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時間:2023-06-16 16:05: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定性分析研究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第1篇

【關鍵詞】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經濟學研究

研究是通過各種研究方法對事實或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以獲取新的可靠知識的思維活動。研究方法的選擇、運用和創新對研究工作至關重要。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經濟學家不斷引進別的學科研究方法或開創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為之服務。這些研究方法的引進和創新都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理論及相關科學理論的發展,拓展了經濟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然而我們也必須正確的認識和運用經濟學方法論中的研究方法,把握正確的尺度和方向才能使我們的研究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經濟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和復雜性,關于經濟研究中的兩種分析方法即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哪一種方法更科學、更合理,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在經濟學界,主張定量分析的觀點認為,采用數學語言,遵循數學所固有的邏輯程序,有助于清晰地表達思想,使概念精確,論證富有邏輯性,避免曲解和混亂,混亂,如經濟學家施蒂格勒認為這種轉換不僅值得搞,而且非搞不可。其轉換有助于經濟學與數理經濟學的發展。另一方面,與其對立的觀點認為,雖然嚴格地遵循數學邏輯程序,能使混亂的思想呈清,但數學只是經濟認識的輔助手段,不能取代質的分析,濫用數學手段,也會產生許多謬誤。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就認為,這種轉換不僅無益,而且涉及到一種陳腐的智力幾何學。結合國內經濟學研究中所出現的對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爭論,本文試圖就定性、定量分析的定義其各自的特點入手,分析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在經濟學研究中的相互關系。

一、定性分析的定義及特點

定性分析是認識事物的質、尋找事物的本質聯系,是對事物或事件的性質和特點的分析。所謂質,即指事物成為其自身并使之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部規定性。世間萬物之所以能呈現出多樣性,是其自身與他物相區別,具有自身的特定的質。只有正確地認識了事物的質,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區別開來。而只有清楚地認識事物本身并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趨勢,才能在實踐中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而定性分析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根據事物的現象、性質來確定概念,判斷其未來的發展程度,對事物進行非數量化的分析。如對方針、政策的反映,某些商品的價格調整引起的生產和市場形勢的變化,經濟體制改革對市場形勢的影響,國際化貿易帶動下購買力投向的變化等,這些都難以準確地用數量來表示,只能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做出估計和判斷。定性分析是建立在經驗和邏輯思維的基礎上的,主要依靠個人主觀經驗和直觀材料來進行分析,從而確定未來事件和趨勢的發展性質、發展程度。它對長期遠規劃、重大問題的發展前景、市場形勢的估計和判斷,以及制定工作計劃和企業經營活動,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經濟研究中,定性分析主要通過運用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抽象方法,將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經濟現象的本質上,歸納影響經濟運行機制的主要因素,然后通過對主要因素的分析和綜合,演繹出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回答各主要因素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各主要因素間的抽象關系,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比較適合個案在不同層面進行深入的和多側面的分析研究。如專家調查法、主觀概率法、意見集合法、相互關系分析法、歷史經驗分析法等等,都是屬于定性分析的一些具體方法

定性分析的特點是簡便易行,在缺乏資料的情況下也可以加以引用。它的不足之處是,缺乏量的分析,是粗放性的,不夠具體,有一定的主觀成份因此容易受分析、判斷者的情緒和形勢氣氛的影響。

二、定量分析的定義和特點

定量分析是指對事物進行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量是指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可以數量表示的規定性。它是用數量指標來分析研究事物的實踐結果和發展趨勢及其程度的。定量分析是建立在數學、統計學、計量學、概率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運籌學和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上,運用數字、方程、摸型、圖表和計算機等進行分析研究的。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兩方面。它可以應用于經濟活動中的市場預測、經營決策、經營動態分析、商品調運分析、庫存分析、成本核算、費用效益、經濟效果、勞動效率、市場動態分析等各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經濟學研究中數理與計量分析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其作用將越來越大。因素量、時間量和比例量的分析都屬于定量分析的范疇。定量分析的特點在于它的敏感性,精確性和客觀性。定量分析相對于定性分析的主觀性而言的,定量分析基于經驗事實,可以通過數學或計量模型所具有的抽象性和邏輯結構的嚴謹性,對事物的發展變化及狀態趨勢給予客觀的分析,并立刻做出相應的判斷。但由于并非所有的經濟現象都能夠以數量或數值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必然造成了定量分析的局限性。

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經濟學的研究中引入數學的方法是具有其必要性的。早在“邊際革命”時期,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瓦爾拉斯、帕累托、埃奇沃斯等人就大量的運用了數學方法對經濟理論和經濟現象進行研究分析。李嘉圖在其代表作《經濟學與賦稅原理》中,對等級地租、工資、資本周轉和比較成本等問題的論述,就多次運用了數學圖表分析。20世紀初,計量經濟學鼻祖費里希·丁伯根也將經濟理論、統計學和計量數學結合起來,運用數學模型研究經濟周期,并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數學的抽象性可以使復雜的經濟關系變得清晰。數學的精確性可使經濟范疇之間的數量關系得到精確的研究和描述,也有助于經濟范疇得到精確的定義。數學的嚴密的邏輯性可使經濟學理論的推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使理論中的錯誤得到一定程度的匡正。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數學方法所存在的缺陷,數學方法畢竟只是一種工具,它的好壞全在于人對它的使用。同時作為進行量的分析手段,數學分析的運用必須以質的分析為前提。再者,在現實的經濟領域中,有不少經濟現象很難簡單的運用數學模型加以解釋和說明。強性使用數學模型將一些因素量化反會導致與經濟想象的偏離、失真或者脫離研究的現實意義的狀況。凱恩斯在其《通史》中,也批判了“將經濟分析體系形式化了的符號偽數學方法”,認為“在令人自命不凡但卻無所助益的符號迷宮里,作者會喪失對于真實世界中的復雜性與相互依賴的洞察力。”

然而,當今的經濟學的研究領域中對于量的認識和處理出現了不少的偏差。國內外許多學者由于在經濟學研究上很難迅速出成果,就紛紛在數學形式上大做文章,而忽略了所研究經濟現象或事物的本質,缺乏對經濟現象的直觀判斷和價值的認識,只注重數學分析的花哨的表面和模型的復雜性。更有甚者,為了使論文和研究滿足數學邏輯一致性,編造經濟數據,并拼湊參數范圍,從而得到“理想”的實證結果,最終不是使經濟研究的內容脫離現實或失去研究的真正意義。定量分析雖具有一定的優越性,但它本身只是對大量樣本的部分特征的精確研究,所以只能對經濟現象的比較表層的、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但無法對其深層的原因和具體的細節進行深刻剖析。經濟研究的正確取向應建立在對經濟學本身的內容和研究對象的本質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哲學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質的規定性與量的規定性兩個方面,都是質與量的統一體。質是具有一定量的質,量是在一定質的基礎上的量。不同質的事物擁有不同的量和量的界限范圍。一方面,質決定著一定的量,規定著量的活動范圍。另一方面,質必須以一定的量作為必要條件,它決定于數量的界限。量變超過了數量的界限,事物的質就會改變。所以,質和量是互相結合、互相規定的,并形成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即度”。同樣的,在經濟研究中,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實質上是同一認識過程的兩個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是認識的起點。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是認識的精確性。定性分析主要是通過理解和解釋,來把握教育現象的整體意義和價值關系的,它揭示的是教育現象中的價值性、歷史性和社會性。經濟學研究的問題提出、理論建構、假設驗證、結果評價都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展開的。定量研究中的邏輯命題、數學模型和統計分析都自然應當建立在對基本問題或理論假設的理解和解釋基礎之上。定量方法研究的是事物的量變過程,并通過研究事物所具有的度,即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限度和范圍,來把握事物相對穩定的本質特征。因此,經濟學研究中,不應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而應把它們統一起來,通過對經濟學現象本身的量變以及數量關系的分析,來達到對于經濟現象本質規律的認識。

四、結論

總之,經濟學實質上是一門研究在既定資源約束下人類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科學。人的行為往往具有盲目性、社會性和主觀性等非理性特征,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理性邏輯來進行量化分析并加以解釋的。同時人類社會又是一個多變量、多因素和多層次的復雜的動態系統。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決定了其研究方法不能單一,而應該容多角度的不同側面進行求證分析,經濟研究需要更加精密的研究理論加以深化。因此,決定了經濟學必須兼容其他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作到定性與定量分析想結合。

參考文獻

[1][美]唐·埃思里奇.朱綱譯.應用經濟學研究方法論[ml.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廖士祥.經濟學方法論[m].上海:上海社會利學院出版社,1991.

[3]朱成全.經濟學方法論[ml.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4]卜衛.方法論的選擇:定性還是定量[j].國際新聞界,1997(5).

