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倫理學教學論文

倫理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3-01-24 09:35: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倫理學教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論文摘要:“思想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學各個環節的個性化特征,但由于各種原因而并未充分彰顯,明確并落實思想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深化和實效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之“思想性”界定及表現

“思想”一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有所不同。如,哲學論域中的“思想”是指相對于感覺、印象的一種認識成果,屬于理性認識,有時也可指一種理論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學中的“思想”則指的是思想意識,涵蓋了意識中全部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但側重理性形式[1],是指支配人的行為、態度的主觀觀念、主觀意識、主觀精神,是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特點的范疇[2]?!八枷胄浴笔侵敢运枷搿⒂^念為涵載,強調思辨而非經驗,價值主導而非價值中立,承載著價值判斷、倫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屬性。思想性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有著充分的表現。

1.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認識水平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目標

在學科特性上,思想政治教育學明顯不同,其目標是直接而明確的培育某種觀念、思想取向,意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人格及行為實踐等方面達到預想結果。而其他學科的取向是知識性或稱做學術性的,不直接涉及與知識相關的觀念和思想的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學盡管作為一個學科也有自己的學術性特征,但其最終取向卻不是傳承和增進知識形態的思想政治理論體系,而是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觀念水平。

2.思想、觀念性教育主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和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十分廣泛,但無一例外都是觀念教育,觀念教育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也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要素和結構。思想政治理論課以觀念教育為內容取向,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這當然不等于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進行觀念上的說教,但卻明確了一點,即要圍繞觀念教育選擇有效的載體和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觀念培育的目標。而知識性的內容則必須突出其思想性,而不作簡單的知識和學術傳承。另外,與課程緊密相關的多種靈活多樣的載體和形式,如社會實踐活動,都是有效的教育形式,但必須注意,這些載體和形式的運用必須以思想觀念的培養為主導,做到為思想教育所用。

3.受教育者的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評價標準

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評價標準是思想性的,強調課程對受教育者主觀思想觀念的改進和提升,具體來說就是在促進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以為理論指導和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方面所達到的效果。這迥異于常見的學術性標準,后者注重對某學科領域的知識的掌握以及增進和積累。政治學和倫理學傳承和發展政治和倫理道德的知識體系,可能培養出政治學和倫理學學者,卻未必能培養出政治家和道德高尚的人。思想政治理論課從根本上說不是在傳播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培養系統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體系的學者,而是要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心理素質有所提升。

二、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實現的認識誤區

1.泛政治性使思政課無法觸動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

所謂泛政治性,是指在教學中過度強調課程的政治性,把教學簡化為政治說教的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即通常所說的階級性、意識形態性,其含義是說沒有超越階級和非階級的思想體系,其目標是要完成統治階級的“思想的生產和分配”[3]。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但思想政治教育卻不可以簡單地在本質層面展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政治性”的誤讀反倒會制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實現。表現之一是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上升到意識形態的高度,即通常所說的“上綱上線”,并且為了做到這一點,不惜牽強附會,甚至肆意歪曲。表現之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教學內容的構建中過度突出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內容輕描淡寫。表現之三是在教學手段上進行輿論宣傳和政治說教,以宣傳口號代替理論的邏輯展開,把思想和理論教育演變成政治蠱惑和行動動員。這種“泛政治性”傾向最致命的缺點是沒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思想層面上,無法通過理論的透徹解讀來觸動并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使受教育者堅定理論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相反,過度的政治渲染還會拉大思想和理論與受教育者的距離,阻滯甚至降低受教育者的思想理論水平。

