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12 08:50: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軟基處理換填強夯法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概述
隨著我國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大部分機場都存在規劃與運行不匹配的壓力,需要改擴建滑行道、延長跑道、擴建站坪等。在改擴建的過程中,首先,機場需要大面積征地,這些征地多是低洼的溝塘區、耕地區及新近雜填土堆填區等不均勻地基。其次,機場改擴建施工需要滿足導航臺電磁環境保護、凈空保護及安防的要求,限制了地基處理方法的選用范圍。再者,新建聯絡道、延長跑道與現狀跑道搭接段涉及不停航施工。以上所述內容均會增加機場軟基處理施工的難度,對施工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
2工程概況
云南德宏芒市機場位于祖國西南邊陲,飛行等級4C,現有一條2200m跑道,兩條聯絡滑行道,場道工程擴建內容包括:現狀跑道向南延長400m,建設一條等長平行滑行道,新建3條垂直聯絡道和1條快滑;平滑中南部新建10個C機位,現狀站坪向北擴建6個C機位。場地地基情況較復雜,存在大面積溝塘、軟弱土基,地基處理對象為道槽區范圍內的全部①層填土、全部②層粘土(淤泥質土)、部分②1層液化中砂層;飛行區內換填處理面積約7萬m2,飛行區外換填、低能級強夯面積約20萬m2。
3關鍵技術
1)在大面積地基處理施工前,驗證持力層或軟基情況與地勘報告是否相符,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2)飛行區內、導航臺電磁環境保護影響區宜采用換填法處理軟基,若換填墊層的下臥土層不滿足設計要求,采用增加換填厚度的方法處理。3)采用換填法處理跑道端之外300m以內、跑道中心線兩側75m以內地基時,需要對施工工序優化,以滿足適航條件。4)采用換填法處理飛行區外軟基時,若開挖完成面粉質黏土經碾壓處理達不到設計壓實度要求時,可采用低能級滿夯法加固開挖完成地面以滿足設計要求。5)強夯法處理機場軟基時,需要核實強夯機械作業高度是否穿透障礙物限制面,必要時將強夯作業調整至夜間航后進行。6)不同地基處理方式搭接段采用1∶2臺階搭接或1∶8斜坡順接,以減少搭接段不均勻沉降。
4施工工藝
改擴建工程地基處理對象為道槽區范圍內的全部①層填土、全部②層粘土(淤泥質土)、部分②1層液化中砂層,設計文件將道槽區地基處理分區為QH區和HT區,QH區面積7681m2,HT區面積261596m2,需外購優質風化料約38萬m3。下面通過QH區和HT區施工實例,闡述換填、低能級強夯法處理機場不均勻軟基施工技術要點。
4.1QH區地基處理施工
新建平滑ZK18~ZK21區域約210m長,需處理土層的厚度為4.6m~5.8m,根據鉆孔柱狀圖從上到下所需處理土層為①1層素填土、②層粘土(淤泥質土),原設計采用墊層強夯法處理,命名為QH區。QH區采用兩遍3000kN?m能級點夯+1遍1000kN?m能級滿夯處理,墊層厚1.5m;點夯之間、滿夯與點夯之間、滿夯與強夯效果檢測之間的時間間隔不得小于14d;在QH區選擇1000m2的區域作為試驗段,土方開挖至設計標高、填筑1.5m厚塊碎石,采用兩遍3000kN?m能級點夯+1遍1000kN?m能級滿夯處理后發現,不良土層上翻,重車行走時有嚴重的反彈現象;經檢測地基標貫擊數無法達到設計要求,且現場開挖探坑發現,上翻的不良土層厚度約3m。后經各參建單位共同商討,將QH區處理方案優化為:將上翻的不良土層全部清除干凈,槽底以見②1中砂層或③1圓礫層為準,回填3m厚塊碎石,采用2遍3000kN?m能級點夯+1遍1000kN?m滿夯加固。QH區邊線距跑道中線約160m,強夯機械作業高度會穿透障礙物限制面,將強夯作業調整至夜間航后進行。QH區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將不良土層清理干凈;回填料應采用中~微風化且水穩定好的石料,最大粒徑不大于30cm,級配良好(Cu>5及Cc=1~3),含泥量不大于10%;加強現場監管,保證強夯施工嚴格按照QH區強夯施工參數執行。
