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機械英語論文

機械英語論文

時間:2022-05-22 22:56: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機械英語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機械英語論文

第1篇

一、塑造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勇于創新

(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

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嚴格的管理者與控制者, 是知識的主要傳遞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處于次要地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是被管理者與被控制者。這樣的教學關系不是平等的,而是對立的,學生學到的是書本上機械記憶的知識,對知識的掌握處于機械記憶與機械運用狀態,是典型的考試機器,是應試教育下的高分低能。 素質教育提出要突出英語的實用性與實踐性,要注重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 現代建構主義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主動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才符合認知規律。 這對傳統英語教學指出了改革的方向。 我們要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的為中心的教學觀的轉變,要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與輕松、活躍、安全的心理氛圍,將課堂交給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教師要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

(二)建立以賞識為主的評價體系

英語學習與漢語學習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英語學習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問題。 我們所需要做的不是簡單地以一個分數來評判學生學習的好與差,而是要以賞識來激勵學生,鼓勵學生更多地進行英語聽說讀寫。對待學生的進步要及時表揚與肯定,對待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注意評價的態度與評價語言,要注意批評的度與量,要耐心地指出學生的錯誤,要讓學生虛心接受,促進學生改正。 英語論文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害怕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譏笑而不敢用英語了。在這樣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怕出錯的心理被消除, 就會大膽地來說英語,學生創新的萌芽得到扶植,在教學中就會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樂于創新

我們要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與不同的教學內容來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教學的愉悅性與創新性,這樣的教學活動也會促進學生樂于創新。

(一)看圖進行說話訓練

現行英語教學圖文并茂,這符合初中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插圖或收集相關的圖片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根據圖片進行說話訓練。這樣的活動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與更大的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充分調動已有知識儲備,進行必要的重組,將所學過的知識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在知識的運用中創新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二)編排課本劇

這樣的活動既以教材為基礎,同時又對教材加以創造性的運用,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對所學過的課文或自己選定話題來進行課本劇的創作與表演。 在學生編寫課本劇的過程,學生既要考慮到英語情景會話的要求,充分考慮到英語語言國家的一些風格習慣,同時又要積極運用所學過的語法、句型,以便完整清楚準確地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 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還會積極運用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來輔助表演。 這些都需要學生的創新,才能使自己的課本劇得到大家的認可。

(三)進行課文的復述與改寫

這是對文本進行再創作的過程。這需要學生深入文本, 對文本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與整理,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圍繞著課文的主題,對課文的內容、情節、人物等進行再加工。這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又可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習慣,有本論文由英語提供整理,提供論文,英語論文,論文,英語論文,留學生論文,英文論文,留學生論文相關核心關鍵詞搜索。利于學生創新精神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三、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敢于創新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表現積極的認知傾向, 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參與學習的動力就會明顯不足, 在學習中就會表現出消極怠慢情緒, 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提高。 如果學生對英語學習感興趣, 就會以集中的注意力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與高昂的學習情緒, 具有參與學習的強烈動力與高漲的學習熱情, 從而使學生具有創新的激情,勇于創新。 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一)以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影響學生

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的教師。 教師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在平時,英語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要以良好的外在形象感染學生, 以內在素質打動學生。 留學生論文 首先,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儀表,要以整潔的衣著、得體的語言、文明的舉止、大方的舉止給學生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其次,教師要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 教師要說得一口標準流利的英語, 對英語這門語言的文化背景等有一定的了解, 以教師的專業知識來吸引學生。 再次,教師要具有一顆愛心。 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 是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教師對學生要付出一片愛心,將愛的雨露灑向學生的心田, 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進而尊重信任喜歡教師。

(二)以英語自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

第2篇

關鍵詞: 心理默譯學習習慣分析

在我們國家,第一語言是漢語,英語是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的。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英語和漢語的對譯很有必要,這不僅能幫助學習者學習英語,而且也能增強學習者對母語的理解,正如N.K.Krupskaya所說:“It is wrong to separate the stndy of foreign languages from the study ofone’s own lan guage.and that the knowledge offoreign languages makes one’s own language more flexible and expressive.”然而有的學生卻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心理默譯”,這種不良的學習習慣。在當今的英語教學中。作為語言學習的五項基本技能(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 and Translation)中最基本的一項——聽力越來越重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一直是老師們面臨的一個難題。

在學生的聽力訓練過程中。“心理默譯”嚴熏影響了聽力理解能力和聽力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這種不良習慣產生的種種原因,同時提出了如何幫助學生革除這種不良習慣的方法和對策,以期達到提高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聽力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一、什么是聽力

