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康復學

康復學

時間:2022-10-08 14:41: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康復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康復學

第1篇

英文名稱:

主管單位:上海市衛生局

主辦單位: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7061

國內刊號:31-1927/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

創刊時間:200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2篇

康復醫學是為了康復的目的而應用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一門醫學學科[1]。按世界衛生組織的劃分,則把它列為第四類醫學[2]。中醫康復學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針對殘疾者、老年病、慢性病及急性病后期者,通過采用各種中醫藥特有的康復方法及其它有用的措施,以減輕功能障礙帶來的影響和使之重返社會[3,4]。

1 中西醫康復醫學的特點

1.1 現代康復醫學 康復醫學是以殘疾者為中心著眼于功能和能力的恢復,致力于殘疾者生活素質的提高,并以促成殘疾者重新成為社會中自立的一員作為其最終目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各種有效的功能訓練,以及應用康復工程進行代償和重建等方法,輔以藥物、手術、飲食療法及其它。所以它的治療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的使其身心功能,從生理上、心理上、職業上和社會生活上進行全面的、整體的康復[1]。其特點如下:①以軀體殘疾者以及伴有功能障礙的慢性病人與老年病人為主要服務對象; ②按照功能訓練、全面康復、重返社會三項重要原則指導康復工作;③重視從社會醫學的角度組織作業-職業-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康復治療,幫助患者重返社會;④重視以專業協作組的方式對患者進行綜合、協調的康復治療;⑤重視康復治療與康復工程相結合,以工程技術輔助功能評估和康復治療,以提高診療質量[4~6];⑥重視功能評估和分析是現代康復醫學的特點,它為康復治療提供客觀的準確的評估依據。目前國際康復醫學界使用的功能評估方法正向專業化、規范化、定向化方向發展,有一套科學的評估方法。

1.2 中醫康復學 中醫康復學是指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運用調適情志、娛樂、傳統體育、沐浴、食療、針灸推拿、藥物等多種方法,針對病殘、傷殘諸證、老年病證、惡性腫瘤及熱病瘥后諸證等的病理特點,進行辨證康復的綜合應用學科[7]。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指導,在強調整體康復的同時,主張辨證康復,創造出中藥、針灸、按摩、熏洗、氣功、導引、食療等行之有效的方法[8],中醫康復學在觀念和方法上的特點,一方面來自中醫、中藥的優勢,同時也與中國的社會傳統文化有關,這些特點也是中醫康復學的優勢[4]:①整體康復與辨證康復相結合,強調個體化的綜合治療;②預防康復與臨床康復相結合;③形體康復與精神康復相結合;④自然康復與藥物康復相結合;⑤食療康復與藥療康復相結合;⑥內治康復與外治康復相結合。中醫康復學既重整體的協調,又重個體的糾偏,這是中醫康復學最根本的特色與優勢,符合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9]。

1.3 走中醫康復與西醫康復相結合的有中國特色的康復之路 中醫康復學和現代康復學要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中醫康復學應引進現代康復學的功能評估和分析的方法,規范診斷與療效評估的量化標準——客觀的評價標準。

中醫康復評價首先是中醫診斷領域內的辨證,但康復醫學的作用對象是功能障礙,而通過四診進行一般辨證所得證候很難反映功能障礙的性質和程度。康復中評價的過程是對外在形體及行為等功能障礙的量化過程,如對于兩個同是中風偏癱,中醫辨證同為氣虛血瘀的患者,很難用氣虛血瘀這一證候反映偏癱功能障礙的程度,以及僅用氣虛血瘀的變化來評定(衡量)功能障礙的改善情況。因此,對偏癱功能障礙來說還需要現代康復醫學的評價方法。在中醫古籍中,對功能障礙的評價尚無明確記載,因此建立中醫康復學障礙評定觀點是中醫康復學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近年在研究中醫康復療法的療效時,多在中醫辨證的基礎上,借鑒現代康復醫學功能評估和分析的方法,評價功能障礙的性質和程度及觀察康復療效。這是中醫康復學的一種發展趨勢。

在心臟康復方面,也應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利用心電圖(12導聯、24h動態)、心臟超聲波檢查等評估心臟功能情況,進而根據患者心功能、心臟能承受的負荷及心理應激制定適當的運動形式、運動強度、運動項目、運動持續的時間等,并選擇患者感興趣且易于堅持的運動,量力而行,以身心舒適為度。中醫康復學的運動形式具有動作和緩、形神和諧的特點;它通過精神意識駕馭形體運動,身心交融和高度統一,增強人體潛在機能,達到自我身心鍛煉的目的,充分體現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在藥物(參麥注射液)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康復鍛煉治療可顯著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及運動耐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實踐中,對冠心病人施行運動療法的同時,再配合以中藥治療,取得了更佳的效果[10]。提示中藥配合康復運動鍛煉是解決心臟病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的有效方法。

2 中西醫結合康復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識也在增強,康復保健事業亟待發展,就目前而言,其主要服務對象包括6000萬殘疾人,1.77億老年人以及大量慢性病人[9]。人們已經認識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間,還有一個中間的臨界狀態——“亞健康”,不少人常常處于這樣的狀態之中。對于亞健康的研究和防治,從今天的學科領域來講,就是養生學的熱點問題。以慢性疲勞綜合征為例,它是身心性疾病變化的心理、生理、病理的綜合反映,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在這方面,中西醫結合養生學與康復醫學有更為廣闊的天地[10]。

中醫康復專業在國外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國外康復醫學已經與臨床醫學一樣,形成了非常規范的診療制度和服務網絡。然而,全世界6億殘疾人中能夠得到康復治療的僅為20%,由于多種原因,大多數殘疾人得不到很好的康復服務;另一方面,當前在健康或亞健康人群中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進行保健和健康消費。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已投入巨資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有的國家甚至已經立法承認中醫、針灸療法的合法性,并在醫療保險方面給與支持[11]。

總之,康復醫學在促進殘疾者的全面康復,促進中老年人延年益壽,促進全民保健,促進殘疾預防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石隨枝. 發展中的現代康復醫學[J]. 寧夏醫學雜志,1995,17(1): 60-61.

2 陳耀華. 康復醫學的興起和發展[J]. 錦州醫學院學報,1997, 18(2): 30-32.

3 岳旭東. 略論中醫康復學[J]. 國醫論壇, 2003, 18(2): 14-15.

4 卓大宏. 康復治療的中西醫結合渠道和發展前景[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4,9(4): 146-148.

5 母曉明,郭洪科,許學杰. 康復醫學在市級綜合醫院的發展與思考[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 11(5): 412.

6 卓大宏. 中西醫結合的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1,7(3):101-103.

7 關驊. 康復醫學與治療學關系的探討[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3,18(9):552-554.

8 張雅萍. 略論中醫康復學的優勢[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4, 25(6): 48-49.

9 袁嘉麗,李慶生. 中西醫結合養生學及康復醫學在21世紀學科建設與發展中的思考[J]. 中醫藥學報,2003,31(2):1-2.

10 張東坡. 心臟康復中運動計劃配中藥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探微[J]. 現代康復,2001,5(8): 121.

