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成分英語

成分英語

時間:2023-05-30 09:48: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成分英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成分英語

第1篇

關鍵詞:英語語調 序列成分 表態功能

表態功能是指不同語調與其表達的情感態度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是語調最具普遍性的功能。英語語調態度功能的實現是一個復雜的語音過程,受語調序列成分及語調韻律成分中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將以語調序列成分為中心探討英語語調的表態功能。

一、英語語調序列成分

根據Peter Roach (2000),英語語調的序列成分是指那些一個接一個,以順序存在,且不同時出現的語調成分。這些序列成分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a)調冠、調頭、調核、調尾(包括它們的音高變化)

b)停頓

c)語調邊界

其中調核是必不可少的成分,最具表態功能,調冠、調頭、停頓以及語調邊界是可選的成分,在很多情況下也會影響語調的表態功能。

二、英語語調序列成分的表態功能

依據以上序列成分的劃分,本文將從調核型、調冠型、調頭型、停頓、語調邊界不同的角度對序列成分的表態功能進行分析。

1. 調核型

調核型是語調表態功能的主要手段。它是指調核不僅有句子的重音,并且有句子的邏輯重音,通過在調核上的不同語調而產生不同的情感態度。

(1)調核含義

調核含義可以表現在單獨的調核上,也可以表現在調核和調尾復合而成的調核音段上。不同的調核和調核音段體現著不同的調核含義。一般來說,降調表示肯定或結束,其中高降調較為普遍,表示較為激烈的情緒,低降調則表示冷淡的情緒;升調表示未完或疑問,低升調較為普遍,給人感覺也更為禮貌,而高升調則常用于構成疑問句式;降升調表示懷疑、猶豫或暗含之意;升降調表示驚訝或譏諷;平調表示繼續或常規。例如:

a) I can’t say I a gree.(高降調,口氣嚴峻,表示再無商量余地)

b) I can’t say I a gree. (低升調,語氣較委婉,表示不同意,但愿意聽取對方解釋)

c) It’s quite ˇ nice.(降升調,表示言外之意,后面很可能說到不好的一面)

d) It’s quitenice.(升降調,表示諷刺,是一種反語)

e) Goodmorning. (平調,打招呼常規用語,沒有特殊情感)

(2) 調核位置

調核位置的表態功能主要是指因句子重音的不同而引起說話人的不同態度。一般情況下調核位置是在一個語調單位的最后一個實詞的重讀音節上,然而,調核的位置也會因說話人思想感情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不同的調核位置可以表達說話者不同的感情和態度。例如:

a)――Why don ’t we start now?

――It’s much too early.

在這兩句對話中,說話人A已感到焦慮和不耐煩,認為現在該動身了,說話人B違反調核位置應落在“early”上的常則,把調核位置置于“much”上,強調他們仍有充裕的時間,以此來消除對方的焦慮和不耐煩。

b) ――Mary’s always late.

――Mary’s always late.

說話人A將調核位置落在句中最后一個實詞“late”上,只是說明“她總是遲到”這一事實,而說話人B將調核位置落在副詞“always”上,表示一種強烈不滿的情緒。

c) ――We are going to buy a house.

――Have we enough money?

說話人A用的是常規調核位置,表示事實陳述,而說話人B將調核位置落在疑問助詞“have”上,強調一種懷疑的態度。

d) ――David came today.

――What did he want?

當調核位置落在人稱代詞上時,具有表達某一特定感彩的功能。第二句中調核位置落于“he”上,可表示說話人B不耐煩的強烈情緒。

2. 調冠型

調冠型結構是通過音高的比較來加強說話人的情感。當高調冠位于低升調的調核前,說話人表示關心、熱情的態度,形成輕松的談話氣氛;當高調冠位于高升調的調核前,說話人著重加強“驚訝”的程度;當高調冠位于降調前,除了加強說話時的力度外,有時還表達說話人不耐煩或氣憤的情感。例如:

a) Howwonderful! (一般的感嘆口吻)

b) ― Howwonderful!(高調冠與低降調核形成音調的高低對比,表示強烈的感彩)

c) ――She’s asleep.

――A Sleep?(高升調調核,表示吃驚)

――A Sleep?(高調冠位于高升調的調核前,說話人著重加強“驚訝”的程度)

3. 調頭型

調頭型是指句子中的調頭處于句子的重要位置而獲得不同語調的變化,這種結構對語調表態功能起著積極的作用。例如:

What’s your opinion of this article?

a) It’s quite original. (高調頭,表示態度較激動、認真、熱情)

b) It’s quite original. (低調頭,表示態度較冷漠,興趣不大)

4. 停頓

依據Cruttenden(2002),停頓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無聲停頓(unfilled pause),指沒有任何聲音的停頓;另一類是有聲停頓(filled pause),指在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中運用中元音[?藜]和雙唇鼻音[m]等的停頓。無論是無聲停頓還是有聲停頓都是語調單位劃分的外在標準,停頓可出現在語調單位之間,也可以出現在同一語調單位內,尤其是在即興發言時。停頓出現在同一語調單位內具有特殊的表態功能,常表示猶豫和思考,一般來講停頓的時間短于語調單位間的停頓。例如:

a) How much did it worry...you? (無聲停頓表示猶豫)

b) Do you still have the desire to be...to be ...tiny?(無聲停頓表示猶豫)

c) When...[?藜] in 1940,he found that British Communist Party was not prepar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s.(有聲停頓表示猶豫)

d) Well [?藜m] I don’t think I will. (有聲停頓表示猶豫)

5. 語調邊界

語調單位的劃分,語調邊界的位置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語調單位的劃分和語法單位結構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個語調單位可能是一個句子、一個從句、一個短語,甚至是一個單詞;語調單位的劃分因語速、語境、說話人態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況下,語速快時語調單位較長,在正式場合語調單位較短,說話人為了表示強調時語調單位也較短等。例如:

a) I promise// to serve// my fellow citizens//to the best//of my ability.(在政治演說中,為了強調和表達的清晰,語調單位較短)

b) I promise that I’ll get you the back -ordered merchandise // just as soon as it arrives in the warehouse. (在商業交流中,情況緊急,情緒迫切,語調單位較長)

英語是一種語調語言,語音手段是英語民族表情達意的主要手段,因而研究英語語調的表態功能對于探討言語交際和交際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對英語語調序列成分的表態功能作了簡要的分析和歸納,希望能為英語語音教學者及口語教學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Alan Cruttenden. Intonation [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2.

[2]Peter Roach.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Alan Cruttenden. Gimson’s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卜友紅.英語語調的結構、功能及應用[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5]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6]張鳳桐.英國英語語音學和音系學[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7]陳瑩.英漢超音段音位功能對比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

[8]肖依虎.潘翠瓊.英語語調的表態功能分析[J].淮北煤師院學報,2000,(1):105-106.

[9]楊玉國.英語語調調核位置的功能及其對英語言語交際的影響[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2):82-84.

第2篇

[關鍵詞]綜合評價;主成分分析;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 H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1-0171-03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統計分析活動的廣泛開展,通過對實踐活動的總結,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運用多個指標對多個單位進行評價的方法,簡稱綜合評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多個指標轉化為一個能夠反映綜合情況的指標來進行評價。主成分分析法是綜合評價方法中一種較新的評價方法。它與現有的專家評分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灰色聚類法等有著不同的原理和特性,充分考慮了各指標之間的信息重疊,能夠在保留原有信息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對高維變量進行最佳的綜合降維,且更客觀地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避免了主觀隨意性,提高了綜合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及合理性。[1]

在目前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分項式評分標準仍然是多數教師經常采用的用來診斷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方法。研究發現,分項式評分標準適合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診斷性評估。[2] [3]這種評分方法能夠對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作出更加細致和準確的區分,提高英語作文評分信度。[4]也就是說,分項評分法有助于甄別學生作文的弱點是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還是思維缺乏條理性,篇章布局和邏輯性差等細節問題。但是,由于各分項的指標受重視程度會有差別,所以各項得分的簡單相加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及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成分分析法通過對學生英語作文評分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突出顯示學生的強項與弱項,從而給教師和學生本身提供一個有針對性的參考,了解每個學生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從而達到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綜合提高。這對教師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主成分分析數學模型及過程

假設我們研究n個學生的英語作文綜合水平,考查英語作文的p項指標。記第i個學生的p項指標值分別為xi1,xi2,…,xip,其中xij為第i個學生的第j項數據值,則這n個學生的p項指標值可以表示成n×p矩陣。利用公式,將原始數據標準化處理,其中xj=xij為第j個指標的樣本均值,Sj=為樣本標準差。經標準化處理后的相關系數為,其中i,j=1,2,…,p,則得到相關系數矩陣為R=(rij)p×p。然后,求出相關矩陣R的p個特征值λ1,λ2,…,λp以及對應的特征向量。設λi對應的特征向量為Ci=(c1i,…,cpi),其中i=1,2,…,p。則我們得到p個主分量,其中第i個主分量表示為Fi=c1iX1+c2iX2+…+cpiXp。

第i個主成分Fi的特征值μi即主成分的方差。方差越大,對總方差的貢獻越大,對總變量的貢獻也越大,其貢獻率為ηi=μi / μk,其中ηi反映了第i個主成分綜合原始變量信息比。

選取m個主成分,如果前面m個主成分貢獻率之和接近于1,一般來說,只要達到85%就可以,我們就取前m個主成分F1,…,Fm,也就是說,這m個主成分基本保留了原來指標變量的信息。這樣,指標或者變量就減少到m個,從而起到了篩選指標或者變量的作用。對于以上的計算,我們采用MATLAB數學軟件進行。

三、英語寫作評價實例分析

現以江蘇師范大學數學系二年級某班隨意抽取15名學生在一次英語寫作的成績為例。這次寫作評分分為四個部分,包括內容(5分)、語言文字(5分)、組織結構(3分)、寫作技術(包括拼寫、標點符號、大小寫及字數等,2分)四個部分,共15分的評分。這四項指標標記分別記為內容(X1)、語言文字(X2)、組織結構(X3)、寫作技術(X4),學生的各項指標分數見表1。

對15位學生四項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結果見表2。

根據表2中的數據,算出四項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R,即

從R出發,計算出特征值、方差貢獻率、累計貢獻率和特征向量,結果如下表。

于是,主分量與標準變量的關系為

F1=0.5857213X1+0.0529997X2+0.6843405X3+0.4310448X4,

F2=-0.413745X1+0.7703048X2-0.011086X3+0.4851006X4,

F3=-0.302631X1-0.614473X2-0.143337X3+0.7143474X4,

F4=-0.627822X1-0.162002X2+0.7148493X3-0.261888X4.

