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5 15:32: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電視文藝對國家形象構建,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節目《我在頤和園等你》概述
中華傳統文化自節目《百家講壇》開播以來就受到了觀眾的熱捧,再到后來節目《上新了·故宮》的播出時,使得故宮成了時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一個文化地標,《我在頤和園等你》由此應運而生。《我在頤和園等你》是一檔文化傳播創新類真人秀綜藝節目,節目的主題和宗旨是“打破傳統固有印象,闖入色彩斑斕的園林博物館”。頤和園的蘇州街,在清朝時期是宮女太監扮演小商販,供嬪妃們購物娛樂的地方。而現在的蘇州街依舊很熱鬧,這里是當代年輕人雅俗共賞的打卡地,在那里,可以重溫清代歷史文化,感受皇家園林之美。頤和園在節目的整合編設工作當中,被重新打造成了萬眾矚目的“綜藝首秀”,從而在新時代背景下再度綻放頤和園文化價值的獨特光彩。該節目從古建筑破題,為觀眾打造了一檔“國潮”綜藝。節目中,張國立帶領著一眾朝氣蓬勃的年輕藝人深入頤和園中,共同體驗游園和闖關皇家園林,并解碼其中的“頤式感”。節目充分地運用了文化傳播融合新媒體傳播的整合思維,利用“明星+手工藝人+帶貨達人”等三方聚合共同發力的傳播策略,來傾力打造潮味十足的體驗潮店,售賣與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現代文化息息相關的各種文化藝術物品,多方位地與社會各界觀眾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參與互動。同時,節目以“電視+電商”為主要傳播渠道,打通有線電視、微博、抖音等多種類型跨屏視頻直播網絡終端,實現網絡直播流量的多元化整合傳播轉化與有效傳播變現。在國貨傳播渠道的資源整合上,節目以各種國貨產品的傳播平臺為主要渠道的切入點,在各個國貨產品分發商的渠道上努力做文章,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愿意參與其中,更積極了解傳統文化,并將其傳播至全世界。通過這種整合創新文化的傳播方式,有效地緩解了文化類節目的“生存”難題。同時,《我在頤和園等你》作為一檔文化類娛樂綜藝節目,其在創作理念上始終堅持綜藝是形、文化是魂的理念來傳播中國歷史文化。頤和園內的每一處景點的背后都蘊藏著一段深厚悠遠的民族歷史文化,通過在眾多嘉賓參加的游園活動和闖關比賽過程當中穿插表演環節,用優美的舞蹈和美妙的曲藝等方式將其蘊藏的文化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節目運用全新獨特的人文視角,講述著這座具有中國古典韻味的皇家園林獨特的社會歷史價值和遺產文化,讓其中所蘊藏著的偉大中華民族智慧瑰寶以一種更加嶄新璀璨的形式再度閃耀于世。
二、《我在頤和園等你》:再塑北京歷史文化名片,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各類電視節目在新時代下乘風破浪。對于廣播電視節目的創作者來說,怎樣通過電視節目來傳播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構建國家形象都是十分重要的。《上新了·故宮》《典籍里的中國》《朗讀者》等國潮電視節目自播出后,就在影視市場卷起新一輪文化風潮,深受觀眾的喜愛。從這些電視節目中,我們均能從中感受到當下視聽平臺對文化國潮內容的強勢布局。因此,在當前這種社會文化視域背景下,《我在頤和園等你》借著《上新了·故宮》的文化影響力,繼續深耕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在延續前者精神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著探索研究與文化創新,再塑一張北京歷史文化名片,展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深厚歷史文脈,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擁有豐富的古代歷史文化遺產,這些古代文化遺產都是這座古都中的一張“金名片”,其中,頤和園就是北京城市名片上耀眼的地標之一。《我在頤和園等你》節目是主流文化綜藝節目的一次最新嘗試,其創意、制作、策劃和錄制、播出過程都立足于首都北京的主流文化,用傳承創新發展的自覺意識培育和樹立傳播主流文化價值觀的自覺責任意識,對北京本地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整合轉化,助推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創新發展。該節目不只是在宣傳我國古建筑的美,其更深的用意是想增強人們對我國古建筑的驕傲和自豪感。