“聽”是語言交際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最初始的感知環節,因此它是語言學習的五項基本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項。“聽”是根據自己所具有的語言知識。通過聽的素養的潛能,從音流中獲得信息的一種積極活動。“聽力”是聽和理解能力的總和。是一種能迅速正確地辨別意義,理解語言,并對聽到的信息做出反應的能力。它需要聽者不僅要有相關的語言、語調、詞匯等方面的知識,而且還要具有相關的社會文化知識。“聽”有三個過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應用信息。收集信息是由人的聽力生理器官——耳完成的,然后通過聽力中樞神經傳遞給大腦,大腦獲取信息后與其相關的信息相聯系,并迅速地進行分析,讓人對聽到的資料產生一定的認識,然后再根據需要對信息進行應用。

二、“心里默譯”的產生

學生聽力過程中形成的“心里默譯”這種不良習慣,既有主觀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上的原因。

1.英語教材的編排

縱觀我們的英語教材,絕大多數的詞匯表部分都匹配有非常直觀的漢語注釋。畢業論文 這雖然有助于學生理解新的單詞,但也給學生一種不良的引導:在學習的時候把英語譯成漢語,再對其進行理解。在聽力的過程中,這種習慣會影響我們聽的效率和質量,往往是聽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或者遇上幾個困難的單詞便一整篇資料都聽不懂,因為聽者花費了過多的精力在這些困難的單詞上,或者所聽的材料前后不能形成有機的聯系。

2.學生不良的學習方法

學生處于母語的語言環境中,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是顯而易見的,在這種環境下他們容易形成一種心理定勢,總認為在學習英語的時候,翻譯成漢語更能夠幫助他們理解。這種不良的學習習慣也表現在他們的聽力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在聽英語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翻譯成漢語,這種習慣顯然會影響他們聽的效果。

三、心理默譯的克服

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英語水平,英語老師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默譯”這種不良學習習慣。

1.采取形象式的教學方法

由于聽力的涉及面廣,職稱論文 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對所聽的材料有更加直觀的了解,我們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在講到相關內容時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資料,讓學生對要聽的事物在腦子里有一個非常直觀的印象,在聽的時候能夠聯系到相關的具體事物,而不是機械地翻譯成母語。

2.在聽力課上要注意聽力和口語訓練并舉

有的教師認為聽力課上只需要給學生一些聽力資料聽就可以了。忽略了說的訓練。這實際上是聽力教學中的一個誤區。作為語言的基本技能,聽和說密切相關。聽是說的基礎和前提,說是有助于聽的提高。聽的資料都是別人說的內容。通過說能檢查聽的質量,提高聽的效果。進行聽說同步訓練時,學生的言語活動頻率高,在大腦中的印象就深刻,不易遺忘。凡是能夠說出來的東西,聽和理解也不難。訓練聽力。光聽不說不行,既要有語言的輸入(聽),又要有語言的輸出(說)。才能提高聽力。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能形成聽的氛圍,能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和習慣,促進學生對聽力資料的理解。能激發學生聽的欲望。

3.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

在聽的過程中,聽者的心理狀態和素質對聽的效果和質量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Krashen認為:即使聽和讀的語言都是“可理解的輸入”,但并不一定能被人腦的語言習得機制吸收(intake)。因為心理和情緒上的障礙,如學生缺乏自信心,或缺乏學習的動力,甚至存在抵觸情緒,會出現“情感過濾”,即使他們的聽讀材料是可以理解的,適合他們的水平,學生仍有可能記不住。而中國學生心理默譯,其實就是沒有自信的表現,他們懷疑自己以英語理解英語的能力,總是認為翻譯成漢語,理解起來更可靠,形成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影響了學習效率。所以聽力老師有責任設法使學生的學習的心理障礙降到最低點。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聽;也應該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明確他們的學習目的,要由“老師要我聽”變成“我要聽”。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以幫助他們樹立“聽”的自信心。

四、結束語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聽力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英語論文 而“心理默譯”這種現象在學生中是普遍存在的。聽力教師應該摸索出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不良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增強他們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從根本上提高外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ergamonPress .1981.

[2]郭著章,李慶生.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8.

[3] 洪嫣.從英語聽力現狀談學生聽力的培養[J].文教群論、2007.1

第3篇

關鍵字:中西思維差異;大學英語寫作

一,引言

在長期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筆者觀察到現在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方式和手段仍然比較傳統,目前高校外語寫作教學普遍的模式仍然是教師先布置寫作任務,并給出提綱,然后進一步講解寫作要求和注意事項,如果時間充裕,教師也會幫助學生分析句子搭配,并給出范文,最后學生按照范文展示的思路開展寫作。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強調的是語法的準確性,是否完成各部分寫作任務,即提綱規定的各部分,卻很少注意到學生的思維模式的訓練,以及中式思維與西式思維的差異在作文中的體現。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只注意到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巧性問題,例如詞語搭配,語法,語態,以及銜接性等方面問題,但結果往往不理想,學生的寫作思路缺乏積極性和自主性,文章思路相仿,不利于學生英語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寫作自主能力的養成。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總體來看,本文將從中西思維的差異研究其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影響,并探討如何提高英語寫作教學。

