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孕期飲食

孕期飲食

時間:2022-10-13 18:05: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孕期飲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孕期飲食

第1篇

孕期營養是決定寶寶未來健康的先決條件,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根據胎兒生長發育過程,孕早、中、晚各階段所需營養側重點各不相同,抓住重點,加以科學平衡膳食,對孕婦及寶寶至關重要。

1 孕早期

1.1 孕婦 早期孕酮分泌增加,會影響消化功能,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不適。因此,飲食上注意口味清淡,少食多餐,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約谷類200g﹞避免因碳水化合物不足,脂肪分解產生酮體而影響胎兒早期發育。

1.2 胎兒 孕早期是胎兒神經管分化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媽媽要多攝入富含葉酸的食物并補充葉酸。懷孕早期葉酸缺乏可增加胎兒神經管畸形的危險。動物肝臟、豆類、綠葉蔬菜、水果及堅果等食物中葉酸含量豐富。

1.3 葉酸補充劑比食物中的葉酸能更好地被機體利用。因此,從孕前3個月開始口服葉酸補充劑,每天400μg,或飲用強化葉酸的孕婦配方奶粉1~2杯,一直服用到孕后3個月。

2 孕中期

2.1 孕婦 嘔吐、惡心等不適癥狀消失,食欲明顯增加,此時是孕婦補充營養的良好時機。媽媽應多吃含優質蛋白、鐵、鈣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心、肝、腎等。此外可多吃些花生、芝麻、豌豆、菠菜等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以避免胎兒發育異常和肌肉萎縮。

2.1.1 優質蛋白 適宜吃魚、瘦肉、牛奶、雞蛋、豆類等。

2.1.2 脂肪酸 20周后胎兒腦和視網膜發育很重要,不飽和脂肪酸可使寶寶大腦變得更聰明,眼睛變得更明亮。魚能提供大量優質不飽和脂肪酸。增加烹調所用植物油即豆油、花生油、菜油等的量,既可保證孕中期所需的脂質供給,又提供了豐富的必需脂肪酸。孕婦還可吃些花生仁、核桃仁、葵花籽仁、芝麻等油脂含量較高的食物。

2.1.3 鈣 孕中期孕婦每日鈣的需要量為1000mg,奶及奶制品富含豐富的鈣質,建議每日至少飲用250ml牛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并補充300mg的鈣。此外,含鈣豐富的食物還有海帶、蝦皮、芝麻、豆類等。

2.1.4 鐵 孕中期血容量及紅細胞迅速增加,并持續到分娩前,此階段每日需鐵25mg。32~34周時對鐵的需要量達到一個高峰期,攝入不足母嬰雙方均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此時,鐵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補充劑。孕婦應多吃動物血、肝臟、瘦肉等。植物性食物有黑木耳、紅棗、黃花菜等。

2.2 胎兒 胎兒機體和大腦發育加快,需要更多的熱量,骨骼生長加快,建議從孕中期開始每日比孕前多攝入總計約50~100g的魚、禽、蛋和瘦肉。

3 孕晚期

3.1 孕婦 孕婦食量明顯增加,飲食以清淡為主,勿攝食過多鹽分造成四肢水腫,引發妊娠高血壓。同時多食蔬菜水果,避免便秘。若此階段食欲仍不佳,可少量多餐來應對。切勿糕餅甜食吃太多,造成產后身材難以恢復。多食含優質蛋白、鈣、鐵的食物,體內儲備足夠的鐵、鈣。此階段孕婦每日鈣的需要量上升至1200mg。

第2篇

【關鍵詞】 孕期;營養;飲食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168-01

孕期在女性的一生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膳食的營養均衡攝入至關重要,這關系到胎兒乃至在出生后的身體素質、智力發育和抵抗力等等,將影響其今后的健康成長。因此孕期膳食的營養均衡搭配與攝入是母嬰健康的關鍵。

我院營養門診通過對2500余位孕婦在孕期的膳食營養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孕婦對孕期膳食營養知識普遍認識不足,存在著許多飲食誤區,缺乏科學系統指導。因為她們多為初產婦,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十分有限,大多數是通過親朋好友的經驗講述,或是其他媒介傳播獲得,這些都不夠系統科學。因為,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如體質、胖瘦、高矮、勞動強度以及經濟和環境等都有所不同,其科學飲食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只有針對不同個體進行系統地膳食調查,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正確的指導。現將女性在孕婦的飲食誤區探討如下:

1 有意大量增加飲食

有些女性一旦得知自己懷孕,首先簡單地認為要多吃,吃的越多越好,這也是其家庭成員的共同想法。實際上,孕早期,是胚胎的形成過程,所需的熱量并不多,只需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種類增多),將營養質量提高。即在原有的熱量基礎上每日增加45-50kcal的熱量即可,這相當于增加半個或一個香蕉的熱量;在孕中晚期每日則需增加200kcal的熱量即可。關鍵是做好孕期營養素需求的增加要大于對能量需求的增加,而簡單地通過增加食物攝入量方式以增加營養素攝入,極易引起體重過度增長,保證適宜能量攝入的最佳方法是密切監測和控制孕期體重的增長。孕早期大約體重增加1公斤以上,孕中晚期每周平均體重增加0.5公斤,整個孕期體重增長12.5-15公斤即可。

2 過激偏食或減少正常飲食量

孕早期,大多數孕婦由于妊娠反應(暫時正常的生理反應),往往十分認性,過激偏食或減少正常飲食量,這是十分有害的。她們沒有意識到孕期膳食的攝入是根據營養需求,合理飲食,均衡搭配,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喜歡吃的就大量的吃,不喜歡吃的,一口都不吃,這不僅不符合營養搭配原則,也會出現營養不均衡或缺乏其他微量元素,從而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法是:品種豐富、營養均衡、合理搭配、少食多餐。

3 膳食品種單一

現在多數孕婦為獨生子女,其家庭結構單一,社會生活多元化,加之工作壓力大,致使精神和身體負擔過重,沒有辦法每天或每餐做更多花樣的食物,因此造成主食、蔬菜和種類比較單一,飲食量偏少,這也不符合孕期飲食搭配原則。孕期主張,攝入食物的種類越多、越雜越好,這樣可以從多種渠道吸取所需要的營養,有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的需要。

4 蔬菜、水果攝入量不足

現大多數孕婦都是職業女性,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在工作時不能隨意加餐,午餐大都吃工作餐或外賣,從質量、品種等方面均達不到要求。為了彌補則通過晚飯和晚飯后的時間大量吃蔬菜和水果,這適得其反,因為在短時間內食過多的蔬菜和水果,不利于胃腸吸收,易造成血糖過高,易患孕期糖尿病。主張少量多餐,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 用零食代替主食

