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2: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第九放映室,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河南電視臺 制播體制 制播合一 制播分離
一、現階段中國電視發展的背景
電視節目的制作和播出是電視傳媒產業的兩個核心環節。由于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的不同,各個國家對電視節目制作和播出的管理也有所不同。歸納起來,共有兩種模式,即“制播合一”制和“制播分離”制。早期的中國和韓國實行的是“制播合一”制,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美地區則實行的是“制播分離”制。
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日益發展和進步,電視領域也在全球展開了新的革命。對于當代中國來說,我們正處于一個制播模式改革的階段。“制播分離”制已經慢慢被大家所關注。而“制播分離”制和“制播合一”制共存于我國現階段的廣電行業。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制播體制。
1、“制播合一”制
長期以來,中國的廣播電視系統是輿論宣傳機構,廣播電視機構屬于事業單位,迄今為止“制播合一”制仍然大范圍的應用于中國的廣電行業,尤其是大部分新聞欄目和法制節目。例如,河南電視臺《河南新聞聯播》和榮獲全國法制十佳欄目的《法治現場》。
2、“制播分離”制
對“制播分離”的定義,基本上采用這樣的說法――把廣播電臺、電視臺承擔的制作任務進行分離,由節目制作公司承制,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只負責節目的購買和播出?!爸啤焙汀安ァ备魉酒渎?,既不交叉也互不干涉。在我國市場化的背景下,大部分娛樂節目開始應用上了新興起的“制播分離”制,河南省電視臺第九頻道的《星光大舞臺》便是其中的一個成功的例子。
二、“制播合一”制的弊端
1、我國電視臺之前實行的節目生產管理體制為“制播合一”,這種自產自銷的節目生產方式不僅存在著成本浪費,而且也會造成專業分工不細,隊伍膨脹、人員素質偏低等方面的弊端。
2、長期以來,我國的廣播電視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而存在,屬于事業單位。完全的封閉式運作、機關式的管理模式、廣告經營市場化程度低,制約了媒體的發展。
3、廣播電視一直施行采編播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缺乏競爭機制,人員十分臃腫,個別員工甚至一年就只搞幾個節目或辦一臺晚會,這種制播合一、吃大鍋飯式的運行機制存在著成本浪費,而且也造成了專業分工不細、缺乏人才競爭機制等問題,嚴重限制了節目的發展。
4、我國的電視臺一直歸國家所有,屬于國家壟斷經營,但是所有權問題和市場化是緊密關聯的東西,因此決定了我國廣播電視的市場化程度不可能高。
三、“制播分離”制的好處
與制播合一相比,制播分離制的優勢毋庸置疑。首先,從節目質量角度來看,節目制作的社會化有利于生產高質量高水平的節目。制播分離后電視臺可以更專心地研究自己面對的受眾市場,精心、合理地設計節目結構和播出計劃。其次,從節目經營角度來看,節目制作的社會化帶來了節目經營的市場化。前期的投融資、市場調查,后期的推廣開發、播出,和節目的制作一起構成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鏈條,從而提高民間電視制作公司和電視臺雙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再次,在這種市場化、產業化的運作下必然對現有體制下的人事制度造成沖擊。而節目優勝劣汰的播出方式,會對從業者帶來壓力。對電視臺而言,也有助于其精簡人員,壓縮隊伍。
四、以河南省電視臺新農村頻道為例看我國制播分離的總體趨勢
隸屬于河南省影視集團的河南省電視臺新農村頻道于2006年6月9日正式開播,以服務三農,關注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關懷農村工作者為主要任務。該頻道運用的就是“制播分離”模式,實行相對獨立的制片人(工作室)制度。并將整個頻道分時段的外包,目前已經出現了以《村長開匯》、《第9放映室》、《星光大舞臺》節目為代表的百姓喜聞樂見的節目。
總體看,全國廣電制播分離改革可以概括為“三個工作平臺”、“三種運作機制”、“三種運營模式”。
三個工作平臺:一是欄目平臺;二是頻道(頻率)平臺;三是制作平臺。
三種運作機制:一是欄目的制播分離運作機制。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引進節目,一種是將具有產業發展空間的欄目的制作經營剝離。二是頻率、頻道的制播分離運作機制。即以頻率頻道為單位組建公司,探索非公益性頻率頻道的企業化經營。三是全臺節目制作部門的制播分離運作機制。即從全臺節目制作部門的層次進行制播離改革,這種形式以廣播電臺為主。