二,中西思維差異在英語寫作中的表現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筆者批閱學生作文,經常發現學生的英語作文隨處可見各種種中式的思維和表達,雖然許多作文從構詞,語法和句型上都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寫出來的作文往往千遍一律,辭不達意。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大的因素是中式思維被套用到了英語作文中,所以寫出來的文章不地道。 美國學者卡普蘭(Kaplan,1966)曾對英語和東方語言學習者寫的英語文章進行對比分析,他認為中式思維的作文表達很間接,不直接切入主題,而是在主題“兜圈子”,最后進入主題。 所以漢語文章一開始主題并不明朗直接,作者的觀點要隨著文章的深入和展開直到結尾才明朗化在中國學生的作文開頭中,經常看到“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這種典型的開頭句,且頗受歡迎。另一種學生比較推崇的開頭句式是,“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facing the world is getting immense.”這些開篇章均體現了中式作文的大背景鋪墊和對主題進行渲染而不是直接進入論點。另外,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許多典型的中式思維的文章結構論點雖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但論點出現在文章開頭的較少,大多數漢語文章論點在文章中部或結尾處出現,需要經過一系列論證推理才得出論點,或者隱藏在文章中,需要讀者讀完自己去概括或總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是“直線型”的,即直載了當地陳述主題,進行淪述;縱觀英美人士的習作,開頭沒有任何定式或套路,但是思路都是直達主題,提出問題,然后再進一步圍繞問題討論,反映了典型的直線式思維。即英語段落往往先在語篇的開始就直接點題,態度明確,這與西方人強調個人意見,傾向于用直截了當的態度對待別人有關。例如,在英語論文中,經常看到這樣的開頭,“The paper begins with an examination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wo strands of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1)…(2)…” ,這樣的開篇章體現了英語文章經常使用開門見山式的起筆方式, 作者在文章一開篇即點明主題, 清晰明白地告訴讀者在這篇文章里他想討論什么問題, 介紹什么人物和事件, 他的觀點是什么。一般先使用一個熟悉的觀點、引言、事實等引入話題,然后直接到作者的整個觀點和思想。 例如,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contributes to International tourism’s gaining momentum virtually all over the world.這是其中一種的英式作文的開頭,可以看出,其表達直接明了,而且直奔主題,沒有中式中文里那種拐彎抹角。

其次,英漢文章的結尾都強調概括全文、照應開頭。但還是有些不同,主要是英語的結尾比較輕松,態度客觀,例如,All in all, although the problem of drugs may seem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re are concrete steps that can be taken to weaken the hold of drugs on society. The danger from drugs is too great to ignore。而漢語的結尾比較嚴肅,傾向于用感情訴諸的手法以及其讀者的共鳴或情感(蔡基剛,2001)。例如,一個典型的中式英語作文的結尾是,Any government, which is blind to this point, may pay a heavy price. Thus we call for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tackle this thorny issue in the long run. 從不同風格的結尾中可以看出 中式的思維主觀性強烈,往往對讀者的判斷力持懷疑的態度,表現在寫作上是作者結尾結論化傾向,即由作者出面給出結論,它是語篇結束的標志。而西式思維追求客觀和讓事實說話,使讀者確信作者并未攙雜個人觀點為目標(王蘋,劉文捷,2001)。

三, 建議

(一),注重學生英語寫作過程中的思維轉換。

不同思維模式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書面語模式,這是由于母語的負遷移所致。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對英漢語言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的語感。語感是外語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通過大量閱讀原文或聽原文磁帶、看原文錄像,在熟練掌握語言規律之后,自然產生的一種語言感應能力,它能促進聽、說、讀、寫、譯等各種技能的提高與發展。一般來說,學習語言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培養語感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設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原文閱讀,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二),重視語篇教學。

在英文寫作過程中,由于不了解英文語篇模式,加上課堂上有的教師的教學重點是分析句子結構、語法和用詞的正確與否,而對語篇模式的分析和介紹不足,學生在寫作英文時,往往采用中文語篇模式,寫出的作文常常是中文式的作文。要提高學生的英文語篇寫作能力,讓他們寫出純正、地道的英語作文,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典型的優秀的英文文章,進行深入細致的語篇分析,從而讓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英語段落、文章的語篇模式與漢語思維方式上的不同。

(三),把語法教學同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結合起來。

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注重語法而忽視了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僅是機械地學到了詞匯和語法條文,對所學的語言卻缺乏感覺和認識,對漢、英語言各自的思維特點所導致的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更無從了解,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普遍不足。因此,英語寫作課教學決不是簡單的語法、句子、詞匯的教學,也不是簡單地框架結構、段落安排的教學,而是一種交織著濃厚的社會、文化觀念的語言思維活動。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母語對學生英語語篇構建所造成的影響,要求學生在寫作時盡量避免漢語的影響,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以寫出純正、地道的英語作文。 結束語:英語寫作從本質上看是一項十分復雜和長期的思維活動,它涉及語言學、邏輯學、文學和心理學等諸多領域。這就使得外語課堂教學不只是傳授語言知識,更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幫助學生把握英語寫作的特點,對不合英語思維習慣的用法保持警覺,克服依靠翻譯進行寫作的習慣。排除漢語思維的干擾,提高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這樣才能使語言表達更自然、更準確。值得注意的是,要跳出中式思維的框架,語感很重要。大量閱讀,背誦英文有助于培養語感,這對寫出地道的英式思維的文章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Robert B, Kaplan.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Volume 16, Issue 1-2, 1966.

