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金剛影評

金剛影評

時間:2023-05-30 08:52: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金剛影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變形金剛4》植入廣告種類分析

在電影《變形金剛4》中,廣告品牌較多,其中不乏一些中國的商品品牌。植入廣告涉及汽車、資本、旅游景點等等,植入鏡頭超200余處,植入品牌總數超41個,其中中國品牌達17個。由于該片在最后三分之一的時間,國內商品的廣告植入較密集,因而有觀眾更形容這部電影是“冗長的廣告片”。下面將舉例進行說明:

1、汽車類廣告

包括法拉利、蘭博基尼、布加迪等豪車,雪佛蘭、奧迪、凱迪拉克等眾多汽車品牌,其中也包括作為首次露臉的中國汽車品牌——廣汽傳祺。該片中植入最為成功的是雪佛蘭,將品牌融為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大黃蜂變身后是雪佛蘭,在《變形金剛4》中雪佛蘭家族又進一步擴大,科邁羅TF4(大黃蜂)、科爾維特(武器專家)、創酷(毒刺)等占據了主要角色的很大一部分。角色的形象與品牌契合完美。

2、資本類廣告

包括北京盤古、固特異、中國建設銀行等多個品牌。電影中男主角把抓來的探視機器人改造后,拿著自己的偽造銀行卡去取錢,此處出現中國建設銀行的ATM機。雖然此處ATM機的出現符合電影的發展,但是中國建設銀行的廣告植入仍顯突兀,美國德克薩斯州怎么會有掛著中國招牌的ATM機,實在有些不妥。

3、旅游景點類廣告

最主要的景點是中國重慶武隆景區。重慶武隆景區在影片中有2分鐘的背景戲份。但電影中武隆景區的植入又有些銜接問題。在電影《變形金剛4》中,當擎天柱馴服機械恐龍頭領“鋼鎖”,由武隆一秒飛到香港,且沒有任何與“中國武隆”相關的地理標注,觀眾甚至以為武隆是香港周邊的景區,廣告效果不如人意。

4、食品類廣告

食品類廣告的廣告廠商眾多,可謂是又一大廣告主聚集地。主要包括、紅牛、安利紐崔萊、伊利等8個品牌。KSI-建能科技的總裁逃命到天臺,從角落的冰箱里拿出舒化奶,插上吸管就喝起來,此處“喝奶”有點荒誕,但卻與《變形金剛3》有所契合與銜接,并與其一直作為“話題”和“吐槽點”的形象相承接,在“犯二”的背后是伊利將植入營銷與話題營銷相結合的推廣策略。

二、《變形金剛4》中植入廣告的方式

《變形金剛4》中植入廣告的方式主要有臺詞植入、情節植入、商標特寫植入、場景植入這四種方式。臺詞植入是將廣告自然融入電影臺詞中,突出該商品名稱或者功效,可以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商品(標)特寫是比較常見的植入廣告的方法,通過特寫鏡頭來凸顯廣告。比如《變形金剛4》中盤古大觀的鏡頭,可以加深觀眾對該商品的印象。另外電影的場景植入也是重要的方式,有廣告任務的電影中出現廣告商的真實場景、名稱。比如《變形金剛4》中重慶武隆景區2分鐘的背景戲份。情節植入是比較常見的植入廣告的方法,通過與廣告商品相關的情節設置來給廣告一個被認知的機會。

三、《變形金剛4》中中國品牌植入廣告存在的問題

《變形金剛4》在中國炙手可熱,大受歡迎。但在北美卻票房低迷,甚至惡評如潮,眾多影評人都評價其是變形系類中最差的一部。結論可以說,中國式的廣告過多,過濫,讓人無力招架,破壞了電影的完整性和流暢性,很難說這樣的廣告植入是成功的。值得人反思的是,在《變形金剛4》中中國品牌的廣告植入問題明顯,主要是三個方面:

1、品牌植入缺乏策略

《變形金剛4》中中國品牌的植入,到了近乎癲狂的境地。伊利、紅牛、怡寶、廣汽、周黑鴨等紛至沓來。在好萊塢大片面前中國品牌一擁而上,不論策略,不管植入是否恰當適宜。廣告植入有種跟風的感覺,只要能在電影中露個臉,無論時長、效果都可以。正是因為這種不成熟的想法,才造成了《變形金剛4》中,中國品牌過多過密,剎不住車,最終導致失控的局面。

2、品牌植入缺乏合理場景

不同于一些國際品牌,中國品牌在電影中的植入過于簡單突兀,缺乏合理的場景和情節,只求出鏡,不僅不能產生良好效應,甚至會讓觀眾反感。電影植入廣告畢竟還是服從于電影的整體效果,因為在看電影時誰也不想被生硬的廣告打擾。

3、缺乏完善評估機制

品牌廣告植入的好壞直接影響品牌的美譽度及品牌的影響力。所以說,品牌在做植入廣告之前,第一要務是要對電影進行評估,即便無法評估電影的票房和口碑,也可以評估電影有多少植入廣告。萬萬不可盲目跟風,反而使雙方都處于不利境地。

參考文獻:

[1]于海礁.淺談電影5杜拉拉升職記6中的廣告植入[J].電影文學.2011(9);

[2]余萌.電影植入廣告分析——以《非誠勿擾2》為例[J].電影評介.2011(4);

[3]李雪韜杜萌雅.對《變形金剛》中植入式營銷的探討[J].大眾文藝.2009(3)

第2篇

在電影上映前,《金剛狼3:殊死一戰》片方20世紀福克斯及國內各大院線均接到通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相關規定,進口影片《金剛狼3:殊死一戰》需在線上線下售票窗口顯著位置標明以下提示: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應在家長陪同下觀看。”各大院線如耀萊影城、盧米埃影城等影院隨即按通知執行。

《金剛狼3:殊死一戰》里有大量不適合少兒觀看的血腥暴力鏡頭,比如小狼女勞拉抱著一個人頭跑出來,狼叔的鋼爪刺穿敵人頭部、血漿噴涌等畫面,該片在北美被評為R級(限制級,須成人陪同觀看),國內上映的版本已經刪減了14分鐘之多。

對此,影評人阿歷克斯對《中國名牌》評論道,由于中國大陸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所以要想讓全國觀眾全都能看到,尤其是保護未成年觀眾,必須刪減;但是刪減過多,將R級因素刪沒了,損失影片的完整性和藝術性,反過來傷害更多成人觀眾的權益,院線收益降低。此時“觀影提示”的出現,巧妙地平衡了兩者,《電影產業促進法》的“促進”二字的意義得到了彰顯。

“總體來說并沒有特別大影響。”上海星軼影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政對《中國名牌》說,票房好壞全由觀眾口味決定。這在票房上似乎也得到了印證。3月份,3部進口大片“碾壓”大陸票房,《生化危機:終章》逾11億元,《一條狗的使命》逾5億元,《金剛狼3:殊死一戰》逾7億元,居中。阿歷克斯對《中國名牌》總結說,無論分級還是“觀影提示”應當都是“中性”的,對票房沒有直接影響,不應成為也不會成為炒作的“梗”。

難道這就是中國式的電影分級制度?中國電影將來就分為“有觀影提示”和“無觀影提示”兩級? 《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后,許多業界人士認為雖然并未像西方電影審查制度一樣明確對電影分級,但采取觀影提示的方式,似乎更像是一種委婉的、界限模糊的分級雛形,因此,這一條例也被網友和影評人戲稱為 “手動分級”“委婉分級 ”。

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張宏森認為,這是對《電影產業促進法》的一種誤讀。這僅僅是指面向觀眾的電影當中的部分情節和部分鏡頭,不適合未成年人,這僅僅是一個觀影的指導提示,也沒有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媒體人赤兵對《中國名牌》回憶說,張藝謀的《紅高粱》有一個著名的片段,這就是身體的姜文發瘋地砍伐高粱,呼哧帶喘圈出一塊圓圓的高粱地,鞏俐身體擺開一個大字形仰天而躺,鏡頭飛速旋轉……看到此地,成人們的血壓都會升高,小孩子們的感受呢?