外國建筑的精妙讓我們感到驚嘆的同時,中國古建筑的巍峨同樣也讓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看著頤和園內充滿故事的橋梁、歷經滄桑的翹角重檐、莊嚴巍峨的大戲樓、蜿蜒曲折的長廊……都禁不住贊嘆匠人們的精湛手藝。頤和園的歷史和特色并不像紀錄片那樣刻板地對其進行介紹,頤和園內的景點以及景點背后所蘊藏的故事都是通過嘉賓在節目中的活動來展現。在這檔節目中,那些“養在深宮人未識”的文物和歷史故事,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從而真正使得這些中華傳統文化真正擁有了一個可知可感的文化載體,而不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象征性符號和表達意向。對于這種文化類性質的綜藝節目創作者來說,喚起現代人們心底對中華傳統歷史文化價值的深刻認同感則是當下一項十分重要且艱巨的現實任務。因此,廣播電視綜藝創作者首先需要意識到,文化類綜藝創作的蓬勃崛起更需要喚起這些深藏于當今人們心中的共同記憶和文化基因。因文化淵源聯系而逐漸產生的群體歸屬感,是人們內心深處對民族文化淵源的認同,讓人們真正可以明確地去意識到究竟自己是屬于哪一個民族。《我在頤和園等你》節目通過“內容創新+衍生文創”雙線并行的方式,把中國璀璨的歷史文化更加“年輕化、潮流感”地清晰呈現給全國觀眾,打造出了一款新時代的文化綜藝風向標,深受觀眾的好評。此外,節目語言的大膽創新及表達方式,更是能使得中國青年一代強烈的中國文化認同感再一次被“點燃”和凝聚起來,拉近了中國歷史傳統與當代現實社會的距離。同時,節目組還運用了巧妙的設計,將頤和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轉化為節目的亮點,不僅能讓觀眾感受到中華文明的進步,還能見證中國智慧的偉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也更好地幫助人們構建起自身的民族身份認同,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
三、《我在頤和園等你》構建國家形象的創新策略
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為了煥發傳統文化的新生機,已不再停留于娛樂大眾的角度,而是嘗試著去將中國元素融入到娛樂性質的電視節目當中,電視節目也就成了“國潮”的重要展場。因此,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構建新時代的國家形象顯得尤為重要。從近幾年我國文化綜藝節目的創作呈現出的整體趨勢來看,《我在頤和園等你》延續了把文化綜藝創意和傳播“國潮”傳統文化精神相結合的獨特創作和理念,是我國本土綜藝電視制作服務機構繼續著力探索挖掘中華傳統的文化資源,以年輕態和娛樂化的生動表現形式,將文化古建筑、傳統文化藝術、民族文化精粹等這些寶貴資源轉化為當今青年觀眾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的最新嘗試。
(一)以新“國潮”時尚,彰顯文化自信的大國形象
每一座偉大的建筑、每一件珍貴的國寶,都代表著一個歷史時代的重要坐標,這些標記反映出當代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長河洪流中曾經走過的時代痕跡。文化類電視節目若想能夠更好地堅持傳承和踐行文化自信,首先就需要我們在文化純粹堅守和高度創新發展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換句話說,就是既可以包括人們對自身文化藝術傳承和注重細節藝術至上態度的完美展現,又希望能以此滿足廣大觀眾從娛樂綜藝中尋求休閑娛樂與放松娛樂的共同訴求,《我在頤和園等你》找到了這兩者之間的一個最大公約數。當頤和園的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空間被人們再度重新開發,彰顯出來的已經不再只是這些文化符號本身特有的獨特魅力,也有在其過程當中所注入的新的時代精神。《我在頤和園等你》以文化推廣為核心主題,創新節目的傳播方式。節目依托人文古跡頤和園,進行著有規模、成體系的文化輸出的同時,也滋養著當代國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增強他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樹立文化自信。
