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社工下半年工作計劃

社工下半年工作計劃

時間:2022-06-12 02:04: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社工下半年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一、黨的方針、政策和政府法規宣講到位,密切了黨群、干群的血肉聯系,增強了村民的法律意識和政策意識,提升了群眾的整體素質。

縣供銷社“三送”工作組自駐村以來,工作組同志逐戶走訪村民160多戶,多次集中召開有老黨員、老干部、村民代表等參加的座談會,既進行了全方位了解民情民意,同時又宣傳了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黨的十以及省、市、縣黨代會議精神,宣傳了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同時通過不同形式的宣傳、宣講、走訪活動,該村已形成了全民參與“三送”工作新,群眾對黨的政策和政府法規更加了解、認識更深刻,從而避免了無理取鬧的現象,提升該村整體素質,形成了一個文明和諧的村莊。半年間該村沒有出現一例民怨、民憤上訪的現象。

二、心連心,真情送溫暖,促進了民眾更加擁護黨和政府。

我社“三送”工作組駐點以來,始終堅持“解民之所困,急民之所急”,因此我們每發現一戶困難戶,就及時上門走訪。半年時間我社工作組走訪了30余戶,并送去資金物資約3000元,錢物雖少,但工作組的工作熱情,溫暖了百姓的心,充分改善了干群關系,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黨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提高了群眾對我們黨和政府的感情,更加擁護我們的黨和政府。

三、緊貼群眾,做實工作。

自三送工作開展以來,工作組成員按照活動方案扎扎實實地進村入戶開始了“三送”工作的活動歷程。1、廣泛宣傳,利用標語、宣傳單、發放宣傳冊等形式對所駐村村民進行了全面的宣傳;2、“三公示”即對所駐村的工作組員情況公示上墻,工作組員聯系戶聯系人員公示上墻,工作組員通信方式電話號碼公示上墻;3、對聯系戶地毯式訪問的同時采取統一規格張貼“聯系牌”、發放了“連心卡”以及黨風廉政建設宣傳單、調查表,以利于工作組員和聯系戶之間的雙方互動;4、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我們與駐村鄉干部、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對2013年度農村低保對象進行了上門調查、集中評議、反復審核,使該項工作做到公平、公正。5、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增強對百姓困難的切身感受,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6、積極協助村干部做好麻遼小組取水口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糾紛矛盾。7、積極幫助村申報一村一試點項目。8、協助村小組落實好村里小組與礦山簽訂協議建排灌站及修建水渠的資金沒有完全兌現的問題,目前已全部兌現。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縣供銷社“三送”工作組在“三送”活動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上級的要求還存在一些差距。工作組在下半年一定發揚優點,學習吸收兄弟工作組的先進經驗,緊緊圍繞“三送”工作重點扎實有效地做好下半年的工作,下半年工作組主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緊緊圍繞縣委“三送”工作的要求,對照十項工作任務確保我社“三送”工作按質按量完成。

2、進一步宣講政策、法規和科學種養技術知識,更加細致地做好入戶走訪、民情調查、排憂解難工作。

3、協助村委抓好各項工作的開展,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第2篇

在管理學中,計劃具有兩重含義,其一是計劃工作,是指根據對組織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的分析,提出在未來一定時期內要達到的組織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案途徑。其二是計劃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標等形式所表述的組織以及組織內不同部門和不同成員,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關于行動方向、內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事件。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大學班級月度工作計劃范文參考,僅供大家查閱。

大學班級月度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一

工作目標:

1、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

2、學生以學為本,力求班級整體成績更上一層樓;同時豐富課余文化生活。

3、在上一屆班委工作基礎之上,樹立班級形象、爭創院級、校級先進班級。

4.嚴抓紀律、學習,在年終的考試中全班取得好的成績。

工作方向:

帶領全班同學搞好第一學期的各項工作和學習。全心全意為同學們服務!

