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7 05:03: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藥理專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藥理學;教學;中英比較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8(a)-158-02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tyle and test method in pharmocology teaching in China and UK
CUI Hongyan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 Pharmacology,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in medical university, has substaintial content and is difficult to achive good teaching effect. Compare to China, there is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style and test method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in U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entage and shortness of both.
[Key words] Pharmacology;Teaching;Compare China to UK
藥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藥學與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在醫學院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藥理學理論抽象、教學內容豐富、涉及學科內容較多且難以記憶,教學難度較大,因而要求教師改革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理念,以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改善教學效果。
2007~2008年,筆者有幸赴英國倫敦城市大學交流訪問,期間參與了該校藥理學課程的教學工作,收益頗豐,感觸良多。現將中英兩國的藥理學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對比如下:
1理論教學
倫敦城市大學的藥理學包括《藥理學基本原理》和《系統藥理學》兩門相對獨立而又相互延續的課程。前者的內容類似于我們藥理學中的總論部分及各系統的概述,后者則分系統講授具體藥物,相當于國內藥理學的各論部分。其藥理學教學無固定的教材,一般由任課教師推薦給學生供自修用的專業參考書籍。教師的授課也并非按照教材分章節講授,而是由主講教師自行設定,學生在新學期伊始會拿到本課程簡介,類似于我們的教學大綱但內容較為詳細,包括課程的教學內容、課后練習、實驗內容及考核形式。授課內容一般分為若干專題,包括該專題的基礎內容,最新的動態研究及展望,涵蓋的信息量極大,授課內容具有較大的廣度和一定的深度。課堂講授時教師僅針對專題涉及基礎內容中的難點進行講授,而不是泛泛地照本宣科;對于大量的專業領域的新信息,教師預先提供幾篇論文要求學生課前閱讀。這就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專題所涉及的專業基礎知識,應具備較強的自學及思考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因大部分學生已通過自學具備相關知識,并帶著疑問來聽課,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說教師僅僅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人。
我國有適合中醫、西醫、本科、專科各專業等經教育部門嚴格分類的教材,面向不同專業使用。固定的教材雖然使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藥理學時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有所側重,另一方面卻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過分依賴書本。國內藥理學講授一般嚴格按照教材和教學大綱進行,教師的授課也是大多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課堂講授偏重于教師的“滿堂灌”和學生的“滿堂記”,即將教材內容詳盡地傳授給學生,但拓展內容相對較少,學生無需自學也能較好地掌握教材內容并且輕松通過“中國式考試”,因此學生缺乏自學的動力,自覺用于思考、查找資料的時間較少。然而我們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記憶知識,而應著重提高能力[1]。因此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在及時更新自身知識的基礎上,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進行發現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使其體會到探索知識的樂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并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網絡平臺,鼓勵學生對疑難問題查閱資料,使學生能靈活運用各種知識載體,挖掘內在潛力[2]。正所謂“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
2教學輔導
倫敦城市大學在每次理論授課后均有輔導課,所占學時與理論課相同。在輔導課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10~15人,由不同任課教師進行小組輔導,內容一般針對上一次專題的預留課后練習或相關文獻,學生會就上次授課內容或論文中的疑難部分提問,小組內學生之間先互相討論,由教師最后總結性發言,因此教學氣氛熱烈,且對學生起到了督促及時復習的作用。因為練習的內容與期末考試關系密切,而且涉及面很廣,有些可能在授課時僅提及一個概念,有些是就文獻內容提出問題,單憑課堂獲得的知識根本無法回答,甚至在討論課上有可能僅僅做到一知半解,這就要求學生在輔導課前需預做上次的課后練習,及時復習并查閱教學參考書及其他相關的知識,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可能會進一步發現新的知識點或提出新的疑問,深化了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國內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師生共同討論的時間較少。盡管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近年對部分章節也采取了討論式教學或學生自學后自行講授,終因各種原因難以對所有章節全面開展。盡管也留有課后復習思考題,但是由于題目緊扣課本內容,學生并非真正去思考、去解答問題,答案其實是對課本條條框框的高度概括。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課后及時復習,這也是一個值得改革的問題。針對藥理學教學內容多,教學時數少的現狀,或許可以采取精講課程內容,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討論,重視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才能真正使教學活動作為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的平臺[3-4]。
3考試形式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檢查教師教學質量,衡量學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國內外都不例外。倫敦城市大學的兩門藥理學課程的考試均分為三個部分:綜述、期中測驗和期末考試。教師在首次上課時會提供綜述涉及的2~3篇論文,要求學生在課下精讀,在此基礎上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寫出綜述,于學期結束前上交。期中測驗的內容并非授課內容,而是在測驗前提供1~2篇論文,教師圍繞論文的原理、方法、結果中與藥理學相關的部分命題,沒有固定的題型。如《藥理學基本原理》期中考試時所選論文是有關藥代動力學內容的,題目之一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論文中的數據繪出某藥的時間-藥物濃度曲線,計算出半衰期和坪值。顯然這種題目類型直觀生動,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枯燥的概念。期末考試時一般采用論述題的形式,均與授課內容相關,但是教師也明確告訴學生若僅能答出授課或輔導內容,最多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數,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因考試內容主觀性強,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增加了閱卷難度,也不可避免地摻入了教師本人的主觀因素。因此該校采用由3個或更多教師共同閱卷取平均分的方式,盡量做到評分的公正公平。相對而言,綜述和期中測驗著重于對學生能力的測試,期末考試側重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理解,但期末考試題目較少,對內容覆蓋面小,難以反映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全面系統掌握,因此也有其不足之處。
我國的藥理學教育仍以“應試教育”為主。書店和網絡上可以提供習題集,很多學校有專門的試題庫。藥理學考試題型相對比較固定: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問答題等。多種考試題型尤其是大量的選擇題盡管對教學內容覆蓋面大,答案客觀,評分誤差小,但題目中記憶性內容多,理解性和綜合性內容少。這種考試方式主要檢驗的是學生對現成書本知識的掌握,而難以檢驗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理論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多數學生只要上課聽講記筆記,一般都能通過考試,平時不認真但背功好的同學在考前突擊復習甚至能取得很好的成績。這就使考試的客觀性打了很大的折扣。如何縮小考試與教學目標的差距,如何全面地考察和衡量學生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應試水平,仍然是困擾教師的一個難題,也是進行藥理學考試改革的目標[5-6]。
總之,倫敦城市大學和我校的藥理學教育存在一些不同之處。英國教師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對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較少,在授課內容的選擇上也因教師本人的偏好而有所不同,因此對自學能力強、善于思考和鉆研的學生教學效果較好,學生能力提高較大,而對那些疏于學習的學生來講,因課內外均不能獲得系統的知識,難以取得進步,更無法通過考試,可以說教學效果參差不齊,這也是國外大學“寬進嚴出”的根本原因。我國教師理論課教學管理嚴格,考試試題覆蓋面較廣,因此大部分學生理論知識扎實,對重點藥物記憶牢固,但在自學能力和科研思維方面略遜一籌。在今后的藥理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從教學和考試雙方面予以改革,取國外之所長,彌補其不足,真正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培養出適合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正明,楊新波,曹文斌,等.深化藥理教學改革,加強學員能力和素質培養[J].基礎醫學教育, 2001,3(2):163-164.