體重超重或偏愛零食的孕婦,為了控制體重和滿足喜愛吃零食的不良嗜好,不吃或少吃主食,但又為了解決饑餓,就吃大量零食,如花生、核桃、瓜子、餅干等,這些食物均為含油脂量,熱量較高的食品,高熱量、高脂肪食品更易引起脂肪堆積,超重。從營養學上講,孕期每天吃干果量為60克即可。

6 用主食代替水果

有些患有糖尿病或孕期糖尿病的孕婦片面認為孕期不吃水果可降低血糖,這是錯誤的概念。我們所吃的米和面,雖然不是甜的,但是升血糖指數分別為83和82,而葡萄和蘋果升血糖指數分別為43和36,通過比較,在血糖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每天可吃200克左右的水果,這也是孕期營養的需要。

7 吃素不吃肉

孕婦只吃素食容易造成營養缺乏,對母嬰傷害很大。因為動物性食物的營養是植物性食物不能代替的,它的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優,其氨基酸的比例恰當,而植物性蛋白質(除豆類外)缺少賴氨酸,營養不全面。因此建議每日蛋、禽、肉、魚各攝取50克為佳。

8 過多攝入膳食纖維

孕期害怕超重,少吃或不吃主食,而是大量攝入蔬菜和水果。有些孕婦認為,膳食纖維體積大,飽腹感強,對控制體重有利,但沒有清醒地認識到它的量度問題,如果過量攝入,可能造成腹脹,消化不良,影響鈣、鐵元素的吸收,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因此要注意主食、蔬菜、水果的攝入量及搭配。既蔬菜每天可攝入300-500克,而且三分之二為綠色蔬菜,水果每天攝入200-400克。二者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種類越多越好。

9 孕期營養依賴營養品及藥物

很多孕婦沒有正確的認識到,孕期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而不是機體某個部位發生病態反應,因此只要作到每日三餐膳食葷素、粗細合理搭配,就能保證營養的需要,無需額外補充大量的藥物和營養品。鼓勵孕期以食補為主。

10 不規律的作息影響飲食的攝入

從調查發現,很多孕婦愛睡懶覺,有睡到11-12點,甚至睡到13-14點才吃飯,早餐和午餐合為一餐,無形中少吃一頓飯,長時間沒有補充熱量,會造成胎兒宮內缺氧,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及大腦智力。正確的方法是:按時飲食補充能量。

第3篇

【關鍵詞】護理干預;孕期;個體化飲食營養;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11―02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建檔的120例孕婦,其中,初產孕婦62例,經產孕婦58例,最大年齡35歲,最小年齡21歲,平均年齡(24.3±3.5)歲,所有孕婦均排除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癥等疾病,未合并心血管系統或神經系統嚴重疾病。將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兩組孕婦在年齡、性別方面無差異,具有比較性(P

1.2 方法 對照組孕婦實施常規飲食護理,觀察組孕婦在此基礎上實施個體化飲食營養指導護理干預,包括心里護理、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體重控制、運動指導等護理措施。

1.2.1飲食護理及健康指導:向孕婦講解孕期健康知識,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向孕婦介紹孕期補充營養的方法,倡導孕婦少量多餐,選擇與孕期營養需求相符的食物,盡量避免進食人參、高脂肪、油炸等食物,以免引起身體不適[1]。可向孕婦發放孕期飲食營養小冊,使孕婦充分掌握孕期營養健康知識。對孕婦的身體情況和家庭情況等進行評價,掌握孕婦的飲食偏好,并對孕婦的家庭經濟條件和生活習慣進行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個體化飲食方案,改善孕婦的營養狀況,確保孕婦孕期營養充足。

1.2.2體重控制:在孕婦產檢時,要求孕婦提供近期營養食譜,充分了解孕婦的營養情況,并根據孕婦的實際情況,對營養飲食方案進行調整,要求孕婦定期進行體重監測,有效控制孕期體重,以孕期體重曲線卡為標準,以免發生孕期肥胖[2]。

1.2.3運動指導:鼓勵孕婦進行適量運動,運動方式可視孕婦實際情況而定,也可組織孕婦進行孕婦操運動。在心理護理方面,及時疏解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以免孕婦以暴飲暴食的方式發泄郁悶情緒,造成身體負擔[3]。定期檢查孕婦的營養指標,防止孕婦出現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等現象。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P

2結果

2.1兩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結果表明:觀察組孕婦,經個體化飲食營養指導護理干預,體重正常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體重正常率分別為75%(45/60)、58.3%(35/60),兩組對比有明顯差距(P

2.2兩組孕婦分娩情況 在60例觀察組孕婦中,自然分娩37例,在60例對照組孕婦中,自然分娩25例,兩組的自然分娩率分別為61.7%(37/60)、41.7%(25/60),兩組對比有差異(P

3討論

孕期是胎兒生長發育的特殊過程,胎兒的營養主要來源于母體營養,孕婦在孕期攝入的營養直接關系到胎兒生長發育。(1)相關研究表明,孕婦在孕期過多地攝入營養,不僅容易導致孕期并發癥發生,更易造成胎兒巨大引起難產,對優生優育造成嚴重影響[4]。孕期若營養攝入不足,會有可能導致胎兒發育緩慢,引起早產、胎兒發育不全等,也可引起孕婦貧血胎盤血供不足或血管減少,導致胎盤出現功能不全,引發胎兒發育受阻,對胎兒的智力和身體發育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影響妊娠結局。(2)有研究證實,孕期營養不良可增加胎兒成年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發生率,孕期營養過剩也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對孕婦實施孕期飲食營養指導護理干預顯得尤其重要[5]。在孕期飲食護理過程中,應進行針對性指導,提高孕婦的護理配合度。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孕婦通過個體化飲食營養指導護理干預,有效提高了孕婦自然分娩率,防止肥胖、營養不足等現象。因此,應全面了解孕婦的生活情況和飲食習慣,制定科學合理的孕期飲食方案,改善孕婦營養狀況[6]。(3)個體化飲食營養指導通過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體重控制、運動指導、心理護理等護理措施,根據孕婦飲食、睡眠、運動等情況,分析其代謝狀態、營養攝入等情況,采用孕期體重曲線卡來判斷孕婦營養成分過剩或缺乏,再根據孕婦營養補充情況,進行適量調整,從而達到孕期營養均衡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正常體重率及自然分娩率分別為75%(45/60)、61.7%(37/60),對照組的分別為58.3%(35/60)、41.7%(25/60),兩組對比有明顯差距(P

綜上所述,對孕婦實施個體化飲食營養指導護理干預,可有效控制孕婦孕期體重,提高孕婦自然分娩率,為胎兒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對優生優育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曉甜,許萍,李潔.強化的個體化營養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影響[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08(07):368-369.

[2] 李金鳳!510120.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改善初產婦產后性問題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10(4A):124-125.

[3] 袁海容.淺談人性化服務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08(12):162-163.

[4] 張連香.孕期營養干預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率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14(16):246-247.