[2] 蔣堅松, 英漢對比與漢譯英[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 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第4篇

【關鍵詞】英語學習;心理障礙;教學對策

隨著《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以及英語新教材的使用。 經過一段時問的教學,優秀學生的語言能力較往年有了很大提高.但學習困難生的比例也比以往多.兩極分化現象從初一就開始突顯。由于各種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英語學得比較困難.漸漸地形成了心理障礙。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分析其原因。不僅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重、學習困難多,更主要的是學生心理的問題這些學生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急躁型。從小學升入中學,有些學生面對新的學習內容仍然運用過去的學習方法.由于方法不當.盡管在英語學習中花的時問和精力并不比別人少.可成績仍然不如人意。而這時的中學生好勝心強,情緒不穩定,緊張浮躁,總想急于求成。但越急越不得法.效果越是不佳。

(2)焦慮型。隨著英語課程不斷加深,一些學生知識結構上出現斷層.學習的前后內容不能銜接起來,繼續學習困難重重。屢次考試達不到自己預期的目標,自信心、自尊心受挫.產生失落感而終日緊張不安.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3)抑郁型。一些中學生性格內向、懦弱,在學習過程碰到困難因自己的自學能力低不能獨立解決問題.又得不到老師及時合理的指導.不能及時解決困難,妨礙了進一步的學習。

(4)孤獨型。由于目前教學班容量普遍過大,部分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加上有的教師教法陳舊,因勢利導不夠,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整節課呆呆地坐著.感到孤立無助。久而久之.隨著自信心的喪失和不參與教學活動,形成了日趨嚴重的惡性循環.最終演變為棄學

(5)自卑型。一些理解能力差,反應緩慢.且在小學沒能學好英語的學生,對英語產生恐懼感,雖有學好英語的愿望,但苦于無從下手。由于受到自身因索的制約總認為自己天生愚笨,永遠也趕不上優等生.眼看努力無望,便“破罐破摔”從而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產生自卑心理。

上述各種原因形成的學習 i5理障礙造就了英語教學中出現大批的“失敗者”。這與新課程倡導的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理念顯然是不相適應的。《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因此,關注學困生,用真心實意喚醒他們的學習欲望。用真情實景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用恰當的方法幫助他們及時克服心理障礙和學習方面的困難.成了當前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減輕心理負擔,克服心理障礙,重塑自信,達到理想學習效果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適應學生心理,保護學習的良好心理狀態

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學過程不但是認識過程。工作總結 而且也是心理變化過程.并且認識的效果常取決于心理的變化。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傾向。承認他們的興趣和個性的多樣性與自身素質的差異.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過失。

首先,教師應善待學生。盡顯個人魅力,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英語教學過程從根本上講是通過人際交往而達到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尤其是學困生對英語的學習態度往往取決于他們與教師的關系.他們往往重視其教師與他們的親與疏而決定學與不學.喜歡和討厭某一學科正如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所言:促進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與學生關系的某些態度品質。因此,面對千差萬別的教育對象以及他們內心的豐富世界.我們應理解、尊重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獨立個性.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給學生更多的親近感和信賴感。學生只有在人格受到尊重的條件下,在真誠、接受和理解的師生人際關系中,他們心理上的缺陷才能得以彌補.才能消除自卑感,產生不斷追求、進取、向上的內驅力。實踐正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降低課堂語言學習的焦慮.師生之問良好的情感關系與學習效果有很高的正相關。

其次,根據學生的心理動態,運用多元評價,實施成功教育。教學觀察表明.對外語學習持消極態度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狀況更易變化,我們應通過其言行、表情分析其心理動態,引導他們的情感向有利他們認識活動的方向發展。在教學中,我們努力不讓學困生成為“陪讀生”或“旁觀者”.避免學生這一大批極其寶貴的人力資源被自自的閑置和浪費。在課堂上,我們注意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設置的問題充分考慮梯度。就每單元的課文教學而言.對優秀生可要求其對課文進行復述、縮寫或改寫:對基礎較差的學困生就要求其熟讀.聽寫其中重要詞組、句子或常用句型.讓他們人人“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同時運用多元評價.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盡可能地鼓勵每一個學生。筆者認為.鼓勵和評價學生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作業中給學生寫評語.讓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師對其傾注的熱情和關愛。那些抑郁、孤獨、自卑的學生.其實特別期待他人的肯定和贊同.希望老師能夠對他們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給予及時準確的答復教師通過作業中評語——師生書面語言的交流.能使學生對本學科產生極大興趣。從而達到教與學的高度配合。在評語中.我們注意簡單、有效、具體,并有針對性,并盡量用學生最近學到的詞匯、句型。如:You’ve done well in?,Well done!You’ve caught up with the other students.Keep up!或Good boy.try to do better in?.Just pay a little attention to?讓學生在這種具有吸引力的學習情緒中.形成學習英語的巨大動力。在對學生學業進行反饋和評價時.還要考慮到原有的基礎,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不斷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處于積極學習和成功的喜悅中.并讓這種勝利的喜悅化作積極進取的激情.驅使他們克服前進路上的困難。

