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新的一年勵志語句

新的一年勵志語句

時間:2022-11-18 12:53: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新的一年勵志語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新的一年勵志語句

第1篇

【摘要】兩年來,消流三中以努力打造班級勵志文化為抓予,組織各班學生對自己的教室進行精心“包裝”,讓教室的每面墻壁、每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富有教育意義,用高品位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促進班風、學風提升。打造班級勵志文化是推動三中科學發展的新舉措,面對學校新的變化,全體師牛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學習中,我們將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小住”的責任感,扎扎實實丌展好“喜迎十八人,爭創新業績”活動,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勝利召開。

【關鍵詞】班級;勵志文化;布置;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4-0092-02

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教育和學習、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兩年來,我校積極丌展了班級文化建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各班級在班主任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群策群力,主動參與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布置、班級衛生管理、師生精神面貌、班級管理效果等幾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觀,特別是班級布置,基本上都能體現“勵志文化”的要求,既保證了統一和諧,又各有特色,各有亮點。現就我校班級文化建設l?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認識充分,周密部署

近年來,我校的校JxL學風明顯好轉,教育教學質量也不斷提高,但在引導全體師生向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奮進中,似乎還缺少點什么。前年我們校級班子到三明的幾所名校參觀,才豁然丌朗,我們所缺少的正是承載師生前進動力的校園文化。因為校園文化不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著隱性教育的作用,所以我們決心要打造三中自己的特色文化。我們的校園特色文化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經過一年多出.探索實踐,我校初步形成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基本思路: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以育人為宗旨,以打造勵志文化為載體,有效促進班風、學風、校風的提升。為實現班級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了以校長親任組長,分管德育副校長具體負責的班級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周密部署,細化分工,明確責任。2010年3月,結合學校實際,出臺了《清流三中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主題,確立了內容,籌劃了建設進程。確保活動扎實有效開展,學校還先后通過行政會議、班主任會議、全校教職工大會和全體學生會議,進行動員宣傳,營造出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的濃厚氛圍。

二、強化班級布置,提高育人效果

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另外優美的教室與環境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環境整潔、優美的班級,其師生榮譽感都比較強,班級的內聚力都比較大。因為高品位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所以我校要求班主任要重視教室環境的美化,組織全班學生對教室進行精心“包裝”,讓教室的每面墻壁、每個角落都具有教育內容,富有教育意義。具體做法和要求是:

班級學習環境的布置,打破過去全校統一格式要求的傳統,改由各班級自由發揮、創新。壟班級布置過程中,各班主任能夠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處處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班級布置的內容上避開了傳統的“評比欄”、“圖書角”、“名人名言”、“宣傳欄”等一些欄目,號召各班充分利用教室墻壁、黑板報等有限的空間,丌辟《我行我秀》、《星光燦爛》、《榮譽殿堂》、《班級志言》、《心語心愿》、《寄語青春》、《佳作欣賞》、《書香四溢》等文化平臺,學生通過“平臺”發表作品,張揚個性,各顯其能。其中《星光燦爛》版塊創新了對學生的評價機制,只要學生在思想、學習和技能等方面有閃光點,都有可能成為班級學生心中的明星;不定期更新的班級明星照片及事例,吸引了多少羨慕的眼光,明星榜不但表揚了先進,激勵了先進,更讓同學們感到榜樣就在身邊, 意識到努力就會進步,努力就會成功:這樣無形中樹立和宣傳了班級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優秀事例,用自己身邊先進典型感召激勵學生熱愛祖國,刻苦學習,勇于實踐,勵志成才;同時也最大限度地培養了學生“我能行”的各方面的積極性;《榮譽殿章》欄目中,粘貼著班集體或個人獲得的榮譽,那一張張排列整齊的獎狀,一顆顆金光閃閃的紅星,猶如學生天真活潑的笑臉,掩飾不住成功的歡樂與幸福;《心語心愿》版塊中,每個學生把自己的心聲體現在墻上,讓學生用已有的成績和榮譽來激勵自己,用自己定的目標和愿望來鞭策自己,用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勉勵和鼓舞著自己;為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激情,平時對學生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班主任就會結合同學們“心愿誓言”中的一條進行詮釋,及時制止或預防該類學習倦怠情緒的擴大,創造向上的學習氛圍。《班級志言》欄目中,為了讓學生們牢記學習目標,各班實行目標可視化,將一些全班性、激勵性、目標性的語句貼在顯眼的地方,比如“我努力,我堅持,我一定能成功”,“埋頭苦干,一(兩)年再看”,“我為成功而生,成功為我而存”。讓同學們經常看到,時刻勉勵和鼓舞著學生堅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增強學習的動力。《書香四溢》的圖書角,不僅擺放著學生喜愛的、豐富的課外讀物,還增加了學生自發地尋找、制作的“美文佳句”讀書卡片,這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為寫作文提供了素材,更重要的是學生養成了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一些班級還在墻角擺上一盆綠色植物,使教室內擁有了大自然的生氣,也給圖書角增添了一股儒雅的韻味。《我行我秀》欄日罩,學生特色的書畫、工整的作業、最好的作文、美麗的手工作品層出不窮,人人盡顯特長利才華。這些版塊欄目的開辟,多層次、全方位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也成功地詮釋了“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的素質教育理念,同時達到班級勵志文化建設的要求。