第4篇

關鍵詞:孕期保健;孕婦;護理

【中圖分類號】R1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405-01

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妊娠成本和養育成本的提高,產婦及其家屬對妊娠期間的保健工作也越來越重視,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斷拓展和調整產前服務的內容和模式,使孕期保健工作能不斷適應孕期護理發展的新形勢,滿足廣大孕婦及其家庭的需求,為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貢獻力量。為探究實施孕期保健孕婦的產前身體質量、胎兒情況、難產發生率和妊娠并發癥等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將我市婦保院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間收治的264例足月待產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只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孕期保健護理,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間在我市婦保院建立孕期保健檔案并在該院待產的足月產孕婦共264例,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5.52±2.5)歲,其中有人工流產史者26例。入選標準:孕婦身體健康,孕前檢查胎兒各項指標正常,孕婦無軀體疾病和嚴重合并癥等高危妊娠因素存在;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頭腦清醒,可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且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孕期孕婦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孕期保健護理。兩組孕產婦在年齡、身體健康狀況、孕周、婚育史、胎兒狀況及文化程度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兩組均進行定期的常規產前檢查,對照組按一般孕產婦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飲食護理、保健運動鍛煉、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等保健護理措施。

1.2.1 飲食護理方法:孕早期飲食:早孕反應是孕婦在飲食上面臨的共同問題,孕婦常因惡心、嘔吐等而厭食,有些孕婦因妊娠反應時間較長,加上飲食結構不合理,對母體和胎兒產生叫為嚴重的影響。此時期應當少食多餐,飲食以清淡為主,堅持適量進食。孕期中期飲食:孕期3個月后胎兒的體重開始快速增長,孕婦的食量此時適當增加,且為防止便秘等的發生,此時期應多食富含纖維的蔬菜等食物。孕期最后3個月飲食:此時期是胎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孕婦應當注重營養的攝入,指導孕婦合理均衡膳食。

1.2.2 保健運動鍛煉及健康教育方法:懷孕期間對觀察組孕婦定期舉行保健運動鍛煉及健康教育指導課程。根據美國婦產學院制定的《妊娠期和產后運動指南》,由保健師對不同懷孕期的孕婦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健康教育則以授課、循環滾動教學、宣傳畫冊、宣傳欄、電視錄像以及技能培訓等形式提高孕婦在母體胎兒生理變化、模擬分娩、嬰兒沐浴、喂奶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1.2.4 心理護理方法:心理護理對孕婦具有重要作用。通常孕婦情緒波動大,長期的負面情緒對內分泌功能將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孕婦應進行及時時有效的心理護理,主要包括:普及妊娠期的醫學常識,使孕婦認識到孕期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減少孕婦對妊娠的恐懼感;對家屬進行適當的干預,減少孕婦的情緒波動;進行密集的產前的心理疏導,減輕孕婦的產前恐懼癥。

1.3 觀察指標及統計學方法:比較統計兩組孕婦的產前心理狀況、孕婦身體質量、胎兒情況、難產發生率和妊娠并發癥等的發生情況。結果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運用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本次研究兩組孕婦的妊娠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孕婦產前緊張、妊娠水腫、胎膜早破、胎位異常、新生兒窒息以及Apgar評分<8的例數均少于對照組,且結果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當今孕期保健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漸提高,因此進行恰當的孕期保健工作亦成為了醫務工作者需要完成的一個議題。孕期保健中飲食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孕婦血鈣的降低、貧血以及妊高征的發生與孕期飲食有密切聯系,孕期科學合理的飲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有研究表明,孕期孕婦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和了解一定的妊娠知識對減輕妊娠反應等有一定效果,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有重要意義,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孕婦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并且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和降低難產發生率。另外,孕婦孕期的心理護理工作對穩定孕婦情緒,減輕孕婦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孕婦對妊娠的承受能力,降低分娩前的恐懼感等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孕婦在實施常規的孕期護理之外,還實施了科學合理的孕期保健護理,與對照組相比在產前緊張、妊娠水腫、胎膜早破、胎位異常、新生兒窒息以及Apgar評分等方面取得了更為顯著的護理效果,在臨床上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朝梅,譚紅彤.孕產期健康教育與產褥期母嬰保健知識及護理能力關系.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7,8(23):3197

第5篇

關鍵詞:營養;體重;管理;孕期;母嬰結局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孕期營養過剩的發生也越來越多,使巨大兒和大于胎齡兒逐年增加,進而難產、剖宮產的幾率升高,威脅和影響著母嬰的生命安全[1]。通過在孕期對待產婦進行營養體重管理,對母嬰結局有積極作用,我們對2009~2014年于我院產科門診就診的待產婦進行營養體重管理,效果較好,予以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產科門診就診的待產婦520例,排除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合并心臟病等妊娠期合并癥,隨機分配為兩組,其中研究組260例,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8.4±3.1)歲,對照組260例,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9.0±1.6)歲。經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以及產次等一般情況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產檢。研究組患者另給予營養體重管理,直至分娩,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營養指導,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孕期膳食種類、每日能力需求、當地區的飲食特點制定每日的飲食方案。體重管理目標,根據1990年美國IOM公布的體重增加指導,給出具體意見,對孕期適當的勞動給予鼓勵[2]。

1.2.2在孕早期,向待產婦及其家人解釋孕期增重的負面效應、對母嬰結局的危害,使其意識到營養體重管理的價值。對每例待產婦應進行個體化的營養指導,根據其前3d內的飲食狀況,根據飲食的量和種類,做出相應的調整。鼓勵孕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餐后散步等。囑咐產婦規律休息、睡眠,切勿過度躺在床上。囑咐待產婦每周在家中或者門診進行體重的測量,根據結果做出相應的飲食指導。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產婦初次產檢及分娩前的體重指數,分析體重達標的例數。統計出兩組產婦的母嬰結局情況,包括剖宮產、新生兒窒息、巨大兒、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 17.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對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在本次研究中,P

2 結果

2.1體重控制情況 研究組產婦中,體重指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有252例,體重達標率為96.92%,對照組產婦中,體重指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有205例,體重達標率為78.78%,研究組產婦的體重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兩組圍產兒的結局 經比較,研究組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巨大兒、新生兒窒息、剖宮產等不良結局上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孕期,營養過剩帶來的不良影響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控制孕期的營養攝入已成為產科醫師的共識。據王華等[3]報道,孕期的營養過剩與不合理的飲食、運動少及睡眠相關。孕期體重若出現不合理的增長,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會顯著升高,增加妊娠期間的風險。而大多數的肥胖孕婦的鍛煉較少,肌肉力量較差,大量脂肪在盆腔和腹部堆積,引起產道狹窄、頭盆不稱的發生[4]。在胎兒偏大時,在生產過程中子宮纖維會過度的拉伸,影響產力,延緩產程。上述情況使得難產、新生兒窒息及剖宮產的發生率升高[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給予營養體重管理,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體重監測等,經比較,研究組產婦的體重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經比較,研究組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巨大兒、新生兒窒息、剖宮產等不良結局上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在待產婦中,進行營養體重管理,能夠有效地降低孕婦超重的發生率,獲取最佳母嬰結局。

參考文獻:

[1]蔣雅清.孕期營養體重管理及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10(7):160-160.