第2篇

關鍵詞 露頭礦;排土場;邊坡穩定性;分析;評價

中圖分類號TD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2-0065-02

露天礦排土場邊坡因為地形地貌和地質結構的原因,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容易發生危險性較大的地質災害。隨著對礦產資源的開發,露頭開采的不斷進行,使露天礦排土場的邊坡日漸高陡,對于邊坡穩定性的重視度逐漸提高,邊坡穩定性的分析研究成為了巖土工程和土木工程學科方面專家普遍關心的重要課題。對于排土場邊坡穩定性的分析,國內外已經有多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被廣泛的使用和推廣。排土場的邊坡同巖質邊坡比較起來本質上有很大的區別,同其它的自然坡體也有很大的差異,符合自身條件特點的穩定性分析方法還有待于開發和發展。排土場邊坡出現滑坡等災害情況受多方面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所以傳統的穩定性分析方法結果的準確度也不夠理想。目前對露天礦排土場邊坡穩定性的分析方法都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之上,其分析結果有明顯的誤差存在。本文針對這個問題,以實際工程為分析基礎,將多種分析方法結合,整理出關于排土場邊坡穩定性分析的更加適合的方法,以便于在實際的工作中加以應用。

1排土場邊坡穩定性影響因素及滑坡的主要模式

1.1 排土場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

露天礦排土場邊坡的穩定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歸納起來可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兩大類型。外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水、工程以及外部振動等因素的影響作用;內在因素主要包括邊坡的土質、結構以及地應力等影響作用。外在因素的變化要比內在因素快很多,但是外在因素對邊坡穩定性的破壞要通過內在因素來發揮作用,也就是說只用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方面相結合發揮綜合作用,才導致排土場邊坡發生變形乃至破壞。

1.2 排土場邊坡滑坡的主要模式

排土場邊坡滑坡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邊坡內部滑坡。對于排土場邊坡內部滑坡而言,主要跟廢棄物料的力學性質有關。隨著排土場陡高的增加,在內部出現不平衡的壓力和集中性的應力,加上雨水的作用,使邊坡內部狀態發生變化而產生滑坡;

2)基底滑坡。如果邊坡地基在較陡的傾角的情況下,排土場散體巖石與基底間的摩擦力低于邊坡內部的剪應力時,在雨水或者地下水的作用影響下,基底原始坡面就會產生滑坡的現象;

3)下部基巖滑坡。邊坡的基巖底層較為軟弱直接導致地基承載力的降低,受到坡體石料的負荷加上雨水的作用,會發生地基滑動或者起鼓的現象,導致下部基巖滑坡。

2 排土場邊坡穩定性分析與評價

本文以大陽溝排土場最大的堆高剖面為例,通過進行現場勘查實測,分析此排土場的滑坡模式存在內部滑坡的可能性較大。因此,以大陽溝排土場邊坡穩定性分析以主要內部滑坡模式為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的分析,采用極限平衡法和有限單元法相結合的方法,對各種工況下排土場邊坡的穩定進行分析和評價。

2.1 正常工況下的邊坡穩定性分析

2.2 降水入滲工況下邊坡穩定性分析

在降水的工況下對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首先要對邊坡雨水滲流參數進行確定。這是進行降水工況下邊坡穩定性分析的先決條件。再根據地區多年的降水量進行綜合的分析,以此為依據進行排土場邊坡雨水入滲強度指標的計算和確定。根據本文實例大陽溝排土場多年的降水量和入滲量分析,確定此邊坡入滲強度為100mm/d。

對于此種工況,可采用有限單元法進行穩定性分析,首先得出網格剖分的計算模型,其計算模型和入滲水頭見圖1所示。在以此模型為基礎,對降雨入滲的壓力水頭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仍然采用極限平衡法對邊坡降水工況下的穩定性進行分析計算見圖3所示:

3 結論

綜上所述,排土場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素較多,坡度和涂料及濕度的影響都會對其產生破壞,建議在坡面進行植被護坡的方法進行保護。及時疏散堆積物和修整排水溝,減小雨水入滲帶來的破壞性作用。另外,可對坡度進行削減,保證整體的穩定性,同時還要注意對坡體的日常管理,尤其在汛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農業經濟;農業經濟問題;分析方法

一、我國農業經濟問題的現狀

從現實狀況看,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取得了穩定的發展,農村的建設以及農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變化,各級政府也十分重視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問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因素阻礙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這些新因素的出現影響了農業生產,減少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生產的風險。比如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農業市場信息滯后等問題。首先是近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遷移,從事農業活動的勞動力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明顯的下降。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直接影響便是生產能力的下降,長久以往,將嚴重影響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所以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其次是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物價持續走高,農業生產的成本也在大幅的上漲。農業生產成本的上漲直接導致了農民收益的下降,這將進一步加重之前提到的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這是極不利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最后是農業市場信息滯后,就是農業市場的發展不健全,信息傳遞滯后。如果農民能提前知道當年的市場情況,那么他們可以有效規避風險,防止損失的發生。然而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并不到位,這便導致了一些農民跟風種植,最終對農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二、農業經濟問題的分析方法

(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并從中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的一種分析方法。它主要運用抽象思維能力,通過對實際調查并取得大量客觀事實材料進行加工提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一種方法,通常被用于相互作用事物的研究中,主要是分析、解決研究對象中有沒有或者是不是的問題。在研究農業經濟問題方面,首先是在進行大量的社會調查基礎上,取得最新資料,運用抽象思維法對取得材料進行分析,找到問題所在,抓住主要矛盾,運用已掌握的理論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對策和方法,或者從中找出新的規律并形成新的理論,并用于指導新的實踐。定量分析是說明事物是如何變化的以及現象變化的過程與形成的結果是怎么的一種關系方法,是利用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將經濟現象的有關數據和其變化程度實行量化,其特征都表現為一定的量的存在或以不同的量的變化引起變化的過程,。

(二)綜合系統分析

綜合系統分析方法是運用系統論和系統工程科學知識為基礎,立足于整體、著眼于綜合,主要從各部分結構如何經過相互組合的方式形成整體和具體演變過程,綜合考察分析其內部的相互關系,進一步揭示整個系統的內在聯系和運動規律的一種方法。其特點一是根據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原理,把整體作為目標,著眼于整體和全局,實現整體到局部的分析方法。二是以系統的觀點,根據多層次及其相互聯系的系統結構,利用綜合方法,理解分析整體與部分、整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關系,充分證明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

(三)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

宏觀分析是指大的方面或總體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發點和領域是針對宏觀整體性而言的,可以理解為從整個國民經濟總體的基礎上,研究農業經濟問題的過程。微觀分析,是指小的方面或局部方面的分析,其研究的出發點和領域是在國民經濟中局部小范圍或個別農戶為對象的基礎上,研究農業經濟問題。

(四)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靜態分析是指對一種事物橫斷面的一種狀態分析,其特點是不考慮時間因素所引起的變動,不考慮均衡變動過程,只考慮在一定時期內,各種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動態分析是一種時間序列分析,是過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比較,其主要特點是引入時間因素,同時涉及因時間因素所引起的變動,考察在不同時期中各種變量變動情況。動態分析研究的是過程分析研究,主要體現在經濟現象的發展變化,而靜態分析研究的狀態是經濟現象相對靜止的。

三、以上分析方法在實際經濟問題中運用的探討

(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法的運用

在實際經濟問題分析過程中,定性分析為定量分析提供基礎,定量分析的結果要通過定性分析來解釋和理解,例如在《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的空間效應分析一文》中回顧目前最前沿的經濟增長理論和空間計量經濟學方法,推廣增長模型,將氣候變量納入增長模型;進行數據收集和整理,運用ArcGIS的測算地理影響因素;運用OLS、SpatialLag、SpatialError、SpatialDurbinModel等實證分析農業經濟增長中的空間效應分析,著重分析空間溢出性和收斂性等方面,研究空間效應是加強還是減弱。就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規范研究與實證分析結合,以定量和實證分析為主,其中在實證中運用ArcGIS插值方法獲取氣溫和降雨量的數值,進行全局和局部空間自相關檢驗及空間穩定性的鄒氏檢驗,殘差值得Moran’sI檢驗,估計空間面板數據中的空間滯后模型(SpatialLagModel)、空間誤差模型(SpatialErrorModel)和空間杜賓模型(SpatialDurbinModel),具體估計方法涉及固定效應(FixedEffects)和隨機效應(RandomEffects),模型選擇的檢驗方法主要有Wald檢驗和LR檢驗,空間Hausman檢驗等。在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法分析問題時,通常需要建立數學模型,進行大量復雜的運算,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大規模計算成為可能,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分析法在分析農業經濟問題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二)綜合系統分析方法的應用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產業部門,是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系統分析方法是發現和解決農業經濟問題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發展歷程研究》一文中是大量運用了綜合系統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本論文一個最顯著的研究方法。首先是從局部微觀上分析,將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生產要素市場化發展的過程細分為五個階段,同時又每個不同的階段進行分步式的研究,這是系統分析研究方法的體現。文章中的第二章和第八章則是運用了綜合分析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概論和述評的形式來分析,同時緊密結合系統分步研究的內容,對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模式和國家政策走向形成整體性的認知。文章全文利用了綜合系統分析研究方法,并在全文交替運用,章節內部各段落之間,獨立的章節之間,均有涉及了分析和綜合方法的運用。