第3篇

聾兒康復學科體系日臻完善,它是集教育學(特殊教育學和幼兒教育學)、教育技術學、醫學(主要是聽力學)、耳科學、康復學、語言學、言語矯治、心理學、電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眾多學科為一體的邊緣科學。所謂聾兒康復文化,是指在聾兒康復的特定領域內,康復工作者、聾兒家屬和聾兒在康復活動中,形成和創造出來的物質產品和精神成果,以及它們形成和創造的過程。這種文化是康復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其他的輔助人員,以及聾兒在康復實踐中逐漸共同形成和創造的體現時代特征和社會進步的價值觀念、思想認知、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管理形象及其活動結果。聾兒康復文化以具有聾兒康復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質形態為外部表現,并影響和制約著康復群體成員的活動方式、精神面貌與文化素養。

二、聾兒康復文化基本內涵

(一)康復文化理念

康復文化理念的核心是人的和諧發展,包括了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聾兒及其家庭成員的和諧發展,涉及到聾兒康復與經濟、社會、康復工作者、聾兒及聾兒家庭的多邊關系。

(二)康復文化目標

聾兒康復的最終目標是使聾兒獲得與他人溝通的技能,能進行廣泛的社會交往,從而融入社會。康復文化目標就是要促進聾兒全面和諧發展,即對聾兒實施聽力語言康復的同時,幫助聾兒獲得身體、認知、個性、社會性和情感等能力的全面提高,整個過程都是康復文化的實踐過程。

(三)康復文化實踐的法規、制度和規范保障

要使聾兒獲得認知、社會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必須建立和完善法規制度保障體系,包括國家、省市殘疾人(聾兒)康復法律法規體系,各地殘疾人(聾兒)康復保障制度體系,分類指導的聾兒康復行業規范標準體系,聾兒康復行業規范監督檢查制度和機制。

(四)康復文化知識、康復技術和手段的傳播、應用和改良

20年來,在聾兒康復文化形成過程中,康復知識不斷充實和更新,特別是康復聽力學和聾兒聽力語言基礎學課程的形成,標志著聾兒康復學科體系的建立,北京聽力語言康復技術學院的成立和聽力語言康復專業教材的出版,標志著康復技術人員教育和培訓體系的建立。這些體系促進了康復文化的傳播與應用,有利于康復技術和康復手段的應用和改良,促進了康復質量的提高。特別要提到的是,“助殘日”、“愛耳日”的設立,每年圍繞這些節日,尤其是“愛耳日”開展的主題活動,通過各種媒體宣傳,使聾兒康復文化產生了廣泛認知和影響。

(五)與康復文化傳播相適應的設備研發及使用

這些康復設備包括:耳科檢查和檢測設備,助聽、聽力重建設備及護理保養設備,言語矯治、康復教育教學設備和家庭康復用品。這些設備的研發和使用過程,推動了聾兒康復文化的形成。作為其中的重要環節,必須注重使用效果反饋,以效果促技術,逐步形成研發、生產、銷售、工程規模化發展的格局。

(六)康復文化機構

各級各類聾兒康復機構組成為聾兒及家庭服務的網絡,是踐行康復文化理念的陣地,是康復知識傳播、康復技術和手段應用的主要載體,又是康復設備使用集中地,對康復設備使用效果反饋具有代表性。因此,有必要促進各類聾兒康復機構規范化和專業化建設,使康復文化得以傳播。

第4篇

意外緣定康復醫學

“機遇只垂青于有準備的人”,王茂斌的從醫生涯應證了這句話。從心臟內科醫生到神經康復醫學的先驅,他義無反顧,在國內開辟了一條神經康復醫學的康莊大道。

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重新調整健康的概念,提出醫學不僅是治病,還應康復人體受損功能,神經康復學隨之在國外悄然興起,但國內醫學界對此還渾然不覺。

1986年,還是心內科醫生的王茂斌來北京參加老年醫學培訓班,當時授課的是一位來自澳大利亞名叫Peter Last的康復學醫學家,他主講了新興的神經康復醫學科,王茂斌聽得如癡如醉,對于能幫助到那些身體功能受損的“殘疾”患者,重新恢復肢體功能,他感覺心里燃起了熊熊烈火。而Peter問是否有從事神經康復醫學的同行時,全場無一人應答,醫生們面面相覷,陷入一片尷尬的沉默,王茂斌頓時感覺挨了當頭一棒:北京集合了全國最好的醫生資源,卻對一個已在國外興起的學科聞所未聞。正在這時,一個意外發生了,坐在王茂斌邊上的醫生為打破課堂的尷尬局面,推著王茂斌的手舉了起來。當時的王茂斌雖然從事心臟病的康復工作,但與全面的康復科學相之甚遠,他只能無奈地站起來,向Peter作了簡單介紹。

當年的一個小插曲,卻使得中國神經康復醫學的進展和王茂斌的醫學道路緊密結合起來。半年后,王茂斌接到Peter的越洋來信,邀請他去澳大利亞最大的康復機構學習,并幫助申請了資助。對該領域的向往,使王茂斌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進軍神經康復學的征途。日后,回憶起此事,王茂斌爽朗地說:“天上掉餡餅嘍。”

抱著滿腔抱負,學成歸來的王茂斌面臨的卻并非是一條光明道路。當時國內尚未建立康復科,甚至還有很多專家理不清康復科的內涵,將康復等同于療養、理療、養生,對神經康復更是知之甚少。然而,王茂斌頂著上級、同事以及朋友的反對,帶領團隊在河北省人民醫院創立起了國內最早的臨床康復機構。他高舉“康復醫學就是臨床科學,與其它臨床學科意義相當”的旗幟,要為康復科正名。國內就康復醫學論戰了二十多年,其間王茂斌不曾放棄過堅持與鉆研,他的團隊在這條充滿未知和艱辛的道路上,踽踽獨行,不斷翻越障礙,勇攀高峰,在原衛生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同行的共同努力下,終于耕耘出國內康復學科的“一畝三分地”。

隨著康復臨床的不斷精進,王茂斌團隊康復了眾多腦卒中與腦損傷患者,取得的成績使當初反對的人改變了態度,這讓王茂斌也深受鼓舞。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政府部門也明確了在中國發展康復醫學的重要性,其迎來了發展的全新拐點。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劃綱要中,明確了康復醫學即是臨床一級學科的地位。2008年汶川大地震,原衛生部委托中國康復醫學會組成“國家康復醫療隊”,由王茂斌擔任名義隊長,深入災區開展康復工作。由此可見,康復醫學在臨床中不斷顯示出它的優勢,政府部門還提出了“防、治、康三結合”和“加長康復醫學短板”的戰略。

積極創新 志在功能康復

過去,醫學上普遍認為大腦神經細胞與神經源無法重生,腦卒中或腦梗死患者出現功能缺失,只能回家休養或者去療養院,沒有科室能對患者的癱瘓以及其他嚴重功能加以治療。“好不容易救活了患者,下半輩子卻要癱在床上,這是很痛苦的事。”說到這里,王茂斌皺起了眉頭。正因為如此,神經康復醫學針對疾病所致的運動、感覺、言語交流、認知、吞咽、二便等功能障礙進行的評定和治療,顯得意義非凡,也給了王茂斌堅持的動力。

“神經疾病患者是康復科的既定患者,康復醫學可以將大腦活著的細胞功能最大化,從而減少患者的殘疾,讓他們歸屬社會。簡單來說,神經康復醫學旨在讓孩子去上學、青年人去上班、老年人能生活自理。”王茂斌說。

據王茂斌介紹,三級醫院康復醫學科的重點在于急性期的臨床康復,因為康復醫學介入越早,功能恢復的效果越好。比如腦出血的病人,搶救過來后就要即刻考慮功能問題。“原衛生部要求康復科醫生在患者病情穩定后48~72小時內,必須介入到神經內外科、骨科、心臟科等科室。”王茂斌告訴記者,有數據表明,中風患者的功能恢復主要發生在病后6個月內,尤其是頭3個月內,而康復醫學的早期介入,可以讓80%的中風患者恢復行走能力。經過康復科治療,較輕的患者一般在8~14天后便可以回家;還有望進一步功能恢復的,繼續到康復醫院或二級醫院對其實施穩定期和恢復期的康復治療;若是功能無恢復的希望,應該去老年之家、護士之家、養老院等長期照顧單位。

