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6 09:44: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新鄉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河南泌陽縣下河灣冶鐵遺址調查報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3.河南鎮平縣程莊墓地漢代墓葬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ArchaeologyDepartment,HistoryCollege,ZhangzhouUniversity
4.河南三門峽市北朝和隋代墓葬清理簡報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SanmenxiaMunicipalInsti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5.河南滎陽市新店金元水井清理簡報滎陽市文物保護管理所,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XingyangMunicipal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andArchaeologyDepartment,HistoryCollege,ZhengzhouUniversity
6.大汶口文化的新發現張學海,李玉亭,ZhangXuehai,LiYuting
7.八卦符號起源新說李玉亭,LiYuting
8.汶泗流域與膠萊平原之鏃形器研究——膠萊平原大汶口文化淵源的再思考石榮傳,陳杰,ShiRongchuan,ChenJie
9.殷墟一期殷都布局變遷研究李一丕,LiYipi
10.試論北京地區夏商周時期的文化譜系韓建業,HanJianye
11.對"中國文明史二里頭起始論"的質疑李之龍,LiZhilong
12.論周原遺址西周時期手工業者的居與葬——兼談特殊器物在聚落結構研究中的作用雷興山,LeiXingshan
13.外貝加爾匈奴遺存的年代潘玲,PanLing
14.瓷枕探析蔡毅,CaiYi
15.聚落考古在中國——歷程·現狀·問題許永杰,XuYongjie
16.動物考古研究的科學化——讀《考古遺址出土動物骨骼測量指南》周牧萱,ZhouMuxuan
17.先秦兩漢時期鐵器的生產應用與社會發展進程問題——讀《先秦兩漢鐵器的考古學研究》唐際根,TangJigen
18.河南永城市酂城漢墓出土陶俑劉曉紅,LinXiaohong
19.許昌市博物館藏漢畫像磚陳文利,李麗娜,ChenWenli,LiLina
1.河南許昌靈井"許昌人"遺址考古發現與探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2.河南滎陽關帝廟遺址考古發現與認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3.河南新鄭胡莊韓王陵考古發現概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4.河南安陽固岸墓地考古發掘收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HPICRA)
5.河南新鄉市老道井明代101號墓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
6.大地灣考古相關問題研究程曉鐘,ChengXiaozhong
7.西公橋大汶口文化遺存之研究何德亮,HeDeliang
8.花廳墓地出土玉器淺析盧建英,LuJianying
9.鹿邑太清宮西周大墓墓主研究尹夏清,尹盛平,YinXiaqing,YinShengping
10.試析嶺南漢代畫像藝術田蘋,TianPing
11.河南新鄉石刻綜述傅山泉,FuShanquan
12.隋通濟渠與東都洛陽城布局方孝廉,FangXiaolian
13.考釋青州出土的兩通隋代墓志李森,LiSen
14.吉州窯陶瓷裝飾藝術試析胡巍,HuWei
15.兩周金文"器主曰"開篇銘辭研究陳英杰,ChenYingjie
16."內禮"還是"大禮"——《上博楚竹書(四)·內禮》篇題考辨陳衛星,ChenWeixing
17.出土秦文獻文字研究綜述趙立偉,ZhaoLiwei
18.GIS在內蒙古敖漢旗環境考古研究中的初步應用與探索滕銘予,TengMingyu
19.專業化、標準化和多樣性:陶器研究的回顧與觀察PrudonceM.Rice,許志勇,曾曾
20.書信中的歷史——《傳薪有斯人》讀書記陳洪波,ChenHongbo
1.河南新密市黃帝宮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密市黃帝文化歷史研究會,新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2.河南汝州市東溝瓷窯址發掘簡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3.安徽濉溪縣董樓宋墓發掘簡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濉溪縣文物保護管理所,Anhui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SuixiCounty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
4.賈湖遺址墓葬初步研究——試析賈湖的社會分工與分化張震,ZhangZhen
5.試論中國史前方形城址的出現何軍鋒,HeJunfeng
6.略論二里頭文化的聚落特征袁廣闊,YuanGuangkno
7.豫南地區二里頭時期遺存的相關問題試析徐燕,XuYan
8.鶴壁劉莊遺址下七垣文化墓地出土人骨標本鑒定報告魏東,張林虎,趙新平
9.鄭州小雙橋遺址出土長方形穿孔石器的巖相特征劉效彬,李素婷,楊憶,宋國定,王昌燧
10.試論安陽殷墟孝民屯遺址半地穴式建筑群的性質及相關問題何毓靈,HeYuling
11.商文化墓葬二層臺上放置動物腿骨現象與"奠竁"禮比較研究謝肅,XieSu
12.從峽江地區楚文化遺存看東周時期巴楚關系的變化趙炳清,ZhanBingqing
13.漢畫像石《孔子見老子圖》考述李強,LiQiang
14.說河西的墼——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材料為中心劉再聰,LiuZaicong
15.北宋金元墓葬壁飾所見"二十四孝"故事與高麗《孝行錄》董新林,DongXinlin
1.山東博興縣利戴遺址清理簡報博興縣文物管理所,BoxingCounty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
2.魯北—膠東鹽業考古調查記李水城,蘭玉富,王輝,LiShuicheng,LanYufu,WangHui
3.山東濱州市濱城區五處古遺址的調查濱城文物管理所,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Binchengdistrict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andArchaeological,CenterfortheStudyofChineseArchaeology,PekingUniversity
4.山東萊州市朱郎埠墓群發掘報告煙臺市博物館,YantaiMunicipalMuseum
5.陜西咸陽市西漢成帝延陵調查記劉衛鵬,岳起,LiuWeipeng,YueQi
6.河南新鄉市金燈寺漢墓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ArchaeologyDepartmentofHistoryCollege,ZhengzhouUniversityandOffic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intheProjectofShiftingSouthernWatertotheNorth
7.井溝子西區墓地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形成過程的初步分析武志江,WuZhijiang
8.殷墟青銅禮器鑄造工藝研究綜論劉煜,LiuYu
9.試析戰國時期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洪梅,HongMei
10."弓形器"用途與來源再考左駿,李荔,ZuoJun,LiLi
11.試論漢代畫像墓葬的種類與表現手法黃劍華,HuangJianhua
12.師酉簋銘文中的"瓜"字余少紅,YuShanhong
13.從甲骨文字"芻""牧"論及商代的經濟生活郭旭東,GuoXudong
1.山東東阿縣古文化遺址調查東阿縣文物管理所,Dong'eCountyOffieeforthePreservationofAncientMonuments
2.河南三門峽市李家窯遺址西周墓的清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m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rchaeologyandSanmenxiaMunicip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lolgy
3.河南新鄉市老道井墓地戰國墓發掘簡報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
4.河南滎陽市關帝廟遺址唐、金墓葬發掘簡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Henan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andArchaeology
5.河南新鄉市南華小區唐墓發掘簡報新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XinxiangMunicip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esandArchaeology
6.河南南陽市地稅局唐墓發掘簡報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NanyangMunicipalInstituteofCuhumlRelicsandArchaeology
7.安圖沙金溝舊石器遺址發現的石器研究陳全家,趙海龍,方啟,程新民,李有騫,鄭鐘仁
8.遼東半島古代生存經濟模式的轉變及其環境背景史本恒,ShiBenheng
9.靈寶西坡遺址的肉食消費模式——骨骼部位發現率、表面痕跡及破碎度馬蕭林,MaXiaolin
10.關于鄭州洛達廟期與南關外期文化性質的討論李麗娜,LiLina
11.試論卡莎湖文化羅二虎,LuoErhu
12.重慶國友博物館收藏的東漢佛像搖錢樹何志國,陳麗群,HeZhiguo,ChenLiqun
13.唐董弘義墓志銘相關問題訂補彭文峰,PengWenfeng
[關鍵詞]社會實踐 高校教育 新時期 文科學生
[作者簡介]申紅星(1978- ),男,河南輝縣人,新鄉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社會史。(河南 新鄉 45300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4(2014)20-0161-02
目前,國內眾多高校在文科學生中紛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鍛煉文科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提高文科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起到社會實踐一般意義上的功效,而且對高校文科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特殊價值。本文擬圍繞社會調查對高校文科學生的功用問題進行初步探討,以進一步提高高校文科學生的能力水平,強化當代高校文科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社會調查實踐對新時期高校文科學生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文科學生中開展各種類型的社會調查活動,對于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增強其研究能力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點:
(一)有利于學生在社會調查實踐中收集本學科研究資料
當前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潮流是跨學科的融合研究,很多人文學科,諸如社會學、人類學、管理學、政治學、文化學、旅游學等,其研究視野不再拘泥于本學科的研究領域,而是提倡跨越學科的界限。而開展這些人文學科的研究,不約而同地提倡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當中獲取本學科的研究資料。例如,歷史學研究主張改變過去研究大多集中在帝王將相以及少數的精英人物身上的狀況,提倡研究“來自下層的歷史”,關注普通民眾的歷史。而開展這些內容的研究,僅僅依靠傳統的官方史書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不斷開辟新的資料來源,將歷史學研究與其他學科,如社會學研究結合起來,以滿足史學研究視角轉換的需要。同樣,社會學研究也常常需要運用到歷史方法和跨文化的比較方法,需要與歷史學、文化學等密切結合。
在高校文科學生中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可以讓他們利用節假日時間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到社區之中,到村落田野之中,收集一些地方性研究資料。這些資料不僅包括政府檔案、統計資料、族譜、碑刻、民間文書等文獻資料,而且包括通過訪談獲取的口碑資料。這種通過社會調查獲取資料的方法,民國時期的一些學者,如顧頡剛、梁方仲、等,已經廣泛使用。當前在文科學生教育中采用這種方法,對于豐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實現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有重要的作用。在社會實踐中收集與整理的資料,必為高校文科學生進行學術研究、實現學術創新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知社會,更好地理解來自社會的資料
現今高校教育培養的是兼具一定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文科學生,由于其專業特點,實踐機會相對不多。在高校文科學生中開展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情況,讓他們走出校園更好地感知社會,特別是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來自社會的資料。在高校文科學生學習中涉及很多資料理解問題,對于來自社會的資料的理解除了有一定的文獻功底外,還必須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例如,歷史學專業涉及對基層民間社會資料的理解,如明清的保甲、里甲,民國時期的各種慈善組織、公共組織等資料;社會學專業涉及對檔案資料等的理解。尤其是一些從鄉土社會中收集到的地方性社會資料,只有通過社會調查實踐,才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進行社會調查特別是田野調查的過程中,尋找地方性材料是第二位的,更好地理解、感知、解讀這些來自社會的資料才是最重要的。
(三)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增加論文選題的多樣性
在對高校文科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學位論文的指導是很重要的部分。而當前高校文科學生在學位論文撰寫方面卻面臨著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位論文如何選題。很多文科學生普遍反映很難找到具有創新性的論文題目。一些學生為了完成論文撰寫工作,不得不選擇一些別人已經研究過的題目,造成“炒冷飯”的選題現象。論文選題面臨種種困難,必然會直接影響學位論文的質量,導致很多本科生學位論文質量不高。在高校文科學生中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狀況。通過社會調查活動,再加上教師的引導,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而增加論文選題的多樣性。例如,當前歷史研究的趨勢已不再是開展整個國家層面上的宏大敘事研究,而是強調日益精細、日益細致的區域個案研究,提倡“以小見大”,關注國家與基層社會的互動。社會實踐之中有取之不盡的歷史研究資料,鼓勵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必將在很大層面上提高學生的歷史研究與創新能力。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學生可以接觸到許多與社會發展、社會實踐緊密相連的社會問題,諸如環境問題、“三農”問題、新農村建設問題以及民風民俗問題,這些素材經過分析、提煉,都可成為歷史學專業學生學位論文的選題依據。這樣寫出來的論文不僅具有創新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時代感、現實感。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愛鄉愛家的情感,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進行社會調查的過程中,一般都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時間在自己的家鄉進行社會實踐、田野調查,或開展問卷調查,或集中收集政府檔案、統計材料、族譜、碑刻、往來書信、契約等地方性資料,并進行訪談。對家鄉進行社會調查,可提高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的興趣,增進學生對家鄉所在地的了解,理解當地的歷史沿革、風俗習慣以及社會發展狀況,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淳樸情感。同時,開展社會調查的過程,也是學生初步與社會接觸,不斷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認識社會現實,鍛煉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其與人溝通的能力,從而為其將來步入社會、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社會調查實踐的具體策略與方法
在高校文科學生中開展社會調查非常必要,其作用也十分重要。然而開展社會調查實踐,必須采取相應的策略與方法。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具體論述。
(一)在社會調查之前,應認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開展社會調查工作,不是盲目地開展,而是應有一整套的計劃和實施方針。首先,要求學生在開展社會調查之前,對社會調查的時間、地點、目標、內容、實施方案、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面臨的困難等,進行通盤的考慮和準備。其次,在明確社會實踐地點之后、實踐活動真正開展之前,認真閱讀與此地點相關的社會文獻資料,比如地方志、相關檔案資料等。再次,開展社會調查還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查器材的準備。如前所述,進行社會調查時,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收集地方性的相關文字資料和口碑資料,這就需要準備一些必不可少的現代器材,諸如數碼相機、錄音筆、攝像機等電子器材,應將其充好電源、調試完畢、妥善準備。最后,開展社會學方面的社會實踐,需要盡早開展對調查問卷的設計工作,以備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之用。總之,社會調查開展之前的準備工作異常重要,這將直接影響社會調查的正常開展以及調查的效果與質量。
(二)在社會調查實踐過程中,應掌握一定的調查技巧,調查記錄盡量全面、完整
在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有一些細節值得高校文科學生注意。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調查技巧。比如,對一個村落開展調查,需要我們收集一些訪談資料,那么究竟應選擇哪些人進行采訪呢?一般來說,應選擇那些上了年紀的、有一定文化知識、當地消息靈通的人進行采訪。因為這些人在當地生活的時間較長,對當地的了解相對較多。為了更好地進行溝通,學生還應掌握一定的與人溝通的技巧,讓陌生人愿意敞開心扉,這樣才有利于社會實踐工作的順利展開。采訪過程中,還必須注意認真記錄,對于采訪的時間、地點、內容都應認真加以記錄,最好能對談話的內容進行同步錄音。另一方面,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做的記錄,應盡可能全面、詳細、完整。如對調查的確切時間,調查的事件、人物、結果等的記錄,都應非常完整。因為這些調查都是不可回續的,不可能等到調查結束之后,發現有缺漏的地方再回去補救。所以,在社會調查實踐過程中,應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
(三)在社會調查實踐結束之后,應迅速做好總結,撰寫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實踐結束之后,需要對此次社會實踐及時做出總結,最好的方式就是撰寫社會實踐報告。社會實踐報告是在對社會某一專題進行有目的的調查和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通過社會實踐,學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應在此基礎上對所調查的問題進行細致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社會實踐報告兼具實踐性和告知性,結構應完整、嚴謹,論述的語言也應嚴密、精練。一般來說,在社會調查完成之后,應立即撰寫社會實踐報告。這是因為,社會實踐活動剛結束之時,自己的直觀感受最為真實,很多社會實踐中的認識也最為深刻,此時進行社會實踐報告的撰寫,時效性最強,記錄也最為完整,不會有太大的疏漏。否則,若是在實踐活動結束一段時間后再去撰寫社會實踐報告,那么很多實踐過程中的感悟、認識等都會或多或少地遺忘或缺失,留下很多的缺憾。
在當前高校教育日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背景下,在高校文科學生中開展社會調查活動,無論是對學生理論素養的提高,還是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開展社會調查活動時,應注意一定的策略與方式。在調查活動開展之前、過程之中以及之后,都有許多的工作要做。對于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師而言,需要與時俱進,在密切關注社會現實的同時,緊跟當今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潮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如果條件成熟,教師最好能親自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共同討論實踐活動的結果,真正地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以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馮爾康.中國社會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常建華.社會生活的歷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趙世瑜.小歷史與大歷史:區域社會史的理念、方法與實踐[M].北京:三聯書店,2006.