(三)宏觀與微觀分析的運用

在農業經濟學中,整體上來分析農業經濟這個大系統,就屬于宏觀分析,宏觀就是大和整體的意思;對農業經濟系統的構成要素進行分析就屬于微觀分析,微觀就是小和部分的意思。全國或某一地區的農業經濟問題是大和整體范疇屬于宏觀方面的問題,農戶或企業的農業經濟問題是小和部分范疇屬于微觀方面。因為宏觀要以微觀為基礎,微觀要受宏觀的約束,兩者是相輔相承、互相約束,所以既要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又要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農業經濟問題,要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既需要從整體上來把握,又需要從局部來分析。

(四)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的運用

影響均衡的因素有很多,其他影響因素的變化會打破原來的均衡狀態,實現新的均衡,引起均衡點的移動這就需要利用比較靜態均衡分析法來進行分析,例如在《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關系分析》文章從結構建模靜態分析與時間序列動態分析相結合,試圖從一個綜合的視角來考察我國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村金融發展的關系。通過結構建模和時間序列的計量分析,分別從靜態和動態角度對1978年以來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和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考察,長期動態分析發現,農村金融發展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增長,且鄉鎮企業貸款有助于農業經濟整體水平的提高,表明在發揮農村金融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也要注重農村非農行業的金融服務。

第4篇

關鍵詞:爆破震動 土質邊坡 等效加速度 安全系數

邊坡作為一種特殊的人類工程活動的產物,其穩定性研究一直是巖土工程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學者圍繞邊坡穩定性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按荷載性質可劃分為靜力分析方法和動力分析方法兩種。目前,關于靜力作用下的邊坡穩定性研究較多,已趨于成熟,國內外均已制定了相應的技術規范,為工程應用提供了技術指導[1]。由于動力作用下(如爆破荷載、地震荷載、風荷載等)邊坡的穩定性研究比較復雜,現階段的研究還不成熟,爆破震動作用下土質邊坡的穩定性研究進展緩慢。

爆破震動作用下邊坡穩定性分析及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水利、采礦、公路、鐵路等工程中因爆破震動而導致的邊坡失穩現象時有發生,往往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并嚴重威脅設備及施工人員的安全[2-3]。爆破震動作用下土質邊坡動力穩定性及評價的問題一直備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目前對這方面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很不完善。由于爆破震動的大小、震動偏角、頻率、振幅以及持時等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非常復雜,本文對爆破震動荷載做了適當的簡化,以極限平衡理論理論為基礎,用積分法對土質邊坡進行穩定性分析。

1.爆破震動慣性力的計算

本文中爆破震動慣性力采用等效加速度的方法來確定。用擬靜力法分析邊坡爆破動力穩定性時,通常用折減系數法來確定爆破震動荷載,即將爆破震動慣性力等效為一個靜力荷載,轉化公式如下所示。

在計算t時刻爆心距為L的爆破震動慣性力時取等效加速度αeq(L,t),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αeq(L,t)為等效加速度;ω為爆破振動波主頻;α(L,t)為爆破震動加速度;θ為等效加速度的頻率影響系數,一般取1.05。于是,可以得到時刻滑動坡體在某一方向上的慣性力為

(2)

式中:Q(L,t)為t時刻爆心距為L的滑動坡體的慣性力;β0為爆破動力折減系數;αeq(L,t)為滑動土體的等效加速度。

2.土質在爆破震動作用下安全系數的計算公式

力學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給出了相應的計算公式,并編制了相應的計算軟件。根據工程的實際需求,通過適當的簡化,可以將本文的思路推廣到一、二階平臺型的土質高邊坡計。

圖 1 邊坡受力示意圖

如圖1所示,由一組待定參數u、v及α可確定圓弧滑動面的圓心坐標(ζ,η)及半徑R。設線性邊坡為均勻土質,力學參數及幾何參數如圖1所示。

設邊坡失穩時對圓心O的滑動力矩為Ms,抗滑力矩為Mr。其中,Ms及Mr分別為待定參數u、v 、α及β的函數。于是,邊坡穩定性的安全系數可定義為:

(3)

對式(5),只要推導出滑動力矩Ms(u、v、v、β)及抗滑力矩Mr(u、v、α、β)的計算公式,則可通過在計算機上迭代試算求出最小的安全系數Kmin。

3.結語

本文在確定震動慣性力時采用等效加速度法。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常規折減系數對邊坡穩定性評價的放大作用。通過對土質邊坡在爆破震動作用下破壞的調查研究分析,其典型的破壞模式為坡頂有裂隙,中間呈直線段,下部為圓弧型,慣性力采用最不利入射角度下的最大合力,利用積分法導出土質邊坡在爆破震動作用下安全系數的理論計算公式。這種方法可以推廣到滑動面已經確定的巖質邊坡的穩定性分析中,具有普遍實用性。

參考文獻:

[1]劉紅帥,薄景山,劉德東.巖土邊坡地震穩定性分析研究評述[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5,25(1):164-171.

第5篇

關鍵詞:統計學;辯證統一;統計規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

統計學為探索隨機現象統計規律性,必須正確處理必然性與偶然性之間的辨證關系。在總體中諸個體某種數量標志表現偶然,而諸標志值平均則為必然。重復測量某種同一客體出現不同的數值屬偶然,而同一客體本身真實數值則為必然。必然性通過大量偶然性的數量差異為自己開辟道路。統計研究中經過綜合平均,將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數量差異,互相抵消,顯露出平均則為必然。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對立統一關系在統計抽樣調查問題上表現極為明顯。客觀事物極其復雜,表現千差萬別,同一總體各單位的數量差異也非常大,從個別單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響而無法探索其本質和規律性。然而,通過大量觀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響,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顯現其本質。在進行抽樣調查時,只有隨機抽取的個體足夠多,消除諸多偶然因素影響,才能通過抽樣總體的數量特征正確地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征。

2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實踐和科學都證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矛盾著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況且同一事物或過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對于每個事物或過程的矛盾也各有其個性。因此說,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就是一般與特殊或普遍與個別的關系,它們是辨證統一的關系。統計學中存在著各種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點。在統計認識中,個體的差異性中蘊含著總體的同一性。統計方法就是運用科學的手段抽象掉各個個體的差異性,探求總體的同一性,并用差異性去標志同一性的內在質量。差異性是統計產生和存在的前提,沒有差異性就沒有統計;而同一性則是統計的目的,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進行統計。因此,統計研究要運用大量觀察法與個別觀察法相結合使用的統計方法。

統計研究中運用大量觀察法,實現從個別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的認識過程。同時,根據共性寓于個性之中的對立統一規律,統計研究在大量觀察的基礎上,運用個別觀察所搜集的資料來說明總體的基本狀況和發展趨勢,使認識更深刻、更具體。

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的對立統一規律指導統計研究必須是將統計中的平均數與分組法結合,用組平均數補充說明總平均數,用反映現象的離散趨勢的變異指標與反映現象集中趨勢的平均數結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體與局部的統一

統計學的研究著眼于總體,著手于樣本,立足于個體;同時從總體出發,分解剖析,認識局域(類、層、組)甚至個體,并對其進行調查研究,觀察計量,搜集資料。接著對個體的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計算分析,或歸納演繹,用樣本來推斷總體,達到對總體的系統性認識。即為“統而計之”和“計而統之”的總和,以實現以統定計,以計達統的目的。所以,統計學的思維是一種系統思維,要求一切認識對象不僅它本身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而且它還要作為某個更大系統的要素來認識。這種對系統客體的“主體”認識,是一種對研究對象進行整體性度量的系統思維方式。

因而,統計認識充分體現了整體和局部的有機統一,這是統計研究的一大優點,也是統計認識比較接近客觀、真實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認識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統而認識某一系統,忽略或沒有充分重視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統環境對系統的制約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統一

從統計認識過程而言,充分體現著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對立統一的關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統計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統計的定量分析不是純粹數量意義的,即不是就數量論數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點,并且從所研究事物的有關聯系或現實背景中,緊緊扣住認識所研究事物內在本質這一主題來展開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體含義和意義,這也正是統計學與數學的區別所在。那么統計研究怎樣才能通過數量來體現其具體含義與現實意義?這就必須結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為起點,并以定性分析為終點。具體來說,統計研究總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認識——客觀科學的定量認識——高級(理性)的定性認識”這一過程來進行的,即從定性開始,確定認識事物有關方面的指標,經過定量過程,搜集,整理,進而對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認識,深入認識事物的質,完成定性認識。統計認識活動遵循質與量對立統一規律,從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設計的科學的方案一整套統計指標體系,按要求搜集有關數據資料,經過整理和分析對比,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也就是說統計的定量分析是人類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個飛躍的重要途徑,是避免產生認識主觀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統計研究最終是為人類定性認識服務的,是為了定性認識才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講的統計的方法性、應用性也正體現在這里。實際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統計研究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統一,才是需要我們關注的重點。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探求質與量變化的規律和界限,研究質的規定性與量的規定性的關系,將質與量同一與度中,即量的規定性定性于度中,質的規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實現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統一。

