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09 09:11:4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近幾年,新課標首先就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一節進行了專門的解析:每個地區都有著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資源意識也要不斷加強,并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課內外的相關資源。以上都是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充分凸顯出了開發與利用閱讀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對這一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閱讀教學特征可以表現為多樣性、具體性以及多質性,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明顯,閱讀教學課程不僅有著復雜的客觀形態,表現方式也較為復雜,還會由于當地地方文化的影響,而出現差異。而課程資源則是課堂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如若課程資源不夠豐富,極易讓師生之間出現知識斷層,影響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所需知識與思維,最終因為后力不足而無法獲得既定的教學目的。因此,必須要確保良好開發和利用閱讀課程資源,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師的閱讀教學,奠定堅實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礎。與此同時,閱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學的發展。對課程資源進行良好的開發與利用,有利于教學對話的順利進行,幫助教師更好地拓展教學空間,讓師生在這一環境下,從課堂上的互動與探討,再到最后的課下溝通與反饋,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還不是很強,而語文閱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擴展學生的認知范圍,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進而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
由于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對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仍然存在著各種問題。農村教育有著很多制約因素,對閱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閱讀課程資源較為缺乏,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選擇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仍然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主,因而很難有效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師生對話,經常會讓學生回答一些提前就設置好的問題,讓學生隨著自己的節奏往前走,最終形成現在一問到底的教學現狀。農村小學教師在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時,缺少自我反思性的對話,學生與環境資源的對話不能得以充分體現。同時,由于本校條件有限,部分學生更是缺乏專門的閱讀場所,即便有閱覽室,大多也是陳舊書籍,并且還會有很多不適合當前階段的學生閱讀的內容。因此,在未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環境與氛圍時,整體的閱讀教學效率就會很低。而且小學生的閱讀意識并不強,如果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的學習心態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無法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另外,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較為薄弱,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會選擇忽視課程資源的豐富化呈現,最終導致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甚至還有教師架空閱讀文本,為了討論而討論,經常會選擇偏離主題或者不必要的課程資源,這在升華學生情感與精神方面收效甚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具體措施
1.深挖課本資源,促成有效對話
在閱讀教學中,課本時最為基礎的課程資源,無可替代。因此,對于課本潛在的價值,教師應該進行深入挖掘,多個渠道、多種形式去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最終促成有效的對話。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采用的方式比較單調,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強,這也就導致學生會對文章產生錯誤的認知。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正確的閱讀課程資源,并對學生的閱讀方式進行指導,讓學生通過多角度的思考去理解文章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在學習完一篇課文以后,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根據課文選擇同類的文體或內容,或者選擇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提供給學生閱讀,以此達到補充學生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目的?!皭圩鎳奂亦l”是三年級第六單元的主題內容,教師在教學完該單元之后,可以引領學生走出課堂,通過認真觀察、耐心走訪、調查和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自主學習,了解自己家鄉的風景、物產以及人文風情等,以激發學生愛國愛家之情感。其次,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對所閱讀文章一無所知,那我們很難深入地去理解文本的內容,更無法體會本文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閱讀一些有關文本內容的背景資料或相關內容,有利于學生與文本進行更深一層的對話,從而與文本人物產生更多共鳴。如《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長征》《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十六年前的回憶》等課文,都具有一定的年代感,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圍繞文本內容,拓展相關背景資料,如文化方面、人物方面以及時代方面的背景等,也可以觀看相關的影視片段。這樣,能夠更好地打動學生心靈,使其與文本、與作者都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善于發現文本中的空白,深入挖掘其中的未盡之意,并進行對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補白”,補充作者言盡意未盡的空白之處。例如,在學習課文《秋天的雨》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一說應該怎樣描述或形容春天、夏天以及冬天的雨?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相互探討,逐層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形成有意義的對話。
2.融合農村資源,開展閱讀對話
