檢查,確診為頸椎骨質增生的患者12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64例。觀察組男40例,女24例;年齡38~82歲,平均(48.0±2.6)歲;1~5節(jié)增生8例,3~5節(jié)增生50例,3~7節(jié)增生6例。對照組男38例,女26例;年齡32~80歲,平均(46.0±2.8)歲;1~5節(jié)增生7例,3~5節(jié)增生48例,3~7節(jié)增生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情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字2=2.89,P=0.089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靜脈點滴或者口服擴管藥、按摩、牽引、理療等常規(guī)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草藥粉劑外貼,具體如下。

1.2.1 中草藥配方 根據中醫(yī)內疼外治的原理,選用具有改善局部血循環(huán)、抗感染、消腫、止痛和軟化骨質功效的名貴中藥。主要成分為川穹、紅花、蜈蚣、全蝎、穿山甲、冰片、當歸等二十余種中草藥。

1.2.2 研制及使用方法 按所研究的配方將中草藥曬干后研成粉末,盛于清潔密封的玻璃小瓶中備用。貼藥時,用小匙取藥粉少許直接均勻涂在骨質增生相應的關節(jié)所對應的皮膚上,然后用普通膠布(按病變范圍剪裁大小)或者直接用追風膏或風濕膏覆蓋貼緊。貼藥范圍:以第7節(jié)頸椎棘突為標志,3~7節(jié)增生者,膠布下緣平第7節(jié)頸椎,1~5節(jié)或者3~5節(jié)增生者向上移1寸即可。每隔5~7天換藥一次,7~10次為一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1)痊愈:骨質增生引起的癥狀全部消失,X線拍片可見增生的骨質軟化塌陷,2年內無復發(fā)。(2)好轉:骨質增生引起的癥狀部分消失或明顯減輕。(3)顯效:骨質增生引起的癥狀稍有減輕。(4)無效:骨質增生引起的癥狀依然存在。總有效=痊愈+好準+顯效。

1.4 貼藥的注意事項 (1)貼藥前應仔細閱讀X光片和報告單,確定骨刺所在的部位,分清前緣、側緣和后緣,以利于準確掌握貼藥部位,并初步估計療效。(2)藥物要涂均勻,范圍不可太大或太小,否則會影響療效。(3)視骨質增生的部位和皮膚情況,嚴格掌握藥量。藥量過多會引起局部皮膚紅腫,過小又達不到理想療效。(4)貼好藥后,用熱水瓶或熱水袋在貼藥部分熱敷,以利于藥物的充分吸收,提高療效。(5)若患者因用藥過量而致局部皮膚紅腫或因瘙癢而抓破皮膚,可用0.5%碘伏直接涂在紅腫或破損的皮膚上,2次/d,待2~3 d皮膚恢復后再繼續(xù)貼藥,不影響療效。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取兩獨立樣本的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觀察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字2=9.14,P=0.025),而復發(fā)率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字2=15.9,P=0.000)。

3 討論

頸椎骨質增生造成韌帶鈣化增厚、水腫及無菌性炎癥.會刺激、壓迫血管、神經引起頸椎酸痛、僵硬、麻木、頭暈惡心、手臂發(fā)麻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等并發(fā)癥狀[9]。按摩、牽引或者理療消炎都不能徹底根除。長期以來,按摩、牽引和內服、外貼治療各自為戰(zhàn),造成了頸椎病的久治不愈[10]。傳統的膏藥外貼雖然可以松解軟組織、血管神經的粘連、瘢痕和攣縮,恢復了頸部軟組織的力學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改善了局部微循環(huán),消除了肌痙攣、肌緊張,改善代謝,促進炎癥致痛物質的消除,達到解痙止痛的目的,但無法軟化骨刺,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中草藥粉劑現配現用,藥性純真,作用力強,藥效持久,除了能夠發(fā)揮其他外貼膏藥的相同作用外,還能激發(fā)體內調節(jié)作用,產生鎮(zhèn)痛科技熱,如腦啡呔等,達到“去痛致松”的目的。并且能使效果提高數倍,該療法操作簡單、費用低廉、易于掌握,可在門診也可住院治療,不打針、不開刀、無痛苦,無毒副作用,治療效果良好,有效地避免了對身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中草藥粉劑外貼治療作為一種新的貼藥治療手段在國內外均屬首創(chuàng),而且已取得初步成效,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草藥論文:中醫(yī)院藥房中草藥的科學儲藏與保管探討