關鍵詞:食品添加劑;教學探索;食品科學;食品安全;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3-0155-02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Food Additive" on the Food Nutrition and Detect Specialty
Duan Yanhong et al.
(Xinxiang University,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Food additiv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food nutrition and testing maj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ve strong theoretical,practical and advanced,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grasp some knowledge,therefore,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carrying out food additive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This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food additive",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gained some experience,which is of reference to colleagu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Food additives;Teaching exploration;Food science;Food safety;The teaching case
食品I養與檢測專業的《食品添加劑》課程主要研究調色類、調香類、調味類、調質類食品添加劑、食品防腐劑、食品抗氧化劑、食品酶制劑、食品營養強化劑等方面的內容。涉及化工、化學、生物、食品科學、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營養科學、食品安全等學科及發展。《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教學在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為學生今后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并且提高學生的素質。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多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已經初見成效,取得一定的效果。
1 教學探索和實踐
1.1 選擇恰當的《食品添加劑》教材和相關參考書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基本素材。有關食品添加劑的教材有很多版本,如食品添加劑(第二版,孫寶國,化學工業出版社)、食品添加劑(李鳳林,化學工業出版社)、食品添加劑(高雪莉,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食品添加劑(第三版,彭珊珊,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食品添加劑(高彥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食品添加劑(遲玉杰,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食品添加劑基礎(第二版,高彥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食品添加劑(郝利平,中國農業出版社)、食品添加劑(湯高奇,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等。這些教材知識點各有側重,各有優點和缺點,因此選擇一種合適的教材極其重要。新鄉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2013級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選擇的是食品添加劑(第二版,孫寶國院士,化學工業出版社)教材,它涵蓋了9章內容,其中也包括食品行業的主要技術和食品科技前沿方面的內容。
1.2 優化《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內容 優化《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教學大綱,在保證課程完整的情況下,盡量壓縮課時,增加食品科學的新進展和新前沿方面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教和學生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充分理解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其他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既可以節約教學時間,又可以體現食品添加劑課程的完整性和科學性,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有些內容采取研究性學習,如“食品添加劑在食品工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找到相關資料進行學習。有些內容采取分組學習,如將2013級46位學生分成8個小組去超市調查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并寫出調查報告。有些內容采取討論式學習,如討論食品添加劑是否使用,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有些內容采取探索式學習,如調色類食品添加劑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探索食品著色劑、食品護色劑、食品漂白劑的知識和使用情況。有些內容采取實踐教學的方法,如去新鄉學院西餐廳進行食品添加劑課程實習,以加深對課堂內容的深入理解。
1.3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恰當利用 對于《食品添加劑》課程的理論部分內容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這樣有利學生的理解。有些實驗比較容易做,耗時也短,可以安排學生去做;有些實驗比較難做,耗時也長,在有限的時間內可能做不完,可以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演示后再做。驗證性的實驗可以適當減少,設計性、綜合性和應用性實驗可以多做。教師經常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激勵,有利于提高效果,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4 經典教學案例剖析 關于食品添加劑使用部分的教學,對于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案例可以融合在教學過程之中,如點心中的糖精、方便面中的塑化劑、豬肉中的瘦肉精、染色饅頭、紅心鴨蛋中的蘇丹紅、飲料中的檸檬黃、腐竹中的吊白塊、各類食品中的防腐劑、激素水果、蔬菜中的農藥殘留、三聚氰胺牛奶事件、面粉中的增白劑和強筋劑、食品安全和抗生素檢測以及木糖醇口香糖等案例,以提高學生興趣。
1.5 讓學生參與科研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搞好和完成自己的教學和科研項目之外,也可以指導學生參與到教師的食品添加劑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教改和科研項目中來,如食品添加劑與食品安全關系探討、新鄉學院大學生食品安全認知研究、大學生對乳制品安全認知研究、轉基因食品安全認知研究、大學生食品添加劑認知研究、蘋果醋研究進展、酸奶制作方法探討等方面的研究內容和研究項目,提高學生科研意識和個人素質以及綜合能力。2014年到2016年學生參與老師項目發表相關論文10篇。
2 結語
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其課程是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改革的好壞會對大學生會產生很大的影。進行食品添加劑課程的教學探索可以為河南省和新鄉市培養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高技能創新應用型和綜合性人才做出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段艷紅,文博.高等院校園林技術專業(本科)教改實踐研究[J].生物學雜志,2016,,33(1):119-122,125.
[2]李小英,楊瑞,李延蘭,等.普通生物學教學與模式改革[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2,29(3):232-233.
[3]段艷紅.高等學校《普通生物學》課程的特點和教學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7):158-159.
[4]袁小風,柴惠,張林.普通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9,30(6):84-85.
[5]段艷紅.高等院校普通生物學課程教學的導入藝術[J].教育教學論壇,2015,6(22):154-155.
[6]孫全,舒坤賢.普通生物學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89(2):91-92.
[7]段艷紅.高等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教改與實踐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8):357-359.
[8]宋賀,董召榮,魏鳳珍.農業生態學專業學術型和應用型兼顧教學改革淺探[J].生物學雜志,2015,32(2):100-102.
[9]段艷紅,董斌.高校食品添加劑課程改革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7):345-346
[10]楊文權,寇建林,慕小倩.高等院校生物學綜合實習課程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J].生物學雜志,2015,32(3):96-99.
[11]史剛榮,徐燕英,張錚.高師植物學綜合實習課程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J].生物學雜志,2015,32(3):96-99.
[12]李能樹,尹若春,張書祥,等.生產實習的探索與實踐――以食用菌實踐教學為例[J].生物學雜志,2015,32(2):110-112.
[13]夏瀟瀟,葛春梅,吳茜茜,等.生物工程與工藝模塊化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6,33(1):116-118.
[14]段艷紅.高等院校本科應用型轉型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67-69.
[15]孟建宇,張峰,陶羽,等.微生物學實踐課程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生物學雜志,2015,32(1):103-106.
[16]段艷紅.園林本科專業《大學化學》課程教改探討[J].廣東化工,2015,42(309):226,222.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旦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或負收益,銀行與信托公司之間很容易出現責任界定方面的糾紛
7月3日,三樁安信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信信托)、涉案金額達9000萬元的信托糾紛案在上海開庭。
三起案件的原告,分別為太原市東閣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東閣服務)、太原威廉企業策劃設計有限公司(下稱威廉企劃)以及太原市民張玲娟。三名原告均參與了同一信托項目――河南新陵公路信托項目,其中東閣服務和威廉企劃各投資4000萬元,至今分文無歸。
事后看來,這項信托計劃的粗疏錯漏令人瞠目:河南新陵公路竟是一個尚未獲批的違規項目,所宣稱即將連接的另一條公路更是子虛烏有,項目失敗堪稱必然。原告人稱,受托人安信信托難辭其咎。
被告人則堅稱,此信托計劃為一委托貸款項目,實際貸款人為光大銀行太原分行(下稱太原光大),安信信托作為其貸款平臺不承擔主要責任。
至于另一位原告張玲娟,其本金1000萬元及部分收益早已收回,不惟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甚至其書上的簽名也有可能系偽造。
法庭上披露的相關材料表明,這樁信托糾紛案源自太原光大和安信信托數年前的一次違規合作,其背后更隱藏著太原光大挪用客戶資金、虛構理財計劃等種種違法操作。
銀行與信托公司之間為信托貸款糾紛興訟,此類案件尚屬鮮見。在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已成市場新寵、其占理財類產品總份額已逾七成的當下,光大銀行與安信信托的訟爭頗受金融界關注。此案暴露出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違規操作的亂象,亦警示業界重新審視銀信合作的風險與責任界定。
新陵公路半途而廢
原告人稱,安信信托在2004年11月公開推介“河南新陵公路項目貸款”的資金信托計劃。根據計劃,安信信托將東閣服務和威廉企劃各4000萬元信托資金,以貸款形式發放給河南新陵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新陵公司),用于河南新陵公路項目。信托項目約定以公路建成后的收費及其他收入來支付本息,貸款期限不超過三年,年利率為7.1%。
為規避風險,在新陵公路償清貸款前,由新陵公司股東李杰、李剛作為保證人,分別將其所持有新陵公司62%股權信托并過戶給安信信托;河南省萬通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下稱萬通路橋)將其所持有新陵公司38%股權質押給安信信托。
一年后的2005年10月31日,安信信托還與張玲娟設立了一個信托,同為新陵公路建設項目。張玲娟投入1000萬元資金,用于向萬通路橋購買其所持新陵公司28%的股份,萬通路橋承諾溢價回購股權并支付11%的溢價款。
公路項目歷來被認為穩定可靠,是信托貸款的常見項目。但上述信托合同到期后,新陵公司并未歸還本金和利息,萬通路橋亦未按約作股權回購。問題就出在新陵公路項目上。
新陵公路,顧名思義,本應連接河南新鄉與山西陵川。按信托計劃書介紹,此路由河南新鄉市規劃,是連接晉豫兩省的咽喉通道,路線全長14.522公里,與山西省正在改建的陵馬二級公路連接;項目將成為“晉煤外運”和“豫糧北上”主要通道的核心部分,預期2005年1月通車。預測建成通車后,20年經營期內通車費總收入可達13.2億元。
但實際上,這條二級公路起點在新鄉市下屬輝縣市上八里鎮鴨口村,與輝縣市尚有幾十公里距離;終點在晉豫省界關爺坪紫霞關,與陵川尚有90公里鄉間土路。至于“陵馬二級公路”,則根本不存在,遑論承載“晉煤外運”和“豫糧北上”的重任。
更為關鍵的是,新陵公路未獲相關部門批準,為違法項目,且從未獲得收費權。
原告人稱,對此違法項目,金融機構不應發放貸款。安信信托違背信托管理職責,處理信托事務嚴重不當,應向兩名公司原告賠償信托財產損失本息各4401.53萬元,賠償張玲娟本息1054.73萬元。
安信僅為中間平臺
安信信托作為信托項目設立人,何以如此草率,且在項目失敗后拒絕賠償呢?
