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1:33: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西門豹教學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課題
語文園地
課型
語文園地
授課
時間
1課時
教學
目標
1.識字積累,掌握識字的方法和技巧。
2.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復述一件事情。
3.理解,準確概括句子表達意思,長話短說。
4.積累形容人的成語。
教學
重點
1.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復述一件事情。
2.積累形容人的成語。
教學
難點
理解,準確概括句子表達意思,長話短說。
教具
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導入
(
)分鐘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這一單元學完了。現在,我們來到語文園地這個版塊,就讓我們進入語文園地八,去汲取里面的營養吧。(板書:語文園地)
【設計意圖:通過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新課
教學
(
)分鐘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單元,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出示課件2)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課文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就像《王戎不取道旁李》是________,王戎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讓人深受感動;《西門豹》中,西門豹就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故事兩則》中的兩則
_________故事讓我們明白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道理。(板書:完成填空)
2.識字積累
【設計意圖:設計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梳理學過的課文內容,對本單元的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朗讀句子,抓住重點,學會長話短說。】
岡——綱(
)
受——授(
)
建——健(
)
普——譜(
)
伐——閥(
)
專——磚(
)
宗——綜(
)
具——俱(
)
(板書:識字積累)
2.理解運用
(1)復述本單元課文中的故事,《西門豹》中重點部分詳細復述,體會《扁鵲治病》注意按事情發展順序的敘述,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
(2)抄寫詞語,注意不要寫錯字。
(3)大聲朗讀書中的句子,思考并概括主要意思,學會長話短說。(板書:復述課文)
縮寫句子。(出示課件3)
a.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把頭都磕破了,直淌血。
b.蔡桓侯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扁鵲,你這次見了大王,為什么一聲不響就跑掉了?”
c.紀昌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板書:長話短說)
師總結:通過練習,學會理解大意,概括大意,學會長話短說。
3.日積月累。
(1)學生讀讀背背(出示課件4)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齒
文質彬彬
相貌堂堂
威風凜凜
膀大腰圓
濃眉大眼
白發蒼蒼
鶴發童顏
慈眉善目
步履蹣跚
(2)解釋詞語:文質彬彬
鶴發童顏
步履蹣跚(出示課件5)
(板書:說說詞語的意思)
文質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實質配合適當,形容氣質溫文爾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了解詞語含義的理解,積累運用到寫作中。】
雅,行為舉止端正,文雅有禮貌。
鶴發童顏: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步履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子。
上面的這些詞語可以形容陽光帥氣、
英俊瀟灑、
溫爾儒雅這樣的人。
(3)仿照例句,用下面畫橫線的詞語說一句話。(出示課件6)
A.這孩子長得眉清目秀,連說話也那么文雅,真討人喜歡。
B.李爺爺年近九十,依然鶴發童顏,身體硬朗。
C.戰士們個個威風凜凜,昂首挺胸、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前走去。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分鐘
三、課堂小結。(出示課件7)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知道了怎樣抓住重點,長話短說,復述課文,還學積累了一些描寫人的成語。收獲不少呀!
【設計意圖:將寫法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板書
內容
完成填空
識字積累
語文園地
復述課文
長話短說
說說詞語的意思
教學反思
1.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知識的落實,在扎實上下了功夫,進行了拓展,并設計了合理的練習形式,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如在“詞句段”的練習中,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不同語境造句的環節,讓他們循序漸進地掌握了知識。
2.在“日積月累”的授課中,我通過朗讀、講解,讓他們理解詞語的意思,背誦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講授詞語時,講得不夠詳細練習不到位,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接受
能力,應該讓學生試著造句,因此,有的同學沒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的教學有較大幅度地提高。
備課素材
形容人的詞語
英姿颯爽,喜形于色,婀娜多姿,國色天資,
艷若桃李,花枝招展,秀色可餐,面若桃花,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逐步形成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審美情趣。”美學家宗白華說:“美是存在著的!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不但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還影響我們,教育我們,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境。
語文教學是美的,它的美是文本與教學設計集中的藝術體現,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美。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地成長,而且還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培養高尚的人格。教師要充分發現文本中美的因素,引導學生去品賞,盡力讓美與語文教學同行。
一、研究教材,分享文本美
語文教材以語言文字為載體,為其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意境,優美生動的語句,強烈感人的抒彩,純潔高尚的審美理想,成為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極好內容和形式。以蘇教版第六冊教材為例,有寫自然景觀的,如《美麗的南沙群島》,課文分別以“美麗傳說”、“藍色寶庫”、“迷人世界”將南沙的美麗表現得淋漓盡致。有寫生活之美的,如《趕海》,體現出兒童特有的生活情趣。有寫人物形象的,如《花瓣飄香》中的小女孩,《雪兒》中的“我”,這些美好的人物形象,無不包含著情感美和人格美。學生由“知學”而“樂學”最終獲得深切的美感,需要教師從審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處理教學內容,對教材中美的因素細心品味,反復推敲,調動自己的審美經驗,將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入到教案中,再到課堂上引導學生去體驗,分享這種美。
二、引導尋美,讓學生發現美
畫家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語文教學要從詞句入手,在品嘗詞句中發現美。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抓住“疑是銀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導學生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這樣學生就會從記憶中提調出瀑布從極高處傾泄而下的表象,腦子中出現了“真”有從天而降的圖像。接著,讓學生在想一想,這可能嗎?這樣就會理解詩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銀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體會到詩人把情景說的恍恍忽忽的,這種似假還真的寫法反而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遐想。假如我們再來一個追問:詩人為什么不說“像”而“疑”?讓學生更進一層地想象詩人當時真實的感受——驚嘆這條瀑布的奇特。因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黃河之水天上來一樣,懷疑它是從九天之上落下來的銀河呢?只有反復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當,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三、引導入境,讓學生感受美
要讓學生感受美,首先要營造美的環境。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已成為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教學的一種美育途徑。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借用各種媒體設備,營造美的情境和美的氛圍,調動學生的感官,領略意境之美;也可以讓學生采用繪畫、唱歌、表演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盡情感受寫景之美,感受狀物之美;還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意境。一是借助錄音,進行審美教育。 在教學中可恰當地播放一些配樂朗讀錄音,渲染氣氛,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處于最佳狀態,再通過老師富有感情的語言,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再現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賞到美的因素,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二是借助視頻,進行審美感受。這種將寫景抒情所描寫的畫面通過媒體進行再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觀其形、如聞其聲的境地,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和啟迪,撥動學生美的琴弦。 學生感性經驗不足,知識水平又有限,往往難于直接入境。如何引導學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種方法:
1、圖畫入境法。
把畫圖引入語文課,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通過作畫,把自然美展現出來,能激發學 生熱愛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聯系起來,還可以培養學生想象、聯想、創造能力,起著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過評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感受美、評價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荷花》后部分寫荷花的動態美。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組織學生表演“荷花舞”。
讓全體女生都飾荷花,其中一個當作者;選兩個男生,分別扮蜻蜓、小魚。學生朗讀課文數遍后,進入角色,按課文情節表演。演出完畢再回到課文,學習文中省略號。你們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還有哪些動物也被荷花吸引過去?它們又可能說些什么話?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節,讓表演更上一層樓。學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