另外,康復科的治療手段相對多樣化,以患者腦損傷為例:為恢復其功能,醫生可以采取藥物、訓練、矯形支具等手段,利用腦的可塑性,重新組織腦的功能。“這跟地震發生后的交通阻斷是一樣的道理,可以通過其他路徑抵達災區,想盡辦法構建連通新的道路。”

醫學在不斷進步,疾病也在不斷演變,王茂斌在神經康復科學領域積極創新。在王茂斌看來,在既有的醫學基礎上,康復科的治療手段可以打破框框條條,一切皆圍繞患者的功能康復。

堅持信念 對患者不輕言放棄

王茂斌的病人,很多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患,面對這些“老大難”,王茂斌從來不輕言放棄。“只要病人有一線康復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無論成功失敗,都是對患者負責。”因為這種個性,王茂斌曾讓多位被同行“判死刑”的患者康復正常。

2002年,英國倫敦北部發生火車脫軌事故,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女主播劉海若在車禍中遭受嚴重復合損傷,經英國多方搶救仍處于嚴重昏迷狀態,被認定已經腦死亡。一個月后,劉海若由王茂斌科室的凌峰教授從倫敦接回北京治療。當時她因重癥腦損傷,處于昏迷狀態,視覺、聽覺、痛覺刺激都沒有反應,生命體征也不穩定,痙攣明顯,上肢屈肌和下肢的伸肌中度痙攣。

在神經外科穩定住病情的同時,王茂斌對劉海若進行了系統、嚴謹的康復性檢查和評估后,否定了腦死亡這一診斷結果,并立即參與多學科專家會診,討論她的康復治療方案。王茂斌當時認為預防性康復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劉海若昏迷時期,利用擺放、有限范圍內的關節活動以及其他被動型處理等“二級預防措施”來控制四肢痙攣加重,同時預防患者可能出現的吞咽、二便等功能障礙。

當康復治療進行到近三個月時,劉海若蘇醒了過來,前期的康復訓練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痙攣已完全消失,這為肢體功能訓練奠定了基礎,吞咽功能障礙的預防也為防止誤吸、改善體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隨后,王茂斌及時轉被動性處理計劃為以主動性康復訓練為中心,因為臥床近三個月,劉海若產生了明顯的“廢用狀態”,但王茂斌認為其大腦功能沒有根本性破壞,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科學訓練便可恢復。通過運動功能主動性訓練、藥物、針灸、電刺激、主動性盆底肌肉訓練,以及認知功能訓練(特別是計算機輔助的認知功能訓練),還包括社交活動等一系列系統、主動性訓練了近兩年時間,劉海若奇跡般地恢復到接近正常狀態,后來開始了正常上班和生活。劉海若對此感激萬分道:“您一直不拋棄、放棄,我才得以恢復。”

醫生的醫術固然重要,而醫生對病人精心治療的態度與愛心更讓人敬佩。王茂斌造就的一個又一個成功病例,不只是康復醫學的勝利,更是堅持的勝利。

心系康復 躬耕不輟康復事業

2002年,王茂斌已到了退休年齡,從醫的腳步卻沒有就此停止。當時宣武醫院的神經康復科尚處于摸索階段,科室理念與治療方式都沒有明確。王茂斌被宣武醫院返聘為康復醫學科的主任,本著嚴謹的科研態度與豐富的從醫經驗,嘔心瀝血地構建起今天規范的神經康復科,并將科室水平提升到了國內先進地位。

經由先驅們的不斷努力,康復醫學的概念已經規范,但仍面臨著諸多問題。“首先,專業人才缺乏,由于我國缺少康復醫師的正式認證,以致從事康復醫學的人員魚龍混雜。而一個合格的康復醫師,應在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基礎上,經過‘3+2’的畢業后續教育,獲得統一認證才能上崗。其次,康復醫學還沒實現分級醫療,絕大部分責任由綜合醫院承擔著,但綜合醫院的容量有限。最后,康復科的高額醫療費用也是學科發展的瓶項,對很多患者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費用能不能報銷很關鍵。在醫保上的報銷,康復科需要國家醫改的支持,費用過高可能導致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心系康復醫學的王茂斌憂心道。

各種康復學科問題的出現,也促使王茂斌致力推動康復科發展。為了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康復醫療體系,他聯合同行專家參考發達國家的模式,以“康復醫學會建議”的名義,向北京市衛生局遞交了一個“急慢分治、分級醫療”的醫療模式起草文件。該模式是以社區為基礎,指定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患者接受康復服務的住院時間與治療機構。此外,王茂斌還以主編的身份參與了《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的編纂。

令王茂斌欣慰的是,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國康復醫療事業迅速發展,并成為中國醫藥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家制定的“防、治、康三結合”和“補齊康復醫療的短板”兩個政策也在逐步落實。

“我認為只要有利于學科發展,又能帶動基層工作,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就應當予以支持。無論如何,要抓住國內康復醫學發展的黃金期,借助政府醫改的大好形勢,將中國康復醫學的發展推上一個新臺階,創造出中國康復醫學發展的獨特模式,快速趕上國際先進水平。”說到未來的發展,王茂斌眼里充滿了自信。

王茂斌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康復科原主任,主任醫師,教授。1993年調入原衛生部北京醫院,主要從事心腦血管病的臨床康復醫療、科研與教學;建立了北京大型綜合醫院中規模最大的臨床康復醫學科,擔任原康復中心主任,康復醫學碩士生導師及原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自2002年始,負責組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康復中心,這是國內第一個為神經內、外科重癥患者提供早期臨床康復的機構。目前在承擔宣武醫院神經康復中心的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擔任中國康復醫學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名譽會長(原創始會長)、北京康復醫學會名譽會長(原創始會長)、北京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會長等職,并兼任中國殘疾人社會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現在正作為主編在編纂《中華醫學百科全書·康復醫學卷》。30余篇,有關腦卒中康復的研究曾獲省局級科技成果獎三次。

第5篇

 

1983我國康復醫學研究會正式成立,這是我國康復醫學得以進一步發展的里程碑,對我國的康復醫學領域發展具有推動與促進作用。目前,我國將醫學領域主要劃分為保健、預防、臨床和康復四大體系。但是隨著康復醫學學科功能的擴展和延伸,它已成為臨床醫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在骨科康復學、神經康復等典型的病理領域中所體現的重要作用。隨著醫學領域研究水平不斷深入,人們為了更好地發揮臨床與康復醫學二者相結合的優勢,國內外相繼建設了各專科中心,例如脊髓損傷中心,在中心臨床治療過程中緊密結合康復醫學治療,實踐證明,二者的結合利用可以大大縮短康復時間,充分證實了臨床與康復醫學相結合的良好治療效果。

 

1臨床醫學中加強康復醫學的重要意義

 

在現代醫學模式發展背景下,各個醫學學科領域應首先強調“堅實、寬厚的理論知識體系”與“全面系統的專業技能”,因此充分拓展各醫學領域的優勢,加強各醫學領域之間的聯系,通過整合和處理,建立完善的高質量學科交叉體系。其次,有些醫學領域之間并沒有清楚的劃分界限,在科學技術不斷提升的今天,發展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醫學領域的發展趨向,打破各學科之間的壁壘,拓寬學科之間的交叉與滲透,增強醫學學科的發展前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傳統的醫學治療模式,以創新性、多元性的角度來開展醫學研究工作,從而形成一種主流的新型的學科研究方向,這也符合現代醫學領域對高水平、綜合型人才發展的需求,因此將多學科領域相結合對發展醫學研究、培養醫學人才都具有重要意義。

 

