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名詩名詞

名詩名詞

時間:2022-10-29 18:07: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名詩名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古典詩歌;賞析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5-083-1

一、注重積累,提高文學素養

首先讓學生養成課前“說”詩的習慣。古詩名句語言有節奏感,語短意長,易于記誦,有些名句還使人百讀不厭。筆者就在班上開展“課前贈古詩活動”。每節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介紹自己喜愛的一句或一首詩,并說明喜愛的理由。一學期下來同學們便積累了一百多首名詩名句,且上臺介紹的同學,既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學習的感受,得到“說”的鍛煉機會,又體驗到創造成功的樂趣。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體驗“說”詩的樂趣。結合現代文教學,筆者把古詩詞融入其中。針對初中生對直觀教學形式的興趣,喜愛參與活動的特點,把教學古詩詞的目標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落實完成,以“趣”當頭,寓教于樂。如教學課文朱自清的《春》,時值春季,筆者讓同學們圍繞“春”,分別說出寫春花、春草、春風、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詩名句。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古詩詞,還能從中借鑒古代詩人觀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再次,在課后營造“說”詩的氛圍。學習古詩詞,還需要常記常憶,反復誦讀。為此筆者利用教室的空白墻面,把古詩名句以填空題的形式抄在墻上,營造一種學習氛圍。課間,時常看到同學們在議論競猜填空題的答案和古人古詩。同時還利用早讀時間,讓同學們進行詩詞誦讀,大家在吸納新詩之時鞏固舊詩,收效甚佳。

二、注重朗讀,感受文學形象

古人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說法,在推行朗讀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讀詩的前提是要讀懂詩歌。除了一般意義的朗讀外,還包括看、想,大腦呈現詩人所描繪的畫面同步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禮,使詩歌教學取得成功。

1.讀準節奏和韻律。在古代,詩詞是用來吟唱的,雖然現在大部分曲調已散失,可是作為歌詞,其節奏韻律還有所保留。因此,教學時可以通過誦讀來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讀準節奏的前提是教學生劃分節奏,通過語速快慢來感知詩情詩意。節奏快慢的劃分,一般視作者情感的表達強弱而定,表現喜悅、高昂、歡快或憤怒、緊張、驚懼的情緒時,朗讀的節奏較快;表現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緒時,朗讀的節奏就比較慢;而一般的敘述、描寫、交代,朗讀時保持中等的速度。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朗讀時語速要平緩、語調要略微低沉,要讀出思鄉的情感;曹操的《觀滄海》,要讀出其豪邁喜悅的感情基調;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要讀出詩人的悲痛與傷感之情。這樣,學生就會在反復的朗讀中,逐步融入詩歌,為進一步欣賞打下基礎。

2.讀通詩意。古人云:“立象以盡意。”即通過對詩意的理解來把握詩歌的意象,而理解詩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誦讀。在誦讀中結合背景和注釋去理解詩意,體會意境。如:在教學《蒹葭》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先找出全詩的意象,然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的翅膀,邊讀邊想象主人公在蕭瑟凄涼的秋風中執著的尋找意中人的畫面,這樣學生在朗讀中既理解了詩意又對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也有了較為深切的體驗。

3.讀懂感情。在教學過程中,聲情并茂的范讀是基礎,學生自我反復誦讀是手段。只有在反復朗讀中才能讓學生用聲音來還原作者在詩作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學生也只有在朗讀中才能體味詩的語言、意境,在逐步加深對詩意理解的過程中,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產生共鳴。

三、注重賞析,理解詩歌主題

1.了解背景,體會感情。《尚書》云“詩言志,歌詠言。”我國古代許多文人墨客借助詩這一形式來闡發心靈。“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毅然辭官,才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逸;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何嘗不是一種無耐的灑脫。這些詩歌創作的歷史背景,有助于我們了解作者的心境,理解詩歌中的意象,領悟作品的主旨。如杜牧的《泊秦淮》,前兩句描寫秦淮河上煙月迷蒙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憂慮之情。后兩句寫現實生活中達官顯貴飲酒作樂、荒無度的生活,表達出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詩人巧妙地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借詩進行諷刺,以透露自己深沉的憂慮。

第2篇

[關鍵詞]效率 教學水平 輕負擔 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03(a)-0055-02

眾所周知語文課是比較繁瑣與復雜的一門功課,它不像數學、英語、化學類的學科有條理邏輯性。它必須依靠學生對老師的講解與分析進行消化和吸收并進一步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那么既然課堂是學校的主要教學陣地,提高教學質量也是重中之重。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的高低。所以學校必須優化教師的教學過程來提高課堂的效率,減輕學生超負擔,提高升學率。