由表3可知,前三個主成分F1~F3的累計貢獻率為85.73%,滿足≥85%的條件,因此可以用前3個主成分進行綜合評價。其中,相應的Xi的系數反映了偏差程度,正系數反映出較好的水平,而負系數反映低于平均水平,系數的絕對值反映了偏差程度的大小。

在第一個主成分F1的表達式中,X1和X3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系數,可以較好地反映學生的寫作內容和組織結構;在第二主成分F2的表達式中,X2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系數,可以較好地反映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在第三個主成分F3的表達式中,X4指標上有較高的載荷系數,可以較好地反映學生的寫作技術。因此,選取前三個主成分即可對學生的英語寫作綜合水平給予綜合評價。比如,若F2的值較高,則說明這個學生在寫作中語言文字方面水平較高,則這個學生需要加強在其他方面的提高,故其綜合評價函數如下:

F=0.3690401F1+0.2819632F2+0.2063451F3

下面計算出學生的綜合評價水平分值,即F的值,若學生的F值越高,說明學生的英語寫作綜合水平越高。下表給出學生按F值的排序:

表4 各主成分及綜合得分

在表4中,各主成分及綜合得分為負時,表明該生的寫作成績居班級平均水平之下。按綜合得分大小排序,就可得到每個學生的寫作綜合水平在班級中的名次,綜合評價學生和原始排序有所不同,可以反映出學生的英語寫作的綜合素質、強項和弱項。如總分相加排名第1的9號學生,其分數經過綜合處理后降到第2名,這名學生在內容寫作、組織結構方面成績突出(F=2.702006),但語言運用能力較弱(F=-0.64305),今后在學習中要關注如何正確使用英語語言。后一種排名次序改變較大,除了6號學生外,其他學生的得分名次均有所改變。名次順序浮動較大的是2號、3號和13號學生。筆者就以這三個學生作為代表,對他們的寫作情況進行分析。2號學生由原始總分相加排名第13上升到第7名,寫作成績在15名學生中居于中間水平(F=0.044278),從F2(0.424306)和F3(0.805763)的值可以看出,該學生寫作的語言文字和寫作技術方面水平尚可,但在寫作內容、組織結構方面(F1=-0.65474)較弱,低于標準水平,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3號學生由第11名上升到第4名,這名學生在寫作中語言運用能力強 (F2=1.50462),和2號學生一樣,需加強寫作內容、組織結構方面的訓練(F1=-0.56928);13號學生由原始總分相加排名第9下降到第15名,寫作成績在15名學生中最差(F=-0.95434),必須加強對內容結構和寫作技術的訓練(F1=-1.41493,F3=-1.32725)。

四、結論

主成分分析法從若干指標中選取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淡化主要指標的作用,大大簡化數據結構;可以客觀地確定權重,避免了主觀隨意性,因而使得評價結果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利用這種評價方法,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在班級中所處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不足,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加強相應的訓練,最終提高寫作綜合素質,還可以有效地區分學生的差異,給教師提供有效的參考數據,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 董L.基于降維法的譯者風格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2):282-293.

[2] Knoch U.The assessment of academic style in EAP writing:The case of the rating scale[J].Melbourne Papers in Langu?鄄

age Testing,2008(1):34-67.

第3篇

[關鍵詞]英漢翻譯;名詞轉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14-0153-02

英漢是屬于兩種不同語系的語言,在句法、修辭和詞匯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差異,而名詞就是英語句子中的一個顯著差異。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人們得出的結論是:英語在理論上看來是動詞為核心,而實際上其實是名詞占了很大的優勢;漢語中理論上是名詞為中心,但實際上是動詞為核心。有很多文章都有提到動詞優勢與名詞優勢的對比,但很少著作從英漢翻譯中提出名詞的翻譯策略,本文主要從英漢互譯的角度提出名詞如何轉換才能使譯文更加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信息。

一、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的詞類語法特征的分析和對比

詞類,是詞依靠在句法結構當中所發揮的語法功能進行劃分的,例如,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等。每個句子主要由主語、賓語、狀語、謂語、補語這五種句子成分組成。在印歐系當中,句法成分與詞類兩者之間是簡單的一一相對應的關系,一般都是一種詞類僅充當一種語法成分,但在漢語當中,詞類與句法成分有著復雜的關系,一種詞類通常會充當很多種語法成分。

(一)英語詞類的語法特征

在英語詞類當中,往往除了名詞會充當主語、主語補語、賓語、賓語補語及定語之外,其他的詞類一般只能充當一種句子成分。在英語中,若一種詞類在句子中充當多種句子成分,句子就會出現形式錯誤且邏輯混亂,因為這樣,為了準確表達,英語就有了一詞多類的情況。但漢語在很多時候是一種詞類充當多種句法成分,所以相對復雜。但漢語本身就是表意文字,即使這樣,仍然可以簡單明了地表達信息。也因為英語一種詞類充當一種句子成分,在漢譯英的時候,要依據英語的不同詞類充當不同句子成分的習慣與英語的搭配習慣來選擇詞匯的不同形式,在必要時候,對同一詞語進行不同詞類進行恰當處理。

(二)漢語詞類的語法特征

與英語詞類相比較,漢語的句法成分與詞類之間并非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而是非常復雜的。例如,一種詞類,不管是動詞、形容詞或者是名詞,都可以充當多種句子成分。因為漢語比較注重意合,并不太注重一致的形式,這種特征就決定了漢語即使相同含義的詞是一種詞類,卻能夠在不同句子中充當多種句子成分,并且不會陷入邏輯混亂的境地。所以漢語并不需要詞性變化,仍然可以準確地表達想法與思想。

(三)漢語與英語語法互相轉換的定義及特點

詞類轉換的定義就是在一個單詞不改變單詞自身形態的前提下,從一個句子的詞類轉換為另一個不同的詞類。換句話說,也就是需要轉換的詞,在不借助詞綴的情況下詞類就可以進行轉換,而這種詞類轉換最經常用到的轉換就是名詞轉換。在英漢互譯的過程中,因為上述兩種不同的語言特征,在詞匯及語法結構的懸殊差異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句子的詞類轉換,正因為句子中,名詞占有極大的優勢,學生在英漢翻譯過程中尤其需要熟練名詞的轉換,才能使譯文不僅可以表達出原文的正確信息,還可以通過名詞的巧妙轉換使譯文更加通暢、生動。根據以上英漢詞類的分析,漢語以動詞占極大優勢,卻以名詞為重點,英語以動詞為主,而頻率動詞占有極大優勢,可見英語在使用中以名詞為主,漢語以動詞為主,因此就會延伸出下文的各種詞類轉換。

二、英語向漢語翻譯時名詞巧妙轉換的策略與成因

(一)英語名詞在句子成分中所占優勢的分析

英語名詞被廣泛使用,在英語詞條中,名詞可達90%以上。除了被廣泛應用之外,英語中有很多名詞化傾向,這是英語的表現形式之一。名詞化傾向主要是指在英語中經常使用名詞來表達行為、動作、狀態等本應該由動詞或者形容詞表達的意義。所以名詞與動詞轉換在英漢互譯中所占的成分很大,名詞與動詞互換是英語的必備技巧之一。這種英語名詞是有動詞或者形容詞抽象而得到的名詞,而抽象名詞在句子中出現的頻率比較高,這其中的大部分都英漢翻譯中都應該被轉換為形容詞或者動詞。

動詞的ing形式,也是名詞化的翻譯手段之一,這一類詞雖然具備名詞的性質,但包含了動作的意味,所以在英漢互譯中要把這一類動名詞翻譯為名詞。

英語的名詞廣泛使用,必然帶動介詞的多用,所以介詞的優勢也是名詞優勢所造就的必然結果,而這類介詞的優勢與名詞是相輔相成的。據統計,英語中的介詞多達285個,而英語中的介詞幾乎都可以在英漢轉換中具備動詞的意義,還有部分介詞具備多種動詞的意義,所以在漢英互譯的過程中要認真分析介詞的動作意義,將介詞適當翻譯成漢語中的動詞形式。

綜上所述,英語名詞的優勢主要與以下幾方面有關:(1)名詞被廣泛使用;(2)抽象名詞翻譯成動詞;(3)名詞的廣泛使用造就介詞的優勢。

(二)英語向漢語翻譯時對英語抽象名詞的巧妙轉換策略與成因

英語的名詞化有明顯的傾向,有許多應該用動詞表達的英語都借助名詞來表達概念。在英漢互譯當中,應該注意漢語動詞,擺脫英語名詞化的束縛,根據翻譯的需要,把英語中的名詞轉換為漢語動詞。在英語中,有很多由形容詞或者動詞演變的抽象名詞,這些都是英語才具有的,一般而言,在漢語中極其難找到所對應的詞語,所以要把它們翻譯成漢語動詞。

(三)英語向漢語翻譯時對英語動作意義名詞的巧妙轉換策略與成因

除抽象名詞之外,英語句子中還有很多表示動作意義的名詞,在這些名詞當中,還有很大部分可以被用作名詞的,是動詞與名詞的兼類詞,在漢英互譯時,要領悟其中的動作意味,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轉換為動詞的形式。

(四)英語向漢語翻譯時英語動詞ing形式的轉換

動詞ing的形式,是一種名詞化手段,就是在動詞原形后面加ing,使動詞賦予名詞的性質,這一類詞來源于動詞,有動詞的特征,所以,在漢譯時,還要還原為動詞形式。

(五)英譯漢過程中如何對英語名詞進行巧妙轉換

有部分名詞是由形容詞派生而來的,這一類名詞一般都可以轉換成形容詞。有些前面加了不定冠詞作為表語的名詞,一般也要翻譯成形容詞。還有一部分名詞是作為定語去修飾名詞的,這一類名詞也可以翻譯為形容詞。

三、漢譯英名詞翻譯的轉換策略與成因

在漢譯英時,因為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于語法有很大的差異,在保證不改變原文意思的前提下,譯文則必須改變詞類,這稱為詞類轉換,詞類轉換在英漢互譯中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翻譯技巧,只有正確運用這種技巧,才能翻譯出準確而通順的文字。

漢語是一種動態語言,有動詞多用的習慣。而英語是靜態語言,動詞往往只能充當謂語成分,如果要充當其他的句子成分,就要改變詞形或者添加詞綴,改變詞類。在漢譯英過程中,一般要將漢語謂語動詞之外的動詞轉變成英語的名詞或者動名詞,特別是不定式結構或者抽象名詞。

(一)在漢譯英過程中,對漢語名詞靈活轉換的策略與成因

在漢語當中,一種詞類充當幾種句子成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例如漢語的名詞不僅可以充當主、謂、賓語,還能充當定語,這些也是很普遍的情況。但在英語中,即使名詞的用法有很多,也可以充當主語、賓語、表語、定語,但充當定語則非常少。但漢語的名詞充當定語的情況有很多,所以,在漢譯英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要將漢語的名詞轉換成英語的形容詞,才能使句子更加通順明了。

(二)在漢譯英過程中,漢語形容詞轉換為英語名詞的技巧

漢語的語法功能比英語的語法功能要強,漢語的一種詞類可以充當多種句法成分,漢語的形容詞不僅可以充當主、賓、定語,還可以充當謂語成分,而英語一般只能一種詞類充當一種句子成分。英語的形容詞在通常情況下只能充當定語、賓語補語及補語這三種句子成分。所以,漢語中如果形容詞充當了謂語,不管是整個句子的謂語還是句子當中的部分謂語,在翻譯為英語的過程中,一般都要翻譯成與漢語意義相符合的名詞短語或者名詞。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特別對于高年級學習英語而言,英漢互譯中名詞的巧妙轉換對學習英語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在說明書、廣告詞以及一些習語的翻譯中,名詞的轉換可以更加通順自然而準確地表達出原文的信息。但因為英漢互譯的靈活度比較大,而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所以很難在翻譯兩種語言的時候找到可以完全相對等的詞語,為了翻譯出流暢的譯文,英語名詞的轉換應該嚴格遵循通順而忠實這兩個標準,所以要根據原文中的不同情況進行靈活處理。

參考文獻:

[1]薄冰.薄冰大學英語語法[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0.