[2]劉燕萍,李冉,平凡,等.妊娠糖尿病114例持續孕期營養管理與臨床結局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14,11(2):55-57.

[3]王華,崔長華,劉振東,等.個體化孕期體重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和孕前體重增長適宜范圍的探索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5(30):115-115,117.

第6篇

[關鍵詞] 孕期;體重管理;圍生期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b)-0037-03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妊娠普遍的關注及圍生期保健水平的進步,孕期保健成為產科越來越重視的問題,為了解不同BMI的孕婦孕期體重管理對圍生期結局的影響,本文進行了研究,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建冊、產檢并住院分娩的身體健康、單胎、無嚴重并發癥的孕產婦952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92例,對照組460例。兩組的BMI、孕周、年齡、學歷、家庭收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根據中國人BMI標準(2002),分為正常體重:BMI為18.5~23.9 kg/m2;超重:BMI為24.0~27.9 kg/m2;肥胖:BMI>28.0 kg/m2。體重過低樣本少,未納入研究對象。

1.2 方法

記錄兩組孕婦孕13周前、終止妊娠前的體重,計算各期BMI。對照組給予常規體檢及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根據早孕期BMI制訂個體化的營養供給,采用糖尿病飲食治療和營養教育的經典方法,即食物交換法,給予適宜的膳食干預計劃;教會孕婦如何自我監測孕期體重,并指導其孕期運動和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根據2009年IOM新指南建議單胎孕婦孕期合理增重范圍,指導孕婦適當控制體重增長,孕期總增重范圍:正常體重組為11.5~16.0 kg,超重組為7.0~11.5 kg,肥胖組為5.0~9.0 kg。比較兩組孕婦孕期體重增長人數及增重量、分娩方式、孕期并發癥發生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體重孕婦孕期增重人數及增重量的比較

觀察組不同體重孕婦孕期增重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038、8.5735、6.5185,P

表1 兩組不同體重孕婦孕期增重人數及增重量的比較

2.2 兩組不同BMI增幅孕婦妊娠結局的比較

BMI增幅為4~6 kg/m2時,觀察組的子癇前期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6,P6 kg/m2時,觀察組的妊娠期糖尿病、剖宮產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15、7.44,P

3 討論

目前,人們的飲食結構及生活模式與以前不同,孕婦肥胖發生率呈逐步上升趨勢,據統計顯示,我國有73%的孕婦孕期體重增加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適齡婦女一旦懷孕,倍受全家關注,大量攝取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使脂肪過度累積,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脂質、糖代謝紊亂[1]。若過度限制熱能攝入,孕婦營養不足,易導致貧血、胎兒生長受限、妊娠期高血壓等疾病。人體代謝差異較大,孕婦的個體差異更大。目前BMI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及體重增長的常用指標之一,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發現,觀察組不同體重孕婦孕期體重增長控制在指導范圍內,其增幅低于對照組,提示對所有孕婦進行孕期營養供給個體化指導及體重管理是必要且可行的。

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越來越高[2],其危險隨BMI的增大而增加。肥胖作為妊娠期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使其發生率增加了2~3倍。肥胖者有胰島素抵抗及葡萄糖耐受不良,因此對胰島素不敏感,使其空腹及餐后血糖升高。本研究顯示,BMI增幅>6 kg/m2時,觀察組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控制孕期熱量攝入,加上適當的運動療法,控制孕婦體內的血糖水平,從而控制孕婦體重增長,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加強對孕婦,尤其是肥胖孕婦的孕期監測,以便早期篩查、診斷和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給予個體化的飲食及運動指導,減少母嬰并發癥的發生。

脂肪沉積異常引起的血脂代謝異常與妊娠期高血壓密切相關。子癇前期孕婦在孕中、晚期存在飲食蛋白質攝入減少,總熱量攝入過多,微量元素不均衡,引起體重、BMI和體脂指數的增加。本研究顯示,BMI增幅為4~6 kg/m2時,觀察組的子癇前期發生率低于對照組;BMI增幅>6 kg/m2時,兩組子癇前期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樣本較少有關,提示有效控制孕期BMI的增長,可明顯降低子癇前期的發生率。

孕婦孕期體重增長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呈正相關[3],孕期體重增長越大,巨大兒發生率越高[4-5];孕期增重過多,導致脂肪堆積、增加軟產道阻力、宮縮乏力、產程進展慢;過于肥胖,肛提肌、腹肌等輔助產力較差,導致產程延長[6],孕婦對經陰道分娩信心不足,均會增加剖宮產率。本研究顯示,BMI增幅>6 kg/m2時,觀察組因巨大兒、產程異常、相對頭盆不稱為指征的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可見孕期BMI的增加與母嬰并發癥密切相關。通過對孕婦進行科學、合理、個體化的飲食指導,控制妊娠期適宜的母嬰體重增長,對減少妊娠期合并癥、降低剖宮產率、提高我國圍生期保健的技術水平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表明孕婦肥胖或孕期體重增加過多者,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大大增加[7]。妊娠期適宜的體重增加及相應控制新生兒體重利于獲得最佳的妊娠結局[8],孕期體重增加異常增加孕期臨床結局的風險[9]。隨著BMI增幅的增大,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宮產發生率均增高,提示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宮產發生率與孕期體重的增長密切相關,如果能有效控制體重在適宜范圍,可明顯降低其發生率。孕期體重管理可有效控制孕婦孕期體重,減少妊娠并發癥,降低剖宮產率,改善妊娠結局,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及社會效益[10]。

[參考文獻]

[1] 梁桂玲,嚴華.孕期體重增加、胰島素抵抗和尿酸水平等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影響的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4,5(4):297-298.

[2] 李靜然,馮寧.孕期體重指數和孕期增重對母嬰預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4):1901.

[3] 單穎,張靚.孕期體重增長與新生兒出生體重關系的研究[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10):759-760.

[4] 楊亞洲,陳康.孕期體重及臨床意義[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5(22):268-270.

[5] 劉昱,朱明.孕期體重指數及其變化對頭位分娩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11):1475.

[6] 李萍,羅來敏.體重指數與妊娠并發癥和妊娠結局的關系[J].上海醫學,2004,27(11):840-842.

[7] Artal R,Lockwood CJ,Brown HL.Weight gain recommendations in pregnancy and the obesity epidemic[J].Obstet Gynecol,2010,115(1):152-155.

[8] DeVader SR,Neeley HL,Myles TD,et al.Evaluation of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uidelines for women with normal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J].Obstet Gynecol,2007, 110(4):745-751.

