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編導培訓總結

編導培訓總結

時間:2023-01-12 04:09: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編導培訓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編導培訓總結

第1篇

關鍵詞:影視編導;課程教學;理實結合

一、影視編導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關注理論學習,忽視實踐訓練

影視編導課程包括攝影攝像、攝影機操作、鏡頭處理等內容,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影視欣賞能力,增加影視編導理論知識,而且需要不斷地練習和實踐。目前,影視編導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采用的傳統的講授制教學法,教師根據學校制定的課程體系,以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然后系統完整地向學生呈現,學生在被動接受的過程中進行理論素養的接受和學習。在學校為數不多的實踐課程中,以大多以拍攝和編輯方面的技能性練習為主,缺乏綜合性的實現項目。

(二)教學內容陳舊,方法單一

影視編導課程的教師大多是直接從高校出來的,缺乏實踐的經驗,在影視編導課程的方向上把握不夠明確,一些教師及時在理論課程的學習上,也只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刻板教學,不能夠轉卻把握市場的脈搏,理論知識在實踐運用的過程中,也出現脫節現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單一的講授制教學法,教師采用權威性的滿堂灌形式,學生像容器一樣被動地進行接受,理論上學習影視拍攝和編輯技巧。影視編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單純依靠教師的理論講解學生是無法掌握技能的,需要依靠實物演示,學生體驗,共同合作探究等,才能夠將教師講解的知識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三)缺乏學習積極性,忽視自主學習

影視編導課程的學習不是依靠課堂教學就能夠實現提高的,需要學生課余的自主學習。課余自主學習一方面需要學生自主學習一些最新的理論知識學習,包括最新的書籍、雜志,聽取學校優秀教師或者邀請的專家組織的演講來進行理論學習;另一方面需要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實踐練習。一部的影視作品制作,不是一次成熟的,而是依靠多次的琢磨和嘗試,來進行實踐。在此,學??梢越o與一些資金支持,讓學生以學校生活為基點進行一些微電影的拍攝,并在學校公共網站上進行拍攝,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輔導和學生主體參與的原則,增加實踐的綜合性。

二、影視編導課程實施的有效策略

(一)軟硬兼施,實現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和諧

影視編導課程的學習是需要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進行充電,理論知識的學習又在實踐中得到鞏固,這樣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提高能力。筆者對我校的影視課程設施進行了調查,其中在課程設置上,一學期的實踐課程只有6節,學校配備的硬件設施有普通數碼攝像機10多臺,很難滿足學院課程教學的基本需求。要滿足學生理論和實踐的協調性,從硬件設施上將需要滿足生均設備比例3:1,也就是說每三個學生能夠使用一臺攝像機進行實踐,滿足學生多操作多練習,提高學生的拍攝能力。同時,學校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實踐培訓機會,引導教師走向市場,進行實踐技能培訓,以此增加教師對學生實踐的指導準確性。

(二)以影視作品分析和欣賞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影視編導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之初,由于知識基礎還比較缺乏,不能夠直接進行實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學會欣賞影視作品。教師引導學生以“拉片”的形式,欣賞、模仿影視作品的拍攝角度、拍攝手法、鏡頭剪輯手法等,從而積累影視技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及時和完整的記錄,作為重要的學習資料。同時,在觀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影視鏡頭的景別、時長、轉場等都是學生需要關注的內容,對經典影片進行精讀和分析,完成系統的學習和總結,教師要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系統化的指導。

(三)改革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體驗性

影視編導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的參與,傳統課堂以集體教學為主,忽視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度,忽視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自我內化過程。影視專業的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翻轉課堂、集體討論等教學方法,增加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踐經驗,利用集體共同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方式進行意義建構,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同時,在實踐過程中,教師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實踐嘗試,也更有針對性,分工明確,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進行不斷地嘗試,并把自己的作品上傳至網絡上,進行相互的評價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影視編導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完成理論知識的自主建構,提高理論素養;同時,需要學生進行不斷地實踐嘗試,能夠結合優秀影視作品的精讀和攝影編輯實踐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詹琛.影視編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33):8278-8280.

[2]張興動.影視編導藝術的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J].藝術探索,2012(03):87-88.

第2篇

關鍵詞:實景教學,節目創作,創新能力,現場模擬

時至今日傳媒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傳統電視格局發生巨變。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多媒體的融合態勢,電子信息技術手段的革新等等都給廣播電視編導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與壓力。傳媒人才的需求狀況直接決定了本科教育的目標和模式,從近幾年高校編導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趨勢分析,如今的人才需求無論從知識結構、動手能力還是從思維方式、綜合素養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以注重專業技術型隊伍向創新型、專業交叉型、學科綜合型人才隊伍轉變;以注重傳統節目制作的專業型隊伍向既懂節目又懂媒介經營、管理的知識復合型人才隊伍轉變。這些轉變都對現代編導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提出挑戰,將“實景教學模式”融入課堂教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思考。

《電視節目創作》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既注重理論與知識性又注重實踐性,旨在通過電視節目制作流程與方法以及不同節目與創作模式的學習,掌握不同類型電視節目的制作方法與創作思路,能夠拍攝并制作完成新聞、專題、訪談、文藝等電視節目。這門課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讀解輕創作,重模仿輕創新等問題。在課程設置上實踐課時占全學時不足30%,而且集中于的期末階段,僅要求學生完成一個單一的節目類型。由于基礎訓練不足,拍攝條件受限制,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協同配合能力較差,這個唯一的作品往往并不成功,帶有明顯的模仿痕跡,缺少編導獨立意識及創新性,更加落后于當下的新媒體語言。大多數學生為了求簡單,一般選擇拍攝新聞紀實類節目或是訪談類節目,場景簡單、機位單一,鏡頭語言更是蒼白無力偏于紀錄,能夠制作復雜專題甚至是綜藝節目的幾乎是鳳毛麟角,遠遠沒有達到當前電視節目制作所要求的水平。

所謂“實景教學”主要是指改變在教室內教師傳授學生記錄的傳統課堂模式,而是依據不同的節目全程模擬出真實的拍攝現場,在這個真實的場景中將學生依照職責與功能區分安排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實踐訓練。比如新聞節目中的調查采訪練習,就將教學現場放到人口密集的生活環境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調查小組,在現場采訪群眾,錄制節目,每個小組按照編導、記者、主持、攝像、燈光、場記、制片等職務由不同的學生擔任,并由一名同學拍攝紀錄所有的工作流程,教師分別跟蹤不同的攝制小組,觀察學生的工作過程,達到實景訓練,現場模擬的訓練目的。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

1、極大地拓展了教學空間,豐富了教學內容。從課堂走到戶外,使學生們真正在生活中發現熱點、看點,選取素材,進行獨立地思考,新的問題隨時隨地發生,迫使學生們面對與解決,形成了個性化的編導思維,使得原先死板的教學內容新增加了很多靈活的部分,又得以隨時隨地地更新。

2、對知識點的立體化呈現更為有效直觀。有的放矢地對于學生在實際拍攝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糾正和指導,使得學生對書本上扁平的知識進行了立體化的吸收,學生和教師的溝通更多,對于教師而言也更有益于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個體差異,尤其對于W生未來的就業指導提供了有效參考。

3、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習興趣。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讓學生們投入到更加富有挑戰和自由的空間,邊學習邊工作,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加了,也不容易感到枯燥和無味,為了解決現場可能出現的問題,增加了很多課余的學習時間。

4、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團隊配合以及團隊意識。電視是一個團隊協作的成果,決定節目最終呈現效果的除了策劃之外更重要的是實施,因此如何在一個團隊中工作也是電視節目創作必不可少的課程。這種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之間磨合、配合的機會,暴露問題也解決問題,使學生們減少了就業后磨合和適應的過程。

如何在《電視節目創作》的課程中進行“實景教學”模式的改革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調整教學大綱,增加實踐課時,基本上達到理論與實踐課時平衡。將實踐課時平均分解到整個學期中,不集中在一起,達到每個知識模塊后都有實訓課程跟進,真正做到邊學邊拍,由易到難,增加學生的創作經驗,降低創作難度。

2、將理論知識分解為技能模塊。以技能模塊為教學單元進行教學,突出技能培訓,增強實踐動手能力。將電視節目創作細化為前期、中期、后期三個大的理論模塊,針對每個模塊當中的選題、拍攝、采訪、剪切、文案等技能逐一進行針對和強化訓練。