【摘要】目的:探究中醫(yī)院藥房怎樣科學的儲藏和保管中草藥。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并與我院中草藥的質量檢測結果相結合,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給予有效措施的采取,使藥房中草藥得到較好的儲藏保管,提高藥物的質量。結果:采取相關措施后,中草藥的儲藏質量得到提高,藥品所占的庫房面積也得到減少。結論:患者的治療效果與中草藥質量具有較為密切的聯系,已草擬必須采用相關措施,使中草藥得到較好的保管。

【關鍵詞】中醫(yī)院藥房;中草藥;科學存儲與保管

各醫(yī)院的藥劑科都為重要部門之一,管理水平的好壞會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要求藥劑科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1]。中醫(yī)院的藥房中一般有中成藥、中草藥和中藥飲片,這些藥物在儲存和保管中,必須按照相關規(guī)定給予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管理,使中草藥得到較好的保管,避免霉變等情況,使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選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院中草藥儲藏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并對我院管理不善的教訓進行總結,采用相關改正策略,給予良好的保管和儲藏。

1.2方法

1.2.1存在的問題:中草藥在儲藏過程中可能有發(fā)霉、變色、蟲蛀和自燃的情況。發(fā)霉是因為儲藏中空氣中的濕度和溫度出現改變,導致霉菌孢子的滋生,若其出現在藥材表面,就會使藥材內部出現腐蝕,產生毒素。藥材因為種類的不同色澤也不一樣,一些藥材若長時間的擱置或者日曬將會有發(fā)酵和酶分解的情況,導致藥材的顏色出現變化,其中濕度、溫度和氧氣也對其有較大的影響、一些藥材中有較多的油份,如,柏子仁、枸杞,若不能較好儲存,會導致油分揮發(fā),在藥材的表面溢出,一旦接觸空氣后會造成變質。若將油份含量較高的中草藥放置在溫度較高的儲藏室內,就會有燃燒現象。

1.2.2改善措施:(1)對儲藏藥品的庫房進行嚴格管理,保持干燥、無漏、通風、無潮、避光、低溫,同時避免暴曬以及防凍,在儲藏室中給予防塵、排風、除塵設備的增加[2]。對藥品也要給予較好的分類存放,在明顯位置擺放常用的藥物,袋裝藥離墻離地,而入箱藥要歸檔上架,給予整齊擺放,并貼上醒目的標簽。對庫房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勤翻箱,給予季節(jié)通風,并對室內外的濕度、溫度進行良好的調節(jié),避免潮解、霉菌、蟲蛀、揮發(fā)等情況的出現。(2)部分中藥有可能出現自燃的現象,因此在保管中要進行相關措施的注意,首先在進藥方面,要有計劃性,防止長時間的積壓,使藥材保持較好的通風干燥,尤其在雨季時可以給予石灰干燥的方法,儲藏室保持較好的濕度[3]。中藥飲片有時也會有泛油、蟲蛀、變色的情況,對于這類藥物可以采用吸濕機和吸濕器將空氣中的水分進行較好的調節(jié)。尤其對于山茱萸、熟地黃、制首烏等吸潮性較好的藥材,一定要放置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在霉菌繁殖較多的季節(jié)可以給予復合的薄膜包裝。(3)在藥材采購時也要采取相應措施,盡量采購小包裝的藥材,既能較好的使用在治療中,又可以給予量化管理,避免遭受污染。采購時保證藥材的品質,并對規(guī)格、產地和生產日期等給予仔細核對。根據藥物的使用進度來決定購買的數量,避免因長時間堆積導致藥材的浪費。對藥材進行分層的保管,尤其對毒性藥品和中藥飲片的隔離儲藏,避免其因不適當的儲藏條件,發(fā)生化學反應。單獨存放劇毒藥物,并給予毒性的表明,如水銀、生巴豆和生半夏等,必須根據相關條例進行保管。(4)要想使藥房中的藥材得到較好的儲藏,就需要使相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得到提高,清楚各種藥材的儲藏條件,并定期對工作人員給予學習和培訓,使其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提高責任意識,根據培訓內容組織相關考試,針對相關人員的考核成績進行獎勵和懲罰,與工資獎金相掛鉤,若連續(xù)幾次均不達標,則不予繼續(xù)聘用,保證工作人員的基本能力和專業(yè)素質。