[2]古今明.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宋天錫,吳文梅.英漢翻譯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第4篇

關鍵詞: 語料庫 非英語專業 it分裂句 習得狀況

1.引言

簡單地說,分裂句(cleft sentence)即以it為引導詞的強調句型。其結構形式為:it+be+中心成分+that-/who-分句。如:It is a new car that Mary is driving.這種句型之所以被稱為“分裂”,是因為一個句子被分割成兩個部分,其中每個部分都有自己的主語和謂語。歷年來國內學界對英語分裂句的研究大都是關于分裂句本身的語法形式、語法功能的探討(張素英,2003;王易倉,2002),或是進行英漢對比(張和友,2005),或是從語篇語言學的角度考察英語分裂句(喬麗娟,2007)。基于語料庫的分裂句研究甚少,高曉微(2000)的碩士論文利用計算機軟件SNOBOL4和SPSS對航海英語數據庫NEC與其他五個相關數據庫中的it分裂句總的出現頻率、強調成分、引導詞和時態等方面進行了量化分析和比較。那么中國學生對it分裂句的習得情況如何呢?王立非、文秋芳在《“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的建設與研究評述》一文中有所提及,他們認為中國學生在分裂句使用的總量上遠遠低于英語本族者,并傾向于大量使用that作為嵌入句的引導詞,分裂句的強調成分主要為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王、文(2007)所得出的關于中國學生分裂句習得情況的結論是基于對SWECCL語料庫的研究,本文嘗試借助CLEC和FLOB兩個語料庫中的子庫,通過對比數據進行小型研究,旨在證明王、文(2007)所得結論的正確性,并運用二語習得中的遷移理論簡要分析數據結果。

2.相關理論及相關語料庫簡介

在具體運用語料庫進行研究之前,有必要首先對研究中將要涉及的二語習得理論的內容及相關語料庫的信息加以簡介。

2.1二語習得相關理論簡述

Odlin(1989)認為語言遷移是一種“跨語言影響”,包括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和母語向第二語言的借用。二語習得中的語言遷移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先后經歷了“早期的行為主義母語習慣遷移論(L1 habit transfer)和對比分析假說(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中期的心靈主義的遷移可忽略論(minimalist position)及近期的認知學的遷移制約論”(許菊,2004)。根據Odlin對語言遷移的研究,母語遷移主要表現為:正向遷移、負向遷移和習得時間不等。其中,負向遷移即母語干擾,是二語習得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母語和目的語的某些形式和規則系統不同而被(學習者)誤以為相同所致”(唐承賢,1997)。Odlin將負向遷移的結果概括為“過少使用”、“過度使用”、“運用錯誤”和“誤解”。其中“過少使用”是由于目的語的某些結構與母語相應結構差異大,因而二語學習者很少或不使用這些目的語結構;“過度使用”是指二語學習者有意回避某些難的目的語結構而過度使用一些簡單結構代替。本文關于it分裂句的習得研究僅涉及母語負遷移中的過少使用和過度使用問題。

20世紀70、80年代起,母語遷移研究發現不同母語特征的遷移取決于其標記程度。Ellis(1985:206)將標記理論與母語遷移的關系概括為:母語無標記,目的語無標記,中介語無標記;母語無標記,目的語有標記,中介語無標記;母語有標記,目的語無標記,中介語無標記;母語有標記,目的語有標記,中介語無標記。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因沒有理解中英文在標記性方面的差異而出現漢語到英語的遷移現象。這樣的遷移不但會體現在中介語的語音、形態和語義層面,而且會體現在句法層面。“強調語法標記性的英語更重視各種固定句型的使用,并且有很多英語句型在漢語中的對應句型差異巨大”(王蕾、陳俊,2007)。例如“it”可以被使用構成分裂句,而漢語句子多使用小句構成復合句來表達。王、陳(2007)認為,忽視這種差異的中國學生在寫作中要么多用簡單句,要么在復合句的使用上容易出現語法錯誤。

2.2相關語料庫簡介

本文關于it分裂句的小型實證性研究是基于FLOB和CLEC兩個語料庫,并借助計算機索引軟件Antconc完成的。下面分別簡要介紹一下這兩個語料庫的情況。FLOB是上世紀90年代按照LOB語料庫的抽取方案而建成的英國英語書面語語料庫,收錄500篇書面文本,總詞數100萬。CLEC語料庫(譚鍵,2005)是于2003年在我國著名應用語言學家桂詩春與楊惠中兩位教授的主持下建設完成的,全稱是《中國英語學習者語料庫》。該語料庫中的子庫包含了中國高中學生、大學英語四級、大學英語六級、英語專業四級和英語專業八級學生的書面英語文本,總詞數約為100多萬。該語料庫對分析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英語習得情況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同時也在語言教學方面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教材編寫與語言測試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

3.研究方法及步驟

由于筆者所做研究是基于語料庫的小型研究,故而僅選取FLOB和CLEC語料庫中的個別相關子庫作為索引對象。具體為,Frown中的子庫J(以下簡稱子庫J)及CLEC中的ST3子庫(以下簡稱子庫ST3)。子庫J是關于學術及科技方面的英國英語書面文本,ST3是代表中國大學非英語專業四級水平的書面文本。另外,需要應用的計算機索引軟件為Antconc軟件。

首先,通過檢索考察中國二語學習者與英語本族者在寫作中使用it分裂句的總量和比例情況。根據it分裂句的結構形式為:it+be+中心成分+that-/who-分句,利用Antconc軟件中的concordance功能分別對it is和it was在子庫J和ST3中出現的次數進行索引,在所得詞條基礎上再逐條篩選,挑選出符合it分裂句的詞條項,從而得出it分裂句在兩個子庫中的總數,并計算出在各庫中的比例。具體數據見表一:

其次,考察使用that作為嵌入句引導詞的情況。通過對之前的兩個語料庫篩選出的it分裂句分別進行標注,得到由that作為引導詞的詞條數。

具體數據見表二:

最后,考察it分裂句的強調成分,根據前文中王、文(2007)認為的中國英語學習者所使用的分裂句中的強調成分主要為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我們重點對所篩選出的兩個語料庫中強調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的it分裂句進行標注,并分別計算其出現頻率以示對比。

具體數據見表三:

4.數據分析與討論

在文章這一部分中我們將對以上三個表格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揭示這些數據所呈現出的關于二語學習者習得it分裂句的特點是否與王、文(2007)中得出的結論相符,并探討其產生的原因。

首先觀察表一的數據,由于兩個語料庫子庫的基數不同,我們只能通過計算it分裂句在兩個庫中所占比例來進行比較,結果發現it分裂句在子庫ST3中的出現比例為3.31%,在子庫J中的出現比例為7.95%,使用比例上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習者比英語本族語使用者低一半多,從而驗證“中國學生在分裂句使用的總量上遠遠低于英語本族者”這一結論成立。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其次觀察引導詞的情況,根據表二的數據顯示,由that作引導詞的it分裂句在子庫ST3中有22條,比例高達84.62%,比子庫J的比例高出33.1%。這一數字可以說明并證實這樣的結論,即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習得it分裂句時傾向于大量使用that作為嵌入句的引導詞。

最后看表三關于it分裂句中強調成分的情況。我們要驗證的是中國英語學習者所使用的分裂句中的強調成分主要為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這一點同樣在表三的數據中得到了證實。可以明顯看到在子庫ST3中篩選出的26個it分裂句中,名詞短語作為強調成分的出現次數就有22次之多,比例高達84.62%;剩下的4條it分裂句中,強調成分為限定分句的出現次數也有3次,也就是說在這26條it分裂句中有25條的強調成分是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而相比之下子庫J中的數據則要少得多,這兩種情況出現的比例加起來還不到50%,可見英語本族語使用者在運用it分裂句時所強調成分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

那么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習得it分裂句過程中呈現出以上這些特點的原因何在呢?接下來將作進一步討論。從上文對表一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中國英語學習者對it分裂句明顯存在“過少使用”的情況,而表二和表三的數據顯示出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的it分裂句又存在“過度使用”that作引導詞和強調成分為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的情況。我們認為這樣的“過少使用”和“過度使用”應當緣于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遷移的負遷移結果。如前文所述,“過少使用”是由于目的語的某些結構與母語相應結構差異大,因而二語學習者很少或不使用這些目的語結構;“過度使用”是指二語學習者有意回避某些難的目的語結構而過度使用一些簡單結構代替。則我們有必要考察一下英語中的it分裂句在漢語中是否有對應結構,它們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張和友(2005)曾對英語it分裂句的來源從發生機制上作了解釋,認為分裂句就是運用具有焦點算子性質的分裂構式對敘事句某一成分“聚焦”操作形成的一種句式,并比較了英漢分裂句的差異。他認為分裂句形式上的不同在于:英語為“it is X that”,漢語為“(是)……的”。從標記缺省上看,漢語中的“是”可省略,“的”字一般不省略,而英語中可省略的是that。另外,漢語是話題型語言,“是”不是句法上的必要成分;英語是主語型語言,“it”必不可少。由于英漢在句型結構上的差異,因而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過少使用英語it分裂句這一強調句型。而過度使用that作引導詞和強調成分為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的分裂句說明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偏好使用簡單常見的分裂句結構而有意回避其他一些復雜結構。

5.結語

本文分別從CLEC和FLOB兩個語料庫中的子庫ST3和子庫J中篩選抽取出it分裂句,通過三個方面數據(it分裂句的使用總數、由that作引導詞和強調成分為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的對比分析,得出的結果恰好驗證了王、文(2007)的結論,即中國學生在分裂句使用的總量上遠遠低于英語本族者,并傾向于大量使用that作為嵌入句的引導詞,分裂句的強調成分主要為名詞短語和限定分句。最后,試用二語習得中的遷移理論對這一習得情況進行分析。由于不同母語特征的遷移取決于其標記程度,而英漢兩種語言在分裂句的句式標記方面具有明顯差別,所以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習得英語it分裂句這一特定句型時會出現諸上幾種因母語遷移而產生的過少使用和過度使用的情況。

參考文獻:

[1]高曉微.IT-分裂句在航海英語中的量化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00.

[2]喬麗娟.英語分裂句的語篇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7,(4):151-153.

[3]譚鍵.語料庫及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與應用[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2005,(1):61-63.

[4]唐承賢.差錯分析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2):46-50.

[5]王蕾,陳俊.二語習得中的母語遷移研究[J].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7,(4):73-78.

[6]王立非,文秋芳.“中國學生英語口筆語語料庫”的建設與研究評述[J].外語界,2007,(1):22-28.

[7]王易倉.分裂句的演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6):454-457.

[8]許菊.標記性與母語遷移[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47-52.

[9]張和友.英語分裂句的來源――兼論英漢分裂句差別之因由[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140-146.

[10]張素英.分裂句淺析[J].邢臺學院學報,2003,(3):81-84.