3、聯系當下電視內容生產實際。尤其要注重新媒體崛起的現實,增加網生文藝等模塊的訓練。

4、打破原有的講臺黑板式教學模式,采用實景教學,即在節目拍攝現場進行教學。將學生引出課堂,引入劇場、演播室、外景地等。將學生按照攝制組構成分成導演、攝像、燈光、錄音、場記、美術等工種,并輪流擔任,模擬拍攝實景進行現場教學指導。

5、打破專業壁壘??陕摵舷嚓P專業的學生一起進行聯合創作練習,如和播音與主持專業、影視表演專業等學生進行立體化教學,在制作節目時由播音專業學生擔任主持人、表演專業學生擔任演員等,共同完成節目的創作。

6、革新學生評價機制。由原來的單一作品評價改為按作品比例逐一評價,最后進行綜合。有原來的教師單一評價改為教師與學生互評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每期節目創作后開小組會議,由不同工種的學生給對方打分,借此了解每個工種在節目制作中起到的具體作用,也有利于增強團隊意識。

7、鼓勵學生創新實踐。在現有的節目模式上,鼓勵學生創新創造,鼓勵實驗片的拍攝,創作前先進行市場調查,形成國際化視野,增強自我表達意識,關注社會現實。

總之,實景教學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教學環境的建設,環境需要依靠一定的教學平臺來實現。需要有演播廳、演播間、劇場、影棚或其他適于拍攝的現場,并需要更專業的拍攝制作設備,如燈光系統、收聲系統、軌道、搖臂、切換臺、專業攝錄設備等。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良現有教學環境,積極搭建校外實景教學基地等問題也是該改革所必須面臨的客觀問題。

2.具體實施計劃

1】調整教學大綱。撰寫教學日歷與教學方案,增加相關實訓課程的內容,以技能模塊作為教學單元進行劃分。

2】建立實景教學場地。積極完成實景教學的教學環境與硬件條件的布置。

3】組織學生輪流實踐不同工種,完成作品的攝制。

4】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修改并完成工作總結與互評的部分。

第3篇

【關鍵詞】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現狀;發展策略

20世紀80年代初,國際標準舞第一次作為體育舞蹈傳入我國,并迅速在全國各地得到了廣泛傳播與大力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標準舞已逐步從純娛樂性的民間舞蹈演變為動作日趨規范、表演日趨高雅的競技性舞臺藝術。1986年,我國首次成立了中國國際標準舞學會,標志了國際標準舞正式在我國生根發芽,廣泛流傳。

一、國際標準舞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一)國際標準舞在我國廣泛流行

國際標準舞是對西方各國民間舞蹈的藝術整合,每個舞種都有其獨到的藝術特征,既講究動作的規范,又富有現代審美情趣,十分吻合大眾的審美習慣。長期以來,國際標準舞受到了國人的廣泛青睞與歡迎,人們不僅通過跳國標舞來強身健體,更在國標舞輕快的舞步中豐富業余生活,提高生活品質。如今,國際標準舞的文藝團體與學習班子已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大江南北,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國標舞學習熱潮。

(二)國際標準舞在我國持續升溫

國際標準舞是群眾舞蹈文化向高層次發展的方向標,是體育舞蹈不變的流行趨勢,因此,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際標準舞在我國持續升溫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近年來,許多八十年代的首批優秀國標舞演員已相繼退役,并紛紛組織起了國標舞教學培訓,為越來越多的國標舞愛好者提供了更多學習進修的機會。與此同時,國際標準舞協會、國際標準舞學院等相關組織的相繼成立,也同步推動了國際標準舞在中國的加速發展,使這項體育舞蹈在國家重視與扶持中持續升溫。

二、我國國際標準舞選手與國外選手的客觀差距

(一)只追求技術而缺乏內涵

國際標準舞是一們結合了體育運動與西方文化的舞蹈藝術,并有著深厚的文藝內涵。其每個舞種都是對各國獨特的地域文化的積累與沉淀。然而,我國的國標舞選手在舞蹈過程中往往只追求對舞蹈技術的練習,雖然在形體表達方面基本達到了較高的國際水準,但舉手投足之間仍缺乏神韻、內涵與吸引力,這正是由于對舞蹈動作的人文背景缺失深入理解所致。因此加強選手自身的西方文化修養,開拓國際化藝術眼界勢在必行。

(二)只注重模仿而忽略創新

對于一個優秀的舞蹈作品來說,編導是關鍵。我國現階段的國際標準舞編排大部分僅停留在生搬硬套,單一拼湊的初級層面,這種對對西方舞蹈動作的盲目模仿與照搬,造成了舞蹈語匯直白平庸,內容形式簡單陳舊,缺乏看點與新意,嚴重阻礙了我國國際標準舞在技術上的突破與表現上的創新。

三、發展我國國際標準舞的方法對策

(一)擴大對外交流,放眼國際水準

國際標準舞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因此,提高我國國際標準舞水平,首先要應放眼世界,與國外選手廣泛交流。一方面,我們可以誠邀世界知名的國際標準舞教練來中國任教,傳授先進的舞蹈技術與表演理念,或聯合權威國際標準舞協會,在中國建立培訓基地,以方便學員們切身領悟國際標準舞之精髓;另一方面,我國也可以派出優秀的國際標準舞人才赴國外進修學習。這種國際化的交流互動有利于我國不斷提高國際標準舞的世界競技水平,并全面提升我國國際標準舞人才的綜合素質。

(二)加強人文修養,理解作品內涵

國際標準舞是西方多民族文化的藝術載體,從人文的角度來看,國際標準舞的每一個舞種都呈現出不同的民族風情與文化元素;每一個肢體動作,每一個表情細節都滲透著各民族的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如果一個選手在表演過程中只注重動作技術而忽略作品內涵,那么他的表演必然是沒有神韻與生命力可言的。因此,發展我國國際標準舞的整體水平務必要加強國標選手的人文修養,唯有全面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審美情趣、風土人情,才能真正做到神形具備、融會貫通。

(三)提高教師素質,優化編導水平

對于一名優秀的國際標準舞教師來說,要培養出高水平的選手,不僅要熟知科學的體育理論與規范的訓練方法,同時更應具備過硬的編導能力。編導能力包括對成套動作的組織編創,對音樂的選擇、編輯,以及對動作情感內涵的解說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們必須不遺余力地挖掘每一次深造的機會,努力吸收國際最先進、最前沿的舞蹈信息,從而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較高的藝術修養。唯有這樣才能培養出世界級的舞蹈人才,才能真正為推動中國國際標準舞發展盡到義不容辭的責任。

結語

藝術沒有國界,國際標準舞藝術更是如此。當前許多舞技水平較先進的西方國家正在不斷求奇、求異、突破、創新。我國應當緊跟世界的步伐,豐富創作形式,挖掘作品內涵,同時更要立足中華民族文化之精髓,在汲取國際先進理論技術的基礎上,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教學,繼而拓寬發展中國國際標準舞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群,王學滿.談國際標準舞的情感表達[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3(03)

[2]杜靜歌.解讀國際標準舞在中國的發展歷程[J].菏澤學院學報.2013(04)

第4篇

一、落實情況

**廣播電視臺高度重視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能力建設和傳播手段建設,把制播能力建設作為堅守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抓手,著力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為弘揚主旋律、講好**故事、傳播好**聲音作出了積極貢獻。

1、硬件建設。**縣廣播電視臺建設有標清電視節目制作和播控系統、“直播**”(手機app)。目前,有標清非編6臺、高清非編1臺,電視節目錄播室2個,節目上載機2個,電臺直播、錄播間各1個。開辦有“**新聞”“今日**”“政風行風熱線”“以案釋法”“綠色直通車”等欄目。

2、軟件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加強業務技能培訓,每年都派人員參加省市廣電協會組織的業務培訓和研討會,聘用了11名專業技術人才,充實采編制播人員,每周一召開編前會,總結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宣傳重點,每月各工種,分別開展業務培訓,不斷提升新聞輿論質量。創作的“當寫字遇上打字”獲全國公益廣告廣播類三等獎,每年參加省市廣播電視節目創優,所送作品均獲獎。

二、經驗

**廣播電視臺認真按照中央八項規定中改進新聞報道方式的要求,對“**新聞”進行不斷創新,總時長嚴格控制在12分鐘。其構成是:全縣重要會議5分鐘,縣委書記、縣長召開的會議或調研3分鐘,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活動2分鐘,縣委常委活動1分鐘,其他縣級領導活動30秒,其余時段均是“改變、發展、穩定”方面的主題新聞和接地氣的民生新聞。目前,當地群眾每晚7:38準時收看“**新聞”已成為一種習慣。