4.2HT區地基處理施工
其他道槽區原設計采用一般的換填法處理,命名為HT區;即按照地勘報告清除①1層、①2層、②層不良土層、碾壓處理開挖完成面,然后分層碾壓、回填風化料至土基頂。在新建10個C機位站坪處實施原地面沖碾、原地面振碾、回填50cm厚風化料后沖碾試驗段,試驗結果表明上述方式處理后,原地面壓實度均達不到設計要求0.95。經各參建單位召開地基處理專項會議研究決定,增加1500kN?m滿夯、1000kN?m滿夯試驗段,并根據設計要求將原地面檢測方式優化為標貫試驗。標貫試驗檢測結果表明,1500kN?m滿夯加固的地基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進而確定飛行區外約10萬m2道槽區地基處理方式,將不良土層清除干凈,然后鋪50cm厚風化料,進行1500kN?m滿夯,d/4搭接,單點擊數為5擊。北擴6個C機位、平滑北段距離機場VOR臺較近,不能采用強夯法處理地基,以免影響VOR臺數據的精確性和電磁環境。飛行區內道槽區由于凈空及飛行區管控等因素,該區域道槽區地基不能采用強夯、沖碾等方式處理,該區域經各參建單位共同商討,確定不停航施工區域道槽區地基處理方式為:根據地勘報告,將①1層、①2層、②層不良土層清除干凈,并超挖60cm,對超挖后的完成面采用碾壓處理,要求碾壓面以下30cm標貫擊數達到7擊以上,然后分層碾壓、回填風化料,分層厚度不大于30cm,回填料固體體積率不小于83%。該部分區域換填處理施工于2017年10月下旬開始,于12月底完成,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HT區內換填厚度不一致的區域,采用不大于1∶8的坡比順接;HT區與QH區搭接處換填深度相差較大時,采用1∶2臺階搭接,臺階寬度不小于1m,以減少搭接處不均勻沉降。
4.3不停航施工注意事項
管線保護。改擴建機場常常存在地下管線多、現存資料不全的情況,在土方開挖過程中注意避讓地下管線。防止跑道入侵。飛行區內道槽區地基處理施工前,應在距跑道中線75m處設置1.5m高的臨時圍欄,圍欄上方設置紅色恒定警示燈,同步設置安全警示牌,防止人員、車輛在機場運營期間侵入跑道。機械限高和揚塵治理。飛行區內施工時,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要做好機械限高管理和揚塵治理工作。松散堆積料用密目網覆蓋;同時在航班密集時段和重點區域加強灑水降塵工作。航后區域施工期間,要求開挖的溝槽及時復原,選擇合適的適航恢復方案。當天開挖的道槽區地基處理完畢后,分層碾壓、回填風化料至土基頂,交接位置采用風化料在道槽區接坡。
5實施效果
采用優化后的換填、低能級強夯處理方案及一系列策劃和保障措施,處理后地基的各項檢測指標均符合設計規范的要求。同時,在上述地基處理施工過程中,我單位未發生挖斷管線、跑道入侵、不滿足適航條件等影響機場運行的事件,多次受到建設單位、監管單位的表揚。
6結語
本文所述換填、低能級強夯處理方案及一系列保障措施,既能保證機場不均勻軟基處理效果,又能保障機場運營安全,對其他機場類似改擴建工程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CECS279:2010,強夯地基處理技術規程[S].
[2]MH5014-2002,民用機場飛行區土(石)方與道面基礎施工技術規范[S].
[3]CCAR-140,民用機場運行安全管理規定[Z].
作者:孫學強 單位:山西機械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