早在2013年電影分級制就熱火朝天地討論過,在一次在討論會上,著名導演馮小剛提出,分級制度是否可以涉及“黑幫”“臥底”、健康正常的鏡頭,以及像《拯救大兵雷恩》中“血流成河”的鏡頭。電影局副局長吳克回答說,即使中國實行電影分級制,也要考慮到社會接受程度。目前像《無間道》這樣反映“警察隊伍中間有黑幫臥底”的影片,即使實行分級,也未必能夠通過審查。另外,為了區別港臺所謂的“”,今后出臺的中國電影分級審查制度將不會沿用“”的稱呼。

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尼躍紅表示,《電影產業促進法》遺憾的就是電影分級不夠清晰。分級是適應不同的觀影人群,分級本身并沒有錯,關鍵是怎么分。電影是傳播文化,如果只是采取刪減的手段,無法和國際對接。所以,中國電影發展到一定程度,分級問題早晚要解決。

江西賽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制片人蘇明晴對《中國名牌》發表了類似的觀點,分級制度是應當的,否則項目開發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雷區,分級后就明確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一級編劇王興東則對《中國名牌》表示,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早已建立起了相關的電影法和電影分級制,具w規定有所不同,但都旨在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美國分為大眾級、普通級、限制級成人級。歐洲的電影大國法國,在1961年有了《關于對未成年人進入電影院的規定》,對不同限制級的電影和未成年人的觀看作了詳細規定。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也同樣有類似的分級制度。

第3篇

The Magic Before Computer

You want movie magic? Look at Doctor Zhivago. The Russian Revolution―hot passion in a very cold place.

Cathy Whitlock (Author): I can remember seeing that film years ago and freezing in the theater. You just felt the coldness of that whole set.

Production designer John Box had to create an ice palace. An onion-1)domed love nest was built. Then Box and his crew made it icy.

Whitlock: They would 2)literally 3)spray all the architecture, the 4)chandeliers, the 5)interior furniture with hot wax, and then they’d pour cold water on it to create that ice effect.

Then there’s the poor, starved Civil War horse pulling Scarlett O’Hara’s 6)wagon in Gone with the Wind.

Whitlock: And they had to find a new horse because the original one that was supposedly thin had gained weight and his ribs were no longer

visible. So they had to paint dark shadows to make the horse look 7)gaunt.

They burned Atlanta in Gone with the Wind―or, to recreate the burning of Atlanta, they burned 8)leftover sets from King Kong and The Garden of Allah on a 9)lot in Culver City. It is said the flames were 500 feet high sometimes, and Culver City 10)residents kept phoning local police and fire stations in great alarm.

A Trip to Legacy Effects

John Rosengrant (Legacy Effects): There’re some pieces from Terminator Salvation, and this big guy over here is the Iron Monger from Iron Man.

John Rosengrant worked for the late special effects pioneer Stan Winston―Jurassic Park, Aliens―for 25 years. The 11)craft goes on at Rosengrant’s company, Legacy Effects, where a big workroom is lined with 12)specialty 13)props from major action 14)thrillers. Some outfits look like Transformers on 15)steroids, pieces created by dozens and dozens of 16)artisans.

Rosengrant: 17)Sculptors, 18)mold makers, painters, 19)seamstress, wig makers―it takes a huge group of people to make this stuff live. People are amazed when they look at Iron Man. It looks like it’s hard shiny metal, but then if you touch the actual suit, in places it’s actually rubber.

I didn’t understand why that was so hard. Centuries ago knights wore shining armor and went to war. So if they could do it, why such a problem now?

Rosengrant: Well, actors don’t want to…(laughs) be wearing a hundred-pound suit of armor, sweating.

The Problem of a Digital Age

Host: The decade that just ended marked a big change in movie making. Films didn’t just get big―they got digital big. Transformers, pirates, wizards, vampires, whole other worlds…Hollywood’s gotten to the point where if a director can dream it, it can be brought to digital life on the screen.

But our critic Bob Mondello says he has a problem. Movie technology has gotten so 20)sophisticated over the last decade that he says it’s now tough for a critic to tell where an actor’s performance stops and the work of hundreds of artists and digital technicians actually begins.

Mondello: I mean, I think what’s kind of interesting about it is that it’s infecting so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movies these days. If you look at…well, take Happy Feet, a picture that is…a big, animated cartoon about penguins, right? And they use Savion Glover注’s movements. They motion-captured him and translated that into penguins. They are moving the penguin closer to reality, in a way, at the same time that you’re moving reality closer to animation by doing all of this. And where we are now is kind of right in the middle of that, and it’s…it’s a brave new world, a brave new form, a brave new something. But I think it’s a fascinating moment to be looking at film.

電腦出現前的魔法

你想知道電影怎么施魔法嗎?看看《日瓦戈醫生》吧。這部電影講的是俄國大革命――冰天雪地中的火熱激情。

卡西?維特洛克(作家):我還記得許多年前看這部電影時,整個人在電影院里凍僵了似的。你能感覺到整個場景透出來的寒意。

藝術指導約翰?博克斯要創造出一座冰宮。他們建造了一座蔥頭圓頂的愛巢,然后博克斯和他的團隊將它變得冷冰冰的。

維特洛克:他們用熱蠟幾乎灑遍了整棟建筑,包括枝形吊燈和里面的家具,接著澆上冷水,營造出冰雪的效果。

還有《亂世佳人》中那匹餓肚子的可憐馬兒,它在美國內戰時為斯嘉麗?奧哈拉拉車。

維特洛克:他們不得不找一匹新馬,因為原來那匹本該消瘦的馬兒長胖了,肋骨也看不到了。于是他們只好畫上深色的陰影,讓那匹馬看起來骨瘦如柴。

在《亂世佳人》里,他們燒了亞特蘭大市――或者應該說,為了重現亞特蘭大市被燒的情景,他們在卡爾弗市的片場里燒掉了電影《金剛》和《阿拉的花園》留下來的布景。據說當時的火焰有時能竄到500尺(約166.67米)。卡爾弗市的居民非常驚慌,不停地給當地的警察局和消防局打電話。

“遺產特效”探班

約翰?羅森格蘭特(“遺產特效”):這里有些《終結者2018》的道具,而在這邊的這個大家伙則是《鋼鐵俠》里的鐵霸王。

約翰?羅森格蘭特為已故的特效先驅

斯坦?溫斯頓(參與《侏羅紀公園》、《異形》等電影制作)工作了25年。其手藝在羅森格蘭特自己的公司“遺產特效”得到了延續。在那里,一個大型工作間內林立著許多動作大片里的專業道具。有些裝備看起來就像注射了類固醇的變形金剛,由無數技師合力制作

而成。

羅森格蘭特:造型師、制模師、畫師、縫紉師、假發制造師――需要一大批人才能使一件作品栩栩如生。人們看見鋼鐵俠時都驚呆了。它看起來像是閃閃發光的堅硬金屬,但如果你真正摸到這套裝備,它其實是用橡膠

制成的。

我不明白(穿盔甲)有什么難的。幾百年前的騎士們都穿著亮閃閃的盔甲上戰場。既然他們能夠做到,現在這點為什么還成問題呢?

羅森格蘭特:哦,演員們可不想……(笑)汗流浹背地穿著一套上百磅的盔甲。

數碼時代的問題

主持人:剛剛過去的十年標志著電影制作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不止是大片――它們是數碼大片。變形金剛、海盜、巫師、吸血鬼、異世界……

好萊塢(的技術)已經達到一個境界――只要導演敢想,它就能通過數碼技術讓這個點子在銀幕上變成現實。

但是我們的影評人鮑勃?蒙代洛說他有點擔憂。電影技術在過去的十年里發展得如此成熟,以致現在的影評人很難分辨出到哪里為止是演員的演技,而數百名特效師和數碼技師的工作又是從哪里開始的。

第4篇

南都娛樂:你是第一次來中國內地,對上海的感覺如何?

邁克爾?貝: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曾經學過4個月中國歷史,那時候我就知道,中國是一個很博大精深的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后來,我曾經去過香港。這的確是我第一次到中國內地來,看到外灘的這些建筑,非常讓人震撼、感慨。同時,我也發現中國這些年的發展和變化速度真的非常驚人。

南都娛樂:你拍了3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你個人最喜歡哪一部?

邁克爾?貝:第一部《變形金剛》顯然更加純真,尤其是大黃蜂、擎天柱和薩姆之間的感情,這些都很能打動人,所以我很喜歡第一部的純情。同時,我覺得第三部也不錯,畢竟嘗試了新的技術,讓整個故事、畫面更加復雜,有挑戰。

南都娛樂:女主角從原來的梅根?福克斯換成現在的羅茜,為什么有這樣的改變?你個人覺得這2人之間有什么變化嗎?