安信信托一位內部人士稱,此項目中,安信信托實為太原光大的委托貸款業務平臺。“此案中,我們認為東閣服務和威廉企劃是‘虛擬委托人’,而光大銀行是實際委托人。”
庭審當日,安信信托人出具國家審計署西安特派辦未經公開的審計材料,稱兩案所涉信托本金8000萬元的所有權人,并非東閣服務和威廉企劃,而是源于太原光大于2004年9月公開發行的吉林泛亞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泛亞信托)新陵公路項目貸款資金計劃。這一信托理財產品的實際出資人,為1923名自然人客戶。
這1923名自然人僅與太原光大簽訂河南新陵公路信托理財項目。隨后,太原光大以東閣服務和威廉企劃的名義,將資金委托給安信信托,由后者作為信托貸款發放給新陵公司。
由于此項目和資金皆為太原光大介紹,安信信托便將其視為消極信托,認為自己不應承擔決策風險。
所謂消極信托(或稱被動信托),是指委托人并未委托受托人就標的財產進行積極的管理或處分的信托。
與一般的信托產品不同,在銀信合作的信托貸款類產品中,信托公司并非發起人,只處于附屬地位,真正的發起人是銀行。通過信托公司的平臺,銀行可以在不占用信貸額度的前提下,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這類產品在宏觀調控以來,尤其是貨幣政策從緊之后,更是大行其道。
新陵公路項目的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安信信托稱,太原光大將其中約2500萬元挪作他用,最后實際進入新陵公路建設的費用僅有5350萬元。此舉直接導致信托項目不能如期完成,并導致8000萬元貸款到期后,項目方拒絕還本付息,太原光大應對此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在銀行與信托合作的信托貸款上,此前沒有發生過銀行方面信托公司、要求信托公司承擔責任的先例。”安信信托人士表示,并未料到為太原光大“幫忙”,結果反倒成為被告。
太原光大違規隱情
庭審中,安信信托出示了長達260余頁、由國家審計署出具的針對新陵公路項目的未公開過的審計材料。從中可以略窺太原光大當年的混亂狀況,以及銀信合作的種種不規范之處。
太原光大早年間一直向客戶出售自行設計的理財產品,并違規簽訂保本協議。2004年4月“德隆系”開始崩潰之后,太原光大在“德隆系”下屬德恒證券的國債理財項目上形成的逾億元窟窿已無法彌補,但一批總計56人的客戶要求兌付本息。因此太原光大采取了“拆東補西”的辦法,尋求建立理財產品以獲得資金,新陵公路項目應運而生。
2004年,太原光大多次委派私人業務部總經理賈晉松等人赴河南實地調查新陵公路項目,并與新陵公路建設方談定融資方案。此時,新陵公路路基已建設約三分之一,急需后續資金。
2004年9月,太原光大以集合簽署信托合同的方式,泛亞信托新陵公路項目貸款資金信托計劃,公開向社會上的1923名個人客戶募集資金8000萬元。后泛亞信托因故退出,方才找安信信托接手。
材料還顯示,東閣服務、威廉企劃兩家兄弟公司,不過是受控于太原分行的操作平臺。 在2004年11月與安信信托談定之后,太原分行籌集的上述8000萬元資金,便借東閣服務、威廉企劃之名,進入安信信托河南新陵公路項目貸款信托項目之中。這筆資金在太原光大和光大銀行鄭州分行賬戶上轉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太原光大。
此后,太原光大將其中2170萬元挪用于兌付德恒理財產品本息,150萬元用于兌付其他理財產品本息,35萬元落入太原威廉實業集團董事長胡文棟、萬通路橋董事長李為啟的腰包。最后實際進入新陵公路建設的費用僅有5350萬元。
張玲娟一案也另有前情。本未獲得足額貸款的新陵公路項目,資金再度告急。于是,2005年10月,賈晉松謊稱有總行批準的新陵公路信托理財項目,安排太原光大迎澤支行與張玲娟簽訂金額為1000萬元的虛假理財協議。緊接著,太原光大以張玲娟的名義與安信信托設立合同,投入張玲娟的1000萬元資金向萬通路橋購買新陵公司28%的股份。
2006年11月,協議到期,由于張玲娟的1000萬元已被非法挪作他用,無法償本付息,張玲娟欲投訴太原光大。賈晉松再次使出拆補招數,安排迎澤支行、雙塔西街支行與另外六名客戶辦理了1000萬元的虛假理財計劃,用于兌付張玲娟到期本金。同時,從威廉企劃的賬戶中支出張玲娟信托理財收益41.3萬元。這1000萬元的窟窿,又被轉嫁到六位新客戶手中。
2007年5月,賈晉松被捕。太原光大“拆東補西”的理財產品鏈條至此斷裂。
2007年8月,前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入主光大一月之后,曾在光大集團一次“自亮家丑、自揭傷疤、自我警示”的內部會議上提及太原光大的教訓:2000年開始,太原分行開始自行設計銷售個人理財產品,至2005年末,累計辦理理財34億元,其中形成墊款的德恒證券國債理財項目本息1.6114億元。由于“德隆系”的全面崩潰,資金收回無望,光大銀行面臨重大損失。
銀信合作的風險
雖然此案事實基本清楚,但結局尚難預料。一審開庭后,控訴雙方仍圍繞訴訟主體的適格性,以及太原光大的違規是否和此案相關等焦點,展開激辯。
盡管太原光大早已設計此項信托計劃,但對安信信托頗為不利的是,信托合同里顯示的都是安信信托所主動設計。一位業內人士稱,當下銀信合作的信托貸款中,項目和資金皆為銀行介紹絕非少見,但在文件中并不呈現。因此一旦出現爭執,所有文件上的項目均為信托公司主動推介。此案若未得審計署材料作為重要佐證,安信信托將明顯處于劣勢。
東閣服務和威廉企劃這種“虛擬委托人”的安排,在銀信合作中也并不罕見。對于銀行而言,此類安排是為獲得上級銀行審批;對于信托公司來說,面對銀行資金募集的強勢,并出于對銀行的信任,也往往愿意接受。在此案中,光大銀行由此得以隱身,卻成為安信信托的麻煩。
原告人表示,“我們并不否認光大銀行確有違規操作的地方,但并不減免安信信托作為受托人應承擔的職責。”他援引銀監會2007年第3號《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指出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計劃時,推介材料不得含有與信托文件不符的內容,或者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等情況。
被告人則認為,在此文件出臺之前,并無明確規定要求信托公司出具獨立的盡職調查報告,只需形式審查,何況客戶、項目、方式皆為銀行指定。
目前,太原光大賈晉松案的司法進程,將對此案產生直接影響。如賈晉松案宣判,此案涉及的部分事實即可有司法定性。但本預定于數月前一審宣判的賈晉松案,至今尚未有結果。安信信托也已于2007年對新陵公司及其擔保單位萬通路橋等提訟,上海市第二中級法院已經受理,但尚無進展。
“此次銀信合作中,光大和安信的操作均不規范,互相轉嫁風險,導致了金融機構之間的矛盾。”安信信托一位人士如是評論。
銀信合作的多重風險,合作失敗后的責任界定,之前較少受到業界重視。
今年以來,信托貸款類產品在銀行理財產品中一枝獨秀。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理財產品銷售量達到9100億元,其中信托貸款類產品占比約在70%。
從已經發售的信托貸款類理財產品來看,投資范圍涉及房地產、高速公路、基建項目等。
在市場大熱之際,監管層亦開始出手規范信托貸款類理財業務。今年5月,銀監會下達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暫停融資性信托擔保業務,并禁止商業銀行在融資性理財產品中承諾收益率。
關鍵詞 河南省 市民化 困境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90
Analysis of Dilemma of Promoting Citizens of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in Henan Province
YUAN Jingjing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 The transfer of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of citizens is the core problem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two yuan of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cities and towns and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own in He'nan Province,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transfer of capital shortage caused by the people of ability poverty, urban and rural institutional barriers on the lack of empowerment, government power is not restricted to transfer the realistic dilemma.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Key words He'nan Province; citizens; dilemma
城市化作為與工業化相伴隨的社會結構發展方向,是農業勞動力轉移的根本出路,即實現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從河南省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轉變的現實情況來看,目前市民化的主要障礙在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能力貧困、賦權不足、政府助力不夠,這些問題對目前直接影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府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涵
從字面意義上看,“農業轉移人口”中的 “農業”泛指第一產業,它與“人口”搭配反映該群體的農業戶籍身份,而“轉移”指的是這一群體通過就地轉移或者異地轉移的方式實現從農村到城鎮的空間地域轉變。農業人口的大量轉移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中進行二元經濟結構改造的核心問題。城市化作為與工業化相伴隨的社會結構發展方向,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成為農業人口轉移的根本出路。2012年,黨的十將“新型城鎮化”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陳鴻宇教授認為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鎮化”,不僅要讓農民在脫離農村之后實現地域轉移和職業轉變,更要讓他們在進入城市的過程中實現身份轉換,最終能夠融入城市,在就業方式、人居環境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因此,人的城鎮化的意涵在于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它指的是職業農民或者戶籍農民接受現代城市文明的各種要素,發展相應能力,學習并且獲得市民資格,適應城市,并且具備市民素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農業轉移人口而言,它包含居住地點、生活方式、職業觀念、社會身份的轉變;對于國家而言,它標志著社會資源在國民中重新分配,并且預示著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與整合。
2 河南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現實狀況
河南省是傳統農業大省,《河南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5年至2012年,河南省三大產業結構由19.3:48.9:31.8轉變為12.7:57.1:30.2,八年間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6.6個百分點。據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相關專家估計,2012年我省農業剩余勞動力達到3200萬,2013-2014年將達到峰值。從轉移途徑上看,農業轉移人口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被動轉移,因為承包地、宅基地被征用而迫使失地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二是主動轉移,在農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作用下,部分農民為求得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展機會主動外出進入城鎮,這類農業轉移人口以農民工群體為主流,2013年年底河南省農民工數量達到2600多萬。按常住人口計算,2013年河南省城鎮化率達到43.8%,但若按照戶籍人口計算,河南省社科院的《河南社會發展藍皮書(2014)》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河南省城鎮化率只有26.6%,有將近1635萬是農民身份的市民。如果參照中國社科院估算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率為40%推算,目前河南省完全能夠享受市民待遇人口的完全城鎮化率只有33.48%,有近千萬已經進入城鎮但沒有受到城鎮市民待遇的農業轉移人口。而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這一群體的規模將會繼續擴大。
由此看出,河南省面臨巨大農業人口轉移壓力,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進程并不順利。第一,農業轉移人口存量大,目前有約1000萬的農業轉移人口已經常住于城鎮,但缺乏市民能力未能獲得市民資格享受市民待遇,處于半市民化的狀態;第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比重較低,僅有四成進城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的轉變;第三,農業轉移人口增量驚人,根據河南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到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0%,屆時將新增11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這意味著未來六到七年,河南省要完成2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進程。
3 河南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現實困境
3.1 農業轉移人口資本要素短缺造成其市民化能力貧困
借用布迪厄的資本理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資本由他們擁有的能夠以物化或者活的勞動形式而占有的各類資源而決定,主要包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這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反映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能力的高低。
農業轉移人口的物質資本主要包括該群體的總收入和固定資產擁有狀況。從筆者對新鄉市郊、南陽市郊失地農民的走訪情況來看,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土地征用后收入大幅下降,鄭州大學對河南省失地農民調查數據也顯示,超過八成失地農戶家庭的總收入低于同期河南省城鄉居民平均水平。根據河南大學教授馬進舉教授《河南省八百行政村農民工調查報告》統計,2010-2011年56.5%的農民工月收入低于1500元。而承包地、宅基地、房屋等依附于土地的固定資產,其弱流動性和價值不確定性也加重農業轉移人口物質資本短缺的狀況。農業轉移人口的人力資本指的是該群體通過教育培訓等手段帶來財富增值的體力與智力形態的資源,表現為個體的知識儲備、勞動技能、健康狀況以及對環境的適應程度。《河南省八百行政村農民工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河南省農民工群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5.5%,而入職后,僅有32.7%的農民工接受過技能培訓。因此,人力資本“先天積累”和“后天形成”的不足導致農業轉移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受限。社會資本由農業轉移人口從社會網絡、社會組織和社會制度中得到的資源來決定。筆者在走訪中發現,農業轉移人口社會網絡趨同性明顯,相對封閉,政府對失地農民安置以原拆原建或整村搬遷的集中安置為主,農民工以親友、同鄉聚居為主,生活遇到困難多數求助于移出地的初級關系網絡,參與老鄉會等地緣關系網絡的意愿高于工會等業緣網絡,因而難以與城鎮老市民社會網絡形成互動,產生交集。這樣就造成農業轉移人口不僅難以將他們在鄉土社會中形成的“原始社會資本”替換為進入城鎮之后的“新型社會資本”,而且也無法從城鎮市民社會網絡中獲得額外收益。
農業轉移人口的資本占有不足反映出其市民化能力貧困,在朝向市民轉變的過程中,人力資本困境造成他們職業轉換能力有限,物質資本匱乏又降低了其在市場競爭環境下承受風險的能力,社會資本不足則制約其在城市的融入程度,這些都成為阻礙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內在瓶頸。
3.2 城鄉制度壁壘對農業轉移人口賦權不足
在現代政治生活中,每個公民因為其平等的公民身份而在社會共同體內被平等地對待。在經濟發展落后的年代,我國確立了優先發展城市的戰略,1958年通過的《戶口登記條例》確立了我國城鄉分治的人口管理模式。從此以后,以戶籍制度為基礎的城鄉壁壘將居民分成了兩種不同的社會身份,城鄉群體的公民權利存在明顯差異。時至今日,這些歷史形成的,現在仍有效的,對資源分配顯失公平制度壁壘對農民賦權不足,是造成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困境的重要因素。
就戶籍制度而言,其早已超越了其原本證明身份和提供個人信息的基本職能,嵌入其中的各種與之匹配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才是戶籍的價值所在。近些年來,一些公共資源豐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不斷收緊落戶政策,嚴格的戶籍準入制度使得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在完成地域和職業轉換后,由于無法取得城市戶口而被排除在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之外。社會保障方面,農業轉移人口享受到的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險權利明顯滯后。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為例,2013年河南省確定的市民低保底線為每年3600元,農民低保底線則只有每年1800元。而與制度化、普遍化的城鎮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相比,目前農業轉移人口參與社會保險狀況卻呈現出碎片化、零星化的狀態。碎片化指的是缺乏統一標準,個人承擔自繳部分吃力;零星化指的是參保比例不高,2010-2011年,分別只有28%和40.4%的農民工參加了參加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最后,由于當前關于土地所有、經營、使用、流轉、征用、補償等土地制度的缺陷未能有效保護農業轉移人口在農村的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用益物權、集體經濟產權,使得農業轉移人口不但無法享受土地增值帶來的收益,甚至還可能損害他們在放棄土地權利的權益補償。由此看來,我國現行的城鄉制度壁壘增加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提高了市民化的門檻,是阻礙該群體成為市民的又一障礙。
3.3 地方政府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助力不夠
在市民化的研究中,有不少學者使用角色理論進行分析,這種分析工具雖能解釋農業轉移人口緣何在實現職業、身份轉變后還不能扮演好市民角色問題,但也有可能含混地把市民化的障礙單一引向角色認同、思想觀念等主觀原因,從而忽視政府肩負的責任。事實上,地方政府助力不足也是造成市民化進程滯后的重要因素。從城鎮化的實踐來看,地方政府在晉升和財政的雙重壓力下明顯更熱衷于“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目前在官員晉升錦標賽中,考核標準過度依賴地方經濟績效,將農業轉移人口的土地用作城市建設,既能為產業發展拓展空間,又能拉動區域產業投資維持GDP增長。在分稅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通過預算內財政收入彌補財政缺口的壓力日益沉重,以土地城市化為載體獲得土地出讓金就成為增加地方財政最便捷的方式。另外,市民化實際就是公共服務和公民權利均衡化的過程,它要求政府改變對農業人口投入不足的狀況,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目前我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約為13萬元,同時河南省市民化壓力地區差異明顯,2013年全省只有鄭州市是凈流入地區,省內跨市流動人口中的60%流入到鄭州,由于缺乏成本分攤機制,地方政府難以承擔如此龐大的公共開支。
4 結語
實習生期滿轉正申請書(一)
xxxx年x月x日我成為xxxx公司的試用員工,到今天2個月試用期已滿,現申請轉為公司正式員工。
在崗試用期間,我在銷售部學習工作。汽車銷售是我以前未曾接觸過的,在銷售部領導的耐心指導和同事熱心幫助下,我很快熟悉了汽車銷售的規范操作流程。
在銷售部的工作中,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日常工作;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向同事請教學習,不斷提高充實自己,希望能盡早獨當一面,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當然,剛進入銷售部門,業務水平和銷售經驗上難免會有些不足,在此,我要特地感謝銷售部的領導和同事對我的入職指引和悉心的幫助,感謝他們對我工作中提醒和指正。
經過這兩個月學習,我現在已經能夠獨立承擔一般車輛銷售業務,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努力學習以提高自己業務能力,爭做一個優秀的汽車銷售顧問。
這兩個月來我學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看到公司的迅速發展,我深深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也更加迫切的希望以一名正式員工的身份在這里工作,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公司一起成長。
在此我申請轉正,懇請領導給我繼續鍛煉自己、實現理想的機會。我會用飽滿的熱情做好本職工作,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和銷售業績!