三、不足

1、專業人才缺乏。

尤其是缺少編導和創意人才和后期包裝人才,聲形俱佳綜合素質高的節目主持人。

第5篇

在梧州八中,像李國強這樣入學時文化成績不高,但是通過藝術和體育高考考上本科院校的例子還有很多。梧州八中校長廖宇說:“就文化科目而言,我們的生源質量并不好,但是,多年來我們以藝體教育為突破口,堅持藝體與文化教育并舉的理念,不斷凝練學校特色,深化內涵建設,引領學校的全面發展,讓原本以文化科目升學無望的學生能實現大學夢?!?/p>

發展藝體謀出路

早在2004年,梧州八中就面臨學生入口低、生源層次靠后、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等困境。如何讓學校在困境中崛起,建成一所具有特色的名校,成為該校領導班子苦苦思索的問題。經過深入的研討,該校逐漸明確了自身的辦學思路,廖宇校長說:“推進學校特色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又是豐富學校內涵,提升辦學品位的重要措施。特長生憑文化和專業成績考上大學,比一般的文化生更具升學優勢。”為此,該校緊緊抓住當地發展高中教育的契機,集思廣益、開拓創新,確立了“藝文并舉,凝練特色”的辦學方向。

為了辦好藝體教育,梧州八中努力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在校園建設方面,該??朔匦螐碗s、管網復雜、勘探難度大等困難,對校園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讓有限的資源得到高效利用。經過幾年的努力,該校的教育教學設備和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目前,該校擁有1條200米塑膠環形跑道、1個人工草皮的5人制足球場、5個籃(排)球場和6個羽毛球場,還有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多媒體階梯教室等各類專用館室18個,教學儀器裝備達到I類標準,為藝體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現在,梧州八中的藝體生人數已從2004年的平均每個年級200人,增長到平均每個年級近300人,全校藝體特長生近900人,成為梧州市特長生最多的學校。

每天下午4點30分以后,梧州八中的校園就會熱鬧起來。美術室里,校長兼美術教師廖宇在指導學生專心致志地畫畫;音樂室里,聲樂老師在指導學生彈奏樂器、練歌喉;塑膠跑道上,體育教練在指導學生進行柔韌性練習……

梧州八中按照國家標準,開足藝體類課程,在完成常規教學內容的同時,組織學生開展藝體專業培訓,提高了學生的藝體技能。該校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讓新生有選擇地參加體育、音樂、舞蹈、美術、播音主持、美術史論、廣播電視編導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培訓由專業教師負責。該校要求教師細心觀察,因材施教,充分挖掘藝體特長生的潛力。在管理上,除了安排學校領導具體分管之外,該校還設置了“藝體處”,加強對藝體教學各方面工作的管理。

在培訓課程設計上,梧州八中針對不同類型的特長生進行了針對性較強的培訓。

美術專業是該校較早開設的特色科目,包括素描、速寫、書法等課程,由專業美術老師執教。如今,該校已建立了2個繪畫工作室、1個版畫工作室、1個攝影俱樂部,參加培訓的學生超過500人。

體育專業按年級分段對學生進行有層次的訓練:高一以訓練學生的協調性、柔韌性為主,結合各項基本技術動作,適當增加一些耐力、力量訓練;高二以訓練力量為主,加強并鞏固轉向基本技術動作,以協調性、柔韌性為輔;高三與高二銜接,逐漸過渡到以耐力為主,最后幾個月以協調性、柔韌性為主,并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高考現場模擬考試。此外,該校還成立了籃球部、足球部、氣排球部、田徑部、羽毛球部、健美操部等,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作為輔助訓練。

音樂舞蹈專業堅持“全面+特長”的培養目標,通過有計劃地開展合唱沙龍、器樂發燒友俱樂部、舞加舞俱樂部等,培養學生聲樂、舞蹈、編排、組織方面的能力,激發學生熱愛音樂舞蹈的熱情。

播音主持專業通過教師講授示范、音頻視頻演示、發聲練習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培訓,并開設話劇團、主持協會、禮儀協會、配音俱樂部等,以及利用校園廣播站、升旗儀式、文藝晚會等平臺,鍛煉該專業學生的能力。此外,該校還積極與梧州市群眾藝術館等外界聯系,承辦各類活動,鍛煉學生的“實戰”技能。

編導專業由專業教師教授學生編劇、攝影、拍片、剪輯等方面的技術,有時還會組織學生拍攝一些有意義的校園短片,如德育教育、師生情深、學生成長歷程等題材的短片,并在校園電視臺上播放,起到較好的激趣和鍛煉作用。該專業的學生還與學校其他社團共同籌辦各類活動,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培養他們的編導能力。

梧州八中還通過每學年舉辦文藝匯演、現場書畫比賽、體育運動會,邀請著名書畫家到學?,F場創作等方式,引導學生邊學邊練,以練促賽,以賽促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藝體技能。

狠抓文化出成效

學生蘇琳很有音樂潛質,進校后,在音樂教師的訓練下,她的歌唱和樂器彈奏技巧有了很大提升,但她的文化課成績不好,讓人擔心。為了不讓蘇琳在文化方面“掉鏈子”,該校安排多名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她進行一對一的文化課輔導。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該生文化成績提高很快,最終以文化與專業成績“雙上線”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梧州八中在狠抓學生藝體教育的同時,還十分注重文化教育。該校認真挑選優秀教師擔任藝體生的文化課教師,如語文教師黃穎在教學上有獨到之處,數學教師高維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英語教師陳國珍教學積極主動、責任心強,政治教師鄧巍教學深有造詣……他們都被有針對性地安排到藝體班擔任學科教師。從近幾屆藝體生的高考文化成績來看,該校每一屆都有考取400多分的考生,被上海體育學院、廣西藝術學院等本科院校錄取。

為做好藝體生的文化教學工作,梧州八中首先依據學生的文化基礎、興趣愛好和藝體潛質,按照“文化分層、專業分類”的方式進行編班,然后合理安排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高一年級,該校狠抓學生的文化基礎,在文化課與專業課的安排方面,以促進文化學習為主導;高二年級,該校在抓文化課的同時,狠抓專業課,而且把課業重點放在技能的系統、專項、強化訓練上;高三年級,進入沖刺階段,專業課訓練以穩固為主,并模擬一系列現場高考,在專業考試結束后,又把所有精力轉到文化課上。

該校還從課堂教學著手,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該校督促教師加強對教材、教法的研究,為藝體生量身定制教學措施,例如:將文化考試鎖定在中低難度的知識點上,進行隨堂小測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自信心;在文化課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實施“差異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此外,該校在每個班級都成立了學習小組,為藝體生學習文化搭建了互助的平臺。每小組有5個藝體生,各科任教師每人負責一個小組,對小組成員的學習進行跟蹤輔導,定期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召開小組會議,并進行個別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小組成員平時也一起學習、交流,形成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文化課的成績。

狠抓文化教育,該校藝體生的文化成績也較為突出。如2011年,該校藝體生參加高考,體育專業文化成績上本科線的有21人,播音主持專業文化成績上本科線的有13人,音樂舞蹈專業文化成績上本科線的有26人。

教師奮進促發展

莫健老師剛到梧州八中擔任體育教師時,缺乏教學經驗,為了讓他得到較快成長,該校不僅讓老教師認真、細致地指導他的教學工作,而且支持他參加多次專業培訓。在學校領導的鼓勵和幫助下,他刻苦鉆研,將學到的理論運用到教學中,并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如今,他的體育教學本領過硬,所教班級的體育達標率保持在98%以上,先后獲得梧州市“優秀教練員”“優秀教師”“中考優秀學科獎”“教學優秀獎”等榮譽。

莫健老師的成長離不開梧州八中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該校積極為教師搭建成長平臺:切實加強藝體教研活動,把教師完成藝體教研活動的情況列入考核成績,作為晉級、評優、獎勵的依據,激發教師的科研動力;根據藝體教育的需要,通過聘請專家培訓和校本培訓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專業指導;組織教師到外地參觀學習,交流經驗,開拓眼界,更新教育理念,汲取其他學校的優秀教育教學經驗;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以引領課、示范課等形式,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搞好“傳幫帶”,鼓勵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專設藝體教育經費和藝體比賽經費,鼓勵和支持藝體教師參加本專業進修學習和各類教學比賽,確保藝體教育工作和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此外,該校還與高校加強聯系,以促進藝體教師技能的提高,如2008年5月、11月,廣西師范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先后在該校掛牌成立了“廣西藝術教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