三、班級文化建設的效果

第2篇

【關鍵詞】英語教學 學習技巧 合理語境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09-01

作為一名高職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就會發現一些現象。而透過這些現象,看到問題的實質,就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事半功倍,這就是學習技巧。技巧是否具有針對性,是成功的關鍵。

教學工作中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學生整天拿著書本、字典甚至是自己精心制作的小卡片背誦英語單詞。從早到晚,不辭辛苦。我很欽佩這些同學的學習精神,但事實上,這種記憶單詞的方式往往效果并不好。為此,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比如總結出一些有規律的合成詞、反義詞、近義詞、同義詞,從而減少學生需要背誦的詞匯量,但終究逃脫不了死記硬背的模式。有一次,我在課上默寫短語。其中一個很難記的詞語,只有一個學生寫了出來,而他還是班級里成績較差的幾個學生之一。下課后,他告訴我昨晚偶然看了一部英文版的電影,這個短語在影片中出現了三次,這個短語在他的腦海里形成了很深的印象,默寫的時候很輕松就寫出來了。受到這個事情的啟發,我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方法。比如在和學生郊游的時候,我會突然問到最近學過的單詞。第二天,我在課堂上問這個單詞的時候,全部學生都舉起了手。趁熱打鐵,我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思路闡述給學生:我們每個人在一天中都要經歷很多平凡甚至無聊的事兒,比如上學、吃飯、走路乃至上廁所等等。如果我們在做這些無聊事情的時候,都會想一下它的英語表達方式,不會的趕緊問老師或者查字典看下。一次記不住兩次,兩次記不住三次。在不斷的重復中,學生掌握的詞匯量明顯增加,為英語學習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還有一個現象,很多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為了讓孩子可以有一個相對較好的語言環境學習英語。就趁著假期花費很多錢,讓孩子到國外待上一段時間,體驗外國人生活方式的同時,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不可否認,在周圍都是講英語的環境中學英語,肯定比在國內效果好。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條件把孩子送出去,況且短短十幾天的經歷,其能達到的效果值得商榷。試想,當你身處一個陌生的環境,首先吸引你的肯定是異國的風景,而絕不是幾乎聽不懂的語言。異域的新奇感,對思維的控制是無法抵御的,這些學生自然也不會例外。除非可以長期的,多年生活、居住在國外。