邁克爾?貝:電影拍到第三部,本來就需要有新鮮、與眾不同的女孩面孔出現。就梅根?福克斯而言,她已經完成了她的使命。在第一集的時候,她是這個男孩子的初戀,包含了很多大家青春期的各種幻想。到了第二集,這個男孩子已經擁有了她。到了第三集,這個男孩子已經22歲了,他大學畢業,開始找工作,難道你們希望他那么快就結婚,步入婚姻殿堂? 這個時候的薩姆需要認識一個新的女孩子。

南都娛樂:電影里出現了一個中國牛奶品牌的植入廣告,在拍攝這部分的時候,你是否會意料到中國觀眾會對此很敏感,很關注?

邁克爾?貝:其實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商品。這個牛奶也是商品之一。對我來說,它們只是我電影里的一個道具,不是廣告,就是一個喜劇道具。在美國公映的時候,美國人看到這個演員喝牛奶的時候,就會笑,難道你們就不覺得好笑嗎?如果他在喝可樂,可能就不如喝牛奶這么好笑。

男主角希安?拉博夫:需要新面孔的女孩子

南都娛樂:你怎么看待你的女朋友更換這這件事情?

希安?拉博夫: 一切都很自然。第一集的時候,我就是和這個女孩子很純真地戀愛,我總是努力去保護梅根?福克斯。第二集的時候,我已經和她一起并肩戰斗了。到了第三集,其實男主角也需要成長,他需要新面孔的女孩子,來保護她,并且和她一起成長。 其實羅茜也相當不容易,她在這部電影里,要跟著穿高跟鞋,不斷地跑啊、跳啊。你們不要以為她只會走臺步,她還會表演。

女主角羅茜?惠婷頓?惠特尼: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選我

南都娛樂:電影里,你要穿著高跟鞋跑來跑去,是不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羅茜?惠婷頓?惠特尼:我一直跟導演開玩笑說:我這雙腳已經被你毀了!大家能看得到,我就一直穿著高跟鞋在片場里跑來跑去,真的很要命。

南都娛樂:你是怎么打動了導演邁克爾?貝,爭取到了這個角色?

羅茜?惠婷頓?惠特尼:坦白說,我也不知道他為什么選我。我就是在幾年前和導演合作過一個維多利亞的秘密內衣的廣告拍攝,可能他想有一個新鮮面孔出現。

“系統”史詩片展現人類自身極限

《變形金剛》三集落幕,完美或缺憾,經典或過客,這都是影評人要下的定義,在觀眾心目中恐怕早已成為史上的又一樁奇跡。這奇跡跟所謂的史詩、三部曲、自造系統……有關,《變形金剛》將一種自說自話而又刻意營造出來的敘事系統,灌輸于無數觀影者的腦海中,像此前獲得巔峰成功的《黑客帝國》、《指環王》等片一樣,用虛構的邏輯和歷史以及并非一人完成的藝術創作,在先擁有無數狂熱粉絲的情況下,最終通過銀幕故事將自己送入人類譜寫的這個文明史冊中。

跟《指環王》先存在歌劇、神話傳說、小說等形式龐雜的敘事體不同,“變形金剛”作為一個固定詞組的存在時間不到30年,從玩具、動漫、游戲,最終才到今天浩大的大銀幕作品。有一個現實是,《變形金剛》雖然與其他“自成系統”的史詩片一樣,創造了票房紀錄和成為不朽經典,但“變形金剛”幾個字顯然還需要一點知識才能會意,這也是很多人奔著爆米花電影心情來到影院卻發現有點了然無味的原因。《變心金剛》需要點對電影里沒有展現出來的邏輯有所了解,也需要點能對博派、狂派區分的能力和執著表達出喜惡感,或許還需要點長久的迷戀。所以有人會對瘋狂的變形金剛迷感到不解,這種不解其實只是無緣。即便對于一個泛泛而論意義上的變形金剛迷來說,從容地欣賞《變形金剛》也并非都能做到,所以網上才會有《你應該知道的變形金剛歷史》這種普及性文章。從另外星球而來的這種機器人,背后同樣擁有一個邏輯強大、系統嚴密的故事之根,像《指環王》的神話傳說、《黑客帝國》的科學哲學一樣,為了將變形金剛的外衣做得更亮更讓人著迷,發明者、講故事的人、編劇,甚至每一個玩過這種玩具的孩子,都成了變形金剛史書的編撰者。

第5篇

雄心勃勃的史詩片《特洛伊》在西方似乎并沒有得到多少好評,有人甚至惡毒地說它是“一部讓人挨到結束的影片,只配C級”。也許就是因為事先被打過這是一部爛片的預防針,待到在影院里伴著那略帶東方情調的音樂完全沉浸到一場3000多年前的情仇糾葛和生死廝殺中的時候,感覺還真是不錯。因為是首日放映,影院里少有的滿座,從大家熱烈又有點嚴肅的反應中也能感受到,沒有人是挨到最后結束的。

《特洛伊》在東西方遭遇的不同命運有點像前兩年的《臥虎藏龍》和今年的《十面埋伏》。后者還沒有在中國公映,不知道觀眾什么反映,但先睹而不快的評論專家們已經罵聲載道,說是空虛,無聊,形式大于內容;而西方的觀眾和影評人卻不這么看,他們就覺得神奇,精彩,實足的東方韻味,在戛納獻給它20分鐘的熱烈掌聲。

用東方人的眼睛看西方,就如同用西方人的眼睛看東方,除了困惑不解也多了幾分寬容。我們不會追究布拉德•彼特的形象與我們心中的阿喀琉斯有什么不同――阿喀琉斯是誰呀?也不在乎特洛伊之戰到底打了10年還是十幾天。至于最受人詬病的影片已經全無荷馬史詩中宿命悲劇的沉重,普通中國觀眾更是不知所云。在我們眼里,這是一個不需要特殊的文化背景就可以基本理解的故事,雖然其中的一些邏輯有點奇奇怪怪,但既然發生在3000多年前的洋人身上,大可不必較真。我們還看到輝煌精美的遠古宮殿和城垣,盡管覺得御前會議圍著一個大水池而坐不免讓人擔心,怕哪個老頭一不小心掉了下去,但誰知道那是不是另一種古怪的上古風俗呢?反正幾萬甲士生生撞入對方陣營的場面足夠刺激,身材健美的大明星決斗足夠震撼,因為我們知道得少,所以比較容易滿足于視聽的。

西方影評人(以及一些跟屁蟲式的中國影評人)與中國觀眾分歧最大的大概是對于影片主角阿喀琉斯的評價。在神話故事中,阿喀琉斯出生后被其母(法力極高的地母)倒提著雙腳在冥河里浸泡,所以全身刀槍不入,只有腳后跟沒有泡過,所以成了他虛弱的罩門(中國人在這里又會納悶,全身都泡了,干嗎不倒過來再泡泡腳,徹底成就金剛不壞之體呢?)。而根據《伊利亞特》的記述,這位大英雄在特洛伊戰爭中的行為,經常是直接受到神的指引。但在電影中,最讓文化學者感到不爽的,就是它把原始故事中的神話部分全然變成了一個純人文(而且還相當好萊塢)的故事。

因為難免殘存下古代神話的孑遺,有些地方確實不太順。例如戲中阿喀琉斯母子相會一段,沒有了神話,表現宿命的預言就失去了依托。而最后帕里斯射中阿喀琉斯腳踝的特寫鏡頭,由于沒有上述前提也就失去了意義。看來沃夫岡•彼得森事先是預設觀眾對這些神話情節都有個大概的了解,雖然在故事中完全去除了神性,卻還是想利用最普通的公共文化知識來輔助敘事。

對于西方觀眾,我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對于中國觀眾來講,基本的無知反倒減少了許多麻煩。在我們眼里,這個阿喀琉斯就是活脫一個“洋呂布”,勇冠三軍,高傲偏狹,好色使氣,稀里糊涂。但他讓我們贊美和羨慕的,可不僅僅是超群的武藝和颯爽的英姿。他給我們的驚喜,來自于那種我行我素,獨往獨來的自由精神和自由境界。最后的英雄救美雖然落了好萊塢的俗套,但比起呂布的白門樓來,畢竟漂亮得多。

看見一些評論,總是先用《伊利亞特》作基礎標桿。但在我看來,將史詩中那些半人半神的英雄降格為普通的人,讓他們為自己的理由行動,總比讓他們充當那些瞎胡鬧的諸神手中的木偶更容易讓現代觀眾接受。我們寧愿相信世界上,至少是遠古的世界上,會有阿喀琉斯這樣一群人,他們立身行事,尊重自己的情感遠遠高于尊重理智,有些不管不顧,為所欲為,即使代價慘重也絕不后悔。當代社會大概不會有這樣的人了,但我們有時還是會向往這種精神。要不然,何必去看什么歷史大片呢?