[9] 周敏.妊娠期適宜增重范圍與出生體重的關系研究[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4):275-276.

第7篇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孕期營養指導;重要性

妊娠期并糖尿病的臨床發生率比較高,且據統計,近些年呈現出上升趨勢,對更多的孕婦及胎兒造成了困擾。由于合并糖尿病后臨床不具比較明顯的癥狀,因而容易出現遺漏,增加了孕婦產后繼發糖尿病的可能性,以及出現巨大胎兒、畸形胎兒、早產胎兒及死胎等的幾率。對妊娠期孕婦通過篩查確定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給予特殊的孕期營養指導,具有重要的臨床作用。我院即對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0例妊娠期孕婦進行糖尿病篩查,并對確診合并糖尿病的30例孕婦進行孕期營養指導,臨床效果顯著,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1240例妊娠期孕婦,篩查后確診合并糖尿病的孕婦20例,列為觀察組,在糖尿病篩查后進行孕期營養指導;隨機選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孕婦中合并糖尿病的20例,列為對照組,在糖尿病篩查后未專門進行孕期營養指導。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6-34歲之間,平均28.3歲;對照組年齡在25-32歲之間,平均27.8歲。兩組患者孕周均在24-28周。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病情程度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篩查方法采用WHO糖尿病委員會有關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進行篩查。將50g葡萄糖與200ml生理鹽水相融合后口服,并于1h后對患者抽血對血漿葡萄糖的含量進行測定,葡萄糖含量超過7.8mmol/L的患者進行OCTT(葡萄糖耐量測試)。具體方法:患者在測試前一晚20:00后禁食,并于12h后,即第二天晨起8:00進行空腹血糖測定,將75g葡萄糖與300ml生理鹽水相融合后口服,并于服用后的0、1、2、3h分別對血漿葡萄糖的含量進行測定。如果OGTT中4項中2項及以上發生異常,以及空腹血糖2次超過5.8mmol/L,則可診斷為妊娠期并糖尿病癥狀[1]。

1.3孕期營養指導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飲食營養指導,既保證母嬰營養的平衡,又能對孕婦的血糖進行很好的控制。

1.3.1鈣的足量攝取孕婦孕周在24周以后,對鈣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孕婦由于血清蛋白降低,鈣的含量容易出現不足,及時進行鈣補充,多食含鈣豐富的豆制品和奶制品等,可以降低早產胎兒以及妊高征的發生幾率。

1.3.2飲食營養均衡在控制血糖避免胎兒出現胰島素增加的同時,應注意營養的均衡搭配,避免因營養不足引發酮癥酸中毒,脂肪、蛋白質以及糖類的攝取比例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2]。

1.3.3纖維的足夠攝取應讓孕婦攝取足夠的纖維,不僅保證營養的均衡供給,且由于纖維對孕婦餐后和空腹血糖的降低具有比較明顯的作用,應盡量在每餐的飲食中適當搭配富含纖維的食物和蔬菜,如,玉米、黑米、蕎麥、燕麥、紅薯以及海帶、木耳、胡蘿卜、芹菜等[3]。

1.4統計學方法處理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觀察組總體篩查結果對1240例妊娠期孕婦進行篩查,50g葡萄糖篩查結果:結果陽性127例,占10.6%;空腹血糖異常10例,占0.83%;糖耐量異常51例,占4.25%。后經75g葡萄糖篩查,并結合臨床病理知識診斷出現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孕婦為20例,占1.6%。

2.2兩組不良情況發生率比較兩組均出現了巨大胎兒、早產胎兒、胎盤早剝、胎兒窘迫、新生兒低血糖、妊高征幾項不良情況。觀察組以上幾種情況的發生率依次為5.0%、15.0%、15.0%、5.0%、5.0%、5.0%;對照組以上情況的發生率依次為50.0%、35.0%、35.0%、25.0%、35.0%、25.0%,另外,對照組出現2例產后出血患者,占10.0%。觀察組不良情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3討論

對妊娠期孕婦進行糖尿病篩查十分必要。由于合并糖尿病的孕婦在臨床上并不具明顯的體征以及相應的癥狀,如不進行專門篩查,很容易出現漏診。而一旦合并糖尿病后,母嬰的安全性易受到很大的不良影響,巨大胎兒、早產胎兒、胎兒窘迫、胎盤早剝以及妊高征的發生幾率明顯出現上升,因此,對孕周在24-28周的孕婦進行糖尿病篩查,對于保證孕婦健康順利實現分娩,減少分娩的風險,提高嬰兒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GDM臨床管理方面,醫師應做到以下幾點:①經50g糖篩查檢出的GDM孕婦經由普通產科門診轉至專人進行備案并接受宣教,包括糖尿病基礎知識、孕婦糖尿病可能對胎兒產生的不良影響以及自身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對GDM的療效和重要意義。基于GDM的特殊性,孕婦一方面會擔心GDM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沒有自覺癥狀,會影響其面對現實對治療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需特別關注孕婦的心理狀態。同時,管理者需具備充分的責任心,不僅要傳遞科學的知識,還要解除孕婦的思想負擔及焦慮,必要時同時對其家屬進行糖尿病知識的宣傳教育,以利于其在飲食調整或運動治療中做到積極配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空腹血糖或隨機血糖明顯增高,糖尿病癥狀明顯或出現尿酮體及其他嚴重妊娠合并癥的孕婦應立即建議住院治療。②可將孕婦轉診至相應科室接受指導,如營養科或專職營養師,但同時需囑其按時返回接受餐后血糖監測。在條件不允許的醫院,可按照飲食設計步驟,同時記錄飲食日記。根據餐后血糖情況在孕婦可接受的范圍內調整飲食,切忌出現過度控制飲食后的饑餓及營養不良。在飲食治療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隨訪孕婦體重增加及胎兒生長發育情況。③根據孕婦的實際工作及生活習慣指導運動方式及方法,同時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要避免過量運動后低血糖的發生。④根據歐洲圍產醫學會制定的《妊娠糖尿病診治規范》單獨采用營養治療和運動治療達到滿意的血糖值,時限不應超過2周,如出現血糖控制不佳或尿酮體陽性,需及時建議轉診至內分泌專科醫生進行胰島素治療。⑤對采取任何方式處理的GDM孕婦,在整個圍生期均應定期電話溝通,了解血糖、體重增長及胎兒監護情況。⑥GDM孕婦遠期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明顯增高因此在其產后必須保證定期隨訪。

本文統計資料也充分顯示,在對糖尿病篩查后進行合理的孕期營養指導,較之篩查后不進行飲食營養干預的患者,在不良情況發生率上明顯更低。通過糖尿病的篩選后,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合并糖尿病的孕婦進行有效的孕期營養指導,借助于患者在飲食上的平衡,對孕婦的血糖進行合理的控制,并保證母嬰營養的科學供給。通過減少孕婦飲食中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的攝取量,并增加營養的同時,增加能對血糖起到分解降低作用的纖維類食物的攝入,對孕婦和胎兒起到營養保證作用。充分表明,對孕婦通過糖尿病篩查,并對合并糖尿病的孕婦進行孕期營養指導,對提高母嬰安全性具有明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黎肖梅.妊娠期糖尿病篩查與孕期保健的關系[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10):254-256.