第6篇

     半年來在院領導及x主任的領導下,在護士長的精心指導下努力完成護理工作任務,總結如下:

一、 加強專業技術:在醫院管理和“三基三嚴”六項基本操作 的帶領下,認真學習,并很好的完成了各項操作,使自己的基本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能夠更好的服務患者,并將此融入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在這半年中,我除了在基本技能上下苦功夫以外,還在本院的??萍寄懿僮髦芯媲缶?,抱著不斷進步的學習態度,積極進取。

二、加強服務、禮儀意識:在以服務、品牌建院的曙光工作,個人的服務、禮儀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份。我在這方面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我積極參加了今年醫院在相關方面的培訓,并通過了醫院在服務方面的每一次考試。在上班的時候我時刻記著“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讓病人感覺到家的溫暖。在我個人不斷的努力當中,很榮幸的當選科室禮儀小組組長,全面負責科室員工的儀容儀表,我將以此為契機,以更新的姿態來迎接挑戰。

三、嚴格遵守醫院的紀律:做到不遲到、不早退、無故不缺勤;、堅守崗位、不在上班期間打鬧嬉戲、不攜帶手機上崗;注重儀容儀表,衣服整潔,頭

發不過肩、上班期間不穿高跟鞋、響底鞋,堅持淡妝上崗,不濃妝艷抹、不佩戴首飾;我還很注意護士職業形象,在平時工作中注意文明禮貌服務,堅持文明用語,禮貌待患、態度和藹、語言規范。

四、積極參加醫院的各項文娛活動:在醫院今年的重大活動中積極展現我在藝術這方面的能力。編導并參加了在“5.12”護士節和曙光三周年的院慶慶典演出的節目《打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時我也很注重和同事之間的配合,共同制作出《家》的圖案等。

     曾經有人說過。“拉開人生帷幕的人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護士。”是的,在人的一生當中有誰會不需要護士的細致關心和悉心照顧呢?“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世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愿意工作的手。”所以我始終用我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重新揚起生的風帆,讓痛苦的臉上重綻笑顏,讓一個個家庭都重現歡聲笑語~“神話中天使的美麗在于她的圣潔與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麗在于我的溫馨與微笑。”

     在過去的半年里,要再次感謝院領導、護士長的教育、指導、批評

和幫助,感謝同事們給予的關心和支持。過去,有許多進步和提高,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來,應當發揚自身的優點與長處,克服不足。

第7篇

加大“頂崗實習”工作的數量和工作力度,解決師資匱乏的難題。把需要接受鍛煉的大學生送到真正需要他們的崗位上,是我們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及教學管理者迫在眉睫的問題,有的學生分到實習單位去就是“流于形式”,報道后并不安排實際工作量,真正需要人才的學校師生們眼巴巴的等候。呼吁相關部門把此項工作放在解決國家民生問題的高度上來,并且當作其為考核在校大學生是否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標納入其是否具有可以獲得學位證的資格。

二、建議政策調控的對策導向調整

1.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足夠支持和重視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國家制定的教師資格標準,組織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藝術教師資格認定。在職務評聘、獎勵、進修、培訓等方面,要保證藝術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藝術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課外藝術活動輔導工作要計入工作量。

2.藝術師資的涵蓋內容

傳統意義上講,藝術教育課涉及美術、音樂、舞蹈,書法、朗誦和手抄報板報等尚未包含在內。農村學校缺乏的不僅是藝術師資。語文課程內的誦讀,課本劇編導,硬筆書寫藝術性,手抄報等平面設計等包含藝術成分的教學同樣也是很難實施。

三、在職學習,提高專職藝術教師的素質

藝術教師師資培養應具有針對性。對在職教師和后備師資力量這兩個群體的培養各有體系,針對在職教師培養應重在課堂施教,課外活動組織法、不同形式的藝術課程施教經驗交流等。從藝術教育實踐結合緊密的角度與范疇,有以下實施方法:集中培訓、城鄉學校送課交流、示范課、引路課、公開課等,網絡研修也是與時俱進的培養方式之一??s小差距的方法還有城鄉師資交流、輪崗從教。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城鄉交通發展,使城鄉師資及時交流成為可能。對后備師資的培養則應該注重教學理論、技術、技能的綜合培養。這對后備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基層醫院更需要全科大夫一樣,農村學校對藝術師資的需求更多成分是需要綜合能力強的文藝師資。從民生的角度來探究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師資的培養,還應該拓展到農村學校各科教師,尤其是文科教師的藝術素養培養。當然這更是需要過程及各級教育機構的足夠認識。教師參與教改僅憑直覺與熱情是不夠的,必須在科學研究上下功夫。教師只有增強科研意識、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才能敏銳地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科學地總結出經驗。為此,學校應多為藝術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如加強教師學習的書庫和閱覽室建設,增加藏書量;選派教師外出學習;聘請教育專家來校講學;鼓勵教師進行高學歷進修等。

四、運用各種方法培訓兼職藝術教師

農村教師缺編,特別是藝術教育師資嚴重短缺,所以農村學校就必須采用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形式,讓具有一定藝術基礎或藝術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兼任藝術教師,同時要對兼職藝術教師進行培訓。組織專職藝術教師對兼職的藝術教師進行培訓,注重發揮專職藝術教師或藝術素質教育帶頭人的示范、帶動作用,讓教師通過“自學提高,同伴互助,專家引領”,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與發展。要在全體教師中強化藝術教育的目的、意義、功能等的教育,幫助他們了解藝術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在校園中營造一種重視藝術教育的濃濃氛圍。培養出一批跨學科、能勝任小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學科教學的綜合型教師及能在其他學科教學中較好地結合進行藝術教育的教師。

五、建立“城鄉學校友好互助站”

幫助解決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實際問題要合理建立激勵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鼓勵城鎮學校藝術教師、中青年藝術教師和骨干藝術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刹扇 白呓獭薄爸Ы獭薄把不亟虒W”“流動授課”“定點聯系”“對口輔導”等多種形式,解決農村學校藝術教師短缺、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環境、師資、設備、教學方法、學生的家庭教育等都遜色于城市小學,起點不是很高,但只要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多途徑提高我們藝術教師自身的素質,我們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在培養學生良好審美情趣,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方面發揮特有的優勢,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結語

第8篇

關鍵詞:學校體育;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理念;體育院校;廣州體育學院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11)04-0100-03

Cultivation of sports artist in sports institutes

――Taki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for example

XU Ming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00,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foundation, typical conceptions, contents and steps of and things to be noticed in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 artists, and found that the objectives of cultivation of sport artists can be summed up as “to base on healthiness and happiness, to lead the fashion movement, to expand bases for practice, to cultivate sport artists”, their cultivation steps include: 1)determine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objectives, curriculum setup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s; 2)refine the specifications of and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to become professionals in the sport art category; 3)establish the framework of the sport artists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ystem.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 artists;cultivation conception;sport institutes;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近10年來,國內體育院校紛紛成立體育藝術系,著力培養體育藝術人才,并逐漸形成一些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合理的培養模式應該是社會發展需要、學生個性需要等綜合因素下的產物”[1]。本文以廣州體育學院為個案,對體育藝術人才的培養基礎、典型理念、培養內容、構建步驟和實施效果等幾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旨在為體育院校體育藝術人才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和培養工作提供參考。

1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的理論基礎

體育藝術人才是指具有體育藝術方面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并獲得專業學歷的人才。體育藝術人才培養是指在一定辦學條件下,為實現目標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包括課程體系、教育途徑、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等幾部分。本文所講的體育藝術人才是指由體育院校培養的、兼具體育專業特長、具有體育藝術項目表演、設計、編排、組織和指導能力的學生。根據1999年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規定》和2001年下發的《關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若干原則意見》的精神與要求,體育院校結合當前我國社會和市場對發展體育多元化、社會化的需求,為建設多學科、多門類、高層次的體育大學紛紛增設了藝術類專業[2]。

縱觀體育史可以看出,體育發展離不開藝術;縱觀藝術史也可以領略到,體育活動的發展可以促使藝術的升華[3]。從體育教育功能拓展與體育藝術類項目的內涵挖掘思路出發,本文提出了體育藝術人才“理念群”滲透與互動的培養理念:(1)“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即關注大學生生活質量、個性發展和潛能挖掘;(2)“快樂健康”理念,讓學生在快樂中實現自我、享受運動所帶來的激情和愉悅;(3)“文化反哺”理念,即大學生需要多維健康、高品味文化的哺育滋養;(4)“創新開拓”理念,即體育藝術類項目只有不斷創新開拓,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5)“開放兼容”理念,即積極借鑒其它項目推廣發展的成功經驗,加強全方位、高層次的國際國內合作;(6)“前沿時尚”理念,即體育藝術人才培養要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突出其前沿現代概念,從教學各環節展示其內涵,提升至引領大眾健身活動的人才培養高度。