好萊塢的策略之一就是把一部商業電影的文化底線降低到普通大眾都容易接受的位置,其結果是觀眾懂得越少,看著就越熱鬧,越愉快。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當前歐美的普通民眾,對于荷馬史詩、希臘神話這些古典文化知識,水平也比一般中國人高不了多少。這些人看《特洛伊》,感覺肯定同那些飽讀詩書的評論家大不相同,卻與我們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一點,看票房就知道了。

作者為北京廣播學院教授

第6篇

庫德欽科娃是一個年輕漂亮的莫斯科女孩,她個子高挑,皮膚白皙,而且家境也不錯,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右嘴角有一顆大大的黑痣,為了不讓別人看到,庫德欽科娃總會用手捂住那半邊嘴巴,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

有一天,俄羅斯的大導演戈沃魯欽來到學校里選演員,同學們都說庫德欽科娃的氣質這么好,肯定會被選中,但沒想到戈沃魯欽只是看了幾眼一直用手捂著嘴巴的庫德欽科娃,最后還是選中了別人。戈沃魯欽在離開前這樣對庫德欽科娃說:“你是一個很不錯的女孩,可惜你缺乏勇氣!”

“我缺乏什么勇氣?”庫德欽科娃納悶地問。

“缺乏喜歡自己和欣賞自己的勇氣!”戈沃魯欽說,“如果你某天能夠做到把手從嘴邊拿下來,并且依舊喜歡自己,欣賞自己,那么你再來聯系我!”

庫德欽科娃受到了很大的鼓勵,她再也不用手去遮擋那顆痣了,她經常對著鏡子這樣告訴自己:“我就是這樣子的,這就是我,我應該愛我自己,欣賞我自己!”漸漸地,庫德欽科娃那個用手捂嘴的習慣改掉了,她也不再懼怕在人群里展露她嘴角的那顆痣,結果同學們都告訴她說,她比以前更美麗了!

2002年,高中剛畢業的庫德欽科娃給戈沃魯欽發去了一封電子郵件,她在郵件里這樣寫道:“從前我只聽說過做人要喜歡自己欣賞自己,我原本一直不懂,但是我現在已經學會喜歡自己了,我已經有勇氣去欣賞自己了!”

庫德欽科娃本以為這封信會石沉大海,但一周后就收到了戈沃魯欽的回信。他在信中告訴庫德欽科娃,他們正準備拍攝一部電影《少女維拉》,剛好需要一個青春少女做女主角,如果庫德欽科娃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試鏡。庫德欽科娃在第二天就趕到了電影公司,結果一試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完全符合影片中的人物要求。

僅此一片,庫德欽科娃就在俄羅斯一炮打紅,此后多年,她憑借著《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金剛狼2》、《奪命地鐵》等大片名揚全球,成了好萊塢屈指可數的優秀俄羅斯女演員之一,而她嘴角的那顆痣,更是成為了她最為動人的魅力象征!

“人的高矮胖瘦并不重要,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斷臂維納斯是公認的美的象征,如果你妄圖把她的斷臂補上,美感也將不復存在,有時候恰恰是因為人們自認為的那一點缺陷成就了他(她)們的獨特魅力,面對自己的缺點,與其躲避,不如拿出勇氣來,好好地去喜歡自己,欣賞自己!”前不久,庫德欽科娃在接受美國《電影評論》的采訪時曾這樣感慨地說。

(據《滕州日報》陳亦權/文)

第7篇

其實,不會搗鼓影像的導演終究算不得藝術家,只是一個精巧的匠人罷了。

8月11日,《哈里?波特與鳳凰社》在中國氣勢洶洶登陸,大有與《變形金剛》一爭票房高下的架式。從此番情節的設置上來說,哈利與張秋NG30次的初吻戲、哈利與斯內普教授的魔法戰、烏姆里奇師太的煙火表演、鄧布利多與伏地魔的終極對決……如此眾多的看點齊聚一堂,難怪讓國內眾多的“哈迷”翹首期待。然而,批評界卻先給了《哈5》一通臭臉。眾多影評人指出,這部影片是整個“哈里?波特”系列中最差的一部,“剪切凌亂”、“作曲不知所云”、“虎頭蛇尾”――自然,影片的掌舵者、剛從電視界轉到電影界的“菜鳥”大衛?耶茨也免不了受到一通挖苦揶揄。

評論差歸差,錢還是要大把大把地賺得。《哈5》在中國上映兩天票房就突破4100萬,在次周放映結束后,9天票房已累計1億零一百萬,這個成績在今年的進口片票房榜上目前排名第四,僅次于《變形金剛》《蜘蛛俠3》和《加勒比海盜3》。而美國本土票房更超過2.8億美元,制片方的預期目的已然完成。在這次“斂錢”過程中,原著J?K?羅琳女士的文學粉絲無疑占據了大多數。也正是憑借《哈里?波特》這個品牌的運營,羅琳已然從一位默默無聞的兒童作家一躍為英國女性富豪榜的第三位。

這種以文學成就電影的現象著實常見。張藝謀早前拍攝《黃金甲》的時候,所有人也都在議論:“瞧,老謀子這回把《雷雨》都押上了,劇本再寫不好可真說不過去了。”果不其然,待影片甫之一出,雖說拉拉雜雜的小毛病不少,情懷也稍顯欠缺,但畢竟有大師的名家妙筆奠定全劇基石,《英雄》《十面埋伏》上映時因為臺詞幼稚而引發的笑場現象著實消失殆盡,票房也趁機破了個記錄。

對張藝謀而言,《黃金甲》的意義絕不止于一部空前投資的古裝巨制,更是他人生事業的一場關鍵“突圍戰”。此前,雖然張藝謀與其“黃金搭檔”張偉平屢屢高調亮相,可卻無法掩飾住自《英雄》以后作品票房每況愈下的窘境:當觀眾不再為他那華麗的視覺“三板斧”驚奇,膩味了他屢試不爽的“一根筋”人物,還有什么能夠拯救這一系列作品中空洞乏味的內核?生死攸關之際,張藝謀果斷地選擇了文學,選擇了曹禹,以其之長補己之短,不可不謂明策。

然而,當張藝謀和大衛?耶茨的“文學依賴癥”并非僅僅一兩個特殊的個案,而成為自電影誕生以來的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時,我們又能否說:電影天生就是文學胯下的矮子,電影離開了文學就活不了?誠然,電影內在的敘事性要求在文學中找到了無盡源泉。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為導演帶來一個“現成”的好故事,從而省去殫精竭慮冥思苦想之痛。但是,放眼世界,文學絕非電影唯一的活水源頭。

法國大師讓?雷諾阿的《游戲規則》(1939)便是如此。雖然沾染了些許法國古典戲劇的影子,卻沒有一個固定的文學原型:它既不是滑稽劇、情節劇,也不是簡單的悲劇和諷刺劇。雷諾阿回憶說:“我既想拍成喜劇,又想講述一個悲劇故事,左右搖擺不定。遲疑的結果使影片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事實證明,他的猶豫不決反倒使影片避免了流俗。英國導演邁克?李則堅持采用“即席創作”作為他唯一的拍攝方法。1995年在倫敦梭霍區拍攝《秘密與謊言》時,沒有劇本、沒有標題、沒人知道這部片子說的什么,沒有任何先入之見。很長時間中,創作人員只知道這部影片叫“無標題95”。至于我們所熟悉的王家衛更是“磨洋工”的典型代表,五年磨一劍拍攝《2046》在他那里絕非偶然。

可見,電影和文學并非兩個必然會產生交集的藝術形式。但是,我們對于電影“身份”的認定,決定著電影最根本的命運。法國評論家阿斯特呂克早在1948年就指出:“電影如同文學作品一樣,與其說是一門特定的藝術,倒不如說它是一種能夠表達任何思想范疇的語言。”這一觀點后來催生了著名的“電影作者”觀念,但請注意,這同時也意味著電影與文學之間的一種平等關系。導演和作家沒有什么分別,文學以“文學性”感染讀者,電影則以“電影性”獨步藝術之林。