[2]劉嬙, 房磊臣,云天佑,等.淺談如何加強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的課堂實效性[J].醫學教育探索,2008,7(6):583-584.
[3]陳曉紅.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藥理學課[J].西北醫學教育,2004,12(4):311.
[4]邢杰,馬平,閆玉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果[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4,6(2):154-155.
[5]惠泱河,卜曉軍,杜育鋒.開展考試改革構建綜合性全程考試新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3,7:35-36.
藥學專升本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
學生基礎存在著較明顯差異,對藥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針對這一特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偏重補充、鞏固藥學專業基礎知識,并增加綜合性課程的比例,即以藥學專業知識為主干,以化學和基礎醫學為基礎,以外語、數學、計算機為基本手段,重點講授藥學領域的新技術、新成就和前沿性內容。全日制專升本的學制為2年,其中還有一個學期為畢業實習,真正只有3個學期的課程學習時間,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安排十分重要。根據藥學專業方向的需要,可將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合成、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代動力學、天然藥物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天然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等設為專業必修課;并增設生理學、臨床醫學概論等基礎性課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化學學科,在專科期間已學過,也是入學考試的考察科目,不必重復開設,可適當增加化工原理、藥用高分子材料學、制劑工藝設計學等學科課時;同時,為提高學生外語水平、文獻檢索能力和綜合技能,開設英語、文獻檢索、計算機、醫藥數理統計等應用型和綜合性課程。另外,浙江中醫藥大學屬于以中醫學和中藥學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可將中醫藥學相關知識如中藥學、中醫學概論、中藥炮制學、中藥商品學等課程設為公選課,讓學生根據興趣選修,利于他們結合藥學與中藥學知識,形成自身的特色和所長。教學模式由于專升本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應改變以往單純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模式,可借助錄像、多媒體、幻燈片等多種教學技術,開展問題式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增加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講授的基礎上,應結合學科的當前現狀及發展動態,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重點培養學生對藥學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協同合作能力。例如,藥劑學課程中講授靶向制劑章節時,課堂討論后老師要求學生選擇一種靶向制劑,圍繞其輔料、制備、優點和不足等,以小組為單位撰寫論文,并以PPT的形式進行課堂匯報,通過小組答辯、教師點評的形式予以評價。此種方式不僅極大地鞏固了相應的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組織能力。實驗課的教學則可融合藥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把藥學各專業課程的獨立實驗相結合,設計成綜合性實驗。例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制備,通過分組,分別完成藥物化學部分合成阿司匹林原料藥、藥物制劑部分制備阿司匹林片劑;藥物分析部分檢測阿司匹林原料及片劑的質量、藥理學部分進行藥效學和毒理學研究、生物藥劑學部分開展藥代動力學和穩定性研究等。這種模式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相銜接,優化他們的知識結構,提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教師的教學內容得以豐富,學生也對每一門課程的研究方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僅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為他們步入社會、更好地開展崗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藥學專升本畢業論文導師制的開展
由于目前大多數藥學高等院校往往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進行畢業論文的導師選報工作,而此時專升本學生剛剛入校,在校時間較短,不知道導師的專業方向,導師也不清楚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相互間缺乏了解,造成了專升本學生難以找到適宜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因此,學校在專升本學生進校后應給予學生與導師充分交流的機會,通過在網站上導師的相關信息、與導師的見面會等方式,使學生與導師間相互熟悉,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基礎上,首先由學生自愿選擇導師,導師再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考核,合格后開展論文指導。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選課題或參與導師的科研課題,進行文獻查閱、方案設計、實驗開展、論文撰寫等一系列工作。由于此時專升本學生也正在藥學專業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可結合畢業論文工作的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理論課堂上尋求解決的方法,從而形成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而導師也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依據畢業論文計劃表,要求學生完成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等任務后進入實驗室;同時指導學生在畢業環節合理安排好畢業課題、實習、考研等的時間,協助解決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畢業論文工作,順利地完成學業和就業。
論文關鍵詞: 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科研思維;雙語教學
論文摘要: 中藥藥理學實驗課是中藥藥理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實驗教學上進行了探索,分別從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科研思維的培養、聲像教材及雙語教學的開展等幾方面進行改革,以期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專業溝通能力。
中藥藥理學學科的任務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結合中醫臨床療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研究中藥與機體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闡明中藥防治疾病的作用和作用機制,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參與中藥新藥開發,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促進中醫藥理論發展[1]。中藥藥理學屬于中醫藥學范圍,與中醫藥學各領域保持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同時又必須與現代醫學及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2]。中藥藥理教學包括理論和實驗,其中實驗教學是中藥藥理學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3]。它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應與理論教學所學的知識相聯系,逐漸培養學生形成科研思維習慣。傳統的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模式以實驗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操作過程,因而在實驗課上學生主要依賴教師的示教操作和詳細講解進行實驗,無需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造成了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4]。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實驗教學上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 加快實驗教材的更新,與科研實際緊密聯系
對實驗課教材的建設的忽略,會造成教材的實驗內容和方法跟不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而且實驗方法與現有的儀器條件也不相符合,很多方法目前已少用或不用,而一些新的方法已在科研實踐中廣泛應用。所以我們教研室老師應對實驗教材進行反復的討論修改,并隨著實驗室建設和儀器設備的增添和更新,編寫出合適的中藥藥理學實驗教材,并且每1~2年即對教材重新組織修訂與編寫。
2 加強實驗室建設,提高硬件設施水平
實驗室是實驗教學的重要基地,近年來,我校加快了實驗室建設的步伐,已有部省共建中藥藥理實驗室,增添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在建設過程中,我們逐步建立整體動物實驗室、離體器官實驗室、細胞培養室、分子藥理實驗室、多媒體教學電教室等。實驗課盡可能采用近代實驗手段,逐步增加實驗內容,使學生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和方法,加強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以適應培養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
3 強化科研思維能力的培養,適應時代要求
一般的實驗課,是教師事先為學生準備好營養液及藥液,裝配好實驗裝置,學生則是按教師的操作示范和講義中的給藥順序,機械地重復一遍,很多學生甚至在完全不了解實驗目的和原理的情況下,得出了完全不理解的實驗結果。這樣也就失去了實驗課的最基本意義,不利于鍛煉獨立實踐的能力。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以期加強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的培養。
3.1 預習與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
要求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必須自己事先預習實驗講義,并結合理論課學習內容,弄懂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并用來指導及完成實驗的全過程。同時要求學生自學相關背景知識,以了解該實驗所研究的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有什么樣的意義,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3.2 實驗設計與統籌安排能力的培養
要求學生在實驗前進行系統的方案設計,包括實驗用液的配制、實驗具體的操作步驟等。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工作,從營養液、藥液的配制、動物用藥的計算到實驗儀器的調試和實驗動物的麻醉等都必須能獨立進行。同時培養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掌控,請學生自主安排實驗時間和步驟,教師提出建議和意見,使學生學會掌控時間,使實驗能在合理的時間內順利完成。 轉貼于
3.3 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注重中藥藥理實驗的基本規范操作的鍛煉,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動物給藥方法、常用手術操作等,提高動手能力,以期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很快能獨當一面開展工作。
3.4 實驗報告的撰寫與科研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
科學實驗的結果需要發表,需要將成果展示給同行,為自己和他人的繼續研究提供積累和可能的思路,因此,科研論文的寫作和表達是中藥藥理工作者必備的能力之一。我們在實驗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規范書寫實驗報告,更重要的是在實驗報告中體現思考的過程。
3.5 討論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討論在實驗課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學生的實驗報告中,看到最多的是雷同的實驗結果,簡單的結論,沒有自身想法和新意。科研實踐歸根結底是為解決科學問題而進行的,討論應與實驗研究的問題相呼應,討論通過該實驗是否解決了所提出的問題,若解決了,其成功的因素是哪些;若沒有解決,失敗的原因是什么。這就使學生對實驗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明確實驗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3.6 設計性實驗[5]與科研思路的啟發