[1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第5篇

【關鍵詞】語言標記 壯語 母語遷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065-03

一、語言標記性和母語遷移

中介語的理論是從一個嶄新的語言角度來研究二語習得,而其中的“遷移”更是國內外語言學重要論著關注的問題。功能類型學對二語習得中母語遷移研究有著重要的貢獻。格林伯格(Greenberg)認為語言普遍性建立在語言類型學研究的基礎上,世界上的各種語言中,相對于更普遍更有規則的形式來說,有的語言形式更不尋常更難。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見語言成分是無標記的,相反則為有標記的。標記性的概念在語言習得領域被用來解釋遷移現象。埃利斯(Ellis)概括了標記在母語遷移方向的作用,具體為:母語是無標記,目的語也無標記,中介語表現為無標記;如果母語為無標記,目的語有標記的,就會發生遷移現象;母語是有標記的,目的語無論有無標記,都不會產生遷移現象。母語規則發生遷移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是該規則在母語中很常用。埃克曼采用格林伯格的標記概念提出標記性差異假設。埃克曼(Eckman)認為:相對有標記,無標記的分布更廣。如英語的冠詞“a,an”中“an”相對于“a”的使用范圍更窄,更復雜,所以“an”是有標記的而“a”無標記。有標記的語言成分比無標記的語言更難習得,而且標記程度對應著語言的難易程度。標記程度越低就越容易習得,而且習得就會越早。蔡金亭根據語言標記性假設對二語習得困難或母語遷移將出現的區域進行了預測。語言標記性假設還可以說明困難的相對程度。他指出并非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所有差異都會導致困難和遷移,只有當目的語成分的標記性更強時語言差異才會引起遷移。

語言標記理論可以較好地解釋當母語和二語之間有差異時,為什么有的差異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而另一些則不會。中介語是一個完整的語言體系,它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用等各個層面。國內外專家學者也就標記性和母語遷移進行了研究,如寮菲{查了英-漢中介語中發生母語遷移的情況,并證明了標記性差異假說;王蕾和陳俊對中國學生由于英漢語言標記差異造成的母語遷移進行分析,解釋語言標記性和語言遷移的關系等。但他們都是關注漢語和英語之間遷移的研究,關于少數民族語言如壯語和英語之間的研究卻是空白。利用語言的標記性來比較研究壯語和英語的遷移現象,預測壯語為母語的習得者學習英語可能出現的困難,更好找出困難的原因,這對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體現教育的公平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文在語言標記的理論基礎上,通過壯語與英語的句子結構比較以及壯語與英語的詞進行研究比較,旨在分析壯語和英語之間的異同和語言遷移的關系。

二、壯語和英語的詞法和句法比較

(一)壯語和英語的詞法和句法特征

壯語和英語的詞法和句法非常復雜,本文主要從壯語和英語的語序(修飾成分和中心詞的語序結構),壯語和英語的句法功能比較(可充當主語、謂語和賓語的成分進行比較)進行分析比較研究。

1.壯語與英語的語序比較

修飾成分和中心詞的語序結構: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分屬兩個不同語系的壯語和英語,它們的語言形式差異很大,但兩者之間又有著某些相似之處。盡管由于生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長期影響和融合,壯語受漢語的影響非常大,但壯語依然保持著它作為一種語言的本身特征,具有完整的語音、詞匯、句法等體系。漢語的結構主要形式是“修飾成分+中心成分“這種結構,如:藍藍的天空(修飾詞+中心詞)、努力地工作(修飾詞+中心詞)。但古漢語中,中心詞+修飾成分也常見,如“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馬)”。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現代漢語中,無論是形容詞修飾名詞或副詞修飾動詞,其修飾成分常見于中心詞之前。壯語在修飾成分和中心詞的語序結構上明顯不同于漢語。比較壯語和英語的修飾成分和中心成分的語序結構如下。

第一,在壯語里,形容詞修飾名詞時,壯語名詞在前,形容詞在后(區別于漢語)。英語的修飾成分可放中心成分前或中心成分后。例如:

壯語:byoem henj (黃頭發)

頭發 黃色

haeuxbieg (白米)

米 白

liengjndaem(黑傘)

傘 黑

英語:yellow hair(修飾詞+中心詞),something new(中心詞+修飾詞), an interesting film(修飾詞+中心詞), something interesting(中心詞+修飾詞),he was“the first to arrive”(中心詞+修飾詞)等等。

第二,壯語疑問代詞與名詞結合時,位置在名詞之后;英語的疑問代詞在前;壯語指示代詞位置在量詞后。例如:

壯語:buh maz(什么衣服)

衣服 什么

vunz gizlawz(哪里人)

人 哪里

fag cax haenx(那把刀子)

把 刀 那

英語:which country(哪個國家),whose book(誰的書),that knife(那把刀)等等。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壯語和英語在修飾成分和中心成分的語序結構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根據語言標記理論,中心詞突出是常見的、普遍的一種語言形式,所以壯語和英語在修飾成分和中心詞的語序結構上屬于無標記。

2.壯語和英語的句法功能比較(主要從可充當主語、謂語、賓語和定語的成分進行比較)

第一,主語。壯語在一定條件下,主語可以由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形容詞(形容詞性詞組)或主謂詞組充當;英語的主語往往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或名詞性從句充當。比較如下:

壯語:Ndwn dwk mbouj doengh hoj dangqmaz.(站著不動很難。)

Vaiq hix mbouj dwg,nguh hix mbouj dwg.(快也不是,慢也不是。)

Saw yawj lai gyaeuj dot.(書看多了頭疼。)

壯語中第一個例子使用“Ndwn dwk mbouj doengh站著不動”動詞性詞組充當主語;第2個例子用“Vaiq快”和“nguh慢”形容詞來充當主語;第三個用“Saw yawj lai書看多了”主謂詞組充當主語。

英語:The film is interesting.

Seeing is believing.

What he said is right.

從以上例子看到,英語中“the film”,“seeing”和“what he said”都是由名詞或名詞性從句充當,其詞性的語法功能是確定的、一致的。而充當壯語的主語的詞性靈活,多變。

第二,謂語。壯語中,形容詞或形容詞性詞組可充當謂語,名詞、代詞和數詞等也可以充當謂語。在壯語判斷句中,一般無需系詞“是”的幫助,直接用名詞充當。而英語的謂語只能由動詞或動詞短語充當。比較如下:

壯語:Ngoenzlwenz nit,ngoenzneix haemq raeuj.(昨天冷,今天較暖和。)

Ndaw gyausiz seuqsatsat.(教室里干干凈凈的。)

De ginsiyanj.(他近視眼。)

Ngoenzcog sam nyied sam.(明天是三月三。)

第一個例子中,壯語是使用形容詞“nit冷”和“raeuj暖和”充當謂語;第二個例子用“seuqsatsat干干凈凈”充當謂語;第三個例子用“ginsiyanj近視眼”充當謂語;第四個例子中由于壯語判斷句中,一般無需系詞“是”的橢,所以直接用“sam nyied sam三月三”來充當謂語。

英語:It was warm yesterday.

He has finished the job.

The classroom is clean.

英語中的第一句用系動詞+表語(名詞充當表語)的結構充當謂語;第二句用“has finished”動詞來充當;第三句使用了系動詞+表語(形容詞充當表語)的結構充當謂語。三個例子都明顯地體現出英語中動詞或動詞短語充當謂語的特征。

第三,賓語。壯語有謂詞性賓語,也就是說表示人的心理活動結果的謂詞性詞組可以做賓語;而英語要求用名詞性的詞、短語或句子充當。比較如下:

壯語:Gou siengj gwn vanj raemx ndeu.(我想喝一碗水。)

De ngeix guh gijmaz saeh ngoenzlwenz.(他回憶昨天做了什么事。)

De loqraen miz vunz heuh.(他夢見有人叫。)

在這些例子當中,第一句用了謂詞性的詞組“gwn vanj raemx ndeu喝一碗水”充當賓語;“guh gijmaz saeh ngoenzlwenz昨天做了什么事”充當賓語;最后一句“miz vunz heuh有人叫”也是使用謂詞性的詞組充當“loqraen夢見”的賓語。

英語: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He recalled what he did yesterday.

Mary bought some books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第一個例子是用非謂語不定式短語“to drink some water”充當賓語;第二個例子“what he did”名詞性從句做謂語動詞recalled的賓語;第三個例子謂語“bought”的賓語是名詞短語“some books”。

第四,定語。壯語的定語分為修飾性定語和限制性定語。修飾性定語多由形容詞或形容詞性詞組充當;限制性定語多由代詞、名詞、名詞性詞組、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充當。英語的定語由形容詞、形容詞性詞組或定語從句(也叫關系從句或形容詞從句)充當。比較如下:

壯語:De daenj diuz buh moqsupsup ndeu.她穿件嶄新的衣服。

Aen mak henjrwgrwg neix.這個熟透了的果子。

Lwgsawz dumq ndei gwn raixcaix. 煮的白薯很好吃。

第一個例子“moqsupsup嶄新的”形容詞充當定語;第二個例子中“henjrwgrwg熟透的”也是形容詞充當定語;第三個例子用動詞“dumq煮”動詞充當定語。

英語: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meeting.

I’d like to show you something interesting.

The boy whom you saw yesterday is here now.

第6篇

關鍵詞:空主語;虛主語;英語;漢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2-0250-03

一、引言

語言是形式和意義的扣合系統。但是,在人類語言中,這種扣合并不都是嚴絲合縫、完美無缺的。在這其中,人們常常提到的兩類情況是:一是只有語音形式而沒有實際意義。例如,人們常常提到的英語中的虛主語it和there。二是沒有語音形式而有意義。例如,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由移位或者刪除等手段而造成句子表層形式上的空位現象。

本文擬從“沒有語音形式而有意義”的空主語和“只有語音形式而沒有實際意義”的虛主語角度討論英漢兩種語言的某些類型差異。

二、空主語和虛主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非對稱分布

根據Chomsky所謂空主語現象通常包括時態句(或定式句)中的空主語和非時態句(或不定式句)中的空主語。前者既具有代詞的指代性,也具有反身代詞的照應性,看起來更像一個代詞的隱形形式,通常被記做pro,而后者既沒有指代性也沒有照應性,是一個在句子表面形式上不可見的空成分,通常被記做PRO。在GB理論框架下,這兩類空主語的最根本區別是前者有格位,而后者沒有。

文獻中常常提到英語中是[-pro]而[+PRO]類的語言。例如:

(1)Marry i want to [PRO i meet Jim tomorrow.]

(2)Marry persuaded Jimi [ PROi to win.]

(3)[空位]probably want to discuss a lot.

(4)[空位]tried to escape to South America.

通過上述例句,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英語是不允許時態句主語位置為空的語言,如(3)(4);而非時態的中的主語則可以為空,如(1)(2)。其中,關于PRO的分布及其解讀的研究通常屬于控制理論(Control Theory)的研究范疇。

有意思的是,在英語中卻存在只有語音形式而沒有實際意義的虛主語(也被稱之為傀儡主語或者形式主語)。例如:

(5)It is raining.

(6)There are some matches there.