從臨床醫學與康復醫學的治療功能和特點上來看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各種疾病的臨床治療后都需要一定的康復時間,尤其針對一些對身體損傷較為嚴重的疾病,如截肢、燒傷、臟器移植等重大手術都會給身體、精神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從手術治療到恢復健康這一臨床階段在嚴格意義上都屬于康復醫學的治療過程,可見,臨床醫學可以為康復治療奠定治療基礎,同樣,康復治療也可對臨床治療具有促進作用,二者相互促進,互相影響,互為補充,具有相互制約的聯系,因此在臨床醫學中強化康復醫學具有重要意義。

 

2 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相互關系

 

臨床醫學是指通過一切必要的針對原發性疾病具有明顯消除、逆轉疾病病理,達到挽救生命治愈傷病的目的。而康復醫學是根據身體功能性障礙進行相關的代償或補償的治療辦法,主要包含對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價、治療和處理,使患者在經過康復過程逐步恢復到身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心理、精神、職業和社會功能得到及時改善,從而重新投入到生活、工作中。

 

現如今,隨著康復學與臨床學之間的交叉優勢,逐漸在臨床工作中強化了對康復醫學的重視程度,有二者的結合衍生出相應的康復醫學分支學科,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有骨科康復、骨科康復、神經康復、腫瘤康復及老年病康復、兒科病康復等。在康復醫學分支學科中一些專業康復醫師的分類也逐漸得到完善,如骨科康復醫師、神經康復醫師等專業培訓設置。隨著專業康復診室和專業康復醫師的構建,專科康復醫學的發展也更趨完善,可見,康復醫學的發展與臨床醫學已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在骨科康復醫學方面的發展較為成熟和專業,骨科康復專業將手術治療、假肢和矯形器輔助、功能訓練三項設置為康復治療的必要組成結構,在三者的良好配合和促進下最終達到實現功能性恢復的目的。

 

3 臨床醫療工作引入康復治療的必要性

 

康復治療是疾病治療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臨床治療對康復治療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作用,一些臨床認為成功的病理從康復學的角度來看并不是理想的。臨床藥物和手術的治療并不能替代康復治療所帶來的治療效果,因此臨床醫師除了要具備專業的臨床治療知識與技能外,還要熟知康復治療的知識體系,從而提升治愈效果。例如,一些醫院在神經病學與康復治療銜接環節上存在空白,一味強調藥物的治療效果,完全忽視神經系統疾病的預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原理主要是疾病與障礙二者共同造成,藥物治療等臨床手段只可以對神經系統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在功能障礙的消除和恢復上治療效果微乎其微。由此可見,將康復醫學中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評價法、觀察和檢查法應用臨床治療的同步過程中,通過二者的藥物治療和康復介入治療,必定要加強功能障礙的恢復速率,另外康復訓練重視對患者機能的改善,從而提高神經系統疾病的治愈水平。因此在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構成中,要為患者抓住最佳的康復治療時機,防止產生繼發性的功能性疾病。在充分意識到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所帶來的理想治療效果的基礎上,應積極拓寬二者的學科分支,完善二者的學科實踐體系。

 

綜上所述,在全新的現代醫學理念指導下應開啟系統全面的醫學治療模式,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始終貫徹康復醫學的治療理念,為患者提供診斷與治療合為一體的過程,要不斷在臨床工作中強化康復醫學對疾病恢復的優勢,在二者的緊密配合下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全面提升醫學治療質量。

第6篇

關鍵詞 針灸推拿 康復醫學 中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康復醫學教學目前已進入了高等中醫藥院校,多在針灸推拿專業下開設康復方向。下面就針灸推拿專業開設康復方向的必要性及其課程內容設置進行探討。

1 針灸專業康復方向設置的必要性

保健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是現代醫學體系的四個組成部分,它們相互聯系組成一個統一體。康復醫學是醫學領域的一個新興學科,與臨床醫學有著不同的治療對象、治療目的,但二者關系緊密,相互滲透。臨床醫學的對象是各類病人,而康復醫學的對象是臨床醫學中患病后遺留暫時或永久障礙的患者;臨床醫學的治療目的是消除病因和逆轉疾病的病理過程,挽救生命潛能,而康復醫學的治療目的則是預防繼發性殘損,保存與改善功能,回歸社會。因此,康復醫學貫穿在許多疾病臨床治療的整個過程,而不僅僅是臨床醫學實施后的延續①。康復醫學早期介入臨床醫學各科,對減輕功能障礙程度和幫助患者盡早重返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升,對康復醫學的也需求也越來越大。

在我國,康復醫學已開始融入臨床醫學,很多西醫院都設立了“康復醫學科”,建立了“康復治療室”,為各臨床科室的急、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復治療。而在中醫領域,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的融合發展比較慢,中醫院的康復科還多以聲、熱、光、電等物理因子治療為主,真正意義上的功能康復開展得較少。因此,目前非常需要中醫臨床康復人才。

在中醫學領域推廣和應用康復醫學,針灸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切入點。在中醫各臨床學科中針灸與康復醫學中的主要療法——物理療法的關系最為密切,二者的結合也最為緊密。例如,物理療法治療的三類主要疾病,神經系統傷病、運動系統傷病、心肺系統傷病,同時也是針灸臨床的主要疾病。另外,二者有相似的治療方式,針灸療法中應用的針、灸、罐,實質都是力、熱等刺激,與物理治療一樣遵循刺激與反應規律;相似的知識背景,即物理治療師與針灸醫師都常采用徒手方法診查與治療,都需要對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知識有很好的掌握。而且,現代醫學從業者中物理治療師被認為最適宜學習和應用針灸療法②。中醫針灸與康復醫學結合之緊密,不僅表現在上述相似性上,更主要表現在康復醫學理論對針灸療法有指導作用。為說明此問題,本文以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為例,從康復醫學對針灸取穴、施術的選擇和療效評價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

首先在針灸取穴方面,《針灸大成·治癥總要》有“中風不語、手足癱瘓者,……先針無病手足,后針有病手足”之明訓,但目前針灸臨床在偏癱早期的取穴方法有或針患側或針健側(巨刺法)之不同。康復醫學PT療法中的Brunnstrom方法,其基本內容是在患肢無隨意運動或隨意運動相當弱時利用對側的聯合反應加之患肢隨意運動的嘗試而引發隨意運動。這一方法為針灸治療偏癱早期應用巨刺法提供了依據。大量臨床觀察也表明在早期先針健側,至病情穩定后再針患側或健患側交替使用,確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

在針灸施術上,以往主要依據患者舒適及醫者方便操作,而患者的擺放對臨床療效的影響則很少考慮。腦卒中患者“舒適”的即表現為上肢屈曲、橫放胸前、下肢挺直、髖外展外旋的痙攣模式。康復醫學中的良姿位是對抗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痙攣模式的,有人發現良姿位針刺,既可促進患肢肌力和肌張力的提高,又能抑制相應的痙攣模式,促使分離運動的早日出現,對患肢功能的恢復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良姿位與平常針刺后比較,前者明顯優于后者④。

在臨床評價方面,既往針灸臨床主要采用測量肌力來評價治療效果,但中風偏癱是中樞性癱瘓,其功能恢復不是單純肌力的恢復,而是運動模式的恢復,因此,肌力的評價方法不僅反映不了運動模式的改變情況,而且以發展肌力為重點的治療,還會強化共同運動、聯合反應而導致“誤用綜合征”的出現。而現代康復醫學中的中風偏癱評價量表可以比較客觀地反映運動模式的改變,對治療還有指導意義。目前在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的臨床報道中,越來越多的醫生采用了評價量表法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

從以上可以看出將康復醫學與針灸療法相結合,可以提高針灸治療中風偏癱的療效,補充其不足。除中風外,康復醫學與針灸療法相結合治療其它神經、運動系統傷病也有這一特點。因此,為滿足中醫臨床對康復人才的需求,在中醫院校針推專業開設康復醫學教學是最為恰當的,同時也是非常必要和極為重要的。