申請人:XXX
申請日期:XX年X月X日
實習生期滿轉正申請書(二)
尊敬的公司領導:
我于201x年x月xx日進入公司,根據公司的需要,目前是客服部的一名員工,現在主要負責萬和會的工作。根據公司規章制度,試用人員在試用期滿兩個月合格后,即可被錄用成為公司正式員工。因此,我特向公司申請:希望能根據我的工作能力、態度及表現給出合格評價,使我按期轉為正式員工。
現將這兩個月我個人在公司的情況做一下總結:
1、因為我們部門是剛成立的,剛開始在工作中我們只能跟著我們王主管處處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學習,以較快的速度熟悉著公司的情況,盡快讓我們客服部較好的融入到公司中,找到我們客服的工作任務,讓公司也因為我們的到來工作更加順利。,
2、在工作中,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及時做好領導布置的每一項任務。不懂的問題虛心向別人學習請教,不斷提高充實自己。當然,初入職場,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但前事之鑒,后事之師,這些經歷也讓我不斷成熟,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考慮得更全面,。在此,我要特地感謝部門的領導對我的入職指引和幫助,感謝他們對我工作中出現的失誤的提醒和指正。
3、我本人工作認真且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進取心,極富工作熱情;性格開朗,樂于與他人溝通,有很強的團隊協作能力;責任感強,確實完成領導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間能夠通力合作,關系相處融洽而和睦,積極學習新知識,注重自身發展和進步。兩個月來,我在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的熱心幫助及關愛下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總之,經過二個月的試用期,我認為我能夠積極、主動、熟練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夠發現問題,并積極全面的配合公司的要求來展開工作,與同事能夠很好的配合和協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一如繼往。對人:與人為善,對工作:力求完美,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以期為公司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我提出轉正申請,希望自己能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懇請領導予以批準。
申請人:XXX
申請日期:XX年X月X日
實習生期滿轉正申請書(三)
尊敬的領導:
時間一晃而過,我一來到xx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四個月了。這段時間了,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幫助下,認真學習公司規章制度,技術理論知識,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在這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環境中,經過短短幾個月的鍛煉,使我的技術水平,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這段經歷使我的電工工作生涯再上新臺階,這段時光也將成為我今后生活中值得回憶的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以前也做過值班電工,也和許多人一樣認為值班電工只是簡單的抄抄表,巡視設備,寫個操作票,導致操作,自從我來到商貿路電力室,才深深的人知道,要保證電力室的安全運行,只做到以上工作是遠遠不夠的。要保證配電安全運行,萬無一失,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對設備的缺陷進行分析,對故障進行正確的判斷,迅速的處理。這就要求值班人員必須有深厚的理論知識,熟練的實踐工作技能。還有不可忽視而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值班人員處理突發事件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正常的發揮技術水平。
認真學習崗位職能,工作能力有了提高,在正值的引導下,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和快熟悉了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計劃,執行工作計劃,有了合理的工作計劃,任務明確,工作有順序。打掃衛生,檢查設備,發現問題技術解決。做好記錄,填寫設備檔案,以備以后故障分析,有據可查。抄表,巡視,夜間檢查,分段總結使工作不斷改進。使我真正懂得了,人為什么要工作?怎樣去工作?為誰去工作?為了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把個人的得失與公司厲害相結合,只有公司發展壯大,個人才能有所前途,公司個人是相輔相成,相互關系。
在經濟沖擊的浪潮下,我公司采取措施,節能降耗,發展業務,廣開財源,毅然建立了新鄉,濮陽,鶴壁等新的機站。看到了公司前景,公司在前進,員工要發展,我愿早日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我愿為樹立儀德人形象,創造儀德人輝煌而努力工作。
申請人:XXX
申請日期:XX年X月X日
實習生期滿轉正申請書(四)
尊敬的公司領導:
自從元月份到公司實習以來,在各位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李經理和車經理的熱情幫助下,我在公司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學習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豐富了閱歷,感到收獲很大。
三個月來,我陪同李經理和王經理拜訪了港信、世必愛、巨創、海絲克等客戶,基本完成了相應的調查報告。通過工作實踐,主要學習了什么是擔保,擔保公司的主要業務、現狀和前景,如何才能做一個稱職的擔保公司員工。三個月來,通過領導和同事的幫助,我基本掌握了擔保業務系統的操作流程,能協助領導和同事做好調查和資料的整理工作,基本上能獨立完成調查報告。通過現場查看、詢問和動手操作,我對擔保業務的主要工作有了更加系統的了解,特別是從一個項目的啟動、調查論證、跟客戶之間的交流溝通、獲取信息,到項目最后論證,讓我把以前所學的知識得以融會貫通,靈活運用。雖然我沒有獨立做出大的成績,但是卻感到了實實在在的進步。
在來公司工作之前,我只從書本上了解到擔保的基本概念,對真正的擔保并沒有具體的認識,現在我已基本明白了整個業務流程。在這段工作時間里,我邊干邊學,發現其實大部分知識已在《財務管理》中學過,我所要做的就是熟悉各種概念,掌握它們在實際財務操作中的聯系和作用,同時幫助和指導客戶提供資料。特別感謝李經理悉心指導、車經理的熱情幫助,加上自己不斷努力,感到收獲很大。
來公司實習的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開始,由于對行業不了解,心里上有種畏難情緒,不知工作從何入手。到公司以后,給我的感觸很大,公司的學習氣氛特別濃,無形中給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求知氛圍。在這里大家都在抓緊時間學習,這種刻苦的精神特別讓我敬佩。給我一種特別想融入他們這個團隊的感覺。這將對我以后的人生路上一種很大的推進。
這次實習把我從模糊的理論學習中拉到了在實踐中學習的環境。一進入崗位,我就意識到,必須踏實、勤奮一點一滴的積累知識和經驗。我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并結合具體的項目學習運用、體會。知道了一個稱職的擔保人,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還必須有很強的職業道德感,懂得為公司著想,為客戶著想,還有為客戶保密的義務。
只有堅持學習新的知識,才會使自己更加提高,而這里就有這樣的氛圍。同時這次實習也為我提供了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機會,讓我從傳統的被動授學轉變為主動求學;從死記硬背的模式中脫離出來,轉變為在實踐中學習,增強了領悟、創新和推斷的能力。掌握自學的方法,這些方法的提高是終身受益的,我認為這難得的三個月讓我真正懂得了工作和學習的基本規律。
我從事到公司實習以來,十分注重為客戶提供規范優質的服務,同時,我刻苦鉆研業務技能,在熟練掌握了業務流程的基礎上,積極認真地學習業務、新知識,遇到不懂的地方虛心向領導及同事請教學習。隨著新的東西出現、新的情況發生,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我們需要跟著形勢的步伐前進,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提高自己的履崗能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業務全面的員工,爭當業務骨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將工作落到實處。因此,我誠懇的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幫助和教育。我會時時處處對自己嚴格要求,深刻的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和克服困難的決心。
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雖然這個擔保公司內部氣氛和諧,沒有老套的束縛,但它畢竟是一個跟錢打交道的機構,需要有嚴謹的紀律和詳細的規程,更要求有細心、耐心、責任心常伴左右。我就嚴于律己,這樣既可以遵守公司的規矩,對我自己更有好處。
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彌補不足,爭取早日轉正,為公司的發展、壯大、輝煌做出自己的貢獻。
現在三個月的實習期已滿,懇請公司領導給予批準轉正為盼。
申請人:XXX
實習生期滿轉正申請書(五)
我于201X年X月XX日進入公司,根據公司的需要,目前擔任文員一職。
我是初次接觸文員工作,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我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掌握方法積累經驗。通過觀察、摸索、查閱資料和實踐鍛煉,較快地進入了工作狀態。另一方面,問書本,問同事,不斷豐富知識。在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努力幫助指導下,從不會到會,從不熟悉到熟悉,我漸漸摸清了工作中的基本情況,知道了文員日常工作的內容比較瑣碎,需要細心、謹慎,且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馬虎潦草,在工作中懂得輕重緩急,做事有條理,當天要發出的資料一定會先提前準備完成,不會留到第二天做。已經能夠認真做好我的崗位職責,例如:辦公室,會議室的雜務,辦公室的文件打印,復印,收發文件等等。
在工作中我還了解到:只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工作內容才能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只有主動融入集體,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才能要新的環境中保持好的工作狀態;只有樹立服務意識,加強溝通協調,才能把份內的工作做好。
兩個月以來,我在總監以及同事們的熱心幫助及關愛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綜合看來,我覺得自己還有些不足:有時候辦事不夠于煉,言行舉止沒注重約束自己;工作主動性發揮的還不夠,還離領導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等等,根據我的工作能力,態度及表現給出合格評價,使我轉為正式員工,并根據公司的薪資福利情況進行調整。
來到這里工作,我最大的收獲莫過于在工作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進步與提高,也激勵我在工作中不斷前進與完善。我明確企業的美好明天需要大家的努力創造,相信企業的美好明天會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更加輝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上進,希望上級領導批準轉正。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對武漢市參加體育鍛煉者的動機、鍛煉項目、鍛煉時間、鍛煉場所、體育消費以及影響武漢市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等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和對策,從而達到提高和改善武漢市全民健身活動的質量。
關鍵詞 武漢市 全民健身 現狀 對策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業余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體育鍛煉正是豐富業余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強身娛樂的重要手段,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目的不再簡單是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通過體育活動來追求精神上充實的生活方式,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擴大和加深朋友間的友誼,追求高度的愉悅感,因此,體育鍛煉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武漢市全民健身活動現狀為研究對象,對武漢市13個區2000名居民進行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有關全民健身的文獻資料,以及與全民健身相關的著作
2.問卷調查法
共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1820份,回收率為91%。其中有效問卷1786份,有效率為98%
3.訪談法
對一部分鍛煉人群及體委工作人員進行訪談,并在各地市、區主要鍛煉點進行了實地考察。
4.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所得到的數據,運用EXCELL和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居民對體育鍛煉的認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通過調查發現,武漢市居民認為體育鍛煉非常重要的占28.2%,認為較重要的占57.4%,不太重要的占14.4%,這說明武漢市居民的體育鍛煉認識較好。
(二)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
由于居民的體育價值與功能認識不同,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也會有所差異。武漢市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按順序依次是:強身健體(62.5%)、消遣娛樂(38.6%)、消除疲勞(28.9%)、交友(20.3%)、健身健美(16.5%)、學習技能(13.6%)等。這一結果顯示武漢市居民對體育鍛煉功能的認識還是比較正確的。
(三)武漢市居民參與體育健身的現狀
1.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
通過調查發現,在鍛煉的人群中,選擇早晨進行鍛煉的居民比例最大,占62.4%,其次是晚上和下午,分別是20.8%和14.1%,只有2.7%的人選擇中午鍛煉。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選擇參加鍛煉時間存在差異。
2.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
在體育鍛煉場所的選擇上,武漢市居民主要集中在自家周圍的公園廣場(54.8%)、社區體育健身點(39.4%)、公路街道旁(28.3%)、、學校(26%)、工作單位(15.4%)等免費性健身場所,而選擇在收費性健身場所鍛煉的居民只有18.3%,這一方面與武漢市居民的總體經濟收入水平不高和體育消費觀念淡薄有關,另一方面反映武漢市體育鍛煉場所較少。
3.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
武漢市居民在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上處于前幾位的依次是:慢跑(52.4%)、散步(36.3%)、籃球(24.2%)、乒乓球(21.3%)、羽毛球(20.1%)、太極拳(15.9%)、跳繩(14.5%)、足球(12.1%)。對不同性別的居民來進行分析,其中男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項目依次是慢跑、籃球、乒乓球、散步、足球、羽毛球、臺球,女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依次是散步、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體育舞蹈、跳繩。