1 因材施教

要提高高中語文的課堂效率,首先老師要做的是精確了解并掌握自己所交班級的具體情況,如學生的基本狀態、智力水平、心理特征等。然后對癥下藥,精心備課和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果。在這一點上,老師必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琢磨,要研究高中語文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研究自己的學生,只有把自己的學生研究透了,了解了,那么一切迎刃而解,如果研究不徹底、不明白,那么一切的準備都是白費,一切的心血更是白花。

有的老師教學只是照搬那些著名的高級教師和專家的方法,把他們的套路用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這樣做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弄得更糟,適得其反。學習那些高級教師和專家的教學方法,只是學到了其表面的形式和方法,而沒有學到他們的真正的教學精髓。所以老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情況,制定有用的教學方針。看看自己的學生適合哪種教學方法,根據學生情況制定適合他們的并對他們有用的個性化教學方針。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到真正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水平,體現老師高質量高標準的教學方法,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學習壓力。

2 課堂紀律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那么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打個比方來說,如果把一個學習非常好的學生放到一個無組織、無紀律并且學校對班級內紀律不管不問的學校內,那么這個學生好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習成績必定會下降。如果把一個學習差的學生放到一個有嚴謹的學校紀律、良好的教學環境內,那么他的學習成績在一段時間內必定會提升上去。這個實驗說明環境能成就人類,當然也毀滅人類。

一個班級紀律的好與壞跟學校管理水平和班級的管理水平有著很大的關聯,如果學校能給學生和班級營造出一個積極向上、和諧平定,團結互助的學習環境,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又能對學生經常灌輸一種健康、樂觀、開朗的觀念,并對他們進行人格的教育、心理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和認真做人做事的教育。在班級里有賞罰分明的獎懲制度,有嚴謹的人性化的規章制度,這樣對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水平就有的關鍵的因素。

當然老師在課堂教學時要積極維護課堂紀律,做到賞罰分明并要注意與學生溝通老師在維護課堂紀律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做到自律自己,老師一定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要對學生做一個好的表率,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自己信服,對自己尊敬。

(2)尊重學生,老師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高三學生已經有虛榮心和羞恥心,不能對學生進行謾罵和體罰,更不能對學生無故的實施懲罰,使學生對老師失去信心和尊敬。

(3)說道做到,在這里的說道做到不是老師對學生實施無故體罰和惡意中傷,它是說,老師要對學生有一個好的表率答應了學生的事情要說到做到,既然承諾到就要實施到,不要讓老師沒有信任度。

3 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這里主要是強調老師本身的問題,要想教好學生,那么老師本身一定要有扎實的語文文學功底,如果一個老師本身只是一個空殼只會在課堂上擺擺花架子,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來教學生,這是不行的,這樣的老師不僅教不好學生并且很難服眾。所以一個好的老師要有扎實的本學科的文學功底,在教學之前要做好備課,并且對所要教授的語文學科的每個部分,每個細節都要精確理解并掌握。

老師要對每一年的高考題目進行系統詳細的講解,讓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與寫作水平。研究高考的每一個細節,正確把握高考出題方向和角度,并在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重要輔導和講解,讓學生理解透徹,完全明白。要做到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教學方式。以后學生在遇到類似的題目時學生自己都能迎刃而解。

老師要大量的對學生閱讀往年優秀的高考作文和其他優秀的文章,并抽出文章里面的經典部分進行點評和講解,對文章里一些詞語用法、語言的應用以及名詞名句的應用都要詳細的介紹并分析,然后出一個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完成,看看學生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處在哪里,了解之后再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性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有扎實的文學寫作功底和應變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高考作文中游刃有余,不做到忙手忙腳。

有些老師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緊抓重點精髓,往往忽略了最基礎的部分。他們往往對語文中的基礎不夠重視,不引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而讓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模糊甚至不牢固,以至于學生在高考中失利。所以,老師在教授語文學科的重點與精髓時,不要忽略了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鞏固。要讓學生對每個語法,字的讀音、句中的病句等等精確掌握,尤其名詩名句的默寫,往往每個學生都認為自己對名詩名句都做到背的滾瓜爛熟,但是一旦落實到書寫到卷面上的時候,就拿捏不準,想不起某個句中的個別的字怎么寫或者對某個句子掌握的比較模糊,寫的時候不知道怎么下筆寫了。這些都是不行的。老師以為這些基礎知識都很簡單不用教,而學生以為這些基礎知識都已掌握,所以到最后都忽略了,以至于造成很大的影響,本來不該這些小方面失分的地方偏偏都失去了,這很遺憾。