2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從社會需求和項目本身發展都可以發現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從社會需求看,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時間的增多和大眾欣賞品味多元化使得大眾需求多層次。而體育藝術類項目中具有競技性、健身性、娛樂性、觀賞性特點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種多元需求;從項目本身發展看,體育藝術類項目注重自我完善和個性展示,其時尚性、積極性、極限性、表演性和互動性的特點非常突出。從體育市場發展來看,體育表演行業需要相關從事體育藝術類相關專業設計、編導和組織人才。因此,體育藝術專業學生培養必須是具有表演編導能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而體育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課程設置和實施方式必須突出實用性和指導性,才能滿足社會和項目發展的需要。

3體育藝術人才培養方案

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從事藝術體育工作高素質的復合型專門人才;

要求:熟練掌握體育學、教育學和舞蹈學等相關知識與技能,能夠從事體育表演與形象塑造的設計、組織及體育表演藝術編導等工作 實行學分制,修業年限為4年,實行彈性學制,提前修滿規定的學分,可提前1年或延期畢業,畢業生符合條件者授予教育學或文學學士學位 主要以體育學、教育學、舞蹈學等為主干課程,包括體育概論、運動訓練學、藝術學概論、美學原理、公共禮儀等主要課程 學?;蜻\動隊的教師或教練員、健身俱樂部的經營者和指導者、時尚機構專業藝術團體演員、企業公司形象代言人;電視、電臺等節目主持人或文藝編導等廣州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專業人才培養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總的來說,具有較扎實的體育學科基礎,掌握有關體育藝術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體育藝術類項目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以及相關運動技能;了解體育藝術創作和理論的現狀與發展動態。在運動技術水平實踐和指導方面,要求學生達到相當于國家一級運動員和一級裁判員以上水平,非奧項目如健美操、體育舞蹈方向要在全國及省級比賽中獲得前6名,模特方向要參加如CCTV、南方新絲路和美在花城等一些國家和省市文藝比賽并獲得較好名次;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和素質;在技能應用方面,要求達到高品質示范、講解、編排、指導的要求,作為實踐指導的表演或比賽隊伍在省市比賽中能獲得較好名次。

4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的步驟

1)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體育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目前宜定位在“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從事藝術體育工作高素質的復合型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掌握相關基礎理論,熟悉表演學理論和體育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當代體育表演的知識與技能,能夠從事體育表演與形象塑造設計、組織及體育表演藝術編導的專門人才。2)細化體育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要強調專業課程的實用性,保證專業方向具有典型性,突出以體育為根本、藝術為特征,構建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社會評價體系。3)制定體育藝術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確定專業課程時數、學分,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的合理比例,在任選課程的開設上要加大開放自由的程度,鼓勵并增加每學期參加校外活動和社會實踐項目及學分。

5體育藝術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

5.1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及特點

“體育藝術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是學科發展的基礎,決定了體育藝術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體育藝術人才突出“以體育為根本、藝術為特色”的原則,構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增強能力為目標、結合實際為紐帶、提高質量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在開設必要的體育、藝術概論和多種藝術欣賞課的同時,加強體育藝術體驗和實踐內容,通過多種藝術實踐活動培養提高學生的美育素養和藝術創新能力。在實施過程中注意處理好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拓展,充分發揮各學科優勢、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積極引導教師角色轉換和努力提高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在課程中的地位等關系。

通過學習――應用――總結――創新4個環節,力求體現“學用結合、練賽結合、供需結合”課程特點。創建和突出自己的特色,減少或減輕部分運動專業課程,如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物化學、田徑、武術等,增加相關特色的課程,如增加藝術類的課程,包括藝術概論、體育美學、音樂欣賞等;增加操作性的課程,如多媒體課件制作、體育繪畫等;增加休閑體育的課程,如休閑體育理論、部分休閑體育項目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確立實踐教學改革的核心地位,實踐教學內容和方式改革首先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突破舊的框架,拓寬思路,摒棄舊傳統和陳舊的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根據專業特點和高素質、強能力的指導思想,對實踐項目、實踐內容進行刪減、補充以及重新組合,組織人員制訂新的教學大綱和實踐課程方案,編寫實踐教材,完善教學文件。在教學方式上,改被動實踐教學為主動實踐教學。改變單一的實踐形式,適度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踐內容,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和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2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的教材建設

教材是體育藝術人才培養和發展載體,也是教學成果的重要體現,因此,體育院校要密切結合實踐不斷開發推廣各種實用型教材。廣州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創編健康活力健身操(有氧、拉丁、搏擊)、大眾健身操推廣套路、中國高水平學生運動員健美操(男女單人、混合雙人、三人等)、社會休閑健身系列套路等30余種;制訂《2006~2009國際全明星啦啦隊競賽規則》,建立了啦啦隊全國推廣規定套路(中學、大學各2套);獨家開發體育舞蹈“校園青春集體舞”示范推廣套路,健美操、藝術體操等相關競賽規則和競賽操作模式、評判員系統、教師培訓模式、教材等,上述項目開發內容、規則和競賽操作模式沿用至今。

6體育藝術人才培養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體育藝術人才培養中還存在師資配備、結構優化、能力培養、品牌發展4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教師構成、學歷結構更為合理。在體育藝術專業建設中廣州體育學院

的教師隊伍注重對運動健將、世界冠軍技術型教師的培養,目前這類教師占總數的60%,且70%已獲得碩士學位,為復合型體育藝術人才培養擴大了人力教學資源上的優勢;2)優化專業結構方向,推進體育藝術專業建設的整體發展。根據社會需求和市場變化,優化專業結構,使專業結構更加系統和多樣化,經過近10年的發展,從開始的3個專業方向,發展到現在包括啦啦隊、流行舞蹈等在內8個專業方向;3)結合市場需求,完善培養方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皬陌l展的眼光看,高素質的人才與健全的市場經濟機制將會相得益彰”[4]。社會實踐是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及實踐環節上不斷改革創新,教學訓練效果良好,培養出了大量優秀人材。如在教學方式上,改被動實踐教學為主動實踐教學;改變單一的實踐形式,適度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踐內容,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和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4)結合媒體,建設人才培養的品牌。

在體育藝術人才培養的探索過程中,要以社會需求為動力,創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課程建設為核心,以專業理論與技術學習為基礎,比賽表演和社會實踐為基地,優秀體育藝術的表演和編導為品牌,精品特色為目標,學生身心健康、實現自我為宗旨,走優化、發展、共贏的可持續發展的體育藝術人才的培養之路,即“健康快樂為本、引領時尚運動,拓展實踐基地、打造體藝人才”。

參考文獻:

[1] 陳琦,倪依克. 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 體育學刊,2008,15(7):5-10.

[2] 張雷雷. 高等師范院校與體育院校開設體育藝術類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第9篇

[關鍵詞]國產大片;核心競爭力;培育

從國產大片六大構成要素開始做起,有針對性地解決目前國產大片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治理,是時下和今后一個時期增強國產大片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策略。

一、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

建立和完善國產大片目標顧客價值系統

國產大片要走向市場、走向世界,就必須要研究市場,研究受眾,既要充分滿足國內目標顧客的需求,又要與海外華人包括海外觀眾的觀賞心理和審美習慣對接。

業內人士近年來大量調研表明,國產大片的目標顧客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一是有國內13億人口的潛在市場,二是有約4000萬海外華人的準國內市場,三是有和中華民族文化保持一定淵源關系的日本、韓國和東盟等可拓展市場,四是有現在還難以統計的全球共同市場。只要國產大片為這四大目標顧客群提供完全、徹底的服務,這一“鉆石礦”放射出來的光焰就強勢難掩。