2 針灸推拿專業康復方向課程內容探討

設置針推專業康復方向課程,首先應明確該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從目前看,現代康復醫學雖然承認中醫在康復醫學中的作用,但在康復治療小組這一康復醫學的工作方式中,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中醫師同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康復護士等的地位并列,僅作為一名組員,在治療小組組長,即康復醫師的組織、領導下進行康復工作。而國外對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的學歷要求是中學畢業后再接受3~4年的相應專業教育的高等職業教育即可。現在中醫校院招收的多是七年制本碩連讀生,因此,培養目標應設定為在綜合醫院和中醫院中以中醫針灸推拿為特長的康復治療小組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而不僅僅是一名治療師。

設置針推專業康復方向課程,還應明確將中醫針灸與現代醫學中的康復醫學相結合的目的、原則和條件。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針灸前輩承淡安先生在談到現代醫學的神經學說與中醫針灸結合時的一段話:“……我們要認識到巴氏(巴甫洛夫)學說是新興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而不是專門為結合中醫或針灸而設,我們要學習它來改進我們的祖國醫學,就應該首先把祖國醫學理論和巴氏理論均搞透徹,然后在應該接合之處接合,可能匯通之處匯通,這樣才能完善無缺,有利無弊”。承淡安先生的一席話為我們指明了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的目的是改進和提高中醫學,推動中醫針灸在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術方面的創新,因為一門學科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兩者結合的原則是以中醫針灸為本,將現代醫學知識拿來為中醫針灸所用,而不是兩種醫學1+1=2的簡單相加。而兩者結合的前提條件則是對中醫針灸和現代康復醫學知識都要有深入的學習和透徹的了解。

具體課程設置方面,首先,中醫課程的設置中應加強與康復相關內容的教學。如康復醫學中神經、肌肉、骨骼病癥較多,而根據中醫經絡理論,經筋 “主束骨而利關節”, 很多神經、肌、骨病癥屬于經筋病的范疇,因此,要加強經筋生理、病理、經筋病癥的特點,以及經筋病癥的治療等方面的教學內容。

第二,現代康復醫學的課程設置應重點突出。根據培養目標,作為康復小組的領導者,我們培養的學生應對現代康復醫學有一全面的了解,故現代康復醫學所涉及內容的課程都應該設置。但學生畢業后以臨床工作為主,因此在課程內容與學時安排上,應突出以臨床康復為中心,以物理療法、作業療法相關內容為主,而康復心理學、言語治療學、康復工程學等內容為輔。

第三,在以上兩類課程的基礎上,還應設置將康復知識與中醫針灸理論結合應用的課程。如可設立“中醫針灸臨床康復學”,這門課程可幫助學生將康復醫學知識有機地融入中醫針灸治療中。還以中風偏癱為例,康復醫學是針對中風這一病及運動功能障礙這一癥,將偏癱的功能恢復分為六期分別施以不同的治療方法,而針灸臨床康復治療則是在借鑒功能恢復分期的基礎上,根據中醫經絡理論,既對運動功能障礙的肢體進行辨證,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癥狀,采取刺健側、刺患側或健患側同刺的方法,選取陰經或陽經的穴位進行治療,同時,還要對全身的癥狀、體征進行整體辨證,按“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取穴和施以補瀉手法,以促進全身機能的平衡協調,而這種整體治療對局部癱瘓肢體的康復大有裨益。

第四,充分發揮中醫傳統康復學特色。中醫傳統康復學歷史悠久,康復方法多樣,除中藥、針灸、推拿等外,還包括飲食、導引、氣功等獨特的康復方法。因此,還應增加這些課程,以全面發揮中醫學在康復醫學中的作用,進一步突出和加強中醫學在康復醫學中的地位。

總之,在針灸推拿專業開設康復方向,既順應了醫學發展的趨勢、符合市場的需求,又有益于針灸推拿專業的發展創新。希望通過以上課程的設置,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中醫針灸人才。

注釋

① 陳立典.康復醫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29.

② Val Hopwood,Maureen Lovesey,Sara Mokone.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in Physical Therapy. Churchill Livingstone; 1 edition January 15,1997.

第7篇

1一般資料

我科2003―2007年收治的40名偏癱患者,其中男性23名,女性17名;年齡最大80歲,最小28歲。臨床表現為以腦部疾病如腦卒中、腦外傷、腦腫瘤等導致的一側肢體隨意運動不全或完全喪失,病程15 d~1年,經頭部CT或MRI證實有明確病灶并排除重大器質性疾病。

2治療方法

除采取常規中西醫康復治療,即針刺治療結合康復運動訓練及辨證給予中、西藥物治療外,采用分期康復護理方法。

2.1遲緩階段的護理方法急性期發作后,患者肢體失去控制,運動功能完全喪失,護理工作重點放在良肢位擺放、關節被動活動及心理護理上。

2.2痙攣階段和聯帶運動階段的護理方法隨著病情的控制,患肢開始出現運動,但這種運動是伴隨著痙攣的刻板運動[2]。此期病人一般都可以離床去運動療法室進行康復訓練,因此痙攣期的護理要點主要是指導病人翻身、起坐、移乘及自我功能鍛煉。

2.3部分分離運動階段和分離運動階段的護理方法此階段患者的痙攣程度開始減輕,運動模式開始脫離聯帶運動模式的控制,出現了部分分離運動到難度較大的分離運動,病人的運動功能逐漸恢復。護理要點放在運動指導、ADL的指導及心理指導上。

2.4正常階段護理方法此階段痙攣逐漸減少至消失,各關節均可完成隨意運動,協調性和速度接近正常。此期護理要點放在回歸家庭和社會后的功能鍛煉方法的指導上。其次應鼓勵患者增加運動,但應按照醫院指導的正確方法運動,注意防止因過勞而誘發異常運動模式,鼓勵患者到社區康復站參加訓練,積極地進行健康管理。

3結果

采用SPSS 11.0軟件,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治療前后Fugl-Meyer綜合評分分別為31.58±13.45和81.25±15.69,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討論

近年來,中樞神經可塑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如易化(facilitation)理論、軸突的發芽(sprouting)、功能的代償和重塑、區域重組(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等極大地推動了神經康復學的發展,奠定了神經康復醫療的理論基礎,更新了神經康復醫療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為偏癱的康復治療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時康復護理結合現代康復技術的開展成為本學科的熱點。本護理方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結合現代康復醫學Brunnstrom偏癱康復的六個階段,分期施護。

遲緩階段,相當于Brunnstrom Ⅰ期,由于上位中樞對低級中樞失控,沒有受到實質性損害的脊中樞因而“休克”,以致患肢出現軟癱,實踐證明軟癱期越長預后越差[3],因此,在這個階段的護理采用良肢位擺放、肢體被動活動,目的在于向大腦輸入多種感覺信息,促進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的聯系,誘發肢體的主動運動,促進大腦細胞“功能重組”,實現對低位中樞的調控。

痙攣階段和連帶運動階段,相當于Brunnstrom Ⅱ~Ⅲ期,此時優勢肌群的肌張力已經出現并且逐漸增大以致亢進,非優勢肌群的張力卻很弱,康復訓練方面采用易化技術(Bobath方法、Rood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和運動再學習方案,一方面加大正常感覺的輸入,利用和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聯合反應、共同運動),促進軀干和四肢的主動運動,減低過高的肌力,并由異常的運動模式逐漸轉向正常的運動模式。此期護理要點為配合治療,指導患者正確地翻身、起坐、移乘及自我功能鍛煉,使神經功能的恢復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緩解肢體痙攣,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

部分分離運動階段和分離運動階段,相當于Brunnstrom Ⅳ~Ⅴ期,此期患者痙攣減輕,應指導患者建立正常運動模式,配合康復訓練主動運動和速度、協調性方面的練習,護士在ADL方面對患者進行指導,為下一步回歸家庭做準備,進一步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正常階段,相當于BrunnstromⅥ期,此期患者痙攣逐漸減少,各關節均可完成隨意運動,協調性和速度接近正常。但是部分患者仍存在后遺癥,護理要點為回歸家庭和社會后的功能鍛煉方法的指導。

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算,我國每年腦卒中的發病率為217/10萬人,全國每年發病人數逾150萬人,致殘率高達86.5%[4],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及社會節奏的加快,腦卒中及腦外傷患者在逐年增加,腦卒中及腦外傷患者多伴有偏癱等后遺癥,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偏癱患者綜合康復分期護理通過提高患者運動功能和ADL,不僅增強了患者自身的自理能力,而且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社會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于兌生,惲曉平.運動療法與作業療法[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467.

