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05 08:42: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動物常見疾病防治技術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1普通疾病
普通疾病包含處寄生蟲病和傳染病外的其他疾病,通常以內科、外科和產科為主,其中外傷、蹄病屬于外科疾病。
1.2寄生蟲疾病
這一疾病是寄生蟲通過原蟲、蠕蟲、和節肢動物等寄生于動物體內機體引起的,該疾病一般通過接觸傳播。
1.3傳染病
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產染病的發生幾率比較高。傳染病是通過真菌、細菌、病毒等侵入動物機體而的引發傳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進行病原傳播。該類型疾病無論是在預防還是控制方面都存在較大難度。
2動物發病的主要原因
2.1人為因素
養殖場不具備專業的飼養人員和消毒人員,未能做好相應的衛生清理工作,滋生細菌,導致動物患有疾病。養殖者過于依賴自身的養殖經驗,對動物疾病的病毒原體沒有科學的掌握,導致針對病情無法準確的診斷,影響進一步的治療。同時,由于我國目前的動物疾病研究體系還在摸索的過程中,對動物疾病的病原及病因沒有科學的掌握,導致針對病情研制的免疫疫苗未能發揮出預期的防治效果。此外,養殖基地選址不當、建設不完善也是引發動物常見病的又一因素。
2.2自然環境因素
在我國,動物的養殖種類復雜、范圍廣闊,導致了我國動物疾病的種類繁多且分散。加上近年來我國畜牧業的發展速度飛快和十分便捷的交通運輸業,雖然保證了畜牧業的經濟效益,但也造成了動物疾病傳播范圍的逐步擴大,使我國動物疾病的防治難度不斷增大。
3動物常見疾病的防治技術
3.1強化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防治疾病的關鍵環節。加強日常養殖管理,科學制定飼養計劃,在實際的養飼養過程中,應不斷的創新管理方法,使其更加科學有效,從而避免疾病的傳播。為避免疾病的出現及傳播主要有2種方法:在養殖過程中注重動物的飲食干凈、健康,并做好且定期消毒和通風工作,另外,適合動物生長的生活環境也要進行科學安排;控制養殖規模,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注意進行疾病的預防,以免造成大范圍的傳播,擴大影響面,從而加大防治的困難。
3.2建立全面的檢查機制
建立全面的檢查機制是有效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養殖人員引進新的畜群時,做好相應的檢查方案,建立科學的出入制度,往來養殖場的人員都進行全面消毒制度,檢查合格方可進入。
3.3定期進行動物疫檢
動物疾病的預防措施主要采用注射疫苗的方式,達到動物體內形成抗體的目的,能夠有效阻擋病原體入侵,養殖者在疫苗的防治期限即將到來時,應及時進行新疫苗的注射。在動物疾病檢疫工作中還需要做好2個方面的工作:針對活體檢疫,檢疫部門嚴格按照相關的程序,展開系統與全面的檢疫,保證流通到市場中的都是合格產品;屠宰檢疫。檢疫部門必須保證動物在健康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屠宰,針對有疾病的動物要做好處理和銷毀。
3.4科學的選擇養殖場地
在選擇養殖場地時,要綜合考慮各項條件,一般來說,選擇陽光和風力充足且地勢較高具有排水條件的地點,要在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保障,使動物在生活方式和環境等方面具有舒適的條件。
3.5完善動物疾病應急處理
在做動物疾病防治過程中,根據動物的生長狀態,制定一系列的應對方法。為防止動物出現疾病,應做出一套完整、科學、全面的應急處理措施,做好疾病防控機制,保證動物的健康發展。
3.6加強對動物疾病的科普知識的推廣
針對我國發展迅猛的畜牧業,要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在我國,大部分的養殖人員的專業知識較薄弱,綜合水平較差,在面對動物的疾病防治工作時,其意識比較低,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加強對動物疾病防治知識及工作的宣傳,讓更多的養殖工作人員對其有所認識,并通過學習與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此外,養殖者也要做好各方面的防治工作,落實各項措施,從而減少疾病的爆發,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結論
雖然畜牧業不斷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其發展中存在著各種動物疾病,嚴重制約著這一行業的發展,損害著廣大養殖戶的切身效益,為了扭轉此局面,開展相關的疾病防治工作是必要的。此外,畜產品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材,做好畜牧業動物疾病的防控,才可以保證畜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而滿足人們的食用需求。
作者:王曉東 單位:山東省鄒平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