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9 16:16: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奧巴馬英文演講稿,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美國總統奧巴馬簡單明了的競選口號“Yes We Can”(是的,我們可以)成為全球無數民眾的口頭禪。而在華人圈,年輕人競相用英文發送手機短信,早已成為家常便飯。有學者表示,這類“全球英語”(Globish)有極大潛力,將成為本世紀主要語言。
根據路透社報道,英國作家麥克拉姆(Robert McCrum)近期出版的《全球英語:英語如何成為世界語言》(Globish: How the English Language Became the World's Language)一書,分析了英文和其他語言的融合,是如何將北京到紐約等地連結起來的。
麥克拉姆的全球英語靈感來自于曾擔任美國IBM全球營銷副總裁的法國人尚保羅奈尼爾(Jean-Paul Nerrière)于1995年創造的名詞。當時奈尼爾列出了1500個采用短句、簡單語法,并結合大量手勢協助表達的新英文字。麥氏則結合“Global”(全球)與“English”(英文)發明了“Globish”。
麥克拉姆表示,19世紀“英式英語”為國際主流,到了20世紀“美式英語”躍升為通用語。而在21世紀的今天,“全球英語”的時代來臨了。欲在中國與印度尋覓機會的商務人士,更應好好學習“全球英語”。因為,甚至英文為母語的人士若不會“全球英語”,將處于不利地位。
他認為,若想真正了解“全球英語”,應好好研究美國總統奧巴馬,尤其是他的崛起過程與超越國界的語言藝術。“奧巴馬的確是個經典例子。他由來自美國堪薩斯州的母親帶大,住過夏威夷與印度尼西亞,也有肯尼亞血統。不過當他開口時,幾乎不用任何調整就能夠普遍讓人理解。”他說,像是“Yes We Can”便成功席卷全世界。另外,日語學校以奧巴馬的演講稿作為英語教材也是一例。在中國,學習英語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方式,被人稱作“克立茲學習法”的“瘋狂英語”(Crazy English),透過大聲朗誦英文建立學生自信心,潛移默化后成績確實大幅提升。此方法迅速傳播開來,目前中國有成千上萬人用此方法學英語。
麥克拉姆表示,他撰寫“全球英語”的興趣來自于2005年爆發的漫畫抗議事件。2005年9月30日,丹麥《日德蘭郵報》刊載12幅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引發伊斯蘭世界的強烈不滿。丹麥駐倫敦大使館外聚集大批抗議的阿拉伯移民,他們手舉標語:“言論自由下地獄去吧!”他認為,這個場面極為超現實。“示威人士之所以能夠合法站在那抗議,就是因為他們反對英美自由主義傳統。”最近伊朗的政治抗議與希臘的經濟危機抗議,均是用英文標語讓本土議題在國際媒體如BBC或CNN曝光。
麥克拉姆認為,英文能成為世界溝通的基礎,部分原因在其混雜的語言特質,英語的發源地歷經戰爭入侵,在羅馬帝國統治期間留下了拉丁文;法文、德文和瑞典文等,也都透過戰爭影響了現代英文發展。“英文一直以來都是混合許多語言的產物,在10世紀時是如此、莎士比亞時代也是如此,甚至到今天也是。英語的本質就是易傳播、適應性強與平民主義。這就像是病毒般。”其它有可能成為全球語言的語言就有些不同了,“中文是種非常純凈的語言、精致且文雅。不過語言層次困難多了。”網景(Netscape)瀏覽器于1995年問世后,將英文推向更高的應用空間。為了透過瀏覽器獲得大量的數據,人們至少要對英文有一些了解。移動電話的發展也加速“全球英語”的拓展。受過教育的華人中產階級在使用黑莓機時,必須掌握英文鍵盤才能發送短信。這樣一來,他們一定得進入“全球英語”體系中。
麥克拉姆承認,人們普遍習慣對語言作出預測,這讓他學到一個教訓。“這最終看起來非常愚蠢。我不愿意預測任何事情。不過所有的證據都顯示,本世紀的語言演變,正穩定朝向‘全球英語’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