跟英語不同,在漢語確實允許空主語pro而同時沒有虛主語的語言。例如

(7)[空位]早就已經吃過飯了。

(8)[空位]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牛奶。

(9)下雨了。

(10)這兒有不少火柴。

顯然,在漢語中,主語位置允許為空,如(7)(8),可以是無主句而不需要所謂的虛主語,如(9)(10)。

三、與此相關的英漢類型差異

通過上述討論,我們可以發現,英漢兩種語言在“空主語”和“虛主語”這兩個方面所呈現出來的差異為:

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一直試圖在句法范圍內解釋英漢兩種語言的上述不對稱早期的研究,如Taraldsen,,Chomsky,Rizzi等等。通過跨語言的類型考察,特別是Rizzi對意大利語中的空主語情況的考察,發現空主語pro的允許與否跟該語言中的曲折詞綴的豐富程度有關。在英語中,因為其表示主謂一直關系的曲折詞綴不夠豐富而不允許pro,而漢語是因為壓根沒有曲折詞綴而允許pro。但是,這一結論至今都沒能令人信服,相反,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了很多的例外,也就是說,曲折詞綴豐富與否并不能為此提供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雖然,目前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仍是眾說不一、懸而未決,但是由此而呈現出的英漢兩種語言差異則是非常明顯的。而且,我們認為這種差異帶來了成系統的系列句法后果。

(一)從語義角度來看,在漢語中能夠占據主語位置的成分更為豐富,而英語則相對較為貧乏。這主要是從句子的表面形式而言的。在漢語中能夠出現在主語位置的成分可以是動作的施事,還可以是受事,與事,動作憑借的工具,甚至是動作發生的時間或處所。例如:

(11)杯子馬上就要洗干凈了。

(12)張三我也告訴他了。

(13)這把刀只能切肉,不能剁骨頭。

(14)桌子上擺著很多書。

在(11)中,“杯子”是動作“洗”的受事,這類句子在漢語中一般也被稱之為“無標記被動句”。在(12)中,“張三”既不是動作的發出者,也不是動作的直接對象,而是動作所關涉的話題。在(13)中,“這把刀”是后面一系列動作的所憑借的工具。在(14)中,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的“桌子上”直接做主語了。

英語中一般沒有或者罕見直接對應于上述例句的表達。究其原因是英語中的題元投射比較嚴格,而且又不允許空主語存在。所以表達非施事的成分在作句子的主語時受到嚴格的條件限制。而在漢語中,空主語的存在則大大方便了這些成分比較相對自由地至少是在句子的表面形式上占據主語位置。

(二)從主語位置的數量來看,在漢語中,與空主語的相關的另一個重要現象是雙主語現象。例如:

(15)這棵樹葉子大。

(16)水果我喜歡蘋果。

(17)This tree leaves are big. (18)*Fruit I like Apple.

在上述例句中,例如(15)中的“這棵樹”和“葉子”,(16)中的“水果”“我”都是主語,其中各自句首位置的名詞短語是大主語,如“這棵樹”“水果”等,而之后的“葉子”“我”都是小主語。反映到樹形圖上,如(19):

同時,明顯的是,跟(15)(16)相對應的英語則全部是不合法的句子。此外即便是把其中的主語換成虛主語這些句子仍然是不合法的。與此相關的一個英漢差異便是對下列句子的處理。

(20)張三死了父親。

(21)*Zhang san died his father。

文獻中常常提到,英語中沒有對應于(20)的表達,如(21)的不合法。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不斷地受到學界的討論。問題的難點在于如何合理地解釋這一不對稱。在我們看來,(20)這類句子中存在一個空主語,換句話說,這個句子是可以看做雙主語句。明顯的證據為,我們可以在這個位置上洗出一個顯性的主語,例如:

(22)張三[他]死了父親。

所以,英語類語言中沒有這類表達的關鍵因素可能是因為它不允許空主語,進而沒有雙主語現象造成的。如果我們的這種分析是正確的,那么則可以對這類難題提供一個相對簡單的最終歸結為語言類型差異的解釋。

(三)從語用語義等非句法因素對句法的干擾來看,雖然無論是在英語中,還是在漢語中,較之賓語位置,主語位置都是最易受到非句法因素干擾的位置。但是,相比之下,漢語中主語位置上的句法成分無疑更容易受到非句法因素促使的語用操作。例如,主語后頭可以出現表示停頓的語氣詞。

(23)這件事啊,得好好商量一下。

(24)價錢,也不算貴。

(25)我吧,從小就愛看小說。

也即,漢語中的主語可以經由添加話題標記而不是經由移位操作而變成整個句子的話題。而英語則不可以。根據徐烈炯、劉丹青英語的話題結構只有以下兩種形式:

(26)John, I didn’t like.

(27)John, I didn’t like him/the man.

除此之外,漢語的主語位置可以經由話題化操作顯現為空主語,例如:

(28)張三因為[pro]沒有寫作業,而[pro]受到了老師的批評。

(29)李四之所[pro]沒有來上課,是因為[pro]得了感冒。

在(28)(29)中,句內主語都是因為受到處于IP之外的話題同指約束而能顯現為空。但是這類表達不見于英語中。漢語中主語可以收到句外話題成分的影響而顯現為空,而英語中主語則不受這種影響。

(四)從主語成分在整個句子中的功能來看,英語類語言的句子的封閉性要比漢語好。在英語中,當主語成分不表達任何意義的時候仍然需要一個形式主語來完成句子在表層形式上的封頂,而漢語則根本沒有虛主語,從整體上看,漢語句子的封閉性要遜于英語。例如:

(30)There is nobody there.

(31)It was a great trouble for him to ask for help from other people.

虛主語的存在說明,較之漢語,英語這種語言在句子在形式上要求完整保存性。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中英民族間的思維差異。如果再考慮到上面提到的(28)(29),則可以認為,空主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句子在表層形式上非完整性保存特征,而虛主語則可能是句子在表層形式上完整性保存要求的特殊產物。

(五)虛主語的選擇,避免整個句子頭重腳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會提到英語是“頭輕腳重”的語言。事實上從句子的信息結構排列順序來看,的確如此,例如:

(32)It is not easy to master a foreign language.

(33)掌握一門外語是不容易的。

(34)It is a bad manner to speak ill of someone behind his back.

(35)背后說某人壞話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由上述對比,不難發現,在英語中,虛主語的一個重要功能便是調節整個句子的重心。為了避免整個句子的失衡而把原來占據主語位置的重成分,如小句,復雜的動詞不定式短語等等,搬移到句末位置。以往人們一般認為漢語的小句組織沒有這種特定的要求,復雜成分可以直接在句首作主語,而不必移到句末。但是這種簡單的描述并沒有揭示何以漢語可以如此。我們認為,漢語中沒有這類重成分后置的根本原因是,正是因為漢語中沒有虛主語。

四、結語

傳統的看法是,英語類語言是主語導向,而漢語是話題導向的。但是,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差異,學界大都觀點不一。與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的解釋不是通過假設一些玄而又玄的虛功能范疇,而是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語言事實從“沒有語音形式而有意義”的空主語和“只有語音形式而沒有實際意義”的虛主語角度討論英漢兩種語言的某些類型差異,研究發現,“漢語允許空主語pro而沒有虛主語和英語不允許空主語pro而有虛主語”。最關鍵的是這種不對稱帶來一系列的句法后果:在漢語中能夠占據主語位置的成分更為豐富,而英語則相對較為貧乏;較之英語,在漢語中主語位置上的句法成分更容易受到非句法因素促使的語用操作;漢語中存在雙主語現象,而英語沒有;英語類語言的句子的封閉性要比漢語好;虛主語的存在使得英語可以避免“頭重腳輕”,而漢語則是因為沒有虛主語而沒有類似的把原來占據主語位置的重成分搬移到句末位置的句法操作。本文的分析也再次印證了英語是形合類語言,而漢語是更注重意合的語言。

參考文獻:

〔1〕Abraham, W. 1993. Null subjects in the history of german: From IP to CP’. Lingua, 89, 117142.

〔2〕Chomsky, N. 1982. Some concep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M].Cambridge, MA: MIT Press.

〔3〕Chomsky, N.2000. Minimalist inquiries: The framework. In: Martin, R., Michaels, D., Uriagereka, J.(Eds.), Step by Step: 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Honor of Howard Lasnik. MIT Press, Cambridge, MA,pp. 89156.

〔4〕Holmberg, A. 2005. Is there a little pro? Evidence from Finnish. Linguistic Inquiry, 36, 535564.

〔5〕Huang, C. J. 1984.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reference of empty pronouns Linguistic Inquiry 14:531574.

〔6〕Huang, C. J. 1987. Remarks on empty categories inChinese. Linguistic Inquiry 18, 321337.

〔7〕Huang, C. J. 1989. Pro-drop in Chinese: a generalized control theory. In: Jaeggli, O., Safir, K. (Eds.), The Null Subject Parameter. Kluwer, Dordrecht, pp.185214.

〔8〕Huang, Y. 2000. Anaphora. a cross-linguistic approa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Rizzi, L. 1986. Null objects in italian and the theory of pro. Linguistic Inquiry, 17, 501558.

〔10〕Siguresson, H. á. 1993. Argument-drop in old Icelandic. Lingua, 89, 247280.

〔11〕Taraldsen, K. T. 1978. On the NIC, vacuous application and the That-Trace Filter. Ms., MIT.

〔12〕邢福義.漢語語法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第7篇

1漢語和英語主干成分的語序對比

在語序上,漢語和英語都是主謂賓結構。通常情況下,漢、英的主干成分和語序是相同的。下列5種基本句型的擴展、組合、省略和倒裝等變式形成了漢英中復雜多樣的句子。

(1)英語句型:SV=subject+intransitiveverb(主語+不及物動詞)漢語句型:主語+謂語Thebellrang.門鈴響了。在這種句型中,漢英可按本來的語序翻譯。

(2)英語句型:SVC=subject+linkingverb+subjectcomplement(主語+系動詞+主語補語)漢語句型:主語+動詞+補語Sheismygirlfriend.她是我女朋友。上述句型中,漢語句型中的動詞變化相對較多,其補語是補充說明述語的結果、程度、趨向、可能、狀態、數量等的成分。而英語句型中是系動詞,其后的部分則是用來說明主語的身份、性質、品性、特征和狀態的。但在這種句型中,漢英也基本上可按照本來的語序翻譯。

(3)英語句型:SVO=subject+monotransitiveverb+directobject(主語+單賓動詞+直接賓語)漢語句型:主語+謂語+賓語WestudyChinese.我們學習漢語。漢語和英語中大多數動詞都可作為單賓動詞。且漢英的賓語都主要表示動作的承受者或結果。在這種句型中,漢英也是可以按照本來的語序翻譯的。

(4)英語句型:SVoO=subject+ditransitiveverb+indirectobject+directobject(主語+雙賓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漢語句型: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TheteachergavemeaChinesebook.老師給了我一本漢語書。賓語分為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這兩種賓語在漢語和英語中均存在。間接賓語主要指人(或動物),直接賓語主要指物或指事。此句型中,漢英基本可以按照本來的語序翻譯。

(5)英語句型:SVOC=subject+complex-transitiveverb+object+objectcomplement(主語+復合動詞+賓語+賓語補語)漢語句型:主語+謂語+賓語+補語TheycallhimJerry.他們叫他杰瑞。此類句型也基本可以按照本來的語序翻譯,但值得注意的是漢語句型中“補語”與英語句型中“賓語補語”的對應。漢語中,此句型的最后一部分大多是補語,是對前面賓語的補充和說明;英語中,某些及物動詞的賓語后面還需加上補足語,才能使意思完整。

2漢語和英語修飾成分的語序對比

修飾成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附加成分。在漢語中,附加成分主要指定語、狀語、補語,在英語中主要指定語、狀語、賓語補足語(或主語補足語)等。附加成分的語序在漢、英語中差別較大,所以漢語和英語修飾成分的語序對比,主要是指定語、狀語等位置的異同。