(四)居民的體育消費現狀
體育消費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人民收入、生活方式、體育意識等的綜合反映。調查表明武漢市居民由于受經濟收人水平的制約,居民在體育消費上仍處于較低水平,平均年消費在200元以下的占26%,其次是200-300元,占24.9%,300-500元之間的占23.7%,500元以上的僅有20.4%,無此消費(5%)。
(五)影響居民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
影響居民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很多,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無精力(43.6%),沒時間(39.5%),缺乏場地器材(34.9%),無技術指導(27.9%),沒興趣(11.3%)。現代社會工作節奏較快,加之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學習壓力大,沒有精力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去。其次是生活瑣事多,以及體育鍛煉意識淡薄,不能科學的安排時間去參加體育鍛煉,沒有時間也是影響鍛煉的主要因素之一。再次,隨著人們體育意識的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不斷增多,本來就很少的鍛煉場所就更顯得供不應求,對于無人指導和沒有興趣參加鍛煉者,要靠有關部門齊心協力來解決,此外,領導的重視程度和經費投人不足也是影響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武漢市居民對體育鍛煉的功能認識比較正確,動機明確但存在認識和參與的不一致
2.武漢市居民體育鍛煉的場所主要集中在公園廣場、公路街道旁、社區健身點、學校等免費性健身場所,缺乏單位組織的活動。
3.武漢市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但重點還是集中在慢跑、散步、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動作技術簡單、場地設施要求相對較低的項目上。
4.武漢市居民的體育消費意識比較薄弱,這與武漢市居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低、體育消費意識和消費環境差有關。
5.制約武漢市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學習或工作負擔重、沒有時間、和缺乏場地器材等。
(二)建議
1.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居民的參與意識,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使全體居民都參與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來。
2.希望政府部門加全民健身的經費投入,加強體育場館的建設,建立社區體育健身中心,改善居民健身環境和健身條件,營造全民健身的氛圍,開展一些簡單易行、娛樂性高的健身活動,并多舉辦一些居民喜愛的體育競賽活動。
3.建議社會各界人士引導和開發全市市民的體育消費意識。建立一些健身性強、消費低的健身娛樂場所。
4.加強社區體育管理,各級體育行政主管部主要是加強對社區體育協會和社團組織的指導和監督,形成以社區體協為骨干的管理模式,使社區體育真正做到大眾化、社會化、生活化。
5.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大力挖掘社區體育的潛力市場,這樣不僅可以推動武漢市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難的問題。社區體育發展之所以還很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1)政府部門還沒有把注意力轉移到社區體育上來,還沒來得急考慮社區體育所帶來的經濟效應。(2)社會對社區體育指導員關注度不夠,還沒意識到社區體育將來會形成一種廣闊的就業渠道,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杜區體育指導員就業制度的建立,讓大量的體育人才進入社區,為社區居民參加體育鍛煉提供科學的指導。
基金項目:武漢市教育局市級課題,項目編號為:2010101。
參考文獻:
[1] 靳軍.對新鄉市全民健身活動現狀的調查分析[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
[2] 趙斌,趙煥彬.河北省成年人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報告[J].中國體育科技.2000.36(6).
[3] 楊亞紅,宋允清.廣東省經濟欠發達地區全民健身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6).
[4] 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06.06.
[5] 顏天民,等.體育概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2.
[6] 林恬.社區體育管理含義、內容與原則的再認識[J].體育與科學.2004(2).
[7] 胡健.重慶市社區體育發展政策研究[J].體育學刊.2004(3).
關鍵詞:戲曲藝術;馬街書會;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2-0015-02
一、馬街書會――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猶記兒時聽唱戲,煤油燈火映深山。一張板凳隨身帶,十里鄉親齊聚觀。”
兒時農村的文化生活匱乏,過年看上戲算是奢侈的。那首歌謠“拉大鋸”就是很好的寫照:“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口唱大戲。請閨女,待女婿,外甥女兒,也要去,不叫去,呱噠呱噠跑嘍去。”
每年春節后許多地方都要唱幾天大戲,漸漸的我成了小戲迷。開始是跟著姥姥聽戲,年齡大些,就與小朋友們一起去聽戲,那時劇種很多,有河南豫劇、曲劇,墜子、三弦等。俗語說得好“會看的看門道兒,不會看的看熱鬧”,小孩兒看戲就是看熱鬧。小孩兒哪有性子聽進去依依呀呀的戲文、拐來拐去的腔調?而上了年紀的人就不同了,他們能聽得進大段唱詞,還都很入戲,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聽著,一邊還跟著臺上的演員抹眼淚。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每年春節跟著姥姥到幾十里外的平頂山寶豐馬街聽書看戲的情景。馬街位于豫西南伏牛山東麓,是古代宛洛大道上的重鎮和繁華商埠,每年農歷正月十三這天,熙熙攘攘的人流和鏗鏘有力的弦梆鑼鼓便打破了河南省寶豐縣馬街村清晨的寂靜,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近千名說唱藝人負鼓攜琴,不約而同匯聚馬街,以天為幕,以地為臺,在河坡、山崗、麥地、小路旁擺下陣勢、扎起攤棚,打起竹板,拉起琴弦,南腔北調說唱起來。方圓數百里趕來的幾萬、十幾萬的鄉親們扶老攜幼,沿著公路和村邊小道潮水般向馬街涌來。一時間街里街外坡上坡下,河邊荒野廟前廟后,到處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說的、唱的、聽的、看的,還有寫書談價的,好不熱鬧。青青的麥地里人潮如織、鑼鼓齊鳴、熱鬧非凡,再現了“一日能看千臺戲,三天能聽萬卷書”的盛況,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奇觀。被文化史專家稱為奇特的“馬街書會文化現象”。
“清澈的河水與喧鬧的書場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濃郁的中國農村民間風俗畫卷”,這就是中國十大民俗之一的馬街書會,幾百年連綿不斷,“馬街書會”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995年寶豐縣也被命名為“中國戲曲藝術之鄉”。
二、本土戲曲――沃土上一朵奇葩
戲曲藝術對中國各族人民來說是喜聞樂見的綜合性傳統表演藝術。它有著獨特的形式技巧和審美品格,以及深厚的文化傳統,千百年來演繹著眾多的地方戲曲劇種,在祖國傳統藝術文化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地處我國中部地區,在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中戲曲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河南寶豐的馬街書會就很好地傳承和發展了這一藝術。盡管它是以曲藝為主,但其中豫劇、曲劇、越調等地方戲曲也占有重要地位。就河南省而言,除這些外還有十多個地方劇種,劇種劇目繁多,流派紛呈。河南戲曲自誕生以來經歷了一個又一個輝煌階段。“常派”的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以情帶聲。陳派的清澈幽深,潺潺如訴,沉郁頓挫,宏美婉約。“崔派”的深沉渾厚,含蓄蘊藉,韻味悠長。“馬派”的明亮純凈,清脆圓潤,音質堅實。“閻派”的清雅之風,怡人心神,七分神韻,三分造型。從豫西的王二順到豫東的唐玉成,從二本強的唐喜成到沙河調老生劉發印……他們給中原大地乃至全國的戲迷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說起豫劇、曲劇等地方戲,很多河南人都能哼上一兩段。
馬街書會起源于元代,盛于明清,歷史悠久。據記載來馬街的藝人自元代以來從無間斷,即使上個世紀時期,藝人有所減少,但也沒有間斷。而書會最為興盛的時間是清同治二年,根據寶豐縣退休職工許九才的記載,當年到會的藝人是二千七百人。建國后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到馬街書會說書唱戲的書棚仍然是超過600個,到會的藝人也有千余人,這說明馬街書會在這個階段總體上還是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和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開始民間文化遭受到了新文化前所未有的沖擊。電影電視傳媒業的發展和互聯網的迅速傳播,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樣傳統的戲曲藝術形式也就不可避免地被置于一種尷尬的境地,它已經跟不上新時代的發展步伐。因此深入思考馬街書會的當代命運,探尋其在當下的正確發展路徑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非常緊迫的課題。
梁啟超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面對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馬街書會傳統的表演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書會的發展和革新也是勢在必行。短暫沉寂之后的馬街,開始了一系列的變革。首先是變舊變新,為了迎合當代人的審美口味與需求,以舊的傳統形式來演繹新的生活內容,對它的表演形式做大膽的包裝與創新,并且結合新時代的種種特點,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新曲目來吸引大眾。同時通過新的一系列的傳媒手段,為傳統戲曲藝術披上新嫁衣,增強宣傳力度。他們積極地利用當代音樂和技術手段,使戲曲藝術變得更加時尚化,更加吸引的年輕受眾群體。此外近些年來,寶豐縣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精品節目,大力發展民間藝術之鄉,特色藝術之鄉,提升了傳統曲藝的創新層次。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努力下,加大對馬街書會的保護和扶持力度,使這種優秀的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得到了切實的加強和保護。同時還建立健全保護機制,完善保護的程序和措施,落實保護責任制。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戲曲藝術的推廣平臺,為曲藝尋找更多的經濟支援。
在一系列的努力下,馬街煥發出了新的青春!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馬街,關注地方戲曲!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作為人類在生產和生活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人類文明成果,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仍然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學術研究和社會功能方面的價值。
三、發展前景――路在腳下
中國戲曲的藝術魅力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當今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包括希臘悲劇與喜劇、印度梵劇和中國戲曲,但是現在仍然存在舞臺上的僅有中國的戲曲!它幾經坎坷,反倒愈經坎坷愈表現出它的強大生命力。中華民族文化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據一席之地,中國戲曲或許是其中瑰麗的一枝。管窺河南一小小的馬街,可見中國戲曲在現代社會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也應該有樂觀的前景。在21 世紀這個高科技文化激烈競爭的信息化時代,作為傳統的戲曲藝術不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重重的危機。但是這種危機即給中國戲曲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和希望,中國戲曲在新世紀中將迎來新的繁榮與振興!
中國戲曲的發展前景應該“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國戲曲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同它的觀眾保持著親密聯系,深深地植根于廣大人民生活沃土之中。因此在近千年戲曲發展的不平坦的道路上,中國戲曲始終以它的人民性克服著重重困難,終于衰而不竭,一路走來都是歌。盡管城市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造成戲曲觀眾逐漸減少,然而農民喜歡戲曲,農村需要它,出現了想看戲的看不到戲的怪現象。即使農村普及電影電視,農民仍然需要它。馬街書會就是一個典型之例。每年正月十三開戲之后,當地看戲觀眾人山人海,場子里容納不了,有的便站石頭上凳子,有的爬樹上墻,寶豐縣文化局老王說:“廣大農民包括青年農民是酷愛看戲的。”這些給我們的啟示是,中國戲曲的出路在哪里?還是那句話:“在希望的田野上。”筆者認為個別劇種的“消亡”是可能存在的,但這不能代表整個戲曲。有的劇種如黃梅戲、評劇等,即使在當今電視電影流行歌曲多種藝術樣式的激烈競爭中仍生機勃勃觀眾不減,能說它“衰敗”或“消亡”嗎?
其次中國戲曲應該“去掉腳鐐跳舞”。獨具特色的傳統戲曲,盡管有著其任它何藝術樣式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它畢竟產生于過去特定的歷史時代,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與現代審美意識及與當代觀眾審美情趣難以認同的東西;加上它又是綜合性強,生產周期長,耗費成本高,精神創造轉化為物質形態的環節多,又不能批量生產,造成戲曲在市場競爭中處于相當不利的境地。在今后的發展方向上,我們既需要傳統的形式,又要加入新的元素,鞏固老觀眾發展新觀眾,戲曲本身要不斷吸取姊妹藝術諸如話劇,電影以及通俗歌曲的優秀成果,發展自己,揚長避短,發揮憂勢。只有“去掉腳鐐跳舞”才能在歷史的大舞臺上舞出一番新天地。
不可否認在新世紀信息化大潮中戲曲藝術處于十分不利的處境,但也不像悲觀論者所描述的那樣黯淡。市場經濟也帶來了廣闊的文化創造的空間和機遇,帶來了舊的文化體制下無法發展的新型表意方式的勃興。中國戲曲只有把握機遇,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才能再度繁榮。當然我們所說的這種繁榮只能同電影電視、話劇歌劇以及其他姊妹藝術“百花齊放”共同繁榮,夢想像乾嘉時代或梅蘭芳時代那種以戲曲一統天下,文藝舞臺一花獨放的時代的繁榮,是再也不會出現了,這是需要特別說明的。戲曲藝術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了她的興衰嬗變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不是重復的,總是在螺旋中上升的。因此中國戲曲的前景應該是有廣闊的空間,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參考文獻:
[1]寶豐縣文化局.寶豐文化志[Z].寶豐:寶豐縣文化局,2010.
