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31 03:35: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城市設計課程體系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我國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市發展由擴張式的外拓型轉變為更新式的內生長,作為以城市為研究對象的城市設計學科成為提升城市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全面開展城市設計”,2016年2月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及“支持高等學校建立和培育城市設計隊伍”,同年住建部成立了城市設計專家委員會,2017年6月1日《城市設計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隨著城市設計的學科地位不斷提升,對城市設計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設計作為城鄉規劃專業優秀課之一,如何應對行業新形勢下城市設計人才能力的培養是城市設計教學面臨的新挑戰。
1城鎮化轉型對城市設計教學的新要求
1.1由增轉存態勢下對城市設計能力培養的新要求
隨著城鎮化轉型,我國城鎮化進入了“新常態”時期,城市發展速度趨于減緩,城市建設由原來注重增量擴張轉變為存量修補。因此,對現有城市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變得尤為重要。作為以城市為研究對象、以解決城市問題為主要任務的城市設計學科,其設計類型也由開發型逐漸轉為更新型。傳統僅重視物質空間功能與美學為主的城市設計能力培養模式難以適應當今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對城市設計復合人才培養的新需求。新型城鎮化對城市設計人才知識體系和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設計教學應注重物質空間設計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并重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培養具備發現問題、理性分析和邏輯歸納、綜合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2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城市設計課程體系建構的需求
隨著城鄉規劃一級學科的建立和城市設計學科方向的發展,對城市設計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目標也進一步提高,不再局限于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環境設計和形體塑造,應擴展到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學科知識領域的綜合運用,注重深入調研、理性分析、創新思維、新技術應用、方案表達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不同階段的能力培養遠非一門課程能夠解決,城市設計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其課程教學必然要從單一課程轉變為課程群,建構系統性、層次性、連貫性的課程體系,使各門課程各司其職、承前啟后、融會貫通。
2我校當前城市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基礎理論講授薄弱,學生對城市設計理論掌握不足
內蒙古科技大學自2012版培養方案修訂以來,城鄉規劃、建筑學專業均開設城市設計課程,安排64學時,但并未專門開設城市設計理論講授課程,只在城市規劃原理課程中有所涉及。由于課程總學時較少,又為避免占用過多設計時間,教學安排僅在設計課前期、中期和后期結合設計進度集中講授部分城市設計理論知識和設計方法。講授內容不系統、不全面,學生對城市設計理論知識掌握不足,設計技能缺乏。
2.2缺乏理性的邏輯分析訓練,設計思想難落實于物質空間
由于缺少系統的理論知識講授,學生較感性的對設計地段進行分析,分析較片面,設計思路欠清晰,思維邏輯較混亂。部分學生設計理念較理想化,與城市發展規律不符,設計思想難落實于物質空間。
2.3重物質空間設計,對城市問題認知片面
城市設計是一個綜合性學科,涉及城市規劃、建筑、景觀、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學科知識。在城市設計教學中重物質空間設計訓練,缺少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對城市問題認知較片面,對城市問題分析不透徹。
2.4課程體系化程度較低,知識點無連貫性
我校城鄉規劃、建筑學、風景園林三個學科共有平臺的教學背景為城市設計教學的師資隊伍和能力培養提供了良好基礎。然而,現有課程體系主要針對城市規劃教學,城市設計相關課程體系化程度較低,教學內容涉及較少,相關知識點無連貫性。在城市設計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如何充分發揮“城鄉規劃、建筑學、風景園林”三位一體學科背景的優勢,科學增設和安排城市設計相關課程,在層次性和體系上彼此銜接連貫,達到專業訓練的要求,并符合國家在城市設計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有待深入探討和研究。
3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城市設計課程體系建構
3.1城市設計能力培養模塊的構建