而在中國,由于長期的“文以載道”,電影性被長期忽略。電影也常被當作一種“文本”,拿來“分析中心思想”,至于如何使用“影像化的(cinematic)”機制實現這種思想則無關輕重。這也促成了80年代初評論界關于電影文學性的大討論。其實,不會搗鼓影像的導演終究算不得藝術家,只是一個精巧的匠人罷了。某種程度上,徐克和王家衛是他們學習的楷模:金庸現成的小說在那擺著,兩人楞是不用,只是拿來劇中人物的名字,以攝影機為筆,如此繪制出的《東方不敗》《東邪西毒》依然波瀾壯闊、為人驚嘆――這,才是真的本事。

第8篇

當《變形金剛》叱咤暑期檔時,一部《男兒本色》以叫好又叫座的勢頭為國產片打開一片天。據報道,該片上映首日內地票房就高達300萬元,創下今年華語片首映日票房新高,首周末內地票房飆到1200萬元。

各種叫好聲也不絕于耳,有人稱贊它的動作場面有“世界級”水準;有人評價它將香港動作片的境界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有人大發感慨說看完之后心潮澎湃、讓男人有想出手的感覺;有人甚至喊出了“香港電影還未死”的口號。各地影評人為《男兒本色》不吝溢美之辭:一方面肯定了它的票房佳績,大呼它來的正是時候,在華語商業電影被外來商業大片侵蝕近乎崩盤的時刻橫空出世,徹底打壓反抗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肯定了電影本身,說它代表著港片擅長的動作片的回歸,讓人再次感受到上世紀90年代香港動作警匪片高峰時期作品的光彩。

國產片已經很久沒出現過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場面了,在大家都只愿意掏錢去看《加勒比海盜》、《蜘蛛俠》、《哈利?波特》的時候,在張藝謀、陳凱歌等國際大導演的作品被國內媒體紛紛口誅筆伐的時候,一部《男兒本色》――香港片中最常見的警匪動作類型片竟然節節勝利,為中國電影挽回了些許顏面。

這不禁讓人好奇,《男兒本色》的魅力所在?它又為何如此振奮人心?

在這部長達2小時13分鐘的影片中,打斗、爆破、槍戰場面接連不斷。觀眾跟著銀幕上的主角一起“玩命”,一起血脈賁張,緊張的同時情不自禁大呼過癮。這“過癮”卻又不同于任何好萊塢大片帶來的感官刺激,因為人們在片中看到了港片獨有的功夫比拼,真刀真槍、拳拳到肉的搏斗,這種熟悉的感覺,這種視覺和情緒上的沖擊力,更勝于依賴電腦特技炮制出來的效果。導演陳木勝放棄了電腦特技的幫助,要求演員們親身上陣,要求他們都付出血汗淚水來作真正的投入。正是有這股敬業精神的存在,他們才能全力奉獻出一部風格凌厲、殺伐果斷的動作大片。所以稱這是一部值得尊敬的電影,一點也不夸張。

而更加令人尊敬的是,《男兒本色》捧出了新一代香港電影的主打星,這個貢獻甚至超越了電影本身。謝霆鋒、房祖名、余文樂這三個80后的偶像明星在這部電影中再塑形象,登堂入室成為華語電影的中堅力量。

是誰一直在呼喊香港電影后繼無人?雖然不是像成龍、李連杰那樣從小習武,謝霆鋒、余文樂、房祖名仍然撐起了這部動作片,仍然能夠打得漂亮,打得震撼。所以說,影壇不是沒有接班人,而是缺乏敢于嘗試的幕后推手。現在,陳木勝做到了,《男兒本色》讓大家看到了!尤其以謝霆鋒的蛻變最為驚人。如果說《新警察故事》里,他還是成龍的跟班,被庇護在大哥的光環下,《龍虎門》里他還是被甄子丹扶著蹣跚學步的孩子,那么在這部《男兒本色》里,陳木勝讓他展露出跑跳自如的實力,散發年輕有為的光芒。

香港電影被時間、市場催促著推陳出新,香港影壇的中流砥柱當然也被催促著更新換代。一部影壇發展史上不可能永遠只有“二周一成”,不可能只有劉德華、李連杰,他們代表著一代輝煌,卻只能證明一切已成過去。新的傳奇,需要新的主角去締造。不要去探討謝霆鋒是不是成龍的接班人,我們寧愿他做自己,做新一代港片的標志性人物,搏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輝煌時代。

希望《男兒本色》不是一個里程碑,而是一個更強的信號,預示香港電影、中國電影在未來創造更多亮眼的傳奇。

第9篇

電影《變形金剛》中有這樣經典的一幕。長鏡頭下,以擎天柱為中心,身邊的其它汽車人救護車、鐵皮、火黃蜂和爵士一起變形,擎天柱俯下身子用細膩的可以看見城市夜景反光的機器眼睛對驚呆的男主角說:“我們是保衛地球的汽車人。”

如此震撼的視覺效果,絕對是電影特技技術上的一大挑戰,既是是在同級別的《蜘蛛俠3》和《神奇四俠2》中也并不多見。對于負責這部電影電腦后期制作的工業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Hagic)來說,這段不足二分鐘的鏡頭足足讓他們折騰了大半年。據工業光魔負責《變形金剛》的動畫視覺總監斯科特?班瑟透露,每渲染一幀《變形金剛》的電腦圖像,整修團隊都要花費38小時,幾乎是威塔(Weta)工作室當年制作巨片《指環王:雙塔奇兵》時每幀20小時渲染時間的2倍。

工業光魔的電腦動畫師稱,如果把片中用來建造機器人的所有多邊形頭尾銜接起來,可以從地球連到月球,由這些多邊形組成的每個變形金剛的變形過程的影像處理需要數+臺服務器,上百臺電腦和近千名工作人員花上半年左右時間,僅以電腦特技制作成本算,每分鐘《變形金剛》也在百萬美元以上。

變形金剛重生

全世界都知道是邁克爾?貝導演了這部《變形金剛》,但這部影片真正的靈魂卻不是這位好萊塢傳奇導演,而是一直在幕后默默無聞的工業光魔。據斯科特班瑟透露,這家公司參與《變形金剛》電腦特技和視覺制作的團隊大約有240人,主要由數字藝術設計師、軟件工程師和硬件專家組成。

在超過一年半的時間里,工業光魔負責把變形金剛的各種動作和造型添加到電影中的將近500個鏡頭里,每個角色都是由美國著名產品設計師杰夫?曼恩和概念插畫師本?普羅特領導的團隊設計完成的,然后由數字藝術設計師和軟件工程師們進行建模、綁定、視覺渲染和開發新的光影來表現真實的金屬繪圖、金屬鉻、橡膠和玻璃等視覺效果,并在單個機器人和每輛汽車的變形上,進行數字化設計。

從動畫制作的角度看,工業光魔為每一個變形金剛都創造出了不同的個性,設計出了43個不同的變形方式,以及在動作的重量感和速度感上找到一個平衡點,在通過電腦完成連續動作并與實景合成后、一部完整的電影就這樣呈現觀眾而前了。

曾經與邁克爾?貝在《珍珠港》和《逃離克隆島》兩部大片中有過合作的工業光魔是好萊塢中最老牌的電腦特技工作室之一,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相關人才上都代表著全球最頂尖的水平。這家公司的前身是盧卡斯在1975為拍攝《星球大戰》組建的電腦特效小組,而在當時連專業的特效人員在好萊塢都是很少見的,不夸張的講,是盧卡斯和工業光魔開創了電影特效這一好萊塢最賺錢的行業。

為達到終級視覺效果,工業光魔自己研發渲染軟件,最成功的要算Irender,它與那些商業的渲染軟件有很大不同,除了本身可以進行渲染圖像外,還可以直接調用其它渲染工具,如Renderman、Mental Ray等,主要部分用Irender,頭發用Rendermen,玻璃用Hental RayShader,即使是在微軟、惠普、IBM等這些公司,能夠擁有如何精深的3D動畫的軟件工程師也為數不多。

在好萊塢,一部大制作的電影通常分為兩個部門:電影制片和CG特效制片。CG制片有兩個很重要的力面,資金和生產管理,也就是負責財務和影片整個工程的制作。大制作影片一定要有這樣的人來負責購買機器設備及CG影片制作,復雜程序不亞于管理一家大型企業。