經過反復的思考,我覺得完全可以人為的創造一種合理語境,達到比出國更好的學習效果。于是,我嘗試著讓學生們分組排練情景劇。劇情都是我精挑細選,可以足夠引起學生們興趣的。諸多國內外經典的寓言故事、勵志小文都成了可供我們選擇的素材。孔融讓梨、曹沖稱象、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膾炙人口的作品被多次排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

我還經常組織情景劇大賽。為了拿到理想的名次,學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翻譯詞句、排練劇情。很多之前非常內向的學生也變得開朗了很多,他們在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己的魅力。不但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覺中把英語口語的相關知識掌握了。經歷過大賽,學生聽說讀寫的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開始嘗試著用由簡入繁的英語進行交流。清晨的一句“Hello” ,傍晚的一聲“Bye?鄄bye”,都讓學生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下面要談的絕對是一個個案,但我覺得在教學中如果可以舉一反三,運用起來也會得心應手。曾經遇到一個學生,酷愛足球,因此嚴重影響了學習成績。為了幫助他,真可謂是煞費苦心。我先投其所好,跟他侃足球。為了能有共同語言,我不得不惡補了很多自己根本不感興趣的足球知識。經過幾天的思考,我終于找到方法。我先是總結出一些分屬不同類型的詞語,比如季節、顏色、12月、風雨雷電等等。然后我把它交給這個學生,讓他把這些詞語編進他的球隊中去。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成了他球隊的12名主力球員,四季則成為教練組成員,顏色是球隊的替補。沒過幾天,這個學生興奮得來找我,說自己已經把我給他的那些單詞完全記牢了。還要我再弄一套,他要組建一只新的球隊,繼續寓學于樂。我沒有驚訝,只有欣慰,因為我知道只要找對方法,任何學生都能成功。

單詞、語法的問題解決了,但這也只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困惑,我們學的是英語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我們用我們學到的英語知識,能實現與英國人交流和完全看懂國外的文學作品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這種造成了我們學完英語,說出來外國人不懂,中國人不明白的局面。最可笑的一個例子,我們的廁所門上都會有醒目的兩個字母“W C”,但真正的外國人看到這兩個字母,根本不可能知道門后面到底是什么所在。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難道只是偶然現象嗎?還是我們壓根兒就沒掌握到英語的精髓呢?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覺得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接受原汁原味的英語的機會太少了。之前談過語境的問題,但合理語境不可能時時存在于我們的英語教學中。但問題并非無法解決,我們接觸不到外國人,但通過閱讀原汁原味的英文書籍,照樣可以補缺。這里只是要注意到,閱讀要朗讀而不是默讀。同樣都是讀,差之毫厘卻是謬以千里。朗讀就是培養語感,需要刻意訓練才能掌握的語感。

為此我翻閱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得知我們開口講話,腦神經支配語言神經發出聲音,隨后聲音會反饋回腦神經,從而達到對大腦語言管理系統的刺激。如果你只是看、默念,那么刺激的就是視覺神經。所以想要培養英語語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閱讀,放出聲音來閱讀。還是秉承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我指導學生朗讀一些英文小短文,反復的讀。當學生可以手捧著國外的文學作品,在校園中朗朗上口的時候,語感就已經實現在潛移默化中。

結語

英語學習是枯燥而乏味的,它沒有捷徑,只有死記硬背一條路。這個貌似真理的描述,如今被我徹底。簡單的26個字母,在腦海中跳躍著,組合成不同的語句,它們不是死板的,而是有著鮮活的生命,等待著我們去認知。作為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隊伍,我們必須認真細致的觀察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然后才能找出相應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愛上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第3篇

黨的十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教育系統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所在。為此,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可見,立德樹人是教育事業的根本出發點,也是教育成效的終極追求。

立德樹人,是一個內修外煉的實踐過程,需要從事者知行合一地用心于教育事業。以自身的綜合成長樹立德業,給受教者做榜樣,為社會培育出人才。從事立德樹人教學實踐工作,既有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也有值得在當下實踐中探索的新路徑。教育部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尊重基層首創”的基本原則,尊重基層一線從切身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創造,鼓勵試驗,大膽突破,切實增強“立德樹人”的教育成效。對此,筆者認為,落實“立德樹人”應把教育實踐的著眼點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以校本文化為內核,提高立德樹人的覺悟意識