第8篇

【關鍵詞】孕期營養指導; 圍產期孕產婦保健;應用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49-02

孕產婦在懷孕期間的營養狀況對胎兒的生長發育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大多數孕產婦在妊娠到分娩期間,均比較重視對營養元素的攝入。但是,從臨床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孕產婦雖然知曉營養攝入的重要性,卻不知如何才能合理、科學地保證營養的均衡。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飲食不科學、不合理、不規律,營養攝入不充分的現象。因此,臨床對孕產婦圍產期的保健工作中,加強對孕期的營養指導工作也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待產的孕產婦126例,年齡在21―3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4.38)歲;孕周在28―35周之間,平均孕周(32±1.16)周;其中,初產婦114例,經產婦12例。

將126例孕產婦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63例;兩組孕產婦在年齡、孕周、孕次等一般資料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63例孕產婦于圍產期給予常規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導孕產婦及其家屬對飲食、生活、活動等方面的相關事項進行注意,以規避突發狀況。而研究組63例孕產婦在圍產期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再給予孕期營養指導:首先,以我國2007年所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作為參考依據,結合每位孕產婦飲食習慣、及飲食禁忌、體質重、胎兒生長情況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出個性化、針對性的營養飲食方案。其次,在飲食方案制定之后,指導并電話追蹤每位孕產婦的執行情況,并強調其對魚、禽、蝦、肉類食品、含鈣食品、高纖維食品、黃綠色蔬菜、含碘食品的攝入,并減少孕產婦地高脂、高糖食物的攝入,以保證營養吸收的科學、合理、均衡。再次,在定期對孕產婦進行圍產期檢查時,詢問孕產婦及其家屬對營養飲食方案的落實情況,及時針對不合理的飲食現象進行糾正與指導,并定期調整三大熱能及各種營養的比例供給,促進營養指導工作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其營養指導與監測直至到孕產婦分娩結束為止[1-2]。

1.3評定標準

采取相應的儀器設備,對兩組孕產婦維生素、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元素的攝入量進行檢測,并對孕產婦的妊娠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身體狀況等指標進行統計與對照。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一般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在P

2結果

2.1兩組孕產婦孕中期營養元素的攝入量對照

研究組蛋白搟、維生素、微量元素的攝入量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脂肪攝入量低于對照組,研究組總體的營養元素攝入均比對照組更加科學、合理,兩組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妊娠并發癥及新生兒身體狀況對照

而研究組的妊娠并發癥發生率及新生兒身體狀況指標也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研究組 63 1(1.59) 3785±272.63 48±1.32 7.48±0.06

3討論

妊娠屬于一個漫長且比較復雜的過程,孕產婦不僅要保證的自身所需營養的攝入量,還需保證給體內胎兒能夠供給充足、合理的營養,因此,保證孕產婦孕期營養的均衡十分重要。但是通過對實際的現象分析,我們也可發現,很多孕產婦雖然也注意到了孕期營養的重要性,但對其詳細的營養知識比較缺乏,未能進行深入了解,且部分孕產婦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有偏食、挑食、飲食不合理、營養補充過剩一系列不科學的飲食現象。這種情況下,不僅會對孕產婦本身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到胎兒的身體健康,并容易導致諸多妊娠并發癥的發生。基于此種現象,在圍產期加強對孕產婦的營養指導工作也十分重要,相關的醫護人員需制定科學的營養方案,并將其落實到位,督促孕產婦營養攝入的均衡、合理,才能真正地保證母嬰的安全與健康[3]。

綜上所述,在圍產期孕產婦保健工作中,除了要重視對孕產婦的健康教育以外,還需給予孕產婦合理、科學的孕期營養指導,才能有效保證孕產婦營養攝入的合理性,以及孕產婦自身健康與新生兒發育的良好性。

參考文獻

[1]胡偉.孕產婦圍產期的營養注意和身體調節[J].當代醫學,2013,19(24):38.

第9篇

江蘇省漣水縣前進鎮衛生院 江蘇省漣水縣 223413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孕婦孕期營養保健指導在孕婦孕期的應用意義。方法:選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0 月在我院門診建立孕產婦孕期保健檔案的孕婦450 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給予孕期營養保健護理)270 例,對照組(未接受孕期營養保健護理)180 例,對母嬰的健康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孕婦妊娠并發癥發生率、胎兒窘迫發生率、早產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孕期營養保健指導可以增強母嬰安全,對保證孕婦及胎兒健康安全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孕婦;孕期;營養保健;指導

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是需要我們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我們的優生優育意識,孕期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為探求孕期保健對降低孕婦、胎兒的并發癥及死亡率的作用,本文對在本院接受孕期保健的孕婦的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并與同期未進行孕期保健的孕婦資料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0 月在我院門診建立孕產婦孕期保健檔案的孕婦450 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2-35 歲,平均年齡(26.5+-4.3)歲,其中初產婦326 例,經產婦124 例,所有孕婦經檢查無妊娠合并癥,隨機將450 例產婦分為兩組,觀察組(給予孕期營養保健護理)270 例,對照組(未接受孕期營養保健護理)180 例。兩組孕產婦在接受保健護理前的年齡、身體健康狀況、月經史、婚育史、孕周、胎兒大小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孕婦均建立孕產婦孕期保健檔案,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月經史、婚育史、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病史等[1],且均進行定期產前常規檢查,觀察組在常規檢查的基礎上給予營養健康指導,主要有飲食指導、運動鍛煉指導和心理指導等方面。對比觀察兩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胎兒的結局情況。

1.2.1 飲食指導

適當增加熱量攝入,但不可過量。

1.2.2 運動指導

囑孕婦在孕早、中、晚期做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游泳、跳舞和瑜伽等,適宜的運動為準媽媽大腦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促使大腦釋放腦啡肽等有益物質,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可加快新陳代謝,從而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3];同時運動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有助孕婦的睡眠,并減輕腰腿酸痛,預防或減輕下肢水腫。此外,運動還能增加孕婦體力,使肌肉有彈性,這對順利分娩非常有意義。對于患有糖尿病的孕婦,運動可以輔助治療疾病。

2 結果

兩組孕婦妊娠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胎兒情況見表1,由表1 可知,觀察組孕婦妊娠并發癥發生率、胎兒窘迫發生率、早產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孕期保健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孕婦所處社會環境、經濟水平、文化程度等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孕期保健已成為孕婦及家庭的迫切要求,也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保障。飲食指導可以為孕婦提供合理全面的營養,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可以為孕婦提供身體所需的各種元素,為胎兒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孕期孕婦進行適度規律的體育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妊娠反應,使孕婦體質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適當的運動同時也促進孕媽媽體內腎上腺素的分泌,幫助孕媽媽放松心情,孕媽媽運動時,血流也會旺盛,供應孩子的氧氣會更充足,從而促進孩子的正常發育,提高自然分娩率。孕期心理保健指導可以減輕孕婦的焦慮、抑郁的情緒,減少了由情緒引起的身體的應激反應,提高孕婦對妊娠、分娩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妊娠并發癥及難產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望艷美,方波,蔡春芳. 足月妊娠孕齡、分娩方式與母體產科并發癥的關系[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6):73-74.