《變形金剛》的制作過程中,大部分動作的連續鏡頭都是預先由動畫師繪制出來的,工業光魔按要求再做機器人各部分的進一步制作。基丁動畫,真實動作背景板是在外景中拍攝的,再加入機器人的真實動作,通過放置亮光軌跡來進行標記,通過使用這些能夠在三維中將CG完美融合進去的亮光軌跡追蹤標記,在計算機中創造出十分符合現實場景鏡頭的特效。

工業光魔的專有軟件中,Zeno是核心,在Zeno下運行的Lux軟件,再結合皮克斯的Renderman和HMental Images公司的Mental Ray,最終打造出完美的畫面。要知道,工業光魔員工都來自各行各業,建筑師、模型師,廣告攝影師,機械設計師,大部都未從事過電影工作,但卻完成了好萊塢影片中70%的特效,包括《加勒比海盜》、《綠巨人》、《龍卷風》、《拯救大兵瑞恩》等眾多風靡全球的影片。

特技改造電影

得益于上世紀70年代計算機和互聯網產業的興起,電影特技在硬件和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下,漸漸的成為了好萊塢電影的支柱式產業。1977年的《星球大戰》是電影史上有記錄的第一部使用“動作控制攝像機”拍攝的電影。在這部電影里,盧卡斯創造多項意義深遠的發明:他發明的一個機械裝置,可以把實拍畫面和后期合成畫面輕松地協調成同步,被譽為電影工業的座里程碑,開啟了一個電影特技的新時代。

1982年,工業光魔發明了一項電腦處理方法,并應用在科幻電影《星際旅行》上,完成了電影史上第一個完全由電腦制作的場景。兩年后在電影《年輕的福爾摩斯》中,工業光魔創作了電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成的角色――彩色玻璃人,為星戰前傳里眾多虛擬角色的制作打下了基礎,并在1989年為科幻經典《深淵》制作了第一個電腦三維角色。1991年工業光魔制作好萊塢最賣座的特技電影之一《魔鬼終結者2》,影片中的T1000成了影史上第一個電腦生成的主角,成為了電影史上至今難以超越的經典。3午后的《侏羅紀公司》第一次出現了由數字技術創造的,能呼吸、有真實皮膚和肌肉和動作質感的虛擬恐龍角色,使電影特技達到前所未有高度。

幾年前,在數字技術和電腦硬件已相當成熟的前提下,《星戰前傳》繼續創造著奇跡。據斯科特?班瑟介紹,星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有超過70%的場景由數字合成,第二部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完全數字拍攝的電影,第三部是100%在室內拍攝完成,所有自然景觀都是后期疊加的。在星戰系列的拍攝過程中,工業光魔共召集了1650名工作人員,影片中有42個角色是完全由計算機虛擬制造的,但從影片中沒人都看出一點破綻。

當然歷史不是由一家公司改變的,好萊塢電影特技產業中還有許多優秀的公司,像《指環王》的幕后班底――威塔工作室(WetaWorkshop)。當年與彼特?杰克遜導演合作拍攝的《指環王》共獲得的11項奧斯卡大獎,其中4項授予了這家工作室。威塔的軟件天才史蒂芬?雷葛洛斯研發出的革命性的Massive軟件更讓這家 公司在好萊塢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并通過Massive制造《魔戒現身》的開場以及《雙塔奇謀》中經典的千軍萬馬戰爭場面。

威塔在軟件別加入了人工智能技術,據雷葛洛斯介紹,這款軟件制造出來的角色擁有自己的個性,能做出自己的決定,可以在不同環境中做出不同的反應,有獨特的視線,撞擊時也會有逼真的聲音和動作,還可以和周圍環境產生互動,《指環王》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功勞屬于這款優秀的軟件。

不光是傳統電影大片,在動畫電影領域,更是電腦技術統制的天下,由史蒂夫?喬布斯一手打造的皮克斯刊樣也是最成功的電影特技公司之一。《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1999年的《玩具總動員2》、2001年的《隆物公司》和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部出自皮克斯,近十年來與夢工廠和迪斯尼一同霸占著好萊塢動畫電影市場。

“毫無疑問,是電腦特技改寫人類電影的歷史,并視頻藝術帶人一個新的紀元”,當2004年,夢工廠憑借《史萊克2》9億多美元的票房,超過皮克斯的《海底總動員》成為好萊塢當年最賺錢的電影時,《商業周刊》評論道,“電腦特技和3D動畫技術已經成熟到完全可以與傳統電影相提并論的地位,今年的好萊塢是動畫電影之年。”僅僅三年時間里,我們看到的那些最賣座的電影無一不是得益于電腦特技的幫助,無論是夢工廠三劍客史蒂芬靳皮爾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大衛?格芬,數字藝術教父史蒂夫?喬布斯,還是其它活躍在電影特技產業天才們,都抓住了這個機會,利用先進的電腦技術在電影市場上找到了一席之地,在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的同時,悄然改變著電影的歷史。

中國特技的希望

如果不是宣傳到位,大部看過電影《寶葫蘆的秘密》的觀眾都不會想,這是一部國產電影。這部由真人參與的耗資超過5000萬元的動畫電影人用著實的火了一把,由于檔期被安排在《變形金剛》首映之前,其上映以來的票房成績也相當不錯,自6月29日全國公映后,兩周票房就超過了1600萬元,直追《加勒比海盜3》,超過了去年《汽車總動員》,僅次于春節期間上映的《門徒》,即使在與《變形金剛》同時上映的第二周,其票房表現也未出現明顯下滑,這無疑是國產電影中少有的事情。

事實上,《寶葫蘆的秘密》是一部由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美國三方共同打造的一部合拍片,并不能算上一部純粹的國產電影,但讓人興奮的是,影片大部分的主創和電腦特技人員都來自中國。作為中國電影首次與迪斯尼的合作,這部電影較好的隱藏了迪斯尼動畫原有的一些特點,完全是走中國傳統文化的路線,無論是內容、角色上都完全以國產的姿態出現。

另一合作方,香港的先濤數碼也是亞洲電影特技和3D動畫的領軍者,陳凱歌的《無極》中的特技鏡頭,《功夫》、《風云》、《少林足球》等賣座香港特技電影就是這家公司負責制作并完成的,而與導演昆汀上?塔倫蒂諾合作制作的《殺死比爾》更被西方影評人認為是一部超過好萊塢的影片。

據先濤數碼中國市場負責人蘇克介紹,《寶葫蘆的秘密》的全部制作時間長達三年之久,共包括800多個特技鏡頭,由120多名專業特技人員參與。在制片方面,迪斯尼和中國電影集團負責策劃和發行,影片中的角色,包括寶葫蘆的動畫效果和特技完全由先濤一方設計制作,據影片的特技導演,曾先生參與過《無極》和《功夫》特技制作的鐘智行說,“先濤設計寶葫蘆這個角色要求很高,不像國外動畫電影中那樣有過多的手部動作,但卻非常符合東方人的審美觀點,無論是在特技還是設計上影片部有很大的一大突破。”

大家一定還記得,不久前以慘淡票房收場的被稱為“中國首部原創3口動畫電影”,耗資1.3億元制作的《魔比斯環》。這部中國有史以來少有的大制作3D動畫電影當時被寄予了太多的希望,雖然請來了國際頂尖的動畫制作團隊,由于內容和面面太過歐美化,很難打動在中國觀眾的心,結果就如捌當年《寶蓮燈》進入好萊塢市場一樣,只落了個叫好不叫座。

中國電影的特技到底處在一個什么水平上?上海電影制片廠旗下專門負責電影特技制作的上海上影數碼傳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電話中對《互聯網周刊》記者表示,“中國電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電影特技相關產業的運作,雖然總體規模和技術上與歐美等發達國家差距很大,但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一些作品的已經達到了國際流水平。”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上影數碼在后期電腦合成,三維動畫等領域都外于國內較先進的水平,曾為國內外眾多電影、電視劇、動畫連續劇、游戲軟件和廣告制作電腦特技,參與了像《極地營救》、《緊急迫降》、《2046》等數十部國產電影的特技和后期制作。特別是參與拍攝的《緊急迫降》是中國第一部采用數字特技制作的電影,開創了中國數字電影特技制作的先河,影片中多個特技鏡頭的制作都達到好萊塢中等以上水平。之后的投資2000萬元拍攝的國產空難片《極地營救》堪稱當時國內最高水平的使用電腦特技的電影之一,是上影當年投資最大的一部電影,同時電是國內首次使用數字攝影機拍攝的影片。