針對中藥中有許多尚未闡明和尚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實驗課的內容中安排2~3次綜合設計性實驗。針對中醫藥多層次、多靶點的作用特點,在一定的范圍內,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討論,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結合實驗室條件設計合理的綜合性實驗方案來解決該問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對中藥藥理的興趣,加深了對中醫藥的理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增加聲像教材與電化教學的利用,拓寬視野
中藥藥理學的實驗方法廣泛,涉及內容多,并且可以利用任何最新的分析和檢測技術,教學學時內安排的實驗內容只能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因此造成學生知識面不寬,難以開闊思路、舉一反三;另外有些實驗內容周期較長,學生僅能通過示教教學接觸,不可能了解到實驗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擬添置或拍攝錄像片進行實驗的輔助教學,比如常用儀器設備的使用、組織細胞培養技術、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及周期較長的實驗等。通過聲像教材與電化教學,拓寬學生視野,學會靈活運用藥理實驗方法及現代分析和檢測技術。
5 開展雙語教學,提高專業交流能力
由于英語在專業領域內是通用語言,我們采用英語進行雙語教學。首先要求教師用正確流利的英語進行知識的講解,但不絕對排除漢語,避免由于語言滯后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教師可利用非語言行為,直觀、形象地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以降低學生在英語理解上的難度。雙語教學的目的是為提高學生日后的專業文獻閱讀及與同行專家的交流能力,英文文獻閱讀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備素質,以便掌握最新研究進展;并且隨著對外交流的逐漸增多,需要我們具有與國外專家進行學術問題交流的能力。因此在中藥藥理實驗課中,我們擬采用雙語教學,有意識地使學生掌握專業詞匯,了解專業英語的表達方式,提高專業交流能力。
總之,中藥藥理實驗課的教學應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借助現代科學技術,合理設置和安排課程內容,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促進理論與實驗課教學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中藥藥理學實驗的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中藥藥理學實驗教學中應側重于綜合與設計性實驗,尤其是針對中醫藥多層次、多靶點的作用特點,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中藥藥理學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侯家玉.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
[2]周大興,李嵐.從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論中藥特色[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1,25(2):68-69.
[3]陸茵,方正.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醫教育,1999,18(5):18-19.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藥理學教學模式
生命科學的發展與人類的生息和文明以及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和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生物工程技術現已成為21世紀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技術之一,生物工程產業已逐步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新興學科和支柱產業。國家教育部把生物工程專業列入高等教育專業目錄,成為與理科的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并列的與生物學有關的工科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和全球化生物產業發展需要,掌握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及其產業化科學原理、工藝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扎實、實踐和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掌握生物工程產業各環節涉及到的基本技能和技術,具有創業意識,能從事生物工程和食品生物技術產業的技術管理、應用研究、生產管理、技術研究創新和產品開發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近年來,藥理學教學改革方興未艾,廣大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對藥理學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如耿磊[1]等加強藥理學教學中能力培養研究,張茹等等[2]藥理學課程整合與教學改革探討的研究,唐麗娟[3]等探討藥理學課程教學實踐中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在提高藥理學課程教學效果的作用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面對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作為21世紀推動社會進步的生物工程技術和產業對于發明、發現、開拓、創新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這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生物工程專業藥理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是探討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科學態度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和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人才,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新型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方法。面臨科技飛速發展帶來的應用型人才市場,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專業培養目標,作為藥理學課程的教師應如何教學呢?
1.轉換教育理念,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觀念
科技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靠各種發明、發現、開拓、創新所支撐。所以,各行各業對具有發明創新能力的應用型科研人才也越來越重視。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這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高等院校培養人才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如何把生物工程專業辦成21世紀最具影響和競爭力的專業,怎樣才能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具有創造性、開拓性,怎樣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有效的教育是生物工程專業面臨的最現實的問題。顯然,傳統的應試教育,單一的知識傳授方式,已無法適應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著眼于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訓練,改變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21世紀科技的高速發展對整個生物工程專業的教育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教育觀念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學改革刻不容緩,傳統的藥理學教學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不利于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藥理學課程新教學的新模式,是根據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與生物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培養適應新世紀人才需求的教學方法。是使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以致用,學習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是新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轉變觀念,樹立培養面向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新觀念,深入研究和探討適應于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藥理學課程教學模式,培養符合國家、社會要求的新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科學態度、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科學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綜合素質。為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適應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注重知識的整合,體現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教改思路與方法
傳統的藥理學教學是以藥為中心,學生常常是知道藥物作用及原理,卻出現理論不能結合到實際中的問題。例如遇到某種疾病時,用什么藥物治療最佳,最佳治療思路及其作用機制等等,學生往往很難掌握,不能很好的應用藥理學知識分析其藥理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在這種傳統教育方式下,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不能很好的應用,更不能上升到綜合分析能力培養的層次。這樣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學生的學習不努力,也不是教師教學不認真負責,而是傳統教學方模式對于藥理學這樣集綜合性和應用性為一體的學科而言,已經遠遠不能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的,也不符合生物工程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生物工程專業藥理學課程教學的新模式,使學生在了解藥理學知識、發病機制和用藥原理的基礎上,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將生物工程相關的一系列知識通過整合和把整體學習的理念貫穿于藥理學教學之中的教學過程,培養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的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藥理學課程教學模式。使學生將已經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以致用,學習解決問題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包括優化理論課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諸如設計綜合性及案例教學法、改革考核方法,優化提高藥理學的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人才。例如針對藥理學專業化比較強的特點,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指導性教學時,對于所授相關知識的整合和鏈接顯得尤為重要。如解剖生理學知識、免疫及生化知識、疾病的臨床表現等,尤其是在講授重難點章節時,相關的背景知識介紹等等,為探求未知的領域埋下重要的伏筆。這一方面激勵教師通過不斷學習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探求的精神去學習新知識。既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礎,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主動性。同時通過列舉臨床實例留給學生去獨立思考和探求的空間,指導學生去通過查閱整理資料的過程解決疑惑,豐富知識;由此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進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基礎。