二、優化教學設計.調動學生潛在主體能量

學生是教學目標的實現者和成功者.課堂教學的主人是他們。教學中能否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常存在這樣一種誤解.那就是把所有教學內容都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到.哪一點沒有講到、講透或講遍就覺得是一個缺憾,似乎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其實不然.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并不見得每個學生都能了解或掌握。往往是教師講得口干舌噪,學生卻反應冷淡,灌而不進,輸而不入。其原因是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思維沒有活躍起來。教學論告訴我們:一切被動的教學活動是不可能有較高效率的。由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而不是被動灌輸與接受的過程,教師應把自己視為教學的指導者,而不是主宰者,是引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同時利用英語學科的特點,多提供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不斷激發和引導學習需要.提供更多的思考與創造的時間和空間。特別要注意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切合自己實際的參與機會,擴大后進生的參與面,讓全體學生都能動腦、動口、動手。參與教學全過程.使人人都體驗到參與成功帶來的喜悅和滿足,調動他們的主體潛在能量優化教學設計是調動學生潛能的重要環節。《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課標還提出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以food and drink一節為例.因為該內容是同學們平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所以可從日常生活中最必須的rice and water開始。對于中國學生來講,不僅單詞易記.而且這種名詞的出現率很高,不會造成心理阻礙。然后再將單純的食品內容擴展至民俗文化,聯系到傳統佳節。這樣一來,不僅引出了一些課外的但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名詞.而且還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為一體,而且也“活”化了課堂。因此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需要在教師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教案的基礎上.依循學生的認知曲線、思維的張弛、情感的波瀾隨時調整教學進程及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可機械地執行預先設定的教案。而是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富有創造性和差異性的真實發展歷程.從而在課堂特定的生態環境中,立足學生現場思路.靈活機智地組織教學進程,以真正滿足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的需要這樣便能調動和激發學的主體潛能,消除懼怕心理,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一種“課伊始,趣已生;課正行,趣正濃;課已畢.趣猶存”的感覺。

三、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美國布魯納認為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習.還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獲取知識的方法,有時比知識內容本身更重要。向時問要質量是以力取勝,向方法要質量是以智取勝。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我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許多學生在作業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會在以后的作業或考試中原封不動地出現。對于這些令人生厭的現象.即使教師花費大量的心血也未必能見到明顯的收效。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不得法.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主要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新課程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必須把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納入課堂教學.特別要把幫助學有障礙的學生迅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當成重要任務因為我們的教育方法不僅包括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還包括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的方法。

一方面,我們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一切資源,留學生論文 幫助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教材是最核心的英語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教材的不同難度、不同教學目的和學生的不同基礎與接受能力等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思考內容與要求.讓他們有的放矢地預習,提高聽課效率。例如,Project English,Grade Eight,Unit7,教師可提出這樣的預習目標與要求:(1)利用音標和拼讀規則,自學本單元單詞、詞組(強調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結構學習新知識,溫故知新。(2)通讀本單元的對話與課文,了解所要學的基本內容.記錄預習中的難點、疑點以及難以理解的語法現象f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親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實和現象.產生求知欲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3)預習本單元賓語從句的用法,找出本單元中含有賓語從句的句子,總結其規律(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歸納、總結語法規則)。在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單獨指導有困難的學生預習,教會他們查字典,讀音標;上課檢查時,盡可能為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使得他們一上課就和其他同學一起進人狀態并且幫助他們養成“三先三后”(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先思考后發問)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

另一方面.我們還應對學有困難的學生不斷進行正確的學習行為的指導與訓練,充分發展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記憶單詞是學困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困難.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從讀其音、觀其形、釋其義、明其類幾方面培養自己的觀察與記憶力.而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單詞。如,學習Plain一詞時,自然聯想explain,complain;。背誦課文應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采用歸納段落大意、嘗試回憶、關鍵詞提示、整體與部分背誦結合等方法。但學習方法也有其獨特性.教師得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他們尋找合適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智力上的不足.也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改善學困生的心理品質.減少焦躁、急躁的心理因素。形成正確的學習心理