校本文化是一個學校歷史和群體精神的沉淀和凝聚,是師生浸潤其間的文化氛圍和精神領地。筆者供職的河北安新縣安新小學。學校的歷史遠可溯源至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渥城義學”(后改稱“渥城書院”),1978年改名為安新小學,算起來學校有近三百年的歷史。

文化即歷史,教育貴傳承。學校前身書院曾高懸院訓匾額“廣育作人”四字,大門兩側書“敦行”、“懋學”,還有一室有“退密”二字,存留有時人“思得賢者而立其盟,將合遠近俊秀面肄業其中”的期許語句,足可窺見當時的教風和學風,以及當地助學賢達的期愿。為此,學校在尊重歷史、傳承提煉校本文化上,將“示教濟眾,廣育作人”確定為學校的辦學宗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作為師資團隊,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學校辦學宗旨基礎上,才能從思想的深層覺知自身和團隊的責任和使命。“示教濟眾”是為師之責任,德高為師,學高為范,為師之道,首先要在道德、學問上為社會、為學生做示范,以此身教、言教才能支持和幫助每一有緣于就學之人:“廣育作人”是從教之目標,盡其所能地為社會培養有益社會、有益他人的有為之人。此為學校的使命,也是教師的責任,也是“立德樹人”的另一種表述方式。

校訓“讀書明理,做人成材”則是道出讀書當求“先做人,后做事”的常理。儒家經典認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意在告誡后人,學問之道,貴在涵育做人的功夫,為人治學的根本點在于修身明理,能夠“日新其德”,道德修養和學問每天才會有新的進步和提高。

二、以圣賢經典為教范,堅定立德樹人的價值觀念

中國古圣先賢關于人生的哲學思辨大道至簡,直接結論式的獨特表述,處處閃爍著歷久彌新的智慧光芒。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五千年而愈發顯得生機勃勃。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文脈承繼不斷使然。其傳承方法,一方面靠仕宦賢達飽讀圣賢經典;一方面在市井民間口傳心授,百姓日用而不知。

中華文化最大的特性,就是開啟民智,教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進則行其道而兼濟天下,退則志于學而獨善其身”。立德樹人作為整個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從教者思考如何走出一條“直入法門”的便捷路徑,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中同人自古就講究“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的養成教育,勤瀆圣賢經典,中國人固有的價值觀念就自然而然地被植入,無論對于“立德”,還是“樹人”,都會自然歸到宋代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有諸言必付諸于行,作為從教者和家長只需靜觀其行,樂見其成。為此,將古代蒙學經典,諸如《弟子規》《三字經》;儒家經典,諸如《大學》《論語》等導入課堂內外,堅持每天誦讀20分鐘,以師生共同參與誦讀、家庭親子共讀的形式,倡導誦讀與體悟相結合,相信日積月累必見成效。

三、以切身躬行為示范,增強立德樹人的帶動力量

立德樹人,貴在“言為士則,行為世范”。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老子也說:“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作為從教者,勝任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永遠懷著一顆利他主義的心,正如北宋程頤所言:“臨事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遇事肯替他人想,不只是一種博愛,更是一種境界,也是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和質量的關鍵所在。

說過,政治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從教者就是起帶頭作用的“干部”,為學者就是追隨的“群眾”,“打鐵還需自身硬”,身教重于說教,立德樹人尤應如此。教育是一項需要雙方共同參與互動的心靈成長過程。心理健康、靈魂高尚,體現于工作、學習、生活的點滴行為之中,而不是美言低行的拙劣表演。一個有教育家夢想的人,若不樹立“修己以安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思想觀念,是不可能對受教者起到正向帶動作用的。