3.合理運用多各種教學手段,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藥理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重要學科,其中涉及到醫學名詞、藥物作用機理以及疾病的臨床表現多復雜性,且有些機制難以直觀教學和理解。因此,正確靈活的運用多種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在藥理學教學就顯得更為重要。為了達到直觀易懂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一方面要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較為詳盡豐富合理的的感性學習材料;同時結合使用包括幻燈、錄像、自編多媒體課件、計算機等多種現代化教育手段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利用多媒體教學采用大量彩色圖片和動畫演示,把抽象深奧的藥理學概念、概念、機制等理論通過制作成賞心悅目的視頻、音頻材料而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來,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學生的記識憶和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和效率。在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設備的同時,傳統的講授教學法也不容忽視。先進的教學設備一方面使的教師擺脫了黑板便于走下講臺,走近學生適時講授,既避免了常見的坐在多媒體前單純機械的放映和宣講的弊端,又可以通過深入的講解與學生近距離交流和探討。從創設問題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激情,引導學生自主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種多媒體教學方法與師生近距離的互動、雙邊交流相結合的形式,既有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鼓勵學生進行質疑批判和發表獨立見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創新能力的作用效果顯著。
4.重視實踐,激勵創新精神,注重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藥理學實驗教學是生物工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實驗過程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過程,學生通過實驗使抽象的書本理論和課堂教學更加形象、具體的再現,更是培養具有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第一實訓基地。因此建立新型的實驗課程教學管理體系,積極進行實習實訓的的改革,提高實驗效果,鞏固理論知識,提高綜合分析能力[4],也是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的重要內容。一方面,進行實驗室制度的改革,對現有實驗條件進行必要革新。如打破了傳統實驗室運行模式,實行開放式實驗室管理制度,合理高效的利用實驗教學資源。隨時為學生提供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積極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驗證實驗及探究型研究,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積極鼓勵學生主動的觀察、分析、探究,培養科學研究的意識和創新思維。另一方面,進行實驗內容的不斷改進,如變單一的基礎性實驗為集綜合性、探究性為一體的多層次實驗體系。如建立模擬藥品實驗室,讓學生進入實驗室猶如進入藥店,拿到一種藥物的外包裝既能說出藥物的名稱、作用機制、臨床應用、體內過程、不良反應禁忌癥等。鼓勵學生組建創新團隊開展探求型、設計型實驗,并將實驗結果以撰寫論文形式在全班開展論文的探究式答辯,團隊間進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流[5]。充分發揮了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又學習了設計實驗的過程、了解論文的撰寫。這種使實驗教學具有創新性、系統性和高效性的實驗教學,鞏固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增加了學生的識記能力,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我檢測意識和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逐步形成了學生的能力體系和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生工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藥理學教學模式,能加深理解、鞏固、驗證藥理學理論知識,更有利于大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探究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調動主動學生學習藥理學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科學現象、感知科學情境、歷經科研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曲折和堅持,從而形成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善于探索的綜合能力較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進而達到培養適應新世紀人才需求的應用型綜合性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耿磊.加強藥理學教學中能力培養的探討[J].中國醫學科技論壇,2005,3:53.
[2]張茹,康傳亮,劉振華.藥理學課程整合與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教育教研,2009,3.
[3]唐麗娟,劉瑋煒,趙躍強.藥理學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9).
[4]葉曉林.比較方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9,31(2):89-90.
[5]莊軍,鄧宏兵,蔡靖方.大學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探索性思考[J].高等函授學報,2004,5(10):11-16.
關鍵詞:藥理學;設計性;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168-02
傳統的藥理學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其操作容易、方法簡單,內容單一,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以來,學生按照實驗講義逐步完成實驗內容,完全依賴于教師的示教和詳細的講解步驟進行實驗,不必思考更多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加強藥理實驗教學改革尤為重要,在掌握基礎實驗的前提下,開設設計實驗課,對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主要探討設計性實驗在獨立學院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為進一步提高和改進獨立學院藥理學教學質量提供方法和參考意見。
一、研究方法
1.對象。獨立學院2009級學生43人,采取傳統教學方式,為對照組;2010級學生60人,采取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為實驗組。兩個班以往相關科目的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均為同一教師,相關科目的理論課成績和實驗成績無顯著性差異。
2.實驗方法。①實驗組60人分成5個小組,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文獻資料,結合課題要求和實驗室的條件,收集處理信息,寫出與實驗主題相關的綜述;進一步設計、確定實驗方案,寫出開題報告;然后通過預實驗修正實驗方案,再進行正式實驗,要求做好觀察記錄,分析提取實驗結果,實驗結束后按論文形式書寫研究報告。②課程結束后,調查采用不記名問卷形式,即僅填寫年級、班級,保證了結果的可靠性,對2009級、2010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率100%,回收問卷全部有效。
二、結果分析
1.對實施傳統單一教學法的2009級學生,與實施了設計性實驗教學法的2010級學生分別進行評價調查,見表1。
2.對2010級共60名學生進行開展設計性實驗課程的效果問卷調查,見表2。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通過開展設計性實驗教學,得到了以下成效:①了解科研過程。學生通過文獻查找、選題、實驗方案設計與實施、結果記錄、統計分析、論文撰寫等過程中的親自踐行,仔細思考,認真完成操作,為今后科研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且實驗過程也是努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增強學生抗挫折的能力。②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設計性實驗是以小組進行的,是一個集體行為,培養了學生們團結協作精神,這也是未來科研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④提高創新能力。設計性實驗使學生從書本和課堂中走出來,開闊視野,提高學生興趣,使其參與科研的過程并驗證自己實驗設計的推論或書本上的知識,并在此過程中提高了創新能力。
三、討論
設計性實驗教學法最大的優點是把自交給學生,極大的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維和創造空間,增強了他們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綜合分析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和升華,提升醫學綜合素質,提高了藥理學教學質量。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得出了如下幾點心得體會。
1.選題應體現專業特色。在選擇設計性實驗項目時,帶課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去向,為其提供若干備選課題,讓其在此范圍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然后鼓勵其在大量查閱文獻基礎上,進行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不要讓學生漫無目的的自由選題,由于學生不了解基本科研手段及實驗室條件,可能會設計很多不可行的實驗而無法實施,或在實施過程中處處碰壁。這會使學生的科研熱情和積極性受到很大挫傷。
2.改善條件,更好地開展設計性實驗教學。要想設計性實驗教學能夠順利地開展,必須完善和健全實驗室管理的規章制度,開放實驗室,改善實驗條件,增添實驗需要的相關儀器設備;此外分組的人數盡量控制在4~5人/組,盡量使每個人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避免出現部分學生沒事做的現象,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3.加強實驗的指導和管理,實現教學相長。設計性實驗教學質量的保障要靠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必須挑選業務水平高、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教師指導課程的進行,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實驗教學的質量。在設計性實驗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加強指導和管理,既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做,也要加強督促檢查,避免出現脫離理論指導、低水平低效率地蠻干和少數學生的放任自流。
設計性實驗是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有益形式,是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重要手段,開展的設計性實驗教學對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講是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是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的一次飛躍,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鍛煉,是值得推廣應用的一種實驗教學模式,為我院培養應用型人才打下基礎。盡管目前存在著一些困難和不足,但是只要一直堅持下去,藥理學教學改革必定會取得好的成效,但是如何合理、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學資源以提高設計性實驗教學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摸索。
參考文獻:
[1]鄭芙林,趙輝,方麗,等.改革藥理學實驗教學提高藥理實驗課教學質量[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11):677-678.
[2]趙善民,何顯教,黃麗娟,等.設計性實驗教學模式實施和教學效果分析[J].醫學教育探索,2007,6(11):1021-1023.
[3]李芳芳,李英信,李紅花,等.醫學微生物學設計性實驗教學初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7(1):59-60.