[2]符曉艷.馬街書會的歷史與現狀分析[J].大眾文藝,2010(1).
[3]高喜軍.馬街書會的民俗特色[J].作家,2009(14).
[4]劉春艷.多重力量重構下的馬街書會[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5]龐建春.馬街書會的聽眾――馬街書會調查報告之一[J].民俗研究,1998(1):44-50.
[6]周俊鴻.河南文化藝術年鑒(1992年)[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關鍵詞]大學英語 師資隊伍 建設現狀 英語教師
[作者簡介]常冬梅(1981- ),女,河南安陽人,鶴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河南 鶴壁 458030)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6-0091-02
目前,大學英語已成為高等學校一門異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并在我國大學教育體系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近一段時期,我國高等學校的辦學規模日益擴大,教師的絕對數量也有較大的增長,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教師的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和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為自覺順應新時期高校教師隊伍創建的客觀需要,本文就大學英語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展開研究。
一、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一)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的客觀需要
如今,培養更高水平的高校專業人才已成為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實力、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保證。20世紀90年代科教興國戰略正式實施,與此同時,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式變換為大眾化,高校英語教學自然也不例外,推進英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創建,無疑會為高校英語教學營造良好、優越的內外部環境。依托于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能逐步解決由于大學擴招所引致的英語教學質量下降以及教師稀缺等突出問題,推進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高校教育國際化的必由之路
英語是世界范圍內使用最寬泛的語言,在21世紀的今天,學好英語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十分必要。然而,在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體系尚不完善,同國際化教育的目標相差甚遠,英語教學也無法滿足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的客觀需求。更為要緊的是,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所培養的人才尚不能有效應對國際交流,這些都給實現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蒙上一層陰影。從這個視角上看,強化高校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是大勢所趨。
(三)教學團隊所面臨的突出問題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目前,高校盲目比拼就業率,個別大學對學生英語專業技能的提高持冷漠態度。除此之外,英語教學團隊的質量與數量均不能跟上新教改的形勢,師資隊伍的配置欠科學、科研能力較為薄弱、英語教學的師生人數比例顯著失調、人才流失嚴重,所有這些問題均有賴于師資隊伍的完善與重建,師資隊伍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大學英語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現實狀況
(一)英語教師的知識更新不足、業務水平與科研能力跟不上教改需要
當今我國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仍需復合型師資,為達到這一階段性目標,已有不少高校把英語教學改革的任務定位為整合英語系列課程、建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完成這項任務,高校不遺余力地開設大學商務英語、法律英語、外貿英語、旅游英語、市場營銷英語等諸多課程。這無疑給英語教師現有的知識結構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除此之外,在大學英語任務較為繁重的情形下,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的科學研究水準普遍滯后。有一些英語教師認為西方英語教學理念對我國英語教學并未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也有一些英語教師感到大學英語作為實踐性教學,無需理論研究做支撐。不難發現,這些觀點對于大學英語教改來說均是錯誤的,而這些觀點產生的原因,是部分教師沒能精確地認識大學英語教學。毋庸置疑,大學英語教學固然具備實踐性,但更離不開教師通過知識結構的更新與整合,為自身學術科研能力的提高夯實牢靠的理論根基。
(二)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改革意識較為薄弱,師資隊伍的建設滯后于教改進程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高校英語教學的研究一直不被重視,高校最為看重的仍是教學質量與教學成績,久而久之,會進一步降低高校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進度。關于高校英語教學的專業化研究一直處于不被重視的狀態,大學的管理機構對英語教學的研究關注度不高,直接遲滯了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進程。除此之外,現今我國在高校英語教育教學領域的專家明顯無法滿足教改的要求,高水準的高等英語著作也是鳳毛麟角,深入指導英語教學實踐的研究機構非常稀少,這一系列狀況均在一定意義上阻礙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創建進程。從這里可看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仍很漫長而艱辛,在英語教學的學術交流與師資培養等方面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大學英語教師的學歷、職稱較低,影響師資隊伍的總體質量
現如今,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主力源自于英語師范類的本專科畢業生。近十年來的大學擴招,使高校英語教師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很多大學由于英語教師團隊匱乏,只能聘用英語本科甚至于專科的畢業生擔任教師。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大學英語教師的學歷比例為:專科學歷占2%,本科占75%,研究生占22.3%,博士生占0.7%。不難看出,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的學歷仍維持在較低的階段,對英語師資隊伍的綜合素質培養構成極大的不利。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獲得高級職稱的人數僅不到總數的三分之一,助理教師剛好占三分之一。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首要的原因便是教師評職稱時需考核第二外語;另外,國內高校英語學術類雜志數量較少,英語學術論文的發表范圍十分有限。
(四)教學方法與模式呈現單一化的態勢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教師在課堂上程式化地講授知識,以“一對多”的授課模式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則被動地接受。這種“一言堂”的單一化教學模式對教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因延續過往“一張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老套教學方式,學生們學習缺乏激情和興趣,師生之間無法溝通、互動,先進的教學儀器無法派上用場,課堂趣味化和有效性大打折扣。長此以往,教師因喪失了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動力,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授課能力仍保持“原地踏步”的狀態,對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十分不利。學生并沒有獨立思考、積極探索教學內容的機會,無助于學生英語綜合應用水平的提高。
(五)教學任務相對繁重,缺乏在職培訓
1999年以來的大學擴招促使高校英語教師一方面背負著較為沉重的專業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又缺乏系統的、專業化的在職培訓,致使其顯著缺失前沿的英語教學理論,甚至于因一直重復基礎性教學而發生語言“石化”的狀況,教師業務水準也難以提高。我國高等學校內部雖有短暫的崗前教師專業培訓,不過由于所開設的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的內容較為枯燥,理論色彩較為濃厚,缺乏培訓的吸引力,游離于英語教學的現實,所獲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我國大學階段的英語教材內容大多以精讀教學加聽說為主,從班級人數、教學設計、教材運用到教學模式均比較恒定,這在無形之中使教師的科研動力嚴重不足,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較為稀少。
三、大學英語教師師資隊伍改善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師資培訓,著力優化英語師資隊伍結構
從教育學的宏觀角度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與調整是一個穩步推移的過程。師資培訓牽涉面較為寬泛,不單純是教師與高校自身,還有教育主管部門。教育學主張教師隊伍的提高,最根本、最直接的手段便是引進高質量、高學歷人才。從大學英語教師的性別結構來講,女教師呈現偏多的態勢,因而今后高校要逐步引進男性英語碩士生或博士生以緩解師資隊伍性別結構不盡合理的狀況。事實上,這種辦法并非起到絕對的作用,我國有很多區域的高校在實際執行時會面臨不小的困難,最可靠的辦法還是加強現有師資的專業化培訓。要面向廣大青壯年教師,培訓的手段與途徑可立足于教師隊伍的發展現狀,提倡多樣化的培訓方式。
(二)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強化英語學科的學術科研建設
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需要各種因素的共同調動,是一項系統的任務。首先,高校內部的師資部門要對教師開展細致、專業的培訓,比如邀請有經驗的英語專家講座傳授科研經驗、定期組織舉辦學術研討交流會等;其次,高校管理機構應實施有利于英語教師科研活動的優惠扶持政策,比如對考博或海外進修的各位教師給予可觀的物質獎勵、把科研成果充當教師晉升職稱的一項指標等;最后,教師自身更要樹立危機感和緊迫感,牢固堅持“終身學習”的正確理念,不斷反思自身的英語知識結構,選好科研方向、編制切實可靠的研究方案,有的放矢地進行英語教學的學術研究。
(三)實現教學模式的穩步創新,以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高帶動師資隊伍的建設
要推進高校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離不開教學模式的轉變與教學手段的創新,而要實現這兩個目標,仍有賴于教師觀念的徹底轉變。鑒于此,大學英語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留給學生,而自己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此外,為了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積極嘗試和利用多媒體這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視聽結合、展現信息量直觀清晰的優勢特征,在觸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點后,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在這期間,高校仍要有條不紊地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為學生建立起網絡自主學習平臺,從而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四)地方教育部門要為提升高校英語師資力量提供政策性保障
首先,高校要為英語教師的培訓、進修以及教學科研等活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支撐,以期教師們能盡快融入每項活動中,整體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其次,在實踐中應變革職稱考試的內容,由以前考查第二外語的形式,改為考英語,并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出題,適當拔高職稱考試的難度。最后,在評職稱時需充分顧及到高校英語教學的基本屬性,盡快改變以“學術論文”作為教師評職稱的唯一指標,適當地把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師生關系等因素納入到教師晉升的指標當中。
[參考文獻]
[1]董愛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8(2).
[2]方芳.淺談大學英語教師現狀[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3]韓卉,龐剛,任振華.師資隊伍是重點課程建設的根本[J].西北醫學教育,2011(S1).
[4]李光毅.淺析大學英語教師綜合素質[J].教育前沿:理論版, 2008(3).
[5]李慧勤.關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素質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7(27).
[6]路雅琴.理工科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調查報告[J].華章,2011(2).
[7]邱忠蓉.論大學英語教師素質的自主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11(4).
[8]王悅.淺談大學英語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9).
《銀行家》研究中心 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課題組
2005~2006年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總體財務評價
處置不良資產效果明顯
歷史遺留下來的大量不良資產是制約著城商行發展最為嚴重的問題。面對監管當局宣布的“06大限”,地方政府意識到要繼續掌控這塊金融資源的前提是維護其生存,對于自己常年侵害城商行所形成的歷史舊賬必須“出血”買單。
在監管部門的高壓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城商行的重組搶救運動成效卓然。截至2006年12月末,已有59家城商行累計置換、剝離不良資產685.05億元,其中信貸資產511.09億元,非信貸資產173.97億元。全國城市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比例由2002年的17.7%下降到目前的4.78%。2006年各城商行處置不良資產又上新臺階,一年內城商行置換不良資產106億元,年處置速度達到38.2%,為近五年之最,其中地方財政注資42億元。
從區域情況看,圖1顯示,曾經是重災區的東北地區和中部地區的城商行近五年來變化最大,東北地區信貸不良率從2002年的36.65%下降至2006年末的4.62%;中部地區城商行的不良率從31.05%下降至4.17%,甚至低于東部沿海地區城商行的平均值4.36%,成為近年來全國城商行資產質量最好的三個地區之一。另外兩個地區為:長三角地區平均信貸不良率為2.40%,環渤海地區平均信貸不良率為4.07%。
2006年城商行資產質量明顯得到改善,資產質量優良銀行(不良率小于2%),由2005年的14家猛增到2006年的27家。2002年至2006年資產質量為良(不良率大于2%小于5%)的銀行由5家增加到54家,僅2006年一年就增加了17家。2006年有13家不良率超過15%的城商行擺脫了高危狀態。從2002年起,資產質量差(不良率大于15%)的銀行由66家變為2006年的6家。
從地區分布看,全國共有22家銀監局推動城商行開展了不良資產處置工作。遼寧、河南、湖北、吉林等地城商行在不良資產處置工作中成效顯著,合計處置不良資產368.18億元,占不良資產處置總額的53.74%。17個省區的地方政府對城商行進行了注資。其中遼寧、廣東、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城商行增資效果明顯,合計注資60.76億元,占全部注資總額的62.26%。
從銀行分布看,鄭州、大連、沈陽、武漢、長春等5家城商行不良資產處置效果明顯,合計處置金額219.47億元,占全部不良資產處置總額的32.04%。廣州、蘭州、成都、衡陽、開封等5家城商行增資幅度較大,合計注資金額46.64億元,占全部注資總額的47.69%。
據銀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另有18家城商行在地方政府、監管部門的支持下,正在實施不良資產置換或注資工作,計劃置換不良資產41.86億元,注資44.25億元。下一階段,銀監會將繼續推動、支持地方政府對城商行的資產置換和注資工作,重點推進城商行資產置換工作的依法、合規和有效性,努力降低城商行不良資產比例、提高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穩步提高