工作思想:

交流用心換位思考。

工作計劃:

一、大學里,學習都是基礎,無論何時,都應該放在第一位.所以要抓好班級一日常規,以便老師針對具體情況采取具體的教學方案,使老師達到多樣教學,同學樂于積極參與,并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此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二、班委要以身作則,帶頭做好領導同學認真學習的工作。配合班長開展各項工作,使班級工作能夠更好的執行下去。對學校、學院布置的突擊性工作,調動各方力量,全力以赴,按時完成。

三、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在本學期開展一至二次文體活動,比如說10科教班元旦文藝匯演等,還有,在期中組織一次集體出游,以此達到增強同學間感情及鍛煉身體的目的。增加班級的凝聚力!開展有益的文體活動,這樣可以團結集體,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友情!

完善考勤與請假制度.需請假時一定寫出正式的假條,如:病假,必須是班主任或班長親自簽字的假條;事假必須有班主任的簽字。由副班長保存.凡點名時無故遲到或未到的均記錄留底.凡點名后又請假者,堅決無效.考勤記錄會在年終上交給班主任審查.

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溝通,定期召開班會,在班會之前要提前召開班委會。班委會在個月舉行,所有班委必須準時參加,如有事必須請假,不請假者,按曠課處理;實行班務公開。

大學班級月度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二

一、班級發展方向

1、政治思想:班級成員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和*理論、科學發展觀;關心時事,正確認識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參加校、院、班組織的活動,遵守政治紀律。

2、集體建設:團結互助的班級建設的基礎,也是開展一切班級活動的保障。我們致力于發展成為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攜手前進的班級。

3、學習氛圍:學習是作為大學生的主要任務,而且這學期又面臨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學風建設更是我們工作建設的重點。我們將從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個人素質等方面加強學風建設,尤其是對于英語學習。

4、生活環境:大學是大部分同學面對獨立生活的時期,尤其是對于大一新生。本學期,我們將從宿舍安全、宿舍衛生、宿舍團結,生活指導等方面,努力增強宿舍和班級的生活氣息,讓同學們有在家的感覺。

5、課外展示:我們班的很多同學有特長,無論是在體育還是文藝方面。大學是一個展示自我的時期,我們將更可能地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平臺來展示,同時豐富課外活動,開闊眼界,提高學習效率。

二、班級管理制度

1、班委管理制度:權責明確,所有班委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職責,并認真履行;定期班委會,班委會的發起者不僅僅是班長,可以是任課班委,對于班級重要的活動,班委要集體協商,集思廣益。

2、班級獎勵制度:對成績優秀、通過四、六級英語考試或在各種比賽活動中獲獎的同學給予公開表揚,以期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和學習動力。

3、宿舍管理制度:班會時強調宿舍衛生的重要性及電源插座等的安全使用,關注每周的宿舍檢查情況,監督宿舍衛生情況。并打造學習型宿舍。及時把院校的宿舍風采展示的通知告知大家,獎勵在院校評比中獲獎的同學。

4、班費管理制度:我們班的班費生活心理委員來管理,做到合理地收取班費,大筆的開銷要經過班委會通過,并且學期末將本學期的班級活動開銷明細公示,接受全體同學的監督。

5、事務分配制度:對班級事務進行精細分工,把班級活動事項適當分配給同學,既可以讓同學更好地融入班集體,也可以減少班干工作量。

三、班級特色活動

1.為增進同學間的情誼,感受集體的溫暖,讓社工班成為一個有愛的大家庭,在每位同學的生日來臨之際,我們為他們送上生日祝福。

2.我們會定期推送微信平臺的班級訂閱號——“社工論劍實錄”,為同學們介紹我們平時的工作內容,提供專業知識的學習等等。

大學班級月度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三

大三階段總體的工作思路是為班級同學的全面發展營造有利的環境,在的程度上減少不利因素的干擾。大三的班級工作上,我們要在整體上完成好工作內容與方式上的改變,為服務品質的提升打好基礎。大三是轉折的一年,在這個關鍵的階段,班集體顯得尤為重要,我們的工作中要注重同學們的狀態與動向,積極為目標明確的同學提供追夢的良好環境,讓目標相似的同學們在相互的鼓勵與促進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同時也要幫助那些還處于迷茫期的同學盡快走出迷茫期,明確方向,為目標而努力。