1、學校和實習單位監管脫節
畢業實習的場所一般要求選擇縣級以上(包括縣級)醫院藥劑科和具有一定規模和經營能力的藥品批發及零售企業(社會藥房)。實習內容要求較為全面,但是由于學員的工作崗位相對固定,實際完成實習任務的情況并不理想,醫院和社會藥房兩方面實習很難兼顧,實習任務基本上只能完成本單位尤其是本崗位包含的內容,實習內容很不全面。
2、畢業作業選題
基本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但是實際應用價值不高。調查報告一般比較少,文獻綜述和專題論文比例大。筆者從2004年指導大慶電大藥學專業2002春季學員畢業作業至2011春季學員共指導86人次,發現調查報告占比為12.7%,文獻綜述類40%、專題論文47.3%。調查報告太少以致沒有,這從2011秋季和2012春季藥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表中可以驗證。以下是2011秋季和2012春季學生一些常見的藥學專業畢業論文題目:淺談藥品的儲存與運輸;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物介紹;淺談普奈洛爾的藥理作用和用法;中草藥甘草解毒的作用機理淺析;中藥調配中影響臨床療效的因素分析;淺談中草藥常見的不良反應等。主要原因是調查報告耗時長,工作量大,需要配合的調查者也多,這樣的任務對于一個在職、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的學員來說,是很難保證質量完成的。
3、畢業作業結構
上不完備、格式上不規范,對于這樣的作業,指導教師應當做合理的增補,使其達到教學要求,防止偏離培養目標。因此指導教師批改、完善的工作量加大。畢業作業的結構以及格式主要指: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規范的結構程序是“序論本論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
二、幾點建議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1、成人學生是具有生活經驗和工作經驗的人
學習的目的相當明確,學習的態度相當主動,是有能力主動學習的自學者,實習計劃時,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就安排在醫院或者社會藥房一方即可,學校在實習之前先與實習單位及相關科室聯系,確定實習人數,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和實習內容,在實習過程中應該保持聯絡渠道暢通,遇到問題隨時協商溝通,督促管理好學員,切實保證實習質量。
2、畢業作業
選題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與所給學生的完成時間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專業素質要相一致。選題范圍要窄,貼近生活,緊密結合實際。在畢業作業結構和格式要求方面,指導教師要把要求及時發給學生或直接把規范的范文發給學生,幫助學生自己學會做到論文結構完備,格式規范,一方面提高學生文本處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減輕教師工作量。
3、因為大慶面積22161(其中市區5107)平方千米
摘要:目的 基于文獻對中醫治療尿道結石用藥規律的進行研究。方法 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1985-2012年涉及尿道結石中醫處方用藥的臨床研究文獻,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納入符合要求的中醫藥治療尿道結石文獻209篇,涉及內服復方209首,中藥234種,總用藥次數為1843次。所用中藥種類以利水滲濕藥、補虛藥、活血化瘀藥、理氣藥、清熱藥、消食藥、瀉下藥為主,占總用藥的86.43%;藥味以甘、苦、辛、淡為主,累計頻率達86.67%;藥性以寒、平、溫為主,累計頻率達93.08%;歸經以肝、膀胱、脾、胃、腎、肺、心為主,累計頻率達83.67%。結論 臨床以利水滲濕藥、補虛藥、活血化瘀藥、理氣藥、清熱藥等中藥運用較多,核心單味藥依次為金錢草、甘草、滑石、海金沙、車前子、石韋、川牛膝、冬葵子、雞內金、木通等。
關鍵詞:數據挖掘;尿道結石;用藥規律;文獻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10
中圖分類號:R2-05;R27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08-0026-03Medication Rule of TCM Treatment for Urinary Lithiasis Based on Literature LIU Xin-fa1, LI Ting-bao2 (1.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anzhou City, Lanzhou 730050, China;2.Gansu College of TCM,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dication ru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urinary stone disease data mining. Methods Clinical study literature in 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1985-2012 on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of urinary stone disease were retrieved,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by SPSS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There were 209 literature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urinary lithiasis, including 209 oral administration compound, 234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843 times of frequenc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for diuresis and diffusing dampness, restoring vital energy, blood-activating and removing stasis, regulating qi, clearing heat, promoting digestion and purgation, counted for 86.43%;with flavour of sweet, bitter, spicy, fresh, counted for 86.67%;nature of cold, plain, warm, counted for 93.08%;meridian tropism of liver, bladder, spleen, stomach, kidney, lung, heart, counted for 83.67%. Conclusion Tr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diuresis and diffusing dampness, restoring vital energy, blood-activating and removing stasis, regulating qi, clearing heat were commonly used. The core single medicine are Lysimachiae Herba, Glycyrrhizae Radix, Talcum, Lygodii Spora, Plantaginis Semen, Pyrrosiae Folium, Cyathulae Radix, Malvae Fructus, Galli Gigerii Endothelium Corneum, Akebiae caulis, etc.
Key words:data mining;urinary lithiasis;medicine rule;literature research基金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王文春學術思想研究工作室項目(2010年)通訊作者:李廷保,E-mail:
尿道結石是一種尿路結石引發的泌尿系統疾病,西醫對其病因病機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在治療方面也有取得一定的進展[1]。中醫治療本病有一定的特色優勢,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通過文獻整理,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其處方用藥規律,[25] 魏旭蘭,王亦民,袁飛鋒.維生素E抗腫瘤作用機制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0,21(3):189-191. [26] 錢霞,李菁,丁建花,等.格列苯脲通過激活ROS-JNK通路發揮抗腫瘤作用[C]//中國藥理學會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專業委員會.全國生化與分子藥理學藥物靶點研討會論文摘要集.鄭州:中國藥理學會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專業委員會,2008.[27] 張浩,唐軍.血紅蛋白抗腫瘤作用的實驗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腫瘤學分冊,1999,26(4):11-13. [28] MA Bing, XIANG Yang, LI Tao, 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topiramate on Lewis lung carcinoma metastasis and its relation with AQP1 water chanel[J]. Acta Pharmacol Sin, 2004,25(1):54-60.[29] 吳乾.復方氨基酸膠囊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10(8):951-952.[30] 姚旌,王林,陸魏.多塞平對骨癌疼痛模型大鼠的鎮痛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12,23(1):31-33.