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發展學生健康個性

學習英語.掌握這門語言畢竟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苦的勞動.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與重重困難作斗爭。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是不會取得輝煌成就的。貝弗里奇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指出:“有所成就的科學家幾乎都有一種百折不回的精神.因為大凡有價值的東西在面臨反復挫折的時候.都需要毅力和能力。”同時使他們認識到英語學習也常常會遇到挫折.而挫折也往往蘊示著成功和希望。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學生充滿坎坷曲折的學習過程中.意志堅強的人能以頑強、堅毅的意志戰勝一切困難.英語論文 以理智權衡熟輕熟重.克服一切障礙直到最后取得成功。而意志薄弱的學生.一旦遇到困難,就對學習失去興趣或放棄學習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十分注意對學生意志、毅力的培養。對此.我們一方面可利用教材中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克服障礙,戰勝困難,達到期望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們應注意,在引導和幫助的過程中。不應以分數來衡量一切,而應本著“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進步”的指導思想,讓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使得他們不斷增強信心.最終克服一切困難和心理障礙,樹立學好英語的堅強決心。

關注學困生的英語學習.不僅是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也是關注學生成長的一個重要課題。其中的教育方式因人異.筆者認為只要堅持不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就會達到轉化學困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第5篇

【關鍵詞】跨國公司;并購;法律規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深入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論文全球第五次并購浪潮正在迅速蔓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勒曾經說過: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企業、大公司,幾乎沒有一家不是在某個時候以某種方式通過并購發展起來的。⋯并購是發展的大勢所趨,并購是進入新行業、新市場的首選方式,并購也是進行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手段。跨國并購帶動了國內企業的并購,同時國內企業的并購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跨國公司并購。跨國公司的戰略性并購投資對我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對于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增強科技開發能力、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增強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等方面確實有著積極的作用;如果利用不好,就會對我國產業安全、經濟安全以及民族產業的健康成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目前,我國規范國外跨國公司并購我國企業的立法上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跨國公司并購境內企業的新趨勢

綜合中國從20世紀9O年代初開始的跨國公司并購情況,結合全球經濟形勢,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跨國公司并購境內企業出現如下趨勢:

(一)跨國公司并購境內企業的發展速度加快,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發生在中國的并購雖不能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并購相提并論,但對中國來說,發展規模和速度如此之快確實驚人。2005年前l1個月,全球已經進行了24806宗并購交易,總金額達到了2.06萬億美元;2005到2006年8月份止,并購在中國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中國企業的并購金額達到了280億美金的規模,從其發展速度和規模上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二)外商獨資企業比例上升,外商在華投資時的“獨資傾向”越來越明顯。1997年前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合資企業占主體;1997年,外商獨資企業首次超過合資企業,占據了多數。2003年外商投資企業共4.1萬家,其中外商獨資企業占62%;2004年外商投資企業約4.3萬家,外商獨資企業占70%;2006年外商投資企業約5.6萬家,外商獨資企業占82%。不僅如此,還出現了許多合資企業紛紛轉變為外商獨資企業的現象。如德國漢高、天津漢高都成了外商獨資企業。最近幾年有些外商甚至在并購之后還徹底放棄原有品牌,改用自己的品牌,使得我國企業長期建立起來的品牌影響力消失殆盡。

(三)跨國公司并購境內企業的領域拓寬。2000年以前并購領域以制造業為主,畢業論文包括汽車、化工、醫藥、家電、機械、建材、食品等;2000年以后除制造業外,服務業的跨國公司并購明顯增多,包括金融、電信、商業、房地產、航空運輸、網絡資訊服務、媒體廣告等[2],另外還包括第一產業的礦業,如荷蘭皇家殼牌購買中國石化股票等。這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逐漸放寬對服務業的準人條件有很大關系。另外,IT產業的技術進步和金融衍生物的發育也為跨國并購創造了條件。為了增強對中國市場的控制力,提高市場份額,跨國公司收購國內企業的對象已經從零散的單個企業收購轉向行業性收購,從開始時在飲料、化妝品、洗滌劑、彩色膠卷行業大量并購國內企業基本形成寡頭市場的競爭格局后,又向通訊、網絡、軟件、醫藥、橡膠輪胎等行業擴展,以謀求更大范圍開展并購活動。

(四)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后正逐漸形成市場壟斷地位。如跨國公司的工業總產值占行業產值的比重已從1990年的2.28%上升到現在的35%以上。在輕工、化工、醫藥、機械、電子等行業,跨國公司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已占據國內1/3以上的市場份額。例如,在感光材料行業,1998年以來,柯達出資3.75億美元,實行全行業并購,迅速獲取了中國市場的較大份額,2003年l0月達又斥巨資收購了樂凱20%的國有股,全面控制國內數碼沖印市場;在移動通訊行業,摩托羅拉、諾基亞和三星等外資企業市場占有率已達到80%以上;在軟飲料行業,可/2I可樂、百氏可樂基本控制了國內大中城市的飲料市場等。跨國公司憑借其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和規模經濟優勢,在我國構筑起較高的行業進人壁壘,以便可能把價格提高到完全競爭水平以上,以獲得巨額壟斷利潤。