具體來說,班級工作計劃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班級生活方面。班級生活是大學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做好生活方面的工作是做好其他方面工作的基礎。因此,我們將會加強對班級生活方面工作的重視,將事情做好、做細、做實。由于大三是大學生的轉型期,同學們的壓力比較大,班級生活委員、心理委員等要注重關注同學們的日常狀態,用適當的方式為存在困難的同學提供心理疏導,幫助其走出困境,重新出發。同時班級延續下來的節日禮物發放、生日集體祝福等生活方面的活動,還要繼續堅持下去,要始終讓同學們感受在我們大家庭的溫暖,提升班級凝聚力。

第二,班級學習方面。我們所說的學習不僅包括學習專業知識,還包括學習就業、司考方面的知識。在上半年還是要像大二一樣注重專業課的學習,為自己打好基礎,下半年班級可以根據同學們的動向,成立班級考研小組、司考小組、就業小組等,幫助有了不同選擇的班級同學找到更明確的組織,從而使他們在追夢路上,一路同行,互相鼓勵與支持,避免有些同學孤軍奮戰能以應付。同時也關注班級邊緣同學,鼓勵他們樹立目標并為之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加強與12級以及已經畢業的同學的聯系,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更多的資源與信息。

第三,實踐與科研方面。班級實踐科研方面,大三是實踐與科研收獲與成長的一年,科創方面要注重為班級同學提供更好地實踐科研的資源與條件,讓有實力有熱情的同學們能更好地參與實踐科研,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同時,班級將會鼓勵科研與實踐“達人”以擔任科研班主任等方式向201x級學生傳授經驗,將重視實踐與科研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第四,班級活動方面。在過去的大二的班級活動風格上,我們還是比較注重輕松娛樂,而大三要更加注重活動的內涵,通過開展一些勵志活動,讓同學們逐步明確目標,并鼓勵同學們為了目標全力以赴。倡導“筑夢法二,你我同行”,使同學們在法二的大家庭中一起奮斗,一起成長。當然,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將會更加注重勤儉節約,將更多的資金用于為同學們復印學習資料,讓班費在程度上發揮其積極作用。

第3篇

關鍵詞 梁思成,中國營造學社,轉型

中圖分類號 K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7-6241(2014)14-0047-05