上有所好。下必從之。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從教者踐行職業道德,潛心教書育人,需要發自內心的熱情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因為富有激情的人,其內在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是帶動一切正向力量的助推器,是走向教育成就、事業成功的動力系統。

以人為師,以己為范,貴在力行實現自我完美。對于學校而言,每一個從教者都要有志于追求完美,養成一個追求完美的心理趨向,并以此形成團隊的合力,這樣就會使學校在不經意間變得完美起來:對于一個從教者來講,追求完美,當視為一種素養、一種崇高的思想追求,更是一種對自我生命質量的全面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的示范效果。

四、以家校互動為紐帶,確保立德樹人的實際成效

受教者在求學勵志階段其活動的空間相對固定,基本上都是處于家庭、學校及師長安排的集體活動場所。對此,無論是從教者,還是家長,都不應忽視自身的教育使命和責任。尤其是作為家長,絕不可認為,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和生活享受,就勝任了做家長的角色。家庭是孩子心智成長的溫床,家庭對孩子成人成長擔負著主要責任,學校的知識教育與家庭的成人教育理應對等并相得益彰。孩子在學齡時期,每日騰挪在家校之間,假期則基本處于家長監護下進行學習生活,家長必須予以重視。

中國中小學生假期時間究竟有多少?以2012年為例,國家法定節假日11天,兒童節1天,此外,每周兩天休息,全年按52周計,約有104天,另外,寒假一般在25天以上,暑假一般有50天,合計有186天,減去中間疊加,還足有170多天,約占一年時間的47%,如果再算上學期間不可預料的休息,家長若不參與到教育中來。孩子在校外幾乎處于自主散漫狀態。

對于校外時間的管理。學校應予以關注,積極同家長進行溝通,使家校保持不間斷的密切互動,將優化校內校外育人環境作為手段,積極為立德樹人創造全時空的條件。學校要有意識地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將學校、家庭、社會協調起來,創建相互配合的德育機制,為孩子創造多維的成長環境。在立德樹人的具體舉措上。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和家長的參與下,讓學生本著一顆愛心去體驗國情社情民情,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在實踐中增強動手能力,培養自立自強意識。

事實上,“中國夢”落實到立德樹人的教育中,在學校中。是為辦出特色學校、辦出教育水平和出名師、育英才的“強校夢”;在家庭中,是富裕家庭、老中青健康、子女成才的“旺家夢”。“中國夢”是每一個人的夢。就教育而言。一定要把讓學生的個人夢想和民族夢想緊密融合在一起,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體現在尊師孝親的德育上來,體現在整個民族的綜合素質提高上來。

五、以真人實事為案例,宣揚立德樹人的鮮活典范

真善美的偶像應該可親可近。可親,在于情感的觸手可及和真實可信;可近,在于就在身邊,也許是師長、同學、鄰里及當地涌現出的道德模范。德育成效在于切實的道德行為的感化和帶動,生活化的體驗教育更能讓孩子受到觸動,進而自覺參與其中。

在校園內,從教者首先應把愛生行動與行為教育日常化、習慣化,將率先垂范落實到工作生活的點滴之中,于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動學生。同時,校方在此基礎上,還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以其為主體成立愛心小組、學雷鋒小組或小小志愿者團隊。引導和放手其自主開展愛心行動,讓他們在愛心行為中學會做人做事,增強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和習性養成。對此,來自成人的支持和激勵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孩子同樣需要成就感,希望付出得到肯定和相互的分享。

在家庭中,長輩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推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無不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德育的“主戰場”。人們常說,一夜可以產生一個暴發戶,三代卻很難培養出一個貴族。貴族,貴在信仰、氣質和精神,在中國人很多的思想觀念里,“出人頭地”無外乎做大官、賺大錢和奢華享受,可“老子掙錢,兒子花,老子創業,兒子敗家”的“因果律”,成了“富不過三代”的中國式家庭宿命,而跳出這個周期律,責任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長自身。