5分析與綜合的統一

在統計研究過程中,分析和綜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的一個基本方法。統計認識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在各個局部進行剖析的基礎上達到對總體的認識,揭示其本質和規律性。

所謂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對象分解為若干組成部分,并分別加以研究,從而認識事物的基礎或本質的一種思維方法。任何事物的整體都是有若干組成部分構成的,將客觀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分解成各組成部分,分別研究其結構與功能、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特點以及在各種外界條件作用下所表現出來的事物的屬性和特點,從而達到對事物本質及內在規律性的認識之目的。可見,分析方法是以客觀事物的整體與部分關系為客觀基礎的。在統計研究中諸如分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結構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這些分析在人們的認識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認識變為對整體的認識,揭示整體的本質和規律性,就必須進行綜合。

所謂綜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加以研究,從而在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思維辦法。與分析方法相比,綜合方法認識過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將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結為整體,通過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從事物各部分及其屬性、關系的真實聯系和本來面目,復現事物的整體,綜合為多樣性的統一體。在統計中,諸如人口統計的將分組、結構、比例分析化為對整個人口狀況分析;商品銷售總額分析時分解為價格和銷售量變動的影響,進而從總體上分析其因素影響;社會總產值的變化,分解成各個部門行業的影響,進而綜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與綜合是對立統一,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統領分析。沒有具體的分析,就不能具體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側面和各種屬性與諸因素,從而也就無法綜合;同時,分析也離不開綜合,它在綜合統領下,以綜合為目的,達到確切地揭示事物的總體和本質和規律性,使認識升華。因此,沒有分析的綜合,其結論就只能是空洞的、無根據的,是一個混沌的、外在的、直觀的整體。“思維既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的要素。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頁)。”分析的結果,也就是綜合的出發點。統計認識的發展總是沿著“分析——綜合——新的分析——新的綜合……”軌跡不斷前進的,促使統計認識活動不斷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6歸納與演繹的統一

所謂歸納推理,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給出新認識;但新認識是不確定的,可能是錯的;特殊材料的組合不同,給出的認識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質信息作出決策。所謂演繹推理就是從前提(公理)到命題,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識;容許選擇多個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錯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統里的不同子集合)會給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結論。以觀察為基礎對事物的不確定性進行度量主要屬于歸納推理問題;但若已知各種事件發生的結果和發生的概率,不確定性下的決策則可以轉化為演繹推理問題。

統計認識是通過個別研究認識一般的,所以統計思維必然是一種歸納(即必須通過歸納才能實現)。統計不僅要根據所構建的原始信息通過統計推理獲得一般的“知識”,而且還必須進行假設檢驗、機理檢驗等,對所獲得的知識進行論證。所以說,統計思維是歸納與演繹的統一。歸納方法論強調了方法和外來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繹方法論則強調了問題和先存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二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需要相互補充和協調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比如在統計思維中的回歸分析既是歸納,又是演繹。所以說,統計思維將歸納和演繹高度而有效地結合運用,收到了很好的認識效果。也只有通過歸納、演繹和實踐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學真理。

7具體和抽象的統一

按照統計認識要運用材料來看,統計學的實際應用具有具體性,它是依據一定的數據和事實,使人們得到啟發,運用已有的經驗知識,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作出迅速的識別和直接的理解,并對對象的總體狀況作出判斷。統計認識在取得統計數據之后,首先就是根據數據的特點,運用一定的數據整理手段(如分組、直方圖、莖葉圖、頻率圖等)和統計研究人員積累的統計認識經驗,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性,獲取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對統計數據的背景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必要時還要進行典型剖析或抽樣驗證。所以說,在統計認識的數據收集、分析與所做結論需要具體化。同時,對統計理論方法研究時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數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維的特點。屬于抽象思維的范疇,它舍棄具體向客體的規客規律性逼近。因此,統計學是具體和抽象的統一。

8經驗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統一

統計認識過程不僅是通常所說的實證性研究活動,同時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動。它自始至終都是理性認識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結合和相互滲透。

按照統計認識屬于實證性研究來說,它具有經驗思維

的特點。經驗思維就是運用實踐經驗、感性認識和感性材料進行的思維活動。它的功能主要是認識具體事物的外部狀況、表面聯系和現象,通過經驗思維能夠對豐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種多樣的具體狀態,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描述性統計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經驗思維。它依據的是客體的個體的實際狀況或者是客體過去的、現在的狀態,是事實的歸納、概括、整理。從推斷性統計來看,它在描述性統計提供的經驗材料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理論、概念,依據嚴密的邏輯規則和推理過程進行假設檢驗、數理推斷、悖論分析,對描述信息、經驗認識進行理論思考,使經驗認識升華,這又是有理性思維的特點。它抽象掉具體個體數量上的差異,得出有關對象的共同本質特征的認識;抽象掉所依據的經驗材料的特殊,得出有關“類”的一般的認識。

實際上,描述性統計是推斷性統計的重要基礎,在某種程度上講,推斷是另一種描述;有時候描述性統計與推斷性統計是交織在一起的。因此,統計認識是經驗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統一,兼具有兩種思維的成分,兩種思維相互交叉,相互補充,使統計認識更系統、更具體和更深刻。

總之,統計學是一門認識方法論,統計活動是一種認識活動,是要研究探索和發現認識客體本質及其規律性的方法。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它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它和統計學是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哲學對統計學起著指導作用,為統計科學研究和統計工作提供一般指導原則和思維方法;統計學是哲學一般認識方法的具體化。所以,對統計思想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和歸納,有利于推進統計理論研究,廓清人們對統計的認識,有助于更合理、廣泛的運用統計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金昌.關于統計思想若干問題的探討[J].統計研究,2006,(3).

[2]陳福貴.統計思想雛議[J].北京統計,2004,(5).

第6篇

關鍵詞:統計分析;預測性;決策性

[中圖分類號]F22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2)3-0025-02

統計分析是對客觀現象的一種認識活動,它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經過定量研究,達到對現象本質及規律性的認識。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以統計數據為依據,利用統計數據說話

統計分析的主要依據是統計數據,充分利用統計數據來說話。要依據統計數據所反映的客觀事實來判斷事物的發展變化狀況、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事物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運用統計數據形成觀點、統帥觀點,而不是脫離統計數據空洞地發表議論;要把數據和情況緊密地結合起來,而不是就數字論數字,搞數字羅列。

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統計分析雖然是從數據人手,但在分析過程中,始終是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統計分析,其研究對象側重于社會經濟現象。任何社會經濟現象都是質和量的統一,質是量的基礎,而一定的量又是質存在的必要條件。我們在對其進行研究時,必須在研究其質的規律性的同時,研究其量的規律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而定量分析則使定性分析更加準確可靠,使人們對質的規律性的認識更加深入全面,從而能深刻揭示經濟現象的本質。在統計分析中,把這兩種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用定量證明定性,用定性指導定量,使得對事物的分析既有理論依據,又有量化實證,提高了分析結論的理論性、科學性與可操作性。

三、統計分析方法具有特殊性

統計分析方法是以總體現象的數量關系為對象的一類特殊科學研究方法的總稱。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統計分析方法可分為經驗方法和數學方法兩大類。經驗方法是指一些與初等數學知識和人們的實踐經驗相關聯的方法。數學方法又稱為數理統計方法,是以數學理論,特別是概率論為基礎對客觀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它可以通過對現象貌似偶然的變動來探求其必然的規律性。

四、統計分析的對象具有綜合性

統計分析的對象不是某種社會經濟現象的個體數量方面,而是現象的總體數量方面,分析研究其綜合數量特征。從總體上對客觀現象的數量方面進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偏概全,使認識較為全面和正確。

統計分析在一個企業的運轉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統計認識的全過程來看,通過統計設計、調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統計資料,可以對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特點取得一定的認識。但是這些認識卻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對這些資料進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特點、內在聯系和發展變化規律,使統計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深化。由于統計分析具有深化認識的作用,使得統計分析在企業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統計分析在企業發展中應用廣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預測性分析:是將數據系統內涵認識性研究與動態規律性研究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在統計預測中,一般強調靜態分析預測和動態分析預測相結合,以靜態分析預測為主。首先,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重點進行年度、季度統計預測分析,確保企業目標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據企業的計劃目標和歷史銷售數據確定各項數據指標,找出經濟運行波動的共性和差異性。再次,要根據企業的總體規劃和行業的特殊性,綜合運用一定的預測模型來提高分析的科學性。

第二,決策性分析:在我國的經濟管理領域,決策性分析方法是最先被引入和普及的定量化分析方法。隨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企業受外部環境的影響逐步加深,這就要求企業及時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一是對市場需求和供給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購買力、商品的潛在和實際市場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訂單滿足率、消費偏好等。通過分析,可以判斷企業的贏利空間、供需缺口等,為領導層確定商品銷售規模、制定階段性營銷策略等提供依據。二是對社會經濟環境的分析和影響。主要包括國內、國際的宏觀環境對我國行業發展的影響和對地方法規、民風民俗對企業的發展的影響。三是對企業競爭力的分析。通過分析本行業其他企業的經營情況,在對比中認識自身發展的差距和潛力,從而為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提供參考。

第三,產品的質量檢驗問題。統計方法對產品質量改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合格產品不僅對社會和消費來者產生損害,而且嚴重影響企業的形象。合理的運用統計方法并作出科學的分析,可以盡可能的改進產品質量,節約成本。

總結:在企業當中,統計分析工作是了解現狀、預測未來,為了更好的促進企業發展進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統計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章平.對企業統計工作預測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6,10.