1920―1930年代是中國建筑學學科創立時期,隨著第一代建筑師群體的形成,關于中國建筑的學術研究開始步入現代化軌道,實現了由傳統的“師徒相傳,不重書籍”的“匠學”①向現代新興學科的轉型。同一時期成立的中國營造學社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專門研究古建筑的學術機構,其成立初期仍是一個傳統模式下運行的私人研究團體,內部機構設置、研究思路和治學方法均與現代學術團體相去甚遠,自身發展亦受到較大影響。建筑學家梁思成的加入,對于中國營造學社的轉型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梁的推動下,中國營造學社較好地完成了內部結構調整,全面引進現代建筑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學術研究方向和人才培養機制,實現了學社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成為1930―1940年代國內研究水平最高、學術成果最豐富、社會影響力最大的古建筑研究機構。對于這一問題,學界尚未見到專門的研究成果。本文將對梁思成與中國營造學社轉型的關系,中國營造學社轉型的過程及典型做法等進行梳理和論述。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于1930年3月,創始人是朱啟鈐。朱曾在北洋政府任要職多年,是老交通系的重要成員之一,改建正陽門、打通東西長安街、修筑環城鐵路、開放皇家藝苑京畿名勝等在近代北京城市發展史上有著重要意義的工程,多由其主持完成。朱啟鈐對當時“難登大雅之堂”的古建筑研究情有獨鐘,其本人亦曾領導過一些古建筑的修繕與保護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1919年,朱啟鈐受徐世昌委派赴上海出席南北議和會議,途徑南京時,在江南圖書館發現《營造法式》手抄本,共34卷。《營造法式》是宋徽宗在位時官訂的建筑設計、施工的專書,也是現存的中國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術專書。朱啟鈐敏銳地認識到這部書的重要價值,遂委托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這就是“丁本”《營造法式》。由于“丁本”《營造法式》“惜系鈔本,影繪原圖不甚精審”,②朱啟鈐又多方籌集資金,邀請古籍專家,以四庫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三閣藏本及蔣氏密韻樓本和“丁本”互相勘校,于1925年刊印發行了“陶本”《營造法式》。自刊行“陶本”《營造法式》之后,朱啟鈐專心中國營造學研究,對該書悉心校讀,“治營造學之趣味乃愈增,希望乃愈大,發現亦漸多”。③為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朱啟鈐自己出資組建了私人的研究機構――營造學會,與闞鐸、翟兌之等人一起搜輯營造佚書史及圖紙,制作古建筑模型。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朱啟鈐越來越感到:

營造范圍,千門萬類,凡屬藝術,靡不包容,同時歷代政治宗教學術交通,下及風俗材料,罔不關連彌切。①

如此龐大的研究對象,加上研究古建筑必須實地考察等工作,由兩三個愛好者繼續維系,顯然是勉為其難,只有設立專門的學術機構,科學規劃、分步實施,相關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深入開展并取得實效。鑒于此,朱啟鈐決心改組營造學會,爭取資金支持,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

1929年6月3日,朱啟鈐致函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申請資金資助,并明確表達了希望繼續進行營造學研究的愿望。7月5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回函,同意每年補助經費15000元,暫以3年為限。②11月19日,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又致函朱啟鈐,告之資助經費計劃于1930年1月起按季度撥付。③1930年3月16日,近代中國第一個研究古建筑的學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成立,朱啟鈐親自擔任社長。在成立大會上,朱啟鈐詳細闡述了創建中國營造學社的初衷及對中國古建筑研究的體會,并表示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如此造端宏大之學術工作,更不知何日觀成”,但“費一分氣力,即深一層發現,但問耕耘,不計收獲”。④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之初,專職從事研究的工作人員,即正式的學社職員很少,只有陶洙、闞鐸、宋麟征等人,其內部分工也不是很明確。其成員幾乎沒有人接受過現代建筑學教育,亦談不上對現代建筑學方法、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朱啟鈐本人的思路也基本上停留在營造學會時期,以搜集、整理、解讀古代建筑文獻為主,竭力從浩瀚的古籍中去發掘中國建筑歷史的脈絡。朱親自擬定的中國營造學社工作計劃強調學社的工作重點包括:

其一,講求李書讀法用法,加以演繹,節并章句,厘定表例,廣羅各種營造專書,舉其正例變例,以為李書之羽翼;其二,纂輯營造辭典;其三,輯錄古今中外營造圖譜;其四,編譯古今東西營造論著;其五,訪問大木匠師,各作名工,及工部老吏樣房算房專家。⑤

上述五點表明,成立初期的中國營造學社仍在延續研讀古籍、整理文獻的舊思路,尚未意識到用現代建筑學的技術和方法實地開展古建筑調查,深化古建筑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受發展思路的限制,中國營造學社成立初期并未有大的作為。在上報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第一次工作報告中,中國營造學社詳細總結了成立近一年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

改編營造法式為讀本;增補工部工程做法圖式并編校則例;園治之整理;編集辭典資料;編訂營造叢刊目錄;采集營造四千年大事表;哲匠錄之編輯;李明仲之紀念會;發行中國營造學社匯刊。⑥