第10篇

3D版《阿凡達》成功緣由

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電影《阿凡達》有2D、3D和IMAX-3D三種制式供觀眾選擇,雖然繼《阿凡達》之后,不乏有電影打著“由卡梅隆3D特效團隊制作”的旗號來宣傳該電影的3D效果,但實際效果卻慘不忍睹。從劇情和電影類型來說,用3D技術來拍攝《阿凡達》,行之有效。《阿凡達》所表現的潘多拉星球原始森林般的環境,用3D技術來呈現顯得更真實,而克隆人的科幻效果,用3D展現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加之該片中有大量的飛行、坦克大戰野獸、人類操縱變形金剛的場景,用3D技術進入前期拍攝,不論是從技術的專業角度還從技術圍繞劇情(故事)服務這一核心本質來說,都合情合理。《阿凡達》的3D效果被交口的原因還在于這是一部全新的電影,《泰坦尼克號》的3D效果雖然轉制得也很震撼,但相比十幾年前上映的2D版《泰坦尼克號》來說,該片吸引觀眾的核心是故事,2D的版本精良制作,真實感已經很強,《泰坦尼克號》3D的重映,讓已知影像的觀眾沒有了初看時的那種無法還原的“處女感”,即使3D轉制再強大,也不再能達到“初潮”般的興奮感。同理,《雨果》3D版的觀感也是如此。已經對2D《泰坦尼克號》和2D《雨果》有強烈印象的觀眾,在看3D版本的時候,很可能不自覺陷入對尋找3D和2D的異同之處的迷宮中,反而分散了來自劇情本身最直接的吸引力。

3D電影并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語法

經典好萊塢的劇作模式一直以三幕劇著稱,即在120分鐘時長的電影時空里,把影片分成三個固定時長的段落,每一個段落結束之前都在規定的時間點上設置好情節點1.情節點2.以及的激勵性或逆轉事件。在3D電影的制作中,并沒有脫離出傳統的電影制片經驗發展出一套3D電影獨有的語法,電影在過去的一百年里,所有的秘密在于用二維平面空間創造出三維幻覺,攝影機的鏡頭就是一個框,所有的影像都要在這個框中實現,于是有了視聽語言一說。2D電影用連貫的有情節的視聽語言讓觀眾認同由二維空間創造出的三維空間的這種幻覺,而3D電影是直接給觀眾一個幻覺,電影“邊框”的意義變得不明顯了,很多3D電影沒有獨有的語言體系,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之前,3D技術只是噱頭,相信大家小時候都看過3D電影,就是那種去游樂場都有體驗的“奇觀”,只是一種視覺景觀。

影像的觸手可及的真實性對一部電影的重要性有多大?這是討論2D電影和3D電影的一個關鍵點,當一部電影試圖以3D效果在劇作法的情節點上,以3D震撼場面代替激勵事件,自然就陷入了一個誤區。 二維空間里運用得當的視聽語言可以產生心靈震撼,技術成熟的3D技術帶來的是直接的生理震撼,而心靈震撼+生理震撼=一部好電影。3D技術不能直接提升電影美學,在3D技術之下人物和場景的立體感營造是可以提高影像的真實性,卻不能提升故事的真實性,更無法在電影美學上舉著“我更逼真,所以我更牛逼更好看”的大旗招搖過市。

3D電影并不能讓觀眾更好地認同劇情

著名劇作家麥基:我很認同北野武對3D電影的看法,我覺得3D電影是很荒謬的,在我年輕的時候,50年代,就已經有3D電影,流行了兩年就沒有熱度了,這只是一種景觀和奇觀性質的東西,只是吸引觀眾的一種手法,過一陣大家的新鮮感就過了,另外一種可能性是3D電影到最后太普及了,大家就不會留意了。如果觀眾對故事很投入的話,完全有可能會忽視他是在看一部3D電影,3D只是買票的一個手段,也許在里,3D真的能起到很大作用。

影評人阿木:大部分3D電影不能幫助觀眾更好地進入劇情,首先3D眼鏡讓3D電影比2D電影看起來暗了一些,我看《勇敢傳說》就是一片黑溜溜的,脫掉眼鏡看又有疊影,讓人精神疲憊。對于我們這種戴近視眼鏡的人來說,看3D很累。你看一個2D的動作片連續看幾十分鐘打斗,都會覺得很悶,何況是看3D,3D電影貌似主推可以給人帶來感,但無限的就等于沒。

影評人崔汀:3D電影要比2D電影要暗一半,戴著眼鏡也累贅,很多細節看不到。現在3D電影屬于不成熟狀態,轉制成3D的電影只是為了提高票價,是一種噱頭。普羅大眾也不了解那么多,紛紛趕著3D熱潮。

王中磊:我們作為電影的制作者,要做的是在現有的科技下盡量把3D點效果做得最好,對得起觀眾。3D效果中有幾個部分是觀眾最喜歡的,一個是透視的效果,大景深的效果,還有就是突破感,劇中人撞出屏幕和觀眾的接互感,還有就是圓潤感。《太極》系列和《畫皮Ⅱ》都是后期轉3D,按分鐘收錢的。像《畫皮Ⅱ》我就覺得決定轉3D的時間晚了一點。3D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兩個科技方面的提高,一個是亮度的提高,第二個是要減輕負擔感,比如咱倆要談戀愛,本來想四目相視一下,但中間還隔個3D眼鏡,就很破壞感覺。

第11篇

關鍵詞 動畫教學;數碼動畫;軟件;MAYA

1.學習Maya的必要性

三維動畫已經成為電影、電視、游戲以及其他媒體中的一部分,它以更加豐富和復雜的方式來表現特殊的效果。隨著三維動畫行業的不斷成熟,我們看到產生巨大差別的不再是令人吃驚的技術,而是技術所表現的內容,當然還有它對觀眾情感所起的作用。并且現今影視作品當中,票房前十名都是用三維軟件輔助制作的,這其中不乏Maya的影子。我們是動畫專業的學生,應當與世界流行趨勢接軌,所以應當掌握一門三維軟件使我們在將來的社會實踐中更具戰斗力。

在游戲和動畫的應用中3dmax一直占有主要的位置,但是這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了,09年的票房寵兒都有3D技術助陣:《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冰河世紀3》《變形金剛2》《X-man前傳:金剛狼》《飛屋環游記》《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等等。現在的國際大作中,每10個中有6個都是有Maya的參與的。在北美有46%的游戲動畫工作室使用Maya,在日本更是有50%的公司的3D軟件許可是Maya的許可證。這些數字告訴我們,Maya已經成為當今國際3D開發市場上的主流方案。

MAYA因其功能強大,所以成為專業人員們在這些領域中的首選工具之一。掌握MAYA比較好的方法是根據課程循序漸進的學習,利用相關的功能和命令加上自己的靈感創建出神奇的三維效果。記住:藝術是技術的前提,軟件只是工具,但是沒有很好的掌握工具,藝術也只能是空想而無法得到實現。所以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才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2.Maya的高級模塊

2.1 在Maya中讓我很感興趣的是一個叫Artisan的工具

Artisan 工具可用于以更藝術的方式操縱幾何體,允許使用筆刷工具繪制其值和特性。Artisan是一個基于直觀繪制和雕刻的界面,可在最短時間內提供高質量的復雜結果。它讓我們能隨意的雕刻NURBS面,從而生成各式各樣繁復的形象。如果你有數字化的輸入設備,如數字筆,你更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制作復雜的模型。

2.2 在文件引用方面

新設計的項目窗口提供了訪問和編輯你的項目文件的位置更大的靈活性。 一種改進的默認項目結構使其更易于管理的項目目錄以及目錄中創建自定義插件數據。另外,命名空間編輯器設計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創建和管理你的場景對象的命名空間組織。 功能改進包括對象名單在彈出的窗口,更好的命名空間層次結構顯示,等等。

改進“名稱空間編輯器”使您能更好地控制場景對象的名稱空間組織的創建和管理。編輯器以新的樹視圖顯示為特色,從而可以更輕松地查看名稱空間的層次結構。 其他改進包括:1)現在“列出內容”在彈出窗口中顯示對象列表,而不是僅在“腳本編輯器”窗口中。2)“選擇所有空的名稱空間”使得選擇所有空的名稱空間并對其進行操作更容易。3)“收攏到子名稱空間”將移除空的名稱空間。 4)“設置當前名稱空間”提供了可視化指示器和對當前名稱空間的控制。5)名稱空間編輯器概述。6)創建名稱空間。7)編輯名稱空間。8)移除名稱空間。

