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詩集大全

詩集大全

時間:2023-05-30 08:53: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詩集大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詩集大全

第1篇

關鍵詞:楊天惠 姓名 出生地 生卒年

楊天惠,字v甫,號回光居士,逝后馮仕節(jié)治髦菸牟,V縣 (今四川三臺) 人,約生于1053年,卒于1123年。自幼機敏好學,熟讀韓愈、歐陽修文集。元豐年間進士,曾任邛州學官、雙流縣丞、彭山縣丞、雙流縣令、彰明縣令。與華陽鄭少微、隆州李新齊名,并稱三杰。宋崇寧三年(1104年)七月,因上書言事被列入“元v朋黨”而被免職,后閑居郫縣而終。一生著作頗豐,《宋史?藝文志》載有《楊天惠集》六十卷、《三國人物論》三卷,可惜大多都已散佚。楊天惠一直擔任地方官吏,與同為宋代的三蘇、張商英、魏了翁等蜀地文人相比,文名亦不顯著,因此《宋史》無傳,其他史籍中關于楊天惠生平的記載也不多。近代以來,有傅增湘、郭成圩、肖定沛等學者有所考證,但所得不多,且對其姓名、字號、籍貫、出生地、生卒年、舉進士時間等的考證都存在謬誤和相互矛盾之處。

一、姓名與字號

楊天惠其名,自宋迄今,并無異議,惟肖定沛《文學家與科學家楊天惠》稱:“亦名楊集”。①說楊天惠又名楊集,其出處當是《成都文類》收錄的楊天惠《正法院常住田》一文中有“顧語東蜀楊集大書之”一語(嘉靖刊本、四庫本皆作“集”),而此處之“集”根據文意當為“某”之形訛,其下文即有“某書已、”、“某重為信子樂之”、等語,在楊天惠的文章中,自稱楊某是很常見的,如其《都大茶馬司新建簽廳架閣記》稱“時彰明縣令楊某”、《張忠定公祠堂記》稱“東蜀楊某”,肖先生沒仔細閱讀,因此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

楊天惠的字,《郡齋讀書志》、《輿地紀勝》、《安岳集》、《文獻通考》、《蜀中廣記》俱作“v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姓氏》作“佑甫”、卷十六、二六、二七作“v甫”,《宋詩紀事》、《全宋文》作“v父”,《宋代蜀文輯存》、《全宋詩》作“佑父”,肖定沛《文學家與科學家楊天惠》稱“佑文”。在這些文獻中,《安岳集?原序》乃宋代簡州(今四川簡陽)劉光祖嘉定十二年(1219年)所作,其中轉述了馮飾楊天惠作墓志銘中的一段文字,稱楊天惠字為“v甫”,劉光祖與楊天惠同為四川人,去楊天惠不遠,應更為可靠,且同為南宋人所作的《郡齋讀書志》、《輿地紀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等皆作“v甫”,因此,楊天惠的字當為“v甫”無疑。《宋詩紀事》等文獻中“佑”皆為“v”之形訛,“父”與“甫”是音近而訛,而“文”則是“父”之形訛。

楊天惠號,惟費著《氏族譜?楊氏》,稱其“自號回光居士”,②“回光”當源自佛教用語,自號“回光”,與楊天惠篤信佛教的特點也相符。厲鶚《宋詩紀事》稱“馮手酒淠梗號西州文伯”③717(《宋代蜀文輯存?作者考》誤錄為“西川文伯”④),馮飾募收錄于周銳刊刻的《太師左丞兩馮公文集》,但“至元末明代已成殘本,始全失”⑤42,馮省堆釤旎菽怪久》未傳世,只在《安岳集?原序》中保留了部分文字,厲鶚生活在康乾時期,不知是否得見全文,但其稱楊天惠“號西州文伯”,想來有一定依據,姑依之,“西州文伯”當為馮仕節(jié)幀