截止到報告時,前7項工作都還在進行之中,3月21日舉辦了李明仲逝世820周年紀念會,并刊發了《李明仲之紀念》,7月和12月,分別出版發行了《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一卷第一冊和第二冊。

1931年6月,梁思成辭去了東北大學建筑系的工作,回到北平,接受中國營造學社的聘請,成為其正式職員。從1931年下半年開始,在梁思成的推動下,中國營造學社在內部機構設置、人員選聘等方面進行了大的調整,其職能由單純的古建筑文獻整理擴展至古建筑調查研究、古籍文獻整理、古建筑維修及古建筑研究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同時積極引進現代建筑學的技術和方法,形成研究重點和特色,較快地實現了自身的轉型。

1.調整內部機構設置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之初,“原擬分設文獻法式兩股,物色專門人材,分工合作”。⑦但由于種種原因,并未立即設立文獻、法式兩部,實際選聘的正式成員,即所謂的“常務”只有6人:

編纂兼日文譯述闞鐸,編纂兼英文譯述瞿兌之,編纂兼測繪工程司劉南策,編纂兼庶務陶洙,收掌兼會計朱湘筠,測繪助理員宋麟征。①

少數的幾位專職研究人員的主要職責和職務均為編纂,兼做翻譯或其他事務。這一方面反映了成立初期中國營造學社內部機構尚不健全,建筑專業人才匱乏;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成立初期的中國營造學社尚未形成以現代建筑學理論為指導的研究思路,就其工作目標設定而言,仍停留在營造學會階段。隨著梁思成的加入,學社在組織結構上進行了第一次大的調整,設立了文獻部和法式部,由梁思成出任法式部主任,文獻部主任則暫由闞鐸擔任,“其他職員,酌量改組”。②至于朱啟鈐本人,則得以放手學社的一些具體事務,著重協調各方關系,爭取更多支持。一個月后,由于闞鐸的離職,朱啟鈐兼任文獻部主任。同時他也開始積極物色新的文獻部主任,他選定的對象是時任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的劉敦楨。在1932年3月15日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函中,朱啟鈐稱:“文獻一部則擬聘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劉敦楨君兼領”,當時劉敦楨雖尚未來北平就職,“亦常通函報告其所得,并撰文刊布”。③6月,劉敦楨即名列中國營造學社正式職員名單,任文獻部主任。④至此,中國營造學社文獻部、法式部兩部分設的格局基本形成,前者側重于對古籍文獻上關于古建筑及建筑技術的記載進行研究,后者側重從實物調查入手,對古建筑進行測繪、制圖和分析鑒定。

2.引進現代建筑學的技術和方法

針對中國營造學社成立初期在治學方法和研究思路上存在的問題,梁思成明確指出:

近代學者治學之道,首重證據,以實物為理論之后盾……秉斯旨以研究建筑,始庶幾得其門徑。⑤

在具體研究方法上,梁思成從現代建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特別注重開展野外調查,對發現的古建筑進行科學的調查測繪,然后對照古籍記載,逐一印證,以此梳理出古建筑建造風格、建造工藝等的演變過程。梁思成強調:研究古建筑“非作遺物之實地調查測繪不可”,單純地整理研究古籍,“讀者雖讀破萬卷,于建筑物之真正印象,絕不能有所得”。⑥美國學者費慰梅在為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撰寫的傳記中亦專門提及這一問題:

梁思成是二十世紀的現代人。他的教育所包含的,不僅有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有堅持實地觀察和試驗的西方科學。而更重要的是,他生來就是一個行動派,一個實事求是的人。⑦

朱啟鈐顯然也接受了梁思成的意見,將實物考察作為中國營造學社的一項主要工作。這一轉變在梁思成入社后不久即得以體現。朱啟鈐在至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函中表示:

至于來年工作大綱,將以實物之研究為主,測繪攝影則為其研究之方途。……此實為三年文獻研究所產生自然之結果,而此種研究方法在本社為工作方針之重新認定,而其成績則將為我國學術界空前之貢獻。⑧

3.設立研究生選拔培養機制

基于國內建筑學人才匱乏的現狀,1931年,中國營造學社特意向中英庚款董事會申請專門經費,用于籌建建筑學研究所,招收有培養前途的大學畢業生或具有一定研究基礎和潛力的年輕人,經過嚴格的培養和訓練,使之成為古建筑研究領域的專業人才。⑨雖因申請未獲批準而未能成立建筑學研究所,但學社對古建筑研究人才培養工作的熱情絲毫未減。1935年,研究生培養工作正式啟動,莫宗江、陳明達、王璧文、麥儼曾、陳仲篪等5人成為第一批研究生。莫宗江是梁思成主持中國營造學社時招聘的第一位年輕成員,他于1931年底到學社工作。1932年,莫宗江又介紹其小學同學陳明達到學社工作,后來,陳仲篪、王璧文、麥儼曾、趙法參等年輕人亦陸續進入學社。莫宗江到學社后,即分到法式部,擔任梁思成的助手,陳明達則和陳仲篪、王璧文協助劉敦楨查找文獻,擔任其研究助手。對于這些工作進步快、發展潛力大的年輕人,學社決定把他們晉升為研究生,根據其特長,分別在梁思成和劉敦楨二位導師的指導下從事古建筑理論學習和研究工作。抗戰爆發前的兩三年,既是學社事業蓬勃發展時期,亦是研究生培養鼎盛階段,1936年,學社從事測繪的工作人員趙法參晉升為研究生,研究生規模達到6人。1935年,中央大學建筑系畢業生劉致平離開浙江省風景整理建設委員會加入中國營造學社,因其接受過系統的建筑學專業教育,且已有一定的古建筑研究能力和經驗,學社沒有將其確定為研究生,而是直接安排他到法式部擔任梁思成的助手,由梁對其指導和培養。

這種研究生選拔培養機制及與之相聯系的導師制的培養方式有利于年輕人的成長,為中國營造學社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研究隊伍。梁思成、劉敦楨主持開展的野外古建筑調查,學社的年輕成員多參與其中且發揮了骨干作用。莫宗江、陳明達等人很快就能獨立完成一些古建筑的調查測繪任務,并在古建筑研究領域嶄露頭角。《中國營造學社匯刊》每期收錄的文章約六、七篇,從1934年6月出版的第五卷第二期開始,年輕成員陸續有譯作或研究報告發表,抗戰期間出版的最后兩期,則有近一半的篇目為年輕成員的研究成果。

4.由私人研究團體改為永久學術機關,設立干事會

中國營造學社成立初期,雖獲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資助,但就性質而言,仍屬私人研究團體,在機構設置上亦不完整。隨著學社的日益完善和自身發展需要,朱啟鈐認識到,如仍延續私人研究團體的性質,將極大地制約學社的發展,“茍無完備組織,分門析類,賡續研求,則始愿難閎,成功不易”。1932年8月23日,朱啟鈐呈請教育部立案并獲得批準,“由私人研究團體,改為永久學術機關”。①

設立干事會也是中國營造學社轉型期的重要舉措之一。1932年初,考慮到中國營造學社發展的需要,以及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對學社內部管理的要求,中國營造學社籌備成立了干事會,“厘定社約,并規劃本社進行大綱”。選聘干事的條件亦很明確:

凡海內賢達,曾辱為本社發起人,或以精神物力扶掖本社。

第一屆干事會成員包括周寄梅、葉玉甫、孟玉雙、袁守和、陶蘭泉、陳援■、華通齊、周作民、錢新之、徐新六、裘子元等人。②第一次干事會即形成決議,決定向北平市黨部及教育部,依文化團體組織法,申請立案。③而將中國營造學社由私人團體改為永久學術機關之意見,也應由此次會議議決并付諸實施。