第10篇

摘要 目的探討妊娠期糖尿病加強孕期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回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的118名孕婦進行孕期管理,妊娠結局與正常孕婦進行對照。結果11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經過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干預、孕期監測血糖控制良好,除剖宮產率高于對照組外(P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管理;并發癥

妊娠后才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健康有較大的影響,常導致圍產兒病率及病死率增加,且易引起多種產科并發癥。本文就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118例孕婦進行健康教育和飲食運動療法,追蹤其分娩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118例,隨機抽取118例孕婦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 診斷標準 以第6版《婦產科學》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服75g葡萄糖后1、2、3小時血糖分別為5.6mmol/L、10.3mmol/L、8.6mmol/L、6.7mmol/L。4項值中任何2項達到和超過該值時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僅一項異常者為糖耐量受損。

1.2.2 正常對照組隨機選擇無高危因素且50葡萄糖負荷試驗

1.3 孕期管理方法 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指導、運動干預、孕期監測、胰島素治療。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X2檢驗。

2 結果

妊娠期糖尿病觀察組與正常對照組孕婦并發癥和新生兒病率比較,見表1、表2。

3 討論

3.1 糖尿病是一種因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而引起的代謝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是產科常見的妊娠合并癥之一。對母兒均有較大的危害。糖尿病對妊娠的影響與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輕重程度及孕婦血糖控制情況密切相關。因此,對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盡早做出診斷,進行有效的孕期管理,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不僅能降低圍產期母嬰并發癥,保障母嬰健康,可以明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結局和預后,而且能夠降低產婦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

3.2 健康教育 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因素與危害、預防與治療、定時監測的重要性與飲食控制血糖等作為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采用一對一的指導和孕期糖尿病專題講座相結合的方式,同時發放妊娠期糖尿病知識的健康處方、小冊子,介紹相關的書籍給孕婦。

3.3 心理護理 妊娠期發生糖尿病會使孕婦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心理,擔心預后及對胎兒的影響。首先,要反復、耐心開導患者及家屬,關心體貼患者,指導家屬給予更多的生活照顧及心理支持,減少負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其次,向患者介紹有關疾病知識,使之了解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保持穩定地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順利分娩的信心。

3.4 飲食指導 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制定食譜,熱量分配三大餐(早10%、中30%、晚30%)三小餐(早10%、中10%、晚10%)。每日攝入總熱量:標準體重(DBW=身高-105cm)×30+200~300。總熱量一般不少于1800kcal,注意攝入血糖生成指數較低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在兩餐間加水果,量不超過200g/d,選擇含糖低或用蔬菜代替(如黃瓜、西紅柿等)。蔬菜不少于500g/d。本文11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嚴格按照飲食指導原則就餐,血糖控制良好。

3.5 運動干預 運動能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葡萄糖的利用,有助于降低血糖。選擇有節奏的運動項目,如散步、舉啞鈴等上肢中等量的體力運動,有先兆流產或合并其他并發癥者不適宜運動。

第11篇

【關鍵詞】 孕期體重管理; Apgar評分; 妊娠并發癥

我國女性對孕期體重管理的認知有相當大的誤區,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約87.1%的孕婦認為孕期營養好就是要吃得多、吃得貴、吃得精、吃得細;約27.3%的孕婦認為只要滿足胎兒的營養,就可以使孕期體重無節制地增長而不會增加妊娠風險[1]。也就是這種認為體重與健康程度成正比的妊娠觀念,使得我國目前妊娠期嚴重超重孕婦比例不斷上升,直接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并發癥的發生率逐漸上升,新生兒不良事件發生率也大幅提高[2]。過度的妊娠體重增加不僅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無益,反而會增加負擔,提高母嬰妊娠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性[3]。因此,對于妊娠期正確體重管理成為目前婦產科的研究重點與熱點。本文主要分析孕期體重管理對妊娠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門診產檢的孕周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干預,囑其進行定期體檢,鼓勵其多參與孕期知識講座,了解孕期注意事項及控制飲食的重要意義。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針對性的孕期體重規劃及健康教育,具體如下:根據孕婦的文化水平、生活條件、職業等基本情況,制定適合其理解及實施的個性化教育和干預方式,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關于孕期體重維持、妊娠期并發癥等),將講座時間安排與孕檢時間一致,方便孕婦產檢結束后直接參加,可多使用圖片、錄像等講解方式,簡單易懂,使孕婦認識到避免孕期體重過分增長、維持恰當BMI值的重要意義,從而促使孕婦積極主動地改變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減少過多脂質、糖分等的攝入,進行適當地運動鍛煉,使孕婦在孕期的各個時間體重增長均能在正常范圍[4]。應為孕婦制定分階段目標,根據不同的孕期檢驗孕婦的計劃完成度,若未完成則適當調節下階段目標,使孕婦盡可能保持自身在健康氛圍內,避免因過度肥胖導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妊娠并發癥的出現。在整個干預過程中應鼓勵孕婦的親人參與,為孕婦提供精神支持,在業日常生活中對其進行監督提醒。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產婦在接受不同干預措施后的妊娠周期中的BMI情況、妊娠期及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新生兒出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孕期BMI值的比較 觀察組在孕周期中24周、32周、38周的BMI值分別為(20.64±1.41)kg/m2、(22.25±2.14)kg/m2、(25.49±2.76)kg/m2,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妊娠期及分娩期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新生兒出生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的Apgar評分(7.84±1.2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新生兒窒息、足月低體重兒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及人們對于飲食要求的提高,我國過度飲食及肥胖人數大幅增多,這其中孕期過度肥胖人群占很大比例。妊娠期由于胎兒、營養加強等原因,孕婦體重會發生逐步增加,適度的體重增加有助于孕婦應對妊娠期間的各種生理變化,也是對胎兒的一種保護[5]。然而,過度的營養補充及極少的體力活動,將導致孕婦的體重急速增加,其BMI值上升速率超出規定范圍,這將對孕婦及胎兒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導致致命性事件的發生。目前已經有大量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孕期體重增加過多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異常產及巨大胎兒的發生密切相關[6-7]。孕期體重過度增加的孕婦往往存在內分泌系統的代謝功能紊亂,極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并且可導致血脂升高,引發胎盤的血管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出現,若治療不斷出現子癇發作孕婦將短時間內死亡[8-9]。隨著孕婦BMI的不斷增加,胎兒發生巨大兒的比例也不斷提高,巨大兒可以導致子宮的過度膨脹及肌纖維過度伸張,分娩時將出現宮縮乏力,胎盤娩出后止血不當,產后大出血風險明顯上升[10]。同時孕期過度肥胖會導致孕婦體力活動減少,腹肌、肛提肌等輔助產力一般較差,導致產程延長,新生兒窒息、死產、高危新生兒的比例也明顯增加,并且是剖宮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為了有效優化孕婦的妊娠過程,降低其妊娠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提高新生兒的質量,對于孕婦的孕期體重管理已經勢在必行。孕期制定合理的計劃,必須有孕婦的積極主動參與才能發揮其作用,首先必須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孕期控制飲食,保持恰當的體重增加速度對于避免妊娠并發癥的重要意義,告知體重過重對于新生兒可能產生的致命性損傷,使得產婦以積極的心態執行體重控制計劃,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11]。我國的傳統觀念認為,孕期必須積極補充大量營養,往往導致孕婦的營養過剩,同時出于對流產的恐懼,孕婦運動量極少,這將直接導致孕婦的體重直線上升,臨床婦產科醫師必須鼓勵孕婦進行適當地運動,制定個性化的飲食餐單,在確保營養攝入的基礎上,避免每日卡路里的超標。