第4篇

關鍵詞:代際收入流動;機會平等;收入分配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5-0001-03

引言

在中國古代民諺中就有“虎父無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到了現代,甚至有“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這樣的觀點。雖然這些民諺只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判斷,但它們也能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家庭背景、社會地位對子女未來的收入、地位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而如果用經濟學語言來描述這種代際之間的變換,就是代際流動。

代際流動研究最開始包括代際之間的城市―農村流動、代際職業流動、代際教育流動以及代際收入流動研究等。20世紀90年代以前,國外對代際流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際職業流動上。而收入作為社會成員擁有的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不只是被職業所反映,因此,之后的研究焦點逐漸轉移到代際的收入流動上來,它指子女收入對他們父母收入的依賴程度。較大的代際收入流動程度可以被理解成為一個社會較大的公平程度或機會平等。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今天,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代際收入流動的測度

(一)代際收入流動測度的方法和問題

代際收入分配狀況是社會平等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社會學家研究代際之間的收系要比經濟學家早些,1877年Gilton就做過跨代的個人特征回歸分析。經濟學家中較早關注收入代際流動的有Atkinson and Maynard (1978), 他們用相關系數來衡量代際收入流動性,指出英格蘭約可郡307對父子收入的相關系數為0.17。之后Atkinson(1981)歸納了兩種常用的衡量收入代際流動性的方法:一種是基于對數收入模型的回歸方法;另一種是轉換矩陣的方法對代際收入彈性進行估計。代際收入彈性越大,社會的代際收入流動程度越大,反映一個社會機會平等程度越高。

現今對代際收入彈性的計量大多是建立在基于對數收入模型回歸的基礎上,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工具變量回歸法(IV)和雙取樣二階最小二乘法(TS2SLS)等方法。Ng、Shen and Ho(2008)歸納了迄今為止研究者們提出的一些由于樣本數據問題而產生的估計偏差問題:(1)一些研究只采用較短(比如一年 )的收入區間數據,這樣估計出的數據是偏小的。(2)所采用樣本數據的年齡段不同,根據生命周期假說,當收入數據取自生命周期的中年階段時,更能反映他們的持久收入。(3)對β值的估計依賴,使用父親的收入還是家庭的收入數據,使用單個父親的收入代表家庭收入會使其被低估。

(二)各國代際收入流動的測度及對比研究

早期對美國的研究結論都指出美國的代際收入彈性在0.2左右。而Solon(1992)在其經典之作中通過建立回歸模型分析在控制了年齡等因素后父代收入對子代收入的影響,他指出“由于樣本偏差和變量偏差,實際的彈性至少是0.4或更高”。Mazumder(2005)重新估計了美國的代際收入彈性,他認為Solon(1992)對美國父子代際收入彈性估計值為0.4或以上,這一結論低估了代際收入彈性的30%左右。另外,對英國的研究指出,英國的代際收入彈性系數在0.6左右(Grawe,2004)。

而對歐洲其他發達國家的相關研究指出,芬蘭、瑞典、挪威這些北歐國家的代際收入彈性系數大概為0.2左右(見表1)。事實上,早在2002年,Solon就已通過對比各國已有的收入代際流動的研究結論,發現大部分有關美國和英國收入代際流動狀況研究所計算出的代際彈性系數均在0.4以上,而大部分有關北歐國家和加拿大收入代際流動狀況研究所計算出的代際彈性系數均在0.3以下。目前,較一致的結論是,美國和英國的代際收入流動程度與加拿大及北歐國家相比是較低的。

對發展中國家相關研究得出的代際收入流動程度見表2。以南非和巴西為例,這兩個國家一向被人們認為是不平等程度高且流動性小的國家。Hertz (2001)指出南非的代際收入流動彈性系數是0.609;Dunn(2007)采用雙變量工具變量法,得出巴西的代際收入彈性系數是0.69,而如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的數值為0.53。