(二)用全新“頤”式感,品味古典韻味的大國形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化綜藝創作者開始重點關注并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因為這些遺產蘊藏著中國古典歷史文化、園林建筑美學等諸多文化價值。古典大氣的東方皇家園林頤和園,囊括著秀麗的自然風景和厚重的傳統文化。盡管它歷經了兩百多年歷史的滄桑風雨,但在沉浮與積淀的過程之中,也依舊散發出迷人的東方古典。作為一檔園林文化類節目,《我在頤和園等你》無疑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全新和獨特視角的戶外休閑游園體驗。觀眾在張國立與一眾年輕嘉賓的陪伴下,與他們一同進入園內、探求各種文化新知,為熒屏上的節目注入一股清流的同時,增加了些許的“頤式感”,從而展現了全新面貌的頤和園。節目圍繞“頤式生活”新概念,帶領觀眾深度探訪排云殿、大戲臺、宜云館等眾多頤和園內鮮為人知的著名皇家古跡,領略這充滿東方美學韻味的廊橋水榭、亭臺樓閣以及風云變幻的古代皇家生活,體驗與現代都市完全不同生活的同時,共同品味古典韻味的祖國。此外,頤和園中的“一步一景”,每一個角度都是一幅絕佳的風景畫。
(三)從全新的視角,講述人文情懷的大國形象
頤和園內的一樓一湖、一草一木,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存在意義,它們從來就不是一個歷史故事的旁觀者,而是具有生命的敘述者。頤和園是一個中華民族歷史變遷的真實見證者,節目創作者借此身份,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有溫度地為我們講述了一段塵封的歷史以及整個歷史時代的壯麗宏大。《我在頤和園等你》是一檔既能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氣質,又能實現當下價值傳播的電視節目作品。因為該節目是從中華優秀文化中尋找與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相契合的典型范例,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進行深度挖掘。節目通過老一輩藝術家的現場講解以及景點建筑背后的人文歷史故事,向各位年輕嘉賓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進行知識科普,無形中號召更多的人可以自覺地去了解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以這種全新且獨特的“頤式美學”視角,為觀眾講述了一個充滿人文情趣以及人文情懷的大國形象。
四、結語
《我在頤和園等你》節目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深入頤和園,探尋文化記憶,汲取文化營養。該檔節目是在當前的社會歷史環境下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進我國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動典型范例。因為其真正運用的是一種觀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方式來生動講述著中國故事、傳播著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構建著新時代新征程大國形象。當前,在國潮文化興起的視域下,本國傳統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廣大觀眾的興趣。國風國潮文化逐漸變成了當前國內各類文化電視節目的主旋律,而面對席卷而來的“國潮”之風,電視文藝的創作人員要對電視節目的社會功能及傳播效果有更深層次的挖掘,進一步思考和衡量電視文藝創作與國家整體形象構建中的各種關系。以共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契機,堅持正確導向,做好主流文化思想的宣傳,自覺地擔負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以更加優質的電視節目展現中華民族的魅力、彰顯當代中華的精神,傳遞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薛倩.《我 在 頤 和 園 等 你 》對 綜藝 營銷 新 模 式 的 探 尋 [J].傳媒,2021(13):62-63.
[2]吳亞倩.媒介融合 背景 下 傳 統 文 化 類 節 目的 實 踐 創 新———以《我在頤和園等你》為例[J].視聽,2021(05):30-31.
[3]王雪冉,田云剛.文化自信視角下傳統文化節目走紅探析———以《典籍里的中國》為例[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22,20(02):61-64.
[4]蔣金韻.融合文化視域 下 傳 統 文 化節 目 如何 實 現 突 圍 ———以河南衛視《唐宮夜宴》等文化節目為例[J].視聽,2021(11):48-50.
[5]丁冰潔.文化自信視域下綜藝節目《登場了!洛陽》的探索與創新[J].文化產業,2022(09):28-30.
作者:姚孟米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廣播電視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