2 結果

通過對藥方中草藥儲藏的方法和條件的改善,藥材的儲藏時間得到提高,藥材所占用的面積減少,使中草藥的儲存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3 討論

藥材儲藏的質量好壞與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使藥材的儲藏條件得到提高,包括庫房的管理,科學的儲存,良好的藥材采購,以及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并要求相關人員不斷對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學習,使中醫(yī)院藥房中的中藥材得到高質量的儲藏和保管。

中草藥論文:對中草藥治療支氣管炎的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中草藥治療支氣管炎的療效。方法:以80例哮喘性支氣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作人數完全相等的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而觀察組則接受中草藥治療(方劑:麻杏射干湯),分析兩組治療結果,并予以比較。結果: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明顯勝過對照組一籌;在平均用藥時間方面,兩組沒有明顯差異。結論:在治療支氣管炎方面,中草藥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相較西藥而言),不僅費用低,而且毒副作用少,還具有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點。

【關鍵詞】中草藥;支氣管炎;療效

對于嬰幼兒而言,哮喘性支氣管炎屬于一種相對常見的疾病,不僅具有易反復的特點,同時還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因而需要給予及時而有效的診治[1]。本文以80例患有該病的嬰幼兒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中草藥治療支管炎的療效,結果發(fā)現,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明顯勝過對照組一籌;在平均用藥時間方面,兩組沒有明顯差異。現將詳情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以2013年6月到2013年12到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哮喘性支氣管炎嬰幼兒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女患者分別為53例、27例,年齡從0.5歲到6歲不等,平均年齡3.3歲。

1.2 診斷標準

80例研究對象全部符合哮喘性支氣管炎的相關診斷標準,同時表現有如下特點:常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大多伴有濕疹及其他有關過敏史;表現出一定的哮喘癥狀,或者存在呼氣性呼吸困難,行肺部叩診能夠聽到鼓音、哮鳴音或者濕音;有以發(fā)熱或者白細胞增多為代表的相關感染癥狀;入睡后,哮喘明顯減輕,然而哭鬧或者吸氣時,哮喘則會明顯加重;具有反復發(fā)作特點,肥胖患兒在該方面的表現尤為明顯;IgE有所增高。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麻杏射干湯予以治療,方劑主成分包括麻黃、杏仁、射干、甘草、地龍、夏枯草。如果存在發(fā)熱癥狀,則添加黃芪、銀花;如果伴有口渴,則添加石膏;如果大便秘結,則添加瓜蔞仁;如果痰液粘稠,則添加橘紅、桔梗。每天服用1劑,煎煮完成后,取藥液100mL左右分數次喂服。另外,患兒白細胞總數明顯超過正常標準,則需要輔以抗生素治療。不適用以抗組胺為代表的一類平喘藥物。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治療,即抗感染治療、抗病毒治療、抗組胺治療、糖皮質激素治療等聯合應用,至于療程長短則需要根據病情確定。

1.4 療效判斷

顯效:用藥1d后,哮喘癥狀完全或者有效改善;有效:用藥2d后,哮喘癥狀有所改善;無效:用藥3d后,哮喘癥狀沒有改善,甚至惡化。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

觀察組:顯效患者共計6例,占比15%;有效患者共計30例,占比75%,無效患者共計4例,占比10%;總體療效較為顯著,總有效率高達90%。

對照組:顯效患者共計16例,占比40%;有效患者共計12例,占比30%,無效患者共計12例,占比30%;總有效率高70%。

對兩組總有效率予以比較發(fā)現,觀察組情況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二者差異十分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平均用藥時間

觀察組的用藥時間最短為2d,最長為7d,平均用藥時間為3.2d;對照組的用藥時間最短為2d,最長為為9d,平均用藥時間為4.1。針對兩組的平均用藥時間分析,觀察組和對照組較為接近,即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3.1 支氣管炎概述