二、籍貫與出生地

楊天惠籍貫,諸文獻無載,但其《華陽趙侯祠堂記》開頭一句就說:“吾里有仁焉?!雹?77趙純佑,名申錫,銅山人,銅山宋屬徐州,據此,楊天惠原籍當為徐州。

楊天惠出生地,則有V縣(今四川三臺)、郫縣兩種說法,《輿地紀勝》卷一百五十四稱“V縣人”⑦772;《萬姓統(tǒng)譜》、《宋詩紀事》、《全宋詩》稱“郫縣人”;《全宋文》稱“梓潼(今四川梓潼)人”⑧300;《蜀中廣記》、《四川通志》、《明一統(tǒng)志》的記載則較為混亂,既說是“V縣人”,又說是“郫縣人”;《蜀中廣記》卷九十八還作了簡單辨析:“《通志》云:‘天惠,郫縣人,元豐進士,后入黨籍’。按:《潼川志》有‘楊天惠,字v甫,登熙寧二年進士,授雙流知縣,多善政,文詞得西京體,即著《彰明逸事》及《彭山十事記》者。’不知同是一人否,元豐、熙寧年號亦相連?!雹崞鋵?,《通志》與《潼川志》提到的楊天惠,除出生地和中進士時間不同外,其余信息都是一致的,應該就是同一個人,那么,他究竟是哪里人呢?筆者認為,他應該是V縣人。在上述文獻中,《輿地紀勝》的作者王象之是南宋人,以宋人言宋事,其說應較為可靠。另外,在楊天惠的《淵樂堂記》、《張忠定公祠堂記》、《正法院常住田記》、《北溪院化僧龕記》等作品中,他都自稱“東蜀楊天惠”或“東蜀楊某”,《蜀中廣記》、《唐詩紀事》以及王琦的《李太白集注》等文獻提到楊天惠時也稱“東蜀楊天惠”,按:《輿地紀勝》論及潼川府沿革時說:“肅宗時分蜀為東西川,而梓州為東川節(jié)度治所?!雹?68而據《宋史》,宋時郫縣屬成都府,屬劍南西川節(jié)度;V縣屬潼川府,屬劍南東川節(jié)度⑩2216―2205。楊天惠自稱“東蜀”,則其是V縣人無疑也。另外,《國朝二百家名賢文萃》收楊天惠《潼川府學記》一文,中有“曩熙寧中,吾宗太常公敦教事于此,某方佩侍先生”[1]一語,也就是說,熙寧年間,楊天惠尚在潼川府求學,這是楊天惠系三臺人的又一有力證據。

楊天惠既系V縣人,何以《萬姓統(tǒng)譜》、《宋詩紀事》等文獻又會誤認為他是郫縣人呢?其實費著《氏族譜?楊氏》說得很清楚:“楊氏自潼川徙郫……盈川(唐楊炯)十一世孫天惠始家于郫?!雹谝簿褪钦f,楊氏一門是從三臺遷往郫縣的,而遷到郫縣的第一人就是楊天惠。此事在楊天惠作品中也有提及,其《莫侯畫像記》云:“崇寧三年七月,某以事免鐵官,無所歸?!睍r江西莫侯治郫,“吾聞莫侯長者,吾將寄孥焉?!?⑦ 871因為楊天惠晚年寄居郫縣,所以《萬姓統(tǒng)譜》、《宋詩紀事》等便把他誤會為郫縣人了,這也導致了《蜀中廣記》、《四川通志》、《明一統(tǒng)志》等文獻記載的混亂。至于《全宋文》稱“梓潼人”,則是把宋代潼川府誤認為今之梓潼,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三、生卒年與舉進士時間

楊天惠生卒年,郭成圩《楊天惠與<附子記>》推測為“公元1048―1122年或至遲1125年”,但其推論是建立在楊天惠熙寧二年(1069年)中進士、中進士年齡與蘇軾同(21歲)且楊天惠“很講究勤、息、娛三者結合,篤信佛教”的基礎上,推側他存活的的時間為七十歲以上。[2]29這種推論,主觀性太強,不足為據。仔細搜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于楊天惠生卒年相關的材料。

關于其生年,除了因其“文詞有西漢之風,蘇軾稱許之”[3],可大致推斷其屬于蘇軾的后輩,應略晚于蘇軾(生于1037年)外。據《蜀中廣記》卷四十二記載:“是時蘇軾知貢舉,得(鄭)少徽與古郫楊天惠,隆州李新,皆以文名。時號為‘三杰’”[4]12作為蜀人,“三杰”曾一起在元v年間得到蘇軾的提攜,其年齡差距應該不大,又根據排名,楊天惠應長于李新而小于鄭少微。李新生年,據魏曉姝考定為1062年[5]5。鄭少微生年暫無學者考證,但據《蜀中廣記》引德陽舊志記載:“少微政和中知縣事”,而楊天惠《淵樂堂記》稱其“五十余年,而后得寄祿第七品”⑦ 819政和紀年自1111年至1118年,如果以55歲計,鄭少微生年當在1046―1053年間。據此可推斷,楊天惠生年在1046―1062年間。另一條值得注意的資料是《安岳集序》,其稱“公(馮剩胙罟(楊天惠)皆太師公(馮矢阜肷劍所作成也。” 又引馮省堆釤旎菽怪久》云:“自少皆承先訓,以文學志義。”[6]也就是說,馮視胙釤旎荻莢師從馮山,據李清華考證,馮山通判梓州是熙寧六年(1073年),此時馮山42歲,其子馮噬年為1060年,其時13歲⑥,馮視胙釤旎蕕畢嗍隊詿聳保而此時楊天惠已在熙寧二年(1069年)參加過朝廷的科舉考試(下詳),當年長于馮剩據此可以推斷,楊天惠生年當在1046―1060年間。當然,這個時段跨度還是太大。不過,在前引《潼川府學記》中還有一條資料: “曩熙寧中,吾宗太常公敦教事于此,某方佩侍先生……以昔同門生小馮君相與識之?!?這條資料向我們透露了兩個重要的信息:一是楊天惠曾在熙寧年間跟隨“太常公敦”求學于潼川,其時“方佩”,“佩”一詞出自《詩?國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一語,據方玉潤《詩經原始》:“,錐也,所以解結。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飾也?!盵7]183也就是說,此時楊天惠剛剛成年,而古代男子一般以二十歲“及冠”為成年標志。二是楊天惠與“小馮君”(當指馮剩應為與馮山區(qū)別,稱其小馮君)是同學,一起認識敦先生。馮實餃臺的時間,如前所述,是在熙寧六年,據李清華考證,馮山離開梓州是熙寧九年⑥,馮視胙釤旎萃學,當在這三年間,所以楊天惠所說的熙寧中應是熙寧六年(1073年)至九年(1076年)間,其時楊天惠剛滿二十歲,因此,其生年當在1053―1056年間。再考慮到他曾于熙寧二年(1069年)參加朝廷科舉考試,參試時年齡不至太小,其生年以1053年最為合適,比馮食7歲,比李新長9歲,這與其“幼警敏”[18]的特征也是相符的。