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就能讓學生少走很多的彎路。老師在教學中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心理學教育知識,老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研究和制定出一個對學生有利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學到最多的語文知識,提高班級課堂效率。每個學生的學習時間都是平等的,要想讓自己的學生在這平等的時間內學到比其他同學更多的知識。那么老師就要研究一套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老師制定出學習方法的時候,要積極配合,踴躍參與其中,并盡快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投入到學習氣氛之中,提高課堂效率。

4 嚴于律己

要想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壓力和負擔。不光老師有責任與義務,而且學生也有著責任和義務,學生在學校中要嚴格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遵守班級制定的班級紀律制度,遵守課堂紀律。

現在的學生都是家里的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頭肉,父母

對自己孩子的寵溺和慣養,使得孩子養成了自我、自私、自利和霸道的不好性格。所以學生對老師的忠告和勸解往往視而不見,依舊以自我為中心,堅持自己的原則,讓老師也無所適從。所以老師就是有再大的本事,再好的學問,也教不出好的學生,教學質量也提升不上去。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變得多樣化。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從另一方面影射了學生的一些隱憂,家長都想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有了這個那個,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跟上別人的腳步,不惜花大量的人力財力來滿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學生的攀比心理,把學習精力都分散了出去,沒有心思學習,使得學習成績下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也隨之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互聯網上的多種多樣的信息資源和大量的游戲資源,使得學生有些無所適從進而有樂不思蜀,所以學生很容易的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上課不認真聽講,破壞課堂教學紀律,影響其他學生學習,使得課堂效率下降,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也隨之下降。

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除了學生在學校時老師嚴格要求和監督意外,家長更要做好監督工作,不要一味的寵溺嬌慣,要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嚴格要求。學生自己要做到嚴于律己,不要讓自己放松學習,不要懶散隨性。學生自己要對自己制定一個學習日標和學習計劃,要求自己短時間內達到一個什么目標和要求,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升學效率。

5 結語

高中語文課程非常繁重,但是學生在找到自己的一套學習套路時有變得簡單容易,所以學校在給學生提供一個和諧,友好、團結、溫馨的良好的學習環境的時候,教師和家長也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師教好學生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監督、督促,家長要在學生在學校以外的時間給予監督和教導,讓學生時刻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當然,學生自己也要嚴于律己,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提高學習成績。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和老師的重擔和壓力,實現老師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提高學校升學率,實現學生、家長、老師、學校共贏。

參考文獻

第3篇

一、中國古代文學傳播方式的演變歷程

1.抄寫傳播時代抄寫作為古代文學的主要傳播方式始發于秦漢,秦代時已具雛形,至西漢已逐漸成為古代文學的主要傳播形式。如《尚書》中的“唯殷先人,有冊有典”就可以看出當時古代文學已經開始以抄寫記載為主要傳播方式了。自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及漢代頒布的“廢挾書令”后,古代文學通過抄寫整理加以廣泛傳播得到了巨大發展,抄寫傳播的載體也經歷從簡牘到絹帛再到紙質的發展歷程,簡牘作為載體其主要普及于秦代和西漢時期,絹帛和紙質作為載體則出現在東漢年間,且前者還曾經風靡一時,后者則在一些史書的記載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后漢書》就是采用紙質進行記載的,然而這一時期抄寫載體依然以絹帛為主要形式。

2.雕版印刷傳播時代雕版印刷時代出現于隋唐時期,這主要歸功于印刷術的出現,其對古代文學傳播形式的變革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一時期主要是抄寫載體的改良,使得古代文學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傳播力度更大,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傳播更加簡便快捷。在經過了漫長的紙質作為載體的傳播形式后,紙質載體的生產工藝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生產數量及質量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紙張質量的提高及生產規模的擴大,使得其在民間的運用更為廣泛,尤其是隋唐時期實行科舉制度以來,政府大量整理古代經典文學,被通過紙質載體記錄下來,有效地促進了雕版印刷技術的進步。加之民間藏書風氣的盛行及書籍買賣市場的不斷發展成熟,這些對雕版印刷技術的進步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作品《上官昭容書樓歌》中寫道“君不見洛陽南市賣書肆,有人買得《延神記》”,可以看出當時書籍市場已經較為發達了。我國當前留存下來的經典名著,都是通過雕版印刷技術的發展并作為載體的形式流傳下來的,雕版印刷時代在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中占據重要地位。