藥理學實驗教學是制藥工程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傳統藥理學實驗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體系、實驗設計、小組實驗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藥理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關鍵詞:
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
藥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藥理學的知識都是通過實驗才獲得,而藥理學新的理論也需要通過實驗歸納、推理并驗證,在藥理學教學中,理論和實驗教學需緊密結合,缺一不可。然而,目前湖北工業大學制藥工程專業的藥理學教學中仍然存在偏重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的課時少、教學內容陳舊、實驗缺乏創新等突出問題[1]。因此,如何改革藥理學實驗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及科研能力,是目前制藥工程專業教育改革的熱點。我校制藥工程系利用學校現有條件,對藥理學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性的改革,取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現報道如下。
1藥理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藥理學實驗作為藥理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按照大綱程序化的教學,學生按照重點機械的記憶,無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實驗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實驗教學中僅僅是重復老舊的驗證性實驗,內容固化,學生興趣不高而且缺乏創新精神;其次,實驗教學中教學形式單一,教師完成從實驗設計、實驗原理、步驟講解、實驗演示的每個過程,教師成了主角,學生只需要被動的模仿,參與度不高;再次,實驗中多數只是簡單的單人實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最后,傳統考核模式單一,不能真實反應學生水平[2-3]。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
2改革藥理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措施
2.1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
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包括實驗教學內容的開放和實驗教學設施的開放。實驗教學內容除了教學大綱中經典的實驗外,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列出一些大綱以外的實驗目錄,由學生從中選擇然后進行實驗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并且可以改善實驗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實驗教學設施的開放,是指實驗室在除了教學課程安排的時間以外開放給學生,并提供相關配套幫助[4]。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安排課余時間的實驗內容,并得到教師的指導,實驗教學設施的開放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并可以滿足一些學有余力學生的需求,同時使學校的教學資源得到最優化利用[5]。
2.2引入自主實驗設計
目前的藥理學實驗大多都是基本理論的驗證性實驗,深度和廣度不足。引入自主設計實驗,使學生全程參與,可以顯著的提高藥理學實驗的教學質量。自主實驗的開展對于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介紹給學生實驗設計的基本原理、步驟方法、查閱文獻、儀器操作等方法,并在學生自主實驗的全程中給予指導。學生需要根據查閱到的資料,自己定題,寫出實驗方案,并進行課題論證,在整個自主實驗的完成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動手能力大大提高,并可以獲得許多教材中沒有的學科前沿的理論知識。實驗結束時,學生以論文加結題報告的形式進行總結,教師對學生自主實驗的完成情況做點評,并提出意見,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交流,并嘗試[6]。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始終是一個輔助的角色,自主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主角,提高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增加教師自身的知識面,提高了教學水平,達到了教與學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2.3增加小組實驗的教學現代科學研究
向著精細化和復雜化的方向發展,科學研究已經不再是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許多不同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合作,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較高的團隊合作能力,因而,在藥理實驗教學改革中,我們也更加注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增加了小組合作教學法。小組實驗的教學是將學生分為小組,通過分工合作完成實驗,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團隊意識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按照班級總人數分組,分組的時候有意識的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上的差異,合理分配,使每個小組的成員之間能優勢互補,有助于實驗中相互促進。各小組自己推選組長,課前組織一起進行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實驗教學效果的同時較少實驗的盲目性,增加教學效果。課堂上,實驗開始前教師對各預習情況做檢測,在實驗進行中,小組成員要自主分工,分別負責不同的部分,例如抓取動物者、操作者、記錄者、觀察者、匯報者等角色,實驗過程中互相幫助、相互配合,實驗結束后一起討論,完成實驗報告并選出代表作實驗匯報。成功完成實驗需要小組各個成員首先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并且團結協作、互相配合。教師僅作為指導者和監督者,解答學生的疑問并對最終結果做出點評[7]。小組合作實驗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增加了學生之間相互學生、互相討論的環節,增加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鍛煉了學生的溝通能力,有助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2.4改革實驗教學的考核模式
實驗考核非常重要,不僅可以反應學生對于知識的和操作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檢驗教學效果的好壞。傳統的實驗考核內容只是基本操作及實驗報告,實驗教學考核模式的改革重點應該放在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上,實驗考核的內容應包括:基本操作、實驗報告、自主設計實驗、小組合作實驗、實驗論文和平時成績等。這樣可以真實客觀反應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對于實驗教學的參與度與重視度,提高教學質量[8]。藥理學實驗教學是制藥工程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藥理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建立新型的藥理學實驗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知識理論水平和實驗技能操作水平,培養了綜合素質較高的科研人才,教師在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2]薛潔,王燕,蔣小崗,等.淺談藥理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和建議[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11):2066-2067.
[3]王燦.改革藥理學實驗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J].中國西部科技.2014(13):120-121.
[4]何深知,崔純瑩,段薇,等.在設計性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6):134-136.
[5]盧瓊,陳薈婷,尹立,等.開放式設計性實驗教學對醫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當代醫學2010,16(10):161-162.
[6]劉濤,陳曉紅,周維英,等.藥理學實驗教學多元化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3):448-450.
[7]來紅.分組合作學習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實驗教學中的嘗試護理研究[J].2008,22(4):1028.
[關鍵詞] 藥理學;雙語教學;模式;實踐體會
[中圖分類號] R-05[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1(c)-0148-02
語召開。要了解科學研究的最新發展動態,開展高水平、創新性、前瞻性科研工作,發表和交流自己的科研成果,英語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媒介。為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中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
中醫藥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理論體系和醫療實踐仍保持完整和持續發展的傳統醫學,已有近50個國家為其立法,其國際化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WHO已組織編撰并出版了傳統醫學術語的相關指南。目前國際上關于傳統醫藥標準化(包括術語、教育等各方面)的主導權之爭日益激烈。如果不抓緊培養國際交流能力強的中醫藥人才,則不利于中醫藥國際化“話語權”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將祖國醫學推向世界,要用最新的研究手段和實驗方法(如系統醫學、代謝組學等方法)研究中醫藥,英語也是必不可少的媒介和工具。為實現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學人才的目標,有效促進祖國醫學教育與國際接軌,我們近年來在我校留學生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專業進行了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和摸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和經驗。
1 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
1.1 確定授課對象
以2009級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留學生本科班為授課對象,因為班級人數少(19名),有利于雙語教學并保證教學效果,其英文水平也相對較高。
1.2 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取
雖然原版教材語言純正規范、圖文并茂、內容豐富,但有些章節內容安排與國內教材差異較大,且國外原版英文教材價格昂貴,因此不適合直接用來進行雙語教學。為此我們選用了適合我國國情和教學特點的,由周宏灝院士主編的醫學英文原版改編雙語教材《藥理學》作為我們的教材[1],把被譽為“藥理學藍色圣經”的《Goodman&Gilman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英文原版教材等作為教學輔助資料[2]。選擇的雙語教學內容不超過總課時的20%,主要選取個論章節講授,選擇的內容相對簡單易于理解,如抗帕金森病藥、抗高血壓藥、抗消化性潰瘍藥、糖皮質激素等。
1.3 教學模式
目前國內雙語教學的模式有兩種,全英語教學方式和英漢同用教學方式,這兩種教學模式各有利弊[3]。根據我校實情,我們采用英漢同用教學方式。除精選教材和教學內容外,提前備課,認真、全面的收集教學資料,制作出精煉的、生動的中英文對照教學課件。在講授過程中對重點內容力求講解透徹,講授時先用英語講解,再用漢語重復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利于學生掌握藥理學基本知識。
1.4 考核方式
考試中采用中英文雙語命題和測試,不但藥品名是英文而且有全英文的選擇題和簡答題,考試的英文題比例為10%~15%。
2 藥理學雙語教學中的體會
通過一輪的藥理學雙語教學,我們在總結經驗教訓時也有一定的體會,即雙語教學的成敗與以下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2.1 雙語教師的師資
雙語教師必須要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為此,本校聘請資深外語教師及各專業資深教師擔任評委,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雙語教學人才庫教師選拔活動,且有計劃地安排入選人才庫的教師進行培訓和外出進修。參與藥理學雙語教學的教師均為雙語教學人才庫的成員,且要求雙語教師廣泛閱讀原版經典醫學教科書、醫學術語學、外文核心期刊文獻、網上醫學資料、醫用口語、英文論文答辯、醫學科普演講等以不斷提高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熱點前沿問題的國內外進展。此外,我們定期進行專業英語討論會,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集體協商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以上措施,普遍教師反映雙語教學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深感學習、教學壓力大,英語口語能力亟待提高。
2.2 雙語教學中的學生素質
雙語教學不只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的素質才是雙語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學生的積極參與是“雙語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一環[4]。為此,筆者在課前提供本章節授課講義、專業英語詞匯表以讓學生充分地預習。在知識點講完后組織學生討論某個知識點,讓優秀學生試講某個段落,通過師生問答從已知信息演繹至未知信息,逐步讓英語成為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常用手段。此外,課后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書目錄,鼓勵學生自學,以鞏固和提高教學的實際效果。考核結果表明學生的英語水平、對英語的興趣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2.3 雙語教學的教學形式
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有些學生非常重視英語的學習,但是課后小結發現該掌握的藥理學知識并沒有掌握。由此表明,無論是全英語教學還是英漢同用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讓學生只將重點轉移到外語的學習上。藥理學雙語教學強調的是在藥理學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通過藥理學知識的學習來刨造外語環境、強化外語學習,其核心內容永遠是藥理學專業知識[5]。為此,筆者利用網絡獲取了大量與藥理學教學有關的醫學動畫、圖片,結合講稿制作出圖文并茂的中英文雙語多媒體課件,使抽象難懂的教學內容具體豐富、形象生動,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3 討論
本校雙語教學尚處于起步階段,其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種挑戰,想搞好雙語教學也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教師,雙語教學的教學工作量遠大于母語授課,在備課和教學方法的探索過程中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學生,專業英語詞匯量小,聽力水平有限,大部分教師英語口語尚不標準,醫學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等,這些因素都使得他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但是,也應當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對于教師,雙語教學有利于教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對于學生,通過雙語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應當是國家所需的全面發展的復合型醫藥學人才[6]。課程結束后的無記名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英語閱讀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對本課程雙語教學的效果比較滿意。
因此,需要也必須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把藥理學雙語教學成功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周宏灝.藥理學[M].雙語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26.