建立目標顧客價值系統,就是要建立與目標顧客進行深度交流的體制和機制。一是要建立目標顧客信息檔案,及時掌握目標顧客基本檔案信息和異動情況;二是要建立國產大片目標顧客跟蹤調查站,對正在放映的國產大片進行同步質量跟蹤調查,及時回收相關信息并進行持續改進處理;三是要建立目標顧客信息反饋網站,主動了解他們的觀賞和審美訴求,及時回復目標顧客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滿足目標顧客的成就感;四是要根據市場需要,舉辦目標顧客代表峰會或影迷見面會,共商國產大片發展大計;五是要建立目標顧客研究或咨詢機構,把上述五個渠道收集到的信息進行集合處理后,提出應對方略,為制定下一步項目規劃提供重要依據。一言以蔽之,建立目標顧客價值系統,就是為了踐行“目標顧客永遠是第一”這一電影產業化的根本宗旨,充分體現目標顧客價值,使目標顧客在享受大片的同時享受人生,同時,它也是確保目標顧客能夠觀賞到最需要的國產大片的基礎。

二、以“三個面向”為原則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國產大片創作團隊

建立起一支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具備同步民族意識和國際意識的創作團隊,是國產大片形成核心競爭力、走向世界的人力保障。

打造國產大片人力資本,必須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原則。國產大片的出現就是為了迎接全球化挑戰、有效帶動國產電影通過實施產業化戰略真正“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現代化”。因此,肩負這一神圣職責的創作團隊也必須是一支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和民族意識、“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放眼現代化”的團隊。

打造國產大片人力資本,必須依靠教育。眼下可嘗試的工作‘有三個:一是可以將北京電影學院建成國家級高級編導人才培訓基地,把大片編導們集中起來,在重點補齊中華民族文化史課、研討好萊塢大片策略的基礎上,以“項目帶動”、“崗位主導”式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策劃并實施廣電總局規劃項目,進行真刀實槍式的實訓,在強化實踐中切實提高素質和水平;二是建立資格準入制度,根據大片創作所需崗位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素質和能力要求,分門別類、有針對性地進行崗位資格培訓,拿到職業資格證書后,才有資格參與大片制作:三是明星培育。明星制與大片馬蹄相隨,明星的出現往往是導演的偶遇,因此,在明星苗子的發現和培養方面,要適當打破業已形成的表演人才選拔壁壘,把具有明星潛質的人選拔到明星學校或明星培訓基地,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并根據狀態隨時予以調整更新,既要注重當前的急用,更要重視后備人才的發現和培養。

三、提高研究和開發能力努力形成國產大片的核心能力和核心技術

創新與開發是好萊塢電影的核心機制和創造源泉,創新機構和創意人才是好萊塢制勝的重要法寶。目前,國產大片最缺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更不是編導、攝影和演藝之類的專門人才,而是創意,一個能夠為國產大片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與開發能力的機制。因此,設立國產大片創意機構,不惜血本集聚和培養人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就成為時下和今后國產大片的重中之重。目前,亟需的人才主要是兩大類:一是通曉創意產業內容又擅長經營管理的管理者;二是靈感進發、創意迭現的創作者。對這兩類人才,一要善于發現;二要打破用人壁壘,大膽攬儲;三要倍加保護。

高科技手段運用是好萊塢吸引全球目光的又一大法寶。目前我們所謂的電影高科技主要是指能夠制造出“不可思議的可能性”(詹姆斯?卡梅隆語)的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數字影像以“無縫焊接”手法融入生活化影像世界,構成一種不可能中的娛樂奇跡;另一類則完全以數字影像為主導,演員的作用被虛擬,整部影片的成功取決于數字影像的奇觀化程度。國產大片數字化起點相對較高,其技術和影像效果一點都不比好萊塢差。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迅速提高設備的數字化程度,使國產大片制作班底的武器在世界范圍內保持“適度超前”優勢;二是探索并形成國產大片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方面的專利技術,既要注意技術保護,又要學會技術輸出。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形成產業化優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牢靠地占領市場,占領“先機”,形成特殊的優勢。

四、形成適宜國產大片核心競爭力成長的管理模式構建標準化生產體系

1、推進管理現代化進程。

政府主管部門要在近年來采取果斷措施推進電影產業化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轉換角色,為國產大片提供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一是提業政策支持,形成以市場為主導的、多種體制、多種投資和經營主體進行公平競爭的格局,按照市場需要整合、配置資源,促進國產大片核心企業的形成;二是完善適應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電影法規和執行程序,實行電影分級制,減少對電影的行政和個人干預,在保證主流意識形態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電影生產的政策風險和市場風險;三是推進電影產業的資本進入和效益管理,按照市場規則支持電影產業項目,盡快推出一批優質國產大片;四是建立和維護電影市場的游戲規則,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對侵權盜版的打擊力度,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場管理機構和體系;五是提供電影基礎和公益,支持電影教育、人才培訓、調查研究、信息收集和、電影普及教育,建立合理有效的政策服務體系和辦事機構,為電影企業開辟海外市場提供外交幫助等等。

2、打造獨具特色的類型大片,著力解決生產環節中內容方面的突出問題。

尹鴻強調,“如果沒有內容作為支撐,中國電影產業就是一個腐朽的空殼?!庇行Ы鉀Q國產大片“有形無神”問題的主要途徑有 三個:一是借鑒好萊塢的生產方式,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重點夯實創意(比如策劃、編劇)的組織機構、人員力量,逐步固化國產大片的生產流程;二是根據目標顧客的觀賞和審美訴求而不是藝術家個人表達的愿望或者宣傳任務的要求,著力將豐厚堅實的民族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本,逐步形成國產大片相對定型的選材、立意及表達方式等,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類型大片;三是認真總結我國敘事講文學傳統和目標顧客接受習慣,逐步形成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講故事的套路和技法,切實解決目前國產大片敘事能力弱、缺乏想象力、“講故事”能力日益退化的問題。

3、繼續深化院線制改革。

一是電影院線。要盡快增加內地院線和銀幕數量,院線布局既要注重與商貿中心和居民社區的聯系,又要充分考慮交通和周邊環境問題;既要加快影院硬件改造,又要搞好影院的軟件提升,努力為觀眾提供遠遠超越家庭影院的舒適性、儀式性和杰出的視聽效果,滿足消費者物有所值的消費心理。二是票價。降低票價是有效發掘影院電影市場潛力的有效手段,票價走低價路線,也是目前國際電影產業的通行做法。當前,電影票價偏高,對于合理的票價,多數被調查者選擇了20元以下。

4、構建整合營銷模式。

國產大片的營銷主要分為銀幕營銷和非銀幕營銷兩大部分。借鑒好萊塢“宇宙營銷模式”,總結近年來國產大片成功的營銷案例,我們認為,未來國產大片的市場推廣應采用整合營銷模式,推進影視合流,介入家庭影像市場,建立網絡大片收費模式,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實行混業經營。

未來國產大片整合經營模式

五、樹立精品意識,著力打造大片品牌

大片品牌是國產大片決勝市場的關鍵,也是國產大片核心競爭力的精髓。作為一種無形的文化資源,其直接表現形式是市場占有率,市場影響力就是品牌效應。

一個成功的大片品牌應該是品質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其內涵體現在研發與創新能力,體現在銳意進取、百折不撓的進取,體現在其所擁有的全球意識和本土觀念,體現在對“以人為本”的追求以及體現在對美的創造和表現等方面,其文化價值不僅在于它所體現的人的物化、生產者的本質力量,而且在于它所體現的時代性、社會性與個性的完美契合。目前,國產大片已經初步形成了“馮氏賀歲片”、張藝謀奇觀片和周星馳功夫片三足鼎立局面,但仍然是一個品牌小國。實施品牌戰略是提高國產大片核心競爭力的當務之急。

目前,國產大片品牌創建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整合品牌文化資源,根據品牌定位篩選與品牌定位相關的內外部文化因素,建立形像識別系統(CIS);二是依據品牌定位對各種文化因素進行提煉,建立品牌價值體系;三是通過建立評估、提升目標顧客關系的體系和機制,建立品牌文化體系;四是建立品牌文化管理體系,形成上下共識、全過程管理協同,身心一致,同時,還要圍繞品牌文化核心通過各種媒體或載體進行傳播,讓目標顧客潛移默化地接受品牌文化感染;五是抓好方案的實施;六是審查考核,對品牌文化的實施進行全面的監控,防止品牌文化變異,通過各種載體對品牌文化做全方位校驗;七是品牌文化的優化,根據市場和目標顧客需要,不斷檢驗品牌文化的定位和延伸,對品牌文化進行持續維護,完成由品牌到名牌的升級。

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加快國產大片文化建設

大片文化是國產大片無形的競爭力量,任何形式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文化的競爭。因此,國產大片必須牢固樹立“文化是明天的經濟”的觀念,把文化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