(五)跨國公司已經走出過去的分散性、隨機性的并購模式,轉向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并購同一地區所有企業或不同地區同一行業的骨干企業。如,香港中策公司開始并購山西太原橡膠廠,隨后的兩年里,先后投資11億元人民幣,與泉州37家國有企業、大連輕工系統101家企業合資。與此同時,

還與杭州橡膠總廠、啤酒廠、電纜廠、低壓電器總廠合資,把國內不同行業的180家企業成批改造成35家合資公司。這些公司均由中策公司控股5l%以上,從而引起了轟動全國的“中策現象”。

(六)跨國公司并購境內企業的地區集中化。跨國公司并購的投資地與跨國公司對中國投資的地區十分吻合,明顯地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尤其是資本市場發育完善、企業成長規模大的城市,如大連、北京、天津、上海、蘇州、南京、廣州等地。

二、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的轉型期,由于對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的實踐經驗缺乏,加之我國相關法律的不完善,在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的過程中往往出現以下問題:

(一)跨國公司在某些限制性行業進人太深,尤其是通過間接并購,已進人到對跨國公司禁止或限制的領域中。由于我國外商投資產業政策立法較為滯后,專門性的跨國公司產業政策立法很長一段時間處于空白,有關跨國公司行業準人的規定多散見于一系列外商投資企業法律法規中,這導致了跨國公司在某些限制性行業進人太深,尤其是通過間接并購,進入到對跨國公司禁止或限制的領域中。雖然我國相繼制定了《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兩部規章,它們對于促進我國外資產業布局的合理化和跨國公司結構的優化以及保護國家經濟安全也確實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我國外資產業政策立法只是針對了新建這種增量投資方式,而不對跨國公司并購尤其是跨國公司并購這種存量投資方式做出任何明確規定,不足之處顯而易見。[3]

(二)跨國公司進行壟斷性并購,在國內某些行業已經或正在形成跨國公司企業的壟斷,如電子通訊、日化產品、醫藥等行業。碩士論文跨國公司并購我國企業其目的是為了追求效益,然而追求效益的同時,難免會產生壟斷問題。壟斷容易造成東道國的幼稚工業受到壓制,市場被寡頭控制,原有的競爭秩序遭到破壞。因此,制訂《反壟斷法》,將“可能損害有效競爭”的并購作為壟斷行為在《反壟斷法》中加以嚴厲禁止是世界各國反對壟斷的惟一有效的法律途徑。[4]然而,在我國至今尚無一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專門的《反壟斷法》來限制壟斷,有關這方面的法律只是大多散見于各種不同層次、級別的法規、指示和條例中。跨國公司并購所造成的市場壟斷妨礙了公平競爭,對我國民族經濟形成強烈沖擊,惡化了行業內大多數企業的生存環境,妨礙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對并購資產壓價并購,尤其是對國有資產的評估作價不規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跨國公司并購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是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探究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我國目前還是缺乏對跨國公司并購活動的法律對策及監督的有效機制;產權交易主體不明確;并購中對國有資產的評估缺乏規范,忽視國有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資產評估過程不透明,私下交易多,缺乏公開公平的競爭機制;一些出售國有資產者急于求成,往往是利用并購的契機籌集資金來擺脫資金困境,或謀取其它個人和小集體利益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四)在我國,由于近幾年跨國公司并購境內企業的迅速發展,我國還未建立一套專門的跨國公司并購審批制度。僅有的專門涉及審批問題的規定也太過原則性,且制度相當零亂而難以操作,存在審批權限過于下放、審批權行使混亂、審批環節過多、程序繁瑣、效率低下等弊端。譬如,1989年《關于企業兼并的暫行辦法》規定,全民所有制被兼并,由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審批。而1994年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加強國有企業產權交易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地方管理的國有企業產權轉讓要經地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批;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產權轉讓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報國務院審批。這種不系統、不統一的法制狀況不利于企業產權規范化、合理化流動。實踐中,我國跨國公司審批制度的基本模式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我國現行的逐一復合制審批,即跨國公司的引進不論項目、投資額大小,均應經過不同層次、級別的審批機構審批,制度效率極為低下;而我國用于指導審批時依據的跨國公司法及其它有關企業兼并和產權交易法規中的有關規定,則又存在著層次較低以及政出多門而導致的審批要求各不相同甚至沖突的問題。總之,審批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我國經常出現地方政府擅自批準出售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流失失控等種種不正常現象。

除存在上述問題外,跨國公司在對我國企業進行并購過程中還存在諸如知識產權保護、資產評估、并購相關方的權益保護、跨國公司繳付等問題。而在這些方面,我國現行立法依然沒有擺脫過于原則化、簡單化,缺乏預見性和難以操作等問題。