關于楊天惠的卒年,劉光祖引馮省堆釤旎菽怪久》:“某與v甫游,垂五十年……今v甫卒,含悲茹憤,言發(fā)涕零?!盵6]在這一段文字中,馮侍岬攪艘桓齜淺9丶的時間,二人交游近50年,從馮恃釤旎菹嗍兜奈蹌六年,推50年為宣和五年(1123年),楊天惠當卒于此年,享年70歲左右。

楊天惠舉進士時間,諸文獻或云“熙寧二年”、或云“元豐間”。然三杰同受蘇軾提攜,其舉進士時間當相距不遠,且從馮省堆釤旎菽怪久“相期既而,先后得科第”可知,與馮室蠶噯ゲ輝丁VI儻⒕俳士為“元v中”[4],李新為“元v五年(1090年)”[5]馮飾“元豐五年(1082年)”⑥。如果楊天惠熙寧二年(1069年)進士,與他們三人時間都相差太遠,很難同時得到蘇軾提攜,也無法說是“相期既而,先后得科第”。因此,《四川通志》、《宋詩紀事》等記載的熙寧二年極有可能是楊天惠第一次參加朝廷科舉考試的時間,未考取后又從敦先生及馮山學習,直到元豐時才舉進士,進而任邛州學官、雙流、彭山縣丞,并在元符二年補彰明縣令(《唐詩紀事》引楊天惠《彰明遺事》云:“元符二年春正月,天惠補令于此?!盵9]) 。

另據其《王君禮詩集序》,楊天惠有弟名誠夫,“余家弟誠夫,頃元符中,與成都王君同佐宕渠縣”⑦483。又據費著《氏族譜?楊氏》,楊天惠有子伯詹,“伯詹游太學,十年不成,受世賞,四十二年以f功O,年勞升從政O以卒?!雹?/p>

注釋

① 肖定沛.文學家與科學家楊天惠[EB/OL].http:///20041117/n223039878.shtml.

② 楊慎.全蜀藝文志[M]//紀昀,等,編.文淵閣四庫全書[C].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③ 厲鶚.宋詩紀事[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④ 傅增湘.宋代蜀文輯存[M].新文豐出版社,1974.

⑤ 李清華.北宋蜀人馮山家世行年及《安岳集》版本考并補馮山佚詩[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⑥ 楊天惠.華陽趙侯祠堂記[A]//袁說友,等,編.趙曉蘭,整理.成都文類[M].中華書局,2011:677.下引楊天惠作品,若無特別說明,皆本此書。

⑦ 王象之.輿地紀勝[M].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

⑧ 曾棗莊、劉琳等.全宋文第一一七冊[M].上海辭書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⑨ 曹學.蜀中廣記[M]//紀昀,等,編.文淵閣四庫全書[C].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⑩ 脫脫.宋史[M].中華書局,1977.

參考文獻

[1] 佚名.國朝二百家名賢文萃[M]//續(xù)修四庫全書[C].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郭成圩.楊天惠與《附子記》[J] .衛(wèi)生專業(yè)參考資料,1980(4).

[3] 黃廷桂,等.四川通志[M]//紀昀,等,編.文淵閣四庫全書[C].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 曹學紓撰.蜀中廣記[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 魏曉姝.李新詩歌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3.

[6] 馮山.安岳集[M]//紀昀,等,編.文淵閣四庫全書[C].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 方玉潤.詩經原始[M].中華書局,1986.

相關文章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原创在线观看蜜 | 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 | 伊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22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