1、大片發揮正確的價值導向作用。

大片文化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要昭示共同理想又要高昂民族精神,既要倡導和諧理念又能把握先進取向,既要凝聚民眾意愿又能引領社會思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全面提升大片文化審美價值,主動承擔起捍衛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鑄造民族魂的光榮使命,從而發揮正確的價值導向作用。

第10篇

關鍵詞:中老年活動 組織 輔導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c)-0213-01

舞蹈將形體美和音樂美融為一體,是中老年朋友健身、娛樂的立項活動。如何開展好這一活動,是擺在我們舞蹈干部面前的新課題。

1 開展中老年舞蹈活動應注意到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

中老年人與青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市有一定差別的,青年人在體魄上適合激烈、快捷的舞蹈節奏,而中老年人多以穩、慢、悠閑的動作為宜。青年人在心理上多以蓬勃向上,拼搏進取為主導,而中老年人則以持重、成熟見長。在開展中老年舞蹈活動時,需充分考慮到這些差別和特點。一般情況,中老年適合如下幾種類型的舞蹈。

(1)交誼舞。交誼舞動作簡單易學,如果有音樂,室內、室外、場地大小皆宜。只要有興趣,均可在一起活動。活動中自找舞伴,相互默契配合,達到雅俗共享。這些活動條件正適合中老年朋友的特點。有些中老年人離開長期工作的崗位難免產生孤獨、寂寞,通過參加交誼舞會,與眾人相識、相聚,思想感情得到交流,身心得到調節,更煥發了青春。

(2)秧歌舞。秧歌舞我們通常指的是地秧歌而非高蹺秧歌。此物在遼南地區最為盛行。每逢年節,街頭巷尾,鑼鼓陣陣,嗩吶聲聲,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涌向廣場,載歌載舞。參與之眾,影響之大是其它任何舞蹈所難以比擬的。由于秧歌舞的隨意性,它也頗受中老年朋友的歡迎和喜愛。他們不拘泥于熟人的觀看,在活動中奔放熱情,抒發著自己內心的愉悅。

(3)集體舞。集體舞在一般情況下以動作統一整齊見多,而且編導的內容不繁雜,可以滿足中老年人喜于歡聚的心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中老年朋友不再滿足單一、枯燥的體操動作,而是通過群眾性的舞蹈活動讓被壓抑的愛美之心得到釋放與表現。如旅順九九老人節的“夕陽紅”大會,一些中老年朋友集體表演具有民間特色的“筷子舞”,效果極佳。

2 加強對中老年舞蹈活動的組織和輔導

中老年舞蹈活動,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組織好這項活動,是檢驗群眾文化活動深入程度和活動質量的重要內容。而對中老年舞蹈給以適時地、經常性的指導和輔導,是活動健康、持久開展的有效途徑。

(1)開展中老年舞蹈活動應堅持啟發群眾自愿參與的原則。

對于群眾性的文化活動,首先應考慮啟發群眾的自愿性,群眾的自愿參與,是一切業余文化活動的基礎。我們開展中老年舞蹈活動,決不能違背這一原則,同時還必須進行有效地引導,使中老年人對舞蹈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與他們的日常生活發生緊密聯系以致保持著強烈參與的欲望,活動才能深入持久。如旅順口區交誼舞活動,已深得中老年朋友的喜愛,一位年過七十的退休干部,身體多病,平時生活邋遢,可到了舞場上精神抖擻,而且著裝服飾也十分講究。另一位年近六十的在職工人,工作加班到晚上8點多鐘,還乘車20多分鐘從水師營到旅順世達廣場跳舞。這些現象充分說明,現在的中老年人已不滿足于你演我看,而希望能試試自己的才能,挖掘潛能,改變自我,重塑自我。如硬性要求群眾去參加他們無興趣、甚至反感的活動,必然事與愿違,脫離群眾。

(2)開展中老年舞蹈活動要利用好各種文化娛樂陣地。

近年來旅順口區城市規劃的公益事業修建了很多花園廣場和露天舞池,這些場地給中老年舞蹈活動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一些鄉鎮、街道也建起了花園式的文化娛樂廣場。如水師營街道的“回歸園”;三澗堡街道的街心花園以及大王家村、姜家村的路邊花園等。每當夜幕降臨時,人們便成群結隊來到廣場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廣場內燈火輝煌,群眾自發性組織的舞會吸引人最多,而這些群眾中尤以中老年朋友為眾。

(3)通過輔導和比賽不斷提高中老年舞蹈活動水平。

經常利用辦輔導班和骨干培訓班的方法,提高中老年舞蹈活動的質量和水平。在輔導中,筆者嘗試性的吧江南民間采茶舞曲改變成具有健身操特點的中老年健康舞蹈,對城區街道、鄉鎮街道的中老年舞蹈骨干進行培訓,并通過他們在中老年群眾中普及、推廣,以檢驗嘗試的效果。

第11篇

(一)語文教學中的藝術美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須追求一種知情結合、文質兼美的藝術境界,使學生在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能夠得到美的陶冶,提高審美情趣。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師在充分再現語言所描繪的山水之美的基礎上,可把桂林山水的風景圖片引入課堂,并用課文中的有關語句作解說詞。這樣一來,同學們就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他們心曠神怡,領略了山水的自然美。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其受到了審美教育和思想教育。

(二)數學教學中的藝術美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教師應重視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利用藝術性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數學美的特點,讓學生樂學、愛學,在愉快的數學活動中欣賞美、感受美。如,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充滿情趣美的數學游戲,有“奪紅旗”、“小動物找家家”、“動物餐廳”、“小郵遞員”、“數學醫院”等。這些數學游戲使學生在學習美、學習樂的氛圍中提高了計算能力。此外,教師還編寫了大量的數學歌謠、順口溜、兒歌等,為數學教學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三)音樂、美術中的藝術美

音樂、美術中的藝術教學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作品,激發學生對祖國藝術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國外的優秀作品,擴寬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感受藝術、欣賞藝術和表現藝術的能力,從而使其能夠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創造能力等。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用生動的語言、美妙的方法、形象的現代化電教手段和精心設計的板書來向學生展示藝術美,讓學生感受藝術美、欣賞藝術美、理解藝術美,進而去追求美,創造美,把教學過程變成藝術審美的過程,就一定會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體驗到美所帶來的愉悅,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發明能力。

二、興趣活動,創造藝術美

藝術教育興趣活動是現代小學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科課程的延伸和必要補充。我校開設的興趣活動項目內容廣泛,貼近生活,不僅體現了興趣活動課的情趣性、知識性、創造性特點,而且還為興趣活動課教學的實施、提高和發展架設了橋梁。

(一)遍地開花式的興趣培訓活動

面向全體學生普及興趣培訓活動是喚起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據學生班級特點和興趣愛好,學校成立了書法、繪畫、舞蹈、計算機、編導、剪紙、無土栽培、柔力球操、合唱團、田徑等10余個社團活動,實現了個個有興趣,人人有活動的興趣培訓。此外,我校還將興趣活動嵌入學校教學計劃,將其在課堂上落實,營造了積極、健康、進取的校園藝術氛圍。同時,我校還開發了《植物探秘》《書韻留香》《樂在炫舞》《七色神筆》《快樂在e》《HappyABC》等多元特色的選修課程,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個性需求,鍛煉了師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師生的素質。

(二)滿園春色式的培訓活動

提高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持續發展,是興趣的保持和發展。學校以“冠音樂團管樂隊”為載體,將一些擁有藝術技能特長,又愛好藝術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提高式培訓。這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藝術需要,又有利于穩定發展學生的藝術特長。我校的“冠音樂團管樂隊”成立于2007年12月,幾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冠音琴行的支持下,該樂隊已小有名氣。在吳老師的帶領下,管樂隊的成員每天早晚都堅持訓練。每周,冠音琴行的專業老師都會來校作兩次輔導。付出就會有收獲,在區藝術節展演中,管樂隊一直都摘得桂冠。電視臺也播出過冠音樂團管樂隊的精彩演出。該樂隊還頻頻走向校外,在慶典慰問演出、街道居委宣傳、藝術節展示中斬露頭角。

(三)一支獨秀式的興趣培訓活動

這是在學校藝術培養的基礎上將優秀的學生選送到校外的專業培訓活動,它是對學校所開設的藝術興趣培養活動的延伸、補充和發展。學校積極將有藝術特長發展潛力的學生推薦給一些專業藝術團隊,讓他們參加學習和培訓,為其日后的成長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