二、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

1.語言傳播一是通過口頭語言進行傳播。在沒有文字等傳播方式之前,口語傳播成為最主要也是最快捷的傳播方式。人們通過口頭語言來進行相互間的情感及信息交流,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社會經驗的積累,口耳相傳愈發成為古代文學的重要傳播途徑。古代文學的創作及傳播都是通過口頭傳播來實現的,如我國的一些神話傳說等,以及一些“志怪小說”等也是通過古人的口耳相傳得以流傳下來,待到文字記載的形式出現后,才被文字記錄下來并產生了新的文學傳播方式。如《詩經》中的風雅頌等都是通過口頭語言傳播下來的。二是樂工說唱傳播。樂工對詩詞進行說唱演奏并成為風氣始發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至隋唐時期已十分興盛,這一時期文人創作詩詞等文學作品,樂工采用說唱的形式將詩詞傳播開來,成為當時文學作品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樂工向文人索詞并贈金,不僅可以讓文人獲得物質上的利益,通過樂工的說唱傳播,還可以將其作品廣泛傳播,增加知名度,兩者可謂相互促進及共贏的關系,因而當時有不少文人為迎合樂工的需求,而創作一些具有很輕押韻美感及詩詞。如柳永赴京時,出現“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有詞名,能移宮換羽”的情況。三是唱和及說書的傳播方式。古代文人名士經常聚在一起飲酒作詩,我國很多名詩名詞也是在文人名士聚會中現場創作的,并經過一些名流的推崇被廣泛傳播下來,如王勃在去豫章赴宴時,當場創作《滕王閣序》,經名流官宦推崇傳播后,流傳至今,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此外,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書的形式對古代文學進行有效傳播,如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原本并不是流傳十分廣泛,反而是通過民間說書人一代代、一遍遍的說評,才在民間廣為流傳,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三國演義》等故事至今之所以能在民間耳熟能詳、婦孺皆知,其重要推手就是民間說書人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的評說。

2.文字傳播文字的出現在古代文學的傳播方式上引發了巨大的變革,不僅有效彌補了口頭語言傳播所具有的時間及空間的局限性,還改善了口頭傳播容易誤傳及信息的不完整的缺陷。自文字傳播載體的不斷發展及印刷術的出現,文字傳播成為古代文學傳播的最重要方式。題壁傳播題壁傳播在古代十分流行,尤其是在唐宋時期更是盛行一時,當時很多文人出于各種考慮,常常將自己創作的詩詞題于墻壁、樹木及名勝古跡上,加之那時候的文化及交通十分發達,文人遍游大好河山的興致十分濃厚,這也為他們將詩詞題壁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同時由于題壁及石刻的形式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有效地保存詩詞,因而通過題壁的形式,古代文學能夠很好地完整保留并傳播下來。當前,我國的很多古代文學作品都是通過摘錄題壁獲得的。如詩人陸游的《釵頭鳳》及很多無名氏的作品都是通過題壁保留和傳播下來的。文本傳播隨著印刷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文學書籍作品的借閱及抄寫更為簡便,古代部分家境貧寒的學子為了讀書,經常采取借閱和抄寫的方式。此外,對于部分經典名著,部分文人出于雅興而對其進行抄寫收藏,這使得古代不少文學作品能夠在民間傳播開來,如《文選注》等作品;同時古代部分禁書,為了防止其失傳,常常采用手抄的形式將其保留下來,如《金瓶梅》等作品。通過借閱及手抄的形式,大量古代文學作品都得以保存傳播下來,為我國古代文化的完整性作出重大貢獻。

三、結語

由上可知,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載體及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和變化中,從早期的以口語為載體進行傳播,到文字出現以后開始的抄寫傳播,再到我國印刷術發明后的雕版印刷時代。其間古代文學傳播的主要方式一直是借助語言和文字這兩種載體進行,而具體傳播方式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愈發豐富和多樣性,如古代樂工歌姬以及說書先生的口耳傳播,對我國古代文學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再到后來唐宋時期比較流行的題壁刻字的傳播方式,最后古代文學最具價值含量的傳播方式,即對古代著名文學作品的評注及注解,成為當時乃至現今都十分有意義的傳播手段,為我國寶貴古代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發揮了關鍵作用。因此加大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研究,不僅可以加深人們對自身文化的了解,從而實現文化傳承,還能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

作者:楊雪梅肖紅單位:煙臺職業學院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美国产老妇偷窥 | 色午夜aⅴ男人的天堂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国产日本综合aⅴ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欧美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第一 | 五月丁香久久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