[2]Davies P M.循序漸進:成人偏癱康復訓練指南[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6:18.

[3]王洪忠,許健鵬.實用中西醫結合偏癱康復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5.

第8篇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目的 為探索A型肉毒毒素治療小兒中樞性痙攣的最佳濃度。方法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該科收治的小兒腦癱尖足患兒46例,隨機分為A、B兩組,采用蘭洲生物制品產生產的A型肉毒毒素衡力配制成兩種不同濃度,A組濃度為50 u/mL;B組濃度為25 u/mL。用肌電引導儀的電刺激模式定位注射患兒小腿三頭肌。結果 A、B兩組在起效時間、療效達高峰時間、療效持續時間、小腿三頭肌痙攣的緩解程度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用A型肉毒毒素50 u/mL和25 u/mL的濃度注射小腿三頭肌,在治療小兒中樞性痙攣所致的尖足癥狀上,療效確切,效果相近。

關鍵詞 A型肉毒毒素濃度;痙攣型腦癱;小腿三頭肌

[中圖分類號] R7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b)-0061-02

A型肉毒毒素治療中樞性痙攣的療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的臨床臨床驗證,但在治療濃度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有主張高濃度低容量,有主張低濃度高容量,然而相關研究報道不多,尤其是治療小兒中樞性痙攣的最佳濃度尚不明確。因此,該研究特別設計濃度為50 u/mL和25 u/mL的A型肉毒毒素,對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間小兒腦癱所致的尖足癥狀進行臨床治療觀察,其目的是檢測兩種濃度不同的A型肉毒毒素治療效果是否會出現不同。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科住院和門診收治的痙攣型腦癱患兒,診斷符合2006年在長沙召開的第二屆全國兒童康復、第九屆全國小兒腦癱康復學術會議上制定的小兒腦癱診斷標準、小腿三頭肌痙攣程度Ashworth分級在2級以上、隨訪半年以上的患兒46例,共計87腿(5例是偏癱型)。按注射日期單或雙號隨機分為兩組。A組中有男14例,女8例,年齡最小為1歲6個月,最大為16歲,19名雙癱患兒、3名偏癱患兒,共計41腿;B組中有男14例,女10例,22名雙癱患兒、2名偏癱患兒,共計46腿;兩組患兒經年齡、性別、體重、小腿痙攣程度的統計學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均采用蘭洲生物制品產生產的A型肉毒毒素衡力,A組小腿三頭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濃度為50 u/mL;B組小腿三頭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濃度為25 u/mL。

1.2 方法

1.2.1 注射 A型肉毒毒素的注射由該研究親自操作,用該科與諾誠公司研發的肌電引導儀的電刺激模式定位注射。注射劑量憑以往經驗,根據患兒小腿三頭肌的大小和痙攣程度,每腿在小腿三頭肌注射的總劑量為15~100 u不等,一般腓腸肌內側頭分2~3個點,腓腸肌外側頭分1~2個點,比目魚肌分3~5個點注射。

1.2.2 評定 評定內容包括:①小腿三頭肌痙攣程度的Ash worth分級;②屈腿時誘發踝陣攣的強度,分4個等級;③伸腿時誘發踝陣攣的強度,分4個等級;④行走時足跟離地的高度,分三個等級;⑤蹲下時足跟離地的高度,分3個等級;⑥家長對患兒尖足治療效果的滿意程度,分3個等級。

評定的1~5項由負責患兒治療的PT師完成,第6項由患兒家長完成。該實驗采用雙盲的方法,治療師和患兒家長都不知道患兒的分組和所注射的A型肉毒毒素的濃度。評定的時間為:注射前、注射后1、3、14、30、60、90、180 d各評定1次。以上6項指標出現一項或一項以上改善的時間定為起效時間;改善程度達到穩定的最初時間定為達峰時間;以上6項指標中有3項或3項以上較達峰時出現反彈的時間定為療效持續時間。達峰時癥狀改善率在40%以下定為無效、改善率在40%~75%為有效,改善率在76%~89%為顯效,改善率在90%以上為療效滿意。

1.2.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 肌肉痙攣評分明顯下降,運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有效:肌肉痙攣評分下降,運動功能得到改善。無效:肌肉痙攣評分無下降,運動功能未得到改善。

1.3 統計方法

將該次治療所得數據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成組比較的t檢驗進行假設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

2 結果

兩種濃度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藥物作用的起效時間、療效達高峰時間、療效持續時間的對比見表1。

兩種濃度的A型肉毒毒素治療后的療效對比見表2。

經統計學檢驗,A組和B組在起效時間、療效達高峰時間、療效持續時間、以及療效方面無顯著性差異。所以,本實驗的結論是:用A型肉毒毒素50 u/mL和25 u/mL的濃度注射小腿三頭肌,在治療小兒中樞性痙攣所致的尖足癥狀上,療效確切,效果相近。

3 討論

在小兒腦性癱瘓的患病率中,痙攣型腦癱比例最高,約占全部病例的60%~70%,表現為伸張反射、起立步行兩腿呈交叉姿勢、尖足,膝關節屈曲攣縮,骨關節內翻變形,下肢肌張力增高,各肌肉間的肌力不平衡,不會坐、爬、站、行。

A型肉毒毒素的療效持續時間較長,通常為3~6個月左右,期間可以讓患兒在痙攣解除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康復訓練,學習正確的姿勢的和動作,形成正確的運動模式,矯正異常姿勢。在A型肉毒毒素的療效小時候,患兒已被糾正的異常姿勢并未得到反彈,這很可能與運動后高危中樞對脊髓牽張反射的調控改善有關。

目前,用A型肉毒毒素治療中樞性痙攣正在普及,其療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的臨床驗證,但在藥物濃度的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目前得到共識的是:低濃度高容量有助于藥物的擴散,可用于較大的肌肉;高濃度低容量可減少擴散,用于注射小肌肉可使作用更精確,并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那么,究竟哪些肌肉用多高的濃度和容量會實現最佳療效和最小不良反應,這是值得臨床深入研究的,尤其是治療小兒中樞性痙攣,更須要精確地把握藥物的濃度和容量。小腿三頭肌痙攣是導致腦癱患兒行走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起到立桿見影的效果,治療濃度該如何掌握。通過該實驗,采用50 u/mL和25 u/mL這兩種濃度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小腿三頭肌,治療小兒中樞性痙攣的尖足癥狀,均為適合的治療濃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無明顯的不良反應這兩種藥物濃度同樣適合于注射與小腿三頭肌類似的大肌肉,如治療髂腰肌、內收肌群、半腱肌、半膜肌、股二頭肌、肱二頭肌、肱橈肌等肌肉的痙攣。綜上所述,針對小兒腦癱小腿三頭肌痙攣所致的尖足癥狀的臨床治療,通過濃度不同分組進行的治療測試,觀察的療效結果沒有因為濃度大小不同而引起療效的不同。

參考文獻

[1] 李巍巍,楊堅,張穎,等.康復訓練結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卒中患者下肢肌痙攣的臨床研究[C]//中國康復醫學會運動療法分會第十一屆全國康復學術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2011.

