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5-06 08:51:0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探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如果建筑施工的信息不透明,會無形中增加施工成本,導致施工企業(yè)無法獲得想要的經濟效益,因此提出基于BIM技術的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BIM技術是將仿真技術、計算機技術整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新型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BIM技術可以為建筑工程施工價值進行有效分析,從而為建筑施工提供全新的信息化設計理念和方法,進而提高建筑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
1構建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模型
1.1引入BIM技術
BIM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是一種新興的建筑設計技術,被譽為繼CAD之后的第二次設計革命。BIM技術與CAD設計相比,BIM增加了時間的維度,結合構建的建筑物三維模型,使得整個建筑施工過程都是可視化的。施工管理人員利用已經建立的建筑施工模型,可以隨時了解建筑施工進程,一旦發(fā)現建筑施工過程中存在部分問題,還可以利用BIM技術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將問題及時有效的解決。在進行施工價值分析時,預算員通常要先將建筑師的紙質圖紙數字化,或將其CAD圖紙導入成本預算軟件中,或者利用其圖紙手工算量。經常出現人為錯誤的風險,也使原圖紙中的錯誤繼續(xù)擴大。而利用BIM技術,有助于快速編制更為精確的施工價值分析,并進行更新[1]。
1.2搭建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平臺
通過對BIM技術進行研究,應用BIM技術搭建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平臺。首先應用編程接口(API)將計算機中價值分析系統(tǒng)與Revit(BIM體系中一種廣泛使用的軟件)之間直接連接,同時應用網絡技術將開放式數據庫ODB與價值分析系統(tǒng)間接連接[2]。然后應用ODBC將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各類信息集成應用,同時對各項數據賦予屬性,在建立三維施工模型時,可以及時獲取技術屬性信息,確保平臺工作效率。最后借助三維BIM建筑施工圖紙,對建筑施工數據進行重新整合,同時將屬性數據匹配價格,同時輸出到Excel,形成文件,完成建立計算機價值分析程序。建筑施工管理人員可以利用價值分析程序中的數據,對建立的建筑施工三維模型進行成本預算。在搭建的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平臺中,Revit主要負責計算建筑施工材料數量,能有效的將數據直接從Revit直接輸入到電子表格中,能夠提高運算速度,提升精度。
2基于BIM技術在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的實現
基于BIM技術的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施工設計階段來完成。
2.1建筑信息化施工設計階段價值分析的實現
建筑信息化施工設計階段價值分析又稱建筑規(guī)劃核算,是施工圖設計完結后,根據施工圖,對建筑施工的機械、人工、設備等核算分析,通過核算結果,斷定該建筑的價值。施工設計階段價值分析準確,能夠大大減少后期施工管理的工作量。建筑信息化施工設計階段價值分析的實現,第一步是準確計算建筑施工工程量,建筑施工工程量的計算是施工設計階段價值分析的基礎,也是最繁雜的一個工序[3]。整合設計建筑施工中的各類信息,需要消耗大量的工時,同時極其容易出現人為錯誤。因此建筑施工工程量的計算人員必須是施工設計人員,只有施工設計人員才能熟悉和理解全部施工圖紙,結合施工圖紙完成準確計算建筑施工工程量。第二步是準確套價。施工建筑的設計價值必須實事求是,根據市場經濟,客觀地反映建筑實際造價。造價人員根據自身的經驗,結合設計人員計算的建筑施工工程量,依托人工、材料、機械消耗量,確定建筑工程施工的實際價值。最后一步是編制建筑施工設計階段價值說明,通過BIM技術將建筑施工設計階段價值分析依據和分析過程,以及分析過程中的模糊數據,輸入價值分析平臺中,應用Revit將施工設計價值加以系統(tǒng)地說明,從而形成價值電子表格。電子表格便于完善、補充價值分析數據,確保了設計階段價值分析的準確性。
2.2建筑信息化施工過程中價值分析的實現
建筑信息化施工過程中價值分析,是指在建筑施工期間,分析施工產生的人工、材料、機械耗費,以及辦理、認證相關文件產生的費用。建筑信息化施工過程中價值分析的實現,第一步是創(chuàng)建基于BIM的實際成本數據庫。在建立的建筑施工三維模型基礎上,增加時間、工序維度,形成5D成本關系數據庫。通過5D成本關系數據庫對輸入的實際成本數據進行算,瞬間可得成本匯總、統(tǒng)計等數據。在5D成本關系數據庫中,人工、材料、機械耗費單價是主要數據,如有未確定的單價,可以根據設計階段的單價預算進行價值分析,有實際價值數據后,及時將預算數據替換掉。第二步是調整建筑施工的實際消耗量。初始5D成本關系數據庫中的數據都是合同價或企業(yè)定額消耗量數據,然而隨著施工進度進展,初始數據會與實際消耗量數據產生差異,因此要及時調整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實際消耗量。材料實際消耗以施工階段實際用量為準,不以財務付款為標準,同時每月盤點一次材料倉庫。最后一步是建立實際成本BIM模型。首先根據施工階段產生的人工、材料、機械耗費,以及辦理、認證相關文件產生的費用分類,繪制能夠清晰地表示各類費用之間的結構圖,然后建立可視化的項目可交付成果,以便估算施工工作量和施工分配工作,最后建立多維度價值分析BIM模型。BIM模型強大的統(tǒng)計分析能力,可大大降低統(tǒng)計分析的工作量,同時滿足各種價值分析需求。BIM技術通過模擬建筑施工從開工到竣工整個過程,根據每一個時間段的施工模型,對各個時間段的工程進展和使用情況的成本進行分析,從而獲得建筑施工需要的總體成本。將得出的建筑施工總體成本與斷定的該建筑實際價值進行比較總結,分析施工經濟效益,將施工設計階段與施工執(zhí)行階段的差異處羅列出來,并對其進行分析,從而提高施工企業(yè)的經濟效益。
3結束語
本文提出基于BIM技術的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通過建立基于BIM技術的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平臺,對建筑信息化施工設計階段、施工階段進行價值分析,完成了本文的研究。仿真實驗證明,BIM技術應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價值分析中,可以解決建筑施工成本預算中諸多實質性的問題。希望本文能為建筑信息化施工價值分析提供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少雄,李昌寧,徐宏,等.基于BIM技術的大跨度橋梁施工管理平臺研發(fā)及應用[J].圖學學報,2017(03):145-152.
[2]陳建華,李松晏,李祥進,等.BIM總承包模式在大型施工總承包項目中的應用案例分析[J].施工技術,2017.
[3]冷平,史占寬,喬文濤,等.基于BIM的二維碼技術在鋼結構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17(18)
作者:王松 單位:重慶競盟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