(1)定語1)單詞作定語英語中單詞作定語時一般前置。Sheisabeautifulgirl.她是一個漂亮的女孩。但下列單詞作定語時應后置:alive,present,possible,available,responsible,concerned,needed,involved等形容詞或分詞作定語時常須后置。Howmuchmoneyisavailable?多少錢是可得到的?英語中,如中心詞是由some,any,every,no等構成的復合代詞充當,其定語須后置。They'veeateneverythingelse.他們把其余所有的東西都吃掉了。漢語中副詞不作定語,英語中有時用副詞作定語,英語中副詞作定語時通常后置。Lifethereisfullofhappiness.那里的生活充滿了快樂。需注意的是,漢語和英語雖然都將定語前置,但具置又有所不同。在漢語中,定語連用時,首先是表明事物本質的定語,其次才是表示規模大小、力量強弱的定語。且定語的排列順序是由重要到次要,由大到小,由專有到一般。而英語則恰好相反。anewinternationalpoliticalorder國際政治新秩序2)短語作定語在英語句子中,修飾名詞的短語一般放在所修飾的名詞之后;而在漢語中,修飾名詞的短語則放在所修飾的名詞之前。SouthKoreanisourcloseneighbourseparatedonlybyanarrowstripofwater.韓國和我們是一衣帶水的鄰邦。3)從句作定語無論是限定性定語從句,還是非限定性定語從句,在英語中一般都須后置;而與英語中的限定性定語從句對應的部分在漢語中多前置,與非限定性定語從句相對應的部分和英語語序相同。ThisisthepersonwhichItoldyouabout.這就是我和你說過的那個人。Theplane,whichtakesonlyonehourtogetthere,isquickerthanthetrain,whichtakessixteen.飛機到那兒只要一個小時,比火車快,火車到那兒要十六個小時。

(2)狀語1)單詞或短語作狀語英語的狀語有三種位置,即句首、句中和句末,而漢語中副詞或副詞短語作狀語時一般不放在句末,通常放在句首或句中。在以上的三種位置中,放在句中的狀語在漢語和英語中都處于謂語動詞之前,尤其是表示“強度”、“頻度”的副詞,如“經常”(often),“總是”(always),“很少”(seldom),“從不”(never),“通常”(usually),“幾乎”(almost),“幾乎不”(scarcely),“逐漸地”(gradually)等。SheoftenspeaksChinese.她經常說漢語。除上述表示“強度”、“頻度”的副詞外,英語中其他狀語一般位于謂語或賓語之后(不包括表示強調的)。昨天下午同學們在教室里認真地復習功課。Thechildrenwentovertheirlessonsearnestlyintheclassroomyesterdayafternoon.或:Yesterdayafternoonthechildrenwentovertheirlessonsearnestlyintheclassroom.以上的例子不難看出,英語的第二種句子形式強調時間。漢語句子中,同時出現時間狀語和地點狀語時,時間狀語一般放在地點狀語之前,而英語則完全相反。如果還有方式狀語,在漢語里的通常順序是: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方式狀語;英語也是完全相反。此外,同一句子中如有兩個時間、地點狀語,漢語按照較大單位到較小單位排列,而英語恰好相反。如:Johnworkshardonthefirmeveryday.約翰每天在公司里努力工作。2)從句作狀語英語的時間狀語從句、地點狀語從句、條件狀語從句既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末。放在句首時,其語序與漢語的語序一致;放在句末時,其語序與漢語的語序相反。如:ThingsweredifferentwhenIwasachild.WhenIwasachild,thingsweredifferent.我年幼的時候情況和現在不同。Iwillfollowyouwhereveryougo.Whereveryougo,Iwillfollowyou.無論你去哪兒,我都要跟著你。放在句首或句末均可與漢語的語序一致的原因狀語從句。Becauseheissick,hedoesn'tgotoschool.因為他病了,他沒去上學。放在句首且與漢語的語序一致的讓步狀語從句和表比喻、象征的方式狀語從句。Aspeoplethought,heisamurder.像大家想的一樣,他是兇手。放在句末且與漢語的語序一致的結果狀語從句、比較狀語從句。Heissmarterthansheis.他比她聰明。放在句末且與漢語的語序不一致的有表方式、狀態的方式狀語從句和目的狀語從句。YoumustdoitasItellyou.你必須照我說的那樣去做。#p#分頁標題#e#

第8篇

關鍵詞:翻譯要素;技能研究;英譯漢;英語長句

在翻譯英語長句過程中,由于長句的結構過于復雜,加上句型多變,語句含義及邏輯關系層層疊加。與此同時,英語長句中還采用了錯中復雜的高級詞匯。甚至有的長句中采用了西方的詞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常常使人無從入手。然而,翻譯再長的英語句子,都是在遵循英語語法的基礎之上運用詞語組織句子。事先分析英語句子當中潛在的規律、結構或主次關系,接著再靈活運用科學的英語翻譯中的技巧將其翻譯成通順的語句。英語語言往往在形成中緊密聯系著民族文化。只有完全掌握了歷史傳統文化的背景及翻譯當中基本的技巧和要素,準確的理解句子當中的語境,才能準確翻譯出長句當中的核心思想,在翻譯的過程中揮灑自如、靈活變通,盡可能避免用英語翻譯長句的漢語時,不能確切地表達出長句中的思想感情和語言含義。因此在翻譯英語短句的上特別需要重視語言的技巧。同時,英語長句的翻譯也是這樣的。本文主要研究英語長句翻譯當中的語言要素以及語言技巧。

一、英譯漢長句的結構和成分

從分析的英譯漢當中的長句機構及成分來看,如果遇到較長的英語句子的時候,起初應該合理分析長句的句型及結構,才能準確理解句子中的語境,將長句翻譯成漢語。英語長句中有多種句型,包括:賓語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主語從句、表語從句、強調句、賓語句和倒裝句,以及帶it的形式主語等。從理解語句當中的關系成分來看,不僅要分析句子成分,也要分清主從句之間的關系。而在分析長句成分中,重要的是要理解介詞短語作后置定語,例如:原句:The pen on the book.翻譯:筆在書本上面。同時,在分析并翻譯定語從句及分詞短語的時候,往往是將其含義放在它所修飾的語句前端,當定語從句比較長的時候,如果放在前端可能導致歧義的現象,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應當單獨成為一個句子,也可以使用一些翻譯的技巧(加注法),讓整個句意變得順暢。以主從復合句為例:It is true that people with better education are usually able to get better paying jobs,It作為形式主語,代替that后面的主語從句中的better education are usually able to get better paying jobs,而修飾前面的先行詞people。因此,對于進行英語學習人員而言,掌握英長句語翻譯的要素合技巧,對于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尤其重要。

二、英譯漢長句中的翻譯要素

(一)英譯漢長句中語境的理解

“主從復合句”在英譯漢長句當中是最為常見的句型之一,它和中文當中的中短句恰恰相反。在歷年英語考試過程當中,常常以長句翻譯為主要題目,很少出短句翻譯的題目。因此,針對英語學習的同學來說,如何正確理解英譯漢長句翻譯當中的要素及技巧研究,將自身英語水平大幅度提升尤為重要。從長句語境的理解來看,在英譯漢長句當中,即使詞匯含義存在相似點,但由于語言環境的不同,其詞義也有千秋。需要將整句的語境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只翻譯逐個詞,這樣才能使整個句子順暢。因此,英語學員在翻譯較長的英語語句中,掌握英長句語翻譯的要素合技巧,同時,事先需要判斷整個英語長句當中的語言環境,再集中抓住長句中的關鍵詞,最后整體進行長句翻譯。

(二)英譯漢長句中傳統文化

在翻譯英語長句中,正確理解語言中的傳統文化對翻譯有重要的影響,由于各國的傳統文化不同,間接導致了核心價值及傳統文化不同。這些不同之處能很好的體現在各國英語語言當中。例如,在我國通常將“龍的傳人”用英語單詞dragon翻譯成“成龍”的含義,但是這在中文詞庫中屬于褒義詞,但在英語詞庫中“dragon”屬于邪惡的詞匯,與中文含義恰好相反,屬于貶義詞匯。因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如果英語翻譯人員想要把英語長句翻譯得更為實際,那么需要積累足夠多的翻譯經驗,了解各國的傳統文化脈絡,以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文化障礙及沖突。

(三)英譯漢長句中關鍵詞及長句的理解方式

在翻譯英語長句中,一方面,正確提取其中的關鍵詞并理解其中的含義尤為重要,同時,相關翻譯人員需要仔細推敲并準確找出長句中的關鍵詞匯并進行合理翻譯。在翻譯英語長句中,往往英語句子中都會出現一詞多解,排除外在的解釋以外還依然存有內在的關聯含義及情感等。因此,翻譯人員不僅僅需要找準關鍵詞匯,還需要找準中文含義所對應的正確語境。另一方面,正確的把握長句中的意思,需要翻譯人員結合句子表面含義之外的引申含義,例如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語言相關及生活習俗等。“翻譯”不僅僅停留在國與國之間淺層的含義,更體現在國與國之間的傳統文化傳遞及交流。因此,英語翻譯者需要在平時練習的時候培養自身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及融合多種思維方式,拓寬自身的眼界以便更好的挖掘英語語句中的關鍵詞,學會科學的翻譯英語中的長句。

三、英譯漢長句翻譯的技巧研究

在翻譯英語的長句當中存有千變萬化的語言技巧,只有準確的掌握適合某長句的翻譯技巧,那么所進行翻譯長句的難題會迎刃而解。

第9篇

摘要:如何翻譯英語長難句是翻譯的難點,筆者通過分析長難句的特點,提出如何理解長難句,并結合實例解析了三種常用的翻譯方法,即包孕法、拆譯法和綜合法。

關鍵詞:英語;長難句;翻譯方法

一、引言

自從中國加入WTO,與國外的各個領域交流密切了,英語成為交際的重要語言。把英語翻譯成漢語是表達和傳達意思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人們尤其感到困難的是如何翻譯英語的長難句。不管多長多難的英語句子,都是有章可循的,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譯方法。英語翻譯講究準確性、通順性和簡潔性;翻譯要有邏輯性和結構嚴謹。翻譯不僅要符合原文的意思,還要符合漢語的思維,清楚易懂。

二、英語長難句的特點

英語長句看起來較長,結構復雜,給人摸不著頭腦的感覺,覺得很難去翻譯。這是因為長句包括語法功能上平衡的結構,非謂語動詞的各種形式和各類從句,從句與從句之間的關系可能包孕、套嵌,也可能并列、平行,多種修飾語(定語或狀語)和插入成分。

定語是英語長難句中較為復雜,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成分。常見的定語有定語從句、介詞短語和各類的非謂語動詞。定語從句包含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此外長句的另一個常見組成成分是狀語,以狀語從句為主。狀語從句由各個連詞所構成的各類從句。可見長句往往包含復合結構,要有扎實的語法基礎和分辨能力才能識別出來。雖然長難句的句子結構多為繁雜,但是結構嚴謹,遵循一定的規律,具備很強的邏輯性。

三、英語長難句的理解

正確理解英語長難句子的關鍵是在理順句子結構,按句子成分對號入座。這些有助于進入下一步的翻譯中。

1.辨別句子結構

英語句子結構都有固定的形式:主謂(賓)或主系表,這是句子的骨架和命脈。首先找出主語,如果沒有采用倒裝結構的,往往位于句首;然后識別謂語,找出動詞和相應的助動詞或情態動詞。

2.判斷短語和從句的功能

短語類型有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動名詞短語和分詞短語等;從句有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分清狀語從句的類型,表示時間、原因、條件、結果或伴隨情況等)。接著判斷和分析這些短語和從句在句中的功能,它是表示主語、賓語、定語還是狀語等。

3.分析詞、短語和句子的相互關系

句子的每一個單詞、短語和句子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依存的,這也是理解長難句最困難的一步。但經過長期的實踐與研究后,發現大多存在互相修飾的關聯。如:the girl in red“紅衣女孩”, “the girl”中心詞,”in red”是修飾”the girl”的,它是介詞短語。如是定語從句,則要找出所修飾的先行詞,往往置于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之前。只有正確理解修飾成分,才能理解前后的邏輯關系,從而正確理解句子的意思。

