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30 02:05: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移風易俗匯報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匯報材料
一、基本情況
XX鎮位于XXX,東經XX北緯XX°,距縣城XX公里、,全鎮幅員面積XX平方公里,耕地XX萬畝,林地XX萬畝,撂荒地XX畝。轄XX個行政村,X個社區,XX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XXX戶XXX人,邊緣易致貧戶X戶XX人、脫貧不穩定戶X戶XX人,致貧原因已全面消除。18-59歲勞動力XXX人。外出務工人員XXX人,專業技術人員XX人,主要務工地為福建省、廣東省、重慶市內、浙江省等地,每年人均務工年收入可達X萬元以上,全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XXXX元。
二、主要抓法
一是黨建引領統攬組織振興。持續強化黨的領導,黨建引領貫穿于脫貧攻堅成效鞏固和鄉村振興全過程。創建XX個黨建品牌,X個村(社區)實現書記、主任一肩挑,圓滿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按常規開展、主題黨日,每月2次黨史學習教育集中學習、分散自學,開展“為民辦實事”XX件,領導干部每季度至少到聯系村上1次專題黨課,脫貧攻堅“回頭看”發現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6月底前已實現動態清零。全面優化干部管理機制,提高村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組建XXX個常態化網格,明確1名委員掛組全權負責村民小組所有事項,形成黨員帶領干、能人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良好勢頭,提升黨員干部治理能力,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二是招商引資撬動人才振興。做強農村電商,XX個村(社區)至少各培養1名主播帶貨,每村至少培育1個主導產業、1家實體企業、1個經濟特色亮點、1個村集體經濟。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整合教育資源,提高酉一中南北校區優質教育水平,公平、公正完成XXX名“小升初”畢業生抽簽派位,提升群眾對均衡教育創建認可度、滿意度。將XX新城教育資源融入商貿會展中心、古樹文化公園和三甲醫院等項目進行整體規劃招商引資,把教育當作產業來抓,積極有效推動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是綠水青山呵護生態振興。黨委班子成員每月至少1次巡河,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用好用活生態和人文兩個寶貝。充分利用XXXXX等國家級金字招牌,XXXXXX紅色文化遺產,XXXX等歷史建筑,XXXXX等自然風光,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創商品、文創產品,提升景區競爭力、接待力、服務力、輻射力和吸引力。
四是農旅融合驅動產業振興。全力壯大山地農業、山地旅游業,培育壯大現有XXX畝高山綠茶、XXX畝烤煙、XXX畝油茶、XXXX畝青花椒,引進X個山地旅游河谷漂流項目,擴面X個平壩傳統農業采摘體驗光觀區,形成產業立體化空間布局。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人才回引返鄉創業,有效促進山地農業、山地旅游業融合發展,跟蹤培育農民增收樣本戶,總結提煉X個“三變改革”示范村經驗,強化農民專業技能培訓,走出去、學懂、弄通、干起來,做大做強“一村一品”,不斷培育和壯大村集體經濟。
五是傳承經典引領文化振興。依托于XX個村(社區)文化廣場,將村規民約、積分兌換等制度上墻,創建文明實踐中心站、開辦農民夜校班和鄉村振興學堂XX個,每月至少開展1次移風易俗、整治活人墓、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村莊清潔等專項行動,強力整治無事酒X起。開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和潔美人家評選X輪,督促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加強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修養,村兩委成員帶頭拆除“天地君親師位”牌匾。
一、引導觀察,發現素材
生活是七色陽光,豐富多彩。人是生活在社會之中的。可為什么有許多學生覺得沒材料可寫呢?問題在于這些學生沒有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好端端的材料從眼底下溜掉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留心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人和事,去發現他們閃光的思想,發掘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做生活的有心人。觀察是人體對外界事物和信息的接收,是一種通過感官所進行的調查。眼、耳、鼻、舌、身擔負著人體的感覺職能。觀察就得將它們的功能充分調動起來。
我以《美,在我們身邊》為題讓學生進行觀察活動,看看誰發現美好的事物最多。于是,學生把視線投向學校、街道、商店、庭院……經過一段時間的定向觀察,他們發現:大千世界,“美”不勝收。