[2] 炤蘭.A型肉毒毒素注射質量對痙攣型腦癱患兒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影響[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1.

[3] 肖曙光,蘇珍輝,李麗媛,陳艷平,陳艷.A型肉毒毒素治療小兒腦癱的觀察與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6):73-74.

[4] 胡月光.腦癱痙攣性馬蹄足腓腸肌組織化學和超微結構觀察[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9,16(4):233.

[5] 唐彥萍.胡月光.腦癱髖內收痙攣性內收肌組織化學超微結構研究[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15(1): 8.

[6] 馬彩云,耿香菊,等.A型肉毒毒素輔助綜合康復治療痙攣性雙癱療效[J].臨床醫學, 2012,22(7):36.

[7] 黎鋼,曹學兵1A型肉毒毒素治療肌痙攣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國外醫學: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冊, 2010,23(2):77.

第9篇

所有學生在校期間遵循學校晨午檢制度 

寄宿生嚴格按照學校晨午檢制度,走讀生晨檢按照學校進出檢測制度,午檢和寄宿生一樣。

為增強學校疫情預防與控制力度,提高師生防病能力,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及時發現情況并及時處理,防止疫情發生,結合我校情況,制定學校晨午檢制度。 

一、 晨午檢目的 

及時發現、報告和處理學校疫情,保障師生員工健康安全。 

二、 晨午檢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原則。晨午檢實行校長負總責,處室負責人、班主任具體負責的制度。 

三、 晨午檢內容 

晨檢時間為每天早讀,上報時間為上午第一節上課前;午檢時間為午讀,上報時間為每天下午第一節上課前。由班主任、班長對學生身體狀況及相關情況進行了解和檢查,處室在聘人員由本處室負責人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解和檢查。晨午檢具體內容如下: 

1.本人身體狀況,有無發熱、咳嗽或其他可疑的不適癥狀。 

2.家人、離鄉返鄉與疫區人員、確診病人接觸情況,查看醫院診斷證明材料或解除隔離材料。 

3.病愈返校學生詢問身體恢復情況,查看醫院診斷證明材料。 

4.與疫情有關的其他情況。

四、晨午檢上報 

常規晨檢,有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的班級由其班主任報告。實行零報告制度(無病例也要報告以便統計、上報)。 

五、晨午檢操作細則 

(一)學生晨午檢操作細則 

1.發放《學生晨(午)檢記錄表》由班主任每天早晨學生進班、下午學生進班前檢查并統計好,并及時匯總上報學校。對異常情況應當按規定程序進行報告,不得緩報、瞞報、漏報。

2.晨午檢中一旦發現學生中有≥37.3℃癥狀者要立即報告本部門負責人員,并由專人將該生送至校內臨時隔離室,再次進行體溫測量,并填寫相關登記表,通知學生家長。 

3.晨午檢時間以外師生中發現有發熱者(額溫≥37.3℃),全校師生人人有責任及時報告。 

4.晨午檢時應認真、細心

一看:仔細觀察學生的面色(紅潤,尚可,一般,差)、精神狀態(好,較好,一般,差); 

二聽:聽患病學生、其家長和同學的闡述; 

三問:每天了解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的家庭情況,家中有無成員發熱,是否有疫情接觸(不可隱瞞),有疫情接觸學生(有醫療和家長證明)要在家觀察兩周才可到學校上課,并上報; 

四聯系:對沒來校的學生,班主任要打電話了解情況并登記,如有發熱學生要及時報告學校,并及時上報情況。 

5.每日晨午檢情況要做好記錄,班主任早午讀時間要檢查本班人數及學生身體情況,特別對異常情況更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內容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等。 

6.嚴格執行疫情日報告制度。實行追蹤隨訪制,由班主任分別對異常的學生進行每日追蹤電話隨訪,及時了解其診治情況。并對與其有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各部門負責人要將異常學生情況及時上報學校有關領導。要求居家隔離病人做到“二不”即不上課、不外出。對疫情緩報、瞞報、漏報者,相關責任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7.督促各年級的常規晨午檢及“特殊癥狀、因病缺課學生日統計報表”工作。 

(二)學校聘用人員晨午檢操作細則: 

1.處室指定專人承擔晨午檢檢查和信息報表等有關工作。 

2.聘用人員晨午檢工作應在每天早上第一節課及下午第一節課前完成。 

3.聘用人員出現發燒、咳嗽、咽痛等流感癥狀或其他不明癥狀時,不能進校、進課堂,應立即報告負責人,盡快到醫院診斷治療。 

4.對生病請假的聘用人員,處室負責人要問明病情及去向,如實登記到晨午檢統計表上,并做好過程跟蹤了解,直至痊愈。 

第10篇

關鍵詞 腦卒中后偏癱 康復 護理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近年來,我國腦卒中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致殘率為70%~80%。①偏癱是腦卒中主要的運動機能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最常見后遺癥之一,嚴重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許多研究者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中醫康復治療與護理進行探討,提出了一系列的康復措施。現結合文獻,對其綜述如下。

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治療康復一般分為2階段:住院階段、家庭或社區自行康復階段。

1 住院階段的康復治療與護理

腦卒中偏癱患者住院階段的康復護理包括康復早期護理和康復后期護理。急性期或早期康復介入的最佳時間為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經癥狀不再進展后48~72h,②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恢復和整體療效有著重要的意義。北美等國家自20世紀60年代起,腦卒中發病后,即刻讓患者入住卒中病房(SU),開展早期康復護理。③

1.1 情志護理

馬巧玲等④報道,腦梗死急性期抑郁發生率為32.6%。抑郁的發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礙于神經功能的恢復。腦卒中發生后,其急性期治療很關鍵,越早進行功能鍛煉,神經功能恢復越快。錯過時機,將嚴重影響治療效果,甚至造成永久的后遺癥。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由于肢體功能障礙情緒悲觀,常對疾病康復缺乏信心,不積極配合康復治療,以致失去康復功能治療的最佳時機。

腦卒中后抑郁屬于中醫郁證的范疇,根據《中醫診斷學》關于“腦卒中后抑郁”相關辨證標準并結合臨床實際,可分為痰淤互阻型、氣滯血淤型、腎精不足型、脾胃虛弱型、痰火擾心型五種類型。⑤針對不同類型的證候給予針灸和藥物治療,痰勝者祛痰活絡健脾,氣滯血瘀者行氣活血化瘀,腎精不足者滋陰補腎,脾胃虛弱者補脾養胃,痰火擾心者清心化痰。此外,還可以運用說理疏導、移情相制、氣功調神等方法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配合早期康復治療與護理的順利進行。當患者進入康復后期后,與早期相比,此期各種康復的進程明顯減慢。因此病人易出現急躁、焦慮的情緒。堅定患者康復的信心,鼓勵其堅持功能訓練顯得尤為重要。情志護理還可影響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的效果。席江寧⑥從理論和臨床兩方面證實心理療法有助于加強老年中風病人的針灸療效。因此,在這一階段要鼓勵患者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對病人在康復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都加以鼓勵。

王風改⑦提出對腦卒中患者采用激勵性健康教育模式,該模式是為了滿足腦卒中伴隨抑郁癥狀患者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讓他們了解腦卒中后抑郁是常見的腦血管并發癥之一,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同時強調保持良好的心態,正視現實,面對生活的重要性,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強自我護理能力,從而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沈怡等⑧的減重步行訓練對缺血性腦卒中后抑郁患者有明顯療效,盡早給予步行訓練能滿足患者渴望早日站立及恢復運動功能的迫切愿望,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抑郁及悲觀心理,促其積極、主動地參與日常康復訓練,同時良好的療效又可進一步促進患者的訓練積極性,從而形成良性促進機制。

