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茶室插花的目的

茶室插花的目的

時間:2023-10-19 10:12: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茶室插花的目的,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茶室插花的目的

第1篇

關鍵詞:日本茶道;日本文化教學;必要性;應用

中圖分類號:G1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29-0216-02

一、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教育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的客觀需要

進入21世紀后,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礎上學習日本語,能夠更快地適應日本公司的工作環境,比較融洽地處理在日資企業中的人際交往問題。因此,近年來高校也逐漸增加日本文化課的比例。大部分的專業外語院校都將日本文化課設為必修課或者專業課,但是,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近年來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進行授課。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將抽象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內容較為直觀地反映出來,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但是,也會造成學生對多媒體課件過度依賴,想象力的發揮受到限制,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的培養還是比較欠缺的。

教育部職教中心所姜大源教授講道:“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要求開發過程導向課程、構建行動學習情境、完成教師角色轉變、實施個性化教學形式、建立一體化專業教師”。日本茶道課程為理實一體的課程,可以通過學習日本茶道儀式、點茶、環境的布置等去體悟日本的審美觀和價值觀,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實踐中探求真知。

(二)日本茶道對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會影響深遠

日本近代文明啟蒙重要人物岡倉天心致力于保存和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和美學,他所寫的《茶之書》影響深遠,是西方人了解日本乃至東方的一個重要窗口,被譽為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輸出文化觀念的代表作。《茶之書》正是以茶道為切入點,全面地剖析日本古典美學的精髓,通過介紹日本茶道的緣起、傳播、品茗環境、儀式以及背后的美學和哲學思想,解釋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梢姡私馊毡疚幕?,了解和學習日本茶道是重要的途徑之一。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確立,在精神文化、禮儀文化、飲食文化、傳統藝術以及傳統建筑等方面都對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日本茶道建筑為例,日本茶室由茶室和茶庭兩大部分組成,是供茶人舉行茶事的場所。茶室建筑材料大部分取自于大自然,主要是由竹、木、草、石搭建而成。茶室小巧精致,以四疊半榻榻米為正常規格。茶庭是與茶室相配套的庭院,也稱作“露地”,即是洗滌心靈,讓人忘卻俗世煩惱的地方。庭中設水手缽,如茶室之前先潔手凈心。茶室是日本傳統建筑的代表,它所追求的美感對日本江戶時代的房屋建筑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后人把這種傳統建筑形式稱為“數寄屋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二、《日本茶道》教學設計

(一)《日本茶道》教學目標設定

日本茶道教學目的是通過學習日本茶道的淵源、傳播、儀式、品茗環境以及茶道美學,思考日本民族的性格、思維方式、審美意識、人際交往的方式等方面。讓學生在學習日本茶道動作的基礎上,把日本茶道文化的感性認識通過實踐加深理解。同時,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日本茶道》教學內容設定

《日本茶道》教學計劃表

首先是了解日本茶道的歷史。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國,在奈良時期由遣唐使帶回日本,最初只是在天皇、貴族和僧侶間流行;到鐮倉時代,在榮西禪師等人的大力推崇下,飲茶風氣逐漸走向平民化;16世紀初,日本文化藝術逐漸擺脫中國模式,瓜熟蒂落,形成自己的風格,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推崇的草庵茶道融禪宗思想、歌道、日本民間文化為一體,是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茶道。時至今日,日本茶道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的行為禮儀規范。滕軍教授認為,日本茶道藝術是美的宗教,日本有兩種茶道文化形式:抹茶道和煎茶道。抹茶道誕生于四百多年前,與我國的宋元文化有緊密的聯系。抹茶道以為飲用珍貴的抹茶為主,主要茶道具是茶碗和茶筅。煎茶道誕生于100多年前,與我國的明清文化有緊密的聯系。煎茶道使用的是茶葉,以壺泡茶為主。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形式,如今,以千利休為流祖的三千家仍是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接下來就是讓學生學習抹茶道,讓學生在實踐中較為深刻地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可以使其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意識地去探索和尋求這種民族性格的根源所在。緊接著是對日本茶道建筑、茶花的介紹,日本人對“空寂美”、“無常美”、“殘缺美”的崇拜在此一一體現。最后是日本茶道主要經典著作《南方h》、《茶之書》的賞析。

(三)《日本茶道》教學方法的探討――以“抹茶道禮法與點茶”為例

日本茶道有一套嚴謹、繁瑣的程序,注重主客之間的禮法,小小的茶室將能樂、俳句、水墨畫等傳統藝術結合在一起,受禪宗的影響頗深,形成了“空寂”的美學思想。茶人只有親身這樣的環境和過程,才能夠切身體會“和、凈、清、寂”的茶道思想,因此,抹茶道禮法與點茶的學習重要是以實踐和課后總結為主。

