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首頁 精品范文 農業技術指導員論文

農業技術指導員論文

時間:2022-10-17 11:24: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農業技術指導員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農業技術指導員論文

第1篇

[關鍵詞] 測土配方施肥 成效 啟示

[中圖分類號] S1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2-0196-01

鳳翔縣位于關中平原西部,屬渭北黃土臺塬區。境內山、川、塬俱有。地形地貌分為北部旱腰帶洪積扇糧果區、中部川塬糧辣菜區、南部階地糧油區三個區域。土壤主要為黃綿土和婁土。版圖面積1179平方公里,78萬畝耕地,糧食作物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年種植面積93萬畝。是全國優質糧生產基地和優質蘋果生產大縣之一。

一、基本情況

在項目工作實施前由于投入不足,檢測手段落后,技術隊伍不專,加之對農民群眾的宣傳培訓不夠到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而不廣。農民大多沿用傳統的“小麥底肥一炮轟”、“玉米苗期飽施氮”施肥方法,過量施用氮、磷,導致土壤養分失衡。全縣年化肥施用量達15萬噸,肥料利用率一直在30%以下徘徊。

2007年,我縣被部、省確定為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新建縣。經過幾年來的扎實工作,累計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80.1萬畝;配方肥施用面積80.7萬畝;配方施肥建議卡和配方施肥到位率達到94%,入戶率達到93%;全縣肥料利用率從2007年的30.1%提高到2013年的36%,增長5.9個百分點;建立鄉鎮農戶施肥長期監測點51個;建立了5個國家級施肥監測點。

二、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1.查清了土壤養分狀況,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通過62個地力檢測點、124個田間試驗和39064個樣次化驗分析,獲得了鳳翔縣山川塬不同地區,小麥、玉米、蘋果三種作物,高、中、低不同肥力土壤養分和農民施肥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和大量數據。形成田間試驗報告48份,調查報告12篇,建立施肥指標體系3個,制作土壤養分布點圖3個,精密度控制圖15個,撰寫培訓教材、技術論文50余篇。在全縣形成了以測土配方、取土化驗、制定配方、驗證配方、企業化生產、定向配送、入戶指導為模式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

2.創新了工作機制,建立了推廣服務網絡。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優勢,整合人力、技術、設備資源,形成了政府推動、企業參與、專家指導、農技、水利、氣象通力合作的組織機制和以縣農技中心牽頭,中心土肥站具體實施、鄉鎮農技站、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配肥供應銷售網絡。采取“1帶20”模式,組織100個技術指導員每人包抓1個項目實施村的20個農戶。以中心培肥站為載體,以17個鄉鎮農技站為依托,建立了推廣服務網絡。統一做到了技術要領、測土配方公示上墻,宣傳動員群眾,提供測、配、產、供、施全程服務,真正實現了技術人員和農戶的零對接,做到了示范片到村,配方肥下地,培訓班進田,技術指導到戶。

3.優化了化驗室裝備,培養了技術骨干。增加了對化驗裝備的硬件投入,新增化驗儀器設備45臺件,特別是GPS定位系統、鳳翔縣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地力評價管理系統、計算機技術的裝備應用,進一步提高了我縣土肥化驗的科技含量,為測土配方技術推廣應用常態化創造了條件,使我縣土肥化驗室的化驗項目由5項增加到14項。日化驗樣次由項目實施前的20樣次提高到60樣次,實現了植株樣與籽粒的檢測化驗。

4.項目實施效益顯著,促進了農民節本增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力的促進了農民節本增收。

4.1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增產效益和節本效益兩個方面

4.2社會效益。全縣復混肥的施用面積從項目實施前的15%提高到了65%。

4.3生態效益。我縣2013年化肥施用量15萬噸,較項目實施前的06年減少13.3%,七年累計少施化肥6萬噸,增施有機肥768萬噸,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項目實施前增加1.2%,不僅培肥了地力,而且減少了過量施用化肥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污染。

三、項目實施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1.入戶指導,抓點帶面。采取每月召開一次匯報會,每季進行一次測土配方技術培訓的方法,聘請省、市專家講授測土配方技術,由項目專家組進行階段工作安排部署,總結交流各鄉鎮項目實施的動態和經驗,集中解決技術指導的疑難問題,著力提高技術指導員、村組干部、科技示范戶的專業技術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把測土配方技術實施中的具體任務細化量化,與工作報酬、績效工資、定額補貼掛勾,進一步提高了指導員的責任感和積極性。縣農技中心通過審核工作日志,統計取樣抓點樣次,隨機抽查,半年和年終工作考核,加強技術指導員的日常管理,使入戶指導達到了每個示范戶提取一塊地土樣、出具一份化驗結果,根據目標產量,出具配方,交企業生產,補貼配方肥由技術員直接配送到戶,施用到田。

2.嚴格要求。科學管理。堅持采取三項措施,加強對項目實施全程的科學管理。一是注重推廣項目的質量和效率,分年度制定了土壤養分精密度控制圖,對所有化驗數據進行校正,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提出的配方,嚴格按照縣土肥站負責人、中心領導、專家組三級審定,并派員對生產企業的生產配制過程實施有效監督,對技術指導員反饋的意見,由專家組進行小范圍調整,從而確保了配方肥的質量。二是強化監督檢查。項目領導小組堅持夏、秋兩季,在產前、產中、產后深入實施區村組農戶,實地檢查技術推廣應用情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確保了項目的順利實施;三是多方配合,狠抓落實。堅持把測土配方技術與高產創建、良種統繁統供,病蟲害統防統治及實施全縣現代化農業發展項目緊密結合。

四、經驗與啟示

1.堅持以縣鄉農技推廣體系為主導,實行“測、配、產、供、施”系列化配套服務,是加快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普及的有效途徑。

2.堅持科研院校、省、市專家、基層農技推廣隊伍橫向聯合,是解決科研與生產,科研與推廣脫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保障。

3.堅持“1帶20”模式,創新推廣機制,樹立典型樣板,是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農技推廣隊伍整體素質,加強縣鄉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必由之路。

五、下一步發展規劃

1.明確目標,分步實施。2014年,完善縣土肥站技術裝備,規范操作規程,實現測土配肥服務大廳正常運行,入戶測土配肥與群眾取土送檢并舉,實現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常態化。

2.創新技術,建立基地。采取租賃農戶土地等形式,設立縣土肥站直接組織、管理的小麥、玉米、蘋果、辣椒、蔬菜等主要作物試驗示范基地,順應土地流轉和產業化發展。提供指導全縣主導農產品生產的動態配方。不斷提高我縣測土配方技術的實施規模和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桑濤,張鵬. 太和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取得的成效及主要措施[J]. 現代農業科技,2008,02:168+170.

[2]周君花. 改良土壤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永修縣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成效與思考[J]. 江西農業,2013,02:33-34.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性色,淫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精品一级片高清无码,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无码
色吧日本一美国在线视频 | 在线视频欧美日韩精品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9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 | 亚洲成Aⅴ人片乱码色午夜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网 |