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一些學者們對各國的代際收入流動性進行了對比研究。Ng、Ho and Shen(2008)比較了新加坡和美國的代際收入流動,其估計的代際收入彈性系數基本上相同,美國的是0.47,新加坡的是0.45。參考Grawe (2004)對厄瓜多爾、尼泊爾、巴基斯坦和秘魯的研究,新加坡的代際收入流動程度比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的要差,而比厄瓜多爾的要好,比加拿大和北歐國家的要差。

另外,一些經濟學家研究了一國一個時間段的代際收入流動趨勢(Chadwick,2002;Hertz,2005;Lee and Solon,2006)。現今對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主要因為這類研究有著更大的數據需求,而由于選取樣本區間、樣本對象以及研究方法等的差異,即使是對一國同一時期的研究也常會得出不一致的結論。

二、代際收入流動的影響機制

上述關于各國代際流動性程度的研究為洞察代際流動內部機制打下了基礎。代際流動機制以至于一國政策和代際收入流動的互動可以說是代際收入流動研究的最終落腳點,現在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的:人力資本投資、選型、天賦遺傳。

(一)人力資本投資

早在1976年,Becker and Tomes就指出,在貧困的父輩中,當貧困的家庭不能籌集到資金來完成對其子女的教育投資時,這種隔代收入的相關性將會更高。現在越來越多的文獻結論指出,人力資本投資是影響代際收入流動的重要因素,父母對下一代的教育投入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成人后的收入。另外,一個國家的教育體制、政策,也會通過影響人們人力資本的獲得而影響該國的代際收入流動。

Restuccia and Urrutia (2004)發現,代際收入延續性主要是由父母對孩子的初級和中級教育投資所驅動的。因此,他們指出,一國以增加處于不利家庭背景個人早期教育的獲得為政策目標會增加中后期教育投資的回報率,并使收入流動性的增加。另外,一國的教育機制、政策改革也會影響代際收入流動。Dustmann(2004)指出,德國較高的代際收入關聯至少有一部分是因為德國的教育體制的原因。此外,一些學者對各國教育改革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研究。Meghir and Palme (2004)指出,瑞典的全面教育改革對那些有著很強能力而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學生的教育和收入都有著很大的影響。Pekkarinen and Pekkala(2006)研究了芬蘭1972―1977年普及中學教育改革的前后情況,指出這次改革減少了代際收入關聯的20%。

此外,對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也驗證了教育對代際收入流動的促進作用。Berg and Yu(2007)發現,南非在1970―2001年期間的代際流動情況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較大一部分原因是南非兒童有了更多的機會獲得教育。Ferreira and Veloso (2006)也指出,巴西在過去40年中,窮人獲得更多基礎教育機會,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父親的兒子就會得到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的改善;另外,大學教育的分數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富人兒子的受教育程度;同時,學費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窮人家庭孩子更多受教育機會。這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巴西不平等程度的改善。

(二)遺傳天賦

在心理學上,遺傳天賦如何影響一個人的IQ已經被廣泛研究。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畢竟只是激勵大家付出更多努力的勵志語句。事實上,心理學上一致認為遺傳天賦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釋IQ的差異(Plomin and Petrill,1997)。20世紀末以來,隨著基因學說的發展,學者們開始研究遺傳天賦在代際收入流動中所起的作用。他們主要是通過采用兩個樣本:親生父親-孩子,非親生父親-孩子,分別對這兩個樣本的代際收入彈性進行測量,以此來顯示出遺傳天賦對代際收入的影響。

Bjrklund et al.(2006)估計了被收養孩子受教育年限的回歸方程式,其對親生父母的天賦和培育依賴的估計回歸系數分別是0.101和0.094,而對養父母的估計系數分別為0.021和0.094。2007年,他們繼而將分析擴大到成長在六種(親生父母家庭、單親母親家庭、親生母親和繼父家庭、單親父親家庭、親生父親和繼母家庭、繼父和繼母家庭)不同家庭環境中的孩子,進一步探索了代際流動的機制。結論指出,不管是出生前的遺傳因素還是出生后的培育,都對代際流動有顯著的影響。