資本充足率是一個動態指標,它與銀行的資產規模、資產結構、資產質量、風險控管效果、市場經濟環境、自身發展速度等緊密相關,并隨著時間延伸而不斷變化。資本充足率已成為銀行經營的基本要求和監管重點,為實現業務發展、機構增設與跨區經營,避免在金融產品和工具的創新運用等方面受到制約,城商行必須根據業務經營狀況及時補足資本充足率,依據經營業務發展規則建立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并且銀行是運用金融杠桿和金融工具獲取并配置金融資源的社會公眾性企業,具有中介和信用功能,必須有充足的資本金,才能形成和保持較高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從而有效地保護存款人和一般債權人的利益。借鑒國際慣例,我國銀監部門規定銀行資本金充足率不得低于8%,并將這一要求貫穿于商業銀行的設立、持續經營,直至市場退出的全過程。
截至2006年底,中國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8.5%,整體已經達到2004年12月頒布的《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與發展綱要》規定的到2006年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應達到8%以上的要求。通過幾年的努力,城市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從5年前的-0.2%上升到今天的8.5%。
從區域角度來看,在全國范圍普遍提高的前提下,渤海灣、中部和西部地區增幅較大。而西北地區以及珠三角地區整體上還未達到8%的限制要求,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中長三角地區資本充足率始終處于較高水平,且較為穩定。
僅2006年,資本充足率達到“充足指標(資本充足率大于10%)”的城商行就由2005年的10家變為2006年的29家,近乎增加了三倍。同時資本充足率為負值存在技術破產可能的城商行由2005年的22家減少到2006年的7家,也有三成的降低。
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有近40多家城市商業銀行無法達到要求,為此中國銀監會相應放寬了條件。銀監會前副主席唐雙寧在“2007中國金融市長年會”上表示,雖然城市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已經達標,但各行之間差異較大,城市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任務刻不容緩。2007年底,爭取20家未達標的城商行達標,2008年底,所有城商行資本充足率都要力爭達標。
山東省14家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在2006年末全部達到現代商業銀行8%以上的要求,是全國首個所有城商行均按時達標的省份。2006年,山東省城市商業銀行實現賬面利潤15.9億元,上繳稅款11.6億元,平均各市地方財政收入的0.84%來自于城市商業銀行。
總資產、貸款、利潤快速增長
城市商業銀行資產、信貸、利潤總額快速增長,截至2006年末,全國城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為2.57萬億元,信貸總額為1.37萬億,利潤總額高達181億。此外,近年來全國城商行利潤增速遠高于資產和信貸增速,資產利潤率從2002年的0.33%迅速提升至2006年的0.697%。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資產質量的改善,特別是近年來城商行大面積的財務重組運動,信貸不良率從2002年的17.70%迅速下降至2006年底的4.78%。
從區域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商行利潤率明顯高于內陸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特別是長三角兩省一市的城商行平均資產利潤率高達0.92%,反映出中國當前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盈利性機會,更大程度也得益于該地區極為優良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有效地降低了銀行的外部風險和營運成本。此外,中部地區成為近年來盈利能力提升最快的地區,資產利潤率從2002年的0.053%迅速提升至2006年末的0.711%,接近東部地區水平。珠三角地區的城商行受困于龐大的不良資產包袱,特別是廣州商行和珠海商行還處于高危狀態,極大地制約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整個地區城商行平均資產利潤率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僅為0.338%。
從盈利能力的結構上看,盈利能力“強”(資產利潤率大于1%)的城商行數量直線上升,從2002年的1家增加到2006年的29家,而虧損的城商行由2002年的22家減少到2006年的2家。全國城商行平均資產利潤率也由2002年的0.33%增長到2006年的0.7%,利潤率幾乎翻番。
我們將全部城商行按資產規模劃分為三類:資產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劃為大型城商行;其中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資產超過2000億接近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標準,也可將其歸為超大城商行;資產規模在100億元~200億元之間的,劃為中型城商行;資產規模在100億元以下的,劃為小型城商行。
在對比資產利潤率與資產規模時,可以發現,盈利能力與資產規模并不構成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資產規模大的銀行不一定利潤率高,而很多資產利潤率很高的銀行,卻是資產總額較少的“小銀行”(總資產小于100億元)。
根據美國的情況,盈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資產在10億~100億美元的銀行以及資產在3億~5億美元的銀行。這與我們得到的中國城市商業銀行的情況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2006年度中國盈利最好的37家城商行中(資產利潤率大于0.8%),既有寧波、杭州和南京等大型銀行(資產規模在500億元以上),更多的卻是烏海、稠州、南充和新鄉等小型銀行(資產規模在100億元以下)。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社區銀行仍然是、也完全可以是一種盈利性很高且具有長期穩定性的商業模型,規模擴張上市、“捆綁”重組并非中國城市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惟一模式,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戰略定位問題。
從衡量貸款集中度的兩個監管指標來看,最大客戶比率與十大客戶比率在近年來均高居不下的前提下,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取得雙降,其中最大客戶比率從2005年的179.98%降為2006年的158.85%;十大客戶比率從2005年的620.3%降為2006年的456.61%,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城商行資產運用仍較多集中在大客戶,大資金上,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較小,同時可以看出,越是不發達地區這種現象越是明顯。社區銀行的經營宗旨無法得到體現,與全國性商業銀行客戶群重疊,存在明顯的客戶爭奪局面。
城商行地區差異性在大幅縮小
地區差異是中國轉軌經濟最為主要的特征之一,區域間地理、歷史、人文傳統的差異、其所擁有的客觀性經濟發展要素的數量和質量的差別、經濟發展模式差異、市場經濟發育程度差異、政府治理的差異等等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因素,造成中國各地區金融運行環境的顯著差異。根據社科院金融所《中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調查報告》披露,在2003~2005年間,信貸資產質量最差的地區與資產質量最好地區的不良資產比率和不良資產損失率相差一直在10倍以上。
城商行經營狀況一直是觀測中國這種顯著的區域金融差異的重要指標。隨著2003年以來,地方政府主導的城商行財務重組運動的展開,我們發現,無論是東中西部之間,還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內部和內陸地區內部,這種差異性在迅速縮小。(見圖9~圖11)
資產質量差異也已經不那么明顯,除了廣東省的幾家城商行仍處于資產質量最差的“第六類行”(按照銀監會的要求,對于實施政策支持仍無法達標的“第六類”銀行將考慮實施關閉措施)以外,其他地區城商行的平均不良率都在迅速地向4%以下的水平靠攏。長三角地區城商行平均信貸不良率僅為2.4%,說明該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司法公正、重商主義的人文傳統支撐起良好的社會誠信文化,這是作為社區銀行的城商行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土壤。
城商行的資本狀況是差異迅速縮小最為突出的方面,大部分地區的城商行在2006年末都接近了監管當局8%的資本充足率的達標要求,除了廣東的幾家城商行由于歷史包袱比較沉重,仍處于不良資產清理階段,短期內資本補充機制難以迅速到位,但隨著大量不良資產的剝離,它們的平均資本充足率也從技術性破產的-2.91%上升至3.31%。經濟活力和擁有優良金融生態環境的地區(長三角和環渤海)外部資本補充機制的建立相對容易。自1999年以來,上海、南京、杭州、寧波等中心城市的大型城商行先后引入了外資的戰略投資人,上海、南京獲準發行了次級債,寧波、南京2007年獲準在A股市場上市,而浙江省內城商行的民營化運動也成為資本金的重要補充機制。
相比較而言,中國其他地區的城商行就沒有那么幸運了,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的城商行的資本補充仍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主導的資產置換等財務重組行為。正常的資本金補充機制建立依然艱難,這也成為制約這些地區城商行未來發展的瓶頸。
政府主導的城商行重組運動固然能迅速地改變銀行的資本和資產質量問題,但銀行的盈利能力顯然是銀行未來持續發展的根本。可以看到,城商行盈利狀況依然反映出比較明顯的地區差異。長三角地區城商行平均資產利潤率高達0.92%,而其他地區城商行都在0.7%以下。西部地區低于0.5%,珠三角地區的城商行,平均資產利潤率甚至低于0.2%。
城商行發展與地區金融生態環境
“金融生態環境”概念是將“自然生態”的概念引入金融領域,是對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生存和發展環境的高度概括,包括政策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信用環境等。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在一定意義上就意味著和諧、統一的社會經濟生活。打造和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將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降低金融風險,推進社會經濟全面健康持續發展。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地方政府、經濟、司法等構成金融生態最主要的影響要素,對地區金融資產質量好壞發揮著重要影響。城市商業銀行為我們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了一個極好的事例。簡單將地區的不良率和估計損失率來代表一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優劣,我們發現外部金融生態環境之優劣是決定城商行經營績效地區性差異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進一步研究,我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城商行的信貸質量高低與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優劣的相關性,逐年顯著下降,2003年兩者相關性接近0.31,2004年下降了近一半達0.196,2005年再下降一半達0.08,2006年進一步下降至0.046。
這倒不是說明地區環境因素的差異不再是城商行的經營績效的影響因素,恰恰相反,我們發現,通過政府的注資剝離等財務外科手術,短時間內就可以使一個危機四伏的銀行頓變成一個數字意義上的“好”銀行,但顯然銀行經營所賴以生存的當地的體制和機制環境的變化卻要緩慢得多。我們選取了2003年度風險最大的24家城商行(信貸不良率超過25%)作為樣本,經過三年的當地政府的重組搶救運動,這24家銀行財務狀況得到了大幅的改善,平均信貸不良率從2003年末的38.78%迅速地下降至8.33%,下降超過了30個百分點,而同期當地銀行部門的整體信貸不良率僅僅下降了10個百分點,從29.86%下降至17.91%,當地的整體信用環境依然處于一個高風險的狀況,這些通過資產置換剛剛脫離困境的城商行是否會再一次被“污染”,我們不得而知。要把短期的豐碩盈利轉化為穩定的、可持續的業績表現,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國際上許多案例表明,不少問題銀行在獲得救助以后的短短幾年時間之內,很可能由于體制環境的因素而再次陷入困境。
而事實證明,地區社會中介充分發展、信用文化較發達、居民的富庶、私人部門的發展、政府對私有產權的保護意識等等這些金融生態的優良元素,是一種具有很強“外部性”的公共產品,可以被當地銀行部門充分利用,這樣一來就節省了大量的信息產品成本,降低信用風險。在這樣的金融生態環境下,城商行的經營績效普遍不錯。
特別是在城商行利益格局中,地方政府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城商行的重組改革本身就涉及到地方政府利益的重新調整。地方政府一般是當地城商行的最大股東,城商行的不良貸款形成大多與地方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了滿足自身的特定偏好和政績顯示的需要,地方政府利用自己的大股東地位,將地方性銀行機構變為自己發展地方經濟的“提款機”,包括為地方政府選定的項目和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兼并其他陷入困境的城市信用社、向處于困境的企業提供貸款、墊付地方政府債務等等。
2005年,監管當局發出資本充足率8%的限定和消滅差銀行的堅決態度,使地方政府認識到繼續掌控這塊金融資源的前提是維護其生存。與其抱殘守缺維持控制一個具有內在治理缺陷的城商行而承擔其可能的風險,還不如引入外部投資人,只要在地方政府的領地上,就能夠為地方經濟提供服務。我們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幫助城商行順利引資,而對其進行了資產置換、注資等。坦率地講,當下地方政府為城商行引資和聯合所做的這些努力,某種程度上只不過是對過去“掠奪”的一種返利而已。如果城商行能夠源源不斷提供金融資源的支持、地方政府又可以不承擔后果的話,估計沒有哪個地方政府愿意主動放棄對于城商行的控制。在地方政府的資產置換、注資等一系列姿態背后,隱藏的往往是其絕不會輕易地將城商行拱手相讓、放棄對本地金融資源支配權的真實意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當下的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沒有出現實質性進展的話,要想廓清地方政府與城商行之間紛繁的關系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城商行業務特點
當前,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合作)銀行以及農村和城市信用社的業務仍以傳統的存貸業務為主,僅靠存貸款利差創造利潤。據統計,多數地方商業銀行95%以上的收益是靠利息收入實現的,中間業務基本上是空白,和國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30%甚至50%以上相比差距很大,甚至和國內國有商業銀行如工商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20%~30%相比差距也很大。其后果是城市商業銀行越來越滿足不了客戶高效、快速、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喪失了增加低成本存款的途徑,從而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同業競爭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業務單調還表現在貸款發放對象過于集中于“兩小企業”,對居民資金的融通很少,尤其是消費貸款更是空白,這與國外地方商業銀行的做法大相徑庭。農村信用社受自身資金實力、員工素質、農村客觀條件等限制,金融創新的意愿和能力不強,滿足于提供單一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服務。
其次,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這集中體現在銀行卡、電子銀行、個人理財和網上銀行等新興高科技類產品上。比如網上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開發的網上銀行僅能實現查詢、轉賬、繳費和支付等較為簡單的功能,而股份制商業銀行開發的網上銀行還可實現貸款、買賣外匯、理財、網上結算中心等較為復雜的功能。
從市場格局上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度非常高,擁有遍布全國的分支機構網絡,具備強大的銀行零售業務能力,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巨無霸。城市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受限的情況下,又與四大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上尚未形成合理的分工,業務相對集中在傳統的存、貸、匯上,中間業務比例比較小,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均實行存款全國通存通兌的情況下,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只能在本地區實現通存通兌,由此分流了一部分本地客戶。另外,一些政府部門和單位制定本系統存款不得存入中小金融機構的不恰當干預,使得城市商業銀行的經營雪上加霜。從而導致大量存款從城市商業銀行向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大銀行轉移,造成城市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下降。
中國城市商業銀行戰略定位與發展構想
國外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經常采用“C-A-P”模型進行分析。即銀行根據自身的特點,來確定客戶(Client)-競爭地(Area)-產品(Product)的最佳組合。對于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其市場定位是指銀行對其核心業務或產品、主要客戶群以及主要競爭地的認定或確定,從而根據自身特點揚長避短,選擇和確定“客戶-產品-競爭地”最佳組合的系統步驟和方法,以達到銀行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佳利用。