新課標明確指出:師生以及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才是真正的閱讀教學。周積昀教授對于閱讀教學也有自己的解釋:讀好書的境界之一就是“共鳴”,而讀者的生命信息能夠與文本中所固化的生命密碼相對接則是“共鳴”的前提條件,這需要以具體的、細致的以及人文關懷作為引導。具體而言,對于自己熟悉的東西和事物,人們總是會懷有感情的,尤其是經常近距離接觸到的事物,更是如此,引發興趣,從而進行溝通,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接。而農村本土的資源優勢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可感形象的同時,具體親近的例子也有很多,因此我們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的主要特點,在與閱讀文本對話時,適時將本土的優勢資源融入其中,以此增加學生對所讀之物的親近感。五年級課文《祖父的園子》主要展現了祖父的園子中的勃勃生機。在教學該課文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相互談論一下自己經常見到的農作物或花草等,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然后讓學生將自己家種植的農作物或花草帶到課堂,也可以是田間小路上的小野花,并再次展開探討交流,以此激活學生情感和生活體驗,促使他們激情滿滿地走進文本世界,與文本人物、文本作者進行對話,促進生命信息與生命密碼之間的對接的實現。
3.延伸閱讀深度,提高閱讀素養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利用自身閱讀能力,通過文字內容對世界有更加客觀的了解和正確的理解。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還不是很強,而且學生對閱讀的認知也不全面,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對學生的影響,而且教師也要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素養,以此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所需閱讀的文本內容,對其中描寫細節的技巧、文章的結構方式以及情感表達方式等進行充分挖掘。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有限的文本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方式去進行深度閱讀,通過閱讀深度的延伸可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同時學生在進行深度閱讀的過程中也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進而有助于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仍以蕭紅的《祖父的園子》為例。在學習過程中,要求教師帶領學生認真品讀該課文內容,加強閱讀教學。首先,根據課文中關于景色的描寫,展開有針對性的閱讀教學。如“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的蜜蜂,該語句中的修辭手法是需要教師強調的,繼而再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其他句子或片段中的同一修辭手法,如,像在說話的蟲子、睡醒了的花等。其次,針對特定的事物,讓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對課文進行品讀。例如,在描寫花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取小學語文課本中其他涉及的描寫花的片段,再次讓學生進行品讀。除此之外,課文《荷花》中也是在描寫荷花,可以讓學生將不同課文進行對比,促使學生在閱讀關于花的描寫內容時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從而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專項強化,不斷地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最后,教師還可以針對課堂閱讀內容,適當地給學生布置課后任務,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并閱讀類似的內容,并將自己對文章或某一片段的理解寫下來。課后強化在閱讀教學中至關重要,因為課堂上的閱讀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合理安排學生的課后閱讀任務,幫助他們增加閱讀積累,確保他們一直以教師所布置的閱讀任務為指導進行閱讀,保證課外的閱讀質量。這樣,教師才能根據每個學生的閱讀體會逐一了解他們的閱讀水平,確保后續閱讀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4.巧用社會資源,強化情感體驗
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相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還要注重開發和應用社會資源,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借助實物的輔助,增強學生感受。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以形象思維為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有的事物學生沒有見過,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教學工作造成影響。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各種相關實物,讓學生仔細地觀察,盡情地體驗,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想,這樣語文課堂也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其次,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除了語文課本之外,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載體與媒介還有圖書館、博物館、大自然等。通過讓學生親自觸摸和感受,在實際生活中開展語文教學,既能加深學生對語文和生活緊密相聯的體悟,又能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強化。農村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強,而且他們還無法理解閱讀對自己的重要性,語文教師要合理地利用社會及自然資源去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這樣既可以擴展學生的認知范圍,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理解文章中的內容。閱讀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情感素養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各種資源的利用,結合文章內容去進行教學,以此來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偨Y下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中心,以實際教學需求為基礎,以新課標教學理念為指導,注重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合理設計課堂閱讀內容,有針對性地拓展學生閱讀面,延伸閱讀深度,重視地域資源優勢,使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充滿農村小學的特色。同時,教師在此基礎上,還要合理安排閱讀課程,科學地給學生布置課后任務,通過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程克科.農村小學閱讀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0(78):1-2.
[2]柯賢鳳.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新智慧,2020(07):128.
[3]李明棟.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中華少年,2017(16):101-102.
作者:黨麗萍 單位: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永清鎮上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