此外,Sacerdote (2007)采用了一個特殊的被收養的分組人口數據(出生于韓國而在美國被收養,且地點是近似隨機的),他發現,被收養兒童的受教育程度和他們的養母之間存在正相卻較小的聯系,而同樣的一個母親和她親生孩子之間卻有著相當大的聯系;被觀察的家庭特征能解釋孩子成人后家庭收入的11%,遺傳天賦能解釋其33%。Liu、Zeng(2007)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三)選型

選型指的是在談婚論嫁過程中的任何非隨機配對。在經濟學的文獻里,選型的研究則主要集中配偶雙方在教育的獲得和收入方面,即一個人傾向于與自己和父母有相似收入、教育程度和地位的人結婚。比如Kremer (1997)指出,在美國,配偶雙方在受教育程度上的相關程度達到了0.6。

成人的經濟地位,不僅取決于個人收入,還取決于配偶的收入。研究發現,選型對男性和女性的代際收入流動同等重要。Chadwick and Solon(2002)發現,女兒家庭的收入對她父母收入的彈性與配偶對父母收入的彈性是大致相等的。而且,他們發現丈夫和妻子的個人收入與他們各自父母的收入以及配偶父母的收入有著很強且相等的相關性。Blanden (2005a)對英國的研究指出,配偶的收入和父母的收入之間的關系很大,甚至要比自己和父母的收入之間的聯系更大,且與男性相比,選型對女性的代際流動延續性更加重要。Blanden(2005c)又通過使用加拿大的數據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

另一些研究指出,家庭勞動供給選擇能減輕選型對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響,選型和家庭勞動供給的結合減輕了已婚女性自己的收入和他們父母收入之間的聯系,進而減輕了選型對代際收入流動的影響。Eriksson and Naylor et al.(2007)比較了丹麥、芬蘭、挪威、英國和美國已婚男性和女性的代際收入流動。他們指出,已婚女性的代際收入流動性比男性大。如果已婚女性的丈夫來自于一個富有的家庭背景,那么她就會降低勞動供給。這樣,已婚女性自己的收入和他們父母收入以及配偶父母收入關系的弱化是由于選型和勞動供給反應共同作用的結果。

(四)其他機制

除了以上三個主要方面外,還有一些經濟學家從其他角度,比如家庭規模、出生次序(Lena Lindahl,2002)、性別、種族(Hertz,2004)以及經濟增長(Levine and Jellema,2007)等來分析代際收入流動的機制。雖然其中有些并沒有得出明晰的結論,但這些文獻也給逐漸增多的關于代際流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三、結論和展望

代際的收入流動性可以判斷代際之間的機會平等狀況,對它的相關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除了上述的一些研究方向以外,今后對代際收入流動的研究,還可能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就收入而言,目前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工資部分,但隨著金融業的發展,人們資產組合方式日益多元化,代際收入流動的研究應該擴大“收入”的范圍;

2.隨著女性工作參與率的增高,應該適當增加對女性樣本的相關研究;

3.進一步揭開代際收入流動傳導機制的“黑匣子”。

參考文獻:

[1] Atkinson, Anthony B.,A.K. Maynard(1978),“Evidence on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Britain”, Economic Letters[J].I,183-388.

[2] Becker, G .S. , N. Tomes(1986),“Human Capital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Familie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4(3):1-39.

[3] Dunn, C. (2007),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Lifetime Earnings: Evidence from Brazil”, Berkeley Electronic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Contributions), 7:2.

[4] Solon, G. (1992),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Mobi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2(3):393-408.

Research on the liquidity of the foreign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Review and outlook

Zhu Quan,WU Di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China)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五月天福利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 色场视频在线观看88 | 亚洲国产在人线午夜播放 | 在线观看免费的AV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