[2]張偌瑜,王培,繆朝玉.藥理學雙語教學芻議[J].藥學實踐雜志,2010, 28(5):393-395.
[3]張梅,田卉,馬建慧.關于藥理學雙語教學實踐的體會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8,7(11):1173-1175.
[4]聶紅,呂俊華,葉春玲,等.藥理學雙語教學改革中教師的觀念轉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6)3:315-316.
[5]陳小平,鄧漢武,李元建等.藥理學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08,7(7):752-754.
英文名稱:Journal of Fungal Research
主管單位:吉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中國菌物學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3538
國內刊號:22-1352/S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3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關鍵詞: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特色培養體系
環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系,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科學。主要研究環境污染物在環境介質中的化學特性、存在狀態、遷移轉化和生物與生態效應,以及污染環境的修復和治理等[1,2]。我國的環境科學高等教育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綜合性大學設立的環境地理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化學等專業[3]。近年來,各個農業高等院校的專業都在向綜合性方向發展,力圖形成以農為主,農工、農理、農文、農經相結合,各學科交叉滲透的多科性農業大學。隨著農藥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及農村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農業和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也日益嚴重,使得環境科學專業成為農業高等院校中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新興交叉學科[4]。但相對于國內其他綜合性大學和理工類學校,農業高等院校的環境科學專業的起步相對較晚,在師資力量、硬件設備及專業名牌度等方面均顯得要薄弱些。因此,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培養方案若不尋找自身特色,不與國內外其他綜合性大學培養方案區別開來,將會使農業高等院校的環境科學專業畢業生的出路方面面臨嚴峻挑戰[5]。和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相比,盡管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在師資力量、硬件條件等方面處于劣勢。但是,作為以農為主的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大學,在環境科學的教學中也有許多潛在資源可以挖掘。農業院校在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護、農藥學、畜牧飼料、獸醫藥理學等方面研究有較好的基礎,并且有很多相關的教學與科研基地[6,7]。這些農業領域也均涉及農業環境問題,如果能把這些農業相關研究成果整合到環境科學專業研究生教學上來,就可以形成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特色。湖南農業大學是一所農業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省屬重點高校。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碩士專業起源于1979年園藝學中的農業環境保護研究方向,1996年獲得農業環境保護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更名為環境工程,2006年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學科的發展緊扣農業環境問題,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09年在全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綜合排名為第51名,在農業高等院校排名第二[8],2011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成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本文總結了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碩士農業特色培養經驗,旨在為構建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碩士專業特色人才培養體系打下基礎。
1研究生課程授課內容緊扣農業和農村環境問題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主題
目前,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碩士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環境污染化學”“環境科學綜合技能課”“污染生態與生態毒理”“環境科學研究進展”“專業英語”“環境科學研究生討論課”六門專業學位課;專業選修課包括“環境污染修復理論與實踐”“環境污染物檢測新技術及應用”“環境生物技術及應用”“環境污染治理及其工程實踐”“環境規劃與評價專題”等課程。在授課內容上緊扣農業和農村環境問題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主題,重點關注農田農藥和重金屬污染、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過量施肥等農業環境問題。除了上述由本學位點導師開設的專業學位課和專業選修課外,還鼓勵學生至少選修一門農科專業的研究生專業選修課,增強學生的農業知識背景。
2雙導師配置:環境科學專業導師+農業相關專業副導師
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視野往往受到自己本身知識背景的限制,不同知識背景的科研工作者在相互交流過程中更容易發現新的科學問題,且容易找到新穎的研究方法來解決這些科學問題。在研究生培養上,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也會受到導師專業知識面的限制。建立雙導師制,第一導師為環境科學學位點導師,第二導師為農業相關專業學位點導師。環境科學專業導師和農業相關專業導師相互合作,共同指導研究生開展學位論文選題和研究,更容易促進學生對農業和環境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學生在可持續發展農業的理念下發現農業環境問題和解決農業環境問題。
3學位論文緊扣農業和農村環境問題
和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相比,盡管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在基礎研究方面處于劣勢。但是,作為以農為主的多學科交叉的大學,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在教學方面有許多潛在資源可以挖掘。例如結合土壤學、植物保護、農藥學、獸醫藥理學、肥料學、畜牧飼料等專業的教學資源和科研成果,在土壤污染與防治、病蟲害的生態綜合防治、動植物廢料處理與資源利用、無公害蔬菜的栽培與管理、農業生態學等領域去挖掘學位論文題目。另一方面,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題目與導師的科研理念和研究課題直接相關,這也要求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學位點導師從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農業與農村環境問題及治理等角度出發,去挖掘農業環境相關的科學問題,申請相關的課題,帶領研究生開展農業環境科學相關的研究。湖南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學位點近20年來一直堅持以農田重金屬污染及治理、農藥的遷移轉化為主要研究方向,學位點導師重點圍繞這兩個方面開展科學研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也主要圍繞著這兩個方面開展,培養的環境科學碩士研究生在農田重金屬污染和農藥遷移轉化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
4加強學術交流,營造“農業與環境”氛圍
為了提高本學位點研究生的農業環境知識素養,本學位點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學術交流活動,主要體現在農業特色研究生學術活動、研究生涉農特色夏令營、農業環境高級研修班及舉辦或承辦農業環境相關的大型學術會議等。目前我校每年舉辦一次研究生學術活動節,本學位點借學校的研究生學術活動節交流平臺,圍繞“農”字做特色文章,有的放矢地邀請國內外農業環境領域的學術大師給研究生和學位點老師做學術報告。此外,還鼓勵本學位點研究生多參加其他農科學位點舉辦的農業領域的學術報告,引導研究生跨學科交流。除了比較固定的研究生學術活動節環節外,本學位點還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多種具有特色的學術交流和高級培訓活動,例如近幾年來,先后舉辦過湖南省“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和美麗鄉村建設”研究生暑假夏令營、人社部農田重金屬污染修復理論與實踐高級培訓班、聚焦我國農業環境問題———農作物產地污染阻控技術專題研討會等活動。通過這些多種多樣的學術活動,增強了本學位點研究生的農業環境知識素養,開拓了學生在農業環境污染及治理領域的知識面。
5結語
特色研究生高層次人才的培養牽涉到研究生課程體系設置和授課內容、學位論文的立題與研究、特色學術交流與討論體系的構建等方面。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碩士培養方案只有在這些培養環節中不斷注入農業和農村環境元素,才能培養出具有鮮明農業特色的農業環境科學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湯潔,董德明,劉淼,等.環境科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質量監控[J].中國大學教學,2007(3):35-36.