[2]趙井霞.試談如何進行統計分析[J].商業經濟,2004.4.

第7篇

關鍵詞:降本促效 醫院 經濟管理

成本是價值創造的源泉,資源以成本形式完成價值創造,而成本管理則是為了最大化和高效率地利用組織資源而進行的管理活動。醫院成本管理是醫院經濟管理的重要環節,而成本效益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有助于提出降低醫院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指明今后各科室成本管理目標和方向,有助于提高醫院的經營管理水平,有助于醫院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政策或決策的制定。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則

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則是發揮分析職能作用,完成分析任務和運用分析方法的準繩。成本效益分析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醫院成本狀況及其變動,既有質的特征,又有量的界限。所以,醫院成本分析應該包括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深化。僅有定量分析結果而無定性分析說明,或者僅有定性分析說明而無定量分析資料作為依據,都不能充分發揮成本分析應有的作用。因此,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

(二)全面分析與重點分析相結合

全面分析是指對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所進行的分析,它應從整個醫院的范圍來進行。重點分析則是對影響成本的異常因素所進行的分析。成本分析要樹立整體觀念,防止片面性。同時,要以成本費用歸集形成的全過程為對象,結合醫療服務各階段的不同性質和特點進行成本分析。

(三)專業分析與群眾分析相結合

專業分析是指由專門從事成本管理的有關人員所進行的分析,如成本會計人員、醫院管理人員等。群眾分析是指由醫院全員參與所進行的分析。專業分析是進行成本分析的主要方面,專業人員利用在成本核算中所取得的成本資料,采用專門的技術分析方法,對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但是,成本分析涉及到醫院所有部門及全體職工,只有把專業分析建立在群眾分析的基礎上,才能使成本分析成為職工的自覺行動,真正達到成本分析的目的。

(四)經濟分析與技術分析相結合

經濟分析是醫院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分析研究醫院經濟活動、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經濟分析與技術分析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技術因素起決定性作用,成本分析如果只停留在對經濟指標進行分析,不深入到技術領域,結合技術指標進行分析,就不能達到目的。因此,只有將這兩方面分析相結合,才能防止片面性和出現錯誤的成本分析結論,才能根據技術等因素查明成本指標變動的真實原因,從而全面改進工作,提高經濟效益。

(五)縱向分析與橫向分析相結合

縱向分析是指醫院內部范圍內縱向對比分析,它包括本期實際與上期實際比較,本期實際與上年同期實際比較,本期實際與歷史最好水平比較等,觀察各個不同時期成本升降的幅度,總結出成本升降的規律。橫向分析是指醫院與醫院之間的對比分析,橫向對比有助于醫院找出差距,不斷創新,增強競爭力,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六)事后分析與事前、事中分析相結合

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這三個階段的成本分析既相互聯系,又各有特定作用,在進行成本分析時,重點是進行事后的成本分析。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發生之前要開展預測分析,事中分析是指在成本發生過程中要實行控制分析,事后分析是指在成本形成之后要搞好考核分析,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分析體系,使成本分析貫穿醫院經濟活動的全過程。

(七)成本核算數據與調查研究相結合

成本分析必須系統掌握和充分利用核算數據,這是做好分析工作的基礎。成本管理人員要完整了解實際情況,真正弄清楚問題的實質,從復雜因素中找出關鍵問題所在,得出全面的分析結論。單憑核算數據遠遠不夠,必須深入實踐,有的放矢地進行調查研究,把核算數據和調查研究結合起來,加深認識,進一步提高分析質量。

二、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有很多,醫院可根據分析目的與分析對象的特點、自身管理的需要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幾個。

(一)成本與收益分析

如通過大型醫用設備使用成本與收益比較,可以獲得該設備的經濟效果。

例1:以CT設備為例,分析其2年成本收益率的變動規律。

根據表1數據顯示,CT設備的利用率和月均收入呈正比,而單位成本遞減,成本收益率提高,說明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正逐步提高。

(二)本、量、利分析

醫院采用本、量、利分析方法,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醫院運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效信息的一種方法。

第8篇

Abstract: Slope instability is due to the decrease of local soil's strength. It is not accordance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using the traditional overall strength subtraction method to analyze all the elements of soil slop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Mohr-Coulomb (M-C) and Drucker Prager (D- P) yield criterion, using local strength subtraction method and traditional overall strength subtraction method analysed and compared slope stability.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M-C model and D-P linear model calculation are reasonable and most closely, the difference are small; compared with overall strength subtraction method, the safety factor、displacement of local strength subtraction method are smaller, it is more reasonable.

關鍵詞: 局部強度折減;邊坡;安全系數;穩定性分析

Key words: local strength reduction;slope;safety factor;stability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U41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082-03

0 引言

有限元整體強度折減法對邊坡的穩定性分析時,對土體內所有單元進行強度折減,但是在實際工程中邊坡失穩主要是由于局部土體的強度降低所致,而其余部位巖體力學參數影響很小。若對所有土體單元進行強度折減,對邊坡進行穩定性評價并不準確[1-2],所求解出來的結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邊坡失穩時的真實情況,故而用局部強度折減法能夠更加真實滿足工程需要,對邊坡的穩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ABAQUS軟件對經典的D-P模型進行了擴展,屈服面在子午面的形狀可以通過線性函數、雙曲線函數和指數函數模擬,在一定條件下D-P與M-C模型可以實現參數相互轉換。國內學者運用擴展的D-P模型與M-C模型對邊坡穩定性問題開展了較多的研究工作:易紹基等[3]利用M-C模型和D-P指數模型對邊坡土性參數進行研究,認為塑性參數對邊坡安全系數影響最大;張芳枝等[4]利用D-P雙曲線模型對某堤防進行了穩定分析,認為應將張拉-剪切復合屈服準則應用到邊坡分析;伍韻瑩等[5]利用D-P線性模型對邊坡進行模擬認為宜聯合采用位移判據和塑性區判據對邊坡的穩定性進行分析;陳浩等[6]利用D-P線性模型通過Python語言對某地下洞室群分期開挖動態模擬。以上大都是利用整體強度折減法對土體所有單元進行折減,與實際工程有所偏差,而且現有研究將ABAQUS里面的M-C模型和D-P模型結合局部強度折減法對邊坡進行分析研究還比較少。故而本文用有限元軟件ABAQUS通過整體強度折減法和局部強度折減法,結合M-C準則和D-P準則對邊坡進行分析計算。

1 度折減法與模型參數轉換

1.1 局部強度折減法原理

邊坡失穩是土體抗剪強度失效,剪切應變增量引起土體單元進入屈服階段,形成塑性屈服階段的單元區域,即塑性貫通區,也就是潛在滑裂帶。局部強度折減法與傳統的有限元強度折減法不同,它是指通過不斷降低局部土體的強度,致使邊坡達到臨界失穩狀態的方法。可以根據勘察報告判斷邊坡的潛在滑裂帶或軟弱土層作為局部土體,若缺乏相關資料,可以先對整個土體單元強度折減,可以得到塑性貫通區的土體單元作為滑裂帶土體,然后只對塑性區土體單元的抗剪強度參數進行折減[7]。折減后的抗剪強度參數可以分別表達為:

邊坡破壞的判斷依據主要有三個準則:一是以數值計算不收斂作為土坡穩定的評價標準;二是以特征點的位移拐點來作為評價標準;三是以結構面塑性區貫通作為評價標準。第一種依據由于收斂準則的不同會導致安全系數的差異;趙尚毅等[8]認為塑性區從坡腳到坡頂貫通并不一定意味著邊坡破壞,塑性區貫通只是破壞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第二種依據有著明確的理論意義,因此本文采用位移突變作為判斷依據來評判邊坡穩定性。

1.2 M-C與D-P模型的參數轉換

基于平面應變的前提下,M-C模型與D-P模型的參數轉換,費康[9]等作了相關的研究并給出了轉化公式,故不贅述,只簡單羅列公式。在用分析同一邊坡時,需要對M-C模型與D-P模型參數進行轉換。當D-P線性模型的三軸拉伸強度等于三軸壓縮強度,二者的屈服面非常接近,M-C模型參數與D-P線性模型參數可以相互轉換,D-P線性模型轉化公式為:

2 邊坡分析計算

2.1 土坡的穩定性分析

本文選取鄭穎人等[11]和張魯渝等[12]做的一個土坡作為計算實例來驗證對比整體強度折減法和局部強度折減法在M-C模型與D-P模型中的應用情況。土坡高H=20m,土體容重為25kN/m3,彈性模量為1000kPa,泊松比為0.3,粘聚力為42kPa,內摩擦角為17,坡腳取為40°。由于鄭穎人等[11]所得的安全系數與Spencer極限平衡法的結果最為接近,故而本文用Spencer極限平衡法的計算結果來作比較,其安全系數為1.21。由于分析中考慮了剪脹角會使安全系數偏高,而傳統極限平衡方法沒有考慮剪脹角的影響使結果較為保守。為了與傳統極限平衡法的結論相一致,方便對比,分析中不考慮剪張角的影響[13]。本例取在邊坡節點A(網格劃分后的節點,A點在塑區內)處的位移拐點作為判斷依據,計算模型如圖1所示。

要用局部強度折減對邊坡進行分析,需要得到邊坡的潛在滑裂帶。可以先利用軟件對邊坡所有土體單元進行強度折減,然后將所得到的塑性變形貫通區作為邊坡的滑裂帶。如圖2所示,依次為M-C模型、D-P線性模型、D-P雙曲線模型、D-P指數模型的塑性貫通區變形云圖。

然后提取圖2中塑性貫通區的單元節點,僅對以上的塑性貫通區域的土體進行強度折減,其他土體強度保持不變。選取安全系數、安全系數與Spencer法之間的誤差作為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兩種強度折減計算的安全系數與Spencer極限平衡法計算得到的安全系數十分接近,誤差很小,計算結果是可靠的。局部強度折減與整體折減相比,安全系數略有降低,安全系數誤差變小。從局部折減的結果看:M-C模型和D-P線性模型的第安全系數與Spencer極限平衡法給的安全系數最為接近;D-P雙曲線模型和D-P指數模型的安全系數與Spencer極限平衡法誤差相對較大。

以上邊坡例子較為理想,但是在實際工程中修建了大量的工程設施,這些工程在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高、陡邊坡。故而需要驗證以上結果在實際工程中應用性,本文選取M-C模型和D-P線性模型對下文的巖質邊坡進行穩定性分析對比。

2.2 工程實例分析

選取閻寒等[14]做的一個人工巖質邊坡工程實例來進行穩定性分析。某巖質邊坡一級坡率1:1,坡高3m,第二、三級坡率1:0.5,每級坡高7m,具體模型如圖3所示。該巖質邊坡的巖性主要為強風化花崗巖和中等風化花崗巖,巖性參數如表2所示。分析過程中假設兩巖體界面連接良好,各個土體都是各向同性的均質材料。根據邊坡安全系數以特征點的位移突變性為失穩判據,閻寒等用FLAC3D軟件基于強度折減法算出的安全系數為2.2,邊坡處于穩定狀態。根據上文的結論,采用M-C模型和D-P線性模型對巖質邊坡進行穩定性分析。取在邊坡節點B(網格劃分后的節點,B點在塑性區內)處的位移拐點作為判斷依據,采用局部強度折減法對該邊坡進行分析。先對邊坡整體進行強度折減后得到塑性區滑裂帶,然后塑性區以外的土體強度保持不變,再對滑裂帶進行強度折減。

計算中采用非關聯流動法則,選用非對稱算法(Un-symmetric),采用M-C模型和D-P線性模型對所有土體進行折減后得到的塑性貫通區滑裂帶如圖4所示,然后提取塑性貫通區土體單元節點,對塑性區進行強度折減,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局部折減后的安全系數相比整體折減小,兩種屈服準則所得的安全系數與FLAC3D軟件所算的結果很接近,且略小于FLAC3D軟件所得的安全系數,黃天成[15]認為如若以位移突變作為評判邊坡的穩定性,FLAC3D計算所得的安全系數大于ABAQUS。故而兩種屈服準則基于整體強度折減法和局部強度折減法分析邊坡的結果是合理的。

表3中局部強度折減的位移相比整體強度折減小,是因為僅對邊坡滑裂帶區域進行強度折減,減少了滑裂帶以外區域土體的因強度折減引起的位移增量,故而得出的位移比全局強度折減法要小,其符合邊坡的實際情況。從位移結果來看,D-P線性模型計算得到的最終位移略大于M-C模型,這是因為屈服準則的不同所致,但總體而言,M-C模型與D-P線性模型計算結果很相近。實際工程中,可以將M-C模型與D-P線性模型相結合來計算邊坡的穩定性。

本文采用M-C模型的整體折減和局部強度折減后的位移等值線云圖進行對比,如圖5所示。采用整體折減和局部折減對邊坡進行計算后的邊坡滑動面大致一樣,局部折減的位移略小于整體折減,兩則最大位移均發生在邊坡坡頂,且位移較小;二者的滑動面位置大致一樣,滑動面位置呈大致的圓弧狀,并且通過坡腳點,滑動土體主要是邊坡上半沿的強風化花崗巖和中風化花崗巖土體。由安全系數可知,邊坡由于邊坡處于穩定狀態。但如果遇到不當的人類工程活動、強降雨、雪等,容易對邊坡安全造成影響。

3 結論

采用ABAQUS軟件結合強度折減法對土坡和巖質邊坡進行了穩定性分析,得到了以下結論:

①采用局部強度折減法計算所得安全系數、位移量、比整體強度折減法小,與工程實際更為接近,用局部強度折減法來分析邊坡比整體強度折減法更為合理,驗證了局部折減法的可行性。②M-C模型和D-P線性模型計算結果很相近,建議可將M-C模型和D-P線性模型相結合利用局部強度折減法對邊坡進行計算。

參考文獻:

[1]趙川,付成華.基于局部強度折減法的某水電站邊坡穩定性分析[J].人江,2015,36(3):66-69.

[2]鐘志輝.邊坡分析的局部強度折減法及其工程應用[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2.

[3]易紹基,黃英,韓玲,等.土性參數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研究[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1,9(3):1-7.

[4]張芳枝,陳曉平,梁志松.強度折減有限元在堤防穩定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工程地質學報,2011,19(2):244-249.

[5]伍韻瑩,王志鵬,孫立宇.Mohr-Coulomb內切圓屈服準則在ABAQUS軟件邊坡分析中的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2):52-55.

[6]陳浩,肖明,衡為方.基于ABAQUS大型地下洞室群分期開挖動態模擬[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46(3):321-327.

[7]楊光華,鐘志輝,張玉成,等.用局部強度折減法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J].巖土力學,2010,31(Z2):53-58.

[8]趙尚毅,鄭穎人,張玉芳.極限分析有限元法講座―Ⅱ有限元強度折減法中邊坡失穩的判據探討[J].巖土力學,2005,26(2):332-336.

[9]費康,張建偉.ABAQUS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10]易紹基.基于ABAQUS的邊坡穩定敏感性分析及模型驗證[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1.

[11]鄭穎人,趙尚毅,張魯渝.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進行邊坡穩定分析[J].中國工程科學,2002,4(10):52-56,78.

[12]張魯渝,鄭穎人,趙尚毅,等.有限元強度折減系數法計算土坡穩定安全系數的精度研究[J].水利學報,2003,34(1):21-27.

[13]高志輝.有限元邊坡穩定參數敏感性分析[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07.

第9篇

關鍵詞:人工巖質邊坡 安全等級 允許安全系數 穩定分析

引言

某房地產開發項目開發建設工程中,建筑場地爆破施工整平期間形成大面積的人工巖質陡坡,且部分邊坡因爆破影響,巖體松動,直接影響擬建建筑物的安全,必須對新形成的巖質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評價并提出整治措施。

1 邊坡范圍及安全等級

邊坡范圍按擬建建筑物位置劃分為三個區: A區距離擬建建筑物5.4~15.0m,邊坡高度38.10~51.00m; B區距離擬建建筑物5.1~6.60m,邊坡高度6.20~8.80m; C區距離擬建建筑物5.6~12.0m,邊坡高度6.80~18.50m,分區示意圖見圖1。

根據擬建建筑物特點及場區的巖土工程條件,該邊坡穩定性及安全等級[1]見表1。

2 邊坡工程地質條件

2.1 地形地貌

場地是原山脊之上采石形成的斜坡狀采石場,西南高,東北低,高低起伏,坡度為10°~15°,地面標高介于149~194m之間,最大高差約為45m。由于現在工程需要,場區經爆破開挖,邊坡呈階梯狀分布。

2.2場地地層巖性

根據場地勘察及工程地質測繪成果資料,場地內分布的主要地層為:

(1)豹斑狀白云質灰巖淺棕褐色、灰白色,隱晶結構,中厚層構造,質地較純,豎向節理局部較發育,節理多為鈣質充填,局部為未充填,巖體較完整,層面間為泥鈣質充填,巖層傾向53°~73°,傾角3°~8°。