4.掌握固定詞組或固定搭配

英語是一門需要靠記憶和練習實踐所建立起來的學科。沒有一定的詞匯量是很難進入英語學習,更別說要準確翻譯英語句子。分清英語中的固定詞組和固定搭配是很重要的,這會讓你在翻譯中事半功倍。

四、英語長難句翻譯方法

上述長難句的理解是符合英語語法和邏輯思維的,在轉化為漢語時,還要適當進行加工。即要用漢語譯出各個結構,然后進行整理、排列、潤色,最后才形成語言通俗流暢的句子,符合漢語邏輯思維的句子。下面用實例解析三種英語長難句常用的翻譯方法。

4.1包孕法

所謂包孕是指在把英語長句譯成漢語時,把英語后置成分按照漢語的正常語序放在中心詞之前,使修飾成分在漢語句中形成前置包孕。但修飾成分不宜過長。

例如Money spent on advertising is money spent as well as any I know of.(李玉技 2008:184)

本句基本結構是主系表“Money is money”,”spent on advertising” 修飾第一個“money” ,而“spent as well as any I know of”修飾第二個“money”。本句采用包孕法翻譯,將后置定語前置,使之符合漢語邏輯思維。譯文是“在廣告上花錢和在其他任何我所知的方面花錢一樣值得。”(李玉技 2008:184)

4.2拆譯法

拆譯法就是從句子中拆出某些成分(詞、短語或從句),并將其或置于句首,或置于句尾,或不作變動,但要適當加入一些動詞或虛詞,為句子的銜接做鋪墊。

如:This will be particular true since energy pinch will make it difficult to continue agriculture in the high-energy American fashion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combine few farmers with high yields. (李玉技 2008:285)

本句的框架是“This will be particularly true since…”。since引導原因狀語從句,that引導定語從句,修飾先行詞“the high-energy American fashion”。翻譯重點在于在各個從句之間進行按順序的拆分,以達到符合原文意思,流暢易懂。譯文是“這種困境將是確定無疑的,因為能源的匱乏將使農業很難以高能量消耗這種美國耕種方式繼續下去,而這種耕種方式使投入少數農民就可獲得高產成為可能。”(李玉技 2008:285)

如:James Brindley of Staffordshire started his self-made career in 1733 by working at mill wheels, at the age of seventeen, having been born poor in a village. (莊繹傳 2006:168)

本句結構是主謂賓,”in 1733” “ by working at mill wheels” “at the age of seventeen” “having been born poor in a village”分別作狀語,都標識著時間順序。故翻譯時要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從句末逆向翻譯到句首。譯文為“斯塔福郡的詹姆斯.布林德雷,出身于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1733年,他17歲,就著手改良磨坊的車輪,從而開始了他那自我奮斗的生涯。”(莊繹傳 2006:168)

3.綜合法

有些長句結構復雜,在使用單一的包孕法或拆譯法時,翻譯效果都不理想時,考慮采用綜合法。綜合法即對句子綜合處理,仔細推敲長句的各個成分,理清句子結構和理解句子意思,然后按照漢語思維重組句子。綜合法注重的是能夠靈活自如地并且忠于原文地翻譯,可適當增詞與減詞,務必還原內容與情感。

如This is an age of “knowledge and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in which knowledge is available to anyone, located anywhere, at any time; and in which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are moving from centralized systems to individuals. (李玉技 2008:45)

本句框架是”This is an age of “knowledge and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in which, and in which”。兩個”in which” 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先行詞是age。本句結合包孕法和拆譯法,按邏輯順序和結合漢語思維習慣進行綜合翻譯。譯文是“這是一個’知識和分布式智能’的時代:一個隨時、隨地、隨便任何人都利用知識的時代,一個能把能量、信息和控制從中心系統傳向每個人的時代。”(李玉技 2008:454)

五、結束語

總之,為了處理好長難句的翻譯,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長難句的句子結構,然后在實際翻譯中結合語境和漢語的思維采用適當的翻譯法,務求句子符合原 意,并使譯文讀起來地道、生動。

參考文獻:

[1]李玉技. 長難句與詞匯突破[M]. 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8:184.285.454.

第10篇

希臘詞匯拼法構詞方式

一、源自希臘詞匯的拼法

眾所周知,在源自希臘的詞匯進入到英語的過程中,它們的拼法(拼讀與拼寫)也被一同接納和使用,從而造成了有別于我們所熟悉的日常英語詞匯拼法的現象的存在。下面是一些比較典型的希臘詞匯的拼法:

1.ch拼讀成/k/音。源自希臘的詞匯中,ch拼讀成/k/音,如同在chord, choral, anchor, 或echo等詞中的讀音一樣。

2.ph 拼讀成/f/音。源自希臘的詞匯中,ph拼讀成/f/音。

3.y拼讀成/ai/音或者/i/音。用y來代替i的用法常常表明這些詞匯的希臘詞源。

4.不發音的輔音。源自希臘的詞匯當中還有一些特殊的拼法,例如rh中的h不發音,ps中的p不發音,pn中的p不發音,和mn中的n不發音等等。

二、希臘構詞部分

大家知道拉丁詞綴和詞根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可以構成英語的詞匯。同樣,我們也可以用源自希臘的構詞成分來構成英語詞匯。我們幾乎就像把短詞組合在一起構成英語的合成詞一樣來把這些希臘的構詞成分組合在一起來來構成新的詞匯,如同flashlight和toothbrush一樣。

一般來說,可以將希臘構詞成分分為以下幾類:

1.表“談話-研究”之意的構詞成分logylogue。另外的一個希臘構詞成分或詞根是aster或astr(o)。它等于英語詞匯的“star”,亦即“星”的意思。我們稱之為aster的花擁有“star-shaped”亦即“花型的”花瓣。asterisk是打印機使用的小“星”亦即[*]。asteroid是“星狀的物體”;astronaut字面上的意義是“星際航行者”。在astrodome里你可以看到恒星。disaster一詞是拉丁前綴dis和希臘構詞成分aster的結合體。很久以前人們認為是恒星統治地球上的生命,因此disaster就成了由于恒星的錯誤位置所導致的不好的事情。astrology一詞是由astr 加上o 再加上詞根logy 構成的。意為“恒星的研究”。它的意思后來發展為對人類生活的“恒星的影響的研究”。astronomy一詞現在的意思是“天文學”。希臘詞匯中的生命一詞是bios。我們用bio詞根加上logy來構成biology一詞,詞義為“生物學”。希臘詞根ec 或eco的詞義是“房屋”。由logy詞根構成的ecology一詞是“房屋里的生物”或環境的研究,亦即生態學。希臘詞匯ge或geo的詞義是“地球”。用于geology一詞,意為“地球”和其結構的研究,即“地質學”。希臘詞匯myth,或story 轉換成了我們熟知的mythology一詞。即神話。meteors一詞對希臘人來說是“空中的物質”,現在由meteor 加上o和logy構成的meteorology一詞的詞義是“氣象學”。

三個源自拉丁語的構詞成分和logy結合構成了大家熟悉的詞匯。它們是socio, mineral和criminal。socio的詞義是“聯系”,出現在sociology一詞中,意為“社會學”。mineral的詞義是“巖石”,和logy相結合構成了mineralogy一詞,意為“礦物學”。criminology一詞源自拉丁語criminal(罪犯)和希臘構詞成分logy。當我們談到criminology一詞時,它的意思為“犯罪學”。(我們要注意由mineral 和logy構成的mineralogy 一詞和由criminal加上logy構成的criminolog的拼法。)在physiology(生理學)一詞當中用到了來自希臘詞匯中表“自然”一詞的physis的變體physio。在psychology(心理學)一詞中用到了來自希臘詞匯中表“靈魂”或“思想”的詞匯psyche的變體形式psycho。構詞成分theo源自希臘語言中表“神”之意的詞匯theos,因此theology一詞的詞義為“神學”。我們使用的zoo這個詞根就是源自于希臘詞匯中表“動物”的詞匯,因此zoology的詞義為“動物學”。希臘詞匯mono的意思是“一或獨自”,如其在monoplane或monotone中的使用一樣。monologue的詞義是“獨白”即一個人所作的演講。希臘詞匯dia的意思是“通過”或分成兩個部分;因此,dialogue 的詞義是“對話”。拉丁詞匯前綴pro也有“在……前面”之意。如果將pro和logue結合起來,就有了prologue一詞,意為“序幕”,“序”;也就是一出戲的介紹部分。另外的一個與希臘詞匯logue一起出現的拉丁構詞成分是travel。這兩個部分構成了travelogue一詞,意為旅行紀錄片或旅行見聞講座。(在使用中要注意源自travel和logue兩部分構成的travelogue一詞的拼法形式。)另外的一個源自希臘詞匯的詞匯是catalogue。希臘構詞成分cata的意思為“向下”,因此catalogue的詞義為“目錄”。

2.表“寫、畫”之意的構詞成分graph(y) gram。graph一詞源自希臘動詞graphein,其意是“寫、畫”。鉛筆里面的黑色的軟物質稱為praphite,可以用它來“寫”。希臘詞根graph(y)和gram和另外的構詞成分構成的詞匯都有“寫”的意思。我們將表示“地球”之意的geo和表示“寫”之意的graphy結合在一起,構成了geography(地理學);將表示“生命”之意的bio和graphy構成biography(傳記)。希臘前綴para的詞義是“在……一旁”,如在parallel一詞中,其意為在另外一條線的一旁,即“平行的”。parasite的意思就是靠吃“在……一旁”的或另外的東西來生存的動物或植物,其意為寄生植物或寄生蟲。paragraph的詞義則是段落了。希臘詞根biblio的詞義是“書”,因此bibliograph的詞義就是目錄或文獻目錄。

3.表“計量”的構詞成分meter,metry。希臘構詞成分meter和metry的詞義是“計量”。metric system(米制)是一種“計量”體制。meter這個詞本身也是一個英語詞匯,如gas meter (煤氣計量器)。因為dia的詞義可以是“貫穿”,因此,diameter的詞義是直徑。

4.表示“名字”的構詞成分onym。詞根onym源自希臘表示“名字”的詞匯onyma。

5.表“聲音”,“觀察”,“圓的”和“治理”等意思的構詞成分phonephonophonyscope spherecracycrat。上面我們歸納了希臘的構詞成分的基本含義,下面的參考表將有助于我們復習這些部分。

參考文獻:

[1]A.S.Horn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Longman,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3.