3.開創性的制作工具

3.1 Maya Cloth

過去我們的動畫人物總是顯得僵硬呆板,更不用說人物的外形細部刻畫方面了,而運用Maya Cloth能夠創建出具有強烈真實感的人物服裝所用的布料,比如人物身上的各種飄逸的感覺,如飄帶,披肩,上衣以及褲子上面的各種裝飾、紋理等等,都能做的栩栩如生,仿佛觸手可及一般。除此以外,Maya軟件中所包含的動力學系統能夠使服飾的運動效果更加逼真,高度模擬布料的動態動作。另外,運用這個模塊還可以輕松地制作出其他各類織物,如被單,各類皮革制品,各種旗幟,帷帳等等,都可以表現的栩栩如生,極具模擬性。但是Maya Cloth最擅長表現的古代仕女那柔美的身材以及飄逸秀美的衣衫。

3.2 Fur

Fur是Maya的一個模塊,利用Fur可以在多層面NURBS曲線模型上創建帶有紋理和陰影的逼真的毛皮和短發,既可以設置毛皮的屬性,如顏色、長度、寬度、禿度、透明度、凹凸、卷曲度,伸展方向等,也可以局部畫出。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Artisan,把大多數毛皮的屬性直接畫到表面上并且梳理毛皮。可以利用牽引系統,定出毛皮的運動,或是毛皮對動力場的反應。

3.3 Maya live

Maya live是我們很喜歡的一個工具,它能把非線性編輯及后期合成的部分內容加入三維制作過程中,解決了三維虛擬對象與視頻圖像對位合成的難題。Maya live能自動進行并加速完成與移動匹配的這種耗時的處理任務。匹配移動是由計算機產生(CG)場景的活動電影膠片來匹配攝像機或物體的移動。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重建活動場景中三維對象的復制品,它包括物體間的相對位置和場景中攝像機或物體的移動。

由于與Maya集成,匹配移動過程與我們做的動畫配合得天衣無縫。可以很容易地把CG物體載入到場景中去,以進行對效果的檢驗。還可以在兩種處理中轉換,這兩種處理是:攝像機繞靜止的點的移動;點繞靜止的攝像機移動(稱之為物體跟蹤)。在最近上映的新片《緊急迫降》里,鏡頭從三維飛機的外觀搖到駕駛員在機窗里操作的活動畫面的天衣無縫的運動銜接便是用了Maya live完成的。

4.Maya 的工作流程

Maya的用戶界面相當直觀,且操作簡便,用戶可以非常容易的對其全局進行充分的把握,靈活性極高。在全屏范圍工作下可以調出工作所需要的所有工具,再也不會煩惱多余的各類菜單和圖標礙眼了。另外,對于一些重復性任務,我們可以編寫一些簡單的MEL過程來輕松應對,減少了大量的工作時間;在設計特定的環境特定的項目的時候,還可以用高端的三維操縱工具來控制各個場景的各個組成部分,相當的便利,且極具藝術性;如果要調整Maya內部的基于結點的體系結構也是相當便捷的,可以任意的進行拖放等等。。總之,Maya這種相對開放的界面能夠使用戶的自更寬,鼓勵用戶做出各種各樣滿足私人喜好的嘗試,是一種進階的軟件設計模式。

參考文獻:

[1] 范璐. 圖象、動畫軟件的教學探索[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05).

第12篇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故事,作者在摸金小隊的探險之旅中,著重解釋了《怒晴湘西》中涉及到的“觀山太保”一門,不但講述了盜墓江湖曾經的歷史,也以此門派的后裔傳人為引子,鋪展了整個篇章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鬼吹燈之巫峽棺山》觀后感范文,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觀后感范文一

真的沒看過《鬼吹燈》系列的原著,而且可能是因為年齡剛好不當不正,也沒覺得系列電影之中所包含的文化、語言、人物性格有多么吸引人,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對原著沒有什么既定的認知,所以對電影的包容度也就增加了很多,在我看來,《鬼吹燈》系列電影雖然沒有絕對好看,但是也不像網絡上的負面評價那么不堪。

拿這部《鬼吹燈之巫峽棺山》來說,感覺孫教授這個人物的設計就很有特點,不止他的身世和存在就接近傳說,而且角色的表現不溫不火,算是可以接受。而電影應該是受限制于成本吧,盡管沒有什么大場面,但是把該交代的都交代清楚了。

我覺得如果說缺憾的話,就是電影沒有拍出懸疑、靈異電影應該有的“酷”,打斗不酷,妖靈不酷,法術不酷……,就連摸金校尉念的切口也不是那么酷,如果重拍的話,這個應該改進。

很多時候,覺得真的是小成本限制了好題材的電影發揮,當然,小成本的原因會有很多,到底是編劇、導演、演員……不夠好還是真的整個業界在減少投入,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觀后感范文二

這個故事,作者在摸金小隊的探險之旅中,著重解釋了《怒晴湘西》中涉及到的“觀山太保”一門,不但講述了盜墓江湖曾經的歷史,也以此門派的后裔傳人為引子,鋪展了整個篇章的故事。這觀山太保一派的后裔,無論是生的還是死的,都讓摸金三人組差點命喪巫山。

考古學家孫教授深夜潛入博物館,被胡八一發現。無可奈何之下,孫教授逐漸表露心跡:他多年研究發現,四川的確有明代觀山太保修筑的地仙墓。觀山太保靠盜墓發家,將所盜之異寶悉數埋藏于地仙墓中,此墓就好比是一座“古墓葬博物館”。

自自古以來很多盜墓賊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為人所不齒的,知道自己遲早要遭到厄運,所以對這個行當也是十分的看不起,在盜墓賊里頭幾乎都是有血緣關系的互相搭檔,但是很少有父子一起干的,因為這行太缺德。當爹的不愿孩子干,當子女的不愿意父母知道自己干的是缺德事。

很多人利欲熏心,去盜墓結果都是姚玉忠這樣的下場。所以人還是要走正道,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發揚自己的善心,抑制自己的貪欲,很多惡事就消弭于無形了。

刑徒們死前推演出來的天兆,使棺材山在離開地底后終于被雷火焚毀,地仙村里的死人都被燒得連灰都沒剩下,似乎這一切都在冥冥中早已注定了,人世間的一切癡心妄想,都只不過是場過眼的云煙。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觀后感范文三

看的出導演在改編中是遵循了原著的精彩部分,但可惜沒有抓住精髓,只拍了比較好表現的畫地為門和過風橋等片段。而長臂猿猴,打粽子等最吸引眼球的亮點舍棄了,不知道是技術難度還是預算不夠,比較可惜。

其次倒是看出了制作團隊滿滿的求生欲。一遇到牛鬼蛇神就立刻用科學解釋,一碰機關就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結尾孫教授一句“希望用你們特殊的才能為國家做貢獻”,不禁讓我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艷了。

好在不像云南蟲谷那樣變成了怪獸片,還是看到了分金定穴,金剛傘,十六字陰陽秘書等鬼吹燈特定元素。作為一部網大,如果不用電影的標準來要求他的話,我暫且饒過他吧,起碼看的出還是用了心的。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觀后感范文四

鬼吹燈系列的小電影層出不窮,但是質量越來越差,特效完全是勉強出來的。至于劇本,怎么改都認識,但是從演員到導演都是這樣的勉強啊。 曾經有媒體說過,以現在的中國影視產業所存在的各種畸形發展的詬病,《鬼吹燈》這個超級大IP注定短時間之內成不了中國影視版的威漫英雄系列,只有被各大中國影視公司【賺快錢】所消費的份,難以形成一個如美國威漫英雄系列一樣精心打造的IP系列體系。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觀后感范文五

其實我有點不知道該怎么寫這部電影的影評。

看完這部電影后,只感覺看完了,然后沒給我留下點什么。

電影中那個藏在過去的大反派風家祖先,那個人真狠。而他的后代化名孫教授為了消除他,利用了摸金校尉胡八一(趙左飾),Shirley楊(于心妍飾)和王胖子(米特飾)為他開路。當然,最后也給了報酬,其實剛開始說明白是不是也一樣?

其實我以為精彩的劇情應該是探墓的過程,但后來發現他們設計的那個過程好像也沒太驚險。除了那個風把人吹到對岸有點意思,其他的太平常。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 亚洲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 亚洲合成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一a在线视频插进去了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中文字幕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