所謂支氣管炎通常指的是肺部中型支氣管由于感染或者其他問題而發(fā)生炎癥[2]。急性支氣管炎絕大多數是病毒感染或者細菌感染導致的,短則持續(xù)幾天,長則數周。慢性支氣管炎部分是感染導致,也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導致的可能。支氣管炎的癥狀表現主要包括咳嗽不止、咳痰頻繁、呼吸困難、伴有喘鳴音、發(fā)熱發(fā)燒、胸口疼痛以及全身乏力等[3]。在兒科臨床上,支氣管炎屬于一種常見病,尤其在3歲以下兒童中較為多見,予以單純西醫(yī)治療往往效果不甚理想。現階段,中醫(yī)療法及中西結合療法開始受到業(yè)內人士的普遍關注。

3.2 中草藥在支氣管炎治療中的應用

本研究分析了麻杏射干湯這種中草藥方劑在哮喘性支氣管炎治療中的應用,麻黃味苦且辛,溫養(yǎng)效果極佳,有助肺脈疏通,其含有的麻黃堿物質,可對支氣管平滑肌形成有效作用,使其松弛,另外,其揮發(fā)出的油性物質可對病毒產生明顯抑制。杏仁味苦微溫,不僅能夠潤肺,且能夠滋潤大腸經,其含有的苦杏仁物質,可人體內慢慢分解,從而形成氫氰酸,進而給呼吸中樞施加一定的寧神鎮(zhèn)靜作用,讓呼吸運動漸漸趨于平緩,最終收到安靜平喘的積極療效[4]。射干性苦寒,不僅能夠潤肺,且能夠滋潤肝經,其含有的射干定及鳶尾黃酮等物質,能夠發(fā)揮良好的抗炎效果。甘草溫潤平和,能夠滋脾潤肺,其含有的甘草次酸及甘草甜素等物質,能夠發(fā)揮良好的抗炎、抗過敏以及鎮(zhèn)咳效果。地龍性咸且寒,可滋潤肝經、脾經以及肺經,能夠發(fā)揮良好的清熱、鎮(zhèn)咳以及平喘效果。夏枯草性苦且寒,能夠滋潤肝經和肺經,其含有的黃酮苷、皂堿以及生物堿等物質,能夠發(fā)揮良好的鎮(zhèn)咳、祛痰以及平喘作用,另外,還能對肺炎球菌進行有效滅殺和抑制[5]。

相較單純西藥治療而言,以麻杏射干湯為代表的中草藥在治療支氣管炎中表現出了更大的優(yōu)勢,不僅費用低,而且毒副作用少,還具有療效明顯、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點,因而獲得了醫(yī)患雙方的普遍青睞。

中草藥論文:中草藥在雞病防治上的應用

隨著規(guī)模化、集約化養(yǎng)雞的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日趨嚴重,病毒性、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明顯增多,且疾病在流行過程中不斷出現新的變化。因此,防治雞病用藥越來越多,使用劑量越來越大,造成雞肉及雞蛋中藥物殘留越來越多,對人體危害也越來越大。中草藥系天然藥物,具有低毒、副作用小、不易產生抗藥性和無藥物殘留的優(yōu)點而日益受到重視,用中草藥防治雞病已顯示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1 中草藥防治雞病的機理研究

中藥增免康能提高雞的胸腺指數、法氏囊和脾臟指數,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研究表明,補益中藥能促進雛雞免疫器官的發(fā)育,從而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用銀翹解毒合劑(由金銀花、連翹、黃芩、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蘆根、板藍根、甘草9味中藥組成)喂飲10周齡雞,可顯著提高雞T淋巴細胞轉化率,能顯著提高其機體的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這些均說明中草藥防治雞病的機理在于提高雞機體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2 中草藥對疫苗的免疫增強作用