三、規制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跨國公司并購國內企業的審查法律制度。跨國公司并購審查制度是保障東道國經濟利益、維護東道國經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發展中國家都已建立了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較為完整的跨國公司并購審查制度。我國應根據新形勢需要,修改現行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并針對目前的并購新趨勢、新特點,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制定《跨國公司企業法》和《并購法》。《跨國公司法》應首先對跨國公司的概念和具體形式作出規定,并在此基礎上確立對跨國公司的待遇原則。原則上應以國民待遇為主,但對跨國公司投向的原則和范圍亦應作出嚴格規定,并將《產業目錄》納入《跨國公司法》的范圍,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予以適時的、適當的調整。尤其是對于限制性產業,應具體規定有關產業跨國公司進入的程度,如規定跨國公司所占股權的最高限額等。對于向鼓勵和允許跨國公司進入的產業進行的投資可采用登記制,而對于向限制和禁止跨國公司進入的產業進行的投資則實行嚴格制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二)盡快頒布我國《反壟斷法》,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健全競爭法體系。《反壟斷法》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之一,是現代經濟法的核心,英語論文它甚至被視為“經濟憲法”、“市場經濟的基石”和“自由企業的大”。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需要反壟斷法。從這一角度分析,《反壟斷法》不僅有利于克服跨國并購的負面效應,而且還有利于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將競爭和壟斷控制在一個適度的水平。因此,西方國家的法律對跨國并購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進行了嚴格的防范,如美國的托拉斯法規定,如果一家銷售額或資產超過一億美元以上的公司要收購一家銷售額或資產超過一千萬美元的公司須通知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并在《克萊頓法》中規定:公司間的任何兼并行為如其效果可能使競爭大大削弱以導致壟斷,該兼并行為被認為是非法。美國對企業并購的監管是從反壟斷法開始的,并且成為反壟斷法的核心。英國也制定了類似美國的企業并購專門立法——《倫敦城收購及兼并守則》。所不同的是,英國沒有專門的反壟斷法,其對企業并購中的反壟斷規制被包含在《1980年競爭法》之中。我國應盡快出臺《反壟斷法》,明確規定反壟斷執法機構及構成壟斷的條件,并以此作為并購能否被批準的衡量標準。凡是跨國公司并購我國企業都必須接受審核,以確定該并購行為是否符合《反壟斷法》的要求;若形成或可能形成壟斷的都將不予批準。而我國的反壟斷立法應側重規制跨國公司并購中可能導致的壟斷,以維護和促進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增強我國企業的競爭實力。另外,國家在制訂《反壟斷法》的同時,還應加快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以健全競爭法體系。在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過程中,應考慮明確監督檢查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執法機關的組成、權限、活動程序、處理方式,對于跨國公司并購中可能采用的商業賄賂、非法融資、欺詐舞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也應在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有所規定[5]。

(三)健全資產評估制度,強化并購交易條件管理。外國跨國公司并購我國企業,造成我國國有資產流失情況屢禁不止的主要因素是我國資產評估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因此,我國應盡快建立、健全規范化的資產評估制度,加強對資產評估的監督和管理。應在短期內建立、完善《產權交易法》,科學組建資產評估機構,加強對資產評估機構的管理和監督,對并購進行強制性資產評估。加強立法工作,盡快制訂和頒布《國有資產法》,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以杜絕或減少并購中的國有資產流失。加快產權制度改革,理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杜絕跨國公司并購中國有資產流失,加快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明確國有資產的受益主體和責任主體。[6]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我國應采取科學的評估方法,重視對企業的商譽、工業產權、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評估,加強對評估中介機構的監管,對評估中的惡意欺詐、故意壓價、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規定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同時,在跨國公司并購的批準或審批部門在審查并購協議時,政府應強化對交易條件的管理,如對民族品牌的培植和維護;達到控股線時,應要求并購企業承擔原有企業的負擔、保證原有企業新技術開發以及高新技術的滾動轉讓等。

(四)制定《國有資產法》,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管。建議盡快制定出臺《國有資產法》,建立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在國有資產的轉讓過程中,應遵循我國《公司法》以及其它相關法規中有關股權變動及公司合并、分立的基木原則,嚴格依照法律程序進行,特別是要征得公司股東大會同意或由股東大會對董事會明確授權,杜絕有關行政領導和個別董事會成員私自決定的情形。在并購的價格上,對于凡國有企業的并購必須進行嚴格的資產評估,要制定統一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評估標準,將有形資產和企業的商譽、市場、占有率等無形資產都納人評估的范疇。國有股轉讓價格應依據被并購公司股票的實際投資價值與合理市盈率,并參考簽訂協議時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和對股價走勢的預測等因素確定,將國有資產出售收人與營運收人區別開來,制定合理的轉讓價格。除此之外,應當加強對跨國公司到位情況的監督,提高引進跨國公司的質量,從而使國外跨國公司對國內企業的并購在公正、公開、合理、規范的規制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炳賢.資本運營論[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

[2]王婷.關于外資并購國有企業的相關法律問題[J].社會科學,2006,(7).

[3]邱永紅.當前我國外資并購立法之評析[J].國際經貿探索,1998,(4).

[4]史建三.跨國并購論[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无卡 |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 中一区二区三区性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