三、社會活動,展示藝術美

第12篇

【關鍵詞】藝術碩士 培養模式 音頻制作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這門課程在教學方式上為了突出全面性,分為燈光、攝像、剪輯、音頻后期制作等幾個方向,每個方向均由一名專業教師進行12課時的講授。作為音頻后期制作部分的主講老師,為了突出藝術碩士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習特征,筆者圍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六要素,專門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適用的教學模式。現將此課程的教學模式總結如下,一方面希望在藝術碩士教學模式的改革方面發揮余力,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找到有效的手段,解決當下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緊扣“實踐”二字

對于音頻制作這門課程而言,實驗重點在于錄音、配音、混音以及音頻特效制作技術。但作為一門龐大的學科,所有的操作實踐都需要有強大而系統的理論基礎作為依據??墒蔷痛蟛糠謱W生而言,他們在本科階段都沒有接觸到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雖然藝術碩士注重的是精湛的藝術創作實踐,側重于應用性,但了解與后期配音相關的室內聲學、聲音的物理特征等基礎性知識還是必要的。

筆者在第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把聲音的基礎知識、室內聲學等作為第一課的講授內容,以期實現理論指導實踐。但實際上,這種理論性講授變成了紙上談兵的空把式,學生對于大部分的知識點表現出費解。在后三節課的教學實驗操作中,還要再一次強調這些已經講過的知識點,所以第一節課相當于做的都是無用功。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第二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創新,不單獨設置理論課程的講授,所有的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歸結到一起,讓學生進入錄音棚等實驗場地,一邊進行操作實踐,一邊了解相關的基礎知識。

除此之外,筆者還設置了若干實驗課題,這些實驗課題都是學生在日后實踐操作過程中所能接觸到的現實問題,比如腳步聲的夸張處理、模擬電話聲音等。這樣的課程設置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同學們對操作更加游刃有余。

二、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作為廣播電視編導方向的藝術碩士,只需掌握電視節目制作所需要的音頻后期相關操作即可,所以筆者在進行課程安排的時候,將一些較難理解與操作的知識面略過,僅僅保留容易理解、便于操作、實用性強的知識點,從而舉一反三,啟迪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

這種教學方法在第一節軟件操作課上就有所體現。這門課程的操作軟件選擇的是德國Steinberg公司出品Nuendo,這是當今最流行的音頻制作軟件之一。由于此軟件為專業的音頻制作軟件,所以有一些強大的功能是針對專業的MIDI編曲而言,而這些都不是廣播電節目制作所需要接觸的領域,因此在第一節——“Nuendo的基本操作和使用”這門課程中,實驗目的就清晰了,首先要求同學掌握音頻制作環節的基本操作。然后圍繞老師講授的知識點進行擴散。不僅不會使教學課程呈現缺失的狀態,反而有利于學生鞏固基本操作。

三、多樣化的成績指標

1、摒棄期末考試制度

當下的研究生教育,往往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一張考卷或者一份作業就成為期末成績的主要依據。這樣的考核體系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忽視平時的操作實踐,而把精力放在期末復習上。為了避免這種應試教育的現象,筆者這門課程不設置任何考試,期末成績綜合了學生的課后作業以及課堂表現等因素,作業的完成情況就成為了決定分數的關鍵。

同時,學生們上一節課的作業將成為下一節課實驗的素材,這個很好的促進了學生創作的積極性。比如第二節課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進入錄音棚學習后期錄音與配音的相關技術,與此相適應的課后作業為:為自己喜歡的影視片段進行后期配音。這時,這個后期配音的干聲文件就成為下節課學生進行音頻混音、后期特技等實踐操作的素材,甚至可以說,此后大部分的操作實踐均依賴于這個課后作業之上,也避免了學生偷懶的現象。

作為研究生而言,本應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研究,而與期末成績息息相關的課后作業則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這種模式是應試教育的一種創新。

2、變被動為主動

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筆者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均為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比如“為你喜歡的一部影視作品片段進行后期配音”、“為以下的視頻片段添加適當的音樂音效”等,這些作業要求學生根據給定題目,隨意尋找素材,創造性的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給予學生很大的自。這種方法將被動的教育轉變為主動的學習,極大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幾個方向成績關聯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這門課程的幾個方向,在期末成績上是互相關聯的,攝像、燈光、音頻制作等不論是哪一部分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那么整個這門課程都將要進行重修,這種成績相關聯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與時俱進的教學眼光

對于藝術碩士教學而言,其目標是培養應用性人才,因此與時俱進的教學眼光是必不可少的。毫無疑問,如果每年講課的內容都相差無幾,對于教師而言會減輕備課的負擔,但對于學生而言,卻失去了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廣播電視藝術的最終目標是吸引受眾,而受眾的眼光是發展的,所以電視節目本身也要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那么,廣播電視教育教學就需要學生在藝術生產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突破與自我突破。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驗課講授的時候,也要將當下最先進的技術引渡到課堂教學中來,保證學生在實踐伊始就接觸最新鮮的藝術形態,然后有效地應用到未來的藝術生產環節。

五、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那么在高校教育中,特別是應用性非常高的藝術碩士教育,也要謹記這一點。在音頻后期制作這門課程中,學校以及筆者也致力于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具體體現如下:

1、硬件支撐——全天開放的錄音棚

配音的目的就是獲取純凈的干聲,以備后期制作而用。但是,獲取干聲的必備條件就是需要在錄音棚錄制。因此,學院的錄音棚隨時向學生開放,只要他們在實踐上有此需要,就可以進棚錄制,一方面保證學生使用公共設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在技術上進行相應的指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課堂上的實踐教學起到的是1+1=2的效果,那么課后實踐所產生的價值將會是1+1>2,實踐過程中現場指導所產生的價值將遠遠大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

因此,教師不僅僅要在課堂上講清楚各項實踐操作的相關要領,還要促進學生課后的積極實踐,最重要的是要為學生提供相關場所,這樣學生沒有了場地、設備等關于硬件設施的顧慮,才會愿意投入到藝術生產中來。

2、搭建平臺——帶領學生進行課題研究

筆者在當下進行的關于手機音頻制作的橫向課題中,帶領了幾個學生一起參與。所有的理論都只有應用到實踐中才會得到印證,同理所有的實踐也要經過千百萬次的練習才能達到如火純青的地步。這樣的項目研究,可以使同學們的操作水平得到鍛煉與提高。因此,作為實踐教學的老師,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參加一些重要的科研項目,讓課堂上講授到的知識充分的應用到實踐中來。

六、鼓勵個性化的藝術生產

“個性是藝術作品的生命,沒有個性的藝術品是沒有感染力的。所以,追求作品的創造性成為每個藝術家夢寐以求的目標?!雹偎?,廣播電視節目制作主張編導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創造力。“因此,藝術院校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藝術碩士教育的核心與源泉;把崇尚學術、勤于實踐,大膽質疑、敢于批判,突出個性、勇于求新,作為新時期藝術家追求的目標。”②

90后這群學生作為新時期的弄潮兒,確實在方方面面都有著自己獨到的想法,有些法雖然不成熟,但是在理念上卻頗具特色與創新性。每每遇見這種情況,筆者都會進行積極地引導,將這些不成熟的想法變為真正可以登入廳堂的具體操作。如果老師一味的按照自己的審美要求學生,很大程度上將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囿于無法改革創新的死胡同中。

對于筆者來說,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行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作為以培養專業性人才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而言,藝術碩士的教學模式確實應該受到重視??偠灾?,廣播電視編導方向的藝術碩士需要的是強大的、多樣化的技能培訓,因此教育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應該緊緊圍繞“動手實踐”這幾個字來進行。但是,縱觀現狀,筆者深感在教育教學方面還存在若干無法解決的問題,具體體現為:

其一,藝術碩士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藝術創造才能造就成熟的創作風格,因此對于學生來說,課后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當今藝術碩士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往往做不到在課后進行大量的操作實踐,拒絕溫故而知新。教學的目的在于引導,那究竟怎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完全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其二,就廣播電視制作的音頻實踐而言,錄音和配音需要很強的專業技能,這些技能是課堂上可以學習到的。而在后期混音的過程中則需要敏銳的聽力,敏銳的聽力必須要有持之以恒的訓練才可實現。如何才能促進學生進行這種持之以恒的聽音訓練也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音頻的后期特效制作還需要豐富的聯想力和創造力,這種能力是要在大量賞析的基礎之上才會迸發出來的。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之余多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音效,夯實自己的藝術底蘊?這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可以免费观看的AV在线片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另类bd |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 日本综合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欧美国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