[2]張學洪,吳志強,曾鴻鵠,等.立足特色,豐富載體,構建創新人才培養平臺———以廣西地區環境類研究生培養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5-28.
[3]王立新,趙吉,賈志斌,等.以人才培養為核心,提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整體水平[J].大學教育,2014(4):13-14.
[4]田俠,鄭慶柱.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專業教學模式初探[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8):193-194.
[5]蔣成愛,吳啟堂.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科學本科專業優化教學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03(11):57-59.
[6]李旭霖,崔德杰,辛言君.農業院校環境科學專業學科群建設及課程體系設置[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1):7-11.
[7]周震峰,史衍璽,王凱榮.農業高等院校環境生態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13(7):66-68.
關鍵詞 藥理學 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On Higher Vocational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OUYANG Enhong, LIU Junhua
(Shaoyang Medical College,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Pharmacology is an important medical basic sciences, but also a discipline students generally respond more difficult to learn, how to improve the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effect is a subject worthy of stud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s a type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 for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line, to improve the pharmacological teaching effect, this course discusses fro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lay initiate effect.
Key words pharmacology;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1 傳統藥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材定位陳舊,專業性、先進性不強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工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材的選用必須與專業的特點和需求相結合,不同系部、不同專業教學目的各有差異,所用教材應與不同專業的教學目標相適應。目前所用教材存在以下問題有待商榷:(1)專業特色不突出。然而大多藥理學教材在編寫時只注重學科的系統性、知識的傳承性與科學性,按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用藥注意等順序編排,內容上大同小異,沒有重點突出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及非臨床醫學專業的特點及需要,不能滿足各專業的教學需要。如高護專業學習藥理學時,目標應是重點掌握藥物作用、不良反應、用藥注意事項及用藥護理等,其他內容作為了解熟悉范疇。而現在護理專業所用的教材卻很少從護理專業的角度去探討藥理學知識的內容與臨床應用,造成護理藥理學知識的醫療化,不能滿足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2)先進性不強。許多藥理學教材內容定位陳舊,①對于新的藥物、新的理論介紹較少,由于醫藥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藥物不斷出現,新理論的不斷形成,而許多藥理學教材對于新的、臨床常用的、經濟、安全、有效的藥物卻介紹很少,這樣造成了學生“學”與“用”的脫節,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學生往往感到學無所用,缺乏學習動力。
藥理學實踐是藥理學教學的重要一環。目的是通過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藥理學實驗安排普遍存在臨床實踐滯后考慮的現象。②很多學校目前開展虛擬實驗,通過在計算機中進行模擬。實驗內容大多數是驗證性的,學生在操作是只需要按照既定步驟,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就可以得出實驗結果。這種方法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而且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不需要思考,對于實驗中間可能出現的一些變數根本不用考慮,這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致使學生覺得沒有什么收獲而對實驗課沒有什么興趣,有時為了實驗報告而互相抄襲,甚至臆造數據,敷衍了事。
1.2 傳統的灌輸性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當前藥理學教學的需要
傳統的藥理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書本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這種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就是上課時,教師通過語言、文字等向學生傳達信息、面授知識,學生學習時以單純記憶為主。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對知識的傳承進行的,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使藥理學課程更顯枯燥,更談不上培養學習興趣、培養運用能力及動手能力。在這種傳統的教材、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繼承性教學方法下,學生感到藥理學難懂、難記、難學,甚至產生厭學心理。③
1.3 考核注重成績而忽略綜合素質
考試是評價藥理學教學效果及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考試的目的是為了反饋教學效果,從而促使教師改進教學工作,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然而現在藥理學考試大多是以筆試的形式進行的,考核的內容大多是藥物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用藥注意等書本上現有的東西,學生在應試時只需要記住書本內容,答題時按照書本上答就可以了。這種考試方法考核的是學生的死記硬背能力,而忽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運用能力,不能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更不能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
2 應對策略 (下轉第157頁)(上接第110頁)
2.1 改革課程內容,注重藥理學教材的專業性和先進性
藥理學教材應與時俱進,應當根據臨床需要及臨床應用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增減,把臨床上少用或基本不用的藥物刪除,而增加臨床常用的新藥物。這樣讓學生感覺學有所用。將藥物的最新研究動態融入教材,并結合臨床用藥實際,厘清藥物從發現、應用、臨床評價至淘汰或改造的過程,引導全面、積極思考藥物研發歷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能力。以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學以致用。這就對藥理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教好藥理學,教師應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更新自己的知識,并與臨床緊密結合:(1)藥理學教師的知識結構不應局限于基礎理論和實驗知識,還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教師根據專業特點, 定期到相應臨床科室、藥房、制藥等單位現場調研、實踐、交流。(2)經常參加相關會議、閱讀本專業及相關的醫學知識,查閱不同教材和文獻掌握醫學發展的最新動態。(3)利用互聯網技術,吸納各種藥理學新知識與信息,了解醫藥界的最新動態和進展。教師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教給學生實用、最新的藥理學知識。
在教學中應根據臨床護理用藥所需技能重構藥理學課程實驗教學內容,獨立設置,使理論與實踐教學同步,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正確用藥、ADR 監測與處理、合理用藥宣教等能力。
2.2 改革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
關于教學方法的改革,應當實現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學手段上可以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動畫,加強藥理學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把教學內容形象化。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探究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討論法等。把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可以增加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2.3 改革考試手段,注重考核學生綜合素質
藥理學考試是為了反饋教學效果及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考核的目的應當實現由“以成績為指標”向“以能力為目標”的轉變,應試方法可以多樣化:論文、實驗設計、操作、調查報告、醫囑、處方等都可以作為考試成績, 考試成績只是一個測量指標,可以將理論成績、平時成績、實踐成績相結合,在傳統的藥理考試中,往往是以理論成績為主,平時成績及實踐成績只占小部分分值。在以考核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測試中,可以適當降低理論成績分值而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實踐成績的比重。這樣既可以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學習態度,也能反映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及表達能力。
藥理學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的課題,結合自身優勢,從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體系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并不斷探索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現代臨床需要的人才。
注釋
① 盛芝仁,黃善定,宋前流.從臨床需求談護理藥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改革設想[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