1.課前準備道下:

(1)裝飾道具:掛軸、香爐、花入;

(2)點前道具:香合、炭斗、羽帚、環、火箸、灰器、灰匙、灰敷;

(3)點茶道具:

a.風爐:煮水用的爐子。

b.釜:煮水用的容器。

c.風爐先:風爐前面的屏風。

d.蓋置:放蓋子和柄勺的道具。

e.棚:點茶時擺放茶具的支架的總稱。

f.茶入:裝抹茶的罐子。

g.茶勺:取抹茶粉的勺子。

h.茶筅:點茶的器具。

i.茶碗:點茶以及裝茶湯的碗。

j.建水:盛放廢水的容器。

2.點茶的流程:

(1)客人入席:客人入席之前應在約定的時間到達茶室舉辦的地方,不得遲到也不要太早到達。經過茶庭,踏著飛石,在手水缽旁潔手凈心之后方可通過躪口進入茶室。躪口是茶室矮小的入口,不冷尊卑都必須屈膝彎腰才能進入,當年豐臣秀吉權傾朝野,參加千利休茶會時也是如此。

(2)拜見床龕:在床龕前跪坐,對著掛軸、插花、風爐等行禮,是入席后的重要儀式之一。

入座、敬禮:跪坐,上半身穩靜地彎曲,兩只手掌完全貼在榻榻米上是最正式的禮儀。

點茶:主人煮水,取茶粉,點茶。

(3)品茗:主人點完茶之后,端出來與客人享用??腿诵卸Y致意表示感謝。把茶碗放在左手掌上,往右側轉兩圈,然后分幾口慢慢享用,不可一口氣直接飲用完畢。喝完之后拜見茶碗。

以上是抹茶道實踐課程內容的全部,課程剩余的時間讓學生對茶道禮法以及流程背后的茶道精神和美學內涵做一個探討。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課程呈現的知識是有限的,經過實踐學生對日本茶道的禮法、茶室的布置、點茶的技巧等方面提出很多的問題,此時,教師對此加以引導和總結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學生提到,為何茶室設置風爐于榻榻米上,但是有些時候卻放置于榻榻米下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分析,讓學生思考物象之后的日本文化和美學內涵。

日本茶道注重茶會時間與空間的變化無常,茶室的設計以及器具的準備要根據時間與空間而設定。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在《南方h》中提出,夏日茶會與冬日茶會有所區別。他說:“夏天的茶道秘訣是要讓人感覺到那么的清涼,而冬天的茶道秘訣是讓人感覺到溫暖?!彼?,在寒冷的冬天,將燒水的爐子放榻榻米下面,以供取暖,而炎熱的夏天則相反。這種因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同的細節處處可見。茶會發生在不同的地點、時間,茶人用心經營每一次茶會都是獨一無二的,因茶會而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情緣也都是不期而遇,都是當下的情感,可遇不可求,此生僅有,也就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是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一期”值得是人的一生,“一會”表示僅有一次的相會。也就是說每一次的茶會在變幻無常的時間與空間里都是一生一次,獨一無二的相聚,主客之間都要珍惜當下相聚的時光?!耙黄谝粫币辉~出自江戶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直弼(1815-1860)所著茶論《茶湯一會集》。原文是這樣的:

追其本源,茶事之會,為一期一會,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復多次舉行茶事,也不能再現此時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會,實為為一生一度之會。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計,盡深情實意,不能有半點疏忽。客人也須以此世再不相逢之情赴會,熱心領受主人的每一個細小的匠心,以誠相交。此便是: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源自佛教的無常觀,意味著世間是無常的,短暫的,人的生死聚散也是無常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無常觀深深地滲透到日本國民的精神生活里,它體現了日本民族對生命的理解,小林一茶的名句:露の世は、露の世ながら、さりながら。譯為“露水的世,雖然是露水的世,雖然如此……”這正是對浮世無常的感慨。這種無常觀在日本文學中比比皆是。

在無常觀進行闡述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意識產生的原因,它和日本的地理環境因素是分不開的。日本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繁,日本民族對于生命的無常和脆弱感悟更為深刻。

三、結語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結晶,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渠道。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日本茶道課程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日本茶道教學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和總結,體悟日本獨特的審美意識,分析日本國民性格形成的原因,從而了解日本文化,尊重日本人際交往規則,為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文員會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林瑞萱.日本茶道源流:南方h講義[M].臺北:陸羽茶藝股份有限公司,1991.

[3]林瑞萱.中日韓英四國茶道[M].北京:中華書局,1991.

[4]滕軍.日本茶道文化概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2.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无遮挡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青青操久久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中文 |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