2.學術依附性使思政課囿于知識積累而非思想水平的提升

所謂學術依附性,主要是指弱化思想觀念培育而強化知識性、學術性積累的傾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術性還相當孱弱,學術地位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但學術性的追求必須是在對本學科的學術特性充分認識和把握的條件下來展開,且不可簡單套用其他學科的學術軌道。有的教師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做專業課進行教學,認為這樣的教學才有深度和力度,但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來看,這種所謂學術化風格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上的一個誤區。從理論上說,追求教學的學術性恰好用知識性掩蓋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特有的思想性特征;從實踐上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象大都是非該專業甚至都不是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學生,從課程的數量和學生的學習時間和能力等方面考慮,學生不可能完成對課程知識體系的充分把握和學術積累,遑論基于這一知識性積累而提升思想和觀念水平。

3.重理論環節而輕實踐環節使思想教育與現實脫節而缺乏實效

社會實踐和課堂教學一樣,都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論和西方的教育理論都明確了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相對成熟,自我意識強,情緒、情感豐富,并且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樂于獨立思考,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通過社會實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時期。由于在社會實踐中接觸到的都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而非書本上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學生們無法通過簡單的背誦、記憶完成任務,必須迫使自己作出認識和思考,這無疑是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的一種再好不過的途徑。但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環節或者被忽視乃至名存實亡,或者雖有嚴格的社會實踐安排但卻缺失思想性的主導,甚至淪為變相的旅游。

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性的對策

1.貫徹針對性、形象性、層遞性原則,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上的思想性

針對性是指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每個人即便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也都會形成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和看法,都會有自己的“原初思想”。當然,由于理論素養的缺乏,這種“原初思想”和我們所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還有或大或小的差距。從這種差距出發,遴選并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體系,就很容易與學生的思想產生呼應,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形象性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體系不可以太抽象和理論化,而要盡可能地形象生動,有感染力。這不只是要求運用視聽資料,更重要的是應盡可能地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選取那些學生日常經歷的,有深刻寓意的鮮活素材,結合這些素材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想境界。思想教育會因為與現實生活的結合而不再產生距離感,在潤物細無聲中達成目標。層遞性是指在課程內容的構建中遵循思想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使教學內容呈現出不同的層次并在時間上依次遞進,例如要把課程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在內容上作出調整和整合,以符合學生思想發生發展的實際,有利于學生思想上的接受和提升。

2.明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有學術取向

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術支撐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效果的深厚基礎,但必須凸顯自身的特色。首先,“合思想教育性”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學術研究的獨有視角,是學術個性所在,它所展示的是以思想教育為目的的研究而非單純的理論研究?!昂纤枷虢逃浴睉蔀樗枷胝谓逃龑W學術研究的一個基本方向和獨特研究領域,能否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關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價值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術地位。其次,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以學術地位并加強其學術性研究。長期以來,教學方法的研究不被視為學術研究,在論文的分類上就有學術論文和教學論文之別,后者顯然沒有得到學術承認。這種觀念的形成與各專業學術研究在整個學術領域的強勢地位有關,它所強調的是學術積累而不是思想和觀念的教化。以觀念和思想教化為宗旨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比任何其他學術領域都更重視教學方法研究,否定方法研究的學術性是十分荒唐的。再次,建立具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自身特色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果為核心的學術評價標準。這對于本學科確立獨特的學術領域,凝聚和培育學術人才,提升在整個學術界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3.突出思想性在整個社會實踐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在社會實踐的準備階段,要使選題富有思想意義,與課堂理論教學有銜接,作出詳細、可行的實踐計劃并作必要的技術準備,以保證社會實踐的深度;在行動階段,要進行全時段的導引和監督,保證社會實踐的方向和力度;在最關鍵的總結階段,除了嚴格要求,更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新社會實踐成果的形式,使學生的思想和觀念以最便捷的途徑、最大的容量表現出來,同時還要挖掘學生最深刻的內心感受。總之,思想性主導的社會實踐既要有“量”——使學生廣泛思考,又要有“度”——使學生的思想觀念獲得深度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1-102.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久久9国产影视大全99久 | 视频一区二区美女引诱 | 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网站 | 一本大道综合伊人精品热热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