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4 08:41: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立德樹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教育強國應作為民族復興的重要工程,將教育事業置于首位,促進教育現代化,努力抓好人民認可和滿意的教育。遵從黨的基本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推進素質教育,確保教育公平,努力培育德智體美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1]高尚的品德,是做人和成才必備的條件。作為大學生成才的引領者,高校教師有責任為學生指明道德建設的方向。高校教師必須認清思政工作的必要性,用個人的言行來感化學生,將學生培育為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一、立德樹人的基本含義
“立德”指的是對個人品質、行為開展的教育,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德行,樂于助人、對人和藹、人心慈悲。倡導德育先行,利用正面教育來鼓勵人、影響人、感化人。“樹人”,指的是倡導以人為本,利用先進的教育來培育人、發展人、成就人,將學生培育成才,努力為社會和國家服好務,做有品質、有成就的接班人。要將立德樹人逐步地內化,使其融入大學建設與日常管理的不同領域、環節中,堅持以樹人為主導,以立德為優秀。廣大青年必須積極努力,成為有學問、有思想的實干家,努力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立德”和“樹人”是彼此獨立的教育內容,又有密切的相關,彼此關聯、密不可分。立德的宗旨是為了樹人,反過來樹人也必須以立德為導向,應當抓好兩項工作,培育合格的人才。只有這樣,才稱得上是最成功的教育。唯有遵從立德樹人的正確理念,才能反映出個人優秀的品性與專業技能,為社會服務,實現民族振興的中國夢。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內容
在高等教育階段,大學生思政教育有重要的地位。思政教育,是利用社會群體的政治思想、行為規范以及道德觀念等,根據社會發展和階級需求匹配的思想實踐,有較強的針對性。第一,針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整個過程,需要教師對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教育引導,讓大學生領悟社會主義和新時展的優秀思想,反映在大學生個人的行為習慣以及社會實踐上。第二,思政教育工作必須廣開渠道,涉及到大學不同的階段,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大學生養成高尚的思想品性,踐行良好的行為風范。
三、立德樹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立德樹人乃思政教育的精髓,同時也是人才培養的創新理念。通常,立德樹人和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反映于如下幾點:一是立德樹人理念符合大學生思政教育提倡的價值目標。二是立德樹人理念能夠和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保持協調,彼此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活動中,我們應當將人才培養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進行統籌結合,將民族復興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統籌結合,遵從立德樹人的各項原則,認真抓好“立德”以及“樹人”工作,突出高校思政理論課所起到的主陣地作用,彰顯思政工作自身的宣傳作用,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起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使命感。
四、把立德樹人融入到大學生思政教育全過程中的途徑
(一)堅持樹立“德育先行”理念,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每個人一生的成長成才,和道德有密切的相關。大學階段作為人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乃至人生觀)培養與成型的關鍵期,更應引起高度的重視。除了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提升實踐能力外,高等教育還有最關鍵的任務,就是在于培養道德情操。[2]高校必須將大學生道德建設和培養社會責任感置于首位,轉變德育形式,充實德育內容,讓學生弄清“德”的含義。組織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以及志愿服務等多項活動,引領大學生將理論知識巧妙地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將其轉變成為社會服務的個人實踐,擴大德育教育對大學生的渲染力,為大學生的協調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條件,共同為立德樹人奠定可靠的基礎。
(二)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探索新模式培養機制
在大學生中開展和落實思政教育,踐行思想政治教育“外化—內化—外化”的全過程,將理論教育和情感激勵進行完美地統籌,貫徹到不同的教育環節中來。從最初的課堂拓展到課外,從基本的理論拓展到實踐中去,從管理延伸至服務,持續提升教育水平,轉變教育模式,切實將高校倡導的辦學宗旨、專業特色和思政教育進行協調,引領大學生堅定人生的理想,用自己的行動去服務社會,從而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斗。
(三)持續抓好課程體系建設,提高大學生政治素養
一是將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到課堂、思政教材中去,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以“三進”工作為前提,編寫教學規劃,抓好學科與教材建設,提出良好的課程計劃,同時將其分解到不同的教學環節里,伸入不同的課程設計。二是抓好優秀價值觀的靈魂,將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的先進內容逐步地滲透至思政理論課以及專業課中。利用課堂教學和大學生平時的思政教育,努力培養大學生必備的政治素養,讓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3]
五、結語
曾指出,要將立德樹人取得的成效,當作學校工作的檢驗準則,堅持以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提升大學生總體的思想水平,增強政治覺悟與高尚的道德品性,做到懂大德、守公德。將立德樹人貫徹到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高校教師必須全面領會中央提出的方針政策,關注和關愛大學生個人的思想動態,持續對教育教學理念予以創新。根據時代不同的變化需求,優化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讓大學生在我國高校的教育培養下,成為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蔡庶.立德樹人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J].才智,2018(8).
[3]張劍.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教育研究,2017(11):10-12.
作者:宋曉晨 于書忠 劉昕彤 單位:河北水利電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