(2)灰質白云巖:灰白色,隱晶結構,中厚層構造,泥質含量較高,豎向節理局部較發育,節理多由粘性土及鈣質充填,巖體較完整,層面間為泥鈣質充填,巖層傾向36°~50°,傾角3°~12°。

2.3場地地質構造

2.3.1斷層

場地工作區內未見斷層及斷裂帶,場地受東側距離工作區1.7Km處非全新活動斷裂港溝斷裂及其東側距離工作區0.8Km東塢斷裂次生斷裂的影響,節理裂隙發育明顯。

2.3.2節理、裂隙

(1)A場區節理裂隙特征:由該場區的節理玫瑰圖[2]和等密圖(圖1)可以看出,該場區節理走向主要有45°~80°,300°~350°兩組分布,其中又以45°~80°此組節理居多,更密集,傾向主要集中在NW和SE方向,傾角絕大多數>75°,部分節理近直立,以張性節理為主,部分較大裂隙寬度有1~5cm不等。

圖4 A場區節理玫瑰圖和等密圖

(2)B場區節理裂隙特征:該場區節理走向主要有35°~80°,300°~340°兩組分布,其中又以300°~340°此組居多,節理更密集,該場區節理傾向主要集中在SW和NW方向,傾角絕大多數>80°,部分節理近直立,以張性節理為主,近邊坡位置部分較大裂隙寬度有5~10cm不等,部分甚至達到15cm,部分節理裂隙填充有泥鈣質充填物和方解石細脈。

(3)C場區節理裂隙特征:該場區節理走向分布較雜亂,主要有集中在340°~360°,10°~20°,75°~85°,幾組分布,其中又以340°~360°此組節理最多,最密集,該場區節理傾向主要集中在SW和SE方向,傾角絕大多數>80°,部分節理近直立。從節理性質來看,以壓性節理為主,巖石大部分呈巨厚層狀構造產出,裂隙2~20cm不等,垂直節理較發育,部分節理裂隙填充有泥鈣質充填物,部分裂隙是由于人工爆破而成,貫通較大,部分巖體呈碎裂狀結構,邊坡較陡峭,易發生崩落,同時基巖下發現有少量巖溶。

3 工程物探

為了了解邊坡體內部的工程地質條件,以便在數值模擬計算和分析中給予考慮,采用地質雷達對邊坡區域的地質構造進行探測。地質雷達探測[2]的主要對象是邊坡坡體。探測的測線布置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的,共布置測線16條。

4 場區不良地質作用

4.1巖溶

場區小型巖溶較發育,巖溶型式在地表主要表現為溶洞、溶溝、溶槽等;溶溝、溶槽分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沿豎向構造節理發育,部分地段連匯貫通。

4.2危巖及崩塌

整個場區人工開挖后形成的邊坡,巖坡面均較陡峭,尤其是A、B區經人工爆破后的邊坡巖體較破碎,產生較大裂隙,危巖較多,邊坡面較直立,被較多交錯節理裂隙貫通。灰巖在原有結構面、豎向節理和溶蝕作用下,巖石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塊體,在坡面處形成危巖。

現狀危巖、崩塌等不良地質作用對未來開挖邊坡安全影響大。未來開挖邊坡時,由于結構面或者開挖不當會形成危巖及崩塌,開挖邊坡時應采取防護和支護措施,防止對原結構層面的破壞或震動形成新的結構面,盡可能保證基巖的完整性。

5 邊坡穩定性分析及評價

對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及評價,邊坡穩定性計算是邊坡穩定性研究和評價的主要依據。

5.1 邊坡穩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5.1.1 滑移線法

滑移線法同時考慮屈服條件(Coulomb準則)和平衡方程,導出基本的微分方程-塑性平衡方程,進而在屈服區內確定滑移線網,結合應力邊界條件,得出各種問題的解。

5.1.2 極限平衡法[3]

極限平衡法是目前工程上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出發點是把巖土體作為一個剛體,為方便計算做一些假定,采用極限平衡分析方法可以將邊坡的下滑力和抗下滑力進行單獨分析,從而獲得明確的安全系數。

5.1.3 極限分析法[3]

5.5.1 允許安全系數的確定

允許安全系數是我們在評價邊坡穩定性時的一項重要指標,它的確定取決于對各種影響因素的綜合考慮。

允許安全系數在取值時主要考慮了下列因素:

(1)勘探工作的控制程度、邊坡的實際暴露情況、基礎資料是否翔實、試驗方法的合理性、試驗所獲得參數的可靠性;

(2)參數取值對安全儲備的考慮;

(3)穩定性計算對工程模型的簡化、處理及其計算方法所造成的可能誤差的估計;

(4)工程的服務年限、規模、邊坡的幾何形狀及其所處空間位置重要性,考慮失事后的危害及損失;

(5)邊坡周圍環境地質的影響;

(6)對影響安全系數的一些不確定因素的估計。

充分考慮了上述各項因素之后,結合該邊坡的具體情況,確定該邊坡穩定性允許安全系數為:一級邊坡[FS]=1.50;二級邊坡[FS]=1.30。

5.5.2 該邊坡穩定性分級

根據該邊坡穩定性現狀、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及對邊坡穩定性要求,并參考相關規范,將該邊坡穩定性分為五級。該邊坡穩定性分級見表2。

5.5.3 邊坡穩定性綜合評價

經過邊坡穩定性分析計算,可對各區域邊坡穩定性做出綜合評價。例如A區綜合評價見表3。

5.6邊坡穩定性評價結論及整治措施

(1)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穩定性狀態為整體穩定(Ⅰ級和Ⅱ級)的區域,由于邊坡坡體受爆破震動影響嚴重,爆破松動區范圍大,建議對該區域的爆破松動區采用預應力錨索進行加固。

(2)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邊坡穩定性狀態為亞穩定(Ⅲ級)。建議對建筑物基礎位置采用光面爆破技術爆破并下挖至公建基礎標高位置,采用架空層方式將標高恢復至原設計標高。

(3)安全等級為二級,邊坡穩定性狀態為整體穩定(Ⅰ級),目前坡面存在著范圍較小局部松動塌落區,應及早地進行清理和加固處理,建議對該區域邊坡進行整形,并對爆破松動區采用預應力錨索進行加固和坡面防護。

(4)邊坡的整形削坡工作應采用微差爆破和預留光面層的光面爆破,嚴格控制單響藥量和一次爆破藥量[6],嚴防爆破作業對邊坡巖體的二次損傷。

(5)場地邊坡必須進行邊坡穩定性監測[6]。對于安全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邊坡必須地面監測、地下監測和支護結構監測綜合運用。

6 結論

6.1獲取恰當的邊坡巖體力學參數對邊坡的穩定性分析至關重要,在選取時,應室內試驗和現場測試相結合,并進行工程地質信息調查與統計。

6.2對各種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進行比較研究,綜合各種影響因素,建立適合模型進行邊坡穩定性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GB 50330―2002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S].

[2] 常土驃等.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 劉文平,鄭穎人,劉元雪.邊坡穩定性理論及其局限性[J].后勤工程學院學報,2005, (1):15-19.

[4] 趙尚毅,時衛民, 鄭穎人.邊坡穩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J].地下空間,2001,21(5):450-454.

[5] Griffiths D V,Lane P A.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finite elements[J].Geotechnique,1999,49(3):387-403.

第10篇

【關鍵詞】 大跨拱輔梁橋 橋梁施工技術

大跨拱輔梁橋屬于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橋梁類型,與常規橋梁類型相比較,有著諸多優點。本文將主要從大跨拱輔梁橋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的施工控制兩方面入手,全方位闡述大跨拱輔梁橋的實用性以及解決該橋梁類型在實際建造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旨在提升大跨拱輔梁橋的工程質量。

一、施工技術分析

拱輔梁橋也被稱之為拱梁組合橋,在一般情況下,該模式的橋梁都需要先施工連續梁來構建主梁,將不同的連續梁相連接之后,再架設上空鋼管來滿足施工要求,并且在該過程中可以使用懸臂澆筑的方式將鋼管內部注滿砼,進而在橋梁的主梁上方向位置構建剛貫通土拱,最后于橋梁土拱上進行橋面的鋪設。拱輔梁橋的整體施工模式主要包含了架設連續梁以及進行拱圈吊裝施工。當前我國比較常見的辦法就是使用斜拉懸臂法或者是轉體施工這兩種方式來進行工程建設,但是小跨度拱輔梁橋一般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施工少支架施工法或者是支架施工法。

根據近年來的施工情況分析,鋼管砼拱橋通常會使用纜索吊裝法進行施工,如果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不能滿足該施工方式的基本要求,則會考慮使用支架施工或者是轉體施工的方式來進行工程建設。其中纜索吊裝施工方法的使用頻率占總工程量的55%,支架施工法占總體的25%,而轉體施工法則占到了15%。從這一統計中我們可以發現,纜索吊裝法屬于最常用的一種施工方式,該施工方法只適用于100米-460米的橋梁。近年來,我國橋梁施工工作人員不斷的對該問題進行研究發現,傳統模式下使用鋼絲繩進行施工的技術顯然不能滿足現代工程的發展要求,所以鋼絲繩已經被千斤頂所取代,頂替了纜索吊裝裝置,并在拱輔梁橋施工中取得了不錯的實際使用效果。