研究表明,中藥成分當歸多糖、黃芪多糖、板藍根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膠多糖、淫羊藿黃酮、蜂膠黃酮、黃芪皂甙和人參皂甙等均能提高新城疫Ⅳ系活疫苗免疫后雛雞血清中HI抗體水平。蒼芪散中蒼術、黃芪對新城疫Ⅱ系苗誘導的體液免疫有顯著的增強作用,不僅可使T淋巴細胞陽性率提高及使血清特異性抗體效價明顯提高,而且可延長其免疫持續(xù)時間,同時還可減輕注射疫苗的應激反應。胡松華等報道,試驗雞用雞新城疫Ⅳ系苗點眼、滴鼻,同時用由黃芪、絞股藍、蒲公英、苦參、秦皮組成的禽速康濃縮液飲水,結果試驗雞血凝抑制抗體效價(HI)、脾臟指數、法氏囊指數均高于對照組,明顯提高免疫效果。用1日齡140只公雛作試驗,用三元沖劑(由人參、黃芪、女貞子組成)的煎液加溫濃縮制成干粉,飲水或拌料,同時進行雞馬立克氏疫苗免疫,結果表明,三元沖劑可促進雛雞免疫系統的發(fā)育,可提前免疫力產生的時間及有效提高細胞免疫水平。

2.1 中草藥防治雞病的療效

中草藥在雞病防治上已經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用中藥組方(黃連50g,生地150g,黃芩60g,赤芍80g,丹皮100g,梔子70g,穿心蓮80g,金銀花90g,連翹60g,夏枯草60g,建曲 100g,麥芽100g,甘草40g)防治成年雞沙門氏菌病,治愈率達97%,同時使產蛋率提高19.8%。用中藥組方(黃芩、梔子、白頭翁、茵陳、陳皮、魚腥草、穿心蓮、大青葉、蒼術、秦皮、山楂、郁金等)防治雞大腸桿菌病,對大腸桿菌所致的雞的肝周炎、心包炎、輸卵管炎、卵黃性腹膜炎及多癥型混合感染均有較好的療效,各癥型的平均治愈率為81.8%,各癥型間的治療效果沒有顯著差異。用中藥組方(麻黃、知母、貝母、黃連、桔梗、陳皮、紫蘇、杏仁、百部、薄荷、桂枝和甘草等)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治愈率達到98%,預防保護率達100%。用中成藥六神丸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先后治療病雞1285羽,治愈1231羽,治愈率達96%。以桔梗、金銀花、菊花、麥冬、黃芩、麻黃、杏仁、貝母、桑白皮、石膏、甘草等組方,共計治療13000余羽慢性呼吸道病雞,總有效率達97%以上。用黃芩、知母、辛夷花、柴胡、前胡、桔梗等中藥制成中藥散劑,對雞傳染性鼻炎治愈率達98%。

2.2 中草藥復方制劑與西藥聯合作用的療效

臨床上常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法防治雞病。中西藥結合的方法治療雞傳染性鼻炎與傳性支氣管炎混合感染,中藥為金銀花100g,連翹100g,桔梗100g,辛夷100g,知母80g,黃柏80g,細辛80g,甘草80g;同時用復方喉正康(主要成分:麻黃堿、黃芩甙、皂甙等中藥提取物)畜禽寧(內含磺胺二甲氧嘧啶)混料飼喂,取得滿意療效。用中藥(烏賊骨、烏魚骨、白芨、金銀花、甘草)與西藥(VK、止血敏、西米替丁)結合治療肉仔雞胃潰瘍,效果較佳。

用中藥組方(金銀花、牛蒡子、連翹各60g,當歸、全蝎、紫草、枳實各50g,黃芪45g,甘草25g。此為60日齡500羽雞量)煎水飲服,同時用西藥病毒靈按30mg/kg拌料喂服,防治黏膜型雞痘,治愈率達95%以上,預防保護率達98%。運用西藥(氨丙啉、克球粉、抗球王等驅蟲藥)結合中藥(常山、連翹、柴胡、生石按比例混合)治療雞球蟲病,治愈率達87.8%~96.6%。劉燕等[22]用中藥(黃芪、淫羊藿各2份,蘇子、半夏、桔梗、桑皮、連翹、金銀花、黃芩、板藍根、青黛、麻黃、杏仁、荊芥、防風、射干、山豆根、白芷、辛夷各1份,按日糧4%拌料)和西藥(酒石酸泰樂菌素治療雞慢性呼吸道病,共治療10260只病雞,治愈9408只,治愈率達91.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 |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五月天狠狠爱-伊人久久综合网 | 亚洲中文字字幕精品 | 中文字幕亚洲2020在线 | 在线播放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