三種運營模式:一是委托制作。這種模式在歐美國家很常見,在我國也稱之為“定制”。二是外部采購。采購的內容主要分為兩種,第一是購買節目樣式,第二是購買節目成品。三是聯合制作。目前節目運作費用日益趨高,使得越來越多的廣播電視節目,特別是大型活動無法由獨家投資、制作,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往往采取聯合制作的方式。
隨著“制播分離”的實施,河南電視臺出現很多的外包型欄目,各種涉及影視制作方面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壯大。例如河南影視集團,河南影視文化傳媒公司等等。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制播分離”的實施是在培育我國廣播電視之外的節目內容生產產業,使之逐步成熟壯大,形成產業鏈;其二,對市場來講,施行“制播分離”是廣播和電視產業化的標志,必然給資本市場帶來眾多較高回報的投資機會,促進資本和產權的整合,也必將促進節目交易市場的繁榮興旺;其三,對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來講,施行“制播分離”意味著全臺的運作轉移到以市場為中心,走在前列的廣電媒體將會通過體制創新和市場的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強大的發展動力,贏得與國外傳媒抗衡的實力。
制播分離在我國電視界的全面推行,目前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如《中國電視的改革問題及對策》中認為有以下幾點:
1、沒有相應的法規作保障,整個交易的過程就難以做到公平、公正;
2、未形成規范的電視節目市場, 容易導致黑箱操作,滋生腐敗現象;
3、沒有形成完善的節目評估標準,容易導致“制作公司前功盡棄,而電視臺則 ‘欲加之罪, 何患無詞’”的現狀;
4、未解決社會制片公司、獨立制片人的資質問題,容易導致社會制片公司和獨立制片人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制播分離”之路充滿風險和艱辛,但代表著不可逆轉的發展方向,廣播電視行業最終要走向市場。從宏觀面來看,我國已經加入WTO,WTO 準入條款要求各國開放電視業的附加產品以及節目市場,至少在電視節目的生產環節,允許多種投資經營方式(包括跨國的投資經營)存在,允許中外合作制作廣播影視節目,允許境外衛星電視頻道在一定范圍落地。2001年10月,我國政府先后批準AOL/ 時代華納、鳳凰衛視和新聞集團3 家媒體的中文節目在廣東的珠江三角洲落地,表明境外媒體進入國內市場已經變成現實。可以預見,今后政策會有所放寬,媒體經營權會逐漸放開,我們將直接面對越來越多境外媒體的競爭。我國廣電行業是一種高投入、高壟斷、高利潤與激烈競爭并存的特殊行業,市場對專業電視節目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因此,可以預測,制播分離首先會在廣電系統第一方陣中普遍出現,并走向深化,然后逐漸形成燎原之火,遍及全國。
總之,制播分離改革是廣電媒體行業發展的大趨勢。有遠見的廣電媒體應看清形勢,結合自身發展階段,逐步推進制播分離改革,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掌握制勝先機。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中國傳媒產業的對外開放,“制播分離”最終會成為中國電視業的主流運作方式,完成中國電視和國際的接軌。
參考文獻
①黎斌,《制播分離,電視深化改革的嘗試》[J].《電視研究》,2000(4)
②陸地,《制播分離還是分》[J].《聲屏世界》,2000(9)
③徐舫州,《中國電視改革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傳播》,2000(4)
④紀朝陽,《電視制播分離如何推進》[J].《聲屏世界》,2007(8)
⑤慕玲、范寶蒼,《從制播分離到體制改革――電視媒體發展趨勢探析》[J].《廣告人》,2010(2)
⑥徐光春,《加快廣播影視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在全國廣播影視局局長座談會暨“村村通”廣播電視現場會上的講話》[J].《電視研究》,2000(9)
⑦邢建毅、蔣淑媛,《制播分離體制的確立對電視業的影響》[J].《現代傳播》,2000(4)
⑧丁潔,《制播分離行業電視臺大有可為》[N].《中國藝術報》,2000-06-23
⑨黃斌,《應對“制播分離”》[J]. 《聲屏世界》,2000(5)
⑩尹鴻,《制播分離還是制播整合》[N].《中國文化報》,20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