第11篇

關鍵詞:科技英語;地鐵行業;翻譯的特點和技巧

1引言

隨著國內地鐵行業的飛速發展,無論在技術引進方面還是在對外銷售推廣方面,國內地鐵制造商對外交流日益密切。科技英語翻譯在當今世界的技術傳播和商務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推動各類科技類企業發展壯大。但是,科技英語翻譯不同于文學類英語翻譯和新聞類英語翻譯,它有著其特有的一些特點。

而地鐵行業的相關英語資料作為科技英語資料翻譯的一部分,具備與其他行業科技英語翻譯相同的特點。本文將根據科技英語翻譯的特點,結合地鐵行業的科技英語翻譯實例,梳理地鐵行業中科技英語翻譯的特點及相關的翻譯技巧。

2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

地鐵行業的科技英語將地鐵相關專業知識和英語語言結合起來,特點是用詞準確專業、語言簡練、表達客觀、條理清晰、內容確切,具備很強的專業性、實用性和指導性。

2.1專業詞匯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的詞匯具有專業性,很多普通的詞匯在地鐵行業科技英語中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比如地鐵行業中常說的pantograph,英文原意為動臂裝置,指同樣構造的有活節的結構。但是在地鐵行業中,pantograph卻解釋為受電弓,它是車輛的集電裝置。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的詞匯經常一詞多義的情況。如coupling這個單詞,在地鐵行業中不同的使用情景下含義不同,比如“coupling of gear box”翻譯為“齒輪箱聯軸節”,而“coupling of cars”則翻譯成“車輛連掛”。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中使用大量的縮略詞。如VCU、MVB、DCU、MMI等等,在地鐵行業中分別對應vehicle control unit(車輛控制單元)、multifunctional bus(多功能車輛總線)、driver control unit(司控單元)和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機接口)。類似的縮寫詞匯在地鐵行業的科技英語翻譯中大量存在,而且有時同樣的一個縮略詞也可以表示多種不同的含義,比如上文中的DCU,也可以指door control unit(門控單元)。

在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新詞匯層出不窮。因為地鐵行業科技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發明的不斷增加,出現的新詞也越來越多。例如,隨著節能環保概念的提出,在地鐵車輛上開始應用節能裝置(energy saver)。

2.2句型結構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的語篇風格不同于文學作品,基本上屬于應用文體,結構嚴謹、邏輯性強,在句型方面具備下列特點。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在句法上有物稱多于人稱、受事多于施事的顯著特點。物稱是指句子多用物體作為主語。這主要是因為地鐵行業科技文體大多是用于說明技術信息,且更注重應用和客觀的緣故,因此一般不需要寫出動作的施加者,而是強調客觀事實。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中多使用名詞化結構。名詞化結構指主導名詞后附加介詞段遠或非限定動詞的結構,它的特點是簡潔、客觀、信息量大。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的另一個特點是句子比較長,結構比較復雜。而且因為物稱多于人稱的緣故,地鐵行業科技英語中也多用被動語態。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又使得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的句子成分更加復雜。

由于地鐵行業科技英語文章要求書寫簡練、結構緊湊,因而常常使用分詞短語代替定語從句,這樣既可以縮短句子,又比較醒目。

由此可以看出,地鐵行業的科技英語翻譯之所以復雜,不僅在于地鐵專業技術的復雜性,還在于科技英語本身所具備的上述特點。

3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翻譯的技巧

在梳理了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翻譯的特點之后,筆者根據從事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翻譯的經驗,用例句說話,闡述了地鐵行業科技英語詞匯、句子成分、被動語態和長句的翻譯技巧。事實證明,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這些技巧,能夠使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翻譯事半功倍。

3.1地鐵行業科技英語詞匯的翻譯

在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翻譯過程中,如果專業詞匯有固定的解釋,那么譯員來說比較容易記住并使用這類專業詞匯。但是在沒有固定解釋的情況下,如果翻閱詞典,經常會發現一詞多義的情況,有時甚至找不到合適的詞義來進行解釋。這時,要使意思翻譯的既確切又符合專業特點,就得根據專業背景、上下文語義、邏輯關系等,確定相關詞匯的含義。通長來說,最常采用的方法是詞義的選擇和詞義的引申。

(1)詞義的選擇

原文1:The non-conformity can only be released only after the permission of customer.

譯文1:只有在客戶同意之后,才可以對不合格品進行放行。

原文2:Check all brakes are released.

譯文2:檢查所有制動是否都已緩解。

Release在有放行、釋放、等含義。在上述第一句話中,release應該取“放行”之意;而第二句話中,在地鐵車輛上至制動系統的“緩解”,與釋放的含義相符。

(2)詞義的引申,比如詞義的具體化、抽象畫等。

原文3:To avoid any hurt of the operators,the part shall be designed without any sharp nose.

譯文3:該部件不得設計有任何尖銳的突出部分,以防傷害操作人員。

眾所周知,nose是指“鼻子”,這里的卻不能直接這樣翻譯。這里指部件上突出的部分,用nose是比較形象的,具有一定比喻的含義,這里要將其具體化,因此翻譯成“突出部分”。

3.2地鐵行業科技英語句子的翻譯

地鐵行業科技英語語句成分復雜,多采用被動語態,且多采用長句。以下主要從這3個方面舉例說明地鐵行業科技英語翻譯的技巧。

(1)句子成分的相互轉換

由于英漢語言表達方式不同,為了避免譯文生硬或者費解,譯者在將地鐵行業科技英語資料轉化成中文時,為使譯文通暢流利,需要對句子的成分轉換進行考慮。

原文4:It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rolling stock availability and therefore theclarification and accuracy are mandatory.

譯文4:這直接影響了車輛的可用性,因此必須清楚地、準確地對其加以說明。

這句話如果直接翻譯出來應該是“這對車輛的可用性有直接影響因此清晰性和準確性是必須的。”這樣的翻譯并不符合中文表達的特點,且不易理解。因此應該將英語句子中的賓語“影響”轉化成謂語、將后面的主語“清晰性和準確性”轉化成了狀語,而且句子中的其它成分也進行了相應的轉化。

(2)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

把地鐵行業內的科技英語被動語態翻譯成漢語時,應該靈活多變的進行考慮。通長來說,為了使句子通順,且更符合中文的特點,需要采用反譯法將英語中的被動語態翻譯成漢語中的主動語態,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保留原文的風格特點,因此也在將英語翻譯成漢語時,采用順譯法保留原文中的語序。

原文5: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brake resistorand the input fuse,all components required foroperation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device.

譯文5:除了制動電阻和輸入熔斷器之外,工作所需的其它所有零部件都集成在這個裝置內。

原文6:The protection and monitoring functionsare ensured by the MITRAC DCU/M.

譯文6:通過MITRAC DcU/M實現保護和監測功能。

上述2句話都采用了被動語態,但是第1句話使用了順譯法,第2句采用了反譯法。總的來說,無論是切換順譯或反譯,更重要地還是根據上下文,保持整篇文章的通順流暢。

(3)長句翻譯

在地鐵行業的科技英語中,特別是在相關的技術規范、標書等文件中,使用長句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長句之所以復雜,主要在于其中包含了各種復雜的成分,包括從句、介詞短語、動詞不定時等各種復雜的成分。因此,在翻譯相關長句時,突破口在于找到句子的主要成分。在找到主句成分后,在進行相關定語、狀語、從句等內容的補充。最后重整句子,使譯文通順。

原文7:If any brake of the following brakemodes,namely service brake,emergency brake,holding brake and security brake,is to beapplied to stop the vehicle in case of differentsituations,firstly related information shall beshown to the driver via the DDU to instruct thenext step to be done by the driver and then thedriver shall take measures quickly to apply thecorresponding brake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

譯文7:在不同情況下,如果需要施加常用制動、緊急制動、保持制動和安全制動中的任意一種制動,首先,應該通過DDU向司機顯示相關信息,指導司機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動,接著,按照相關指示,司機快速采取行動,施加相關制動。

這是一個典型的長句,總共有70個單詞。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語,剔除if條件狀語從句部分之后,可以判斷出主句的部分為“information shall be shown to the driver”,但是在這句主句之前有“firstly”這個單詞,接著往下尋找,發現句子中出現了“and then”,這就表示這段話中還有一個并列的主句,也就是“the driver shall takemeasures”。將句子的主干部分找出并翻譯之后后,只需將其它成分填入,調整語序即可。

第12篇

語言最為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詞匯和句子,其中詞匯是基礎,句子是構成文本的重要成分,因此,我們將從計算機英語的詞匯特點和句子結構特點來分別進行論述。

1.1計算機英語的詞匯特點

(1)廣泛使用縮略詞,由于計算機術語的特殊性,有些術語需要用縮略詞形式來增強文本的簡潔性,如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oop,非對稱數字用戶環線。(2)借用其他學科的詞匯計算機技術從相鄰學科,如電子及無線電技術、自動化學科中借用了大量的詞匯,其含義無顯著變化,如console控制臺,coder編碼員,編碼器,compiler編譯程序等。(3)新詞不斷涌現,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新詞語也在不斷出現,大多數新詞語都是合成原有詞匯中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如webhead網民,網迷;通過合成原有詞匯一部分形成新復合詞也是構成新詞的一大力量,ShortcutKey快捷鍵,ipad平板筆記本電腦等。(4)將普通詞匯轉換成專業詞匯普通詞匯,通過對原本含義進行延伸,被轉換成專業詞匯,down主要是形容角色狀況的形容詞,意思是角色受到攻擊并倒地,一般情況下都是用作連接其它詞語使用的。延伸為下載,或down機,即死機的意思。

1.2計算機英語的句子特點

(1)計算機英語中,在表述定義、闡述現象、描述過程等情況時,多用陳述句,如:Powercablesonlyfitonewayandanimproperconnectionwilldamagethedrive.(電源線有固定的連接方式,而且不當的連接會導致碟機受損)。(2)在計算機英語中,上機指導、設備使用說明等情況時,多用祈使句,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必要指明主語,如:Pluginandturnonyourcomputer。(插上電源并打開計算機)(3)多用被動語態句在計算機英語中,被動語態用得較多,這是因為與主動語態結構相比,被動語態結構更少主觀色彩,更富于客觀性,這很適合于描述客觀事物。另外,在被動語態句中,被說明的對象被置于主語的地位上,位于整個句子的前部,所以更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如:Thekeysofthekeyboardcanbedividedintothreefunc-tionalgroups(鍵盤中的鍵可以劃分為三個功能區)。

2如何翻譯好計算機英語文本

首先,計算機英語翻譯要做到“真”,計算機是非常嚴謹的科學,對計算機文本的翻譯來不得半點偏差。其次,由于計算機科學專業性和譯文讀者知識局限性的反差,譯文的可讀性也要在翻譯的時候加以重點考慮。上述兩點是翻譯計算機英語時要遵循的兩條最基本的原則。除此之外,計算機英語翻譯還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

2.1計算機英語詞匯的翻譯

根據上述計算機英語詞匯的特征,在翻譯計算機英語詞匯和專業術語時,應盡量采用異化的翻譯方法,個別詞語采用直譯甚至音譯。例如:bit比特,二進制的一位,這些詞匯采用的都是音譯加意譯的翻譯方法,Bluetooth藍牙技術,Mouse鼠標,則采用的是直譯,這些譯法都已被廣泛接受。對于層出不窮的新生詞匯,在沒有找的合適的對應漢語詞以前,就直接采用音譯的方法,例如:Hacker,譯為黑客,指專門在互聯網上到處從事解密、獲取信息等非正規活動的不明身份的用戶。必要的時候,也可采用釋譯法,如:Wi-Fi(WirelessFidefity)無線保真,一種無線網絡傳輸技術。

2.2計算機英語句子的翻譯

結合上述計算機英語句子的特征,在翻譯計算機英語文本時,應注意到其復合句多的特點,翻譯時應采取斷句的方法,把長的復合句變為簡短的簡單句,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需要強調說明的是,計算機英語中經常用到被動語態。針對這一情況,可以采用特有的翻譯方法:(1)固定結構英語中有不少常用的被動結構,一般已有習慣的譯法。(2)轉譯成漢語的無主語句漢語的無主語句可以用來處理一些不便或沒有必要提及主語的句子。(3)轉譯成主動句當按“順序翻譯”翻譯成漢語被動句感到不符合漢語習慣時,則將被動句譯成主動句。(4)順序翻譯,當將原文的被動語態句直接翻譯成漢語的被動句,而又符合漢語的習慣時,可順序翻譯。(5)綜合翻譯在遇到一個句子中接連出現被動結構,各種情況交錯出現時,要綜合運用各種譯法,才能將全句譯成比較通順的漢語。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 依人青青青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线久久AV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第5页 中文字幕无吗热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