建筑學家劉敦楨正式加入中國營造學社之后,中國營造學社以朱啟鈐、梁思成和劉敦楨三人為中心,形成了新的領導團隊,成為學社轉型和發展的核心。

1.支持保障與統籌協調:朱啟鈐的貢獻

自籌建中國營造學社以來,朱啟鈐幾乎事必躬親,從爭取資金支持,到協調與各方的關系,無一不體現其良苦用心。正如其在學社成立大會上所言:“私愿以識途老馬,作先驅之役,以待當世賢達之聞風興起耳。”④抗戰之前,中國營造學社的經費主要來自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和中英庚款董事會的撥款。此外,還有部分經費由學社同仁自籌和社會各界人士贊助。由于學社規模不斷擴大,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和中英庚款董事會撥付的經費難以滿足日常開支需要,⑤須爭取更多的社會贊助。朱啟鈐充分利用自己從政時積累下來的深厚人脈資源,廣泛尋求各界支持,籌集款項,用于學社建設。其中,從籌備階段到1935年獲得的私人捐款總額為61001元。⑥1930年代的中國,城鄉差距懸殊,治安狀況令人擔憂,學社成員在野外調查過程中離不開各地行政當局的同意和關照。為確保野外調查的順利開展和學社成員的人身安全,往往不等學社成員出發,朱啟鈐便通過各種各樣的關系辦理好了必要的手續,甚至連食宿、交通問題都妥善解決,從而確保了學社成員能夠專心致志地從事調查和研究工作。為加強對外學術交流,擴大社會影響,朱啟鈐還力主創辦學社自己的學術刊物,并于1930年7月正式編輯出版《中國營造學社匯刊》。該刊物從創刊到1945年發行最后一期,前后共出版了7卷22期,幾乎與中國營造學社的存在相始終。就其內容而言,“自第六期起(廿一年三月廿一日出版)內容將改前介紹古籍之主體而為研究心得之發表”,①匯集了學社的主要研究成果,代表了當時中國古建筑研究的最高水平。

2.野外調查與文獻整理并重:梁思成、劉敦楨的組合

實踐證明,梁思成、劉敦楨的組合,是中國營造學社轉型成功的另一個關鍵因素。1932年至1937年期間,從薊縣獨樂寺觀音閣開始,梁思成、劉敦楨帶領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對華北、江浙等地的古建筑展開了大規模的調查,并結合調查成果對中國古代建筑史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的成果。梁思成首次開展野外調查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是近代中國學者第一次用科學方法研究古建筑的經典之作。劉敦楨則憑借其扎實深厚的國學功底,在參加古建筑調查的同時,對古籍文獻進行深入研究,所發表的文章中既有以考證嚴謹見長的,如《大壯室筆記》《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東西堂史料》等,亦有《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調查記略》《河北省北部古建筑調查記》等調查報告,被建筑史學界奉為經典之作。對于梁思成、劉敦楨的合作,學界極為認同,并予以高度評價。

“”爆發后,中國營造學社暫時關閉。南下流亡途中,梁思成致函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詢問如果在昆明恢復學社的工作,能否繼續給予資助。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很快便復函,表示只要梁思成和劉敦楨在一起工作,就承認是中國營造學社并繼續資助。②于是,在梁思成、劉敦楨的帶領下,一度解散的中國營造學社又得以“重生”,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持開展學術研究,并對西南地區近50個縣的古建筑進行了實地調查。③建筑學家傅熹年曾這樣評價朱啟鈐、梁思成、劉敦楨三人的合作和對中國營造學社的貢獻:

從創辦中國營造學社到中國營造學社的最終解體,朱啟鈐先生的歷史功績主要是體現在組織研究工作的開展。而具體的研究工作的實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則主要是梁思成和劉敦楨先生所為。④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在线视欧美日本 | 综合久久久综合欧美98 | 综合网在线观看AV网站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