城市設計涵蓋范圍很廣,從宏觀的總規層面城市設計到中觀控規層面城市設計再到微觀地段級城市設計,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按照我校辦學定位2018新版專業培養方案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教學資源,城市設計課程側重地段級城市設計教學。針對當前我校城市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城市設計學科發展態勢和新常態下對城市設計教學要求,在新版培養方案城市設計教學中構建五大能力培養模塊:理性分析、邏輯歸納能力;多維創新思維能力;規劃設計實踐能力;技術與創新能力;方案表達能力。以五大能力培養模塊為導向,明確各能力培養模塊的教學內容(見表1)。
3.2城市設計課程體系的建構
3.2.1“一軸兩翼”的課程框架
在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三位一體”學科背景下,建構“一軸兩翼”的課程框架,形成多專業支撐下的城市設計課程體系。在不同層面的城市設計教學階段,結合實際教學資源,安排與能力培養模塊相對應的相關課程教學,使學生達到運用多學科的專業知識解決復雜城市問題的能力?!耙惠S”是以建筑設計—居住區規劃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畢業設計等城市規劃優秀設計課程為主軸,在不同層面的設計課中,各有側重的進行城市設計相關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重點加強在城市設計課和畢業設計城市設計方向中進行地段級城市設計的教學和訓練?!皟梢怼狈謩e為城市設計理論課程組和技術人文課程組。城市設計理論課程組包括:城鄉規劃導論、城鄉規劃原理、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中外城市建設史、城市設計發展史、城鄉社會綜合調查、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舊區保護與更新設計、文化遺產保護、現代城市設計案例賞析等;技術人文課程組包括:城市環境物理、城市生態與環境、城市社會學、城市經濟學、城市政策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應用、設計表達、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3.2.2層次性、連貫性、系統性的課程體系
以“一軸兩翼”課程框架為基礎,構建縱向和和橫向矩陣式課程體系,形成層次性、連貫性、系統性的課程體系。在縱向體系上,優秀設計課程的安排按照城市規劃體系由修規到總規;理論課和技術人文課程的安排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從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的掌握到強化綜合能力培養,分階段、分層次、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同時與各階段能力培養模塊和教學內容相對應,達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邏輯性推理和設計的能力。在橫向體系上,理論課程組、技術人文課程組與優秀設計課程相互聯系貫通,與各層面設計課程和教學內容相互銜接。一般理論課程和相關技術人文課程安排在設計課程的前一學期或同一學期,盡量使理論課與設計課同步進行,使理論知識能同步應用到設計課中,避免了設計課和理論課脫節的問題。在設計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上,階段性的安排部分理論課、技術人文課的教師參與設計教學,對理論和技術人文知識進行總結講授和設計輔導,使理論教學與設計教學緊密結合。結語以城鄉規劃、建筑學、風景園林“三位一體”學科背景為基礎,以城鄉規劃培養體系為依托,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建構城市設計課程體系,使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全面系統、理性分析、邏輯歸納復雜城市問題,多視角、多途徑、多手段解決復雜城市問題,實現本科階段城市設計知識積累、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內蒙古科技大學在建構城市設計課程體系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城市設計課程教學新目標、新方法、新模式,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達到培養具備發現問題、理性分析和邏輯歸納、綜合思辨、創新思維能力的城市設計人才目標。
參考文獻:
[1]梁思思,邊蘭春.“三位一體”學科背景下城市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思考[A].2016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567-571.
[2]孫世界,高源,權亞玲.基于課程群建構與整合的城市設計教學[A].2016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573-578.
[3]李和平,王正,肖競.面向一級學科建設的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創新與實踐[A].2017中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教育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3-10.
[4]葉宇,莊宇.國際城市設計專業教育模式淺析——基于多所知名高校城市設計專業教育的比較[J].國際城市規劃,2017(01):110-115.
[5]謝薇薇.“人居環境”學科背景下城市設計課程教學的思考[J].中外建筑.2017(05):72-74.
[6]戴锏,呂飛,路鄭冉.回歸空間本源: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設計本科教學要點探索[J].城市建筑.2017(05):48-51.
作者:趙勇強 馬明 徐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