馬彥紅等⑨認為應用針刺四神聰、四關穴組,可減輕或消除腦卒中患者情緒以及對認知功能的損害,對腦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復有積極作用。潘燕⑩提出電針灸百會、風府、風池、印堂、百會、風府、風池穴位可以加快抑郁狀態的恢復,并進一步促進神經功能的康復。而程遠等豘通過研究認為腹針療法與電針療法均能有效治療老年期腦卒中后郁證,促進情感恢復。但腹針療法臨床總體療效更好,可顯著改善抑郁癥狀。

1.2 患肢功能康復的治療與護理

1.2.1 患肢的按摩和針灸

按摩手法通常與針灸治療同時應用于腦卒中病人早期康復護理階段,于君豙對95例腦中風病人,分別于發病早期(發病后2h內)和晚期(發病2個月后)給予促進技術為主的按摩與針灸結合的綜合康復治療方法,結果發現早期療效優于晚期。鄭燕紅豛提出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應用按、摩、揉、捏四法,順序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為先輕后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每天兩次,每次二十分鐘,對患者的上肢從手指至前臂、肩關節周圍,用紅花酒精進進行輕柔地按摩。國內的大部分研究初步表明,豜不論是缺血性中風,還是出血性中風,恢復期針刺治療皆有著一定的療效,而且在急性期針刺,其療效優于在恢復期針刺。付弋等豝提出腦卒中急性康復期應對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包括頭針、體針和電針。針刺治療選擇申脈、照海、風池、陽陵泉、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環跳及三陰交穴,常規操作,得氣后不行針,留針20 min,1次/d,每周治療5次。

腦卒中康復早期,康復護理以床上按摩針灸及肢體鍛煉為主,而在康復后期則以對患者進行坐、立、行的訓練為主,同時配合針灸和推拿的治療。陳冬青豞提出對康復患者進行坐起及坐位平衡訓練,患者首先側移至床邊,將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將患腿移至床邊,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頭向上抬,軀干向患側旋轉,健手橫過身體在患側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擺動雙腿。他同時提出在坐起和坐位平衡訓練達到預期效果后對患者進行站起及站位平衡訓練,患者Bobath握手,雙上肢前伸,頭和軀干前傾重心前移至雙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髖、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衡杠邊,健側上肢抓緊杠木,重心放于健側下肢,逐漸增加站立時間大于30min。

1.2.2 中藥治療

根據《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豟分為5種證型 ①肝陽上擾:選天麻鉤藤飲加減;②風痰淤阻:選半夏白術天麻湯合血府逐淤湯加減;③痰濕蒙神:選二陳湯和三子養親湯加減;④氣虛血淤:選補陽還五湯加減;⑤ 陰虛風動:選鎮肝熄風湯加減。各方由本院中藥煎藥室代煎,每日兩次,飯后服用。

2 家庭或社區自行康復階段

腦卒中偏癱患者病程長、恢復慢、經濟負擔重,所以很少能夠達到完全康復后才出院,大多數患者在病情穩定后選擇出院繼續接受家庭或社區康復護理。由于社區康復具有經濟、有效、簡單易行、效果持久的特點豠,較適合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繼續治療,既節省患者經濟開支,也減輕醫院負擔。

董梁等豣認為患者家屬參與穴位推拿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及意義。患者年齡較輕者選擇配偶,年齡較大者選擇有空照顧父母的子女。通過1 周左右的時間的相關醫學知識的講解及手法操作指導,并在患者身上示范,讓家屬初步學會推拿手法及穴位定位。在以后的時間里,根據家屬反饋意見及療效觀察,及時指導并矯正推拿手法。

包正峰等人豤提出了深入社區為患者評估并制定計劃,設定偏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的訓練程序,并對運用FUGL-MEYER評價對患者進行康復效果評分。治療中采用中醫按摩、針灸療法,但是引入現代康復醫學的康復評定方法,走中西醫匯通的道路。

第11篇

一、入學

1、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各校對學區內已完成初等義務教育的小學畢業生無條件全部接收。學校最遲應在新學年開學前15天向學生和其法定監護人發放入學通知書。學生應持入學通知書最遲在開學后一周內到指定的學校報到、注冊。

2、對已報到、注冊的學生,學校要如實申報學籍,不得瞞報、漏報,不得將已在初中就讀的學生申報重復學籍。

3、申報學籍材料應包括完成初等義務教育證書、初中入學通知書、初中入學登記表、中學生學籍表、新生名冊、學籍表、*初中學生證(考試證)。

4、初中學校原則上按45人編班,最高不得超過54人(包括轉學、借讀、復學等學生)。

二、轉學、休學、復學、借讀

1、轉學(轉入)、復學、借讀必須相應年級的初中班級有空額。

2、學生因父母工作調動、家庭居住地遷移或其他正當理由確需轉學的,可以辦理轉學手續。

3、對因病無法繼續隨班學習的,可以辦理休學。休學比例不得超過本屆初中新生人數的1%,休學時間一般為一年,在同一年級休學不得超過兩次,休學期間不得轉入他校。

因病休學期滿后,學生須持縣以上醫院康復證明,在每年的9月1日前到校辦理復學手續。

4、從嚴控制借讀,同城不得借讀。借讀學生學籍由原學籍所在學校管理,借讀學校建立臨時學籍(內容同正式學籍),并注明借讀字樣和借讀時間、年限,學生借讀終止時,轉原學籍所在學校登記、存檔。中考報名從學籍所在學校報名。

5、學生學籍變動,學校要以書面報告形式上報縣教育局審批,并填寫《安徽省*初中學生變動情況登記表》、《學校學籍變動審批表》(均一式二份,附后),同時上報電子文檔一份。

辦理學籍變動手續時要帶齊以下材料:

轉學:已辦理好的轉學聯系函、接收和轉出學校轉學證明。

休學:學生或監護人提出的書面申請、縣以上醫院證明、病歷、休學證明。

復學:縣教育局批準的休學證明。

借讀:借讀學校同意該生借讀的復函、借讀證明。

更名:監護人提出的書面申請、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一式二份)。

6、辦理學籍變動審批時間:轉學、借讀在每學期開學后三周內辦理;休學在每年4月份集中辦理。

7、學籍變動材料由學校保管,并及時放入學生檔案。

三、學籍管理

1、學校必須建立健全學籍檔案和學籍管理制度,確定專人負責,做到整理規范。學籍檔案包括學生個人學籍檔案和學校文檔學籍檔案。

學生個人學籍檔案應包括:初中入學登記表,初中學生學籍表,中學生體格檢查表,體育合格登記卡、表,*初中學生證(考試證)。

學校文檔學籍檔案應包括:①學區內12—14周歲學齡兒童少年名冊;②新生學籍注冊表;③在校生分班名冊;④安徽省初中畢業生簡明登記表及完成初級中等義務教育證書存根;⑤初中學生變動情況登記;⑥義務教育普及情況統計表等。

2、及時填寫、上報學生檔案及電子學籍信息,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學籍信息。

四、責任追究

第12篇

【導語】

與2019年相比,2020年4月考試安排增加了眼視光技術(專)(專業代碼:329)專業的低視力康復學(課程代碼:1271)課程的考試,其它安排沒有變化。

2020年考試有11門課程啟用新教材,其中7門課程于4月份考試啟用新教材。2020年考試課程使用教材詳見《2020年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考試時間安排及課程使用教材》。

天津漢沽2020年4月自學考試時間安排在2020年4月11日至2020年4月12日(上午:09:00-11:30;下午14:30-17:00)舉行。

點擊查看完整版:2020年4月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考試時間安排及課程使用教材.pdf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思思99热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AV日韩AV在线第一区 | 一本热久久sm色国产 | 一级加勒比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