為了明確孕期體重管理對妊娠的影響,本次研究選取在本院接受產檢的孕周

綜上所述,對于妊娠婦女而言,給予合理體重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孕婦的體重,降低母嬰不良事件發生率,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楊飛.健康管理對孕婦體重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2):84-85.

[2]Oken E,Kleinman K P,Belfort M B,et al.Associations of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with short-and longer-term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outcomes[J].Am J Epidemiol,2009,170(2):173-180.

[3]夏亞輝,夏曉舟.孕期體重規劃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2):114-116.

[4]周玲,于力,劉海琛,等.孕期體重增長與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研究[J].總裝備部醫學學報,2011,13(1):3.

[5]Dunn G A,Bale T L.Maternal high-fat diet promotes body length increases and insulin insensitivity in second-generation mice[J].Endocrinology,2009,150(11):4999-5009.

[6]劉蘭萍,戴愛華.孕婦糖耐量正常的巨大兒原因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25):15-16.

[7]唐婷.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期高血壓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33-35.

[8]張萌.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臨床診治分析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9):123-124.

[9]應仙華.孕期肥胖對妊娠期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2,27(23):3611-3612.

[10]安建鋼,梁麗君,任玉團.我國部分城市妊娠早期婦女膳食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8,22(8):1035-1036.

第12篇

指標1:媽媽的體重

妊娠期間隨著胎兒長大、羊水增多、胎盤增大、子宮增大、增重、血液及組織液增多、母體脂肪增加等因素,孕婦的體重會不斷增加。通常建議孕婦平均增加體重為10~12千克,但有些婦女在孕前體重并非異常,有過輕、過重的問題,所以在臨床上的實際建議如下:

懷孕前體重正常者:孕期共增加11.5~16千克

懷孕前體重稍低者:孕期共增加12.5~18千克

懷孕前體重較重者:孕期共增加7~11.5千克

另外,孕前、中、后期也各有增加的指標可以參考:

8周以前:不需增加 8~20周:每周增加0.35千克

21周至生產:每周增加0.5千克。

指標2:寶寶的體重

就媽媽的整體體重增加來看,并不能看出增加的部分是否落在胎兒身上,胎兒的體重正常才是關鍵,所以在中后期的每次產檢時,醫師也會為胎兒測量體重。

孕期每日飲食攝取量

對許多女性來說,懷孕如同飲食解禁,即便有孕吐問題,一旦度過害喜期,在擔心胎兒營養不良的錯誤觀念下,開始大快進食,往往體重動輒增加20千克以上,對于這類型的準媽媽,一定要趕緊踩剎車,脂肪一旦增厚,不但是妊娠高危險群、生產不易,產后也不易成功減重。

營養素 分量說明熱量

一般婦女平均所需熱量為1800~2000大卡,懷孕期間每日需增加150大卡,后期則可增加到300大卡。

維生素:懷孕期間維生素的需要量應該增加,維生素C含量較高的食物,如番茄、柑橘類、木瓜等;維生素A含量較高的食物,如深綠色及深黃色的蔬菜、水果。

鐵質

一般婦女需要15毫克的鐵質,懷孕中期至分娩,每日應增加20~50毫克的鐵質。鐵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有蛋黃、肝、肉類等。

懷孕期間若有高血糖或水腫,應限制鈉的攝取量。含鈉較高的食物,如鹽漬、鹵制、灌制食品及素食等。

孕期體重管理的好處

遠離并發癥

1.腰酸背痛:一般人的身體重心在脊椎上,但是懷孕時,因為體重增加和激素的改變,讓身體局部充血、韌帶松弛。隨著日益隆起的肚子,準媽媽的支撐重心隨著改變,如果體重一旦增加過多,會加重腰酸背痛的情況。

2.妊娠糖尿病:醫師通常會建議由糖尿病家族史、孕期體型較為肥壯的婦女、前一胎出生巨嬰等孕婦,接受葡萄糖耐受測試。孕期若飲食控制得宜,就能避免出現血糖過高現象。

3.分娩更容易:根據研究顯示,準媽媽如果體重過重,巨嬰(體重超過4000克)的發生率為7.46%,極易造成難產,且剖宮產的風險是正常的3倍。

4.產后身材較易恢復:懷孕期間體重增加不到16千克,產后較能恢復身材。即便產后比原來重了,但是控制幅度也能在2千克以內。

孕期過重的壞處

1.易患成人型糖尿病:懷孕對生理而言,是一項負擔與壓力,容易讓潛在的糖尿病提早出現。妊娠期間容易引起妊娠糖尿病,年紀大時出現成人型糖尿病幾率也比正常人高。

2.巨嬰癥:孕期血糖若偏高,胎兒生長較快,容易導致巨嬰癥。

3.圍產期并發癥:一旦胎兒過重導致巨嬰癥,產婦在生產時就容易引起并發癥,例如難產、產程延長、產道裂傷、難產、新生兒低血糖、低血鈣、高膽黃素等。

4.下一胎易得妊娠糖尿病:有研究報告指出,血糖值越高圍產期死亡率越高,下次懷孕再發生妊娠糖尿病的幾率也越高。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日本在线A∨视频网 | 日鲁夜鲁亚洲鲁鲁在线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观频蜜 | 亚洲国内自拍资源总站 | 色婷婷色综合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