二、橋梁穩定性分析

橋梁的穩定性是衡量橋梁施工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所以在進行大跨拱輔梁橋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橋梁的穩定性。本文以廣元某工程為例,以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參考,提出提升橋梁穩定性的施工要點。

1.鋼管支架支墩屈曲分析

該工程在進行拱肋分段施工時,搭設了臨時支架,所以拱肋的自重全部是臨時支架來承受的,所以我們可以判定臨時支架始終處于疲勞狀態,需要進行穩定性研究才能保證施工安全與工程質量。該工程鋼管之盾1號的豎向鋼管長度分成4等分,而2號鋼管支墩的長度要略大于1號鋼管支墩,共分為3等分,3號鋼管支墩自身的豎向鋼管長度共分為9等分,最后4號鋼管支墩的豎向鋼管長度分為10等分。經計算發現,該工程1號鋼管支墩自身穩定系數是25.401,2號鋼管支墩自身穩定系數為27.552,而3號的鋼管支墩自身穩定系數是14.011,最后的4號鋼管支墩自身穩定系數是37.363.從這一計算結果,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4個鋼管支墩的穩定性均可以滿足工程最低施工要求,如果通過計算發現,鋼管支墩的穩定性不能滿足工程施工標準,則需要立刻停止施工,對鋼管支墩進行處理后再進行后續施工。

2.主拱合攏之后的穩定性分析

復雜體系拱橋,因為橋面結構自身剛度以及吊桿非保向力二者的影響,導致傾斜穩定臨界荷載沒有解析解,所以在對復雜體系拱橋該方面進行穩定性處理時,必須要通過數值計算方法來取證,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從有限元法中找到解決方式,非線性穩定性分析或者是線性穩定性分析。其中線性穩定性分析屬于結構失穩但是還處于彈性形變范圍之內時,橋梁結構的內力和結構自身外荷載二者成正比,這種情況之下就可以通過特征值的方式對其進行求解。而線性穩定性的計算雖然比較方便,但是僅限于理想結構,在實際使用中有很多局限條件,所以不能夠考慮材料自身非線性以及幾何非線性與橋梁結構初始的缺陷,所以只能通過結構線性穩定對失穩荷載上線進行預測。

因為線性分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進行大型橋梁穩定性計算的時候,一般都會使用非線性的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因為非線性分析方法不僅可以考慮到應力達到最高屈服強度時的情況,還可以考慮到結構自身的幾何非線性,所以在進行求解時,非線性失穩荷載在計算時,都會使用逐步加載求的失穩荷載。非線性計算方法與線性計算方法相比較之后我們可以發現,非線性計算方法可以適當的考慮橋梁結構初始狀態,并且該計算方法所得出的數值精確度比較高,計算結果精準,但是整體計算過程比較麻煩,有一定難度。

通常情況下非線性穩定性分析的方程可以記為 ,如果工程情況比較特殊,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方程寫成增量的形式,記為:

。上述公式當中, 代表了初位移剛度矩陣, 代表了彈性剛度矩陣,而【K】則為初應力剛度矩陣。拱肋合攏且拆除系梁下方臨時支墩和支架后,受壓拱肋有可能發生整體失穩和局部失穩的現象,因此,拱肋合攏后,其穩定性也有必要進行分析研究,以保證施工安全性以及工程質量。

三、施工控制

想要保證橋梁的施工質量,就必須要進行施工控制,因為施工控制會直接影響到橋梁整體施工結果。通過對橋梁進行檢測的方式來檢驗橋梁結構以及實際情況是否相符,減少施工誤差,保證橋梁完工之后的工作能力,進而保證橋梁結構的安全性。因為大跨度拱輔梁橋屬于跨度大且自身重量輕的橋梁類型,所以原材料使用量比較小,但是承載力卻很高,這種類型的橋梁對工程質量的要求極高,所以必須進行施工控制。

幾何監控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控制方式,因為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施工變形,如果變形比較明顯,對高職橋梁結構產生偏離,致使主梁無法合攏。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幾何監控可以有效解決該問題,將橋梁產生的形變控制在工程允許的范圍內。

應力監控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監控方式,因為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工程實際情況與設計的理想情況產生偏離的事,所以就必須要采取應力監控的方式來減少出現截面斷裂、扭曲等情況的概率。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施工時可以時刻對橋梁應力狀態進行檢測,保證橋梁的應力情況在工程允許的范圍之內,進而保證施工質量。

結束語:

本文主要從橋梁穩定性分析、施工技術分析三方面,對當前大跨拱輔梁橋施工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旨在提升大跨拱輔梁橋的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趙躍宇,劉偉長,馮銳等.大跨度鋼管混凝土拱橋拱肋吊裝過程的仿真計算[J].世界橋梁,2011,09(11):14-17.

[2]張治成,葉貴如,陳衡治,徐興.大跨度鋼管硅拱橋拱肋預制與吊裝的線形控制[J].西部交通科技,2012,08(02):222-224.

[3]盧志芳.考慮時變性和不確定性的混凝土橋梁收縮徐變及預應力損失計算方法[D]武漢理工大學,2011:07-09.

第11篇

由于不同的項目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其風險因素也各有不同。為使分析更具有針對性,筆者以上海某房地產投資開發項目為例,借助上述理論原理和方法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以期房地產投資者在風險防范和投資決策獲得最優效果。

一、房地產投資決策風險層次結構圖的建立

通過仔細分析,找出了該項目中的關鍵風險因素(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得出以下投資決策風險層次結構圖。

二、判斷矩陣及特征值的計算

利用德爾非法及1~9比例標度,計算出一二層指標體系的風險度的判斷矩陣。如資源風險的二層指標風險度的判斷矩陣以及特征值分別為:

所以,

同理,我們可以分別得出一、二層風險因素的判斷矩陣及特征值:

特征值矩陣分別為:

二層風險因素的權重矩陣為:

三、一致性檢驗及對風險因素排序

已知各判斷矩陣,根據公式一致性檢驗公式:及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表可對二層指標的特征值進行一致性檢驗:。C.R.1

以上得出的二層風險因素的風險程度(W1、W2、W3、W4)僅僅是對于其上級風險因素也就是一級風險因素而言的風險程度,我們還需要對二層風險因素相對于總的房地產投資決策的風險度矩陣W’∶

根據風險度矩陣W’,將這些評價指標分為四類:基本無風險、風險較低、風險較高和風險很高,可對各風險因素進行排序,見表4。

第12篇

一、經濟統計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應用事項

1.經濟統計學的發展歷程

統計實際上屬于一種社會調查活動,凡是涉及到數量信息和數字問題內容的均涵蓋在統計學研究領域中。經濟統計學是在國民收入統計基礎上而研究起來的。隨著不斷的努力,經濟統計學逐漸得到完善。

2.統計學在經濟研究中的作用

統計學是經濟研究中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具體作用有:首先,數據收集中少不了統計,所以其能夠為經濟研究中相關數據的收集提供科學合理的方法。通過定性分析的方式促進經濟學的有效研究,而為了保證定性研究的正常進行應具備完整的數據庫,這就需要在統計的幫助下實現。其次,為總結和提煉客觀經濟現象的數量變動規律提供方法。因為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的因素眾多,且存在各種不同的現象,為了有針對性的分析數據,以便從偶然中發現必然。另外,為檢驗經濟學理論的真實性和完善程度提供保障;所有新得出來的理論均屬于相對理論,唯有在一番嚴格的驗證后方可變為絕對真理。所以應通過經濟數據對經濟學理論進行檢驗,以明確其準確性。經濟學與數據間是緊密相關的,但統計發揮著收集數據的作用,可見,統計學在經濟學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3.經濟統計的應用的意義

經濟涉及到的領域與信息較多,因此使得經濟的研究困難重重。眾所周知,數據是信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經濟問題也同樣需要利用數據進行分析,在龐大的信息量下,只有運用統計學內有效合理的方法深入細致的調查整理,方能對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經濟的研究始終離不開數據的支撐,所以經濟統計學意義重大。若缺乏統計學的支持,經濟的研究將停滯不前。由于統計學分析研究工作少不了數據這一關鍵因素以及統計在數據收集中的作用,可見加強經濟統計的應用至關重要。只要經濟統計得到充分應用,就能夠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

二、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當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關于經濟的研究事項還甚少,要想對現代經濟發展形勢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就必須獲取相關數據的支持,而數據的基本來源通常都在統計學基礎上而完成,因此經濟統計學是經濟中的核心手段。雖然我國目前關于經濟統計的應用研究力度還不足,但有關學者與人員已經充分的認識到了該方面的重要性,相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統計一定得到有效應用,加快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作者:劉瑞妮 單位: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素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超清 |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久久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偷拍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