有位學生敘述了在公共汽車上發現的一件“怪”事:一位頭發有點蓬松、精神疲憊的男售票員,對一位中途上車的打扮入時的姑娘特別熱情,一面主動拎包,一面叫別人給她讓座。那姑娘下車時,男售票員又呼喚同車的另一位女售票員攙扶她。我的一股不滿情緒油然而生,不禁扭頭向窗外望去。這時,只見女售票員正扶著那漂亮姑娘過馬路。啊!她是一位盲姑娘!這時,我又朝那位普普通通的男售票員望去,心中升起了一股敬意。從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了他的閃光點――對殘疾人的同情和關心。
這位學生最后感慨地說:要在平時我根本不在意這些事,也不會看得這么仔細,更不會用心去分析。我體會到,不是生活平淡,而是我沒發現。
這位學生的發言也啟發了我們教師,學生作文的材料,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采集,“自己找米下鍋”,這是最根本的方法。
二、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學生生活面窄,實際生活過于單調平凡,因而作文時往往搜腸刮肚也沒什么內容可寫。因而教師就有必要適時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有一段時間,學生中出現愛爬樹掏鳥窩捉鳥的現象,于是我特別留神,決定借此創設情境,讓學生既受到愛護鳥類的教育,又有材料可寫。一次,碰巧又有一位同學捉來兩只小燕子,我用鳥籠裝著,讓另一位同學提進教室。許多同學都圍上去觀看,他們議論紛紛,有的表示自己也想捉,有的進行譴責。等同學們議論得差不多了,我就走進教室。我說:“你們知道一只燕子一天吃多少條害蟲嗎?一只成年燕子一天可吃八百條害蟲;小的燕子,一天吃的害蟲合起來跟它的體重一樣重。這兩只燕子還小,離開了媽媽,它們就活不成了。少了這兩只燕子,莊稼地里要多多少害蟲啊!”聽著聽著,課堂上變得鴉雀無聲,那些捉過鳥的同學更是面紅耳赤,把頭埋得低低的。這時,我讓同學們剛才發生的一切都如實寫下來,并寫出自己的心理活動。結果,這篇作文同學們都寫得真實具體,那些捉過鳥的同學寫得更是感人。
三、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應該說,小學生的生活是豐富的。班隊活動,興趣小組,社團活動,廣闊的大千世界,多彩的學習生活,有許多事值得寫。每開展一次活動,我總要求學生留意觀察,注意活動前后那些有趣味,有意義的小插曲,把這些素材記在素材本上。記得一次春游,有一位同學帶了個收音機,原來他天天聽外語講座,他怕這天誤了課,所以在車上聽起了外語。很多同學都注意到了這個有意義的事例。回來后,大家都把它記在素材本上,這樣,在寫一個勤奮學習的同學時,就不再出現那種草稿紙上打了一張又一張的套話了。
又如通過春天踏青熟悉“山光物態異春暉”的自然風光,了解“細雨魚兒躍,微風燕子斜”的河面景致;舉行夏日野營,想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體驗蛙鳴蟲叫風餐野炊的田園生活;秋高氣爽,觀察累累果實;冬日可愛,欣賞晨霜臘梅。除此之外,我還指導學生認識人類社會,通過觀察體驗,了解諸如集市的繁榮,家鄉的變遷,助人為樂的新風尚,擁軍優屬新鮮事。教師及時地、經常地引導學生開展采訪、參觀、調查等活動,請進來,走出去,捕捉新信息,擴大學生的觀察范圍,增加積累材料的深度和廣度。
四、指導實踐,豐富素材
農村有其獨物的人文景物、民俗文化、風土人情、許多地方還有名勝古跡。特別是改革開放后,農村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都是指導寫作的好材料。如村前那條剛鋪上水泥的大道;村后那排剛落成的村辦企業廠房;那片新開發的桔子林;那披著一身霞光在田間勞作的人們;那帶領村民致富、移風易俗的村長、書記;那青山環繞、波光粼粼的水庫……這些都是農村孩子隨處可見可聞可得的作文素材。教學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春游、野炊、爬山、掃墓,使學生的情與自然的“景”互相交融,指導他們從各個角度觀察認識社會,了解生活。從實踐中學寫生活,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如我班某同學在《變化》的習作中寫道:“……走在這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上,我心中一陣驚奇:原來的泥土墻變成了紅磚樓房;原來的水井不用了,家家安上了自來水管;原來的大土坑變成了養魚池……”這就是小作者眼中實實在在的變化。
農村的孩子是在學習和勞動中成長的。洗衣、做飯、放牛、喂雞等伴隨著他們的課余生活。勞動給予了他們許多課外知識,造就了他們勇敢、樸實、勤快、獨立等性格,同是也品嘗了許多酸甜苦辣。他們有時為自己勞動的收獲而欣喜,如《我學會了……》、《媽媽的好幫手》;有時又會因勞動不順心而煩惱,如我班某同學這樣寫道:“……那一天,我和父親一直干到腳踩斗笠影才收工吃飯。當我三步并作兩步來到大樹下,把掛在樹杈上的飯簍取下,打開蓋一看,真是大吃一驚,白花花的米飯上鋪滿了黑壓壓的螞蟻。此時,我肚子餓得咕咕叫,只好拼命搖晃著飯簍子,巴不得螞蟻快點滾開。可這些小東西偏和我作對,硬是往飯里亂鉆。這是,我急中生智,揮袖掃凈一塊大石板,將飯倒出來。再用筷子輕輕撥開,螞蟻四處逃散。過了一會兒,還有小部分螞蟻死叮住飯粒,不肯離去。我一氣之下,盛了半碗水,將一只只螞蟻夾到水中,讓它們‘橫尸啟遍碗’……”這樣的生活,只有農村孩子才深有體會,才寫得出來。教學中把作文內容引到勞動這一廣闊的天地中,這也是學生不可多得的習作素材。
五、指導閱讀,積累素材
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作文材料,還須引導學生博覽群書,進行課外閱讀。書籍是微縮的社會,凝固的生活。大量閱讀是搜集作文材料的有效途徑。為此,我組織了“紅讀”興趣小組活動。平常,同學們自由閱讀,養成邊閱讀邊作筆記的習慣,遇到好詞好句和好的片斷都分門別類摘抄在筆記丁或抄在卡片上。每周一次的活動,讓同學匯報自己的閱讀所得,交流好詞好片斷,交流看法,交換書本。這樣,學生的知識面拓寬了,積累的材料多了,作文時就可隨時采擷應用,順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