城商行發展的客戶定位―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融資難,這是由中國銀行業壟斷程度較高、中小金融機構較少的現狀決定的。中小企業發展離不開中小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由于規模相對較小,無力為大企業提供更多的服務,加之中小金融機構一般是地方性的,從而易于了解地方上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這就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同時,貸款給中小企業之后也能夠相對容易地監督貸款的使用情況,貸款的風險就大大減少。
城市商業銀行由于具有從業人員本土化、與客戶地域聯系密切、熟悉客戶資信與經營狀況,便于對地方中小企業進行監督等特點,因此較之國有大銀行,城商行能以較低的交易成本達到有效避免“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并可以充分保障放貸資金的安全性和提供服務的效率。另外,由于城市商業銀行決策機制靈活,更能符合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可以降低雙方的成本而提升價值,因此城市商業銀行定位于為中小企業服務具有比較優勢。從長遠看,中小企業會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最活躍和最有成長性的一份子,城市商業銀行通過增大對中小企業貸款,無疑會從中小企業的成長中獲得較高的盈利空間。
城商行發展的區域定位―地區銀行
城市商業銀行歷史上形成的獨特的地方特征、特殊的股權設置、與地方政府聯系密切所具有的信息優勢等條件,使城市商業銀行更能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城市商業銀行只有利用與地方經濟的交融性,密切保持與地方經濟發展戰略方向上的一致,才能敏銳捕捉地方經濟的脈搏,也才能進一步在地方經濟的極化和擴散中,擴大自身金融資源的支配范圍。
為此,城商行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集中自己的資源,搞好特色經營,避免與大銀行的同質化競爭,從區域經濟發展角度出發,結合本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尋找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不斷擴大自身的發展空間,實現與區域經濟的良性互動。因此,城市商業銀行的定位還應當是所在的城市,為所在的城市提供金融服務才是最為核心的競爭力。雖然國家放開了城市商業銀行的地域經營限制,但城市商業銀行還是要耐得住這份寂寞,冷靜思考一下自身的優勢,不能盲目搞擴張。條件成熟的可以適當在外地設立一點分支機構,同全國甚至國外一些銀行建立業務關系,以便更好地開展業務,但最重要的還要保持在所在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城商行發展的產品定位――個人金融
目前,發達國家的大型商業銀行紛紛從以公司業務為主,轉向公司業務與對私業務并重,個人金融業務逐漸成為商業銀行實現盈利的重要渠道。作為市民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更應該以個性化確立個人金融業務的服務理念,在堅持專業化、規范化服務品質的基礎上,細分客戶群體,創新金融產品,提供個性化服務,以住房按揭、零售貸款等零售業務為主的資產業務更是發展中的重點。
零售業務雖然零碎,每宗的收入可能較小,但它的風險小,利潤率高。從廣義上說,零售業務范圍包括與個人和家庭生活直接相關的金融服務、小生產經營者和小型企業的自然人提供的各類小額金融服務,從業務類別上說包括傳統的零售業務和理財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發展個人零售業務,既是調整經營結構的需要,同時也是適應中國社會財富新格局和居民金融新需求的需要,是著眼長遠的發展定位。
中國城市商業銀行行業發展專題研究
國際合作與引進外資
作為國內銀行業的第三梯隊,城商行從來都不乏引資的熱情。對于引資,業內一直持兩種態度:一是引資能把城商行打造為一流的現代商業銀行;二是引資存在很多不可預知的問題,應妥善解決。
支持引資的觀點認為,目前,城商行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制度不健全等問題,而僅依靠商業銀行自身改革和境內民營企業的加盟難以觸及銀行的問題根源,城商行需要借助境外戰略投資者的新鮮力量,來推動改革和發展進程。從已經成功引資的城商行前后的變化看,引資后,各行的公司治理結構、經營管理理念、內部控制等均發生了明顯變化,經營業績也明顯改善。但也有學者認為我國國內并不缺乏資本,我國居民儲蓄到2006年3月已增至10萬億,中國人民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儲蓄屬被動儲蓄,即因為缺乏合適的投資渠道,百姓迫不得已將閑置資金放在銀行儲蓄中得到低收益。我國儲蓄投資轉化渠道不暢,許多領域限制民營資本進入,尤其是銀行業對資本進入采取了過分謹慎的立場,導致居民儲蓄無法得到分流。這對居民來講,是一種收益的潛在損失,對我國的宏觀經濟而言,則既是一種浪費,又是一種風險。因此,從引資的角度來說,社會資金充盈,沒有必要從千里之外引進外資。
在城商行引進外資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其他很多的問題,例如有的境外投資者并未按照業務合作協議,向中方銀行提供相關的業務和技術支持,推動中方銀行的業務發展;有的境外投資者無視與中方銀行簽署的排他條款,私下競標其他中資銀行的重組改造。對此銀監會指出將指導中小商業銀行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時,明確對外方違約行為的依法制裁或仲裁措施,切實保護中資銀行和中方股東的合法權益。對于在合作中缺乏誠信的外資金融機構,銀監會將視情況限制其與其他中小商業銀行的合作。同時在與外資的合作中,城商行通常要把引進外方高級管理人員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合作內容。但是,大部分“洋高管”不懂中文,在與中方銀行和監管部門溝通中存在語言障礙,難以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貫徹經營理念,推動中方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為了確保“洋高管”切實發揮作用,銀監會也要求中小商業銀行引入具有豐富商業銀行從業經驗,熟悉我國國情和法律,可用漢語作為工作語言的“洋高管”。此外,從維護銀行業安全的角度出發,銀監會將嚴格按有關規定審查“洋高管”資質。
在風起云涌的引資浪潮中,城市商業銀行必須清醒認識“引制”重于“引資”的原則。引進戰略投資者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對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革重在治本,兼俱治標。在戰略投資者的引進談判中城市商業銀行必須落實戰略合作的穩定規劃,確定技術援助、信息共享和市場聯合開發的相關合作事宜。堅決抵制套利持股的商業投資者,克服短期利益沖動,謀求長遠發展。同時,理性掌握戰略伙伴的選擇標準,切忌盲目追求大而強的金融巨頭,而應該根據自身的資產規模和質量、市場環境和經營戰略選擇合作意向強烈、業務專長匹配的戰略投資者。同時監管部門應該積極協調,避免境外戰略投資者在資金、人才、技術上向金融發達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單一流動。另外,引進戰略投資者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戰略投資者的進入,尤其是海外戰略投資者的進入,必然將國外金融風險傳導進來,造成經營風險的預測和控制變得更加困難,城市商業銀行必須對境外金融風險的傳導擴散做好策略研究和籌劃,建立化解風險的準備機制。最后,戰略投資者不是慈善家,進入我國銀行業的目的終歸是拓展市場、爭奪客戶、攫取利益,與城市商業銀行的遠期競爭不可避免。城市商業銀行必須以平等、互利為原則,冷靜對待有投資意向的境外金融機構。建立積極良好的溝通機制,聘請國際知名的會計事務所,客觀公正地進行資產評估和審計,爭取合理的入股價格,維護原有股東的正當權益。始終保持依靠自身謀求質變的信念,立足自主創新機制的健全、創新人才的培育和創新產品的開發,逐步提升市場占有份額和業務競爭能力,迎接國際金融業激蕩的變革與挑戰。
區域性合并重組
從目前城商行發展的態勢來看,擺在絕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面前的發展道路有兩條:要么“做小”―那些規模小、基礎薄弱、競爭力較差的城市商業銀行將發展成為具有特色的社區銀行,“以小取勝”,這是一種現實的選擇;要么“做大”―那些基礎較好、競爭力較強的城市商業銀行,通過合并重組向區域性銀行發展,“以大做強”,這也是一種新的路徑選擇。
合并重組是城商行發展的內在要求。由于資本實力、科技水平、機構布局的制約,以及資本充足率、單一客戶貸款比例等監管指標的約束,與全國性商業銀行相比,城市商業銀行自身的生存壓力較大,競爭弱勢明顯,缺乏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后勁和空間。它們迫切希望通過合并,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進一步壯大經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提高資本水平,實現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提高資產利用率和盈利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
城商行合并重組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操作方案切實可行。方案是合并重組的路線圖,在制度設計上要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在實施方法上要有可操作性;在工作分工上要有均衡性,使地方政府、監管當局、城市商業銀行各在其位、各盡其責、各顯其能;在時間安排上要有緊湊性,方案一旦確定下來,必須嚴格遵照執行,不能出現停頓、阻滯。
二是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城市商業銀行合并重組涉及到股東、地方政府以及董事會和高管層的利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直接影響到他們參與、支持合并重組的積極性和動力。股東主要關心原有股本是否縮水,董事會和高管層主要關心經營管理權是否被削弱,地方政府主要關心對當地的貸款投入、稅收是否縮減以及人事任免權是否縮小。
三是地方政府引導而不干預。地方政府作為大股東和地方管理當局,在城市商業銀行合并重組中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借助地方政府推動力的同時,也必須注意避免行政干預的負面影響,確保合并重組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
四是重組政策與監管規定協調一致。城市商業銀行合并重組是根據銀監會《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與發展綱要》的精神而進行的,重組的每一步工作都報監管當局審查和認可,確保重組政策與監管規定相一致、重組步驟與監管措施相銜接、重組手段與監管要求相協調。
跨區經營模式
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發展意味著銀行業競爭格局進一步多元化。一直以來,由于經營區域所限,城商行在銀行業群體中并不引人矚目。但隨著部分城商行異軍突起,城商行正逐漸成為繼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后的新勢力。隨著城商行跨區經營步伐的加快,內部分化將加劇,強者會借助資本市場之力脫穎而出,而弱者則可能面臨被兼并、申請破產或者最終退市的風險。越來越多資質較好的城商行開始加入到新一輪跨區經營熱潮中來,這與之前的“單兵作戰”相比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自2001年銀川市商業銀行設立首家城商行異地分支機構――吳忠支行之后,大多數城商行都懷著跨區經營的“光榮與夢想”,但由于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一直鮮有突破。直到2006年,事情才有了轉機。先是上海銀行率先在寧波設立自己的第一家異地分行,緊接著,北京銀行天津分行于去年11月8日掛牌開業。
2007年,城商行跨區經營有了決定性突破。徽商銀行、南京銀行、溫州商行、江蘇銀行、大連銀行、寧波銀行、杭州商行等以往在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夾縫中生存的城市商業銀行,近期開始實施跨區域經營,一步步地實現版圖擴張的夢想。
盡管跨區經營與當初所設定的社區銀行方向漸行漸遠,但這是城商行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應對策略。近兩年來,隨著城商行的迅猛發展,其可提供的單筆貸款額越來越大,爭搶客戶資源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可以預見,在實現跨區經營后,城商行與大銀行“拼網絡”、“搶客戶”的現象會更加嚴重。
有專家指出,城商行進行跨區經營,效果尚待觀察。因為目前大型商業銀行已形成網絡廣泛、與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關系良好的競爭優勢,股份制商業銀行則形成了科技領先、產品創新能力強的優勢,因此城商行一旦離開“鄉土”,其地緣、人脈等各種優勢不復存在,進而難以與四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全方位的競爭。
由于城市商業銀行參差不齊,并且跨區發展也會直接面臨內控、人才和環境等風險,因此慎重推進城商行跨區發展是一種比較明智的選擇。首先,從監管部門看,應堅持質量與規模的平衡、跨區發展必然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對銀行實力的要求也會相應提高,并且在針對全國性銀行和城商行的準入制度上也有明顯的差別。因此,在審批城商行跨區域發展時,既要考慮監管指標綜合評分是否在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水平以上,也要對資產規模和資本實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從城商行來看,應堅持規模與效益目標的平衡,不能僅僅追求規模的擴大而無視效益的提高。跨區域發展不僅是城商行實現規模迅速擴張的機會,更是借機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內控水平,不斷提升盈利能力和水平的機會。城商行應在跨區發展中,兼顧規模與效益,既要實現資產規模的擴張,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又要給股東創造更多的利潤與效益,堅持風險可控下的規模擴張和盈利水平的增強。
謀求上市發展
上市是目前城商行發展的重要目標,上市對城商行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城市商業銀行資本金問題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瓶頸,通過上市融資是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強抗風險能力、建立持續補充資本機制的有效途徑和便捷手段。通過發行上市,城市商業銀行將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并完善適應本行現實和戰略發展要求的公司治理架構,并通過完善內控制度建設和風險管理體系,增強自我約束能力。同時,管理層可以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暢通的信息披露機制,接受多元化投資者的有效監督,樹立上市公眾企業的良好形象,促進城市商業銀行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通過發行上市,城市商業銀行可以動態考慮資本金與資產規模擴張之間的平衡制約關系,在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的前提下,靈活運用新設機構、并購等方式,堅持地緣性發展原則,突破目前城市商業銀行經營的區域限制,實現跨區域經營,在走出本城市的基礎上,首選在省內的經濟發達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繼而輻射其他地區。銀行界人士預期,百余家城商行軍團將在2007年出現明顯分化,強者將借助資本市場之力脫穎而出,差者則面臨著被關閉或者被收購的命運。引進戰略投資者――跨區域經營――上市補充資本金――再向全國擴張,城商行發展之路線圖日漸清晰。
城市商業銀行上市前需要做好的工作:
充分運用市場和法律手段,采取多種形式消化、處置不良資產,降低不良資產比例。不良貸款率是衡量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和經營風險的重要指標,為了使城市商業銀行資產質量達到上市銀行的標準,城市商業銀行要積極探索資產置換和轉讓、資產重組、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化方式,減少不良資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要強化制度約束和風險控制,減少新的不良資產的產生。
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要引入獨立董事、外部監事并制定工作制度,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并發揮專業委員會的作用,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使得城市商業銀行在法人治理方面基本達到上市銀行的要求。在股權管理方面,要清理股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之后啟動股權托管程序,進行國有股權界定工作,通過股權托管完善股東的基本資料,并按照現行法律法規的要求進一步規范銀行的股權結構。
在經營上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加快創新的步伐,包括金融工具創新、金融技術創新、金融服務項目和服務方式的創新等,從而改善運行效率和提高競爭實力。一方面充分發揮城市商業銀行貼近市場、靈活應變的優勢,另一方面更使城市商業銀行以全新的富有現代氣息的形象展現于眾。
在公司治理上,要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強化內部管理。包括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管理體制,不斷改進和完善內控機制,并使之更加具有適應性和可操作性。根據新頒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要求,城市商業銀行需要建立健全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內部稽核審計機制,充分發揮內部稽核在內控機制中的再監督作用,保證各項內部管理措施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